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好汉乘数效应财富游戏里面的财神乘数效应是怎么设定的?

《水浒Q传》十大风云榜大排108好汉_网络游戏水浒Q传_新浪游戏_新浪网
《水浒Q传》十大风云榜大排108好汉
  2006年在眨眼之间飞逝而过,在过去的一年中,《水浒Q传》和百万玩家共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时光!有了玩家的支持,《水浒Q传》才有前进的方向,《水浒Q传》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网络游戏”,“占有率前15强网络游戏”、“2006游戏新锐奖”等这一系列赋予《水浒Q传》的殊荣更应该属于广大的水浒玩家!
  2006年,《水浒Q传》无疑是最令游戏行业难忘的明星,而在玩家的心中,这一年水浒世界中最值得回味的是什么?最难忘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找把最舒服的椅子,电脑旁边放上最爱吃的零食和饮料,共同回味2006这一年……
  《水浒Q传》十大风云榜2月2日正式开启,帮助你找回水浒中的美好的记忆,年度风云人物、风云帮派、水浒梦中情人,挑选玩家自己的《水浒Q传》大明星;人气道具、人气召唤兽以及热门游戏形象评选,更是给大家一次畅抒对水浒喜爱心声的机会。
  “十大风云榜”分为“十大风云人物”、“十大风云帮派”、“十大梦中情人”、“十大热门召唤兽”、“十大流行形象”和“十大人气道具”等六个项目,谁能获奖大家来定,而且还有家庭影院、液晶电脑等大奖以及游戏中独一无二的荣誉称号等待大家来拿!
  十大风云人物
  在过去的2006年,谁走在这个游戏最前端,傲立梁山,笑看风云?期待大家推选出心中的风云人选,讲出他的风云故事。让我们一起记住他的名字,记住他们曾演绎的精彩传奇! 所有候选人入选条件为名列各服实力、财富排行榜,并且身份是5级以上山寨的大当家以及等级在100级以上;玩家可以毛遂自荐提交资料,也可以推荐身边符合条件的玩家参加活动! 官方根据人物的等级和推荐理由,选出30位入围进行进一步的评选,历时14天的票选将在春节期间进行,玩家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参与报名和投票,最终选出10位年度风云人物。 年度风云人物不仅可以获得独一无二的荣誉称号、实物大奖,还将由官方包装,安排媒体访谈等
  十大风云人物评选:
  十大风云帮派
  战场上,我们并肩作战;平时,我们共同建设和经营我们的一片土地。在水浒世界中,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一百单八条好汉的义薄云天成就了水泊梁山的亘古传奇。今日,我们要重新谱写梁山好汉的英雄榜。也许你们在服务器内所向披靡,但在整个水浒世界里能排第几呢?到这里来论个座次吧!官方会在所有参选者中选出30个更出色的帮派,在专题相关页面进行展示,并由大家投票,经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前10个帮派,成为水浒Q传2006年度十大好汉帮派。除了丰厚的实物和虚拟大奖,金山金牌美术设计团队还会为十大帮派设计LOGO哦
  十大风云帮派评选:
  十大梦中情人
  在水浒世界里,你或仪表堂堂、风流倜傥,或眉清目秀、俏皮可爱,以至于引来无数异性玩家的“围追堵截”。现实生活中,你又是怎样的呢?是酷哥大卫?贝克汉姆,还是辣妹的安吉利娜?朱莉?亦或许你并不像谁,你有自己的风格和感觉…… 不管是怎样的你,只要对自己的魅力有足够的信心,愿意向所有的玩家们展示你的迷人风采,期待着一夜成名,这个活动你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我们将挑选候选男女玩家的资料共30个(男女各15人),公布并在网站上进行的投票。根据玩家投票结果选出十大梦中情人(男女各五人),将获得独有荣誉称号以及可爱的周边哦!
  十大梦中情人:
  此外,还将有十大热门召唤兽、热门流行形象以及人气道具的票选活动,评选玩家心目中最喜欢的虚拟形象、BB召唤兽和虚拟道具,所有玩家活动的玩家均可参加抽奖,有机会获得品牌液晶电脑、家庭影院等巨额大奖。
  十大风云榜:
  2006年度,百万玩家与《水浒Q传》共同分享了无数愉快时光,一起度过了艰难时刻,每一个画面都深藏在《水浒Q传》所有工作人员心里,《水浒Q传》所有的荣誉都在所有玩家的见证下逐渐放大。“十大风云榜”是玩家们的盛会,也是《水浒Q传》的盛会,与《水浒Q传》一同纪录2006年的点滴!  声明:新浪网游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编辑:rockstar
相关网页共约篇
【】【】【】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     货币乘数效应详解
CAD大哥,对你下面这段结论有点看法哈:
“ 我前面帖子讲过的:货币乘数效应。
当热昏头的时候,货币乘数乘了又乘(就象美国那些CDO以及按上按之类的金融衍生品)---由此“制造”出惊人的财富(都是银行里的数字,这就是电脑对人的欲望的负面效应);当冷水兜头淋下时,立马所有银行不再放贷---货币乘数效应突然消失(变成除了又除,几乎变成无限小了),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冻结”,马上之前“制造”的那些财富,因为资金链断裂,大厦轰然倒塌(冰岛就是因为突然间借不到钱资金链断裂导致国家破产)。.........资本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就在不断重复着这个故事。
那些“制造”出来的财富,本身就是虚的(虚拟经济),其产生是虚,其破灭也是虚---这些财富根本没有等量实物对应的,连对应的实际发行的纸币都没有,就是银行电脑里的数字。”
CAD大哥,不明白这里讲的虚拟财富是指什么?大家都问危机爆发后亏损的钱到哪里去了,我觉得用货币乘数,虚拟财富的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我的一些看法在这里,和大家讨论:
1.货币乘数,其实是货币供给(如M1)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而基础货币是央行可以操作的指标(流通中公众手上的现金+存款机构准备金),所以央行控制了基础货币,寄希望于货币乘数稳定,然后就可以控制货币供给。这个乘数怎么解释CAD大哥所讲的所谓“虚拟财富”?我看二者没有什么关系吧
2.我猜CAD大哥想表达的是存款创造的乘数效应?即一定存款可以“创造”出多倍的存款,反之亦然,即存款“消灭”的过程也是倍增的。可是,这样解释也是战不住脚的。存款创造的过程不是虚拟的:一个人存入银行1000元,如果准备金率是20%,银行可以贷出800元;然后这800元带给某个人A后,A终究是要花掉他的,如果A花掉这些钱去买了B的东西,B再把所得的钱存进银行,这部分新增的存款是属于B的;这个过程看到,存款是乘数般的增加了,但增加的存款都是“有主的”,实实在在的,怎么会是虚拟的呢?
3.那么CAD大哥实际上讲的是杠杆?经济繁荣时,高杠杆高收益,不景气时亏损的风险大增,让财富大大缩水。但这个亏损也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是在期货交易中的话,你亏损了,你的对手盘必然赚钱了。金融危机以来,谁亏了,谁赚了,钱到那里去了,我认为还真是一个不简单且饶有趣味的问题哈
----------------------------------------------------------------------------------------------------------
----------------------------------------------------------------------------------------------------------
那短时间忙得很,没空来发言,所以没见过兄台这帖。这几天发言我自己都在往前爬高楼,呵~~~,这才看到兄台这帖,难怪看到ASN兄、Thick兄几位在辩论,原来是因为这帖。
货币银行学,我根本没读过,不懂。经济类的学问书,我以前就讲过,我没有一本认真看完过的,对经济上的学问我是不懂的,我唯一懂一点的是经济实践。
兄台列举的1,2,3,在我看来,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共同起作用的。所以我干脆合起来一起回复。
关于货币乘数,“所以央行控制了基础货币,寄希望于货币乘数稳定,然后就可以控制货币供给。”,这是理想化模型,在现实中货币乘数从来就不稳定,它是一个时刻在变化中的值,所有统计数据给出的货币乘数,都是近似值而不是真实值,100%准确的真实值,根本就不可知。
“货币乘数,其实是货币供给(如M1)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而基础货币是央行可以操作的指标(流通中公众手上的现金+存款机构准备金)”.......
这个是不是你读的学问书上的定义?呵~~~,这个货币乘数,在我看来,应该叫做“官方可控的货币乘数”,并不是经济体中真实的货币乘数,而且误差并不小。
M1,M2......Mn什么的,我不懂。但是经济实践中,假设甲从A银行以4%年利率获得1亿贷款,这样甲在A银行有1亿存款,甲以5%年利率私人贷款给乙,乙获得1亿存入B银行(请注意,这次交换过程,没有任何纸币行为,完全是A银行与B银行,在银行电脑数据上的交接),然后乙又以6%年利率私人贷款给丙,丙存入C银行(又是一次银行电脑数据的交换),丙又再以7%年利率私人贷款给丁,丁存入D银行,......
我做一个假设,假设这个循环过程一直持续到年利率20%甚至50%(高利贷了),假设最后到了葵,他借来高利贷冲进了石油期货市场---油价正在出现历史罕见的暴涨啊,石油期货一两天转个手赚好多倍啊。那么,我们看看,甲乙丙丁等等公司财务报表上,财富都增加了(有贷款收益嘛),可是经济体中,与财富对应的实物增加了吗?一丁点都没有增加---财富完全没有实物做对应,纯粹的电脑数据上的财富---可是却已经标示了社会总体财富增加,但是,财富已经开始虚拟了。
这时,如果从央行发行的纸币上来衡量总货币供给,央行觉得货币乘数完全在正常范围内啊---纸币发行并没有增加啊。可是如果从银行电脑数据上呢?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个个都有1亿财富,当然银行电脑数据里,1亿已经交接了,交接到葵的银行里了,可是这1亿所代表的财富,其效应还在(这时财富效应是以利息的每月返还为标识的):甲乙丙丁等等都还是银行贵宾室的客户啊,什么保险公司啊、财务公司啊、天天几百人围着他们转请他们入股啊、买保险啊什么什么的。
而甲乙丙丁等财富效应的依然存在,又会促使他们消费行为的夸张化出现:买房买车那是不论价格随便出手,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甚至零首付(从银行获得新贷款),因为他们被称为富豪啊,信用No.1啊,谁都不担心他们还不起钱啊。每个月那1亿财富带来的利息收入(这9个人个个都有那1亿财富带来的利息收入),还不淹死我们这些小民啊。这许多个甲乙丙丁们消费行为的夸张化,显然就导致社会总体消费行为的夸张化:楼价猛涨,车价猛涨,我们小民只能念叨着“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以泪洗脸。
可是央行并没有发行更多的纸币啊,央行监控的银行体系内的货币供给,没有显著变化啊,那1亿元从A银行一直落到J银行,都还是1亿元啊。央行计算来计算去,货币供给没特别大的变化啊,这样计算出来的货币乘数也没啥大问题啊。
葵携带1亿高利贷冲入期货市场(或者股市、楼市什么的,葵这1亿从J银行转入股票交易所或者期货交易所或者楼市,也就是电脑里面的一次数据转移而已,根本没有发生纸币变动。),油价肯定应声大涨,葵公司的财务报表,漂亮得不得了。葵的对手盘呢?假设,人人都想买油价涨(当然这个假设在现实中不太可能,总有人想买跌的。但是大部分人想买涨少部分人想买跌是可能的),葵的对手盘在哪里?人人都想买油价涨,油价期货能不涨吗(期货单抢到抢不到啊)?油价期货猛涨,个个买到石油期货的都赚(账面都是赚的),那谁亏啊?好像没看见谁亏啊。以期货市值标价的财富总值在迅猛的增加---哇塞,社会总财富飙升啊。
人类的心理预期,在股市期市等地方,就和货币乘数一起助推市场的狂飙。什么CDO啊,杠杆啊,也都在助推货币乘数。
同样的,股市也在经历着类似的财富暴涨,以股票市值标价的财富出现迅猛增加,大牛市啊,人人都笑得比阳光还灿烂,天天请客吃饭桑拿沐浴卡拉ok啊。
社会总财富迅猛飙升,那以同一种货币标价的房子车子等商品,肯定涨价---结果现象就是,货币急剧贬值中。
这时,出现了两种情况:
1、中国央行发现问题不对劲了,踩刹车,短时间内连续十几次收缩信贷,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等。银行压力徒增,督促甲还款期限已到,快还钱,不能延期不能再借,甲从所有的其它银行都借不到新贷款还A银行(所有银行都被央行捏住了钱袋子),那甲只好逼乙,乙也一样借不到新贷款,只好逼丙,......
一直逼到葵,假设葵在股市里或者期市里,那么只能被逼抛售股票或者交割期货。可是股市已经开始跌了,想抛都没人买;期货市场则是个个转买跌,葵不到一小时就被平仓了。股市里,谁先抛售的谁损失就轻,葵出手时可能已经巨亏了;而期货市场直接就给葵平仓了。.......
社会标示财富开始急剧减少,别说银行,人人都不敢借钱给别人了,货币乘数突然消失,虚拟财富开始大面积崩塌。
葵还不了1亿,只好自杀了,这下子,葵一死,壬也只能自杀了,辛也只能自杀了,一路自杀下去,就到甲了,甲除了自杀还能干嘛?
2、美国央行没有收缩信贷啊。可是,股市也好,期市也罢,必须要有新增财富进入才能再创新高,而这个新增财富,只需要是银行里的电脑数据就行,不需要一定是纸币,更不需要实物对应。可是新高创到啥时候是个头啊?就算葵借来了50%年利率的高利贷,甚至100%年利率的高利贷,利息它也总有个极限啊,总有一天,股市、期市再也无法从社会财富总值中吸血(是以葵等人借高利贷的方式体现的),高不可攀的股票指数或者期货价格,实际上也是岌岌可危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就开始崩塌,崩塌起来的速度那是相当惊人的,葵一小时内就被平仓了,当天葵的股票就抛售不了了---根本没人接。.......
社会标示财富开始急剧减少,别说银行,人人都不敢借钱给别人了,货币乘数突然消失,虚拟财富开始大面积崩塌。
那么接下来的,也是一样的故事:葵还不了1亿,只好自杀了,这下子,葵一死,壬也只能自杀了,辛也只能自杀了,一路自杀下去,就到甲了,甲除了自杀还能干嘛?
1和2,两种做法的最终区别就是,1 所在国的民众对央行的政策怨声载道不过心理准备已经充分,对 2
所在国出现的股灾反而幸灾乐祸了:哈哈哈,你们也跟我一样有今天啊;2
所在国的民众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毫无思想准备,恐慌大面积蔓延,所有的人都在纷纷抛售资产换成现金,各种资产的价格迅速贬值,信心崩溃,信用崩溃,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开始了。(没见现在美国政府最大的工作量在于打气嘛,别管什么美国版马关条约,赶紧签!再不签信心完全崩溃就完蛋了........所以奥巴马大喊:
Change!)
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它俩经常被用于计算对方,可是事实上它俩都是不可知的值:央行得到的数据,只是银行体系内的,银行体系外的私人借贷呢?例如葵从壬那里借来的1亿买来的股票和房子,如果又拿去银行做抵押贷款,这货币供给到底咋算?货币乘数又到底咋算?经济总量如此巨大,经济活动如此频繁,不容易统计啊,所以格林斯潘干脆就说:“数据旧了”,哈哈哈~~~。
这些事情事实上就发生了,否则蒙牛的牛根生为何痛哭啊:
“11月3日,蒙牛在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资料中显示,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抵押在摩根士丹利,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5%。蒙牛股票下挫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
《第一财经日报》得到的10月19日《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显示,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蒙牛近一段时间所采取的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奶农利益、促进乳品市场稳定的一些措施,以及对援手蒙牛人士的感谢。
在信中,牛根生表示:“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
所以计划经济时,中国是严禁私人贷款的,如今市场经济,虽然放开了一点点口子,但是还是控制得比较严的:浙江“小姑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被判死刑,还有四川那个曾经是下岗女工现在是经营连锁超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谢女士,也因为这个罪名被逮捕。
而地下钱庄,对于货币乘数的影响,不可小视的,所以政府是严打,同时把一些地下钱庄规范化浮出水面,接受监管。否则天知道真实的货币乘数和官方掌握的货币乘数,误差有多大。(这两个数,天生就有误差,只是大和小的问题而已)
-------------------------------------------------------
其实理解起来,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那1亿元贷款已经从物理上转移了(从A银行转到B银行,B银行转到C银行.....去了),可是其财富效应却没有转移,而是象传染病一样,一路传染下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个个都有1亿财富(效应)了---结果从虚拟财富的角度来说,等于虚拟的货币供应增加了10
倍:10个人每个人都有1亿的财富效应,并且直接导致了这10个人消费欲望的膨胀。
央行统计到的
货币总供给是物理上的---统计各个银行的实际存贷款额就能大致得出,从而也就可以换算出(物理上的大致的)货币乘数;但是虚拟的货币供给呢(由财富效应导致的,例如甲乙丙丁等10人)?以及由此换算出来的虚拟货币乘数呢?并且由此导致的社会财富总值(虚拟+实物)增加多少呢?谁又能有统计数据?(所以格林斯潘说“
数据旧了”,哈哈,说他冤是因为这个数据根本不可能“很新”永远都是久的,说他不冤是因为他根本就知道而故意为之)
“财富效应”是个虚无的东西,但是却有实际的表现:按理说,甲贷款给了乙,那么甲的真实财富其实就等于零了---他根本就没钱,钱已经去到乙手上了,但是那1亿元贷款的拥有者是甲不是乙,乙要归还的,同时乙以每月支付利息的形式来肯定甲的财产所有权。甲真正拥有的实际只是1%的贷款利息,而且建立在乙必须遵守合同还本付息的基础之上---要不然为啥经济逆转时,那么多亿万富翁自杀呢,因为实际上他们名义上拥有的巨额财富中(请注意是名义上),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可能1%都不到,甚至千分之一都不到---催债的来了,除了自杀没有他途。(所以我劝大家别被他人炫耀的财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央行掌控的物理上的货币供给以及物理上的货币乘数(其实光这个统计起来都相当困难,例如按上按,CDO之类的杠杠放大效应),是一切虚拟货币供给(虚拟货币乘数)的根,央行一旦收紧这个根,虚拟财富大厦除了土崩瓦解就没有其它的可能了。
另一方面,美国央行并没有收紧这个根,但是虚拟财富大厦越建越高总有尽头的时候(它必须不停止的往上建,一旦停顿就会崩塌,这种现象大家在股市就看到了:股市如果不升就只有崩溃,从来只听说过股市有“筑底”,没听说过股市有“筑顶”的),这时美国就只有两个途径来维系自己这个虚拟财富大厦的增高:第一种就是吸血掠夺他国财富,日本的广场协议,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以及更早时期南美的货币崩溃,都是这个原因。从他国劫掠到了真实的物质财富,再经过各种杠杠一放大,美国人的财富游戏又可以接着疯狂玩下去。可是如今呢,碰到中国了,劫不了,和中国苦苦掰手腕几年(压人民币快速升值、油价猛涨拉高全球通胀想整垮中国以及中国玩具有毒、中国威胁论等等等等),时间到了,还是没能劫掠到,终于顶不住了,这下就糟糕了---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哗啦啦的就来了。
第二种途径,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资本的财富游戏,玩的是未来的物质财富增加的预期,如果这个预期和未来的现实吻合上了,那么资本的财富游戏就成功了。举个例子,例如资本财富游戏正在放大虚拟财富---没有物质财富(实物)对应,但是电脑的发明以及互联网的发明,在一个时期内极大的增加了美国的物质财富,这样,虚拟财富的增加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在游戏终场铃声响起之前吻合上了,危机渡过了,资本财富游戏就此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风险投资这种模式上去理解其原理:风险投资一般做法,是给10个高技术企业每个投资100万(总共1000万),只要投中了一个(只需要十分之一的概率),那么这一个高技术企业的回报就将超过1000万的总投资额---资本游戏最终与真实财富(实物)吻合上了。
美国大量的科学技术创新,就为这几十年来美国资本游戏的高效运转,提供了真正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视知识产权为其命根子的原因,所以我几年前在上合帖那篇帖子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美国这个经济怪兽的命门---这个经济怪兽不断膨胀的身躯(资本),要靠这些后续生长起来的骨骼(新发明产生的真实财富)才能获得新的支撑。所以一旦美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美国这个经济怪兽就死定了。(中国趁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吸纳其创新人才来中国服务,才是真正断了美国命根的做法)美国资本利益集团,是非常清楚这些关键点的,所以别看他们劫掠他国财富时冷酷无情,但是对吸纳他国的创新人才,是非常热情和积极的,这种热情和积极还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些人才是他们资本扩张游戏的命根子。也因此,美国的科技发明获得了资本的大力支持,其创新能力确实是全球无人匹敌的。美国如今热心的去火星寻找生命,那真不是为了玩的,是为了给资本扩张游戏寻找后续的真实财富支撑。
但是,他们终究犯了大忌---无节制的资本扩张游戏,使得美国成为了一头吸血无度的怪兽:一只永远吃不饱的狮子---大自然的惩罚终于到来了:想劫掠他国财富,碰到了中国这个软硬不吃的硬钉子,想靠科技发明填补窟窿,可是次次跨上更高资本游戏平台造成的越来越巨大的虚拟财富窟窿,已经使得某一次的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出来的实物都难以填补,而同一时期数个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同时出现的概率那真是亿万分之一,可是资本游戏不能停,咋办?除了崩溃还有别的途径吗?........
中国并不需要玩弄什么阴谋,仅仅只需要发展自己,保护自己,美国最终就是自己玩死自己---大自然是不允许自然界存在吃不饱的狮子的,别以为人类无敌。
我在以前养羊场那个帖子说过,银行的出现是人类现代经济大发展的基础,正是因为“贷款+利息”这种经济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大发展,但是凡事都有个度,经济行为大部分都是双刃剑,超过了限度,好事就变坏事,所以我们先祖说:“物极必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设定表格中数值大于或者小于某个数值时按设定的乘的乘数计算_百度知道
如何设定表格中数值大于或者小于某个数值时按设定的乘的乘数计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比如说A1值大于1小于5,则B1=A1乘以100,那么在B1中:=IF(AND(A1&5,A1&1),A1 * 100)
采纳率:48%
用 if 判定函数,具体买看懂你后面说的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乘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EXCEL中乘数是变动的,被乘数是固定的,怎么设置啊?_百度知道
在EXCEL中乘数是变动的,被乘数是固定的,怎么设置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1-9同时乘以7吗,在空白单元格输入7,然后复制,选中1-9(就是被乘数)右键选择性粘帖-值-乘就可以了将全部乘以7了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乘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乘法中的乘数和被乘数_百度知道
乘法中的乘数和被乘数
乘法中的乘数和被乘数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乘法中只有因数没有被乘数。
采纳率:86%
被乘数是数学术语,指四则运算的乘法中被乘的数字,又叫因数,一般来说放在算式的前面。按照小学数学的定义,2x3表示3个2,其中2是被乘数,3是乘数举例说明:苹果2元一个,小明买了3个苹果,花了多少钱?请列式计算2x3=6(元)也就是说,前面的被乘数基本上就是单价,单组等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的数,后面的就是数量等表示倍数的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汉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