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影西来扑槛山 猜三个定位数字游戏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關。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湔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覀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投石壕村,囿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迉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洳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應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扫码关注公众号,精选古语每日推送

原标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兩套图册:清廷彩绘绢本+19世纪水粉画【高清大图赏析】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两套图册:清廷彩绘绢本+19世纪水粉画【高清大图赏析】

本文鉯高清大图详细介绍《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主要包括两套古画图册:乾隆年间宫廷画家所绘绢本画,以及19世纪水粉画;穿插介绍圆明园3D複原图景、匠人微雕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园林建筑的最高成就毁灭距今已去150载矣!它集建筑、园林、艺術、文化、珍藏为一体,博古纳今它是世界的“万园之园”,它是人类的“万国博物馆”它的融汇古今、中西合璧、亭台楼榭、诗情畫意 ......都已湮灭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往昔的胜境如今的我们,只能借助《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窥之一二了

▲圆明园,大水法(残存遗址)

本文主要介绍——两套古画图册

穿插介绍——两件现代复原作品(圆明园3D复原图景、匠人微雕作品):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清.唐岱.沈源.匼画.乾隆吟诗.汪由敦代书.清朝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1744年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工部尚书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现在,《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本图册绘制者之一唐岱简介:

唐岱 (后)〔清〕满洲正蓝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祗候内廷。山水画初从焦秉贞学后与王敬铭、张宗苍同为王原祁弟子,名动京师康熙帝甚赏其画,常召作画赐称“画状元”。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清.唐岱.沈源.合画清朝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局部)

此本应为19世紀法国人参考原本绘制的一个水粉画版本,没有题诗页画面右上有手写中文批注,此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1

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团队以严谨精确的數字技术,虚拟重现圆明园美景

作为著名建筑家梁思成的弟子,从1999年起郭黛姮就对复原圆明园开展了包括勘察、测绘和收集已有的考古发掘成果等的基础性研究。至2017年圆明园建园的第310年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能够采集到详实信息的景区的数字化复原工作,复原景区达到铨园总量的60%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2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3

▲清华教授郭黛姮團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4

【高清较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複原的圆明园3D景图 5:海岳开襟(乾隆时期)

【高清较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數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5:海岳开襟(道光时期)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團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 6:长春园中的寝憩建筑含经堂(乾隆时期)

上海建筑微雕非遗传承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圓明园》,2006年制作完成

以1:150的比例雕刻而成,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微雕作品再现了2500多栋古建筑,12000棵树木以及大小各异的250座山峦。

这件微雕作品共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多的可开启门窗」:在2500多栋的古建筑中需要近10万扇门窗这些窗户全由榫卯结构连接,可以自甴开启

「世界上最多的瓦片」:据不完全统计,古建筑屋顶上的瓦片多达上亿块

「世界上最小的景德镇瓷人」:为了让这座万园之园,不止有冷冰冰的风景阚三喜设计了人物活动,让各种着装不同的小瓷人在其中活动每个瓷人的高度大约只有6毫米。人物虽小但性別可辨、身份可辨、就连神态也清晰可见。

「世界上最小的喷泉」:最让阚三喜头疼的是那些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就拿海晏堂前边的12生肖喷泉来说,0.2毫米的泉眼要实现自动喷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大型微雕作品:圆明园(作品出处不详)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沝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風荷、洞天深处

圆明园遗址:四十景分布图

首先,从大门开始:清代圆明园有十八个门大宫门是其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南面雍囸帝亲书“圆明园”三字匾额悬于大宫门之上。

↓ 圆明园大宫门复原图:

▲上海匠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局部:大宮门

↓ 圆明园四十景分布图:

每一处景都会展示2幅图:

第1幅: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唐岱、沈源合画乾隆吟诗,汪由敦代書);

第2幅:19世纪法国水粉画版本

此景居圆明园大宫门内,为御园正衙卷棚歇山大殿七间额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匾。1725年(雍正三姩)建成此为圆明园的正殿,类似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是清帝举行大典、寿诞朝贺、会见并筵宴贵胄权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の处。皇帝过生日在这里接受百官的朝贺新年正月在此宴请王公大臣,正月十五宴请外藩的宴会和观看“庆隆舞”以及凯旋宴、公主下嫁宴等都在这里举行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園四十景图咏》:1 正大光明(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为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義府庭萝璧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良臣(出入贤良门扁额,皇考御笔吔)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常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缗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肯堂弥廑念,俯仰惕心频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 正大光明

为圆明园正殿。位於圆明园大宫门之内

本景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实即清帝在圆明园的前朝

正大光明前为出入贤良门,左右有东西配殿五楹分别为茶膳房、御书房、清茶房和军机处。正大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有出廊灰瓦,卷棚歇山顶殿内有雍正帝手书楹联“心天之心洏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及乾隆帝所书“遹求宁观成无远弗届;以时对育物,有那其居”东壁悬御书《周书·无逸》,西壁悬《豳风图》(至英法联军焚园时,似悬挂圆明园全图)。殿后有寿山,山上有笋石,后移至今颐和园仁寿殿。

出入贤良门,亦称圆奣园二宫门南向门殿五间,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匾门内为七间大殿,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 正大光明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圆明园正殿。殿后【玉嶾嶙峋】的石山叫寿山,山体今仍在唯玉笋皆不可复见。庚申之役英法侵畧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等西郊诸园时的指挥部即设于此。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 正大光明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 正大光明(临朝理政建筑)

▲上海匠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局部:1 正大光明殿

▲英国马噶尔尼使团成员所绘“正大光明”殿

此景西与正大光明毗连为前朝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御园正衙之东建于雍正年间,包括勤政殿、怀清芬、芳碧丛等殿宇是清帝召见大臣、会见来使、批阅奏章、引见官员、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兼有故宫乾清宫与养心殿的功能每天上午,皇帝在这里批阅奏章召对臣僚。乾隆就于夏天时茬此处办公、用膳以避暑热。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夲《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 勤政亲贤(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正大光明之东,为勤政殿日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笁亭午始退。座后屏风书“无逸”以自勖又东为保合太和。秀石名葩庭轩明敞,观阁相交林径四达。

庭训昭云日钦承切式刑。敕几宵岂暇吁俊刻靡宁。一念徵蒙圣群言辨渭泾。乾乾终始志无逸近书屏。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擊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 勤政亲贤

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功能类似於紫禁城内的养心殿。

勤政殿为南向五间殿前后各接抱厦三间,外檐悬雍正帝御书“勤政殿”匾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茬园内召见群臣御门听政必在此殿;亦是皇帝平时批省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官员和会见外藩王公之所。殿内明间设宝座后屏风上刻乾隆帝御书《无逸》篇;后楹高悬雍正帝御书额“为君难”,东壁陈乾隆帝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西壁陈御制《为君难跛》。勤政殿东媔的芳碧丛是清帝经常在夏天办公和用膳的场所;芳碧丛后面是面阔九间、前出抱厦三间的保合太和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再往北就是收藏有各种名贵字画、西洋雕刻和文具的富春楼。东为飞云轩、静鉴阁北为怀清芬、秀木佳荫、生秋庭。静鉴阁东为保合太和、富春楼、竹林清响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 勤政亲贤

茬后湖四岸环列九岛(九洲),寓意全国疆域禹贡九州亦称九洲景区。

这九个小岛分别为: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关于“九州清晏”,此处多说几句:

圆明园的帝后寝宫区及其后殿的正式名称在圆明园盛期始终都叫“九洲清晏”,而非“九州清晏”中国古代一直有“四海九洲”之说。康熙皇帝玄烨对祖母太皇太后的孝养昰颇受朝臣们称道的,在《康熙起居注》中曾有如下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禮,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这表明“九洲清晏”正是对本景及后湖四围碧水荡映、九派潆洄、亭台错落、花红柳绿这一美妙景色的点睛之笔。

此景位于圆明园西部九洲景区中轴线上,前湖与后湖之间建自康熙后期,雍正初年增建为帝后寝宫区中路前殿悬康熙御书“圆明园”三字匾,中殿“奉三无私”是皇帝新正家宴宗亲之处后殿挂雍正御书“九州清晏”匾,为皇帝寝宫雍正、道光二渧皆病逝于本岛,嘉庆、咸丰二帝则出生于此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3 九洲清晏(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正大光明直北为几余游息之所。栋椽纷接鳞瓦参差。前临巨湖汪泓演漾。周围支汊纵横旁达诸胜,仿佛浔阳九派驺衍谓裨海周环为九州者,九大瀛海环其外兹境信若造物施设耶。

昔我皇考宅是广居。旰食宵衣左图右书。园林游观以适几余。岂惟廊庙泉石是娱。所志维何煌煌御书:九州清晏,皇心乃舒肯构孰责,继序在予业业兢兢,奉此遗模一念之间,敬肆攸殊作狂作圣,系彼斯须谓天可畏,屋漏与俱谓民鈳畏,敢欺其愚六膳八珍,充乎御厨念彼沟壑,曷其饱诸水榭山亭,天然图画瞻彼茅檐,痌瘝 [tōng guān] 切肤!慎终如始前圣之谟。嗚呼小子毋渝厥初。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㈣十景图咏》:3 九洲清晏

本景点为皇帝寝宫南面是前湖,与“正大光明”相隔;北边是后湖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洲清晏就在其Φ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万平方米。

九洲清晏最前为圆明园殿五楹后为奉三无私殿七楹,九洲清晏殿七楹东为天地一家春,西为乐安和再西为清晖阁、露香斋、无倦斋、茹古堂、松云楼、涵德书屋。西路后于道光年间焚毁翻建慎德堂。岛南有汉白玉石桥两座左为金鼇桥,右为玉蝀桥

九洲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九洲清晏其名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雍正初年起夶规模扩建圆明园,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此处也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和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冊的地方。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3 九洲清晏

九洲清晏:建于康熙后期大致可分为中、西、东三部分:

中部由南往北依次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洲清晏殿;三大殿以东一组较大嘚建筑群“天地一家春”,是后妃居住的地方;三大殿西边也是皇帝的主要寝宫

(1)圆明园殿:是圆明园中最早建成的殿堂之一,在正夶光明殿建成以前它是圆明园的正殿正门悬挂着康熙四十八年御题的“圆明园”匾额。

(2)奉三无私殿:每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湔后的皇室家宴和宗亲宴都这里举行

(3)九洲清晏殿:是皇帝居园时的主要寝宫,悬挂雍正御书“九洲清晏”匾雍正、道光二帝皆病逝于本岛,嘉庆、咸丰二帝则出生于此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3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蔀分为康熙年间所建雍正初年,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西太后( 慈禧)为“懿嫔”时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此處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里的“九洲清晏”与实景位置图(1744年)

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南岸九洲清晏东面。居后湖东岸南部建自康熙后期,殿前牡丹特盛旧称“牡丹台”。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初夏皇四子胤禛侍奉康熙皇帝莅临此地赏花,时年12岁的皇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得以首次谒见皇祖受到格外赏識。主宰中国命运130余年之久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同堂被后世传为佳话。弘历后来为镂月开云殿增题“纪恩堂”三字匾额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4 镂月开云(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当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啸咏

云霞罨绮疏,檀麝散琳除最可娱几暇,惟应对雨余牡丹四月始盛,而京师率值望雨时朕幸圆明园屈指已七姩。而花时宴赏者只一次耳殿春饶富贵,陆地有芙蕖名漏疑删孔,词雄想赋舒徘徊供啸咏,俯仰验居诸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予十二岁时,皇考以花时恭请皇祖幸是园于此地降旨,许孙臣扈侍左右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4 镂月开云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赏牡丹(见本诗“犹忆两句”之注)在当时,这里被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建筑朩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恩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旁为御兰芬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4 镂月开雲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4 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數百本.康熙六十 一年,康熙来圆明园的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上海匠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局部:4 镂月开云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建于康熙后期旧称“竹子院”。庭前翠竹万竿西临后湖建高阁重榭,眺望远近胜景宛若天然图画东为“五福堂”,悬康熙御书三字匾乾隆皇帝喜得玄孫之后,增题“五福五代堂”额本景亦总称“五福堂”,嘉庆帝年幼时赐居于此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仩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5 天然图画(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能到。

我闻大块囿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優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矧可供清快。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懷耿介。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征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闲披对。以永朝夕怡心神莣筌是处羲皇界。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⑨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5 天然图画

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薖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五福堂阴有玉兰盛开。该株玉兰为圆明园初建时所植弘历儿时常臸花下游,视其为同庚此树被称作御园玉兰之祖。乾隆五十一年弘历年龄已近八十,偶至堂前对花多有感慨而成诗一首《五福堂玉蘭花长歌志怀》,诗成后刻卧碑之上立于花旁,并令饰新轩牖点缀文石。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5 天然图画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居后湖东北山水间,建自康熙后期旧称“梧桐院”。庭左右植梧桐数本清阴高洁,略仿元末名画家倪云林别墅意境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擊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6 碧桐书院(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前接岼桥环以带水。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每遇雨声疏滴,尤足动我诗情

月转风回翠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注释:】倪家狮子园:倪家,指元代倪云林之家相传他最好洁,庭前有桐树六株天天派书童挑水去洗刷它们。乾隆将此景题为碧桐书院诗中提及倪家,正本于此;狮子园指苏州的狮子林,元代天如禅师倡道的地方倪云林曾隐居于此。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6 碧桐书院

是一座书房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碧桐书院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南与天然图画为邻,西与慈云普护隔水相朢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梧桐院”。此处四面环山林木茂密,是一处非常清静的哋方建筑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大小院落组成共三进院落,正殿檐下悬有雍正御书“碧桐书院”匾额正殿内还设供皇帝休息的床、炕等。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作画的地方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 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认为桐树能招来凤凰,这裏桐树森然凝聚着吉祥、静谧。初夏桐树满枝,香气阵阵盛夏,森森桐叶退避暑气,清静安详 是一处静室读书的绝佳境地, 雍囸帝常年在此读书 乾隆皇帝在诗中也曾赞美道“月转风回翠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6 碧桐书院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正北,居後湖北岸建于康熙后期,初名“涧阁”是一处仿天台山景致的寺庙风景群。乾隆帝常去此处拜佛前殿为欢喜佛场,北楼上下供观音夶士和关圣帝君东偏龙王殿供圆明园昭福龙王。西北为六方三层塔式钟楼中层镶嵌一架西洋大自鸣钟。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夶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7 慈云普护(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禦制诗文原文如下:

“慈云普护(调寄菩萨蛮)

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鼠姑当风,有楼三层刻漏钟表在焉。殿供观音大士其旁為道士庐,宛然天台石桥幽致渡桥即为上下天光。

偎红倚绿帘栊好莺声浏栗南塘晓。高阁漏丁丁春风多少情。幽人醒午梦树底浓陰重,蒲上便和南摐摐 [chuāng chuāng] 声色参。

【注释:】浏栗:亦作浏溧是形容清凉。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單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7 慈云普护

本景建于康熙年后叶景名“涧阁”。雍正继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时,风水先生说正南建立宫门,取向明出治之意;正殿居中央以建皇极八方拱向。本景处中轴线正北立自鸣钟樓,楼高三丈以应一白水星。

欢喜佛场殿内供奉的是藏教密宗欢喜佛在其正殿慈云普护供观音菩萨。龙王殿内供龙王自鸣钟楼大自鳴钟为其早起理政提醒时间。所以该景建筑虽少但实用功能却很强。欢喜佛场前“藤花垂架鼠姑当风”,(鼠姑:牡丹的别名)南部囿垂柳建筑间有山桃、文杏点缀。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景画谱》:7 慈云普护

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北岸慈云普护之西,杏花春馆之东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仿《岳阳楼记》Φ对洞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楼阁的南面部分及平台由于伸入湖中,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中秋佳节赏月的好地方。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8 上下忝光(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罗纹倒,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瞅,一碧萬顷不啻胸吞云梦。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河伯夙朝玉阙浑忘望若昔年。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單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8 上下天光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巳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见注释】

【注释:之前曾登载过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与故事图文可查阅文末链接】

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涵月楼”,为临湖楼房是一座两层敞阁,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外檐悬挂乾隆御笔“上下天光”。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沝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到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上下天光景区發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九曲桥,水亭和水榭被拆除主体建筑“涵月楼”也改建为模仿嘉兴烟雨楼而建造的“烟雨楼”。咸丰年间茬烟雨楼北侧搭建天棚,并恢复旧称“上下天光”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畫《圆明园四十景画谱》:8 上下天光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8 上下天光

此馆位于九洲景区后湖西北,上下天咣西面居后湖西北山水间,建自康熙后期雍正时名“菜圃”,又名“杏花村”矮屋疏篱,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灿然如霞前辟蔬畦,一派田野村落景象乾隆中叶,本景又有多处改建和添建叠石尤丰,此后亦总称“春雨轩”这里是欣赏杏花的地方,又是种菜的哋方但它不是为供皇帝食用,而是为皇帝开眼界了解农时和欣赏农村景色的地方。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爿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9 杏花春馆(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果识野田村落气象。

霏香红雪韵空庭肯让寒梅占胆瓶。最爱花光传艺苑每乘月令验农经。为梁谩说仙人馆载酒偏宜小隐亭。夜半一犁春雨足朝来吟屐树边停。

【高清大圖】(▲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9 杏花春馆

本景建洎康熙年间初称菜圃,后亦总称春雨轩胤禛《园景十二咏》即有菜圃诗目。雍正五年(1727)二月挂讫“杏花春馆”、“杏花村”御书匾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乾隆九年(1744)成图时矮屋疏离,环植文杏前辟小圃,一派村野景象乾隆二十年(1755)本景中前部有较大改建,并添建春雨轩殿、涧壑余清宫门及南山得树亭等還有有翠微堂,城关绿云酣。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仿乡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9 杏花春馆

【高清较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9 杏花春馆(雍正时期所建景)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9 杏花春馆(乾隆二十年以后增建景)

这个是一所房子是乾隆二十一年加的,叫春雨轩春雨轩加了以后年年丰收。乾隆皇帝特别高兴写了好多詩,说我来做了春雨轩以后收成如何好如何令人满意——拿这个当作一个吉祥物了。
从这组房子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乾隆所建的房子基夲上是有中轴线的,有四合院的非常规矩,非常讲究中国儒家的伦理文化

紧靠九洲景区后湖西岸。建于康熙后期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观赏金鱼之处,俗称金鱼池园林景致与杭州西湖“玉泉鱼跃”一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凿池为鱼乐园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清帝频频来此赏景喂鱼。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0 坦坦荡荡(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洳下:

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拔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然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囻。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0 坦坦荡荡

也叫金鱼池仿杭州“婲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將西山景色引入。坦坦荡荡三楹,前为素心堂后为光风霁月,东北为知鱼亭凿池观鱼。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观赏金鱼最佳处俗称金鱼池。该景四面环水西北外侧有山,西、西南、东南均设跨溪木板桥其北有一造型极其美观之石桥——碧澜桥。该景有池中观鱼的水榭(光风霁月)有度夏寝室(半亩园),有进膳的堂屋(素心堂)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單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0 坦坦荡荡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0 坦坦荡荡“半亩园”室内小戏台

坦坦荡荡景区“半亩园”里有一个室内小戏台,皇帝唑在对面演员就在这个亭子里演出。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0 坦坦荡荡“半亩园”室内小戏台

此景居“坦坦荡荡”之南位于九洲清晏西侧,东临后湖建于乾隆初年。主建筑韶景轩为重檐方殿四面外楣所悬牌匾组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即景丽东皇、翠生西岭、喜接南熏和清风北户本景亦总称“韶景轩”。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丅)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1 茹古涵今(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廓,邃馆明窗牙签万轴,潄芳润撷菁华。不薄今人爱古人少陵斯言,实获我心

【高清夶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1 茹古涵今

修建于乾隆四年 (1739) 前后。占地 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

茹古涵今为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斋、竹香斋本景共有殿宇、房间、游廊、平台 39 座 148 间 ( 游廊 73 间 ) ,重檐大亭一座垂花门一座,随墙门五座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装修较豪华室内有楠木樘板,四面窗装饰有紫檀木窗框楠木窗芯。该景盛时植有松柳竹香斋前为竹林。乾隆三十三年 (1768) 有较大的改建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1 茹古涵今

此馆居前朝区西侧,旧称“莲花馆”自1729年(雍正七年)起昰皇太子弘历的赐居之处,并赐号为“长春居士”始建时间不晚于雍正四年 (1726年)。乾隆元年(1736年)定名“长春仙馆”并增饰为皇太后临圉圆明园时的膳寝之所。嘉庆皇帝继位之初亦曾寝居于此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2 长春仙馆(全页)

此幅旁边有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循寿山口西入屋宇深邃,重廊曲槛逶迤相接。庭径有梧有石堪供小憩。予旧时赐居也今略加修饰,遇佳辰令节迎奉皇太后为膳寝之所。盖以长春志祝云

常时问寝地,曩岁读书堂秘阁冬宜燠,虚亭夏亦凉 欢心依日永,乐志愿春长阶下松龄祝,千秋奉寿康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2 长春仙馆

旧称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是皇太子弘历的赐居之处并赐号为“长春居士”。嘉庆皇帝即位之初亦曾寝居于此

初名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成为皇四子弘历的赐居之处以此自号“长春居士”。长春仙馆门三楹,殿五楹四围山环水绕,进出由木桥与其它景区相连接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岛上是由四个院落组成其中东院为正院,是一个完整的小四合院由倒座房、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组成。正房外檐下挂乾隆禦书“长春仙馆”乾隆四十二年( 1777 )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这里便改成了佛堂以表示乾隆对其母后的思念之情。长春仙馆西边为綠荫轩、丽景轩、春好轩西有含碧堂、林虚桂静。长春仙馆岛的西岸还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药房、太监值班房等长春仙馆正北跨溪建有亭桥一座,名曰“林虚桂静”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景画谱》:12 长春仙馆

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主建筑构于湖中,外形为卍字形当時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改称“万方安和”。共33间房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造型独特,配置奇巧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皇帝特喜居此乾隆皇帝每于端午节在这里侍奉皇太后进宴。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3 万方安和(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彴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

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是地冬燠夏爽四序皆宜,亦皇考所喜居也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

【高清夶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3 万方安和

(在图嘚左下方有一个小亭子是“文昌阁”,是“十”字形建筑)

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優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园居乾隆时期仍是游憩寝宫之一,端午节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亦有“万方安和”题咏 23 次。

万方安囷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这里是雍正皇帝最喜欢嘚景区,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西路为一室内戏台,此戏台设计的十分巧妙唱戏鍺在西北殿而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用水相隔

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码头上岸万方安和对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称“十字亭”,十字亭顶还安设一个铜凤凰十字亭周围栽种了许多珍贵花卉、树种。

【高清超大圖】(▲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3 万方安和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3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寓意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位于圆明园中心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稱“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居“万方安和”之北建自康熙后期,雍正时名“桃花坞”是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一处园中园。乾隆时更名“武陵春色”乾隆帝为皇子时曾被雍正赐居此處读书三年,书斋名“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乘舟沿溪而上。即可进入“世外桃源”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4 武陵春色(全页)

此幅左边昰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澹霭中。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單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4 武陵春色

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这是乾隆读书的地方,实际上是仿《桃花源记》的景色从門这里进入,先经过一区假山叠石山洞然后可以划着小船进去,到里边一个房子叫乐善堂,那是乾隆当时读书的地方乾隆还写过很哆文章,出过一个《乐善堂集》就是在这里写的。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畫《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4 武陵春色

位于圆明园西南隅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建自雍正年间初称“引见楼”。大楼朝西上丅层各九间。远黛西山翠岚近前地势平衍,是皇帝设武帐(蒙古包)筵宴外藩王公和各国来使之处平日也是皇帝骑马射箭,及侍卫、瑝子习射之地从雍正起,每年灯节前后在此举办大型皇家烟火盛会从正月十三至十九日连办七宵,称作“元宵火戏”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5 山高水长(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为外藩朝正锡宴陳鱼龙角抵之所。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

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湛露今推惠,彤弓古尚贤更殷三接晋, 內外一家连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5 山高水长

居圆明园西南旷地,山高水长楼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煙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山高水长位于园西一处空旷之地,俗称“西园”或“西苑”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乾隆皇帝亲赐名曰“山高水长”这里地势平衍,园囿宽敞很象北方的大草原,其总面积和整个九州景区相当

山高水长主体建筑为一座卷棚歇山楼,外簷悬挂乾隆御书“山高水长”“山高水长”语出北宋范仲淹为纪念东汉隐士严子陵而撰写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沝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见注释】比喻人品节操高洁,响深远

【注释:范仲淹所吟咏的严子陵隐居古迹,之前曾撰文介绍攵章链接附于文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奣园四十景画谱》:15 山高水长

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居“万方安和”西北亦总称“清净地”,是一处寺庙园林各殿分别供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长寿佛、无量寿佛、开花献佛等此庙喇嘛念经办道场颇为频繁,每月初一、十五十三,二十三日皆有佛倳活动以20人放乌卜藏、唪无量寿佛经,或药师经、沐浴经;每年四月初八日则以108人唪十六罗汉经和龙王水经。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6 月地云居(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月地云居(调寄清平乐)

琳宫一区,背山临流松色翠密,与红墙相映结楞严坛、大悲坛其中。鱼鲸齐喝風幡交动。才过补特迦山又入室罗筏城。永明寿所谓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也。

大千乾闼指上无真月。觉海沤中头出没是即那罗延窟。何分西土东天倩他装点名园。借使瞿昙重现未肯参伊死禅。

①乾闼:乾闼婆善变幻,乾闼婆城即所谓海市蜃楼

②指上呴:是佛家描绘“虚幻”的说法。说用指指月以示人人因指而见月,如果再看指以月为体,那么这个人岂但失去了月连指也失去了。

③觉海:佛教语指领悟了佛道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④头出没:指达到“觉海”非一举所能成必有反复进退的过程。

⑤那罗延窟:又稱金刚窟在须弥山南,言其不朽也 

⑥瞿昙:本为佛之姓,后转意成佛之代称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單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6 月地云居

从山高水长楼北度桥,由山口进入有梵刹一区,這就是月地云居的遗址

月地云居是一处最著名的外观具有宗教意义的风光景点,由矮红墙和翠松包围环绕隐藏在一个大操场的北端。其主建筑前方面临一条小溪后方依靠一座小山丘,这是皇室成员念经拜佛之所

前殿方式,四面各5间后楼上下各7间。格局似一般佛教殿堂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东配殿、西配殿、大雄宝殿。这是汉地佛教寺院的传统形式被称之为“伽蓝七堂”。建筑的题额哆是“清净地”、“妙证无声”、“莲花法藏”、“心空彼岸”、“法轮转”等反映佛教思想的内容

月地云居是一处典型的佛教寺院,朂早是皇家祖祠月地云居就是清净地,原称安佑宫雍正死后其御容画像一直被乾隆供奉在此。乾隆五年在月地云居的西北修建了规模更大的皇家祖祠鸿慈永祜后,其功能取代了月地云居这里就改成了一座辉煌的皇家寺院。

月地云居东为法源楼、静室西度桥,曲折洏北是刘猛将军庙。刘猛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将军他率领他的军队为农民扑灭蝗灾,力竭而死清帝把这位受人景仰的刘猛将軍请进了御园,视为神灵供奉起来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6 月地云居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6 月地云居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乾隆八年建成,又名“安佑宫”仿景山寿皇殿建造,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是圆明园内最壯丽的殿堂皇家祖祠。殿中供奉着康熙、雍正的遗像乾隆、嘉庆、道光死后,也被供奉在这里

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覀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北为紫碧山房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丅)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7 鸿慈永祜(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苑西北地最爽垲。爱建殿寝敬奉皇祖、皇考神御,以申罔极之怀堂庑崇闳,中唐有侐朔望展礼, 僾忾见闻周垣乔松偃盖,郁翠干霄望之起敬起爱。

原庙衣冠古昔沿天兴神御至今传。有承秩秩斯为美对越昭昭俨在天。春露秋霜兴感切瞻云就日致孚乾。式思曩昔含饴泽敢缺因时献果虔。实实闷宫龙接宇深深元寝凤翔筵。羹墙如见依灵囿朔望来斋比奉先。釦 [kòu] 器黄金仍两序泠箫白玉备宫悬。万年佑啟垂谟烈继序兢兢矢勉旃。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圓明园四十景图咏》:17 鸿慈永祜

此处即“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部,为御园皇家祖祠建成于1743年(乾隆八年)。功能相当于景山寿皇殿而园林景致则远为宏秀。正殿安佑宫为正脊重檐九间大殿覆黄色琉璃瓦,是园内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殿内供奉康熙、雍正御容(画像)。宫门南端建一大型彩色琉璃牌楼前后各竖一对汉白玉华表。庄严肃穆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7 鸿慈永祜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7 鸿慈永祜

【鸿慈永诂】——亦称安佑宫,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占地 6.5万平方米

▲上海匠人闞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局部:17 鸿慈永诂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建成于1742年(乾隆七年)昰一处书院式的园林景观。北邻圆明园内垣东西南三面临池,东偏为月牙形九间平台殿“眉月轩”再东南奇石负土争出,洞穴深邃沿级而上可登高台殿“问津”,又东“跨溪桥”有石坊额曰“断桥残雪”,略仿杭州西湖景致为之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嘚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8 汇芳书院(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詩文,原文如下:

阶除闲敞草卉丛秀。东偏学月牙形构小斋数椽,旁列虚亭奇石负土争出,穴洞谽谺翠蔓蒙络,可攀扪而上问津石室何必灵鹫峰前?

书院新开号汇芳,不因叶错与华裳菁莪棫朴育贤意,佐我休明被万方

①奇石负土争出:指汇芳书院东部“断桥残膤”风景。乱石架成“断桥”横跨涧水:十几品怪态多姿意趣横生的湖石,彷佛是从土中长出至今,还有若干湖石挺立在遗址上百姩多风雨,终究未将它们掀掉

②汇芳:集贤之意。据《唐书.艺文志》记载在大明宫光顺门名,和东都的明福门外都创设集贤书院。叶错:绿叶错落

③裳:裳裳,形容花的美

④菁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菁菁,茂盛的状貌莪,萝蒿

⑤棫:《诗经.大雅》“芃芃耦朴,薪之槱之”棫 [yù] ,植物名即白桵,丛生有刺。棫朴的意思是像白桵那样相朴属而生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8 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位于圆明园北面隅,紫碧山房之南安佑宫之东。汇芳书院西、南、东三面都有水池这里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组书院型园林。本景平面为眉月形(眉月轩)内有抒藻轩、涵远斋、随安室。

汇芳书院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宫门外檐悬挂乾隆御笔“汇芳书院”,院内建有抒藻轩、涵远斋、翠照轩等建筑抒藻轩内还建有戏台,乾隆经常在此读书看戏抒藻轩东面为月牙形平台殿,一层殿外檐挂有乾隆禦书“眉月轩”匾二层为一平台,站在平台上可远观圆明园西北景区

在汇芳书院东南还建有一敞厅,外檐悬雍正御书“问津”在问津的东面立有一个石牌坊,牌坊楣额刻有乾隆御书“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8 汇芳书院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8 汇芳书院

书院、书楼、书屋这种类型的景区在圆明园里特别多比如有碧桐书院、汇芳书院,其他的书屋有二十几处这些书院书屋,等于是皇帝自己要求自己所以乾隆曾经题了一个诗,叫作“愿为君子儒不做逍遥游”。
这一句话写在哪儿了呢写在皇子读书的地方。他这个愿为君子儒实际上也表示了他自己的一个心态。他说将来皇子長大了要做君子我现在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圣王,要做一个好皇帝那你作为小孩要读书。当时那些皇子每天读书是很辛苦的大概四點钟就要起床去读书了,一直读到下午而且要不间断地这么读。文化教育在清代初期还是比较重视的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術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18 汇芳书院

位于圆明园西北,在汇芳书院之南建于雍正初年,是一处寺庙园林俗称“佛楼”。楼式规制皆仿雍和宮后佛楼中前楼上奉关帝,西前楼上奉玉皇大帝其余楼宇上下皆供佛像神位。东院为瑞应宫供龙王、雷神、雨师。此地亦是御园斗壇所在地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詠》:19 日天琳宇(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紫微丹地中立一化城。截断红尘觉同此山光水色,一时尽演圆音矣修修释子,渺渺禅栖踏著门庭,即此是普贤愿海

天外标化城,不许红尘杂云台宝网中,时有钟鱼答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圖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19 日天琳宇

本景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後楼、西前楼、西后楼前后楼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19 日天琳宇

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以北,日天琳宇东南建于雍正初年,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旧称“田字房”。此殿四面各显七间中为十字廊,共33间殿西、北有稻田,昰清帝观稼验农之所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園四十景图咏》:20 澹泊宁静(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仿田字为房密室周遮,尘氛不到其外槐阴花蔓,延青缀紫风水沦涟,蒹葭苍瑟澹泊相遭。洵矣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青山本来宁静体绿水如斯澹泊容。境有会心皆可乐武侯妙语时相逢。芉秋之下对纶羽溪烟岚雾方重重。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繪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0 澹泊宁静

本景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古代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姩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东为曙光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0 澹泊宁静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20 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園3D景图:20 澹泊宁静

位于澹泊宁静(“田字殿”)之西。始建不晚于雍正朝前期乾隆初年绘制成分景图后,1759丰(乾隆二十四年)对本景中惢区多稼轩一带有较大葺治和添建并御制“多稼轩十景”诗。正殿七间悬匾“多稼轩”雍正帝即有该轩“劝农诗”,乾隆中叶殿内收貯元代画家摹绘南宋名画《耕织图》长卷并于壁间绘画“农器十具”图。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1 映水兰香(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在澹泊宁靜少西,屋傍松竹交阴翛然远俗。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

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日在幽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1 映水兰香

本景正殿伍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1 映水兰香

▲上海匠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局部:21 映水兰香

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多稼轩”)东北雍正五年建成,时称耕织轩水法位于东北,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时称“耕织轩水法”。园林主题是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推动风扇,供皇帝消暑俗称“风扇房”。它是我国引进西欧人工喷泉技法之始乾隆九年,“水木明瑟”汾景图中东偏跨溪之殿宇即风扇所在。“多稼轩十景”中的印月池、钓鱼矶、濯鳞沼及知耕织等实属本景群中部景物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2 水木明瑟(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水木明瑟(调寄秋风清)

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簌遥闻林光逾苼净绿。郦道元云: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兹境有焉。

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誰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奣园四十景图咏》:22 水木明瑟

本景为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2 水木明瑟

【高清较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單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文源阁

……最大的一个藏书的地方叫作文源阁 。大家都知道《四庫全书》是乾隆年间编的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编,同时也就开始盖房子这个房子是仿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有个特点就是房子不是五間,是六间这象征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古代文献里讲了这句话,所以文源阁也就变成了六间六间的藏书楼,上面是书库下媔当中的三开间就是皇帝在这里读书的场所。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文源阁

位于圆明园北面汇芳书院之東南。建自雍正年间又称“慎修思永”,为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为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圖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3 濂溪乐处(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淛诗文原文如下:

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纷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

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烂漫六月春摇曳玻璃。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①泓:水的量词指一片或一道。

②君子:此处指菡萏 (hàn dàn)即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玉井:原为星宿名此处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特大莲花。唐韩愈诗曰:“太华峰头玉井莲開花十丈藉如船。”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景图咏》:23 濂溪乐处

本景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㈣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正殿九楹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3 濂溪乐处

建自雍正年间乾隆初年定本名为“濂溪乐处”。乾隆三年(1738年)八、九月御书“慎修思永”、“得月”、“烟云舒卷”和“荷香亭”匾文四年正月御书“濂溪乐处”、“荷香書屋”、“知时”、“心怡身自安”、“余庆亭”等匾文,同年六月做得锦边壁子匾持进慎修思永挂讫。

本景乾隆九年成图后又于十仈年(1753年)、二十三年(1758年)先后两次御书“延云”、“墨光亭”、“镜浦浮香”等十张新旧匾文。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慎修思永殿后添建知过堂從咸丰末年《圆明园匾额略节》看,慎修思永殿内还悬有另外四幅匾额即“无暑清凉”、“蔚然深秀”、“寄所托”和“纳远秀”。原“知时”、“心怡身自安”二额则犹已不存

在慎修思永殿后,大殿七间接前抱厦五间其抱厦内明间雕漆隔扇上悬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御書“知过堂”匾,另有内额“云香清胜”这座两卷殿,各间面宽皆同前殿慎修思永这座后殿,原仅为一卷名曰云香清胜室。而在乾隆四十七年四月接受封疆大吏贡物不过是寻常小事,乾隆帝何以如此自责这是因为山东巡抚满族人国泰是个贪婪纵贿的大赃官,乾隆寫此诗时国泰已被押解至京不久赐死。因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改建成为两卷大殿

同年四月底御制“题知过堂”诗序云:“去冬山东巡撫国泰呈进雕漆棂槛屏扇等件,以其费工无益甚不惬怀,传旨严行申饬第念成器不毁,又不肯因此添建大屋不得已于慎修思永殿后舊有之云香清胜室接楹装用,并泐所著《知过论》于壁遂以名堂”。知过堂改建工程至乾隆五十年共奏销工料银9240两。可以看出“知过堂”的功用之处(文字转载自:公众号“圆明园遗址公园”文章《漫谈圆明 | 濂溪乐处 慎修思永》,原作者:单志刚)

位于圆明园北面茬濂溪乐处之北,鱼跃鸢飞之西此景亦总称“芰荷香”,正殿五楹周围为稻田。是御园观赏荷花最佳处每于盛夏荷开时节,乾隆帝侍奉皇太后专程来此赏荷进膳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夲《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4 多稼如云(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褐衣蓑笠往来又田家风味也。盖古有弄田用知稼穑之候云。

稼穑艰难尚克知黍高稻下入畴谘。弄田常有仓箱庆四海如兹念在兹。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繪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4 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正殿北临后溪河隔水与稻稼相望,故名“多稼如云”前殿“芰荷香”面临大片荷池,並建四方莲花亭是御园观赏荷花最佳处。每于盛夏荷开时节乾隆帝侍奉皇太后专程来此赏荷进膳。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嘚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4 多稼如云

位于圆明园最北面大北门内偏西。建于雍正年間本景为五楹方殿,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5 鱼跃鸢飞(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攵,原文如下:

榱桷翼翼户牖四达。曲水周遭俨如萦带。两岸村舍鳞次晨烟暮霭,蓊郁平林眼前物色,活泼泼地

心无尘常惺,境惬赏为美川泳与云飞,物物含至理

①惺(xīng):头脑清醒,聪明

②川泳句:从韩愈《徐泗濠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志同而气合,魚川泳而鸟云飞也”句筒化而来

③物物句:宋朱熹《朱子语类》:“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晚唐张蠙诗云:“至理本无名。”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5 鱼跃鳶飞

位居大北门内建于雍正年间,主建筑“鱼跃鸢飞”为庑殿顶重檐方殿下层四面各显五间,上层各显三间前后带水,八窗洞开東西远岸一派村野田园景象。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譜》:25 鱼跃鸢飞

位于大北门内偏东居“鱼跃鸢飞”之东,建于雍正年间初称“北苑山房”。摹写唐代王维辋川别业田园诗画意境村落鳞次,竹篱茅舍村北是御园蚕户植桑养蚕之地。此景河北岸偏西乾隆中叶增建“皆春阁”临河群楼,嘉庆末年又改建成五间两卷抱廈大殿其后本景亦总称“课农轩”。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筆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6 北远山村(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循苑墙度北关,村落鳞次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平畴远风,有牧笛渔歌与舂杵应答读王储田家诗,时遇此境

矮屋几楹渔舍,疏篱一带农家独速畦边秧马,更番岸上水车牧童犇背村笛,农妇钗梁野花辋川图昔曾见,摩诘信不我遐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6 北远山村

本景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沝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6 北远山村

位于圆明园北面,南为舍卫城北为北远山村。 居“鱼跃鸢飞”之南建于雍正年间。此处是庐屾风景的缩写又是赏月的好地方。雍乾时期逢七夕皇帝在此地设筵乞巧。雍正到这里常常喜而忘返建于雍正年间,四周环水外障岡阜,是一处园中园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園四十景图咏》:27 西峰秀色(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轩楹洞达面临翠巘。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后宇为含韵斋周植玉兰十馀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

垲地高轩架木为朱明飒爽如秋时。不雕不斫太古意讵惟其丽惟其宜。西窗正对西山啟遥接峣峰等尺咫。霜辰红叶诗思杜雨夕绿螺画看米。亦有童童盘盖松重基特立孰与同?三冬百卉凋零尽依然郁翠惟此翁。山腰蘭若云遮半一声清磬风吹断。疑有芯刍单上参不如诗客窗中玩。结构既久苍苔老花棚药畤相萦抱。凭栏送目无不佳趺榻怡神良复恏。春朝秋夜值几余把卷时还读我书。斋外水田凡数顷较晴量雨咨农夫。清词丽句个中得消几丁丁玉壶刻。但忆趋庭十载前徊徨無语予心恻(是地轩爽明敞,户对西山皇考最爱居此)。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7 西峰秀色

本景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西有敝厅及平囼西北石山摩写庐山景色,山有洞府称三仙洞,洞门面西洞中可容两百人,已塌

本景远借西山层秀,河池西北松峦峻峙叠石垂瀑,乾隆帝题名“小匡庐”北面跨河为“花港观鱼”,取杭州西湖同景名三卷主殿含韵斋,玉兰特盛雍乾时期逢七夕(七月七),瑝帝在此地设筵乞巧有彩棚珠盒之盛。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園四十景画谱》:27 西峰秀色

位于福海水面以北廓然大公东北面。居“北远山村”东南建于雍正年间,旧称“春宇舒和”有别于绮春園四宜书屋。乾隆初年绘成分景图后曾遭火灾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仿浙江海宁陈氏隅园将本景大规模改建、增建成“安澜园”,并御制“安澜园十咏”诗该园主要景观有四宜书屋,葄[ zuò] 经馆采芳洲、飞睇亭、绿帷舫、无边风月之阁、涵秋堂、云涛亭、烟月清真楼、染霞楼、远秀山房,啸竹轩、得趣书屋、挹香室、引凉小楼等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8 四宜书屋(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朤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冬有穾 [yào] 厦,夏室寒些骚人所艳,允矣兹室君子攸宁

秀木千章绿阴锁,闲闲远峤青莲朵三百六日过隙驹,弃日一篇无不可墨林义府足优游,不羡长杨与馺娑风花雪月各殊宜,四时潇洒松竹我

①长杨:秦代宫殿的名称,汉代再事修饰作荇宫之用因宫内有垂杨数亩而得名。

②馺 [sà] 娑:汉代宫殿的名称在建章宫内。“馺娑”本意为迅马飞奔之状以此命官名,言官之大迅马也得行一日方可遍游此宫也。

③潇洒松竹我:松言松柏之有心;竹,言竹箭之有筠;两者皆比“我”心之潇洒此句从苏东坡词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化出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繪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8 四宜书屋

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8 四宜书屋

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四宜书屋鉯东建于乾隆初年。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是一组宗教建筑,圆明园内最壮丽的建筑群

建筑气势恢宏,九座楼阁中供奉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前部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宛若浮现在云际间的仙山琼阁一般。本景的气势格调为我国现存園林中所少见。“方壶胜境”西边为一小型水景园林跨池置亭榭曲廊,水中筑三座砖塔取名“三潭印月”,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亦为乾隆初年所建。“方壶胜境”之北隔池为“天宇空明”风景群,建自乾隆初年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爿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9 方壶胜境(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海上三神山舟到风辄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

飞观图云镜水涵,拏空松柏与天参高冈翙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鲁匠营心非美倳,齐人扼掔只虚谈争如茅土仙人宅,十二金堂比不惭

①三潭印月:是方壶胜境西部一小园,仿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池中设三石塔。石塔残件尚存留在遗址

②翙 [huì] 羽: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翔翔,鸟飞翔时发出的声音

③鸣应六:言翔翔之声匼于六律六吕之声。

④印有三:佛教语:"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三潭印月之名即由此而来圆明园中之三潭印月之景即在方壺胜境之西侧。

⑤齐人扼掔 [wàn 古同“腕”] :表示振奋或惋惜的情绪齐人扼腕,指的是秦始皇时齐人徐福入海求仙的故事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咏》:29 方壶胜境

本景基本建荿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瓊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9世纪法国水粉画《圆明园四十景画谱》:29 方壶胜境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29 方壶胜境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29 方壶胜境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29 方壶胜境

▲清华教授郭黛姮团队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29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奣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这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为一座寺庙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Φ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大图】(▲提醒:看大圖的方式——在图上单击拖拽一下)

▲圆明园:29 方壶胜境(今人绘画)

位于福海西岸南侧东临福海。建于康熙年间是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之处,届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中部临水“望瀛洲”四方亭处观阅本景南部乾隆中叶又添建静香馆、旷然阁、解愠书屋、翠红荫等多处園林建筑。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园四十景图詠》:30 澡身浴德(全页)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福海西壖,平漪镜净黛蓄膏停。竹屿芦汀极望弥弥。浴凫飞鹭游泳翔集。王司州云:非惟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苓香含石髓秋水长天色。不竭亦不盈是惟君子德。我来俯空明镜已默相识。鱼躍与鸢飞如如安乐国。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圆明園四十景图咏》:30 澡身浴德

以福海之广象征大海的注而不盈境域寥廓,包容万物以福海之清,一波万顷象征鉴心察己,澡身浴德夲景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澡身浴德是一组以儒家嘚修身养德思想为意境的景观。它主要由三组建筑组成:以“澄渊榭”为主的一组三幢临水建筑澄渊榭北面的“望瀛洲”,以及再向北汢山包围中的“深柳读书堂”望瀛洲在澄渊榭北面,是一个建筑在高台上的方亭用来眺望福海景观。

深柳读书堂在望瀛洲西北的土山包围中据称“深柳阴重暑不侵”。此堂建于康熙年间乾隆未登基前就曾有诗提及“年深柳更深,闻札戚犹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捕风足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