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有赞 来运 营微商 城是免费的吗?

最近“微商体”火遍朋友圈,其格式都是“XXX先生加入微商三个月,喜提和谐号”之类的调侃语句,充斥着社会对“微商”这类群体中“反智行为”的嘲讽。

一提到“微商”,在很多人潜意识里依然与“传销”二字挂钩,这其实与微商在朋友圈中“病毒式”的商业营销脱不了干系。而这一现象也让部分人对“微商”极度反感,认为“微商”都是靠“骗”赚钱,并将微信中所有的商品营销统称为“微商”。

如果说“微商”当中有人赚到60亿,肯定会被很多人笑话,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与“喜提和谐号”并无差别。但近日,在大众所诟病的这帮“微商”中真的有人赚了60亿,还顺便上了市。

4月19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创新支付(08083)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55.16亿股股份收购51%股权。

智通财经了解到,收购完成后,有赞创始人白鸦将成为中国创新支付的第一大股东,公司也将借中国创新支付的壳完成上市,并更名为“中国有赞”。按中国创新支付19日盘中最高价每股0.58港元计算,目前有赞的市值约60亿港元。

那么问题来了,你眼中的这家“微商”凭什么能做到60亿的市值,其商业模式是什么?为何借壳上市?未来是否有投资的价值?

“有赞是否是微商”这个问题重要吗?当然重要。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有赞是一家“微商”,逻辑是“他们在微信上卖东西”。但很显然这个论据是不充分的。

目前在微信上“卖东西”的主要有个体微商、微店、还有你可能熟知的幸福西饼、王府井百货、周黑鸭、鲜丰水果、凯叔讲故事等公众号或小程序网店。面对如此混杂的行业现状,关于有赞的定性分析便显得十分重要。

先从“微商”角度来看。许多人理解中的“微商”仅是发广告的个体户部分。但实际上,微商是社交电商的一种,它是指基于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简言之,在微信、微博平台直接向消费者卖东西或提供服务的企业或个人,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微商”。例如微信中的“微店”,便是典型的微商。

从微店来看,这家公司标榜的便是让个体用户能够“用一个手机开一家小店”。放至实际中,其商业运营逻辑是,若一个用户开一家店,并通过微信辐射10位好友,那10位好友将都为微店贡献一个DAU;如果有10000个用户,则将会为其带来10万DAU,从而带动平台GMV增长。

这种模式相比传统电商的优势在于,平台端导流成本大幅降低,企业只需导入自带流量的商户即可。这也意味着平台端中心化程度降低,也就形成了社交电商的特色,“去中心化”。

但“去中心化”的缺点在于,商户由于没有平台导流机制,很容易陷入“缺客流”的境地,并且获客成本也会相对增加。为此,微店后来推出今日半价,微店买家版,美丽购,代购现场,美铺(以及微店联盟等等活动和措施为商户导流。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微店其实本质上与作为传统电商的淘宝没有差别。

淘宝的运营逻辑在于一方面引入商家入驻解决平台活跃问题,另一方面平台负责大量买入消费者流量解决GMV(成交金额)问题。然后通过淘宝搜索对平台各商户进行流量分配,其推荐算法则是为满足流量分配中对精准化营销的需要。

于是,从导流层面来看,微店和淘宝干的是同一个事情,只是存在是否有“中心化”概念的区别,但本质上二者都在“2C”范畴内。实际上,是否为“2C”也是判断在这个行业中的公司是不是“微商”的核心问题。

回到有赞的话题。有赞是“微商”吗?不是。

很多人看着有赞有一个“微商城”,便想当然以为这家公司是一家“微商”,然后与微店或是淘宝进行对标比较,。但二者真的有可比性?

虽然微店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但是它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导流”是一项双向服务,为商户引来客流,为消费者介绍商户。这是微店“2C”的最大特征,但有赞没有。

“打着做流量的旗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消费者还需要多一个淘宝、京东吗?”这是有赞CEO白鸦在被问到为什么不做流量时的回答。

实际上,有赞区别“微商”的根本因素也在于其不做导流,其产品服务对象在B端而非C端。既然不是“微商”,那有赞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有赞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翻看早年有赞微商城的评论,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很多评论是负面的,而且理由大多是没有流量,商户做不出业绩。出现这一现象和当时有赞团队运营思路和方式的偏差有关。

2013年底,有赞拿到经纬的投资后,高瓴资本和唯品会又各投了2000万美元。由于有赞团队是“2C”出身,所以拿到钱后的团队选择了较为激进的市场扩张策略--先烧钱,烧出个100万商户。

结果,商户数量的确达到了预期量级,但商户活跃度却一直低迷。没有DAU,没有GMV,有赞团队烧掉的1亿元算是打了水漂,而剩下的钱仅够公司维持6个月。

后来,白鸦回忆起这段“辛酸史”反思道,“在企业服务领域,烧钱的都是傻子,要让生意回归商业本质,不做假象繁荣。”

我们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小插曲,其实很容易理解当时有赞的失误。有赞微商城在成立之初便只是一个“开店工具”,它不为商户提供任何流量。公司的商业运营从开始便是“2B”模式,但烧钱买量却是“2C”模式下的手段。

有赞买来的流量并非消费流量,而是商户流量。在无任何信用背书的前提下,有赞买到的大部分都是没有自身流量,妄图借平台“发大财”的个体微商。导致的后果就是“缺流量”成为平台和商户的矛盾爆发点,也就是当初有赞微商城“被差评”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败走麦城”后,白鸦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意回归商业本质”。思考半个多月后,白鸦将思路放在软件“商业化”上。而这也迎来了有赞发展的转折点。

2015年9月底,白鸦决心对有赞进行商业化,对使用软件的商户进行收费。在当初很多评论中,免费改收费被很多用户诟病为一项“朝令夕改”的事,而这也导致了商业化后短短半年,有赞商户大量流失。

从当时的现象来看,商业化是失败的,但却让公司的运营逻辑和执行策略实现同步。白鸦对此的理解是,“做企业服务,你用我的软件,我收费的同时把服务做好,这是再健康不过的商业模式”。

路子走对了自然会有回报。白鸦在一次分享会上透露,在2015年有赞开始收费后,活跃商家数曾出现持续下降,但在2017年已经开始稳步增长。目前有赞已有300多万商家,2016年GMV达100多亿;在商户构成方面,纯电商商户只有20%多,自媒体有2%,70%多是线下门店,其中2%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商家占了30多亿的交易额。

这些商户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自带流量的优质客户。例如大家熟知的幸福西饼、百果园等均是有赞的客户。而且之所以很多线下门店能成为有赞主要用户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他们天然有流量。

”突然就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打鸡血的言论,反差极大的买家秀,以及夸张的支付宝转账截图。总是让人一边啼笑皆非,一边又忍不住偷偷有点羡慕。

微商真的能赚这么多钱吗?

很多人可能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在看到微商是靠着逐级代理,且类似熟人传销的模式时,却又望而却步。

据数据调查显示,在微商刚刚兴起的时候,只有20%的人会屏蔽或拉黑做微商的人;但到了现在,已经接近80%的人都会屏蔽或拉黑他们。当选择金钱就可能会失去朋友,选择朋友就做不了微商的时候,这样的两难让人格外心塞。做微商,似乎到了一个需要艰难抉择的时刻。若顾此,就一定会失彼。也许失去朋友,也许失去感情,也许,失去信任……

做微商真的就到了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NO,NO,NO!仅仅失去了朋友圈这个渠道而已,其他渠道还是可以找到的!曾经的淘宝平台,凭借其巨大的流量,让无数淘宝卖家坐在家里把钱赚了。而现在,就有这样一个专属微商的平台,可以免费提供巨大的流量入口,这个微商平台就叫做“趣品社”。即使你一条朋友圈广告也不发,照样让钱duang duang的进入你的口袋。

为什么这么说呢?趣品社是全国最大社区O2O门户-微地带旗下首创国内生活导购平台,致力于为消费者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有趣的指尖购物环境。

目前,借助微地带社区全国31个一、二线城市平台拥有全国过千万的用户、百万优质会员和众多品牌商家,线上流量得到了最大化的保证。同时,为了提高入驻商家的盈利能力,趣品社不仅为商家提供有效的线上导购服务,还将为商家商品做好线下良好的活动推广。这种0成本创业的机会,不亚于淘宝当年的全民开店的浪潮!

趣品社从创立伊始,便始终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最高追求,通过微地带多年的社区O2O市场调研,基于社区用户最真实的消费需求,坚持“售前严格筛选合作商家、职业买手砍价保证最低、职业验货师全方位质检试用”竭力为每位消费者带来最为趣味、省钱的购物惊喜体验。

不过首先,你要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确保正品,确保低价,确保质量足够优异。只要做的这些,平台自然会帮你大力推广,每天数十万的广告投入,数百万的流量。让你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过上富裕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你心动了吗?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决定!现在开始加入我们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营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