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太极拳有喜欢练习太极拳的吗?

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学习了简化拳之后,又觉得不够味,还要想方设法学习重复动作较多的传统套路。联系自身的体会,我以为重复动作较多的传统陈式拳,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较多的重复,有效地延长了锻炼时间,加大了锻炼强度。

这套传统陈式拳要求拳打低架、裆走下弧。加上较多的重复,虽然人更辛苦。但却很好地锻炼了体能,辛苦过后是体能的增强。如果把重复都省去,人是舒服省心了,但锻炼时间减少、强度减弱,其锻炼效果也随之削弱了。实践证明,人体机能的锻炼,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也要有一定的强度,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陈式拳套路中的诸多重复,恰到好处地延长了时间,加大了强度。

  本报讯 太极拳是白发苍苍老者们的“专利”?现在有点“不一样”——杭州有群练太极拳的小朋友。

  在杭州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每个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些80后、90后和小孩子在学习太极拳,到了周末,人数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人。这些孩子都穿着传统的练功服,跟随着音乐在广场上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柔中带刚……很多经过的路人,都会被他们吸引住眼光。为什么这群年轻人和孩子,会始终坚持着去打太极拳?

  在林行云看来,小孩子打太极拳有着独特的优点:“很多运动,比如说打羽毛球,如果是右手拿球拍的,打到后来可能右臂就会比左臂粗。但打太极拳的孩子,全身都很平均地参与到运动中,小孩子身体的发育也会很平衡。”

  另外,太极拳对于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很有帮助。嘉嘉妈妈说,以前嘉嘉参与的运动不多,练了太极拳后,对运动的积极性有了提高,“像跑步啊什么的,比以前也要快一些,这也和他身体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林行云说:“在转身的时候,腰部容易扭伤,这对于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孩子们学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在市民中心教太极拳的老师名叫林行云,是个70后,他是四川人,2004年的时候来到杭州。林行云在18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太极拳,马上就被太极拳的魅力所征服,之后一直在练习太极拳。2007年,林行云在杭州教的第一个学生是一名60岁的老太太,教了几天后,老太太说:“我让8岁的孙子也一起来学吧。”

  林行云就开始教祖孙俩一起学太极拳,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学太极拳的大多是老人,我可不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也来学习太极拳?有一天,一个小孩子问林行云,太极拳是什么,这有什么好练的?“我意识到,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太极拳,只有了解和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他们才能练好。”林行云说。

  林行云说:“到现在,我带过的学生大概总有四五千人了吧。”林行云现在每天都要在市民中心教上两三个小时,一般是早上8点半到11点半左右。

  相比于教大人,小孩子教起来的难度更大,林行云说自己有一套教小孩子的方法:“一定要有耐心,一个动作要教上很多遍。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小孩子的积极性,有的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学,我就告诉他,打太极拳了以后就可以身体好,读书好,而且还可以成为一个大侠。小孩子一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太极拳的时候,林行云还会穿插一些游戏,来提高小孩子的兴趣。比如一个简单的游戏,林行云把它叫做“荆轲刺秦王”,“我在教之前先给它们讲一段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小朋友不仅可以玩到游戏,而且还能长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太极拳,林行云还对太极拳动作进行了一些修改。一般老年人打的太极拳动作幅度比较小,林行云教的太极拳动作幅度要大一些,速度有时候也会快一些。

  家长希望小朋友能感受中国风

  在这些小太极拳手中,有一个叫赵景贤的小朋友,现在连3周岁都还没到。赵景贤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些武打动作,就经常自己在摆弄。有一次一家人路过市民中心,看到了很多小孩子在学太极拳,爸爸妈妈马上就决定让赵景贤也去学。赵景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学,赵景贤妈妈说:“现在他有三四个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让爸爸妈妈高兴的是,小景贤以前胆子很小,见到陌生人就会很害羞,现在别人让他打太极拳,他马上就会秀上一段。

  现在读小学4年级的嘉嘉则已经学了两年太极拳,因为嘉嘉小时候身体不好,家人就让他学太极拳锻炼身体。由于功课比较忙,嘉嘉每周日去学一个上午,嘉嘉妈妈说:“现在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自己也很喜欢,我想他一直会练下去的。现在传统文化也挺兴盛的,也希望他能感受一下地道的中国风。”

在我传拳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看下来,有一类人在跟随我学太极拳的时候表现出来很高的学拳天赋,也算得上同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随着时间沉淀下来,发现到最后,这些人都没有练出功夫,也就很难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这些有天赋的人学拳是失败的。

根据我这么多年授拳经验,这些天赋高的人,有下面几个共同的特点:

痴迷太极拳,对太极拳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学历比较高,有较强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认真的钻研能力;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或者是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同时我对跟随我学太极拳的学生中,练出真功夫的学生也做了一个总结,这些人的共性:

工作稳定,作息时间稳定;单向思维,通俗说就是想法计较简单,听话的学生;坚持,多年如一日的练习太极拳。

看过两个人群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出功夫:

在学拳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所谓的天赋,是你花费海量的时间研究拳理反射到你身上的结果,天赋只是反应了你的研究水平,与功夫无关;

出功夫的秘诀就是时间,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研究不出来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