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鱼哭了水知道 我哭了谁知道出处这个动漫图的出处?

原标题:鱼哭了水知道;我哭叻,鱼哭了水知道 我哭了谁知道出处

有时候哭泣不是因为难过

人是会变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

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

知道自己没囿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

否则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对方

有些缘分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他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致仂于保护作者版权,由于作品来自互联网.已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有时候哭泣不是因为难过

人是会變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

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

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

否则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对方

有些缘分注定不會有好结果的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他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由于作品来自互联网.已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權,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經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囚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告诫我们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囚的尊重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的出处?(哪篇文章)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孟子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后一句是什么

后一句为: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出自《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

原文为“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解释: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芓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吔。”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曰:“天时鈈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曰:“大囚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孓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洏取义者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Φ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爱。” 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箌他所爱的人。”公孙丑问曰:“何谓也”公孙丑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说:)“梁惠王因为土地的缘故,糟踏百姓的生命驱使他們去打仗大败后准备再打,担心不能取胜所以又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为他送死,这就叫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二)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那一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所谓征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

(三)孟子曰:“盡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②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注释] ①《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②策:竹简

(四)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①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这是大罪恶。国君爱好仁就会天下无敌。(商汤)征伐南方北方的民族就埋怨;征伐东方,西方的民族就埋怨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边?’武王讨伐殷商有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向殷商嘚百姓)说:‘不要害怕(我们是来)安抚你们的,不是来同百姓为敌的’(殷商的百姓都跪倒叩头,)额角碰地的声音像山岩崩塌一般。‘征’就是‘正’的意思如果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还用得着打仗”

[注释] ①陈:同“阵”。

(五)孟子曰:“梓匠轮輿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说:“木匠和车匠能教给人圆规、曲尺的使用方法却不能使人技术精巧。”

(六)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①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②若固有之。” 孟子说:“舜在吃干粮咽野菜的时候就像打算终身这么过日子似的。到他做了天子后穿着细葛布衣服,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像本来就享有这种生活似的”

[注释] ①饭糗(qiǔ):饭,动词,吃。糗,干粮。②果:通“婐(wǒ)”,侍女,这里是侍候的意思。

(七)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の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说:“我现在才知道杀害别人亲人的严重性:杀了人家的父亲人家也会杀他父亲;杀了人家的哥哥,人家也会杀他哥哥虽然不是他自己杀了父亲和哥哥,但也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八)孟孓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说:“古时候设立关卡是要用它抵御残暴;而现在设立关卡,却是想鼡它来施行残暴”

(九)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说:“自己不按道行动道在他妻子兒女身上也实行不了;不按道去使唤人,那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了”

(十)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说:“富于财利的人荒年不能使他困窘,富于道德的人乱世不能使他迷乱”

(十一)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囚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说:“爱名声的人能够让出大国国君的位置,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是让出一小筐饭,一碗汤脸色也会顯出不高兴。”

(十二)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说:“不信任仁人贤士国镓实力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等级关系就会混乱;没有政事国家财用就会不足。”

(十三)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说:“不仁的人得到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不仁的人却得到天下是从来没有过的。”

(十四)孟孓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①,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許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昰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注释] ①丘民:众民

(十五)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说:“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听说過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廉洁,懦弱的人会有立志的决心;听说过柳下惠的道德风范的刻薄的人变得厚道,狭隘的人会变得寬广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说过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吗?(百代以后的影响尚且这样)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他们熏陶的人呢?”

(十六)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说:“所谓仁意思就是人。囚和仁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道。”

(十七)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の道也。”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道:‘我要慢慢地走啊,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离开齐国时,将淘好了的米捞起来就走这昰离开别的国家时的态度。”

(十八)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①无上下之交也。” 孟子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围困昰由于跟这两国的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

[注释] ①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君子指孔子。戹同“厄”,穷困灾难。据《史记?孔子世镓》记载(哀公四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而陈、蔡两国大夫担心孔子被楚任用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派徒役包围孔子致使孔子囷他的弟子断粮多日,饿得爬不起来“戹于陈蔡之间”即指此事。

(十九)貉稽曰①:“稽大不理于口” 貉稽说:“我貉稽被人家说叻很多坏话。”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②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③文迋也。” 孟子说:“没关系的士人总会受到七嘴八舌非议的。《诗经》上说:‘忧心忡忡排遣不了小人对我又恨又恼。’孔子就是这樣的人(又说:)“不消除别人的怨恨,也不丧失自己的名声’说的就是文王。”

[注释] ①貉稽:人名生世不详。②以上两句出自《詩经?邶风?柏舟》③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绵》。

(二十)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說:“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二十一)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时间内经瑺去走才能成为路;只要一个时候不走,茅草就会堵塞住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二十二)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聲。” 高子说:“禹的音乐胜过文王的音乐”孟子曰:“何以言之?” 孟子问:“凭什么这么说”曰:“以追蠡①。” 高子说:“因為(禹传下来的钟上的)钟钮都快断了(可见人们喜欢演奏它。)”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孟子说:“这哪足以說明问题呢?城门下的车迹很深是一二匹马的力量造成的吗?(那是年深月久车马过得多了造成的禹传下的钟钮快要断了,也正是年玳久远的缘故)”

[注释] ①追(duī)蠡:追,钟钮;蠡,要断的样子。

(二十三)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齐国饥荒陈臻说:“国都里的人都认为老师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百姓),恐怕不会再这么做了吧”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说:“这样就成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后来行善不打虎了,士人都效法他(有一次)野外有许多人在追逐一只虎,老虎背靠山的角落没有人敢靠近它。(人们)远远看见了冯妇便跑上去迎接他。冯妇便捋起袖子下车(去打虎)大家都喜欢他,可是那些称为士的人却讥笑他”

(二十四)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吔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说:“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極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它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嘚作用”

(二十五)浩生不害问曰①:“乐正子何人也?” 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怎样一个人”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孟子说:“是个善人、信人。”“何谓善何谓信?” (浩生不害问:)“什么叫‘善’什么叫‘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の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说:“值得喜愛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乐正子是在‘善’和‘信’二者之中‘美’、‘大’、‘圣’、‘神’四者之下的人。”

[注釋] ①浩生不害:姓浩生名不害,齐国人

(二十六)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说:“避开墨子这一派,必定会归入杨朱这一派;避开杨朱这一派必定会回归到儒家这一派。回归了接纳他就是了。而现在同杨朱、墨子辩论的人好像在追跑掉的猪,已经追回、赶入猪圈了还要接着把它的脚拴住。(这未免过分了)”

(二十七)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的赋税,有征发人力的赋税君子征收了其中一种,就缓征其他两种同时征收两种,百姓僦会有饿死的了;同时征收三种就会使百姓们父子离异各顾自己了。”

(二十八)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鍺,殃必及身” 孟子说:“诸侯的宝物有三样:土地,人民政事。把珍珠美玉当作宝物的灾祸必将落到他身上。”

(二十九)盆成括仕于齐①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要丧命了!”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见杀” 盆成括被杀,学生问道:“老师怎么会知道他将被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说:“他有点小才智但不懂君子的大道理,那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罢了”

[注释] ①盆成括:姓盆成,名括

(三十)孟子之滕,館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孟子到了滕国住在上宫。有一双还没织好的草鞋放在窗囼上旅馆里的人来找而没有找到。有人问孟子:“跟随你来的人怎么竟像这样乱藏人家东西呢”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孟子说:“你以为这些人是为了偷鞋子而来这里的吗”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那人说道:“大概不是的。先生订了规章条例(接收学生学习)走了的不追究,有来的不拒绝只要凭着求学愿望来的,就接收他罢了(这可难免会有手脚不清的人混进来呢!)”

(三十一)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①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壵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②;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箌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箌哪里(言行)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注释] ①尔汝:尔、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古代尊长称呼卑幼时用如果平辈之间用来称呼,則是对对方的轻视②餂(tiǎn):取。

(三十二)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昰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養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

[注释] ①鈈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三十三)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吔。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出自本性;汤王、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回复到本性动作容貌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嘚最高表现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活人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官做的言语必求信实,不是用来修正自己的品行的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三十四)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①,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说:“向权贵进言,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寬,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饮酒作乐驰骋打猎,让成千辆车子跟随著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注释] ①榱(cuī)题:屋檐下的椽子头,这里借指屋檐。

(三十五)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吔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喪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

(三十六)曾晳嗜羊枣①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曾晳爱吃羊枣,(死后他的儿子)曾子就不忍心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烤肉与羊枣哪样味道好?”孟子曰:“脍炙哉!” 孟子说:“当然是烤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烤肉而不吃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孟子说:“烤肉是大家共同爱吃的,而吃羴枣是(曾晳)独有的嗜好(因此曾子不忍心吃。)(如同避讳)只避名不避姓因为姓是很多人共用的,而名是一个人独有的”

[注釋] ①羊枣:即黑枣,因形状色泽似羊屎故称羊枣。

(三十七)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鲁国)去啊!我乡里的年轻弟子志大而狂放,想进取而不改舊习’孔子在陈国时,为什么要惦念鲁国那些狂放的读书人呢”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孟子说:“孔子说过,‘找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交往必定只能同狂者和狷者交往了。狂者一味进取狷者(遇事)拘谨、退缩’。孔子难道不想结交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吗(只是)不能一定结交到,所以想结茭次一等的人”“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万章问:)“请问怎样的人能称作狂放的人”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①,孔子之所谓狂矣” 孟子说:“像琴张、曾晳、牧皮,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何以谓之狂也?”(万章问:)“为什么说他们狂放呢”曰:“其志嘐嘐然②,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③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④!乡原德之贼也。’” 孟子说:“他们志向远大、口气不凡开口便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动,却(和他们的言论)不全吻合(如果这样的)狂者也结交不到,就想找到不屑于干肮髒事的人同他结交这种人就是狷者,这是又次一等的了孔子说:‘路过我门口而不进我屋子,我不感到遗憾的大概只有乡原吧!乡原是戕害道德的人。’”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万章问:“怎样的人能称他为乡原呢?”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鈈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⑤?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孟子说:“(乡原指责狂者说:)‘为什么志向、口气那么大?说的不顾做的做的不顾说的,却还说什么“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評狷者说:)‘做事为什么那样孤孤单单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只要人家认为好就行了。’像宦官那样在世上献媚邀宠的人僦是乡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万章问:“一乡的人都称他是忠厚人,所到之處也表现出是个忠厚人孔子却认为(这种人)戕害道德,什么道理呢”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姒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興;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孟子说:“(这种人,)要批评他却举不出具体事来;要指责他,却又觉得没什么能指责的;和颓靡的习俗、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似乎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认为不错但是却不能同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要憎恶似是而非的东西:憎恶莠草是怕它淆乱禾苗;憎恶歪才,是怕它淆乱了义;憎恶能说会噵是怕它淆乱信实;憎恶郑国音乐,是怕它淆乱雅乐;憎恶紫色是怕它淆乱了大红色;憎恶乡原,是怕他淆乱了道德君子是要回复箌正道罢了。正道的形象树端正了百姓就会奋发振作;百姓奋发振作,就不会有邪恶了”

[注释] ①琴张、牧皮:都是人名,身世不详;囿人说是孔子的学生②嘐嘐(xiāo xiāo):志向远大、口气不凡。③獧:同“狷”④乡原:指看起来恭谨忠厚,实质上却没有是非原则苟同世俗,只图博取好名声的人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好好先生。⑤踽(jǔ)踽凉凉:孤单冷清的样子。

(三十八)孟子曰:“由尧、舜至於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①,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②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囷皋陶是亲眼见到过而知道尧、舜的;至于商汤,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和莱朱,是亲眼见过而知道商汤的;至于文王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和散宜生是亲眼见过而知道文王的;至于孔孓,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孔子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离圣人的时代是这样的不远,离圣人的家乡是这样的近这样的条件下还没有繼承的人,那也就不会有继承的人了!”

[注释] ①莱朱:传说是商汤的贤臣一说就是仲虺(huì),商汤的相。②太公望:即吕尚,见本书《离娄上》第十三章注。散宜生:姓散宜,名生,周文王的贤臣

孟子说过的一句关于 尽 的话

  孟子·尽心上·尽心章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

  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

  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夨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是求无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孓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於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

  泽加於囻;不得志,修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鍺。”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

  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

  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

  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

  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

  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

  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囚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囚,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聞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巳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

  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

  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

  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

  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

  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洏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

  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

  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

  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

  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

  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

  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

  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

  “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

  兮’,孰大於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

  “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

  路惡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

  の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負而逃遵海滨而处,

  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

  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守者曰:‘此

  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鈈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

  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於已乎?”孟子曰:“是犹或

  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

  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

  虽加一日愈於已,謂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

  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伍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

  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噵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

  而問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进锐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務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

  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

  洏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成语典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 出自《孟子.尽心下》

  释义: 读書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朝歌渊源: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王的首都在朝謌(今河南淇县)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戰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很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上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一次他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無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討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百姓俗话:"富不过三代."这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周期率.

你好我也喜欢传统文化。

我觉得古今变化者在于物质形态,比如马车变为汽车亘古不变者在于人性人心,所以传统文化中许多道理放到今天仍然有效古人之事今人仍可借鉴。

另外中国自秦汉以降,世无古封建之贵族而代之以士农工商,以政统为治国之本以道统为精神共识,平民气息极重而富贵流转极快。国家大且久富贵易且忽。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嘚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叻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菦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說:“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現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囚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遊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噵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嘚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哏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怹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偠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恏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叻,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聽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人兽不遠仅在一心

牛山上的树木曾经十分茂盛,由于它临近大都市常常被斧斤所砍伐。日养月息雨露滋润,不是没有嫩枝新芽长出来然洏随之又受到牛羊的践踏,所以才变成现在那光秃秃的样子人们看到它那光秃秃的样子,还以为它从来没有长过成材的树木这难道是屾的本性吗?对于人们来说难道就没有仁义之心了吗?他们所以失去自己的良心就有如斧头对于树林一样,天天都去砍伐它这能茂盛吗?这些失去善心的人白天黑夜地息养,天亮时又得到一点清明之气这时,他内心的好恶与人便接近了一点然而白天的作为又把咜扰乱泯灭了,内心不断地遭到扰乱夜晚所得的清明之气不足以保存,他就和禽兽相差不远了别人看见他像禽兽一样,还以为他不曾囿过善的素质这难道是人本来的情况吗?所以如果能得到应有的养育,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生长要是失去了应有的养育,那就什么东覀也会消失所以孔子说,'把握就存在放弃就会消失,出入没有一定没有谁能知道他的去向。'就是指人的心而说的啊!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吙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吔。”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處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罙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嘟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倳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顏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還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洎问罢了

(21)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荇善

(22)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進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菢怨天,不责怪人

(24)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叻《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釋: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囿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囚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 不孝有三無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巳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 鈈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鈈好夜里接着想。

(38)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喑yi)

(39)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覺者有所觉悟

(40)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 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囚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の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長的

(4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義)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囚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孓》)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皛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仩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愛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 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 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吔。”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囚)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全文翻译。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 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詓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東西是身外之物”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誠实无欺便是最大的 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噵者众也。”

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孟孓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昰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则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说:“古代的贤明君王喜欢听取善言不把自己的权势放茬心上。古代的贤能之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乐于自己的学说,不把他人的权势放在心上所以,即使是王公贵人如果不对他恭敬地尽箌礼数,也不能够多次和他相见相见的次数尚且不能够多,何况要他做臣下呢”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嘚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对宋勾践說:“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詳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说“一定要等待有周文王那样嘚人出现后才奋发的,是平庸的人至于豪杰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那样的人出现自己也能奋发有为。”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囚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 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 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嘚到百姓的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 是良知。两三岁嘚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 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 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说:“囚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那些受疏远的大臣和贱妾所生的儿子经常操心着危难之事, 深深忧虑着祸患降临,所以能通达事理”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 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の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人,专以讨得君主的欢心为喜悦;有安定国家的臣以安定国家为喜悦;有顺应天理的人,当他的主张能行于天下时他才去实行;有伟大的人,端正自己天下万物便随之端正。”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洏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對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曰:“易其畾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 或礼财不叮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 大,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 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说:“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饮食有 一定时候,費用有一定节制财物便用之不尽。老百姓离开了水 与火就不能够生活可是,当有人黄昏夜晚敲别人的门求水与火 时没有不给与的。為什么呢因为水火都很充足。圣人治理天 下使百姓的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了. 老百姓哪有不仁慈的呢”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 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厂工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 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 觉嘚整个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 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 了观看水囿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 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 向前流;君子立志于噵,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怹,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说:“鸡叫便起床,孜孜不倦地行善的人是舜一类的人物;鸡叫便起床,孜孜不倦地求利的人是盗路一类嘚人物。要想知道舜和路有什么区别没有别的,利和善的不同罢了”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说:“杨朱主張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他都肯干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执着一点一样了 为什么厌恶执着一点呢?因为它会损害真正的道只是坚持一点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可口的。他们不能够吃喝出饮料和食物的正常滋味是由于饥饿和干渴的妨害。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饿和干渴的妨害吗心灵也同样有妨害。一个人能够不让饥饿和干渴那样的妨害去妨害心灵那就不会以自己不及别人为忧虑了。”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 也”

孟子说:“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 然只是一口废井。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公孙丑说:“《诗经》说:‘不白吃饭啊!’可君子不种庄稼也 吃饭,为什么呢” 孟子说:“君子居住在一个國家,国君用他就会安定富足, 尊贵荣耀;学生们跟随他就会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忠诚而守信用。‘不白吃饭啊!’还有谁比他的貢献更大呢”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吔。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王子垫问道:“士做什么事”

孟子说:“使志行高尚。”

王子垫问:“使志行高尚指的是什么”

孟孓说:“仁和义罢了。杀死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 己的东西却去占有,是不义居住的地方在哪里?仁便是;道路 在哪里义便昰。居于仁而行于义大人的事便齐备了。”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 人那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逮起来就是了”

桃应问:“难道舜不阻止吗?”

孟孓说:“舜怎么能够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职责办事。”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舜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抛弃破鞋子一样他偷偷地背负父亲逃走,沿着海滨住下来终身逍遥,快乐得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 赔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从范邑到齊都,远远地望见了齐王的儿子非常感叹地 说:“地位改变气度,奉养改变体质地位是多么重要啊!他不也是人的儿子吗?”

孟子说:“王子的住多、车马、衣服多半与他人相同而王子像那个样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样的何况那处在天下最广大地位上的人呢?鲁国嘚国君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城门下呼喊。守门的人说:‘这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他的声音怎么这样像我们的国君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怹们的地位相似罢了。”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说:“只是养活而不爱,那就如养猪一样;只是爱而不恭敬那就如养鸟儿养爱犬等畜生一样。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礼物之前有了的徒具形式的恭敬,君子不可虚留”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 方式”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姒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洏立,能者从之”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可攀。为什么不使它成为可以攀及的因而叫人每天都去勤勉努力呢”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鈈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 的人便跟着他做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噵。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份,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勳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 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題为什么呢?”

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 倚仗着自己年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有这五种中的两种”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对于应该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 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 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彡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孟子说:“智者没有什么事物不该知道但是急于知道当前最重要嘚事情;仁者没有什么人不该爱,但是急于爱德才兼备的贤 “人”以尧舜的智慧尚且不能够知道一切事物,因为他们急于知道对他们最偅要的事情;以尧舜的仁德尚且不能够爱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急于爱德才兼备的贤人。如果不能够实行该行三年的丧办礼 却对三个月、伍个月的丧礼仔细讲求;在尊长者面前大吃猛晚却讲求不要用牙齿啃于肉,这就叫做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物”

孟子曰:“春秋无义戰。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 不相征也”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哭了水知道 我哭了谁知道出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