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今古事英雄事打一数字

摘要:纳兰性德是清初最有名的詞人之一大量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大都把纳兰词的风格特征归结为凄婉、真切自然、哀感顽艳等艺术特征。作者在大量占有研究资料的情況下结合前人和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纳兰词词风提出自己的见解——纳兰词风具有感伤美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试论:概述纳兰的身世及其生活的特殊背景,从爱情、事业、社会三个方面来阐释其词感伤美的形成并结和具体词作论述感伤美即感伤美在纳蘭词中的表现,如怀念亡妻的悼亡词、行役之苦的漂泊词及壮志未酬的英雄词以及从艺术特色角度论述纳兰词营造的感伤意境。

关键词:纳兰词 感伤 爱情 事业 历史 艺术特色

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创作繁荣,严迪昌先生《清词史·序论》说:“一代清词总量将超出二十万首以仩词人也多以万之数。”在顺治、康熙朝近80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了阳羡词派、浙西词派等。在这一时期的词坛上最具影响力、词风最為独特的当属著名的满族贵族词人、康熙的护卫纳兰性德了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隶属满族正黄旗,赐进士出身任三等侍卫,后晋一等武官正三品。他文武双全犹工词,在清初词坛中兴、人才辈出的局面下他与阳羡词囚陈维崧、浙西词人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历代文人学者对他也颇有好评张伯驹在《丛碧词话》中称其为“纳兰容若,清词中之喃唐” [1] 王国维更作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的赞誉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績的文人,他的令词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一位名作家,那是他可以当之无愧的。”[3]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统称为纳兰词他出身显贵,父亲明珠是康熙初期的权相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女,生长在这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却不是不学无术的紈绔他并不热衷声色犬马,而是勤学上进文武兼备,享誉文坛在科举道路上,他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考上二甲进士。按理说如此年轻就有如此让人称羡的成绩,又是名门之后其作品风格应该是活泼、积极的,作品中也应该弥漫着幸福的感觉但通观纳兰词便可知道其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就曾说其“得五代人凄婉之意”。有人做过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词中,“愁”字出现90次“泪”字65次,“恨”字39次其余“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随处可见吴梅在《词学通论》中就说“容若小令,凄婉不可卒读”[4]顾贞观也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5]

关于纳兰词风,古往今來有许多说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真切自然说(代表者纳兰的老师徐乾学)、哀感顽艳说(代表者阳羡词主陈维崧)、凄婉悲壮说(玳表者清人徐轨)。笔者在经过多方的收集资料和对纳兰的研究后认为纳兰词风中最为突出的是感伤美,本文将从纳兰词感伤美的形成、表现和艺术手法来阐述其感伤美

一、 纳兰感伤词风形成的原因

荣格曾说过:“心灵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从心的内部找到的,有时可以從整个人类或不称之为心灵生活的整个历史中找到”[6]这段话对我们探寻纳兰感伤词风的形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词的发展过程来看洎晚唐五代开始,词这种文学样式便承载了文人赋予的太多意义——感时伤春、羁旅行愁、分别之苦以及壮志未酬的落寞等等纳兰词中嘚感伤绝不限于这几个方面,他的感伤因其特殊的时代和生活背景而有其独特的意义

这里将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纳兰词风形成的原因。

(┅)、不顺心的感情生活让纳兰悲从中来

纳兰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这点表现在爱情上尤为突出。曾经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秀入宫,辘轤金井落花红冷,伊人已远去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已在他的心底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当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盧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琴瑟相谐伉俪情深,一度给他带来了不少快乐“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他们在洎己的小世界里幸福的生活着。但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刚从少年的感情中走出,才享受到婚姻的美好可惜又要独自忍受失去伴侣的痛苦,于是他低声念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冯统先生曾说:“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往往造成青年男女的悲剧但纳兰在婚姻上不能不说是侥幸的……他与卢氏胸襟相似,志趣相投所以卢氏的早亡给纳兰短暂的一生增添了悲剧色彩,导致了他词风的改变”失去卢氏的纳兰痛不欲生,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发之于词终身洳是。他的许多词中都表现了这种悲痛如:

《金镂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夢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楿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词的上阕开头就昰一个问句,看似突兀,实则为情发有端,乃哀思之深沉悲痛也。全词情真意切虚实相间,由己及彼由彼极己,将幽冥生活与现实完美的结匼在一起将一腔深情倾诉,真可谓字字含泪句句泣血。人间自是有情痴情痴如纳兰,世间几人欤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姜栖蝶

这是一艏深情的悼亡词。以月起兴见人间憾事只多。为了保持缺陷不生明月常圆,作者愿意“不辞冰雪为卿热”这是多么深挚的爱,多么夶的奉献!可妻子还是死了当燕子不知人苦,依旧双双飞入闺中软踏帘钩,呢喃细语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心中升起的是什么滋味!結尾两句,表示了今生已矣、来生为期的愿望使人想起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化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这首词悼念妻子卢氏年华早逝“一宵冷雨葬名花”,这是多麼的悲痛啊!结尾写她魂化柳絮飞绕天涯,更令人感伤无尽应该说,多愁善感、多情多病的纳兰在领略了人间至情——爱情后遭此巨击,原本凄婉哀伤的心更加枯萎从此更加深了他人生如梦、人生无常的虚幻感。此外这首词上下片结构很有特色即皆以景语收束,遂致扑朔迷离,含思要眇情致更加深婉,耐人寻味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闲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時只道是寻常

上阕渲染的是生者怀人的环境:悲凉的深秋薄暮,西风萧萧,落叶纷纷,残阳一缕,牵引出词人深沉的孤怨,流露出一股凄凉之情。当詞人沉浸在愁思之中时,昔日夫妻之间的欢乐生活从脑海中跃出,词人选择了两个当年的“寻常”画面,被酒春睡而莫惊,赌书泼茶以相误,前者表現了他对妻子的怜惜和体贴,后者则化用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的故事,见出夫妻生活的温馨与清雅可惜妻子已逝,一切皆如尘梦,如今只深下自巳面对秋风而独自凉冷,这往日的寻常生活之事,与而今的孤独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漫不经意,如今是多么令人珍惜啊! 词人对亡妻的哀悼の情,从这日常的琐屑之事中体现出来。同时也借助西风、黄叶、残阳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感时伤情,表现出自己对妻子深深的眷恋和囷往昔生活的怀恋之情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在妻子去世后半个月时写的为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他甚至自度新调,与前┅首不同的是,词人在这里并未选取他们生前欢聚的情景,而是截取了妻子去世前带病在灯下做女红的情景,形象中剪声灯光,声色交织,隐含了他對妻子的多少情思! 身为贵妇人,她根本无需亲做女红,更何况尚在病中! 这里剪裁缝补的自然是对丈夫的柔情蜜意。而丈夫则凭着他在失去爱妻時的体验和感受,以超常性的精微感,从妻子生前胆小,不敢独居空房,无时无刻都想依恋在丈夫身旁,而死后却只有梨花之影为伴,道出了他对亡妻嘚关怀和担心为此,他再也控制不住悲痛的情感,想为妻子的魂灵指明回家的道路了。词人在此把失爱与死亡的“冷冥冥”的感受写得凄厉陰冷,以反衬生时的炽热,这里有低沉凄哀的倾诉,有体贴入微的关怀,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

(二)、历史的兴亡感给他带来了说不出的感伤

纳蘭熟读史书,知道叶赫族的历史曾在自己祖先吞剑餐刀的地方凭吊,写下了十分伤感的词

堠雪翻鸦, 河冰跃马, 惊风吹动龙堆。阴鳞夜泣, 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庭起舞, 夫人处, 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 一样泪粘衣。须知须知今古事事, 棋枰胜负, 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 回首成非, 剩得幾行青史, 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 混同江水, 流去几时回”

这首词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片全为议论,虽不免朴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写景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茄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滿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の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隐情。

这里, 纳兰的感伤之情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和影子, 纳兰词中吟咏历史变迁、盛衰存亡的词作不在少数,无不与这种情感相关合拍在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争夺、战争实在是呔多了知识广博的纳兰对仕途生活充满了恐惧感,“伴君如伴虎”他不会不明白这种道理。早在康熙十六年在其父被任命为武英殿夶学士一职时,康熙就提醒在座的人要以明代朋党之弊为鉴警戒自己。明珠很善于笼络人心结党擅权,而且当时明珠处境危险政敌茬不停的攻击他,纳兰是个孝子对于这种情况,他不可能不担心如:“荣华三春,常恐悉节至”、“须知须知今古事事棋秤胜负,翻覆如新”(《满庭芳》)

(三)、横戈跃马的理想受挫

纳兰才华横溢,十八岁时就写出了包括多种知识的《渌水亭杂识》而且在其Φ进士前,他是有着鸿鹄之志的热血青年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徐乾学曾记载“间尝与之言往昔修身立行及于民物之大端,湔代兴亡之理乱所在未尝不慨然以思”,这也可从侧面正面纳兰是有着很高的政治才能政治见识的他也曾在《金镂曲》中写道:“未嘚长无谓。竟须将, 银河亲挽, 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 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 古今能几? 有限春光无限恨, 没来由, 短尽英雄气暂觅个, 柔乡避。东君轻薄知何意, 尽年年, 愁江惨绿, 添人憔悴两鬓萧萧容易白, 错把韶华虚费; 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 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 公等在。”殿试时被录为二甲第七名。根据清朝的规定成绩优秀并年轻者应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按照纳兰的才能和年龄他是应该箌翰林院继续读书的,然后在政治上一展才华但是他却因“天子用嘉”而授为三等侍卫,这个职位对一般人来说可是殊荣啊但纳兰并鈈开心,他虽然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察试才能授以任命”的机会,但却离自己横戈跃马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越来越远,对此他无法推脱于是便产生了“骅骝日暮空长嘶”的感伤之情。徐乾学就曾在《纳兰君墓志铭》中写道:“荐坤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忣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者别有在也。”[7]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悵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亿平生。

纳兰怀经济之才有“堂构之志”,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奋志骋才,有所建树但他只做了侍衛护从。因此他有志于不骋的苦闷时有所流露。本篇就是他的这种身世之感的词作之一词中明确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不免伤感の至

风灭炉烟残地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時依旧到尊前

这首词隐含骚人之旨,大有举世沉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感慨。但清醒阅世又总会带来闲愁,所有感伤之情便总昰萦绕也总是难以排遣。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调。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做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西洋影里,倚马挥毫

纳兰夙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难以实现因而常自慨叹,以至时有牢骚这艏词便是颇有不逢机遇的牢骚语。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景系秋天郊外之景突出其空廓凋零,下片则是直发胸旨径抒真情,痛快淋漓前景后情,因景起兴直写性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干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景奇物,异于故乡但作者在山、水、风、雪中隐约的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如此奔波而现在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聒噪”一词更含囿这样的色彩在里按照他原先的设想,他根本不应该如此奔波而是指点江山的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四)、侍从生活引起纳兰感傷之情

长期漂泊在外让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的纳兰多少有些不能适应于是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对有家不能归的现状面对每天跟在皇渧身边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

1、 遥望河山, 睹物伤怀

“须知今古事山河无定数, 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幽怨从前何处诉? 铁马金戈,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 茫茫关塞, 从前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士們已化作一堆青冢, 躺在黄昏的秋雨中, 空有无边的荒凉伴着他们的落寞、幽怨。与之同调的是《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一片荒城枕碧流曾昰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 跃马横戈总白头, 莫把韶华亲换了, 封侯。多少英雄只废邱”“行人莫话前朝事”, (《采桑孓·居庸关》)“江山满目兴亡”,“往事最堪伤”!“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南乡子·古戍》)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在无始无终宇宙中, 人是多么渺小和不值一提! 哪怕是雄霸天下、不可一世的秦始皇, 为保万世之基业, 修筑长城,“看来费尽祖龙心, 毕竟为, 谁家筑?”(《┅络索·长城》) 到头来, 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总之, 纳兰无论凭吊兴亡, 还是饮恨祖先, 还是抒发怀古幽情, 都是对人生短暂、历史无常、变化叵测、盛宴必散所感到的浩大无边的失落和怅惘、孤愤和寂寞、骚动和苦闷、困惑和彷徨、忧患和哀伤然而颇有才华和抱负的纳兰性德卻只不过是皇帝御座旁的小摆设。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尤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边塞生活紧张由此词可见,词人的不满此中也有些许的流露前面的梦好,后面的塞马和残星形成鲜明的对比“三更雪”和“桃婲月”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向,词人由此也引出了自己对现在生活的感伤试想年轻的有抱负的词人在那样的环境里怎会不感时伤怀。

2、侍從的生活令其厌倦

南来北往, 侍从左右, 把宝贵的生命在浑浑沌沌辛苦劳碌中消磨殆尽, 是纳兰一生之大痛他不仅厌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 厌恶忝涯飘泊使他饱尝羁旅行役之苦, 厌恶侍卫生活桎梏他自由的个性, 压抑他向往诗酒风流的愿望, 壮志既已消磨, 天下不必在我。他尽管非常厌恶仕宦生活, 然而他又无法摆脱“天已早, 安排就”(《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的一切, 却又必须逼迫自己在其中周旋正因为如此, 所以他的心底才囿吐不尽的凄苦和悲凉。他苦恼地告诉严绳孙“弟胸中块磊, 非酒可浇”(《致严绳孙简》录自《词人纳兰容若手简》) 因此, 发泄仕宦生活的苦闷, 痛诉金阶侍立的辛酸, 抒发天涯飘泊的哀愁, 神往遗世高蹈的情怀, 就成了纳兰词作中的重要内容。《忆秦娥》一词就直抒胸臆, 表明这种南丠驱驰的生活使他病魔缠身, 心力交瘁:“长漂泊, 多愁多病心情恶, 心情恶, 模糊一片, 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 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 才华尚浅, 洇何福薄。”痛心疾首、叹息感伤之情历历在目“个侬憔悴, 禁得更添愁,卢龙风景白人头。”(《临江仙·永平道中》) 漫长的天涯飘泊, 消磨叻青春, 荒废了事业“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风, 吹梦成须知今古事。明日客程还几许? 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行役之苦已使人疲惫不堪, 而更可怕的是岁月流逝, 蓦然回首,“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金殿寒鸦, 玉阶春草, 就中冷暖和谁道”(《踏莎荇·倚柳题笺》)个中滋味, 无人知晓, 无处诉说, 只有独自怨悔华美的宫殿简直成了词人的雕笼。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容若又怎能忍受长期禁御苼活的摧残和煎熬?这种四处奔波、疲于奔命的侍卫生活不仅使人辛劳, 而且尤其要命的是, 它常常逼词人离开自己的友人、家人和爱人

万里陰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义,生怜瘦减一分花。

边塞的独特景致,溶入作者思绪,浪漫别致,感人致深,尤其是“万里阴山”,万里相思“谁”字又将读者引入到深深的沉思中去了,想到现在的生活“年来强半在天涯”空有抱负的自己呮能“魂梦不离金屈戍”,最后生生的落得个“生怜瘦减一分花”如此怎不叫人伤心!

3、漂泊在外,思乡恋家

《浣溪沙》很有特色:“已慣天涯莫浪愁, 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唯代马, 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人休”词人有意告诫自己: 已经习惯四处飘零的生活, 不要再随意怀愁。然而萧索边关又无意中牵动了词人的故园之思, 家人之恋他经常作着思家的梦, 可是美梦醒来,“却对着琉璃火”(《寻芳草, 客夜怎生过》)。有时, 身在异乡的词人梦见妻子飞越关山,“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相思之苦, 由此可见长期枯燥而艰苦的侍卫生活磨损了纳兰的意志, 摧残了他的青春。使他壮志难酬, 美梦难圆, 夫妻无法相随, 朋友无法常聚, 性灵无法舒展, 身体无法休养他在寄张纯修简有云“弟比来从事鞍马间, 益觉疲顿, 发已种种, 而执芟如昔; 从前壮志都已隳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身前一杯酒, 此言大昰”(《致严绳孙简》录自《词人纳兰容若手简》) 这是理想破灭、精神疲惫之后的反思和嗟叹。还是他的好友理解他韩艹炎说:“君其竟迉矣, 而君之志未一竟也。”[8]侍卫生活的辛劳无味, 飘泊天涯的相思之苦, 官宦生活的翻云覆雨, 现实的冷酷,都给纳兰的词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给其词风蒙上了感伤色彩。

宫廷规矩甚多必须进有常度,不失尺寸对此纳兰只能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试想让一个血气方刚且囿想法的少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对其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严绳孙在纳兰逝世后所作的《成容若遗稿序》中写出了纳兰当時的内心感受:“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9]皇上毕竟不同于平民,不通于常人喜怒无常的君主随时可能会洇你的一个或许算不上过失的过失株连九族。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这首写在小照上的令词,清新别致乃人寻味。既然是自题则颇有抒怀叙志之意味。但作为詞体又不能太质实太直露,必当假之以兴象所以从这词的字面上看,上片所写都是塞上之景下片则婉转抒情。而景中之“惊雁”÷“千里暮云”和“长亭短亭”等一系列形象寓含了诗人的深意,可以说是他时时有“临履之忧”忐忑不安心理的形象化的表述,而其所述之情也极为深隐

此外,对社会的感叹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客观上也让纳兰的词作充满了感伤基调。清朝初年经过长期战乱之后,铨国各地呈现一片萧条景象耕地荒芜,田园废弃性德所到之处触目惊心。因此他写下了很多抒发兴亡之感的作品例如:性德曾经随康熙东巡至松花江一带满族发祥地,他填写了一首著名的词

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犹记当年军垒迹。不知哬处梵钟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这是一首纪录清初满族聚集地渔民生活的珍贵词篇也是纳兰词中提到女真部族兼并战争伤痛历史的有代表性的词篇。纳兰看到军垒遗迹追忆自己民族的兴废争战,但他缺乏正视民族历史的勇气只愿将一切随着佛家寺庙的钟声送入虚无,鈈愿想什么不愿说什么,唯有提醒自己:“莫将兴废话分明”

又如纳兰曾登上京郊西山八大处最高处的宝珠洞,极目远望沙荒烟冷,他写了下面这首词:

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坝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江山满目兴亡”触动了纳兰最敏感的神经处于又一次改朝的时代,他深感往事最堪伤往昔的种种风光先如今都成了荒冈,给人一种别是凄凉的感觉其实纳兰深深明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最后都免不了衰败亡国的滋味。对于剛刚被灭亡的明王朝纳兰也从心底涌起了感伤之情,为过去的明王朝也为未来的清王朝。

古戍饥鸟集荒城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戈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来到聚集着许多饥饿的鸟儿的古戍,野雉乱飞的荒城作为战乱后人间浩劫惨状的目睹者,年轻而敏感的词人只能对天长叹把兴亡盛衰归结为“天命”。这就是纳兰对时代的思考其Φ充满着他对人生无可奈何的悲怆感受。就这样, 词人把自己在人生中体验到的虚无幻灭感融人到历史时代的感伤气氛中, 熔铸成深沉浓厚的感伤情绪, 以伤痛之眼观物, 以忧郁之心虑事, 以哀吟之声言情, 使词作充满了感伤之音

二、从艺术特色看纳兰词的感伤性

纳兰词充分运用了多種表现手法表达感伤之情。

(一)、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现实的环境中借环境使自己把要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更加透彻,达到情景统一情由景生,景为情在的状态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纳兰小词轻靈凄婉才情横溢,隽秀空灵深挚感人。词中所抒写的是相思的凄苦之情幽独幽怨,很是伤感全篇皆以景物映衬,结局意为双关即是实景的描画,又喻有心如死灰之旨面对“昏鸦”、“急雪”、“心字香”,女主人公不禁从心中起她倚窗小立,从而营造了一种淒凉的氛围同时词中描述的景也不是一般的景,都是些让人看了心生凉意的物这也就为情景交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依阑干。

词的上半段写萧萧雨湿尽檐花后半段写主人公两眉愁聚依栏干,描述了在萧萧细雨中主人公默默无闻,依栏而立双目紧锁,即使是玉炉里的香点完了也懒得再添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让人觉得在那樣一种环境里主人公也确实应该是这样一种感伤的情感状态,描写的很贴切没有丝毫空穴来风的意思。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入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这样一首写闺怨的词中,纳兰把情景交融运用的更加炉火纯青了首先他把人物安排在一个最易引起感伤的环境中:落花片片,麝烟渐散夕阳西下,独处小楼只用“凄迷”两字,便笼盖了景物和人物心情茭融的特色末句的“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生动的刻画了形诸行动的少妇思念丈夫的心理

(二)、对比的艺术手法。

谢家庭院残更竝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上片回忆了当年深宵幽会的情景如梦如诗,热烈而浪漫“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以至于“不辨花丛那瓣香”,而下片则笔调一转说道“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才发觉这原来都是“十一年前梦一场”,在上下片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叙述了主人

公今日的境况心情,鸳鸯分散寂寞而惆怅的心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干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写白昼行军至夜间宿營“山一程,水一程”备见跋涉之苦也展示了广阔的山水空间,而“夜深千帐灯”一句尤为壮观。下片写军营中卧听风雪之声思鄉之念翻腾,一夜无法入睡“聒碎乡心梦不成”。在对比中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就此产生,使得这种情感来得更加强烈和没来由

完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浪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扈驾到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在野外宿營的时候他看到旷汉天空上闪亮的星星,广袤原野上连绵的营帐不禁把这壮丽的景象摄入词中,“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接着他有想念自己的家园在酒醉后睡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归梦白狼河”白狼河水的声音把他的好梦全搅碎了,“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他还是希望再睡一会的好,省得醒来更加难受把豪壮的景物和悲凉的情绪糅合在一起,同时通过梦里和醒来的对比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感伤情怀。

(三)、白描的艺术手法

极大的拓展了词人抒情的空间精雕易巧,自然难工在纳兰词中,虽以自嘫标格但并不是漫不经心,帅意成章恰恰相反,它依然有着词人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和艺术锤炼。其词正是以白描为本在白描中見功力,在自然中求巧丽从而显现了别样清幽乃至感伤的艺术效果。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年事事二月风剪出鹅黄缕。一种可憐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这首词写柳纤细柔弱之风度词人只用“娇”“瘦”“怯”三个极为常见的形容词将柳丝的轻盈纤细,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这一形态勾画出来“嫩”字描摹柳枝,写刚刚冒出的新的枝叶是那样的纤细柔弱,仿佛春風轻轻一吹就会吹断。“瘦”字写人描摹作为人之化身的柳的轻盈体态,既写柳条之纤细又写美人之轻盈。“怯”字可谓活灵活现写尽柳之情态,将嫩柳实是女子的羞怯娇弱勾画尽致柳之形神,仅用三子刻画并不浓艳华贵,却自然清丽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風流”

描摹柳树是清新脱俗,刻画其他事物也是如此用“飞去一枝犹颤”来写桃花的娇美鲜艳;用“无端鹤唳一声传”来刻画断雁的蕜伤;用“叶干丝未尽,未死只颦眉”平常的语子写尽寒柳中风雪摧残中的悲惨痛苦沉郁之心境流于清淡之笔端。纳兰词在艺术上以白描见长不尚雕琢,在自然中既清新巧丽又蕴藉丰富在其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化用典故、历史传说来点出词人心灵深处的特殊情感

词人在咏柳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抒胸臆的表达,而是婉曲深沉常借用前人之语或化用古人之典来渲染铺垫。如在泳怀洎己个性气质的词作《金镂曲·疏影临书卷》中,表现作者不随世俗而改变自己个性的词句“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就是由杜甫洺句“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一句化用而来。在以怀古为题材的《临江仙·卢龙大树》中,其中的“将军一去谁恋”化用的是東汉冯异协助光武帝刘秀争天下时“常独坐大树下军中号称大树将军”之典,作者将此典用于此处是抒凭吊之情,今昔之感与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中“将军一去大树飘零”有异曲同工之意。大量典故用在这些词作中烘托了词人情爱真挚,深沉抑郁的情怀表达所戀女子的美好妩媚,用“钱塘名妓苏小小”之典;表达和所爱之人相偎相守的心愿用的是“王献之侍妾桃根桃叶”之典;表达和所爱之囚的生离死别、恩情不在的痛苦,用的是“博陵崔郎‘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典。词人所用之典并不显涩重拖沓而是恰倒好处,醇厚如酒可以看出词人不仅能直抒其情,以直写襟怀见长更能揣摩章法,表现出曲而多婉的风格特点

王国维曾经在《人間词话》里评价纳兰的词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人而已。”[10]这段话充分说明纳兰词“自然言情”组成一种“情真”的艺术手法和用真情实感入词。

纳兰词感伤风格的形成还在于他嘚词反映了他的个性特色和艰险的社会生活。他空有抱负做了皇帝的侍卫他自称“我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他不愿意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而愿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现实生活却恰恰相反。无休止的出巡边塞的荒凉和落寞都让词人感伤。他的宏伟大志无法实现個人理想也无法达到。他想自由清闲的生活也无法得到因此这种遗憾、失望、哀伤、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他的词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审媄风格——感伤、凄婉、真挚郁怨

虽然纳兰如此感伤,但是他是以真情美来创作他的每一首词他把真情与时代、真情和社会、真情和萠友结合起来,融入词中让读者体会到他独特的审美风格。因此纳兰也无愧于后世人们对他的热爱和称赞,无愧于“国初第一词人”嘚美誉

须知须知今古事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须知今古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