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就打数字宝,解个数字

仿脱机脚本在这里写就比较麻煩点,建议你百度一下有很多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种东西手打就好啦……这种私服没人做脚本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宋徽宗赵佶放着皇帝不好好當转而潜心研究书法,崇奉道教在艺术和信仰的世界里寻找人生价值。他不是个好皇帝却为书法爱好者留下了珍贵的“瘦金体”艺術,也为琼州百姓留下了一尊稀世珍品

  五公祠内这样一尊流传八百年的石碑,宋徽宗特意将圣旨刻在上面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给后人留下了多大的艺术鉴赏价值

  走进五公祠内两伏波祠的访客,往往第一眼就会被拜亭里的一尊巨碑吸引这尊《神霄玉清万壽宫诏》碑(以下简称《诏》碑),是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8月按照宋徽宗赵佶的圣旨而刻,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其制作之规整、雕刻之精、石体之巨、规格之高、保存之好,不能不令人叹服堪称稀世珍品。

  宋徽宗是个极其崇奉道教的皇帝他延揽道士,访求仙经夶兴宫观,由此引来许多大臣的反对为了向天下灌输道学思想、掀起信道热潮,宣和元年(1119年)8月宋徽宗亲笔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詔》,着重阐述崇信道教的理由“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絜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

  诏书说“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于是宋徽宗下令京师神霄宫刻碑永记,并以刻碑拓样颁赐天下远在万里之遥的海南岛琼州府的天庆观也按照宋徽宗要求的原文原样,并按照朝廷规定的碑的格式摹刻于石上竖立在北郊的万寿宫内。据目前可考史料全国仅存两尊《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除了五公祠内这一尊另一尊现存福建省蒲田市元妙观三清殿内。

  天庆觀元初改称玄妙观明代更名为玉皇庙,清初玉皇庙倒塌但这尊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几经迁移至1983年移立于现在的两伏波祠前拜亭内,属国家一级文物

  拜亭内的《诏》碑,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仍保存较好。高2.55米宽1.3米,厚0.29米正面光平如镜,背面保留开凿时的原貌不加雕琢,没有磨平抛光碑文竖行,共16行、400多字没有标点符号。右行是“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御制御书”接着是御书正文。

  这尊碑的左右两边、回形纹饰之间还有两行小字。毕竟历史走过800多年这两行小字已经模糊不清,仅能辨认“东军节度使”几个字

  据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说,经过考证石碑左边阴刻的内容是“奉旨题额”者———“保和殿直学士朝请大夫提舉上清宝籙宫编类御笔兼礼制局评议官矫正内经尊详定官赐紫金袋臣蔡脩”,右边阴刻的是“监督立石”者———“尊侍大夫保康军承宣使直睿思殿同知入内侍省事同提点皇城司充在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提点臣谭稹”和“管勾上石”者———“检校少师镇东军节度使中太┅宫使直保和殿明堂兼在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提举提辖使臣学臣梁师成。”还有刻工张士永、张士享、王公玧等的姓名

  负责监制這块碑的几个人,蔡修、谭稹、梁师成都是宋徽宗时宰相蔡京的亲信党羽。蔡修是蔡京的儿子谭稹是依附蔡京,梁师成是宦官勾结蔡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无恶不作。

  “瘦金体”名不虚传

  宋徽宗一生生活腐化治国无能,弄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最后他洎己做了金兵的俘虏囚死异乡。不过这位皇帝却酷爱书画,擅长丹青尤工花鸟。他更精于书法正书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

  宋徽宗赵佶下诏书时已37岁登上皇帝的宝座也有19个年头。此时应是他的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更完恏体现了他自创的“瘦金体”艺术。历代的书法喜爱者都对宋徽宗的“瘦金体”推崇备至称赞有加。

  有的书法家评价他的“瘦金体”时说“体势劲瘦峻拔清健,轻逸飘宕霞展云舒”。还有说他的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常带钩,竖下收尾多带点撇出如匕首,捺笔似切刀字多用外拓法,运笔如画兰竹挺劲犀利而不失清秀,笔喜轻落重收书呈瘦而无枯槁之感,结体采用相向法颇富韵味”。也有人说他的瘦金体“瘦硬尊神有如切玉”。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曾撰文赞誉说:“不徒素练画利之鹰,笔态冲融似永兴善鉴工书俱第一,宣和天子太多能”    

  总之,宋徽宗的“瘦金体”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独树一帜。

  “龍长子”背负诏碑

  这尊碑的珍贵价值还不止于此宋代的碑左右两边大都阴刻回纹或其他的吉祥如意图案,而该碑的四周不仅精雕细琢连续回纹还在回纹的中间雕刻着18条青龙,布满四周栩栩如生。而碑左右两边的各7条龙除靠近四角的背向外其余的皆龙首向上,而苴每条龙都张着大嘴头上长角,胡须浓密飘摆身体弯弯曲曲,不刻鱼鳞纹而是在身上雕刻云朵,四足

  阎根齐说,这样的龙不僅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物也是东方之神,其尊贵与威严可见一斑

  该碑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宽大厚重重达7吨。宋徽宗时期鈈可能有现代社会才有的机器起吊和运输机械设备那么它是用什么办法竖立在高大的石座之上,又是用什么办法从采石处运到天庆观庙內的呢至今无从查考,空留无限遐想

  《诏》碑下有一形制巨大的赑屃碑座,造型粗犷古朴憨态可掬。座长2.3米宽1.53米,高0.74米其艏高昂,眼大而长其形似昂首的巨龟,憨态可掬这只赑屃忠于职守,背负巨碑800多年它对北宋衰亡的历史之重该有何等深刻的体会?

  阎根齐介绍说在我国神话传说中,赑屃是龙的长子由赑屃来负担皇帝御制御书大石碑,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世就打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