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班人生就像打游戏一样,这样的工作你要不要

当前位置: >>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之后成为实况主播,平均每日吸引5万至6万人线上收看,让他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赚钱是不务正业吗?该不该力挺?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 母亲力挺:时代不同了每天放学回家,小新几乎都会进行直播,可能是年纪还小的原因,他很少说话,默默地用游戏技巧证明自己的实力。最近,他利用新创的帐号,奇迹地取得18连胜的战果,成功晋升大师级别,还因此被网友称为“幼年厂长”。因为技术高超,小新成为了某直播平台的游戏实况主播,直播将近一个月,每次在线观众数量平均为5至6万人,黄金时段还一度高达14万人。小新每月的签约金高达3万元人民币,甚至有职业电竞团队来找他签约。社会上普遍价值观认为,12岁的孩子应该要用功念书,而不是整天打游戏。小新的母亲却说,虽然也曾经担心游戏动会影响学业,但他真的很有天分,而且时代已经不同了,“12岁的小孩过钢琴10级、围棋国家队会被称为天才儿童,为什么游戏打到大师就要被批评?这很不公平!”网友看法一: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值得效仿吗?社会上普遍价值观认为,12岁的孩子应该要用功念书,而不是整天打游戏。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游戏,之后成为实况主播,平均每天吸引5万至6万人线上收看,让他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甚至有职业电竞团队来找他签约。孩子的妈妈表示,虽然也曾经担心游戏会影响学业,但他真的很有天赋,而且时代已经不同了。相信对于很多中国家长而言,摊上一个喜欢打游戏的孩子,就如同摊上了一个“熊”孩子般,气的人牙痒痒。孩子喜欢玩游戏,成了中国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一块心病,且久病难除,淤血不畅。很多家长为了能把孩子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解救出来,不惜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举措,可惜孩子依旧沉迷于网吧,收效甚微。与小新的妈妈相比,我们的教育究竟缺少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孩子玩游戏成了一种“严重的负担”,而12岁男孩小新玩游戏却变成了一种“兴趣和天赋”,中国教育方式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时代的改变,让我们该如何正视孩子的教育。对于儿子小新玩游戏的行为,其实从一开始,小新的母亲是有担忧的。这种担忧是大部分家长都有的一种顾虑,是本着学习为主的一种惯性教育思维的展现。但是,当孩子慢慢在游戏中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并开始变得开朗、自信、乐观、外向时,王女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从最开始的抵制到慢慢接受再到鼓励与欣赏,小新也在妈妈的赞美声中越来越有“节制”,出众的游戏才华被挖掘出来。其实,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尝试每一种不同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多面成长是有好处的。我们习惯于按照规律办事,似乎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没有旁门左道的捷径可循,于是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也全部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方式对孩子并不公平。玩游戏难道就是不务正业?可是玩游戏跟那些从小拍戏、出书、参加比赛获奖的神童有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只是他们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美与效仿,而玩游戏则被更多家长批评和指责。在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统治全球的今天,孩子的教育不仅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应该把握发展的方向,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有多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何我们不能给孩子自主的空间选择。只要合理引导,有效节制,做好对孩子的监管,我们的教育完全可以放开一点,而一味地将孩子紧紧攥在手里,含在嘴中,最终培养出的孩子,其实离我们内心的目标,总是差距很远。不要把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看的很功利化,也不要把家长支持孩子打游戏看做是一种“商机”来对待,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存在,谁能保证小新的未来一定“前途黯淡”?所以,你可以不模仿,但请理性对待。网友看法二: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该不该力挺?按照一般的看法,12岁的孩子应该正是用功读书的时候,而不是整天打游戏。而且上网打游戏等,还是当前未成年人的一大问题,多少家长为之困扰。有的孩子为了上网、打游戏,彻底不归,厌学辍学,甚至于还有的沾染不良行为、违法行为。也因为此,校方、家长,还有相关部门,都在为网吧的管理而头疼,也付出了很大精力,但一直效果不佳。现在这个12岁的男孩,不仅打游戏,而且还打出了高收入。那么,对于这种情形,是该力挺,还是该谨慎呢?有三点值得思考:第一,关于孩子的未来,是不是就依靠这个“打游戏”的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读书基础,将来的“打游戏”天分是否会夭折?毕竟“打游戏”也是在前进的,不可能在原地踏步。第二,如果“打游戏”没有了高收入,母亲还会不会支持和力挺?也就是说,需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该男孩的母亲之所以力挺儿子“打游戏”,究竟是看中了孩子的天分,还是“打游戏”的未来,亦或是眼下月收入3万的诱惑。如果没有了这个月入3万,母亲还会继续支持和力挺吗?第三,作为12岁的男孩,能不能把握好读书、打游戏与赚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未来的发展来说,恐怕读书还是最重要的,至少在当下这个12岁的年龄。也许在家长看来,认为可以平衡好这些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即使这个孩子能够一直以“打游戏”来赚钱,是不是就意味着其成功了呢?他的未来是不是就很幸福呢?读书当然有谋生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提升自我,修身养性。那么在万千的游戏之中,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当需深思。相关阅读:
本文&&原创,禁止转载!地址:
NBE论坛 - 提供工作室项目、能赚钱的游戏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笑一笑过鸟
有多少人能达到这薪水?这已经接近很多人将近10倍的薪水了,12岁就能这么厉害说明还是有天赋的。如果他的收入能够维持下去,只需要2-3年就可以买一套不错的房子,如果LOL能一直活下去人家还能去打打职业呢。认真读书?不否认是条出路,但是能真正脱颖而出的又有几个,大部分大学生还不是拿着低微的薪水幻想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你这样说就错了,难道打游戏很多人出人头地?起码读书比打游戏的成功更多,李嘉诚,盖茨,哪个是打游戏的?那打游戏又有几个有他们那样成功
山花儿开啊
都是嫉妒啊
全国高考来临之际,小编看到各种短视频,各行各业的学姐学哥们发来贺电,如“高考,考的好不好我都在工地等你!”不免有点心酸,也倒出了工作是有多么难找这一现...
我,一名从业十多年游戏工作室的老司机,一身伤病,痛并快乐着!这些年,靠着游戏赚钱来养家糊口,也不免世俗的买了一处房子,一台代步车,谈不上幸福美满,只能...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非常崇尚打游戏赚钱,做一名职业玩家,佛系游戏人生。所以,作为一名“业内苦逼人士”,小弟现在是一个纯依靠网络游戏赚钱“养家”的人...
前言:刚才看了NBE游戏工作室论坛《dnf搬砖赚钱700天:买了房后要买车,轮回中迷茫》这篇文章,感触很深!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吧?我们肯付出,也...
没有人可以不劳动就可以走向成功,获取物质或者荣誉!包括那些看似可以轻轻松松年赚百万千万人民币的游戏主播们。如今,仍有许多人认为游戏主播是一个可以不劳而...
去年,王者荣耀火了。这款现象级产品,不仅自身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用户规模和吸金能力,更像是产业发动机般促进了游戏代练产业的爆发。这条互联网灰色产业链,仅在...
最近,《旅行青蛙》与《跳一跳》这类小游戏刷爆了朋友圈。这样一款可以说是毫无游戏性的游戏,为什么能火,也是和现在人们的空虚有关的,我们做小工作室的,没办...
2017年游戏圈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电竞学校与专业”这个话题了,那么,元旦已过,2018已经悄悄到来,还有十几天时间电竞班的学生们就结束第一学期了,这...
导读:最近比较忧郁,写不出东西,也不想干任何事!我这个人啊,一件事做久了就会厌倦,即使它是赚钱的,即使我要用这份钱来养媳妇孩子与父母。没有长性应该是我...
弟弟妹妹们想抛弃学业去打当职业玩家,打电竞比赛名利双收?关于这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了。我们经常会在游戏主播的直播间、各大贴吧、论坛,发现一批又一批误入...
猜你喜欢本年最热
游戏工作室_本月最热一定要看下这视频,如果你已经厌倦了你现在的工作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真的不要经常玩游戏!尤其是上班时间!会耽误一辈子的
我上班时间玩游戏、上网、刷虎扑然后领导也不说啥,因为他不能失去我如果失去我,好几个工作不能开展了就所以我就比较肆无忌惮,后来他跟我谈,尽量少玩游戏不过也没啥后来我找了一个30万的工作,翻倍了结果那帮人背景调查我,发现我工作时间发了很多帖子,就没有发offer 给我
这些回帖亮了
为了证明不是水贴 我可以发那边给我的薪酬的截图
一个月20k
一年发15个月的工资 正好30万
所以我这么多年潜水,就是韬光养晦??
为了证明不是水贴 我可以发那边给我的薪酬的截图
一个月20k
一年发15个月的工资 正好30万
所以我这么多年潜水,就是韬光养晦??
我很好奇怎么调查你的?有啥必要吗,如果你能力不过关面试都过不去吧,搞私下调查不是违法吗
也可能不是他们有意调查你,是你老板和那边说的。一个圈子里的人就算是竞争对手大多也是比较熟悉的。现在我们这边体制内的都要开始查淘宝下单记录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嗯,我一直在刷帖子,看样子很难换工作
你去面试还报虎扑号啊?
继续,继续,我不相信每天啥事不干,玩游戏能30万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我感觉你很快乐啊
背景调查都能发现你上班时间发了很多帖子也是厉害了。。。
我不信30万的工作,背景调查这么严格。。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楼 @ 发表的:为了证明不是水贴 我可以发那边给我的薪酬的截图
一个月20k
一年发15个月的工资 正好30万快发快发,我也想像水贴之神一样一边街薪一边水贴
上班,不存在的,这辈子都不会上班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7楼 @ 发表的:继续,继续,我不相信每天啥事不干,玩游戏能30万不得不说,这几年,钱的确越来越好挣了。年薪30万,的确不难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你这个表达能力,真心堪忧你明明说是因为上班时间发帖子被查出来,才丢了新工作题目又强调不能玩游戏所以你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就是一个水贴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3楼 @ 发表的:不得不说,这几年,钱的确越来越好挣了。年薪30万,的确不难我身边做生意当老板的大部分都说挣钱越来越难,特别是营改增之后更是各种麻烦……经营公司还不如炒地炒房……当员工倒是钱越来越好挣了
楼主真的一直编帖,请问今天的下一个帖子题目是什么?免得我再点进来。
楼主发个帖子不过是想装个币,不过估计他领导心里跟长了草似的
编的 从未听说过HR还会调查你的发帖记录
小刘啊,没想到作为你老板的我也是jrs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03人参加团购239.00元&399.00元
847人参加团购98.00元&329.00元
236人参加团购348.00元&499.00元
691人参加团购69.00元&139.00元
124人参加团购99.00元&319.00元
521人参加团购649.00元&799.00元
1548人参加团购599.00元&969.00元
1504人参加团购239.00元&799.00元
1122人参加团购99.00元&349.00元
138人参加团购378.00元&699.00元
277人参加团购569.00元&999.00元《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5个游戏化原理,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有趣 | MOOC学院
5个游戏化原理,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有趣
本文整理自龚攀在MOOC学院的微信分享“用5个游戏化原理,让你的生活变有趣”。龚攀,90后,在行行家,实用主义者,个人管理专家。专注游戏15年,曾以游戏化主题,参与多场传播活动。其中包括:北京时间管理沙龙分享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速公路午间广播及游戏工坊专场嘉宾等。大家好!我是龚攀。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游戏化你的工作。2014年,我接触到了游戏化。当时用游戏化理论结合自身经历,去分享了一个“游戏化你的工作1.0”,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分享,并升级到了4.0版。2015年,我成为了在行的行家。我发现纯粹讲知识并不能对人产生多大帮助,所以我希望通过线下一对一的形式,寻找一种能够更加实实在在地,可以帮助人结合自身情况来实践的一种方法。第一个关键词:时间我觉得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所以我一直对于浪费时间很抵触。我为这个讲座准备了十多个小时,今天我会将自己在在行的积累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集中精力跟着我的思路走。我是一个90后,我并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工作和行业,以及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能分享的只是一些通用的方法,最终的重点是如何将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实践里。这些方法我保证它是有用的,我也希望你能够花精力去想怎样将这些方法用在实践中。你所想的东西才是你这一次的收获。开场到这里就结束了。第二个关键词:场景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不会感到工作按部就班,找不到激情和动力?会不会发现定下来的计划一拖再拖,感到有些莫名的焦躁,觉得生活一团乱麻?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情况,对此我也有深刻的感受。在这一年多的实践里,我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把生活和工作变得顺畅,充满激情和动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游戏里,体验过全情投入并打破游戏,瞬间拥有一种成就感和快乐,这种东西是很好的体验,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体验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接着是说我个人的收获。我发现自己在实践方法的过程中,做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有动力了,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也知道如何调整。我还有一个感受,我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提高很多,而且非常省精力。另外,我并不会纯靠意志力去工作,我一直在寻找简单的方法,让自己的工作变得顺畅,而不是纯靠意志力去逼迫自己。接下来,我将讲解用5个游戏化原理,去游戏化你的工作和生活。1:心流心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就如同你在玩游戏时全情投入的感觉。比如你在玩不断变快速度的俄罗斯方块,随着游戏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你就会进入到游戏的状态里,你会发现自己必须集中精力,才不会在游戏里挂掉。当处在能力和挑战同步提升的这种状态下,你会感觉到除了自己和游戏,没有任何东西了。这种沉浸在游戏中的体验,我们称其为心流。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能够触发心流的场景。比如说,当你在参加难度适宜的考试时,会将精力集中在卷子的题目上;又或者是你在写一篇文章,创作一件艺术品,搭乐高积木的时候,你都会专注于手头所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心流场景。这里我想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说的全神贯注的心流的状态,或类似于游戏的状态,它的对立面是什么?人为什么会选择玩游戏?为什么会在全神贯注时会比较开心?而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不开心,不在心流的状态,我希望大家花一点点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游戏的对立面指的是生活中比较无聊、焦虑的事情,在此我要引入心流的模型。在这张图中,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心流这种通道的对立面是无聊和焦虑。拿俄罗斯方块游戏举例子,游戏速度假设是1-10。当游戏速度为1很慢时,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太无聊了。当速度到了很快时,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太难了,很没有意思。当只有到了你可以接受的速度时,你才能进入到心流的状态。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都来自于无聊和焦虑。如果只从难度一个象限考虑问题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处于无聊和焦虑区间,因此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把这些问题转化到心流的区间里。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一个重要的点:把你生活中难度处于无聊、焦虑的事情,放到心流区去,这样可以帮你快速沉浸到状态里。现在,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觉得很无聊、按部就班、毫无挑战性;哪些事情处于焦虑区,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有点模糊,有点迷茫。我有一句口头禅:懂大道理,并没有任何卵用。你知道心流是怎么回事,但并不能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实质的影响和帮助。我觉得如果学习不能对生活品质有影响,学了也并没有什么大用。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讲一些方法,这将贯穿我今天讲座内容的始终。1.1:应对无聊应对无聊的方法很简单:增加难度。那要怎样增加呢?其实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不太样,我自己总结了三点。1.1.1:缩短时间我举一个例子:考试复习。大学时我觉得复习很无聊,后来我只给自己一天的时间,让这个看起来无聊的事情变得非常有挑战性。大家可以给活动安排一个适当的时间,但是缩短时间在很多时候,是应对无聊的一个绝佳方式,非常好用。除了考试外,我再举一个例子。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了节约时间做其他事情,我会把自己刻意把自己做事情的时间缩短。所以,刻意压缩时间对于应对日常事务性的事情,会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比起之前的无聊要好很多。1.1.2:标准化标准化和缩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增加了额外的难度。我不是很喜欢做日常事务,我希望自己做了一会后可以交给实习生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的话,我就需要将自己手上事务性的工作标准化,让实习生也可以做,到最后我就不太需要做这个了。所以标准化也算是一种理解工作、将工作转移出去的一种方法。1.1.3:刻意练习这个观点其实来自于一本书《异类》,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只是听了朋友的推荐。书里有个观点很棒: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实际上,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有不同成为专家的速度。刻意训练也是很棒的事情,你会发现在某个领域真正能够做到出类拔萃的人,对自己往往非常地严苛,当他们达到60分时,仍按100分的目标努力,苛求自己做好。这个东西是刻意练习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一直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日常性的小事情,如果你真的用心把它做漂亮,就没什么太无聊的事情。如果你全身心做好一件事,也是有很多学问可以钻的。你用心把它做好时,你的个人成长、公司认可、升迁等等都是随之而来的。工作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真,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刻意练习一下。我觉得把事情做好本身,都是很有挑战性的,都是需要刻意训练一下的。总之,应对无聊的三个要点就是缩短时间、标准化、刻意练习。生活中,你也可以发现更多方法。重要的是,当你发现自己处于无聊的状态中,就应该把事情增加难度,让它更有挑战性一点。1.2:应对焦虑我会用四个字解释如何应对焦虑:降低门槛。我会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应对它。我先举几个例子,我经常把焦虑解释为魔王式的焦虑。假设你是一个1级的新手,系统提示说你要去打败99级的大魔王,这个时候,你就处于魔王式焦虑,因为他一个脚趾就可以打倒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继续拿游戏举例。在游戏里如何打败大魔王?系统会给你一些任务目标来做,比如去村口杀十只野猪,你就可以升到10级,然后去城镇,升到50级,拿到装备,进而你就可以杀死大魔王。游戏会给你一步步的小指示,通过这些指示去解决问题。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一步步的小指示。这也是我用了这么久,觉得对工作、生活最有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我也一直说了,游戏有个坏处:它会以一个特别及时的反馈,让人的意志力得不到锻炼。当代社会,任何事情都是追求快速反馈的,你在付出1分努力的时候就会看到显著的回报。和过去相比,人的意志力特别得不到锻炼。而我又特别喜欢游戏,如果意志力是1-10分,我只能得到3、4分。这种情况下,我就会说我是个没有意志力的人。在游戏里只需要用1分意志力去完成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需要6到7分的意志力,这个时候我就会遇到问题。虽然我意志力薄弱,但很多时候我需要把工作和生活变得像游戏一样顺畅,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寻找方法去改造它。我会用自己最难的事情来做例子:起床,这也是大家常常遇到且比较难的事情,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大家可以根据以下的例子,去理解我背后的思维逻辑。我会尝试把每件事情转化为更加容易达成的方式。我起床很困难,所以我就会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是早睡,保证第二天精力充足;第二是开暖气,这样保证起床时不会冷;第三是设置双闹钟,第一个可以把自己唤醒,第二个才是正式让自己起床。你还需要想好自己起床后,要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一定不能很难,比如跑步;它应该是一件你愿意做的事情,比如玩游戏。虽然很多人需要早起上班,但是毕竟上班路上还会有几十分钟交通时间。你需要找到当下几分钟能够吸引你的事情,比如喂猫、浇花等等。关于起床,也有几个方式。回到我刚刚说的,把任务分解成一步步的小目标,我生活中也常用这个方法。比如,早起可以分解为好几个关键性的行动:1-睁眼;2-伸两次懒腰;3-掀被子(核心事件)。当你掀开被子,它对你就没有吸引力了,起床这件事你也就完成了。 2:自愿自愿在游戏里很常见。关于自愿,我发现在生活中有一些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被迫的,很多事情不得不去做,比如说被领导逼着做。当然,今天能来听讲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都是有内部动力的人,都没有类似的问题。但是生活中,我们还是会偶尔遇到自愿的问题,觉得这事情不是自己想做的,是被逼着做的。人啊,做你认为最好的选择。所有的动物都有利己的本性,它会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应激反应,也会做很多准备。生物其实都有一个本性,就是去做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这其实是人基因编码的问题。我主要想阐释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会做着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假设我现在遇到一个劫匪,要么给他100块,要么杀了我,这时我会做出我认为最好的选择:给他100块。但是逻辑上来说,我并非是自愿的。我会觉得自愿是一个比较小孩子气、天真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对外部的环境,当下的情景下,只是有着很多的选择。我会觉得领导让我做这件事,我不自愿,但是实际情况下,为了工资,我愿意做一个选择和交换,没有什么自愿不自愿的。所以我觉得人要有掌控者的心态,自己的生活要自己选择,并且要明白其中的利和弊。还有一个题外话:理性和冲动,这也是我近半年来研究的领域。很多时候我们做的选择,可能是我们认为对的选择,但是其实并不是绝对理性的情况下考虑的。人在冲动时,那些短期的激励,对于你的价值会被放大。所以我的人生原则是不要在一时冲动或者很强的情绪下做决定,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睡一觉,第二天再做决定是否真的愿意去这么做。 3:目标我把目标分为两类: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对你来说,这件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长期目标说的是为了某某事情。我们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周恩来总理说,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为了什么事情而做出的选择,就是去找到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我说说自己对于工作的理解。我需要钱,需要提升能力的空间,以及需要有业余的时间来学习感兴趣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份工作是我喜欢做的。即使其中有些事情是我不喜欢的,但是为了工资,我还是忍了,毕竟我想要的东西还是存在的。脑科学是一个底层的学科,和人性很有关系。对于我这种做运营工作的人,理解人的行为很有帮助。我自己还总结了一个脑科学学习法,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讲了。理性也是一样,我把我的很多业余时间放在学脑科学和理性上,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愿意做决策,自己也很擅长策略性的游戏。在生活中,我也希望可以做好每一个选择。那些原始的本能和冲动会影响我做出有利于长期利益的选择,所以我就会去学一下冰冷的理性,让我再做决定时,就可以切换到理性的姿态。同时,理性也能看出来,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会有那么多冲动产生。理解了这个以后,才能有理性的东西。接着说在行。我觉得知识并不能帮助人,我希望真正能够通过方法、一对一的引导和梳理帮助人。社交是我觉得在行比较好的一点,我在这里认识了一群很有趣的人。在行对我的第二个意义是提高教练技术,这是一个比较生疏的名词,它指的是引导学员做出他认为最好的计划,并妥善执行,类似教练的角色,但自己本身不会打网球,我也可以帮助李娜制定训练计划,把网球打好。包括今天的分享,因为是朋友邀请我来的,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另外,这件事对个人品牌也是一种提升。今天有1000多人在听,这让我觉得自己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价值。我做事背后的动机,是这件事能带来我想要的东西,让我感到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在做事时也会比较有动力。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想一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把宝贵的时间放在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时娱乐也是恢复精力的东西,我们把时间放在这里,它一定有意义,也有可能是你没有觉察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要找到每一段时间背后的意义。 短期目标:化解焦虑的重要方法当你处于无聊状态,你需要提高工作难度;当你处于焦虑状态,需要设法找到简单、落地的小行动去解决问题。化解焦虑的重要方法就是找到短期目标。而完成短期目标的要点就是任务化改造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动词加宾语的方法和下一步行动。3.1:动词+宾语=简单指令我们先从简单的游戏上思考这个问题。大家想一下游戏中的任务都是什么样的?比如一级新手村村民,系统指示你到村口杀十只野猪,这是明确的任务指示。杀十只野猪就是动词加宾语的任务形式。你会发现游戏里的任务会以动词加宾语的指令形式完成的,我会把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工作里,把工作也变成一个个小指令。关于短期目标,其实我们平时也会把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比如去某个办公司找某人拿某个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将你的大脑资源分块用了。做计划时,你的大脑完全放在做计划的情景里,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精力。但将计划规划好开始执行时,你会像游戏里一样,并不需要费脑力,跟着指令一步步走就可以了。所以我经常会在工作里,把自己的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小步骤,比如说把一个小项目分解为若干步,每一步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内,尽量越短越好,这样做一个任务就跟吃一颗花生米一样简单,但吃着吃着,一盘花生米就吃完了。 3.2:专注于下一步行动专注于下一步行动,也是时间管理的内容。当你做一件事时,你的精力完全放在了下一步行动上,这个行动也许就是几秒钟,一分钟后的一件事情。我自己在生活中也发现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如果我要准备上MOOC学院的在线课程,那我的精力就完全放在写这一件事情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太容易被人打扰,就算被打扰了,也不会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比如说我需要打开手机回复老板的消息,我也能继续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3.3:沉浸工作法接下来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也是前几天听高地清风(拖延症咨询师)分享的沉浸工作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就是说你不需要考虑一件事有多难做,只需要考虑接下来的15分钟,只做这一件事,比如写文章、备课。对于我而言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愿意去做,但是当我开始行动时,这个惯性就让我把一整天的工作都做完了。 4:规则规则分为两类:显性规则和隐形规则。其实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能发现比别人玩得好的秘诀,这是我在游戏中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显性规则指的是明确写出来的游戏规则。但隐形规则可能就会有很多,比如系统层次的架构,爆率等。当你明白这个游戏底层的事情,你就能比别人玩得好,因为你知道怎样合理地分配时间、金钱、资源。生活中也是一样,把时间、金钱、资源放在你认为对的地方,这对你的工作会很有帮助。例1:产品生命周期与运营策略当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重心也要放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在内测期时,不需要花大规模做面子工程,比如用户数。相反你应该考虑如何玩转这个产品,把产品做得让用户觉得很爽,主要精力放在摸索的过程。当产品成熟时,你需要把精力放在推广和服务用户上。再往后发展期,可能就需要去思考商业模式,如何将手上的产品变现。例2:发现背后的原理,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这个办法也可以用于应对愤怒。对此,我所理解的规则是:人的愤怒往往是因为自己有期待没有达成,以及因为这个没有达成的期待,会让你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情绪,比如羞愧、难过等等,这种原生的情绪很快就会被你掩盖下去,然后转化成愤怒爆发出来。一般我遇到一些生气的事情,我就会很快去回顾到底是哪个是期待没有被满足,这个期待让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这个感受被我忽略了,就直接转变成了愤怒。当我回到这个层面时,这种情绪管理的方法其实对自己很有帮助,让自己淡定一些。例3:启动机制这是脑神经科学中的内容,指的是人的感官会影响人的行为。你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整体的感受。先拿视觉来说,当你带妹子去花海,她看到美好的东西,内心的愉悦感受就会联系到你的身上,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好。拿听觉来说,你肯定喜欢跟朋友在悠扬音乐环境中聊天,音乐会对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说嗅觉和味觉:你大概不会带朋友去味道不好的地方,比如街边的小吃摊位。难闻的味道会让人在潜意识里开始防备疾病,处于防备状态,对于双方关系的开展很没有帮助。例4: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管别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煽动人心,你要注重的是他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以及支撑这个观点的论据是什么,论据和观点是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很多谣言的观点和论据并不能互相支撑,有些只有观点,甚至只有情绪。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是:每件事背后都有规则和方法。根据方法来做事情,就像你用锤子锤钉子一样方便,而不是用手去敲。社会就是一个大机器,人需要工具,需要将各种工具用熟。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问题背后,有没有针对性的方法去解决它,这样就会变得很方便。回到之前说的动宾工作法,和怎样发觉自己无聊和焦虑的情况。如何用动词加宾语的方法来工作?无聊和焦虑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背后的规则和方法。 5:及时反馈及时反馈分为两类:发现反馈和创造反馈。发现反馈有两个方式,一是发现愉悦的细节,二是任务清单法。5.1:发现愉悦的细节这里要说一个背景知识,人的大脑是一个吝啬鬼。大家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烧着葡萄糖的CPU,功率低下,没有多线程能力。当你全神贯注做事时,你只会关注当前的一件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错过很多细节。比如每天你走在上班的路上,会想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没注意到身边的人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别致的装饰,但其实有时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是可以让你变得愉悦的。在游戏里,一些视觉的设计、背景音乐、场景等,都处在全方位的感官反馈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收集愉悦材料,欣赏自己的成果。生活中,我会把自己写的文章都放在workflow(效率软件)里。我每次点开写新东西时,都可以看到自己之前写的东西,自己也会变得很开心。我的一些朋友也会用贴便签纸记录自己写了多少本书,还有一些朋友将自己看过的书列成书单,其实这些都是把自己做过的愉悦的事情收集起来,从而不断地激励自己。平时在工作中,我也会把工作材料(文案、表格数据分析等)分门别类的整理。每当自己要做这些事时,对自己来说是正向的鼓励和激励。所以把东西收集起来,并用欣赏的角度去看,对自己来说也是不错的方法。还有一个叫启动心锚法。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要说的就是要聚焦最小的目标,这是我一个讲演讲技巧朋友分享给我的,他说:演讲时,把站上台看成一个心锚,只要站上台,你就已经成功了。对于写作也是一样,今天的目标就是写明白一个点。当完成这个目标以后,对自己来说也是比较有成就感的。工作也是一样,刚刚说的沉浸工作法。我只做15分钟,就已经成功了。但是当过了15分钟,这种成就感就会激励你继续努力。对你而言,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15分钟里,也相对比较轻松。 5.2:任务清单法我们把自己的计划写在手账、效率工具上,罗列起来,一条一条地做,反馈的效果会让自己感觉很好。五个点很快就讲完了,但这依旧是填鸭式的教学。其实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听完以后不能马上发挥很大作用,主要还是得靠练习。这些就是我在在行上给学员讲的内容,唯一不同的是我会引导他去分析自己的状况,以及之后我也会再跟进一下。就像我在在行上说的,我需要练的是教练技术。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在行上约我。接着打第二个广告,MOOC学员有一个关于游戏化的课程,我已经听了第一章课程,觉得很有帮助,也打算继续学习下去。点击图片去上课 最后,我想重新强调两个点:第一是在生活里去发现,自己到底是处于无聊还是焦虑的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第二个是将工作理解为动词和宾语的形式,并分解为简单的目标,变成简单的、可以一口一个吃掉的东西。 (仅限北京) 本文整理自龚攀在MOOC学院的微信分享“用5个游戏化原理,让你的生活变有趣”,二次转载请联系。 扫码关注MOOC学院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讲座信息:
“动宾工作法”,有意思……有的时候我真的会想象现在自己是个游戏角色的话,在这里就放弃、耽搁太久实在太失败了,于是又能强迫自己继续前进下去……
哈哈哈迅速来安利gamification这节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儿子就像打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