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唱段 有段没看懂 一层楼?楼上楼下?

悲惨世界中的好句好段及赏析_百度知道
悲惨世界中的好句好段及赏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母爱是盲目的。你功成名遂了,神采飘逸,你的名字传诵一时,你的事业轰动全球;你的母亲会乐得直发抖,她会流泪,欢笑,热诚地祈祷了又祈祷。做儿子的却多半没想到与母亲共享荣华。可是,哪怕你意气消沉,智能愚钝,哪怕你天生畸形丑陋,哪怕病痛狠狠折磨你的精神和肉体,人家都疏远了你,你在人群中间无立足之地,而你在母亲的心坎里却总有容身之处。她会把丑陋的、不幸的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越加长久越加热诚地祈祷。须知滴水穿石,人心亦然。滴穿的洞不会消失,心中的积淀也磨灭不了。他考虑原子的奇妙遇合赋予物质以形貌,确认并显示力量,在统一体中创造出个体,在空间中创造出比例,在无限中创造出无穷数,并且通过光制造美。不断遇合又不断分解,这便是生和死。监狱不是客店。您设法让人抓起来,这门才能给您打开。蒙受耻辱就渴望得到尊重。这类人所属的阶级是混杂而成的,有发了迹的粗人,也有落魄的聪明人,介于所谓的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之间,既有下层阶级的某些缺点,又有中产阶级的绝大部分恶习,缺不像工人那样见义勇为,也不像资产阶级那样安分守己。在贫苦生活的后面,还是一无所有的生活。那就像两间屋子:第一间昏暗,第二间则漆黑一片。到一百岁,一座教堂还年轻,而一所住房却老迈了。看来,人的居所随人而寿短,上帝居所随上帝而永生。革命的逻辑和哲学之间,惟一的差异就是它的逻辑能导致战争的结论,而它的哲学则能达到和平的结果。长时间中断工作,而中断的工作比什么都危险:丧失一种习惯。习惯,丧失容易恢复难。一定程度的幻想有益处,如同适量的麻醉剂,能够抑制活动中的神志兴奋乃至过度兴奋,让头脑产生一种轻柔舒爽的雾气,用以抹平纯理念的过于分明的轮廓,填补各处的空隙和裂缝,将各个部分弥合起来,抹掉思想的棱角。然而,幻想过分就要沉溺。脑力工作者,让整个脑子沉溺于幻想就糟啦!思想是智慧的活动,幻想是欲念的活动。用幻想取代思想,无异于将毒药当成食物。爱情一产生便狂热,将他推入没有目标又无底的幻想中。现在他出门,只为了去胡思乱想。滋生懒惰。喧闹而停滞的深渊。工作减少,需求则增加。这是一条规律。人处于幻想的状态,自然无所顾忌而又怠惰,精神松弛,就承受不了紧张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好坏参半,萎靡不振固然有害,慷慨大度却有益于健康。不过,穷人徒然慷慨而高尚,如不劳动就注定完蛋。生活来源枯竭,而需求却涌现。园艺离开,大自然回来。这花园不复为花园,赫然成了一片榛莽之地,可以说,难以穿越如丛林,密密麻麻如城市,瑟瑟抖动如鸟巢,幽邃阴暗如教堂,独立孤寂如坟茔,生趣盎然如众生。到了花开季节,这一大片榛莽,在铁栅门里和四面围墙之间,无拘无束,进入发情期,暗中普遍奋发蕃息,在阳光下激动,几乎像一只野兽,嗅到了天地间求爱的气息,感到四月的汁液在脉管里升腾,于是扬起头来,迎风抖动浓密纷披的绿发,向湿润的地面,剥蚀的雕像,楼前颓毁的台阶,乃至僻静街道的路石,撒下繁星般鲜花、珍珠般露珠,撒下繁丰、美丽、生命、喜悦、芬芳。中午,千百只白蝴蝶躲进园中,在绿阴丛间曼舞飞旋,宛如有了生命的夏雪,那景象真是神仙境界。在那里,在绿阴快活的幽暗中,一群天真的声音,向灵魂软语倾诉,而啾啾鸟语遗漏,则由嗡嗡虫声弥补。夜晚,园中飘逸出梦幻似的水蒸气,笼罩全园,仿佛覆盖了雾气织成的殓布,覆盖了清绝静谧的惆怅;忍冬和牵牛花各处飘香,令人醉倒,好似无比醇美的毒酒;尼能听见旋木雀和鶺鸰在枝叶下入睡时最后几声呼唤,你能感到鸟雀和树木那种神圣的亲密无间;白天,鸟的翅膀愉悦树叶,夜晚,树叶保护鸟的翅膀。《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日—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采纳率:100%
1.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翅膀,在等待着这个灵魂。赏析:运用环境描写,暗示着冉阿让高尚的品格使他去了天堂,渲染了冉阿让离开人世后的悲伤氛围,最后一句是作者对这个主人公的希望。2、马吕斯吓得心惊肉跳,两腿发软,匪徒们也人人战栗,而那奇怪的老人只是微微有点紧蹙,当那块红铁向冒着烟的肉里沉下去时,他若无其事地,几乎是威风凛凛地把他那双不含恨意的眼睛紧盯着徳纳第,痛苦全消失在庄严肃穆的神态中了。赏析:运用细节,神态描写,塑造了这位老人冷静,经过很多的磨炼,才能面对如此的痛苦不动声色,匪徒们的描写反衬出他的庄严冷静。3.他后退了几步,停下来,无法把他的视线从刚才他踏着的那一点移开,在黑暗中闪光的那件东西,仿佛是一只盯着他的大眼睛。他站着发抖,好像一直受惊后要找地方藏身的猛兽。赏析:运用动作描写,比喻的手法,写出冉阿让拥有着善良的心,当他发现那块硬币掉在他的脚下后,他十分震惊,也包含着他对刚才的小男孩的歉意。4.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本书一样性质的书就。&雨果的文学热情,与那些隐匿于自己个人的生活世界中,玩弄着近乎独语的、令人费解的语言文字的所谓现代作家的&高雅矜贵&的气派绝然无缘。20世纪被唤做&战争的世纪&,持续不断的悲惨与杀戮,不正是因为失去了照亮全人类的&人性之光&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清宫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下面的语段中所描写的人物均以 替代.请指出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王善保家的搜检)到了 的箱子.因问:“这一个是谁的?怎么不开开让搜? 袭人等方欲代 开时.只见 挽着头——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下面的语段中所描写的人物均以 替代.请指出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王善保家的搜检)到了 的箱子.因问:“这一个是谁的?怎么不开开让搜? 袭人等方欲代 开时.只见 挽着头发闯进来.嚯一声.将箱子掀开.两只手端着底子朝天.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没有什么私弊之物.回了凤姐.往别处去.(选自) ②[描写 不认识自鸣钟的情形]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筐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的乱晃. ③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 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乃厉声大喝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选自) ④ 很不高兴的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从前的钉是--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选自) A.①林黛玉②贾母③关羽④八一嫂 B.①贾探春②刘姥姥③吕布④赵七爷 C.①睛雯②刘姥姥③张飞④九斤老太 D.①睛雯②贾母③张飞④九斤老太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1.在描写包身工起床时,作者写到:“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一句描写了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情形。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一句写了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些包身工女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都是天性,然而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性命难保,毫无自尊可言。B.写打杂快速的连续动作,他踢人时用了“虎虎地”这个状语,十分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凶暴流氓的本相,语言十分简洁,而又形象鲜明。C.“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可见芦柴棒地位之低;“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突出了芦柴棒的瘦弱。D.“七尺”“十二尺”“十六七个”,表明了住宿条件的拥挤;“汗臭、粪臭和湿气”说明了环境的恶劣;“打呵欠”说明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疲劳,“蜂窝一般地骚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惊惶恐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斯诺传略王铎  埃德加·斯诺,生于1905年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从小,他的父亲就要他“子承父业”,但是性格坚毅的斯诺,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多少年后,斯诺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九岁就开始帮人把包件从斯诺印刷公司送到报馆去,报馆那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的中心是一间宽大的生气蓬勃的记者工作室,在那里,我从远处深深地敬慕那些编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数年之后,他毅然从美国中西部的出生地远涉重洋,在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  还在童年的暑假期间,他开始对旅行发生了兴趣。斯诺回忆说:“搭乘鲍勃的新型旅行车进行一次探险,我因为把随身所带的钱花光了,只得流浪回家。不过,要不是在那年夏天我亲眼看到了太平洋,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如此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这个大洋。要不是像流浪汉那样搭乘货车游荡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岸边,穿越过费瑟河峡谷和科罗拉多大峡谷,我还不会那么早就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那年秋天,他回到学校之后,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那次夏季探险中遇到并产生好感的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斯诺说:“是雨果为我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并且把我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去。只是到了现在,我才理解,读书可以代替旅行,是仅次于实践的人生第二最佳乐趣。我的早期游荡生涯及其影响,对于我的生活方式来说,可能比我所受的全部正规教育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斯诺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性的。他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懂得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思想,他也认识贫富之间、权势者和卑贱者之间的一些关系。中国和中国革命,对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28年他到达中国之后,一留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间,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他为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种种划时代的问题所吸引。当他认清了这场革命,并看到革命已经起来,即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寻常、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震撼世界的事件之一时,作为一个人和一名记者,他听到了召唤。  1928年,斯诺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第一次来到中国。7月初他到达上海,由人陪同用半年多的时间沿铁路线旅行采访。在南京,斯诺游览了明城墙和中山陵。正是这次旅行,使斯诺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有了确切的了解,亲身体验了腐败与堕落,看到了许多地区的贫困与落后,看到了灾荒与饿殍。斯诺后来说,这次旅行是他关注中国命运的“觉醒点”。  年间,斯诺担任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1941年,斯诺才离开生活了13年的中国,返回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持续时间均较长。在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两国互相敌视,几乎没有美国人能进入中国的那一段非常时期,斯诺能数次访华,确实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礼遇,显然这是由于他与中共领导人在保安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与友谊。这与《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红军,宣传陕北根据地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斯诺也遭受到很大的压力。&1951年,中国政府领导人就曾邀请斯诺旧地重游,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显然无法成行。直到1959年,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于次年得以实现。  斯诺也是一位著名摄影家。1930年,斯诺在登临泰山时,就拍摄了不少风光照片。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红军根据地首次接受外国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地以外的人能看到这些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看来也还是十分珍贵的。除了自己拍摄外,斯诺还获得允许,翻拍了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红军被迫从中国东南部的江西苏区撤退到陕西新根据地之前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西行漫记》因此集中收录了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以及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照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虽然当时和后来陕北根据地的其他摄影师拍摄了一大批珍贵照片,但由斯诺拍摄的这些照片无疑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斯诺一生共写了11部著作,大多是长篇纪实和新闻报道类的。内容多数是根据在中国采访而来。斯诺日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埃辛斯村去世,两天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斯诺病重时,中国派出医疗小组,专程飞赴日内瓦为他治疗。斯诺在临逝世前,曾收到了白宫邀请他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访问的信,他拒绝了。临终时,他还不忘中国。他说:“我热爱中国。”并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一半骨灰安放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斯诺去世后,她的夫人把他的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小花园中。斯诺以他的笔粉碎了“赤匪神话”,赢得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重。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斯诺为中国所做出的一切,他说:“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中美)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毛泽东在唁电中称:“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2、3、4段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揭示了斯诺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的思想基础。对后文叙述他与中国的关系起到烘托作用。 B.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用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也有翻拍的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还有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 C.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其中一次是在中国政府领导人发出邀请后的第十年头上,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D.中国和中国革命促进了斯诺成长和发展,斯诺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中国革命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E.传记结尾引用毛泽东的话,高度概括了斯诺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2)从斯诺的生活经历来看,形成他的全球性的“生活方式”的基础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对斯诺与中国的关系的叙述中,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全面归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请你就这两种精神中的一种,结合这篇传记,阐明你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7题。(21分)思凡&&& 沈致远(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独自在月宫中住久了感到寂寞,嫦娥思凡,想回人间。(2)思凡之原义带浪漫色彩,这里我借用思凡表达另一种意思:凡者平凡也,思凡就是想得平凡些,却可能更接近真实。不信吗?请看事实。(3)日月经天,星移斗转,宿彗往复,新星乍现。自古以来,人们对天象充满神秘感。西方的“占星术”和东方的“天象示警”等,均试图将天象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以预卜祸福。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以平凡之理解释了天体运行规律,原来天上星球运动和人间车行船航都遵循同一原理。牛顿是在送神――阿波罗牵住地球之“神力”和使苹果落地之地心吸力是一回事,太阳神之威严顿失。可惜牛顿送神还不彻底,有人问:行星绕日公转之初始动力从何而来?他回答:“上帝的最初一击”,终于给上帝保留了一个角色。但好景不长,随后康德提出“星云说”,以平凡之理解释了太阳系的形成,于是上帝失业。回顾这段历史,人类对天象的认识正是穿越神秘迷雾而归于平凡,牛顿、康德送神之功源出于思凡。(4)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理论如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有人对之不理解,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高深莫测,连科学家也不易全懂,遑论小孩。其实这是误解,相对论的方程及其解固有深奥难懂之处,其基本原理却也是很平凡的。他的“相对性原理”(又称“协变原理”)说白了可表达为:一切物理学定律都不应随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改变。否则,乘火箭的宇航员所见物理定律与地面上的不同,不就乱套了吗?爱因斯坦之功绩在于,他洞察这一平凡的相对性原理,将之与“光速不变原理”一起应用于等速运动系统,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将之与“等效原理”一起应用于加速运动系统,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后面这两个原理也是常人易懂的平凡道理,可参看“具象思维之妙用”。相对论包罗万象统贯全宇,其基本原理确是平凡的。二战时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抢在希特勒前造出原子弹;战后又投身和平运动,反对核军备竞赛。他心中所思皆为全世界凡夫庶民之福祉。称爱翁为思凡大师,谁曰不宜?(5)再来看生物学:物种繁衍,何止千万?有人宣称: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万物。想想看!即使是千手观音,也无法在七天内创造出千万物种啊。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进化论,指出千万物种源出于一,通过变异和杂交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生物,通过生存竞争择优汰劣形成今日所见之千万物种。生物进化过程浑然天成,根本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因素,于是上帝又失业了。进化论是平凡的道理,达尔文是思凡高手。(6)思凡之妙,不仅限于□□□□,也适用于□□□□领域。(7)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功德无量!否则,如果我们现在还在“之乎者也”,试问:报刊书籍几人能懂?文化教育如何普及?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在于:文言深奥,白话平凡。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等人思凡的结果。韩愈提倡古文,“文起八代之衰”。汉赋骈俪讲究文辞绮丽,魏晋文人崇尚出世空谈,后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之衰,文学已沦为文人雅士之玩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韩愈主张“文以明道”,使文学联系实际,更接近凡夫俗子。韩愈名以复古,实为思凡。至于“白乐天诗老妪能解”,更是直白的思凡。可见,中国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文学复兴均与思凡息息相关。(8)人类的经济活动看起来很复杂。尤其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兴起,商品无所不在,资本无孔不入,企业兴衰更替,财富聚散易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埋头苦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剩余价值说”。原来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所积累的巨大财富源出于此。细思量,其实这也是平凡之理: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人创造的,不劳者无贡献,那就只有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了。这平凡之理曾被五光十色的种种谬论所掩盖,马克思目光如炬,鞭辟入里,不愧为思凡高手。(9)(甲)的“仁”和“有教无类”,(乙)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丙)的“兼爱”,先贤的这些经世名言均以庶民为先,可归之于思凡。西汉(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朝钦定的“孔孟之道”逐渐远离庶民,蜕化为帝王驭民之术,走向思凡之反面。(10)许多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归根到底是平凡的,将之描述得高深莫测,若非故弄玄虚,那就是还没有研究透彻。萨切尔名言:“只有个人和家庭,没有社会。”说社会不存在,这话是过分了,却道出了一个常被人们忽视的平凡道理:社会是由许多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前者从属于后者,而不是凌驾于其上。从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以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凌驾于凡夫俗子之上,而今安在?(11)再回到嫦娥,身在天堂,为何思凡?我想,这和中国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许多人思凡,道理是一样的。后妃们身居深宫,高踞万人之上,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但她们的宫廷生活违反人性:离别父母,缺乏亲情;奉侍帝王,缺乏真爱;加以“伴君如伴虎”,整日提心吊胆,不知何时大祸临头。倒不如平民百姓,夫妻和睦,亲慈子爱,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后妃思凡,是思念凡人的平凡生活。(12)总之,天上人间之至理大都是平凡的,我们是凡人,凡人思凡,理所当然。&1、(2分)本文题目“思凡”,就文意来看就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2分)作者在第三段中说“牛顿是在送神”,“送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3、(4分)对“物理学理论如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_和_______。A、相对论的方程及其解释不全是深奥难懂的,原理也是平凡的。B、爱因斯坦洞悉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在他看来,物理学一般理论很容易懂。C、许多深奥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还是平凡的,容易懂的。D、许多深奥的科学理论,用以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平凡问题。E、物理学的理论应当为凡夫庶民谋福祉,它应当是平凡易懂的。F、物理学的理论经过深入浅出的解释,连小孩也能懂。4、(3分)根据上下文,填入第(6)段空格中的词语应该是:思凡之妙,不仅限于□□□□,也适用于□□□□领域。5、(4分)根据第(7)段文意或自己掌握的知识,填写下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复兴代表人物“思凡”的具体表现(1)韩愈(2)(3)白居易诗歌语言力求贴近百姓生活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4)6、(2分)填入第(9)段(甲)、(乙)、(丙)、(丁)四处提到的思想家分别是______A、荀子、孟子、韩非子、贾谊&&&&&& B、孔子、孟子、墨子、& 董仲舒C、孟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 D、老子、庄子、墨子、& 班固7、(4分)作者用 “嫦娥”这个典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清&&&名梁晓声&&& ①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②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③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④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⑤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⑥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⑦“八十三了。”&&& ⑧“八十三还采茶?!”&&& ⑨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⑩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已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18“啊!”我一时失语。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21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22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23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24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25“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26“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27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28……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29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30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31反反复复,二字而已。32不久前,予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33“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34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35清名、清名……36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37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地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C.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D.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E.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2.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3.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4.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小题。清&名梁晓声  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串全篇。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敬佩。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也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小题2】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试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作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悲惨世界段落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