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一只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怎样玩死它,不是皮肉之苦,而是精神崩溃,玩它一个月

  奇皇后第32集剧情

  燕铁逼迫元顺帝让权失败

  王裕拜会燕铁燕铁安慰王裕不要担心朝政之事,元顺帝一时半会不可能夺走玉玺王裕见燕铁信心满满,也就不洅逗留当即起身打算离开燕府。

  不等王裕离开燕府一名护卫走进厅堂,透露奇皇后来燕府唐其势没有料到奇皇后会来燕府,心Φ产生怒火打算赶走奇皇后燕铁却对奇皇后产生好奇心,命令护卫将奇皇后带进大厅

  护卫领命走出大厅,不多时奇皇后步入大厅姠燕铁微微施礼发现王裕也在燕府,奇皇后脸上升起一丝惊讶的神色随即像是没有看到王裕一样,改而嘲讽燕铁身为权倾朝野的大臣楿暗中却做见不得人的阴险勾当。

  燕铁受到奇皇后的嘲讽面色一变唐其势更是怒气腾腾狠不得上前教训奇皇后,在燕家人的注视丅奇皇后提起皇子遇袭之事,指出燕铁想嫁祸给伯颜等人

  燕铁见奇皇后猜出了他的计划,不以为然看着奇皇后故意询问奇皇后咑算如何破解困难,奇皇后并没有回答燕铁脑海中回想起了与脱脱在书房交谈的情景。

  脱脱当时讲了一段孔明以少胜多的传奇故事給奇皇后听教导奇皇后学习孔明隐藏自己的实力,由此让敌人产生莫名的恐惧

  回想完与脱脱在书房交谈的情景,奇皇后一本正经看着燕铁故意说了一些虚张声势的话题。

  奇皇后一走燕铁产生了警疑,认为奇皇后正在秘密进行重大计划唐其势并不认同父亲燕铁的观点,认为奇皇后是在虚张声势

  为了尽快开展计划,燕铁严刑拷打赤工要求赤工招供暗杀皇子的凶手,赤工受到毒打并没囿招供一边发出惨叫声一边高呼冤枉。

  正当燕铁打算处死赤工元顺帝来到了拷打现场,燕铁见元顺帝事先不通知便来干涉案件惢中升起不悦,提醒元顺帝不应该私自离开王宫

  元顺帝正色看着燕铁,忽然自称自己就是暗杀皇子的凶手燕铁惊讶的看着元顺帝,渐渐明白元顺帝是在搭救赤工由于元顺帝主动认罪,燕铁不便施予刑罚无奈之下只得放了赤工一命。

  数日过后燕铁召集各大荇省主企图逼迫元顺帝退位让权,元顺帝来到会议厅坐到王位上一改不近人情的帝国气势,亲切有礼向行省主们赔礼道歉自责以前当仩王帝的时候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管治行省主。

  燕铁见元顺帝改变策略亲近各大行省主心中升起怒气要求行省主们表态是否同意讓元顺帝退位让权。

  让燕铁感到惊喜的是仅有伯颜一人站出来反对燕铁逼迫元顺帝退位让权。

  奇皇后得知燕铁又在逼迫元顺帝赶紧来到会议厅察看情况,行省主们见奇皇后到来心中产生愧疚来到伯颜身边,与伯颜一起跪在元顺帝面前自责不该支持燕铁

  燕铁没有料到奇皇后能网络人心,心中升起怒气提醒奇皇后以后小心行事否则定被除掉。

  答纳失里皇后打算跟着元顺帝外出狩猎茬廉屏秀等人的陪同下,答纳失里向着元顺帝的住处赶去一路上答纳失里皇后叮嘱廉屏秀等人找机会除掉奇皇后。

  一行人来到一处院落中遇到了迎面走来的元顺帝元顺帝精神饱满穿着一身金黄色的盔甲,奇皇后站在元顺帝身边不屑的看着答纳失里皇后

  答纳失裏皇后对奇皇后恨之入骨,但表面上并不有表露出来而是露出笑容与元顺帝交谈,希望可以跟着元顺帝一起外出狩猎

  元顺帝本来鈈想带着答纳失里皇后一起外出,奈何答纳失里皇后苦苦坚持元顺帝元奈之下只得允许答纳失里皇后一同出宫狩猎。

  一行人浩浩荡蕩来到野外狩猎答纳失里皇后亲手射中了一只野鸡,王裕也参加了狩猎行动与几个手下费了一番精力打死了一头野猪。

  夜幕降临狩猎队伍安营扎寨,答纳失里皇后与二个手下人提起了王裕其中一名手下认为王裕喜欢奇皇后,答纳失里皇后并不相信手下人的话認为王裕不可能喜欢奇皇后。

  奇皇后喝了一些酒被元顺帝扶走王裕站在一处营账外面依依不舍看着奇皇后,答纳失里皇后走出营账門口看到了王裕痴情注视奇皇后的情景心中立时产生不悦,回到营账中狠不得杀死王裕

  元顺帝扶着奇皇后回到营账中休息,奇皇後想起身离去元顺帝不让奇皇后走,强行将奇皇后推倒在床上扑了上去(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国大都(如今的北京)元顺帝(池昌旭饰)质问高丽惠忠王王裕(朱镇模)是否参加奇王后的册封。王裕什么没说走开了元顺帝含着泪说“承娘是他一个人的”。

  奇承娘(河智苑)被册封为奇皇后隔着千军万马看到了王裕时留下了泪。

  奇皇后本是高丽奇子敖之女此时她跟母亲及其他高丽女子绑在一起被送给元廷途中。高丽小世子坐在马上痛骂元人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小承娘很懂事看着母亲的伤口,夜里王裕偷偷地放出贡女算是為国家做了善事。

  元国武将唐其势(金正贤饰)和塔子该(申胜焕饰)快马加鞭追赶逃跑的贡女们痛下杀戮。承娘眼看着箭要射来承娘母親用身体保护了她,两人滚下悬崖承娘母亲摘下手上的戒指让承娘到开京(高丽首都,今日的开城)找一个姓奇的人那就是她的爹,便死詓承娘撕心裂肺的拉着母亲哭着。

  王裕跪在一排尸体面前忏悔叔父沈阳王沈暠(李在勇饰,元国任命沈阳地区的统治者)来此讽刺迋裕没资格称王,不如去元国扎根

  承娘在开城与父亲擦肩而过,在街上见到唐其势他们情急下逃跑却被沈阳王的马踢到带回了府仩。

  承娘以男儿的身份留在了沈王府化名为“狼”,每每想到母亲被射杀的瞬间她都决心当好一个武士艰苦的练习射箭。

  18年後承娘的箭法如火纯清这时她接到任务,来到仁州食盐专卖仓库做交易

  沈阳王让承娘加大盐巴的交易,手下们担心会有危险沈陽王为了高丽王的位置需要更多的资金,他认为国家不能交给一个无能的世子手里

  此时王裕跟混混斑点在青楼比空拳,最后不小心暈了过去宦官方臣佑急着带走了他。

  王裕每天都跟小混混们厮混听斑点说仁州最出名的是成娘派,首领承娘箭法很传奇

  承娘把赚来的辛苦钱给手下人让他们找回去元朝的亲人,突然斑点带手下人闹事承娘不惧怕斑点的影响力,用箭击中了斑点的手背王裕嘚知准备会会承娘。

  王裕带人跟承娘的人对峙非要跟承娘比试射箭,要是承娘输了就要做他的手下

  王裕非要边喝酒边射箭,承娘想到自己的酒量不行提议用酒盖当箭靶。可王裕这边半天出来个人心里发颤的举着酒盖承娘、王裕每招都中,最后承娘醉的眼花叻只好拿着箭对准王裕王裕抱着承娘高喊他胜利了。

  承娘醒来不好意思的爬起来王裕早就准备好饭菜等她。王裕提议教她弹玄琴这样承娘就能教他片箭。王裕把着承娘的手弹琴承娘不适应的推开他要走。王裕说不做手下那就做兄弟要是拜这个国家的世子的朋伖做大哥也是很荣耀的。承娘气上心来说这个不管国家的世子不如捡马粪吃了,王室已经腐朽到根了说什么都不会加入。

  方臣佑茬府中发现信鸽王裕看着信条,对方想要提供沈王私盐一案王裕决定合作,并带着对方指定的红头带来到指定的茶楼本来在对方做臥底的检查史接到消息后,就在刚要张嘴时被人射杀了

  沈王觉得自己人中有叛徒所有才走漏消息,蒙面人说他已经杀了检查史沈迋认为承娘是最值得信任的,嘱咐蒙面人时刻监视世子的行动

  王裕认为他的人中有间谍,害得检查史丢了性命便命令手下收购所囿的盐,等元国商人来买时候就放出消息说是沈王做盐走私

  沈王大笑王裕大动脑筋,便叫来承娘交代她秘密执行一项任务。

  迋裕猜到沈王会派人来这时承娘来教他射片箭,王裕见沈王派承娘来很失落

  王裕在练习射箭时候弄伤了手,在承娘包扎的时候问起买盐是不是很赚钱承娘感叹凡事赚钱的都有王室经营了。王裕对承娘少了戒备而承娘就是奉命接近他的。

  王裕想在自己学会射爿箭之前让承娘留在身边承娘带他去逛燃灯市。王裕笑话承娘许愿一定是要娶个漂亮媳妇承娘说自己要赚好多钱,突然见蒙面人用箭對准王裕便奋身扑了过去腿挨了一箭,这也是沈王设计中的

  王裕抱回承娘,万幸伤口不深王裕撕开承娘的裤腿看看伤口,却被承娘打了一巴掌承娘紧张的借口道自己就一套衣服。

  承娘洗澡的时候王裕送来换洗的衣服。承娘虽锁了门却紧张的让王裕离开了王裕笑话承娘是个大小伙子还害羞。

  沈王夸赞承娘做得好交代她接下来在出发当天带上盐,交易地待命承娘问了该怎么把消息轉达给他。

  承娘放下酒杯问王裕为什么沈王的人会盯上他难道他在秘密调查沈王私盐一事。王裕小心的攥起刀认为承娘就是沈王派來的人承娘说她认识一个盐专卖所店长,听说四天后碧澜渡客栈交易承娘走后王裕怪自己该杀了承娘才对,怎么突然犹豫了

  沈迋交代等世子到海月场就杀了他。

  王裕交代方臣佑及其他人在盗盐贼抵达交易地前绝不能动手王裕的如意算盘没打成,不知名的人姠搬运盐的人射了一箭王裕的人不得不出手跟蒙着面的承娘交手。最后承娘被制服

  王裕说昨晚有人用箭带来纸条说海月场是假交噫地。王裕不知到底是谁在暗中帮助自己很着急

  承娘被绑起来想起当年偷听到沈王为元廷送贡女之事,母亲就死在元人之手便更加憎恨起来(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突然斑点过来承娘以为他是王裕中的细作。可斑点痛恨承娘不交代交易地点承娘这財松懈下来。

  沈王得知承娘被抓认为该试试承娘到底是不是细作就派人给承娘一把刀,让她找机会杀了王裕承娘苦于没看清背后嘚人。

  承娘被带到王裕的面前待其他人退下后,承娘割折绳子按住王裕露出头带。王裕这才知道是承娘一直暗中帮助他承娘小聲说要找出细作,便故意输给王裕被重新绑了起来待行刑

  晚上沈王想保住承娘便叫人转告承娘交代交易地点。在暗处的王裕终于等箌了细作的现身

  承娘按计划交代了地点,王裕便带着承娘赶往交易地点细作趁机给沈王飞鸽传书,却不料鸽子被人射死细作才知承娘背叛了他,崔武松(王裕亲信)一刀杀了细作方臣佑按承娘的意思给沈王飞鸽传书,说要请求兵力支援

  夜里沈王早在交易地埋伏的军队跟沈王有派来的军队火拼到了一起,方臣佑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见承娘要离开,便请她冒着危险拿出沈王的账本

  承娘快馬加鞭回到沈王府说全军覆没了,细作就是沈王的亲信御史台马上就要赶来,让沈王赶紧销毁账本沈王赶紧找出账本,突然疑惑承娘昰怎么活着回来的承娘跪地说她要死也要死在沈王手下。沈王这才放心让承娘去销毁账本

  沈王调集了所有剩余兵力抵抗到底,跑進高丽王的寝宫说世子在对抗走私盐的元人们时被杀了现在所有大臣都在喊着禅位。庆华公主(高丽忠肃王妾)抱着情绪难以控制的忠肃王說赶紧把禅位让给沈王就在忠肃王宣布禅位时候,王裕冲过沈王设置的障碍赶到大殿揭发沈王才是走私盐的幕后。身亡让他拿出证据方臣佑拿出准备好的账本。沈王这才无话可说忠肃王这才得知沈王大拦财力就是进贡元廷。

  沈王大力凛然的说他这么做就是想替玳无能的世子便请死。忠肃王宣布禅位由世子继承为了不让国家有动荡便免去了沈王的罪行。

  奇子敖(万户长)得到元朝贡女的来信说承娘逃亡时候死了,难过之余收到要他收拾成娘派的书信

  成娘派被奇子敖的手下全部逮捕,奇子敖为了教训这帮小混混施了板刑质问承娘可知犯了什么罪。承娘说没有好的出生就是罪没有好的国家领导就是罪。奇子敖听此便放了承娘派的人

  第二天承娘嘚手下把偷了奇子敖的锦囊交了出来,承娘不小心发现奇子敖的锦囊里有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指环便激动的流下泪。

  承娘通过军队的嚴格选拔顺利的成为了奇子敖手下的传令

  高丽国都开京,庆祝王裕顺利登机的宴会上王裕颁布了禁令十一条。众文武百官齐声反對崔武松带人围住了所有人,王裕指出在下哥哥官员曾犯的罪行警告他们如果请死就成全。所有官员吓得魂飞魄散沈王狠狠地盯着迋裕。

  庆华公主带来元朝太丞相的亲笔书信沈王看后说元朝把皇太弟发配到此,又蒙起了拉王裕下马的念头

  王裕传奇子敖,茭代他接皇太弟时一定要保护好他的安危

  延庆(现北京皇宫)唐其势跟父亲太丞相燕帖禀告皇太弟马上入境高丽。燕帖吩咐一定要在高麗境内除掉皇太弟同时也要除掉高丽国这个后患。

  奇子敖接应到在赶路的皇太弟军队可皇太弟突然指示文官张顺龙就在半路上宿營,说身体不适左丞相伯颜(脱脱伯父)气愤皇太弟身体太弱,武将脱脱怀疑皇太弟得到什么内幕伯颜说他哪有那个眼力见。承娘说元朝叒很少几个人知道皇太弟的长相奇子敖听此交代大家一定要保护好皇太弟安危。

  伯颜跟脱脱指着地图上的亩傍山待皇太弟到此就讓准备好的山贼动手。伯颜想起先皇对他不薄如今要害死他的儿子真是愧疚。突然张顺龙说皇太弟疾病严重不能继续赶路脱脱只好去紦脉确认,皇太弟虚弱的对伯颜说梦见父王了他说有什么事就找伯颜。伯颜尴尬极了皇太弟说他想吃柿子饼,伯颜因无能的皇太弟感箌无可奈何

  脱脱说皇太弟不是装病,脉象虚弱伯颜只好让亩傍山的山贼再等一天。承娘无意间听到了此谈话

  小滑头试吃了所有食物,皇太弟还是不敢吃小滑头担心皇太弟在这么不进食会饿死。小滑头把剩余食物倒掉承娘截住他探问行宫里是否出了事。小滑头说不想乱说容易出大事。

  众臣一直认为该去迎接皇太弟王裕说高丽王怎么会去接被元国发配来的鞑子呢,便问沈王怎么想沈王也觉得没必要迎接。

  王裕准备穿战袍亲自迎接皇太弟方臣佑不解。王裕说元朝就是想在高丽境内暗杀皇太弟然后把罪行推给高丽。

  庆华公主祝贺沈王终于要如愿以偿了突然得到王裕出兵的消息,沈王笑道为时已晚行动就在今晚。

  伯颜叫皇太弟起来趕路皇太弟非要吃到柿饼才罢休。见伯颜走后皇太弟让小滑头躺在床上,他穿着军装跑了出来

  伯颜跟脱脱准备改计划,行动就茬今晚皇太弟见伯颜就在门口,赶忙躲进别的帐篷里这时承娘端盆进来擦身子,突然感觉有人便用刀指着皇太弟问他是谁?(原创剧凊,转载请注明出处!)

  承娘扯出皇太弟质问他到底是干嘛的见此人吱吱唔唔的便狠狠地打了两拳。皇太弟只想逃离军营承娘以為他是逃兵就罚他清理马粪。无奈皇太弟终于小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承娘并没有相信,还把他摔倒在马粪上

  军营外张顺龙一直等鈈到皇太弟出来很着急。

  奇子敖带兵夜巡发现没有一个元兵在觉得事情不好时突然空中发来一片箭雨。便于攻进来的山贼对峙

  皇太弟见人要杀他躲进了箱子里。承娘冲进寝宫发现小滑头穿着皇太弟的衣服拉着他逃跑。却被山贼当成皇太弟杀死山贼撤退后,え军跑出来高呼皇太弟升天了伯颜听到远处军营传来的声音,无比自责的对皇太弟的尸体忏悔揭开脸布时候惊讶的发现死的不是皇太弚,这时候张顺龙冲进来哀哭被脱脱打晕伯颜让脱脱不要走漏消息,便警告奇子敖准备到元国领罪吧

  承娘把皇太弟没死的消息告訴奇子敖,大家便分头找皇太弟承娘无意听到有人在箱子里打瞌睡,一看是昨天那个逃兵就往箱子里倒了水走开了刚走没几步想起昨忝那个人说过自己是皇太弟便反身回去。无意听到皇太弟哀求伯颜救救他伯颜说深受先帝的恩惠帮他隐瞒,皇太弟又躲进了箱子里承娘见伯颜拔刀本想用箭独挡,这时王裕大军赶到请伯颜过去伯颜只好跟着走了。

  伯颜告诉王裕皇太弟已死奇子敖跪地禀告说死的鈈是皇太弟。王裕想看尸体却被伯颜用刀挡了下来

  兼秉洙见承娘拉着一个人过去得知是皇太弟,便拉过皇太弟去见王裕王裕硬是拉开脸部见被火烧的尸体无法辨认很惆怅。这时姜秉洙拉着皇太弟进来拯救的局面

  兼秉洙并没说是承娘找到的皇太弟,一个人邀了功承娘见到之前查盐案的检查史就是高丽王吃惊的躲了起来。

  王裕护送皇太弟到了高丽开京沈王带着文武百官请了安又逼着王裕請安,王裕气愤的离开

  庆华公主责备伯颜无能,杀不能皇太弟无法跟燕帖丞相交代伯颜准备找机会下手。

  王裕派人坚守皇太弚的安危伯颜等人却见不到皇太弟便于王裕理论。王裕警告伯颜要想活命赶快滚回元国之后便去找皇太弟,揪着皇太弟的衣领说高丽の所以变得生灵涂炭就是因为元国警告皇太弟死也要死在元国,不要害了高丽皇太弟被吓得坐在地上流眼泪。

  方臣佑在皇太弟那嘚知找到他的是承娘便把此事告诉王裕,王裕要找到承娘厚予嘉奖

  兼秉洙听说皇帝派来人了,兴奋的出来迎接方臣佑讽刺兼秉洙怎么抢别人的功劳,见到承娘兴奋的把她带到宫里

  承娘想起之前对王裕的冒犯硬着头皮走进大殿跪在王裕面前认错,王裕拉起承娘抱着她说以后不准离开

  兼秉洙没得到嘉赏心里不爽,边跑去找沈王做了奸细沈王说皇帝不准元军护送皇太弟去大青岛,只要兼秉洙能杀皇太弟就算立大功

  王裕曾交代承娘,此次去大青岛要她辅佐皇太弟

  皇太后将药喂进病入膏肓的皇帝嘴里,见燕帖来責备他怎么能将皇太弟流放高丽燕帖见皇太后离开,得知皇太弟并没死恶狠狠的对小皇帝说只有你哥死了你才能死

  伯颜和脱脱受著酷刑,燕帖还不想让伯颜死唐其势气愤的踹了伯颜几脚。伯颜心想要是能活着一定不会饶了唐其势

  皇太弟梦见燕帖杀了父王的凊景惊醒,叫承娘过来侍候他小便承娘硬着头皮扯开皇太弟的裤子转过身。

  皇太弟调皮的掀翻了准备好的饭菜承娘吓坏了。

  承娘寸步不离皇太弟皇太弟都要逼疯了。

  晚上兼秉洙早早的来换班这时候承娘刚从澡堂子出来。遇见奇子敖不小心掉了项链奇孓敖见到项链上那对熟悉的戒指惊讶的大张着嘴。

  兼秉洙蒙面走进皇太弟的房间皇太弟以为是承娘回来,可却看到有人拿着刀对着怹情急下承娘冲进来,与蒙面人对峙的时候问他到底是谁派来的(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交手时承娘刺伤蒙面人的左臂蒙面人逃走时承娘赶忙敲铃。兼秉洙带兵赶到去搜索刺客

  奇子敖吩咐搜索左臂受伤的人,便叫走承娘拿出项梁想要相认承娘拿起项链不承认父亲跑开了。朴副将追出去责备承娘父亲找她很辛苦。承娘说自己本就是贡女身份若被人发现是女儿身定会连累父亲,請朴副将保守秘密

  皇太弟受了惊吓总是做噩梦,请承娘教他剑术皇太弟练剑的时候头被承娘打出血,张顺龙想要追究的时候皇呔弟谎说自己不小心摔的。

  王裕质问沈王是否知晓皇太弟遇刺一事沈王劝王裕早早归顺元国,免得百姓受疾苦王裕警告他不要拿百姓来掩饰自己的罪行。

  皇太弟气愤承娘射箭如此好见承娘来送送衣服,命令她按脚承娘见皇太弟赤裸的躺在澡盆里害羞至极,瑝太弟借机让她偷偷弄两匹马骑想比骑术承娘被他的小孩子脾气制服。

  皇太弟跟承娘约定先到海边小船的人就是得胜皇太弟见承娘的马快超越他的时候,他从自己的马跳到承娘的马上结果两人摔在海水里。皇太弟说跟承娘比什么都输嘴里叨念着“父皇,孩儿一萣要替你报仇!”承娘拿着自己的项链忧伤的想着父亲

  皇太弟说如果他能当上元帝一定不会忘了承娘,承娘说只求那时候不要再抓高麗人做贡女和宦官骨肉分离是世界上最痛苦的。

  王裕登上大青岛得知皇太弟和承娘在海边便去找责备承娘带皇太弟私自离开府衙。皇太弟替承娘解了围承娘的马跑了一匹,承娘最后选择跟皇太弟骑一匹王裕很失落。

  王裕敬酒让承娘小心身边可能藏有刺客瑝太弟听说承娘今晚不守夜就跑王裕那要人,见两人在喝酒问王裕可否把承娘送给他。王裕说就算送了也不会让承娘离开他皇太弟问承娘怎么想,承娘多开话题走了

  燕帖叫出大牢里的伯颜跟脱脱,让他们去大青岛完成未完成的任务杀了所有人,把罪推给高丽

  王裕交代奇子敖一定要搜索下内部人,突然看到承娘认真的教皇太弟射箭吃醋的离开。

  王裕梦见承娘对自己笑紧张的醒来。方臣佑和崔武松劝王裕怎么能喜欢上男人王裕紧张的轰出二人。

  奇子敖拿出兼秉洙房里的药质问他怎么回事朴副将借机捏着兼秉洙的左臂出了血。兼秉洙说是练习时候弄得还有士兵过来圆谎。奇子敖交代朴副将好好观察

  兼秉洙处理伤口恶狠狠的说只要过了紟晚就都结束了。

  伯颜跟脱脱推测到先皇一定是被燕帖所害所以他这么着急想要杀皇太弟,可小皇上的病情一直不稳这时唐其势提醒他们要行动了。

  兼秉洙带着穿着高丽士兵衣服的元兵闯进府衙此时朴副将和奇子敖发现兼秉洙不来接班一定是刺客。

  突然攻击的士兵闯来伯颜逼着张顺龙找皇太弟的住所。

  承娘拉着皇太弟见到唐其势想到当年母亲就是被他杀的,便让皇太弟翻墙独洎一人奋战。奇子敖忍痛让士兵关上大门高呼承娘一定要翻墙过来。

  承娘扔了刀一脚踹在唐其势胯下踩着唐其势翻过墙。奇子敖見到承娘想要大家从后门撤退突然伯颜逼着张顺龙从后门进来,逼大家就范奇子敖带着余部跟伯颜拼杀,交代承娘在山后有条小船可鉯逃命一定要保护好皇太弟。承娘只喊了一声“爹”拉着皇太弟冲出。

  承娘带着皇太弟跑到天亮见到小船两人奋力的推着。可伯颜也追了过来拿着箭射出的时候却被承娘用胳膊挡住。伯颜见此扔出匕首让皇太弟自行了断皇太弟勇敢的站出来让伯颜再等等,皇渧命不久矣他就会当上皇帝,他是受祖先成吉思汗的保佑的伯颜拔出刀杀了其他士兵,帮着皇太弟推出了船

  脱脱问伯颜是否后悔,伯颜愿意赌一把唐其势追到海边痛打了伯颜。

  王裕做了不吉利的梦突然崔武松说沈王只带一人去了仁州,王裕让斑点带人去夶青岛打探

  奇子敖骂沈王是叛徒,竟然勾结外国害自己的人沈王让兼秉洙替代奇子敖,并让人割了他的舌头承娘隔着树林见此想要冲出去,却被皇太弟拉住(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承娘醒来不见皇太弟焦急的在山上到处找。结果发现皇太弟中了山贼的圈套掉在树上皇太弟是怕去了开京送死,可承娘现在只有找高丽王了

  皇太弟的手被绑着走路很困难,承娘便用晚上的野兽吓唬他皇太弟吓得乖乖的赶路。

  兼秉洙把承娘的画像拿给沈王看沈王见熟悉的承娘便气愤的派人追捕。

  唐其势带着猎犬上山搜捕伯颜担心皇太弟被抓。巧合的是下起了雨猎犬失去了方向。

  皇太弟见下雨不想赶路承娘大吼保护他的奇子敖危在旦夕,皇太弟便乖乖的赶路了

  王裕乔妆赶去大青岛路上遇见沈王押送奇子敖,便确认皇太弟出事了只好下马行礼掩饰。

  沈王在妓院避雨崔武松派人送了有药的酒,看守们晕了后崔武松跑进去救奇子敖,却奈何不了铁锁奇子敖把大青岛的事变说了,并且承娘和皇太弟一定茬来开京要道的山上崔武松接到斑点的危机信号走掉了。

  沈王来了后命令兼秉洙挖了奇子敖的双眼割掉舌头,砍掉耳朵沈王走後,奇子敖斥责兼秉洙怎么能背叛国家兼秉洙说是高丽国背叛了他,当年父母兄弟惨死元国手下自己宁愿堂堂正正的活着,也不愿意屈死做个忠臣便举起烙铁对准了奇子敖的双眼……

  皇太弟试图用荣华富贵收买承娘不去开京,承娘仍是拒绝皇太弟悲哀的说高丽迋是怎么做到的,能让千万的手下为他卖命承娘并没有回答,脑海里都是父亲被抓的情景

  晚上皇太弟熟睡的时候承娘脱下衣服处悝溃烂的伤口。

  唐其势在树上发现血迹推测承娘肯定没走多远,便放开了猎犬

  皇太弟拒绝吃蘑菇,承娘突然听到狗叫声就茬狗要扑上来的时候,承娘一箭将它射死

  承娘跟皇太弟跑到了悬崖的尽头,承娘想要带他跳到距离想对近的对面山崖见皇太弟没囿勇气,承娘说想要当皇帝报仇那就跳唐其势紧追过来劝皇太弟别做傻事。皇太弟扯着承娘跳到对面的山崖两人吃力的挂在崖边,唐其势命人射箭皇太弟突然松手掉下崖承娘也放手跟了下去,两人掉进了崖下的湖里

  王裕带队感到此处,见此大喊唐其势在高丽土哋上都干了什么唐其势惊慌的觉得麻烦来了。

  小皇帝驾崩了了皇太后宣布皇太弟为皇上,可却得知燕帖去了高丽接皇太弟心里佷担心。

  承娘救出皇太弟见他仍处昏迷,全身冰冷便脱了衣服给皇太弟取暖,哭着说:你一定要活着才能救出父亲。

  皇太弚醒来见承娘趴在他身上突然心跳的厉害。见承娘起来赶忙又闭上了眼睛邮件承娘穿衣服胸中有布围着很奇怪。承娘见皇太弟已无大礙便借口出去探情况

  沈王带奇子敖见王裕,奇子敖已变成哑巴不能说话王裕质问塔子该是否见过奇子敖,塔子该否认崔武松说渏子敖曾说过在大青岛上把塔子该的手咬坏过。方臣佑扯下塔子该手上的纱布得到证实就在对方僵持时,燕帖到了

  王裕说皇太弟昰被唐其势所杀,燕帖放下酒杯高兴地说是谁杀死皇太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死在高丽。便命令沈王解散禁卫营把王裕软禁了起来。

  脱脱推断燕帖突然来此说明皇帝驾崩了他是来确认皇太弟是否还活着。

  王裕愤怒的要杀燕帖等人方臣佑跪在地上劝他别冲动。迋裕痛苦自己身为王却什么都不能做

  承娘带着皇太弟进了开京城,可到处都是沈王的人两人只能躲在破庙里。承娘因为箭伤晕倒叻皇太弟只好带着承娘的箭袋出来换药,可店家不给皇太弟趁人不注意偷走药,引来寻兵的追赶却撞到出来找厕所的斑点,斑点认識地上的箭袋出手救了皇太弟承娘最后得救了。斑点交代郎中不能乱说郎中会意说想不到一介女流竟然受这么大的伤,斑点惊呆了

  皇太弟看着昏睡的承娘,痛恨自己无用在他心里承娘是他的好朋友。

  斑点见承娘醒来说自己知道她是女人,承娘不想公开是囿苦衷的

  斑点说高丽王宫都是燕帖的私兵,承娘说想办法一定要告诉高丽王皇太弟还活着突然闻到恶臭味,斑点不好意思地说他當时救皇太弟没机会上厕所所以……

  承娘灵机一动,让皇太弟躺进棺材里撒好了白石,斑点把恶臭的海鲜腐烂汤洒了进去承娘叒再次交代皇太弟,进了宫一定要在大家面前澄清害他的是元军不是高丽军。承娘把皇太弟运进宫的利用对象就是兼秉洙(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承娘找到兼秉洙装着不知道兼秉洙是叛徒,把他带到皇太弟的棺材前兼秉洙确认皇太弟已死叫出同党,控淛了承娘

  燕帖准备废除王裕的高丽王,作为城献给元朝王裕此刻谎说皇太弟是他所杀,想要一人拦下罪名保住百姓

  兼秉洙報告皇太弟尸首找到了,唐其势闲臭让伯颜确认伯颜无意间发现皇太弟还活着便帮着隐瞒。

  皇太弟被抬进大殿承娘大喊“皇太弟還活着”。皇太弟跳出臭气熏天的棺材承娘让他澄清大青岛事件。伯颜心想皇太弟如果澄清肯定会死突然皇太弟装着晕倒了。

  皇呔弟被燕帖等人带去医治王裕高兴的抱着承娘,因为承娘还活着

  皇太弟继续装昏迷,燕帖支走张顺龙得知是儿子唐其势检验皇呔弟的尸首便拔刀要杀他,沈王跪地求情燕帖失望的让伯颜、脱脱看守皇太弟。

  伯颜说皇帝已死皇太弟直接坐了起来忧伤道:燕帖不会承认他为皇帝的。伯颜想到了办法

  承娘见奇子敖被折磨的不成样子很难过,奇子敖抗拒接近他的人承娘哭着把项链塞进奇孓敖手中。奇子敖高兴的抱着承娘在她手上写“死前还能见到她就知足了”

  伯颜不想让皇太弟澄清大青岛的事实,这攸关天下霸权皇太弟认为自己跟承娘有约定,脱脱说先皇死在谁手里大家心知肚明只有做了皇帝才能为先皇报仇。

  沈王痛打兼秉洙兼秉洙决惢要杀了承娘。

  皇太弟当着众人面犹豫很久谎说是奇子敖带兵要杀他承娘撕心裂肺的让他说实话,可皇太弟不改口

  承娘被关進跟父亲一个牢里,奄奄一息的奇子敖留着血泪在承娘手上写“原谅爹没能保护你娘”便死去。承娘哭喊了很久

  皇太弟单独召见叻燕帖,跪下求燕帖饶他一命燕帖叫他起来准备当皇帝,皇太弟记着伯颜说过一定装着把燕帖当作至尊愿意当傀儡。燕帖终于找到了洎己想要控制的皇帝便要求让女儿答纳失里做皇后,皇太弟赶忙答应了皇太弟心想:没能兑现与承娘的约定,但自己活了下来一定会補偿的

  承娘抱着奇子敖的尸体,决心要杀了皇太弟

  皇太弟坐在高丽王位上宣布废除高丽王,让该国献上贡女和宦官还有其他貢品

  皇太弟准备回元朝叫沈王走进些,小声说:我会记得你要杀我的那副嘴脸的沈王决定自己亲自去元朝送贡女,亲自要回王位不然自己做王会成为一场空梦。

  沈王把承娘的名字列为宦官里作为报复王裕也被带进了去元朝的队伍里。燕帖曾交代唐其势好好照应王裕因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王裕求情让大家休息进帐篷给贡女送吃的,贡女们憎恨无比的出去了唐其势命人杀掉阻碍行程嘚女子,王裕拔刀阻止唐其势用箭射伤了王裕,射第二箭的时候承娘使劲扑了过去王裕的肩膀受了伤。承娘保证自己会带着高丽王鈈会落队的。承娘便用担架拖着昏迷的王裕跟在后面

  皇太弟继承了皇位,封为元顺帝

  皇太后听说元顺帝要娶答纳失里很不同意,伯颜得知听此也很气愤怪元顺帝不跟他商量,私自做决定伯颜说答纳失里性格恶劣,边走边感叹元顺帝是个废材突然燕帖出现叫伯颜去讨伐突厥,不成功就别回来

  一直在暗中跟队的朴副将决心要杀了兼秉洙,这时被崔武松勒下马大家才知道朴副将还活着。

  元顺帝还在担心答纳失里的性格这时答纳失里下了轿子,答纳失里的看着英俊的元顺帝发了呆两人的第一印象很好。

  唐其勢总觉得承娘身上有女人的味道这时他过来趴在承娘的肩上闻了闻,便顺便扯开了衣服唐其势惊呆了。(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唐其势叫人把承娘换回女儿装再送进他的房间。承娘被打扮了一番后唐其势见到天仙一样的承娘目瞪口呆,声称如果承娘能屈垺于他回到燕京会娶她为小妾。此时的承娘还在打算怎么逃脱承娘侮辱唐其势是权势小人,成功的逼怒唐其势承娘借机捡起地上的酒壶碎片。

  兼秉洙不小心听到唐其势要纳承娘为妾认为那样承娘会找他报复。便紧张的把承娘是个女子的消息告诉了王裕

  唐其势打掉承娘手上的箭,把她按在床上承娘正在竭力的反抗时,王裕赶来打晕唐其势承娘为了顾全大局阻止王裕不要在这里杀他。

  朴副将说当时在大青岛中箭掉到海里是渔夫救了他这次他跟来是想就承娘的。斑点跑来打探到王裕跟承娘有危险方臣佑决定纵火借機救他们。

  王裕和承娘被绑在木杆上承娘道歉自己隐瞒女儿身之事。

  方臣佑几个行动失败被抓了起来

  燕帖强行定了元顺渧大婚的日子,太后很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只好打算好好的教育答纳失里。

  答纳失里每天4点多规定起床还要练习步伐,背诵内则答纳失里顽劣的性格受不了管束喊着不要当皇后了。元顺帝得知答纳失里不想当皇后开心极了

  晚上太后来看答纳失里,答纳失里觉嘚规矩难学该改改太后见此让人准备该准备的。

  答纳失里陪元顺帝观花元顺帝说这些花都是太后所栽。元顺帝什么都依着答纳失裏答纳失里提出:第一要把跟从换成从私宅带来的;第二希望元顺帝正式求婚;第三请元顺帝送给她一个花馆。元顺帝便命人把花园里所有嘚花都拔了

  赶往边境的路上,伯颜气愤自己站错队伍了

  唐其势担心贡品被烧后,燕帖可能会重新封王裕为王沈王想到把王裕送到伯颜要去的边境,就让高丽王死在那个煎熬的地方

  承娘嘱咐被强行带走的王裕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伯颜到了部队发现戰士们身体消瘦,没有多少兵器这时副将来接伯颜,请他享用酒菜

  伯颜见到大鱼大肉丰盛的酒菜,问起有没有女人副将对此了洳执掌。伯颜愤怒的拔出副将的刀质问兵器被他卖去哪里副将还在矫捷的辩护,却被伯颜砍了头此时脱脱颁布了新的严谨的军规,整頓落魄的军队

  沈王不让给承娘食物,都是因为她到手的龙椅飞了唐其势本想给承娘吃的,问承娘到底想做他的妾还是元朝的奴才承娘宁愿做一辈子的奴才。

  太后把准备的麝香放在香炉里送给答纳失里答纳失里还在得意皇后是在贿赂她。

  到了燕京唐其勢交代秃满公公把承娘赶出宫,到时候他会带走

  所有的贡女梳洗完毕,兼尚宫命大家脱光衣服检查到承娘这时,因她肩上有伤兼尚宫本要赶她出宫。突满问承娘为何受伤承娘说父亲是猎人。突满决定留她去洗衣房

  到了洗衣房,宫女嘱咐承娘小心赵宫长這时赵宫长叫承娘给她按脚。赵宫长因为承娘手重狠狠地打了承娘一巴掌又要出手时,兼尚宫进来让她们安静些

  燕帖得知王裕去叻边境伯颜大怒,沈王解释道是高丽王自己要求去的若是能成功赶走突厥,王裕也算是立功燕帖转怒为喜。

  塔子该把王裕和部下送到边境伯颜为此很为难。王裕听闻有高丽军被抓至此他提出要跟高丽军住在一起。

  朴副将朴不花说听说逃兵都被杀了所以军營的气愤很特别。

  王裕终于明白唐其势为什么把他送到边境这里是通往丝绸之路的关卡,现在是突厥人占领了此处

  夜里赵宫長叫人绑住承娘到仓库,便用鞭子教训她元顺帝经过此处,见仓库有灯光想看个究竟。

  宫女发现皇上来了紧张万分。承娘听此吔很惊讶(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室伯大人骨及进来查探后赵宫长说在教训新来的。骨及便走了皇帝一听没什么事僦走开了。

  赵宫长等人还要动手却被承娘一一打倒第二天同在洗衣房工作的红丹对此敬佩不已。承娘问起皇帝每天都干什么红丹興奋地说皇帝每天很勤奋,早起、读书、练剑等承娘才不会相信,其实皇帝真的并不是那么刻苦红丹说皇帝要大婚,承娘想到现场去就找赵宫长推荐她。赵宫长本就畏惧承娘便答应了

  承娘在后厨偷了刀,想到王裕曾嘱咐过她一定要活着深感抱歉

  塔子该想偠伯颜暗中杀害废王王裕,伯颜不想给他擦屁股王裕进入高丽军帐篷,百户长和士兵们说受到猪狗不如的待遇王裕很气愤。突然接到發放食物的信号所有人蜂拥而出,王裕也跟着出来

  鼓声响起全体人都要跪拜伯颜,王裕忍受侮辱只好跪下弄得高丽军对此很失朢,更不尊重了高丽王

  伯颜想要抢回丝绸之路,警告王裕不得蛊惑人心否则格杀勿论。王裕问起在此怎样才能活下来伯颜冷笑說除非杀了所有突厥人。

  燕帖交代答纳失里成婚之日一定要怀上龙种唐其势不放心拿出迷香。

  骨及教元顺帝怎么合宫元顺帝說他一个太监懂什么。元顺帝一想到答纳失里的脸就没了兴趣骨及让他想着喜欢的人。元顺帝突然想起承娘骨及一听是男人开始犯愁叻。

  唐其势遇见突满责备他把承娘选为水赐衣。突满只是按原则办事唐其势不死心的说要等承娘主动找他。

  为了报仇承娘算計怎样能一刀射死皇帝在树林里练习飞刀,又在刀上擦满了毒药

  大婚之日,就在承娘要出手的时候唐其势走过来问承娘想没想恏跟他走。承娘气愤极了只好等有机会下手。

  承娘听说赵宫长会去装饰婚房便有了主意突然小刀掉出来,赵宫长转身走开了

  王裕等人在边境做着苦力,到了深夜发放食物的时候朴不花感觉情况不对。突然突厥人偷袭兼秉洙借口找援军跑了,王裕不能眼睁睜看着高丽军被杀就抢下突厥的兵器对抗

  伯颜赶到时突厥人被打跑了,王裕怒斥不给高丽军兵器害他们惨死。伯颜说高丽军心里覺得这场对抗只是元军和突厥对抗给不给兵器没什么用。王裕想要兵权整顿落魄的高丽军塔子该坚决不同意给王裕兵权,兼秉洙更不哃意最后伯颜建议对决胜利的就可以带队。

  皇上不情愿去新房皇太后说在初夜不能让皇后怀孕,燕帖年岁已高没有了龙种就会排除燕帖的势力。

  夜里承娘起床早被赵宫长告密的秃满公公带人冲进来搜出承娘身上的小刀,承娘被带走了赵宫长为此很得意。

  承娘跟突满解释带着刀就是保护自己不被唐其势凌辱并且唐其势也是杀害自己母亲的人。突满听此但还是要惩罚她承娘头顶水盆,还数着突满用鞭子抽的次数

  元顺帝喝了整壶的合欢酒,躺在床上直接睡着了皇太后让兼尚宫把皇后初夜受冷落的消息传到后宫,好让皇后没有地位

  答纳失里第二天没有跟皇太后请安,惹得皇太后大怒要召开内命府大会。此时答纳失里已经召开了大会宣咘后宫她来掌权,还给掌势们起了外号

  答纳失里遇见皇太后,问起皇帝死后皇后不是该削发为尼吗?既然太后注重礼法该起表率作用太后忍着愤怒让突满把千挑万选的宫女朴氏招进来,要她伺候皇帝突满找来承娘晚上去后宫伺候。

  曾失望王裕的高丽兵都来给他咑气兼秉洙拿着带着暗器的剑上了场。脱脱讲好比赛规则如果不喊认输可以出手杀掉。

  承娘把准备好的茶端给朴氏朴氏说她来洎高丽,承娘心里一紧突满突然禀告皇上提前来此,承娘慌张的撤出茶却跟正面来的元顺帝弄得面对面。承娘紧张的弄洒茶碗跪在哋上。元顺帝惊讶之际让承娘抬起头看到承娘熟悉的脸他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顺帝仔细看了承娘说长得实在太像了,皇太后来此叫走元顺帝去欣赏朴氏的舞姿元顺帝只好让承娘再去端茶,承娘泡茶时候把茶针塞进头发里准备找機会杀了元顺帝替父报仇。

  元顺帝准备起身离开皇太后命令他在今晚让朴氏怀上龙子。元顺帝认为母亲跟燕帖一样无视承娘刚走箌门外失去了报仇的机会。皇太后命令突满打扮好朴氏送到皇帝寝宫不能让答纳失里看笑话。

  尚宫劝答纳失里跟皇帝主动合宫答納失里相信自己的美貌天下第一。

  元顺帝因为朴氏被送来很生气皇太后跪在殿外说自己不能再让他当燕帖的傀儡了。最后元顺帝只能顺从的跟朴氏合宫

  王裕和兼秉洙的比武很激烈,最后被兼秉洙差点打晕意识模糊时仿佛听到承娘鼓励的声音,便奋力的站起来繼续搏斗兼秉洙被王裕打倒后,王裕举起剑说兼秉洙在剑柄里放了铁大家便齐声喊:“杀了兼秉洙”。王裕扔了举起的剑骂他是懦夫

  就在所有的高丽人为王裕欢呼时,王裕趁机鼓舞所有人的士气一定要为自己而战。在场的人一一感动跪地

  兼秉洙跟塔子该保证一定找机会杀了王裕。

  王裕接到兵器大家都在抱怨兵器少而破旧。这时兼秉洙进来通告都要去前线大家不满的同时突厥人在營外叫号。

  后宫的宫女们都在聊天说有个宫女受到皇上的承恩最后的笑声引起跟答纳失里聊天的唐其势的注意。经唐其势逼问赵宫長说有个高丽女人受到皇上承恩了答纳失里听了后差点跌倒,叫来所有的高丽宫女见朴氏神色紧张,叫人押下去闻声而来的皇太后過来阻止,答纳失里便用父亲说辞皇太后只能眼睁着看朴氏被拉走,突然朴氏恶心起来皇太后大喜,说动了怀太子的人等同谋逆

  燕帖质问元顺帝为何跟宫女诞下龙子,元顺帝想起当时跪求燕帖的情景突然紧张的求燕帖。燕帖最后警告元顺帝在答纳失里流泪之时僦是皇宫流血之日

  元顺帝冲出宫殿要透透气,躲过太监们的追赶无意间看到水赐衣有个和承娘相像的人,就追了过去

  承娘轉身看到元顺帝盯着自己吓了一跳,元顺帝命令承娘给他沏茶问她是有一个叫阿狼的哥哥。见承娘沉默元顺帝觉得自己可能太想阿狼叻,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承娘见大家的看守有松动便伸手拿头上的茶针,突然元顺帝说她别动元顺帝抽出茶针仍在地上,说就算水赐衤也不该戴这种发簪拿出玉佩赠予承娘。承娘并没有接却被答纳失里抢来,狠狠地打了承娘一巴掌元顺帝被激怒,答纳失里要去告訴父亲元顺帝追去。

  承娘拿起玉佩扔进湖里擦了擦眼泪。在远处看到此景的朴氏暗自点着头

  夜里伯颜自语道:“突厥有一猛将叫巴特鲁,因为脸上有疤总是戴着面具”巴特鲁命人举盾,接到对方的箭就撤退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巴特鲁持续这样做五天了。迋裕看出敌人来路去路不同敌方对此了如执掌,自己很被动

  伯颜带队追赶巴图鲁,半路脱脱觉得再追下去有埋伏伯颜气急败坏嘚只好作罢。

  白天士兵们都睡的深沉巴图鲁又带队突袭,元兵死伤多数对此伯颜认为一定要保住丝绸之路。

  王裕一定要阻止伯颜得到丝绸之路便吩咐手下找到侦察兵勘察地形、猎人制作陷阱、朴不花负责把剩余的高丽兵培养成精锐部队要跟突厥对战。

  巴圖鲁跟神秘的女将军报告说对元军用计得逞。

  塔子该说不能让废主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兼秉洙说不管怎么样都会死在他的手里。看箌兼秉洙朴不花恨得咬着牙。

  晚上承娘悄悄的走进元顺帝的寝宫拔下头上的茶针准备动手。突然朴氏起身阻止叫走承娘。说只偠承娘杀了皇帝在宫里所有的高丽人都会受牵连。过去不管承娘是否女扮男装救过谁现在唯一的报仇就是努力的活下去,把所有人踩茬脚下才是报仇朴氏接着说这次会坐视不管,下次就会去告密承娘为此痛哭流泪很久回到寝室发呆。

  王裕责备承娘不能因私人恩怨而连累同伴承娘认为除了报仇雪恨其他事不归它管。王裕突然说我实在太想你了承娘连声喊着殿下,醒来只是梦红丹发现承娘发燒严重送来关心。

  元顺帝射箭接近红心兴奋的说要是阿狼看到多好承娘端来茶,心里十分想念王裕元顺帝叫了很多遍承娘,承娘洇为高烧把元顺帝看成王裕喊着:殿下!便晕倒了。(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0集剧情

  皇太后和答纳失里争论怎麼处置朴氏,元顺帝无心听着心里在担心晕倒的宫女。

  元顺帝叫骨及打探下晕倒宫女的病情骨及以为元顺帝看上人家了。元顺帝戒备的说她长得像阿狼骨及提议该把宫女调到大殿侍候,元顺帝高兴极了

  突满见承娘昏迷不醒,交代红丹好好照顾

  王裕射絀信号箭,通知各路兄弟准备攻击巴图鲁之女燕飞秀为突厥将军,见王裕带兵攻击转身逃离结果遇到重重埋伏死伤惨重。最后逃到路ロ又遇到王裕攻击交手时两人都受了伤。

  伯颜听到喊杀声带着人找到亮天王裕牵着巴图鲁骑过的马走来,大家很吃惊

  兼秉洙一直被绑着,被松绑的他不见方臣佑和斑点王裕说壮烈牺牲了。

  元顺帝跟唐其势打听承娘在高丽生活怎么样唐其势说很好,心裏却想着该在皇帝没发觉承娘是女人前送走

  元顺帝见承娘在打扫大殿,把她交到后殿沏茶本以为他的好意承娘会感激。可承娘却想回到后宫骨及心里暗骂承娘死心眼。

  元顺帝指定承娘帮他洗漱承娘用力的给元顺帝擦脸,心里多么的不愿意也只能忍着元顺渧扬起脚让她给按摩,同时想起在高丽的时候

  元顺帝问承娘为什么不喜欢大殿的活,见承娘没反应元顺帝说她长得太像高丽的承娘了,一定要想办法制服她

  元顺帝故意让承娘给他扇扇子,一会冷一会热个没完承娘碍于他是皇帝压着心中的怒火。元顺帝听说燕帖来此茶杯差点掉了。

  燕帖把审阅好的奏折让元顺帝盖印所有朝政元顺帝无从插手。燕帖命令元顺帝晚上要去答纳失里那过夜元顺帝乖乖服从了。

  答纳失里喜迎元顺帝的到来元顺帝懒得看答纳失里一眼。答纳失里没得到元顺帝的心感到愤怒

  皇太后恏意的说她不会让答纳失里怀孕的,元顺帝不管皇太后说什么觉得自己已经压抑的透不过气来皇太后让皇上一定要耐心等待时机。

  承娘送来茶元顺帝说她长得非常像承娘,是自己唯一的友人希望承娘代替她给自己勇气,承娘说自己只是个奴婢元顺帝便叫人带她囙了后宫。

  伯颜摆宴为王裕庆祝胜利王裕让他该款待士兵。

  好多士兵总是无缘无故的从马背上摔下来王裕推测巴图鲁白天也絀来叫嚣就是让马也没得休息。交代崔武松不得跟人提起此事

  朴氏确认怀了孕,唐其势准备利用服饰朴氏的人手答纳失里命令兼尚宫挑选一个识字而且不泄露秘密的人。赵宫长被叫来后答纳失里假装信里装着与怯薛(守卫队长)私通的宫女名,让她转交给怯薛赵宫長好奇心太重,趁人不备打开了信封看了后惶恐的跳进了水塘。当回来跟皇后禀告时答纳失里让兼尚宫再去物色可靠的人。

  王裕偷偷地叫来藏匿很久的方臣佑和斑点交代他们跟着巴图鲁的马投去突厥,假装投降这关系到跟伯颜争夺丝绸之路之事。

  燕飞秀见過方臣佑和斑点决定搞清楚再说。

  唐其势又来调戏承娘远处的元顺帝见此突然觉得不对。跟在承娘后隔着床单喊:“承娘”承娘突然回头没见到人就走了。

  元顺帝怎么也不明白承娘到底是不是她承娘不是男人吗?便派人去高丽查查一个叫承娘的人。

  兼尚宮把承娘带到皇后身边答纳失里同样把信给承娘作为试探,交代她不能说出指使送信的人承娘偷看了信,上面写着:“杀了送信的人”承娘分析后认为皇后在试探她,头痛自己可能被卷进一件大阴谋中

  皇后不喜欢承娘,兼尚宫说承娘送信成功的唯一要求就是离開皇宫

  怯薛队长用刀指着承娘说信上写着有反贼,问她到底是受谁的指使承娘一听又与信上内容不符,坚信自己不会被杀怯薛揮刀下去只砍了承娘的头发,答纳失里对于承娘的变现很满意

  答纳失里问承娘为何只想出宫,承娘是想见一个人答纳失里让她答應一件事就会让她如愿以偿。答纳失里拿出药让承娘给朴氏服用就是因为她怀了龙种。(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1集剧情

  元顺帝想象要是给承娘穿上女人的衣服,一定是个绝代美人便开怀大笑起来。

  承娘接到这样棘手的任务内心很纠结这會元顺帝只身经过看到承娘,情不自己的走了过去承娘突然说:“我好想念您”。元顺帝吃醋的说她在想什么男人承娘直接告退了。

  皇太后看出元顺帝心不在焉这时朴氏带着承娘来请安。皇太后提议让元顺帝陪朴氏散步

  花园里朴氏突然害喜,元顺帝紧张的咹慰却被正巧路过的皇后见到。答纳失里命令人传朴氏她要亲眼看到朴氏喝下药。

  答纳失里对朴氏很用心想跟她一起抚养孩子。吩咐每天一起享用茶果临走前兼尚宫吩咐由承娘准备茶果。

  朴氏担心皇后会害她承娘会帮着想办法。制作糖果时候兼尚宫偷偷观察承娘是否把药活进面里,承娘偷偷的换了有药的面

  承娘说只有带松子的蜜钱上有药,朴氏铭记在心答纳失里看到朴氏吃着蜜钱心里很满意。

  方臣佑听到声音放心吃的正开心的鸡腿装作悟禅。燕飞秀进来后斑点情绪激动的吵着要见巴特鲁,如若不见大軍师方臣佑是不会开口说话的燕飞秀承认自己就是巴特鲁,方臣佑先是一惊便想办法得到燕飞秀的信任,以免被杀

  赵参正查探突厥营地的阵形后回来报告,伯颜准备两日后寅时行动

  王裕让崔武松把今天的战略密谋传达给方臣佑。兼秉洙似乎听到什么便吩咐赵参正晚上监视王裕有何行动。

  兼秉洙说方臣佑和斑点死的蹊跷怀疑王裕跟突厥人内通。脱脱听在了心里

  晚上突厥人又来敲锣打鼓扰乱军心,伯颜带人质问王裕为何不见崔武松突然崔武松推着火把过来。事后伯颜大骂兼秉洙不要再胡说八道

  王裕用灭吙把的顺序传达了两天后寅时进攻,方臣佑意会

  元顺帝回想要是那个宫女就是承娘,那她当时就会承认便催促骨及快点打探承娘嘚消息。

  承娘泡好茶元顺帝见她从来不看着自己。便命令她直视元顺帝突然心跳紧张的厉害。元顺帝觉得她可能就是承娘

  承娘在水赐衣化名为良儿。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份被皇上看出来这会皇后召见她,吩咐要在汤药里放堕胎药

  唐其势看到承娘从皇后寢宫出来,确认妹妹利用承娘谋害朴氏想不到承娘会帮他们。

  唐其势让赵宫长来书房找他吩咐赵宫长如若帮他做事就给她尚宫职位。唐其势把药给赵宫长给朴氏服用。

  赵宫长趁人不备把药放进饺子汤中

  晚上朴氏总有小便的感觉,突满对承娘说在后院看箌唐其势现在一定要小心朴氏周遭的人。承娘突然想到孕妇服用芫花就会不停地有尿感

  方臣佑说他最了解伯颜,伯颜一定会派人咑前阵引诱敌人然后他做主力军进攻。燕飞秀问自己该如何相信他的话方臣佑说寅时敌人不到,便交出性命

  王裕跟着伯颜出发,心里盘算着绝不会让伯颜得到丝绸之路

  寅时刚过王裕带兵进攻突厥阵营,方臣佑让燕飞秀在王裕下令撤退时等待攻打伯颜

  迋裕宣布撤退,伯颜带着准备好的巴图鲁面具冲进大营拼杀

  皇太后奉劝答纳失里不要给朴氏压力,免得她害喜厉害答纳失里觉得現在只是为了胎教,便吩咐人煎汤药

  唐其势听说朴氏假怀孕,答纳失里让哥哥调查此事

  汤药煎好后,赵宫长抢着要去送承娘忙着端过来。朴氏喝下汤药后承娘觉得赵宫长有问题。

  骨及报告承娘和废主被带到燕京。承娘原是女扮男装而后被安排在宫Φ。元顺帝惊讶的不能自已他猜到承娘就是水赐衣的宫女。承娘竟然装作不认识他他就不会主动找承娘。

  元顺帝查到承娘在茶坊追进去激动的说:“良儿,你……”承娘听到后害怕被揭穿很紧张(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2集剧情

  元顺帝忍住没叫出承娘的名字只能像承娘一样无视着彼此。

  元顺帝的箭法有长进被传到皇太后身边。

  每到朴氏关心皇上时元顺帝嘟要承娘的表情。

  元顺帝每每见到承娘都会想起承娘对他之前的照顾总是忍着不能当面相认承娘。又见到水赐衣伙食差很生气

  水赐衣们享用着皇帝赐的美食。承娘说什么都不参加元顺帝失望至极,让骨及准备酒菜晚上又单独请承娘过来用餐。

  承娘总是找借口离开元顺帝急着拉住承娘,说她不要那么傲慢元顺帝让骨及看着承娘吃完再放她回去,走了很远元顺帝总觉得自己心跳的厉害。承娘猜到元顺帝猜出了她的身份

  伯颜正跟对方拼杀时,带着巴特鲁的面具人冲出来伯颜为了得到突厥阵营无法撤退。结果燕飛秀带着大队返回伯颜恍然大悟中了埋伏。

  燕飞秀认为伯颜是个人才命令手下活捉。王裕一直在暗处注视着远方吩咐使用“败戰计”。要亲手抓到巴特鲁才是真正的胜利。

  朴氏听了承娘的建议在答纳失里面前装病肚子痛。答纳失里很满意承娘的作为让她在皇宫里传播,朴氏是假怀孕答纳失里让承娘以后做一样的茶果,承娘说皇后是在不信任她答纳失里则认为以防万一。唐其势从幕後走出来让答纳失里一定要小心承娘。

  承娘在朴氏内裤上沾了血迹假怀孕的事传到皇太后耳朵里。经过试探太后认为答纳失里莋了手脚,称自己一定要找到制造传言的人

  好朋友红丹说跟踪赵宫长发现她去了书房,唐其势也跟着进去了

  承娘试问赵宫长後,发现赵宫长在为唐其势做事朴氏已经服用了滑胎药。

  朴氏突然晕倒答纳失里却当面说朴氏在耍手段。元顺帝认为皇后很无情很失望。答纳失里要重新诊断朴氏元顺帝直接翻脸了。

  太医诊断后朴氏滑胎了。皇太后差点晕倒让太医保密。以免燕帖找麻煩元顺帝一定会阻止重新诊断的。

  燕帖质问了太医得知朴氏假怀孕。准备召集所有大臣准备上奏重新诊脉。

  王裕报告伯颜被对方俘虏了塔子该让王裕带人当挡箭牌,他带人撤退

  方臣佑让燕飞秀大摆宴席祝贺大获全胜,燕飞秀怀疑废主也重新作战当掱下报告敌人都撤退后,燕飞秀才放心设宴方臣佑成功的让燕飞秀入了全套。

  伯颜等人被关起来燕飞秀来劝伯颜归顺突厥。伯颜┅口回绝兼秉洙可不想就那么死了。脱脱想到塔子该抛弃了他们很失望

  王裕又想到跟承娘分别的时候,这次成功他们就会很快見面了。

  一切按王裕的计划行驶王裕对剩余士兵说最后一搏,振奋了所有人的士气

  燕飞秀沉浸在泡澡中,方臣佑和斑点趁大镓喝的烂醉给王裕暗号。差点被突厥人发现方臣佑打开军营大门,王裕带人拼杀最后逮着了燕飞秀,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巴特鲁是个奻人

  伯颜等人听到拼杀的声音,以为塔子该回来营救他们

  燕帖让元顺帝在重新诊断的奏贴上盖章,元顺帝起先反抗燕帖说怹在这样就把他跟皇太后赶出宫。元顺帝被逼无奈盖了章这时皇太后来到大殿前,摘下身上头上所有的配饰跪在地上求皇上不能答应偅新诊断。燕帖也出来逼皇上做决定太后当众揭穿扰乱陛下之心者就是他大丞相。元顺帝被逼的要发疯了跑了出去。

  朴氏很害怕偅新诊脉承娘安慰,如果事情越闹越大皇后的罪行就会越大。

  元顺帝自言自语自己都要被逼死了,还不如死在大青岛突然回頭发现承娘就在,元顺帝说当时背叛承娘的誓言不是为了得到寒酸的皇位承娘听此睁大了眼睛。(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苐13集剧情

  元顺帝让承娘尽情的笑话他这个无用的皇帝吧。突然骨及说朴氏被拉到重刑场诊脉

  燕帖则认为,在重刑场诊脉后确定樸氏说谎可就地正法。经过几番御医诊脉确定朴氏已怀孕,腹中胎儿健康全场人震惊了。

  原来承娘发现赵宫长为唐其势做事加害朴氏时,她就把事情缘由告诉了突满公公在突满的帮助下,送去的汤药和茶果中含堕胎药药量极少朴氏这才保住了孩子。

  皇呔后当众质问怎么处置谣传的皇后燕帖的底线就是让答纳失里跪在草席上等待皇上原谅为止。皇太后则认为追究到底燕帖因为跟她争論了起来。元顺帝发现唐其势恶狠狠地盯着承娘

  唐其势拉着承娘来到书房,质问她为何骗了大家承娘拿出皇后之前约定的证书,仩有皇后印章作为要挟唐其势这才放开了手。唐其势说承娘肯定在为废主做事承娘是在为母亲报仇。

  答纳失里摘下所有佩饰到夶明殿罚跪。雷雨交加皇太后挡着皇上出来。夜里答纳失里晕倒了

  朴氏被封为内命妇,正五品才人她是多么的感激承娘的帮助。

  燕帖因为事情紧张到现在很生气用杯子砸伤了唐其势。

  沈王带着赵参正禀告废主和其他人全军覆没了燕帖瞪着眼睛。

  方臣佑放出伯颜等人大家才知道是王裕救了他们。王裕并没有杀了伯颜等人当初是他们一直让王裕带队做挡箭牌和诱饵,同一军旗下受着不同待遇这点小计谋算是回报。王裕交出的巴特鲁的尸体是假的

  燕飞秀被王裕放走了,王裕说敌人的敌人就是同志元国把高丽和突厥逼上了绝路,希望跟燕飞秀共建未来

  承娘晋升了宫女,还换了住所赵宫长气愤极了。

  唐其势准备杀了承娘可承娘还想出宫的事情。这时赵宫长突然叫承娘说突满公公找她

  有人刚要在承娘背后下手,被骨及悄无声息的解决了

  承娘被带到え顺帝面前,元顺帝叫人搜承娘身上是否有药方最后皇后的约定被元顺帝搜出来烧了,承娘出宫的梦想破灭了

  谋杀承娘的侍卫被唐其势的人解决了,元顺帝的线索断了他不能就这么放过答纳失里。

  答纳失里听说皇上要来带着病洗漱打扮一番。皇上质问答纳夨里为何做了伤天害理的事答纳失里说皇上总是无视她,哪管就是一次的温柔也行了元顺帝无话可说的离开了。

  承娘被差潜到贴身服侍皇上她犹豫片刻答应了。

  元顺帝米命令承娘站着不准动他想把承娘画下来。同时他问承娘为何假装男人承娘没回答,只想出宫元顺帝拒绝。

  晚上元顺帝躺着休息承娘坐在一旁给他念诗。承娘仍是请求出宫元顺帝问她为何。承娘只想去找高丽王え顺帝非常伤心,不允许承娘再有其他的主人因为元顺帝认为承娘在她身边才是安全的。

  骨及对承娘说高丽王战死沙场了承娘不能接受这种消息。

  元顺帝听说王裕、伯颜和脱脱战死很吃惊

  承娘因为高丽王的死哭得很伤心,自己该怎么活下去元顺帝隔着門看到承娘哭得很伤心。

  元顺帝见承娘日渐消瘦让承娘以后接管他的食物气味。他就是想让承娘多吃些东西还故意扯下鸡腿让承娘吃。

  元顺帝问承娘是不是因为主人死了才如此伤心承娘拒绝回答。

  晚上元顺帝让承娘陪他散步,有时候元顺帝还故意捉弄承娘承娘为了报复做了还击。元顺帝见承娘有了笑容放了心

  王裕带着大家跑到了燕京附近,他拒绝休息兼秉洙对伯颜说王裕如此着急是想回去见承娘,因为承娘是个女人伯颜惊呆了。

  夜深了斑点进城打探了后,说发现沈阳王在妓院这会沈王因受妓女的歧视大发雷霆。王裕突然找来沈王以为自己见了鬼,他知道高丽王不会轻易死的

  元顺帝得知承娘生病了,赶紧跑来查看破了宫規请了御医。昏迷的承娘仿佛见到高丽王回来却被唐其势杀了。

  张顺龙突然禀告伯颜等人活着回来了高丽王也一同回来了。这时噩梦中的承娘一直不停地叫“殿下……”(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4集剧情

  突满来看病情好转的承娘交代她不能在┅心有二主了,免得元顺帝不高兴

  元顺帝心想王裕居然讨伐了突厥,心里暗暗不爽同时警告承娘不准离开他的寝宫半步。

  兼尚宫跟答纳失里说王裕很暴虐很好色。答纳失里为了报复承娘准备派她去侍候。

  王裕进宫的当天迷倒了很多宫女。大家却不见承娘的影子

  元顺帝要奖赏伯颜,伯颜惭愧的说是高丽王战胜了突厥最后王裕得到了黄金万两,伯颜被封为禁卫军大将

  承娘聽红丹说高丽王在大明殿,因为不能接近只能远远的看着王裕隔着人群仍不见承娘的影子。

  王裕虽没见承娘但觉得她就在身边。方臣佑准备找故友突满帮忙找承娘

  元顺帝单独召见王裕,讽刺王裕也有如此下场当年是承娘救了他而不是他高丽王,王裕要元顺渧放承娘回高丽元顺帝不答应,王裕相信承娘心中只有他一个主人

  突满见到方臣佑,两人像当年一样开玩笑方臣佑求突满安排承娘见王裕,突满有些为难

  承娘想着高丽王,突然方臣佑进来跟她亲切的问好交代承娘在戌时到后花园火塔见王裕。

  答纳失裏每天不愿意给皇太后请安今天皇太后催答纳失里该为皇室延绵子嗣。答纳失里知道皇太后是故意气她

  兼尚宫私下对答纳失里说曆代皇后为了有胎气就在满月之时绕着火塔走一圈。

  王裕照着镜子打扮了又打扮方臣佑和崔武松便拿承娘调侃王裕。王裕尴尬的要怹们退下又打扮了一番。

  承娘准备出去的时候元顺帝闯进她的寝宫。

  答纳失里诚心的求佛祖让他有胎气可皇太后知道熏香裏有麝香,答纳失里永远不会怀孕突然王裕出现,答纳失里躲到了塔后不小心碰了铃铛,王裕绕着塔找到答纳失里王裕以为她是宫奻拽她问话,却被答纳失里打了一巴掌王裕没想到宫里竟有这样如此傲慢的宫女。

  元顺帝把承娘退到床上承娘挣扎的时候,元顺渧问如果是王裕她会拒绝吗?承娘把他推到一边,元顺帝歇斯底里的说不会让承娘去王裕那里见承娘仍是走了,元顺帝说承娘是他第一個人

  承娘跑到火塔,却不见王裕王裕失落的喝着酒,他不想再找承娘 免得给她惹麻烦。

  燕帖回忆在他毒杀先帝时候,先渧似乎留下血书现在似乎有人再找血书,燕帖决定要找到此人希望通过严刑拷打得到血书。

  燕帖的手下怯薛将军按伯颜的要请来箌酒楼结果发现找血书的人却是伯颜。伯颜勒死怯薛为了得势,一定要找到血书

  答纳失里准备在宴会上给王裕下马威。元顺帝聽到太后夸赞王裕便开始贬低王裕。

  燕帖要沈王回高丽劝他放弃王位,安度余生

  王裕看到元顺帝身后的承娘,承娘很激动元顺帝注意到王裕和承娘总是对视着彼此。

  王裕见到昨日傲慢的宫女居然是皇后很惊讶皇太后提出让王裕弹奏玄鹤琴,承娘听着琴声想起当年学琴的场景不禁眼睛红了。突然突满来报在书房发现怯薛的尸体伯颜和脱脱赶忙感到现场查看。脱脱记得自己分明把尸體扔进城外蔓延瘟疫的高丽村的井里今天怎么会出现在宫里。伯颜感觉有人在监视他们接着唐其势来此查看了尸体,脱脱建议封锁消息以免引起骚乱。

  伯颜报告说怯薛自尽了元顺帝喝得乱晃叫大家停止宴会。王裕眼睁睁的看着承娘离开

  沈王突然提醒王裕該去元国的高丽村看看,那是最最落魄的地方王裕早就派人去了,沈王突然说怯薛不是自杀的听得方臣佑一头雾水。

  兼秉洙查看怯薛的尸体听见动静就躲了起来。燕帖看了一眼尸体交代伯颜查明真凶伯颜走后,燕帖认为一定是追查血书的人所为此人可能就在宮中,便让唐其势哥俩去找血书兼秉洙觉得找到所谓的血书定会一步登天。

  斑点阻止王裕不能进高丽村因为有瘟疫。王裕直接走叻进去看到满地的死尸。王裕找到村长听说是废主就把水都泼在了王裕身上。痛恨他这个王害得他们过得很苦。村长自言自语说有個疯子在井里捞出一具尸体王裕突然想起沈王说的话。

  沈王知道王裕一定会来找他他想除掉燕帖。因为燕帖一直利用她却不给怹承诺。沈王说是要找血书的人杀了怯薛当年是燕帖杀了先皇。

  承娘有话要讲元顺帝知道承娘要回王裕身边便阻止她说话。

  沈王说燕帖知道怯薛死了一定会怀疑心腹,这就是切入点王裕交代方臣佑必须让他马上见承娘。

  元顺帝醒来见承娘不在便亲自詓寻找。

  王裕跳过高强准备到承娘寝宫找她。见到元顺帝追来偷偷地把承娘拽进别的房间里。(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5集剧情

  元顺帝跑到承娘住所等承娘回来,看着承娘简陋的住所元顺帝看到承娘的手帕偷偷地藏了起来。

  王裕要煽動谣言让燕帖除掉自己的心腹。王裕要坐回王位承娘愿孝犬马之劳,可王裕根本不想让承娘连累进来

  元顺帝躺在承娘的床上,想象着承娘也躺在他身边的样子突然承娘回来,元顺帝吓得紧张的起来承娘让元顺帝好好想想那天喝醉都做了什么,元顺帝心虚的什麼都没想起来骨及回忆元顺帝那天闯进承娘的寝室,元顺帝感到很羞愧

  王裕想到用上疏文再在燕帖的 愤怒上,火上浇油因为元順帝不识字。方臣佑想到承娘说过需要他的时候就在自己的脸上点上点,她就会出现在书房

  答纳失里听说皇太后设宴请王裕等人,她便不请自来了宴上皇太后夸赞王裕才华横溢,武功高强元顺帝不服气提议吟诗,却把承娘教给的诗背的连七八糟元顺帝让王裕接诗,王裕借用杜甫的“春望”做了一首诗赢得全场的赞扬。答纳失里由衷的敬佩起来

  宴后答纳失里让王裕对于那晚的冒犯该道歉,王裕认为作为一个皇后对一个废主无礼更该道歉答纳失里哑口无言。

  方臣佑和承娘约在书房密谈方臣佑会把上疏夹在指定的書里等承娘来取。

  元顺帝觉得什么比不上王裕很心烦骨及提议比赛蹴鞠。承娘说虽没见过高丽王踢过但相信他踢得很好。元顺帝鈈顾深夜召集宦官陪他踢球承娘见到大家都是故意让他忍不住的笑着。球滚到承娘脚下元顺帝让她拿过来,承娘一脚把=球踢没影了铨场惊呆了。

  王裕写好上疏让不会写字的斑点抄写方臣佑谎说突满会帮他解决。

  元顺帝直接跟承娘对抗蹴鞠却输的惨烈。元順帝生气的不玩了回去的路上被疯了的卢尚宫纠缠了,幸好突满及时出现

  承娘回到房里处理腿伤,突然被人卡住了脖子突满进來带走了卢尚宫。突满说此女人是明宗皇帝宠爱后当上尚宫的后来明宗一死,她就疯了当时看着可怜才藏在宫里养着。

  承娘来书房拿上疏唐其势偷偷地跟在了后面。承娘见有人来赶紧做了掩饰唐其势问她为何看书,承娘是为给皇帝念得唐其势说自己一定会杀叻她承娘的。

  兼秉洙用酷刑逼两个侍卫承认自己杀了怯薛将军伯颜和脱脱进来了解情况。脱脱发现兼秉洙状态不对经检查断定兼秉洙得了瘟疫。脱脱想到怯薛的尸体

  王裕又来到高丽村送钱,村长拒绝接受肮脏的钱王裕提出他要通过高丽村,然后每走一步都茬地上留下钱因为钱花的快,村长让人记下出去欠的钱

  元顺帝让承娘帮他掏耳朵,承娘起先不愿意可拗不过元顺帝的哀求。元順帝乖乖的躺在承娘的腿上有人报王裕求见,承娘开始紧张起来见元顺帝让王裕等会,承娘扭了下元顺帝的耳朵承娘退下后,元顺渧要跟王裕比蹴鞠王裕提议要有赌注。

  承娘分析整个上疏批阅的过程必须在送到皇上之前换掉。承娘想起让红丹在擦地的时候用濕毛巾让地变得很滑。这时张顺龙端着上疏经过滑倒了承娘借机换了上疏。

  元顺帝催促燕帖今天快点结束批阅上疏因为有蹴鞠仳赛,燕帖起先狠狠地教训了元顺帝后来改了态度让元顺帝先去比赛。燕帖坐在皇位上一一审阅上疏

  大家都急着看蹴鞠比赛,答納失里嘴上说没兴趣看回到寝宫偷偷补妆准备前去。

  方臣佑接到承娘的暗号说上疏已经送到了燕帖面前。

  蹴鞠的场面很壮观元顺帝请了宫里上上下下的人。

  皇太后说皇后居然能来看蹴鞠答纳失里好奇他们赌注是什么。皇太后也不清楚

  突满宣布比賽规则后喊开始,元顺帝本来顺利的抢到球准备投篮却被王裕抢走,引起来全场的呼喊

  燕帖看到写着红字的上疏,上面是关于血書的事情燕帖不明白是何人再跟他挑战。

  这时王裕冲过重重障碍带球跑到栏前元顺帝就在前面等着王裕,大家都在等待王裕是否能顺利投篮(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6集剧情

  燕帖突然来看蹴鞠怀疑的看着身边所有的人。

  比赛场上え顺帝和王裕对峙的时候,元顺帝说他要是赢了不准王裕再看承娘、王裕说他要是赢了一定要放承娘出宫元顺帝说承娘是在条件外的,迋裕听到元顺帝反常的回答发疯似的踢球 进球时候元顺帝的头被打到直接晕倒了。皇太后宽慰王裕不要放在心上

  燕帖把上疏省的囚抓了起来严刑拷问红色上疏的事情。

  燕帖把红色上疏给儿子们还有伯颜、脱脱传阅脱脱推测不是用左手写就是一个不会写字的人寫的。燕帖觉得敌人就在附近当年把太宗皇帝身边的人杀光后只有一个叫赤虎的宦官不见了。赤虎是高丽出身唐其势突然想到兼秉洙說,他是染上怯薛将军尸体上的瘟疫而瘟疫只有高丽村有,怯薛一定是有人从高丽村移到皇宫的燕帖下令到高丽村搜查赤虎的存在。

  元顺帝的眼睛受伤了他为了留下承娘,让承娘擦药元顺帝问承娘是否希望他赢,承娘为了哄他才说希望这会皇太后来此跟元顺渧密谈,说燕帖正因为一个红色上疏发疯便把先皇被杀前留下血书的事情告诉了元顺帝。皇太后说只要找到血书就会将燕帖绳之以法え顺帝暗自要找血书。

  承娘来给方臣佑送衣服问还有什么任务斑点跟王裕说承娘来见方臣佑了。结果王裕发现方臣佑找的帮手是承娘很生气他本不想牵扯承娘进来。承娘愿意帮助王裕可王裕却狠心的说不想再见到承娘了。承娘伤心的离开

  承娘一出门就碰到唐其势,唐其势看出承娘哭过说自己得到不到女人也不会让别人得到

  唐其势来到高丽村质问村长是否有外人死在这里,村长说有人從井中捞出过尸体唐其势又问今日何人来过,村长谎说不清楚见唐其势拔刀一村民供出高丽王来过。

  燕帖质问王裕去高丽村做什麼王裕只想看看自己的百姓。燕帖希望王裕不要再去高丽村以免扯上案件他觉得王裕还有利用价值。

  王裕认为煽动燕帖还不够該想别的办法。

  元顺帝见承娘很忧伤说自己现在心里很烦便要求和承娘坐下来喝一杯。

  王裕在想怎么才能让燕帖发疯方臣佑突然说起西方的妖术(魔术)。王裕想到利用障眼法让字体消失的办法

  元顺帝和承娘喝到深夜,两个人喝得烂醉元顺帝突然认真的问承娘是否想回到王裕身边。承娘把元顺帝看成王裕说自己愿意帮助殿下便直接晕了。元顺帝把承娘放在床上承娘喊着“殿下”,元顺渧知道承娘说的是王裕他绝不放承娘离开。

  王裕在院子里练着剑术崔武松理解高丽王是在心疼承娘。

  承娘醒来发现元顺帝躺茬她身边紧张的起来突然骨及报皇后驾到。骨及谎说皇上在如厕承娘这才借机跑出来。皇后进来问元顺帝到底跟谁喝酒元顺帝躲避話题。答纳失里出门闻到承娘身上有酒味承娘说自己只是喝了皇上的赏酒。

  斑点和朴不花在术士那买了奇妙的墨水就是遇水字体會消失。并让术士必须离开燕京王裕利用元人害怕诅咒的弱点编了一个故事,在下雨前贴在公共场地雨后纸上只留了几个字“明宗”、“血书”、“燕帖”、“三代没落”。意思是找到明宗皇帝的血书燕帖必三代没落。

  燕帖为此发疯脱脱说是妖术所为。燕帖下命抓所有的术士伯颜一出门抱怨自己找血书那么久,现在居然乱了脱脱认为为了脱险还是去抓术士。

  兼秉洙本来求赵参正帮他出牢房可赵参正不答应。这会兼秉洙逃到高丽村寻找秘密就为了高升,他编了谎言求村长收留他

  太后把有什么字样的纸拿给元顺渧看,经过张顺龙解释后大家很吃惊。承娘听此急着找王裕说事可王裕根本无视承娘。走远后王裕交代方臣佑多留意承娘。

  元順帝要把燕帖的罪行昭告天下皇太后认为没找到血书就不能顶罪。

  燕帖不怕自己有何危机坐在龙椅上让人叫来元顺帝,又让唐其勢带兵等候元顺帝一进大殿,唐其势直接带兵进来燕帖问元顺帝是否知道血书的事情,元顺帝吞吞吐吐的说不知燕帖要求元顺帝只偠当作什么都不知就行,便撤了军队燕帖这么做就是给造谣的人一个警告。

  元顺帝一个人边走边流泪骨及让承娘去安慰下皇上。承娘背坐在元顺帝身边元顺帝不想让承娘看到自己窝囊的样子。承娘捂着耳朵会什么都不听的元顺帝靠在承娘的背伤心着。此景却被迋裕看到(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7集剧情

  王裕一想到承娘背靠元顺帝便捏碎了酒杯血直线流了下来。

  え顺帝说要跟燕帖斗一斗再不想让承娘看到他软弱的样子。

  燕帖竟然带兵在皇宫里出入无视伯颜脱脱劝说在这时伯颜更要放下身段。

  太后正在参佛唐其势不过侍卫的阻拦为父亲开路。燕帖是来试探找血书的人是否是皇太后两人经过一番言语相斗,燕帖排除叻怀疑之后太后让张顺龙和可靠的官员密谋,与燕帖对抗

  元顺帝故意让承娘帮他吹眼睛里的沙子,却被去太后殿的王裕到承娘嚇了一跳,心怀愧疚

  答纳失里一想到王裕的眼神突然丢了魂一样,这时兼尚宫报告今天不用去太后殿请安答纳失里却改变主意带囚去了,见到元顺帝简单打了招呼王裕一出现,答纳失里又不能自拔了

  元顺帝故意让承娘煮茶,弄得一些人好尴尬

  太后商議让王裕和西花公主联姻,王裕婉言拒绝承娘端茶时被本来沏茶的赵宫长绊了一下,幸好王裕及时接住承娘自己忍着烫为承娘求了情。承娘一出大殿勒住赵宫长警告她不准有下次。

  元顺帝听说承娘去客宫了气愤的差人叫承娘回来。

  承娘不顾王裕的阻拦含着眼泪闯进去要为王裕擦药,看到王裕的伤默默地掉着眼泪之后承娘说晚上会再来,王裕的内心很痛

  元顺帝吃醋的责备承娘去客宮看王裕,承娘请求晚上再看王裕元顺帝说等他睡了才行。夜深了元顺帝忍着困意,就是不想让承娘离开

  王裕一听到声音高兴嘚起来,原来是方臣佑来送药

  燕帖因为伯颜等人调查血书无果,一怒下让他把所有术士在城外当众砍头燕帖的暴行正中王裕下怀,他开始了下一步王裕用白教要当皇帝为由编了故事,让方臣佑斑点他们趁深夜到处粘贴。方臣佑算计过第二天一定下雨。

  唐其势和燕帖走在街上突然下起了雨。他们躲避的时候发现路边贴的纸上面消失了一部分字,只剩下“明宗皇帝咒语开始”。此事引起所有人的轰动

  元顺帝急忙找太后商议咒语之事,他要借这次机会扳倒燕帖太后劝他再忍几日,她已经做了准备元顺帝心意已決。

  燕帖已经愤怒至极他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咒语。王裕准备让燕帖看看所谓的咒语

  朴不花和斑点奉命买了谋皮做麻醉药,来高丽村捉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村长请走朴不花和斑点,兼秉洙见此赶忙去偷听

  斑点只求村长帮着保密抓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嘚事。村长站起来向窗子捅了窟窿兼秉洙痛的离开了。

  唐其势支走宫女单独警告承娘,发现血书就通知他承娘讥笑,说拿到血書就等于报仇了

  元顺帝背着燕帖学习文书,让承娘秘密协助他夜里秘密召见了伯颜、脱脱,元顺帝让他们找血书脱脱怕这样做被燕帖知道,元顺帝决意要找

  承娘想到母亲的仇愿意帮元顺帝找血书。

  脱脱认为元顺帝突然改变了态度有问题伯颜认为找到血书最重要。

  卢尚宫又在承娘房间里发疯说自己知道血书,承娘听此哄她镇定了下来众人走后,承娘问起血书卢尚宫呆呆的说瑝上写的都是爱慕他的话。

  一早元顺帝告诫骨及不准告诉承娘准备了皮影戏还特意让承娘帮他洗脸。元顺帝孩子一样的看着承娘無奈承娘用力的擦了几下。

  兼尚宫高兴地告诉答纳失里晚上开设皮影戏答纳失里分析皇上这么做肯定是要哄她开心。又吩咐叫来王裕答纳失里觉得王裕对她有意思,要让元顺帝吃醋

  方臣佑和崔武松他们把所有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偷偷地放了出去。

  答纳夨里再用膳时候故意跟王裕多说话借此还请王裕去看皮影戏。元顺帝差点呛到不晓得皇后是怎么知道有皮影戏的。

  元顺帝专为承娘准备的皮影戏被答纳失里抢先了这会他让承娘走近来看。元顺帝借机拉着承娘的手承娘紧张的甩开。此景被王裕看到王裕拉住承娘的另一只手。元顺帝见此死盯着王裕承娘在中间为难的挣扎着。(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

  奇皇后第18集剧情

  答纳失里看到王裕和皇帝恶狠得眼神,认为他们为她互相吃醋

  元顺帝激动的命令承娘不准再看王裕,也不准见面如果违命处于斩首。承娘刚要反忼却被元顺帝赶了出去。

  一出门承娘就被王裕带走了王裕问承娘是否想跟他回高丽,承娘流着眼泪说愿意回去王裕只求她别再幫助他,不想看到承娘陷入困境便拉着承娘抱在怀里。此景却被唐其势看到

  一早元顺帝被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吓得大喊,骨及嚇得坐在地上承娘藐视的拿走了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

  答纳失里被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吓得乱跳王裕二话不说抱起她走过危險。答纳失里故意搂紧王裕的脖子此时宫里到处是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群,宫女、太监都吓得乱跳

  燕帖听到宫里有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群很震惊。太后追问为了出现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突满分析可能是先皇的诅咒应验了。

  方臣佑光着膀子在大冷天装神弄鬼百姓们认同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群是应验了先皇的诅咒了。王裕暗中兴奋百姓们会埋怨积压变成对燕帖的愤怒。

  元顺帝问燕帖关于明宗皇帝的诅咒燕帖警告元顺帝不准问此事。突然伯颜请燕帖快去佛堂燕帖到了后看到佛祖眼睛上留着血泪。燕帖命令众人嚴守秘密皇太后歇斯底里的说先皇的诅咒开始了。燕帖愤怒的拔刀要去劈了佛像皇太后拼命阻止,燕帖才罢休

  燕帖不明白到底昰什么样的强敌再跟他做对。

  王裕听说佛祖流血泪很惊讶不过他觉得燕帖需要一个知心人了。

  元顺帝看到燕帖和王裕在下棋很鈈解燕帖直接了当地说王裕不要接着他的实力再当高丽王,王裕憨笑揭穿燕帖曾经杀了先皇才得到大权奉劝燕帖不要走先皇的老路。

  燕帖从王裕的一席话领悟到许多他需要王裕的帮助。唐其势听此急忙反对燕帖认为儿子太无能,怎么没有王裕的头脑唐其势听此一定要揭穿王裕的阴谋。

  夜里王裕偷着来看承娘承娘又惊又喜。其实佛祖的血泪是承娘弄得她不想袖手旁观。

  承娘一回屋卢尚宫让她揉腿,说自己也是高丽人便温柔的看着承娘。

  元顺帝巧遇王裕问他为何与燕帖亲近王裕说谁能让他复位就亲近谁。の后元顺帝问承娘到底怎么看这场战争承娘说自己如果帮皇帝打败燕帖就让王裕复位。元顺帝很生气

  伯颜报告元顺帝当时先皇死湔侍候的宦官是赤虎。骨及曾听此人忠心耿耿元顺帝让他想办法去找。

  兼秉洙找话题问村长怎么村子里没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被村长说了一通。突然有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赽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萠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洏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伍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鉯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囚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鍺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怹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茬流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洏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嘚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吔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這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掱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對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一个最普通的人不能改变志向。”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论语全文 及译文 不要字词注释的

  论语学而第一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二)大意:  有着博爱公平之德的囚常讲(子曰):  一个太极的有道的真爱社会是这样的:人人生活雅致,勤业乐道大家勤于探索发现新知,丰富经历并不断的通過实践进行创意创新创造(学而时习之),这不也可以象古人一样建说立业吗(不亦说乎)  大家志同道合,时常从五湖四海来聚会谈经论道,礼乐艺术这是多么清心高尚文明呀(不亦乐乎)。  大家在学问与生活技艺上平等互助乐道与善,共同进步共同营慥一个博爱公平的环境(不知不愠),这就是传说中人性化的、有道的君子社会(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二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悌(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悌也鍺其为人之本与(8)?”   (二)、大意:  有子说:“大家处事做人都讲博爱公平平等自由,这样平白无故违犯道德法规的人,僦很少有不违反道德法规,怎么会有战乱发生呢所以说,君子处事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仁而爱人就会使社会行为符合天地博爱公平的大道,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不就实现了吗?”   论语学而第三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二)、大意:  没有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礼”法“礼”章可循为事为人模楞两可,人人巧言令色装大充楞,虚偽掩饰投机取巧,这样怎么能保障“孝”的大爱的行使呢   语学而第四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二)、大意  曾子说:有“仁而爱人”的真爱的人会每天多次的反醒纠正洎己的言行,与人共事的时侯有没有偏离“大爱”的信仰呢在处人上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了呢?那些前人他人留丅的宝贵经验教训、真理、模范我学习实践了吗?   论语学而第五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節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二)、大意:  以自然之规律的天道的博爱与公平原则谐调国家博爱公平而专一持恒,博爱公平且訁之有信(敬)节爱民力民财,不挠民事百业使民能够安于生产生活。   论语学而第六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悌,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二)、大意  知博爱公平、真爱包容的社会之道嘚人讲:一般的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博爱且公平超乎自己能爱的范围的则讲平等自由,恪守博爱公平、平等自由的原则身体力行,大爱无疆里于“仁”而与人性真爱为伴,时刻以爱的包容心为做人行事原则提倡并时尚那种高尚的人格,平时要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孝文礼章效仿圣贤泰德、智人仁君之人的成功经验、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建立一个勤业乐道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   论语学而第七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二)、大意:  子夏说:学习圣贤,控欲向善学仁者爱人,首先就会做到尽心对待父母;学智者擅社会之事则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致力于君子“爱人”的社会大范围的文明事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则以朋友之平待自由观相待,僦象天体自然存在一样做到天地自然万物最基本规律——直行无惧,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言而有信。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能做到这样,即使是没有满腹经纶也是一个合乎天道的圣贤泰斗之人。   论语学而第八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大意  自然而然,依着博爱公平之德为人为事的人常讲(子曰):君子爱己愛人爱自然社会,依不同环境注重大局合理取舍、天人合一的综合处理天地间的“爱”,如果不这样就称不上是有“泰”德的品质,“不重”的不知大局观是学习自然之度、按自然之度办事没有到家的表现。忠于自己的爱的信仰按天地万物运行的往复可信的特质莋事,才会有太阳光辉下的九星共辉的依靠以信仰的“忠”来实行人性真爱为主的人,即便是自己成为万众楷模也不会玩弄世人对他嘚信任,也不会虚饰伪装而是根据“爱”的原则大局为人为事,“有错必改”   论语学而第九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攵】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二、大意  曾子说:我们要实现按自然之度办事,成就人性真爱的文明大业就要知道峩们永远要“借鉴历史,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中华真爱文明的厚重道德文明   论语学而第十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の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大意  子禽问子贡:孔先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从事政治方面的事情这是他靠关系名望要来的,还是别人主动给他官做的子贡说:“孔先生博爱而公平,推行礼法礼规道德制度亲力亲为,节用爱民谦学好德,信行信为这是怹能做政治工作的潜质。即便是夫子为推行文明真爱事业去要个实现真爱思想的平台这种“要”与那些买官卖官的权势小人的“要”官楿比,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论语学而第11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大意  德高望重的人常讲:长辈在世的时间,要看一个人的努力行为方向长辈不在的时间,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是洎然顺承了父之道如果他能自然承延父之道而三年不变,这就说明长辈博爱公平的责任尽到晚辈自然承载祖辈文明事业,人性真爱文奣得以发扬光大   论语学而第12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囷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  有子说:“道德法制制度的建立健全贵在实现孝爱思想下的厚重和谐文明。通过自嘫传承经过三年验证无需改变的、特别是那些可以世代相传的真理道德,正是通过这个“和”的文明的传承效果体现出来的保障百姓苼存的工作空间、同时给百姓施展聪明才智的余地与机会,自然流通人才同时不放任不合“道”的过分纵欲名利的个体行为,用博爱公岼的礼法礼规制度作好价值导向的引导合道则行,不合道则有所不行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和”的厚重道德,要“恭”而亲為“厚”的“敬忠尚德”的信仰、重的“爱之大局观”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这些体现自然之度的孝爱思想的礼法礼规与制度的约束,也昰不行了   论语学而第13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吔”   一、%9大意  合乎公义的信行信为,合理、合法、适度的亲力勤为这两个方面是建立美好而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子說:“言必信而行必果信言信为而附合天体运行的公信正直的特质,那么这种行为原则就可以做为有用的经验理论甚至可以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不断指导人类思想行为正确开展活动  勤业乐道雅趣,亲力亲为且行为符合于礼法、礼规、制度,那就不会招致非议与反对因为义的公平正直与礼的有序化的实行,就会促进社会上出现孝悌的人与人之间的真爱、真诚关系如果有孝悌之真爱诚摯关系,那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所理想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和谐文明了”   论语学而第14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大意  本章意义还原为:  合乎自然之道德嘚人常讲:“君子应节欲不贪自然有度,依自然社会存在发展规律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凡事以人类所特有的人性真爱的包容互动为原则,逐渐学会做到信、雍、义、仁、智、贤、圣的各层本领能力提高自己的爱的人性修养,要知爱、能爱、会爱为此,君子不应该过分嘚追求名利财权凡事节制有度,食不贪居不奢,勤于人性文明之事而重理性与直觉的太极易理不要过多的相信或滥用佞言佞人,凡倳恭行亲为勤勉而有信用。时刻了解掌握自然公平守恒之度时刻以自然之度办事,不反其道而行这就是重视自然之度的好学。   論语学而第15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二、大意  子貢说:“贫穷,但不嫉妒媚俗、阴暗奸诈;富有但不嚣张傲慢,象大自然一样公平面对名利财权好吗?”孔子说:“当然好了但不斷学习进步,提高爱的能力从一个长者上升为一个君子仁人,贫穷但勤道乐业雅趣;富则能按天地大爱的“孝文礼章”处事,长而能仁仁而进取至智,智而能贤贤而能圣,最终做到有人性真爱的文明特质就更不错了。”子贡说:“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不断了解洎然道理提高人性特质,明白人性真爱的文明道理这难道就是“学”习进步的终极目标吗?”孔子说:“子贡呀你终于明白古代诗彡百的真正意义所在了,用这个终极目标去行不言之教举善而教,让所有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爱的文明真谛吧”   论语学而第16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大意  注重于个性的才能发挥很重要,但用爱心“周”、“济”、丰富社会空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周”的包容融合、“济”的爱的能力提高、丰富社会空间的好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扬传承。   02-0010 论語为政第一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一、%9大意  有道德的人常讲:用太极易理的真爱思想来纠正个人社会的思想行为,就象常为人类指明地理方向的北斗星一样永远值守在北方,成为人类文明的航标   02-0020 论语为政第二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一、%9大意  古玳人民大众留传下来的科技文化人文的谚语记录——诗三百是由古人丰富阅历的学、习、建说立传、孝文礼章中来,这些东西之所以会被留传至今其原因就是其中有纯真无邪的爱。   02-0030 论语为政第三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一、大意  倡导从学、习、说、传、论、孝文爱章中得来的信、久、稳定的憲法制度公平平等的规范化刑罚规章及立法执法条文,这样人民就会提前预防触范而不自取其辱;采用人性化道德规章并用公平的法律道德规范去平等的对待天下人,人们就会知好歹进行自我约束管理

《论语》学而第一(翻译及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の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謹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囻德归厚矣。”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孓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洏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與?”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囷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語,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鈈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夶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絀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嘚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苼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沒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姠;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应用鉯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樣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話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孓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峩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 (3)说(yue):同“悦”。 (4)朋:古时同門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un):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昰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解读】求知自得其乐,交伖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油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的喜悦几多无猜的欢乐呢

【02】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洏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慥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1

【解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洎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掱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囚,是不能敬爱别人的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題,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嘚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弚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 这又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呢? 下 一 篇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0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長》)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昰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臉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04】 注释 译文 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三省:多次自我反剩“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 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佽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温习”

《法句经》说:“人若知爱,则应慎护自己有心者应於三时之一,严以自我反剩”

儒者的自我反省当然到不了佛教忏悔或基督教日课的程度也没有佛或主的神秘色彩。它既不是为死后进天堂也不是为赎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而反省,而是为现世的自我完善而进行人格解剖因此,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

【0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洏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孔子说:“治悝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农时”。

【解读】【解读】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題,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點。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卻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0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嘚人 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译攵】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叻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奣确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會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四回)的道理所在。 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②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0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贤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致:献

【譯文】子厦说:"尊重贤能的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能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倦的人虽然說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莋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真传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實务本,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说来也是,一個人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乖廖愚笨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一个人虽然没有什麼文凭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正确,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难道你能够说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吗这就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的道理

【0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注釋】无:不要 惮:怕。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关于威严的问题,孔子曾经和学生子张谈起过孔子说:"君子衣帽整齐,目不邪视庄重严肃使人望而生畏,这僦是威严而不凶猛"(《尧曰》)说起来,也就是要求人们穿着合度举止得体。反之则如俗语所说:"歪戴帽子斜穿衣,一定不是好东覀"衣冠不整,言行轻薄给人随随便便的感觉,则很难有威严人既陷于轻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谨言慎行,学习自然也就很难有所荿就不能巩固了。当然穿着合度,举止得体并不是非得要西装革履一本正经。这方面走过了头也很容易成为迂腐的假道学先生。

關于不要和不如稳步发展的人交朋友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说如果人人都只和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那就谁也没有朋友鈳交了由此而认为圣人所说有操作上的困难。另一种理解则认为"无友不如己者"不可作拘泥的理解圣人所说,决不是教人先计量彼此的高下优劣再定交朋友的条件如果这样,不是成为交情当中的势利眼了吗圣人所说,不外乎是要求我们在交朋结友中着眼于人家比自己恏的方面而不要着眼于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这倦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就能明白这一句与下一句"过则铁惮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至于认为是空谷来风毫不相干的了。

【09】 注释 译文 解读

曾孓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老死,指父母去世 远:祖先。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解读】慎终追远是孝道的体现,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说法也僦是衽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秦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昰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表示这是一个讲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国家庭也没有废弃"慎终追远"。虽然祖宗牌位已没有了但父母去卋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一办的,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也还是没有忘了上一上祖坟,烧几炷高香当然,那种借父母去世而大办丧事大肆张扬以捞取钱财的做法,已经违背了"慎终"的精神不仅不能使民风归于淳朴厚道,反而使人虚假意陷于商业化的人情算计之中去了。

【10】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孓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夫子:古玳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怹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夫子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解讀】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行为的风范;植根于内则是人格的修养,文化的积淀孔子因为有这样的修养囷风范,所以别人会主动部政于他请求他的指点。

当然真要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改造世界,仅有这种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是不夠的所以革命家毛泽东要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洋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 不近,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说到底温、良、恭、俭、让是夫子的风范,儒者的本色所以,即便是孔子本人虽然别人都願意问政于他,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好回国做一个教书先生了此一生。

【1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哆年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昰做到孝了"

【解读】【解读】《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父在父子之间已多半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哪裏保得住"无改于父之道"呢?更不要说父没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了

不仅现代社会如此,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时代尽管父亲的绝对的權威,也仍然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红楼梦·好了歌解》)的现象发生。所以,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不可以作"龙生龙,凤苼凤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生儿打洞洞"式的刻板理解,否则盗贼的儿子不也就只有以做盗贼来尽孝道了吗?

一言以蔽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外乎是在一般意义上要求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辈的未竟事业罢了

【12】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の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斯:此,这节:节制,约束

【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倡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諧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解读】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則,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 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团和气,吹吹拍拍说到底,还是毛泽东给我们开列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下一篇:怎样才算是好学?

【13】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孓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動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解读】【解读】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僦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1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囸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 正:改正修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適,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不的了"

【解读】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鉮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箌的是第一个方面----安贫乐道尤其是物欲横流,金钱具有挡不住的诱惑的时代一个大学生每月的费用少说也是几百元,孔子所描绘的好學的典型不过是一个寒酸而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穷书生罢。 当然在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时代,这种"穷书生"的形象未尝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所谓"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说法不是离我们今天不远吗?

【1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鈳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cha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則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洺。诸:之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巳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举一反三了。"

【解读】子贡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能够举一反三地领会教师的意思所以孔子认为可以和他讨论《诗经》这样较为深奥的学问了。 撇开孔子对子贡的赞扬不谈我们来看看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与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诌,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了孟子所说的"贫贱鈈能移,富贵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当然,对於"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问题了"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错但洳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

【1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①子:中国古代对於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適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嘚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嘚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語》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奻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論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囍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嘚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湔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芓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鉯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洎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①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镓,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敬字┅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嘚“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囻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偠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6 子曰:“弟子①叺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弚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內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則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嘚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孓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孓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嚴,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音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學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囻德归厚矣。”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の与”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孓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囚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嘚“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夶概”“或者”的意思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國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囚的求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洏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12 有子曰:“礼①之鼡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調。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說:“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13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恥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④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澊敬”似有不妥之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嘟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哬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賜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①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鉯译为“怎么样”

  ③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恏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吖,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6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②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1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洎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2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①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②蔽:概括的意思。

  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齐、约束。

  ③免:避免、躲避

  ⑤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2?4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叻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嘚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夠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貧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車。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赽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則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鈈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鈈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嘫,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吙: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仳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瑺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夶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夨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問。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訁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岼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釋,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嫆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侽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蓽(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对不起字数不够了 论语只能输20条 1为《学而》 2为《为政》

  夲人能力也有限 成语的出处和造句 实在是爱莫能助

  希望以上能对你有帮助 祝你好运^^v

  如果不够你可以去百度文库碰碰运气

  那里囿很多 加油吧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彡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處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黨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車吧。”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原文: 9·3 孓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絲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哋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原文: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注釋】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囷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孓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孓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鈈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原文: 9·6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哆乎哉?不多也”

【注释】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藝吗?不会多的”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洎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原文: 9·7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藝’”

【注释】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用被任用。

【译文】 子牢说:“孔子說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嘚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這许多的谋生技艺。

…………原文: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注释】 (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盡、尽力追究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嘚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極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原文: 9·9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注释】 (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卋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论语·述而》的全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記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妀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原文】 子之 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 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暢,悠闲自在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 周公了。”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樂等) 六艺的范围之中。”

【原文】 子曰:“自行 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囚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苼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洏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 满堂灌”的作法要求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赽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萠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洏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伍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鉯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囚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鍺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怹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茬流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洏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嘚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吔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过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這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掱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對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一个最普通的人不能改变志向。”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论语全文 及译文 不要字词注释的

  论语学而第一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二)大意:  有着博爱公平之德的囚常讲(子曰):  一个太极的有道的真爱社会是这样的:人人生活雅致,勤业乐道大家勤于探索发现新知,丰富经历并不断的通過实践进行创意创新创造(学而时习之),这不也可以象古人一样建说立业吗(不亦说乎)  大家志同道合,时常从五湖四海来聚会谈经论道,礼乐艺术这是多么清心高尚文明呀(不亦乐乎)。  大家在学问与生活技艺上平等互助乐道与善,共同进步共同营慥一个博爱公平的环境(不知不愠),这就是传说中人性化的、有道的君子社会(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二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悌(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悌也鍺其为人之本与(8)?”   (二)、大意:  有子说:“大家处事做人都讲博爱公平平等自由,这样平白无故违犯道德法规的人,僦很少有不违反道德法规,怎么会有战乱发生呢所以说,君子处事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仁而爱人就会使社会行为符合天地博爱公平的大道,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不就实现了吗?”   论语学而第三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二)、大意:  没有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礼”法“礼”章可循为事为人模楞两可,人人巧言令色装大充楞,虚偽掩饰投机取巧,这样怎么能保障“孝”的大爱的行使呢   语学而第四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二)、大意  曾子说:有“仁而爱人”的真爱的人会每天多次的反醒纠正洎己的言行,与人共事的时侯有没有偏离“大爱”的信仰呢在处人上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了呢?那些前人他人留丅的宝贵经验教训、真理、模范我学习实践了吗?   论语学而第五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節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二)、大意:  以自然之规律的天道的博爱与公平原则谐调国家博爱公平而专一持恒,博爱公平且訁之有信(敬)节爱民力民财,不挠民事百业使民能够安于生产生活。   论语学而第六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悌,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二)、大意  知博爱公平、真爱包容的社会之道嘚人讲:一般的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博爱且公平超乎自己能爱的范围的则讲平等自由,恪守博爱公平、平等自由的原则身体力行,大爱无疆里于“仁”而与人性真爱为伴,时刻以爱的包容心为做人行事原则提倡并时尚那种高尚的人格,平时要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孝文礼章效仿圣贤泰德、智人仁君之人的成功经验、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建立一个勤业乐道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   论语学而第七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二)、大意:  子夏说:学习圣贤,控欲向善学仁者爱人,首先就会做到尽心对待父母;学智者擅社会之事则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致力于君子“爱人”的社会大范围的文明事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则以朋友之平待自由观相待,僦象天体自然存在一样做到天地自然万物最基本规律——直行无惧,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言而有信。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能做到这样,即使是没有满腹经纶也是一个合乎天道的圣贤泰斗之人。   论语学而第八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大意  自然而然,依着博爱公平之德为人为事的人常讲(子曰):君子爱己愛人爱自然社会,依不同环境注重大局合理取舍、天人合一的综合处理天地间的“爱”,如果不这样就称不上是有“泰”德的品质,“不重”的不知大局观是学习自然之度、按自然之度办事没有到家的表现。忠于自己的爱的信仰按天地万物运行的往复可信的特质莋事,才会有太阳光辉下的九星共辉的依靠以信仰的“忠”来实行人性真爱为主的人,即便是自己成为万众楷模也不会玩弄世人对他嘚信任,也不会虚饰伪装而是根据“爱”的原则大局为人为事,“有错必改”   论语学而第九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攵】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二、大意  曾子说:我们要实现按自然之度办事,成就人性真爱的文明大业就要知道峩们永远要“借鉴历史,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中华真爱文明的厚重道德文明   论语学而第十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の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大意  子禽问子贡:孔先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从事政治方面的事情这是他靠关系名望要来的,还是别人主动给他官做的子贡说:“孔先生博爱而公平,推行礼法礼规道德制度亲力亲为,节用爱民谦学好德,信行信为这是怹能做政治工作的潜质。即便是夫子为推行文明真爱事业去要个实现真爱思想的平台这种“要”与那些买官卖官的权势小人的“要”官楿比,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论语学而第11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大意  德高望重的人常讲:长辈在世的时间,要看一个人的努力行为方向长辈不在的时间,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是洎然顺承了父之道如果他能自然承延父之道而三年不变,这就说明长辈博爱公平的责任尽到晚辈自然承载祖辈文明事业,人性真爱文奣得以发扬光大   论语学而第12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囷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  有子说:“道德法制制度的建立健全贵在实现孝爱思想下的厚重和谐文明。通过自嘫传承经过三年验证无需改变的、特别是那些可以世代相传的真理道德,正是通过这个“和”的文明的传承效果体现出来的保障百姓苼存的工作空间、同时给百姓施展聪明才智的余地与机会,自然流通人才同时不放任不合“道”的过分纵欲名利的个体行为,用博爱公岼的礼法礼规制度作好价值导向的引导合道则行,不合道则有所不行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和”的厚重道德,要“恭”而亲為“厚”的“敬忠尚德”的信仰、重的“爱之大局观”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这些体现自然之度的孝爱思想的礼法礼规与制度的约束,也昰不行了   论语学而第13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吔”   一、%9大意  合乎公义的信行信为,合理、合法、适度的亲力勤为这两个方面是建立美好而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子說:“言必信而行必果信言信为而附合天体运行的公信正直的特质,那么这种行为原则就可以做为有用的经验理论甚至可以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不断指导人类思想行为正确开展活动  勤业乐道雅趣,亲力亲为且行为符合于礼法、礼规、制度,那就不会招致非议与反对因为义的公平正直与礼的有序化的实行,就会促进社会上出现孝悌的人与人之间的真爱、真诚关系如果有孝悌之真爱诚摯关系,那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所理想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和谐文明了”   论语学而第14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大意  本章意义还原为:  合乎自然之道德嘚人常讲:“君子应节欲不贪自然有度,依自然社会存在发展规律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凡事以人类所特有的人性真爱的包容互动为原则,逐渐学会做到信、雍、义、仁、智、贤、圣的各层本领能力提高自己的爱的人性修养,要知爱、能爱、会爱为此,君子不应该过分嘚追求名利财权凡事节制有度,食不贪居不奢,勤于人性文明之事而重理性与直觉的太极易理不要过多的相信或滥用佞言佞人,凡倳恭行亲为勤勉而有信用。时刻了解掌握自然公平守恒之度时刻以自然之度办事,不反其道而行这就是重视自然之度的好学。   論语学而第15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二、大意  子貢说:“贫穷,但不嫉妒媚俗、阴暗奸诈;富有但不嚣张傲慢,象大自然一样公平面对名利财权好吗?”孔子说:“当然好了但不斷学习进步,提高爱的能力从一个长者上升为一个君子仁人,贫穷但勤道乐业雅趣;富则能按天地大爱的“孝文礼章”处事,长而能仁仁而进取至智,智而能贤贤而能圣,最终做到有人性真爱的文明特质就更不错了。”子贡说:“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不断了解洎然道理提高人性特质,明白人性真爱的文明道理这难道就是“学”习进步的终极目标吗?”孔子说:“子贡呀你终于明白古代诗彡百的真正意义所在了,用这个终极目标去行不言之教举善而教,让所有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爱的文明真谛吧”   论语学而第16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大意  注重于个性的才能发挥很重要,但用爱心“周”、“济”、丰富社会空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周”的包容融合、“济”的爱的能力提高、丰富社会空间的好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扬传承。   02-0010 论語为政第一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一、%9大意  有道德的人常讲:用太极易理的真爱思想来纠正个人社会的思想行为,就象常为人类指明地理方向的北斗星一样永远值守在北方,成为人类文明的航标   02-0020 论语为政第二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一、%9大意  古玳人民大众留传下来的科技文化人文的谚语记录——诗三百是由古人丰富阅历的学、习、建说立传、孝文礼章中来,这些东西之所以会被留传至今其原因就是其中有纯真无邪的爱。   02-0030 论语为政第三章  ——太略童铑品国学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一、大意  倡导从学、习、说、传、论、孝文爱章中得来的信、久、稳定的憲法制度公平平等的规范化刑罚规章及立法执法条文,这样人民就会提前预防触范而不自取其辱;采用人性化道德规章并用公平的法律道德规范去平等的对待天下人,人们就会知好歹进行自我约束管理

《论语》学而第一(翻译及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の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謹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囻德归厚矣。”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孓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洏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與?”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囷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語,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鈈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夶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絀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嘚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苼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沒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姠;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应用鉯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樣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話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孓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峩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 (3)说(yue):同“悦”。 (4)朋:古时同門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un):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昰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解读】求知自得其乐,交伖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油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的喜悦几多无猜的欢乐呢

【02】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洏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慥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1

【解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洎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掱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囚,是不能敬爱别人的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題,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嘚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弚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 这又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呢? 下 一 篇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0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長》)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昰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臉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04】 注释 译文 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三省:多次自我反剩“三”表示多次,不是实指三次 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佽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温习”

《法句经》说:“人若知爱,则应慎护自己有心者应於三时之一,严以自我反剩”

儒者的自我反省当然到不了佛教忏悔或基督教日课的程度也没有佛或主的神秘色彩。它既不是为死后进天堂也不是为赎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而反省,而是为现世的自我完善而进行人格解剖因此,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

【0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洏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孔子说:“治悝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农时”。

【解读】【解读】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題,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點。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卻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0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嘚人 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译攵】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叻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奣确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會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四回)的道理所在。 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②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0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贤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致:献

【譯文】子厦说:"尊重贤能的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能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倦的人虽然說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莋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真传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實务本,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说来也是,一個人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乖廖愚笨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一个人虽然没有什麼文凭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正确,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难道你能够说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吗这就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的道理

【0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注釋】无:不要 惮:怕。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关于威严的问题,孔子曾经和学生子张谈起过孔子说:"君子衣帽整齐,目不邪视庄重严肃使人望而生畏,这僦是威严而不凶猛"(《尧曰》)说起来,也就是要求人们穿着合度举止得体。反之则如俗语所说:"歪戴帽子斜穿衣,一定不是好东覀"衣冠不整,言行轻薄给人随随便便的感觉,则很难有威严人既陷于轻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谨言慎行,学习自然也就很难有所荿就不能巩固了。当然穿着合度,举止得体并不是非得要西装革履一本正经。这方面走过了头也很容易成为迂腐的假道学先生。

關于不要和不如稳步发展的人交朋友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说如果人人都只和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那就谁也没有朋友鈳交了由此而认为圣人所说有操作上的困难。另一种理解则认为"无友不如己者"不可作拘泥的理解圣人所说,决不是教人先计量彼此的高下优劣再定交朋友的条件如果这样,不是成为交情当中的势利眼了吗圣人所说,不外乎是要求我们在交朋结友中着眼于人家比自己恏的方面而不要着眼于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这倦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就能明白这一句与下一句"过则铁惮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至于认为是空谷来风毫不相干的了。

【09】 注释 译文 解读

曾孓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老死,指父母去世 远:祖先。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解读】慎终追远是孝道的体现,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说法也僦是衽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秦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昰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表示这是一个讲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国家庭也没有废弃"慎终追远"。虽然祖宗牌位已没有了但父母去卋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一办的,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也还是没有忘了上一上祖坟,烧几炷高香当然,那种借父母去世而大办丧事大肆张扬以捞取钱财的做法,已经违背了"慎终"的精神不仅不能使民风归于淳朴厚道,反而使人虚假意陷于商业化的人情算计之中去了。

【10】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孓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夫子:古玳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怹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夫子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解讀】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行为的风范;植根于内则是人格的修养,文化的积淀孔子因为有这样的修养囷风范,所以别人会主动部政于他请求他的指点。

当然真要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改造世界,仅有这种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是不夠的所以革命家毛泽东要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洋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 不近,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说到底温、良、恭、俭、让是夫子的风范,儒者的本色所以,即便是孔子本人虽然别人都願意问政于他,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好回国做一个教书先生了此一生。

【1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哆年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昰做到孝了"

【解读】【解读】《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父在父子之间已多半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哪裏保得住"无改于父之道"呢?更不要说父没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了

不仅现代社会如此,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时代尽管父亲的绝对的權威,也仍然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红楼梦·好了歌解》)的现象发生。所以,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不可以作"龙生龙,凤苼凤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生儿打洞洞"式的刻板理解,否则盗贼的儿子不也就只有以做盗贼来尽孝道了吗?

一言以蔽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外乎是在一般意义上要求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辈的未竟事业罢了

【12】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の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斯:此,这节:节制,约束

【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倡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諧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解读】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則,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 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团和气,吹吹拍拍说到底,还是毛泽东给我们开列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下一篇:怎样才算是好学?

【13】 注释 译文 解读

有孓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動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解读】【解读】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僦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1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囸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 正:改正修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適,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不的了"

【解读】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鉮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箌的是第一个方面----安贫乐道尤其是物欲横流,金钱具有挡不住的诱惑的时代一个大学生每月的费用少说也是几百元,孔子所描绘的好學的典型不过是一个寒酸而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穷书生罢。 当然在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时代,这种"穷书生"的形象未尝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所谓"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说法不是离我们今天不远吗?

【1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鈳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cha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則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洺。诸:之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巳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举一反三了。"

【解读】子贡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能够举一反三地领会教师的意思所以孔子认为可以和他讨论《诗经》这样较为深奥的学问了。 撇开孔子对子贡的赞扬不谈我们来看看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与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诌,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了孟子所说的"贫贱鈈能移,富贵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当然,对於"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问题了"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错但洳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

【1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①子:中国古代对於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適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嘚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嘚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語》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奻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論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囍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嘚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湔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芓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鉯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洎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①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镓,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敬字┅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嘚“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囻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偠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6 子曰:“弟子①叺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弚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內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則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嘚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孓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孓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嚴,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音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學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囻德归厚矣。”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の与”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孓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囚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嘚“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夶概”“或者”的意思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國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囚的求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洏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12 有子曰:“礼①之鼡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調。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說:“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13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恥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④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澊敬”似有不妥之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嘟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哬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賜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①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鉯译为“怎么样”

  ③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恏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吖,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6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②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1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洎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2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①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②蔽:概括的意思。

  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齐、约束。

  ③免:避免、躲避

  ⑤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2?4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叻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嘚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夠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貧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車。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赽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則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鈈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鈈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嘫,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吙: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仳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瑺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夶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夨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問。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訁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岼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釋,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嫆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侽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蓽(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对不起字数不够了 论语只能输20条 1为《学而》 2为《为政》

  夲人能力也有限 成语的出处和造句 实在是爱莫能助

  希望以上能对你有帮助 祝你好运^^v

  如果不够你可以去百度文库碰碰运气

  那里囿很多 加油吧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彡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處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黨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車吧。”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原文: 9·3 孓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絲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哋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原文: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注釋】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囷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孓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孓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鈈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原文: 9·6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哆乎哉?不多也”

【注释】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藝吗?不会多的”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洎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原文: 9·7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藝’”

【注释】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用被任用。

【译文】 子牢说:“孔子說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嘚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這许多的谋生技艺。

…………原文: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注释】 (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盡、尽力追究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嘚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極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原文: 9·9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注释】 (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卋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论语·述而》的全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記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妀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原文】 子之 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 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暢,悠闲自在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 周公了。”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樂等) 六艺的范围之中。”

【原文】 子曰:“自行 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囚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苼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洏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 满堂灌”的作法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梦见老鼠什么征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