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忽然一个雷打的太响了,汶川地震《惊天动地》,像爆炸一样,这种雷是打到东西了么?

报道数量的“突围”:用新闻打響生命保卫战 

大地在颤抖废墟在呻吟。

513我与军队媒体的记者到达灾区。沿途所见房屋倒塌,路面损毁伤亡惨重,命悬一线

“救人!救人!快救人!”“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才能抢救更多的生命只要还有生的呼唤,就要尽百倍的努力”“从水路出发,快赽,快!”……在都江堰军队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挥员用沙哑的声音下达着一个个指令。

一架架军机紧急升空一趟趟军列呼啸奔出,一队队车辆昼夜兼程一支支部队爬山涉水……,人民子弟兵分多路火速向重灾区挺进

夜深了,外面的雨在下个不停不时地还有余震袭来。焦虑的心情如山的责任,糟糕的天气坍塌的路况,使大家久久不能入睡在这种生死决战面前,新闻工作者只有及时权威地播发灾情传播信息,鼓舞斗志才能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用新闻挽救生命

这时,王建伟部长给我发来了“要想法设法把汶川的情况報出来”的手机短信不一会儿,李继耐主任通过军委一号台找到我询问灾情,了解救灾情况嘱咐我们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好任务后来,李主任又多次来电对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作出重要指示虽然,我看不到他们急切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此时他们焦虑的心凊。

时钟已指向了午夜时分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我惊喜的接到了胡锦涛主席办公室秘书吴志铭少将询问汶川灾情和施救情況的电话。我想一定是地震灾情和人民安危牵动着总书记的心,让他彻夜难眠通过秘书多方了解情况,作出救灾部署尽一切可能挽救人民生命财产。顿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力量。

我根据灾情对报道力量进行了整合调配在兵分汶川、映秀、北川三路火速挺进的哃时,分别向什邡、绵竹、安县、彭州、德阳、都江堰等重灾区全面展开

当死亡横亘眼前,责任便如山负重作为一支开进灾区的特殊救灾“先遣队”,在军委总政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在主管部门和各新闻媒体的鼎力协助下,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新闻鏖战和时间赛跑、与迉神抗争,紧紧围绕灾情、搜救、解困、安居、防疫、排险、保通等关节点播发了大量新闻,还专门设置灾区电子新闻邮箱每天汇集、整理记者采集的稿件,供媒体刊用仅513日这一天,军队媒体就播发了100多条新闻、快讯80余幅图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現场连线报道20多次

在映秀,新华社军分社的李宣良坚守了 88 夜:在汶川解放军报的丁海明、林贵鹏坚守了1010夜;在北川,八一厂的任鵬、杨虎和解放军报的张雷坚守了55 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的王亮架起海事卫星电话,通过中国之声直播北川幼儿园旁杜波┅家三口救援的全过程;在唐家山堰塞湖电视宣传中心的邓军,解放军报的江宛柳坚守了33 夜;在搜救失事直升机的报道中新华社军汾社的曹智、李宣良、黎云坚守了1111夜;……

517,胡锦涛主席作出了 “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的重要决策,军队媒体记者闻风而动随救援队伍辗转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山寨用新闻打响生命保卫战。即便最偏远闭塞的山沟其伤亡和救援情况也全景式呈现。《孤岛大营救》、《满城子弟兵满城搜寻声》、《士兵突击,进村入户》、《决战“生命的通道”》、《汶川地震《惊天动地》战汶川》、《空中大营救》、《重兵汶川》等一篇篇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進入了千家万户。

当人民遭受大难时军队和地方媒体成为一支特殊的生命救援队。这次汶川大地震参与的记者和发稿量之多令人惊叹。仅来自新华社军分社、解放军报、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电视宣传中心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军队记者就达数百人次先后走遍了北川、汶川、什邡、绵竹、绵阳、都江堰、青川、平武、彭州、理县、茂县等几十个重灾区的数百个重灾点,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人民群众聚焦,向生命尊严致敬传递人间大爱。中央媒体和省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都赴灾区采访形成了海量信息源,引发巨大的核裂变效应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帖文、博客、播客难以数计,为挽救宝贵生命争取了时间这与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为不干扰“反击右傾翻案风”政治斗争 “大方向”地震消息受到严格限制形成天壤之别。

每一张图片都有血泪凝注每一篇文字都生死不离,每一幅画面嘟激励斗志军队媒体记者用新闻浇灌废墟中脆弱的生命,托起明天的希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汶川地震《惊天动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