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动的天空中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获得宝石,然后怎样解用宝石来解万圣节和圣诞节的关卡

第五部分 阅读滚动组合练 中考熱点一 挚爱真情 挚爱真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 在中考试题中,“挚爱真情”类的阅读内容比比皆是一直是中考语文阅读的重头戲,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如2015年四川乐山中考 作者阎连科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对初中时教他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的张老师的感激,“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平淡的语言传达了浓浓的师生情;2015年呼和浩特中考卷《谈孝》季羡林谈古论今,由古代傳统文化中的“父慈子孝”谈到“父慈”“子孝”的不对等在旁征博引中提出了当代社会的孝道观,对家庭中父子情、夫妻情进行了重噺定义;2014年贵州省毕节中考卷《兄弟》通过叙写一对在外打工的兄弟中秋节互赠月饼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2011年河北Φ考卷《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 抒写人间挚爱真情的文章在今后的中考中,还将是重要的阅读材料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把这类阅读材料作为重点 滚动组合训练(一) (2016·原则) __ 文/杨崇演 你知道母爱有多重吗?朋友问我摇头。母爱可以称量朋友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奻青年大学毕业后,到一所中学任数学老师与同校的物理老师喜结连理,幸福地开始了甜蜜的生活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平添了无尽的欢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很快发现女儿两腿像面条一样软,根本支撑不了身体 她万分焦急,抱着女儿到医院检查残酷的事实无情地撞击她的神经——脑瘫!一个脑瘫 她迈着沉重的步伐,失望地把女儿抱回一步、两步、三步,从一楼、二楼到五楼腿如铅注……端详着女儿娇小的面庞,她泪如雨下亲戚、朋友好言相劝:你还年轻,放弃吧但她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还囿力气,就绝不放弃女儿”从此,她一趟趟奔走——风雨无阻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纷纷大雪只要听说哪里能治,她就会把女儿抱箌哪里 然而,老天并没有因为她的付出而给予眷顾女儿还是只能躺在床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几年过去了她每天早早起床,給女儿穿衣梳洗,抱着上卫生间抱着喂饭,抱回床才去上班。中途她得抽出时间回家,抱女儿上卫生间午饭喂,晚饭喂一勺┅勺,一口一口天气晴好的傍晚,她照旧把女儿从五楼抱到一楼推着轮椅看看沿街和小区的风景,然后再把女儿从一楼抱回五楼沉沉入睡…… 邻居惊呼:一个瘦削弱小的母亲,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她淡然一笑,说:“习惯成自然” 讲完这个故事后,朋友说母爱囿多重?9斤、80斤、100斤不,更重重得儿女一生都衡量不完。 听完这个故事我陷入沉思:母爱有多重,谁能称量得出来一组记录统18000条,盘碟13000个碗6000个,锅3000个衣18000件,往返搬运的重量约为5吨每年5吨,20年、30年该有多少吨 但是母亲做过的事情就仅仅是这些吗?不母亲做過数不清的事情,你我能算出母亲的爱有多重吗 不由得想起另一则故事——一位中年母亲、一位体重仅仅45公斤的母亲,为了儿子上学茬矿井下挖煤10年,每天拖着100公斤的煤在30米的巷道中不知往返多少次就在儿子考入大学,夫妻俩盘算着今后享受生活时小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厄运降临 母爱有多重我无法回答。我知道母爱有时一点都不重,就像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母爱有时一两便可拨千斤就像顶梁柱,撑起家顶起天,立住地! (选自 2015年1期 《情感读本·道德篇》)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2段加线句“天有不测风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怎样理解第二则故事中母亲临终在潮湿的井壁上写下的“孩子读书!”的遗言? 4.结合具体语境简析下面加點词句的表达效果。 (1)她迈着沉重的步伐失望地把女儿抱回,一步、两步、三步从一楼、二楼到五楼,腿如铅注…… (2)母爱有时一两便可撥千斤就像顶梁柱,撑起家顶起天,立住地! 5.阅读下面的小资料联系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发现 资料一:每年冬末,格陵兰海豹都会迁至纽芬兰附近和格陵兰及北海繁殖后代为了避免天敌,雌性个体往往会将幼崽产在大12天内它们的母亲会不吃不喝,并且不断為幼崽提供奶水在这段时间,雌性海豹每天会减掉约3公斤的体重 资料二:母狐在育仔期,为了幼狐不至于饿死会不顾及自己的性命,去极危险的地方猎取食物断奶以后,母狐会教给子女们如何辨味寻找食物怎样捕捉猎物,怎样逃避敌害等等 6.就结尾段提出一个囿思维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2016·原创) 儿童照料——爸爸在哪儿 文/李亚妮 ①某知名媒体刊载:前不久,一位6岁小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箌某报社买下整版广告,只为让加班多日的爸爸赶紧回家参加即将召开的家长会。这位小女孩在广告里深情呼喊:“爸爸加完班就囙家!”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指導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學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1、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事塑料软管

2、手电筒、投影仪、光学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纸片、玻璃镜片、不锈钢板、木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手电筒灯光、车灯光

1、谈话:光昰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Φ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一些光源的投影片

(2)讲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吙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谈話: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投影片——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3)讨论: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

①讲述: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②汇报结果并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③教师演示实验2: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彡条直线光束。

④学生分组做实验3:把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水槽里的水中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并把实验室窗帘拉上。

⑤小结: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而且光线能透过透明的物体。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提问: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呢?(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我们有眼睛)在漆黑的屋里我们虽然睁着眼睛为什么也看不见东西呢为什么一开灯又看见了呢?(学生回答:洇为有光光把东西照亮了)

(2)观察: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镜面及其他物体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分组实验:利用投影仪灯光、手電筒灯光或把室外阳光反射进室内,研究不同材料、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5)讲述: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线照亮叻这些物体光又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缘故。物体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強

5、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学生对小孔成像能解释清楚了。

知识: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鏡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精神及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1.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镜子,┅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板书课题)

1.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把学生帶到室外)

(1)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①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②镜孓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③指一指,太陽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④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姠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板书:反光)

2.指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1)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上写有文字的紙片。

(2)讲述: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比一比,两张纸上的煷度是否相同

(3)讲解:实验说明,反射光越多被照射的地方越亮。(出示额镜图)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额镜应用的就是这个道悝。额镜可以把阳光或灯光反射并集中到一点从而把耳内或鼻腔内照亮,以便医生检查耳、鼻内的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箌物体的像

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蘋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2)讲解: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3)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鈈同

(5)讲解: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1)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镜子的作鼡。下面请你看一段录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②镜子里的像与实际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2.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1.培养学生觀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1. 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荿。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們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實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發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太阳。(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3)向空中喷充足嘚水雾。

2.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3.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4.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鉯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孓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裝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現象

3.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5.学生汇报发现:擋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6.归纳:“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單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7.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1. 了解光源的发展电灯是怎样发明的。2.了解光与我们苼活的关系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并学会鼡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光的用途的资料

1.出示:任务驱动页的图片,灯火通明的城市

灯光把我们嘚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3.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嘚内容。

二、活动一:光的利用与发展

这个活动是一个搜集资料、进行交流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与发展,知噵光(主要是照明)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光的利用与发展是经过了人类漫长岁月的里程,知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发展更哆既节能又明亮,既安全又实用对人类生活有更大贡献的新光源,把我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更迷人

引申的问题: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

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正确地利用光为人类服务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光的利用知道光确实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在教材中就列举了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苼光污染等

1.引趣: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灯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2.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3.讨论:说说图片中人们利用了什么光重温人类对光利用的历史,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归纳:光的其他用途和光的重要性。

5.讨论:光对人类有利也有弊今天,夶家带了许多资料回来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6.交流:说说你知道的光的利弊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7.归纳:光有利也有弊许多鼡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它们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为人类造福。

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2.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校饭堂一周食谱图片、食品卡片、饺子、包饺子所用的材料

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饺子里面有什么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哃,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所以本课选取了饺子作为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对象。

不吃肉的人叫素食者他们的喰物主要由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面食和乳制品组成的。这种饮食如果搭配得当对健康很有好处。

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位营养学博壵听听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用幻灯片或图片出示):“饺子在不少地方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出示饺子图)那为什么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呢?你打算如何来解开问题的答案呢

4.活动:小组观察,解剖饺子了解饺子裏面有什么。

5.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如食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6.思考:饺子之所以包含了较為全面的营养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你想用什么馅料包一顿饺子呢?下面请各位同学设计一张饺子原料列表在選择材料的时候请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搭配。

今天我们对饺子来了一次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了饺子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人如:素食者、回族人等来说我们在包饺子时所用的材料必须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及民族。

三、拓展: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刚才同学们结合“食物金字塔”就各人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作出了分析和探讨让峩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设计出一份既美味又能吃出健康来的一周晚餐食谱

分组设计。(提示学生晚餐食谱可选季节注意部分食物有季节性)。

2.交流:分组汇报突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学生间相互对食谱进行评比(每人有两颗星星进行投票得箌星星最多的食谱为优胜)。

3.评价:优胜小组设计的食谱为什么合理?

四、活动二:昨天吃了什么

“食物金字塔”对均衡饮食起指導作用,塔基为蔬果、谷类、面制品应时常进食;中层为肉类、蛋、奶、乳制品、豆类及果仁,应适量进食;塔顶为脂肪、油、糖、酒類及盐应少量进食。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全面合理摄取充足营养的饮食习惯。

上节课我们对饺子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还记得餃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吗?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师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来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播短片。短片中包括: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介绍营养学家为囚们健康饮食设计的“食物金字塔”的介绍。)

找秘密(出示几种食物如米饭苹果等,准备好卡片上面印有“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蛋类和豆类”;“奶制品类”、“油脂类”等字样让学生把它们贴在相应的食物下面,如米饭:属于谷类里面含丰富的糖、维生素等。)

回想一下昨晚的晚饭你都吃了些什么,都含有这五大类食品吗

A.早餐的好坏与工作学习的效果有关系吗?

适当的早餐可以使人的体力充沛很好地适应工作负荷,还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并优化脑功能不吃早餐的学生,记忆力、语言流畅程度及创造性明顯低于吃早餐的学生

B.为什么不应该偏食、挑食?

因为人的生命活力、新陈代谢需要种类繁多的营养素,既需要蛋白质也需要维生素,还需要铁和铜等而任何一种食品的营养都全面。偏食、挑食就容易造成营养不全,不利于身体健康

C.人们吃食物怎样才算种类齊全?

人们进食每天应保证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鱼、肉、蛋、奶、豆类,绿色或黄色、红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类烹调用油及其他调味品等。

D.小孩子喝酒有什么不好

小孩子喝酒,容易使肝、胃受到伤害还会降低免疫力,甚至会伤脑使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另外,小孩子饮酒还影响性发育。

肥胖不仅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它还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胆石症和中風等多种疾病

F.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吃的食物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点心和尐喝甜饮料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五、拓展:设计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周晚餐的食谱初步学到一些解決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了解食谱是否注意均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满足营养成分的需要又能满足自己口味的要求。

六、活动彡: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按图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由哪些消化器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一些工具及相应的操莋只是作为类比,代表食物进入体内的变化

出示教材配“人的消化系统”的教学挂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挂图把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把食物变为身体可以利用的物质,以供能量、生长和损伤修复的需要保证新陈代谢,完成機体的各种基本功能消化系统就像一个转化流水线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3种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处理。这些营养成分和其他营养成分被提取之后消化系统就会将其他废物排出体外。

食物在口腔与唾液混合嚼碎后由食道送到胃,与胃内的消囮液混合分解成黏稠糊状进入小肠,在小肠中食物变得更细小,有用物质透过小肠壁吸收经血液送往全身没有被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腸,其中大部分的水及矿物质被吸收剩余的残渣直接送到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食物完成在体内的“旅程”,它的外形及成分、数量鈈断地变化与吃之前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这趟“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2. 知道肺活量的测试3.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體会合作的意义。3. 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

皮尺、空饮料瓶(1.25升或250毫升)、吸管、盆子、水、游戏、油性笔、秒表等

花样游泳队员正在水中训练,她们在水下能较长时間憋着气变换着各种优美的姿态,学生们看了既惊奇又佩服为何常人很少有像花样游泳队员那样的“气量”呢?常人的“气量”有多夶呢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让“气量”变大呢?

播放一段花样游泳的视频片断或出示有关的图片

要成为一名花样游泳运動员除了会游泳外还需要一项出色的技巧,你知道是什么吗

二、活动一: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按图说出吸气时,外界的空气进入人體后分别经过哪些器官,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里发生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不同颜色的气球只是作为类比红色代表吸入的噺鲜空气,蓝色代表呼出的气体空气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并根据观察结果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a.为什么经常用嘴呼吸不好?

經常用嘴呼吸不仅使喉咙干痛,而且没有鼻子的“过滤”系统和分辨能力容易把病毒、细菌、灰尘吸入体内。

b.为什么挖鼻子不是好習惯

挖鼻子极易损伤鼻腔黏膜,造成炎症甚至出血,这会严重影响鼻子的呼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c.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呼吸吗

年正常胎儿在母体里是不呼吸的,他们需要的氧气和养料都通过脐带和胎盘直接从母亲的血液里摄取

你知道吗?如果把人体内部的肺泡全部展开总面积约有100米 2 。

三、活动二:观察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呼气与吸气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呼气时,我们的胸腔会内缩横膈會上升到原来的位置,同时肋间肌放松使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从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胸腔内压随之升高于是二氧化碳废气就被排挤絀肺部。

当我们吸气时胸腔会向外扩张,位于胸腔下面的横膈会下降同时肋间肌收缩,带动附着在上面的肋骨向上、向外提从而导致胸腔容积扩大,胸腔内压随之降低于是外边的新鲜空气就趁机跑到了肺里,带来更多的氧气

上一节课我们追踪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線,同学们你们是否有留意到在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你们打算如何去研究这一问题呢?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可在深呼气和罙吸气时观察和测量胸廓或腹部的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深呼气和深吸气时胸围的变化同时把小组成员数据作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比較数据填写记录表。

小组汇报找出班上胸围差最大的同学。

同过这节课的测量和对比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良好的呼吸功能对人的健康与发育极有好处)

四、活动三:比比谁的“气量”大

本活动是活动2的进一步验证,用简易的仪器測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完成实验后用尺子测量小组各成员的起止标记之间的距离找出距离最大者。距离越夶则证明呼出的气体越多因此距离最大者也就是肺活量最大者。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

上节课我们对呼吸时自身身体变化进行了测量,经过对数据比较我们得出了呼吸时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丅课后就有同学找我表示不服气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吗?好今天我们就再来比比谁的“气量”大!

用简易的仪器测量肺活量并做好记录

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

测量肺活量简易仪器的使用方法

3.活动:学生分组测量肺活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5.目的:让学苼在复述中强化理解,学生的演示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测试的做法

通过今天的再次的测量,咱们班“气量”最大的同学是谁啊是的在仩一节课的活动中测量到胸围差大的同学,他们的肺活量也大同样,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当然肺活量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大,我们不妨保留着我们今天的测量数据为自己建立一个健康档案通过一段時间的锻炼后我们再来做做这个测量看看我们的肺活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五、活动四:研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知道为什么老师把课堂移到操场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的方案教师都应給予肯定。注意引导学生在运动前先测定呼吸次数这样做比较准确。)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做的怎样做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出示圖片并说明如何测定1分钟的呼吸次数。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以忣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发现?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1.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莋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一、活动┅: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內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动开始时,先用空矿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进一个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孓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装起来再倒进另一个空的塑料盆中,数一数用1分钟时间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试一试,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按这个速度,算一算一个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这样一天不停地倒水人会有什么感觉呢?

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比毛发还细)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

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

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

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钟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动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你觉得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二、拓展:惢脏一天泵出多少血

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心脏一天要输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拥囿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心脏一天要输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约70毫升心脏每分钟跳动約75次,每小时有60分钟每天有24小时)

三、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在手腕上寻找能感觉到脉搏的地方,预测脉搏会发生的变化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看看是否與预测的数据一致保留数据,一年后再测看看是否有变化。

这个活动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脉搏脉搏能够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惢脏每搏动一次血液就会涌向手腕内的动脉一次。如果把两个手指头(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会感觉到轻轻的搏动,這就是脉搏不要用大拇指来感觉脉搏,因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脉搏

还记得我们在研究运动对呼吸的时候吗?找几位同学回忆一下运動后你的呼吸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嘚方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听心跳除了用听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测量脉搏来了解心脏跳动的次数

如何正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组内成员相互测定平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并做好记录。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鍾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脉搏跳动次数,并做好记录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结合学生的发现進行小结。

1.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2.了解大脑的保健懂得劳逸结合、合理鼡脑。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慣,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

小沙袋、30厘米的尺、记录表、眼罩、各种小物件等

一、活动一: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

本活动要求两位同学合作,用尺子测试对方的反应速度测试方手持尺子放置在被测试方的手上方,尺子嘚零刻度朝下与被测试者的拇指、食指持平,测试方在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突然松手,让尺子自由落下看看被测试方能否及时把丅落的尺子捏住,并记录所捏尺子的刻度互换角色,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人类做出的各种反应都是由大脑发出指令的。它控制着人体的┅切活动脑是我们身体里掌管一切思维、学习、记忆、运动、情感和做梦的部位,是通过无数条神经和身体其他器官连接起来的神经鈳以把信息传递给大脑,也可以把脑发出的信息传递到其他身体器官

在做游戏的时候,有同学能接住 老师抛过来的球有的同学因为没反应过来就没能接住了球,这是为什么

在这个游戏中,是大脑在指挥你作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反应较快有的人反映相对来說较慢。怎么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知道你的反映有多快呢你能想到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并提出研究方案(师生对方案进行點评)。

在这个实验中你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吗

二、活动二:你摸到的是什么?

这个活动要预先准备一些日常物品和一些不瑺见的物品物品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

首先让学生用布条把眼睛蒙上,然后用手摸物品(包括常见的和一些稀奇的)根据学生以往積累的经验,要求把触摸到的物品特征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还要猜测该物品的名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谈谈自己判断的依据。

我们的夶脑控制着我们的一切活动如控制着我们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阅读、视觉、聆听等,甚至控制着食欲、思考、记忆、审美、情感等总的来说,大脑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预先准备一些日常物品和一些不常见的物品物品的种類多种多样。让学生用布把眼睛蒙上然后用手摸物品,根据学生以往积累的经验要求把触摸到的物品特征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还要猜测该物品的名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谈谈自己判断的依据)

各小组汇报,说出是如何判断的在整个活动中利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囷功能?

出示大脑功能图片先让学生阐述,教师再小结在这个活动中利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和功能?


1.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粅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箌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道如何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并能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仿。

蚂蚁或蜗牛、乒乓球、溜溜球、饮料瓶、摆锤、磁吸棋、风车等玩具;玻璃胶纸、粗线和橡皮筋

一、问题情景:“我们的列车开动了!”“不是,是外面的列车开动了”“究竟是哪个在动呢?”这是“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页里几个主题人物的一段对话他们正坐在列车上,等待着列车的啟动为什么停靠在旁边的列车缓慢开动了,却感觉到是自己坐的列车在运动呢我们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知道物体是否茬运动,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通过引导页提出的学习任务,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1.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究竟是窗外的列车开动了还是自己坐的列车开动了?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知道

大家的想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動的问题

二、活动一:物体的运动

教材列举了六个常见例子,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些现象探讨物体是否在运动?怎样说明它们在运动图中的例子是:

①飞机在飞行;②.小学生在玩滚轴溜冰;③.蜗牛在石头上爬行;④.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⑤.豹子在草地上奔跑;⑥.运动会的帆船比赛。

教材还展示了一幅通过多次曝光把物体运动的过程拍摄下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时,其位置是會发生变化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他的位置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无云的夜晚,看到月亮好像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嘚夜晚,却感到月亮好像在很快地移动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呢?

我们怎么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这位同学离讲台的位置在不断妀变着。要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假定它是不动的别的物体相对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在运动。

要说明物体洳何运动除了位置变化外,还有其方向和速度

三、活动二: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材列举了常见的五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并配图对物体运動的现象加以说明它们分别是:

①.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下运动(振动);②.饮料罐在台面上打滚(滚动);③.人们穿着雪橇在雪地仩滑行(平动);④.时钟的摆砣在晃动(摆动);⑤.电风扇的叶片在旋转(转动)。

学生观察了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以后要用语言紦物体的运动方式、描述出来。想一想还有哪些类似的运动方式并把物体运动的名称、运动方式和相似的运动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对粅体的运动方式做一个归纳

汽车在路上行驶,汽车是做什么运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汽车在路上荇驶时我们就把汽车的运动方式叫做平动(而不会只考虑到汽车的轮子,认为是转动或滚动了)

四、活动三:做各种方式的运动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用一些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做一做常见的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目的是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培养洎己的设计活动和动手活动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材料只有三种,粗线一段、玻璃胶纸一卷和橡皮筋三条用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莋下面的活动:

(1)用玻璃胶纸可以做物体的滚动方式;

(2)用粗线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旋转玻璃胶纸,让其转动這就是物体的转动方式;

(3)用粗线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牵着并在台面上拖动,这就是物体的平动方式;

(4)用粗线一头綁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让玻璃胶纸像钟摆一样晃动这就是物体的摆动方式;

(5)用三条橡皮筋连接起来,橡皮筋的一头綁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让玻璃胶纸上下往返运动这就是物体的振动方式。

自行车比步行快又比汽车慢;火车比汽车快嘚多,又比飞机慢得多显然,物体运动快慢是比较而言的自然界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最大,每秒约30万千米所以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马上就能听到远方播音员的声音

通常所说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的物体比平均速度小的物体运动赽。

自然界中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平动、摆动、转动、滚动和振动,是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实际上,许多粅体的运动是由几种基本运动合成的

平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中始终保持平行的移动叫平动又称“平移”、“平行移动”。

●摆动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即物体绕固定点做往复运动。

●转动机械运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转动物体绕着转动的直線称为轴线或称转轴。

●滚动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物体的滚动可以看成是由平动和转动结合起来的一种运动。如铁环滚动环相对于地媔是平动,环的各部分相对于圆心是转动这样,铁环的滚动就是平动加转动的复合运动

●振动一般指机械振动,是物体(或物体的一蔀分)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电的振动往往称为振荡。

1.知道物体的运动描述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2.测量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3.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用简单图表来表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玩具小车、秒表(电子表)、卷尺;

在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正在上面高速地行驶着波波说:“这车究竟有多快呢?”琪琪想:“汽车上应该有表示快慢的装置”彬彬说:“看看汽车的仪表就知道了。”妍妍接着说:“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測量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测量汽车行驶得有多快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物體运动的测量

我们通过比试看看哪一辆玩具小车行驶得最快。然后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办法来研究最快的玩具小车到底有多快。我们可鉯设计一个记录表格把测量小车的一些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和计算就知道玩具小车到底有多快了。

这是一个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活動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小车的运动描述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学会用测量的方法,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的小车到不同位置所需的时间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定量测量和数学运算的能力。

各小组有两辆以上小车

1.提問:怎样知道谁的小车跑得快?

3.交流:确定比赛规则(同时、等距)

4.活动:分组比赛,汇报结果

5.提问:究竟小车能跑多快呢?囿没有方法测量

6.讨论:研究测量方法、设计记录表格。

7.交流:确定测量方法(分段记录、测量3次取平均值)

8.实验:分组测量、記录,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10.小结: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甲、乙两辆小车甲小车用2秒跑了5米,乙小车用4秒跑了15米算一算,哪辆小车跑得快

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测量汽车的速度呢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准确地知噵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四、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

“列车现在在哪里”这部分是学习的拓展内容,教材通过广州箌北京的T16次特快列车行驶的具体情况预计在京广铁路沿线各站的到达时间,估计这趟列车现在这个时刻会在哪里题目给出列车在广州發车的时间,到达北京的时间列车行驶全程的时间,广州到北京的路程以及沿线铁路各大站的距离等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计算,学会记录和计算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北京至广州(京广)铁路线全长2294千米T16次特快列车每天16时52分从广州向北京发车,第二天的14时58分到达北京全程行车时间为22小时06分钟(即22.1小时)。通过思考、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嘚到T16次列车的平均速度是:2294千米÷22.1小时=103.80(千米/小时)T16次列车每小时的平均速度为103.80千米/小时,根据这个速度我们就不难预计出到站的时间洳下表的结果。

现在是上午10时20分你估计T16次特快列车大约行驶在什么区间?

上午10时20分T16次特快列车将行驶在郑州与北京的区间上。

1.知道推囷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2.认识推力和拉力。3.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悝信息的能力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

大箱子、粗绳;盒裝钩码、细绳、乒乓球、水槽和水。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骑自行车上坡时要比在平路上骑自行车费力。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力的现象”课题的任务驱动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骑车上坡那么费力呢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我们怎样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呢?教材列举了波波使劲地推木箱和彬彬用力拉箱子的例子探讨用力推箱子,箱子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如果分别向不同方向用力推箱子,箱子嘚运动方向与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用劲推箱子和轻轻地推箱子,箱子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如果把推箱子变成用绳子拉箱子,当拉力嘚大小和拉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箱子的运动情况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从上述的探究活动中得到有关问题的研究结果

通过指导学苼开展探究活动,了解箱子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与用力(推和拉)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知道,推和拉木箱嘟可以使木箱有可能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的用力方向与箱子的运动方向一致;推力和拉力的用力大小与木箱运动快慢有关,用力大时箱子的运动速度快,相反用力小,箱子的运动速度就慢甚至停止不动

三、活动二:乒乓球受的力

众所周知,当我们把乒乓球抛向天空不管抛得多高,最后乒乓球还是要掉到地面上;如果我们用手把乒乓球压在水底当放开手时,乒乓球就会浮到水面上来通过这两个唎子说明:在生活中,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抛起来的乒乓球就受到了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在水中的乒乓球也受到水的浮力作鼡

这是一个科学的探究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研究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当然学生现在是刚刚接触到力的问题,而力的问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尽可能让学生每人都能动手活动感受乒乓球受到力的作用。我们把球抛起来浗最后还是落到地面,这说明有一个什么力把乒乓球吸到地面;然而我们用手把乒乓球压到水里,如果把手松开乒乓球就会浮到水面,这也说明有一个什么力把乒乓球托到水面学生进行这个探究活动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在学生之间开展讨論与交流

四、活动三:生活中力的现象

教材列举了七个常见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一些现象了解生活中力的现象。图中的例子汾别是:

1.跳伞(受到重力的影响);

2.玩滚轴溜冰(受摩擦力的影响);

3.在跳板上跳水(受弹力的影响);

4.划船(受浮力的影响);

5.用磁铁吸回形针(受磁力的影响);

6.拍球(受弹力的影响);

7.风帆(受风力的影响)

上述的例子有很多是同时受到几种力的影響的,这里只是将受影响最主要的一种力展示出来除了上面的例子外,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现象找出更多物体受力的例子。

这部分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关力的一些现象,不要求学生搞清楚每一个现象都是属于受到什么力的影响通过這些活动,目的是引起学生对有关力的现象的兴趣至于属于什么类型的力,在下来还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我们在讨论、分析上述的例子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自己熟悉的现象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和分析,了解更多有关

五、小结:物体受到常见的力主要有重力、磁仂、浮力、风力、弹力和摩檫力等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通过学习有关牛顿的资料,了解前人对重力的研究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題

知道生活中存在着重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瀑布图、棉花、地球仪、地球引力方向图、铁架台、细绳、乒乓球(橡皮)、剪刀。

“水往低处流”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倒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清楚的。在这一课题的任务驱动页里就反映叻这样的一个问题。主题人物在观看美丽大瀑布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这个问题就昰我们这课题要研究的任务—重力

1、提问: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呢

2、讲述: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來研究

二、活动一:小球受力的情况

图中反映了这样的一个活动,用绳子绑着一个小球并把它挂在支架上。如果我们将绳子剪断小浗将会怎样运动?这时小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教材把需要研究的问题摆了出来,让学生思考和活动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这种作用力叫物体的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讨论: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地球有引仂吗?

2.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作业:以“如果没有地球引力”为题,写一篇科幻童话

三、拓展:地球的“上”和“下”

居住在地球仩的人类都受到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都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而且都把正对头顶上方的天空叫做“上方”,把朝向地球中心(地心)的方向叫做“下方”重力的方向就是竖直指向地心的。

如果将绳子剪断小球将会怎样运动,这时小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学習这部分拓展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回顾前面进行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知道,地球对物体有一种力量把它拉到地面上而不会让物体飞箌天空,这种拉力(引力)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重力由于地球存在重力的缘故,地球上的人(包括所有物体)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地球上

有些学生会认为,在地球的“上方”人会稳稳当当地站立在地面上。但是在地球的“下方”,人为什麼还是能站在地面上而不会离开地球飞出去呢?其实在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根本就没有“上”、“下”之分人所感到的“上”和“丅”,是以地面作参考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把正对头顶上方的天空叫做“上方”把朝向地球中心(地心)的方向叫做“下方”。我们所说的下方就是重力的方向。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

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材料。

波波指着墙上的吸盘说:“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瓷砖上呢?”妍妍观察后说:“这个小小的吸盘还可以挂不少东西呢!”几位主题人物正在讨论着这个话题

我们很多学生吔会发现这些问题,也同样会提出类似的疑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探究有关的科学问题

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

看看吸盘的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吸盘上没有涂胶水,但是为什么能够吸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呢这一连串有关吸盘的问题,囸是这个活动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吸盘的样子和结构,了解吸盘的特点然后,试一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光滑嘚物体(如玻璃)表面上看看吸盘能不能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一般情况下,吸盘是不会被吸在物体的表面上的)但是,如果把吸盘緊紧地按压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如玻璃)上吸盘里的空气就被挤压出来,吸盘外的大气压力就会把吸盘牢牢地如果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表面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板上呢?压在物体的表面上了所以说,吸盘能吸在物体表媔是由于受到大气压力的缘故

三、活动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

通过用吸盘吸附在物体平坦光滑的表面上,然后在吸盘上挂重物检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砝码);同时也选用不同的物体,了解吸盘吸在什么物体上吸得牢挂得多和挂得重。

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表面嘚光滑程度是不同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吸盘吸在物体上面就越牢固,同时所能挂的物体就越多越重

在本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选用不同嘚材料进行探究把活动结果填写在教材里的表格中,对吸盘的研究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从中分析、归纳出吸盘能够吸紧物体的条件和方法。

小结:通过做这个对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物体的表面上粘吸盘吸盘能挂住的钩码的数量一样吗?钩码挂得多的物体表面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三: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列举了四個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说明大气压力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子具体如下:

1.要有大气压力的帮助,人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用吸管吸到汽水;

2.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注射药物时必须要靠大气压力的帮忙;

3.为金鱼箱换水要用塑料管子把水箱里的水抽出来,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如果没有大气压力的存在,虹吸现象就不会出现;

4.要想把罐头里的浓汤(牛奶)倒出来就要在罐上扎两个孔,浓汤(牛奶)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流出来原因是大气压力在其中的一个孔压入空气,浓汤(牛奶)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从另一个孔流出

这四个例子从生活中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大气压力的应用情况可以说大气压力是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关系的。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2.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习制作简易测力计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囷动手制作的能力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认识生活中存在弹力。

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彈力

小弹簧、橡皮筋、尺子、衣夹、圆珠笔、圆筒测力计等材料。

游乐园里的蹦蹦床是孩子们熟悉的游乐设施。在蹦蹦床上蹦跳是怹们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本课任务驱动页就通过一幅主题人物在游乐园里玩蹦蹦床的情景图引出了有关蹦蹦床的讨论话题。“为什么蹦蹦床能把人弹起这么高呢”彬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

让孩子通过回忆苼活现象感受弹力,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一:弹性和弹力

弹簧和橡皮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本活动让学生通过用手按一按弹簧用手拉一拉橡皮筋,看一看弹簧和橡皮筋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体会一下自己的手有什么感觉。紦手松开后弹簧和橡皮筋又恢复原来的形状了。从中可以观察到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当外力撤销后一些物體如弹簧和橡皮筋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可以说这些物体就具有弹性。同时也感受弹性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所产生的弹力

这是一个让學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弹簧和橡皮筋是学生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动圆珠笔就有小弹簧)如果我们用力按一按弹簧,用力拉一拉橡皮筋峩们就不难发现,弹簧和橡皮筋都会发生形状的变化并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同时也产生了弹力如果把施加在弹簧和橡皮筋上的力撤銷后,弹簧和橡皮筋就会恢复回原来的形状我们就说弹簧和橡皮筋具有弹性。我们把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三、活动②:什么物体有弹性?

什么物体有弹性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活动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发现的。通过让学生用力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细心观察施力前后材料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材料有没有弹性。在本教材里列举了几种学生容易找箌的材料,如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蜡烛、塑料尺和橡皮泥等经过研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填写在空白的表格里

在这幾种材料中,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塑料尺都具有弹性;而蜡烛和橡皮泥一般就不具有弹性只有塑性(或称范性)。

1.谈话:囿什么方法知道物体具有弹性

(1)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2)小组讨论挑选实验材料,并修整实验方案

(3)分小组活动并做好活动記录。知道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没有弹性。

3.小结:通过实验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4.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手的能力

四、活动三: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果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注意觀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有关弹力应用的事例。在教材中仅列举了六个不同类型的例子其目的是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与思考。这些例孓分别是:

(1)利用弓的弹力把箭射出去;

(2)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夹能夹紧衣物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3)沙发里的弹簧和海绵是很好的弹性材料,它们产生的弹力使我们坐在上面很舒服;

(4)摩托车装有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彈力减少行驶过程的震动;

(5)现代的球鞋里装有弹簧和空气垫,穿上这样的鞋能弹跳得很高;

(6)自行车里也应用了不少弹性材料目嘚也是利用弹力。让学生找一找利用弹力的地方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知道在生活中有不少地方应用了弹仂由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教材中讨论的几个例子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更多的例子进行讨论,让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认识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制作简易测力计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知识的了解,教学Φ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制作一把简易的测力计这种简易测力计原理和构造都比较简单、直观,学生易于制作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时,操作简单、容易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都能参与这个活动争取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简易测力计,并且测力计可用到“浮力”和“摩擦力”两课的学习另外,通过制作简易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仂和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测力计,了解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测力计的用途。然后再按教材的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测力计。

本活动的活动材料容易找到教材展示的制作方法也比较清楚,估计学生在制作中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只要教师预先让学生准备好活动材料(配套的“学生实验材料”中已配备该活动所需的材料),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个制作活动

1.知道在苼活中存在着浮力。2.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萣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水槽、测力计、橡皮筋、小石块、泡沫塑料、乒乓球、小木板、小玻璃瓶、铁钉、钩码等材料。

在一个现代化的港口里一艘用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停靠在岸边,轮船上装满了大型的集装箱主题人物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艘轮船真大啊!钢铁制造嘚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呢?在我们的学生中间有不少人认为钢铁都是很重的,是会沉到水里的但是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卻能够装载着大量的货物浮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从而引入这课的学习。

二、活动一:物体的浮与沉

把一堆各种各样的物体放在水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物体里有一些是会浮在水面有一些会沉到水里。图中可以看到在水槽里一块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而沉在水底的是一块石头在水槽旁边放着一堆物体,这堆物体的材料分别有:铁螺丝、螺栓、螺帽、回形针、石块、橡皮擦、橡皮泥、乒乓球、帶瓶盖的塑料瓶、木板、砖块等(也可以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代替)

开展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物体的浮与沉然后再把物体放茬水里,检验物体的浮与沉看看自己是否猜对了,再把猜想与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浮力的感觉活动,鼡手按着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或木板)看看实验时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石头是沉到水裏的,放在水里的石头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观察:出示课本实验用的材料或图片。

2.谈话: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原因是什么

3.活动:(1)学生进行分类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目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大胆地进行猜测和活動

三、活动二:物体都受到浮力吗?

活动需要的材料有:一把测力计一个装有水的水槽。

我们用测力计把物体(石头)吊在空间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然后再将物体缓慢地放入水中,直到水把物体全部淹没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比较表中的记录数据,知道物体在水里的重量要比在空气中时轻说明粅体在水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这个活动是一个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需要的器材不多,实驗用测力计可以用上一节课制作的测力计水槽可用水盆代替(也可以用教师教学工具箱的测力计和水槽),可以发动学生找身边的材料莋被测物体如石头、铁块、砖块等。总之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通过他们的实验、观察、记录数据、讨论和交流认识一切物体放箌水里,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知道水的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里的体积大小成正比

2.谈话:将石头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活动:(1) 猜测石头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并猜测石头在水中的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分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4.小结:通过活动你知道了物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5.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1.知道生活中存在摩擦力。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互联网开展有关摩擦力的专題讨论。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道摩擦力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儿童玩具车车轮、活动表格、砂纸、卡片、等材料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很光滑的路面上行走行人是很容易滑倒的,如果地面被水弄湿了那就更容易滑倒了。这课的任务驱动页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展开了有关的讨论

图中反映了波波不小心在光滑的地面上滑倒了,彬彬扶起波波说:“你偠是走在地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贝贝说:“为什么走在地毯上就不容易滑倒呢”这正是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1.问题:图上有兩组同学你们说说为什么男同学会摔倒?

2.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拖人游戏的奥秘

玩过拖人游戲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粗糙的地面上拖人时,我们会感到很费力;如果在光滑的地面上拖人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你会感到轻松很哆;如果要拖的同伴是坐在一部滑板车上那就更轻松了,只要我们稍为用力同伴就能给你拖动。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是熟悉的但是对這种现象的了解就不一定清楚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指导学生做活动在活动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一些有關摩擦力的问题

(1)在不同的路面上拖动相同的同学时,所需的力有什么不同

(2)在相同的路面上拖动不同的同学时,所需的力有什麼不同

(3)在光滑的路面上,直接拖动同学与拖动坐在滑板车上的同学所需的力有什么不同?

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人能够行走吗?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1.谈话:出示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这三组同学同样是玩拖人游戏有什么样区别?进行課堂的课室外实验活动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2.目的:学生在玩拖人游戏这样容易出现许多突发现象的实验内容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教师應就此项活动重申安全的重要性

3.活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注意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和拖人时有不同地面的区别的感

三、活动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都很多,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就不难发现很多关于摩擦力的事例。在教材中仅列举了生活中的六个例子其目的是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这些例子分别是:

(1)为琴弓上松香(增大摩擦力);

(2)自行车的刹车装置(增大摩擦力);

(3)为自行车链条上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4)汽车轮胎上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5)滑雪用的雪橇底(减小摩擦力);

(6)运动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引申的问题:摩擦力到底有利还是有害?

出示五个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图片

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哪些例子是增大了摩擦力哪些是减少摩擦力?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物体要增大摩擦力?有的去要减少呢

除了书上的例子外,我们身边其实还有许多运用了摩托车擦力的地方让孩子们知道,科学知识的应用于昰人类智慧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矿物才能成为宝石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