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钻石好吗那里最多钻石

无大不欢!历史上的大克拉数钻石你知道几颗|戈尔|印度|法国_新浪网
无大不欢!历史上的大克拉数钻石你知道几颗
无大不欢!历史上的大克拉数钻石你知道几颗
Miss J+已经带着在老家吃胖的肉扑回到了工作岗位,小伙们是否也难逃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命运呢?不管长肉与否,过年和家人开心团聚最重要了!毕竟,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掌嘴)~其实在珠宝圈,也有不少著名钻石都是“重量级选手”,这些大克拉数的钻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如今又身处何处呢?1Idol's Eye 神像之眼Idol’s Eye 神像之眼,图片来自Life magazine相传,神像之眼被奥斯曼帝国大名鼎鼎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买下。 1909年,哈米德二世被流放后,他的仆人在巴黎将其转卖。这颗钻石是日在巴黎拍卖的几颗大钻石之一,后由一位西班牙贵族所拥有,多年来,一直存放于伦敦的一家银行。Great Mogul 大莫卧儿钻石 ,275.65克拉,34.85毫米 x 25.61毫米,原石重808.37克拉(估计),源自印度,发现于17世纪初,当前位置不详,可能存于俄罗斯根据著名法国钻石商人和探险家Jean Baptiste Tavernier的说法,重达780克拉的大莫卧儿钻石(Great Mogul)大约发现于1550年的印度加尔康达附近的Gani矿区。这颗钻石见证了整个莫卧儿王朝的始末。奥兰哲布国王在路易十四时代建立大莫卧儿王朝,他把钻石送到威尼斯,并由Hortensio Borgis亲自操刀。因为780克拉粗糙原石包含许多缺陷,这颗钻石最终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设计为近300个刻面,重约280克拉。但国王对这个结果大为不满,并对Hortensio Borgis施以酷刑。French Blue 法国蓝钻,68.9克拉,31.00毫米x 24.81毫米 x 12.78毫米(估计),由从Tavernier蓝钻切割而来,发现于1671年,目前被切割为希望钻石1671年至1673年之间,灿烂辉煌的法国蓝色钻石从Tavernier蓝钻上切割而成。根据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命令,这颗钻石被切成重约69克拉的盾形,后来被称为“蓝冠钻石”(Diamante bleu de la Couronne)或法国蓝钻。后来,它成为了法国皇冠的一部分,并收入在金羊毛订单,该订单包含法国蓝钻,32.62克拉Bazu钻石,几颗大型白色璀璨钻石和1749年数百颗0.1克拉钻石。Koh-i-Noor光之山,现为108.93,41.74毫米 x 33.89毫米x 16.68毫米,源自印度戈尔康达,可能发现于在1300年代,现被镶嵌在英国王冠曾有人说,拥有Koh-i-noor的人便能统治世界。事实上,这颗钻石一直围绕着许多痛苦的战役,特别是在印度和波斯地区,甚至今天,各国仍然声称拥有它的所有权。相传,这颗钻石的发现时期可以追溯到基督时代,并可能发现于14世纪初期,然而,历史记录只能证明它曾在过去两个半世纪现过身。Koh-i-noor的起源至今无从考究,据说它起源于位于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戈尔康达王国,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钻石生产地区之一。1526年,在印度的第一位莫卧儿统治者Babunama--Babur的回忆录成为了最早真正地提到了与Koh-i-noor描述相符的记录。同年,Babur击败并杀死了Gwailor的前Rajah王子Vikramaditya。决战之前,Vikramaditya王子将所有珠宝送到阿格拉堡垒保管。作为这些珠宝之一,这颗值得注意的钻石被记录下来。Sancy 桑西钻石,55.23克拉,25.7毫米 x 20.6毫米 x 14.3毫米,源自印度,发现于1570年之前,现存放于巴黎卢浮宫Sancy桑西钻石是一颗55.23克拉的玫瑰式的梨形钻石,无色,带绿黄色调,据说是首批采用对称切割的钻石之一,这也正是它不同寻常之处,因为钻石只有冠部没有亭部。Spoonmaker's,86克拉,42毫米x 35毫米x 16毫米,可能源自是印度,现被镶嵌在土耳其皇冠珠宝,存放于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匹皇宫和博物馆历史上关于Spoonmaker's重量的记录存在差异。根据记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钻石的它仅重86克拉,所以很难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历史上没有记载它的明确来源,然而,直至奥斯曼法庭的官方历史学家拉斯德如此描述:“在1669年,一个穷人在伊斯坦布尔Egrikapi的垃圾堆中发现了一块漂亮的宝石。他把它交给一个制作木勺的匠人,后来匠人以十个银币的价钱又将其转卖给了一名珠宝商。苏丹的穆罕默德四世得知此事,命令将宝石带到宫殿,将其占为己有。“Tavernier Blue,115.16克拉,32.89毫米 x 27.65毫米 x 12.92毫米(估计),蓝色,源自印度Goldconda,发现于1610年,1671年切割成法国蓝不同颜色的彩钻贵重而稀有,它们像田野一样绿,像夜空一样黑,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明亮璀璨,但很少有钻石像深蓝色调一样精致深邃。Tavernier Blue钻石也被称为“D'un beau violet”,1610年左右发现于印度,重达115克拉。Great Table,242.31克拉,59.42毫米 x 33.51毫米 x 13.25毫米(估测数据),淡粉色,源自印度戈尔康达,大概发现于在17世纪初,目前被切割为Darya-i-noor和Nur-ul-ainGreat Table呈切方形切割,所以具有很高的识别度,但是相关研究表明这颗钻石已经遭到损坏。1642年宝石商Tavernier对Great Table钻石进行了首次报道。在Tavernier列出的“在欧亚大陆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钻石和红宝石”名单中,Great Table名列第三。其中他评论道:“在1692年的戈尔康达,我看到了这颗钻石,它是我在印度经销商手中看到的最大的钻石。“据说Great Table曾为印度的第一位莫卧儿皇帝所拥有,钻石见证了暗杀、更迭与多次王位传承,于1797年由Fath Ali Shah继承,他既是一名收藏家,又是宝石鉴赏家,其名字也被刻在钻石的一侧。1791年,Harford Brydges爵士曾提及到Great Table,此时,Brydges称这颗钻石和Tavernier所描述的完全一样,这次记录也是Great Table最后的已知参考记录。9Darya-i-noorDarya-i-noor1827年,英国驻波斯法院特使约翰?马尔科姆(John Malcolm)爵士将这颗钻石与月之王冠(Taj-e-mah )一起描述为一对价值一百万英镑的手镯中的主要宝石。在国王纳赛尔丁的统治期间,Darya-i-noor被镶嵌在伊朗帝国政府徽章上,并饰以457颗钻石和4颗红宝石。据说,Darya-i-noor曾于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水晶宫展览中,后于1852年11月被带回印度。巴基斯坦成立后,Darya-i-noor被存放在印度帝国银行。1985年经过专家检查后,确定这颗钻石幸存下来,并声明目前它被保存在一家银行保险库中。镶嵌在王冠上的Nur-ul-ain,图片来自AP众所周知,三位加拿大宝石学家曾于1969年前往伊朗清点伊朗皇室珠宝。他们注意到Darya-i-noor和Nur-ul-ain钻石的颜色和清晰度基本相同,经过一番分析,他们得出结论,1794年至1834年间,Great Table已被分成两部分,其中较大的一部分变成了如今的Darya-i-noor,另一部分则是克拉数更小的Nur-ul-ain。REVIEW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世界最著名的十大钻石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钻石
&&世界十大著名钻石的详细介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跟我去旅行-印度篇》4:孟买淘钻人
&&&&&&&&&&&&&&&
旅行-印度篇》第六集&
http://www.iqiyi.com/v_19rrnsihjo.html
钻石,在人们心目中从来就是财富和奢华的象征,能买得起钻石的人通常也非富即贵。印度西部的超级大都市孟买,不仅是印度的经济中心,更是全世界的钻石加工厂,全球约90%的钻石在这里切割和抛光。当地的钻石市场里,光彩华丽的钻石和交易桌上大捆现金的背后,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谋生手段和一群卑微地生活在最底层的印度人。
  结束在拉贾斯坦邦的沙漠徒步,我们前往印度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市——孟买。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坐望阿拉伯海,是天然深水良港,承担着印度过半的进出口货物吞吐,素有“西部门户”之称。
&  我一直对孟买很感兴趣,但之前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纪录片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类的电影。我们乘坐的火车进入孟买时,我特别留意沿途景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贫富差距巨大,华丽的高楼大厦脚下,是密密麻麻的组合板搭建的贫民窟住房,其中有些简直不能被称为房子。
&  初来乍到,我们跟大多数人一样先来到孟买老城。老城由英国人设计和建造,保留着不少18、19世纪的英式建筑,尤其是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火车站。这里殖民地色彩浓厚,颇像座日薄西山的老派欧洲城市。
尘埃中的闪光
&  老城往北不远,就是孟买开发的新城区。和为讨好游客而精心规划过的老城区相比,新城的环境就混杂多了,聚集着来自印度不同地区各行各业的人。新城区有条街专门买卖钻石,来印度前,我就听说这个市场里有人靠扫地寻找掉在地上的钻石,甚至还在下水道里挖污泥找钻石。我对此颇感兴趣,特别想见识一下他们的生活。
  我们慕名前往钻石一条街,却发现这里跟预想的大相径庭。本以为钻石交易都是在装潢奢华、安保严密的场合进行,但这条街上只有类似露天大排档的简易铺面。逼仄的门脸外,十几平米的小院里摆着几条板凳,买卖双方在里面讨价还价。铺面一个个紧挨着,只有几根铁栅栏把它们隔开。若不是看到一个招牌上写着“钻石市场”几个字,我真以为找错了地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两位淘钻人——米拉和桑贾,他们都过着超乎我们想象却真实存在的生活。
&  第一次见到米拉是在清晨,她浓密的黑发披在肩上,左手拿着一个矿泉水瓶,正蹲在下水道边认真地刷牙。她女儿坐在旁边的地上,穿得破破烂烂,一只胳膊还打着石膏。这母女俩的全部家当就是两塑料袋的杂物和一个随身小包,她们居无定所,夜晚只能在商铺外的小院里栖身,凑合着睡板凳。
  米拉没受过什么教育,不会讲英语,我们只好通过当地朋友跟她交流。我们了解到,她的家乡位于孟买西边的一个小村庄,她丈夫嗜酒如命、好吃懒做,还时常虐待她,万般无奈下,她和女儿背井离乡来到孟买,已露宿街头1年之久。
&  印度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穷人没有低保可拿,同时女性地位低下。米拉这样带着孩子的已婚妇女无法从政府部门得到救助,只能在钻石市场靠扫地为生。白天在这里做交易的人们偶尔会掉下些特别小的钻石颗粒,她则每次不惜花费1个多小时的功夫,彻底、仔细地清扫小院,不放过任何一条细小的砖缝。而后,她把尘土拢在一起,大海捞针似地用筛子筛其中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碎钻。
  米拉工作时,她女儿在一边自己玩。我们站在角落安静地看着米拉,生怕不小心说句话会吹走一颗碎钻。就在我觉得她这样可能一无所获时,米拉高兴地举起手给我们看。只见阳光下她指尖上有一颗沙粒大小、微微闪光的白点,她说这就是她要找的钻石。米拉从怀里掏出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白纸包,小心翼翼地展开,里面是她前一天捡的十几粒碎钻,有白色也有泛黄的,但都一样那么小。我好奇地问道:“这样靠扫地找碎钻,一天能挣多少钱?”米拉说:“一般只能挣二三百卢比(100印度卢比约合10元人民币),有时运气特别好的话,能挣1000卢比,有次一天曾挣2000卢比。”
坚强的母亲
&  米拉扫完小院里的土后,太阳渐渐升高,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小商铺也陆续开门迎客。之前,我和王蓉都很纳闷:钻石这么贵重的东西掉在地上,交易商怎么不找呢?市场内的人流更密集了,我们发现,除在店铺里交易的人外,还有很多中介人三五成群地聚在街上或院子里,不时从随身小腰包里掏出装着钻石的纸包给人看。如果有人感兴趣,就现场讨价还价。他们交易的钻石体积非常小,多是半克拉甚至0.1克拉的碎钻。即便不小心掉到地上,他们一般也不会仔细寻找,因为地上土太多,靠肉眼很难找得到。
&  米拉也没闲着,她沿街道走来走去,眼睛紧紧盯住地面。如果有人不小心掉了钻石,她就马上跑去捡起来。就这样一直溜达到中午时分,米拉才带着女儿到一个院子里的树荫下略作休息。虽生活贫苦,但米拉对女儿的疼爱丝毫没有减少。她耐心地哄着撒娇的女儿,母爱洋溢在她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里。好心的王蓉忍不住去商店买了一大袋饼干等食品送给米拉。尽管语言不通,米拉仍然很真诚地感谢王蓉的帮助,并慷慨地把食品分给其他以淘钻为生的妇女。然后,米拉把这个袋子跟另外两个塑料袋系在一起,这就是她的新家当。
&  钻石在人们心目中从来就是财富和奢华的象征,能买得起钻石的人通常也非富即贵。然而就在这个钻石市场里,在交易桌上大捆现金的背后,却有大批卑微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米拉。这让王蓉感触良深,她自言自语道:“米拉也就比我大4岁,如果我带着这么小的女儿流落街头、食不果腹、无依无靠,挣多少钱纯粹靠运气,该是何等绝望?”
&  少言寡语的米拉,有着坚强无比的内心。她靠每天辛苦扫土筛钻石挣点微薄的钱维持基本生活,却依然自食其力,不怨天尤人,也不因贫穷而放弃做人的尊严。我们相信,坚强的米拉母女一定能在孟买扎下根来,拥有光明的未来。
污泥里“淘宝”
&  钻石市场关门的时候夜幕已降临,做买卖的人也基本散了。这时我们突然发现有两人掀起了路边的一块石板,下面就是满是污水和垃圾的下水道。其中一人只着短裤钻进下水道,另一人拿个大盆蹲在旁边,短裤一次次把淤积的污泥捧出来放在盆里。
  这个场面令人震惊。当地的下水道实在太脏了,靠近一点就会闻到刺鼻的臭味。出于好奇,我们捏着鼻子凑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两人回答在找钻石。短裤今年42岁,在孟买待了十几年,另外一人是他的好朋友。这些年来,他们每天晚上在市场关门后来这里挖污泥,然后筛淘,得到的则是比地上扫出来的更小的碎钻。这些碎钻由于下雨或钻石交易人洗手被冲入下水道,沉淀到污泥里。他们把挖出来的污泥放在盆里带走晒干,第二天光线好时再用水冲洗,就像淘金那样在污泥里寻找碎钻。
&  翌日一早,我们回到钻石市场,这两个人仍坐在街边聚精会神地筛着污泥和沙子,对周围杂乱的车流人流充耳不闻。突然其中一人从水里拈出一个很小的白点,拿给我看,这就是钻石。他把这颗碎钻放在矿泉水瓶盖里,继续埋头干活。一上午的功夫,他们淘到了五、六颗很小的碎钻,大概能卖300
~ 500卢比。
&  先前看到米拉扫地淘钻,虽感觉她很辛苦,但终究还可以接受;而面对这样在下水道污泥里淘钻的方式,我们浑身不自在,甚至还有点反胃。可能正因如此,整个市场只有他们俩用这种方式淘钻,无人竞争,一干就是十几年。
&  两天后,我们去正式告别米拉母女。当晚,王蓉慌慌张张跑过来,说在街头看到一个小女孩的手指割了个大口子,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又接触到污水,伤口已经发炎脓肿,如果不尽快送医院清理缝合可能要截肢。我吓了一跳,赶紧随她过去看看情况。小女孩叫曼珠,约十二、三岁,眉清目秀,很是可爱。她的伤口果然不容乐观,细瘦的手指上伤口长度接近手指一半,周围的组织红肿外翻,看起来甚是吓人。
&  王蓉四下打探得知曼珠的母亲也在这个市场扫钻为生,我们找到她时她还在夜色中干活。曼珠母亲约30来岁,淳朴而羞涩。我们通过当地朋友告诉她,她女儿手指伤势很重,得赶快去医院处理伤口。她一开始有点手足无措,但听明白后,跟别人匆匆交代了一下就跟我们一起赶去附近一家24小时营业的私人诊所。
&  检查过曼珠的伤口后,大夫说现在没办法处理。伤口发炎至少两三天了,必须做清创手术,但需要第二天一早到医院请门诊医生开证明后才能做。曼珠母亲当时就急得流泪,急性子的王蓉更是恨不得马上把医生拽过来。我从没见过王蓉急成这样,热情、善良的她如此关心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孩令我们动容。在大家轮番请求下,大夫同意给曼珠开张证明,让她转天直接到医院做手术。
&  第二天一早,王蓉便带着曼珠母女奔到医院。门诊医生看过伤势说还不能马上手术,须先吃药消炎,而且要从曼珠腿上取块皮肤修补伤口,整个手术需花费约15000卢比。而曼珠母亲扫地寻钻1个月才勉强挣1500卢比,根本负担不起这笔支出。那一瞬间,我和王蓉不约而同地决定——曼珠的手术费我们来出。这么小这么懂事的女孩子,无论如何不能让她因为缺钱而被截肢。
再苦也知足
&  曼珠母女对我们千恩万谢,盛情邀请我们去她们家做客。
&  曼珠的家其实就是两栋公寓楼间临时搭建的小隔间。曼珠姊妹7个,她最年长。见到一家之主父亲桑贾时,我和王蓉都惊了:这么巧,他居然就是前一天我们碰到的下水道淘钻人之一。
&  一家九口人就蜗居在这样一个八、九平米的小空间里。屋里最大的家具是张床,床边有些锅碗瓢盆、一个小炉子和一个小冰箱。用布拦起来的一块一平米的角落,就是他们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虽然简陋寒酸,但全家人辛苦一天团聚在一起,又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每个孩子都笑得快乐而单纯。
&  桑贾告诉我们,他们前一天淘到的钻石卖了300卢比,他和搭档平分,100卢比给家里,50卢比拿去喝了点小酒。这点收入养活九口人,其艰难可想而知。桑贾说,这个栖身之所虽小,但是他们夫妻俩一把泥一捧土辛苦赚来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在孤儿院度过了童年。成年后,他跟妻子自由恋爱结婚,这在印度尤其农村地区至今仍不多见,桑贾因此格外骄傲。夫妻俩靠平时一点一滴的辛勤劳作攒了些钱,虽然生活贫困苦累,但从身无分文,到如今有三餐果腹、片瓦遮头,再苦也知足。
文章来源:《世界知识画报》World
Affairs Pictorial
公众微信号:guyueontheroad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偷钻石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