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2重制版人物面孔偏向亚洲 小日本怎么想的 难道全世界都是日本人

龙腾像是日本人做的。生化危机倒像是欧美做的【网络游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53,440贴子:
龙腾像是日本人做的。生化危机倒像是欧美做的
这两部作品真是特殊。普遍对日式ACT游戏无爱,包括割草无双,鬼泣,女版鬼泣。就一个原因,动作太装13
超人气网络游戏,精品网页游戏聚集地.超爽玩法,超炫画面,永久免费,网页游戏超酷体验!37网络游戏!2018好玩网络游戏排行0!限量礼包大派送!热门的网络游戏集合.
潜龙谍影也是日本人做的 绝对征服 也是日本人做的 怪物猎人也是日本人做的
怪物猎人一看就是日系风格游戏,不过动作稍微朴实点。
回复:3楼那么 潜龙谍影 和 绝对征服呢?
没玩过,不评价
回复:5楼绝对征服 生化危机之父 三上真司作品
MGS4我就不放了 全世界都知道的 神作
MGS4啥东西?中文名?
回复:9楼合金装备4 龙腾很明显的欧美风格生化我觉得5欧美风格更浓
2018受欢迎网络游戏,多款新网络游戏任你选!尽在37游戏.37游戏网络游戏,丰富多样的职业选择,强悍pk,Q版效果,多重风格,更多选择!
回复:9楼潜龙谍影4 这个是官方译名
原来是合金装备,我了个去我当什么游戏。这游戏就中学时玩过2代,还真以为是欧美的。
生化2.3都是欧美风,说起来就4代没玩通,4代PC上操作太憋屈。5代整个欧美风格。龙腾我怎么玩怎么像日本出的。
原来是合金装备,我了个去我当什么游戏。这游戏就中学时玩过2代,还真以为是欧美的。
那个女版鬼泣不是日本的
回复:17楼世嘉+神谷,哪看出不是日本的?
其实合金装备人物还是比较美型的,特别是4
龙腾像日本人做的?一看就知道黑岛和BIOWARE的游戏没玩过几个,龙腾是典型的欧美RPG
龙腾世纪,目前玩过最最最好的RPG,在我心中超越了地牢围攻2的剧情。。。
女版鬼泣我都不知道说啥,一看公司和制作人恍然大悟原来在说某魔女……
我还以为你们说的是奥尼之刃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生化危机系列不像日本人的风格
查看: 2226|回复: 7
UID1511033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64金钱958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14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64金钱958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虽然“卡普通”是日本公司,游戏本身也是日本人的,但风格感觉像美国人的,写实类型的,人设风格,场景风格都像欧美的!同样一个公司出的“鬼泣”系列就像日本人的风格,怎么打也不死,扛着的冷兵器比自己都大楞能扛起来,即使受伤也会是很装饰性的伤口(颧骨附近)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大差异,难道生化危机系列的创作团队里大部分都是欧美人?
主板—微星 MS-7519
内存—金士顿 DDR2 800MHz
硬盘—希捷 350032AS
显卡—影驰 GTS250
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2 四核QGHz
UID321591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319金钱380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19金钱380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leojohn1987 于
00:03 发表
虽然“卡普通”是日本公司,游戏本身也是日本人的,但风格感觉像美国人的,写实类型的,人设风格,场景风格都像欧美的!同样一个公司出的“鬼泣”系列就像日本人的风格,怎么打也不死,扛着的冷兵器比自己都大楞能扛起来,即使受伤也会 ...
CAPCOM 说过 我们的 目标“西征”
PC :& && && && & 主机:60G首发港版PS3(已换320G硬盘)
I7 920& && && && && && && && && &港版512M内存双65NM XBOX360
海盗船1333 6G& && & 掌机:港版 PSP2000&&8G套
讯景GTX280
UID264701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48金钱52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92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8金钱52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实际上可能是因为游戏的大背景和世界观是欧美国家……人物和场景都换成亚洲楼主应该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I've got the advantage, I've got nothing.
UID797250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648金钱96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46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6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648金钱96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很正常,因为是capcom嘛。。。。。。。。。。。。。
UID1511033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64金钱958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14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64金钱958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
我很喜欢欧美人游戏 动画 广告 和电影,只是觉得日本好多东西都太浮夸,耍帅.....还是比较喜欢生化危机这系列游戏 5正在下....蛮期待中文版的
主板—微星 MS-7519
内存—金士顿 DDR2 800MHz
硬盘—希捷 350032AS
显卡—影驰 GTS250
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2 四核QGHz
UID1781053主题阅读权限0帖子精华0积分400金钱1077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3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400金钱1077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UID1534955主题阅读权限90帖子精华0积分34734金钱14258 荣誉42 人气6121 在线时间32553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0积分34734金钱14258 荣誉42 人气6121 评议0
欧美剧情类游戏,传统欧美影视剧结构表现形式。。。
UID1775594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60金钱521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85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60金钱521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欧美可以跑着举枪射击!
不会站着不动射击,这就是区别,也是众多正统生化危机里的特点…
手无缚鸡之力.
只有搬起石头砸天.
才能发泄心中的愤怒!!!
发帖数达到10000
白金会员勋章
用户积分达到6000
人气勋章·初级
人气值达到3000
Powered by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20岁的《生化危机》,它是三上真司曾经的理想与执着
14:07 来源:澎湃新闻
日,日本推特上有一个po主爆料了一件事。她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曾经到朋友家一起玩《生化危机》。当他们面临被敌人包围、弹尽粮绝的危机时,刚好回到家的朋友妈妈抢过手柄,只用一把小刀就解决了所有敌人。接着朋友的妈妈丢下一句话“不准再碰了”,就没收了游戏。母亲大人的身姿犹如猎天使魔女蓓优妮塔。日,《生化危机》系列诞生届满二十年。日本游戏有两大传统,第一是一款作品火了就一定会有重置版、复刻版、三四五六七八各种续作,直到这个系列彻底被玩家抛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Pokémon》,一个玩家从GB开始玩《口袋妖怪》,GBC、GBA、NDS、3DS、New 3DS XL还是在玩《口袋妖怪》,愚公精神光照亚洲;第二是一款作品火了,就会生出各种是非,轻则制作人和厂商摩擦不断,重则制作人离家出走,游戏要么转型要么被废掉。最近的例子是科乐美(KONAMI)和小岛秀夫。小岛君和科乐美的摩擦从系列初代就开始了,小岛还一度被雪藏,GBC版《幽灵通天塔》和PSP版《酸雨》 的制作人换成了野尻真太。后来小岛离职的消息也被科乐美封杀,真相一度暧昧不明。风水轮流转,早十来年,卡普空、三上真司和《生化危机》也演出过剧情类似的时代剧。续作狂魔《口袋妖怪》1996年,是第六代主机交战的形势逆转之年,在打了一整年价格战之后,因为造价远高于对手,世嘉土星机逐渐被索尼Playstation反超。研判业界发展趋势是很困难的,就像世嘉误认为2D画面仍然会是主流一样,调头缓慢的卡普空一直在痛苦消化超级任天堂主机和世嘉MD游戏大量积压带来的恶果。卡普空对任天堂和世嘉的不爽为未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同年,1990年从同志社大学商科毕业的三上真司已经在《生化危机》项目上忙活了一年多。这是由三上最崇敬的社内前辈,《魔界村》的制作人藤原得郎留下的烂摊子,计划是一款3D的AVG恐怖游戏,基本的故事框架和设定都没有完成,藤原就跳槽去了索尼电脑娱乐(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从最初的游戏设想就可以看出卡普空对这款游戏并没有什么期望,恐怖类冒险游戏(AVG)。三上真司AVG大概可以算是最早成熟的游戏类型了,视频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巨洞冒险》(Colossal Cave Adventure),如果追溯其最早的起源桌面冒险游戏《黑色荒野》(Blackmoor),还可以提早几年。大概AVG可以算是游戏界的六道仙人了,试想一下,保留冒险游戏的开放地图、探索、解谜和搜集,再加上打怪升级,不就是最早的角色扮演《勇者斗恶龙》吗,再加上剧情,打磨一下技能系统,就是《最终幻想1》了。《甜蜜之家》卡普空算是恐怖类AVG的先行者了,最早的尝试是1989年为NES开发的《甜蜜之家》(Sweet Home)。这是黑泽清同名电影改编,讲述了艺术家早川秋子等人在山奥洋馆内发生的诡异故事。黑泽清也参与了游戏的开发,目的是保证电影里几个突如其来的“见鬼”画面可以原汁原味移植到游戏中。为了保证这一点,还指派了从《魔界村》开始就奠定了氛围流风格的藤原里郎担任监制。游戏是最典型的早期回合制RPG,跟《勇者斗恶龙》《轩辕剑1》《吞食天地》没有本质区别。除了诡异的音效和突然冒出来的恐怖画面外,最大的特点是五人探险小组,根据最终通关时存活数量会有五种不同结局。不愧是开发了《魔界村》的男人,果然是不可能给游戏加入复活系统的。是的,最初的《生化危机》设想就是这款《甜蜜之家》的变相复刻版,唯一的亮点就是3D化。《生化危机1》(1996)当然,要是乖乖按照设想进行复刻那就不是三上真司了,毕竟是在采访时说“在入社考试中的笔试考试,‘漂亮’地被淘汰了。但是最后还是被内定入社,到现在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的男人。他除了保留洋馆和五人小组的设定,独自完成了其余所有的故事架构和时间线,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生化危机1》中加入的电影过场动画三上的确是极其优秀的制作人,他在有限的预算内,通过3D人物建模和2D场景融合的方式,多快好省干起了革命,还时不时加入电影过场动画来弥补场景过小导致的冲击力不足。于是就有了僵尸同志“回眸一笑”的经典画面。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人物的操控方式,360度旋转加上中下三段位设计,在当时貌似是提供了相当的自由度,探索起来也更有斗志了呢。这种操控方式,无止境的过场动画,探索搜集要素,几乎成了那个时代AVG的标配。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想起另一个卡普空人气系列《鬼武者》。说起来“鬼武者之父” 稻船敬二和“生化之父”三上真司渊源颇深。本来一心想加入科乐美的稻船阴差阳错进了卡普空,带他的老司机是藤原里郎。稻船也是争气,入社没两年就捣鼓出了有一个可以发挥愚公精神的系列《洛克人》,早早飙起了车。《生化危机1》人物选择画面而比他晚三年入社的三上则跟了冈本吉起。冈本和藤原是当年卡普空两大台柱,两个人一个负责街机业务,一个负责家用机业务。前者开发出了《1942》和《街头霸王》,后来转战掌机,带着三上开发了一堆迪士尼题材的掌机游戏,大概是把三上弄恶心了,导致他一直看迪士尼不爽。大概也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他看稻船不爽,因为只比自己入社早三年的这位男同学已经坐稳了一线制作人的位置,而自己还什么大作都没能拿出手,直到《生化危机》。总之《生化危机》第一作成了现象级游戏,初上市时不显山不露水,第一个月的销量只有17万套,但口碑很快打响,到了年末成功突破百万,成了PS平台第一款破百万销量大作,打败了一心想要征服全宇宙的《最终幻想7》。《生化危机2》(1998)这一个游戏火了,按照惯例,就会不停有续作、复刻和同类型游戏出现。除了海外版及SS版的《生化危机》、《恐龙危机》计划外,《生化危机2》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次三上打算玩点大的,除了加入新的豆腐模式等新玩法外,把地图做到了整个城市那么大,虽然能探索的区域仍然有限,但惨烈程度和生存压力倍增。这种紧张感到了《生化危机3》达到顶峰,突然出现的追踪者,一开始就包围女主的大波僵尸,让人忍不住手心冒汗。《生化危机3》(1999)这次三上担纲主演,终于也有了“小弟”,就是稻船。昔日前辈如今成为小弟,三上应该蛮爽的。稻船很欣赏三上的奇思妙想,但很讨厌他的狮子座霸道总裁风格,相比之下稻船要务实得多,社里让他往东他不会往西,这也是为什么藤原里郎、冈本吉起、船水纪孝、神谷英树等人先后退社而他屹立不倒的原因。这次“小弟”经历之后,社里安排他做一次汇报,汇报的结果就是《鬼武者》。本来这款游戏也是打算借生化之东风在PS平台推出的,但游戏一再跳票,就这么一直跳到了2000年。日,PlayStation2上市了。翻过年来,任天堂的“海豚”NGC也上市了。这次主机之战任天堂下了重注,这也是历史上首次也是最后一次任天堂主机性能强过索尼。这让三上很是心动,他对PS2的硬件缺陷和函数库的不完善非常不满,多次在公开场合抱怨,所以他很快做出决定要开发NGC独占游戏。《生化危机》复刻版(2002)《生化危机0》(2002)他表达不屑的方式除了不停放嘴炮之外,就是拿作品说话。NGC的《生化危机复刻版》和《生化危机0》品质都极高。沿用了所有大获好评的系统外,还补完了初代所有故事脉络,奈何粉丝不买账。其实也是没办法,NGC一共发售了不到六年,总销量二千万,而PS2卖了十二年,总销量超过一亿五千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其结果是他寄予厚望的这两作销量都只有四十万左右。《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尼卡》(2002)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主机问题上闹别扭和栽跟头了。世嘉DC刚推出时他也开发了独占《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尼卡》,结果也是四十万销量。所以他心里有多泛酸就不言而喻了,他还说出“PS2和《王国之心》这样品质糟糕的东西能够大卖,日本人的脑筋真是有点问题”这种话来。其实这实在也不怪他,谁知道两台性能优异,实现多个业界第一的主机居然都没干过PS2。这次主机大战的结果是世嘉被扫地出门,任天堂领悟了性能什么的都是浮云,可玩性和全年龄向才是王道的真谛。游戏性极强但销量却不理想的《红侠乔伊》相比之下,稻船就要爽多了,他开发的跳票王《鬼武者》轻松突破百万,之后又接手三上的烂摊子《鬼泣》系列,把半死不活的系列推上百万销量,让三上的失败显得更为凄凉。很快,三上就被下放到卡普空下属企业四叶草挂职锻炼了。他在四叶草还是贼心不死,接连不断给NGC开发独占游戏。不得不说《红侠乔伊》和《大神》都是当年的神作,尤其是《红侠乔伊》的换人系统加逗比动作风格,游戏性超强,可惜销量也都很不理想。2006年,随着NGC的淡出,三上也离开了卡普空,成立了白金游戏(Platinum Games),《生化危机》从五代开始和他彻底没了关系。如今的《生化》一点也不恐怖,AVG换成了第三人称射击,加入了QTE系统,过去类似恐怖电影的过场动画也变成了实时演算的各式爆破,过去AVG时期那种系统和氛围紧密结合的美感消失了。三上真司离开后,如今的《生化危机》已然成为了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后来有记者问稻船四叶草解散他怎么看时,他说:“游戏不是艺术品,而是一种商品,《大神》和《红侠乔伊》都非常优秀,但游戏制作人的工作却是失败的。因为制作人首先要确保游戏开发质量,然后还要再想办法把游戏推销出去。”据说卡普空曾经想要帮三上安排产品营销,被傲娇的三上拒绝了。对他来说,游戏开发的唯一意义就是探索机能能展现的游戏世界的深度和丰富度吧。三上真司最新作品,Tango工作室被Zenimax收购后的首部大作《恶灵附身》,由Bethesda于2014年发行。
责任编辑:陈诗怀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生化危机
评论(43)
澎湃新闻APP下载查看: 25236|回复: 69
为什么日本动漫人物的脸都像白人?
本帖最后由 寒灯独夜人 于
10:03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放在了首页博文区,可是怎么没人看呢~~{:soso_e109:})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I have given presentations on manga to Western audiences many times, but regardless of the particular themes of my talks, when the floor is opened up for discussion I am invariably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Why do all the characters look Caucasian?” You may have asked yourself the same question.
我曾给西方听众做过许多次关于日本漫画的讲座。然而,无论我讲座的主题是什么,只要一开始讨论我必然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动漫角色看起来都像西方人?”你或许也在心里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I answer that question with a question of my own: “Why do you think they look Caucasian?” “Because of the round eyes,” or the “blonde hair,” is the common response. When I ask then if the questioner actually knows anyone, “Caucasian” or otherwise, who really looks anything like these highly stylized cartoons, the response may be, “Well, they look more Caucasian than Asian.” Considering the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in the features of persons of both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descent, and the fact that these line drawings fall nowhere remotely within that range, it seems odd to claim that such cartoons look “more like” one people than another, but I hope you will see by now that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bjective anatomical reality, but is rather about signification.
“为什么你们觉得他们(指动漫人物)长得像白人?”我反问道。“因为他们有圆圆的眼睛。”“因为他们长着金发。”这种回答十分常见。但当我问他们知不知道实际生活中有谁长的“像白种人”,或者酷似这种高度程式化的动漫人物,他们有时会这么回答:“噢,他们长相更偏向于白种人一点。”想想吧,不论是欧洲血统还是东亚血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长相,因而宣称这种动漫人物更像某一种族本身就十分奇怪。所以,到了现在,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们所讨论的不是客观的解剖学上的情况,而是在漫画人物长相中所蕴含的深意。
A key concept in semiotics is that of “markedness” and “unmarkedness,” elaborated by linguist Roman Jakobson in the 1930s. An “unmarked” category is one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is so obvious to both speaker and listener it needs no marking. A “marked” category, by contrast, is one that is seen as deviating from the norm, and therefore requires marking. Well-known examples in English are the words “man” and “woman.” “Man” has for a millennium meant both “human being” and “adult male human being.” The word “woman” comes from a compound meaning “wife-man,” and denot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ignified to that “unmarked” category, “man.”
在符号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标记”(原文markedness)和“非标记性”,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30年代曾对此作出过详尽的解释。“无标记“的那一类一般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东西,它对于说话者和听众来说都极为显而易见,因此不需要被特别标注出来。“标记”的那一类则相反,这一类被认为违反了常规,需要被特别标明。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英语中的“man”和“woman”这两个词。一千年来,“man”的含义既有“人类”,又有“男性成年人”;另一个词“woman”则来源于“wife-man”,后者通过意义的叠加,指明了自身与属于“无标记”分类的“man”的关系。
罗曼·雅各布森:
雅各布森,罗曼.奥西波维奇(Jakobon,Roman Osipovic ) 前苏联著名的语言学学。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化学工程师、著名企业家。雅各布森一向感兴趣的领域是:①普通语言学理论(包括诗学);②神经语方学;③斯拉夫语。他在这三个领域所作的研究,或者对其进行乇底的修正,或者在丰富其基本内容方面作出了贡献。雅各布森的音位学理论包括一个重要原则,即“标记原则”。成分中有标记的成分比另一个成分带有更多的信息。(原文另附链接: )
In the case of cartooning, of course, we are dealing with drawn representations rather than words, but the concept of “marked/unmarked” is every bit as salient. In the case of the U.S., and indeed the entire European-dominated world, the unmarked category in drawn representations would be the face of the European. The European face is, as it were, the default face. Draw a circle, add two dots for eyes and a line for a mouth, and you have, in the European sphere, a European face. (More specifically, you would have a male European face. The addition of eyelashes would make it female.) Non-Europeans, however, must be marked in drawn or painted representations, just as they commonly are in daily conversation (e.g., “I have this Black friend who...”).
至于卡通么,没错,我们要捕捉的不再是只言片语,而是会更多的关注它的画面表现,但是即使在画面表现中,“标记或无标记”的现象依旧十分明显。对于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来说,“无标记”的那一类现在就正以欧洲人的面庞的形式出现。欧洲人的脸,可以说是默认的脸。画一个圈,点上两点代表眼睛,添上一横以示嘴巴,此时你所画的东西在欧洲的半球上就可以被认作是一张“欧洲人的脸”。(更确切地说,你画的是一张欧洲男性的脸。加点睫毛就会让你笔下的人物变成女人。)但是如果要表现欧洲以外的人种,就一定要用上特别的表现形式,这正如他们的日常对话中经常做的那样(比方说,他们会说“我的这个黑人朋友…”)。
The grotesque racial and ethnic stereotyping of former decades has been largely purged from the mainstream, but only to be replaced by less offensive, yet nonetheless stereotyped, signifiers. Non-Europeans living in a European-dominated society absorb these standards themselves, and not only are continuously made to be aware of their “otherness,” but adhere, out of necessity, to the Eurocentric system of signification.
If an American of Asian descent wants to create a children’s book intended to build self-esteem among Asian American children and educate other children about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s, she must first make sure the readers know that the characters represented are Asian, and so, consciously or not, she resorts to stereotyped signifiers that are easily recognizable, such as “slanted” eyes (an exaggerat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epicanthic fold that is often, but not always, more pronounced in East Asians than in Europeans or Africans) or pitch black, straight hair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East Asian hair can range from near-black to reddish brown, and is often wavy or even frizzy). So it is that Americans and others raised in European-dominated societies,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 will see a circle with two dots for eyes and a line for a mouth, free of racial signifiers, as “white.”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虽已基本将那种可笑的、刻板的种族偏见从主流中驱除干净,但却代之以较为平和,却依然隐含陈旧观念的意符。那些生活在西方社会的非欧洲人自己也接纳了这些标准,他们不仅仅被迫承认自己是“异类”,而且,尽管没什么必要,他们被迫了解到了欧洲人眼里那些代表性的意符和它们背后的意义。
假如一位亚裔美国人想要创作一部儿童读物,以此帮助孩子们树立自尊,给他们讲述亚裔美国人的经历,她就必须首先保证她的读者们能够在一开始就明白主角们是亚洲人。因此,她会使用那些浅显易懂,却已经成为了套路的意符,比如说“吊梢眼儿”(这是对内眦赘皮表示,这种长相在东亚出现要比在欧洲和非洲多些,但也没那么普遍)、漆黑笔直的头发(尽管事实上亚洲人的头发从近乎于漆黑到红棕色都有,而且有很多是波浪状甚至是卷发)。因此,那些在美国或是其他西方世界长大的人,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只要看到那种一个圈加两点一横的脸,即使可以回答一个种族,他们也都会认为这是一张“白种人”的脸。
意符:在意符系统中,最初的象形字已经不再与现实世界的事物有直接联系,它代表的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这种抽象的观念与意符的形状没有明显关系。
Japan, however, is not and never has been a European-dominated society. The Japanese are not Other within their own borders, and therefore drawn (or painted or sculpted) representations of, by and for Japanese do not, as a rule, include stereotyped racial markers. A circle with two dots for eyes and a line for a mouth is, by default, Japanese.
然而日本并不是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社会,现在不是,从来也不是。日本人在他们的国土上不是“异邦人”,因此日本人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会使用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也不会使用含有种族歧见的标记。在日本,一个圈加两点一横的脸会被默认为是——日本人。
It should come as no surprise, then, that Japanese readers should have no trouble accepting the stylized characters in manga, with their small jaws, all but nonexistent noses, and famously enormous eyes as “Japanese.” Unless the characters are clearly identified as foreign, Japanese readers see them as Japanese, and it would never occur to most readers that they might be otherwise, regardless of whether non-Japanese observers think the characters look Japanese or not.
别觉得惊讶,除此之外,日本读者还能够毫无障碍地接受漫画里那些尖下巴,几乎没鼻子,且长着著名的巨大眼睛的“日式”程式化漫画人物。不管其他国家的人到底觉不觉得这些漫画角色真的长得像日本人,除非角色被特别指明是外国人,大多数日本读者都会把他们当做日本人,不会有第二种想法。
When non-Japanese characters appear in a manga in which most characters are Japanese, that character will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others with stereotyped racial markers of some kind. For example, a character of African descent may be shown with pronounced lips, frizzy hair, and shaded skin. A European character may be shown with a pronounced nose and jutting jaw.
日本漫画中大多数的角色都是日本人,而当从日本以外的国家来的角色出现在漫画中时,这些角色将会通过一些套路化的种族标志与他人区分开来。比如一个有着非洲血统的角色可能会长着一头卷发,有着深色的皮肤和突出的嘴唇。而一个欧洲觉得则可能有着高耸的鼻子和突出的下巴。
Such is my argument, but many find it unconvincing. They insist that manga characters are unmistakably “Caucasian,” and that the ubiquity of Caucasian characters in manga and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generally are clear indicators of a desire on the part of Japanese to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 European West, rather than the Asian East. Indeed a number of Western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that Japanese today harbor just such a desire, that they deny their “Asianness” and try instead to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 Western, “white,” Center. The curious fact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appearing in manga are often portrayed using the same markers of “Asianness” (slanted eyes, straight black hair) common in Western representations may seem to be irrefutable evidence of this assertion.
这就是我的观点,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不足以令人信服。他们坚持认为,漫画中的角色毫无疑问就是“白人”,而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白人角色则清楚的显示出了日本人对于脱亚入欧的渴望。的确,有相当多的西方学者曾提醒我们,今日的日本人怀有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一种否认自己是的“亚洲人特质”,尝试将自己与西方人看得一般无二的强烈愿望。说来也奇怪,当中国角色出现在日本漫画中时,日本人常常会用上那些富有“亚洲人特质”的标志(吊梢眼、笔直的黑发),这与西方的手法一摸一样,似乎为那些(反对我)人提供了如山的铁证。
Yet such assertions are rife with flaws. First of all, they seem to take domestic concepts of ethnic identity that have developed in the politically charged context of an ethnically diverse society, such as the U.S. or the U.K., and apply them wholesale to Japan, a foreign society, as if the Japanese were just another “minority” vis-a-vis a European American “majority.” For Asian Americans to assert their “Asianness”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such a trait actually exists) may be politically meaningful in the context of U.S. society, but it certainly does not follow that Japanese, or any other Asian people, should, or meaningfully could, embrace a similar identity.
然而这样的断言漏洞百出。首先,他们出身的国家,诸如美国或是英国,本身就是多民族的社会,这些国家在自己硝烟滚滚的国内环境中发展出了一套种族认同的观念,现在他们将自己的国内挂念套用在日本,一个外国社会的身上,就好像日本只是一个“少数民族”,而欧美才是“多数民族”似的。对于亚裔美国人来说,如果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亚洲人特质”(不论到底有没有),这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中将是一种意义深远的行为,但是他们绝不会向日本认祖归宗,也不会是其他任何亚洲民族。他们应该会(或者可能会有意图地)认同同一种身份。
Second, the notion that the Japanese harbor an inferiority complex vis-a-vis the White West seems to me based on the largely unconscious assumption that non-Western peoples envy the West, and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American fantasy that everyone in the world naturally wants to be American. Of course, the scholars and intellectuals who note such tendencies in Jap on the contrary, they cluck their tongues and wring their hands and wish loudly that the Japanese would shun the temptations of the West and remain true to and proud of their heritage. But the eagerness with which they seek out evidence of a desire to be “white,” and the stubbornness with which they ignore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suggests to me that their apprehension of social reality is heavily filtered through an unintended ethnocentrism.
其次,那种所谓“日本人在面对西方时有自卑情节”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下意识地以为非西方民族嫉妒西方,更确切地说是“美国梦”,人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必然都想成为美国人”。当然,注意到这种倾向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并没有为之叫好;相反,他们绞着双手,声嘶力竭地呼吁日本人应该避免这种倾向,重拾对本民族的自豪感。然而他们同时又热衷于找出日本人想要成为“白人”的证据,至于那些相反的证据这些一意孤行的专家们是看不到的。这使我明白,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已经在无意识中被西方中心思想所深深地渗透了。
Finally, the evidence of such an inferiority complex is hardly conclusive, and there seems to me to be as much evidence against it as there is for it. For example, the case of stereotyped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in manga can be explained without concluding that the Japanese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 White West. Setting aside manga in which stereotypes are used to get a laugh, or to assert a racist viewpoint (and that does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racial stereotypes usually appear in manga only when the stereotyped character is a minority within the story. A Chinese character in a manga set in Japan is marked, through stereotyped visual markers (and often speech habits, too), so as to distinguish her from the Japanese characters, who are in the unmarked category.
最后,关于(日本人)自卑情结的证据相当没有说服力,在我眼中,这些证据恰恰可以否定这一点。例如,在日本漫画中有一个表现中国人的陈规套路,但我不认为这应该被解释为,日本人想要借此把自己和白人归为一类。同这种套路处理人物很多时候是为了引人发笑,或是宣称一种种族主义的观点(这才是一次又一次发生的),只有当角色在故事中时少数民族是,漫画中才会出现种族歧见。在漫画中,身处一群日本人之中的中国人往往十分惹眼,而这要借助与许多套路化的视觉标记(而且常常还会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角色就是依靠这些从漫画中的“无标记”一类——那些日本人物被区分开了。
Interestingly, in a manga in which Chinese or European characters are the majority, such as a story set in China or Europe, majority characters are generally drawn exactly as Japanese characters would be drawn in a manga set in Japan, without any racial stereotyping at all. In the context of such a story, the Chinese or European characters are not Other, and markings of Otherness would be superfluous. The artist would make the foreign setting obvious through names, clothing, customs, architecture, and “props,” rather than burdening every character with stereotyped racial features, which would limit he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characters from each other, and would also make it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identify with protagonists. Furthermore, if a Japanese character appears in such a story, she will usually be marked visually as Japanese, although usually only by black hair and eyes. (Readers are often expected to identify with such characters, and more exaggerated markings would interfere with that identification.)
有趣的是,在以中国或日本作为角色的漫画中,比如说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中国或欧洲,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物的长相就和故事设定在日本的那些漫画中的日本人物差不多。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中国或日本角色并不被作为“异邦人”而处理,那些象征自己身为“异类”的标志也是多余的。尽管人物的民族特质固定不变,画家们却可以通过名字、服饰、风俗、建筑还有“道具”强调出异国的设定,从而避免了人物难以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的困境,也使读者更容易与主角发生共鸣。另外,如果故事里出现了日本角色,她一般在外表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日本人,尽管她可能只有黑色的眼睛和头发这一特点。(读者往往根据特征来识别人物,但太过夸张的设定可能影响对人物的理解。)
Racial markings in manga, therefore, are generally relative. By contrast, an American comic book set in Japan or China would most likely portray every character with stereotyped racial signifiers (and probably with contrived accents, as well). It may be that Westerners, accustomed to non-relative, standardized racial markers, are baffled by the Japanese system of relative signification, in which a single artist may portray a Chinese character one way in one story (set in Japan), and very differently in another (set in China).
因此,漫画中的种族标记一般都是相对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部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或日本的美国漫画中,很有可能每个人物都会有有一成不变的种族特征(也有可能是不自然的口音)。那些习惯于没有相对性的,标准化的种族特征的西方读者很有可能会在接触到日本漫画的相对识别体系时感到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一位日本漫画家可能会在一部(设定在日本的)作品中使用某种方法表现一名中国人,而在他的另一部(设定在中国的)作品中却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以表现他们。
It may be true that Japanese are, on average, often ambivalent towards the West, towards America, and towards all things not Japanese. And, yes, they are often sharply critical of their own society, and may sometimes look to other societies for preferable alternatives. But in these respects, they seem to me to be pretty much like any other people. It seems to me there are far more interesting questions to explore, and so I will say no more on the subject, though I have no doubt that some of my readers will be reluctant to drop entirely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the Japanese want to be “white.”
通常而言日本人确实对西方、对美国、对所有非日本的事物都有着矛盾情绪。还有,没错,他们常常尖锐地批评他们自己的社会,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们更愿意让别的社会取代他们现行的社会。但是在我眼中,他们的这些方面与其他民族是极为相似的。我觉得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值得我去探索,因此尽管我确信我的读者们不会愿意放弃掉“日本人是否想要成为‘白人’?”这个问题,我还是要说,在这个话题上,我们就到此为止吧。
根据网站说明,本文作者Matt Thorn、是文化人类学家、翻译、自由撰稿人。自1990年起成为日本漫画职业翻译。
白人?日本动漫简直是各星球物种的大集合地……
支持一下寒灯!
非要把动漫形象与种族扯上关系?实际上,日本动漫人物没有固定形象,他可以像白人,可以像亚洲人,这一切取决他的角色定位,不过是将各种器官特征随意使用罢了。难道美国就一定要存在一只叫TOM的猫?
回复汉美:借东西的小人不是宫崎骏监督的,还有哪个是根据英国童话改编的 所以有白人特点,还有就是吉普力的制作的漫画人物 女性年纪大的话 都是白人特征 例如鹰钩鼻 等&
2CH吧的来客你好&
从来没看过哪个西方漫画有画的内容西方故事人物却是东亚面孔 可日本往往就是用日本故事西方面孔 就如去年宫崎骏新作里偷东西的阿丽埃蒂 里面的小人一家就是西方白人&
从来没看过哪个西方漫画有&
我觉得日本的漫画主要以萌系为主~就是可爱的,看起来很美好的线条组成的~我只想说文章的作者西方人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龙腾移动网页版
日本动画里经常出现蓝色头发 绿色头发 粉色头发 我想现实里是没有这样的头发的 画成这样只是为了好看 白人想太多了
是啊,还有那些诡异的瞳色,白发红眼的组合现实中哪有。 就算是西方人,主流也是褐发吧,哪有这么多金毛,白人的特征是鹰钩鼻凹凸眼石膏皮肤&
先感谢寒灯翻译!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贫道以为,这篇文章充满了白人种族主义的傲慢。貌似想说,白种人的长相是普遍的,黄种人的长相是异类。即使是黄种人画自己,为了不“惹眼”,也要把自己画成“无标记”的白人。
贫道虽然读书不多,整不出“无标记”这种大师级的文绉绉却毫无意义的名词,但是贫道也知道,任何一个种族,看自己种族的长相是“无标记”的,看别的种族的长相是“有标记”的。绝对不会有一种跨越文化、种族的“普世脸”。比如,广东人管白人叫“鬼佬”,管黑人叫“黑鬼”。什么是“鬼”?就是不是正常人。在广东人的眼里,湖北人、山东人,尽管和自己在长相上有所差异,但是还是正常的,是“无标记”的。白人和黑人却是“有标记”的。
就连日本古时候把欧洲人叫“南蛮人”,即不是文明世界的人。日本人认为中国、朝鲜,甚至吕宋都是“文明世界”的,但欧洲人不是。可见,当时的日本人可不认为把自己画成欧洲人那样的高鼻梁大眼睛黄头发是“无标记”的。且看当时的浮世绘,也就是现代日本漫画的前身。
360安全浏览器截图6222109.jpg (37.99 KB, 下载次数: 0)
10:39 上传
浮世绘中的日本人吊梢小眼、平面颊、矮鼻梁、小嘴巴。充满了东亚人的特点。是不是在现代日本人看来,是非常“显眼”、“有标记”?当然不是了。他们还不是长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古代日本画风认为东亚人特征“无标记”的普通人,而现在认为是“有标记”的异类?贫道用四个字就能说明一切:脱亚入欧。不是东亚人的脸变了,而是日本人的心---审美观变了。即使没有像“有标记”这种文绉绉的名词,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
江川达也的《日俄战争物语》里面,日本人比俄国人更像欧洲人。不是可以说明一切?
道長說的好,現在其實中國也受日本的這種影響了&
我不是说现在的普遍标准就是白人标准,我是说现在的普遍标准从古代只代表黄种人,到现在综合代表了黄白两种,将来还可能再囊括黑人。例如《食梦者》中的主角的编辑形象,他就可以被看做黄也可看做黑人。&
谁说白人标准是全球标准了?你非要把现在日本漫画脸谱看成是白人的脸那是你的个人观感,我还看它就是黄种人的脸呢!你说没有一张“普世”的脸,可事实上它是存在的:“^_^”。&
请看贫道回帖的第三段第二行。&
好吧,白人标准就是全球标准,满意了吧?看来贫道长得不够“融入世界”。&
日本人喜欢搞些什么公爵啊十字军啊什么的,他们羡慕那种优雅、强壮、身形,这种故事的比例相当高,我确实感受到日本人希望变成西方人的强烈愿望
无聊,,这个白人自作多情。。。白人有哪一点像漫画人物了?他们的眼睛有这么大?脸有这么尖?身材有这么修长?
日本漫画本来就是自已的风格,什么人种都不像。
宣称这种动漫人物更像某一种族本身就十分奇怪。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因为他们有圆圆的眼睛。”“因为他们长着金发。”,也许他们并不知道《××控》这一说法,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各种萌属性啊,只要够萌就能控,真的很少会联系到种族上面啊。{:soso_e148:}
lhyx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本帖最后由 lhyxw 于
12:10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日本骨子里,谁强就想变谁,有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方方面面都在向西方靠很正常,不是只有动漫文化
地震后,日本又离他的梦想近了4.2米&
有区别的,去看看金刚狼和刀锋战士就知道了,日本本岛人得漫画形象肯定是最正统的
我总觉得这个人说到最后把自己都说糊涂了,故而草草了事。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他的意思似乎是说:欧美的体系里白人是默认的,而一到亚洲人就各种吊眼,这个是种族偏见的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而日本的体系中,大家都长得一样,所以就没这回事了,所以日本人”才能接受高度程式化“的漫画人物长相,至于日本本身的价值观,一直避而不谈,”我相信日本人不羡慕西方哟!“,但是这方面的论证一点没有。而 为什么日本人要把角色设定成这样,为什么创造出的动漫人物和本民族都不相像,以及日本人看到动漫人物他们下意识的到底会想到什么,这也问题这哥们也直接忽略了。
支持你这个,我也觉得作者是在逃避问题,最重要的,为什么大眼睛高鼻梁黄头发会成为他们的普遍漫画形象一直没有说明,说到底日本人就是在羡慕西方。&
日本人不一直认为自己是西方人吗?哈哈!
简单的说,就是脱亚入欧。无论从人种、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都和欧洲没什么关系的国家,却千方百计想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漫画人物欧洲化也很正常吧。
本帖最后由 yucai6696 于
13:11 编辑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说得很有道理。
很多筒子没读完读通原文就评论了。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作者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日本动漫人物的脸都像白人是白人以自己的视角得到的印象,因为白人将普遍符号认为是代表自己的,而实际上它是一个普遍符号,在每个种族眼中它都可以代表自己。
等我们NB了欧美漫画都得是黄种人.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1987poi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其实吧。。。有那个种族能生出如此比例的面孔呢?
打个酱油 表示支持一下
日式漫画里五颜六色的头发都有,而且仅凭头发颜色怎么就能断定是白人?老实说那些人物的面部特征和白人的特征也相差很远。
{:soso_e141:}这点要替日本漫画说说话~人家一直都是以可爱路线为主~当然也有女王和男人婆类型的~配色日本人也选用的是看起来比较温和,适合这个角色人物的~这跟白人有个鸟关系啊?尼玛自我感觉太良好了~漂亮的都是你们白人的?!!连个漫画人物都不放过,要在那里YY白人的优越感...作者兄弟,今天的药还没吃呢吧?赶紧回家吃药去吧~
虽然这篇文章写得很有白人的种族主义味道,但日本人确实很希望表现出自己像白人靠近的想法,有时在动画里总是可以看到几个金发的LOLI是从某个欧洲国家回来的,然后从语言表情神态等级方面体现出一种淡淡的优越感,比如傲娇,傲慢等,至于头发的颜色,其实日本人只是想达到区别人物,丰富画面,体现个性而已,和种族没有变半点关系。其实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画的人物不是白种人的肤色,更接近于东亚人
这样才会有推倒金发米欧鬼畜的快感 ,满足宅男的需求{:soso_e144:}
楼上有些人能看完看懂了再说么……这文的作者哪里种族主义了,他本来就是在针对西方人的种族在反驳好吗……
本帖最后由 栗子猫猫 于
13:37 编辑
先mark一下
其实日本动漫里的人从性格上几乎没有西方人的特性吧?虽然看起来什么金发碧眼的很像白人,但是从骨子里他们都是东方的日本人……
日漫就那样……而且个人觉得画出外国人的样子应该更引人注目吧&
既然这样,为什么日本人不干脆把动漫人物五官也画成纯东方的日本形式,干嘛那么精粉。呵呵&
说得好,其实后来我一直认定动漫里的“外邦人”其实指代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人,而作品的一个潜在任务就是融合外来元素。&
日本人面对西方是很自卑的,日本不是G7成员吗?或者G8成员。但其实日本也只是个边缘角色,其分量可能还不如俄罗斯。。。日本的自卑,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造成的。中国的动漫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来源于传统的剪纸、戏曲脸谱或古代绘画,这种民族特色不见得华丽不见得美观,但中国人会觉得这表达了自我。日本一开始的漫画造型就有中国的影响,特别是线条方面。日本有很多漫画风格是日本式的,但造型确实是欧美人物的造型,这个很早就有人论述过。当然日本也有非西方人物造型的,比如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这其中微妙的文化心理值得研究。。。在艺术方面中国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家首先关心的是表达自我,日本的艺术家总在琢磨如何让他人满意。我看到的许多日本的小说、电影总有这种感觉,日本的演员或作家,好像同时是表演者又是观众,这两种角色。
从不少动漫剧情上是可以看出日本人心中的自卑跟自傲的,但日本动漫人物的画风从六十年代到如今几乎每十年一变,单纯从画风来讨论这确实过于白人至上主义了
wang3202 发表于
13:54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日式漫画里五颜六色的头发都有,而且仅凭头发颜色怎么就能断定是白人?老实说那些人物的面部特征和白人的特 ...
可以根据头发颜色与角色地位来判断,作为主角是什么发色呢,主角与次主角,这两个角色的发色里面存在日本人的潜意识,其他人的发色那是为了区别
其次,那种所谓“日本人在面对西方时有自卑情节”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下意识地以为非西方民族嫉妒西方,更确切地说是“美国梦”,人们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必然都想成为美国人”。当然,注意到这种倾向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并没有为之叫好;相反,他们绞着双手,声嘶力竭地呼吁日本人应该避免这种倾向,重拾对本民族的自豪感。然而他们同时又热衷于找出日本人想要成为“白人”的证据,至于那些相反的证据这些一意孤行的专家们是看不到的。这使我明白,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已经在无意识中被西方中心思想所深深地渗透了。
========================================================================
这老兄很有意思啊。。。
山本大妈、TONY与判子绘四天王表示无压力——管你是亚洲欧洲人物还是魔界天界人物生物,反正我们只会画一张脸......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判子绘词条: 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你们能找出词条图片哪些是非亚洲人么?
对某些只会画一张脸的萌系画手很无力,给我感觉都是美少女战士在穿越&
少女漫基本上一张脸,典型:美少女战士。少年漫和青年漫好的多&
还有著名的平井脸&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化危机4亚洲版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