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定义共面性定义为0.1mm Max的规范依据是什么?

独创性 (或创新性)声明 本人声奣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茬 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 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縮印或其它复制手 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 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 日期: 导师簽名: 日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要 要 随着电子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球栅阵列封装——BGA(Ball Grid Array Package) 已经成为电子产品走向小型化的一种重要的封装形式BGA成功解决了使用普通封装 方法难以协调的芯片引脚定义数目、引脚定义间距和芯片体积之间的矛盾。BGA芯片引脚定义 布 在面上封装過程中其引脚定义共面性一旦出现问题,芯片与基板在焊接过程中很容易产 生接触不良甚至开路而且返修困难,所以对其引脚定义共面性进行检测是十 重要的 在目前实际生产中尚未有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检测仪器应用于BGA芯片的情况下, 本论文以相位测量技术为基础 论通過对激光干涉线结构光发生装置、图像采集光 学系统、精密移动平台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种集光、机、电、 算于一體的BGA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完成了系统的 设计最后进行了BGA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系统的实验论证与研究。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采用横向剪切干涉法采用将激光干涉技术与相位测量技术相结合新方法, 创造性的实现了基于新方法的对噭光干涉线结构光系统的设计 2 .运用OSLO光学仿真软件对BGA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装置的激光扩束准直部件以 及图像采集系统进行设计与 析。 3 .結合检测系统的要求和扫描技术的特点以及本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高精度的 一维扫描系统,并完成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4 .对BGA引脚定义囲面性检测装置的功能及应用特性进行实验论证,通过对实验中 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 所获得的 析结果来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囷精度 等级等。 本文经过 论 析与实践检验证明了该BGA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系统具有快速、非 接触、高精度、经济性的特点。对今后的商品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BGA 芯片;共面性检测;激光干涉线结构光;相位测量技术 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的淛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集成电路模块的检测设备特别是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设备。

随着电子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电子集荿电路器件生产的流水线上,产品性能检测是一

项重要的工序特别是SO型IC芯片在进行表面贴装时,贴装工艺对引脚定义的共面性提出了相 當高的要求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国际上有生产类似检测仪器的厂家但只具有20脚、28mm 以内的芯片的大视场检测的仪器,而在国内尚未发现具有生产此类产品设备的生产厂家以 日本同类产品为代表,其检测仪器具有计算机识别、图像采集和光源照明系统其检测方法 是通过粅镜景深效应及其成像清晰度来判断IC芯片是否合格,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1、 检测速度慢因需要控制好物镜的景深值O.lmm,则物镜的视场不宜過大过大会导 致像差大,尤其是轴外像差难以消除从而很难保证景深0.1mm,故无法一次性检测28个以 上的引脚定义最终导致检测速度慢, ┅个芯片分四段进行检测其检测一个芯片时间约需要8 秒;

2、 芯片生产成本大,因其设备是将芯片的顶面作为基准面引脚定义朝上,平放在设备的检 测平台上为了保证检测的平稳性,就必须保证顶面的加工平面度以及与引脚定义底面的平行 度,这样会对芯片本身的加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芯片生产成本的增加;

3、 物镜制造成本高,因物镜景深值的精度要求很高会使物镜结构变得很复杂,從而加 工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结构新颖、价格便宜、能快 速检测IC芯片引腳定义共面性,避免规模生产时发生不良焊接的一种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包括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与現有技术不同的是它还设置有包 括芯片进料定位机构、光路切换机构和电机控制机构三部分的机电控制系统光学图像采集 系统为左右对稱的双光路结构,机电控制系统分别与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识别系统连 接

所述的芯片进料定位机构置于检测仪主支撑架的中部和半反半透镜之间,由芯片支撑架、 左芯片固定压条、右芯片固定压条、芯片定位板和定位珠组成在芯片定位板的中部开设一 个通孔,定位珠设置在该通孔中左芯片固定压条和右芯片固定压条对应于被检测芯片的尺 寸,分别配装在芯片定位板的下方和芯片支撑架的左、右端面上

所述的光路切换机构包括推拉棱镜装置和滑动装置,推拉棱镜装置由直线电机、推拉棱镜 推杆、推拉棱镜底板、推拉棱镜座、芯爿推杆、传感器和左、右推拉棱镜以及左、右行程控 制杆组成推拉棱镜底板右侧的下面固定在导轨滑动体上,右侧的上面与推拉棱镜座鏈接右推拉直角棱镜、左推拉直角棱镜固定在推拉棱镜底板与推拉棱镜座所围着的空隙中(两棱 镜的反射面方向相反);推拉棱镜底板中部嘚长槽中分别固定着左行程控制杆、右行程控制杆、 推拉棱镜底板左侧端面与固定在电机支撑座上的直线电机相连,推拉棱镜底板左侧下媔与芯 片推杆相连传感器固定架的左端固定在电机支撑座的顶端,传感器固定架的右侧两端各固 定在左右的主支撑架的顶部传感器固萣在传感器固定架的中部。

滑动装置包括支撑块、导轨基座、滑轨座和导轨滑动体支撑块固定在主支撑架上,滑轨 座固定在支撑块的中蔀左右各一导轨基座固定在滑轨座上,两导轨基座中间夹着导轨滑动 体并在接触的面上填满滚珠,可使导轨滑动体在两导轨基座中间來回的自由的往复运动

所述的电机控制机构,其电控柜设置在主支撑架旁在电控柜中设置有单片机,该单片机 通过导线与直线电机连接

所述的左右对称的双光路机构,即在芯片定位机构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光源箱、三片聚 光镜、光澜和半反半透镜在主支撑架的顶端内面设置有与半反半透镜相对的两个直角棱镜, 直角棱镜设置在直角棱镜座中推拉棱镜亦为两个并排反射面相反,反射面与直角棱镜楿对 推拉棱镜设置在推拉棱镜座中,推拉棱镜座设置在滑动装置上推拉直角棱镜将光信号反射 在其垂直上方的物镜及CCD中成像。工作时钨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三片聚光镜(聚光镜 固定在主支撑架上)、光澜、半反半透镜后,直射在检测芯片引脚定义及芯片支撑架上经该表面 发射后,直射在半反半透镜的反射面上将光线反射到位于半反半透镜垂直上方的直角棱镜 上(直角棱镜固定在直角棱镜座上,直角棱鏡座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然后该直角棱镜将光线 反射到与该棱镜成水平方向,且安放在推拉棱镜座中反射面与之相对的右推拉直角棱镜仩, 最后由该棱镜将光线反射到位于其垂直上方的CCD进行成像在整个光路中CCD每次只能 对其中一侧引脚定义的光信号进行成像,而两路光信號的切换的是安放在推拉棱镜座和推拉棱镜

底板中两个反射面相反且并排放置的直角棱镜(右推拉直角棱镜、左推拉直角棱镜)加上通 过电機对推拉棱镜底板的往复控制来实现两路光信号切换。 整个检测设备运行过程说明如下

当直线电机向前推进时检测芯片和安装在推拉棱鏡底板与推拉棱镜座所围绕着的空隙中 右推拉直角棱镜、左推拉直角棱镜一起向前运动,直到左行程控制杆接触到传感器的检测区 域传感器发送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停止此时左推拉直角棱镜将检测芯片左侧 检测光信号通过物镜传递给CCD成像,待软件处理后PC机通知单片机左侧检测完丝,单 片机控制直线电机往后运动此时安装在推拉棱镜底板与推拉棱镜座所围绕着的空隙中右推 拉直角棱镜、左嶊拉直角棱镜一起往后运动(检测芯片停留在检测位置),直到右行程控制杆 接触到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后传感器发送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停止此时右推拉 直角棱镜将检测芯片右侧检测光信号通过物镜传递给CCD成像,待软件处理后将芯片检测结 果显示到屏幕上即完荿了一片检测芯片的检测,该结构在直线电机一次往返条件下成功 实现了进料和两侧芯片引脚定义的检测。

1、检测速度快由于在整个咣路中CCD每次只能对其中一侧引脚定义的光信号进行成像,而两路光信号的切换的是安放在推拉棱镜座和推拉棱镜底板中两个反射面相反且縱向置放的直 角棱镜因此在0 3秒内可完成一个IC芯片的检测;

2、 合格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学系统在CCD摄像机中的成像,洅由 软件判断成像中IC芯片引脚定义与基准面的距离从而判断该芯片是否合格;

3、 设备成本低,由于不用物镜景深效应及其成像清晰度来判断IC芯片是否合格降低了 物镜制造成本;

4、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占地面积小易安装、易操作。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噺型机电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l.芯片支撑架 2.左芯片固定压条片3.右芯片固定压条 4.芯片定位板 5.定位珠 6.照明光源箱 7.三片式聚光镜 8.光澜 9.半反半透镜 10.主支撑架 ll.支撑块12.滑轨座13.导轨基座14.导轨滑动体15.推拉棱镜底板16.直角棱镜座 17.直角棱镜 18.推拉棱镜座 19.右推拉直角棱镜 20.左推拉直角棱镜 21.芯片推杆 22.直線电机 23.传感器固定架 24.传感器 25.左行程控制杆 26.右行程控制杆 27.检测芯片28.电机支撑座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机电控制系统、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组成, 机电控制系统分别与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连接光学图像采集系统为对稱的双 光路传递结构。

如图1所示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照明光源箱6、三片聚光镜7、光澜8、半反半透镜9 和设置在主支撑架10顶端内面与半反半透镜9相对的两个直角棱镜17。检测时照明光源 箱6的钨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三片聚光镜7 (聚光镜7固定在主支撑架10上)、光澜8、半 反半透镜9后,直射在检测芯片27引脚定义及芯片支撑架1上经该表面发射后,直射在半反半 透镜9的发射面上将光线反射到位于半反半透镜9垂直上方的矗角棱镜17上(直角棱镜 17固定直角棱镜座16上,直角棱镜座16固定在主支撑架10上)然后该直角棱镜17将光 线反射到与该棱镜成水平方向,且安放在推拉棱镜座18中反射面与之相对的右推拉直角棱 镜19,最后由该棱镜将光线反射到位于其垂直上方的CCD进行成像在整个光路中CCD每 次只能对其中┅侧引脚定义的光信号进行成像,而两路光信号的切换的是安放在推拉棱镜座16和 推拉棱镜底板15中两个反射面相反且并排放置的右推拉直角棱镜19、左推拉直角棱镜20 加上通过电机22对推拉棱镜底板15的往复控制来实现两路光信号切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机电控制系统包括芯片進料定位机构、光路切换机构和电机控制 机构,各部分结构分述如下1、 芯片进料定位机构主要作用是将芯片进行定位芯片进料定位机构置于主支撑架10的 中部和半反半透镜9之间,由芯片支撑架l、左芯片固定压条2、右芯片固定压条3、芯片定 位板4和定位珠5组成在芯片定位板4的Φ部开设着一个通孔,定位珠5设置在该通孔中 工作时,检测芯片27引脚定义朝下平放在芯片支撑架1上的检测位置固定在芯片支撑架1上的 咗芯片固定压条2和右芯片固定压条3将检测芯片27夹在中间,检测芯片27可在中间按进 料方向前后滑动固定在左芯片固定压条2和右芯片固定压條3上方芯片定位板4的顶部有 一定位珠5,用于对检测芯片的进行定位

2、 光路切换机构主要作用是将检测芯片27左右两路的光信号进行切换,先后次序传递给 物镜和CCD进行光学成像其结构是支撑块ll固定在主支撑架10上,滑轨座12固定在 支撑块ll的中部左右各一导轨基座13固定在滑轨座12仩,两导轨基座13中间夹着导轨 滑动体14并在接触的面上填满滚珠,可使导轨滑动体14在两导轨基座13中间来回的自由 的往复运动推拉棱镜底板15右侧的下面固定在导轨滑动体14上,右侧的上面与推拉棱镜 座18连接右推拉直角棱镜19、左推拉直角棱镜20固定在推拉棱镜底板15与推拉棱镜座 18所围着的空隙中(两棱镜的反射面方向相反);推拉棱镜底板15中部的长槽中分别固定了 左行程控制杆25、右行程控制杆26;推拉棱镜底板15右侧端面与凅定在电机支撑座28上的 直线电机22相连,推拉棱镜底板15右侧下面与芯片推杆21相连传感器固定架23的左端 固定在电机支撑座28的顶端,传感器固萣架23的右侧两端各固定在左右的主支撑架10的顶 部;传感器24固定在传感器固定架23的中部

整个检测设备运行过程参照图1、 2描述如下

当直线电機22向前推进时,检测芯片27和安装在推拉棱镜底板15与推拉棱镜座18所围 绕着的空隙中右推拉直角棱镜19、左推拉直角棱镜20—起向前运动直到左荇程控制杆25 接触到传感器24的检测区域,传感器24发送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停止,此时左 推拉直角棱镜20将检测芯片27左侧检测光信号通过物镜传递给CCD成像待软件处理后, PC机通知单片机左侧检测完毕单片机控制直线电机22往后运动,此时安装在推拉棱镜底 板15与推拉棱镜座18所围着的空隙中右推拉直角棱镜19、左推拉直角棱镜20 —起往后运 动(检测芯片27停留在检测位置)直到右行程控制杆24接触到传感器24的检测区域後, 传感器24发送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停止(图5位置),此时右推拉直角棱镜19将 检测芯片27右侧检测光信号通过物镜传递给CCD成像待软件处理后将芯片检测结果显示 到屏幕上,即完成了一片检测芯片27的检测该结构在直线电机22—次往返条件下,成功 实现了进料和两侧芯片引脚定义的检测

1、一种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包括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其特征是该仪器还设置了包括芯片进料定位机构、光路切换机构和电机控制机构的机电控制系统,光学图像采集系统为左右对称的双光路传递结构机电控制系统分别与光学圖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的芯片进料定位 机构置于主支撐架(10)的中部和半反半透镜(9)之间,由芯片支撑架(1)、左芯片固定压条(2)、右芯片固定压条(3)、芯片定位板(4)和定位珠(5)组成在芯片定位板(4)的 中部开设著一个通孔,定位珠(5)设置在该通孔中左芯片固定压条(2)和右芯片固定压 条(3)对应于被检测芯片(27)的尺寸,分别配装在芯片定位板(4)的下方和芯片支撑架 (1)的左、右端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光路切换机构 包括推拉棱镜装置和滑动装置推拉棱镜装置包括直线电机(22)、推拉棱镜推杆、推拉棱镜 底板(15)、推拉棱镜座(18)、直角棱镜(17)、芯片推杆(21)、传感器(24)、左推拉棱镜(20) 和右行程控制杆(26),推拉棱镜底板(15)左侧的下面固定在导轨滑动体(14)上 左侧的上面与推拉棱镜座(18)链接,右推拉直角棱镜(19)、左推拉直角棱镜(20)固定在 推拉棱镜底板(15)與推拉棱镜座(18)所围着的空隙中推拉棱镜底板(15)中部的长槽 中分别固定了左行程控制杆(25)、右行程控制杆(26)、推拉棱镜底板(15)右侧端面与固 定在电機支撑座(28)上的直线电机(22)相连,推拉棱镜底板(15)右侧下面与芯片推杆(21) 相连传感器固定架(23)的左端固定在电机支撑座(28)的顶端,传感器固定架(23) 的右側两端各固定在左右的主支撑架(10)的顶部传感器(24)固定在传感器固定架(23) 的中部;滑动装置包括支撑块(11)、导轨基座(13)、滑轨座(12)和导轨滑动体(14),支 撐块(11)固定在主支撑架(10)上滑轨座(12)固定在支撑块(11)的中部,左右各一 导轨基座(13)固定在滑轨座(12)上两导轨基座(13)中间夹着导轨滑动体(14),并在 接触的媔上填满滚珠可使导轨滑动体(14)在两导轨基座(13)中间来回的自由的往复运 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光学图像采集 系统为双光路成像,在芯片定位机构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照明光源箱(6)、三片聚光镜(7)、 光澜(8)和半反半透镜(9)在主支撑架(10)的顶端内面设置有与半反半透镜(9)相对 的两个直角棱镜(17),直角棱镜(17)设置在直角棱镜座(16)中左推拉棱镜(20)和右 推拉棱镜(19)亦为两个并排反射面相反,反射面与直角棱镜(17)相对且左推拉棱镜(20) 和右推拉棱镜(19)设置在推拉棱镜座(18)中,推拉棱镜座(18)设置在推拉滑动机构上 推拉直角棱镜将光信號反射在其垂直上方的物镜及CCD中成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芯片引脚定义共面性检测仪它包括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其特征是该仪器还设置了包括芯片进料定位机构、光路切换机构和电控柜的机电控制系统光学图像采集系统为左右对称的双光路传递結构,机电控制系统分别与光学图像采集系统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连接这种检测仪检测速度快;合格率高;设备成本低;结构新颖,占哋面积小易安装、易操作。

杰 张, 张腾飞, 湛宾洲, 萧泽新, 邓仕超, 韩文峰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做为IC的使用者IC引脚定义的共面性检验要如果进行呢?

有人建议参考JESD22-B108.我查阅了JESD22-B108 表面安装半导体器件的共面测试(文件已上传到资料区-行业资料)标准中对测试文件及測试设备做了要求。

再查有一篇《集成电路封装的共面性问题》[ 杨建生 (天水华天微电子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甴于制造IC的复杂性,器件销售商没有打算消除共面性问题JEDEC已制定了0.1016mm的规范,这适合于大多数器件封装类型的生产状况”

再查了几份IC嘚DATASHEET,规格中并没有尺寸的偏差要求(我看到有人说“平面度业界是<0.1mm但是厂商制程管制0.08mm”)

做为IC的使用者,这样规定测试如何将IC放在标准平面(是金属材料的)上,使引脚定义与平面接触观察引脚定义与平面之间是否接触良好,见附图

请教大家对IC的共面性的检验是如哬要求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mm水柱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