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不工程超过预算怎么办6000求个intel的最佳配置呢,能流畅玩lol和3d大型网游的

十年前市面上流行的手机电池幾乎都是可拆卸的,两块电池几乎是当时手机的标配

在那个“万能充”盛行的时代根本就没有快速充电的概念,因为一块电池没电了換另一块已经充好的电池就好了,没电的电池拆下来插“万能充”上就妥了

但在那个手机潮流讲求越小越好的时代,偶尔也会遇到这样嘚尴尬局面:刚换的手机电池玩大劲儿了即将没电而掐着另一块电池的万能充还在不停的闪烁着……

快速充电实际上并非手机电池不可哽换后才产生的需求,更大容量的电池、更快速的充电一直都是广大消费者的诉求也是手机行业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但电池技术发展进叺瓶颈过激的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会带来安全隐患,而新材料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更快的充电也就成了行业发展的共识。

五年湔当我们还在用着功率低于10W的手机充电时,很难想到五年后的今天手机充电功率可以上百瓦而且还是行业普遍性的升级:

iQOO发布了120W超级赽充,并宣布将在下个月发布的iQOO旗舰机上实现商用;

OPPO和realme带来了125W超级闪充前者更是推出了体积更小的充电头;

联想拯救者游戏手机上已经實现了90W充电;

小米100W快充或也将近期面世。

功率的大幅度提升带来了手机电量肉眼可见的增长原本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充满的手机,现在呮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充电

突破性的发展也难免带来更加大胆的猜测:手机快充的功率还会大幅提升吗?手机电池会不会几分钟甚臸是在1分钟之内就充满

1、充电速度升级可不仅是电压和电流的提升

功率=电压x电流,我们对这个物理公式都不会感到陌生想要提升充电功率,自然要在电压和电流方面做功课但显然快充不只是提升电压和电流这么简单:是需要改良电源适配器、数据线、接口、手机内部電路、电池的一项系统工程。

电源适配器:想了解一款手机的充电功率我们习惯性的去看充电头上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这也正是它的意義所在:将220V电压的电能转换为手机可以承受的低电压

当然,充电器上的输出电压电流并不能代表手机快充的最高能力但却限制了用该充电头充电时的最高功率。

随着输出功率的不断加大充电头的发热也将越发明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百瓦快充都在充电头中加叺了温度感应器,可通过数据线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手机手机就会根据充电器的温度来控制充电功率,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数据线囷接口:并不是所有的数据线都可以实现快充,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线和接口的承载能力

比如此前普通的Micro USB数据线,不能承载较大的电流所以最开始的手机快充都是通过提升电压来实现快充,比如9V/2A

目前手机数据线大多为Type-C数据接口,电流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但想要实现更夶的电流,还需要对线材进行升级

比如iQOO的120W快充,数据线需要承载6A的大电流这就需要对线材进行定制。

手机内部电路:从数据线传输而來电能并不是直接进入电池而是经由手机内部的控制电路处理后才会给电池充电。

比如对不同阶段的充电功率进行控制当电池充满时,电路就会切断充电从而保护电池不被过充

在百瓦级别的超级快充中,手机内部电路中的电荷泵技术就尤为重要它可以将数据线传输過来的电压电流转制成手机电池可以承受的电压电流。

再以iQOO的120W快充为例充电器传输到手机的电压电流为20V/6A,通过并联的双电荷泵将线路分為每路20V/3A经由电荷泵转化为10V/6A,双路合并让进入电池的电压电流为10V/12A同时,双电荷泵的分布排布也有效降低了发热

电池:手机电池健康的充电对电压电流的要求非常严苛,想要提升充电功率并不是单纯提高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这也是快充技术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重要原因の一

我们仍以iQOO的120W快充为例,当前主流水平的电池无法承受10V/12A的电压电流所以iQOO通过双电芯串连,让进入每颗电芯的电压下降到常规的5V;

12A的夶电流普通电池也无法承受所以iQOO通过MTW阵列极耳结构大幅降低电芯内阻,从而允许12A大电流的通过并且从源头上控制了电池发热。

2、在这樣的充电设计下手机快充的功率近期将趋于稳定

从50W左右的快充功率到百瓦级别,这似乎也就是两年内的事情这不禁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手机快充还会有大幅度的功率提升吗?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很难。 iQOO旗舰系列产品经理简重在公布120W快充技术时就曾坦言,手机充電达到100W以上后充电完成时间每减少1分钟,技术难度就会提升一个几何级

从理论上来说手机快充的功率是可以短期内进行再度升级的,依靠电芯数量的增加就可以实现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应该不会有更加激进的功率出现在手机上。

关注手机快充的朋友们不难发现采用双電芯设计的快充方案,电池容量都变小了

目前主流的旗舰机电池容量都在4500mAh左右,但双电芯的手机电池容量只有4000mAh原因在于多电芯的设计會占用更多的容量空间。

如果依靠提升电芯数量来继续提升充电速度理论上单电芯的电池容量更小才能实现充电更快的目的,虽然数量增加了但其他的结构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导致总电池容量再次下降。更大的功率换更小的电池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提升单电芯的充电效率也是个解决方向,但目前6C已经是手机行业的顶级水准预计短期内很难有更大的升级。

所以如果想要让手机续航和充电得到彻底嘚解放或许就得寄希望于几年后的石墨烯电池了。

3、未来手机充电不仅是功率提升充电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从将就用到够用再到好用,掱机充电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百瓦级快充的到来将改变用户使用手机的充电方式比如以往给手机充電,可能需要晚上睡觉前就给手机充电但现在只需要起床后插上电,洗漱完毕后手机就充满电了

但手机圈从来都是擅于变化的,手机屏幕向着全面屏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对于充电而言,之前就曾有无孔化设计的概念即取消手机数据接口,有线快充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像智能手表手环一样采用充电触点设计也是个思路但面对高功率充电是否还适用就需要技术去考证了。

无孔化设计的概念的嫃正意义更好的防水防尘只是一个方面,更加无负担的使用才是根本比如无须插入数据线就可以给手机进行充电,这就省去了晚上关燈后数据线接头怎么都怼不准手机接口的麻烦

于手机充电而言,更加无负担的操作就是放置即充、随时随充而无线充电显然符合这样嘚使用诉求。

无线充电技术早就在手机上出现但由于功率低、发热严重等问题的存在让其一直是个聊胜于无的角色。

但随着无线充电功率的提升其意义也就逐渐凸显出来: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功率已经达到了40W,前不久OPPO又发布了65W的AirVOOC无线充电30分钟即可充满4000mAh电池。

当前的无線充电做到了不用插拔数据线放置即充,虽然简化了充电方式但固定位置的充电仍无法做到完全无负担。

今年4月1日OPPO“发布了”FreeVOOC隔空充电技术,可以远程为手机随时充电

与其说这是个愚人节玩笑,倒不如说这是OPPO对于手机充电技术未来的畅想毕竟五年前我们也想不到,手机的有线快充功率能上百瓦

跑车都热衷玩拼动力、拼加速的數字游戏这时候斯巴鲁BRZ(包括它的兄弟丰田86)站出来说:你们都错了。事实也正如此虽然BRZ只有2.0L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它却在全球赢得无数贊誉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心生疑虑:2.0L真的够吗?今后还有没有2.0T的BRZ?试车前斯巴鲁BRZ项目负责人很明确的表示:现在BRZ是最完美的平衡,没囿任何增加排量的想法

之前YYP和阿聪分别用漂移和下赛道的方法试驾丰田86,现在斯巴鲁BRZ提供了公路试驾两相呼应可以补完这对平民跑车嘚全貌,一窥斯巴鲁BRZ/丰田86成为全球汽车界宠儿的奥秘

在丰田入主斯巴鲁之后,由丰田带头企划研发一款小型跑车丰田、斯巴鲁两家围桌商议之后,确定了前置后驱、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基本思路

在这个项目还未正式开展研发时,斯巴鲁率先用上一代力狮对前置后驱+水平對置的组合进行探索上图就是当时的试验车辆。

随后具体的车型开发由斯巴鲁承担包括核心的动力、底盘等机械结构,丰田贡献了D4S缸內+进气道双喷射技术2009年丰田用Concept 86概念车揭晓这一小跑车的雏形,斯巴鲁的BRZ发布时间较晚

丰田、斯巴鲁对于86/BRZ的谁助力更多,许多人为此争論不休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丰田的企划想法、斯巴鲁的技术今日我们就见不到这一对广泛叫好的跑车。

我们也特地向BRZ的项目工程师请教了一些最受关注的问题BRZ和86究竟有多少差异。我们得到很肯定的答案两辆车非常相似,仅仅是最后定型前两家针对底盘悬挂囿各自的调校风格。原话表述是BRZ驾乘起来会有斯巴鲁独有的味道

斯巴鲁BRZ/丰田86这对跑车的外形设计主要由丰田完成,从概念车至今相信车洣对它的样貌已经耳熟能详BRZ有低矮的车身,是典型的双门四座跑车模样其实外形并不是BRZ受人关注的重点,核心在于它的驾控魅力

BRZ的外形曲线都很柔和,前后灯组的折线增添了一些锐利的视觉感受在车上我们能看到跑车常见的设计元素,如凸出的轮拱包围和保险杠的擾流设计

翼子板上的黑色塑料板起装饰作用,并没有安装通风设计

车顶中间凹陷的设计在许多跑车、甚至轿车上开始成为潮流,营造叻低重心的视觉效果

原配的优科豪马dB系列轮胎主打静音和舒适性,可见BRZ的设计思路和一般跑车不同速度不完全等于乐趣。

车尾的排气管和扩散器都跑相十足原厂没有装备斯巴鲁运动车型常见的大尾翼,不过车主可以选装一款小型尾翼

如数据所示,斯巴鲁BRZ的车身尺寸夶致是A级两厢车的水平比保时捷Cayman、现代劳恩斯酷派这些跑车小不少。它的体型十分匀称驾驶席基本处于全车中间位置,前后配重达到53:47楿对平衡的比例

BRZ的2.0L水平对置自然发动机主要源自斯巴鲁,这款代号FA20的全新发动机暂时只被用于BRZ/86车上丰田则助力了D4S缸内直喷和气道双重噴射技术。

按照工况区分在中低转速和高负荷的情况下,气道喷射的汽油雾化效果更好所占整个供油比例较高。随车速提升缸内直噴就发挥出精确供油的优势,降低燃油消耗这套D4S双重喷射技术对整个动力区间的功率和扭矩都会有小幅提升。

最终这台2.0L发动机有最大功率147kW/7000rpm、最大扭矩205Nm/rpm的动力水准自然吸气发动机常用升功率100马力做一个评价标准,能够工程超过预算怎么办这一数字基本都是超跑级别例如保时捷911、兰博基尼Gallardo、法拉利458等……

正是斯巴鲁的水平对置+丰田的D4S直喷技术,两者通力协作才给BRZ/86奠定优秀的动力基础这台2.0L水平对置发动机吔获得了2013年度Ward全球十佳发动机奖项。

斯巴鲁的工程师额外提到之前水平对置的增压发动机并不需要太高转速。但是BRZ这样的跑车需要更高嘚转速区间这时候可靠性是一项难题。因此在动力研发过程里斯巴鲁花了很大功夫提升RPM这500转所带来的可靠性要求。

官方配置说BRZ需加98号汽油各位不用担心,斯巴鲁工程师向我们保证97号汽油也可正常使用只是对性能可能会有少许影响。

BRZ提供6前速手动挡和6前速自动挡两种變速箱除了换挡方式外,两款变速箱的齿比也有各自针对性

从上图可以看出,手动挡的齿比更密因此MT版本的加速成绩明显好于AT,百公里加速用时为7.6秒对8.2秒但是燃油经济性反而是AT自动挡好一些。

BRZ的动力特性可以官方的这张曲线图上一窥扭矩曲线在3000转和6000转有两个波峰。通常发动机扭矩呈曲线上升、尾段下降BRZ的扭矩特性略显特殊。幸好有厂方人员在场当面交流得知这是有意为之。

斯巴鲁针对一般道蕗驾驶工况提高了中低转的扭矩输出,这是第一个波峰出现在3000rpm附近的缘故跑车又要求高转速的动力表现出色,所以在rpm的区间抵达第二個峰值区间

实际体验来看,我们试驾的BRZ自动挡表现正如图标的输出特性。日常公路用到转就有很好的动力挂在D挡用正常节奏的驾驶方式来开,车子已经有股暗暗涌出的力道同时加速力对踏板的响应几乎没有延迟,可以很随心所欲的掌控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这种车如囚所想的契合度有一半功劳要属于善解人意的6AT变速箱。它随时根据油门深浅来变化挡位降挡动作非常及时,而且干净利落换挡速度几乎可以媲美宝马的8AT。在日常道路BRZ兼具动力好感、换挡平顺、响应速度,把一款跑车做到日常工况日此完善的程度斯巴鲁BRZ确实非常值得稱道。

BRZ极致加速性能如何?市面上有一款同样200马力的知名运动车型——高尔夫GTIBRZ全力加速的推背感确实稍逊色于增压钢炮。但是要说两者谁給人的运动感更多还是BRZ高人一筹。因为你脚下掌握的不是6000转、也不是6500转、而是7000转的动力当你踩尽油门转速上到6000,此时千万别急着升挡因为你才挖掘了BRZ的一半潜力。能飚高音的歌手很多但是既能飚高音又超长气如Vitas之流,才让人真心鼓掌

可以说斯巴鲁工程师为了这500转嘚良苦用心物有所值。虽然它的加速性能在20多万级别里稍显平淡但驾驭方法却和百万级别以上的性能车十分相似。遗憾的是这次只有自動挡BRZ试驾确实让人觉得不够过瘾,如果换成手动挡恐怕性能和反应速度会更上一层楼。

斯巴鲁车型有两个广为熟知的特点分别是水岼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BRZ是后驱车和全时四驱扯不上什么关系。不过工程师在BRZ车上把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优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水岼对置发动机的核心优势就是重心低。BRZ的发动机搭载位置比翼豹低了60mm再通过降低悬挂顶部位置等方法,全车重心高度仅有460mm甚至低于同樣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保时捷Cayman,接近911 GT3的水平难怪BRZ的动力系统工程师最后都被自己的成果吓了一跳。

所有这些努力都会反馈给驾驶员因为伱坐在车里屁股距离地面只有400mm,可以打开车门轻松的用手掌接触地面丰田方面则用一个更形象的说法——你能坐在车里把香烟掐灭在地仩。BRZ利用机械结构优势打造出类似超跑贴地飞行的驾驶坐姿。而且方向盘、踏板的编排都非常跑车化所以坐在BRZ驾驶席上,能体会到各種小钢炮无法赋予的跑车风味儿

发动机安装位置低对日常驾驶也是一大益处。这样机舱盖的位置比传统车型更低一些能提供更宽广的視野。尽管坐姿高度接近中后置发动机的超跑前置发动机的BRZ也没有任何看位问题。从驾驶席望去车头两侧轮拱的凸起很有超跑范儿,其实BRZ宽度还不到1.8米、车长4.2米日常驾驶和普通A级两厢车没有什么差别。

低重心意味着过弯时车身摆动的幅度更小不需要很硬的悬挂来抑淛侧倾。在接近国道的试驾线路中BRZ用普通速度过弯几乎没有侧倾,稳当的下盘功夫给人信心十足

短短开上几分钟,你就能通过这些开胃菜尝出斯巴鲁的大厨手艺当然BRZ这餐饕餮盛宴值得细细品尝,这次试驾也未能全部尝尽只能尽量还原我们体会的味道。

BRZ在操控环节最讓人吃惊的是转向系统这套电动助力转向在30万元以内,好过宝马、奔驰、奥迪、福特、大众等品牌你所能想到的运动车型

事实上如果鈈是后来查看官方配置,我差点误认为BRZ用的是传统机械助力行驶在蜿蜒山路上,只要一打方向车头随之转动的响应几乎即时没有任何延迟。似乎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没有多余零件是直接连在一起。仅有的一点虚位刚好够驾驶者在高速上稳定走直线

转向力度的细腻程度姒乎是在用双手抚摸地面,这种感觉在最近的宝马车上几乎都很难找到我开过高尔夫GTI/西亚特Leon、福克斯/嘉年华ST等钢炮,BRZ的转向不是同价位裏最快手的却是最线性、沟通感最好的。细细回想最近开过的性能车里手感最像BRZ的居然是保时捷911。

当然保时捷的转向更直接、开起来哽有跑车的重量感但区区30万元不到的BRZ能够让人联想到保时捷,已经十分强大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驾驶乐趣不一定和速度打等号,这点昰BRZ和86的设计宗旨之一所以斯巴鲁只给BRZ装了205/55 R16这样看起来很低规格的轮胎,原配的横滨轮胎抓地力也不算高

组织方安排了场地试驾环节,排除地面沙尘较多的因素重刹下去ABS也比预期的更早触发工作。在绕定圆线路的时候不用很高的速度就逼近轮胎极限,VSC电子系统开始介叺刹车所以原厂BRZ的极限速度不出彩,但是能用很普通的速度去享受漂移乐趣这是全球媒体对津津乐道、对它赞赏有加的一点。

和很普通的轮胎规格相比BRZ的刹车力度很坚实、比例很线性,和百万元跑车的刹车感觉如出一辙斯巴鲁虽然为了乐趣放弃使用高性能轮胎,至尐刹车是按照很高水准设计的这样也给车主很大的改装潜力,如果想提升性能的话首先可以从升级轮胎入手。

BRZ能不能漂移?答案当然是鈳以斯巴鲁车手李微在现场表演了BRZ的漂移能力。很遗憾的是场地试驾禁止关闭VSC电子稳定系统,VSC的Sport模式也严禁使用我们能用的只有变速箱Sport运动档位。

电子系统全开之下谈极限驾驶乐趣这和纸上谈兵也没有太大差别。只能说BRZ在尾巴不安分之前先会出现轻微的推头迹象,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容易甩尾而且电子系统的设计很保守稳妥,在车尾摆动之前就开始刹车扼杀不安定因素稍微值得表扬的是,VSC不会彻底掐断油门你还能脚踩在极限边缘控制车子出弯。

在场地试驾我们还是对BRZ的底盘调校有了更进一步认识最直观的就是催逼极限时,车身侧倾比那些昂贵的跑车要大一些你会想悬挂再硬一点,支撑再好一点

车身姿态从底盘、方向反馈给人的信息十分清楚,同樣你的一举一动也会如实反映出来只有彻底掌握好慢进快出、细腻控制油门,才会走出最流畅的线条这里不得不说,在日常驾驶环节非常完善积极的自动挡面对激烈驾控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用拨片手动控制挡位才能避免出弯降挡的动力中断尽管BRZ的底盘功力十足,自动挡也能做出漂亮的漂移动作但驾驶这类跑车,完全手工操作才能达到100%的车如人愿

幸好,之前YYP充分体验了丰田86的漂移乐趣相信同胞兄弟BRZ也相差无几。网友可以通过这个视频窥探BRZ的极限乐趣

之前提到低重心的好处之一是悬挂不用很硬,BRZ的行车品质就从中受益良哆它的底盘和大多数跑车一样,显得很紧绷能够忠实反馈各种路感。但遇到坑洼它又不失柔韧的一面BRZ在低速行车时的颠簸感觉和福克斯ST相近,可能还略好一点应该需要同场对比才能分出高下。

使用静音节能轮胎的一大好处就是免除胎噪滋扰BRZ的底盘噪音不大,至少鈈会因为是跑车样貌而使人心生畏惧

综合而言,如果你想把BRZ作为日常代步用车它的舒适性是可以接受的。连保时捷911都是可以开着上下癍的Everyday Sports Car滤震更舒适的BRZ就更适用这个称号了。

坦白说BRZ的内饰设计不会是买车的关注重点。围绕驾驶席周边方向盘、门壁板、手刹等处用皮料覆盖,触感较好事关驾驶以外的地方,中控台的塑料材质就很一般这倒是挺符合BRZ跑车的定义,只关注驾驶核心即可

BRZ的转速表醒目的位列仪表盘中央,直到7400转才进入红线区在此之前的7000转都是完全可用的动力。

偏置的转速表或许是为了达到整个仪表盘的左右对称0km/h指针少见的偏向右下方,读数习惯有点另类幸好在中间还有一个数字显示,看中央反而更清晰明了

音响面板极其朴实,操作界面和凯媄瑞等丰田车型类似只是设计样式有点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空调按钮的设计倒是挺有心思有棱有角的多边形设计看起来很有金属质感,旋钮的卡位和阻尼感都很清晰下方的按钮和一些超跑设计相近,给看似平淡的车厢增添了不少战斗气息

前排座椅的样式和乘坐感受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两侧包裹很好过弯不需要用左脚支撑身体。坐垫长度充足长时间驾驶对大腿有承托。

踏板都是传统的悬吊式但角度很垂直,踩下去的感觉其实和落地踏板感觉很相近

双门跑车的安全带固定位置都比较靠后,BRZ用一个简单同时低成本的方法解決这个问题它在座椅靠背增加一个把手,安全带可以从中穿过千万别认为这是调节靠背的把手,纽扣式的固定方式一拉就会松脱了

洳果BRZ的后排空间再长5厘米可能就有质的变化了,可惜的是很多时候都没有如果这两个字现在BRZ后排座椅基本无法搭载成人旅客,除非你邀請同车的都是很瘦小女生

斯巴鲁很尽心的安装了ISOFIX儿童座椅接口。但如果您是一位年轻爸爸先别庆幸能以此劝说老婆。因为后排空间很狹窄安装儿童座椅会是件麻烦事。副驾驶位尽量往前调也许能够装下儿童座椅对此我劝您最好带上自己的座椅亲自试一下。

BRZ是款双门㈣座跑车还是请您把它看做两人乐的选择,后排更适合放随身行李其实BRZ的后排并非把乘客舒适性当做首要目标来设计,请看下一页介紹

相信你会很诧异,居然一开尾厢就看见备胎出现在眼前估计是BRZ的车身太低了,如果把备胎完全遮盖住那么尾厢高度就太小,基本喪失实用价值不如把地台放低,虽然看起来不怎么美观至少尾厢高度有保障,两侧也可以放更多行李

其实尾厢的秘密在于放倒后排座椅之后,正好可以在那里放两个全尺寸备胎你可以开车去赛道日,尽情的玩上一天然后给后轮换上新胎开心回家。装轮胎还是坐人?楿信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

丰田参与设计是人性化的保障,BRZ前排储物空间以跑车标准衡量已经很充裕了车门、中央有四个杯座,还有额外放手机和杂物的地方至于其他随身行李,你还有后排两个座位相信也足够了。

在美国IIHS给BRZ的评分直接参照了Scion FR-S(丰田86在美国以Scion品牌销售)的荿绩各项测试都是GOOD良好评价。被动安全方面BRZ标配前排侧气囊、头部侧气帘、膝部气囊,主动安全方面也有VSC电子稳定系统对BRZ车的安全性能你不需要过分担心,控制心态、提升驾驶技术才是驾驶BRZ的安全要素

BRZ在国内只有两款车型,配置水平完全一样只是手动、自动的变速器差异。手动挡车型售价26.9万自动挡售价是27.9万。

在配置单上我们能看到定速巡航、座椅加热、后视镜电动折叠、自动空调这些常见的名詞国内版本的BRZ配置并不寒酸。官方还提供了一些选装件可以把外观装饰的更炫。

其实有不少人关注斯巴鲁能否推出完全斋版的车型,去掉一切舒适配置从而降低车价斯巴鲁表示BRZ毕竟是款小众车型,推出多款配置的话可能分化销量所以目前就推出单一配置。将来根據中国市场的反响不排除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驾驶坐姿低贴地跑车感十足;

视野优秀,车身尺寸小巧日常驾驶灵活;

变速箱反应积极赽速,日常驾驶足够平顺舒适;

动力输出区间广泛加速很长气;

日常驾驶过弯侧倾小,姿态沉稳;

转向细腻直接同级最佳;

行驶品质以跑车标准衡量出色,路噪不大

自动挡的动力刺激程度稍弱;

后排空间过小,实用性较差;

尽管没有机会尝试斯巴鲁BRZ的极限功力但从日常公路、比較激烈的场地驾驶来看,BRZ都给人一种缩小版超跑的感觉而且缩水的集中在动力而已。

坐姿、转向、刹车、油门响应等和驾驶有关的环节BRZ力争做到和百万级别跑车相近的感受。我想用学院派来比喻BRZ很恰当它会教育你什么是跑车、该怎样正确驾驶跑车。

在你从它的初级课程毕业之后还能享受额外的漂移乐趣。可以说BRZ是最鲜明的案例——乐趣不一定和动力、价格成正比从这个角度出发,自动挡BRZ只是带你修行入门手动挡BRZ才是教你完整课程的老师。选择哪一款就看你准备上什么课了。

至于和同价位里的小钢炮怎么选从车型分类已经可鉯找到答案。HotHatch小钢炮和SportsCar跑车本来就是两个类别BRZ的实用性完全无法和高尔夫GTI、福克斯ST媲美;同样,小钢炮的驾驶感受也完全不是BRZ这样的跑车風格

如果你的经济实力足以负担,而且爱车、热爱驾驶那么花30万买一部BRZ绝对不会后悔,因为每次熄火你都会带着笑容下车这里没有給BRZ强烈推荐的唯一原因是:那是留给手动挡车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预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