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排名武生传播少林武术选三人到香港训练节目叫什么?

第一讲:香港电影前史(1896—1949)




香港电影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电影形态的概念。在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中,香港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它的思想文化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一直保持着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相通的关系。中西方文化的结合造就了独特的香港电影。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949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史基本上是以上海电影为主体的中国电影史,香港电影虽然也有其地域特色,但总体上看,与内地电影一脉相承,香港电影不仅与上海电影有着一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两地电影的交流也十分频繁,从某意义上可把香港电影看作是内地电影的一个分支。1949年以后,才出现所谓“三地电影”的概念,但初期内地对香港电影的影响仍十分明显,一直到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才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形态。



为方便讲述,我将1949年以前的香港电影史划为前史(初创期、孤岛时期、复兴期);重点讲述49年以后的香港电影(黄金时期、转型时期、新浪潮时期、及合流时期)。


初创期:30年代以前的无声片


孤岛时期:抗战电影(1933—1941)



黄金时期:(5、60年代)


转型期:(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新浪潮时期:(80年代)




1、香港电影是一个电影神话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电影制片业十分发达。香港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这个约有650万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拥有全球数一数二规模的电影王国,是众所公认的“华人电影制作中心”,是娱乐电影的东方大本营,有“东方好莱坞”之称。香港电影历史久,类型多,产量高,雄霸东亚市场,影响力遍及海峡两岸及整个华人世界,也日受到欧美及亚洲等国重视。到60年代中期,共制作影片4000多部,其中,1961年产量高达300多部,仅次于印度、美国和日本,如按人口比例,香港电影产量实居世界之首。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鲸吞全球市场,在某些国家,甚至囊括九成票房,惟独在香港遭遇劲敌,票房不利。有时甚至所占票房不到三成。如《兔子罗杰》票房只及《赌神》的三分之一,《夺宝奇兵》只排到票房的第16位。香港电影是一个奇迹(九十年代重写这个神话的是韩国电影,《生死谍变》打败了《泰坦尼克号》)。香港作为“东方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基地,几乎每十年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般的景观,香港电影生命力的顽强表现在百年来无数低谷挫折它都能从容走过。



一个弹丸之地如何把电影搞得如此出色?首先是由于香港独特的社会体制、地理位置和东西方文化兼容的背景。与大陆政治电影观、台湾政娱合一的电影观不同的是,香港电影是娱乐电影观,由于身处一个身份尴尬的处境,生存是它惟一的目的(香港电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依赖市场发展的地区电影),却因此意外得到了自由创作、娱乐至上的前提,从而走上了一条与内地电影、台湾电影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香港电影在看似芜杂、粗俗的外表下,保持着最旺盛的生命力。由于特定的政治环境,香港电影的题材一向回避政治问题,承袭了一条娱乐至上的商业化路线。从家庭情节剧/喜剧、戏曲电影、武侠功夫片,本土喜剧到英雄电影等多种类型传统,香港电影一直以娱乐逃避为最高宗旨。即使新浪潮的出现,这一路线也未改变,即使象一些明显的政治题材如《川岛芳子》、《滚滚红尘》,也是将其纳入浪漫、怀旧的情调中,回避政治上的态度。


在香港,电影一直是一门工业与生意。自70年代起,电影已高度商业化。电影运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一流人才投入商业电影制作,观念新,技巧纯熟,影片包装讲究,力追世界潮流,影象瑰丽,特技出色,提高了商业片的品质。香港电影善于计算、组织卖座元素,这是长期磨练与积累得来的。它善于吸纳流行文化,加上本土俚语,节奏明快。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好莱坞电影讲求细节真实,写情含蓄,重视布景、服装,力求真实,香港电影则追求激烈的感官刺激和快感,构思拍摄连场火暴,精雕细刻及超越极限的暴力镜头。暴力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导演德·帕尔玛认为经典电影已死,所以处处向传统致敬。“香港却只管勇往直前,把电影技艺为本的传统发扬广大,使之焕发神采。”


此外,除了产量、语言亲切感、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明星等历史文化背景外,在于电影本身的活力,大卫·波德威尔称:“香港电影不仅口味新鲜,而且生动刺激,是70年代以来最富有生气与想象力的大众电影”。



香港电影一向由于过于商业化、缺少文化内涵和历史感而为人诟病。造成香港电影“文化沙漠”的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香港电影的致命弱点在于,香港电影大多脱离现实,闭门造车,迎合观众,维持现有秩序,即使在香港“新浪潮”电影中,也找不到有理想抱负或胸怀大志,具有民族意识及使命感的人物,甚至没有忧国忧民的人物。对香港的现实,多数影片要么回避,要么夸张其暴力血腥的一面,要么制造脱离现实的奇诡梦幻与恐怖世界。电影只能满足观众做梦和宣泄的要求。其原因根本在于香港人作为殖民地人的处境和心态。香港人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觉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英国又不承认他们是英国人(如《阿飞正传》、《我是谁》);其次,香港由英国人统治,一向轮不到中国人说话。香港人在着政治上有无力感。因次,香港电影学者林年同认为,国家感、民族感、政治感、历史感的缺乏,使新一代香港人成为无根的一代。“这一切加起来,便造成了香港人的目光如豆,没有时代使命感,缺乏民族国家意识,不知理想为何物,只知道为钱卖命,寻求感官刺激,今朝有酒朝醉。”正由于视野的狭窄,使香港电影一向缺少历史感和史诗格局的电影作品。



1、香港电影的初创时期


(1)电影传入香港和最早的电影制片活动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电影是1896年初传入香港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影师前来运东地区,第一站便是香港。卢米埃尔的助手在香港放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这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包括《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锡克炮兵团》。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电影虽然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算作最早的“香港电影”。


但直至1900年2月,香港的重庆戏院才第一次正式放映电影,当时称为“奇巧洋画”,是上演剧之后加设的节目。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据当时有关报导:“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1年,香港第一间电影院“喜来园”成立,开始常态性地放映风景短片和新闻纪录短片,自始有了“电影映演业”。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7月15日,香港地区公映了第一部中国生产的影片《德宗皇帝梓宫奉移》(《光绪皇帝金棺出殡》)。这是一部新闻纪录片,是用后期人工加色的,同时也是香港地区公映的第一部人工加色的新闻纪录片。


1909年3月22日香港中环大马路136号和137号的真光公司贴出了一则广告:“兹有影机器及影画数十套出售,价格相宜。”这是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在香港用于商业售卖的最早纪录,这一举动对于促进香港及中国的电影放映事业,产生了很大帮助。


1913年,香港第一次公映有声电影,影片是外国电影《卡尼多芬》,当年的4月29日起在香港大会堂公映,当时还使用了人工加色。虽然这部有声电影的票房并不理想,但却说明了一点:香港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情况下,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总是比较迅速。


1915年,香港公映了第一部由中国人主演的故事片《师雪徒冤》。


1915年,二十世纪最大的电影机械和胶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世界上最早制造电影放映机和留声机的公司——法国“百代公司”在香港皇后大道12号设立分公司,出租和出售各种影片及电影放映机等器材,电影放映日趋普及。1916年,尖沙咀地区开设了第一个露天放映场,於晚上对大众营业。1920年,香港第二间电影院“比照电影院”效法外国开办“循环映戏场”,观众可随时购票入座观赏电影。


(2)梁少坡与《偷烧鸭》


香港电影的拍摄开始于1909年。这一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经营的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就拍摄了默片谐剧《瓦盆伸冤》、《偷烧鸭》,《偷烧鸭》剧情简单,讲述一个相貌又黑又瘦的小偷(梁少坡饰演)想偷取肥胖的卖烧鸭小贩(黄仲文扮演)的烧鸭,小偷正在行窃的时候,却被警察(黎北海扮演)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这部短片比郑正秋、张石川的《难夫难妻》还要早4年。因此该片可看作是中国出产的第一部故事片。而台湾则是到了1921年,才有第一部影片《大佛的瞳孔》面世。


《偷烧鸭》由梁少坡导演,梁少波由此成为香港第一个电影导演,也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导演。《偷烧鸭》的摄影师是“亚细亚”的老板本杰明·布拉斯基。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除梁少坡外,《偷烧鸭》的演员还有黎北海、黄仲文等。他们几位都是香港人,作为香港最先参与电影制作的电影人,他们三位是香港电影制片业的先驱者。


梁少坡祖籍广东,出生于南洋,是世家子弟,在香港长大并接受教育,学贯中西。从小就很喜爱戏剧和电影,并参加了香港第一个文明戏团体“清平乐”,出演了《爱河潮》等文明戏。他精通英文,又对戏剧有一定的修养。拍摄了《偷烧鸭》后,梁少坡对于电影的兴趣更加浓厚,他和黎北海曾专门到上海学习电影技术。1922年,他参与了香港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民新”的创设,并在该公司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中扮演了“毛大”。同年,他弟弟在广州创设“钻石影片公司”,请他执导了创业作《爱河潮》。他的太太高尚志,也参与了《爱河潮》的演出,并出任“钻石”出品的第二部影片《小循环》的女主角。她是中国最早期的女演员之一。1926年,梁少坡替广东南越影片公司编写了名为《添丁发财》的电影剧本,并在片中再次扮演了一个小偷。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香港分厂成立,梁少坡被聘为编导,香港联华公司的第一部作品《铁骨兰心》就是由他编写的剧本,他后来导演了该公司的第二部影片《古寺钟声》,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香港联华影业开办的“联华演员养成所”的教师。梁少坡的电影生涯主要在无声电影时代。1932年香港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他就退出了电影行业。梁少坡曾为香港电影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后来香港著名的粤语片导演李铁就是他的得意弟子,李铁曾担任过他的助理导演。梁少坡的妻子高尚志也是中国最早的女演员之一。


《偷烧鸭》开启了香港的电影制片业。但往后3年并没有其它的本土制片活动。


(3)“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和《庄子试妻》


《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


黎民伟祖籍广东新会,1893年出生于日本,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由于其兄长是香港富商,他学成之后,也曾一度经商,获利颇丰。辛亥革命初期,黎民伟加入同盟会,1911年和梁少坡组织“清平乐”剧团,并利用演出之便,把枪械从香港运到广州,供黄花冈起义之用。黎民伟后来创办的民新和联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电影的进程,并为中国电影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1937年,“七七事变”后,黎民伟返港任职于启明电影公司,同时兼营电影冲印业务,香港沦陷后,他进入抗战区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出任永华电影公司技术顾问,并在香港率先使用机械冲印影片。他后来主持仙乐电影院直至1953年10月25日病逝。黎民伟是香港电影事业的创始人,他创办了香港第一家电影公司,制作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第一部故事长片,创办了第一家培养电影演员的学校,开设了香港第一家全华资的新型电影院,因此,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黎民伟对电影一向很有兴趣,通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商谈合作拍片。1913年,黎民伟和布拉斯基创办了香港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华美”,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黎民伟专为配合《庄》片的摄制而特地组织了“人我镜剧社”,其主要成员包括罗永祥、黎北海等,都是当年“清平乐”文明戏团体的成员,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摄了《庄子试妻》。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庄子试妻》片长两本,15分钟。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电影从《庄子试妻》开始,就已经很注意从传统艺术粤剧中吸取营养,并从此成为一个传统。


《庄子试妻》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庄子试妻》由黎民伟编导及反串演出庄妻、罗永祥担任摄影师。黎北海饰演庄子、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婢女、“华美”只出品《庄子试妻》后便结束业务。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珊珊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严珊珊之后,中国内地直到1921年才出现女性电影演员:殷明珠主演了电影《海誓》,台湾地区到1925年才有女性电影演员:连云仙出演了《谁之过》。


严珊珊本名严淑姬,广东南海人,出生于1896年,毕业于香港懿德师范学校。辛亥革命时期,她当过北伐军女子炸弹队队员,还曾经在南京、徐州等地从事了数月的救灾工作。严珊珊1913年开始做电影演员,1926年至1928年,她在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出演了《和平之神》、《再世姻缘》等电影,1928年她退出了电影表演行业,专心相夫教子,1952年病逝于香港。


据余慕云考证,《庄子试妻》曾被布拉斯基携回美国,与《偷烧鸭》一起在在美国洛杉矶公映,公映时还加映介绍这两部影片的演员的短片。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它是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它是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4)“民新”公司的成立


1923年5月14日,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公开募股成立“香港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是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有规模的影制片公司,“民新”公司的董事长是黎海山,总经理是黎民伟,经理是黎北海,技术主任是香港的第一个摄影师罗永祥,顾问是关文清。


“民新”公司初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为《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6届远东运动会》。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也是“民新”出品。


“民新”1924年在广州拍摄了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这部电影取材于古典文学名着《聊斋志异》。影片大意是说:宿介企图奸污胭脂,胭脂誓死不从,宿介就陷害她的意中人鄂生,鄂生含冤入狱,幸而官员明察,雪了冤屈,胭脂和鄂生终成眷属,宿介也得到应有的下场。影片完成后于1925年2月春节期间在香港“新世界戏院”公映,由于影片精彩,加上导人向善的主题和内容,大受欢迎,连演十天,场场爆满,创下香港电影的最高卖座纪录。香港电影事业自此逐渐走上正轨发展。


《胭脂》由黎北海编导,林楚楚担任女主角。林楚楚,广东新会人,原名林美薏,1905年出生于加拿大。1919年,她在香港和黎民伟结婚。1942年出演《胭脂》,从此以后,一直协助黎民伟发展电影事业。她一生共主演过26部电影,代表作有《西厢记》、《故都春梦》、《人道》、《慈母曲》等。她最后一部电影是《义犬救美》(1953)。1953年黎民伟病逝后,她便退出影坛,专心教育子女。1979年初,林楚楚病逝于香港。


《胭脂》的摄影师罗永祥是香港的第一个摄影师,他在香港出生长大,自幼爱好戏剧,也是“清平乐”的成员之一。1909年,罗永祥参加了《庄子试妻》的拍摄工作。在参与拍摄《庄子试妻》过程中,他向布拉斯基学习技术,并协助拍摄工作。后来,他又从书本和电影实践中不断地研究电影摄影技术,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摄影师。他也是民新的创办人和股东之一,民新的技术和拍摄由他直接负责,民新出品的大量纪录片,都是他和黎民伟拍摄的。民新迁往上海后,他加入联华香港分厂,担任技术主任和摄影师,香港联华出品的《铁骨兰心》等4部电影,都是由他拍摄的。他摄影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为人宽厚,曾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24年,黎民伟带摄影队到北京,为梅兰芳拍摄京剧片段,后来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京剧纪录片。


在1925年“民新公司”迁往上海前,一共拍摄了19部新闻纪录片和1部舞台艺术纪录片。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还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机构—“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惜受到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从1924年到1929年,香港电影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


在1925年香港大罢工后成立了多间电影公司,包括:“两仪影片公司”、“光亚影片公司”、“大汉影片公司”、“四匙影片公司”、“满天红影片公司”等。出品过的剧情影片,包括《金钱孽》、《从军梦》、《做贼不成》、《艳福难消》、《两医生》、《乱世鸳鸯》、《忏红》等。除制片公司外,当时也成立了一间“明达公司”,代理美国各大影片公司的影片在中国和香港发行。“振业公司”则代理欧美各国的电影机械在中国销售。这两间公司都是由在香港和上海等地拥有最多电影院的“中国电影大王”卢根所创办的。自此,香港的电影发行业也逐


(5)省港大罢工和香港电影的第一个空白期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纷纷罢工、罢课,以示抗议。同年6月,大陆的罢工热潮扩展到香港,香港电车工人及不少学生加入罢工、罢课的行列,而香港政府也开始加以镇压。当时香港人口不过60多万人,但参加罢工的人数已高达25万,其中超过20万更离开了香港到达广州。香港大罢工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影响甚至波及澳门。受到工潮影响,“大汉”、“两仪”等电影公司被迫结业,“民新”、“光亚”分别迁往上海和广州。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元气大伤,至30年代才恢复。因此,1925年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中止期。原本在香港工作的电影工业者,不少都到广州求发展,其中香港第一部短片《偷烧鸭》的导演和主演梁少坡便在广州创设了“钻石影片公司”。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却令广州的电影事业蓬勃一时。


1926年10月罢工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不过,大罢工期间,仍有人用“满天红银幕公司”的名义,在香港及广州拍摄了29部新闻纪录短片。这些短片被剪辑成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命名为《香港时事画片》,并曾于香港的“九如坊新戏院”放映。


在这段香港电影业的中止期,唯一正式放映过的港产片是大罢工前出品的《从军梦》,而唯一和电影有关的活动是“香港演员养成所”的成立,导师为香港电影的先躯者黎北海。


然而,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当时的电影院,除了以放映西片为主,亦放映过不少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公映的《薛平贵全集》。该片是第一部在美国摄制、由中国人主演的故事片。


(6)早期香港电影的教化意识


1930年以前,香港总共拍摄了28部无声影片。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从一开始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香港电影人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影以载道”的艺术观。“民新”在成立宣言中便明确提出“宗旨务求其纯正,出品务求其优美”,要把中国“超迈之思想,纯洁之道德,敦厚的风格”介绍出来,而且“同人意向所趋,不独在都会而在穷乡僻壤之间也”因此,早期许多香港电影都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他们认为“电影不仅供人娱乐”“且有移风易俗之功”,是“辅助教育、改良社会必须之工具”黎民伟更在当年提出“电影救国”的口号。当时的电影评论也注重电影的社会效果,强调“影戏的善恶,有左右社会的可能性”。这同西方影评人强调影片抒发纯个人感受的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难兄》是香港第一部伦理片,讲述了一个受继母虐待的男孩,离家出走后,为富人家所收养,得以受教育而成为一位名医,在继母病危时,能不记前仇,为之治病,终使全家团聚。影片获“中国电影教育协会”名誉奖第一名。片中宣扬的“原人伦”的道德观,成为香港“影以载道”的传统之一。


(7)“联华”时代的香港电影


1930年初,黎北海成立“香港影片公司”,拍摄了香港片的第一部大制作《左慈戏曹》自此结束了为期4年半的香港影业中止期。标志着30年代的香港电影工业开始复苏。同一年,“香港影片公司”的第二部电影,也是第一部根据粤曲改编的电影《客途秋恨》上映,这也是这家公司的最后一部电影。“香港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都是在香港第一间电影制片厂“香港制片厂”(1928年设于利园山上)摄制的。此后,香港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成立,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才见起色,开始复苏。不过,真正令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


1930年10月25日,罗明佑和黎民伟等在香港成立“联华影业印刷公司”,创办资金100万港元,其中绝大部份为香港人投资。1931年3月,先在上海成立“联华上海分管理处”,后来更将公司发展中心转往经济文化条件较优越的上海,连公司的总管理处也移往上海,在香港只成立了“联华港厂”,即“联华第三厂”,厂址设在北角名园山已经停业的名园游乐场。联华港厂两年间一共出品了《铁骨兰心》(1931)、《古寺鹃声》、《夜半钟声》(1932)及《暗室明珠》(1933)4部默片。联华港厂开办了两年就宣告结束,其原因是开支过大,收入相对较少,“联华”只好将上海以外的分厂裁撤掉。联华港厂还拍摄了少量的新闻纪录短片和科教短片。


为了培养人才,1931年4月,在联华港厂内开附设了“联华演员养成所”。公开招生,投考者异常踊跃,人数近千,最后限于名额仅仅录取了60人。翌年,联华演员养成所继续举办第二届,也是最后一届,报名人数再次超过千数,最后录取60人。


“联华”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它推出了一连串主题健康、风格清新的电影,包括第一部打进美国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人道》、第一部在外国得奖的中国电影《渔光曲》等等,不但改变了国外人士对中国电影的观感,更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浪潮。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电影全科学校”。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


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制造声默影片有限公司”,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香港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开始了香港影业的有声片时代。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但是,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还依着传统,拍摄了不少默片,其中有“振业”出品的《呆佬拜寿》(1933)、“国联”出品的《落花飞絮》(1933)(在越南摄制,字幕亦是越南文)。故此,1933年至1934年间,可说是默片与有声片共存的时期。此时,香港电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各个电影公司相继成立,电影制作类型也走向了多元化。直到1935年,香港才停止了默片的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香港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因为香港是粤语社会,所以当有声片出现后,电影大都是以粤语为对白,此间的粤语电影制片机构达50多家,促进了香港粤语电影的发展和繁荣。1933年,香港开始有粤语片的生产,当年的产量只有3部,1934年产量是6部,这两年只能算是粤语片的萌芽时期。从1935年开始,香港粤语片的产量,一年多过一年,到1939年已经超过100部。1935年至1937年是香港的粤语片的繁荣时期,这三年香港生产的有声电影都是粤语片。从1938年开始,香港才又多了一种有声电影——国语片。从此,香港电影进入了粤语片和国语片共存的时期。


30年代是粤语片的成长期。此时粤语片的产量明显上升,天一的港厂也出产了不少粤剧影片。


从1934年6月天一影片公司在香港设立分厂开始,香港电影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由于“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所以,第一部粤语发音的电影《白金龙》由上海“天一”电影厂投资拍摄,汤晓丹执导,1933年公映。这是粤剧名伶薛觉先主演的时装片,改编自他的同名舞台剧,由他和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联合出品。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粤语片,因此在香港公映时十分轰动,在南洋各地和广州也大受欢迎,替“天一”赚了大钱,也为“天一”在海外开拓市场的邵氏兄弟打下了他们在南洋成立“邵氏兄弟娱乐机构”的经营基础。《白金龙》的成功,导致邵醉翁于1934年亲自到香港成立“天一港厂”,专门拍摄粤语片,供应香港和南洋各地的市场需要。1934年12月12日,天一港厂的第一部电影《泣荆花》公映,影片由邵醉翁、邵仁枚联合导演,白驹荣、胡蝶影主演。


邵醉翁(1898—1979),浙江宁波人。字仁杰。邵氏电影公司前身,天一影片公司的创办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法科,1921年担任中法振兴银行经理,同时在上海、宁波和天津等地与人合股经营商号。1922年和地产商人窦耀庭合资经营“笑舞台”,张石川担任顾问,其弟张巨川为前台经理,郑正秋为后台经理,上演文明戏,并创办和平新剧社,演出自编的时事剧本。1925年开始电影事业的发展,并将事业开展至香港及南洋一带,后因天一港厂遭到火劫,心灰意冷的邵醉翁于1949年以后闲居上海,将事业交于其弟。邵醉翁1979年病逝,终年81岁。他一生导演影片35部,电影剧作14部。


香港电影制片业初期是由方言性的“粤语片”主导,至1937年共生产了157部粤语片。尽管1937年,曾发生过“禁粤语片事件”:国民党政府属下的中央电影检查会以统一国语为理由,下令在该年7月1日执行禁止粤语片拍摄,也禁止粤语片进入内地。但尽管市场相对狭窄,战前的香港电影仍是粤语片的天下。



(1)“爱国片”热潮的延续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产量增幅超过一倍。除此之外,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制作又出现了新的类型,如歌舞片、伦理片和社会教育影片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爱国影片。从1933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到1941年香港沦陷的九年间,香港共拍摄500多部影片,最有意义的是一批抗日影片,如《生死线》、《边防血泪》和《最后关头》等。


1933年,关文清在美国旧金山市大观旅馆发起组织影片公司,华侨赵树森首先响应,最终在众人的大力支持下,合股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为了表示纪念,这家新兴的电影公司就被命名为大观。大观在1933年由赵树森执导拍摄了第一部作品《歌侣情潮》,由关德兴和胡蝶影主演,这也是他们二人的电影处女作。


1935年,在抗日热潮的影响下,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由“大观影片公司”出品,关文清执导,吴楚帆、李绮年主演的《生命线》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影片讲述了一个爱国工程师,克服种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建成了一条既有利于国防安全,又能够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帮助的铁路“生命线”的动人事迹。电影的基调昂扬向上,音乐也十分振奋人心。但是,由于主题是宣传抗日救国,当时香港政府为怕开罪日本帝国主义,一切直接抗日的言论一概被禁止在媒体上出现。因此,《生命线》也难逃被禁的命运,由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电影。不过,后来,关文清上诉胜利,影片得以重见天日。片中由男主角吴楚帆演唱的电影插曲《不堪重视旧征袍》流行一时,成为香港第一首电影流行歌曲。


1935年香港制作的爱国主义电影除了大观的《生命线》以外,还有“天一”的大制作影片《火烧阿房宫》和《马介甫》。《火烧阿房宫》原是刘大同根据《东周列国志》和《刺客列传》等史料改编而来的剧本,后来被人改编为粤剧。故事的构思非常庞大,影片只是选取了其中燕太子丹入质秦国直至刺杀秦王失败的这段悲壮动人的故事。剧情主要集中在“只有爱国,才能救国”的核心内容上,剧中人物无一不对祖国充满深沉的爱恋。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将魔掌伸向了中国,国难当头之际,这部借古喻今的影片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本片从1935年12月31日开始公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连映10天,场场爆满。《马介甫》则改编自《聊斋志异》。把一个荒诞不经的惧内的家庭故事,改编成了一部爱国警世的影片。影片讲的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泼妇,不但致使家庭不睦,甚至逼迫丈夫出卖国家。一个慷慨任侠的壮士,为了国家,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手刃国贼。影片的总导演是邵醉翁,导演邵仁枚,影片于1935年12月29日公映。


1936年,“爱国片”增加了产量,包括大观影业公司出品、关文清导演的“抗战三部曲”之一的《抵抗》;“天一”出品、邵醉翁担任总导演,文逸民导演的《爱国花》;南国影片公司出品、姜百合导演的《女间谍》等等。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一片,由林坤山、吴楚帆主演,影片以亲情为主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香港因为是英国殖民地,并未立即卷入战争之中。基于民族感情,香港抗日气氛高昂,香港电影界大量拍摄抗日爱国电影,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产量惊人。抗战时期,反映抗日的爱国影片以香港数量为最多。1938年,爱国片继续盛行,出现了《血溅宝山城》等优秀的粤语“爱国片”。在众多爱国片中,香港电影工作者集体义务编导、演出的《最后关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之作。


1938年,香港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义务联合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正面宣传抗战的影片《最后关头》,影片于1937年8月4日开机,9月12日完成,12月29日首映,1938年3月2日正式公映。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效应。影片描述中国一班大学生,在一个爱国大学生的启发下,逐步觉醒。明白祖国的命运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应该立即动员全国人民抗日救国。后来,他们就分头走到工商界、妇女界、电影界、农村和军队当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影片最后在全国人民誓死保卫国家的呐喊声中结束。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全是义拍,拍摄资金全是由香港的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工作者捐献出来的,影片完成后,各地版权公开招股,拍卖所得除了支援前方战士外,其余全部用来购买了救国公债。影片上映后,反响极为热烈。由此可见电影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虽然爱国主义影片的佳作迭出,但1935年的主流影片还是喜剧片。而当年最突出的喜剧片当属凤凰公司制作的《傻佬拜寿》,由鲁民编剧、彭年导演,子喉七、黄曼梨主演。影片情节来源于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讲述一个傻佬到他岳父家祝寿的谐趣经历。影片于1935年9月18日上映,非常卖座。凤凰公司由当时号称华南和中国电影院大王的卢根于1935年创立的,他准备投资200万元,兴建新的摄影棚,购买新型的设备,到处延聘知名电影人才,同时开办大规模的演员训练班。另外,凤凰不仅准备制作粤语电影,而且还准备生产国语电影,甚至打算在全中国的电影院放映。可惜的是,凤凰只生产了3部电影:《傻佬拜寿》及其续集《标准老婆》(1936)和另一部尚未公映的《落日》,就因卢根的破产而真正成了落日。


1936年,社会教育片又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这是由于中国国民党政府当时正提倡“新生活运动”及香港社会提倡的“反蓄婢运动”。“天一”出品、邵醉翁执导的《广州一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天一港厂是30年代香港重要的电影制作公司。出品的电影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不乏佳作。不过在1936年5月11日和8月6日先后两次失火,给“天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令“天一”元气大伤,直接引发了“天一”的改组——后来“天一”港厂改组为南洋影业公司。“天一”改组后,邵醉翁离开香港返回上海颐养天年。新的南洋影业公司由邵邨人负责。“南洋”出品的第一部电影是《乡下佬探亲家》,公映日期是1937年元旦,导演是邵逸夫,这是他执导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这期间的重要作品还有汤晓丹导演的批判一夫多妻制度的《金屋十二钗》,赵树森导演,何大傻、叶仁甫主演的《大傻出城》,以及吴楚帆与黄曼梨主演的关注社会问题的爱情悲剧《梨花落》。1937年,由于日寇逼近上海,邵醉翁携带家眷再次返港。定居香港后,他决定在南洋片场内重组天一港厂,并于1937年底宣布复业。复业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飞将军》,内容是描写爱国空军的阴谋英雄事迹。此后,又拍摄了两部爱国主义电影:《广州一妇人续集》(1938),这是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另一部是侯曜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的《太平洋上的风云》。


1938年,三兴贸易公司出品了香港第一部功夫片《方世玉打擂台》,这也是香港第一部有武术指导的影片。该片的武术指导是著名拳师何思杰、吴本超和女拳师吴美露,参加演出的武师共有200多人。


同年也有九部粤剧电影出品,其中,《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也是当时重要的粤剧电影之一。


1938年,上海“新华电影公司” 出品了香港第一部国语片《貂蝉》。影片由卜万苍导演,金山、顾兰君主演。随着《貂蝉》的出现,香港进入了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期,国语片的产量渐多。香港自此一直维持“粤语片”和“国语片”双语并存的制片体系,一直至70年代才结束。


在1939年,香港还出现了鬼怪电影和民间故事电影的潮流,以及第一个香港女导演执导,全部由女演员出演的影片《女人世界》,以及光荣影片公司出品,黄花节执导,全部反串演出的《老婆奴》。


(3)上海影人南下和第一次电影“清洁运动”


因抗战关系,蔡楚生、司徒慧敏等一大批上海进步电影人南下迁移到香港,继续在港拍摄国语片。他们在香港拍摄了《白云故乡》、《前程万里》等国语抗战片。1937年,蔡楚生在香港创办了大地影片公司,导演了著名影片《孤岛天堂》,这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代表作,该片在港九上映时,观众达5万人次,占当时香港人口的1/20。


此外,针对香港电影创作中存在的宣传封建思想和庸俗低级的媚俗影片,进步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发动了一次旨在廓清电影艺术氛围的电影“清洁运动”,对落后、色情的坏电影发起批判,促进了香港电影沿着爱国主义路线健康发展。


(4)香港沦陷和电影业的停顿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它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


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攻陷,开始了3年8个月的香港沦陷时期。一直到日本投降的1946年初,由于香港电影工作者不肯侍敌,拒绝为日本拍片,香港的电影制片业全面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日方在1942年拍摄过一部反英的故事片《香港攻略战》和一些新闻纪录片。香港在3年零8个月的沦陷期,除了一名受蒙蔽的女演员李香兰在日本人制作的影片中扮演过角色外,没有任何电影人同日伪合作。香港沦陷期间,好莱坞电影被禁止放映,皇后戏院被改名为明治,专门上映日本电影。日本电影和上海的国语片占据市场,但是数量不是很多。由于战争期间造成的交通困难,当时大部份戏院放映的都是库存的战前制作的粤语片。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香港光复。但由于英方抢先接收,重新控制香港。饱受日寇3年零8个月法西斯统治的香港,此时已成千疮百孔的废墟,物质奇缺,物价上涨,房屋毁坏严重,近20万人无家可归。制片场地在战时受到严重破坏,工作者从后方各地回港复员亦需一段时间,因此直至1946年末才恢复电影制作活动。这段长达五年的时间,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二个“空白期”。总的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


从1946年到1949年,香港电影逐渐复苏,共拍摄影片400多部。香港光复后拍摄的第一部国语片是《情陷》,在1946年末公映,该片由莫康时执导,吴楚帆主演。上演的第一部粤语片是《郎归晚》,在1947年初公映。此后,香港电影事业逐渐回复常规发展。香港电影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四十年代末期,由于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走避香港,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带动了香港国语电影的兴盛,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更达至高峰。在电影题材方面,这一时期,除了继续拍出一批爱国影片,如《民族的吼声》、《小广东》、《烽火故乡》、《正气歌》外,受大陆上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影响,现实主义开始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第一间较具规模的制片公司是蒋伯英于1946年成立的“大中华影片公司”。蒋伯英从邵邨人那里租借了南洋电影厂的设备。1946至1949年期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其后,“永华”、“大光明”和“长城”等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相继在港成立,拍摄了《国魂》、《清官秘史》、《荡妇心》、《火葬》、《春雷》、《山河泪》、《血染海棠红》、《一代妖姬》和《花街》等国语片,不但使国语片在香港迅速成长茁壮,在中国大陆各地公映也广受欢迎,因此吸引了不少知名艺人南来香港拍片,奠定了香港电影业的兴盛基础。


其中,李祖永与张善琨合作创办的“永华影片公司”是香港第一间大规模、现代化的电影制片机构。“永华”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朱石麟和吴祖光等著名导演。永华的创业作是《国魂》,拍摄的是文天祥的故事,其爱国热情对当时的香港观众造成了很大的鼓舞。最著名的作品是鼎盛时期拍摄的由朱石麟导演的《清宫秘史》。影片编剧姚克,摄影庄国均,由周璇、舒适、唐若菁主演。这部电影不仅是那个时代最大型的国语片制作,而且当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影片。影片集中描绘了清末宫廷中的政治斗争和风流韵事,曾被批评为违背历史,在文化大革命中于国内受到严厉批判。但是,张善琨与李祖永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很融洽。1949年,张善琨转而创办战后最重要的国语电影厂“长城”。“永华”却一直无法解决财务问题,到了1954年被“国泰”接管。在香港的整个光复期,香港一共出品了76部国语片。战前,国语片市场在香港并不发达,可以说,是蒋伯英的大中华影业公司和李祖永的永华影业公司等将香港发展成为上海以外的另一个国语电影中心。


(2)粤语电影第二次“清洁运动”


1948年下半年,蔡楚生、欧阳予倩、史东山、张骏祥、柯灵、白杨、舒绣文、张瑞苏、王为一等一批左翼影人先后离开上海,南下香港,等待时机转赴解放区。居港期间,他们先后参与了拍摄国语片的大光明影业公司、南群影业公司、民生影片公司和以拍摄粤语片为主的南国影业有限公司的影片拍摄活动,相继制作完成了《野火春风》、《水上人家》、《恋爱之道》、《静静的嘉陵江》等国语片和《珠江泪》、、《满江红》、《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粤语电影。


40年代末期,由于社会动荡、人心不安,某些惟利是图的制片商,为了牟取暴利,拍出相当数量的宣传凶杀、恐怖、荒诞、色情的低劣电影。为改变粤语电影粗制滥造的现状,蔡楚生、苏怡、吴楚帆等知名电影工作者发起了第二次粤语电影的“清洁运动”,提出“愿光荣与粤语片同在,耻辱与粤语片绝缘”的口号,对香港粤语片的品质改良有实际帮助。这一运动造成了“伶(粤剧红伶)星(电影明星)分家”,吴楚帆、张瑛等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坚持电影应该“教育群众,反映现实的创作原则,继续拍摄一些表现香港当时面临的家庭伦理、住房民生、经济重建等社会问题的严肃电影。不久,这批人士又陆续成立了”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五十年代影片公司”、和“中联”、“新联”等在50年代发挥了积极影响力的粤语片制作公司,可以说,这一运动直接孕育了50年代粤语电影的黄金时期,促进了香港粤语片整体水准的提升。对于内地、台湾和香港三地而言,1949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两岸三地的电影基本维持着个别经营、独自发展的特异格局,形成了中国电影发人深省的独特奇观。及至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形成了国、粤语片天下二分的局面,一方面继承了上海电影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渐渐衍生出只能是属于这个城市的本土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空间。


(3)粤语片及其它类型电影的繁荣


这一时期,香港粤语片产量惊人,共出品了420部粤语片。1949年的年产量首次超过了150部,成为世界上电影出品最多的几个地区之一。此时期的制片路线主要为反映战时生活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写实电影,代表作有《珠江泪》、《几家欢乐几家愁》、《复员泪》、《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冤无路诉》等。


王为一导演的《珠江泪》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结合得较好的粤语片,被赞誉为“现实主义粤语片一个正确的、坚实的、全新的起点”,是粤语片的一部革命性的代表作、里程碑式的经典。这部影片描写了珠江岸边一对贫苦夫妇的坎坷遭遇,以及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力,奔赴解放区的生活历程。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揭露剥削阶级反动政权对人民的压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全片洋溢着高度的生活真实感和浓郁的广东乡土风情,显示了编导对电影语言的娴熟把握、对故事情节的展示、对环境的氛围的渲染以及对银幕人物形象塑造的功力。


其它影响较大的粤语片还有关文清导演的《复员泪》,以及使香港粤语电影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这一时期,香港制作了一系列社会写实的优秀影片,成绩斐然。


在百花齐放的制片环境下,各种新的类型电影也纷纷出现,包括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电影片集的《黄飞鸿传上下集》、改编自由电台广播天空小说的言情片《梦断残宵》、源自广东传统戏曲的粤剧片《七月落薇花》、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片《七剑十三侠》、和改编自畅销漫画的《乌龙王》等。


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底,香港共摄制了440多部电影。


在电影技术方面,1948年,香港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粤语片《蝴蝶夫人》。

第二讲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的分立使得香港电影同内地电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政治见解、运营机制、人才格局以及出品的类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这一时期,“华资的积累,及内地一些城市私人资本转移到港,奠定了香港制造业的基础。”促使香港由转口贸易港向加工贸易型的工业城市转化。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电影的繁荣,香港的电影创作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局面。当时香港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两大电影发行机构国泰和邵氏,都投资香港,与香港本土的长城公司鼎足而立,形成港地最大的三家电影制片机构。此外,还有数百家中、小型的制片公司。


由于香港特殊的殖民地政治环境、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及东西方兼并的文化氛围,使得香港电影走上一条复杂道路。同内地强烈的政治电影观不同的是香港非常明晰的娱乐电影观,在娱乐电影观的促动下,香港的电影工业迅速崛起,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制作中心。



从资金、人才以及文化底蕴来看,香港电影在五、六十年代大致可划分为左派的中原电影与右翼的新马电影两种势力。中原电影势力主要自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从内地转移到香港,以长城、凤凰影业公司为代表,具有比较强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拍摄了一系列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对香港电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真正主导香港电影格局的却是新马电影势力,就是自50年代初期从新加坡、马来西亚转移到香港的电影公司,以“邵氏”、“电懋”为主,它们立足于商业利益,迎合观众,票房至上,也最大程度地发扬了“娱乐电影观”。由于商业需要,类型化的制片策略成为考验电影市场的有益尝试,于是家庭伦理片、喜剧片、歌舞片、戏曲片、古装片、武侠片、功夫片等多种类型的片种应运而生,并发扬光大。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香港电影界经历了一番“左翼”势力和商业利益的此消彼长,从长城、凤凰等影业公司的历史舞台逐渐被电懋、邵氏占领,从五十年代的自由电影界逐渐转变为六十年代的大公司对垒,香港电影在去国离家的迷惘和安身立命的急切里张皇了许久,才终于在时代的大潮里确立了前行的方向。一直到七十年代许氏兄弟的市民喜剧和由许冠杰兴起的粤语流行歌曲终于成为主流娱乐时,一种属于香港的自我身份才在悄然中正式确立。这也正是香港经济迅速腾飞,港人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的年代。初来香港的那批人在这二十年里渐渐变老,他们的下一辈成为香港的主人,他们对于故乡的记忆是朦胧的印象。



    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量、质都优。1949年到1959年十年间,香港一共出品了2100部剧情长片,其中包括粤语片1535部、国语片452部、厦语片137部、潮语片6部。此外还摄制了新闻纪录片30部。其中,厦语片是在1950年才首次在香港出现的新品种,首部作品是“一中电影公司”出品的《相逢恨晚》,由国语片名演员白云和鹭红主演。这些厦语片广泛发行于台湾和南洋等地,对50年代中期台湾崛起的闽南语片具有间接性的影响。潮语片直至1955年才出现,首部作品是《王金龙》,由夏帆和萧鸣主演。这个时期有三部港产片被收入法国出版的《世界电影辞典》中,它们是国语片《水火之间》(1955)、《阿Q正传》(1958)和《一板之隔》(1952)。被台湾名影评人黄仁和杜云之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的港产片,有国语片《碧血黄花》(1954)、《半下流社会》(1957)、《长巷》(1956)、《情场如战场》(1957)和《江山美人》(1959)等。港产国语片在“亚洲电影节”中,获最佳影片奖的有第五届的《四千金》(1957),第六届的《江山美人》(1959)和第七届的《后门》(1960)。同时期出产的粤语片《春》(1953),和国语片《一板之隔》(1952)、《绝代佳人》(1953)和《一年之计》(1955)等,同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49至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


    1960至64年和五十年代末,同样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繁荣期,它的繁荣首先表现在高产量上。这个时期的港产片数量(包括粤、国、潮、厦、纪录片)接近1,500部,其中粤语片接近1,000部(1961年粤语片产量超过200部,是粤语片产量最高的一年),国语片超过220部,平均年产量约250部。1960年年产量超过270部,是香港电影史上年产量最高的一年。为什么这个时期的港产片产量最高呢?主要原因是当年香港院线多(粤语片四条,国语片三条),当时每片的影期一般是七天,即是一条院线每年大约放映52部电影,由于院线的供求关系,所以当年的产量如此高。


    1960至64年港产片不独产量高,而且佳作如林。在此期间出产的港产片,于亚洲电影节(以下简称亚展)中屡获殊荣,《后门》(1960)获第七届(1960)最佳影片奖,《花团锦簇》(1963)获第十届(1963)最佳喜剧金禾奖,于第十一届(1964)得奖的有《万花迎春》(1964)获最佳歌曲奖、《山歌恋》获最佳音乐奖、《黑森林》获最佳舞蹈设计特别奖,《今日香港》(1961)则获第八届(1961)最佳纪录片金禾奖。


    这期间的港产片于台湾金马奖中也收获甚丰。《星星·月亮·太阳》(1961)获第一届(1962)最佳剧情片奖,《谍海四壮士》(1963)获第三届(1965)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千娇百媚》(1961)获第一届(1962)最佳音乐奖。1960至64年间,香港影人在亚展中获影后荣衔的,先后有第七届(1960)的尤敏(《家有喜事》,1959)、第八届(1961)和第九届(1962)的林黛(《千娇百媚》、《不了情》,(1961)、第十一届的凌波(《花木兰》,1964)。获最佳导演奖的有第七届的王天林(《家有喜事》)。这期间的香港影人在台湾金马奖中获影帝荣衔的有第一届的王引(《手枪》,1961),获影后荣衔的有第二届(1963)的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第三届的李丽华(《新啼笑姻缘》,1964),获最佳导演奖的有第一届的陶秦(《千娇百媚》),第二届的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上述年间的港产片,被中国著名影评人杜云之和黄仁评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的有《一万四千个证人》(196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深宫怨》(1964)、《一毛钱》(1964)、《情人石》(1964)(以上由杜云之所评),还有《街童》(1960)、《女人与小偷》(1963)、《故都春梦》(1964,港名《新啼笑姻缘》)(以上由黄仁所评)。在旧金山国际电影展中得到好评的有《苦儿流浪记》(1960)和《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在威尼斯影展中得到好评的有《爱的教育》(1961),在康城影展中得到好评的有《武则天》(1963)。


    1960至64年间,除了上述的港产名片外,还有粤语伦理片《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火窟幽兰》(1961),写实片《一楼十四伙》(1964),社会教育片《人海孤鸿》(1960),粤剧戏曲片《凤阁恩仇未了情》(1962)、《雷鸣金鼓战笳声》(1963),武侠片《如来神掌》(1964),金庸武侠片《倚天屠龙记》(1963),喜剧片《难兄难弟》(1960)、《追妻记》(1961)、《七十二家房客》(1963),古装片《苏小小》(1962),民初片《疯妇》(1964)等等。国语片则有喜剧片《南北和》(1961),改编自《聊斋》的《倩女幽魂》(1960),悲剧片《不了情》(1961),喜剧片《梁上君子》(1963),歌舞片《野玫瑰之恋》(1960),文艺片《故园春梦》(1964)等等。1960至64年间港产卖座冠军片有《千娇百媚》(1961),并为港产第一部国语阔银幕影片;《大富之家》(1963),为港产第一部粤语宽银幕影片;武侠片《仙鹤神针》(1961),当年的收入破了十年来香港公映的中西影片票房纪录。1964年凤凰公司出品的《金鹰》则是香港第一部票房收入超过一百万港元的港产片。而上述期限出产的港产片,在台湾得到卖座冠军的有《千娇百媚》(1961),《杨贵妃》(196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最后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香港出产了首部客家语片《风雨亭》,1960至64年香港还有出产潮语片和厦语片。



    在电影技术上,50年代的香港影坛也有了新发展。好莱坞是为了抗衡电视的冲击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其实,在当时物资贫乏的香港,这尤其是一个为了追求梦想而去发展技术的时期。一直醉心电影技术研究的邝赞,自己钻研磨制了一副三棱镜,拍摄用本土器材制作的立体电影《淘金记》(1953)。立体电影于一年间起落,新奇的技术未能有相应深刻的内容而遭淘汰,继而有宽银幕电影的出现。邝赞又钻研自行制造变形透镜拍摄宽银幕电影《木兰从军》(1957)。技术由是随人才的努力而蜕变,又有如摄影技术,何鹿影等摄影师不时精心构思“特技”,在《化身艳影》(1953)便有四个欧阳莎菲在同一画面出现。这个时期香港出产了第一部立体电影《玉女情仇》(1953,本片较同月上映的立体电影《淘金记》早开拍),第一部宽银幕电影《新玉堂春》(1954,“大观影片公司”出品,两片的导演都是赵树森),第一部潮语片《王金龙》(1955),第一部英语片《太平山下》(1956),以及第一部彩色木偶电影《芙蓉仙子》(1957)。其时彩色片在香港方兴未艾,不少公司尝试拍摄局部彩色影片(如《檀岛佳人》1953,《杨娥》1955,《月光》1956等),限于成本,全彩色的影片尚未成风。又限于财力、设备,与外地合作成为了新的契机。新华公司的张善琨,为了学习彩色摄影技术特地动员到日本拍摄《樱都艳迹》(1955)和《海棠红》(1955)。邵氏公司后来更干脆礼聘日本导演、摄影师来港工作。



    五十年代的主流电影是粤语片,占产量的3/4。写实电影继承了来自内地的上海电影的文化传统,占据电影市场的主流。到了六十年代初、中期,粤语片产量非常高,1960及61年均超过二百部,制作条件和技术掌握也较五十年代大有进步,而国语片则由于大片厂制度的壮大而渐渐占据了市场的优势,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粤语电影的戏剧性滑落,留下了伏笔。


    粤语武侠片开创了以广东民间传说的英雄人物黄飞鸿系列。1949年,〈黄飞鸿传〉上映,成为对香港电影影响深远的一部功夫片。影片由胡鹏导演,吴一啸编剧,关德兴、曹达华、袁小田、李兰主演,开创了香港功夫片的时代。关德兴从本片开始,连续主演了97部黄飞鸿系列电影。


    这一时期,家庭伦理题材影片也广受欢迎,如《神·鬼·人》、《一家春》、《大地儿女》。


    方言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点,这种情况其他国家并不普遍。不算戏曲电影,香港曾有过厦语片、潮语片,台湾也拍过为数不少的台语片,但都不及粤语片生命力顽强,直至今日,香港电影仍以粤语为主。方言片在五十年代兴盛发展,以亲切感取胜,可说是奇葩。


    五十年代初,厦语片才推出即轰动侨区,菲、星、马、台等地的华侨富商见此商机,纷纷与香港合作开设拍摄厦语片的公司,极具规模的电影机构如邵氏、光艺等也加入生产。厦语片在五十年代末大盛,1957年出产了20多部,1958年增至40多部,1959年竟高达60多部。港产厦语片的产量在五十年代末,与国语片不遑多让,成为香港主要片种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港产厦语片十分卖座,因而导致台湾人开始拍“台语片”(台语和厦语同是闽语系),台语片乘势兴起,这与厦语片的成功不无关系。不久台语片在台湾逐渐取代了港产厦语片的市场。影响所及,继之而起的是潮语片,缘自散居海外的潮籍人士众多,居港的潮籍人士也为数不少,1955年间,几位旅泰的潮籍侨商,见到香港的国、粤、厦语制片业发展蓬勃,遂创立江影业公司拍摄潮语片。港产潮语片由1959年开始兴盛,踏入六十年代发展很快,在泰国最受欢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它的主要市场。厦语片和潮语片至六十年代中随影业的变迁而全面结束。


在香港国语电影界方面,其制作规模和摄制品质的进步较粤语片更甚。主要是1949年大陆与台湾形成对峙局面后,大批上海电影人南移往香港重建他们电影业。自此,香港取代了上海,成为中国电影制作中心。



1、“左派”的长城”、“凤凰”、“新联”


长城、凤凰等影业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比较强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电懋、邵氏等公司以娱乐观众为主的商业类型电影暂时还没有成为主流之前,那一段时间,在香港电影人的心目中,或许称得上是一个业已遥远的“理想年代”。


(1) “旧长城”改组“新长城”


张善琨于1947年协助李祖永创立永华公司,1949年初,因意见不合张善琨与袁仰安另组长城影业公司。长城影业公司总经理袁仰安、经理胡晋康、厂长沈天荫,而张善琨则一如永华时期,仍居幕后策划。“长城”的创业作是《荡妇心》(1949),根据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改编,导演岳枫,主演白光、严俊。短短一年半内,长城出品了《血染海棠红》(1949)、《琼楼恨》(1949)、《王氏四侠》(1950)、《一代妖姬》(1950)等影片,声势不凡,但此时国内形势已大变,长城市场失据,财政失控,人事上的矛盾更日见尖锐化。袁、张二人因财政及人事上的矛盾而分道扬镳,一年后,“长城”改组,张善琨退出长城、公司名称改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当年的主要作品有《豪门孽债》。改组后的公司仍由袁仰安出任总经理之职,拉上费穆的弟弟香港《大公报》的经理费彝民参佐戎机,得到以航运业起家的吕建康全力支持,又罗致司马文森为挑选剧本的顾问,也就是说,打从开始,新长城的左派背景已很清晰。新长城旗下有岳枫、李萍倩、程步高等资深导演。吕建康通过费彝民的协助,招纳和培植了夏梦、乐蒂、石慧、傅奇等后来叱咤香港影坛、独当一面的新一代明星。1950年完成讽刺喜剧《说谎世界》,该片打响了新长城的第一炮。该片由陶秦编剧,李萍倩导演。“长城”摄制故事片100部左右,类型大多为伦理爱情剧、轻喜剧、正统历史剧和民间故事片。越剧《王老虎抢亲》、黄梅调《牛郎织女》等戏曲电影进一步掀起中国戏曲电影热潮。“长城”是香港电影重要的左翼电影公司,而1950年代也是左右派电影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双方各自拥有“读书会”和“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总会”,一些电影人甚至当时刚暂露头角的童星萧芳芳也受到双方的争夺。


    “永华”让张善琨这个灵魂人物走掉,经济上又不稳定,其后更因劳资纠纷发生了一次工潮,不少影人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艰难的处境,再加上那时候追求进步思想的社会气候,便促成了五十年代影业公司的诞生。但它跟大光明、南群、南国等公司有所不同,它不是由老板投资,而是一家合作社式的公司,以员工们的劳动力作为资本。“五十年代”成立一年,拍了两部出色的影片《火凤凰》(司马文森编剧,王为一导演,1951)和《神鬼人》(顾而已、白沉、舒适合导,1952),重要的影片还有《妇人心》,改编自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由卜万苍导演。“五十年代”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对后来的“兄弟班”公司如凤凰及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相信也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但一如其他几家带进步思想色彩的小公司,五十年代也没有维持长久,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里,许多影人北上归国,而留港的不少成员如程步高、刘琼、舒适、李丽华、韩雄飞、胡小峰、白沉、韩非等,也转到改组后的长城和稍后成立的凤凰去了。



和五十年代影业公司的电影人以及一部分离开永华公司的电影人,龙马是由企业家吴性栽投资、费穆主持的一家电影公司。1951年,龙马电影公司出品的《误佳期》是香港新现实主义电影和社会生活喜剧的经典之作,影片由朱石麟、白沉导演。费穆病故后,龙马也被迫结束。在这个处境中,当时龙马的骨干朱石麟一方面集合原有员工接手管理,一方面筹组凤凰影业公司,并于1953拍了创业作《中秋月》。公司早期作品大多以反映中下层市民生活为主,1956年后,作品逐渐转向城市喜剧。成为五、六十年代香港唯一以喜剧作品为主要创作路线的制片厂。《男大当婚》、《情窦初开》等片受到观众欢迎,赢得了“喜剧之家”的美誉。1960年至1964年,是“凤凰”全盛时期,出品也由喜剧迈向多元化,爱情喜剧、民间传奇、武侠片、古装奇情片都有不错的卖座纪录。有别于商人出资的长城,凤凰是一家与人合资组建的「兄弟」公司,并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1930年,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有鲁迅、郭若、茅盾、郁达夫、沈端先(夏衍)、钱杏(阿英)、田汉、郑伯奇、华汉(阳翰笙)、沈叶沉(沈西苓)等五十余人。一二八战争结束后不久,共产党又成立了电影小组,由夏衍领导,不但向当时的电影公司提供具有进步内容的剧本,也介绍了许多以“左翼剧盟”为主的新派文艺工作者到各家影片公司去,更在报刊上建立评论阵地,推动左翼电影的创作。在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上,它直接影响了战后的香港电影。


    自从1933年左翼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他们即在公司内部以编剧委员会的形式,负责电影剧本的创作与修改,五十年代、长城和凤凰等公司都参照了这种集体创作方式。长城于1950年改组后成立了一个编导委员会,由马国亮、岳枫、李萍倩、刘琼、顾而已、陶秦等任委员,讨论剧本内容和演员分配的问题。新成立的凤凰也有一个艺术委员会,由朱石麟主持,当时许多电影剧本都是在集体讨论中产生的。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诚然有优点也有缺点,好处是经过反覆讨论,作品的质素比较有保证,对新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长城、凤凰便培养了不少编导人才;坏处是往往在过程中牺牲了个性。


    从编导人才培训这个角度来看,“左派”公司确有别树一帜的机制,如胡小峰、鲍方、罗君雄等都是内部培训出来的,其他如陈静波、传奇、张铮、张鑫炎等都是从演员甚至剪接出身而晋升为导演的,而作为女性,任意之和朱枫亦获得不少执导的机会,就连贵为第一线女演员的石慧也曾当过副导演,这些做法在其他同期的大公司如邵氏、电懋里便不多见。长城是商人出资,早期集合了岳枫、李萍倩、程步高、黄域等资深上海影人,编导人才比较多,而早期凤凰能独当一面的却只有一个朱石麟,对人才自然更加渴求。凤凰很多出品都挂朱石麟“总导演”之名,而实际执行的则是联合导演的新人,几部片下来,新人便可自立门户,独立执导演筒了。曾接受访问的影人,从演员到导演,几乎无人不提及朱石麟在这方面的贡献,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眼睛只向内看的做法却又难免封闭。左派公司甚少向外界招揽编导人才,自然也较少受到外间的冲击。这一点跟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界政治立场的壁垒分明不无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政府对“左派”的影响力非常敏感,1952年初先后两次将十名左派影人驱逐出境。1956年,王元龙、胡晋康、张善琨等影人正式成立“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总会”,翌年改称“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所有电影若要在台湾发行,拍戏之前都要跟“自由总会”登记,没有他们的证书,台湾方面不会通过,影片便不能在台湾发行。文革前,“长、凤、新”甚至部份中联的出品都可在大陆公映,对于“左派”公司是很重要的支持。然而,这个庞大的市场对“非左派”系统的电影公司却早已关上了大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市场便显得非常重要,除了“长、凤、新”等直属左派系统的影人外,其余大部份人都要参加“自由总会”,包括当年的邵氏、电懋(国泰)等大公司的工作人员。于是,“左派”公司即使有心向外界招手,“左派”系统以外的影人也碍市场的考虑而不敢加入了。而且,“左派”公司员工的酬劳也远远不及其他公司。影响所及,“长、凤、新”只好集中力量进行内部的人才培训。然而,“长、凤、新”不是跟外界绝缘的。事实上,他们跟其他电影公司有很多商业上的联系。五、六十年代,特别是五十年代初、中期,邵氏和电懋均未正式开发自己的制片事业,但他们在东南亚却拥有庞大的戏院网络,需要大量影片上映,“长、凤、新”的影片制作严谨,明星有号召力,刚好填补这个空间。那个时候,电懋主要买长城出品,邵氏多买凤凰作品,光艺则买新联的粤语片,各适其所,各取所需。


    细看这一时期“左派”影片的内容,部分作品(特别是五十年代早期)反映了战后香港社会的现状及当时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矫饰(如《说谎世界》,1950和《百宝图》,1953),或在片末隐含返回“乡下”的号召(如《江湖儿女》,1952和《一板之隔》,1952),或委婉地将希望寄托于平民教育的兴办上(如《寸草心》,1953和《姐妹曲》,1954)。更多的作品倒是充满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与趣味(如《三恋》,1956、《情窦初开》,1958和《眼儿媚》,1958等),在写及现代妇女的处境时(如《我是一个女人》,1955、《新寡》,1956、《寂寞的心》,1956),也总是一方面表现出对个性解放的渴求,另一方面却又不敢太背离保守的社会气候,今天看来,作品往往因而显得有点尴尬。及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香港电影踏入了国语片的旺盛期,邵氏、电懋、长城、凤凰等公司百花齐放,“左派”电影的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夏梦主演的上海越剧电影系列(《王老虎抢亲》,1961、《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金枝玉叶》,1964)到傅奇、张鑫炎导演的新派武侠片《云海玉弓缘》(1966),从改编文学名著的《故园春梦》(1964)到远赴蒙古拍摄的侠义传奇片《金鹰》(1964),从讽刺喜剧《梁上君子》(1963)到爱情小品《含苞待放》(1966)。可以看出,“长、凤”的路线与大陆的思想意识形态相去甚远。



    从另一方面看,经过“长、凤”成立之初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后,中国大陆的政治浪潮似乎开始影响香港左派影圈。袁仰安拍摄改编自鲁迅名著的《阿Q正传》(1958),并没有得到国内的支持,影片尚未正式完成,他便于1957离开长城,另组新新影业公司,《阿Q正传》最后由新新发行。然而,国内的十年文革对香港左派电影事业造成了不能逆转的破坏。在这场政治运动中,大抵更多人是心怀疑惑,却又无法置身事外。之后,“长、凤、新”已不能恢复五、六十年代的元气,1982年三家公司合并,组成银都机构,一直到今。


    “长城影业公司”改组后,主持香港电影业的左派人士司马文森进入“永华”,控制制片和编导部门,著名演员白光、洪流、王元龙等先后离开“长城”,加入张善琨创办的“远东影业公司”,拍摄了《雨夜枪声》等片。


    1952年初,香港政府先后两次将十名左派影人驱逐出境,同年,大陆市场正式关上大门。这对并不怎样依赖内地市场的粤语片影响不大,但对国语片来说,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其间,长城、凤凰和廖一原主事的新联影业公司联成一线,成为香港左派电影事业的核心。相对台湾于50年代逐趋于稳定,成为国语电影的一个主要市场,使香港电影界对台湾日益重视。台湾国民党政府把握这个时机,积极争取香港电影界人士。1953年10月,王元龙、张善琨、胡晋康、严幼祥等业界人士组成“祝寿劳军团”,访问台湾参加台湾为蒋介石祝寿活动,这是为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第一次接待海外电影团体,三年后正式成立“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总会”,一年后改称“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此后,所有输入台湾上映的香港电影,必须是“自由总会”的会员出品,进步的左翼电影公司的影片则一律被拒之门外。“长城”、“凤凰”、“新联”(合称“长凤新”)等3家左派电影公司则与中国大陆持政治与经济上的合作关系,拍摄另一类的商业电影。从此香港电影业界左右分家数十载。



在五十年代末电懋、邵氏等大公司、大片厂称雄之前,独立制片公司是很蓬勃的。还有数百家中小型的制片公司,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公司有重要的电影公司包括专门制作粤语片的“中联公司”、李祖永的永华公司、张善琨的新华影业公司、1953年创办的“亚洲影业公司”。此外还有黄卓汉创办的自由、岭光公司以及光艺等。“岭光”主要拍摄粤语片,创业作是陶秦导演的《慈母泪》,“自由”专门拍摄国语片,创业作为《名女人外传》。1956年,华侨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与中联、新联、光艺并称为“粤语片四大公司”。


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雄厚的资本外,还拥有(或培养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导演、演员和技术人员,成为电影制片界的生力军,并在往后的一、二十年主宰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代表人物包括导演李翰祥、秦剑、楚原、李晨风、陶秦、王天林、易文和演员林黛、尤敏、葛兰、乐蒂、关山、陈厚、雷震、萧芳芳、谢贤、凌波、李湄、陈宝珠等。


(1)“中联”、“光艺”、“岭光”等生产粤语片的电影公司


1952年,“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成立,在53年1月推出创业作《家》,实践有志的电影工作者的理念,象征了香港粤语电影界一群理想主义者的力量。中联的创办精神较远可追溯至1949年的粤语电影清洁运动以及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的成立,近则在伶人当道的环境中团结自重,缔造较合理的创作空间。这是一个有意识地以群体力量来作改革的电影机构,公司21位股东,全部是粤语片的制片、编导和演员,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群策群力,专门摄制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并重、寓教育于娱乐、开创电影新潮流的影片。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李晨风、刘芳、秦剑、珠玑、吴回、王铿、李铁、白燕、容小意、黄曼梨、小燕飞、红线女、紫罗莲、梅绮、朱紫贵、李清、张活游、吴楚帆、马师曾、陈文、张瑛。从创业作《春》开始,该公司一共出品了33部剧情片,大部分是寓教于乐的文艺片,兼具思想性和娱乐性。这批作品沿袭中国电影的写实传统,写中国人社会的人伦关系,细腻深刻。如“中联”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家》(1953,吴回编导)大受欢迎,带起改编文艺作品的风气。此外,《春》、《秋》、《紫薇园的秋天》、《危楼春晓》、《芸娘》、《父母心》、《苦海明灯》和《爱》等,都是家传户晓的粤语片经典。进入六十年代,以资深影星为主的股东,适宜演出的片种有限,与社会现况及潮流的距离日大,中联的出品越见放缓,卒于1964年拍罢《香港屋檐下》后停产,股东之一白燕也于是年退休。中联股东因理念接近而走在一起,他们各自另行成立的公司,亦大都秉承文艺写实传统。吴楚帆设立华联、新潮公司,《人海孤鸿》(李晨风导演,1960),关注青少年问题;《火窟幽兰》(李铁导演,1961)刻划失足父亲对子女的爱。张瑛和谢益之的华侨电影企业公司,1961至63年间连接拍摄了六部改编自张恨水小说的电影,包括李晨风导演的《金粉世家》(上、下集,1961)以及左几导演的《满江红》(1962)、《秦淮世家》(1963)等;1964年则改拍较迎合大众口味的恐怖侦探片和喜剧片。白燕伙拍张活游的山联影业公司,由张活游的儿子楚原担任编导之职。


    1955年,秦剑得到星马片商何启荣的资助,创办光艺制片公司。光艺与中联、华侨、新联建基于五十年代初中期,并称粤语片时代的四大公司,其实李晨风、吴回、左几等导演都有为这几间公司执导。


    秦剑曾在六十年代的一篇访问里,将粤语片分做三个时期:一、中联成立之前,二、中联成立之后,三、光艺公司成立之后。“光艺”是五十年代的一股新兴力量,创业作是秦剑编导的《胭脂虎》(1955)。那时期的粤语影业倾向保守,不敢起用新人,“光艺”却勇于尝试,培植了谢贤、嘉玲、南红、胡枫、江雪等一班年青俊美的年轻明星,也给传统粤语文艺片这个类型添上了比较现代和中产的气息。《难兄难弟》(1960)中的谢贤傻气却依然“型仔”;《五月雨中花》(1960)中的嘉玲和江雪,一个成熟温婉,一个叛逆天真;《嫂夫人》(1962)中的南红从活泼少女,到含蓄真的少妇,都叫人难忘。光艺为新加坡光艺机构在香港设立的分公司,于1955年由秦剑策划组织,与邵氏和电懋的情况相若,其出品供应光艺何氏在星马发行,在旗下电影院放映。光艺在六十年代初中期锐意扩展,成立多间“光艺系”兄弟姊妹公司:1962年成立“新艺”,起用周骢、龙刚、王伟以及发掘新人陈齐颂等,进一步增加粤语片源,及至1965年又有拍摄彩色片为主的“联艺”;1962年成立的“潮艺”专拍潮语片,主将为陈楚蕙和陈丽丽;专拍武侠片的“粤艺”,由胡鹏执导《南龙北凤》(1963)打响头炮,以别于“光艺”出品的文艺形象。由陈文、谢贤、嘉玲合组的兄弟电影公司的出品亦均由光艺发行。


    1959年开始摄制影片的岭光影业公司,是六十年代另一间比较重要的粤语电影公司,其制作重点为社会写实喜剧,编导以擅拍喜剧的莫康时为主。岭光创办人黄卓汉在五十年代初开始制作电影,成立自由影业公司拍摄国语片,五十年代末邵氏、电懋雄霸国语片坛,独立制片困难。黄卓汉有见当时香港影坛,优质的粤语片其实与粗滥的国语片成本相若,如他以原来拍国语片的资金拍摄粤语片,制作规模会是一流的。于是,1959年他在光艺机构的支持下,改拍粤语片,岭光亦成为六十年代一大粤语片公司。


    岭光的制作绝大部份由当家花旦丁莹主演,丁莹15岁与林翠同期考入自由公司,初拍国语片,到岭光时代始露光芒,成为粤片红星。黄卓汉所培养的新演员中,无疑以丁莹最突出,突显女性在社会中转型,从逆来顺受到自食其力的新女性。《三女性》(1960)中,罗艳卿和顾媚,一个是传统女性,倚赖丈夫,一个是新潮女郎,女权至上,丁莹则吸取二人教训,以免过犹不及。丁莹塑造新兴劳动阶级女性形象别树一格,从《工厂皇后》(1963)到《点心皇后》(1965),皆经济独立、态度积极而富正义感。岭光的家庭伦理片,也走出了“家春秋”式的封建大家庭格局,迈进小康之家,探讨现代都市小夫妻间相处之道,《大丈夫日记》(1964)挟广播原著之势,连场闹得不亦乐乎之余,终归墨于几对夫妇间的角力。


(2)“永华”、“新华”、“亚洲”等中小公司


 “永华”则是曾出品《清宫秘史》、《火葬》等名片的著名电影制片机构。1953年,进步电影人在“永华”组织读书会,发动斗争老板李祖永。香港政府采取行动,将司马文森、舒适、刘琼、沈寂等20多名进步电影人驱逐出境。1959年,李祖永去世,永华改组为电影懋业公司,钟启文主持,继永华之后,继续称雄香港影坛。


张善琨离开长城后则重组新华公司,重用导演易文、王天林、屠光启、姜南和卜万苍。除了拍有一些历史题材影片外,大部分是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片。张善琨多次带队远赴日本学习拍摄彩色片,1956年更以《桃花江》开启了国语歌唱喜剧片的风气之先,“小野猫”钟情也因而红极一时。


1953年,获美国方面经济支持的亚洲影业有限公司成立,主持人是张国兴,重要作品有《传统》(唐煌,1955)、《长巷》(卜万苍,1956)、《半下流社会》(屠光启,1957)等。此外,由当红影人及伶人开设的影业公司,如芳艳芬的植利影业公司,张瑛、谢益之的华侨电影企业公司,邓碧云的宝宝影业公司等,由红星红伶自己担纲演出。其他如罗剑郎的国贞影业公司,严俊的金龙电影制片公司,李丽华的丽华影业公司,及陈燕燕、王豪的海燕影业公司等则出品不多。


3、电懋和邵氏两大电影巨头(国泰、邵氏)。


五十年代末期,国泰(电懋)和“邵氏”这两大电影制作机构与长城等左派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电懋与邵氏的崛起


星马市场是香港电影各公司的主要市场。在星马经营影院和发行的机构,以国泰和邵氏规模最大,各有一、两百家影院。最初购买影片,后来,自己投资生产。1957年,两家涉足香港电影生产。


由“天一香港分厂”改组而成的“南洋影片公司”,于1950年改以“邵氏父子公司”名义在港摄制国语片,属下的“南洋片场”改为“邵氏制片厂”,负责人为邵氏兄弟中的邵邨人和他的几个儿子。“邵氏父子公司”对制片的兴趣不大,反而将发展焦点放在电影院,先后购下“北河”、“油 地”、“中华”(翻修后改为“丽都”)三家戏院,并自建“新华”戏院。组成了“邵氏父子院线”,成为电影发行业和映演业的重镇。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折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5年,“永华”因财务不继而衰落。星马“国泰机构”的娱乐业巨子陆运涛辖下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接管“永华”原有的厂房和电影器材,翌年改组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大举拍摄国语片。“电懋”创业作为林黛主演的《金莲花》,公映后广受欢迎,成为后来居上的国语制片界霸主。管理经营上参考荷里活的模式,更吸纳了一批比较年青、西化的知识份子型人才如宋淇、钟启文、易文、陶秦、张爱玲、秦羽等,配上气质独特的红星如林黛、葛兰、尤敏、林翠、叶枫、李湄、雷震、陈厚、乔宏等,电懋以喜剧为主,成就最高,占产量的半数,另外,文艺片和歌舞片也有许多名作,制作出来的重要作品有《情场如战场》(1957)、《曼波女郎》(1957)、《四千金》(1957)、《玉女私情》(1959)、《龙翔凤舞》(1959)、《香车美人》(1959)、《小儿女》(1963)等,都既摩登又富青春气息,四十年代末在上海电影里没来得及充份发挥的都市小品情调(如《太太万岁》1947、《假凤虚凰》1947、《哀乐中年》1948等作品),倒在十余年后的香港电影里开花结果。可惜陆运涛夫妇及电懋高层人员王植波、周海龙等都于1964年的空难中丧生,不然香港电影可能另是一番风景了。


    电懋的崛起,对邵氏父子公司构成极大的威胁。1957年,邵逸夫亲自来港主持改组后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掌舵“邵氏”。有感于香港电影工业落后的现状,他决心效法美日等国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工业模式,创造一个属于香港的好莱坞式的先进电影工业。邵逸夫在香港九龙清水湾兴建了庞大的电影城,影城于1961年竣工。他又罗致各路人才,如陶秦、严俊、岳枫、李瀚祥等都投奔到“邵氏”的麾下。拍摄多样化的类型电影,尤以文艺片及大制作的古装宫闱片、黄梅调歌唱片最受观众欢迎;有趣的是,这些影片在题材的取向上与上海天一公司的通俗民间故事古装片路线一脉相承。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很少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年轻时和其兄邵醉翁一起经营“天一”公司,二战时曾被日军以“拍摄

咏春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

武道哲学的创立人。对现代搏击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香港的3部半电影,3次打破空前记录,其中,《

》更是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李小龙随即风靡东南亚。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到2.3亿美金。就连

也喜欢观看李小龙的电影《

1972年,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李小龙新创截拳道获得国外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2000年,金氏世界纪录,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与拳王

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李小龙,精湛的武功。发千斤于一点,冲极限于苦炼,集所有搏击武功之大成,创造截拳道,使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威震搏击界,并首次将“功夫”做为影片的中心构成因素,发中国功夫片之韧,并成功打入世界。


4月7日— ),又名陈港生、房仕龙。马

。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现为国家一级演员、

为师。艺名为“元楼 ”。代表作品《

。他以主演惊险动作电影为主,其中主演的《

七小福资料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

的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

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

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

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另外,香港和台湾都有以《七小福》为名的电影作品。

今年50岁,从影42年,拍了80多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重伤29次,足迹遍布5大洲,演戏唯一一个不用替身的艺人!唯一一个在好莱坞留下鼻印,脚印,手印的中国艺人!成龙是个真的英雄,他排戏的冒险精神是无人可比的,他不服输,也只有他能真正振兴香港演艺事业的那段黄金岁月,没有他,香港电影不足以对世界影坛产生震撼。


还担任香港李小龙协会理事、

副主席。2003年5月与年龄相距19岁的

结为连理,育有一子一女。


,2岁来到香港直到11岁移民美国

高手,创办了驰名国际的

研究所。甄子丹从小练武,打下优良的传统武术根基。

  父亲甄云龙,是国际性中文报纸

的波士顿编辑,能演奏小提琴以及和小提琴音色相似的中国弦乐器二胡。甄子丹也学习古典钢琴,喜欢

成为他生命中的另一灵感来源。

 对于武术知识的渴求,并逐步学习多种风格的武术,也包含多种

。但个性反叛的甄子丹曾令父母非常担心,因此将他送去著名的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队接受两年的训练。与李连杰曾是相差几届的师兄弟。武功无庸置疑,甄子丹成为第一位非


后,参与美国地区武术比赛获得冠军,使甄子丹在外国武术界声名远播。

代表作::2005年:《杀破狼》(饰演

》(饰演马军)2008年:《


北京,英文名Jet Li。著名动作明星、国际功夫

、武术家、慈善家,“壹基金”

,“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形象大使,“世界武博会”形象大使。

、美国、新加坡等地,创建了慈善基金:

李连杰,连续六届中国武术大赛冠军,虽然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他的对战动作之快,令所有与他排对手戏的演员无不叹服,他所展现的是更正宗的中国功夫。


成龙甄子丹李连杰是香港同代功夫明星,他们武打风格各有所长,着装风格也各有千秋!


,1951年11月20日 (菠菜小仙最欣赏钦佩的一位香港艺人)

一个书香门第,次年随父母到

,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主演,并在《

电视节目金牌奖,1990年7月29日年离开妻儿老小到

削发为僧,法号衍申。2006年底《霍元甲》25周年大聚首时爆出消息称,黄元申已经还俗,只身在


12岁时拜师学习武艺,由于刻苦、机灵,练就了一身硬

。黄元申从小并没有想过要去当演员,少年时期的黄元申,为了帮补学费和书簿费,每到暑假便到处做暑期工.直至读完预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及

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许而未能实现出国留学的最大愿望,便正式踏进社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弟弟替他报名报考演员,在六千名中挑60名,黄元申便是其中一个。在初次试镜的功夫片《饿虎狂龙》中,黄元申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导演的高度赞赏,由於他的武艺高强,表演出色,一炮打响,之後片约不断。

黄元申塑造的多数人物,儒雅庄重中不乏潇洒飘逸,内敛文静中蕴涵万丈豪情,在略带坚强和不羁的

背后是掩不住的浩然正气。在举首投足之间,无不透出充满潇洒帅气的成熟男人魅力,既有公子书生的儒雅飘逸,更有英雄侠客的豪气和洒脱。

》拍摄于1981年,于1983年内地播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其主题曲《

》唱响了大江南北。除了《霍元甲》的剧本赋予了这个形象以莫大吸引力之外,他本身的魅力也为“霍元甲”添彩。他外貌固然英俊,而最重要的是他先天具有的一份书卷气质,尤其是他那略带忧郁的眼神,俊秀,斯文,英武,而又带有忧伤,唯有黄元申,能展示内涵如此丰富的形象。凡70年代末前出生的人,提起该剧扮演霍元甲的黄元申,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亲切,拍摄《霍元甲》电视剧,他两个月就拍完了。

 黄元申1990年农历7月29日黄元申拜

一带德高望重的圣一法师为师,在

出家,取法号衍申,同年到

驻足20天,受菩萨戒。黄元申在谈到为什么出家时说:“出家全是佛缘所定。在剃度前我早已倦怠世相,厌弃虚荣,后逐渐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令我充实平静,遂萌发了出家皈依佛祖的决心。”他还说:“由于我经常流露舍家事佛的心愿,家中亲人早有预感。出家时妻子还算能够理解,和其他出家人比较,我就很幸运了。但我的父母是不愿我出家的,母亲见这么久了我仍坚决,也就随我。只是父亲直到现在还想不通。”语罢目垂,为人子而不能尽孝的歉疚溢于言表。衍申法师多次往来于香港与大陆丛林,参禅悟道,朝师拜祖。九江云居山

是其师祖虚云老和尚圆寂之处,他曾代师父参拜师公

,旅途奔波,十分辛苦,仍滔滔不绝地向人们开示说法,那份虔诚和利他的心愿很是感人。

  当有人问法师(黄元申):“你现在还有烦恼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有,我也是

嘛。但我能化解。用‘心’来观察烦恼,看透烦恼,烦恼便消失了。须知烦恼不是物,本是虚幻的,是由心生出来的。”当采访他的

问:“衍申法师你当和尚,观众失去了一位好

,这多遗憾。”他淡淡地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戏吗,我以前演这样那样的角色,现在演和尚,将来年纪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充满哲理的回答,令人回味无穷。黄元申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一首

云: 生命托化三世通,

   死神来去无影踪;

   事主不论贫与富,

   大限忽来戏即终。

  每句句首四字连起来读就是“生死事大”。莫非他是在说“名利事小”吗?把万众仰首的荣耀抛在身后,于深山常伴清灯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这是后人用来概括弘一大师

的话,用在黄元申身上,一样贴切。

  他,就是那种不用大张旗鼓地煽风点火、而影迷们也不用声嘶力竭地惊声尖叫,反倒能将其铭记一生的人。眼前浮现出漫山的云涛,在为这位曾为几代人迷恋、仰慕不已的昔日巨星推涌上无边的祝福。

遁入空门法号衍申难了尘缘重回凡世 新版拍摄邀其“出山”———

  当年,由黄元申主演的《大侠霍元甲》一度使内地电视观众为之痴迷,转眼20多年过去了,新版《霍元甲》已经开拍。今天凌晨,记者从制片方了解到,曾经遁入空门的黄元申不久前已经还俗,并有可能为新版《霍元甲》再度“出山”。

 据新版《霍元甲》制片方透露,本月19日将举办“霍元甲25年天阶大聚首”活动,该剧监制

将带领新演员和老版演员在

世贸天阶举行一次特别的聚会,为此,剧组正多方联系黄元申,争取让他出席本次活动。

  在新版《霍元甲》拍摄启动前,剧组曾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黄元申,欲力邀其扮演霍元甲之父,但未能取得联系。

  但是记者凌晨在采访制片方了解最新进展时,他们告诉记者,黄元申已经还俗,现在暂时居住在美国。 为了寻找黄元申,制片方几乎找遍了香港熟悉他的所有

和圈内朋友。最后还是在香港友人的帮助下,才终于寻觅到黄元申的行踪。

  虽然离开了寺庙,但是黄元申依然保持了十几年的僧人习惯,很少抛头露面。但制片方的一位朋友透露,黄元申即使不参加25年重聚,也可能前往片场探班。


洪金宝,1949年12月11日,原籍浙江宁波


著名演员,十岁时便拜入

中的大师兄,艺名为“元龙”。洪金宝早于18岁时已出任龙虎武师。

。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的“

的涉猎很广,曾经担任的工作包括


、空手道等都有深入研究并加以创新,风格自成一体,是香港寥寥几位“宗师级”动作指导之一。他拍摄动作戏全部亲身上阵,以致先后七次腿骨骨折,三次手骨骨折,浑身伤痕累累仍然在所不惜。

洪金宝,香港武打电影的“大阿哥”,还在李小龙阶段就已经受器重,后来集导演、武术指导、演员于一身,制作出许多相当卖座的影片。他在香港影坛有很大影响力。到好莱坞排过《过江龙》系列,具备一定影响。


元彪(1957年7月26日-),原名

成员之一。7岁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取艺名“元彪”。


70年代曾参演李小龙的《精武门》、《龙争虎斗》以及胡金铨的《忠烈图》,也曾参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等古装武侠片。元彪常追随师兄洪金宝、成龙拍片。1979年他主演由洪金宝执导的《杂家小子》,一举成名。曾获

最佳动作指导奖、台湾金马奖最佳

》、《快餐车》、《夏日福星》、《黄飞鸿》等。


、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

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

》。《飞》中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飞》三兄弟合作的绝唱。

刘家辉,1955年8月22日 原名:冼锦熙

生于中国广东省。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间,曾是邵氏电影公司力捧的功夫片男星。


的干儿子,与刘湛的两个儿子,刘家良、

并无血缘关系。由于刘湛是

)的弟子,刘家辉自小便接受严格的正统武术训练,奠定后来成为武打明星的基础。

70、80年代叱香港著名功夫片演员,1978年的《

》让他声名大噪。当年刘家辉与

的大半江山,俨然成为邵氏最耀眼的两颗明星。1985年邵氏停产之后,刘家辉发展不顺,名气和地位大不如前,逐渐只能在电影里演配角或反派,同时在台湾主演了几部电视剧,1990年加入TVB,参演了多部TVB剧集。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就是他扮演的。刘家辉至今仍活跃在娱乐圈,是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里不可或缺的金牌绿叶。


刘家良 1937年7月28日 籍贯广东新会 出生地广东广州


指导。祖籍广东人,1937年出生,在广州长大。他出身武术世家,9岁开始随父亲学武,父亲刘湛是黄飞鸿

林世荣的亲传弟子,因此深得黄氏武学真传。刘家良九岁开始随父习正宗洪拳,也钻研不同门派

,武学根底渊博而深厚。

50年代中期刘家良随父进入电影界,从临时演员及龙虎

合作,在《南龙北凤》一片中初当武术指导。成名作则是65年长城电影公司的《

》。2010年4月10日下午,香港电影

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前宣布刘家良获得了本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1984年迎取比他小二十七岁,曾是

,两人育有二女,长女刘万怡曾参与

念法律,幼女在香港念国际学校。

刘家良,身兼导演、武术指导、演员三职,可以说是香港影视界最德高望重同时武功最高的影星,成龙的《醉拳2》的导演就是他,他在该片中还出演和黄飞鸿一起护国宝的晚清武状元,吴京主演的《醉猴》里打不死的老英雄文彪也是他演的,他还和洪金宝出演过《香港超人》,和钱嘉乐出演过《蝎子战士》,全都出演武功顶硬的角色。

刘家荣,1944年生,


刘家良做导演拍《少林三十六房》,只让家荣演配角,却让义弟

”电影公司,公司解散后,“

商量想再做导演,找来谭咏麟拍了《

》两部惊悚片,票房都获成功。分别为邵氏、新艺城和

梁家仁,香港武打演员,现为无线电视旗下艺人。七十年代出道,曾演出过多部武打影视作品,以《天龙八部》饰演乔峰而著名。

梁家仁,1949年1月20日 广东东莞市

香港武打演员,现为无线电视旗下艺人。七十年代出道,曾演出过多部武打影视作品,以《天龙八部》饰演乔峰而著名。


袁和平,人称八爷,出生于武术世家的袁和平,1945年出生于


,是香港动作电影一个具影响力的人。

父亲是电影史上首位武指

,是京剧世家传人、香港艺坛著名演员兼武术教练,精通北派

。袁小田在50年代曾主演近百部描写

上武林高手黄飞鸿的功夫电影。

袁和平,出身武术世家,父亲袁小田本是京剧武丑,精擅北派武术。早在1939年,袁小田就开始担任香港电影的武打和替身演员,在这一行当算得上德高望重。袁小田育有七个儿女,袁和平排行老二,自幼便与其他几位手足袁祥仁、袁信义、袁日初、袁振威、袁龙驹一起随父亲习武,20岁时进入电影圈做龙虎武师及龙套演员,25岁首次为吴思远导演的《疯狂杀手》担任动作设计。

胞弟。袁祥仁自幼便与几位兄弟袁和平、

、袁日初、袁振威、袁龙驹一起随父亲

袁家班  包括袁和平、袁祥仁、

、袁龙驹、袁振威7兄弟。(另

是袁和平一手带红的也算在里面。)


早年混迹武行时代,做替身演员。60年代末,开始挂名助理

。当时袁祥仁跟着大师兄

,做过张彻《保镖》、《报仇》、《游侠儿》等片的武指,到了70中期,他在邵氏已经小有名气,期间与楚原、

这些名导演合作过不少力作,如《流星蝴蝶剑》、《香港奇案》等。

功夫片潮起,袁祥仁港台两地走。恰在这时,袁和平得到

重用,其余众兄弟减少了外出打工,纷纷团结在一起组成“

”,助大哥袁和平一臂之力,在嘉禾的帮助下袁和平组了“和平电影公司”,袁祥仁当时则参与了“和平小组”的绝大多数创作,从《

》、《佛掌罗汉拳》、《奇门遁甲》再到《

》等等。打响了“袁家班”旗号。

》的老乞丐。《精武英雄》里那位向着精武门的华人探长;《太极张三丰》那个怪老道;


现为有线娱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有线卫星电视营运总裁总裁兼有线宽带高级管理人员及

,前丽的电视监制,前亚洲电视监制,及前

等地。徐小明也当过龙虎武师、

合作。 1999年,他担任

电影集团的行政总裁,负责集团的影视发展。

徐先生所监制的电视系列:《大侠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及《大地恩情》等更是风靡全国,其集编、导、演、武指一身之《大侠霍元甲》绝对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同时夺得“金鹰奖”的殊荣,其主唱主题曲“

”夺多个奖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小明挑选的第一个片子就是《

》。徐小明自己重写剧本,导演、监制、主唱一身挑。结果,《霍元甲》一鸣惊人,在香港掀起了疯狂的收视率,又像旋风一样席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广东等地,改写了武打片没有灵魂和格调的历史。随后,徐小明又执导了电视连续剧《

》,与《霍元甲》一样大获成功。1998年,他重返“亚洲电视”,以非常大的突破性业绩盖过了“无线”收视率。


完成初中课程,一九七七年初赴

毕业后,选科选了医科.但在加拿大不收外国学生,觉得学位不够,所以招收他入土木工程科.Stanley对此并无兴趣.然后因为姐夫从事导演行业.也对戏剧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遂于一九七九年返港向

唐季礼一九七九年回港后随即加入邵氏、


才华非常赏识,于1991年,邀请他执导由

等主演之《警察故事Ⅲ-超级警察》一片。他终于不负重望,在该片运用了高度拍摄技巧的导演手法及改进后期制作技术,使观众耳目一新。该片打破

多个国家最高卖座纪录,更被提名第十二届

最佳电影及最佳武术指导。成龙凭该片首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一九九二年为嘉禾公司执导《

Ⅱ》制作;一九九四年继续为嘉禾公司执导《

》,并兼任武术指导,该片在多个国家上映时破港产片卖座纪录。唐季礼并凭此片和成龙共同获得

最佳动作指导殊荣。一九九五年再度为由成龙主演的贺岁片《

》担任编导及动作指导。全片在

实地拍摄,此片再创香港中文片

新纪录,取代《红番区》成为港片中

票房,同时在东南亚各地高据票房榜首,创下新纪录。唐季礼并再度获得

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殊荣。《简单任务》及《红番区》为香港电影票房之第3位及第4位(前两位分别是《


于海 武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1942年7月18日出生于山东

先生为师,学习正宗的螳螂拳.1958年在参加全国、省、市三级武术比赛时连闯三关,以优异的德技成绩被

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

, 1958年--1966年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参加在

和全国举行的所有重大比赛。曾多次荣获剑术,棍术,螳螂拳及全能冠军。是当时中国著名的武术运动员。


1966年--1986年被任命为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带领山东省武术队一直闯在全国先进先例,被全国武术界誉为'老大哥'队。 

1960年全国曾两次组成

代表团,于海大师随团出访了捷克斯洛伐克,

。1964年后又多次任中国武术代表团教练和队长,出访过

,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

等三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成为代表团优秀的表演节目。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0年同现国际武打巨星

共同拍摄了轰动全球的武打影片《

》,后陆续参加拍摄了《

》等近二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并担任重要

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使

真正被世界文化所认同,1998年在

上被授予'中国武术明星'荣誉称号。2006年出演经典电影太极拳,又名


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中国杰出武术家,出演过《少林寺》中的王仁则。尤以剑术为最精,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因他最著名的电影为香港安子介投资,故也为香港影坛泰斗。这次在《少林寺传奇》中饰演老妖子。


1960年十九岁获得青岛武术全能冠军。是我国著名的武术理论家,曾对“

”、“鱼翅刀”等武艺著书专门研究。能文能武,被誉为中国武术界的奇才。在《

》开拍之时,于承惠是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的一名起重工。从青岛武术冠军,到工厂当工人,又在《少林寺》中一跃而登上影坛,于承惠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

传奇》中将扮演李小龙的师傅。

于承惠十一岁进少年体校习武,天资敏慧,加上多年苦练,在拳术套路、各种兵器上都下过功夫,技艺全面。尤以剑术为最精,1963二十岁参加

武术比赛,力挫群雄,赫然夺魁。旋又参加华东地区比赛,获“醉剑”冠军。此时他已是山东武术队队员。不料在训练中腿部受伤,医治延误,一条腿差点保不住。由于腿伤,于承惠离开武术队,进入工厂。他在

《少林寺》 饰王仁则  《


梁小龙 原名梁财生,祖籍广东。生于1948年4月28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香港演艺圈和

并称为香港演艺圈“四小龙”。祖籍广东的梁小龙生于香港一个贫寒的家庭,15岁时进入武行,并开始做替身演员。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就拍了《白鹤拳》、《迷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连续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电视剧,成为八十年代初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现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饰火云邪神再次一鸣惊人!

他其中最为人乐道,称赞他有真功夫一事,是他一次在

平安大厦,自己武馆的梯间,遭十多名持利器男子伏击,他手无寸铁,竟能全身而退,只受轻伤,对方却人仰马翻,轰动一时。

“我和“师父”一样,无门无派”

  一天晚上,天津电视台的负责人在全聚德烤鸭店宴请梁小龙一行,席间,梁小龙为主人即兴表演了个小节目:请一个人用食指顶住一根竹筷的两端,他手持一张崭新的钞票,用力向筷子砍去,就象用刀砍开的一样。这是魔术吗?梁小龙说:“不是,这是运气以后的结果,是用力量和速度把筷子砍成两半的。”


释小龙,俗名陈小龙 1988年1月6日 兔 祖籍:中国


释小龙刚学会走路,就常随其父(陈同山,现任中国嵩山少林寺

学校校长)进少林寺参禅拜佛。两岁时拜

为师,赐法名:释小龙。自小龙步入武坛以来,在父亲言传身教下,进步神速。掌握了

拳法、腿法、步法等少林基本功,学会了少林同臂拳、醉剑、醉拳、

、五行拳等传统套路和规定套路。在1992年

、罗汉棍两项优秀奖,一举成名,并受到影视界的关注。


4岁时便以武之神韵,汇聚影视,拍摄了电影《旋风小子》;十几年的轮回里,17部影视作品演火东南亚,叫响华人区;刀枪剑棒、主持演唱无所不通。


谢苗,出生于1984年5月2日。

人。首都体育学院民族运动专业


,依靠精彩的武打动作在影片中与

》、《父子武状元》)中再次饰演李连杰的儿子—巩固,将那种孩子所难以演绎的冷静气质和沧桑劲儿表现的

。一时间,谢苗成为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


,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中国


,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小名叫“三多”。父亲是

教练,母亲是田径国手,8岁其父即送他从师学习武术,曾是哈尔滨市武术队的成员,擅长

、枪和拳术,能耍三百多套拳法。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接受武术训练。曾获

、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1991年)和当选中国国家

级运动健将。后投身演艺圈,参演多部武打题材的影视剧。成为中国影坛八大武术冠军之一。后出演个人版的《黄飞鸿》系列及《刀》等香港电影,现主要演出电视剧,为一线演员。


吴京 1974年4月3日 满族正黄旗 老姓乌雅氏,


功夫小子”吴京,于北京的武术世家。6 岁时进入北京武术队后,一晃挥剑耍枪舞拳弄脚18 个年头了,8 岁那年拿了个北京市冠军后,便与师兄师弟们接连拿了数十个全国团体和个人冠军。

从1995年就开始接拍电视剧和电影,其引路人便是《

,而吴京的武术教练也就是

。当年还在武术队里奋斗的吴京被张鑫炎看中,于是和师兄李连杰一样,顺利地加入了娱乐圈。两人的经历惊人地相似。


3 人投资的香港金辉映画制作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他们准备筹拍一部功夫片《功夫小子闯情关》,女主角敲定

,男主角选了几番都没有合适的。善于发掘新人的张鑫炎再赴大陆挑演员,走了几个武术队后在北京武术队见到吴京时,他决定不需要再走了。尽管

与张鑫炎是老交情了,可是全国比赛在即,吴彬死活不放人。张导软磨硬泡,吴教头铁面无私,最后还是张导有耐心:“我的档期后延,打完比赛你该放人吧? ” 就这样,在

打完比赛后,吴京被 “借” 到演艺圈中来了。

》在港台地区公映后,虽然没有当年《

》那样火爆,反响还是蛮不错的。成为受钟丽缇、胡慧中、于海、计春华、周比利众人烘托的明星,后主要演出电视剧集,最近的电影作品是《醉猴》,武功过硬。

签约后,1997金辉映画为吴京度身订做了一部长达 2 8集的

《太极宗师》,吴京出演男主角偷拳学艺的杨煜乾。  与其配戏的是香港 1 9 9 1 年最上镜小姐



代表作品有:30集 《

(三少爷)兼武术指导,30集《

,《烈火金刚》、《少年包青天之天芒传奇》等

1987年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

1990年入吉林省艺术剧院先后任

,主唱兼小品演员,并进入影视圈

,音乐系,1997年毕业。


吴樾 生日1976年4月25日 龙 曾用名:

荣获中国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国家健将级) 。

吴樾16岁就被授予“武英级”,创下了迄今为止通过此级别年龄最小的纪录。


赵长军,1960年10月生于

武术协会会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青联副主席,陕西省武术总队总教练及中国西安赵长军武术学院院长。是中国


六岁习武,十岁进入陕西省武术队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第一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以出色的表演获优秀奖,引起武术专家的关注。1974年赵长军首次随中国少年武术团访问

,他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国家体委的嘉奖,被称为“少年武术外交家”。

从1978年到1987年,赵长军凭着过硬的

和超人的毅力,十次荣获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夺得金牌54枚,被誉为武术界的“

武坛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十连冠”和“金牌大户”。由他演练的“

”“追风刀”和“疯魔棍”,以其独有的风格被人们誉为“赵氏三绝”。


赵长军还是以为很受观众喜欢的武打

,从八十年代开始,赵长军先后主演过《

》、《碧血宝刀》、《大刀王五》、《一刀倾城》、《蒲江风云》、《中国功夫》、《

》、《圣水观七真子》、等三十余部电影、电视剧。他在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神秘的大佛》里但任武打设计。 

赵长军,连续十届的全国武术冠军,是李连杰之后成绩最好的全国武术冠军,主办赵长军武术学校,洪金宝与之惺惺相惜。排过不少电影、电视剧,较著名的有《武当》、《海灯法师》等,在香港排的有洪金宝导演的《神州第一刀》。他在本片中剃眉出演处境彷徨的袁世凯,一套“醉剑”舞下来,居然可以窥见一代枭雄的复杂心境,令人难忘。另外,他与杨凡对打时,剑术出神入化,养眼已极,尤以一招漂亮的反手剑,迷得笔者反复观摩,百看不厌。


于荣光,1958年8月30日生于北京,狗

之子,11岁考入北京市风雷京剧团任演员学习

,自幼学习京剧十载。七十年代末

,成为剧团中坚力量,并在全国多次大奖赛中获奖。其京剧代表作有《挑滑车》、《伐子都》、《三岔口》、《战马超》等。


1982年于荣光被香港导演

发掘,出演影片《木棉袈裟》,饰演头号反派角色,首次登上了银幕。虽然是初次表演,但是由于他的身手不错,而且演技也不俗,于是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接着又拍了《血泪情仇》、《联手警探》、《古今大战秦俑情》、《阮氏三雄》等影片,由于其武打功夫出众,身手敏捷。他的真功夫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曾长时间处于香港影坛一线明星行列。。

  进入90年代,于荣光进入香港发展,拍摄了《

》、《铁马骝》、《超级计划》、《

》等影片,在香港发展的数年中,于荣光拍摄近50部影片,与

等功夫巨星均有合作。在大量的

中,于荣光饰演的多是反派角色,且多以表现动作为主,不需要太多的演技。1993年,于荣光与

合作,拍摄了《东方不败》,虽然饰演的是反面角色,但人物本身有许多复杂、矛盾的心理,于荣光在剧中的表演十分细腻,演技得到了很大提高。1995年《燃情狙击手》,饰演一个亡命天涯的杀手,把人物的刚毅,豪侠,机智与深情表现出来,片中大段的文戏也表现得十分出色。该片大受好评。


邹兆龙 艺名(倪星),1967年8月11日出生于

5岁习武,12岁以替身演员身份开始电影生涯,18岁主演

导演的电影《全力反弹》,二十岁时拜洪金宝为师,来到香港发展,成为

的一员,在香港拍摄了30多部电影,分别和洪金宝、元奎、徐克、袁和平等知名导演合作。目前旅居美国。2001年幸运地接拍了自己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黑客帝国》续集。


邹兆龙,又名倪星,1967年出身於

高雄市,共有十三名兄弟姐妹,父亲不幸早逝,在五岁起便赚钱养家,并跟同事一起习武。最有名的作品是在骇客任务系列当中饰演赛洛芙的角色。邹兆龙曾四次与

》,他作为李连杰的死对头,和李连杰有几场精彩的打戏,同年拍摄的《

的宋青书,1995年他和李连杰合作拍摄了《赤子威龙》,1996年他第四和李连杰合作,在《冒险王》中再次对抗李连杰扮演的角色。不光是在以上四部影片中,在很多香港电影里,邹兆龙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许观众会对《九品芝麻官》中那个十恶不赦的常威印象比较深刻。

》中霍元甲的父亲,其硬朗的身手和刚中带柔的表演获得影迷认可。2007年,又在叶伟信和

》中出演反派,和甄子丹上演真拳实脚格斗,其深厚的武术功底为影片增色不少。2008年,邹兆龙再度出演反派,加盟《

》与华语影坛两大功夫高手

、李连杰同场竞技,出演玉疆战神角色。及在与何家劲、钟丽缇一同出演的《虎猛威龙》中的船长。

功夫明星邹兆龙多年以来一直以大反派形象示人。在许多经典的功夫片中,他是唯一能与李连杰、成龙等巨星对打抗衡的人。然而随着李、成二人的“拳脚收山”,甄子丹的异军突起,功夫电影市场逐渐形成甄子丹“独霸天下”的局面。没有对手的“独秀”,多少让人感觉“英雄孤寂,胜而无彩”,同样真功夫傍身的邹兆龙,选择此时回归华语动作影坛,无疑是对这种“独鼎疲劳”局面的一次精彩激活。“棋逢对手,才更显英雄本色”,因此,邹兆龙携新作《

》全国宣传,借助媒体发出的隔空对垒,以及“挑战宇宙最强”的豪言势必也就成了大家最值得期待的“英雄较量”。


钱小豪:原名:钱嘉华(Siu-ho Chin)钱小豪1963年1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在香港长大,自小研习大圣劈褂门功夫,十四岁曾获第一届功夫擂台比赛铜牌奖。后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武行训练班当学员,获导演张彻赏识,罗致其为旗下一员,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初露头角,继而在《飞狐外传》中任主角。主要作品有1984年《

》饰霍东阁、与林正英合作的《

》、《少林与武当》、《叉手》、《冲宵楼》等。钱小豪因和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合作扮演大反派而为观众熟知。钱小豪也兼做幕后和幕前工作,是香港著名艺人钱嘉乐的哥哥。



是香江梨园行里享有盛誉的京剧和粤剧名家,现今同样活跃在影视圈的粤剧名伶罗家瑛就曾师从于他学习戏曲表演。从1986年《刀马旦》开始他与与电影结缘。在《赌霸》里他饰演中国特异功能大师严真,在《

》中他饰演公公跨越时空而来。《

》中他饰演李公公。1980年去从内地去香港。他出现在徐克九十年代以后拍摄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新龙门客栈》里的东厂三巨头之首那个死太监贾公公、《

》中的白云禅师、《黄飞鸿3狮王争霸》的一代宗师黄麒英等等。曾经凭电影《笑傲江湖》里的精湛演技获得香港第十届金像奖获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近年来还与吴京、樊亦敏合演过电视剧《

》还有与赵薇、吴奇隆等合演的《


程小东 本名程冬儿,原籍

寿县,1953年生于香港,


、编剧。父亲为香港武打片导演

。1972年开始任武术指导,曾先后效力于无线、佳视、丽的(亚视前身)三家

。第一部电视剧为《侠盗风流》

金像武术指导,奥运会动作导演。早年因执导《倩女幽魂》、《笑傲江湖》成为华语影坛炙手可热的武侠片导演,与著名导演徐克共同开创了香港武侠的新时代。作为“武术世家”出身的动作指导,新世纪后与张艺谋导演再度引领国产动作大片的新辉煌。凭电影《英雄》获得200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武术指导奖。最新作品是集魔幻、动作、爱情于一体的电影《白蛇传说》。”

第22届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第38届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奖、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奖。


周比利,至今唯一的世界级华人拳王及动作片演员。开有武馆—周比利武馆(主要弟子有新生代

儿子)等。入行较早,经常与成龙、李连杰演对打戏,如《奇迹》、《鼠胆龙威》《冒险王》中,但表现最出色的,当属在《精武英雄》中出演的日本将军藤田刚。

》中他饰演跆拳部主将,双脚比双手更灵活,在不可思议的角度,可以踢中对方。结果只一招就被断水流大师兄一拳扫到脖子打倒了。

虽然大部分的角色是黑社会打手、杀手等脸谱化的配角,但因为动作干净利落,仍旧被很多影迷记得,更被认为是华语动作电影“银幕外格斗第一人”。


等地比赛年搏击战绩共51场(43胜,8负,当中31场KO对手,从未被KO的记录)而8场负赛中,其中4场为越级挑战赛中以轻微点数落败。1981年首度回香港比赛,带起香港

热潮,先后在1982年夺得加拿大轻量级自由搏击冠军,两年后的1985年勇夺世界轻

自由搏击冠军,此后挺进演艺圈。2002年再踏香港擂台,大胜

拳王,名噪一时,次年在香港再战,面对

拳王再以KO击败对手,传为佳话,时年已经50岁。

香港再战泰国拳王再以KO击败对手; 2004年在中国香港再次以点数击败泰国拳王。


计春华 1961年7月20日 浙江杭州 曾经得过“中华武术杰出贡献奖”


一角而名声大噪。他武艺相当高,并出演过许多

演对手戏,如《方世玉续集》等。

,有一年生了场大病,头发眉毛掉光光。从

武术队退役后的一天回队里找以前的队友们玩。恰巧被正在队里为《少林寺》选

的导演张鑫炎一眼发现。计春华事后常说:“一个人因为遇到了某一个人,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这一点我最有感受。” 9岁时,他遇到了王新德师傅,走上了练武的道路;19岁时,他遇到了张鑫炎导演,开始了影视演艺的生涯。他们都是让他“最有感受”的那“某一个人”。

傅声(1954年10月20日-1983年7月7日),生肖:马,原名张景贤,又名张富声,英文名Alexander,香港著名已故电影功夫男演员,

出生于香港。家中共有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九,其父亲张人龙是一位香港富商名流、立法局议员,被封为“太平绅士”,其妻子即香港著名女歌手


地区六、七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演员。于1983年7月7日因车祸不幸逝世。其主要作品有:《少林五祖》、《射雕英雄传》(1977电影版饰演

的父亲)执导的《十四女英豪》。

73年张彻大胆起用傅声做为男主角,结果一炮而红,将傅声的演艺生涯推向高峰。同年,傅声因演《朋友》(张彻导演)一片,获得二十届亚洲影展“最有希望男演员奖”。此后,傅声在导演张彻所拍的《马可波罗》、《

》、《方世玉与胡惠乾》等武打片中,饰演重要的角色。在张彻导演的电影中,虽发挥傅声的活泼顽皮之长,加入喜剧的成份,但也常使用具悲剧的喜感,所以傅声在方世玉系列影片和《洪拳小子》所饰演的角色,结局都是死亡。

傅声深知身为一名功夫片的演员,没有拥有一点真功夫是很难在香港影坛拥有

传人、著名功夫片导演刘家良为师,苦学武艺。傅声在

导演的《十八般武艺》、《御猫三戏锦毛鼠》、《五郎八卦棍》等片中,担纲演出。谁料《五郎八卦棍》竟成了傅声的遗作。


1983年7月6日晚上10时30分,傅声偕哥哥张震声,弟弟张展鹏以及影星

,一同由乡村俱乐部驾车往

片场拍摄外景。他们四人分别驾驶两部车,汪禹与张展鹏坐一部

思域带在前面,而傅声和其兄长张震声则乘座白色

型编号AD83跑车(此车为傅声太太甄妮送赠给傅声的

礼物)跟随其后,当时驾车的是张震声,当他们途经香港

一弯角时,不知何故傅声他们的车突撞向山边、车身翻侧、车头严重损毁、傅声头部及胸部重伤,送往医院急救时,因脑部受到严重震汤,内脏受重伤,于7月7日凌晨证实不治,享年29岁。至于他的兄长虽亦受伤,但却得以保存性命。二十二岁时,傅声与当时的著名歌手甄妮结婚,使用了整个美丽华

大堂,筵开二百馀桌,轰动一时,也成为人人称羡的对象。从影十三年,拍片三十多部,多以功夫片为主,共有二十部。所饰演的角色多与其性格相似,颇有特色,尤其活泼俏皮的人格特质被导演张彻加以发挥,在

中引进喜剧的成份,影响後来的香港动作片甚大,也开

的先河,是他对香港电影的

。在张彻所著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一书中,提到是和另一个年轻演员汪禹(亦是七十年代功夫片明星)斗

元奎,生于1951年。


监制、导演、动作指导,师承京剧大师

,早于1970年起已出任龙虎武师,香港“

”之一,较少亮相于目前的他比其他师兄弟的身份要纯粹一些,他是香港最著名的

合作默契。他在《新精武门》、《赌圣》中均有出场,不过最令人记住他的一句对白却是出现在《方世玉2》中的“安全第一”。凭《

他的导演名气远远大于他作为武打演员的名气,

》、《赌圣》、《龙之吻》、。《

》《新精武门》(周星驰版)等几十部电影都由他导演,

但他作为七小福之一,武功是真材实料的,这也许正是他更加过人之处。元奎为人低调,是个少讲话多做事,埋头工作的实干派。他是全部毛片剪好,才让乐师替他配乐的人。在香港,这是万中无一的稀有人物。


,是为二师兄,与成龙、

中地位很高,是香港老一辈的

和功夫巨星。第一次参与演出的电影是《精武门》,也是担任

翻跟斗的指定替身。后来加入

,拍了很多喜剧。2005年凭电影《功夫》夺得第二十四届

及第十届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银幕印象反派形象深入人心。

元华,与成龙、洪金宝、元彪、元奎,及元武、元德同为香港于占元武师教出的七小福之一,常与元彪、成龙、李连杰配戏。


熊欣欣,男,生于1962年2月25日,出生地:


十二岁开始练武,两年后进入

武术队,在长达8年的学武时间里,曾多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全国武术冠军。后进入影视圈发展,出演过多部影片。1987年加入了由刘家良领军的

、周润发等多位演员的替身。他身手敏捷,功夫底子也非常好。因成功诠释徐克的李连杰版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的

一角后声名大噪,而常被人昵称为“七哥”。他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陈惠敏生于1946年7月10日,前邵氏武打动作演员。

七十年代人称“脚有李小龙,拳有陈惠敏”。1972年陈惠敏代表香港参加

拳王过招,最后将对手打败赢得

。起初混江湖收入高,打拳亦然,陈惠敏因而对拍电影并无兴趣,后来受人赏识,才勉强答应玩一下,结果促成陈惠敏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陈惠敏身上有真纹身,陈惠敏在无数香港黑帮题材电影里出现过,扮演流氓黑道人物不计其数,也各异其趣,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古惑仔》中的东星老大骆驼;《龙在江湖》中的社团老大;《买凶拍人》里“洪兴的标哥”,以及《忘不了》中的巴士老板。2000年之后陈惠敏多客串江湖叔公辈或乡间富人或具声望之辈。

、健身等,背部有龙图腾样式的纹身,配上两臂

,和最著名的胸前双鹰(据说为身手了得与勇悍,其鲜为普罗大众所知的一段经历,少年辍学后一开始为投身

纪律部队,先是传闻中隶属香港惩教处的狱警,编号为403;及后则投身皇家

却是警界服务二十年以上者无一不晓而且能够证实,离队前隶属

任职CID,编号为8872(俗称杂差/车头)且有说官至警长(Sergeant)(俗称三柴/沙展),而且游走黑白两道,人面广,至此可能于离职后顺理成章多涉于江湖,故有传闻他后来是十四/十四号(俗称冧巴,number之意),对头则称之14K的双花红棍。杂志报称他和

武师、替身、后转为演员。

合约艺员 香港ATV合约艺员 .


在1982年演出丽的电视的《

》、《精武门》饰霍元甲、《

》,在1990年转投亚洲电视(原丽的电视)演出《

》、《碧血青天杨家将》、《再造繁荣》、《

》之后,再度转投无线电视,最新代表作是《强剑》的道貌岸然的

,现时还是无线电视演员,演过很多道貌岸然的角色。高雄也有演过很多电影,《致命武器4》、《楚留香新传-兰花传奇》等几十余部的好戏。

狄龙,本名谭富荣,1946年8月19日,香港影视演员,与


,曾肄业于香港易通英文专科学校。1968年,狄龙考入邵氏公司的

演员训练班。1969年开始演艺生涯,于1973年获第十一届

优秀演技特别奖,同年获第十九届

优异演技奖,于1999年获第十九届

最佳男配角,于1986年获第二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于1979年获第二十五届亚太影展演技最突出男主角。

是「短打」,狄龙是「长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稳,可谓相得益彰。20世纪70年代,在

新派武侠片高潮时期,有个出名的“铁三角”,即是指“

、狄龙”。楚原是将古龙的

搬上银幕最多的导演,而狄龙则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

林国斌,1960年9月25日,著名武师。


成员之一,90年代获得香港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主演过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断水流”大师兄,在郑伊健刘青云的《新英雄本色》中出演武功高强的老大,在《鼠胆龙威》中与李连杰对打过。还出演过《中华赌侠》。他受关注的还有他和梅艳芳的公开恋情。而且这家伙长的很像“黎明”。


卢惠光,1959年3月17日,泰国

,出演过许多电影,经常与成龙演对打戏,在《醉拳2》中他将他的“一字马”脚功技惊四座。

的性格和高超的格斗本领使成龙将其吸纳到成家班中,并且成为成龙的死党兼保镖。


离婚后,虽争得两子抚养权,但近年遭逢成龙公司遣散,但据知遣散费只有十万八万,已达五十岁的卢惠光,突然失去靠山,工作无定向又要抚养两名儿子。人财两空的他,成为“双失穷爸爸”。日前他被发现孤独带孩子,没有钱去玩,只能带爱子到香港一个公园里玩“零消费”的荡秋千。

日前,记者发现卢惠光独自带孩子,他身兼母职前往接大儿子Jacky放学,只见卢惠光当时十分狼狈,手抱小儿子Jovan并背着他的书包。小朋友毕竟爱玩爱吃,当Jacky路过日本餐厅时,又指着嚷着要吃寿司,可怜“穷爸爸”卢惠光自从被遣散后,生计已成问题,要知道抚养一个孩子要四百万港元,他觉得要做一位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省着点花,所以经过日本餐厅时,也过门不入,Jacky只能眼巴巴有得看没得吃。

卢惠光自从被成龙赏识后,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其左右手,无论大小事务,卢惠光都全心全意为大哥处理,但却牺牲了带孩子的时间,两名分别才十岁和四岁的儿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只占有三分之一的父爱,尤幸大儿子Jacky和小儿子Jovan很懂事,没有半句怨言。

卢惠光于1980年开始在成龙身边做事,一直被视为成龙的得力助手。据香港现行劳工法例计算,按卢惠光当时月薪25000元计算,应可以拿到50万的长期服务金,扣除强积金的雇主供款,起码仍可拿到30万元,但是目前卢惠光坦承收到的遣散费不够十万:“我都不知道点解会被人炒,现在等你哋帮我平反。我想天见到这件事也会流眼泪,三十年就换来这十万。”他还说自己有找成龙追问,成龙说这是接任“成龙影业”及JCGroup董事及秘书的林凤娇的决定。

卢惠光虽然没有跟成龙“赚钱”,失去这个“大靠山”,外传他因而经济拮据,但凭他肯做肯捱又打得,在娱乐圈一样吃得开。正因如此,年达半百仍然有着硬净的男子汉魅力,就连一位25、6岁“嫩女”之芳心也成功俘虏。据知,卢惠光与“嫩女”女友已认识一年多,最近关系已达半同居阶段,日前二人在黄埔吃饭逛街,十指紧扣,相当甜蜜。


狄威,原名:涂吉龙;曾用名:屠龙(在


》中扮演海盗头子,在《

》中扮演李连杰的师兄,


的平东县。他曾经在台湾入伍,获得了陆军上校军衔,是空手道的教官,并且特别擅长于跆拳道。期间在台湾一些低成本电影公司拍过几部戏,

开办了一家武术工作室,在那里,张彻发现了他。加入

狄威原名涂吉龙,说起他的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名字向来是

的命脉之一,好坏往往就决定了星途艺运。当年涂吉龙签约邵氏,让大导演

帮忙改名,张彻顺着他名字的音调改成“屠龙”。可这么一改,好兄弟

就不爽了,自己好端端一条龙,你来个屠龙,这不是占便宜吗?狄龙当年就说:“张先生改名字有学问,但屠龙这名字真的改得不好。”狄威自己也不喜欢这个名字,不过,既然已经改了就只好将就用下去。用了几年(78年到81年),他发现自己并没能出人头地,于是就又想改名字。狄龙听说后,就帮忙出谋划策,并把自己的“狄”字搬出来给他考虑:“你叫狄彪、狄威都好。”涂吉龙接受了狄龙的建议,改名狄威。

林正英原名林根宝,1952年12月27日-1997年11月8日,龙,第2、3届


据传林正英真有阴阳眼能看到鬼不知是真是假

。在1963年至1964年,他加入了香港一个京剧团,并拜

等人一同受训。之后被父亲送进春秋戏剧学校,拜粉菊花为师,林正英在该校学艺五年,和

为同门师兄弟,林正英受训半年后即投入演出,第一个剧目叫《

》。十九岁时他便开始凭借一身好功夫进入电影圈做

亲自邀请)是他当武术指导的第一部影片,并在片中担演一角(可在片中清楚见到)。著名的“

”他是骨干之一。 听闻他和

曾是李小龙的左右手,李小龙拍武戏时,如果没有他,那么宁可不开机,李小龙主演的影片除

外,都有他当武术指导。林正英很善于“下靶”,他设计的动作能够让李小龙满意。

在电影圈发展多年后,林正英在80年代中期终于凭借茅山道长的形象,借着一部讲述民国时期

捉僵尸题材的影片走红香港和东南亚影坛,其后拍摄了多部僵尸类影片,并获得了观众的肯定。1997年11月患肝癌逝世,终年45岁。最后一部作品为《

午马 原名冯宏源 1942年5月28日


冯午马,生于天津,香港影视演员、导演,著名性格演员。1959年移居香港,原是话剧演员。邵氏影业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第一期毕业生,与罗烈同期。1963年入邵氏,其间师从张彻,做助理导演。当演员。1965年出演张彻、袁秋枫执导的《花木兰》成名。1968年为《金燕子》当助理导演。1970年为张彻执导的《游侠儿》、《鹰王》当助理导演后,后独立执导《怒剑狂刀》1970。1987年在《倩女幽魂》中饰演道士燕赤霞而大受好评,并凭该片荣获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他好象不会功夫即然列入了也不删了毕竟也是位老艺人)

陈勋奇 原名:陈永煜 1951年


是公认的香港电影全才,他既是香港导演里最出色的配乐,配乐里最出色的制片,制片里最出色的飞车指导,飞车指导里最出色的编剧,编剧里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演员里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提倡拍青春励志动作片,武术场面追求火爆、热闹,但意识形态一定积极向上,这一点也很受海内外业界好评。

十五岁拜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代表作品有《我的中国心》、《不了情》、《今宵多珍重》等)为师,学习

。十二年后,陈勋奇开始其演员生涯。第一部电影是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由他跟雪梨合演的《双宝闯八关》。第二部是参演由洪金宝自导自演的《

凭《堕落天使》一片,夺得了一九九六年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配乐一奖。

他曾被成龙邀请替其多部作品当执 行导演、动作导演及飞车导演,如:《

》、《玻璃樽》、《尖峰时刻》、《赎金之王》等。

2002年底开拍30集电视连续剧《

》,主演《群英会》里的男主角宁天,并出任总导演。2006年开始拍制25集电视连续剧《

》,主演跆拳道馆馆长文武。

陈勋奇常常以跆拳道教练的身份出现在片子中。实际上,陈勋奇是练过多年武术的。他15岁开始练跆拳道,认真练过咏春拳和白眉拳,以及鞭杆运动(棍棒、击剑等)。作为一个懂功夫的导演,他反对拍警匪片,认为古惑仔的犯罪行为会给青少年错误的引导。所以,陈勋奇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陈勋奇最适合的角色应该是演陆小凤 但他没演过 陈勋奇的女儿陈开心(也在演艺界)曾与杜德伟闹过绯闻。


当年香港影视界中最红的武打演员

,他身怀空手道绝技,动作硬朗,在掀起一阵功夫电影热潮的同时也掀起了香港的空手道热。陈勋奇并没有随大溜地跟着别人,他在仔细观摩了

后发现,空手道的训练是先学套然后打对练。教练要求在对练时要真打,要凶猛。陈勋奇又来到一家跆拳道训练馆,在这里,他看到跆拳道的教学注重脚的技术,更注重技巧,教练并不希望对练双方完完全全地接触。回到家,陈勋奇琢磨,功夫并不是用来打架、用来攻击的,应该是用来强身健体的。于是,在空手道和跆拳道中,他选择了后者。

陈勋奇年轻时:“当时香港有很多英兵,我故意到一家全是外国人的道馆,用跆拳道和他们的

比试。跟外国人打很开心、很过瘾的,别看他们身高马达,但是动作都很慢,他们的大长腿‘砰’地踢过来,我一闪,紧接着自己出腿踢,百踢百中。但是他们都很有体育精神,被踢到了没关系,还继续接着比试。”“当我练了四年的跆拳道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一点儿手上的技法都没有,于是,我开始练习

。”陈勋奇说,自己的跆拳道正为学武术打下了好基础。跆拳道讲究腿的攻法,而你在踢腿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重心,这正好跟武术的基本功──马步意义一样。

1973年,陈勋奇开始真正接触武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对武术越来越痴迷。练完基本功后,陈勋奇开始练

和一些南派功夫后,陈勋奇找到去香港发展的内地专业队运动员,向他们学

、学枪。到北京拍戏时,认识了北京武术院院长



樊少皇自三岁开始,便随邵氏著名武打演员的父亲樊梅生接触电影圈,他由童星演起,第一部参与作品是电影《法网难逃》,之后他以童星身分续拍电影《再见妈咪》及《听不到的说话》。直到十三岁,他跟随父亲到徐州工作,在当地生活了三年,父亲不但请私人教师教他读书,学习日文和吉他,更让已立志成为武打演员的他,正式学习武术,为进军娱乐圈铺路。拜师学武,虽然是吃尽苦头,但父母对他关怀备至,爱护有加,就算他成年后加入娱乐圈发展,依然对他处处维护,令他俨如在温室中长大。2009年以《

》入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电视剧《

》中饰演虚竹被广为传颂,1999年:《


吕颂贤,原名吕嘉豪 1966年2月5日


艺人,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早期加入

,第一部电视剧演出为《大提琴与点三八(黑帮挽歌)》,并持续演出《胜者为王》、《戏王之王》等十余部剧集,之后转投香港无线。

也拍摄了不少作品,其中较出名的是《

一角,还有《离岛特警》、《

》(又名《兼职警察》)等电视剧,除电视作品外,他亦有拍摄电影。

吕颂贤于1989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同年签约经理人

,拍摄了电影处女作 《

》,并凭片中的优秀表演,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影星吕颂贤2009年1月10日在博客中承认自己已经皈依佛教,并且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素食。吕颂贤在博客中称,他刚开始吃素是为了身体健康,但后来接触到佛法,从中获得了智慧,因此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弟子。但他之前因为怕麻烦,并没有说出他吃素的真正原因是信佛

近年较少演出,爱好潜水的他,兼做潜水教练和模特。(他好像不会功夫)



香港歌手、演员。何家劲于1982年报读第一届

。从艺前,何家劲的理想是做一名足球运动员,因初中毕业时疼爱他的外婆过世,而使他改变想法,不惜远渡重洋,到英国学习广告设计。可待他学成返港后,认为演戏可以尝试到古今黑白各个道上的人物,是一项极富创意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于是放弃了所学的专业,一脚踏进了演艺圈。


》饰郭旭女主角;叶童饰胭脂合作演员;郑浩南 黄文豪 刘玉婷李婉华沈孟生

》饰郭旭女主角;胡慧中合作演员;郭金黄文豪 刘玉婷

》饰郭旭合作演员;黄文豪刘玉婷何晴孟庭丽

1993年:《包青天》饰

,该剧集轰动华人地区,共拍了236集,创下纪录。

2007年参与上海飞迈影视公司制作的《新包青天》,再次饰演展昭


罗莽 原名:罗坤霖其他艺名:罗网昵称罗师傅,生日:1956年7月23日


香港演员,1970年代后期活跃至今。1984年在亚洲电视演出十二金牌,之后为了演艺事业转投香港无线电视,在1992年演出《日月神剑》续集——《风云圣战录》的妖王,在香港无线服务了十余年,现时仍在无线持续演出。除电视剧外,亦有参与电影演出。


陈国坤,小名:小龙,1975年8月1日,因貌似李小龙而被大家赏识。


配乐及编舞摄影师等电影幕后工作人员,曾客串过古惑仔,甜言蜜语等电影。2009年第27届飞天奖陈国坤主演的《

》摘得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陈国坤负责拿宝丽来照相机帮观众和铜像合影,

变成观众和陈国坤合影,因为他比铜像更像真人。 2000年,在《

》中的斧头帮老大一角提名24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陈国坤为了演好《李小龙传奇》这一角色,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练武术,专门找了一个截拳道的教练来教,每天练4个小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拳。还学了李小龙的一些基本功夫,包括

、泰拳、跆拳道。《李小龙传奇》的动作场面都是他亲自上阵,在刚开始拍摄时,陈国坤的腿就受伤了,此后半年多的

时间里,每一天他都有新伤出现。搏命演出也让陈国坤的膝盖十字

严重受伤,要进行手术。

陈国坤还透露,李小龙很怕“小强”(蟑螂),“这个情节我曾在书中看到过,他和太太搬到

后,被蟑螂吓得一晚没睡,第二天把一堆蟑螂挂在脖子上,强迫自己不要怕。”

法号:释行宇(释延能)俗名:张淑武 1978年12月27日,河南嵩山


1978年出生在山东章丘刁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警察。12岁皈依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习武参禅,历时十一年。曾代表少林寺武僧队出访欧美、

等数十国家进行功夫表演及友好访问。2003年在偶然机会下为

所赏识,初登大银幕,参与拍摄电影《功夫》,担演其中主要角色“十二路谭腿”苦力强。后在甄子丹主演的《叶问》中出演武痴林,最近在

主演的《新少林寺》中饰演少林武僧净空,有出色表现。


作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他开始了艰苦的习武生涯。日后首批少林

时,释行宇是武僧团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师傅管教最严格的一个。释行宇告诉记者:“那时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练功。劈柴、担水、种菜等活计是家常便饭,没想到自己的功夫有一天可以打到外面的世界去。”

》时,行宇表示出对银幕功夫与现实功夫差异的感叹,他说:“没到戏组之前,因为我从小在少林寺习武,就产生了一种心态,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当我正式接触到这部电影里面的动作场面时,却感觉到真实的功夫和电影里的动作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周导演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敬业的演

,他对演员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抓得特别细。片中有一场戏是我们三大高手力抗

的天地双残,导演为了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差不多拍了一个月。” 并加盟

释行宇在经过了《功夫》《

》两部大片,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之后又接拍了

合作。希望以后能有大的进步和发展。



诸多演员中颇有特色的一员,从艺以来他总共拍了五十几部

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

。1986年的《龙虎风云》换来了他十八年的反派生涯。张耀扬却对林岭东

当年的另一部力作《学校风云》情有独衷。在片中他演活了凶狠跋扈的“潇洒哥”,以至于十几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以“潇洒哥”这个名来称呼他,可见当初的这个人物有多么深入人心。在《监狱风云》里,片中饰演狱警的张耀扬更是坏到无可救药,被

饰演的阿正骂为“吃屎狗”,年轻的张耀扬锋芒尽显,自此正式奠定了自己的恶人形象。

仓田保昭(1946年3月20日-),著名

。空手系东流五段、柔道三段、


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过多套港产武打片,与

有对手戏,他并懂普通话和广东话。

1972年初加入香港邵氏,与

指导的《麒麟掌》,后来“半路”经过某朋友介绍和

相识,当时梁小龙是武指,不太出名。仓田保昭经过大导演

那强烈推荐下认识梁小龙,让他们二人主演了《

》《香港小教父》等一些经典

~,和梁小龙演戏成为了好兄弟,也包括

。和黄元申联合主演的武打连续剧《


,他年轻时曾在股票市场任会计,后考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

前艺员,以扮演武侠电影中之大侠而见称,其成名作为1979年的剧集《

》,此剧当年引起巨大轰动,

亦成为他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他是香港

的父亲。云飞扬。1992年:《末代皇

》中的“反一号”——山寨马贼头目飞天猩猩(名字比较幽默),看似凶狠其实到也知情达理;貌似恶毒但却信誉第一;棉花肚、霸王枪、旋风穿心腿,绝技加身


李国豪(李小龙之子)好莱坞电影明星 1965年2月1日--1993年4月1日


,8岁时父亲李小龙去世,移居

埃马逊卡列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制片,中途辍学。

4月1日零点30分,李国豪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伟尔明顿市电影《

》片场中真子弹射击,12小时后宣布死亡。年仅28岁。安息地美国

湖景墓地(与父亲李小龙作伴)。遗作是《乌鸦》。

托尼·贾(Tony Jaa 1976年2月5日-),泰文名:伯朗依林 其他译名:东尼·嘉布渡 (泰语拟音) 泰国著名动作演员。出生地:

曾主演《拳霸》,《冬荫功》等影片,在全球上映获得成功。他并在《拳霸3》(Ong Bak 2,官方版拳霸续集)兼任导演。

高中毕业后,托尼升读大学并主修体育科,期间学习不少武术,包括跆拳道、泰国棍法及剑法,还参与不少运动项目。每逢周末,他也会前往彭拿·里蒂卡的片场。托尼的诚意打动了彭拿·里蒂卡,终肯收他为徒,传授功夫给他,并安排他担任影片中的替身,由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托尼·贾的独特,在于其实现了在空中的强而快的攻击!


2010年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曾缔造了

系列的泰国功夫影星托尼-贾(Tony Jaa)近日突然“看破红尘”,放下手头的演戏工作,骑着大象走进丛林,到一家寺庙里剃度当了和尚。

  托尼-贾因《拳霸》一举成名,但在拍摄他的导演处女作

的时候,有消息说在过程中他一度显得很困惑,曾经走离片场,一人进入丛林去思考。后来问题似乎迎刃而解,影片在泰国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尽管对影片的评论褒贬不一,但片中的动作场面还是得到了肯定。遗憾的是《拳霸3》似乎就没那么走运了,在票房上一败涂地。不知道是不是托尼-贾因此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不久后,他就决定放弃演艺生涯(也许只是暂时的),骑上一头大象来到寺庙前,经过一个简短的剃度仪式,托尼-贾宣誓成为了一名佛教僧人。

  需要说明的是,泰国的很多佛教徒在一生中会选择一段时间剃度当僧人,因此托尼-贾的“出家”应该很可能也只是暂时的,但具体多少时间则由他自己决定。


从2005香港世界先生表演嘉宾认识Tony Jaa,他的“凌波微步”轻盈的从人群肩上闪过,他酷炫的泰拳表演,让我想更多的去了解他。但是泰国不比香港西化,他们的造星团队对于明星发型,化状,着装,形象设计都不如香港成熟。当然也不比上我们内地娱乐圈,现在我们的内地明星的奢华度与港星相比是有过而之不极。但是~~

老觉得贾先生的头发油油的,发型不讲究也算了,唉,要走向世界,还需努力啊!

泰拳Tony Jaa震撼动作训练!!!


咏春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

武道哲学的创立人。对现代搏击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香港的3部半电影,3次打破空前记录,其中,《

》更是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李小龙随即风靡东南亚。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到2.3亿美金。就连

也喜欢观看李小龙的电影《

1972年,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李小龙新创截拳道获得国外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2000年,金氏世界纪录,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与拳王

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李小龙,精湛的武功。发千斤于一点,冲极限于苦炼,集所有搏击武功之大成,创造截拳道,使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威震搏击界,并首次将“功夫”做为影片的中心构成因素,发中国功夫片之韧,并成功打入世界。


4月7日— ),又名陈港生、房仕龙。马

。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现为国家一级演员、

为师。艺名为“元楼 ”。代表作品《

。他以主演惊险动作电影为主,其中主演的《

七小福资料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

的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

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

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

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另外,香港和台湾都有以《七小福》为名的电影作品。

今年50岁,从影42年,拍了80多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重伤29次,足迹遍布5大洲,演戏唯一一个不用替身的艺人!唯一一个在好莱坞留下鼻印,脚印,手印的中国艺人!成龙是个真的英雄,他排戏的冒险精神是无人可比的,他不服输,也只有他能真正振兴香港演艺事业的那段黄金岁月,没有他,香港电影不足以对世界影坛产生震撼。


还担任香港李小龙协会理事、

副主席。2003年5月与年龄相距19岁的

结为连理,育有一子一女。


,2岁来到香港直到11岁移民美国

高手,创办了驰名国际的

研究所。甄子丹从小练武,打下优良的传统武术根基。

  父亲甄云龙,是国际性中文报纸

的波士顿编辑,能演奏小提琴以及和小提琴音色相似的中国弦乐器二胡。甄子丹也学习古典钢琴,喜欢

成为他生命中的另一灵感来源。

 对于武术知识的渴求,并逐步学习多种风格的武术,也包含多种

。但个性反叛的甄子丹曾令父母非常担心,因此将他送去著名的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队接受两年的训练。与李连杰曾是相差几届的师兄弟。武功无庸置疑,甄子丹成为第一位非


后,参与美国地区武术比赛获得冠军,使甄子丹在外国武术界声名远播。

代表作::2005年:《杀破狼》(饰演

》(饰演马军)2008年:《


北京,英文名Jet Li。著名动作明星、国际功夫

、武术家、慈善家,“壹基金”

,“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形象大使,“世界武博会”形象大使。

、美国、新加坡等地,创建了慈善基金:

李连杰,连续六届中国武术大赛冠军,虽然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他的对战动作之快,令所有与他排对手戏的演员无不叹服,他所展现的是更正宗的中国功夫。


成龙甄子丹李连杰是香港同代功夫明星,他们武打风格各有所长,着装风格也各有千秋!


,1951年11月20日 (菠菜小仙最欣赏钦佩的一位香港艺人)

一个书香门第,次年随父母到

,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主演,并在《

电视节目金牌奖,1990年7月29日年离开妻儿老小到

削发为僧,法号衍申。2006年底《霍元甲》25周年大聚首时爆出消息称,黄元申已经还俗,只身在


12岁时拜师学习武艺,由于刻苦、机灵,练就了一身硬

。黄元申从小并没有想过要去当演员,少年时期的黄元申,为了帮补学费和书簿费,每到暑假便到处做暑期工.直至读完预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及

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许而未能实现出国留学的最大愿望,便正式踏进社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弟弟替他报名报考演员,在六千名中挑60名,黄元申便是其中一个。在初次试镜的功夫片《饿虎狂龙》中,黄元申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导演的高度赞赏,由於他的武艺高强,表演出色,一炮打响,之後片约不断。

黄元申塑造的多数人物,儒雅庄重中不乏潇洒飘逸,内敛文静中蕴涵万丈豪情,在略带坚强和不羁的

背后是掩不住的浩然正气。在举首投足之间,无不透出充满潇洒帅气的成熟男人魅力,既有公子书生的儒雅飘逸,更有英雄侠客的豪气和洒脱。

》拍摄于1981年,于1983年内地播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其主题曲《

》唱响了大江南北。除了《霍元甲》的剧本赋予了这个形象以莫大吸引力之外,他本身的魅力也为“霍元甲”添彩。他外貌固然英俊,而最重要的是他先天具有的一份书卷气质,尤其是他那略带忧郁的眼神,俊秀,斯文,英武,而又带有忧伤,唯有黄元申,能展示内涵如此丰富的形象。凡70年代末前出生的人,提起该剧扮演霍元甲的黄元申,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亲切,拍摄《霍元甲》电视剧,他两个月就拍完了。

 黄元申1990年农历7月29日黄元申拜

一带德高望重的圣一法师为师,在

出家,取法号衍申,同年到

驻足20天,受菩萨戒。黄元申在谈到为什么出家时说:“出家全是佛缘所定。在剃度前我早已倦怠世相,厌弃虚荣,后逐渐染濡佛法,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令我充实平静,遂萌发了出家皈依佛祖的决心。”他还说:“由于我经常流露舍家事佛的心愿,家中亲人早有预感。出家时妻子还算能够理解,和其他出家人比较,我就很幸运了。但我的父母是不愿我出家的,母亲见这么久了我仍坚决,也就随我。只是父亲直到现在还想不通。”语罢目垂,为人子而不能尽孝的歉疚溢于言表。衍申法师多次往来于香港与大陆丛林,参禅悟道,朝师拜祖。九江云居山

是其师祖虚云老和尚圆寂之处,他曾代师父参拜师公

,旅途奔波,十分辛苦,仍滔滔不绝地向人们开示说法,那份虔诚和利他的心愿很是感人。

  当有人问法师(黄元申):“你现在还有烦恼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有,我也是

嘛。但我能化解。用‘心’来观察烦恼,看透烦恼,烦恼便消失了。须知烦恼不是物,本是虚幻的,是由心生出来的。”当采访他的

问:“衍申法师你当和尚,观众失去了一位好

,这多遗憾。”他淡淡地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戏吗,我以前演这样那样的角色,现在演和尚,将来年纪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充满哲理的回答,令人回味无穷。黄元申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一首

云: 生命托化三世通,

   死神来去无影踪;

   事主不论贫与富,

   大限忽来戏即终。

  每句句首四字连起来读就是“生死事大”。莫非他是在说“名利事小”吗?把万众仰首的荣耀抛在身后,于深山常伴清灯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这是后人用来概括弘一大师

的话,用在黄元申身上,一样贴切。

  他,就是那种不用大张旗鼓地煽风点火、而影迷们也不用声嘶力竭地惊声尖叫,反倒能将其铭记一生的人。眼前浮现出漫山的云涛,在为这位曾为几代人迷恋、仰慕不已的昔日巨星推涌上无边的祝福。

遁入空门法号衍申难了尘缘重回凡世 新版拍摄邀其“出山”———

  当年,由黄元申主演的《大侠霍元甲》一度使内地电视观众为之痴迷,转眼20多年过去了,新版《霍元甲》已经开拍。今天凌晨,记者从制片方了解到,曾经遁入空门的黄元申不久前已经还俗,并有可能为新版《霍元甲》再度“出山”。

 据新版《霍元甲》制片方透露,本月19日将举办“霍元甲25年天阶大聚首”活动,该剧监制

将带领新演员和老版演员在

世贸天阶举行一次特别的聚会,为此,剧组正多方联系黄元申,争取让他出席本次活动。

  在新版《霍元甲》拍摄启动前,剧组曾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黄元申,欲力邀其扮演霍元甲之父,但未能取得联系。

  但是记者凌晨在采访制片方了解最新进展时,他们告诉记者,黄元申已经还俗,现在暂时居住在美国。 为了寻找黄元申,制片方几乎找遍了香港熟悉他的所有

和圈内朋友。最后还是在香港友人的帮助下,才终于寻觅到黄元申的行踪。

  虽然离开了寺庙,但是黄元申依然保持了十几年的僧人习惯,很少抛头露面。但制片方的一位朋友透露,黄元申即使不参加25年重聚,也可能前往片场探班。


洪金宝,1949年12月11日,原籍浙江宁波


著名演员,十岁时便拜入

中的大师兄,艺名为“元龙”。洪金宝早于18岁时已出任龙虎武师。

。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的“

的涉猎很广,曾经担任的工作包括


、空手道等都有深入研究并加以创新,风格自成一体,是香港寥寥几位“宗师级”动作指导之一。他拍摄动作戏全部亲身上阵,以致先后七次腿骨骨折,三次手骨骨折,浑身伤痕累累仍然在所不惜。

洪金宝,香港武打电影的“大阿哥”,还在李小龙阶段就已经受器重,后来集导演、武术指导、演员于一身,制作出许多相当卖座的影片。他在香港影坛有很大影响力。到好莱坞排过《过江龙》系列,具备一定影响。


元彪(1957年7月26日-),原名

成员之一。7岁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取艺名“元彪”。


70年代曾参演李小龙的《精武门》、《龙争虎斗》以及胡金铨的《忠烈图》,也曾参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等古装武侠片。元彪常追随师兄洪金宝、成龙拍片。1979年他主演由洪金宝执导的《杂家小子》,一举成名。曾获

最佳动作指导奖、台湾金马奖最佳

》、《快餐车》、《夏日福星》、《黄飞鸿》等。


、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

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

》。《飞》中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飞》三兄弟合作的绝唱。

刘家辉,1955年8月22日 原名:冼锦熙

生于中国广东省。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间,曾是邵氏电影公司力捧的功夫片男星。


的干儿子,与刘湛的两个儿子,刘家良、

并无血缘关系。由于刘湛是

)的弟子,刘家辉自小便接受严格的正统武术训练,奠定后来成为武打明星的基础。

70、80年代叱香港著名功夫片演员,1978年的《

》让他声名大噪。当年刘家辉与

的大半江山,俨然成为邵氏最耀眼的两颗明星。1985年邵氏停产之后,刘家辉发展不顺,名气和地位大不如前,逐渐只能在电影里演配角或反派,同时在台湾主演了几部电视剧,1990年加入TVB,参演了多部TVB剧集。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就是他扮演的。刘家辉至今仍活跃在娱乐圈,是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里不可或缺的金牌绿叶。


刘家良 1937年7月28日 籍贯广东新会 出生地广东广州


指导。祖籍广东人,1937年出生,在广州长大。他出身武术世家,9岁开始随父亲学武,父亲刘湛是黄飞鸿

林世荣的亲传弟子,因此深得黄氏武学真传。刘家良九岁开始随父习正宗洪拳,也钻研不同门派

,武学根底渊博而深厚。

50年代中期刘家良随父进入电影界,从临时演员及龙虎

合作,在《南龙北凤》一片中初当武术指导。成名作则是65年长城电影公司的《

》。2010年4月10日下午,香港电影

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前宣布刘家良获得了本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1984年迎取比他小二十七岁,曾是

,两人育有二女,长女刘万怡曾参与

念法律,幼女在香港念国际学校。

刘家良,身兼导演、武术指导、演员三职,可以说是香港影视界最德高望重同时武功最高的影星,成龙的《醉拳2》的导演就是他,他在该片中还出演和黄飞鸿一起护国宝的晚清武状元,吴京主演的《醉猴》里打不死的老英雄文彪也是他演的,他还和洪金宝出演过《香港超人》,和钱嘉乐出演过《蝎子战士》,全都出演武功顶硬的角色。

刘家荣,1944年生,


刘家良做导演拍《少林三十六房》,只让家荣演配角,却让义弟

”电影公司,公司解散后,“

商量想再做导演,找来谭咏麟拍了《

》两部惊悚片,票房都获成功。分别为邵氏、新艺城和

梁家仁,香港武打演员,现为无线电视旗下艺人。七十年代出道,曾演出过多部武打影视作品,以《天龙八部》饰演乔峰而著名。

梁家仁,1949年1月20日 广东东莞市

香港武打演员,现为无线电视旗下艺人。七十年代出道,曾演出过多部武打影视作品,以《天龙八部》饰演乔峰而著名。


袁和平,人称八爷,出生于武术世家的袁和平,1945年出生于


,是香港动作电影一个具影响力的人。

父亲是电影史上首位武指

,是京剧世家传人、香港艺坛著名演员兼武术教练,精通北派

。袁小田在50年代曾主演近百部描写

上武林高手黄飞鸿的功夫电影。

袁和平,出身武术世家,父亲袁小田本是京剧武丑,精擅北派武术。早在1939年,袁小田就开始担任香港电影的武打和替身演员,在这一行当算得上德高望重。袁小田育有七个儿女,袁和平排行老二,自幼便与其他几位手足袁祥仁、袁信义、袁日初、袁振威、袁龙驹一起随父亲习武,20岁时进入电影圈做龙虎武师及龙套演员,25岁首次为吴思远导演的《疯狂杀手》担任动作设计。

胞弟。袁祥仁自幼便与几位兄弟袁和平、

、袁日初、袁振威、袁龙驹一起随父亲

袁家班  包括袁和平、袁祥仁、

、袁龙驹、袁振威7兄弟。(另

是袁和平一手带红的也算在里面。)


早年混迹武行时代,做替身演员。60年代末,开始挂名助理

。当时袁祥仁跟着大师兄

,做过张彻《保镖》、《报仇》、《游侠儿》等片的武指,到了70中期,他在邵氏已经小有名气,期间与楚原、

这些名导演合作过不少力作,如《流星蝴蝶剑》、《香港奇案》等。

功夫片潮起,袁祥仁港台两地走。恰在这时,袁和平得到

重用,其余众兄弟减少了外出打工,纷纷团结在一起组成“

”,助大哥袁和平一臂之力,在嘉禾的帮助下袁和平组了“和平电影公司”,袁祥仁当时则参与了“和平小组”的绝大多数创作,从《

》、《佛掌罗汉拳》、《奇门遁甲》再到《

》等等。打响了“袁家班”旗号。

》的老乞丐。《精武英雄》里那位向着精武门的华人探长;《太极张三丰》那个怪老道;


现为有线娱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有线卫星电视营运总裁总裁兼有线宽带高级管理人员及

,前丽的电视监制,前亚洲电视监制,及前

等地。徐小明也当过龙虎武师、

合作。 1999年,他担任

电影集团的行政总裁,负责集团的影视发展。

徐先生所监制的电视系列:《大侠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及《大地恩情》等更是风靡全国,其集编、导、演、武指一身之《大侠霍元甲》绝对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同时夺得“金鹰奖”的殊荣,其主唱主题曲“

”夺多个奖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小明挑选的第一个片子就是《

》。徐小明自己重写剧本,导演、监制、主唱一身挑。结果,《霍元甲》一鸣惊人,在香港掀起了疯狂的收视率,又像旋风一样席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广东等地,改写了武打片没有灵魂和格调的历史。随后,徐小明又执导了电视连续剧《

》,与《霍元甲》一样大获成功。1998年,他重返“亚洲电视”,以非常大的突破性业绩盖过了“无线”收视率。


完成初中课程,一九七七年初赴

毕业后,选科选了医科.但在加拿大不收外国学生,觉得学位不够,所以招收他入土木工程科.Stanley对此并无兴趣.然后因为姐夫从事导演行业.也对戏剧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遂于一九七九年返港向

唐季礼一九七九年回港后随即加入邵氏、


才华非常赏识,于1991年,邀请他执导由

等主演之《警察故事Ⅲ-超级警察》一片。他终于不负重望,在该片运用了高度拍摄技巧的导演手法及改进后期制作技术,使观众耳目一新。该片打破

多个国家最高卖座纪录,更被提名第十二届

最佳电影及最佳武术指导。成龙凭该片首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一九九二年为嘉禾公司执导《

Ⅱ》制作;一九九四年继续为嘉禾公司执导《

》,并兼任武术指导,该片在多个国家上映时破港产片卖座纪录。唐季礼并凭此片和成龙共同获得

最佳动作指导殊荣。一九九五年再度为由成龙主演的贺岁片《

》担任编导及动作指导。全片在

实地拍摄,此片再创香港中文片

新纪录,取代《红番区》成为港片中

票房,同时在东南亚各地高据票房榜首,创下新纪录。唐季礼并再度获得

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殊荣。《简单任务》及《红番区》为香港电影票房之第3位及第4位(前两位分别是《


于海 武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1942年7月18日出生于山东

先生为师,学习正宗的螳螂拳.1958年在参加全国、省、市三级武术比赛时连闯三关,以优异的德技成绩被

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

, 1958年--1966年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参加在

和全国举行的所有重大比赛。曾多次荣获剑术,棍术,螳螂拳及全能冠军。是当时中国著名的武术运动员。


1966年--1986年被任命为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带领山东省武术队一直闯在全国先进先例,被全国武术界誉为'老大哥'队。 

1960年全国曾两次组成

代表团,于海大师随团出访了捷克斯洛伐克,

。1964年后又多次任中国武术代表团教练和队长,出访过

,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

等三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成为代表团优秀的表演节目。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0年同现国际武打巨星

共同拍摄了轰动全球的武打影片《

》,后陆续参加拍摄了《

》等近二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并担任重要

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使

真正被世界文化所认同,1998年在

上被授予'中国武术明星'荣誉称号。2006年出演经典电影太极拳,又名


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中国杰出武术家,出演过《少林寺》中的王仁则。尤以剑术为最精,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因他最著名的电影为香港安子介投资,故也为香港影坛泰斗。这次在《少林寺传奇》中饰演老妖子。


1960年十九岁获得青岛武术全能冠军。是我国著名的武术理论家,曾对“

”、“鱼翅刀”等武艺著书专门研究。能文能武,被誉为中国武术界的奇才。在《

》开拍之时,于承惠是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的一名起重工。从青岛武术冠军,到工厂当工人,又在《少林寺》中一跃而登上影坛,于承惠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

传奇》中将扮演李小龙的师傅。

于承惠十一岁进少年体校习武,天资敏慧,加上多年苦练,在拳术套路、各种兵器上都下过功夫,技艺全面。尤以剑术为最精,1963二十岁参加

武术比赛,力挫群雄,赫然夺魁。旋又参加华东地区比赛,获“醉剑”冠军。此时他已是山东武术队队员。不料在训练中腿部受伤,医治延误,一条腿差点保不住。由于腿伤,于承惠离开武术队,进入工厂。他在

《少林寺》 饰王仁则  《


梁小龙 原名梁财生,祖籍广东。生于1948年4月28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香港演艺圈和

并称为香港演艺圈“四小龙”。祖籍广东的梁小龙生于香港一个贫寒的家庭,15岁时进入武行,并开始做替身演员。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就拍了《白鹤拳》、《迷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连续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电视剧,成为八十年代初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现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饰火云邪神再次一鸣惊人!

他其中最为人乐道,称赞他有真功夫一事,是他一次在

平安大厦,自己武馆的梯间,遭十多名持利器男子伏击,他手无寸铁,竟能全身而退,只受轻伤,对方却人仰马翻,轰动一时。

“我和“师父”一样,无门无派”

  一天晚上,天津电视台的负责人在全聚德烤鸭店宴请梁小龙一行,席间,梁小龙为主人即兴表演了个小节目:请一个人用食指顶住一根竹筷的两端,他手持一张崭新的钞票,用力向筷子砍去,就象用刀砍开的一样。这是魔术吗?梁小龙说:“不是,这是运气以后的结果,是用力量和速度把筷子砍成两半的。”


释小龙,俗名陈小龙 1988年1月6日 兔 祖籍:中国


释小龙刚学会走路,就常随其父(陈同山,现任中国嵩山少林寺

学校校长)进少林寺参禅拜佛。两岁时拜

为师,赐法名:释小龙。自小龙步入武坛以来,在父亲言传身教下,进步神速。掌握了

拳法、腿法、步法等少林基本功,学会了少林同臂拳、醉剑、醉拳、

、五行拳等传统套路和规定套路。在1992年

、罗汉棍两项优秀奖,一举成名,并受到影视界的关注。


4岁时便以武之神韵,汇聚影视,拍摄了电影《旋风小子》;十几年的轮回里,17部影视作品演火东南亚,叫响华人区;刀枪剑棒、主持演唱无所不通。


谢苗,出生于1984年5月2日。

人。首都体育学院民族运动专业


,依靠精彩的武打动作在影片中与

》、《父子武状元》)中再次饰演李连杰的儿子—巩固,将那种孩子所难以演绎的冷静气质和沧桑劲儿表现的

。一时间,谢苗成为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


,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中国


,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小名叫“三多”。父亲是

教练,母亲是田径国手,8岁其父即送他从师学习武术,曾是哈尔滨市武术队的成员,擅长

、枪和拳术,能耍三百多套拳法。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接受武术训练。曾获

、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1991年)和当选中国国家

级运动健将。后投身演艺圈,参演多部武打题材的影视剧。成为中国影坛八大武术冠军之一。后出演个人版的《黄飞鸿》系列及《刀》等香港电影,现主要演出电视剧,为一线演员。


吴京 1974年4月3日 满族正黄旗 老姓乌雅氏,


功夫小子”吴京,于北京的武术世家。6 岁时进入北京武术队后,一晃挥剑耍枪舞拳弄脚18 个年头了,8 岁那年拿了个北京市冠军后,便与师兄师弟们接连拿了数十个全国团体和个人冠军。

从1995年就开始接拍电视剧和电影,其引路人便是《

,而吴京的武术教练也就是

。当年还在武术队里奋斗的吴京被张鑫炎看中,于是和师兄李连杰一样,顺利地加入了娱乐圈。两人的经历惊人地相似。


3 人投资的香港金辉映画制作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他们准备筹拍一部功夫片《功夫小子闯情关》,女主角敲定

,男主角选了几番都没有合适的。善于发掘新人的张鑫炎再赴大陆挑演员,走了几个武术队后在北京武术队见到吴京时,他决定不需要再走了。尽管

与张鑫炎是老交情了,可是全国比赛在即,吴彬死活不放人。张导软磨硬泡,吴教头铁面无私,最后还是张导有耐心:“我的档期后延,打完比赛你该放人吧? ” 就这样,在

打完比赛后,吴京被 “借” 到演艺圈中来了。

》在港台地区公映后,虽然没有当年《

》那样火爆,反响还是蛮不错的。成为受钟丽缇、胡慧中、于海、计春华、周比利众人烘托的明星,后主要演出电视剧集,最近的电影作品是《醉猴》,武功过硬。

签约后,1997金辉映画为吴京度身订做了一部长达 2 8集的

《太极宗师》,吴京出演男主角偷拳学艺的杨煜乾。  与其配戏的是香港 1 9 9 1 年最上镜小姐



代表作品有:30集 《

(三少爷)兼武术指导,30集《

,《烈火金刚》、《少年包青天之天芒传奇》等

1987年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

1990年入吉林省艺术剧院先后任

,主唱兼小品演员,并进入影视圈

,音乐系,1997年毕业。


吴樾 生日1976年4月25日 龙 曾用名:

荣获中国武术最高级别“武英级”(国家健将级) 。

吴樾16岁就被授予“武英级”,创下了迄今为止通过此级别年龄最小的纪录。


赵长军,1960年10月生于

武术协会会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青联副主席,陕西省武术总队总教练及中国西安赵长军武术学院院长。是中国


六岁习武,十岁进入陕西省武术队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第一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以出色的表演获优秀奖,引起武术专家的关注。1974年赵长军首次随中国少年武术团访问

,他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国家体委的嘉奖,被称为“少年武术外交家”。

从1978年到1987年,赵长军凭着过硬的

和超人的毅力,十次荣获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夺得金牌54枚,被誉为武术界的“

武坛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十连冠”和“金牌大户”。由他演练的“

”“追风刀”和“疯魔棍”,以其独有的风格被人们誉为“赵氏三绝”。


赵长军还是以为很受观众喜欢的武打

,从八十年代开始,赵长军先后主演过《

》、《碧血宝刀》、《大刀王五》、《一刀倾城》、《蒲江风云》、《中国功夫》、《

》、《圣水观七真子》、等三十余部电影、电视剧。他在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神秘的大佛》里但任武打设计。 

赵长军,连续十届的全国武术冠军,是李连杰之后成绩最好的全国武术冠军,主办赵长军武术学校,洪金宝与之惺惺相惜。排过不少电影、电视剧,较著名的有《武当》、《海灯法师》等,在香港排的有洪金宝导演的《神州第一刀》。他在本片中剃眉出演处境彷徨的袁世凯,一套“醉剑”舞下来,居然可以窥见一代枭雄的复杂心境,令人难忘。另外,他与杨凡对打时,剑术出神入化,养眼已极,尤以一招漂亮的反手剑,迷得笔者反复观摩,百看不厌。


于荣光,1958年8月30日生于北京,狗

之子,11岁考入北京市风雷京剧团任演员学习

,自幼学习京剧十载。七十年代末

,成为剧团中坚力量,并在全国多次大奖赛中获奖。其京剧代表作有《挑滑车》、《伐子都》、《三岔口》、《战马超》等。


1982年于荣光被香港导演

发掘,出演影片《木棉袈裟》,饰演头号反派角色,首次登上了银幕。虽然是初次表演,但是由于他的身手不错,而且演技也不俗,于是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接着又拍了《血泪情仇》、《联手警探》、《古今大战秦俑情》、《阮氏三雄》等影片,由于其武打功夫出众,身手敏捷。他的真功夫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曾长时间处于香港影坛一线明星行列。。

  进入90年代,于荣光进入香港发展,拍摄了《

》、《铁马骝》、《超级计划》、《

》等影片,在香港发展的数年中,于荣光拍摄近50部影片,与

等功夫巨星均有合作。在大量的

中,于荣光饰演的多是反派角色,且多以表现动作为主,不需要太多的演技。1993年,于荣光与

合作,拍摄了《东方不败》,虽然饰演的是反面角色,但人物本身有许多复杂、矛盾的心理,于荣光在剧中的表演十分细腻,演技得到了很大提高。1995年《燃情狙击手》,饰演一个亡命天涯的杀手,把人物的刚毅,豪侠,机智与深情表现出来,片中大段的文戏也表现得十分出色。该片大受好评。


邹兆龙 艺名(倪星),1967年8月11日出生于

5岁习武,12岁以替身演员身份开始电影生涯,18岁主演

导演的电影《全力反弹》,二十岁时拜洪金宝为师,来到香港发展,成为

的一员,在香港拍摄了30多部电影,分别和洪金宝、元奎、徐克、袁和平等知名导演合作。目前旅居美国。2001年幸运地接拍了自己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黑客帝国》续集。


邹兆龙,又名倪星,1967年出身於

高雄市,共有十三名兄弟姐妹,父亲不幸早逝,在五岁起便赚钱养家,并跟同事一起习武。最有名的作品是在骇客任务系列当中饰演赛洛芙的角色。邹兆龙曾四次与

》,他作为李连杰的死对头,和李连杰有几场精彩的打戏,同年拍摄的《

的宋青书,1995年他和李连杰合作拍摄了《赤子威龙》,1996年他第四和李连杰合作,在《冒险王》中再次对抗李连杰扮演的角色。不光是在以上四部影片中,在很多香港电影里,邹兆龙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许观众会对《九品芝麻官》中那个十恶不赦的常威印象比较深刻。

》中霍元甲的父亲,其硬朗的身手和刚中带柔的表演获得影迷认可。2007年,又在叶伟信和

》中出演反派,和甄子丹上演真拳实脚格斗,其深厚的武术功底为影片增色不少。2008年,邹兆龙再度出演反派,加盟《

》与华语影坛两大功夫高手

、李连杰同场竞技,出演玉疆战神角色。及在与何家劲、钟丽缇一同出演的《虎猛威龙》中的船长。

功夫明星邹兆龙多年以来一直以大反派形象示人。在许多经典的功夫片中,他是唯一能与李连杰、成龙等巨星对打抗衡的人。然而随着李、成二人的“拳脚收山”,甄子丹的异军突起,功夫电影市场逐渐形成甄子丹“独霸天下”的局面。没有对手的“独秀”,多少让人感觉“英雄孤寂,胜而无彩”,同样真功夫傍身的邹兆龙,选择此时回归华语动作影坛,无疑是对这种“独鼎疲劳”局面的一次精彩激活。“棋逢对手,才更显英雄本色”,因此,邹兆龙携新作《

》全国宣传,借助媒体发出的隔空对垒,以及“挑战宇宙最强”的豪言势必也就成了大家最值得期待的“英雄较量”。


钱小豪:原名:钱嘉华(Siu-ho Chin)钱小豪1963年1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在香港长大,自小研习大圣劈褂门功夫,十四岁曾获第一届功夫擂台比赛铜牌奖。后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武行训练班当学员,获导演张彻赏识,罗致其为旗下一员,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初露头角,继而在《飞狐外传》中任主角。主要作品有1984年《

》饰霍东阁、与林正英合作的《

》、《少林与武当》、《叉手》、《冲宵楼》等。钱小豪因和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合作扮演大反派而为观众熟知。钱小豪也兼做幕后和幕前工作,是香港著名艺人钱嘉乐的哥哥。



是香江梨园行里享有盛誉的京剧和粤剧名家,现今同样活跃在影视圈的粤剧名伶罗家瑛就曾师从于他学习戏曲表演。从1986年《刀马旦》开始他与与电影结缘。在《赌霸》里他饰演中国特异功能大师严真,在《

》中他饰演公公跨越时空而来。《

》中他饰演李公公。1980年去从内地去香港。他出现在徐克九十年代以后拍摄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新龙门客栈》里的东厂三巨头之首那个死太监贾公公、《

》中的白云禅师、《黄飞鸿3狮王争霸》的一代宗师黄麒英等等。曾经凭电影《笑傲江湖》里的精湛演技获得香港第十届金像奖获得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近年来还与吴京、樊亦敏合演过电视剧《

》还有与赵薇、吴奇隆等合演的《


程小东 本名程冬儿,原籍

寿县,1953年生于香港,


、编剧。父亲为香港武打片导演

。1972年开始任武术指导,曾先后效力于无线、佳视、丽的(亚视前身)三家

。第一部电视剧为《侠盗风流》

金像武术指导,奥运会动作导演。早年因执导《倩女幽魂》、《笑傲江湖》成为华语影坛炙手可热的武侠片导演,与著名导演徐克共同开创了香港武侠的新时代。作为“武术世家”出身的动作指导,新世纪后与张艺谋导演再度引领国产动作大片的新辉煌。凭电影《英雄》获得200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武术指导奖。最新作品是集魔幻、动作、爱情于一体的电影《白蛇传说》。”

第22届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第38届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奖、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奖。


周比利,至今唯一的世界级华人拳王及动作片演员。开有武馆—周比利武馆(主要弟子有新生代

儿子)等。入行较早,经常与成龙、李连杰演对打戏,如《奇迹》、《鼠胆龙威》《冒险王》中,但表现最出色的,当属在《精武英雄》中出演的日本将军藤田刚。

》中他饰演跆拳部主将,双脚比双手更灵活,在不可思议的角度,可以踢中对方。结果只一招就被断水流大师兄一拳扫到脖子打倒了。

虽然大部分的角色是黑社会打手、杀手等脸谱化的配角,但因为动作干净利落,仍旧被很多影迷记得,更被认为是华语动作电影“银幕外格斗第一人”。


等地比赛年搏击战绩共51场(43胜,8负,当中31场KO对手,从未被KO的记录)而8场负赛中,其中4场为越级挑战赛中以轻微点数落败。1981年首度回香港比赛,带起香港

热潮,先后在1982年夺得加拿大轻量级自由搏击冠军,两年后的1985年勇夺世界轻

自由搏击冠军,此后挺进演艺圈。2002年再踏香港擂台,大胜

拳王,名噪一时,次年在香港再战,面对

拳王再以KO击败对手,传为佳话,时年已经50岁。

香港再战泰国拳王再以KO击败对手; 2004年在中国香港再次以点数击败泰国拳王。


计春华 1961年7月20日 浙江杭州 曾经得过“中华武术杰出贡献奖”


一角而名声大噪。他武艺相当高,并出演过许多

演对手戏,如《方世玉续集》等。

,有一年生了场大病,头发眉毛掉光光。从

武术队退役后的一天回队里找以前的队友们玩。恰巧被正在队里为《少林寺》选

的导演张鑫炎一眼发现。计春华事后常说:“一个人因为遇到了某一个人,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这一点我最有感受。” 9岁时,他遇到了王新德师傅,走上了练武的道路;19岁时,他遇到了张鑫炎导演,开始了影视演艺的生涯。他们都是让他“最有感受”的那“某一个人”。

傅声(1954年10月20日-1983年7月7日),生肖:马,原名张景贤,又名张富声,英文名Alexander,香港著名已故电影功夫男演员,

出生于香港。家中共有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九,其父亲张人龙是一位香港富商名流、立法局议员,被封为“太平绅士”,其妻子即香港著名女歌手


地区六、七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演员。于1983年7月7日因车祸不幸逝世。其主要作品有:《少林五祖》、《射雕英雄传》(1977电影版饰演

的父亲)执导的《十四女英豪》。

73年张彻大胆起用傅声做为男主角,结果一炮而红,将傅声的演艺生涯推向高峰。同年,傅声因演《朋友》(张彻导演)一片,获得二十届亚洲影展“最有希望男演员奖”。此后,傅声在导演张彻所拍的《马可波罗》、《

》、《方世玉与胡惠乾》等武打片中,饰演重要的角色。在张彻导演的电影中,虽发挥傅声的活泼顽皮之长,加入喜剧的成份,但也常使用具悲剧的喜感,所以傅声在方世玉系列影片和《洪拳小子》所饰演的角色,结局都是死亡。

傅声深知身为一名功夫片的演员,没有拥有一点真功夫是很难在香港影坛拥有

传人、著名功夫片导演刘家良为师,苦学武艺。傅声在

导演的《十八般武艺》、《御猫三戏锦毛鼠》、《五郎八卦棍》等片中,担纲演出。谁料《五郎八卦棍》竟成了傅声的遗作。


1983年7月6日晚上10时30分,傅声偕哥哥张震声,弟弟张展鹏以及影星

,一同由乡村俱乐部驾车往

片场拍摄外景。他们四人分别驾驶两部车,汪禹与张展鹏坐一部

思域带在前面,而傅声和其兄长张震声则乘座白色

型编号AD83跑车(此车为傅声太太甄妮送赠给傅声的

礼物)跟随其后,当时驾车的是张震声,当他们途经香港

一弯角时,不知何故傅声他们的车突撞向山边、车身翻侧、车头严重损毁、傅声头部及胸部重伤,送往医院急救时,因脑部受到严重震汤,内脏受重伤,于7月7日凌晨证实不治,享年29岁。至于他的兄长虽亦受伤,但却得以保存性命。二十二岁时,傅声与当时的著名歌手甄妮结婚,使用了整个美丽华

大堂,筵开二百馀桌,轰动一时,也成为人人称羡的对象。从影十三年,拍片三十多部,多以功夫片为主,共有二十部。所饰演的角色多与其性格相似,颇有特色,尤其活泼俏皮的人格特质被导演张彻加以发挥,在

中引进喜剧的成份,影响後来的香港动作片甚大,也开

的先河,是他对香港电影的

。在张彻所著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一书中,提到是和另一个年轻演员汪禹(亦是七十年代功夫片明星)斗

元奎,生于1951年。


监制、导演、动作指导,师承京剧大师

,早于1970年起已出任龙虎武师,香港“

”之一,较少亮相于目前的他比其他师兄弟的身份要纯粹一些,他是香港最著名的

合作默契。他在《新精武门》、《赌圣》中均有出场,不过最令人记住他的一句对白却是出现在《方世玉2》中的“安全第一”。凭《

他的导演名气远远大于他作为武打演员的名气,

》、《赌圣》、《龙之吻》、。《

》《新精武门》(周星驰版)等几十部电影都由他导演,

但他作为七小福之一,武功是真材实料的,这也许正是他更加过人之处。元奎为人低调,是个少讲话多做事,埋头工作的实干派。他是全部毛片剪好,才让乐师替他配乐的人。在香港,这是万中无一的稀有人物。


,是为二师兄,与成龙、

中地位很高,是香港老一辈的

和功夫巨星。第一次参与演出的电影是《精武门》,也是担任

翻跟斗的指定替身。后来加入

,拍了很多喜剧。2005年凭电影《功夫》夺得第二十四届

及第十届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银幕印象反派形象深入人心。

元华,与成龙、洪金宝、元彪、元奎,及元武、元德同为香港于占元武师教出的七小福之一,常与元彪、成龙、李连杰配戏。


熊欣欣,男,生于1962年2月25日,出生地:


十二岁开始练武,两年后进入

武术队,在长达8年的学武时间里,曾多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全国武术冠军。后进入影视圈发展,出演过多部影片。1987年加入了由刘家良领军的

、周润发等多位演员的替身。他身手敏捷,功夫底子也非常好。因成功诠释徐克的李连杰版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的

一角后声名大噪,而常被人昵称为“七哥”。他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陈惠敏生于1946年7月10日,前邵氏武打动作演员。

七十年代人称“脚有李小龙,拳有陈惠敏”。1972年陈惠敏代表香港参加

拳王过招,最后将对手打败赢得

。起初混江湖收入高,打拳亦然,陈惠敏因而对拍电影并无兴趣,后来受人赏识,才勉强答应玩一下,结果促成陈惠敏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陈惠敏身上有真纹身,陈惠敏在无数香港黑帮题材电影里出现过,扮演流氓黑道人物不计其数,也各异其趣,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古惑仔》中的东星老大骆驼;《龙在江湖》中的社团老大;《买凶拍人》里“洪兴的标哥”,以及《忘不了》中的巴士老板。2000年之后陈惠敏多客串江湖叔公辈或乡间富人或具声望之辈。

、健身等,背部有龙图腾样式的纹身,配上两臂

,和最著名的胸前双鹰(据说为身手了得与勇悍,其鲜为普罗大众所知的一段经历,少年辍学后一开始为投身

纪律部队,先是传闻中隶属香港惩教处的狱警,编号为403;及后则投身皇家

却是警界服务二十年以上者无一不晓而且能够证实,离队前隶属

任职CID,编号为8872(俗称杂差/车头)且有说官至警长(Sergeant)(俗称三柴/沙展),而且游走黑白两道,人面广,至此可能于离职后顺理成章多涉于江湖,故有传闻他后来是十四/十四号(俗称冧巴,number之意),对头则称之14K的双花红棍。杂志报称他和

武师、替身、后转为演员。

合约艺员 香港ATV合约艺员 .


在1982年演出丽的电视的《

》、《精武门》饰霍元甲、《

》,在1990年转投亚洲电视(原丽的电视)演出《

》、《碧血青天杨家将》、《再造繁荣》、《

》之后,再度转投无线电视,最新代表作是《强剑》的道貌岸然的

,现时还是无线电视演员,演过很多道貌岸然的角色。高雄也有演过很多电影,《致命武器4》、《楚留香新传-兰花传奇》等几十余部的好戏。

狄龙,本名谭富荣,1946年8月19日,香港影视演员,与


,曾肄业于香港易通英文专科学校。1968年,狄龙考入邵氏公司的

演员训练班。1969年开始演艺生涯,于1973年获第十一届

优秀演技特别奖,同年获第十九届

优异演技奖,于1999年获第十九届

最佳男配角,于1986年获第二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于1979年获第二十五届亚太影展演技最突出男主角。

是「短打」,狄龙是「长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稳,可谓相得益彰。20世纪70年代,在

新派武侠片高潮时期,有个出名的“铁三角”,即是指“

、狄龙”。楚原是将古龙的

搬上银幕最多的导演,而狄龙则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

林国斌,1960年9月25日,著名武师。


成员之一,90年代获得香港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主演过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断水流”大师兄,在郑伊健刘青云的《新英雄本色》中出演武功高强的老大,在《鼠胆龙威》中与李连杰对打过。还出演过《中华赌侠》。他受关注的还有他和梅艳芳的公开恋情。而且这家伙长的很像“黎明”。


卢惠光,1959年3月17日,泰国

,出演过许多电影,经常与成龙演对打戏,在《醉拳2》中他将他的“一字马”脚功技惊四座。

的性格和高超的格斗本领使成龙将其吸纳到成家班中,并且成为成龙的死党兼保镖。


离婚后,虽争得两子抚养权,但近年遭逢成龙公司遣散,但据知遣散费只有十万八万,已达五十岁的卢惠光,突然失去靠山,工作无定向又要抚养两名儿子。人财两空的他,成为“双失穷爸爸”。日前他被发现孤独带孩子,没有钱去玩,只能带爱子到香港一个公园里玩“零消费”的荡秋千。

日前,记者发现卢惠光独自带孩子,他身兼母职前往接大儿子Jacky放学,只见卢惠光当时十分狼狈,手抱小儿子Jovan并背着他的书包。小朋友毕竟爱玩爱吃,当Jacky路过日本餐厅时,又指着嚷着要吃寿司,可怜“穷爸爸”卢惠光自从被遣散后,生计已成问题,要知道抚养一个孩子要四百万港元,他觉得要做一位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省着点花,所以经过日本餐厅时,也过门不入,Jacky只能眼巴巴有得看没得吃。

卢惠光自从被成龙赏识后,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其左右手,无论大小事务,卢惠光都全心全意为大哥处理,但却牺牲了带孩子的时间,两名分别才十岁和四岁的儿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只占有三分之一的父爱,尤幸大儿子Jacky和小儿子Jovan很懂事,没有半句怨言。

卢惠光于1980年开始在成龙身边做事,一直被视为成龙的得力助手。据香港现行劳工法例计算,按卢惠光当时月薪25000元计算,应可以拿到50万的长期服务金,扣除强积金的雇主供款,起码仍可拿到30万元,但是目前卢惠光坦承收到的遣散费不够十万:“我都不知道点解会被人炒,现在等你哋帮我平反。我想天见到这件事也会流眼泪,三十年就换来这十万。”他还说自己有找成龙追问,成龙说这是接任“成龙影业”及JCGroup董事及秘书的林凤娇的决定。

卢惠光虽然没有跟成龙“赚钱”,失去这个“大靠山”,外传他因而经济拮据,但凭他肯做肯捱又打得,在娱乐圈一样吃得开。正因如此,年达半百仍然有着硬净的男子汉魅力,就连一位25、6岁“嫩女”之芳心也成功俘虏。据知,卢惠光与“嫩女”女友已认识一年多,最近关系已达半同居阶段,日前二人在黄埔吃饭逛街,十指紧扣,相当甜蜜。


狄威,原名:涂吉龙;曾用名:屠龙(在


》中扮演海盗头子,在《

》中扮演李连杰的师兄,


的平东县。他曾经在台湾入伍,获得了陆军上校军衔,是空手道的教官,并且特别擅长于跆拳道。期间在台湾一些低成本电影公司拍过几部戏,

开办了一家武术工作室,在那里,张彻发现了他。加入

狄威原名涂吉龙,说起他的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名字向来是

的命脉之一,好坏往往就决定了星途艺运。当年涂吉龙签约邵氏,让大导演

帮忙改名,张彻顺着他名字的音调改成“屠龙”。可这么一改,好兄弟

就不爽了,自己好端端一条龙,你来个屠龙,这不是占便宜吗?狄龙当年就说:“张先生改名字有学问,但屠龙这名字真的改得不好。”狄威自己也不喜欢这个名字,不过,既然已经改了就只好将就用下去。用了几年(78年到81年),他发现自己并没能出人头地,于是就又想改名字。狄龙听说后,就帮忙出谋划策,并把自己的“狄”字搬出来给他考虑:“你叫狄彪、狄威都好。”涂吉龙接受了狄龙的建议,改名狄威。

林正英原名林根宝,1952年12月27日-1997年11月8日,龙,第2、3届


据传林正英真有阴阳眼能看到鬼不知是真是假

。在1963年至1964年,他加入了香港一个京剧团,并拜

等人一同受训。之后被父亲送进春秋戏剧学校,拜粉菊花为师,林正英在该校学艺五年,和

为同门师兄弟,林正英受训半年后即投入演出,第一个剧目叫《

》。十九岁时他便开始凭借一身好功夫进入电影圈做

亲自邀请)是他当武术指导的第一部影片,并在片中担演一角(可在片中清楚见到)。著名的“

”他是骨干之一。 听闻他和

曾是李小龙的左右手,李小龙拍武戏时,如果没有他,那么宁可不开机,李小龙主演的影片除

外,都有他当武术指导。林正英很善于“下靶”,他设计的动作能够让李小龙满意。

在电影圈发展多年后,林正英在80年代中期终于凭借茅山道长的形象,借着一部讲述民国时期

捉僵尸题材的影片走红香港和东南亚影坛,其后拍摄了多部僵尸类影片,并获得了观众的肯定。1997年11月患肝癌逝世,终年45岁。最后一部作品为《

午马 原名冯宏源 1942年5月28日


冯午马,生于天津,香港影视演员、导演,著名性格演员。1959年移居香港,原是话剧演员。邵氏影业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第一期毕业生,与罗烈同期。1963年入邵氏,其间师从张彻,做助理导演。当演员。1965年出演张彻、袁秋枫执导的《花木兰》成名。1968年为《金燕子》当助理导演。1970年为张彻执导的《游侠儿》、《鹰王》当助理导演后,后独立执导《怒剑狂刀》1970。1987年在《倩女幽魂》中饰演道士燕赤霞而大受好评,并凭该片荣获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他好象不会功夫即然列入了也不删了毕竟也是位老艺人)

陈勋奇 原名:陈永煜 1951年


是公认的香港电影全才,他既是香港导演里最出色的配乐,配乐里最出色的制片,制片里最出色的飞车指导,飞车指导里最出色的编剧,编剧里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演员里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提倡拍青春励志动作片,武术场面追求火爆、热闹,但意识形态一定积极向上,这一点也很受海内外业界好评。

十五岁拜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代表作品有《我的中国心》、《不了情》、《今宵多珍重》等)为师,学习

。十二年后,陈勋奇开始其演员生涯。第一部电影是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由他跟雪梨合演的《双宝闯八关》。第二部是参演由洪金宝自导自演的《

凭《堕落天使》一片,夺得了一九九六年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配乐一奖。

他曾被成龙邀请替其多部作品当执 行导演、动作导演及飞车导演,如:《

》、《玻璃樽》、《尖峰时刻》、《赎金之王》等。

2002年底开拍30集电视连续剧《

》,主演《群英会》里的男主角宁天,并出任总导演。2006年开始拍制25集电视连续剧《

》,主演跆拳道馆馆长文武。

陈勋奇常常以跆拳道教练的身份出现在片子中。实际上,陈勋奇是练过多年武术的。他15岁开始练跆拳道,认真练过咏春拳和白眉拳,以及鞭杆运动(棍棒、击剑等)。作为一个懂功夫的导演,他反对拍警匪片,认为古惑仔的犯罪行为会给青少年错误的引导。所以,陈勋奇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陈勋奇最适合的角色应该是演陆小凤 但他没演过 陈勋奇的女儿陈开心(也在演艺界)曾与杜德伟闹过绯闻。


当年香港影视界中最红的武打演员

,他身怀空手道绝技,动作硬朗,在掀起一阵功夫电影热潮的同时也掀起了香港的空手道热。陈勋奇并没有随大溜地跟着别人,他在仔细观摩了

后发现,空手道的训练是先学套然后打对练。教练要求在对练时要真打,要凶猛。陈勋奇又来到一家跆拳道训练馆,在这里,他看到跆拳道的教学注重脚的技术,更注重技巧,教练并不希望对练双方完完全全地接触。回到家,陈勋奇琢磨,功夫并不是用来打架、用来攻击的,应该是用来强身健体的。于是,在空手道和跆拳道中,他选择了后者。

陈勋奇年轻时:“当时香港有很多英兵,我故意到一家全是外国人的道馆,用跆拳道和他们的

比试。跟外国人打很开心、很过瘾的,别看他们身高马达,但是动作都很慢,他们的大长腿‘砰’地踢过来,我一闪,紧接着自己出腿踢,百踢百中。但是他们都很有体育精神,被踢到了没关系,还继续接着比试。”“当我练了四年的跆拳道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一点儿手上的技法都没有,于是,我开始练习

。”陈勋奇说,自己的跆拳道正为学武术打下了好基础。跆拳道讲究腿的攻法,而你在踢腿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重心,这正好跟武术的基本功──马步意义一样。

1973年,陈勋奇开始真正接触武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对武术越来越痴迷。练完基本功后,陈勋奇开始练

和一些南派功夫后,陈勋奇找到去香港发展的内地专业队运动员,向他们学

、学枪。到北京拍戏时,认识了北京武术院院长



樊少皇自三岁开始,便随邵氏著名武打演员的父亲樊梅生接触电影圈,他由童星演起,第一部参与作品是电影《法网难逃》,之后他以童星身分续拍电影《再见妈咪》及《听不到的说话》。直到十三岁,他跟随父亲到徐州工作,在当地生活了三年,父亲不但请私人教师教他读书,学习日文和吉他,更让已立志成为武打演员的他,正式学习武术,为进军娱乐圈铺路。拜师学武,虽然是吃尽苦头,但父母对他关怀备至,爱护有加,就算他成年后加入娱乐圈发展,依然对他处处维护,令他俨如在温室中长大。2009年以《

》入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电视剧《

》中饰演虚竹被广为传颂,1999年:《


吕颂贤,原名吕嘉豪 1966年2月5日


艺人,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早期加入

,第一部电视剧演出为《大提琴与点三八(黑帮挽歌)》,并持续演出《胜者为王》、《戏王之王》等十余部剧集,之后转投香港无线。

也拍摄了不少作品,其中较出名的是《

一角,还有《离岛特警》、《

》(又名《兼职警察》)等电视剧,除电视作品外,他亦有拍摄电影。

吕颂贤于1989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同年签约经理人

,拍摄了电影处女作 《

》,并凭片中的优秀表演,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影星吕颂贤2009年1月10日在博客中承认自己已经皈依佛教,并且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素食。吕颂贤在博客中称,他刚开始吃素是为了身体健康,但后来接触到佛法,从中获得了智慧,因此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弟子。但他之前因为怕麻烦,并没有说出他吃素的真正原因是信佛

近年较少演出,爱好潜水的他,兼做潜水教练和模特。(他好像不会功夫)



香港歌手、演员。何家劲于1982年报读第一届

。从艺前,何家劲的理想是做一名足球运动员,因初中毕业时疼爱他的外婆过世,而使他改变想法,不惜远渡重洋,到英国学习广告设计。可待他学成返港后,认为演戏可以尝试到古今黑白各个道上的人物,是一项极富创意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于是放弃了所学的专业,一脚踏进了演艺圈。


》饰郭旭女主角;叶童饰胭脂合作演员;郑浩南 黄文豪 刘玉婷李婉华沈孟生

》饰郭旭女主角;胡慧中合作演员;郭金黄文豪 刘玉婷

》饰郭旭合作演员;黄文豪刘玉婷何晴孟庭丽

1993年:《包青天》饰

,该剧集轰动华人地区,共拍了236集,创下纪录。

2007年参与上海飞迈影视公司制作的《新包青天》,再次饰演展昭


罗莽 原名:罗坤霖其他艺名:罗网昵称罗师傅,生日:1956年7月23日


香港演员,1970年代后期活跃至今。1984年在亚洲电视演出十二金牌,之后为了演艺事业转投香港无线电视,在1992年演出《日月神剑》续集——《风云圣战录》的妖王,在香港无线服务了十余年,现时仍在无线持续演出。除电视剧外,亦有参与电影演出。


陈国坤,小名:小龙,1975年8月1日,因貌似李小龙而被大家赏识。


配乐及编舞摄影师等电影幕后工作人员,曾客串过古惑仔,甜言蜜语等电影。2009年第27届飞天奖陈国坤主演的《

》摘得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陈国坤负责拿宝丽来照相机帮观众和铜像合影,

变成观众和陈国坤合影,因为他比铜像更像真人。 2000年,在《

》中的斧头帮老大一角提名24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陈国坤为了演好《李小龙传奇》这一角色,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练武术,专门找了一个截拳道的教练来教,每天练4个小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拳。还学了李小龙的一些基本功夫,包括

、泰拳、跆拳道。《李小龙传奇》的动作场面都是他亲自上阵,在刚开始拍摄时,陈国坤的腿就受伤了,此后半年多的

时间里,每一天他都有新伤出现。搏命演出也让陈国坤的膝盖十字

严重受伤,要进行手术。

陈国坤还透露,李小龙很怕“小强”(蟑螂),“这个情节我曾在书中看到过,他和太太搬到

后,被蟑螂吓得一晚没睡,第二天把一堆蟑螂挂在脖子上,强迫自己不要怕。”

法号:释行宇(释延能)俗名:张淑武 1978年12月27日,河南嵩山


1978年出生在山东章丘刁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警察。12岁皈依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习武参禅,历时十一年。曾代表少林寺武僧队出访欧美、

等数十国家进行功夫表演及友好访问。2003年在偶然机会下为

所赏识,初登大银幕,参与拍摄电影《功夫》,担演其中主要角色“十二路谭腿”苦力强。后在甄子丹主演的《叶问》中出演武痴林,最近在

主演的《新少林寺》中饰演少林武僧净空,有出色表现。


作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他开始了艰苦的习武生涯。日后首批少林

时,释行宇是武僧团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师傅管教最严格的一个。释行宇告诉记者:“那时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练功。劈柴、担水、种菜等活计是家常便饭,没想到自己的功夫有一天可以打到外面的世界去。”

》时,行宇表示出对银幕功夫与现实功夫差异的感叹,他说:“没到戏组之前,因为我从小在少林寺习武,就产生了一种心态,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当我正式接触到这部电影里面的动作场面时,却感觉到真实的功夫和电影里的动作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周导演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敬业的演

,他对演员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抓得特别细。片中有一场戏是我们三大高手力抗

的天地双残,导演为了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差不多拍了一个月。” 并加盟

释行宇在经过了《功夫》《

》两部大片,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之后又接拍了

合作。希望以后能有大的进步和发展。



诸多演员中颇有特色的一员,从艺以来他总共拍了五十几部

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

。1986年的《龙虎风云》换来了他十八年的反派生涯。张耀扬却对林岭东

当年的另一部力作《学校风云》情有独衷。在片中他演活了凶狠跋扈的“潇洒哥”,以至于十几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以“潇洒哥”这个名来称呼他,可见当初的这个人物有多么深入人心。在《监狱风云》里,片中饰演狱警的张耀扬更是坏到无可救药,被

饰演的阿正骂为“吃屎狗”,年轻的张耀扬锋芒尽显,自此正式奠定了自己的恶人形象。

仓田保昭(1946年3月20日-),著名

。空手系东流五段、柔道三段、


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过多套港产武打片,与

有对手戏,他并懂普通话和广东话。

1972年初加入香港邵氏,与

指导的《麒麟掌》,后来“半路”经过某朋友介绍和

相识,当时梁小龙是武指,不太出名。仓田保昭经过大导演

那强烈推荐下认识梁小龙,让他们二人主演了《

》《香港小教父》等一些经典

~,和梁小龙演戏成为了好兄弟,也包括

。和黄元申联合主演的武打连续剧《


,他年轻时曾在股票市场任会计,后考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

前艺员,以扮演武侠电影中之大侠而见称,其成名作为1979年的剧集《

》,此剧当年引起巨大轰动,

亦成为他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他是香港

的父亲。云飞扬。1992年:《末代皇

》中的“反一号”——山寨马贼头目飞天猩猩(名字比较幽默),看似凶狠其实到也知情达理;貌似恶毒但却信誉第一;棉花肚、霸王枪、旋风穿心腿,绝技加身


李国豪(李小龙之子)好莱坞电影明星 1965年2月1日--1993年4月1日


,8岁时父亲李小龙去世,移居

埃马逊卡列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制片,中途辍学。

4月1日零点30分,李国豪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伟尔明顿市电影《

》片场中真子弹射击,12小时后宣布死亡。年仅28岁。安息地美国

湖景墓地(与父亲李小龙作伴)。遗作是《乌鸦》。

托尼·贾(Tony Jaa 1976年2月5日-),泰文名:伯朗依林 其他译名:东尼·嘉布渡 (泰语拟音) 泰国著名动作演员。出生地:

曾主演《拳霸》,《冬荫功》等影片,在全球上映获得成功。他并在《拳霸3》(Ong Bak 2,官方版拳霸续集)兼任导演。

高中毕业后,托尼升读大学并主修体育科,期间学习不少武术,包括跆拳道、泰国棍法及剑法,还参与不少运动项目。每逢周末,他也会前往彭拿·里蒂卡的片场。托尼的诚意打动了彭拿·里蒂卡,终肯收他为徒,传授功夫给他,并安排他担任影片中的替身,由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托尼·贾的独特,在于其实现了在空中的强而快的攻击!


2010年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曾缔造了

系列的泰国功夫影星托尼-贾(Tony Jaa)近日突然“看破红尘”,放下手头的演戏工作,骑着大象走进丛林,到一家寺庙里剃度当了和尚。

  托尼-贾因《拳霸》一举成名,但在拍摄他的导演处女作

的时候,有消息说在过程中他一度显得很困惑,曾经走离片场,一人进入丛林去思考。后来问题似乎迎刃而解,影片在泰国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尽管对影片的评论褒贬不一,但片中的动作场面还是得到了肯定。遗憾的是《拳霸3》似乎就没那么走运了,在票房上一败涂地。不知道是不是托尼-贾因此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不久后,他就决定放弃演艺生涯(也许只是暂时的),骑上一头大象来到寺庙前,经过一个简短的剃度仪式,托尼-贾宣誓成为了一名佛教僧人。

  需要说明的是,泰国的很多佛教徒在一生中会选择一段时间剃度当僧人,因此托尼-贾的“出家”应该很可能也只是暂时的,但具体多少时间则由他自己决定。


从2005香港世界先生表演嘉宾认识Tony Jaa,他的“凌波微步”轻盈的从人群肩上闪过,他酷炫的泰拳表演,让我想更多的去了解他。但是泰国不比香港西化,他们的造星团队对于明星发型,化状,着装,形象设计都不如香港成熟。当然也不比上我们内地娱乐圈,现在我们的内地明星的奢华度与港星相比是有过而之不极。但是~~

老觉得贾先生的头发油油的,发型不讲究也算了,唉,要走向世界,还需努力啊!

泰拳Tony Jaa震撼动作训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外国语大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