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霸王的梦想武将升级会不会自然死

三国之货币战争:曹操才是最土匪的经济学家
版权:来源 好人经济 作者 黄艺豪
据《三国志》记载,董卓死后,汉献帝回到洛阳,人们像看猴戏一样参观这位末代皇帝,皇室威严荡然无存。朝臣只能栖身在破壁残垣中,正部级以下官员要靠采摘野谷充饥,很多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田野中……
纷纷乱世,货币早就在战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粮食才是最金贵的物品。即使手里有货币,又怎么会有人肯把赖以为生的粮食卖给你?
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天下英雄又当如何自处?
曹操:“空手套白狼”赚来第一桶金
据说诸葛亮出山之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 据说这场“隆中对”最初的来源是《三国志》中的一段描述,今天学界已经证明这段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后人比照《三国演义》添加,并非《三国志》所写,《三国志》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和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和谋士毛玠的一次会谈中,二人深刻剖析了国内形势,精确判断了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
当时,最强大的军阀首推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表。 毛玠认为,袁绍为人多疑而少断(我始终认为,《三国演义》把袁绍的性格嫁接到曹操身上),根本没有紧抓经济建设,他的军队甚至靠野果充饥;刘表为人小富即安,只要不冒犯他的利益,他就不会主动进攻别人。
结论:袁绍、刘表都不可怕,曹操要想成就“霸王之业”,只须“守位以财”。
这句话也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永恒的真谛:要想成为世界霸主,必须有最强势的经济!
曹操“守位以财”的方法,在历史上叫作“屯田”。 所谓“屯田”,就是招募流民开垦无主荒地,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曹操之所以能招募流民,是因为流民相信他能保护自己安心生产;曹操之所以能保护流民,是因为他身后有众多流民。
“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是第一只蛋
第一笔招募流民的钱究竟要从哪里来? 乱世之中,无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还是铸造大钱(货币政策)都不好使。 大家都快饿死了,增加税收肯定捞不到油水;至于铸大钱,就算有人肯要,也没有粮食可卖。既然征税和铸大钱都骗不到财富,那就无须遮遮掩掩,直接明火执仗地抢劫好了!
定都许都之后,曹操收编的第一批黄巾军是青州流民,大约有一百万人。为了安抚这批流民,曹操挑选了其中的精壮者,号“青州兵”。
然后,曹操亲自带着青州兵劫掠了从汝南、颍川来的黄巾军,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靠着这些资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颁布《置屯田令》。
流民每五十人为一屯,春夏耕种、冬秋操练。 屯民如果使用官家耕牛(也是抢来的),收成与官家四六分成;屯民如果自备耕牛,则收成与官家五五分成,证明,这是一个好方法。
仅仅一年,曹操就分到一百万斛粮食
成绩的背后是悲惨的屯民,他们要向曹操缴纳50%甚至60%的收成。这样的税率,很高吗? 高不高,要看跟谁比。 跟“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比,50%当然很高;跟其他军阀比,已经相当低了。
聪明人不止曹操一个,所有军阀都想空手套白狼,都在招募流民。只不过,店大欺客,多数军阀并不在乎流民的生命,甚至不在乎生产多少粮食,他们只在乎自己占有多少土地。 在他们眼里,是任人蹂躏的奴隶,不要说分成,流民经常连自己都养不活。
东汉末年,但凡有点模样的军阀都要靠手下众多坞堡支持,谁也不敢禁止军阀圈禁流民,包括实力最强大的袁绍和刘表。 毕竟大家要靠小军阀支撑台面,禁止抢占流民和土地,见面怎么好意思再跟人家打招呼?
曹操,是唯一禁止圈禁流民的大军阀
曹操本出身寒门,跟坞堡没有多少利益瓜葛,所以,他能下得去手。 50%的开价确实黑了点,但比起要钱又要命的其他军阀还是宽松了很多。 何况,50%~60%的税率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只执行了一年。
官渡之战后,立即改为“每亩每年四升谷,每户每年两匹绢、两斤丝绵”;遇灾年,官府赈济灾民;遇丰年,税率不再提高;屯民可以自由选择,留下屯田或者离开。四升谷、两匹绢、两斤丝绵已经是屯民的所有负担,此外,任何人不得向屯民摊派杂税、徭役、兵役。
曹操打败袁绍背后的经济玄机
看着曹操挟持汉献帝,看着曹操的一百万斛粮食,看着流民不停投奔曹操,袁绍马上意识到不能由着曹操折腾下去了,否则,很快就轮到自己四处流窜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仅在曹操开始屯田后的第三年,袁绍提兵十万进犯许都,试图一举消灭曹操,并劫夺汉献帝。
对这场战争,袁绍满怀信心
袁绍是征讨董卓的主力,手下将士身经百战,光铠甲就有一万多领。 曹操的青州兵总数只有三四万人,其实就是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流民,连铠甲也只有十几领。双方真在战场上硬碰硬,不用一个回合青州兵就得溃败。
袁绍确实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对故事的结尾
僵持一年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双方决战于官渡,袁绍堂堂十万大军只落得八百轻骑逃奔北方的结局,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我们无法为您解析战争中排兵布阵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为您解析战争背后的经济玄机。
决战之前,袁绍的监军沮授曾建议不要急于决战,曹操只有一州之地,屯田也才刚刚开始,只要派兵驻扎在兖州境外,在春耕夏收之际不断派兵骚扰,不出三年兖州就会大乱;如果同时“外结英雄”,让刘表、刘备等人同时骚扰兖州,不出两年,曹操将不战自溃;如果非要一战解决曹操不可,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袁绍谋士的点子相当中肯也相当阴损,可惜,袁绍果然是一个多疑少断之人。 他不但没有采用沮授的建议,反而集中了冀、幽、并、青四州的全部存粮,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出兵之前,袁绍满怀信心地向战士宣布,军粮足够支撑一年以上,希望战士们安心作战,一年内保证大家能吃上饱饭! 约一万多车粮食,浩浩荡荡运往官渡前线
看到了袁绍的强大,曹操就坚定不移地执行了逃跑计划。
他一路从黄河以北的官渡逃到黄河以南的阳武、滑县,每次都是闻风而逃,绝不损失一兵一卒。
从建安四年九月开始,整整一年时间,袁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曹操主力。因为,曹军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打仗,而是摸黑打闷棍之类的小贼行为——偷袭敌军粮道。
官渡决战之前,曹军的最高战绩是一次就烧掉了敌军几千车粮食。袁绍要在兖州地盘上找到曹操主力,就如同东汉军队当年在大漠上找西羌骑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东汉经济如此强大,尚且被西羌拖累到天下大乱,何况不富裕的袁绍。出兵作战不是公费旅游,十万适龄男子,一年多时间光吃饭不干活,粮草又不断被袭击,这日子还过不过了?日复一日的游荡中,袁军的锐气早就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建安五年八月,曹操终于找到了袁绍最大的屯粮之地——乌巢,并一把火将之烧了个干净。消息传来,袁绍十万大军在前线向曹操投降,自此袁绍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袁绍在北部四州卯足了劲刮地皮的时候,曹操在兖州干什么呢?
答:斗地主、减租减息、分田分地真红火。
官渡决战当年(建安五年),曹操宣布缓征屯田户所有份粮,颁《抑兼并令》。明确禁止各地坞堡收容流民、抢占无主土地,坞堡不能再奴役流民,举凡收容流民,都要直接成为曹操(国家)的屯民。无论是天皇贵胄的皇亲国戚,还是位极人臣的宰相,都必须遵守这道《抑兼并令》。
例如,曹操的堂弟曹洪。董卓之乱的时候,曹操被董卓军队袭击,曹操的战马不幸死亡。危急时刻,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天下不能没有曹操(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战乱之中,让出战马,相当于让出自己的生命啊! 当时,曹氏兄弟抱头而泣,曹操发誓定不辜负曹洪。
胜利了,曹洪既是曹操的亲戚,又有如此资历,自然要把家业做大做强。面对曹操的《抑兼并令》,曹洪倒也不敢公开抗命,只是让手下豪奴在长社县私自招揽流民,隐匿土地不缴税款。
结果,长社县令杨沛一点面子也没给曹洪留,亲自跑到曹洪家里把人抓走,不但当街把豪奴的腿打折了,还终日把人放在大街上作为反面教材展览……曹洪是一个厚道人,看到仆人替自己受过,就跑到京城找曹操,希望能把人先捞出来。不用说曹操、曹洪是堂兄弟,就凭当年让出战马的情分,曹操也应该给曹洪几分面子。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不但没下令放人,反而将那个替曹洪背黑锅的仆人拉到大街上,“咔嚓”一刀给砍了。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曹洪只是损失了长社县的土地和一个仆人。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事后,曹操居然派那个“抓人、打人、杀人”的县令杨沛到曹洪的老巢邺城当县令。
杨沛临行前,曹操当着曹洪的面问杨沛:你想如何治理邺城?
杨沛答:臣当竭尽心力,依您的法度办事。
曹洪终于明白,曹丞相的誓言是相当不靠谱的。曹操的言下之意是,你如果再不老实,连你一起砍。自此,曹洪只得收起买田置地的心思,亲自督导邺城的奴才们关门歇业。
其实,历史有时候很可笑。
曹操确实是一个土匪,一个很大的土匪。 正因为曹操是大土匪,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国家”。
曹操禁止其他军阀圈禁流民和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流民问题。 曹操当政时天下无主、土地数不胜数,把这些土地分给流民,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获益的情况下,个把军阀只能保留意见,社会由大乱转向大治。
曹操的士兵虽然少,但大家抱有同一个信念:如果要过好日子,必须击溃袁绍。
何况,作战任务并不困难——只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找到别人的粮食,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烧掉。 袁绍的士兵虽多,也不过是来军队混饭吃的农民,就算能取得偶然的胜利,回去以后还不是要挨饿?
官渡之战,其胜、其败,早已一目了然。
曹操:要想成为霸主,必有强势经济
按照中国历史的逻辑,一代枭雄如果获得了经济实力,就会马上征讨四方,最后统一中国。
在三国历史中,事实正好相反。 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始终隐忍不发,更加笃定地坚信毛玠提出的信条——“守位以财”,坚信只有再现“文景之治”才可能真正统一中国。
没有能力的蜀汉却搞了一个“六出祁山”,搞得蜀地国将不国。
赤壁之战后十年,面对刘备、诸葛亮的不停骚扰,曹操甚至放弃了汉中,专心经营中国北方。 至此,中国北方终于建立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秩序,流民也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栖息之地。
十年,曹操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征战,而是带着流民修运河,反正流民流窜的目标是吃饱饭、活下去,有了这份公差自然也就结束了流窜。
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共主持修成淮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利漕渠等六条运河。
《三国演义》中大家所熟知的夏侯惇,最主要的功绩不是对抗蜀国,而是在少为人知的史实中,主持修建了太寿渠和淮阳渠。
曹操修建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雏形,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此后,中原大地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贯穿黄河、淮河的扇形运河网,对后世政治、经济乃至华北平原水系的变迁,产生了几乎决定性的影响。
大家想象一下,隋炀帝只是把这些运河贯穿成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搞得全国鸡飞狗跳。在纷纷乱世,曹操启动了这么大的治水工程,史籍中对曹操修运河却无腹诽之词,这需要多么强盛的经济!
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北方军阀,统一了中国北方,也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随着小农经济逐步恢复,曹操有能力在辖内修建运河。 发达的水系为中国北方带来了沃野良田和运输便利,商业、手工业、制造业随着农业再度繁荣,货币经济也开始再度兴盛。
经历了董卓乱世,社会上流行的仍旧是无字小钱,曹操下令禁止无字小钱流通,也就是所谓的“罢之”,以国家强制力再度恢复了五铢钱的铸币标准。
其后,曹操把铸造货币的权力留给了民间,铸造货币的人也许是商人,也许是坞堡,甚至可能是小军阀。
无论铸造者是谁,只要所铸货币能在流通中得到认可,就得到官方允许。今天,曹魏五铢往往和东汉五铢钱同时出土,史学界对曹魏五铢钱的断代也就倍加着迷。
刘备、诸葛亮的经济手段嫩了点
蜀地与中原有群山相隔,根本没受到中原战争影响。
刘备入蜀之前,史籍这样描写蜀地经济:水渠散布在田野之中,良田好像绸缎般靓丽,黍稷油油,粳稻漠漠,村落中楼宇相望、桑梓相连,好一派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刘备入蜀四十年后,史籍这样描述蜀地:男子都被拉去打仗,女子都被拉去搞后勤运输,耕地荒芜殆尽;无论君子、小人都对蜀汉心怀怨恨,黎民百姓由于害怕惩罚而不敢逃离。
堂堂天府之国居然饿殍遍野,刘皇叔等一干人到底在这里做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困难。 魏、蜀、吴三国之中,唯独蜀国没有史官,根本没有留下治史的第一手资料。 让我们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说起,这一年,四处流窜的刘备时来运转。张鲁在益州(今四川)搞了个“五斗米教”,顺便起义。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感觉自己无力控制事态发展,只得向刘备求援,希望他派兵剿灭张鲁。
当时,有人劝告刘璋:“刘备虽然素有仁义之名,但其实是一个比曹操还坏的枭雄。刘备如果进入益州,您能给他什么职位?如果让他做益州牧,主公您将何以自处?”刘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坚持借兵对付张鲁。
结果,刘备刚进益州,就跟张鲁眉来眼去,联手恶搞刘璋,两人约定事成之后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当然没有当上汉宁王,却被刘备忽悠到打击刘璋的第一线。刘备进入蜀地的时候已经穷到家了,普通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至于军饷是想都不用想的。
那么,刘备以什么激励自己的将士作战呢?
答:抢劫!
兵临成都的时候,为了给将士一点盼头,刘备承诺攻下成都之后城内财富自己分文不取,宝物尽归将士,与士众约:
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刘备的抢劫已经达到近乎疯狂的地步,不但把府库里所有的铜钱都改铸直百五铢,还强行收兑民间铜材,甚至连挂蚊帐的铜钩都被搜刮去铸造这种虚值货币了。
不接受直百五铢者,杀无赦
直百五铢为刘备带来了巨额财富,《三国志》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况:“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拨连饭都吃不饱的流寇,数月之间居然兵强马壮,这会是多么惨烈的抢劫!
至于那位还在做着“汉宁王”梦的张鲁,眼巴巴地看着刘备出兵抢占成都,只得将自己经营三十多年的汉中献给曹操,以完甲之师不战降曹。刘备对汉中发起了攻击。汉中是蜀地门户,据说,张鲁投降曹操后,刘备很长一段时间一夜数惊,那是拼了命也要抢过去的。
当然,起兵之前刘备又铸造了一批新的直百五铢。与第一批比,这批直百五铢可以用“破、小、薄”三个字来形容,每枚八克左右,钱文也很不清晰。
对刘备的攻击,曹操没有接招,他只是把汉中黎民尽数迁往长安、三辅、洛阳、邺城,然后就退出了汉中。 如果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是生存需要,那还说得过去,毕竟汉中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值得放手一搏。
刘备死后,诸葛亮太不靠谱了
古代,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全国十三州,魏国独占九州,人口五百七十万,还包括洛阳和长安东西两个最大的经济中心; 孙权有三州,人口二百三十万,曹丕称帝后,孙权在名义上接受了魏国“吴王”的封号; 蜀国只有益州一地,人口九十万,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
也就是说,蜀汉和曹魏的军事实力是6∶1,在经济实力上蜀汉只能更差。
如果按规矩出牌,蜀汉应该避免主动出击,凭借蜀道天险被动防守。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居然敢先动手打人。 诸葛亮也知道“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但他还是将蜀汉全体人民绑架在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之上。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率十万蜀中将士先后三次北伐,另外蜀国还有官吏四万人(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十万将士绝非蜀国全部军事力量,每十个士兵至少需要三至四个人做后勤。蜀国只有九十四万人口(全蜀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平均九人要负担一个战士,七家要负担一个官吏,还不计算后勤保障,这就是真实的蜀汉、真实的诸葛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诸葛亮北伐基本靠走
十万军队要走出巴蜀古栈道,诸葛丞相如何支撑?
答:继续铸钱。
1980年4月,成都市房管所重建办公楼。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办公楼的下面还埋藏着一批古代钱币窖藏和一件铜钱母范。 这批铜钱就是“太平百钱”,一枚太平百钱等于一百枚五铢钱。 现代科技已经证明,最早一批太平百钱铸造于公元221~227年之间,即刘备死后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间,此时,蜀地能铸钱的唯诸葛亮一人而已。
结论:太平百钱为诸葛亮所铸。
太平百钱是一种极其离谱的货币,离谱到根本就不能称其为钱
这种钱重0.1~1克,不但低于西汉末年的荚钱,甚至低于董卓的无字小钱,是中国历史上质量最差的铜钱之一。
也就是说,在“六出祁山”之前,诸葛丞相曾以1∶100的比例抢劫民间财富。非但如此,太平百钱和直百五铢属于并用货币,只不过直百五铢发给官吏,而收购小民财富一律用太平百钱。 后来,蜀地经济凋敝,据《三国志》记载,蜀建兴十二年、十三年(公元234、235年)蜀国再次铸币,直百五铢重量也降到两克,跟太平百钱一样成了地摊货。
对这段历史,在那部传世的《中国货币史》中给出了一段非常搞笑的评语: “那时诸葛亮也许还没有死,他也许不赞成这种改制,但假若是在他死之前,那就是在他为北定中原鞠躬尽瘁的时候,自然把这次改制放在建兴十三年更为恰当。”
也许不愿意相信,一个中国历史上几乎被传为神的人,会在货币上大做文章,敛财程度居然与董卓不相上下。
还是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中肯: 诸葛亮身处孤绝之地,本应偏安一隅;却连年空劳师旅,实在是一个志大才疏之人,最多只适合做太平宰相。
孙吴铸造货币,发起三次“货币战争”
西汉末年,江南还是蛮荒之地。 赤眉军祸乱天下的时候,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纷纷带领自己的族人、部曲渡江南逃,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片没有战乱的土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扬州陆姓的祖先是春秋齐国大夫陆发,西汉末年迁入江南;一把火烧掉刘备八百里连营的陆逊就是扬州陆氏子孙;南北朝之后,陆氏子孙在唐朝还曾数次出任宰相。 这些江南豪族各有私人武装,军队控制权父子相承、兄终弟及,根本不受孙权控制。
陆逊在夷陵击溃了刘备,断然拒绝了孙权进军蜀汉的命令。对陆逊来说,他只要保住江南一隅即可,根本没有雄心壮志统一全国。 陆逊死后,其子陆抗继承了兵权;陆抗死后,其子陆玄、陆景继承了兵权。 对付江南豪族,无论孙策、孙坚还是孙权,历代孙吴统治者都一点办法也没有。
孙权没有能力跟江南世家争锋,只能把矛头转向江南最原始的土著居民——山越,最后,孙吴官家势力几乎消灭了江南所有的土著村落。
即便如此,孙吴经济主体仍以江南豪门为主,本地流通的主要货币是江南豪门私铸的五铢钱。 至于孙权铸造的官方货币,大多流向了蜀汉和曹魏。 孙吴朝廷先后三次铸钱,是名副其实的三次“货币战争”。
第一次铸币是在建安七年,赤壁之战之前,这些钱被运往了曹魏。
赤壁之战前,周瑜提醒孙权: “江南铜矿富甲天下,铸钱数量不知比曹操多多少倍,我们为何要怕曹操?”既然我们有铜矿、有铜钱,那么就从铜钱入手击溃曹操的货币体系。
于是,孙权开铸“大泉五十”,大泉五十重四克,规定一枚大泉五十抵五十枚五铢钱。 孙权的这些大泉五十不是用来交换江南豪门的财富,甚至不是为了抢劫自己手下的山越。 大泉五十最主要的用途是被化装成商人的士兵拉到曹操的地盘换取粮食和其他物资,试图以五十倍的力度抢劫敌人财富。
孙权想得实在太简单了,一枚大泉五十根本就值不了五十枚五铢钱,您又不是北方之主,怎么可能有人听您的?
结果1: 大泉五十在曹魏的地盘上与五铢钱的兑换比例约为1∶1。
结果2: 曹魏的百姓拿到大泉五十后反而经常到孙吴地盘上来花——一枚大泉五十要抵五十枚五铢钱,这可是孙权您自己的规定。
结果3: 大泉五十铸行不足一年就被迫停铸,孙权不得不下令官府一旦收到大泉五十,必须回炉重铸。
孙权不但没弄到财富,反而损害了自己
问:孙权为何不禁止粮食等物资出境?
答:这确实是货币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或许孙权也想这样做,但禁止物资出境的第一个后果就会损害孙吴与北方的贸易往来。这些贸易控制在江南豪门手中,他们不可能允许孙权这样胡作非为。
第一次货币战争,孙吴完败。
第二次铸币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吴蜀之战后,这些钱被运往了蜀汉。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刘备借荆州——有去无回”。
实际情况则是,吕蒙刚刚消灭了盘踞在荆州的关羽,孙权就给他运来了一亿枚直百五铢,让他弄到蜀地去交换物资。 此时,蜀汉的直百五铢已经减重到六至八克,孙权这批铜钱却完全按照蜀汉初年的十克标准铸造。两者相比,这批铜钱很快就成了成都的主要交易货币,给蜀汉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
理论上,一亿枚直百五铢能换得一百亿枚蜀地五铢钱,汉代两朝官私总共才铸造了五百亿枚五铢钱,显然,一亿枚直百五铢已经足以取代蜀汉货币体系。 这段时间,诸葛亮只得下令不准民间再以铜钱作为交换媒介,蜀汉交易退回到物物交换时代。
所谓“钱既太贵,徒有虚名”。
结果:蜀汉在丢掉荆州之后,又几乎丢掉了所有财富。
第二次货币战争,孙吴完胜。
第三次铸币是在孙吴赤乌九年,这些钱被运往蜀汉。
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落在蒋琬手中,蜀国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蒋琬执掌蜀国十二年,十二年间,蒋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孙吴骗吃骗喝。
当时,孙吴与蜀汉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曹操。 蜀汉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开始,蒋琬不断派士兵化装成商人进入孙吴境内,这些人以直百五铢在孙吴境内购买粮食等物资。 一枚直百五铢重量约合两枚五铢钱,由于蜀地朝廷高压,一枚直百五铢要当一百枚五铢钱花,蜀国的国家信誉也为直百五铢谋到了一些市场,一枚直百五铢在吴国大约能当十枚左右的五铢钱用,蒋琬确实捞了点实惠。
结果1: 得到直百五铢后,江南豪门、坞堡乃至小农,都纷纷带着赚来的直百五铢流窜到蜀汉去购买粮食。
结果2: 蜀汉士兵居然也加入了这种投机倒把的生意。
至此,这场货币战争的结果已经是毫无悬念了,在千百万人追求财富的梦想中,蜀汉将完败,孙吴将完胜。
此时,曾火烧连营八百里的陆逊站了出来,在陆逊的主导下,孙吴对蜀汉货币战争发动了反击。
你不是一枚铜钱当一百枚五铢钱吗?我就当一千枚、二千枚甚至五千枚五铢钱!嘉禾七年,孙吴开始铸造“大泉五千”、“大泉两千”、“大泉当千”几种货币。以最值钱的大泉当千为例,为八至九克,比蜀汉直百五铢减重一至二克,这些钱全部用来运输到蜀地换取物资!
陆逊的想法是好的,做法是坏的
建安七年那场货币战争,孙吴就是因为试图在曹魏地盘上推行自己的虚值货币才输得一干二净。 现在,蜀汉已经露出了明显的败迹,陆逊居然又出此昏招。
孙吴与蜀汉比,蜀汉有着天然的优势:蜀汉可以封锁边境,因为国内没有士族高门和大商人掣肘;孙吴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大家从来都是把孙吴皇帝的命令当废纸的。 结果这些大泉五千、大泉两千几乎全部回流到孙吴国内——这可是孙吴的国家法定货币,最后蒋琬居然试图以这些钱购买江南豪族铁矿。
陆逊的货币制度在江南豪族间引起了强烈不满,孙吴赤乌九年(公元246年),陆逊只得下令取缔大泉两千和大泉五千,已经铸行的大泉五千全部回炉重铸成“大泉一千”。 在豪门大族一致反对下,陆逊也于赤乌九年被罢相,直到孙吴灭亡,官方再未推行任何铸币。
第三次货币战争,孙吴完败。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由于绝大多数大泉五千都被回炉重铸了,大泉五千成为今天极为罕见的一种铜钱。
直到清代金石家刘喜海著《泉苑蔷华》,人们才见到了大泉五千的拓片,至于原钱,早就不知去向。
民国年间曾出土了两枚大泉五千,江湖传闻袁克文(袁世凯的儿子)曾花巨资购买到一枚,后来,袁克文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原钱也就流失了(一说流到海外)。 至于另一枚民国出土的大泉五千,在现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货币战争,古已有之!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为非营利性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扫管理员二维码加管理员微信,我们会删除文章并道歉。本平台发布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转自三国志11吧 【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开始说起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223贴子:
转自三国志11吧 【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开始说起吧】收藏
1L 献给作者紫槿流苏
「无锡中高职」无锡技术职业学校文凭+技能=就业~无锡技术职业学校~推出国内+国际中本贯通:技能+学历+就业=美好未来!
序言关于三国这段历史,从小就一直听说过有那么几种论调,虽然结论不同,但是意思都是一样,就是“XX死了,三国这段历史就没意思了,就无聊了,就没必要看了。”观点大概有三种,有的说关羽死了,三国就没什么可看的了。有的人说曹操挂了,三国就没啥可看的了。还有一种观点支持的人最多,就是说,诸葛亮死了,这三国就什么可看的了。直到前一阵的《新版三国》,高希希导演又抛出了“司马懿死了,三国就没什么可看的了。”的论调,于是《新版三国》里姜维成了酱油,邓艾脸都没露,至于毋丘俭,诸葛诞,文鸯,陈泰,陆抗,羊祜,杜预等人我就不提了,估计高导演对这些人听都没听过,要高导演拍拍这些人太难为他了。其实嘛,要我来说,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谁死了,地球都一样转,谁挂了,历史都一样看。一个重要人物的死,只不过是一段历史的结束,新一段历史的开始。不管是关羽,曹操,诸葛亮,司马懿,他们的死,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强要将一段历史终结于一个人物之死,那是对以后英雄的不尊重,他们也用自己的鲜血和热情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应该被尊重,应该被人知道。三国从220年开始,280年结束,234年诸葛亮爷爷就挂了,后边还有46年的悠久岁月,这些日子有很多可以说的事情。咱们就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开始说吧。
【第一话 子午谷的一场雨】虽然之前说了要从诸葛亮死后开始说,但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还是要说一说的。关于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说法很多。有的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刘备太衰,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在夷陵赔了70万大军,所以诸葛亮是神仙也没办法了,于是现在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是亮迷的同时,却是刘黑,很多亮迷喜欢大骂刘备,说我们家丞相瞎了眼,怎么就保了刘备这么个废物,要是跟了曹操,早就…… 实际上,三国演义这段内容,充分暴露了这本历史演义小说附带的科幻性质,如果刘备有70万大军,那么蜀国起码得有700万人口,事实上在诸葛亮死的时候,算上辽东公孙家,全中国只有700万人口左右(魏国400万,吴国200万,蜀国90万,公孙氏70万)。在这之前,肯定更少,刘备在那时候如果有70万大军,已经足够横扫全中国了,外带还能把整个东亚打下来。实际上,夷陵之战,刘备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8万,陆逊5万,这是一场差不多势均力敌的战争,刘备在这场战争中,最后损失的军队,大概在3-5万,虽然是惨败,但对于蜀国,不能算是毁灭性打击。有的人认为,是刘禅太傻,多次在诸葛亮快得胜时召回诸葛亮这又是演义内容,实际上刘禅在后边老实着呢,诸葛亮不是岳飞这样的武将,刘禅也没宋高宗的权利,当时的情况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在蜀国属于首相兼三军司令,在前边打仗打的欢呢,刘禅就是连下12道金牌催诸葛亮回来,诸葛亮也未必会理他不谈演义的话,总之就是蜀国太弱,司马懿太强这俩原因黑诸葛亮的,把原因归结为诸葛亮本人是个水货,根本不会打仗,或者诸葛亮胆小如鼠,不敢用我们家魏延大将军的“子午谷奇谋”,要不早赢了而要问是问一个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他会告诉你:因为一场雨这个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最后诸葛亮本来已经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里进行烧烤,结果司马懿大笑一声“天命?哈哈哈哈!”用“鬼才”技能改了天气,天降大雨,司马懿逃了,诸葛亮吐血了,“难道真是天命难违?” 很多研究历史的同学就笑了,你演义看多了吧?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火烧上方谷”。在这里,本人觉得,诸葛亮的失败,确实是因为一场雨只不过,不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上方谷那场雨,而是——子午谷的一场雨。
子午谷?不对呀,诸葛亮根本没有采纳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子午谷下不下雨还跟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诸葛亮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是,有一个人用了。他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对手——曹真。在历史上,诸葛亮和魏军一共交手了6次,前4次都是和曹真交手,最后2次才是司马懿。曹真才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对手,可能罗贯中觉得曹真这种凡人怎么配跟诸葛亮这样的神交手?跟诸葛亮这种天神级人物交手的起码得是人间的帝王级人物吧?于是就把前4次一直在打酱油的未来的晋宣帝司马懿调来跟曹真抢戏。曹真,他本来不是曹家的人,他本来姓秦,他的父叫秦邵,是曹操的好朋友。曹操和袁术打仗时候,一次带着几个人轻身前往前线勘察敌情,这时候袁术的军队突然杀到,秦邵毅然抢过曹操的头盔冒充曹操,用自己的命换了曹操一命。曹操对此感动的不能说话,都说曹操多疑,但此事之后,曹操就把秦邵的儿子秦真收养了过来,改名曹真,从此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以至于曹睿即位后,也把曹真就当成了自己的亲叔叔,放心把大兵团交给他来带,秦邵知道的话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诸葛亮前两次北伐,第一次据说坏事在马谡身上,明明用赵云调走了曹真,诸葛亮眼看要进展顺利,结果你马谡偏偏“违亮调度”,结果被张颌破了,蜀军粮道被断,被迫撤退。关于马谡失街亭,几乎所有人的人在骂马谡,你怎么就不听丞相的话啊,你听了不就没事了么?马谡是什么人?一个从没打过仗的书呆子,之前唯一的亮点就是说了一句“攻心为上”……没了。张颌是什么人?马谡吃奶的时候,张颌已经和麴义在界桥全歼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名扬天下了。马谡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说我要是守不住你就杀我全家一类的话,史书对于马谡挂帅的记载是“亮违众拔谡”,马谡基本就是被诸葛**着硬着头皮挂帅的。叫书呆子马谡带着3万人,阻击一个带着5万人的身经百战的名将张颌。就算马谡全听诸葛亮的,只怕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第一次北伐吃了瘪以后,到了冬天,诸葛亮再次迫不及待带着数万人出兵北伐,这次曹真“料敌先机”,早就先在陈仓让守城狂人郝昭提前带着1000多人守在那了。在陈仓之战中,诸葛亮展现了蜀国强大的科技力量,摆出了云梯冲车井阑等等先进的新式武器。但是任你千般变化,我有一定之规,最后这些先进武器全被郝昭一把火烧了,攻城器械被火烧了,诸葛亮只能用挖地道,打算从地下钻进城里去,郝昭会用火也会用水,直接往地道里灌水,让地道里的蜀军喝个水饱,在郝昭“水火两重天”的强大魔法威慑之下,诸葛亮影压三炮没一炮压中对方,魔法却耗光了,只能36计走为上曹真一看小胜一场,想扩大战果,急忙派部将王双去追,王双追着半截一看诸葛亮军队突然停了,原来是回魔完毕了,只见诸葛亮回过头三个影压,王双连吃C,X两炮,刚冲到诸葛亮跟前就被Z炮压死了。诸葛亮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曹真:老子进攻不行,打反击战还是没问题的!
干掉王双以后,诸葛亮第二年春天立刻卷土重来,先派陈式去打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赶来救援,诸葛亮一看亲自率大军,郭淮一看BOSS来了打不过,算了,撤吧,自此二郡就长期归蜀国管了,这是诸葛亮6次北伐最大的实质性成果。现在大家要说了,诸葛亮这3次北伐,到底都干了些什么?损兵折将,耗费巨大国力,结果就拿下来俩郡?诸葛亮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不久之后,蜀国得到了一个消息,举国震恐。原来曹真打防守打腻了,他要进攻了。也是啊,堂堂大魏国,老打防守这算什么事,说出去多丢人。曹真跟魏明帝曹睿说“诸葛亮这人太烦人了,跟蚊子一样,天天在耳边嗡嗡,虽然没啥大威胁,还是拍死了舒服。(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对于这位不是亲叔叔却胜似亲叔叔的人,曹睿有着深深的信任与依赖,他自然满口答应,于是组了一套豪华阵容—— 曹真走子午谷,张颌走斜谷,司马懿走汉水,另外还有郭淮费曜等人也一并出军曹真张颌司马懿郭淮费曜,三国到了这个时期,这已经是一套超级豪华的天王级阵容了这次,曹真是动真格的了。之所以要急切发动这场战争,是由于他知道,自己的天命将尽。连年征战,曹真的体力和心力在极速耗尽,他付出的辛苦并不比诸葛亮少多少,随时可能会被上天所召唤。也许某个晚上,曹真也发现自己的将星正在逐渐暗淡,转瞬即将熄灭吧。天命既知,已无迷惘。此时此刻,曹真也许能够理解,父亲秦邵当年毫不犹豫代替曹操去死时的心情。因为那个他要保护的人——承载着他的梦想。曹睿,也承载着曹真的梦想。得知曹真出兵的消息,诸葛亮的干枯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我要的,就是这个。”
没人看么?早知道不转了
一直以来,“曹真伐蜀”都是一场被忽略的战争,不论是演义,还是历史,对此都是一笔带过。然而,在我看来,这是诸葛亮,打败魏国,最好的一次机会,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诸葛亮曾经在后出师表中坦言:“曹操用兵,仿若孙吴。” 对于曹操这位霸主,除了政治辞令上的辱骂,也许诸葛亮一直是怀着学习的态度。面对与魏国国力的巨大差距,诸葛亮多次在脑海中搜索中战胜魏国的方法。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战胜魏国,就要知道,魏国曾是如何战胜别人的,也要知道,魏国曾是如何被别人战胜的。也许诸葛亮,想到了,官渡之战。也许,诸葛亮,还想到了赤壁之战。他在脑袋中抽离翻滚着对这两场战争的记忆,他发现了解开以弱胜强密码的最终关键——要让强势一方主动来进攻。
不论是曹操,还是周瑜,这两位三国时代创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的两位最伟大的统帅,他们打败比自己强大的势力的过程,有着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始终是一样的,他们两个,打的都是防守反击战。防守反击战,是弱者获胜最大的筹码。要让强者的锋锐在防守中消耗殆尽,而后弱者的尖刀就能直接割碎他的喉咙。当年曹操在白马斩杀颜良,又在撤退途中斩杀文丑,取得了这两场胜利后,曹操选择的不是乘胜进击,而是——立刻撤退。而恼羞成怒的袁绍在失去两员大将后,终于带着全部精锐来攻了,于是,曹操取得了防守的地位,赢得了打防守反击战的机会。周瑜不需要惹怒曹操,因为骄傲的曹操直接给了周瑜这个机会。不只在中国,不只在古代,在近代,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公元1558年,称雄于海上的霸王西班牙,是派出无敌舰队是去主动进攻英国的,结果全军覆没,西班牙自此衰落。公元1870年,狂妄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自率军攻入普鲁士境内,结果被普鲁士一路反推到巴黎近郊,他本人也被活捉了。此时的诸葛亮,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场防守反击战的机会。如果这场战役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之前诸葛亮几次作战,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并不擅长进攻,但非常擅长反杀,这在之后诸葛亮的作战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来。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诸葛亮的反杀经历。第二次北伐,王双追击诸葛亮,被反杀了。曹真伐蜀,魏将费曜进攻失败,被诸葛亮反杀了。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派出军队挑衅诸葛亮,被反杀了。第四次北伐,张颌追击诸葛亮,被反杀了。诸葛亮,很擅长反杀,这也是一种本事,这代表诸葛亮颇有打防守反击战的经验。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擅长防御,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除了曹真,魏军再也没有来主动打过一次的原因。可以说,现在诸葛亮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盾牌,以及隐藏在盾牌下的匕首。诸葛亮的战术就是,先用盾牌挡住敌人最锋利的进攻,当敌人进攻失败,破绽尽出的时候,那隐藏在盾牌下的匕首,就可以——一击毙命!
看起来马上就要沉了...
传智专修学院,2年项目式教学,1年工作式学习,学习期间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在校学生项目实战实训,千万学生充满期待的大学..
现在,再来说说曹真。曹真当然不是想来给诸葛亮送经验的,他是想来把诸葛亮送进地狱的。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怀揣着伟大的梦想。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刘备的嘱托,诸葛亮想要一统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曹真想为曹睿永远解决诸葛亮这个威胁。因为他爱这个侄子,这是一种长辈的爱,要在自己死前,为自己的后辈除掉最后的威胁,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这是最无私的亲情。这份亲情,不是用血缘换来的,而是用友情换来的。当秦邵毫不犹豫用自己的命去换曹操的命时,这份友情,就已经比血缘更深刻,比血缘更执著。秦邵曹真父子,这种人是最值得交朋友的,因为他们的生命即将达到终点前,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那个“别人”,是他的朋友,是他梦想的延续,因此在他们心中,胜过了自己。客观来说,以曹真的军事水平,诸葛亮的“防守反击”能不能成功,这肯定是说不准的,诸葛亮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曹真杀死诸葛亮,诸葛亮杀死曹真,几率都晚上50% 这是两个为了梦想的男人,堵上性命的生死一斗,他们都是伟人。可悲的是……上天,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子午谷的这场雨,来的不早不晚。他毁灭了诸葛亮的梦想,也毁灭了曹真的梦想。这场雨,毁灭了三国后期可能最激动人心的一场大决战。“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完了,就这么完了。这要一场大战,就这么完了,还没开打,就完了。可笑吧?真的可笑他们两个,最终谁也没打败谁,却统统败在了大自然手下。诸葛亮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出他的老朋友魏延追击(对,你没看错,魏延是诸葛亮的老朋友,为什么,后边会说),魏延也不负众望,孤军深入,一直杀到羌中,把费曜杀的落花流水,这一战魏延的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服。而曹真能做的,就是回到了洛阳,在这场大战中,曹真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明明天降大雨,这个男人依然固执的冒雨前进,他一心要求这一场决战,忘却了自己本来已经支撑不住的身体,直到曹睿担心他,才下诏叫他回去,最终他垮掉了。回到洛阳不久,曹真走完了他的一生。
吧里怎么一点激情都没有,难道都去泡妹子了
《三国演义》里,曹真那个不知兵法,不通军事的草包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高希希的《新版三国》里,这个号称为曹操平反的电视剧里,却再一次更加狠毒地丑化了曹真,把他彻底拍成了一个小丑。然而,英雄无悔,英雄无名。已经长眠的曹真不会知道后人对他无情的诋毁,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曹睿还守在他的身边,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他花费自己一生守护的这个实际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终于不会令他失望。在以后的岁月里,曹睿亲临前线,击退了吴国陆逊的入侵。又派人刺杀了北方最为强大的鲜卑之王轲比能,借助大破鲜卑,令鲜卑臣服于中原王朝。守护的梦想,最终得以绽放,夫复何求!!!曹真,瞑目矣!!!曹真去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但对于还活着的诸葛亮来说,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就是煎熬。唯一的一次希望,唯一一次灭魏国希望破灭了!!!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之后诸葛亮虽然又进行了两次北伐,但这已经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尝试了。曹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侠客。而司马懿,不是。司马懿只是一个政客,彻底的政客,他冷眼旁观一切,早就已经对诸葛亮的作战意图洞若观火。想引大军决战?诸葛亮,永远不要想了。从现在起,我来指挥与你的作战,我不会再给你任何一次机会,再也不会……给你任何一次机会。【第一话 完】
【第二话 诸葛亮和魏延:一对老朋友】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叛变分子,也是无间道的祖师从投刘备前,魏延就已经先叛蔡瑁,又叛韩玄最后诸葛亮死后,他又想造反,结果终于被诸葛亮“遗计斩魏延”而在历史上,魏延在投刘备前,不但没有投过什么蔡瑁韩玄相反,魏延自己还是一个小老板史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投奔刘备前,魏延曾是一个拥有自己私兵武装的带头大哥俗话说,宁为凤尾,不做鸡头自己当小老板虽然痛快,但终究不会有什么前途,于是魏延主动找到刘备,并希望刘备收购自己的公司,刘备也欣然同意,于是自然魏延当了刘备手下的部门经理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刚刚见了刘备,诸葛亮就莫名其妙地跳了出来冲着刘备喊道:“魏延脑袋后边那块儿骨头有点突出,以后肯定会反我们,还是把他宰了吧。”如果三国演义这段历史记载是历史真事的话,那不得不说,诸葛亮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做人有问题试想你去一家公司面试,刚一见老板,你跟老板说着半截话,这时候一个公司的同事突然跳出来,指着你说“老板,我会相面,这个人看着就不是好人,日后一定会背叛我们公司,出卖我们的机密,快点赶走他吧!” 这个时候,你上去直接给他一巴掌,老板也不会拦着你,而且这个人,最终也许会被老板以脑子有问题为理由辞退在历史上,对于魏延加入刘备,诸葛亮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平白无故害人干啥呢?
投奔刘备以后,魏延立刻展开了自己如火如荼的事业,跟随刘备入蜀进攻,而诸葛亮则在后边管理军需粮草问题,二人一前一后,功劳都不小,战后魏延升迁为牙门将军占领四川之后,曹操赶在刘备之前打败张鲁夺取了汉中,接着刘晔和司马懿都劝说曹操乘刘备立足未稳继续进兵,可惜曹操人老了,雄心大减,自己前几年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诗也忘了,直接一句“既得陇,不望蜀”拒绝了曹操不要四川,刘备却要汉中,稳定了四川局势以后,刘备立刻带着法正黄忠来夺汉中关于汉中之战,大家都认为是刘备赢了,实际上,这次刘备又被曹操给玩了曹操深知刘备占领蜀中,气候已成,想速灭刘备,自己有生之年怕是办不到了,但是,战争讲究的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讲究一城一地得失,早在2000年前的三国时代,曹操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于是,曹操策划了一场令刘备被人卖了还以为自己赚了钱的阴谋。首先,曹操叫夏侯渊和张颌去狙击刘备,刘备先找张颌的晦气,乘着半夜急攻张颌,结果攻 不下,但刘备毕竟也是一个老兵痞子了,虽然谋略比曹操差一些,但用兵能力却着实不低, 曾经虐过夏侯惇和蜀中诸将,攻势那是相当凌厉,张颌吃不住,只能求援夏侯渊,夏侯渊分 兵一半去救张颌。 刘备打不下张颌,转而去袭击夏侯渊,本来刘备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是到了夏侯渊那 ,刘备揉了揉眼睛,终于发现一个令他做梦都不敢相信的场景 “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 夏侯渊居然带着400士兵在修鹿角!!! 那还说什么啊,发现野生夏侯渊一只,刘备扔出一个精灵球,上吧,黄忠兽! “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干掉夏侯渊,是曹操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是刘备意料之外的巨大收获。 得知消息以后,曹操痛心疾首,叹息道“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 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 堂堂领军大将修什么鹿角啊,简直是扯淡。 看似是对夏侯渊的辱骂,实际是痛惜,一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将料子,刚平了西凉,就 这么因为轻身修鹿角挂了,真是让人想撞墙啊。 夏侯渊挂了以后,张颌紧急挂帅,并迅速稳住了局势。而曹操也知道夏侯渊一死,事情玩大 了,于是只能亲自带兵来跟刘备玩。 刘备一看曹操来了,玩起了龟壳战术,躲着不跟曹操交战,曹操则做出了大兵压境,要跟刘 备决一死战的架势,结果是“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刘备心里这个美啊,你曹操不是NB么?不是一直在打败我么?怎么样,这次终于尝到被我刘 备打败的滋味了吧?打到夏天,曹操走了,刘备进驻了汉中。 进了汉中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刘备胸闷气短,几乎昏厥于地。 别说人了,连鸡啊狗啊什么的,曹操都没给他留下。 原来,之前的什么大战张颌夏侯渊,什么汉中大战,全部都是个幌子,早在刘备跟张颌夏侯 渊玩的时候,曹操已经开始成立搬家公司开始进行汉中大拆迁活动了,成果丰硕。 汉中8万户汉人居民,5万户羌族氐族居民,以及汉中的物资财务,被曹操彻底搬空,当刘备 进入汉中以后,他得到的是一座彻底的空城 13万人口,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经过几十年的修养,蜀国灭亡时候,只有90万人口,在 当时刘备刚刚入蜀的情况下,13万人口,只怕相当于蜀中人口的5分之1了。 而取得这座空城的代价,则是 “蜀中疲敝”“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已经搞到全民皆兵的地步。 彻底被曹操耍了。
在刘备被耍之前,早就已经有人看出来了。 “先主定蜀,署群儒林校尉。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 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 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 之前就已经有两个人劝过刘备了,刘备统统没听。 然而,战败之后,刘备回到汉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劝说他的张裕给杀掉了,理由是“ 先主常衔其不逊” 打从入主四川以后,刘备几乎变了一个人,从前那个礼贤下士,纳谏如流的刘备,变得有点 陌生了。 虽然刘备脾气变得暴躁了,变得开始杀大臣了,变得不太愿意听别人的意见了,但取而代之 的是,刘备变得更有主见了。 入蜀后,刘备成功地完成了由王者向霸者的转变,现在的刘备和曹操,除了能力上不如曹操 外,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汉中之战,表面是刘备赢了,实际是曹操赢了,所以现在,蜀中危险之极。 必须找一个人,来守中蜀国的门户,就是刚刚夺取的汉中,这关系到蜀国的命运。 如果等一段时间曹操修养好了,来夺汉中,汉中如果完了,那么现在疲敝的蜀国根本就挡不 住曹操的铁骑。 必须要找一个足够强大,强大到令能力已入化境的曹操也感到投鼠忌器的人。 这个人是谁? 大家都觉得,是张飞。 张飞自己也觉得,肯定是他。 道理很简单,二弟关羽,三弟张飞。 一个守荆州,另一个守汉中,这顺理成章嘛。 但是,刘备说:“魏延来守。” 史称:“一军皆惊。”
刘备不愧是个大英雄。 之所以说曹操是个大英雄,并不是因为曹操剿灭二袁吕布,统一北方,也不是因为曹操歼灭 了多少军队。 而是因为,曹操超越了这个时代,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让一切出身低微,和君主 没有亲戚关系的人都能一展其才,像乐进张辽于禁徐晃这样平民出身的人能凭借战功做到镇 守一方的大将,这在曹操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刘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唯才是举”,但他确实这么做了,他没有提拔自己的亲信张 飞,却提拔了魏延。 在宴会上,刘备敬给魏延一杯酒。 “老魏啊,这个汉中太守的位置就给你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魏延说出了一句千载之下,依然令人心动不已的豪言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壮哉我大魏延!
在这之后,不论是蜀中疲敝,魏国虎视眈眈的时刻,还是关羽水淹七军,蜀汉达到鼎盛的 时刻,还是刘备兵败夷陵,蜀汉濒临绝境的时刻,甚至直到诸葛亮带着大军跑到缅甸去追杀孟获的时候魏延还在守卫汉中,整整9年,魏延都在守卫汉中。外部局势对他没有丝毫影响,当那位最信任他的皇帝刘备去世时,魏延也只是暗自抹了一把泪,而后继续开始他的事业——他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汉中防御体系。 在这套防御体系的威慑下,整整9年,不论蜀国变得如何衰败,只要看这固若金汤的汉中孤城 ,曹魏再也没有一个人有进攻的心气与勇气。 只要有我魏延在,就绝对没有任何一个敌人敢来汉中,大家什么都不用怕,只要有我在!
我果然命苦手贱...
这就是魏延的前半生,在魏延的前半生,和诸葛亮几乎没有什么交集。直到第一次北伐开始9年之后,魏延终于交出了汉中太守职务,汉中作为北伐的基地被诸葛亮管理,而诸葛亮对魏延怎么样呢?相当不错“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部都督,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这些全是诸葛亮给魏延加的官,远远超过了刘备给魏延的待遇曹真伐蜀失败后,诸葛亮又委魏延以重任,让魏延孤军深入,一直率军杀到羌中,打的魏将费曜落花流水,此战后,诸葛亮又加魏延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诸葛亮对魏延,真的是非常好
诸葛亮对魏延非常好可是在历史记载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诸葛亮已经对魏延很好,也给了魏延领兵机会了,为什么魏延还要恨诸葛亮呢?说一千遍,一万遍,绕不开那个“子午谷奇谋”所谓“子午谷奇谋”,大概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魏延想做韩信,叫诸葛亮带数万大军与魏军主力相持,自己则带领1万军队走子午谷,出其不意偷袭长安,如果长安被攻下,那么西凉和中原的联系就会被彻底切断,而后诸葛亮就能乘机打下整个雍凉地区,而后再以长安为根据地,那么蜀国的状况就会大大好转,统一天下不是梦想了“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高不高呢?答:非常高那诸葛亮知道不知道子午谷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答:很可能知道那诸葛亮会用么?答:不会以魏延那种犀利的军事才能,加上当时守长安的夏侯茂是一个声色犬马的无能之辈只要魏延不像曹真那么点背,进军半截下大雨冲毁栈道那么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起码在60%以上成功率这么高,而且就算输了,也顶多赔1万人,干嘛不用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诸葛亮是一个胆小鬼么?原因有两点。第一点,40%的失败率摆在那,赔1万军队没事,把魏延赔了怎么办?失去一个夏侯渊,比失去汉中让曹操痛心100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讨厌魏延,相反诸葛亮是舍不得魏延的。第二点是根本原因。诸葛亮,他有自己的战略。而这个战略,和魏延的战略,根本就是背道而驰的。
在第一话我们已经说过了,诸葛亮最擅长的不是进攻,而是反杀这点诸葛亮自己是最清楚的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一直都在试图挑衅魏军,激怒魏军,以求魏军率领主力来进攻蜀国,然后蜀国就可以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反杀魏军,然后一路平推到洛阳了后来诸葛亮已经成功激怒了曹真,曹真也带领军队来攻了,但是一场大雨破坏了诸葛亮的计划本来诸葛亮可以预想的场景是,曹真进攻,诸葛亮防守成功,魏国损兵折将,而后成功反杀曹真,魏国精锐尽丧,接着诸葛亮出兵一路连克长安洛阳然而,最终,这个梦想破灭了在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沉浸在打防守反击战的梦想里的,所以自然对魏延的子午谷计划是不会理会的而曹真死后,诸葛亮的计划彻底失败,在接下来的两次出兵,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首先,情况不一样了。守长安的人,已经不是夏侯茂了。而且,司马懿比曹真要谨慎的多,要偷袭子午谷,司马懿很可能会有防备。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子午谷计划,诸葛亮始终,是不愿意去实施的。固然,子午谷奇谋,有其成功的可能性,而且不低。但是,请问,就算打下了长安,能怎么样呢?甚至,打下了雍凉,能怎么样?这一片地区,本来就是人口稀少的地区,全打下来,也弥补不了蜀国和魏国人口的巨大差距。韩信出四川伐中原,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韩信本人的军事能力极为变态外,关中诸侯各怀异心,不是铁板一块,所以韩信能各个击破,这也是重大原因。而诸葛亮面对的,不是各怀异心的关中诸侯,而是铁板一块的魏国。面对大魏国,诸葛亮打下多少地,夺下多少地盘,意义都根本不大。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基本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曹操彻底铲除袁氏,是以他以魔王之魄力在官渡之战后一口气坑杀了8万袁军,彻底毁灭了袁氏精锐为前提,而不是打下了袁绍多少地盘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就算子午谷计划成功,长安和雍凉落到了诸葛亮手里。情况,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这样只是夺取了魏国的城市,而没有伤到魏国的根本。相反,夺下长安以后,诸葛亮的军队会集结到长安地区,而蜀国就失去了蜀中的地利,面对反扑的魏军,蜀国会把精锐全部葬送于此,最终亡国。只有毁灭魏国的精锐,才能废掉魏国的元气,而打下雍凉,打下长安,毫无用处,诸葛亮对此认识非常深刻。李世民在评价司马懿时,曾经说道“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前面我们一直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进攻,这不仅是诸葛亮自身的问题,也有蜀军本来战斗力就弱的问题,这不是一支擅攻的军队。只有防守反击,灭掉魏国精锐,才有胜利的可能。所以说,对于魏延的计划,诸葛亮只能说一句,抱歉了。
魏延是一个军事家兼冒险家,眼光看的并不会太远。而诸葛亮看的比较远,想的比较深。不能说诸葛亮和魏延谁对谁错,只能说他们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子午谷以外,诸葛亮和魏延之间,没有其他的矛盾。相反,诸葛亮对待魏延甚厚,一直给他加官进爵。而魏延也没有因此诸葛亮不用子午谷计谋,就跟诸葛亮唱反调,掣肘诸葛亮,相反,在诸葛亮部署任务以后,魏延立刻就去做了,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两个虽然意见有分歧,但是绝对不是仇人的关系。他们就是彼此恨对方,又彼此依赖对方的老朋友关系吧。子午谷被搁浅了,但是仗还要继续打下去。诸葛亮在231年第四次出兵北伐,这次,迎击他的人,已经换成了未来的晋宣帝——司马懿。
晋宣帝司马懿霸气出场,负责对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就是靠一个字“守”拖死了诸葛亮但是,初次交锋,司马懿不但不守,反而要跟诸葛亮拼命拦都拦不住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来了,也亲自率领主力军队来找司马懿司马懿先派郭淮费曜去找诸葛亮的麻烦诸葛亮是要找司马懿拼命的,对郭淮费曜没啥兴趣,放了两炮打跑了他们,然后乘机割了熟麦补充军粮不久真的就遇到了司马懿本来魏将们以为司马大都督要跟诸葛亮来一场旷世大决战了,没想到司马懿的反应是“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玩起了龟壳战术,不肯交战这不是找骂么?哦,你跟大家说好了,要跟诸葛亮拼命,结果见了人家,又不打了?对此,老将张颌出来说话了现在张颌的官职已经是左将军了,打从官渡投降开始,混了这么多年了,张颌觉得自己在魏国怎么也是有分量的人了,于是他给司马懿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都督啊,不能这么玩,诸葛亮就是来找咱们晦气玩的,你要么就蹲在家里守着别出来,这样观众也不会太怪你,要么你就跟他痛痛快快打一仗,你别这样玩命出去找人家,碰上了又不敢打,太对不起观众了。”从收视率角度分析了情况之后,张颌又从战术角度开始指导司马懿“诸葛亮粮食少,打不了太久,咱们不如派出小股奇兵,绕到诸葛亮背后,断他粮道,毁他运输路,他腹背受敌,支持不了多久,自然就退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和当年官渡之战时候劝说袁绍派兵救援乌巢时的话一样精彩。然而,当年袁绍没听,这次结果也是一样的。司马懿表示:不听。
“懿不从,故寻亮。”司马懿像吃了枪药一样,一定要跟诸葛亮决战,于是他再次开始了对诸葛亮的跨省行动,找了一圈,终于再次找打了诸葛亮。这下魏将们沸腾了,终于又找到诸葛亮了,之前张颌将军说了那么一大段你都不听,这下终于找到了诸葛亮,该跟诸葛亮决战了吧?然而,接下来司马懿又做了一件让魏将们大跌眼镜的事情——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他妈的,又不打!!!当乌龟还上瘾了啊你?守又不守,打又不打,你到底想干嘛???魏军将领贾栩(不是贾诩),魏平终于忍不住开始骂街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你司马懿是个病猫了,把诸葛亮当老虎一样!!!”(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骂街的跟我站出来!!!”司马懿怒了魏将们一下子全站了出来。“好了,好了,我知道大家都很想作战,不过现在天气太冷,等天热了再说吧,到时候作战正好多出汗运动身体。”转眼到了夏天,司马懿派张颌去执行其他任务,而后自己带着众将再次对诸葛亮展开跨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找到了诸葛亮。“上次骂街的给我出来,你们不是想打仗么?行,这次我就给你们这个机会!”魏将集体欢呼,于是上次骂街的魏平贾栩带着军队就向诸葛亮展开了进攻。诸葛亮打开精灵球,放出魏延一场恶战,魏军大败,被杀了几千人,蜀军缴获铠甲3000多具,魏平和贾栩自此消失了在历史书中,估计都被魏延砍了
虽然取得了一场不小的胜利,但此战之后,司马懿就不再出战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到了6月,蜀军粮食快没了,只能又撤了司马懿前边三次跨省诸葛亮已经上了瘾,这次第四次他却懒得自己去了,而是叫张颌去追张颌于是又发表了他人生中最简短,最精辟,也是最后一次的演讲“归军勿追,追军难归!”司马懿很厚道的表示:不听张颌无奈之下只得带兵去追杀诸葛亮诸葛亮的反杀技术已入化境,张颌自然也逃不了宿命,刚追到木门道,蜀军早埋伏好了,直接万箭齐发,在混战中,张颌膝盖中了一箭(“飞矢中郃膝”)如果年轻20岁,这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如今的他,已经英雄暮年,是一个60多的老人了,年老血衰的他,终于没有熬过去这次,也许是在战场上当场阵亡,也许是回营以后才抢救不治身亡,总之,张颌就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
“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归军勿追”张颌已经去了,然而他的三句演讲依然萦绕在耳边纵观张颌一生,他曾经多次发表精彩的演讲,而事实证明,每次演讲都切中要害,最后事情都朝着张颌预料的那样去发展可悲的是,每一次他的上司都没有听过他的话“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这大概就是对张颌这位“巧变”名将最恰当的评价了吧愿来生,他能找到一个听从他演讲的上司
在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的表现,可谓令人冷齿先是“畏蜀如虎”,又被诸葛亮“获甲三千”,最后还逼死了张颌难道这真的是司马懿的真正实力么?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不然,在司马懿出丑的同时,诸葛亮的进攻路数,已经被他看的清清楚楚了损失几千军队,对魏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损失张颌,对于司马懿来说,也跟他毫无关系张颌的死活,他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不是魏国的老板,他没想过要对魏国负责现在司马懿想的,只是通过这场北伐,彻底搞清楚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家,他的进攻套路,逃跑套路,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这一切,他都已经搞懂了于是,他决定了,要在第五次北伐,给予诸葛亮——彻底的绝望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霸王的梦想武将不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