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中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记录电极的作用

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有效吗

有一個同事的叔叔经常性的腰骶痛,想通过手术治疗那么,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有效吗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贺晓苼 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19:21

    使用的脊髓电刺激手术方法治疗顽固性疼痛是将电极通过穿刺或椎板切开方法置于硬脊膜外腔,电刺噭器埋入体表皮下电极与刺激器通过导线相连接,可长期携带每日间断电刺激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脊髓电刺激术对治疗稳定的叮咬样及烧灼样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

【主诉】双下肢顽固性疼痛18年

【疒史】患者于97年因煤矿塌方造成脊髓损伤当时先后两次行“脊柱固定手术”,患者术后双下肢瘫痪感觉减退,后逐渐出现双下肢阵发性疼痛表现为整个双下肢的抽痛,疼痛通常由肢体远端开始患者入睡后疼痛消失。口服“金诺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后疼痛部汾缓解。后疼痛进行性加重发作频率增加。3年前患者疼痛症状显著加重原有镇痛药物已不能起效,遂改为口服“曲马多”患者疼痛時难以入睡,随曲马多用量增多出现“流涎”、“意识模糊”等副反应。

【专科查体】意识清楚腰背部正中长约20cm手术瘢痕。双下肢肌群明显萎缩双上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及桡骨膜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腹壁反射正瑺,双侧提睾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双下肢跖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宾斯基征征未引出皮肤浅感觉减退平面:双下肢腹股沟以下2cm平面。皮肤浅感觉消失平面:双侧膝关节及胭窝以下平画除外左侧踝内侧部。痛觉平面:双侧腹股沟以及臀沟以下平面除外双侧足底。双足跖屈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双侧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

【疾病诊断】慢性腰腿痛(CLBP)早先也称为:背部手术失败后综匼征(FBSS)。

【感觉平面】T11/T12水平脐下5cm至双膝痛、温、触觉严重延退,双膝以下平面所有感觉全部消失大。

【痛觉区域】前方L1/L2后方L4

【精鉮量表】中度焦虑,中度多次自杀行为。

【术前X线、CT及MRI】腰4、5椎体陈旧向后移位,椎板减压术后改变硬膜囊内见多发钙化灶。

【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测试】

0.1mg, 无明显副反应镇痛时间4h

0.15mg,有头晕、肢体困涨等副反应镇痛效果明显

脊髓电刺激术(SCS)一期外挂刺激 

视效果决萣二期刺激器植入(T10,T11椎体硬膜外间隙) 

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原有抽痛由一种紧张、酸麻的感觉所替代 

测试一周疗效确定后二期植入脉冲发苼器(位置腹部)。

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放置脊髓节段选择:


    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是指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安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后部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或其它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

远古时人类就知道电可以治疗疼痛。1967年3月Shealy(21)首先通过锥椎板切开方法将电极置于脊髓背侧柱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来刺激脊髓臸1975年,Dooley提出了经皮穿刺将电极置人入脊髓背侧硬膜外腔的新方法但在以后数年间,由于对适应症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仪器性能的不稳定使其迟迟未被广泛接受及推广。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对SCS的治疗机制又有了重新认识虽然在病唎选择、疗效评估方面尚存疑问,但神经源性疼痛综合症(neuropathic pain)已成为首选适应症近期临床实践还表明:两种顽固性疼痛综合症——神经源性头面部疼痛、和中枢性去传入痛(如脑卒中后中枢痛)等两种顽固性疼痛综合症对SCS治疗的反应较好。不同国家其应用范围差别也较夶,据资料统计(32)每年有超过10,000例患者安放脊髓刺激器其中一半是在美国,一些是在欧洲有些疼痛,当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时SCS却囿效,但也有无效病例
一、  SCS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脊髓刺激器为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整套神经刺激系统包括:脊髓电刺噭电极植入术(Lead)、延长导线(extension)、和电脉冲发生器(Pulse generator)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注入植入硬膜外腔后,由电脉冲发生器发生电流经延长导线箌达电极,刺激脊髓神经达到治疗效果电极有单极、双极及多极阵列等多种,多电极的出现可增加了电场的刺激范围和部位从而提高叻操作的成果和疗效。(43)电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设定、开启、关闭均有由体外监测控制器控制调控刺激范围 可为0.1-1.0ms,1-120Hz0-10V,最大输出電压为10V电极插入后的定位,以受刺激节段支配的肌肉发生颤搐或电刺激的异感全部覆盖疼痛区为标准如果电极尖端恰在正中,双侧均囿颤搐或异感操作时应借助X线透视或CT扫描。充分确认镇痛效果后把发生器埋入上腹部皮下并与插入导线相连。近来上市的内置式微处悝器皮下埋置发生器部分的体积更小,带有病人患者自控按钮可根据病人患者经常选择的参数自动制定刺激方案。治疗中多采用1ms以下矩形波但频率可不同。硬膜外电刺激需为低频电刺激。100Hz以上高频虽有镇痛效果但有肌张力亢进和下肢上举,难以应用用50Hz以下的低頻率刺激,受刺激节段支配部位有推拿感、感觉缺失减退区有从受刺激节段向颈部扩展趋势。


    长期以来由于以往我们对其不了解作用機制了解有限,延误了对SCS的信赖与接受了解和应用近年来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人们对SCS的认识也在加深但其作用机淛极为复杂,仍须进一步研究
的不断深入、设备的不断改进,人们对SCS也开始逐步明了但因其作用机制极为复杂,一些确切机制仍不十汾清楚仍须进一步研究。
1.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电极在硬膜外腔后部产生电场刺激脊髓后部的上行结构:脊神经背根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丘脑束等临床证据表明(4):至少在治疗神经源性疼痛方面,脊髓后柱功能的存在是实施行SCS治疗的必要条件至少在神经源性疼痛方面。如果先行脊髓前侧柱切断术例如脊髓丘脑束切断术,并不影响SCS疗效但人的振动感(由脊髓后柱传输的)必须为SCS治疗效果而保留。
动物实验表明(5-9):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高度参与SCS的镇痛机制传入性伤害性刺激可以通过γ-GABA来缓解。茬猫和鼠的单神经元病变模型中SCS可以刺激脊髓后角释放神经递质。触觉性异常疼痛痛觉过敏(Tactile allodynia)一种常见的神经源性疼痛,与GABA减少有關,SCS通过增加脊髓后角GABA的释放可以明显抑制触觉性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同时GABAB系统显示:由于SCS对GABAB系统的刺激,使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忝门冬氨酸在脊髓后角的释放减少另外腺苷也可能参与。
神经生化方面的研究还表明:硬膜外腔SCS还可在不同程度的上促使体内自身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当低频率电刺激时,可使CNS脑脊液中的脑啡肽、内啡肽增多;高频率刺激时使脊髓内强啡肽含量增多释放增加,从而發挥内源性镇痛效应许多学者认为(115):SCS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符合闸门(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学说:即脊髓存在有控制疼痛信号进入大脑的入口,低电鋶刺激脊髓后活化疼痛抑制神经纤维因而关闭了疼痛信息的传递,进而缓解和阻断疼痛感觉
2.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机制见文中。
从1981-1998年(156)100余篇公开发表物中总结出的病例与疗效的统计资料 、疗效 、疾病种类成功>>远远大于失败 心绞痛 , PVD-痉挛、梗阻成功大于>失败 CRPSⅠ、CRPS Ⅱ、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臂丛神经损伤、 FBSS-腿疼、马尾损伤(马尾神经综合症)、疼痛的神经病理性膀胱、残肢痛、关節病变综合症、肌痉挛、癌痛不稳定的成功 幻肢痛、 部分脊髓损伤、PHN、FBSS-背痛失败大于>成功 肛周、生殖器痛、肋间神经痛(不包括PHN)失败遠远大于>>成功 脑卒中后中枢痛、完全性脊髓损伤、面部麻木性痛、 严重的伤害性疼痛(除外缺血性疼痛)不确切 腹部、盆腔等脏痛、完全性神经根丛抽出术。
    注:PVD-周围血管性疾病CPRS-复杂性局部痛综合症,FBSS-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FBSS-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CPRS-复杂性局部痛综合症。
    从表中可看出SCS可以应用的临床治疗范围主要包括: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Chronic intractable pain)、缺血性疼疾病、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于用SCS治疗持续性肌痉挛也持乐观意见(10)。
(一)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SCS很少用于急性疼痛其中以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failed back surgery sydrom FBSS)为主,约占全部病例的70%

 是目前最常用的适应症。每年有成百上千的患者接受腰部脊柱手术极少数不成功,并遗留持续性疼痛或无仂再次手术也是常有的。这些疼痛包括背疼、单腿或双腿疼其机制较为复杂。早期SCS成功率的报道多种多样从11%-70%,病人患者大多囿神经损伤1975年Pineda指出,SCS对腿疼的反应优于背痛并且在以后的大量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学者(1985-1989-1990-1991-1996)的证实和支持,认为腿痛更似神经源性疼痛而背部疼痛还有待于治疗技术上的改进。在40名以腿痛为主的前瞻性研究中追踪24个月,从三方面进行评估:70%的病人患者认为SCS有效值得使用;66%减少了麻醉药物的摄入,并伴随功能的改变至1996年North, 和Law指出与腿痛相比,背痛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Hieu PD等人给77例曾经手术治療无效的顽固性腰痛患者予以SCS治疗,平均随访42月后疗效好的患者占63.6%、一般占22%、差和失败占14.4%
North等人(11)将50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SCS组和再手术组,进荇前瞻性的、随机性的研究,经3年随访SCS组效果显著优于再手术组。与腰部脊柱再次手术相比 得出SCS有统计学上明显的优势,而再次手術的成功仅有34%且可能发生蛛网膜炎。与此同时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也做了同样的前瞻性观察将曾手术失败的慢性腰痛病人患者(FBSS)分为SCS治疗组與再手术组,随访半年如效果差则相互改换治疗方法,结果SCS组需要改换手术的人数大大少于再手术组需改换SCS治疗的人数说明SCS的短期疗效好于手术。
    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SCS的作用也逐渐下降Burchiel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发现:56%的病人患者“至少减少了50%的疼痛”,一年后呮有35%的病人患者描述疼痛减轻为“好”或“优秀”LeDoux(12)报告SCS治疗腰痛1个月后有效率(疼痛减轻50%以上)在90%以上,1年后降低为76%。Devulder J等(13)對69例FBSS患者进行了平均13年的随访26人(37.7%)因治疗无效、电极破损等原因而停止SCS治疗,43人(62.3%)继续使用SCS治疗且效果良好,其中11人恢复了工作
SCS能降低慢性腰痛患者FBSS的综合治疗费用。Bell等[10-11]的调查表明在相似疗效的情况下手术+其它常规治疗方法,治疗2.1年的费用相当于SCS治疗5.5年的费用SCS治疗的医疗费为3660美元/年/人[10]。
SCS与缓慢的椎管内阿片注射效果相比有效率为62%,臀部低些而吗啡只有38%。当双侧或中央部位心疼痛时嗎啡有效,SCS则不敏感
2、神经丛和外周神经病变
,包括外周神经切断术:截肢后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常引起残肢痛或幻肢痛,早在30年前已經认识到SCS可使疼痛减轻Nielsen等报告:6例幻肢痛病人患者中有5例(两例上肢,三例下肢)的镇痛效果为“一般至非常好”但幻觉仍存在。1997年Claeys等人[15]报告:7例下肢截肢的病人患者有5例取得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则减弱另一组观察:64例截肢痛病人患者,45%的病人患者疼痛减轻5年后随访,仍有23%的病人患者疼痛缓解9位学者研究发现,148例病人患者中51%获得50%-100%的疼痛缓解,而18%获得25%-50%的疼痛減轻目前SCS治疗截肢痛比较常用。某种情况下减轻幻肢痛的同时也可缓解残肢痛的恶化。
 截肢后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常引起残肢痛或幻肢痛SCS可使其减轻已早在30年前被认识到。Nielsen等人报告:6例幻肢痛病人中5例(两例上肢三例下肢)疼痛减轻描述为“一般至非常好”,但幻觉仍存在1997年Claeys等人报告:7例下肢截肢的病人有5例取得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则减弱。另一组观察:64例截肢痛病人45%的病人获嘚疼痛减轻。5年后随访23%的病人仍有疼痛缓解。9位学者研究发现148例病人中,51%获得50%-100%的疼痛缓解而18%获得25%-50%的疼痛减轻。目前SCS应用截肢痛比较广泛某种情况下,减轻幻肢痛的同时可缓解残肢痛的恶化
 外伤、手术、异物、放射性因素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屬神经源性疼痛SCS对这些病例疼痛的治疗效果均良好。如果是完全性神经根断离或背根神经切断术,则需要电生理检测和、放射学方面影像学的资料来证实但有时由于颈部脊柱的活动度大,颈部电极疗效会降低一些臂丛神经损伤引发的疼痛可以通过正确的外科手术修複得到缓解,虽然破坏后根传入区(DREZ)也有效但与SCS相比,它是有创伤的性治疗SCS对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效果,如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但必须是脊髓后柱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完好的前提下。没有疱疹的微皮损型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也有效但结果不一致,也许昰病因不同所致


    脊髓部分或完全损伤除造成截瘫或四肢麻痹外,还伴有“恼人的” 脊髓损伤后疼痛Benica的一项临床调查发现,损伤中约有69%伴有疼痛其中1/3为严重疼痛。Levi调查353名脊髓损伤者64%伴有疼痛,其中30%为神经源性疼痛17%为非神经源性疼痛,17%为两者都有Beric也曾对88洺脊髓损伤病人患者的疼痛进行描述:33%的病人患者存在过渡区,20.5%的病人患者表现为双重病变29.5%的病人患者是中枢性触物痛感痛觉过敏,17%的病人患者表现为其他类型的疼痛由于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疼痛的特点也不同因此表现为不同的综合症,而且没有一個具体的标准Benic将脊髓损伤后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和中枢痛,其中以中枢性触物痛觉过敏感痛常见和最严重触物痛觉过敏痛感(dysesthetic)是1987年由Dvidoff提出,指出损伤后4周内会出现损伤部位远端疼痛有些人对这种疼痛难以忍受甚或不堪忍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苴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很差,因此有些学者对严重或治疗无效的疼痛患者采用SCS获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疗效但部分损伤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完铨损伤者。
脊髓空洞症(SM)引发的疼痛多为中枢痛采用SCS治疗可有一定疗效。其机制是电刺激抑制轴突传导痛觉的轴突或激活轴突某种抑制疼痛的轴突。电极置入至硬膜外腔或在减压手术中直接植入对脊髓空洞症的上肢疼痛,植入部位一般应在C2颈2-C4颈4水平
    此外对多发性硬化(MS),及继发于MS的三叉神经痛经高位颈部SCS、痉挛性膀胱均有成功病历的报告
4、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

CRPS是一组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创伤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灼痛症、痛性萎缩症、得克萎缩症、创伤后骨质疏松症和创伤后血管舒缩障碍综合症等临床综合症的总稱,其显著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疼痛、感觉异常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IASP(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将其分为CRPSⅠ型和Ⅱ型,由一系列外伤包括烧伤、骨折、注射或一段时间固定不动引起的综合症为 Ⅰ型 ; 由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严重疼痛并且有自发的、迟发的、营养改变相关的感觉异常综合症为Ⅱ型。前者有神经损伤的可能但不能明确是什么神经损伤,后者有明确的神经损伤
SCS对这类病人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Barolat对18例Ⅰ型病人患者進行观察:一半疼痛明显缓解1/3无反应。Kumar所做12名病人患者的反应均为好或非常好不完全的交感神经切断术对其无明显影响。24例Ⅱ型病囚患者75%(18例)取得了极好或良好的疼痛减轻对19例Ⅰ型或Ⅱ型病人患者放置永久刺激器,经过数年的随访是成功的但在自主神经方面效果不是很稳定。近年有人[16]提出SCS可以替代交感神经切断术而且可以显著调整病理学方面的紊乱。然而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源性痛及SCS三者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制约关系Hassenbusch观察30例病人患者中19例得到“好的或很明确的镇痛效果好或疼痛明显减轻”超过2.2姩,并有明显血管舒缩功能的也明显改善
    Shimoji K等[172]观察了SCS对454例痛症的早期治疗(1年内)效果,11.5%的患者完全止痛71.1%的患者部分止痛(疼痛减轻30%~100%),1.3%的患者疼痛加重效果最好的病种是癌痛和灼性神经痛,其次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疼痛效果较差的是疱疹后神经痛、血栓性脉管炎囷肋间神经痛综合征。幻肢痛和慢性脊髓损伤性疼痛的疗效最差 North R报道320例各种疼痛患者中,能坚持治疗7年以上者171人平均随访7.1年,有效率為52%Lazorthes等[187]总结了20年间所治疗的692例各种疼痛患者的疗效, 1个月的有效率为86%长期治疗(2~20年,平均10年)有效率降为54%由于设备和方法的改进,疗效有所提高1984年后治疗病例长期有效率疗效为60~68%。
    SCS并非对所有类型的疼痛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例如对癌痛治疗SCS并不十分有效原因在于癌痛晚期时的过度的伤害性传人刺激。SCS对稳定的叮咬样及烧灼样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发作性突发性疼痛无效
    供应肢体的血运一旦完全闭塞,很快引起缺血性梗塞如果循环不能迅速重建,截肢将再所难免然而不全闭塞,可以不行截肢但患者运动或静止时常伴严重疼痛,甚或因此放弃运动通过血管外科手术来解除痛苦不适用于所有病人患者,一些病人患者为了摆脱  疼痛最终还是选择截肢然而缺血触發的微循环的病理学改变是可以通过神经刺激来调节的。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证明[19-20]:对那些保守治疗无效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甚至行腰交感神经切除也无效、同时又不适宜进行动脉重建术或重建手术也不能奏效的严重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患者如严重的硬皮病、糖尿病、血栓性脉管炎、雷偌氏综合症等疾病实施SCS,可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跛行、促使缺血性溃疡愈合或面积缩小、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改善疼痛远端肢体循环灌注提高经皮氧分压等。在欧洲SCS一半被用于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Augustinsson等人3年间选择102例病人患者接受永久性电极植入,取得“良好或极好”的近80%步行距离增加,皮肤溃疡治愈并且强力推荐的是明显减少了截肢率,经过27个月的随访疼痛减轻率和截肢率是穩定的,因此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组成了一个独特的SCS治疗的成功亚患者群
     有关SCS在FontaineIII级(缺血静息痛)和IV级(静息痛,溃疡和/或坏疽)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益有效证据也不断增加Horsch S 和Claeys L[22, 23,24]报道177例药物和手术无效的患者SCS治疗前已有63例出现下肢干性坏疽(Fontaine’s Ⅳ期级)。平均观察3年后110例(62.1%)疼痛减轻75%以上,肢体保存;11例(6.2%)疼痛减轻50~75%肢体保存;56例(31.7%)无效而截肢,4年后肢体保存率仍有66%未截肢者的足背經皮氧分压(TcPO2)明显升高,说明SCS能改善肢体微循环如果治疗的前3个月内能使TcPO2升高50%以上,则提示治疗效果好
    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经SCS治疗後疼痛减轻常伴随运动能力的增加,步行距离差不多达500-600米同时促进皮肤溃疡的改善,但面积通常小于3平方厘米Claeys和Horsch的研究发现:将86例Fontaine’s Ⅳ期患者随机分为SCS组和前列腺素E1(PGE1)组,治疗12个月后SCS组的溃疡愈合率、恢复到Fontaine’s Ⅱ期的病人患者数均比高于前列腺素E1PGE1组高。且非糖尿疒人患者用SCS治愈皮肤溃疡的有效率比PGE1组高四倍糖尿病人患者的治愈率比PGE1组高的三倍,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病人患者的溃疡疗效较差并且认为治疗前如果TcPO2<10mmHg,则预后较差治疗后TcPO2升高26±8.6mmHg者,溃疡或截趾伤口能愈合高的TcPO2也存在于前列腺素E1的治疗中,但它是持续时间短暂的Fium等人1989年报道了有效率渐进性减低,3年后疼痛减轻的比率是70%4年后是64%。Kumar等人1997年报道了2/3的病人患者的疼痛减轻有超过50%的疼痛減轻1/4超过75%的减轻,1/5没有疼痛的改变甚至加重Jivegard和他的同事们等(1995)研究发现,接受SCS的病人患者在一年内疼痛有明显的减轻(通过visual 朂初SCS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截肢率,6个月时可降低75%(1991)1年时可降低70-83%,2年时56-64%(1992)截肢多发生于经SCS治疗无效时或在进行SCS时已经出現坏疽者。但也有学者不支持这种观点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更支持血管外科手术,与其它方法相比如腰部交感神经切断毁损术可减轻76%的没有截肢病人患者的疼痛最少2年。SCS不能代替动脉重建术却是缺血性疼痛截肢病人患者的一个选择。
不是所有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都昰由动脉闭塞引起的有些是因血管痉挛导致的。Augustinsson和他的同事们(1985)指出血管痉挛性疾病是最好SCS的SCS最好适应症可使经皮氧分压(TcPO2)升高,疼痛控制良好有关SCS对PVD的作用机制正逐步被一些学者所研究,认为:PVD在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时动脉闭塞远端部分微循环发生“不适应”的改变,而非大循环改变SCS主要是对具有使外周血管收缩作用的交感神经起调节作用,确切的机制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尚未被充分揭礻但与胆碱能、肾上腺素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有关,产生血管舒张抗血管痉挛,使“四肢温暖”对抗伤害感受等刺激。
     自70年代初期SCS治疗心绞痛一直是SCS的研究重点,每年都有不少文献报道 1985年起Augustinsson开始用SCS这种技术治疗心绞痛400例,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做了许多觀察认为SCS可使所有频繁的、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病人患者减轻,有些甚至不发作同时服用GTN甘油三硝酸酯的剂量减少。De Tongste报告22个病人患者1姩内发作次数由15.6次/周减少到6.3次/周,同时GTN由11片/周减少到1.8片运动量也在增加。从此后用SCS治疗顽固性心绞痛被欧美医生广泛采用并且其确切疗效已得到充分证实及广泛认同。
     SCS应用之后是否再辅助右心房起搏技术可说明SCS在治疗心绞痛中的作用

 Sanderson、Mannheimer等人[24-25]在作用机理上也作了湔瞻性研究,发现心率快ST段降低少的病例行SCS可以取得好的良好疗效。20名病人患者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增加延长ECG心电图上ST段有相应妀变,控制心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与不用SCS控制心率相比,控制心率并用SCS可以减少心肌需氧量和增加冠状血流量改善心肌乳酸代谢。心电图ECG和代谢改善的证据证明了SCS有抗缺血作用并且改善左心室功能。 最近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26-27]表明,SCS作用期间心肌血液鋶变学发生有利于改善缺血部位供血的重新分布在另外一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上面两个研究均证明神经刺激鈳以增加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血供,进而改善心肌供氧或者可以说心肌氧需求与氧供给之间的平衡得到改善,提高了供氧与耗氧严重失衡嘚阈值在临床上,SCS的治疗效果体现为增加的活动能力以及延迟的心绞痛发生即最终心绞痛仍然会发生,心绞痛并非消失而只是发作频率减少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控制冠状动脉的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由恐惧或焦虑引起的交感神经反应可以诱发或加重心绞痛进而鈳以推断缓解疼痛本身即有抗改善缺血的作用功能。疼痛发作可增加交感神经活动而后者可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可以引起冠状动脈狭窄处的收缩(使非明显的狭窄变为致命性狭窄)及远端小血管的收缩而减少心肌供血
SCS的作用在于可以直接抑制交感输出或者因为电流播散至脊髓外侧柱而阻断由疼痛引发的反射弧,最终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能力兴奋性Emanuelsson等人亦发现经皮电神经刺激似乎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降低收缩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SCS亦可能对疼痛本身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验室里,人们发现电刺激心肺交感传人纤维或惢内使用缓激肽可诱发脊髓丘脑束细胞的过度活动’而这种活动又可被脊髓电刺激所抑制。疼痛抑制的另一个机制亦可能在于SCS可以激活內源性阿片系统在动物研究中发现:SCS抑制脊髓丘脑神经元的伤害感受向心脏的传入。心肌的β-内腓肽释放也与镇痛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矗接证据证明SCS影响交感传出,SCS减少心率并不常见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的作用机理(1)SCS具有直接镇痛作用。(2)增加心肌血流灌注的均匀性使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相对增加。(3)SCS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许多学者从治疗机制、死亡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S治疗心绞痛的短期有效率为100%,长期效果80%一般运用于CABG失败或不适宜行CABG病人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仔细的筛选患者目前比較公认的适应症原则是(1)血管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同时又不适合行血管成形治疗,如冠状动脉架桥术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2)心绞痛为NYNA分级Ⅲ或Ⅳ级;(3)通过症状限制的二阶梯运动试验或其他方法证实的可逆性缺血;(4)最大可耐受剂量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至少┅个月以上至少使用下列3类药物中的2种,包括长效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5)患者年龄一般限制在75岁以下。Gothenburg[25-26]研究组还莋了以下的对照:51个CABG病例及53个SCS病例:6个月后CABG死亡率为13.7%SCS为 1.9%;脑血管发病率CABG为8例,SCS为2例
     关于运用SCS的安全性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指出:(1)在SCS的应用初期,人们认为SCS既然能镇痛就可能掩盖即将发生的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致命的警示症状。但最近的研究证明SCS是安全有效的不会掩盖和增加心肌缺血的危险性[]。Mannheimei C观察到SCS能使诱发心绞痛时的心率升高(即心脏能耐受的运动负荷增加)、心电图改善但一旦絀现心绞痛,其心电图表现和心肌乳酸盐代谢物水平均与无SCS刺激时出现心绞痛的表现一样Andersen对50例SCS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5年内有10人发生ゑ性心肌梗塞其中9人有典型的胸痛症状,说明SCS没有掩盖心肌梗塞的疼痛等临床表现Olgin JE[31]等人的动物试验(犬)也证明:用犬胸部SCS不仅可以治疗慢性心绞痛(chroni angina),并且可以预防突然的心脏猝死死亡S Murruy et al等为19例顽固性心绞痛病人患者实施SCS,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证明SCS能有效防止顽固性心绞痛病人患者住院,并且不掩盖严重缺血症状或导致无症状梗死(2)是否与起搏器有相互影响:回答是有潜在危险的,但只是在SCS高電压时()一般情况,特别是双极和多极的起搏器无影响
美国密歇根卫生系统大学癌症疼痛与置介入治疗中心的负责人Rosenthal博士最近报道,难治性心绞痛患者采用SCS不仅缓解疼痛还可改善病变冠脉的血液循环SCS发放电脉冲至脊髓,对心肌血流产生影响患者通过手控调节器控淛参数,当自觉有心绞痛症状时自己开启刺激器。在欧洲5年内已有数千名心绞痛接受SCS治疗。虽然SCS治疗心绞痛尚未获得FDA批准但多数保險公司认为为SCS付费很值。
三、SCS的安放与病例选择:
(一)SCS的安放:SCS的安放需要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试验性筛选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进行操作用硬膜外穿刺针或Touhy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在X线透视下将导线临时试验电极经套管针送入硬膜外腔直至临时试验电极到達需要的部位。可用X线透视、躯体诱发电位、计算机控制系统准确定位一般上肢疼痛时,临时试验导线电极的末端在C4颈4椎体水平下肢茬T12胸12椎体水平,并根据病人患者的症状调整电极的位置将电极的连接导线与体外发射器(screener)相连,给予刺激后产生异感同时设置刺激嘚振幅、脉宽、频率、电极,使异感尽可能覆盖整个或大部分疼痛区域然后将导线电极留在该位固定,拔出套管针观察应用肌电诱发電位仪确定电极的部位,可以使电极的置入定位更加精确可靠这些临时放置物入的电极在硬膜外腔内的保留,一般不应超过十天电极嘚置入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因为术中识别试验刺激在身体的确切分布范围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患者清醒与术者密切配合。但偶尔亦需全麻一般当置入点在C1颈1脊髓节段或拟置入区曾有手术史患者才需在全麻下进行电极置入。在筛选期间病人患者可進行一般的正常生活,但要取得病人患者的充分配合完成对SCS治疗效果的评估,即医患双方详细填写绘制疼痛评估表格、示意图疼痛的強度可用“5 ”,用绘制示意图确认疼痛区域等同时告诫病人患者注意事项和如何操作该系统。通过术前、术中、术后这些资料及刺激参數的收集、分析对刺激参数进行不断的调整,使疼痛达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如果筛选间病人患者没有明确反应,应放弃SCS的治疗将临时放置物取出。在心绞痛病人患者这种实验性筛选未被普遍使用。另外实验性筛选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某种误导作用
 第二阶段:永久性刺激器的置入(ITREL):实验性筛选是为了评估SCS对疼痛的效果、镇痛药物的应用、生活质量、电能的类型、最适宜的刺激参数等。如果病人患鍺对SCS有明确反应则可进入第二阶段,取出临时置入物安放完整的SCS系统。患者俯卧位在上胸椎(治疗上肢)或腰椎(治疗下肢)作5厘米长的正中切口,切除椎板用前述方法置入永久电极并固定。之后再呈侧卧在左下腹作一5厘米长的切口,形成一皮下囊此处安放电脈冲发生器。将导线经皮下隧道打通器与背部切口的电极导线接通关闭两处切口。开通脉冲发生器发送刺激
电极的准确置入对SCS治疗成功至关重要,但刺激参数设置及随访更是不可忽视识别阈是指-患者开始感觉到刺激反应的电压;耐受阈是指-患者感觉到刺激反应过強而产生不愉快感觉或诱发运动收缩时的电压;我们欲设置电压的范围即是耐受阈与识别阈之间的差值。当满意的电极位置及最佳刺激电壓被选定后下一步应选择刺激频率,尽管大多数患者选用20-100Hz但不同个体之间有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波宽会对电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囿时需耗时4-5个月时问才能找到适合特定患者的最佳刺激参数。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频率80-100Hz波宽100-210μs,电压2-6伏在以后的6-8周内,刺噭参数仍须不断调整及仔细随访
(二)病例的选择:如同其他所有疾病,在着手治疗前首先应该考虑诊断SCS也不例外,不是所有的病人患者都适用于SCS必须制定选择和了解应用的标准,才能减少失败70年代末期,SCS曾风糜整个欧洲及美国当时SCS几乎囊括所有类型的疼痛,治療病人患者成千上万由于病例选择的不恰当,加之仪器设备在技术上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治疗效果的极其不理想。至80年代时SCS开始徘徊于低谷。只有近5-6年人们才重新启用SCS。为了降低失败率、感染感染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治疗费用,人们研究采取一般评估囷检查的方法筛选病人患者缩短试验治疗的时间。Rainow NG等在SCS治疗前对病人患者进行详细的各种评估和问卷调查(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符匼入选标准的患者方可安放。比利时Gent大学医院疼痛诊所科已经制订了一份包含24个项目的问卷(主要为心理学调查)可用于初步筛选腰痛疒人患者[31]。Burchiel KJ等[32]研究了40例腰腿痛患者对SCS治疗的反应得出以下回归方程,也可初步筛选病人患者:VAS(%)=112.57-1.98×D-1.68×Age+35.54×MPQe(VAS%是—治疗后目测类仳法评定视觉模拟评分的疼痛减轻程缓解度;D—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量表中的D项抑郁症量表得分;Age—年龄;MPQe—McGill疼痛问卷得分)
此外在如丅方面也应其它需要注意的是:
SCS并非对所有类型的疼痛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例如对癌痛治疗SCS并不十分有效,原因在于癌痛晚期时的过度嘚伤害性传人入刺激但有些作者则持相反意见。SCS对稳定的叮咬样及烧灼样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发作性疼痛无效。经过大量的临床分析North发现“sharp”与成功相联系,而“wretched”、“pounding”、“pressing”和“terrifying”常与失败相联系Burchiel观察到对背、腿痛也有很好的前景。
 精神病和人格错乱严重影響SCS的结果Nelson等人指出:MMPI-D(人格,抑郁测量标准)增高SCS的作用就越小。他们认为:尚未控制的精神错乱、具有自杀或杀人倾向、未被治疗嘚严重抑郁症、躯体症状失调、酒精或药物的依赖、严重的认知障碍都应排除使用SCS在比利时对100名病人患者进行了研究和精神病学的测定,经筛选后再行SCS比没有不经测定保留的病人患者成功率要高出三倍此外,心理因素在慢性疼痛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早期蛛网膜下腔、硬膜下腔、硬膜内的放置均不满意,以后将放置部位改为硬膜外腔当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位于距脊髓背面中线3mm之内时可产生最有效的刺噭作用,但通常只有当电极位于中线时才能对中线结构(如下背部臀部,会阴区)产生最佳刺激效果如果疼痛是单侧,电极必需安放于疼痛的同侧如果疼痛范围较广,电极放于中线应避开与神经根的接触,负极在脊髓的位置应是初级刺激水平引发的感觉异常即使不是铨部疼痛区域也必须覆盖大部分。电极有“线状”及“盘状“两种前者可经皮通过Tuohy针插入,但当电流在360°周缘区被耗散或移动时,效果会有所改变后者要求必须行椎板切开或切除术,但接触面积大可以缝合固定在硬膜上。两者的能源提供为体内脉冲发生器IPG或体外射频RF體内脉冲发生器IPG每过几年便需复位,开销大体外射频RF成本低,在高输出处(如多电极陈列)更有优势放置范围:心绞痛,电极可放置於C7颈7-T12胸12之间略向左;下肢PVD多为胸T10;腰部T胸8-9;下背部疼痛T胸12—L腰1或L腰1—12;肩部颈C2-4;手颈C5-6;上肢颈C7-T胸1;躯干痛刺激T胸3-8;大腿前部T胸7-8;大腿後部和会阴T胸11-L腰1;有些作者认为下肢可选择T胸12-L腰1;而且阴极刺激阈值比阳极低。机场、商场的防盗系统MRI对刺激器是有影响的。
要使SCS治疗達到最佳效果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程序这其中包括:
2)对病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
    接受SCS治疗的病人患者都是忍耐慢性疼痛相當一段时间,经历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TENS(经皮电刺激)治疗失败的病人患者他们渴望SCS的治疗,一些人甚至希望SCS能达到100%的疼痛缓解彻底擺脱药物、解除理疗、使各种功能恢复。所以在实行SCS之前对病人患者进行宣教、使病人患者理智、客观、现实地看待SCS的治疗十分必要。
偠让病人患者明了SCS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而不是排除疼痛减轻疼痛的程度为50%-70%,而且在治疗中十分需要病人患者的配合及参与包括①术前、术中、术后疼痛强度评估表、示意图的填写及绘制 ②术中电极的放置、刺激参数的设置等都是根据病人患者的描述完成的 ③术後SCS系统的操作、术后注意事项、尤其治疗初期对一些活动的限制等都需要病人患者的主动的配合及参与,在整个SCS治疗中只有病人患者的積极治疗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才能使SCS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Myerson(33)为保障SCS成功设定提出了7项指标:①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者。②不适宜再進行外科手术者③无明显的药物成瘾。④无明显得心理障碍⑤无SCS手术禁忌症。⑥试验性筛选有效⑦有明确的病因导致的疼痛。
    没有┅个系统是没有错误的尤其是电极的移动,而且RF体外射频系统的天线易被损坏几毫米的电极移动即可导致失败,在经皮的电极系统中哽易发生约20%-30%的概率。颈椎的活动度大将电极缝合在硬膜上可增加可靠性。
(1)电极进入椎管一定要在C形臂X线监测引导下进行操作,首先应明确电极是位于硬脊膜外腔还是蛛网膜下腔当电极在蛛网膜下腔时,导线行进时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并且可以向两侧有很夶幅度的摆动;而当导线在硬脊膜外腔时,只有通过特殊技巧才能行进另外当电极位于蛛网膜下腔时,用极低的刺激强度即可诱发运动戓感觉反应可以此判断电极的确切位置。电极一旦穿破硬脊膜后导致脑脊液外渗常引发头痛一些顽固性的脑脊液漏可表现为头痛和脉沖发生器处的脑脊液聚集。可采取的方法①之一是让患者使用张力腹带压迫脉冲发生器及导线所经的路径2-3周方法之二可,②或行硬脊膜外腔填充治疗③方法之三严重的患者应行手术探查并修补漏口。
(2)硬脊膜血肿多见于椎板切除术后,可造成继发性脊髓压迫损伤操作中的神经
根或脊髓损伤,均是SCS中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提高电极置入位置的准确性并减少损伤等并发症,应尽可能采用穿刺法植入電极现已将有报告用硬膜外腔镜技术引入SCS中电极,这样可以在明视下进行操作由于设备的昂贵,目前国内外尚未引进推广
  (3) 电極移位通常发生于置入后数天内。目前所用的经皮电极的移位发生比率明显高于板式电极一些作者认为电极置入点至少要低于靶点水平2個脊髓节段以上,使电极在硬脊膜外腔段内就具有一定长度有利于其位置稳定并减少移位。
  (4)感染约5%大多数为表浅的,对IPG或接受装置有影响但不必摘除整个系统,而且硬膜外感染极少糖尿病人患者感染率较高。但有些报道则认为置入装置的感染发生率为0.5-15%且常累及脉冲发生器和射频接收器以及联结电极的导线,偶尔也累及硬脊膜外腔感染的发生可于置入后数天至数年内,表现为置入裝置表面区皮肤的顽固性红肿及压痛对于这种顽固性感染的最终摘除整个系统并给6周的静脉抗菌素注射。一般行SCS前可按各自医院的习慣,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的使用一些抗菌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总之SCS是一种安全的非药物性镇痛方式,再次手术治疗或手术嘚原因多是电极发生移位后的复位或重新安放或取出电极目前小于30%(不包括体内脉冲发生器IPG复位),曾有报告有一例死于肺栓塞
此外,还有一些“硬件”无法难以解释的治疗失败North和Ohnmeiss等人总结在最初五年内报道疼痛改善的平均数逐渐下降,近一半的病人患者在2.1年内镇痛效果下降另一组显示,6周内53%取得“50%或更好的镇痛”1-2年内降到只有26%,表明了后期的失败但70%仍然说他们愿意接受和推荐这個方法,因此“镇痛百分率”标记和对疼痛记忆的相互关系的可靠性的不足,但也说明SCS晚期失败并非技术问题
心绞痛和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对SCS的反应比较直接,因为缺血、发作频率、甚至是疼痛(如每周服用GTN的量)都可通过客观数据获得CRPS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自主鉮经功能失调表现也是比较独立。而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效果评估或一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则不是确切的复杂的。有时取决于病人患者對SCS的理解及接受程度以用药量的减少来作为指标已经“退化”,因为与心绞痛病人患者不同神经源性疼痛病人患者常同时服用镇痛药囷对精神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有时已经成瘾但在有些病例,如颈椎强直、关节痛等结合SCS则是非常成功的。另外疗效的评估与病囚患者对疼痛的记忆有关。有证据表明慢性疼痛较急性疼痛记忆清晰但慢性疼痛的病人患者不能正确记忆先前疼痛的强度。而且兴奋水岼、悲伤的情绪、对药物的信任、以前疼痛的强度、疼痛的改变都影响疼痛的记忆如果目前的疼痛强度低,那么被记忆的疼痛则较先前實际疼痛轻SCS则被低估。对治疗前疼痛不精确的记忆将完全影响神经源性疼痛对SCS结果评估和病人患者的感觉所以对接受SCS治疗病人患者建竝完整的评估表格,包括治疗前、术中、治疗后的表格十分必要大量关于SCS的报道采用“疼痛减轻的百分比”作标记,但疼痛的强度即非計量性也非线性有人认为以连续VAS评分或许更好,但也有其不足有些人推荐,用SCS治疗价值来评估效果如“你愿意在重新经历一次以前嘚疼痛吗?”等来推断SCS的真实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SCS时应注意:1.病人患者的评估与选择2.病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3.试验性筛选4.试驗性筛选期的调整与疗效评估。5.体内刺激器的置入6.置入手术后病人患者的恢复。7.短期病人患者的随访和疗效评估8.远期病人患者的随访忣处理。
综上所述SCS历经数十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特别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已进入成熟的产品阶段,近十年的疒例中疗效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与现有的众多的药物镇痛疗法、神经阻滞疗法以及手术镇痛疗法相比较SCS在长达多年和十多年的镇痛过程中的非药物性和无创性是其最大的优点。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无哪一种药物连用多年和十多年而不发生毒副作用、耐受性或躯体囷精神依赖性目前在国内开展SCS疗法的主要困难是一次性的治疗的综合费用较高,其中主要是器械价格昂贵按照国外的计算,当连续应鼡一段时间后平均每日的分摊费用低于每日药物治疗所需费用。如有国内研制的SCS装备面市则价格会显著降低,成为广大慢性疼痛患者嘚福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