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经说剑是什么游戏意思

记忆中的侠客总是青衣布衫。初出茅庐的新手,怀揣着扬名立万的梦想独自远行;剑刃舔血的老手以一敌十,这把剑成了取人性命的凶器;黄发垂髫的老者隐居山野;每日无非是种地,遛鸟,用雕琢的木剑斩叶搏风,聊以自娱。

我们的《说剑》就发生在这样的百态江湖中。故事是对“师祖”一生的描述,水墨绘成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剑客青年时的朝气,壮年时的迷惑,暮年时的淡然,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宝剑——玩法与之对应。

现在安利《说剑》,稍显老调重弹。这款由Sunhead制作的 独立 ,已经为自己赢得了诸多荣誉。我们很难去定义《说剑》的类别,作品以指带剑的触屏玩法,却带来 动作 的紧张与快感。既然一路与剑作伴,我们不妨结合每一柄剑,浅谈作品的操作与 内涵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师父对我讲起了师祖学徒时的故事。那时的师祖天赋并不出众,没有过人的气力,聪慧的头脑,唯一擅长的就是练习。开始还拿不稳剑的师祖,日日都照着规定的套路加以练习。

我们将手指化作这一柄寻常铁剑,需要沿着书法的一笔一划,将每一个字完成。笔锋与顿笔之处在图中都很清晰,在转换方向时注意用手指划过即可。

一横一竖,一招一式,花费师祖十年光阴。同僚换了又换,纯熟者寥寥无几。那日,师祖作揖下山,孤身一人,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师祖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由青钢铸成宝剑,削铁如泥,无人敢触其锋。

在这里我们要迎着剑锋,将每一道剑气击碎。在不同 关卡 中,我们遭遇的不仅仅是规整的剑气,还有细长的暗器,两次打击剑锋的硬剑,多次攻击剑锋的敌首。无论敌人的形态如何,我们都要迅速用指向锋芒,破坏疾驰而来的攻击。

师祖单首持剑灭了敌寇大寨,从此声名显赫。百里之内,盗匪闻其名莫不降逃。

兵器之锋,不如目光之利,攻敌破绽,才能寻得先机。这第三把剑,只需手腕一个翻转,剑身便会随之弯曲。

类似于一笔画成,我们以墨点(宝剑)为起点,根据每一个破绽出现的顺序,一笔连接到红色的终点(敌首)。要注意的是,每关都要经过破绽的缺口方向,并一次不断地完成。

师祖云游四海,与众多高手兵器一较短长,正当技压群雄之际,边境狼烟四起,战鼓雷动……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为了抵御外敌,师祖身先士卒。黑色巨剑一震,劲风袭来,敌寇气息一窒。

我们明显地看出,巨剑的墨迹加宽了许多,在本章节里,我们要做的就是挥毫一笔,击碎所有的武器的锋芒。这与“试剑”篇的原理一致,面对多轨道的攻击线路,会偏转的剑道暗器,如何用一笔化解所有攻势,这就是本关的难点。

向阳一役,师祖于敌阵中大破虏寇,血染的战场上唯有他一人站立。师祖环顾四周,默然无言,余生再未动过此剑。

出鞘的一柄泛红木剑,百年后依然清香环绕。解甲归田后,师祖于此地开宗立派,引无数豪杰慕名来访。

以墨点为中心,我们会看见木剑不断以其为中心环绕。手指按住墨点的时间越长,木剑环形运动的半径就越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力度,让墨迹(木剑)运动时击中来势汹汹的攻击。这里的剑气旋转,百折不挠,前后伸缩,瞬间隐藏,调整好运行的时机才能一击必中。

剑脊相对,剑锋不交,师祖用木剑仅仅是借力打力,点到为止,几年间击退许多访客,剑宗之名,不胫而走。

无剑 |窗外枝叶,临风摇曳

师祖暮年与世无争,归隐山林间,日日与落叶清风相搏,以此自娱。

在游戏开发者眼里,一款真正的好游戏是不需要新手指导,玩家在好奇心驱动的尝试中自然会发现奥秘与乐趣。

本作的最后一个章节也是这样,作品只提醒我们要长按,蓄力,双手点击,移动,但是具体操作需要我们自行体会,如此 也契合了“无剑”的 主题 。这里我们也买个关子,依靠诸位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找到解题之法。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写意的剑法间,一派宗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从游戏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水墨宣纸的构图,听到取材于霹雳布袋戏的背景配乐,有吸引力的触屏玩法,让人回味的侠义 剧情 ,为游戏增色不少。

而也有朋友对这样的情怀韵味并不感冒,他们认为本作缺乏足够吸引人的游戏性,玩法稍显散乱,对于 武侠 的接受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历,或对“剑”的敏感度。通关过后,刚刚有些体会的意味戛然而止,稍显突兀。

这些意见确实是白璧上的微瑕。一款独立小品,在让我们游戏时为其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而非第三根手指),让人在想象的天空中自在,已然十分优秀。《说剑》有许多有趣的细节,这也等待着每一个偏好者仔细挖掘。

关于游戏创作的一些收集

关于游戏创作的一些收集

为什么要整理这样一个表单?首先是帮大家在夏促结束前合理地把零钱花在有价值的游戏上;其次是让刚入坑的新人有机会体验 Steam 上的往期优秀作品。如果能顺便帮老司机们挖掘一下

小品级游戏,那就更好了~ 当然,这份清单也适用于夏促之外的小额…


  说剑(四):评“荆轲刺秦”
  “觉得拳经拳谱太多了,张紫阳说:“万卷仙经语总同”,我就写了几句拳经,觉得很够了:
  内练一口意气劲,手眼身步法为先。 ”
  本来想按照次序,先说意气劲,先说说“意”!
  佛法建立的中心都是小乘的“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等五阴重叠生起 ;说完了就要说佛学中唯识学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 ,和唯识学的“八识”等 ,这便可以先说上一年了。
  再说道家的精、气、神啊,又能说上一年了。
  这就是无量无边、无边无际了!
  现在冷月朋友已笑我老人家没有记性,不会讲剑了 ;到时候又怕他说一句“我又看不懂了”,却是意味着我老人家糊涂了,事情已不能够说得明白了,不成了!
  所以评说完几个故事后就先说说“有形作无形”“无形作有形”,再说“手眼身步法为先”的“无法胜有法”“无招胜有招” 等有趣题目,大家就肯定懂了!就有得玩的了!说完了你们就知道我老人家糊涂了没有,都说完了你们就知道 张三丰祖师爷 有多历害了!现在先说说故事。
  《史记 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於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赵,其少时与丹驩。
  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
  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馀。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於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於此也。
  夫樊将军穷困於天下,归身於丹,丹终不以迫於彊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
  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於先生也”。
  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逢迎,卻行为导,跪而蔽席。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於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
  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於兵,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
  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適其意。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於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柰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於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荆轲刺秦”一事传讼千古 ,我也来说说。此故事我以为可商榷处甚多,可处处都是疑点。
  一、荆轲当时沉吟良久回答太子丹,似有为难,所回答的话亦似甚为有勉强。并无明快坚决定断之志。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
  二、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荆轲享受已久,却久没行意,秦军进展甚快,致令太子?催促。催促之下,荆轲却有不快之意。
   非有如钢铁磐石之心志。(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三、樊於期早早献上人头,荆轲仍是久久没有行意。苟如此,又何必令樊於期事先割下人头来慢慢等荆轲起行。
  四、太子丹催促之下,荆轲却说在等客来帮忙,恐是托词。樊於期之人头已割下并已等候多时了,可说是此事张罗已久,
   旷日良久,并非短时间之事。(顷之,未发,…. 荆轲:“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五、当刺客执行任务乃是专业人士,不是表演,那有事先做大戏,大唱高歌之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看看 聂政 智伯 专诸 等刺客,事发便发,铁石心肠,既发既行,其间更无回头之念。
   又岂能前后顾盼,徘徊莫进,犹疑不决的?实在是个业余的,不爽!不爽!
  六、荆轲并无手上功夫,更无后来之擒拿术功夫,显见其事甚为难办。其过程拖泥带水,甚为不爽,事情不能制人,便受制于人,
   要是荆轲可是我的学生啊!我便教他一天功夫,事已济矣!教他甚么呢?我会教他抓小鸡!
   用意不用力,随便一抓便能抓得着了。如拍蚊子,你不能用死力,要放松全身,轻轻一拍,事便成功了,便可以拍到蚊子了。
   你一紧张便拉紧肌肉筋络,再用力,便蚊子都拍不到了,这便是死功夫。
   荆轲天天美酒笙歌,人生几何?却不去练习抓小鸡拍蚊子的功夫,到应用时又手忙脚乱,岂会不受人所制?
   若是能跟着我老人家练过几天抓小鸡拍蚊子的功夫啊,秦皇必然是手到拿来,十拿九稳!
  七、荆轲手脚不大灵活,秦皇绕柱子而行,小小范围,荆轲也追不上;可见荆轲平时酒色过多,锻练不足。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適其意。)
  八、秦王亦非剑法高手,此事实乃二百五对二百五也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九、秦皇拔了长剑,却可一剑断其左股,可见荆轲武功甚是低微,更不懂空手入白之术。
  十、荆轲把剑掷去秦始皇又不中,连小李飞刀的十分之一的功夫都没有,能当啥刺客?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十一、秦皇把荆轲刺斩了前后八剑,荆轲却全无还手之机,却似任人如肉,非常可怜。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十二、之后荆轲所说之话,便是废话。荆轲便连秦皇的手都抓不住,还能说啥?
   (荆轲说“事所以不成者,乃与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与当初他对樊於期的承诺“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分明是极矛盾的。
   大家回忆一下电影“教父 三集”中的杀手,最后用所配戴的眼镜架支插进目标人物的喉咙,这才是杀手,不滞於物。
  十三、最后司马迁说其人空有其志,心高无技,事亦或成或不成,岂妄也哉!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司马迁在文中说“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又记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这才是他的原意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说“剑” 与 “评 独孤九剑”(一)
  呵呵! 我来说剑与独孤九剑呢!朋友们可就大跌眼镜了,因为全然不是你们心中所想那一回事。
  有道是:“百日刀 千日棍 万日剑 ”,一万天除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千六百天是十年,呵呵!一万天是三十年还不够!
  难道练剑要练三十年,这功夫可比点穴功更难练,更厉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呵呵! 这么牛的刀法原来在中国武功之中只是基础兵器而已...
  所谓“单刀看的是手 ”,看使单刀的人是看他的手,是左手,不是刀;左手的手法不成,就不用看刀法了。
  所以“行家看门道”,行家眼睛扫苗一下就知道成不成的了。电影里的刀法直来直去,硬劈硬砍的练一天就能对付人了,
  练几天就很好用了。庄子里头解牛的庖丁就很会用刀了,那些屠贩中的高手就多得是?
  “ 百日刀 万日剑 ” 学剑可要比学刀得用多一百倍的时间, 学剑可要比学点穴术还要更难得多!
  大家平时在电影里所看到的不是剑,那些招式啊!主要的劈啊砍啊等都是刀的招式和用法,那用得上要练三十年?
  我在网上找了几天,本意想找到有人真正认识剑术的,结果连个真正认识刀术的都还未能找着。既然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搬过来, 只好自己慢慢来吹牛吧!
  用剑看的是“剑指”,朋友们肯定又觉得奇怪了,嘿嘿!关手指什么事? 尤其是不把剑的手指!
  用棍则看的是“花”,“棍花”, 棍乃百兵之祖。
  与禅宗一样,练武的人喜欢看花说花,刀花、棍花、剑花、枪花;学禅宗的要懂得看花, 却要参懂“ 拈花微笑 ”;
  佛经的经中王“妙法莲华经”,“莲华”就是“花”;学佛的也要懂得看 “花”, 佛经里头的花就更多了。
  道家 张三丰祖师 的“无根树”,也是要看“花”的, 张三丰祖师 可说更得严重了,“无花无酒道不成”。为什么?
  日本“剑圣”宫本武藏 与 佐佐木小次郎 在严流岛一战,闻名天下,妇孺皆知,武藏之名由此流传百世。
  我先说说这个故事,大家看完再想想:

  说剑:论 “越女剑”(上)
  我上次写了“荆轲剌秦”,大家就可以知道,文字是靠不住的,“书信书不如无书”。
  历史和和经学都是一样,文人多大话,那些文学家也多徒然自夸,“以文害意”,反而会后人看不到历史的真相、真面目。所以,文字是不能尽信的啊!
  我不相信《史记 荆轲剌秦》里头的细节,现在说说“越女剑”。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身长九尺六寸”,约现在不到一米九罢,与我也差不多,都是不到的。
  《列子》 :“孔子劲能招国门,而不肯以力闻。”
  这是典型的“以文害意”和“语焉不详”,有时候读古文就是觉得这是最深为可恨的地方!
  招国门的招字,是什么意思呢? 招手的招? 国门又如何招呢? 招的意思是推? 是拉? 是顶?
  有很多人解做举,就更誇张了!“文人多大话”,就喜欢誇张。是国门掉下来时刚好孔子路过就把它举起吗? 我不相信!
  今天看电影“江山美人”就见到士兵一个人就能把城门推开拉开,我就明白了。
  原来城门都是有轴承的,否则谁也别想推得动,以前的轴承当然不及现在用机器磨床做的精密。
  我想招,就是如同招手,是目标过来的意思;城门过来了,孔子就在那里推着顶着!
  大家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图象,我以为这个说法比较合理。
  我認为这个“招”字应该是有抵住,挡住的意思,抵住、挡住可比推开容易得多了。
  现在一些练太极拳的师傅都可以表演站著让人推不倒的示範,现在的记录可能是陈式太极拳的陈子旺吧,是六个人也推他不倒。
  我嘛!以前好像是可以的,现在就马马虎虎,大概也不差太远罢!
  《荀子 议兵篇》 :“……须携带全副武装,身穿三层皮甲,挽十二石强弩,背负箭袋,纳箭枝五十,上放铜戈,腰敷宝剑,头戴皮盔,藏三日粮,行百里程,天明出发,中午抵达……”
  《礼记 王制》 :“凡执技论力,赢股肱,决射御。”
  《国语 周语》 :“三时务农,而一进讲武。”
  《韩非》 :文德不如武备,习礼不如讲武。
  《礼记》 :“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师讲武,习射御,角力。”
  无体力者根本用不得兵器的。有体力者,即使普通刀剑,也可以发挥如同尉迟敬德的沉重铁鞭,当之者或需弃却兵器,或虎口发麻,或手腕、手肘,臂膊脱落。
  练功夫有句话:“一胆二力三功夫”,若手无缚鸡之力,手上兵器一举起已被对手震飞了,还能打吗?
  有气有体力者手臂轻轻一挥便可了事,有内力就更容易了,手腕轻轻一抖就了事。
  大家看电影“卧虎藏龙”里杨紫琼后来用双手持着很重的“雷神鞭”与章子怡对打,那就是以前尉迟敬德所用的所谓“单鞭”。
  《唐书 尉迟恭传》 :“敬德除鞭艺超群外,夺取对方兵刃,亦为其绝技,故每競拔,或将对手兵刃撩脱,或夺取对方兵刃,尤其钢鞭沉重,碰擊之下,无不自觉虎口发麻,甚或震退战者……”
  《三国志》 :“韦典为曹操大将,其所使双战,重达八十斤,勇猛无比……”
  (转自)《金庸 三十三个剑侠图》
  故事的心愿,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写叙述文比写小说不费力得多,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
    其中《虬髯客》、《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四个故事众所周知,不再详细叙述,同时原文的文笔极好,我没有能力译成同样简洁明丽的语体文,所以附录了原文。比较生僻的故事则将原文内容全部写了出来。这些短文写于一九七O年一月和二月,是为《明报晚报》创刊最初两个月所作。
  第一篇《越女剑》一赵处女
  江苏与浙江到宋朝时已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苏州、杭州成为出产文化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决剽悍的象征。那样的轻视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这么遥远,和现代苏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那时候,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犷野的热血。吴越的文化是外来的。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来自西方的楚国。勾践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计然来自北方的晋国。只有西施本色的美丽,才原来就属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导越人剑法的那个处女,虽然住在绍兴以南的南林,《剑侠传》中却说她来自赵国,称她为“赵处女”。但一般书籍中都称她为“越女”。
    《吴越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颉桥(向上劲挑),未堕地(‘未’应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应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看上去好像温柔的女子,一受攻击,立刻便如受到威胁的猛虎那样,作出迅速强烈的反应)。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堕’应作‘队’)高(‘高’是人名,高队长)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时的赵晔,他是绍兴人,因此书中记载多抑吴而扬越。元朝的徐天祜为此书作了考证和注解,他说赵晔“去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纪二国事为详。”
    书中所记叙越女综论剑术的言语,的确是最上乘的武学,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击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剑术和拳击,也未见得能超越她所说的根本原则:“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迅捷;变化多端,出敌不意。”
    《艺文类聚》引述这段文字时略有变化:“(袁)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
    叙述袁公手折生竹,如断枯木。处女以竹枝的末梢和袁公的竹杆相斗,守了三招之后还击一招。袁公不敌,飞身上树而遁。其中有了击刺的过程。《剑侠传》则说:“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举杖击之,公即上树,化为白猿。”“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车,当是从《吴越春秋》中“颉桥”两字化出来的,形容袁公使动竹枝时的灵动。
  罗伦斯 ( 首次发表:金庸茶馆 论坛)

  说剑(六):论“越女剑”(中)  
    一、体力不足者,剑不能抵敌的;  
    二、剑是不能当刀用,那些斩、劈、吹的刀法不是剑法。
    《庄子云》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庄子云》 :“且以巧门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
    可见当时练武之人士已讲究和留意吐纳呼吸和灵活技巧,至于说阳说阴的事就话多了。  
    说剑法是没法不说刀法的,因为用剑的碰到用刀的是机会最多的。刀的主要用法是斩、砍、劈。
    刀身一般也是比较剑身大而分量重的,且不说大砍刀,大关刀,普通用的长刀,刀身背也是较厚的,比剑厚得多了;一刀斩、劈下来,无论从上至下或横扫,剑都不能硬挡的,否则剑身是必会断的。
    而且战国时的吴越名剑,我见过的约在剑刃长二十五厘米至四十二厘米,并不是很长的。连剑柄、剑刃、护手的全部重量可能都在三至五斤上下,也并不是很重的。
    因为剑太长反而不便擊剌挥舞,剑若太重就不够灵活方便佩戴了。
    《论语》 :“子路戒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   
    所以剑在上古时又有君子剑之称,剑不会太重,因为必要取其轻盈灵便,而到了春秋战国时却变了佩戴在身的主要武器。
    战国时的“鱼肠剑”已出土,我忘记藏了在那一个博物馆,我手上只有照片和描述。   
    博物馆里头的周朝上士服剑或上制剑,长三周尺。秦剑又稍长,及至汉、两晋时代,剑制更长。
    清高宗所藏的周代玉具剑(见“西清古鑑”)甚至有用玉做剑柄的,长度更短了,重量更轻了,不过二、三斤,那些剑都是装饰用途为主。
    单剑为周秦至今以来一直沿用的短兵器,而双剑则要刖除其刃的一面,平而无脊,同时柄的一面亦平而不凸,可合本共入一鞘。但是因为双剑的剑柄与刃均边平边凸,挥舞起来,轻重不匀,用以临敌,分神而多劳,事倍功半,反为易生破绽,精于剑术的人都用单剑的。
    《武经总要》及《武备志》云:“宋明剑制,与唐相近。”
    周秦常谓“三尺之剑”,仅为清尺一尺九寸半左右;汉代通行三尺六寸剑制,亦只有清尺二尺三寸半(英尺三尺)。
    到了唐代,则多有实物可参考了,有很多唐代铜剑,刃及柄全长都通长不过清尺二尺三寸(英尺三尺),亦有更短的大概是(廿八英寸),及至宋明亦无甚增减。
    清代的剑较前代精美,一般分开自制及藩属进贡两种。清人所制的,无论剑形、剑刃、护手及剑鞘等均与唐宋元明相同,惟刃质锋利而坚硬,很多有斩钉截铁的功能。
    清代也喜说:“三尺长剑”,其实仍很少长及三尺的,因为剑太长反而不便,很多剑的剑刃及剑柄全长也只得清尺二尺五寸左右(英尺三尺二尺),亦有一尺六寸余的。 
    罗伦斯 最后编辑于 11:17:31
   ( 首次发表:金庸茶馆 论坛)

  说剑(六):“越女剑”(三)
  《贾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原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
  古人腰佩短剑,可以劈砍,亦可以割刺;既可抵御野兽,亦可对付匪寇与用于战争。
  到了周代,佩备轻巧灵活而又象征高技艺的金属制造水平的剑,是当时上士们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既幽雅而又方便佩戴;那些玉具剑便更是装饰多于实用,那些周代上士制剑都是以装饰用途为主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剑却已成为主要的短兵器,士人大夫们必有之佩备。
  《释名。释兵 汉刘熙》:“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
  《释名·释兵 汉刘熙》:“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锋末之言也。”
  晋朝有的文人雅士甚至佩带木剑,大概只是为了显示了风度而已。
  《荀子 议兵篇》 :“……须携带全副武装,身穿三层皮甲,挽十二石强弩,背负箭袋,纳箭枝五十,上放铜戈,腰敷宝剑,头戴皮盔,藏三日粮,行百里程,天明出发,中午抵达……”
  《礼记 王制》 :“凡执技论力,赢股肱,决射御。”
  《国语 周语》 :“三时务农,而一进讲武。”
  《韩非》 :“文德不如武备,习礼不如讲武。”
  《礼记》 :“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师讲武,习射御,角力。”
  吴越争霸时,吴越之地的锻剑技术非常发达,两国的兵士都善用短剑,没有良好的冶炼技术是冶炼不到这么多的剑用在战场上,当时剑已成为了中国战场上的主要决胜兵器。
  而且春秋战国时的吴越名剑,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我见过的吴越名剑并不是很长的,连剑柄、剑刃、护手的全部重量可能都在三斤上下;已出土的吴越名剑,其中当然最负盛名的是越王勾践剑,全长.cn/lawrence777

  论“功夫”的招式(三):“有一个高手”
  “曲直横斜内外桥”
  我的手在你手的内方为阴,若能阴阳虚实、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的桥手能变化一任己意。
  能不拘招式,不滞于门派之见,意到手到,应变如意者,就能“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了。”
  兵器是手的延长,手上的功夫不成,兵器就更不能用的;“兵无两响”,一提手、一响,就没有命了!为何“敌锋未见休先进”?此是说后发先至。
  上次说过要是修行到了某些境界呢,看敌手的出招就如同电影里的慢镜头,看得一清二楚的;不用想的,一出手就能克敌制胜的了!
  《楞伽经》:“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
  《楞伽经》:“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华严经》:“在微尘中见三千大千世界事。”
  “意者意谓然” ,就真是这么简单的而已!
  《金刚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所以如果用修道的武功修为来论功夫和招式呢,实在是等而下之的事情。
  不过既然说过要露两手嘛,就讓大家能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的了,现在继续说下去。
  在说“敌锋未见休先进” 之前,要先说一点基本的功夫。
  罗氏拳谱:“内练一口意气劲,手眼身步法为先。”
  练功夫要讲究方法,法为先!没有方法嘛,练一百、一千年的死功夫也没用。
  在评“荆轲刺秦”一文中,我说要是荆轲可是我的学生啊!我便教他一天“拍蚊子、抓小鸡”功夫,“用意不用力”,放松全身,轻轻一拍,事情便成功了,便可以拍到蚊子了。
  可能大家以为我开玩笑,可是没有,“手跟气、意在气先、意到手到”,功夫不过如此,就是这么简单的!可是真要研究这个“意”嘛,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来说说这个功夫这个意嘛,倒是非常简单的,一说就大家都能明白的了;我以前看那些拳经拳谱啊,就已经花过驴年马月的时间了。
  “敌锋未见休先进,虚刺伪札引敌诓,引彼不来须卖破,眼明手快始为良。”
  “虚刺伪札引敌诓”
  要是空手呢就比较容易了,随便用手一招,或者把手往对方眼前一撥,引一下,对手就必要还招或有动作反应的了。
  对手是会先出左手?右手?双手?起脚?单脚?双脚?盘龙脚?虎尾脚?转身还招?
  进步还招?退步还招?连消带打?提手起脚?先打后消?冲上来发手打?中宫冲进来?
  头膇?肩撞?肘擊?进左边?进右边?
  或对付自己的手?砍手?剪手?擒拿点按手?
  自己都得先要盘算能对付得了各路变化和可能性。都算好了,就如同準备了天罗地网,敌手一做反应,都不出自己的意料之中,一下子就能克敌制胜了,就是这么简单的!
  “拳无三下”,第二招就能分胜负了! 多算多胜,少算必败! 现在有很多会教第二下子的名师吗?未必...
  有一个高手也是不讲究招式的,不过肯定他比我厉害多了,大家请看:
  猴王喝道:“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悟空骂道:“你这泼魔,原来没眼!你量我小,要大却也不难。你量我无兵器,我两只手彀着天边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孙一拳!”纵一纵跳上去,劈脸就打。
  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这般矬矮,我这般高长,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与你使路拳看。”
  悟空道:“说得是。好汉子,走来!”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拳捶脚踢,一冲一撞。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胁,撞丫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
  呵呵!魔王丢开架子,就是刚刚举起手、伸开了手,準备打,悟空就钻了空档子,冲进去相迎相撞,拳捶脚踢,一轮好打。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众猴闻说,个个惊恐道:“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
  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
  呵呵!“赤尻连拳”是少林派韦陀门的,后来也成了六合门的拳种;“通背拳”也曾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门派。

      一个 旧社会 的 青红帮的混混
                    
         一个读书不成功的 阴谋家
                    
         一个娶妻随妻的 基督徒
         一个 不反抗倭奴的弱者,屠杀工农的强者
                    
         一个。。。得过花柳病的 嫖客
                    
         一个 害死 4万万 中国人民的 刽子手
                    
         ————————江浙狞——蒋该死!
       那些战死的将士 他们是中国人!!不管哪个党派 他们在保家卫国 你居然说他们是炮灰 你要脸吗 赶紧去地下给你的太祖亲爹舔P眼去 爷爷不想再和你废话了
         ————————————————————--
         知道,1/3之一的炮灰是湖南人么?
                
         花生米的悲哀,在于 他本身 江浙狞 的性格
                
         他们生来就是绵羊!!!唯一的目的就是用来被屠杀滴
                
         他们不敢如他们的冒牌祖先 明朝皇帝一样 殉国。不敢 焦土抗战
                
         只会在英雄的湖南人背后放冷箭!
                
         当英雄的湘军在淞沪会战成了炮灰之后,江浙狞,勇于 焦土 湖南人的省城——长沙!因为,阴险毒辣的 江浙狞 知道,焦土之后的湖南50年也恢复不了元气! 当淞沪成了炮灰的湘军第二代子弟1939年成年之后,又被 花生米 当做炮灰来消耗!就是这些湘军炮灰,在湖南战场证明了自己湖南人的血性!倭奴叫道:撼山易,撼湖南人难!湖南各大城市基本毁灭!
                
       于是,绵羊一样被蹂躏,然后屈膝投降的江浙狞,战后开始为自己的绵羊性格 沾沾自喜!幸亏没有焦土!不然也和 湖南X冒一样,一切从头来建设!于是,绵羊一样的江浙拧,沉湎于 自己的院士之多,建设之好!
                
         这就是江浙狞的性格,就是这样的阴险、无耻!
      杂种北方狞、刚勃江浙狞
      西戎河洛至,从西戎河洛
      五胡至,从五胡
      金人至,从金人
      蒙元至,从蒙元
      满清至,从满清
      倭奴至,从倭奴!!!
      杂种北方狞、刚勃江浙狞,你们的拳头P硬! 你等杂种亡国奴还有什么资格评价别人??? 世界著名的 两脚羊品牌——江浙两脚羊,西戎河洛两脚羊!

      皇汉杂种 世界著名的两脚羊品牌
      西戎河洛牌两脚羊、刚勃江浙牌两脚羊
      特别是 洛阳十万少女牌两脚羊、江浙南京杭州牌两脚羊
      闻名天下!!!
      湖南、湖北根本不是一家人
      湖北人,是 鄂人————来自 伪宋
      湖南人,是 湘人————来自 蛮荒
       还有 楚国 明显就是 从湖南迁到 湖北的
      早期有历史记载的 楚国国都 都是 长江沿岸(为什么不在湖北腹地呢,要跨越长江?) 因为,湖北是 湖南人 殖民地!
       为什么 楚国国君 祭祀 祖庙 要到湖南长沙呢???
      因为 湖南长沙 来自 蛮荒时代
      长沙本义 在 壮族、瑶族... ...就是 祭祀女神的地方!!!
      湖北狞,连自己的祖先——祝融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不肯施舍他们口头上的祖先一个立锥之地!可见湖北狞的虚伪!!!
       还有 自 楚国亡后,湖北狞 已经 与 湖南人 成了生死仇敌
      从三国的 西戎河洛人——刘表 把荆州治所从 湖南常德(汉寿)迁到 襄阳 就可以看出 湖南与湖北的仇恨之深!
      到了 衣冠南渡之后,湖北狞 彻底成为 西戎河洛人的杂种!
      从隋唐——宋元,湖北狞 就是 和 河南狞 捆绑在一起的
      他们有一个名字叫 刚勃狞(江北狞)!!!
       所以 湖北狞 所谓的 九头鸟,就是 和 河南狞 的阴险、狡诈 有的一比
      忘记告诉 湖北鄂狞了:你们狗屎的九头鸟的 图腾 最早发现在 湖南!
      其次是 河姆渡!
      湖北狞,永远是 别人的殖民地!永远是 杂种的后代!

  论“功夫”的招式(四):说说《孙子兵法》和《太极拳经》
  说了要“露两手与大家,若是真懂了,就无论是剑法或拳腿功夫,都能“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了。”以前已经露了半手,现在再露半手的一半!
  关于招式的,刀经里头有一句:
  “敌锋未见休先进,虚刺伪札引敌诓,引彼不来须卖破,眼明手快始为良。”
  现在说说“虚刺伪札引敌诓”
  今天看了有博友说了这么一段:
  棍术技击与套路对练绝对不一样,武术从古至今皆以技击为本,注重体用兼备,它既要有精湛的武功技艺,又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临阵才能从容敏捷的应战,充分发挥专长,达到招法分明,得心应手,一拍即合方能取胜。对棍术的技击,虽有千策万略,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名师指点,仍是白给。不认棍,只认手,是棍术技击方法中的一个秘法。简单实用,真正善用枪棍者,皆知此法。斗棍时,不论是正面,还是左右两侧的直接攻防,也不论我的棍粘没粘着对手的棍体,也不论敌手用什么招法,只要敌手一动,我则以最简捷而实效的打法,就是对准敌人的持棍前手猛劈快崩。技法上一定要直起直落,自然而直接的进行有效的打击。这就叫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狠。一招先吃遍天。当敌手举棍想劈打我时,乘其棍上举的一瞬间,我的后把陡然发力,直刺其身。如果敌手想用刺棍伤我时,当他棍一动,我之双把一合,进步用棍稍直接劈打敌人的持棍前手。不认棍,只认手,此乃千金不卖之秘诀。其实是难则不会,会则不难。可举一反三,很多技艺其理相通,智者用心体悟,则一通百通。
  因为在博客回访了以后看了,我就问了一句:
  “要是敌人一提手,你的棍就进去了,才发觉原来是敌人的虚招,怎样呢? ”
  其实这个道理自古就有,看看《孙子兵法》: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如果敌人一出手,你用手去抵挡他的手,就是以远击远,不论险易、广狭,是笨法子!不知道生死的关键就在这一下子、这一煞那!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要知道选择正确的用法!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一番话说得太好了,你引诱一下敌人,他就会很高兴的过来的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面对面对敌,战势很清楚了。你要是发手直接打出去,敌人早就戒备了,你就把手和前臂送就给敌人!
  所以要是手法招式简单笨拙的打出去,敌手早就作好了準备了,不出敌人的意料之中,就是死手、死功夫,不知道“死生之地”!
  功夫的手法招式都能远用纯熟了,才能乘势、转势、造势,否则就是空话!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要想用虚实的手法招式,首先必要知道安静!
  要是动来动去、摇来摇去,自己的中心在哪里都不知道,如同无头乌蝇!
  高手应敌时是非常小心的,不轻易动的,生死尤关时更加动也不敢一动,生怕一动就会失误,就败了!
  泽庵禅师著的《不动明智录》,为何明智是“不动”呢?日本剑道是怎样找到的呢?
  “运若抽丝处处明”
  王宗岳解为“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
  “待机而动如猫行”
  王宗岳解为“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你们莫看李小龙和西洋拳的阿里 Ali 跳来跳去,那是因为对手的水平相差太远,可以随便玩玩。
  可是到他们要与对手真正面对面博拳的时候,要发真力的时候,他们也要脚踏实地才能发力。
  试试把人吊在半空中,人没有支点,如何能发力呢?
  现在一些练太极拳的师傅都可以表演站著让人推不倒的示範,现在的记录可能是六个人也推他不倒。
  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自来拳谱就早有这个法门,不过不是很多人留意而已!
  《太极拳经》“束胁下气把裆撑 五趾抓地上弯弓 进退顾盼定五行”
  《太极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很多人练了多年太极拳,因为不知道“力从地起”,必要“五趾抓地上弯弓”,没有留意,所以内力永远都练不上!
  人在地上没有支点,没有“中定”,又如何能“定五行”呢?
  《太极拳经》王宗岳解为“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十三势者,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太极拳打手十要诀 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招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发落点对即成功。”
  找到了“发力点”和“落力点”,对上了,就成功了,就是这么简单的!
  其实这个道理,“少林派”早就说过了。
  “少林派”武功被称为武学正宗,是因为其武功不但博大精深,且其心法和宗旨都极为端正。
  “少林”是中国禅宗的祖庭,对于打人的功夫,视为不是正业,自然没有讲究“性命双修”的道家这么刁钻。
  “少林派”的表述是这样的:
   气未动兮心先动 心未动兮气先充
   气动形体合一起 冲锋陷阵显神通
   天地正气即吾中 盛大流行遍体充
  少林点穴练功指要:  
   少林点穴法 妙计威天下 要得此真机 先习运气法
     收气聚气海 出手丹田发 还需调四梢 全身归脑纳
  “四梢”就是眼、手、身、脚,不过我认为有一句最重要的,是“手心力印足心力”!
  《紫清指玄集 白玉蟾》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太极拳打手十要诀 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里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太极拳打手十要诀 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动。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虚实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太极拳打手十要诀》的确是高手所写的,那是高手对打的应用手法,手上的功夫不到,是编造不出来也者!
  但是其中的道理,《孙子兵法》早就有相同的理念了!
  能看得懂的,这些就是最无以上之的“秘谱密诀”!
  不过既然都公开了,就不是宝贝了。
  却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世人往往就是如此,见惯了就觉得不足为奇!
  罗伦斯 ( 22:49 首次发表:金庸茶馆 )

  罗伦斯说剑(九):‘奥运会的剑击’
  在六月二十九日,我写了一篇文字:‘论功夫的招式(四):说说《孙子兵法》和《太极拳经》’。
  那篇文字本来是回复山东秘宗拳的张国政先生,张先生已练了五十多年武功。
  不例外的狂妄,我的文字中有批评和挑剔之处,张先生却不以为忤,说我是第一个敢批评他的人,反与我结成好友,而以兄弟相称呼。张兄心胸广阔,气度宽容,幸何如之!
  《西游记》有一句话,我是素来喜欢的,吴先生说‘有分有缘休俗愿’!
  我上次回复了一位朋友说:‘西天乐不住,东土贫有余。’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行密节高霜下竹,方知不枉用心神。
  以前说过了要‘露两手’,已经露了大半手了,现在再露一些,合起来就是一手了。之后还欠一手,慢慢来吧!
  我来说剑呢,朋友们可就大跌眼镜了,可能完全没有兴趣了!因为全然不是你们心中所想那一回事。
  ‘拳无三下’、‘兵无两响’,兵器是非常凶险了,只有一下。所以武功是不能比的,武功高者也没有十分把握,更不会轻易动手的。
  有道是:‘百日刀 千日棍 万日剑’,一万天除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千六百天是十年!
  一万天是三十年还不够,难道练剑要练三十年,这功夫可难练得紧!
  《罗伦斯拳谱》只有几句,没有更多了。第一句是‘内练一口意气劲,手眼身步法为先。’  
  练功夫与修道学佛都要讲方法,法为先!
  没有方法嘛,练一百、一千年的死功夫也没用。至于嘴巴的‘虚功夫’,就说上一万年都没有用!
  虽然中国有好几百个门派, 成千上万的套路。只关于太极拳经、拳谱的,就已经有杨、吴、陈、武、李、程、孙、宋、俞、和、赵堡等等门派。
  那些拳经拳谱虽多,就算把它们都全背熟了,到得真要用的时候,也只是电光火石之间的这么一两下子!
  有道是‘拳无三下’,第二招就能分胜负了! 多算多胜,少算必败! 现在有很多会教第二下子变化的名师吗?未必!
  《刀经》里头有一句就是说方法的,‘敌锋未见休先进,虚刺伪札引敌诓,引彼不来须卖破,眼明手快始为良。’
  现在再简单说说‘ 虚刺伪札引敌诓’,这一句说得真好,怎样能用上呢?
  要是敌人一提手,或刀或剑,你就提兵器进去了,才发觉原来是敌人的虚招,怎么办呢?现在的名师高手,有很多能回应上吗?只怕未必!
  我在‘论功夫的招式’已说过一些:
  要是空手呢就比较容易了,随便用手一招,或者把手往对方眼前一撥,引一下,对手就必要还招或有动作反应的了。
  对手是会先出左手? 右手? 双手? 起脚? 单脚? 双脚? 盘龙脚? 虎尾脚? 转身还招? 进步还招? 退步还招? 连消带打,提手起脚?
  先打后消,冲上来发手打? 中宫冲进来? 头膇? 肩撞? 肘擊? 进左边? 进右边? 或对付自己的手? 砍手? 剪手? 擒拿点按手?
  自己都得先要盘算能对付得了各路变化和可能性,都算好了,就如同準备了天罗地网,敌手一做反应,都不出自己的意料之中,一下子就能克敌制胜了,就是这么简单的!
  兵器是手的延长,手上的功夫不成,兵器就更不能动用的。‘兵无两响’,一提手、一响,就没有命了!
  现在看了奥运会的西洋剑击,正好说说中国的‘活功夫’。到了这里,那几千本拳谱刀经剑经,都难动用上!
  《孙子兵法》真是有大智慧,两千年前的智慧,真是了不起,能用上就很好了!
  其实《刀经》这个道理自古就有,看看《孙子兵法 始计第一》: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如果敌人一出手,你用手去抵挡他的手,就是以远击远,不论险易、广狭,是笨法子!不知道生死的关键就在这一下子、这一煞那!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要知道选择正确的用法!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一番话说得太好了,你引诱一下敌人,他就会很高兴的过来的了!
  《孙子兵法 兵势第五》: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面对面对敌,战势很清楚了。你要是发手直接打出去,敌人早就戒备了,你就把手和前臂送就给敌人!
  所以要是手法招式简单笨拙的打出去,敌手早就作好了準备了,不出敌人的意料之中,就是死手、死功夫,不知道‘死生之地’!
  所以有道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有没有‘什么’?是有没有‘命’!
  下部分的文字是六月发文时说的:
  ‘如果敌人一出手,你用手去抵挡他的手,就是以远击远,不论险易、广狭,是笨法子!不知道生死的关键就在这一下子、这一煞那!
  要知道选择正确的用法,你引诱一下敌人,他就会很高兴的过来的了!
  面对面对敌,战势很清楚了。你要是发手直接打出去,敌人早就戒备了,你就把手和前臂送就给敌人!’
  那场奥运会的女子花剑决赛,是由韩国对意大利,那个韩国选手怎么能赢呢?很简单!
  她的手一提或者一摆,对手就马上做反应,然后韩国选手的马步一退,意大利选手就以为有进攻的机会就冲上去。
  结果,意大利选手就把手和前臂送就给敌人,最先韩国选手的头三分得分,都是同一个方法。
  要注意这一退,并不是很多人懂的,能懂的就已经很好了;中国队就不懂,否则成绩可以更好。其他男女选手都一样,都不懂。
  我看到韩国选手这一退,就知道她有取胜机会了。
  怎么说呢?其实很简单!
  她退的时候,上身可以完全保持不动,保持着可以随时进攻的姿态。就这样手一提或者一摆,做做样子的引一下子,就等对手把手和前臂送过来了。
  韩国选手就是这样非常轻松的,便击中了对手的前臂,意大利选手输了这头三分,人都呆住了,结果最后也输掉了金牌。
  韩国选手这一退,还有什么微妙之处呢?
  她这一退是平退,退了等于没有退。很多人退步退马的时候,就连上身的重心也同时失掉了。一看退步时的肩膀有动没有,就知道了对手的水平了。
  大部分人是一退步退马的时候,就连肩膀都是高低浮动的,这样怎可以出手迎敌?
  她这一退,连下身的马步都能保持不动的,就是维持着马步随时可以再进。
  其他人都是‘有进无退’,是‘无得退’,进了,退不了,就败了!
  韩国选手的步法是有跆拳道中人指点的,这些身法步法的配合,我只见过有韩国的跆拳道好手用过,别的地区选手倒也没有见过!
  中国几百个门派,上千套拳谱有这样说过吗?有,很少!有人指出来过吗?更少!有人会用上吗?你去找找看!
  《罗伦斯拳谱》的第一句是‘内练一口意气劲,手眼身步法为先。’
  其实‘手眼身步法’五法,几乎是所有门派的共法,上述的只是基础的步法而已,可是真正会的人已经很少。
  最近看了几个月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那些武术武林风擂台等等,他站在那里,姿势是死的,或是活的?能不能动?我一看就知道了,他身子一动,就更是一目了然!
  再多说两句关于‘身法’‘步法’。
  拳谱有云‘拳上马先行’,你要打我,须要先上马步才能出拳,否则距离就对不上。所以你的脚步一动,我就等着你把手送上来,是不是很简单?
  拳谱有云‘进步靠为先’,你要上马,身却就必须要向前靠。其实我们平时走路都是一样,我们的重心就是这样往前移动的,能把握着重心灵活进退的,就已经是少见的好手了。
  到了这个境界,见对手的肩膀一微动,就知道他是要把手送过来了。
  就像那个韩国选手,準备好了,一出剑,对手的手臂就中招了。那只是花剑的比赛而已,要是用重剑或者军刀,情形就不同了。要是用中国的刀剑或者东洋刀,对手的手臂就得卸下来!
  要是水平再高一点而空手比拳脚呢,见对手的肩膀一微动,把脚往前一站,就占住了对手原来要下脚的地方。
  那对手的脚不能下地,就连重心都保持不了,手上有什么功夫都用不出来了,就随便怎样出手都成功了。
  可惜看了几个月中央电视台的武术武林风擂台,连一个会的都没有看到。
  那些柔道好手都知道这个法门,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以为现在的中国都是花拳莠腿,懂得的人少,有些日本人就是这样的便对中国人骄傲起来。
  要是水平又再高一点呢,对手的肩膀一微动,就能分得出是动左或动右,就已经要准备发手起脚了。对手的身体或脚一靠前,首先他的脚就会断,脚不中招身体也得中拳脚。
  对手冲上来就中招,是为‘撞打’,力度强横无比,一下子就非死即伤,那有对手近身之处?
  兵器是手的延长,手上的功夫不成,‘身法’和‘步法’都不会的,踏上一步就没有命了,能说用兵器吗?
  那些中国的‘万日剑’是什么一回事呢?

  论功夫的招式(五):‘一场比赛’
   再说说‘身法’和‘步法’  
    拳谱有云‘拳上马先行’,你要打我,须要先上马步才能出拳,否则距离就对不上。所以你的脚步一动,我就等着你把手送上来,是不是很简单?
   拳谱有云‘进步靠为先’,你要上马,身却就必须要向前靠。其实我们平时走路都是一样,我们的重心就是这样往前移动的,能把握着重心灵活进退的,就已经是少见的好手了。
   要是水平再高一点呢,见对手的肩膀一微动,就知道他是要把手脚和身体送过来了!你能控制着对手的脚不能下地,他就连重心都保持不了,站都没能站稳,手上有什么绝活功夫,千招万招都运用不出来了。
   话说得很简单,要修炼到了这个境界,却不是纯然的练习死功夫就可以达到的。‘手眼身步法’五法都练好了,能不拘招式,不滞于门派之见,意到手到,应变如意者,就能‘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了’。
    高手见对手的肩膀一微动,就能分得出是动左或动右,就已经要准备发手起脚了。对手的身体或脚一靠前,首先他的手脚就有机会被打断,就算手脚不中招,身体也得中拳脚。对手冲上来就中招,是为‘撞打’,力度强横无比,一下子就非死即伤,‘身法’和‘步法’都不会的,踏上一步就没有命了!
   这样说,可能有人不相信,我说一场比赛,大家就可以知道‘撞打’的威力!
   虽然我认为空手道和跆拳道都是比较简单的拳术,也有好手的。我看过一场精彩的跆拳道比赛,是2001年的世界跆拳道重量级决赛。
   那场比赛在香港举行,决赛时是一个韩国的姓金的,当时已经是黑带七段了,那场比赛是我所见过中最精彩的。金七段大概三十来岁,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样子很散文,一点都不动声色,很平凡的。记忆中他是165磅,有人说他是个很厉害的杀手,最近几年出来比赛都从未败过。
   他的对手是一个体重228磅,高六英呎的伊朗对手,我看过他上一场比赛,他也算是很灵活的,我本来以为他有机会取胜。
   出场时,金七段就垂下双手,很自然的放在前后脚的附近,而是左马步就是左前脚在前。我觉得有点奇怪,跆拳道的好手一般都是右脚在前的,因为右手右脚比较灵活,无论防守和进攻的考虑,都是用右马步的。
   开始的时候,金七段就站在那里,他的身体就像石头,动一点都不动,就站在那里,一副大宗师气派,也像个死人。其他一般打跆拳道的,最喜欢跳来跳去,或者学李小龙,喜欢拉衣服拉裤子。
   到比赛时,伊朗对手就跳来跳去,想要装模作样起脚,金七段平退了一小步,又一小步。距离不对,伊朗对手攻势就自然消了,轻描淡写的,倒完全不费丝毫之力。伊朗对手再冲上去,金七段退了左马步,改为右前锋马步,我就知道了,伊朗对手完全没有机会了。为什么呢?
   第一、上次所说的奥运会女子花剑决赛的韩国选手所能做到的,金七段完全能做到!
   第二、练武功武术的人,通常都是用单手单脚作为主要防守和进攻的,不是左手左脚就是右手右脚的,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当然的用右手右脚,总之是单手单脚!
   因为人的意识到最后关头或关键时刻他都是只用习惯的手,另外的一只手可以说是废的、没用的、死的、不能变化的、没有威胁性的!
   这样不但有了漏洞,而且两只手不能互補互应。高手一看就知道怎样能取胜了!
   练武功武术的人,站在那里是很有意识的,很容易就看出来的;是用那只手或者那只脚作为主力,看他进或退一步就更能确定了。
   金七段却是双手双脚的,他的伊朗对手只是右脚而已,连右手都是废的!还能打吗?
   距离不对,他们就分开了,然后再合手。
金七段换了右马步在前,双手也是自然的垂下,伊朗对手冲上前,金七段平退了一小步。突然金七段退了右脚改为左前马,本来依距离看是不需要的;伊朗对手又冲上前了,这次他上了一大步,身形还未站定,突然金七段原来退后的右脚再踏前,就一拳!‘砰’的一声大响,金七段一拳就打中了伊朗对手的胸部护甲。伊朗对手站不住了,连退了六七步到了比赛环外,还是站不住,一下子就坐在地下。他想站起来,可是不行,他用双手按着胸部,面露痛苦之色,比赛就这样便结束了!
   要是没有护甲,这样的一拳,就肯定能打断了几条胸骨,肯定要了他的命。事隔多年,我仍然印象深刻,小节可能有出入,大处就是如此!
   金七段这样的造诣,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很简单,任何门派的人都可以做得到,一点神秘都没有!
   听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跆拳道重量级决赛,也是‘一招了’,一脚就完事。
   不知道谁有这两场比赛的录影?请告诉我!

  论功夫的招式(六):‘奥运会拳击(一)’
  上两回说‘拳比赛’和‘剑击比赛’都说过‘身法’和‘步法’,现在再说一些。
  拳谱有云‘拳上马先行’,你要打我,须要先上马步才能出拳,否则距离就对不上。所以你的脚步一动,我就等着你把手送上来,是不是很简单?
  拳谱有云‘进步靠为先’,你要上马,身却就必须要向前靠。其实我们平时走路都是一样,我们的重心就是这样往前移动的,能把握着重心灵活进退的,就已经是少见的好手了。
  世人往往爱假不爱真,总是喜欢舍近求远,舍易取难的,有些道理是拳谱拳经早就说过的,却不去钻研却把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总爱去找那些神神秘秘、故弄玄虚、嗳暧昧昧却又难求难练的秘谱密诀。免费放在面前的,却总觉得不是最好的,‘道不远人,人皆以为道而远之,不可以为道。’
  拳谱有云‘打拳如走路,看人如缟草。’
  ‘看人如缟草’,敌人对手就如缟草一样,些微的风吹,草就随之而动了。你要打倒对手,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敌人对手就是会动的草,你可不能当作他是死物。
  ‘打拳如走路’你站在那里自己打、自己练,天下无敌,惟我独尊,但是打不着对手。你一提手进马举刀,对手就有防范了,马上就会动起来了,你不会动的功夫,就打不着对手了!
  所以是要练‘活功夫’不是死的功夫,打拳如走路,一边走路,一边要能应变,可以随时发手出拳起脚。
  拳谱有云‘拳打三分,脚打七分。’‘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不是说只会用脚踢人,而是说脚法、步法的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脚法步法不成,站也站不稳,动又不会动,能打什么拳?
  奥运会的仲满如何赢那场决赛呢,我看得很清楚,他是赢在身法,中国队的步法就没啥特别优胜之处。在决赛时,明显地仲满有几剑对攻得分,他在出剑的时候,他的身法和步法能配合,腰部轻轻的略微摆动了一下,就很乖巧的把对手的剑避过了,对手有点愕然,相信这是与法国教练的水平有大关系。
  比赛就是这样的,大家水平接近,能有些微这优胜之处,就有机会赢了。
  那场91公斤以上的奥运会拳击决赛呢,中国队的张志磊怎么输呢?很可惜,我认为他是输在步法!
  我有看张志磊上一场的准决赛,张打得不错。他身材高,手脚步法都灵活,拳击的力道也够,我本来以为他是有机会赢的。
  决赛时张的对手是意大利人,也是上次奥运会拳击的银牌得主,经验丰富,他个子明显比张矮,身材很结实。
  出场时,我见到张的态度和眼神,就觉得不妙了,因为一个浪漫的花花公子能出场取胜,只能出现在古龙的小说!
  到了这里,先说一个小说的故事。有一个高手也是不讲究招式的,不过肯定他比我厉害多了,大家请看:
   《西游记第二回》
  猴王喝道:“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悟空骂道:“你这泼魔,原来没眼!你量我小,要大却也不难。你量我无兵器,我两只手彀着天边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孙一拳!”纵一纵跳上去,劈脸就打。
  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这般矬矮,我这般高长,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与你使路拳看。”
  悟空道:“说得是。好汉子,走来!”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拳捶脚踢,一冲一撞。
  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胁,撞丫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
  呵呵!魔王丢开架子,就是刚刚举起手、伸开了手,準备打,悟空就钻了空档子,冲进去相迎相撞,拳捶脚踢,一轮好打。

  论功夫的招式(七):‘奥运会拳击(二)’
  ‘身法’和‘步法’的配合,是最重要的;距离不对,你就打不着对手了;距离不对,你就打不过对手了!
  《太极拳经》“待机而动如猫行”
  王宗岳 解为“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太极拳经》“运若抽丝处处明”
  王宗岳解为“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
  拳谱有云‘打拳如走路,看人如缟草。’‘拳打三分,脚打七分。’‘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脚的运用和感觉是很重要的,步法要轻灵才能灵活变化,脚步一放重了便死了。
  你站在那里,姿势是死的,或是活的?能不能变化的?动起来,是出那一只手或那一只脚?我一看就知道了。你身子一动,那就更是一目了然,那你还有什么机会?
  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这些只是一般的拳腿功夫而已,对于博大精深、精微奥妙的中国武学来说,根本不算是啥一回事!
  中国字是很奇妙的,先说说‘武’字:
  《国语 周语》:‘三时务农(指春、夏、秋季),一时(指冬季)讲武。’
  河南省安阳县所发现的殷商(距今约四千年 B.C. )甲骨文,有图形显示的长兵器便是戈,甲骨文、金文的‘武’字都是‘戈’。从‘止’,止便是足,意思是手持长兵器长至及于足部,平时长置于足旁。以前有人说‘武’字便是‘止戈’,这纯然是依文解义,后来人就都不会怀疑了,还引来引去呢!
  ‘武’之一字要是能看明白了,很多武学上的问题都能懂了。
  再说说‘功夫’二字:
  ‘功’字是‘工于出力’,或出力的技艺。
  ‘夫’字是两人相互比出力、用力的应用技巧技艺。
  ‘功夫’两字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较量技艺。
  ‘工’字是‘天下地上’,人就在中间。你找到了这种‘力’,把法门运用纯熟了,一出手就带有了这种‘力’,《法华经》佛说 “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礼记 王制》:‘凡执技论力,赢股肱(指角力,便是要控制对手的手脚主要部位),决射御(射箭、御马和马车)。’
  ‘工于出力’,这种‘力’怎样找呢?南少林的洪拳‘十二支桥手’口诀是‘刚柔迫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乾坤。’这种‘力’就得在‘刚柔’和‘乾坤’里头去找!
  开头两支就是‘刚柔’两个字,这两支却是最难。可是练不到‘刚柔’这头两支呢,就是再死死地练一千年都是死功夫,都没用。再厉害的师傅都没有办法传授,这个与学佛修道一样,也是要自悟自度。
  ‘功’字是‘工于出力’,最近编篡的‘少林武术汇宗’引用了一个故事,一个禅师对他的徒弟说,要学武功,需得先要‘看破生死。’
  真能感应到什么是‘天下地上’的‘力’,能自由自在的发手提脚,就有些少‘唯我独尊’的味道,学佛修道才有些微影子!
  这种‘天下地上’的‘力’,能用在足部脚下,就已经很好了!
  ‘刚中有柔’就难,‘柔中有刚’就更难。除了师传和后天的刻苦练习,悟性可一点都不能少,能练至‘身法’和‘步法’轻巧灵活,却是很难的。
  拳谱中有没有这样说过呢?有,都说透了,请看看。
  《太极拳经》‘束胁下气把裆撑 五趾抓地上弯弓 进退顾盼定五行’
  练太极拳与其他门派的功夫也是一样,‘力从地起’,没有留意‘五趾抓地上弯弓’,内力就永远都练不上!
  人在地上没有支点,没有‘中定’,又如何能‘定五行’呢?
  找到了‘天下地上’的‘力’,就有‘中定’了!
  《太极拳经王宗岳解》‘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十三势者,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所以拳谱中根本就没有秘密,密在你哪里,你看不出来,这就是秘密!
  张三丰祖师真乃绝世高人,没有啰啰嗦嗦的,只说‘创此太极拳’是‘欲天下英雄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其人其艺,心胸之旷阔豁达,武艺之高强,着实令人心倾。
  近代那些所谓写武术史的人,本身武术水平有限,对少林和武当,外功和内功等都未有整体认识,对易学和道家之学造诣既浅,又各师心自用。
  也有人别说太极拳或是陈王庭或是陈清平,又或是王宗岳等所创,真是无言以对。
  说到发力呢,少林拳谱谓‘手心力印足心力’,太极拳谱谓‘消息全凭后脚蹬’。你找不到‘脚部’的这个感觉了,那功夫是白练了。那些太极拳师,表演与六个人十个人在面对面角力的,就是靠这个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你们莫看李小龙和西洋拳的阿里 Ali 跳来跳去,那是因为对手的水平相差太远,可以随便玩玩。可是到了他们要与对手真正面对面博拳的时候,要发力的时候,他们也要脚踏实地才能发力。试试把人吊在半空中,人没有支点,如何能发力呢?
  很多拳经拳谱,说来说去的都是一般的拳脚功夫而已。功夫和识见俱不到的拳经拳谱,一眼就能看出来。至于那些一开场就是‘天地玄黄’或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等的拳谱,现在用电脑搜寻资料这么方便,一天就能出来三五本,你去慢慢研究吧,千年万年….
  说到打拳的步法,外国人倒真是有一个天才。
  今月初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又重温了一场1972年的西洋拳重量级比赛,阿里 Muhammad Ali对 Jerry Quarry,太好看了!
  Muhammad Ali阿里又称奇利,总之他是很多西方人心目中最伟大的西洋拳拳击手,可是西方人也说不出尽然来,就是觉得他打拳煞是好看!看阿里打拳,只能说一句,‘赏心悦目’!
  我对西洋拳的看法是这样的:
  1、西洋拳的步法是很死板的,可以说是‘有进无退’,是‘无得退’,进了,退不了,不会后退!
  其实看看西洋拳的马步就知道了,他的脚尖是平直向前的,膝头是竖直向天的,所以既没有左右的横向的力,也不能灵活的向左右运动。
  中国功夫之所以要练前弓后箭步,南拳也就很着重练习钳马、弓步狭马或詠春拳的二字钳羊马,就是要有左右的横向力,更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现在中国的武术表演比赛套路呢,也不分南拳北拳长拳短拳,都是划一的川字步,膝头是竖直向天的,不然就一律扣分。哈哈,我不想说下去!
  2、西洋拳的步法只会向前的就能出拳,后退了就失去重心,更不能还击。
  3、西洋拳的出拳,是只有向前而没有左右方向的。你走在他的左边右边去,他能怎样打呢?他只有一方法,他把前脚对你的方向踏准了一步,再把后脚拖一步,较正了身体了,对正了,最后才能出拳,也只有直拳和钩拳而已。
  4、所以西洋拳的步法是很简单的,你稍为左右移动一下,他就把脚伸出来让你踢,要是好手就能把他一脚踢倒!要是这些都看不出来,能说什么练功夫?
  说得简单,你要是问我有对上过了没有?哈哈,比起慢慢的写来,就简单得多了!
  现在欧洲美洲开馆教中国武术的人,碰到来踢馆挑战的西方人多的是,大部分都是西洋拳的。空手道和跆拳道的倒比较讲纪律,更有礼貌一些;但所谓試手、讲手、度手,就如同吃饭一样的平常,有时候上来吃一顿饭,还未吃完就比試了好几场了。
  以前有些故事,说一些中国有名的武术家,吓倒打倒西方大力士等等,现在来说,都只是平常事而已。而且这些比試,很多时候也是来者不拒的,也拒绝不了。
  阿里怎样厉害呢?他的步法是前后左右的,有时候他伸头出来引一下对手,对手肩膊一动,他的脚步就动了;对手的手还未有出来,他已经移开了。阿里出拳也是很厉害的,快、猛,而且回拳翻手快,配合他的脚步,左右开弓出拳,是非常好看的!
  那场91公斤以上的奥运会拳击决赛呢,中国队的张志磊怎么输呢?很可惜,我认为他是输在步法!
  我有看张志磊上一场的准决赛,张打得不错。他身材高,手脚步法都灵活,拳击的力道也够,我本来以为他是有机会赢的。决赛时张的对手是意大利人,也是上次奥运会拳击的银牌得主,经验丰富,他个子明显比张矮,身材很结实。
  张志磊一出拳,对手就欺身进来面对面博拳,就是站定了脚步不动,然后互相出拳对打。张要是不出拳呢,对手的手不够长,他就等。有时候张出拳,意大利对手欺身进去都是距离不够,还要再扑前拚拳。意大利对手发拳的距离对上了,张的距离就不对了,只能被架在外面,根本发不了手。拚博了几回,张都不想打了。其实很容易打,张只要能左右稍为移动,就能令对手的重心难以把持,就有机会打了!
  上回说过《西游记》:‘悟空道“说得是,好汉子,走来!”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拳捶脚踢,一冲一撞。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胁,撞丫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
  呵呵!魔王丢开架子,就是刚刚举起手、伸开了手,準备打,悟空就钻了空档子,冲进去相迎相撞,拳捶脚踢,一轮好打。
  张的教练在看什么做什么呢?看着真令人生气!休息的时候,教练就对着张不停地吼叫,既没有对应的办法,又不替张按摩手脚好让他松弛。这场比赛,真不明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剑是什么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