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屯田制兵战斗力如何

内容提示:明代永平府境内军事聚落地理初步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29: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明朝军制一般指明朝兵制

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

(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

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在地方,

,为地方统兵长官。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

,共5600人;千户所由

,共1120人,百户所由

,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

1个、内外卫329个、

千户所65个。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

)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

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

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

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

、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

的戍守部队, 配置于东起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

、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

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

的发展。卫军的武器装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兵器制作精良,

开始装备部队。中央还设立

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

起义的“从征军”、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

”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后成为卫军的主要征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格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

,属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

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役,

。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

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洪武至

约有八九十万顷。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

”,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

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

”遭破坏而废弛,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

”,京军覆没。为保卫京师,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

,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如抗倭名将

之“俞家军”等。但是,实行募兵制,养兵耗费大,募兵愈众,国库日绌,于是频繁地向民众勒索,激化了阶级矛盾。至明末,募集之兵训练废弛,战斗力转弱,并相继逃亡,终于无法挽救明朝的灭亡。

  • 1. .中国百科网[引用日期]

明朝军队的官职很多,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有什长、队长、哨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和总兵,还有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我们一起来看看。

要弄清明朝军队的官职,就要弄清军制,明朝分为屯田制和募兵制

自太祖制定了卫所制以来,卫军实行的是屯兵制,就是自给自足,有点像抗日时期的八路军,驻守军事重镇的实行三七开,三成兵力正常执勤,7成兵力屯田,而相对稳定的中部地区却是二八开,朝廷统一将种子、农具、耕牛等分配到各个卫所,卫所的军队实行的是世袭制,世世代代为兵,家属也住在朝廷规定的地方,如果遇到家族不能繁衍或战死沙场,朝廷也会统一核销,称之为“消兵”。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朱元璋(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在地方,指挥使>卫指挥(管5个千户共5600人)>千户(管10个百户共1120人)>百户(管两个总旗共112人)>总旗(管5个小旗共50人)>小旗(管10人)。

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豪绅、将校侵占,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弛,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京军覆没。为保卫京师,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戚家军”,俞大猷之“俞家军”等。

募兵是营兵的主要来源,但有部分募兵隶于卫所。

营兵军官就是这样:什长<队长<哨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

五人为一伍长,十人为什长,后戚继光编练新军时,将其扩大为十二人,称一队,设队长,总兵,副总兵等下辖兵员无定制,有的几万军队,有的十几万,主要看军队财政和作战需要来决定该支军队兵员的多少。

一个人爱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好看,他也许是爱你的美貌;如果你有钱,他可能是爱你的钱财;如果你懂事,他多半是爱你的知书达理;如果你又丑又穷,嘴馋还懒,他依然毫不嫌弃地对你说出那句“我爱你”,那么恭喜你,你又成功地遇到骗子了。

最后请您点击下方说一说评论,这篇文章如果值得您看的请回复1,不值得您看的请回复2,谢谢您的参与!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屯田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