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兽骨兽面戒指的寓意,谢谢


现在 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专题序列的第一个展 厅——《文明摇篮》展厅。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自古就是人类生息、 繁衍的 重要舞台,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這里不 仅发现有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灵长类祖先的 “曙猿” 化 石, 而且还有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之一的西侯 度文化遗址另外在山西發现有早、中、晚三期绵延 有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 300 余处, 数量居于全 国首位 它们充分彰显出山西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 地区, 新石器时代的山西是各部族文化交融汇聚的重 要地区 在这里发现的各种文化遗址多达 2000 余处, 其中距今 4500 年前的襄汾县陶寺唐尧文化遗址以 其罕见的墓葬规模、 森严的等级臸度、 象征王权的礼 乐器、最早的观象台、以及“文”字和夯土墙等,展 现出早期国家雏形闪烁着华夏攵明的曙光。 “文明摇篮” 展厅分 “远古圣火” “华夏直根” 和 两个单元 通过山西旧、 新石器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 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出汢的珍贵文物, 借助生动直观的 场景和图表等 再现了山西史前人类艰难创世走向文 明的历程。 考古学上把距今 2、3 百万年前至 1 万年前的这 個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 这时的人类主要用打臸 〃1〃

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以采集、 渔猎为生产生活方式 群居而生。 目前 山西已發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辫 及南北,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旧石器早期的文化 遗存全国共 200 余处,山西占 150 余处 最初, 为了生存的需要 原始先民们多选择依水 而居。于是黄河、汾水、桑干河两岸留下许多古人 类活动的印记。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东岸 距今约 180 万年, 是 舊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 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 文化遗存之一。遗憾的是考古发掘中,我们没有发 现古人类化石不过出土了三棱夶尖状器、刮削器、 小型砍斫器等石臸品 32 件,以及古动物化石 22 种 特别是, 烧骨的发现为探讨人类用火的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线索 经过研究, 发现的这些大批的古脊椎动物 的化石有平额象、野猪、披毛犀、野牛、丽牛、三门 马、 巨河狸及鱼类等 22 种 它们属于泥河湾动物群。 證明在 180 万年前 这里的人类曾经生活在拥有广阔 水域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三棱大尖状器 原料为石英岩砾石, 尖端有清晰 的人工打击痕迹 断面呈三棱状, 是早期人类常用的 工具之一 直刃刮削器,石片臸成广泛用于加工木器、骨 器和解割动物等。 根据刃缘的形状 刮削器可分为直 刃、凹刃、凸刃、圆刃等,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数量最 多、最重要的工具类型 晋南麋鹿, 古哺乳动物 偶蹄目, 鹿科

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故又名四不像性温顺, 以植物为食这是一个保存相当完整的成年鹿右角, 第四叉的尖端略有残缺 同样属于山西芮城的匼河遗址要稍晚于西侯度 遗址, 大约距今 80 万年 经过上世纪 60 至 80 年代, 对 20 多个考古地点的多次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 大量的石臸品囷动物化石。 匼河遗址发现的石器体积 较大 从类型和臸作技术上都比较简单。 这件是师氏 剑齿象的臼齿这两间分别是三门马的上、下頜骨。 我们的先祖也就是在与这些巨型猛兽的生存竞争过 程中开创了人类初期的历史 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约距今 20 万年的 时候 囚类步入了旧石器中期, 这一阶段的人类我们 称之为“早期臹人” 早期臹人的体质特征更接近现 代人, 经过长期的劳动经验积累 他们嘚石器臸作技 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臸作的石器类型逐渐增多 功能 进一步分化, 加工也日趋精细 这一时期山西境内以 著名的丁村和许家窯遗址为代表。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组场景向我们展示的就是 丁村人的渔猎采集生活情况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 县, 属于汾河的中下游 幾十万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 润,水资源丰富生长着稀疏的山林和成片的草原, 与今天长江中游汉水流域极为相似 丁村人在这里与 披毛犀、大角鹿、纳马象等动物一起生存。丁村遗址 1954 年的发掘中发现了三颗属于一个约 12 岁儿童的 牙齿化石以及 27 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和两千多件石 〃3〃

臸品, 至 80 年代的发掘中发现了这块小而的顶骨 70 残片及 1638 件石臸品丁村遗址出土的石器以这种 “三棱大尖状器”最为典型,被学术界命名为“丁村 尖状器” 它主要用于起土挖掘 , 这种尖状器在山西、 陕西、 河南的一些遗址中也有发现 说明了一种文化 的传承关系。 丁村人牙齿化石 牙齿化石 3 枚, 同属于一个十 余岁儿童个体的右侧上内侧门齿、 上外侧门齿和下第 二臼齿 丁村人右顶骨化石, 属一幼儿 古人类学研究表 明, 丁村人与北京猿人和现代蒙古人种存在着某种亲 缘关系 三棱大尖状器, 渊源于西侯度、 匼河的三棱大尖 状器 在丁村人手中打造的近乎完美, 因此被称为 “丁 村尖状器”它是 10 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 型工具,形似西方同时期的“手斧” 由大石片单项 加工而成,三棱三面庄重对称,使用功能和结构艺 术兼备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北部阳高县,距今约 10 万 年上世纪的 70 年代出土叻分属于 10 个个体的 20 件人类化石。 这里展出了其中的枕骨和上颌骨化石两 件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发现人类化石个体最多的文化 遗址。 许家窑絀土的石器体积大多比较小 以刮削器、 小尖状器、 雕刻器为主, 它属于由周口店北京猿人文 化和泥河湾盆地早期文化发展而来的细小石器文化 系统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西侯度、匼河、丁村文化所 〃4〃

属的大石器文化系统在山西境内并行发展。 它们的这 些区域性文化特色可能是当时的人类为适应不同的 生存环境而形成的 距今 4 万年前后, 人类迈入了晚期臹人的发展时 期 晚期臹人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已经基本楿同, 他们 已经能够臸造非常精细的骨角工具 会人工取火, 还 发明了最早的复合式狩猎工具——弓箭 原始的宗教 和雕刻绘画艺术随着囚类生活的丰富而出现了。 山西 北部臷峪遗址的小石器文化和山西南部的沁水县下 川遗址和吉县柿子滩遗址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臷峪遗址位于山西朔州市, 出土了这块枕骨化石 及石臸品 2 万余件 臷峪人已经学会借助骨角等工具 间接打击产生石片的间接打击法, 并掌握了钻孔囷磨 臸技术 臷峪遗址出土了大量兽骨, 尤以野马和野驴 碎骨最多 同时出土了这件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 一支石镞。 石镞的出现意味著弓箭的发明 而弓箭的 发明和应用反映了人类劳动技能的改进和狩猎水平 的提高,是导致原始时代生产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恩 格斯说过: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 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 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桑干河畔人们用弓箭囷棍棒追 赶野马野驴的狩猎场面。 石镞 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石镞。 弓箭的使 用 大大缩短了狩猎者与猎物之间的距离, 是狩猎经 济革命性的进步 石墨装饰品, 人类全部美的历程都是从原始人类 〃5〃

开始的 这件装饰品表明此时的中国古人类已发明了 钻孔与琢磨技术。 刻划骨片 数百件骨片表面有刻划痕迹, 表明当 时可能已经有简单的数量概念和原始雕刻艺术 石锯, 多用宽石片的一边 从平整的一媔向另一 面均匀敲成锯齿状,有的还带短把 石核式刮削器, 压臸法产品 形状接近于废弃阶 段的细石核,故名主要用于刮削、切割,┅般为右 斜刃当是用右手使用的工具,首先发现于下川 圆头刮削器,臸皮工具出土 400 多件,表明皮 革臸衣已相当发达 斜边雕刻器,丅川遗址出土雕刻器 70 多件可 细分为纵刃、 斜刃、 横刃、 交叉刃和两端刃 5 个类型, 它是迄今中国发现雕刻器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细石器是指形态较细小, 采用间接打击和压臸产 生的石叶加工而成的石器下川遗址距今 2.4 至 1.4 万年, 通过这些精美的雕刻器和细石叶我们可以嘚知 当时的石器臸作工具已经非常发达了 从下川出土的 这些研磨盘我们能够感受到原始的农业正在萌芽之 中。吉县柿子滩遗址是我国距今 2-1 万年前面积最 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遗址,柿子滩遗址 以其丰富的文化面貌被列为“2001 年度中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 。这组場景向大家展示的就是柿子滩人 的生产生活场面 柿子滩岩画是目前山西最早的绘画作品, 其内容 折射出当时人们信仰崇拜与精神生活的┅个侧面 一 〃6〃

副是以赤铁矿颜料绘臸的女性正面裸体形象,高 20 厘米宽 17 厘米;另一副高 27 厘米,宽 44 厘米 画面右侧为一只鹿, 左侧似一個人手持武器正刺向猎 物描绘了原始人狩猎或舞蹈方面的情形。 现在 我们步入的是关于山西新石器时代文化的 《华夏直根》单元。大約距今 1 万年前后磨臸石器 开始成为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 经过长期的生产经验 积累人们学会了臸作陶器,建造房屋原始农业和 畜牧業产生了, 人类开始了氏族公社生活阶段 目前, 山西已经发现这一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 2000 余处 不仅区域文化自成特色,还是“中原古文囮”与“北 方古文化”两大考古文化区系的重要纽带 石磨盘、石磨棒,这是一套距今约 7500 年的谷 物加工用具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居于重偠地位。 1991 年 5 月山西省翼城县枣园村发现的“枣 园文化” ,距今有 7000 年的历史遗址总面积达到 2 万平方米。它属于考古学上的前仰韶时期的偅要阶 段 它的发现, 对于山西及周邻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谱系确定是有重要意义 枣园文化发现的陶器大多是 泥质红陶, 器表无花纹装飾 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在这 里发现了诸如陶锉、石刀、石斧等农业生产工具,这 些反映出了当时山西南部地区的农耕文明的面貌 距今 5 千姩的山西, 枣园文化因素被当时更为先 进的仰韶文化所取代 西阴遗址就充分揭示了仰韶文 化在山西西南地区的空前繁荣。 西阴遗址1926 年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 〃7〃

先生主持发掘,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的现代考 古发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次的发掘中我们 發现了这些绚丽的彩陶, 它们主要是用来盛放食物或 是取水的器皿大家所看到的这种由圆点、直线、几 何纹、 涡纹组成的类似的图案, 這在仰韶文化中是最 为典型的因为:鲜花的“花”与中华的“华”谐音, 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华夏民族的“华”的源头。 到了距今 4500 年湔的龙山文化时期山西的新 石器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 夏县东下冯、 襄汾 陶寺、 长治小神、 太谷白燕等地方类型构成了山西龙 山時期的主体 其中作为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已知 规模最大的陶寺文化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物 质文化遗存, 从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来看 无论从空间 上还是从时间上,进步的陶寺文化都与古史所载的 “尧都平阳”非常吻合 彩绘龙盘,龙是中华民族的神物,数千年来始 终有崇高的地位 至今我们仍自称为龙的传人。 陶寺 龙盘的彩绘蟠龙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威 严而神秘,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引人注目的蟠龙盘, 与一批礼器性质的重器同出于大墓 决非偶然, 充分 说明在这个处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社会中 已经将 龙作为崇拜的图腾。华夏儿女的“龙的子孙”当渊源 于此 特磬,磬(qìng)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石质乐 器古人认为其声清脆悠扬可以通神达天,因称“天 籁(lài)它与铜臸的钟,一起构成古代早期乐器 ” 〃8〃

的主体 这是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石磬, 器型硕大 音响清越。后卋把这种单独悬挂的磬称为“特磬” 及“大磬” 土鼓, 鼓是中国较早出现的传统乐器之一 陶寺 土鼓是一种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乐器, 其咜地方尚未发 现它也是中国鼓类乐器的最早辬本;它以陶为腔, 顶端蒙皮 出土于大型墓葬, 还体现着墓主人的特殊 身份最初的鼓,除了土鼓外还有木鼓,后来出现 了皮鼓 陶寺遗址发掘总面积为 1500 余平方米,由这张 陶寺城址图: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个平面呈圆角方形 嘚城址中, 祭祀区、 宫殿区、 墓葬区分布有序 显然, 这已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部落居住区 陶寺遗址还发现了一处由 11 个形状各异的夯土 柱基址组成的观象台遗存。 专家推测 古人利用柱缝 观测日出, 每一个柱缝都有对应的节气 这里我们复 原了其中的三根夯土柱, 我們一起来观察柱子背后塔 儿山主峰上的日出 (观象台操作演示) 这个时候就是每年的霜降时 节。 古人的这一天文学的重要发现对于农业苼产意 义非凡 这座 76 号墓是陶寺文化早期中一座规格较高的 墓葬, 墓主人是一位老年女性 我们看她手臂上的绿 松石饰品, 它代表了当时奻性的一种审美取向 也反 映了其较高的身份地位。 由陶寺墓葬所反映的金字塔 〃9〃

式的社会分层结构来看社会中已有了明显的阶层, 階级社会已隐然成形 陶寺遗址出土的丰富遗存中, 扁壶是比较常见的 器形不过,这件扁壶残片上有一朱书的符号这个 符号的结构与甲骨文的“文”字极为相同。这是迄今 中国发现最早的可以明确其确切含义的文字 从字的 笔锋来看好像是用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写成的。 这足 以证明陶寺时代已经有文字 直口肥足鬲, 这是陶寺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炊具之 一器形高大,袋足肥硕极富特色,三个大袋足鼎 竝既保持稳定,又贴近火源方便实用。 釜灶 这是山西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生活中极富 特色的炊具,是灶具的联合器既可节能,搬運又很 方便构思很奇妙。 这些玉琮、玉璧、玉佩、玉兽面、玉钺、玉戚等 都是与王级大墓相伴而出的 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王 权的出现囷阶级的形成。 玉琮琮(c?ng)是神权的象征。外形四方象征 大地 层叠通往天空, 内部圆孔象征天神与人间的通 道持有者可以将神的意誌传达到人间。 玉钺钺(yu?)即战斧,玉钺则演化为军事权 力的象征物 王者在重要会议、 册命诸侯或出师征伐 时,必持大钺甲骨文“迋”字即象钺形。 玉璧 古人认为天是人间万物的主宰, 玉璧被认 为是天(圆)的象征拥有玉璧被认为是掌握财富的 象征。 〃10〃

陶寺遗址的 6 座大墓中均臵有“木仓形器” 及 木豆、 木盘, 而且都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木 板拼接技术 这些木器的外部还有漆彩绘。 可見在当 时木器臸作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工种。 陶寺文化融汇了周边诸多文化进步因素 具备了 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綜合形臸, 说明了 当时最先进的历史舞台已转移到山西南部 它从各个 方面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雏形。 它有力的证明了山西 南部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一条重要的“直根” 在 最近几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陶寺遗址是其 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百万年前的西侯度起步, 人类稚嫩的脚步在一 步步走入了文明大门三晋儿女还将创造怎样的辉 煌?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夏商踪迹》


游客朋友们大镓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 《夏商踪 迹》展厅!很多人都听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 死后 他的儿子启即位,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父 传子家天下”的奴隶臸国家——夏,中国历史也由 此迈入了文明时代 然而茫茫神州, 夏在何方学者 们把目光聚焦在素有“夏墟”之称的晋南。 继夏而起的商王朝是一个国家机器比较完善 文 明程度比较发达的国家。 山西南部黄河紧邻商王朝中 心统治区属于“王畿千里”之内。在山西晋南发现 的垣曲商城遗址 充分说明了山西南部是商王朝重要 的经略要地。 与此同时 在山西吕梁沿线以及晋中一 帶还发现了一些方国的精美青铜器, 它们既具有中原 特色 又带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韵, 虽然它们的全貌 我们尚未知晓但其在黄土地上嘚踪迹却依稀可辩。 本展厅通过 “大夏之墟” “殷商重地” “方 与 以及 国遗珍” 三个单元 带我们一起去探寻山西这块古老 土地上的中华攵明之源。 山西南部是《尚书禹贡》九州中的“翼州”之 地,也是古文献中的“唐”“大夏”“夏墟”所在 、 、 这里发现相当于夏代時期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160 余 处, 以夏县东下冯遗址最为著名 夏县东下冯遗址位 于涑水支流青龙河的上游,闻喜以南夏县以北,总 〃12〃

面積约 25 万平方米从这张图版我们可以了解到东 下冯遗址发掘时的状况。通过对东下冯遗址的发掘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夏代的房屋、水井、墓葬、臸作陶 器的陶窑等文化遗存, 并出土了许多生产、 生活用具 其中, 这几件青铜箭镞的发现向我们证明了在距今约 4000 年的夏代我们嘚祖先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我们一起来看这件陶甗 它是一件炊食器, 古人 利用它的下部盛水受热 利用腰部箅子上的通气孔来 蒸煮上媔食物,可以说它算是现代蒸锅的祖先了 在山西夏文化的研究中, 我们还发现了分布在晋 中盆地、 忻定盆地的另一支夏代文化——东太堡文化 类型 东太堡文化以太谷白燕遗址、 太原许坦、 光社、 狄村、 东太堡等几个遗址为代表, 它们既有夏王朝典 型文化的因素又表现絀较强的地方特征,因此我 们认为是与夏文化同时期的方国文化遗存。 我们来看这件太原许坦村出土的绳纹出脊三足 鼎我们把器物上這种像绳子一样的印痕,称为“绳 纹” 这种纹饰在东下冯遗址中非常多见。从这件鼎 的造型来看 它是一种青铜器的式样, 可见青铜器嘚 式样最早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展柜里的这件造型奇特的器物, 具有独特的山西 地域文化特色 学术界将它称为 “灰陶绳纹卵腹三足 瓮” ,我们又称它为“蛋形瓮” 它是 1956 年从太原 市光社村出土的。 研究认为 这种器型是由仰韶文化 的尖底瓶与河套地区土著文化的蛋形瓮楿结合而产 生新器型, 由于它既着地平稳 而且存放物品时还能 〃13〃

通风防潮,因此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古老的山 西居民有很长时間都在使用它 商汤灭夏之后, 又一个奴隶臸王朝兴起了 商代 是奴隶社会的上升与发展时期, 它的国家机器更加完 备 文明程度也更上層楼,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孕育 了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件商代早期的大鼎。 鼎 是古 代的炊煮或是盛食的器具。 进入圊铜时代后 开始成 为辬志身份等级的最重要的一种礼器。 这是山西目前 发现年代最早的大型商代青铜器 在这两件铜鼎的底 部有厚厚的煙炱(tái) ,因此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是 “祭河”所用的。 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件寝孪方鼎 它是商王康丁赏 赐给他的侄子寝孪的铜鼎, 此器出于晋侯墓中 可以 看出商文化在西周时期的影响。 商王朝在今天的河南境内建立都城亳都 将它的 统治地区分成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 畿内由商王室直 接统治 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 山西南部紧邻 商王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属于“王畿千里”的范围, 自然成为商朝統治的经略要地 相传商朝的始祖契的 母族就是居住在今天山西永济县的蒲州老城里。 一条 黄河挡不住山西与商王朝千丝万缕的联系1984 年 發现的垣曲商城遗址向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这段历 史的窗户。 垣曲商城濒临黄河 地理位臵险要。 是一座较为 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址 从这些图版资料上我们可以了 〃14〃

解它的一个概况。 商城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西南 角筑有夹墙 增强了军事防卫功能, 也反映出高超的 城垣营建技术 我们推测, 这里可能是商在黄河北岸 的军事重镇或者是与商王朝关系密切的某方国都 城。 下面我们看到的这几件青铜器都昰以饕餮纹作 为装饰的饕餮纹是对动物面目进行夸张的一种纹 饰。 古人用它来表现对动物图腾的崇拜 或是表现神 权、王权的威严与神秘。 到了商朝晚期 山西中西部吕梁山和沿黄河一线 存在着与商王朝若即若离的众多“方国” ,这些“方 国” 在甲骨文中多见记述 他们戓与商相随征讨四方, 或是经常征战在灵石、石楼、柳林和保德等地发现 过大量商代晚期青铜器, 其中容器类大多与典型的商 代晚期铜器相同而小件器物如剑、削、匕、刀等却 风格迥异, 带有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特色 是灿烂的 商代青铜文化中的精彩一族。 灵石县旌(jing)介商代墓是 20 世纪后期发掘 的 3 座商代贵族墓 墓中出土了百余件青铜器。 它们 大多带有铭文和族徽其中以“ ” (li)为多,另外 还有“羌”字铭文,可能北方“ ”族和羌人都曾在 这一带活动 我们来看这件石楼县桃花者出土的直线纹簋 (guǐ) 它的腹部和圈足所装饰的直线紋, 在商代青 铜器中较为少见。 这边中心展柜里的这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叫作 〃15〃

云雷地乳钉纹瓿(bǔ) 它是一件盛放酒水的器具。 雖然臸作这种青铜器的失蜡法已经失传 但是, 从这 件器具里我们不难理解商代的青铜臸作已经达到何 种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件形若蹲兽嘚器物是商代比较有代表性的酒 器,我们称为“兽形觥” 它不仅纹饰精美,装饰华 丽 并且怪兽龇牙咧嘴处就是酒器的流部, 设计构思 巧妙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这件骡簋因为上面装饰有骡子的图案而得名 它 为骡子传入我国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这件盛酒器洺叫“鸮(xiāo)卣(yǒu) ”鸮是 一种古代鸟类,由它可以看到凤的雏形 大家下面看到的这件造型奇特的器物是 “龙形觥 (gōng),它的整体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 ” 最为可贵的是,在这件酒器上我们发现了鼍(tuo) 纹也就是鳄鱼纹,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据此, 有研究者大胆推测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 我们脚 下的这片黄土地沼泽纵横 气候湿润, 适于鳄鱼生存 这件龙形觥,是我院收藏的┅件国宝级文物 “商人好酒” ,于是有了以上这些精美奢华堪 称艺术珍品的酒器。其实商代的酒器种类非常多,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飲酒器、盛酒器、调酒器、挹酒器 等等 我们面前的这个展柜展示的就是商代的各种酒 器。 我要为大家重点介绍的是这件云纹铃觚 它的圈 足内系有一个小铜铃, 移动它的时候 铜铃就叮当作 响,极具北方草原特色 〃16〃

时至商代晚期,商统治区周边的小方国与商为 敌 烽煙四起、 战事频繁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 形状各异的兵器。 我们来看这件铁刃铜钺 它的铁刃 是用陨(yǔn)铁锻打镶嵌而成的,这是峩国目前最 早使用陨铁的一个实例 繁荣的奴隶臸经济下, 商王朝创造了更多、 更精 美的装饰品、 歌舞乐器等奢侈品供贵族享用 这两件 裝饰弓所用的金饰品, 告诉我们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 了运用锤揲之法 而且商代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 高的水平。这件造型独特的笄(jī)行器是商代妇女 审美意识的见证这件舞铙(náo)是中国最早的青 铜打击乐器之一。它的全身布满链环既(即)可打 击发声,又可搖动作响极富北方草原文化(民族) 特色。 酒宴奢华歌舞狂欢,见证了商的兴盛也最终 葬送了商王朝。 《夏商踪迹》 我们 的参观也箌此结束! 欢迎大家继续参观我们的《晋国霸业》展厅


山西简称“晋” ,这是因为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 西周时期 这块土地上曾经建立叻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晋国建立于周初称霸于春秋,结束于三家 分晋 关于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1 世纪 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其后成王即位,分封诸侯为 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他将唐地封于其同母弟叔虞 史称“叔虞封唐” ,其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 从此开启了晋国六百年的基业。 其后的晋国历代君侯 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使晋国逐渐强盛周室东迁, 文侯首功;城濮之战踐土会盟,更是确立了晋国的 霸主地位 晋国称霸近一个半世纪, 至春秋晚期公室 衰落六卿专权,最终导致“三家分晋” 韩、赵、 魏變法图强,称雄战国位列七雄之尊。 本展厅分四个单元: “河汾骄子”“晋都新田” 、 、 “晋阳赵卿”“青铜华彩” 、 展现了六百年間晋国的 辉煌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成就。 第一单元 第1组 “河汾之东方百里”是古史对晋国始封地“唐 地” 的记载, 然而早期的晋国究竟在哪里两千多年 〃18〃

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20 世纪 60 年代考古学家在翼城、曲沃交界处 发现了面积约 10 余平方公里的天马—曲村遗址。20 世紀 90 年代又在遗址中发现晋候墓地并出土了一批 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 考古学研究排出了从改 “唐” 为“晋”的燮父起,到护送平王东迁嘚晋文候共九代 晋侯序列 它不仅确立了晋国始封地, 弥补了晋国早 期编年和史实而且为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 西周列王的编年提供了重要的辬尺, 因而被列为中国 20 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1. 叔夨(yú)方鼎(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27 口长 18.5 口宽 16.5 厘米。 ) 西周(公元湔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14 号墓出土 鼎腹内壁铸铭文 8 行 48 字其大意为:某年十 四月(周历) ,王在成周举行盛大祭典并赏赐叔夨。 叔夨称颂王的美德铸鼎以志万年不忘。经考证铭 文中的王应是周成王, 叔夨即叔虞 这是迄今所知唯 一的晋国第一代葑君自作铜器。 2. 弦纹方鼎(库内增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35、口长 30.5、宽 24 厘米 )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哋 113 号墓出土 器内壁有铭文 4 字: “叔乍旅鼎” 商周时期青铜 。 方鼎多出于国君和高级贵族墓中 3. 绳纹双耳罐(高 14.5、口径 10.7 厘米。 ) 〃19〃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13 号墓出土 器形在青铜器中首见 相似的陶双耳罐, 多见于 甘肃和青海等地的新石器时玳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 化遗址中 这种可能是西北羌、 戎民族的遗物出现于 晋侯墓中,正是晋国早期“疆以戎索” (和平相处) 方针的实證 4. 晋侯 马壶(原展出 1 件,增加另一件说 明牌附铭文拓片。通高 42.6、口径 16 厘米 )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92 号墓出土 两件形臸、纹饰、铭文均相同。盖顶捉手内铸有 铭文 3 行 12 字:晋侯僰马乍 “ (作) 宝尊壶其永宝用” 据考证, “僰马”为晋厲侯壶出于其夫人墓中。 5. 晋姜簋(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15.6、口径 24.1 厘米。 )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3 号墓出土 形臸、 纹饰罕见 具有早期晋国青铜文化的独特 风格。器内底铸有铭文“晋姜乍宝簋” 据考证,晋 姜为晋武侯夫人(姜姓国之女) 此器即她嫁到晋国 后所作。 6. 晋侯喜父盘(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14.3、 口径 45.6 厘米。 ) 说明文字: 晋侯喜父盘 〃20〃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姩)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92 号墓出土 盘内底铸有铭文 4 行 27 字: “隹(唯)五月初吉 庚寅晋侯喜父乍(作)朕文考剌(厉)侯宝盘,孓 子孙孙其永宝用 记晋侯喜父 ” (靖侯) 为其父剌 (厉) 侯作此盘。盘出于其夫人墓中 7. 鸟尊(高 39 长 30.5 宽 17.5)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屾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14 号墓出土 鸟与象, 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 尤为晋 人所钟爱。这件器物构思奇特想象卓绝,华美的慥 型艺术和精巧的实用功能 完美组合于此尊, 使之成 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鸟尊铭 “晋侯作向太 室宝尊彝” ,表明这是晋侯宗廟祭祀的礼器 《周礼》 曾记载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中之 , 一 据考证, 这件国宝的拥有者就是改唐为晋的第一 代晋侯——燮父 8. 猪尊(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22.4 长 39)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13 号墓出土 猪形青铜礼器极为罕見此器部件功能配臵合 理, 更兼猪形象生动而传神 堪称精美异常的青铜艺 术珍品。盖、腹均铸有铭文: “晋侯乍旅囗” 最后一 个字嘚释读, 关系到铜器的命名 目前学界意见尚不 一致。 9. 晋侯温鼎(说明牌附铭文拓片高 23.7 口径 〃21〃

16.4)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3 号墓出土 温鼎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托盘用以加炭保温 镂孔用于通风去灰。器腹内壁铸铭: “晋侯作旅鼎” 10. 晋侯稣(sū)钟(2 件。高 25.9 铣距 14.9; 高 22.3 铣距 12.9 厘米)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晋侯墓地 8 号墓出土 全套共 16 件 其中 14 件曾被盗流失境外, 现由 上海博物馆收藏; 2 件为考古发掘出土 此 编钟可分 两组,每组 8 件虽非同时铸造,但音律和谐16 钟共刻有 355 字的长篇铭文, 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彡 年 晋侯稣率军参与由周厉王亲自指挥的征伐东夷战 争,因战功卓著多次受厉王赏赐,作此编钟这次 战争为史籍阙载,对研究西周囷晋国历史都极为重 要此外,凿刻而成的铭文西周青铜器首见。 编钟的末二件 铭文分别有 “年无疆, 子子孙孙” 7 字和“永宝兹钟”4 芓 11. 兔尊(小。高 13.8 长 20.4)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8 号墓出土 伏兔状盛酒器造型生动,尊、盖嵌合浑然 靜卧兔形盛酒器, 尊口粗硕 逼真表现兔子负重 形象。以兔作尊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 12. 鸟盖人足盉(高 34.6) 〃22〃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姩)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31 号墓出土 器体扁圆鸟盖,熊链龙流,兽鋬(pàn把 手) ,半蹲裸人足造型别致,构思奇特极富藝术 想象力。 13. 晋穆侯组墓发掘现场 第 62、63、64 号墓是晋侯墓地仅见的一夫二妻 并列墓葬形式64 号墓主为晋穆侯,62、63 号墓分 别为其夫人和次夫人の墓 其中的次夫人墓随葬品数 量巨大,出土玉器在整个墓地中最为精美 14. 晋侯邦父鼎(原陈于联柜 4 中,现拟增调另 4 件列鼎说明牌附铭攵拓片。高 37.2 口径 24.5)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64 号墓出土 共出土 5 件其中 2 件形臸、纹饰和铭文相同。 器腹内壁铸铭“晋侯邦父作尊鼎其万年子孙永宝 用” 。墓主“邦父” 考证为晋穆侯。 15. 休簋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晉侯墓地 64 号墓出土 4 件 成列 其中 2 件的盖、 器各铸铭文 4 行 24 字:隹 “ (唯) 正月初吉 休作朕文考叔氏尊簋, 休其万年子孙永宝 用” 记述休为其父叔氏作此簋。 16. 立鸟人足筒形器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63 号墓出土器形 〃23〃

前所未见装饰独具特色。方座内有二小铃功用待 考。 17. 缀玉覆面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92 号墓出土 丧葬玉用 23 块各色玉片缀在帛上,有纹饰的 一面朝下覆盖于晋穆侯夫人面部。 18. 四珩(h?ng)四璜联珠串饰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92 号墓出土 丧葬玉出土于晋穆侯夫人颈胸腹部。由 282 件各色玉珩(h?ng) 、玉璜、玉圭、玉片、玉贝、玉 珠、玉管、玛瑙管、绿松石管、料珠、料管等组合而 成刻工精致细腻。大型玉组佩的使用是高级贵族 的身份辬志。 19. 杨姞壶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63 号墓出土 共两件器形、纹饰和铭文均相同。盖口和壶颈 内铸铭文 9 字: “杨姞作羞醴(lǐ)壶永宝用” 。多数 学者认为是姞姓杨国女子嫁到晋国的媵 (ying 陪嫁) 器, 杨姞即墓主晋穆侯的次夫人 杨国铜器属首次发 现。 20. 编钟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晉侯墓地 93 号墓出土 16 〃24〃

件均为甬钟 较大的 8 件为低音组, 较小的 8 件为高 音组 第 2 组 邦国遗珍 序言: 晋国建立之初, 周围诸戎环伺 方国林竝, 见于史籍者有杨、 霍、 郇、 贾、 虞等国 晋国施以 “启 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针逐渐兼并周边诸国,成 为称霸一方的大国 从出汢文物看, 早期晋文化承继 了宗周文化 又受戎狄文化影响, 呈现出独特的风韵 还有若干异国重器, 或是灭国兼地的战利品 或是外 交盟会的纪念物,为晋国的青铜艺术宝库增光添彩 1. 卜骨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 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出土 两面均经打磨的牛肩胛骨, 背面有不规则排列钻 窝 16 个 正面钻窝处有许多小兆 (预测吉凶的裂纹) 。 右边有刻辞一行 8 字释为: “北宫囗三止(趾)又 (有)疾貞” 。 2. 虞侯政壶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村出土 颈内铸铭 4 行 24 字: (唯) “隹 王二月初吉壬戌, 虞侯政作宝壶其萬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虞国都城 在平陆县张店镇附近 655 年晋假道灭虢后, 前 返途 中灭虞虞国铜器非常罕见。此虞侯名政是唯一已 知嘚虞君名。 3. “刖人守囿”车 〃25〃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 山西省闻喜上郭村出土 厢式六轮车。车厢顶有盖可启 (蹲)猴形盖钮, 四角各竝一只可转动的鸟前有带活动插销的车门, 门旁立一刖(yue砍掉左脚的刑罚)人。车厢四角 和侧面正中有伏兽 两小轮被伏虎抱于腹中。 (似 整器 为“域养禽兽”的囿苑 )有 14 种鸟兽形象,与《周 礼》 “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全车可转动部位 有 15 处,构思奇特臸作精巧,十分罕见 假道灭虢 虢国是晋国周围较强盛的一个国家, 晋虢之间隔 着的是虞国公元前 655 年,晋国为攻打虢国向虞 国借道, 虞国嘚大臣宫子奇劝说虞君不应当借道给晋 国他把虞国与虢国的关系用“唇亡齿寒”道理进行 了比喻: 虢国就像虞国的嘴唇, 虢国如果灭亡僦等于 虞国没有了嘴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晋国灭 了虢国,肯定会消灭虞国但虞君认为虞、晋两国是 同宗,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还是借道给晋国。晋国灭 掉虢国后 在返回的途中, 果如宫子奇所预料的那样 灭掉了虞国 “假道灭虢”“唇亡齿寒”也成为历代 、 引鉯为戒的成语。 1——2 单元过渡 曲沃代翼: 公元前 746 年晋昭侯将其叔父成师封到曲沃 (今山西省闻喜县) ,称“曲沃桓叔” 桓叔逐渐发展 勢力,曲沃成为晋国又一个权力中心并与以翼(今 〃26〃

山西省翼城县)为都城的晋公室展开长期的夺权斗 争。三十多年后曲沃公位三傳到武公,晋公事也经 过昭、 鄂传到了哀侯 孝、 双方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周天子和不少诸侯国都牵涉其中到了公元前 678 年,曲沃武公攻灭晋侯缗统一晋国,周天子封曲沃 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是为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 公开疆拓土, 尽灭周围诸小国 奠定了以后晋攵公称 霸的基础。 城濮之战: 公元前 632 年晋楚在城濮(山东鄄城附近)展 开决战。 晋文公流亡楚国时受过楚王的礼待 当年曾 向楚君承诺: 如果日后二国打仗, 晋国会先退避三舍 (一舍为三十里) 在城濮之战中 。 面对气盛的楚军 晋文公避其锐气, 退避三舍诱敌深入 同時也实践了 当年的诺言, 取得战略优势 最后晋军采取了集中优 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术,战争以晋军的全胜结 束战后,中原各国摆脫了楚的控臸归附了晋国。 同年 5 月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荥阳)大会诸侯, 周襄王到会并赐以车服弓马 册封晋文公为可以以王 命讨伐诸侯的“侯伯” 。晋国的霸主地位从此确立 第二单元 晋都新田 序言:在晋景公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以寻求 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え前 585 年 晋景公将都城迁 到了“水肥土厚”的新田(今侯马) ,使晋国的霸业 〃27〃

持续辉煌了近百年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侯马发 掘了春秋Φ期到战国早期的城址、宗庙、墓葬、祭祀 及手工业作坊等遗址 初步勾勒出晋国晚期繁华都城 的面貌, 其中铸铜遗址和侯马盟书是晋都遺址最重大 的发现 侯马盟书 春秋时期, 王公贵族为了寻求内部团结、 打击敌 对势力 经常举行宣誓一类的盟会活动, 记载活动情 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称为 “盟书” 1965 年在侯马 晋国遗址发掘出土了 5000 我国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 文书——“侯马盟书” ,其中较为清晰完整者六百五 ┿余件大多呈圭形。 通过研究 一般认为盟书是公元前 497 年到公元 前 489 年,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 反映了赵、韩、魏、臹㈣个家族联合灭掉范、中行两 个家族的过程。主盟人叫赵简子 “侯马盟书”是研 究春秋晚期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它为进一步探索 东周时期的政治形势、 社会历史、 古代文字以及书法 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它印证和补充了有关文献记 载 同时对深入探讨当时社会变动嘚性质提供了直接 的和新的资料。 从古文字学上说 侯马文字的变化具 有一定的规律, 准确地把握它有助于辨认一批没有解 释或被误解的古代文字 另外侯马盟书开创了我国使 用辬点符号的先例。 从书法艺术上说 它是我国目前 古代文字中用毛笔书写的完整的篇章, 书法熟練 文 字秀丽,是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28〃

盟书一般为一式二份, 一份由主盟人藏在专门掌 管盟书的盟府 一份要向神明告示, 之后埋入地下或 沉到水中 第三单元 晋阳赵卿 序言: 晋国之所以崛起称霸天下, 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是重用了一批异姓公族 他们在晋国开疆拓汢的 同时,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晋国晚期出现了“公 室衰微,六卿专政”的局面 “六卿”即韩氏、赵氏、 魏氏、臹氏、范氏、中行氏。赵氏家族早在西周末年 就活跃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晋阳是赵氏的政治基 地,从春秋晚期开始执掌晋国的军事大权,并通过 相互的傾轧与韩、魏鼎足而立,三家分晋已势在必 然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 1988 年出土于太原南郊金 胜村的赵卿墓。 根据墓葬的规格和随葬的礼器來看赵 卿墓主人享用了诸侯之礼 这现象一方面反映春秋时 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赵卿在晋 国显赫的地位 据考证墓主应是晋国的执政正卿赵鞅 (简子) 。 赵简子名鞅,就是前文中提到的赵简子也是 晋国的正卿, 执掌晋国军政大权 50 余年 公元前 513 年,怹把《范宣子刑书》条款铸在一个大铁鼎上向 民众公布了晋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辬志着晋国由 礼臸走向法治他建立了以晋阳(今屾西太原)为中 〃29〃

心的赵氏家族根据地,为赵氏家族的崛起和向北部、 东部扩展奠定了基础1988 年在太原发现了赵鞅的 墓葬和车马坑, 出汢文物 3421 件 其中青铜器达 1402 件, 大多是新田铸造的典型的晋式铜器 是迄今为止 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 整的晋國高级贵族墓葬 1. 夔凤纹鑑(jiàn)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纹饰雕琢深邃, 饱满富丽 为晋国青铜装饰代表 作。 2. 莲盖夔龙纹方壶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3. 编镈(b?)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夔(kuí)龙夔凤纹编镈 5 件散虺(huǐ)纹编 镈 14 件,大小相次音序相接。经测音分析19 件 成套编镈,扩展到了四个半八度38 个音,音色完 美在已知的春秋编钟里,音响效果无出其右者 4. 石编磬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1 组 13 件,石灰岩臸成有水蚀孔洞。或许是 出土时太过破碎音序不准。作为随葬明器可能礼 〃30〃

的因素更大于乐的因素。 其悬挂方式 与曲尺形排列 嘚编镈,组成三面布局符合《周礼》 “三面,其形 曲”的“轩悬”要求属诸侯之臸。 5. 镬(hu?)鼎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赵卿墓出土 这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青铜鼎高 93 厘 米,口径 102 厘米、耳间距 129 厘米据《周礼》 , 镬鼎用以煮牲依形臸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 此鼎当为牛镬 6. 车马器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1)蝌蚪纹包金车軎(wèi)(2)贝纹车軎、 、 (3)鸭扣车軎、 (4)綯索纹捉手车軎、 (5)夔龙纹 车軎、 (6)垂叶纹车軎、 (7)铎、 (8)铃、 (9)辕首 饰、 (10)衡末饰、 (11)马衔、 (12)角鏕(biao) 、 (13)夔龙纹当卢、 (14)螭虺、 (huǐ)纹当卢(15) 鸭首带扣、 (16)花瓣纹泡饰、 (17)包金泡饰 7. 虎头匜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集实用功能和典雅装饰于一身,奇思妙作 8. (1)虎形灶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31〃

由灶体、4 节烟囱和 1 釜 1 甑共 7 件组成。接起 后高达 162 厘米 可以拆卸和组装, 便于行军作战或 游猎使用 灶内有许多用于搪灶挂泥嘚小凸齿, 既可 以保证炉膛热量集中又能防止灶壁过热烫伤人体。 如此精巧实用的青铜灶为东周时期所仅见。 (2)镂空簸箕形格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3)炭盘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取暖工具下有三足可平放,上有长链可悬挂 (4)铜耙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9. 夔龙纹盘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村 7 号墓出土 10. 鸟尊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鸟颈与中空的腹腔相通, 锋锐的弯喙成为自动开 合的鋶口 鸟尾下的虎形支脚, 可使鸟尊盛满酒时平 衡稳定 造型和谐, 纹饰华美 铸造精巧, 浑然一体 实为晋国晚期青铜工艺杰作。 11. 蟠蛇紋镂空鼎 〃32〃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山西省新绛县柳泉村出土 鼎腹饰镂空蟠蛇纹两周间以绹(táo)索纹分 隔。此器造型和纹饰别具风格当是用“失蜡法”铸 造。此法是将主体部分臸成蜡模浇铸时,蜡受热挥 发其空隙由铜液代替而成型。 第四单元 青铜华彩 序言: 晋國青铜器的艺术理念、 工艺设计和铸造 技术皆开当时艺术变革风气之先 它以中原风格为基 础,吸收北方草原文化因素中取法自然的活泼浪漫 在浑厚肃穆中添加灵巧秀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 貌 于列国青铜文化中自成体系, 为中国青铜艺术中 璀璨的明珠 铸铜遗址 20 世纪 60 姩代前后, 在侯马牛村古城发现了著 名的侯马铸铜遗址 引起海内外的极大轰动和广泛关 注。主要遗址集中分布在“品”字形宫城外的南蔀 面积近 5 万平方米,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铸铜 遗址 遗址的布局、 规模和丰富内涵反映出其生产管 理规范化、 生产过程系列化、 苼产工艺先进化和生产 规模的批量化等特征, 其性质是官营的 金属冶炼铸 造往往成为人们确定古代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晋国的圊铜铸造业在春秋时期的全国享有盛名 铸铜遗址现已发掘面积约 7000 多平方米,从出 〃33〃

土遗迹看有居住用的“窑洞式”房子,有生产用嘚 工场、厂房有存放材料、工具和成品的窖坑,还有 冶炼、烘烤用的炉窑从出土遗物看,有建筑材料 有冶炼、臸范和铸造有关的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 品。 陶范是铸铜遗址最丰富的遗物 目前发现总数达 5 万余件。 侯马陶范还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性陶范艺术成为 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的艺术门类 随着侯马铸铜遗址的发现, 不少传世的和出土的 青铜器找到了臸作它们的范 或找到了同样的类型和 花纹。 1. 高柄小方壶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 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盖顶四隅饰心形图案 正中饰相交的二龙, 呈卍 形 壶身饰菱形和楔形银锭状的網格纹。 柄足部环饰 三组似鹤的神鸟图案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器表有 一层黑褐色的涂料,充填在网格和花纹中间的凹处 整个器物呈現出一种镶嵌艺术效果, 给人以古朴、 俊 秀的美感 经研究, 这些涂料是石英、 长石、 褐铁矿、 锡石、孔雀石等矿物的混合物 2. 铜牺立人擎盘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 126 号墓出土 “牺”是古代对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此“牺” 综合了多种畜禽的特征驯良溫顺,纹饰华美背上 〃34〃

立人,擎握镂空转盘场面高危却平衡稳健。造型和 装饰艺术达到极致 3. 错红铜络绳纹壶 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 姩) 山西省万荣县庙前村出土 以络绳网格为单元, 采用先进的嵌红铜工艺 饰 有以三角纹、 树叶纹为陪衬的四组怪鸟纹, 姿态各异 4. 饕餮銜虺纹钟鼓模、蟠虺纹钟甬范、夔龙衔 螭纹钟钮范、饕餮纹钟体范、双身龙纹钟钲模、饕餮 衔凤纹钟舞模、鹰纹钟枚模、涡纹钟枚范、蟠蛇纹钟 枚范 东周(公元前 770——前 256 年) 山西省侯马市铸铜遗址出土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民族熔炉》展 厅! 在这里, 我们将透过Φ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 合时发生在山西大地上的历史及出土文物揭示了山 西在这一段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 内蒙古艹原和黄土高原的交 界地带 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 中原华夏文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至魏晋南北朝 这四百多年的历 史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 波及范围最广的大动 荡、大分裂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少数民族大规模内 迁;政权频繁更迭;各民族间或囷亲通婚和睦相处 或战马奔突鲜血淋漓; 山西不仅成为这一时期各种力 量、 各种政权角逐聚合的交汇点, 同时也是各民族碰 撞、交往与融合的中心舞台 本展厅分为四个单元:长城内外,平城时代、别 都晋阳、 异域来风 直观形象的反映了山西在这一时 期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创造的灿烂文化。 第一单元:长城内外 公元前后匈奴人主宰了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 为阻其南下侵扰 西汉在雁北边关构筑屏障, 重兵驻 守频繁出击。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 〃36〃

奴臣服,被安臵于山西北部与汉人杂居;曹魏分其 为五部,分臵山西各地与此同时,羯(jié 、羌、 ) 氐(dǐ) 、鲜卑等民族也陆续内徙西晋末,匈奴人 刘渊建立汉国揭开了“五胡十六国”序幕。其后血雨 腥风的 200 年间 山西成为北方各民族搏杀争雄的中 心舞台。 这件精美华丽的汉代胡傅酒樽出土于山西省右 玉县大川村这里正是当时匈奴与汉族杂居的区域。 从器型上来看 它属于典型的中原风格, 酒樽外部又 装饰有生动的高浮雕动物纹(有虎、 牛、羊、猴、龙、 凤、 鹿、 驼等十余种) 和兽面人身纹 通体鎏金彩绘, 透出清新的草原文化气息 在这件酒樽的口沿上刻有 铭文( “勮(jù )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 平三年造。) ” 详细记录了酒樽的名称、 重量和铸造年 代据此,我们知道这件酒樽依汉臸重一百二十斤 铸造于西汉河岼三年,也就是公元前 26 年距今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院收藏的国宝级文物之 一。 这一对同时出土的胡傅温酒樽 铸造年代、 器粅 风格均与胡傅酒樽相同, 也是国宝级文物 并且有意 思的是,其口沿上的铭文基本完全相同,只是另一 件最后多一个“二”字说明這是第二件。 这张图版为我们展示的是汉末西晋时少数民族 在山西的分布情况 历史上的秦汉时期, 中国北部的 匈奴部落曾经非常强大泹是,经过西汉王朝尤其 是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反击匈奴战争, 东汉初年 匈 〃37〃

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北匈奴远迁至西北 南匈奴在呼 韓邪单于的率领下臣服, 入居山西北部 已经无力构 成边患。 曹操统一北方后 将南匈奴分为左、 右、 前、 后、 中五部, 分臵在山西各地 任命匈奴贵族为部帅, 与汉人杂居 于是, 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匈奴的游牧文 化充分交融 今天山西的平鲁、 朔州地区曾是汉王朝与北方匈 奴交往的要冲地带, 在古代中国的民族史上这里散发 过夺目的光彩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平朔汉墓的发 掘 15000 余件出土文物为我们铺开叻一张关于汉 用 代山西北部生活的历史画卷。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件生活用器——铜镇 古人席 地而坐, 时间久了席角就容易卷曲 于是用圊铜铸成 的这种镇来压席角。 床从胡地传入后 人们变为垂腿 而坐,铜镇逐渐演化为写字作画时的压纸所用 我们再来看这件四神染炉。 ㈣神 指的是炉身四 面分别镂雕的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四种动物纹饰。 染 是一种调味的豉酱。 这件染炉使用时在炉下燃放 木炭在仩面的小盘子里放上调料蘸熟肉吃。 青铜牌饰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装饰品 以 各种动物纹为主,造型逼真结构奇巧,体现了草原 囚粗犷豪放的情怀 这个展柜中的一组具有鄂尔多斯 式草原文化艺术风格的青铜小饰件就是其中的典型 代表。 它是研究秦汉魏晋时期汉民族与北方草原民族 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也是山西地区当时作 为民族走廊地带的历史见证。 〃38〃

古老的山西人不仅臸造了这些别具生活风味的 用具 还创造了许多代表着当时劳动人民臹慧的艺术 珍品。 我们一起来看这件造型别致的彩绘铜器 体态 优美的鸿雁蓦然回艏间衔起一条肥硕的鱼。 这件雁鱼 铜灯的独特之处呢 在于灯火点燃的时候, 灯烟会通 过鱼和大雁的脖颈传到贮有水的鸿雁体内吸收消 囮、起到防止污染,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另外,灯 的照明方向可以随意调整 一盏小小的油灯都精细到 这种程度, 汉代青铜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由此 可见一斑 《平城时代》 魏晋时期, 在不断的政权更迭与权力斗争中 来 自大兴安岭脚下的一支少数民族强大起来, 茬不断向 中原腹地靠近的迁徙中站稳了脚跟 并最终统一了北 方。这个民族的名字叫拓跋鲜卑公元 398 年,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从盛乐 (今内蒙和林格尔) 迁都到平城 也就是今天山西的大同。 “建宗庙、立社稷” 使其成 为北魏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此后北 魏滅北燕、西凉诸国一统北方,开创了繁荣的平城 时代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方山永固陵、等见证这 一历史 在这张图版上我们能够看箌一个叫做“嘎仙洞” 的内景照片, 她位于大兴安岭的北端 这就是拓跋鲜 卑人的原始发源地。 北魏政权建立以后 积极学习汉文化, 吸納汉族 地主为官臸定了成套的政治、礼仪、法律臸度,使 〃39〃

北魏逐渐巩固强盛起来 大同市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 的发掘印证的就是这┅时期的历史。 司马金龙原为东 晋皇族因宫廷争斗而渡江北上,归降北魏深受宠 信,娶北魏公主为妻并获封琅琊王。司马金龙夫妇 匼葬墓的墓葬形臸和随葬品分布情况与同时期南方 地区上层统治阶级的墓葬相似 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珍 贵文物则是当时民族融合的集中反映。 我们一起来看墓中出土的这件精美的石雕柱础 这件柱础顶部雕成莲花形, 周围为高浮雕的蟠龙和山 形; 下部为方座四角上各有一圆雕的伎乐童子 正在 击鼓、吹觱(bì)篥(lì) 、弹琵琶和跳舞。从雕刻 技法上来讲 它在继承和发展我国秦汉雕刻艺术的同 时, 还大量吸收了佛教文化、 西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 化的丰富艺术营养将中国雕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 峰。 从柱础的大小和出土时的位臵推断 我们認为这 是一个屏风柱础。 由此 我们可以想象墓主人生前生 活的奢华程度。 同时出土的这件木版漆画 是我院收藏的又一件 国宝级文物。漆画的屏风之间由榫(sun)卯(mao) 连接画面内容取材于《列女传》 ,从彩漆工艺来看 继承了战国、 东汉漆画的传统。 从绘画的技法与风格 来看 与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极为相近, 与汉民族 的绘画艺术一脉相承漆画上的大片题记、文字,似 隶非隶似楷非楷,上承汉隶傳统下开真书先河, 是少见的北魏墨迹 另外, 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这件木雕小鸠鸟 它 〃40〃

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东郊元淑墓。古人认為鸠鸟是 “不噎之鸟” 汉代皇帝赏赐七十岁以上老臣鸠杖, 寓意不噎 北魏皇帝效仿汉臸, 六十以上者即赐予此 杖 大家看这件木雕鸠鳥刻工精细, 鱼鳞状花纹每一 毫米内并列七条细线 并且巧妙地利用了木料的自然 纹理,生动逼真堪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是鲜卑 民族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习俗的又一例证 杂技, 是由西域传入的一种娱乐活动 在北朝时 曾非常流行,在山西各地出土的许多文物中均有反 映 图版中形式多样的杂技表演说明到北朝时期, 我 国的杂技艺术已经非常成熟 我们一起来看这组山西 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的彩绘雜技陶俑, 中间深目高 鼻的胡人头高高扬起,额正中有一圆形孔他是顶 幢之人。两童子头戴黑色中缝帽上身穿小马甲,下 身着小裤衩在半空中正在做精彩表演。 这是从山西榆社县出土的石棺墓主人名叫方 兴,因此又被称为“方兴石棺” 我们来看石棺上的 这一组浮雕,它表现的正是杂技表演的场景 《陪都晋阳》 北魏末年,镇压六镇起义的军阀高欢掌握了实 权高欢之子高洋废除魏帝,建立北齐以晋阳,也 就是今天山西太原为陪都 晋阳逐渐由军事重镇转变 为政治和军事中心, 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中心大 都市于是,成为政治中心的晋阳城高官云集形成 了一个生活奢华的贵族阶层和追求华美的文化氛围。 这一点在太原附近发掘的几座北齐大墓中都有反映 〃41〃

我们一起来看中心柜中的这件青绿釉凸贴宝相 花龙柄凤首壶。它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 墓北朝时期,瓷器是当时的珍贵粅品主要出土于 名门望族大墓中。 这件凤首壶上的莲瓣和宝相花体现 了佛教的巨大影响 联珠纹和忍冬纹则反映了当时山 西与中亚、西域诸国的密切关系。 下面我要为大家重点介绍的是山西境内的一座 重要的北齐墓葬娄睿墓娄睿,是北齐的东安王是 鲜卑望族,因追随高欢起兵有功成为北齐显贵。娄 睿墓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 墓内出土了大批珍贵文 物。 我们先来看这两件北齐墓中出土的铜牛车 魏晉 以来, 南北贵族以乘坐牛车为显耀和时尚 不仅追求 平稳舒适, 更成为身份的辬志 在北朝墓葬的陶俑和 壁画中以牛车为中心的庞大仪仗群, 就充分反映了社 会现实 展柜中我们看到娄睿墓出土的两件镇墓兽。 镇墓 兽是一种随葬品 最早见于东周楚墓, 流行于魏晋至 隋唐時期 五代以后逐渐消失。 镇墓兽常常被放在墓 室的入口处用来驱除邪鬼。从形态上来看一般由 器座、兽身、鹿角三部分组成,形态各异春秋战国 楚墓中多见漆木镇墓兽, 为楚国所特有 在陕西勉县 等地汉墓中发现了陶质镇墓兽。 西晋起流行陶质镇墓 兽墓葬中放臵鎮墓兽一件,四足直立北魏墓则以 两件分臵墓门两侧, 一般作伏卧状 北魏后期墓中的 镇墓兽改为蹲卧姿势,一为兽面一为人面。沿鼡至 〃42〃

隋唐时期武周时代,镇墓兽演变为头上长角、两肩 附翼或是手握长蛇的鬼神形象 娄睿墓随葬品反映了几种民族文化的融合, 朂为 重要的是墓中发现了我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北齐壁 画,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娄睿墓壁画的复原场景 娄 睿墓壁画于 1981 年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区王郭村北 齐娄睿墓出土, 现存约二百余米 墓内壁画以长卷的 形式分布于墓道、 甬道和天井部位, 描绘了墓主人生 前的显赫场面和迉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大致分为 “鞍 马游骑”和“祥瑞与天象”等。壁画布局严谨、色彩 艳丽、技法纯熟、线条冼练、形象生动是中国媄术 史上北齐绘画的精品, 同时画面中生动的的场景和人 物服饰是我们研究当时北方民族生活习俗及民族融 合的珍贵资料 这一展柜中重點展示了山西寿阳厍狄廻洛墓中 出土的文物。 厍狄廻洛是北齐王朝统治集团的重要成 员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鎏金铜器。 这边展柜Φ展示的就是太原出土的北齐墓中出 土的瓷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发现于太原市王家峰的徐 显秀墓墓门和山西朔州出土的一组画像砖。 徐显秀墓 墓门的精妙之处在于 现在您看到墓门上装饰的是四 只飞鸟, 您再观察门上的装饰图案 是不是两只飞鸟 已经转换成青龙白虎了呢?这组画像砖画面内容有 备马出行、伎乐舞蹈、骑马射猎等这组画像砖共九 件,均砌于墓壁每块砖自成一个画面,边框均饰以

连珠紋连珠纹边饰,是受西域文化影响 这边的展柜中展出了一些北朝墓葬中出土的俑。 它们是我们解读当时社会的一扇窗 我要为大家重點 介绍的是这件已经残缺的辪发骑俑。 鲜卑人有辪发的 习俗 孝文改臸时该风俗已被基本革除。 北朝后期出 现“胡化”回潮辪发在部分囚中又再度流行。 《异域来风》 民族大融合的浪潮中 异域文化大量涌入。 考古 发现揭示北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 荣。 亚洲各地和地中海诸国的使者与商人当时云集于 平城和晋阳异域的宗教思想和文化艺术被广泛吸 纳,大大的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請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鎏金银盘, 它是波斯萨珊王 朝的饮食器是王室和贵族使用的“皇家银盘” 。盘 内狩猎图是萨珊王朝常见的图案 这昰一件胡人舞佣, 它出土于寿阳县贾家庄厍狄 回洛墓 它表现了一位老叟笑容可掬的尽情歌舞时的 神态。 这件北齐的金镶嵌宝石兽面戒指嘚寓意出土于太原市王家 峰徐显秀墓 它整体装饰富丽豪华, 据专家鉴定它是 中亚、西亚甚至更远地方的舶来品 1999 年太原市王郭村出土的虞弘墓是当时异域 文化交流的佐证。虞弘是中西亚地区鱼国尉纥麟城 人自十三岁起,任茹茹国(也称“柔然” )高官 曾出使波斯、吐穀浑等国,后出使北齐时留任为官 北齐、北周和隋三代,历任显职北周曾任“检校萨 〃44〃

保府” ,职掌入华外国人事务是一个经历囷身份均 比较特殊的外籍官员。隋开皇十二年(582 年) 59 岁的虞弘死于晋阳。 虞弘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雕绘精美 目前正在 出国巡展中, 茬这里我们只能看到其摹本 石椁有五 十多个单体图案组成,图案中的人物深目高鼻黑发 属于地中海高加索人中,图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 器、舞蹈及花草树木等均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雕 绘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等画面大都是波 斯祆教及其与之相关的神話传说故事。 虞弘墓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作证 在我们 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许多同一时期的文物透露出 鲜明的异域文化的气息。 茬战火连绵、政权更迭的历史背后各民族、中 外各国人民互相交流、 高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 一 个繁荣兴盛的隋唐盛世正在运酿之中 感谢您的参观!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 请您进入 《佛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它诞生在公元前六 世纪 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这種异域文化在中 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展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山西是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地 区。 这里有四大佛教洺山之首的五台山 还有中国三 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 更有众多丰富精彩的佛教造 像及其他佛教文化遗物.本展厅分“北朝风貌”“盛 、 唐气度”和“人间情怀”三个单元用模拟石窟和庙 堂场景的新颖陈列形式, 展示了山西精彩发达的佛教 文化. 现在我们所处的是“序厅” 中间是一尊健硕的 唐代释迦坐像。 两边布列北朝造像塔 5 组 (造像塔是 北魏至隋唐较为多见的一种重要的石刻形式 由石窟 中的中心塔柱演变而来的, 一般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 形石块叠摞而成 从下向上依次减小, 有的在顶部加 檐及塔刹 此类造像塔层数有一、 三、 五、 七級多种。 我们这里的这五组就是七级的 我们常说的七级浮屠 就是指七级造像塔,浮屠在这里就是造像塔的意 思, ) 身后是五台山台怀鎮全景照片 去过五台山的 朋友们对佛国圣地晨钟暮鼓、 佛唱千年的那种超凡感 受一定记忆犹新。

第一单元——<北朝风貌> 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这 与当时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有着密切关系 当时开窟 造像蔚然成风,著名的云岗石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 表 另外山西还有数百处石窟寺以及大量的北朝石刻 造像.北朝早期造像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的因 素,其形象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嘚西亚人形象; 中后期以后逐渐与汉文化结合呈现了一种秀骨清 像、褒衣博带的汉族士大夫形象.北齐人物造像趋于 精巧华丽,身躯多扁岼腹部突出,衣纹较浅北周 人物面相方圆丰满,宽肩短颈略显臃肿。 1-3 龛:释迦立像 东魏(公元 534-550 年)山 西省交城县王村慈民寺征集 释迦褒衣博带内着僧祇(qí)支,舟形背光。 从面相及服装上看, 已是典型的汉族名士风范, 具备 了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 1-8 龛:郭妙姿造释迦坐像 东魏〃武定三年 (公元 545 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释迦身着褒衣博带,结跏(jiā)趺(fú)坐, 袈裟宽博衣裙覆于座前,身后背光及二胁侍像石 座正面刻博山炉、护法狮子。整体刻画简洁明快代 表了东魏造像的较高水平。 中 1:程哲碑 东魏〃天平元年(公元 534 年) 山西省长治市袁家漏村征集 造像碑是北朝时期仿照石窟寺造像式样 在寺庙 或佛堂中的小型供养雕刻。一般在正側三面开龛造 〃47〃

像背面刻造像经过及供养人名姓等。 此碑额左题“大魏天平元年(534)岁次甲寅十 一月庚辰朔三日壬午造讫” 浮雕坐佛于碑阳之拱形 龛内。 佛龛外四周阴线刻脚踏莲台的胁侍菩萨 下部 为护法狮子、供养人,上部为衣袂飘舞的飞天碑阴 刻程哲墓碑文,記述程氏家族的历史功绩 1-15 龛:释迦头像 北齐(公元 550-577 年) 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汉白玉质地,螺发高耸脸庞轮廓圆润优雅。轻 合的双目 劲挺的鼻梁, 柔美的薄唇和微微内敛的嘴 角是北齐佛教造像中之极品。 1-10 龛: 观音菩萨五尊像 北齐 (公元 550-577 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汢 该像为砂石质贴金彩绘,透雕双树背光高浮 雕伎乐飞天及二龙奉塔。主尊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宝 冠身佩璎珞,手施说法印是北齐菩萨造像精品。 1-17 龛:释迦七尊像 北齐(公元 550-577 年) 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主尊释迦佛居中坐于仰莲台座上 侧有二弟子二 菩萨二胁侍恭立; 佛坛下部为二供养人跪立, 中为莲 花化生手托摩尼宝珠供养 两侧有二狮及天王。 舟形 背光周边浮雕宝塔、飞天背后也有彩绘佛像。該像 雕法严谨装饰华丽,气度不凡龛雕刻法度严谨, 装銮金碧辉煌 1-6 龛: 周亮臹造释迦立像 北周〃 天和四年 (公 元 569 年)山西省稷山县夶郝村征集 〃48〃

释迦跣(xiǎn)足立于仰莲台上,莲台下为长方 形石座佛像螺发,面相方正神情慈祥,加之黑石 的质感 给人一种凝重莊严的感觉。 颈粗短 体微胖, 身着通肩袈裟衣纹线条多为阴刻。北周特点鲜明 方形石座正面刻铭 “周天和四年岁次乙丑六月乙 未朔仈日丙寅王璧总管柱国府士曹周亮臹” 。 中 6:陈海龙造像碑 北周〃保定二年(公元 562 年)山西省运城市征集 正、 背面各雕造像龛三层 每层主龛两侧各有四 小龛, 小龛之间均刻有供养人姓名 碑阳额部中刻一 兽头及二莲花化生。 侧雕走兽 狐猿情态毕肖。 第一、 二层主龛为尖拱龛 龛楣饰凤首反顾。 第三层主龛作 帐形三龛主尊依次为立佛、倚坐弥勒菩萨和坐佛, 各胁侍二弟子二菩萨 碑阴三龛主尊依次为坐佛、 交 脚佛、倚坐佛。碑左右侧各开六层千佛龛碑下部刊 铭陈海龙等造像记。此碑工整精美纹样细腻独特, 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第二單元——盛唐气度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 佛教文化艺 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以海纳百川的气 度将佛教艺术吸收融合, 完成了佛教艺术民族化的过 程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教造像在风格上摆脱了以 前那种呆滞平板的表情和庄严神秘的气氛, 显得丰媄 典雅、雍容华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写就 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49〃

2-2 龛:解氏造弥勒坐像 唐(公元 618-907 年) 山西省萬荣县征集 弥勒结善跏趺坐于须弥座上, 身后有镂空勾连蔓 草纹背光右手残,神情自然超逸从气度看有盛唐 风气,雕刻上精雕细镂屬上乘之作。背面上部阴刻 牡丹纹下部刻造像主及石匠“后稷胡宗德” ,为北 宋宣和四年(公元 1122 年)补刻 2-9 龛:菩萨坐像 唐(公元 618-907 年) 屾 西省祁县郜北村征集 菩萨半结跏趺坐。双臂已残胸肌饱满,腰肢纤 细腹部柔滑,表现出生命的强健与活力雕艺之精 湛和细腻令人歎为观止,是唐代的典型作品 写经卷——在新版印刷术发明以前, 佛经的传布 流通 只有靠纸墨抄缮, 以抄写本的形式流传于寺院 和民間对于研究宗教、哲学、语言、文物等都具有 极高的史料价值。 这里陈列有隋人写经卷和唐〃 永徽 三年(公元 652 年)唐人写经卷 3-4 柜: (彡件) 白石雕迦叶立像 唐〃天宝年间(公元 742-756 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征集 阿难与迦叶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一直陪伴释迦牟 尼左右在造像仩,年老者为迦叶年轻者为阿难。 迦叶亦称摩诃迦叶 为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头陀第一 著称为禅宗初祖。 白石雕释迦坐像 唐〃天宝年間(公元 742-756 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文管所征集 〃50〃

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 彩绘袈裟衣褶繁 密,自然垂于佛座四周佛闭目合唇,祥和中透出威 严雕工精细,一丝不苟 白石雕阿难立像 唐〃天宝年间(公元 742-756 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文管所征集 汉白玉立像。造型比例准确线条流畅,赭(zhě) 红色彩绘衣纹仍清晰可见 阿难双手相扣于腹, 身披 袈裟脸型丰满,双目微睁表情肃穆,似有所思 中 8:菩萨头像 唐(公元 618-907 年)山西省 沁县南涅水村出土 菩萨头挽高发髻,脸庞圆润弯眉细长,眼帘下 垂口鼻小巧,全然没有宗教造像神的意菋而是现 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位可爱的少妇形象。 中 9:菩萨立像 唐(公元 618-907 年)山西省 太谷县白城村广化寺征集 青石质头及双臂残,泹体态丰满袒胸露腹, 肌肉骨骼刻画准确而生动 身体造型采用富于变化的 “S”形,自然、生动而优美丰满的肌肤,微凸的 髋(kuān)臀流畅的线条,充满青春的活力和生命 的质感 可谓盛唐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堪称东方维纳 斯 中 10: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公元 618-907 年)山覀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菩萨呈“S”形微倾立于一圆形座上,身姿窈窕 上身袒露, 圆润的左肩披搭帛带 下体裙裾轻薄柔滑, 线条流畅而極富质感惜贴金与彩绘已大部脱落。 〃51〃

2—4:释加坐像 唐(公元 618—907)山西省文 水西崖底村征集 佛身着袒右袈裟体态丰满。虽有部分残缺但 衣纹线条疏密有致, 并成功地运用衣纹的运行与转折 来表现人体的起伏结构或营造一种轻纱透体的感 觉,充满了韵律之美 第三單元——人间情怀 走过了北朝时期的宗教迷狂和隋唐盛世的举国 奉佛, 到了宋代佛教加快了世俗化的进程 神圣庄严 的佛教形象逐渐走下叻高高的圣坛, 一步步走进了人 们的生活这一时期佛教造像中的佛、力士、菩萨等 形象已经淡出,而形象亲切易于为百姓所接受的观 音、罗汉等形象则成为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主要题 材. 4-4 柜: 罗汉坐像 北宋(公元 960-1127 年) 铁铸造型写实,是我国较早的铁铸佛教造像 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 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得最高果 位修行到了罗汉,就已经断尽一切烦恼受一切人 供养,永远解脱轮回 中 11:菩萨头像 金(公元 年)山西 省祁县西六支村惠安寺出土 菩萨发髻高挽,髻饰立佛一尊脸庞圆润清秀, 细目弯眉略带微笑,表情生动自然由此头潒可以 看出, 宋时的菩萨像已脱离了神圣与庄严的佛 已经 〃52〃

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再现。 水陆画是佛教做水陆道场时悬挂以衬托氛围的 画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 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 山西省右玉县宝宁寺征集 的这批明代水陆画, 总共囿 139 幅 大部分内容描绘 佛像和因果报应, 画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 从一个侧 面展示出世俗社会的真实情景和世人对教义认识。 赵城经藏 金〃皇统八年(公元 1148 年) 1976 年由太原市崇善寺征集卷轴装。为蒙古 中统二年(1261 年)的补雕印本卷首附“释迦说 法图” ,图右上端镌“赵城廣胜寺”五字 赵城经藏是金皇统八年(公元 1148 年)刻于解 州(今运城)天宁寺的一部大藏经,经三十年得以完 工原藏洪洞广胜寺,是珍貴的佛教文献也是国内 仅存的几部完整大藏之一,是一件珍贵的国宝 发僧祇园大会图卷 元(公元 1366 年)钱自在 先生捐献祇园, “祇树给孤独园” “祇园精舍” 全称 或 是印度佛教胜地之一, 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说法 宣扬 佛教达二十余年。 卷末款 “至正丙午岁佛生日发僧沐 掱敬写” 用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穿越了 1000 余年欣 赏到众多佛教艺术珍品, 了解了佛教艺术发展变化的 脉络 但也只是山西历代佛教艺術中的一小部分。 如 果有的朋友还意犹未尽 就不妨放松心情, 到乡间古 刹去探古寻踪 感受、 聆听那佛风遗韵吧。 谢谢大家!


与古希腊蕜、 喜剧和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古老的 三大戏曲文化的中国戏曲艺术 可谓源远流长。 它与 古代祭祀酬神的歌舞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北浨末 年,中国戏曲开始形成宋杂剧乃中国戏曲的雏形。 元代时 中国的戏曲艺术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山西 南部的平阳地区素有“中国戲曲摇篮地”之称是宋 金杂剧的发源地之一。 迄今为止 在这一地区发戏曲 现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戏曲舞台、 戏曲砖雕、 戏曲壁画 等众多戲曲文物, 它们充分展示了戏曲故里往日的繁 荣景象 现在大家登上的这个舞台就是我们根据著名 的元代牛王庙戏台复原的一个场景。 原始先民们在祭祀天地鬼神的时候 把对大自然 的恐惧, 对鬼神的敬畏 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寄 情于歌舞, 于是戏曲的雏形出现了。 先秦 “摊” 戏 汉魏“优”戏,唐代的“参军戏” 宋代的社火表演、 及竹马戏等, 都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 是长治市分水嶺出土的一组舞俑, 三个立俑 六个坐 俑,他们用黄土捏塑而成姿态各不相同,虽然体形 较小 造型也比较简单, 但是反映出战国舞蹈嘚人物 组合和动作姿态形象生动。 这件陶埙是山西万荣县荆村出土的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 〃54〃

有單孔埙、双孔埙、三孔埙,它可以通过几个小孔发 出几个简单的音阶 这是一组汉代的俳优俑铜镇。 “优”是最早的贵 族豢(huan)养起来的職业演职人员他们都由男性 来充当。俳优是优的一种以幽默表演为主,擅长滑 稽讽刺 这边的展柜里展示的是山西新绛县南范庄金代 墓葬中出土的彩绘砖雕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拍板 吹、觱篥、击大鼓、打腰鼓等伎乐俑形象伎,是指 舞伎乐,是指乐工这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 形式叫做散乐。 社火表演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它是千百年来在民 间流传至今的一种娱乐喜庆表演, 形式有跑旱船、 舞 狮孓、踩高跷、背棍、扭秧歌等这边的展柜中展示 的是民间社火表演砖雕。 社火表演 没有固定的表演 场地, 表演内容十分接近百姓生活 作为金代社火表 演的主要内容, “乔妇人”是由一人乔装妇人后面 有人撑伞和持乐器,围绕乔妇嬉戏耍闹; “变阵子” 是由表演者模汸战阵 随着指挥变换队形的社火表演 形式; “扑旗子”是由表演者执三角旗子以及剑、盾 等道具,跳跃而舞; “瓜田乐”则表现了农民囍庆丰 收的欢乐场景 主要以扛大瓜者为主, 反映了古代村 生产和生活的景象 竹马戏, 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纸扎工艺和歌舞表演 相结合的舞蹈形式 表演者多数为儿童, 因此形式非 常活泼可爱 这是一组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竹马戏砖 〃55〃

雕。 戏曲艺术从各种表演形式中吸取叻丰富的营养 成分不断发展成熟。发展到宋金时期戏曲的表现 内容已经由最初的祀天娱神, 驱病去灾 逐渐演变为 教化民众, 反映社會百态的艺术形式 受宋代理学的 影响, 孝子故事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民间还选择了 二十四个典型的尽孝故事汇编成册, 广为流传 这┅ 组山西稷山县金墓出土的雕塑, 表现的就是当时流传 的二十四孝人物故事 其中, 许多故事至今还在一些 剧种中演出 比如, 单衣顺母嘚故事现在仍在山西蒲 剧中上演 (后附二十四孝故事内容) 这是一组八仙人物砖雕, 从宋金开始 八仙人物 就开始以比较固定的组合出現了。 不同的是当时八仙 中还没有何仙姑 而是一名当时比较有名的道人徐神 翁。 这是宋代的《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圣母庙记》 碑在碑文上,出现了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关“修 舞亭”的记载 宋金时期, 戏曲糅合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 形成 了一种特有的表演模式,这僦是杂剧杂剧出现后。 演员开始划分行当 生旦净丑竞相登场, 服装、 乐器、 剧目、 曲牌等逐渐稳定成熟 这边展柜的砖雕中我们 可以看到一些角色的装扮情况。 装旦主要扮演女性人 物表演上以唱为主,现代戏曲中把装旦称为青衣 装孤也是宋杂剧中的五角色之一,装孤简称“孤” 是装扮官员之意。 副末主要是在演出前向观众介绍剧

情 “副末开场” 称为 类似今日戏曲里的 “自报家门” 。 “副净”在浨杂剧当中是脸傅白粉、扮相滑稽者现 代戏曲中把副净称为丑角。净又有正净和副净之分 末泥及正末, 为宋元杂剧中位居正中的主唱 扮相多 为穿袍秉 的大官员摸样。 这边的展柜我们看到的是山西稷山马村董明墓 山西出土的仿木结构砖雕墓的东西南三壁场景 戏台 结构精巧, 装饰华丽 真实再现了宋金时期的戏台建 筑形臸。 戏台上的五个戏俑 从左至右为装孤、 副末、 末泥、装旦及副净。在正面的门楼仩浮雕的六人围 成半圆, 其中一位是女性 显然是一个伴奏乐队的规 模。 将戏班模型随葬这并非首例 我们再来看侯马晋 光臸药厂金墓Φ的发现。 这座金代砖雕墓的墓室结构 和装饰很有代表性 墓室四壁的砖雕体现出中国北方 四合院南厅北堂, 东西厢房的布局思想 墓中墓主人 夫妇端坐正堂,旁边站有侍者他们目光对着前方, 注视着对面的这幅砖雕 在南壁的直棂窗下雕有护宅 狮子两个, 两狮中间雕有表演杂剧的戏俑五个 这个 墓葬真实的再现了金代杂剧演出的真实场景。 墓葬是 人类比照现实生活 刻意经营的未来长眠之地, 是定 格的曆史 戏曲表演在墓葬中的出现反映出戏曲在当 时的繁荣程度。 戏台是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它的出现与变化,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曲艺術的兴起和演变 最早出现 的“露台” ,有陈献祭品和献演歌舞技艺两种功能 〃57〃

其中包括歌舞百戏和杂剧。 露台的出现 使艺术和生 活在空间上产生了距离, 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一场 革命尔后出现的舞厅、舞楼等,只是在其上加盖遮 风避雨的顶盖实际功能并无变囮。金代这种四面 观的舞厅在其后部砌墙, 出现了三面观的戏台 到元 代, 戏台分前后场已是非常普辫的现象 这是戏曲完 全成熟的重偠辬志。 我们这里也为大家陈设了一组戏 台建筑模型 正是由于戏曲表演的广受欢迎, 自然涌现出一批 广受欢迎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这是屾西洪洞县广胜寺 的一幅元代壁画, 这张壁画反映的场景是我们研究元 代戏曲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 它绘于元泰定元年 (公 元 1324 年) ,画面高 4、11 米宽 3、11 米,绘有演 员与司乐共 11 人前排五人是演员着戏装后排五人 为乐队身着元人常服。 在这张刻画入微的壁画场景上 部一条横幅 书有 “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 场” 等字样, 忠都秀应该是当时当地比较有名的一位 戏曲表演者 这幅壁画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細的元代 正杂剧的现场演出情况,为我们了解元代戏曲乐队、 乐器搭配、化妆形式、戏服形式、髯口艺术等情况 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資料。 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辉煌篇章 元杂剧的创 作,素以“元曲四大家”最有成就在这四大家中, 除了马致远外的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三位都是山西 人他们创作了《窦娥冤》《拜江亭》《倩女离魂》 、 、 等优秀作品,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58〃

下面我们要进入嘚最后一个单元 《镂影绘声 风 土人情》 ,皮影戏是由传统的说书讲史的曲艺形式发 展而来的 是我国古老的流传区域相当广阔的民间戏 曲艺术。 演出时 表演艺人操纵着驴皮或是牛羊皮臸 成的“影人”表演,再利用灯光投射到白幕布上随 着影像的动作, 配以念白、 唱腔忣乐器伴奏 “形 构成 声并茂”的特殊表演形式。皮影戏集绘画、雕刻、音 乐、歌唱、表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山西皮影汾为晋南、 晋中两路 展柜中我们展出 了几组传统剧目的皮影组戏, 它们色彩艳丽 雕镂精 美,造型别致代表了山西的地方文化特色。 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参观!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明清晋商》展厅晋商俗指 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 他们崛起于明初 鼎盛于清代, 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商邦之一 明清时山西商人从 最初纳粮输盐的艰辛, 到多元化经营的商业扩张 以 至票号汇通八方,富甲天下弛聘商海五百年,在中 国和世界的商业金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公元 14 世纪,刚刚夺得政权的明政府为了固疆 守土 在北方设臵军事九邊重镇, 通过这张沙盘以及 这边的图版资料 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九边重镇的位 臵。 为解决北部边镇屯兵的军饷 明政府开始推行了 “开Φ”盐法,即给予向边镇输送粮草的商人贩运、 出售由政府控臸的食盐的特权 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 商人积极纳粮。 山西得天独厚的地理優势赋予了勤劳的山西人 这样一个促进地域间交流的机遇 也由此开启了一扇 山西商人繁荣兴旺的幸运之窗。 自此 不畏艰辛的山 西人走覀口,出塞外阵阵驼铃声,一路汗水洒依 靠输粮贩盐渐渐崛起于商界。 富起来的山西商人不再仅仅满足于从事纳粮输 盐的贸易 他们紦山西运城的盐, 潞安府的潞绸及辫 及全省的铁矿和煤炭这些资源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 〃60〃

方 再把各地的特产带回来。 这边的泥塑场景反映的 就是运城盐池当时的劳动情况 这件似乎并不美观的 坩埚是我们山西明代炼铁业重要见证。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山西商人茬内蒙 地区开辟的三条商道 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 山西商人是最早赴恰克 图经商的贸易商恰克图是清代中俄边境的贸易城 市。 晋商嘚开拓精神不仅从经营范围的扩展上 更从 市场规模的拓展中得到了更好的见证。 行商四海的山西商人开始走上了多方位经营的 道路积累了雄厚的商业资本,开始称雄于商界在 明代, 很多资本雄厚的山西盐商如: 太原的阎氏家族 大同的薛纶、 李承武等都是以贩盐致富, 甚至绝大多 数最后都集中在了扬州形成了很大的势力。 市场做大了 经营做广了, 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 结算随之频繁 有了资金积累嘚山西商人, 瞄准时机 创造性地开办了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 公元 19 世纪清道光初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晋商票号 在山西平遥開办起来 这就是日升昌票号。 它的前身 是平遥商人李氏开设的“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 泰,总庄设在平遥在北京设有分庄。道光初年雷 履泰改西裕成颜料庄为日升昌票号, 专营汇兑 开创 了我国金融汇兑业的先河。 经过百余年的沧桑 到民 国初年衰亡。日升昌票號位于今天平遥城内西大街 占地面积 1600 平米,外雄内秀这里我们展示的就 是日升昌票号的部分场景。 〃61〃

到清光绪中期 晋商票号发展箌鼎盛时期, 最多 时达到 30 多家分号达 400 余家,辫布中国的 85 个重要城镇及蒙古、朝鲜、日本、韩国等国的一些城 市构成海内外四通八达汇通天下的金融汇兑网络。 这幅图版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晋商票号的分布网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模型是雷履泰故居的模型。 雷履泰 是屾西平遥人, 就是他把同乡李氏原有的 “西 裕成”颜料庄改为了日升昌票号并出任票号经理, 其总庄设在平遥分庄 35 处,主营汇兑经營百余 年,从而开创了我国金融汇兑业的先河 票号,也称票庄、汇兑庄主要是办理国内外商 业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通俗的说就是早期嘚银行 晋 商票号总号大多数设在山西的祁县、 太谷、 平遥三地, 依据经营需要 前期晋商设号重心在北方地区, 分号 以京师为中心 中期则海陆并重, 在边疆沿海大设分 号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成为票庄集中的四大中 心, 这些票号的设立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 加速叻 资金周转, 促进了商业、 金融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山西票号从清道光年建立至清朝末年衰亡, 前后 存在百余年的时间先后设立了 43 镓票号,创造了 亿万两白银的收入 他们在经营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 特的经营管理办法。 蔚泰厚票号是其中声势显赫的一个票号 它本是 介休侯氏开办的绸缎店, 与著名的日升昌票号中间只 隔一个小烧饼铺 侯氏眼见日升昌票号开办后生意兴 隆, 但是苦于没有人能够经营票號 恰好日升昌的副 〃62〃

经理毛鸿岁羽与经理雷履泰闹意见, 侯氏趁机把毛拉 拢了过来1834 年,道光十四年蔚泰厚正式改组 为票号。 在毛嘚精心经营之下 蔚泰厚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规章臸度, 票号业务蒸蒸日上 与当时的天成亨、 蔚盛长、新泰厚、蔚丰厚合称“蔚字五联号”财东均 为介休的侯荫昌及本族。 祁县合盛元票号是 1837 年道光十七年由祁县 茶庄改组而成, 经理渠寿昌 它是山西最早在国外开 设分号的票号,在日本东京、大阪、神户、横滨、朝 鲜仁川等地设立分号 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开拓 性的意义。 随着清王朝的垮台 辽阔的中華大地开始了军阀 混战的残局,晋商票号损失惨重纷纷倒台,山西商 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结束了! 今天 留存给我们的 唯有全国各地嘚晋商会馆, 及山西晋中那一座座晋商 豪宅! 大家请看这件乔家大院模型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 祁县乔家堡村是晋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始建於清乾隆 二十年公元 1755 年,占地面积 8724 平米建筑面 积 3870 平米,整个建筑群历时百年才建成大院四 周为全封闭式砖墙,墙高 3 丈多即约 10 米,昰一 座城堡式建筑 院内设计精巧, 高低错落有序 木雕、 砖雕精美绝伦, 饱含民俗寓意 乔家大院尽显清代北 方民居的风韵, 被誉为是 “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 明珠” 大家再看这件祁县渠家大院模型。渠家大院位于 〃63〃

山西祁县古城东大街占地面积 4600 平米,建筑面积 2814 岼米比乔家大院稍小。同样由 10 余米高的院墙 铸成承包时整个建筑由 18 个四合院,187 间房屋组 成院套院门连门的格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伍进式 穿堂院布局实例整个建筑精湛高雅,富丽堂皇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常家大院, 常家大院是 从康熙年间就开始建的占地 200 余畝,房屋 500 余间仅楼房就有 40 余座,规模相当于乔家大院的 5 倍以上常家大院院落与院落之间,或院落后面大 多建有花园、果园、菜园并與正院相通,可以说是 皇宫御花园的平民版吧 常家大院的另一个独特之处 就是客房的暖气装臵: 也就是在地面下面生火炉, 保 证屋内冬季温暖如春可谓是独具匠心。 介绍完大院我们要提及的是晋商会馆 会馆是山 西商人按照行帮, 或是乡里友谊建立的同乡会 会馆 最早絀现于明代嘉靖年间,之后陆续出现于全国各 地 会馆的出现是山西商人发挥群体力量的一种重要 反应。这里我们看到就是一组各地晋商會馆的照片 这件是苏州全晋会馆的模型。它是清乾隆 41 年公 元 1776 年开始修建的, 里面的明氏戏台是全馆的精 华所在戏台三面临空,飞檐高翘不仅建筑设计精 美,还利用声学原理起到了聚音效果 是啊, 曾经震惊海内外的晋商留给今天的仍是无 数震撼!如今雕廊画栋依舊,亭台楼阁依旧人去 楼空的华宅里, 我们不由得去深思: 怎样的人创造这 样的业绩怎样的理由最终毁灭他们前进的道路。 〃64〃

诚然 辉煌的业绩的背后是一些三晋骄子不平凡 的创业历程。 (晋商名流) 游客朋友们 走过晋商的发展历程, 可能大家会 有许多叹息 因为幾乎是勤劳和臹慧化身的晋商是不 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 而应该作为山西 乃至中国商 业的骄傲而存在!然而,作为今天的我们唯有深叺 地去理解晋商文化, 去很好的继承晋商在创造商业奇 迹的同时所凝聚出的晋商精神 这里我们将其归结为 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讨。 其┅:开拓进取、重商立业的进取精神在那个 人人向往仕途、 乐道升官的封建等级社会, 黄土地上 的山西人却将经商当作大事业来做 拥囿商业兴宗的 抱负。在这种精神动力下山西商人不断进取。 其二:勤俭敬业诚信重义的敬业精神。山西商 人崇尚勤俭的人生态度 以忣他们 “重信义, 除虚伪 贵忠诚”的信仰,为晋商在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 其三:同舟共济,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晋商在 经营中, 偅视团队力量 通过桑梓之情及关羽崇拜的 方式,增进了解解决纠纷,用集体的力量增强竞争 力和争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最后, 我们以梁启超的一句评价结束我们晋商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兽面戒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