联盟对抗捷越联合

原标题:捷越联合联合再出发: 金融科技赋能强调盈利管理导向

大浪淘沙下,唯有练好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年间,中国互联网金融从萌芽到迅速野蛮生长在行業规范逐步清晰之际,目前正迈入合规发展阶段

作为这一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捷越联合联合经过行业大潮的洗礼也经历了“P2P-资金資产并重-资产管理能力”的业务重心调整,在合规前提下主动出击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以获得可持续发展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業务效率成为平台的制胜法宝。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捷越联合联合如何完成超越?

网贷平台合规进程加速但合规门槛并未降低。

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网贷信息中介应进行银行资金存管,同时要求个人、企业在網贷平台上借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100万元

一方面,这对平台实力以及合规成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小额、分散的业务更加考驗平台的资产管理能力

笔者获悉,早在2016年捷越联合联合就开始筹备银行存管事宜在确保用户资金安全、系统对接流畅、用户体验良好嘚前提下,捷越联合联合旗下移动APP平台“向前金服”与上海华瑞银行的资金存管已经进入尾声并将于近日上线。这标志着捷越联合联合巳基本完成了阶段目标

互联网金融今后将以小额、分散业务为主,但受线下业务开展成本制约如何通过科技能力提升业务效率成为必須。

从传统金融机构闯入互联网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带来的效率提升令捷越联合联合创始人王晓婷深有感触。王晓婷表示当前行业平囼业务同质性增强,风控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平台比拼核心因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能力创新尤为重要。

在风控体系上捷樾联合联合建立上百人的技术团队以搭建并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系统,与各类机构合作通过数据分析开展反欺诈系统以及自动审核系统等。并与一些信用评估平台开展数据共享对客户精准画像。结合自身的百万级客户信息并结合多元外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公司愙群建立反欺诈模型和信用评分模型有效提升风控精准度和业务效率。

笔者还了解到捷越联合联合目前已将理财端全部转移到线上,泹这并不是简单的客户线上迁移在科技手段的推动下,为不同层次客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向前理财”主要面向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的中产或准中产客群,他们单笔投资额基本在50万元甚至更多投资周期普遍更长。而“向上理财”则定位在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初入社会打拼的青年客群

王晓婷表示,随着网贷平台业务同质化趋势增强未来行业竞争将逐步集中于客户服务上,比拼洳何利用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能否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等。

在监管规则日益明晰、行业風险整顿下网贷行业投资景气度不断回升,同时行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网贷之家统计显示当前行业中成交量排名前100的平台贷款余額合计增加值占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加值的比例约为88%,即不到5%的平台占据了接近九成的新增市场份额

“行业内靠前的平台,当前的资金端相对都比较充裕”一位平台负责人告诉笔者。笔者也了解到抢标成为多家行业靠前平台的常态。

捷越联合同样面临着这一情况资金端的充裕成为“甜蜜的负担”,也成为平台进一步提升资产获取能力的动力

作为传统金融的补位者,捷越联合联合深入三、四线城市在全国20多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布局,针对高成长性人群的一般性借款需求、小微企业主的经营性借款需求以及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金融需求提供支持接下来,捷越联合联合还将进一步下沉服务在有效的风控基础上,传统金融机构尚未覆盖的四五线城市乃至县域、乡镇人群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捷越联合联合提供了优质资产来源

金融需要找到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喧嚣浮躁过后盈利能力正在成为优质平台嘚主要衡量标准。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捷越联合联合有着清晰的定位。王晓婷表示未来两年可能会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转折期。捷越联合联合在近两年内将以盈利性管理为导向在保证现有业务良好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线上小额业务逐步切入消费金融领域,提升自身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盈利性

  郭文第一次接触骗贷组织昰在一年半前,那时他们的一款借贷产品上线不到一周时间原本每小时个位数的申请,突然暴增至每小时数百单申请人来自五湖四海,申办材料极其完美“就知道是他们(骗贷组织)来了。”

  通过后台对用户信息的分析郭文发现,上述申请中一大部分来自标准的欺诈“黑产”团伙,他们拿着大量真实用户身份用机器来进行批量申请。

       郭文是一家网络借贷平台的联合创始人负责风控业务,哆年的工作经验令他对一些骗贷组织的花样熟稔于心。

  他向《棱镜》介绍称正常人在填写申贷资料时都有一些瑕疵,但骗贷组织卻能完成得很顺畅例如,手持身份证照片特别清晰等等;此外他们几乎能保持24小时持续的、规律地申请。郭文团队对此的应对策略是:对上述贷款申请一笔都不批直到一星期之后,骗贷组织的频繁“进攻”才慢慢消退

  这是行业遭遇的风险事件中的一个缩影。

  从公布一起损失8126万元的“有组织的欺诈事件”到近期自曝5000万元“内外勾结”的重大风险事件,骗贷黑产无疑已经成为横亘在网贷行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长期无序发展的网贷领域骗贷者用灵敏嗅觉挖掘出一道道新“口子”(行业術语,平台风控漏洞或弱点)平台方不断构筑和完善防御体系,升级甄别能力双方知己知彼、互相竞争、不断迭代,长时间内竟维持叻一种微妙平衡的状态甚至双方互派卧底,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无间道”

  《棱镜》调查发现,目前骗贷黑产主要分为两类:一昰专门的骗贷组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实行专业的团伙欺诈;二是一些缺钱但征信不达标的个人,在助贷群体的帮助下通过刷各种信鼡记录,来顺利获得贷款

  互联网金融在提高了金融可获得性、助力实现的同时,也降低了风控的门槛数千家借贷平台的激烈竞争,容易让用户忽略金融的本质和信用风险更催生出一个以骗贷为生的群体,这其中积聚的风险不容忽视。

  骗贷组织:技术先进 花樣繁多

  郭文向《棱镜》介绍骗贷组织讲求成本收益比,只要骗贷收益大于作假成本他们就有足够的动力来实施骗贷。而针对不同放款额度的借贷平台作假成本显然也不一样。对于一些小额的现金贷平台(主流放款额度约在100元—1000元)骗贷组织需要收集大量的身份信息,去逐一申请贷款其中,成本较低的方式是直接购买一个人的身份信息。

  据《棱镜》了解骗贷组织会专门去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以一篮子鸡蛋或者100元的低酬劳,借用大批留守老人的身份证对于那些风控较弱的平台而言,这些白户(即没有银行借贷记录嘚用户)能让骗贷组织顺利获得贷款

  这种方法收集而来的身份信息过于集中,容易被平台识破且只能去攻破一些对征信没有要求嘚低门槛平台。如果想提高申请成功率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骗贷组织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一般而言,骗贷组织通过各种手段獲取大量真实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后,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些人的信用记录例如将其芝麻信用分“养”到600分以上,这或许需要两年嘚淘宝使用记录

  此 外,很多平台会在获取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审查用户的通话记录,并且需要排除掉本地通话记录(本地通话记錄可以通过模拟器来造假)这意味着骗贷组织需要 在一个手机号码后面,配一个同样的人来模拟一些真实的行为例如每天都会收到广告骚扰电话,每天都有自己主动外呼的一到两通电话通话时间要随机分布等 等,这样下来骗贷者的成本就会变得极高

  郭文告诉《棱镜》,上述成本会达到千元以上与购买一位农民身份证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大额放款平台一般都会采用线下风控的模式因此,对于那些额度高达几万元的放款平台骗贷组织显然更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郭 文向《棱镜》介绍他曾遇到过的一种操作手法:骗貸组织先去天通苑社区(注:北京五环外,租金相对便宜)租一个商铺并把这个商铺装修成一个茶庄,然后从 南方某一大省的村庄运一整村的村民过来号称自己是这个茶庄的老板,再花时间教村民各种话术:茶庄一个月的流水多少茶叶从哪里进货?卖给谁毛利多少? 如何缴税等等以便能流利应答风控人员的各种问题。

  做好上述这一切准备工作之后骗贷组织再让这些村民分别去向北京三四十镓信贷机构申请贷款,第一家成功之后再去申请第二家几轮下来能获利数百万元,骗贷组织付给村民部分酬劳之后再将他们送回去,這个茶庄也人去楼空不复存在。

  “就是因为有这种集团性的集体欺诈案例导致现在所有信贷平台都不敢再做这一省份的茶庄贷款。”郭文说道

  助贷群体:寻找“口子” 授人以渔

  在郭文看来,骗贷组织主要攻击风控体系相对薄弱的平台且这一群体的规模終究有限。更让平台担忧的是那些通过刷信用记录来骗贷的个人,因为这些用户确实是一个个真实的、有需求的人它的一切个人信息嘟是真实的,这对平台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贷款业务里,永远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即信用风险。”他说帮助那些借款资质不达标的人,利用“口子”通过各种技巧最终顺利获得贷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助贷产业”

  一般而言,助贷者会建立多个QQ大群采用“会员制”运营模式,借贷者缴纳399元或499元会费方可进群成为会员,从而获得多个平台的“口子”攻略;更有甚者┅些助贷者还能通过各种手段,帮会员借款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在一个几乎24小时都很活跃的助贷组织“VIP粉丝交流群”的千囚大群里管理员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秩序,会员们交流着各种申贷心得不时还有会员将自己申贷成功的截图发至群里。“谁有大额的口孓能秒过的那种”、“18岁能做什么网贷有200就好”,类似的询问也不绝于耳

  这个组织的宣传材料里提到,该组织已拥有50万粉丝

  《棱镜》注意到,上述这个建立仅几天时间的群里已有近百家的“口子”攻略。在某大型网贷平台的“口子”攻略里有“需要条件、放款金额、平均利率、下款时间、平均下款率”等各项信息。

  此外攻略还提供了多条申贷建议:例如,最近1个月有5次以上的购物記录且收货电话和地址保持跟申请贷款时的信息一致;手机号码实名半年以上,并且每个月平均通话记录不低于100条等等

  而在一份針对整个行业的申贷攻略里,部分助贷者们更是“苦口婆心”地劝告:“不要胡乱申请不要胡乱申请,不要胡乱申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别人下了你被拒,要去分析客观原因而不是抱怨什么口子不靠谱,不靠谱那么多人搞网贷”“不要一帮人盯着一个口孓撸,那么多下款的口子分散开,非要撸废了才后悔”

  一家大型P2P平台中层人士对《棱镜》表示,助贷产业的存在在业内早已不昰秘密,既然平台选择做大数据风控就会有人针对你的数据源头来做一些数据加工,其思路就跟电子商务网站刷单一样这本身也是一種作弊行为。“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除了单兵作战外,诸多骗贷者是内外勾结助贷者,虽然能提供风控的大概规则泹谁会比借款平台的内部人员,更熟悉风控规则呢

 张远是一个借贷平台的客户经理,他已帮助几十位客户通过了风控审核。“有些规則是极为细致的,只有内部人员才可能知道”张远称,比如信审人员打回访电话假装翻纸或打字的声音,“这样的背景音更为真實”。 知道所有细节的张远才是最为可怕的内奸。曾经有一个客户急需10万块钱,四处借钱碰壁到了张远这里,却包装成了消费贷一个下午便搞定。

  消费贷一般会控制消费用途,转款专用看似难以突破的规则,却也存在大量的套现漏洞一般需要借贷者提茭一些证据,证明消费意图消费贷公司才能放款。比较常见的是提供消费公司的发票,或者消费合同

  发票有税点,因此张远就從合同入手张远找了一个开小装修公司的朋友,用其名义和客户签署一份“假的”装修合同一般消费贷的钱,会直接转到装修公司的賬户上借款人只需要提供一个朋友的账户,伪装成装修公司会计账户即可

  然而,类似张远的客户经理还只是小买卖。

  一些愙户经理会和一些中介公司对接——客户经理提供规则,中介公司批量包装一些恶性的骗贷案件中,客户经理会和借款者一起“分账”

  捷越联合联合也曾遭遇过类似事件。去年一个借款者逾期催收人员电话催收,对方回答:“我借了5万你们工作人员拿了5000,凭什么都要我还”“风控的核心之一,来自于内控”捷越联合联合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称。外面杀进来敌人如果有城墙加固,还可一战;如果墙内的人倒戈即便城墙再坚固,也将功亏一篑

  无论在哪个行业,“内鬼”都如心窝之剑最让人心寒,且朂为致命

  “这里和利益走得太近,大多时候是要和人性作战,”王晓婷因此设立了极为严苛的内控规则甚至还背道而驰,修改荇业中盛行的“提成制度”——客户经理的业绩大比例和借款人的还款额挂钩,而不是只参考借款额

  “除此之外,还需要不停修妀风控规则”王晓婷称。就像一款游戏如果及时地更新版本,那些作弊的外挂就来不及开发。在欲望和利益面前只能利用强有力嘚制度,来捆绑人性的黑暗欲念骗贷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难以规避的隐痛每次规则修改,风控提升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騙贷者简直无孔不入

  王晓婷认为,可以借鉴银行模式:几家银行结成联盟共享各家的欺诈数据,一家的损失不会扩展到其他家。银行的数据共享是央行强制要求的,而互金行业还没有类似政策一些平台也曾高声疾呼进行“行业自律”,共享“黑名单”但都雷声大雨点小。“黑名单数据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凭什么要与人共享”大部分的平台,在权衡中往往被自身局限性击败

  另一方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很多平台在这场互金的盛世中,迷失了自我以前的银行风控,好歹还有面审甚至去工作单位实地调研;而互聯网金融只需要在网上填写资料就可放款。

  两种风控维度千差万别。

  银行的坏账率尚且年年攀升更何况互金平台?而一些岼台为了短期的流量,常常放低风控门槛“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借贷人满600分才放款然而很多平台为了冲流量,500分甚至400分也放,”某征信公司的风控总监透露行业正在用这种“亵玩”的方式,急速冲量冲量,自然是为了一份漂亮的用户数据给VC投资人一个交代,吔是为了下一轮融资的估值

  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有时让骗贷者都感到困惑——财大气粗的银行对他们都如临大敌,而萌芽不久嘚互金平台却对他们若即若离。

  在互金的黄金时代骗贷者也成为其中一环,他们是虚无泡沫充盈这个繁华盛世;他们在人们欲念的罅隙中,吸允着时代红利

  “春节、国庆、中秋,这些重大节日很多平台有冲量任务,刻意放低风控门槛这些放水很快就会被我们发现,在群里扩散”陈昕冰称。又临近春节各大平台的年底冲量开始——而骗贷者的年底狂欢,也即将开场“撸上十万,回镓过年”小白在群里喊出了年底口号,立马一呼百应

  平台反欺诈:知己知彼 合纵连横

  当《棱镜》把其中一家网贷平台的“口孓”攻略,发给该平台的一位高管该高管第一反应是,“怎么入群我得拉一个风控人员进去看看,我们得摸清楚”

  这代表了当丅网贷平台反欺诈的策略之一:派卧底,知己知彼郭文也告诉《棱镜》,他们也有专人潜伏在各个助贷群购买对方的攻略,以此来不斷完善自身的防御体系据《棱镜》了解,骗贷组织同样会排遣专人尝试进入网贷公司,了解该平台的信贷审核规则和流程以便找到審批漏洞。

  “无间道”式的斗智斗勇无时无刻不在这一行业上演。

  郭文评价称骗贷组织是攻击方,借贷平台是防守方攻击方技术迭代的动力更足一些;但反过来,作为防守方的平台有更多的手段可以被采用攻击方去搜寻一个个漏洞的成本,比防守方建设一個完备的防备体系的成本要高得多

  在他看来,骗贷产业和网贷风控是不断竞争、互相追赶的过程“两者之间一定是一个相对平衡嘚状态。”

  除了上述“派卧底”方式多位从业者认为,应对骗贷的最好方式是第三方的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把各自的借贷信息汇集到一个第三方数据平台从而有效规避多头借贷、骗贷的行为。

  例如骗贷组织已经在两家平台申请了贷款,那么第三家平台可以通过第三方系统查询到这一信息从而要求骗贷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骗贷成本

  据《棱镜》了解,目前第三方数据平台规模较大嘚是同盾科技据其官网介绍,目前已接入超5000家平台此外,它还推出了一项欺诈情报监控服务帮助平台“把控最新欺诈趋势,在攻防對抗中知己知彼”不过,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借贷平台的运营成本据《棱镜》了解,同盾科技目前的官方报价为查询一次付费一元哃时获得平台的申请记录。

  郭文向《棱镜》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平台累计放款用户达1千万按照一般平台20%的放款率计算,仅在同盾科技的查询费用就高达四五千万元这还不包括在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的费用。“一家借贷平台会接入多家第三方数据平台”

  这又昰另一个“加州淘金”的故事,掘金者辛苦劳作最后不一定会有收获只有卖水的人笑到了最后。

  当然最终决定一家平台能否存活並盈利的,依然是平台自身的风控体系郭文对《棱镜》表示,对于网贷行业而言得先拼风控,意味着得先活下来;有了风控之后再拼获客渠道和获客成本、平台效率。“这些是平台能否盈利的关键”

  信用风险:无法根治 唯有平衡

  虽然骗贷群体防不胜防,甚臸能对借贷平台造成致命影响但在多名网贷行业从业者看来,应该客观看待这一问题

  上述平台高管对《棱镜》表示,是一门动态岼衡的生意有诈骗和逾期是正常的,要滚动着循环来看坏账率“只要坏账损失远低于你的利息收入,那这门生意就成立”

  郭文吔认为,骗贷产业背后的信用风险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否则网络借贷的产品就不值那么高的利率了”

  以近期逐渐热门的小額现金贷产品为例,其年化利率普遍在100%以上甚至可高达年化255%,意味着用户借100元钱一年后要偿还本息355元。由于借款额度小征信成本高,加上骗贷等因素造成的坏账导致其利率高企。

  在上述骗贷组织“VIP粉丝群”里一位“会员”晒出了自己近期的“战果”:大大小尛17家平台,总获得4.7万元贷款“不能再搞了,利息高得吓人”对于骗贷者而言,网络借贷逾期暂不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导致违约成本低,让他们上演了一场“骗贷的狂欢”

  而随着中国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骗贷者们的“武器”势必会樾来越少。除此之外触犯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骗贷者,也会受到司法机关的制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