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那写9996zy怎么现在猫生了就不管了了,只可惜到现在wwW9996zyCoM还是不行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同人于野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我有时候看《非诚勿扰》,感觉好像每个男嘉宾都想创业。他们很可能过高估计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据,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4%。我没有办法查到这个统计中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公司能盈利就叫成功,还是公司能上市才叫成功?不管怎么说这个数字都太低了,要知道买福利彩票中奖的概率都能超过6%。不过就算在美国开公司,失败的可能性也大于成功。统计显示,;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生存概率曲线几乎不随时间改变 — 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公司是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还是90年代成立的,不管你成立的时候正好是经济繁荣还是经济衰退,你的未来的生存概率都是注定的。
至于那些“时势造英雄”的新兴产业中的公司,因为一窝蜂上马,失败率可能更高。按照Tim Haford的Adapt(《适应》)这本书的说法,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大约有两千家汽车企业,其中存活下来的只有1%。
所以如果你要创业,尽管我内心充满良好祝愿,我的最理性预测却是你将会失败。
而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败却还要干。这帮人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善于计算概率,而是因为他们过度自信。
马克思曾经引用过托·约·登宁1860年在《工联和罢工》一文中的一段话,他说
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说的是非常高素质的资本家。一般人但凡有点稳定收入,是不会为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而铤而走险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谈创业只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心理学家对人性有一个基本认识,叫做“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这个原理说当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时,我们对损失的厌恶超过对获得的喜悦。它甚至可以被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我们对失败的恐惧超过对成功的渴望。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介绍了一个经典实验:
我们简单地通过抛硬币来决定输赢。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输给我100块钱;如果反面朝上,你就赢我150块钱。你愿意赌一把么?
我们可以想想这个赌局。输赢的概率分别是50%,这样你如果赌,预期收益将是 -100×50%+150×50%=25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连赌一万把,你大概平均可以赢25万元,非常不错的买卖。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只赌一把– 一旦输了你就会输掉100元钱,当然赢的话可以赢得更多,然而你毕竟面临输钱风险。如果按照资本家的思维方式,这个赌局等同于你拿100元投资,其平均利润率是25%。有多少资本会像马克思说的那样为了这个利润“活跃起来”呢?
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曾经找不同的人群做过无数次这个实验,或者这个实验的变体,结论都是一样的: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实际上,要想说服大多数人同意赌,你必须把赌赢的回报提高到200元。也就是说在人们心目中,损失100元,就好像赢得200元一样重要。这还说的是一两百元的小钱。考虑到心理学家一般没有多少科研经费,他们大概没做过赌注是100万元的大规模实验,但我们可以想见人们会要求一个更高的回报率。人们很乐意花一两元钱买明知道中奖概率很低预期收入为负数的彩票,但是赌注一旦增大,哪怕预期收入是正的,也只有亡命徒或者资本家才愿意玩。
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人乐意把手里的钱通过房产或者股票的方式投资,哪怕冒一点风险也无所谓。但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这个局面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因为亚裔的本性似乎是非常不喜欢风险的。比如据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介绍,今天的日本人就非常不乐意冒险。可能因为是受到198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的打击,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只知道存钱而不敢投资。哪怕日本银行实行零利率,人们还是存钱。可能在某些人看来银行实行零利率是对老百姓智商的侮辱,但日本人明明知道外国银行的利率更高,也不愿意把钱转出去存。
我曾经看过几集江苏卫视的《非常了得》。这个节目中有几个群众演员分别声称自己有个什么事迹,而节目参与者的任务则是判断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判断对了,参与者可以获得一个旅游的奖励。最低档次的旅游是去香港,第二档是普吉岛,更高档的包括去欧洲和迪拜这种比较贵的地方。在我看的这几集中,所有连过两关的参赛者全都选择了放弃下一关,直接去普吉岛了事,而理由则是“我已经去过香港了”– 在这些参赛者看来,过了一关还要过需要理由,而过了两关不过了则不需要理由!我看美国类似的过关节目,参与者一般都是勇往直前,如果最后不是输赢涉及到几十万美元,他们很少放弃,从来没见过才过两关就主动打住的。所以我认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裔,跟西方人相比是更不爱冒险的,也许是土地文化与海盗文化的区别吧。
人生面临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我们到底应该更冒险一点好,还是更谨慎一点好呢?
根据,答案是冒险更好。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 — 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 — 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在这篇论文中两个搞政治学的研究者,英国的Dominic D. P. Johnson和美国的James H. Fowler,搞了一个数学模型。他们设想了一个每个人凭自己的能力争夺资源的世界。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力值”,以及一个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值”,那么那些过度自信的人的自我评估值显然大于他们的实际能力值。在这个世界里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何一个人面对一份资源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是否“争夺”这个资源。
如果你选择争,而恰好没人跟你争,那么这个资源就是你的了,你在进化中的“适应值”就会增加 r.
如果你选择争,而有另一个人也选择争,那么你们二人就要产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会损失适应值 c,但那个能力值高的人将会取胜并因为获得资源而增加适应值 r. 也就是说在冲突中取胜的人获得的适应值是 r-c,而失败的人白白损失适应值 c.
每个人根据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值和对周围其他人能力的判断(这个判断也可以与其他人的实际能力不同)来决定是否参与争夺。
整个游戏被设计成进化模式,那些获得更高适应值的人将会有更大的存活和繁育机会。研究者进行了几十万次模拟,看看在进化中什么样的人能够最后胜出。结果发现只要获胜的奖励足够地比冲突代价大,也就是在 r/c&3/2 的情况下(正是马克思说的50%的利润!),那么在进化中活到最后的全是过度自信者。
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当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逼地计算得失概率的时候,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女最后落在了各方面条件非常一般的男生手里。它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输给野蛮的少数民族。
如此算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会死得非常快 — 但是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苹果教主乔布斯小时候第一次开公司要卖电路板,他的合伙人沃兹尼克表示反对,因为他合理地判断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会买,公司不可能赚钱。但是“好,就算赔钱也要办公司。在我们一生中,这是难得的创立公司的机会。”换句话说教主的创业决定根本不是精心计算出来的,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冒险而冒险。这种玩法居然没死,这似乎不能说明乔布斯的目光远大,而只能说明他的运气。而运气,本来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6,984 views)
Similar Posts: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十二月 20,
下午 and is filed under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
You can , or
from your own site.(宝地青年社区)
(那一抹亮光)
(风一样的胖子)
第三方登录:人类看到10亿光年之外的一颗星星爆炸了,那么这场爆炸到底是发生在“现在”,还是发生在“10亿年前”?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95400人加入此小组
这一点我一直没搞懂。一般来说,信息传递的时间应该要扣掉的。假如现在我们没有电话、网络等迅速联系方式,仍然用书信的话。远方一个朋友一封信寄给我,路上花了3天。那我收到信的时候不会认为信是“现在”写的,只会认为它是3天前写的。但是按照《时间简史》里对光锥的解释,光锥之外的事物与我们没有因果联系,所以可以当做不存在,于是就没有“同时性”的概念。那么只有当该事件进入我们的光锥的时候才能算存在,所以应该算是“此时”才发生的。
+ 加入我的果篮
引用 的话:1、光锥,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事件光锥”,它不是光,也不是锥。而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示某一事件(或者物质)对其他物质而言,存在的“范围"。我的理解是:一个事件的发生,它的信息抵达的地方,这个事件才有意义...存在不存在我就不跟你争了,唯心和唯物的差别而已。你在3中的计算有问题,虽然没有错,但得出一个没什么意义的结论。这里涉及到三个参考系:1、地球参考系;2、恒星参考系;3、光子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和恒星参考系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小,引起的相对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光子参考系相对于地球和恒星都是光速运动的,因此从地球和恒星参考系上看,光子参考系的时间流速都为0。从而你得出了“但对于我们看到的光子而言,它从产生到被我们接收,时间差为0”这个结论。结论是没错,但没有什么用。因为从语境中分析,讨论事件发生的时刻都是在地球参考系下的。而你却是从光子参考系里讨论事件。这没有意义,抛开光子参考系内没有观察者不说,所有事件,从地球诞生到湮灭,从恒星形成到坍缩,在光子参考系内都是同时发生的。整个宇宙寿命在光速参考系看来也是一瞬间。看到不等于实时发生,因为光不是超距作用。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引用 的话:光锥是说过去发生的事件只有一部分在光锥内能被我们感知,那些不在里面的意思是发出的光永远无法被我们感知(光锥指的是能到达我们的光线的合体?)和你的解释没啥关系啊确实是10亿年前发生的呀比如我们说太阳如果...你这种想法我以前也有而且也说得通。只是光的特性比较特殊,它最快而且恒速。所以很多地方仔细琢磨是有些特殊的——任何信息都不会比光速更快,这是光锥存在的意义。其实相对论中关于“对钟问题”,就是按照光速有限的前提下做出的,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对你理解时间有一定的帮助。时间是相对的,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吃透了很难。对于你我来说,我们看到的“10亿年前”的景象,就是现在发生的,而对于被观测者来说,那是他们相对于此时10亿年前的事情,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时间概念,所以二者不冲突。之所以你觉得现在和10亿年前两者没法融合,是因为你还是习惯于认定一个绝对的时间,在这个绝对时间上,事情的发生是“同时”的(能理解我的意思吧),现在就是现在,10亿年前就是10亿年前。而相对论观点是:时间是各自表述、受到空间与物质的制约的,所以,我们说的现在是我们的现在,你说的10亿年前,是以那个被观测到的恒星的时间为依据的。能理解了么?
1、光锥,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事件光锥”,它不是光,也不是锥。而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示某一事件(或者物质)对其他物质而言,存在的“范围"。我的理解是:一个事件的发生,它的信息抵达的地方,这个事件才有意义,而任何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此事件从发生那一刻起,它周围能知道(或者说观测)的范围是一个半径为光速乘以时间(已发生的时间)的一个球体,而这个球体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将三维空间简画为二维,再加上时间维度,这就像是一个一时间轴为中轴、以光速*时间为底面积的、不断扩展圆锥体。这个事件有效的范围,称之为该事件的事件光锥。2、任何事件光锥之外的物体不会感知到该事件或者物体的存在。比如:太阳刚开始发光至今已经大约50亿年,那太阳发光这一事件的光锥半径为50亿光年,所以,在50亿光年之外,还看不到太阳发光这一现象。假如在那个位置有一个观察者,他是不会认为太阳是发光的。因为没有任何信息能比光速更快。如果,在太阳发光这一事件的光锥到达该观测者之前,观测者本身消失,那么太阳发光这件事就不可能对该观测者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影响,所以,对此观测者而言,太阳发光与他无关。这就是光锥导致相关性或者因果关系的道理。3、在物理上,有”无法观测就没有意义“的说法,当然么,有点哲学味道了,这个咱不争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事件光锥中的时间是以谁的时间为准?我认为是该事件所在时空的时间为准。因为经典物理中时空是绝对的,因此存在一个绝对的时间概念,而我理解的相对论中,时间是相对的,各个时空的时间是相互独立、与所处的时空、物质有关的。因此,对于事件光锥中的时间,是不能直接套用到事件光锥之外的。在事件光锥之外,该事件就没有发生,因为它对于光锥之外的观测者没有任何一点物理意义,那么当我们第一次看到10亿光年之外的星光时,我认为:按照相对论的说法,我们只能说这个星光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而不能说是10亿年前的光。但对于那个发光的恒星来说,它的光的确走了10亿年才到我们这里,这是它10亿年前发出的光。但对于我们看到的光子而言,它从产生到被我们接收,时间差为0(这是狭义相对论中最简单的运算了,没有人会质疑吧?),所以,如果这个光子能”说话“,它就会告诉我们:你看到的是现在发生的(其实这不正是我们得到的信息么?)。这是我理解的相对时间的概念。4、在物理定义中,因为无法定义时间的单位、无法测量前一时刻与后一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一致(比如:对于长度的定义,可以通过比对这一米与另一米的实际长度得出结论,而时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等多种原因吧,至今也没有确定无疑的时间的定义。所以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的确存在很多模糊的说法。我的理解是:暂时不追究定义,根据需要随时变通,只要把握好时间的相对性就行了。对于楼主的疑问,其实我的观点很明确:对于观察者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现在。当然对于那个恒星来说,的确是10亿年前的。如果你认为是我们的时间10亿年前的,那就是使用的绝对时间的概念,那就不用考虑光锥对于何时发生这一问题的定义了;如果你认可光锥,那就认为是现在发生的就行了。因为在经典物理中对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引力场的速度就认为是瞬时的,因为引力场的运算中没有时间项。所以按照经典物理的观点,是没有事件光锥这一概念的。楼主的困惑就来源自将两个物理体系的一些模糊地带混淆了,又试图将它们区分开,这当然会前后矛盾了。说实话,若干年前,我也有此困惑,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挺能理解楼主的想法的。5、关于绝对时间为什么在大尺度范围不适用,我是这么理解的: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近似,而时空跨度太大时,那些与物质、时空紧密相连的概念就不能再被近似忽略掉。这里不涉及相对坐标系的问题,仅仅是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狭义相对论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而广义相对论完全不涉及到速度问题,所以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如果仅仅理解为坐标系的运动之类的,我认为是有点狭隘了)。举个例子吧:我们观测到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越是远离我们的星体,红移越大,说明离我们越远的恒星,”逃离“我们的速度越大。如果考虑绝对时间,我们可以这样说:离我们越远的恒星,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是越古老的星光,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越是古老的恒星,它的逃离速度就越大,换言之,越是时间接近的,速度越慢,甚至近在咫尺的都有蓝移(比如苹果落地),所以,可得出结论:宇宙的膨胀速度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减慢的。——如果真的如此,还会对宇宙的未来有争议么?而现在的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这又该如何解释红移定理呢?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使用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啰嗦一堆,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楼主要是觉得对你的理解有帮助呢,就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觉得我是胡说八道呢,就当我没说过。呵呵
对于观察者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现在。按照哲学观点或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你看到的是100亿年前的事情。你只是眼光穿越到100亿年前了
楼主问题的本质应该是:时间在物理学上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可惜,至今没有准确定义。
引用 的话:光锥是说过去发生的事件只有一部分在光锥内能被我们感知,那些不在里面的意思是发出的光永远无法被我们感知(光锥指的是能到达我们的光线的合体?)和你的解释没啥关系啊确实是10亿年前发生的呀比如我们说太阳如果...你这种想法我以前也有而且也说得通。只是光的特性比较特殊,它最快而且恒速。所以很多地方仔细琢磨是有些特殊的——任何信息都不会比光速更快,这是光锥存在的意义。其实相对论中关于“对钟问题”,就是按照光速有限的前提下做出的,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对你理解时间有一定的帮助。时间是相对的,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吃透了很难。对于你我来说,我们看到的“10亿年前”的景象,就是现在发生的,而对于被观测者来说,那是他们相对于此时10亿年前的事情,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时间概念,所以二者不冲突。之所以你觉得现在和10亿年前两者没法融合,是因为你还是习惯于认定一个绝对的时间,在这个绝对时间上,事情的发生是“同时”的(能理解我的意思吧),现在就是现在,10亿年前就是10亿年前。而相对论观点是:时间是各自表述、受到空间与物质的制约的,所以,我们说的现在是我们的现在,你说的10亿年前,是以那个被观测到的恒星的时间为依据的。能理解了么?
引用 的话:光锥是说过去发生的事件只有一部分在光锥内能被我们感知,那些不在里面的意思是发出的光永远无法被我们感知(光锥指的是能到达我们的光线的合体?)和你的解释没啥关系啊确实是10亿年前发生的呀比如我们说太阳如果...对于地球人来说,太阳的确是现在消失的,而不是8分钟前消失的。同理,假设我们观测到一个10亿光年之外的超新星爆发,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10亿年前就发生的影像。
引用 的话:这就是影像,那恒星十亿年前就炸了,只不过十亿年后光才到地球我们才看到。就好比你杀了个人,藏尸方法高超以至于过了两年才被人发现尸体,死者确实是死了两年你说的这个类比还真不一样。这里还是涉及到了时间的相对性问题。你说的两天是针对同一坐标系的两天,可以认为是一个绝对时间。这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这个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了。呵呵
引用 的话:这就是影像,那恒星十亿年前就炸了,只不过十亿年后光才到地球我们才看到。就好比你杀了个人,藏尸方法高超以至于过了两年才被人发现尸体,死者确实是死了两年突然想到一点:有说法,说太阳中心的光需要经过几个月才能抵达太阳表面(且不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那些光就有点类似于你说的“藏尸”问题,从表面上看(只看光时),这些光延迟了被观测的时间,但是实际上(信息被中微子带出来这个角度)当太阳内部出现问题时,光线可能没变化,但是中微子、引力场……一系列信息会被观测到,当然这最快也是8分钟后(对于地球而言),所以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而只能等这些信息抵达地球(最快8分钟)后,我们才能知道太阳出问题了,而太阳内部的光(类似藏尸那些)到不到地球没关系。对于地球来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预知”太阳消失了这一事实,所以一旦发现(8分钟后),那就是:现在发现太阳没了。当然你可以站在上帝的角度看这个事情:你站在太阳上,让它消失,然后立刻出现在地球上,告诉地球人:太阳没了。8分钟后,果然发现太阳没了。你说,这算不算预言呢?这也是相对论中关于出现超光速就会回到过去的大致情况。而这里的8分钟是上帝的8分钟,也就是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间概念。不是不可以理解为事情发生在8分钟前,只是这种想法使用的是绝对时空概念,而光锥概念是来自于相对论的,相对论是认为时间为各自表述的、相对的。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一个最大的分歧大概就是时空的绝对性上吧?且不论这两者谁对谁错,对一个现象的解释,二者的描述可能出现不一致,对这种差异你可以选择一个,但不能将明显矛盾的结论混在一起,那当然会觉得混乱和矛盾了。要么你认为时空是绝对的,就不要考虑光锥的时间问题;要么你就认定相对论关于时空相对性的结论,自然就不会纠结10亿年前与现在的区别了。举个例子吧:假如有一束光有幸绕宇宙一圈还没有被吸收(至少有一个光子一直存在),那请问:它绕行宇宙一圈需要多长时间?是几十亿年还是瞬时的呢?呵呵
引用 的话:你这是唯心主义。其实就是10亿年前发出的。这里讨论的和时间相对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这里的两个坐标系之间没有很大的相对速度,是洛伦茨变换下等价的,可以用直接套用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说实话,这里和相对...楼主觉得矛盾是因为光锥的概念引起的,所以才引起我关于时间相对性的解释,才引出来相对论。关于时间,要展开讨论可太多了,不可能不涉及到相对性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开拓下思路是可以的,唯心主义的指责还是尽量不要了吧。呵呵
引用 的话:,可以用直接套用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说实话,这里和相对...诚心求教:按照经典力学绝对时空概念,事件光锥该怎么理解呢?谢谢。
引用 的话:由于速度上限是光速,因此,从某基准时刻(t=0)起,原点(x=y=z=0)的最大影响范围为c*t。这个范围在x,y,z,t空间中就是一个四维形。由于光锥之外不受原点的任何影响,自然没有因果关系了。简单...我的观点:你说的例子与事件光锥完全不是一回事,有点类似,但不是一回事。首先不是球到了篮筐才是有了因果关系,而是:篮筐的存在至少要t=a/c(a是距离篮筐的距离)时间以上,才会对距离a的范围内产生因果关系,所以对于a以外的观察者,t 时刻之前不存在篮筐。应该是看到篮筐,才会导致后面的投球行为,……从你的描述中倒是的确充斥着绝对时空的概念,时间来不及,有机会再讨论。
1、光锥,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事件光锥”,它不是光,也不是锥。而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示某一事件(或者物质)对其他物质而言,存在的“范围"。我的理解是:一个事件的发生,它的信息抵达的地方,这个事件才有意义,而任何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此事件从发生那一刻起,它周围能知道(或者说观测)的范围是一个半径为光速乘以时间(已发生的时间)的一个球体,而这个球体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将三维空间简画为二维,再加上时间维度,这就像是一个一时间轴为中轴、以光速*时间为底面积的、不断扩展圆锥体。这个事件有效的范围,称之为该事件的事件光锥。2、任何事件光锥之外的物体不会感知到该事件或者物体的存在。比如:太阳刚开始发光至今已经大约50亿年,那太阳发光这一事件的光锥半径为50亿光年,所以,在50亿光年之外,还看不到太阳发光这一现象。假如在那个位置有一个观察者,他是不会认为太阳是发光的。因为没有任何信息能比光速更快。如果,在太阳发光这一事件的光锥到达该观测者之前,观测者本身消失,那么太阳发光这件事就不可能对该观测者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影响,所以,对此观测者而言,太阳发光与他无关。这就是光锥导致相关性或者因果关系的道理。3、在物理上,有”无法观测就没有意义“的说法,当然么,有点哲学味道了,这个咱不争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事件光锥中的时间是以谁的时间为准?我认为是该事件所在时空的时间为准。因为经典物理中时空是绝对的,因此存在一个绝对的时间概念,而我理解的相对论中,时间是相对的,各个时空的时间是相互独立、与所处的时空、物质有关的。因此,对于事件光锥中的时间,是不能直接套用到事件光锥之外的。在事件光锥之外,该事件就没有发生,因为它对于光锥之外的观测者没有任何一点物理意义,那么当我们第一次看到10亿光年之外的星光时,我认为:按照相对论的说法,我们只能说这个星光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而不能说是10亿年前的光。但对于那个发光的恒星来说,它的光的确走了10亿年才到我们这里,这是它10亿年前发出的光。但对于我们看到的光子而言,它从产生到被我们接收,时间差为0(这是狭义相对论中最简单的运算了,没有人会质疑吧?),所以,如果这个光子能”说话“,它就会告诉我们:你看到的是现在发生的(其实这不正是我们得到的信息么?)。这是我理解的相对时间的概念。4、在物理定义中,因为无法定义时间的单位、无法测量前一时刻与后一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一致(比如:对于长度的定义,可以通过比对这一米与另一米的实际长度得出结论,而时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等多种原因吧,至今也没有确定无疑的时间的定义。所以在时间这个概念上的确存在很多模糊的说法。我的理解是:暂时不追究定义,根据需要随时变通,只要把握好时间的相对性就行了。对于楼主的疑问,其实我的观点很明确:对于观察者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现在。当然对于那个恒星来说,的确是10亿年前的。如果你认为是我们的时间10亿年前的,那就是使用的绝对时间的概念,那就不用考虑光锥对于何时发生这一问题的定义了;如果你认可光锥,那就认为是现在发生的就行了。因为在经典物理中对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引力场的速度就认为是瞬时的,因为引力场的运算中没有时间项。所以按照经典物理的观点,是没有事件光锥这一概念的。楼主的困惑就来源自将两个物理体系的一些模糊地带混淆了,又试图将它们区分开,这当然会前后矛盾了。说实话,若干年前,我也有此困惑,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挺能理解楼主的想法的。5、关于绝对时间为什么在大尺度范围不适用,我是这么理解的: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近似,而时空跨度太大时,那些与物质、时空紧密相连的概念就不能再被近似忽略掉。这里不涉及相对坐标系的问题,仅仅是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狭义相对论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而广义相对论完全不涉及到速度问题,所以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如果仅仅理解为坐标系的运动之类的,我认为是有点狭隘了)。举个例子吧:我们观测到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越是远离我们的星体,红移越大,说明离我们越远的恒星,”逃离“我们的速度越大。如果考虑绝对时间,我们可以这样说:离我们越远的恒星,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是越古老的星光,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越是古老的恒星,它的逃离速度就越大,换言之,越是时间接近的,速度越慢,甚至近在咫尺的都有蓝移(比如苹果落地),所以,可得出结论:宇宙的膨胀速度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减慢的。——如果真的如此,还会对宇宙的未来有争议么?而现在的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这又该如何解释红移定理呢?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使用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啰嗦一堆,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楼主要是觉得对你的理解有帮助呢,就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觉得我是胡说八道呢,就当我没说过。呵呵
引用 的话:存在不存在我就不跟你争了,唯心和唯物的差别而已。你在3中的计算有问题,虽然没有错,但得出一个没什么意义的结论。这里涉及到三个参考系:1、地球参考系;2、恒星参考系;3、光子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和恒星参考...如果你还是纠结唯心唯物,那就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这是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对于哲学,我从不争论,因为没必要。关于你说的参照系的那一条,我对你的说法不认可:我认为并不是”从地球和恒星参考系上看,光子参考系的时间流速都为0。“而是:以地球为参照系或者以恒星作为参照系,光子运行时间为十亿年,而对光子本身而言,它的时间流逝速度为0。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光子存在了10亿年,在恒星上看,光子也跑了10亿年,但对于光子本身来说,它是从恒星瞬时移动到地球的,没耗费时间。这个实际是有观测实验证明的,你应该听说过放射性元素在高速运动时半衰期变长的观测结果吧——对于观测者来说,是元素的半衰期变长了,而对于这些高速运动的原子来说,仅仅是时间流逝的慢了,而它的半衰期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理解的相对论看来是有差别的。另:看到的才是实时发生的,这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的概念吧?(当然说法不严密,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你所谓的看到不等于实时发生,这才有点唯心吧?至少这种想法我认为是属于哲学范畴了。关于哲学,咱们还是不要讨论了吧~
对于任何一个无法检测的物体(或者事件),到底存不存在,是不是你认为我在这里唯心了?我认为:任何无法观测的事件或者物质,在物理学上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物理意义。比如:处于事件光锥之外的观测者,无论如何也不该认为这个事件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你认为它存在,才是唯心的观点。关于这一点,请参照那条看不见、摸不到、没有任何测量效应、喷着没有温度的火的的龙。认为这条龙不存在是唯心呢,还是认为这条龙存在才是唯心的呢?在事件光锥之外讨论这个事件,前提是:我们的讨论是超光速的,否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事件。比如距离我们10亿光年之外由于质能转换而在距现在1亿年前出现了一坨物质,请问你: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个物质的存在呢?我们只能在9亿年之后才可能发现它,而在此之前我们是不可能有任何信息的,于是到那时我们可以说:10亿年前它就出现了,但是在我们观测到这些信息之前,比如说现在,它在哪呢?我们能使时间倒流,使9亿年之后的信息来到现在么(这明显是超光速的嘛)?——很明显它现在只能因想象而存在,那这个算唯心还是唯物呢?呵呵
引用 的话:我还是那个例子:假如飞马传书是最快的通讯方式,司令部收到了前线的战报,飞马一路跑过来需要五天。难道司令部会认为这是战场此刻的实际情况吗?是的。在没有任何信息更快传来时,你所知道的信息就是当前情况。但是,你可以通过推理得出是5天前的情况,并以此作为后续判断的依据。思维是不受光速制约的,可以跨时空~不能在信息到达前就判断出实时信息,否则不叫观测,那叫推论或者预言。你在信息到达后,再推断出之前的信息,这从道理上就突破了你设定的速度限制了(类似于超光速回到过去)。而且你不可能在信息到达之前就做出任何相关的准确行为,但你可以预测、可以推理,甚至可以提前准备。举个例子吧:10光年之外,爆发超新星,在我们看到爆发前,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信息(比如爆发前的一些症状),并推论:应该5年后超新星爆发,于是采取一些措施。但是事实上,这个超新星已经在5年前就爆发了,对吧?那你这种行为是观测到爆发以后的采取事后措施呢还是针对预测结果采取的预防措施呢?其实近在咫尺,我们较真的话,也会发现这个问题:你看到的任何信息都是过去的而不是当前的,因为光走哪怕一毫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你能说:我们实际上看不到现在只能看到过去么?如果你坚持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也属于哲学范畴了,对吧?
引用 的话:说不定有一种方法传播的比光速快就像安德的游戏里边的安塞波瞬时传递信息,那么那就是在过去发生的纯粹从理论上讲,你说的没错。不过迄今为止”光速不可超越“这一现象还没有发现反例,所以至少暂时不能认为存在任何超越光速的传递信息的办法,如果发现了超光速现象(空间运动速度超光速不算,因为不是物质),其实科学家们最关心的应该不是传递信息,而是相对论的全面崩盘,必须再次重构整个物理体系了。其实”回到过去“在相对论里是没有禁止的。面对”裸奇点“时,按照相对论原理,就会出现闭合的类实线,那就意味着可以回到过去,可惜,裸奇点也没有被发现(西方就有”禁止裸奇点“的观点),目前理论可知:进入黑洞就可以面对裸奇点了,就可以回到过去了,但可惜,黑洞之旅是单向的,仍然无法将信息传递到黑洞之外的”过去“。所以,我们还是过着不能给”过去“传递信息的日子~
引用 的话:那如果我光速运动过去呢?是不是能一路上都看见它保持在爆炸的状态?你说反了,应该是:如果你高速飞过去(不一定要光速),你就会发现那里的爆炸在加速——有点像看录像快进的感觉。而如果你以光速远离,你就会发现他一直保持在爆炸状态。请注意:上述说法只是一种直观简单描述,没有考虑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时涨等效应,如果考虑进去,你看到的景象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但这种细节讨论在这里没什么意义,大概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效果吧。
引用 的话:假如未来人类发明了通过虫洞或者曲率引擎来超光速飞行的方法,那“光锥”这个概念是不是就会被打破了?说得好!在你强调通讯速度时,我就想说这个,但怕给你太多干扰不利于理解,现在你提出来了,那我就把我的理解说一说吧:1、首先目前为止超光速飞船就不要考虑了,曲率引擎从原理上最多是个光速飞船,不可能超光速,如果物质能超光速,连相对论甚至目前的物理学基础都要改写了,那关于光锥的问题打破了不也在情理之中了么?2、关于虫洞(我比较习惯于称其为时空隧道),在相对论中是不排除的,也就是说:虫洞的存在其实是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所以虫洞本身不会违背相对论。但是虫洞的存在前提有些苛刻,按照目前我了解的,可以通过的虫洞大概分为两类:洛伦兹虫洞(通过高维空间)和欧几里得虫洞(通过虚时间),它们都是连接不同宇宙(或者时空)的通道,其中欧几里得虫洞目前的理论认为它是基本无前途的,一般都不讨论了。而生成虫洞是需要大量的负能物质才能撑开时空的,目前的估算,需要至少一百倍于整个银河系发光物质的总质量那么大的负能物质才能撑开半径一光年的虫洞(因为虫洞中巨大的斥力会撕碎通过的物质,斥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半径一光年的虫洞中的斥力勉强能允许原子通过而不撕碎它),可见想造一个虫洞有多么困难,而且这仅仅是理论值。3、在宇宙形成初期,由于大幅度的时空涨落,可能会造成一些虫洞,而且随着宇宙的冷却,这些虫洞(通道)被冷却固定,但虫洞是在三维空间中存在(位置固定)还是仅仅在三维空间中有一个投影(位置随机变化)这个很难说,但理论上应该可以利用这些虫洞传递信息。4、由于存在虫洞的可能,在虫洞的两端应该是可以实现”超光速“的信息传递效果。此时,就会出现闭合类实线——某一物质可以重复出现在同一时空位置上,即出现在自己的过去,并破坏时空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那表面上看,光锥也被打破了。以上仅为理论值,我的理解是:目前在大尺度范围内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所以再想造虫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想找到已有虫洞也是极其困难的,就算是有虫洞,也必然是极其罕见的,所以可能在虫洞两端没有光锥的限制,但总体而言,宇宙的起伏很小,仍然可以认为光锥的概念还是有效的。以你用的那个例子来说明:假设飞马速度是上限,那么正常情况下,只能认为飞马报信是实时的,但在某一个战场中,指挥官站在山上,发现可以看到战场,这就类似于发现了一个虫洞,此时他可以利用超速度的信息传递赢得战争,但是这个情景无法在其他战场重现——因为造不出来虫洞。所以,对人类整体而言,这一次偶然事件是作用不大的,总体上仍然受到飞马的限制,也就是光锥仍然是有效的。我认为:虫洞仅存在于理论上,可能有,但是两个开口应该在三维空间中不是在固定位置且在时间上也未必是同时的,可能回到过去,也可能走到未来,甚至离开我们的宇宙~而光走过虫洞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即使有虫洞,也不会是确定就可以超光速传递信息的。强调一点:虫洞不违背相对论,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所以相对论是不排斥时间可逆的,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出了时间方向的,所以如果满足热力学定律,虫洞也不会回到过去。其实这又涉及到时间的定义了,目前的物理学没有定义,所以这些讨论没法严格说对错。我的观点是:不可能有真正回到过去的虫洞。总结一下:超光速如果实现,那破坏的不仅仅是光锥,整个物理学都需要改写,所以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了;虫洞罕见,可能根本仅仅存在于理论上,就算有,也不会有闭合类实线出现,即:不会回到过去,只能使光走捷径——比如说相距10光年两个个虫洞开口,光只需要1年就可以通过虫洞,表面上看似乎是打破了光锥的限制,而是事实是:在虫洞内部光锥仍然有效。所以如果转化为平坦时空,虫洞只是一条1光年的通道而已,这种情况下,没有打破光锥。以上言论均为本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代表就是完全阐述了相关理论(我可能理解错误),所以,还是那句话:仅供楼主参考,如果不认可,当我没说过就行了~
引用 的话:别扯那么远,你就说这个恒星怎么就是现在炸的!现在炸的,十亿年后我们才看得到所以,现在看到了,它就是十亿年前炸的!我在回答楼主的问题,那一层与你无关。所以你所谓的扯得远完全是因为你想多了。很明显我之前的相关回复你没看全,至少你也没仔细想一下。我再整理一下吧:(我的例子是物质影响,你纠结于爆炸,那我就按照你的习惯,就用爆炸来说吧:假设现在发现10亿光年外有一个恒星A,如果存在绝对时间,那么地球和A就是同时的,假如在当前时刻1亿年之前,A爆炸,成为超新星A,而地球上只能在距今9亿年之后才能发现,对吧?那么说在9亿年之后,你可以说:我发现A在十亿年之前爆炸了,对吧。(至此你没什么疑问吧)那么,请问: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能说A已经爆炸了么?这里不是简单的看不到、不知道的问题,而是你无法用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得知这一消息的。要么,你把9亿年之后的信息传递给我,要么你就将现在的消息从A传递给我,否则,A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就是好好的在那呢。9亿年之后,你看到爆炸了,你说:之前认为A没有爆炸的是唯心主义。也许这还有点道理,但是现在你以什么理由说那些认为A没有爆炸的人是唯心的呢?似乎是现在就坚定认为A已经爆炸的才是唯心主义吧。因为在9亿年之后那个时刻之前,所有认为A已经爆炸这事,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以现在看未来,我们知道:无法预知未来,所以不能拿未来出现的观测结果来修改现在的结论,对吧。面对未来,我可以这样说:在未来认为刚观测到的是现在已经发生的,虽然是事实,但是不符合物理学的,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同样相对论没有对时间作出区间限制、方向限制,面对过去我也可以说:不能将现在观测到的结果说成是过去发生的。只是在习惯上,人类沿用了几千年的绝对时空观念,所以习惯性称超新星是10亿年前爆炸的。我说了多次:我无意反驳这种说法,只是就楼主而言:如果承认绝对时空,就别管光锥那一套,经典物理中没有事件光锥这个概念;如果认可光锥的说法,那就放弃绝对时空概念,我们的现在就是恒星的10亿年前,两个独立的、相对的时间概念,不存在任何冲突。
有以下几点是绝对时空有矛盾的地方,你可以考虑下:1、假如我们在发现A爆炸前一直说A现在没有爆炸,而一旦发现爆炸,就改为10亿年前爆炸,那么就要修改之前10亿年的所有结论,这在物理学中类似于修改过去或者是时空不连续、错位,所以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合适的;2、假如我们一直坚持说:我现在观测到的是10亿年前的A,那么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如何解释目前观测到的红移现象?(请参看27楼第五条)。请注意:必须用时间来描述恒星位置。那请问,该怎样准确、连贯、不违背物理原则地描述你现在看到的那个A的影像呢?我的解决办法是:放弃绝对时空观念,你呢?
引用 的话:你不知道它爆炸了,因为你看不见,你看见的就是它十亿年前的状态。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爆炸,那么我们就知道他已经爆炸了。如果我们没看到爆炸,我们也不能说它就没爆炸。谁知道十亿年里发生了什么!由于十亿年的延迟...我知不知道无所谓,借用看到这个词只是为了表述简单,实际情况是:没有任何方法能检测出A已经爆炸了,对于无故法检测的东西存不存在我的观点是:如果地下室里那条无法检测的龙存在的话,那这个物体也是存在的。(关于这条龙的梗,你不会不知道吧?)那10亿年,也不能称其为延迟,你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的观点(我个人观点,对此你可以不认可),你说的那三分钟,确实是延迟,这个现象我解释过了:一束光经过多次折射被观测到,那当然不能认为它代表的信息就是实时的,因为在检测到这束光之前,其他的信息都可能被检测到,而且已经有了实际的物理效果,或者称为物理意义。比如:你不能因为没看到黑洞的光就否认黑洞的存在,因为还有其他诸如引力场(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效果)能够被检测出来。所以看不到不重要,可不可能被看到才重要。不好意思,我又用看到了,应该是检测到。对于“已观测到”与“尚未观测到”的区别,我认为其物理含义在这个环境下应该等同于现在与未来,相关的论述在前文中详细说了,你是不是根本没看啊?你不认可我的说法没问题,但如果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就是在纠结哲学概念了,真的没意思。如果你非要说我们观测到的“现在”就是10亿年前发生的,也可以。诚心那请你解释一下:天文学中使用的红移定理为什么不能解释为我们的宇宙膨胀速度随着时间而降低。谢谢。
在习惯上,人类沿用了几千年的绝对时空观念,所以习惯性称超新星是10亿年前爆炸的。我说了多次:我无意反驳这种说法,只是就楼主而言:如果承认绝对时空,就别管光锥那一套,经典物理中没有事件光锥这个概念;如果认可光锥的说法,那就放弃绝对时空概念,我们的现在就是恒星的10亿年前,两个独立的、相对的时间概念,不存在任何冲突。 楼主交流一下,你的困惑解决了么?如果没问题,我就不在这纠缠了。
引用 的话:你没理解相对论。相对论说的是在接近光速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上,时间-距离的变换方式。就拿你的例子说,如果那颗恒星以接近光速相对地球运动,你观察到那个恒星的尺寸,恒星上元素的衰变,要考虑相对论效应。既然恒星...你说的那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不需要高速的。你对相对论的理解太片面了。
引用 的话: 退行速度超光速那就突破哈勃空间了,是不会被看到的。物质的退行速度不会超光速,但空间的运动速度可以超光速,所以综合观测结果是:像是物质以超光速退行。这种“超光速”现象是不违背相对论的,而且只要在哈勃空间内(即可被检测到),检测得出的物质运行速度(叠加速度)仍然是光速。
引用 的话:时间太长不是一样可以忽略了?赞同!在宇宙尺度这个时间差总让人感觉好像不能忽略,而本质上这个时间差与日常遇到的时间差是完全一样的。在物理学中对时间的定义几乎是空白,对时间间隔的定义也几乎是空白,甚至在物理意义上,1秒与1亿年都很难区分。所以我个人很认同关于时空的相对性原理——仅从物理意义上理解,1秒真的与1亿年几乎就是一回事,唯一的区别在于:你以谁的角度来看待(或者叫观测)这个时间差。如果能忽略亿分之一秒,那自然可以同理忽略千亿年;如果认定了亿亿年不能忽略,那同理亿分之一秒也不能忽略。选择性忽略其实正是很多人(包括我以前也是)认为后续推论有矛盾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物理理论错了,只是个人混淆了两个不同的物理体系,理解错了。在有关介绍相对论的科普性文章中,“对钟问题(如何将两块表校对一致的问题)”一般都是作为引出相对论的前提而详细阐述的。据我所知,爱因斯坦写相对论也是从对钟问题开始的。不能理解时间的相对性问题,就无法彻底理解时空的相对论问题,自然就没法理解相对论(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真正意义。
引用 的话:不管怎么说都可以吧,只是按不同理解表达上的不同,我们只需要知道,不管怎么说,两个事件的时空距离是一定确定的。不好意思,你的说法如果粗略来看,是没错的,但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前半句话很有道理,但最后一句,实在是……相对论的基础是 时空的相对性,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包括距离、大小、速度、甚至形状、质量……全部都是相对于其“观测者”而言的。当然这个“观测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所有能与它有关系的一切都是它的观测者。而这个“有关系”就是它的事件光锥范围。按照狭义相对论观点,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会有尺缩(空间的相对性)、时涨(时间刻度的相对性)、质量(质量的相对性)等等不同。而且不管怎么测,光速不变(这其实就是速度的相对性),而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观点,引力场等同于加速度,万有引力本质是时空(既包括时间也包括空间,绝不是简单的空间)弯曲,于是狭义相对论中的这些被推广至所有的物理体系中,于是在不同的弯曲时空(这里包括弯曲的时空也包括“完全平”的时空),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也有了相对性。所以,在任何时空都应该考虑相对性问题。所以任何两个事件的时空位置或者是时空距离,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来说,应该是不同的,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吧:A、B的空间距离为光需要走1年,也就是一光年的距离,这里说的一光年是隐含了一个前提:A、B两点与其观测者在同一个弯曲度一致的时空内,且相对静止。如果这个观测者是一个光子,以光速运动,它测得AB的距离是多少呢?很简单,距离为0,。在黑洞中的观测者观测值是多少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距离为无限大。任何一个不完全相对静止、所处时空弯曲不一致的观测者,必然观测到的AB的空间距离是不一样的。如果综合了“时空距离”,那差别更大了。那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准确的距离呢?毫无疑问:都是准确的,对于不同观测者就是有不同的观测值,这些不同的观测值相相对于观测者而言,都是正确的。这就是相对性。这些与楼主的问题没啥关系了,有点歪楼。我只是看到“两个事件的时空距离是一定确定的”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物理”了,我理解你的意思前半句还是挺“相对”的,结果最后用经典物理的方式描述相对性的结论,说实话,这个前后的强烈对比 我是怎么看怎么别扭,于是忍不住啰嗦几句。所以,不好意思了,绝无恶意,见谅见谅。
引用 的话:你才片面吧,正常的低速状态下相对论效应是可以忽略的。用相对论的经典力学得到的结果几乎一样。如果不死磕的话,就实际应用来说是可以认为没有区别的真服了你了,正常低速下的黑洞周围的时空你怎么用经典物理来近似?不用说黑洞了,当年(1919年?)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那个天文观测你知道吧?大批英国科学家集体到大洋中间(因为日全食才能观测星光)去观测路过太阳周围的“星光弯折程度”,并最终以此验证相对论,整个过程至少耗时1年。如果按照你的观点:没有坐标系高速运动、万有引力也可以引起光线弯折,你给我解释下这群科学家在忙啥呢?事实是:按照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理论,可以计算出星光弯折的角度为A,而按照经典力学的计算结果是角度B,而A几乎是B的两倍。这就是验证对错的那一点差别。这个可以忽略么?你这种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太让我佩服了,相对论在你眼里竟然只是这样子的?正常低速就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知道GPS定位都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么?相对论在日常应用中已经相当普及了——虽然你不懂,但他的理论你可以直接拿来用。
引用 的话:可是主题并没有提到高重力环境,这扯得上吗?你是不是连相对论是啥都不知道啊?我快哭了~相对论是适用于任何时空的(当然,整个宇宙和奇点这一大一小暂时不适用),是谁告诉你在正常条件下相对论就无效的?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只想说:O! M! G!
引用 的话:然而哪来的黑洞?这扯淡能力,在下佩服是你先说什么“正常的低速状态下相对论效应是可以忽略”,我才举例说低速黑洞这个完全不能回避的范围,又考虑到你可能不知道黑洞的时空是啥,接着我就说:不用说黑洞了,当年(1919年?)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那个天文观测你知道吧……你这眼神也不好了?是看不到啊,还是没看懂啊?
引用 的话:没人说不适用,而是不需要用。你在低速低重力下解方程,输那么多参数,最后得到的结果和经典物理几乎没区别,那不是吃饱了撑得嘛。按照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理论,可以计算出星光弯折的角度为A,而按照经典力学的计算结果是角度B,而A几乎是B的两倍。这就是验证对错的那一点差别。这个可以忽略么?知道GPS定位都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么?这两段话你如果没看懂,那就不讨论了。你既然认为相对论没用,你完全可以按照经典力学的观点来看,这点细微差别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影响——知道还是不知道,对你的日常生活来说没区别。既然如此,你和我在这整啥呢?
引用 的话:低速低重力,对于待解决问题几乎没有影响才称为低。你举那两个例子,对于光线偏折,太阳重力不能忽略;对于GPS,速度不能忽略,因为定位要考虑相位的。对于题主的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统统忽略就好了。不要再暴露你的无知了,GPS不仅要考虑速度问题,还要考虑地球质量对时空的影响;你说的“太阳的重力问题”完全是经典力学的观点,就算考虑,也只能得到B,只有不考虑太阳引力只按照时空弯曲来计算,才会得到角度A,而A是最后实际观测验证的结果。我没义务也没能力给您讲解相对论,所以,我不再回复了。
引用 的话:如果利用量子纠缠的手段通信,你可能会比观测提前获得超新星爆发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是延后的信息。1、量子纠缠目前还处于理论可行,实践暂时无法长距离实现。因为要保持纠缠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目前理论上有方法,而且据我所知,国内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量子纠缠是不是可以实现真正的实时通讯,也是未可知的。因为你要保持一对(实际上多对纠缠更容易实现)粒子的纠缠态,可能仍然需要在二者之间传递信息,也就是说:要想超光速通讯,可能仍需要光速通讯的支持。所以理论上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通讯。当然这都属于假说了,据我说知,暂无定论。
引用 的话:你说得对,是我表述不清。但是这跟主题有什么关系?我前面说过了,楼主原题是纠结于:感觉上是10亿年前发生的事情,而按照光锥的说法,就应该是现在发生的。我给楼主解释: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是现在发生的。但是按照经典物理的观点,那的确是10亿年前发生的事情,而光锥其实应该叫事件光锥,是属于相对论范畴的观点,是相对论对时空的描述,所以按照相对论观点,这个爆炸就是现在发生的。楼主理解的“现在”属于相对论对时间点的描述,而10亿年前是经典物理中绝对时空的观念。……于是,有人针对我提出以相对论观点看待世界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低速、低重力、无参考系变换……,不应该用相对论。而我认为:相对论不是经典物理的延伸和改进,而是完全不一样的物理体系,在任何时空相对论都是有效的(排除我之前说过的那两个极端),都应该按照相对论的观点来看待所有的事、物。你认为相对论只是描述了相对运动的特性、是经典物理的延伸和扩展,而我认为相对论是对整个时空的一种全新描述,与经典物理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于是,你我的争论开始浮现。你回顾一下所有的回帖,是不是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期间,楼主又提出虫洞的问题,其实与原问题表面看不相关,但实际上,仍然是老问题——我一直强调:你可以按照经典物理的观点来分析,也可以用相对论的观点来分析,我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的确可以近似,但是不能一部分使用经典物理,另一部分使用相对论,而且这两部分恰恰是这两个理论没有清晰分界但结论完全不同的地方(关于时间的物理定义问题我说过多次了,没有定义,所以“含糊不清”),那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就是理所应当的啊。使用一个就必须抛弃另一个,在这个问题中,这才是楼主真正的问题。十亿年前,那是经典物理中的绝对时空概念——认为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时间一致;而“发生在现在”,是按照相对论观点说的,相对论认为:不同的时空不能使用同一个“时间坐标”,各个时空的时间坐标都是相互“相对”的。简单说吧:我们的现在就是10亿光年之外的10亿年前,它那里的现在也是我们的十亿年前,这才是相对性的观点。当然,关于时间,详细追究就难免进入哲学范畴,我也说过了。如果完全按照相对论观点,楼主所说的“现在”与“十亿年前”完全没有冲突;完全按照经典物理的观点,就是10亿年前而不是现在,所以楼主认为的矛盾也不存在。这前前后后的关系,你捋顺了么?
引用 的话:不是说好的不讨论么。。。既然如此,按你的理论:在物质进入事件光锥之内,在被观察到之前,物质是不存在在。进入之后才存在。那么:1、从不存在到存在这一突变如何解释?2、事件光锥是有顶点的,假设某物体(x,...1、事件光锥的方向你搞错了——不是我的事件光锥抵达那里我才观测到它,而是它的事件光锥在空间上抵达了我所在位置之后,我才可能观测到它。而最初观测到的现象与它的事件光锥刚出现时,在它附近观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至于怎么突然出现,你说该怎么回答呢?2、光锥的定义你还是好好看看吧——光锥不是光也不是锥,是四维时空在三维时空的一个“投影”,是为了容易理解,将三维空间的球体投影在二维,成为一个圆,再加上时间轴,这样一个三维时空下的椎体。你所谓的顶点是一个时空概念,在空间上是不会独立存在的,正确的说法是:顶点在某时刻的某一空间位置,所以你所谓的顶点的空间位置是不成立的。另:谁告诉你“物理定律不应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就代表着所有物理现象就应该一致的?你这也是将绝对时空与相对性混杂在一起了。不矛盾我才觉得奇怪呢。3、你还是把光锥的方向和相对性相反了——A的光锥还没抵达B,只表示B无法观测到A,或者说:对于B来说A不存在。而不能反过来认为B对A无影响,或者说现对于A来说B不存在。对于A来说,要看B的光锥是否已经包含了A。4、同上,你还是想反了。所以,当然神奇。原来无知真可以如此无畏。好吧,你赢了,我唯心,我错了。不再争论。
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解释:恒星一直存在,只不过你到现在才观测到而已。我认为无法观测就是没有,而你认为无法观测也可能有(能确定有么?),我认为没有是假设,而你认为有就不是假设?说好的““如无必要,勿增假设”的原则”你就这么理解?哭笑不得啊。
引用 的话:光锥的概念的确是我搞错了,谢谢指正。但你的模型里依然有一个悖论不能解释。假设地球上和月球上都有一个观察站,观察站上有两个对准的钟。两个观察站接收到恒星爆炸的信息时,记录下时间。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这两...“观察站上有两个对准的钟” 这个说法就是绝对时空的基础,不是有错误,而是在这个前提下,其推论的确是悖论——两个时钟在观察同一现象时,时间不一致。按照相对论的观点,这就是正常的相对性,所以按照你目前说的现象,这个悖论其实是因为你总是试图使用绝对时空的观点来阐述相对性原理而造成的。完全按照绝对时空观念,月球看到的爆炸不是现在,是N秒前,地球看到的是N+1秒之前的。所以爆炸发生的时间两者观测是一致的;如果按照相对论观点,本来两个时空就有1秒的时差,其各自的现在本来就差一秒,观测到的爆炸也是时间一致的——都是现在,是各自的现在。在旁观者角度来看,原本二者就差一秒,这有什么可矛盾的呢?楼主的疑问是:到底爆炸是10亿年前还是现在,你可以按照你的理解来解释,看看能不能让楼主消除疑惑。我是认为:楼主将两个物理体系的时间概念混杂在一起,所以出现了这种矛盾。我一开始就说的很简单——“对于观察者而言,爆炸发生在(他的)现在”,之所以啰嗦出这么一堆,完全是因为有人对相对论理解有偏差,我在不断地重复几乎相同的内容——解释相对性原理。你对剃刀的理解我不认可,因为:如果两个理论对同一现象分析的结果完全一样,那自然应该剔除复杂而选择简单,但对于时间的问题,大量的现象按照绝对时空的观点作出的判断是明显错误的,那时就不能因为相对论的原理和计算更复杂而将相对论剔除,就必须以准确与否为原则进行剔除。就像那条龙:如果能有检测手段哪怕是间接检测到任何效应,那对它的解释不管使用了多么复杂的原理和定义,也不能对其视而不见。著名的虚粒子就是这条“龙”,完全无法检测,但有明显的间接效应。能理解么?
引用 的话:1.量子纠缠通信已经有实验室证据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目前只不过是没有达到商品化的程度,不过也是时间问题。2.量子通信本身是无视距离的。通信距离取决于纠缠的粒子的运送距离。比如AB两个粒子是纠缠的,...1、量子纠缠态已经有实践检验了,但使用量子纠缠的通信,恕我孤陋寡闻,所以还是按照果壳习惯,做来源请求;2、量子的纠缠态的变化是瞬时的,但是有一个问题:量子只能先纠缠起来,然后被分置两地,而且一旦对其中一个量子进行观测或操作,另一个量子的状态就会瞬时确定,但同时,纠缠态消失。所以。你认为的那种量子通讯只能是一次性的,而且无法重复、必须提前送过去,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维持纠缠态也需要光速通讯的支持。如果你认为只要AB纠缠,就可以通过改变A就让B瞬时改变并可以重复进行,从而达到通讯目的。那我只能说:我上高中那会也是这么想的。建议你好好看看书,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量子理论、什么是纠缠态。所谓的量子纠缠的超光速,仅仅是针对量子叠加态变化的一种描述,纠缠的量子之间是无法传递你想传递的任何信息的。(别失望,当年我理解完这一点之后,也是很受打击的。不过还是接受现实吧)我说的目前国内领先,是指量子加密和保持纠缠态范围与时间这方面领先。我记得国内好像可以实现距离一公里多、持续时间毫秒级以上的量子纠缠了,还能严格控制单次发射不超过几个量子(大概两三个),以保证通讯安全。具体数字我不记得了,但这些不是用来让纠缠的量子之间传递信息的,而是用来加密,让量子的纠缠态成为保密的手段——一旦观测就消失,所以只要有监听就能立刻被发现。3、提前获得信息但前提是:信息代表的事件承载主体运行速度比光慢。比如你说的伽马射线,它的速度肯定低于光速,所以我们可以提前知道(通过截获以光速传递的某些信息,并分析),比如:太阳以后会发生“氦闪”,这基本是确定无疑的,那么氦闪造成的太阳膨胀速度肯定不会是光速,因为有大量的非零质量的原子核,那么氦闪发生那一刻,你就算在太阳表面也检测不出任何变化,假设出现了色变,那么光就会带着这个信息向周围传播,8分钟后到达地球,那么如果氦闪导致的膨胀会在10万年后毁灭地球,那我们就相当于提前通过光知道了地球毁灭的结果。但如果氦闪的膨胀是光速进行的,人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提前知道的,别说什么卫星了,哪怕是太阳表面布满传感器,你也没办法将信息以更高速度传递出来。4、信息不受光速限制?好吧,我还是孤陋寡闻了,我只知道连黑洞都可以限制信息(霍金和别人打赌,最后承认自己错了那事你知道吧,就是关于黑洞内的信息泄露的)。信息可以超光速?不知道是谁告诉您的,我只是请你思考一下:如果脱离了物质,你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引用 的话:如果光线是从反方向来的,时差就是-1秒;如果光线是从侧面来的,时差是0. 这样的参考系有什么意义!光锥没有方向么?这个与参照系有什么关系?你们为什么总纠缠在参照系上?相对论的相对性不仅限于物质,还包括时间、空间、一切的一切。参照系可以见鬼去了。
引用 的话:我听的讲座应该就是老潘的,就目前的结论,纠缠态的保持和恢复仍然不是超光速的,这也是我理解的“维持纠缠态也需要光速通讯的支持”的依据。当然,可能我理解错误,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超光速通讯的迹象。
爆炸发生在现在的意思不就是爆炸事件和观测事件是同时发生或者说时间间隔为0么?——这是绝对时空的观点。处于彼此光锥之内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或者说因果关系对于任何观察者都是不变的,但彼此光锥之外的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可能是不同的——仍然是以绝对时空的理念描述相对性原理,不出现矛盾才奇怪。光锥分了两个部分,“未来光锥”和“过去光锥”——不是光锥分为两部分,而是对于光锥而言,包含在其中的认为光锥的顶点发生在过去,而光锥之外的认为光锥的顶点发生在未来,或者说是尚未发生。光锥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球体”,对于任何事件来说,其事件光锥在固定时刻是唯一的,对于光锥之内的观测者来说,这个事件发生在过去,而对于光锥之外的观测者,这个事件发生在未来,这才是未来光锥和过去光锥的概念,而不是有两种光锥。否则会得出“所有光锥上的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这种荒谬结论——你描述错误。“光锥上”这个说法明显是没有理解什么是光锥,在三维空间中,光锥面是随时间扩大的球面,处于光锥面上的观测者,认为事件发生在现在。如果在同一个方向上同时看到两颗星星爆炸了,但一个离我们十亿光年,另一个五亿光年,你觉得它们是同时爆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而且结论正确,没有谬误。前提是两个光锥同时抵达。
时间是什么,你不问我,我很清楚;你若问我,我一无所知。这种哲学概念咱别争了行么。就算我理解错了也不耽误你解答楼主的问题。所以,你认为我错了,那就无视我的言论就行了。楼已经很歪了……
引用 的话:如果现在我也看到一颗50亿光年外的恒星开始发光,那它到底是现在开始发光,还是现在看到太阳发光?楼主原题与你这个说法属于同一问题。我的观点一直是:如果坚持光锥的观点,观测者看到的就是现在;如果使用绝对时间概念,那就是发生在50亿年前。这两种说法可以任选一个,但如果混淆在一起说,那就会有矛盾。这就是楼主问题所在。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你这个示意图是对事件“现在而言的过去与未来的物理意义,而不是我说的事件光锥。我何时说过光锥是个球面的?我说的是光锥面在三维空间内是一个球面。(此处我表述错误,应该是光锥底面)
引用 的通过对其中一个光子的分析,科学家可以预测另一光子的特征……通过对其中一个光子的分析,科学家可以预测另一光子的特征——是这一点让你觉得会有超光速通讯的吧?说实话,我当年也是为了这个兴奋不已的。可惜,这种所谓的预测只与这一对纠缠的量子有关,不能负载其他任何信息。通俗说:一对纠缠的量子应该有AB两种激发态,但在检测之前,二者都应该是一种AB的叠加态,但根据不相容原理,这两个粒子必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只要其中一个的状态确定了,另一个就必然是另一种状态。量子理论认为:检测之前是叠加态,爱因斯坦反对的就是这种说法,他认为:不是A就是B,不可能叠加。于是他提出了这个思想实验。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超光速信息传递的漏洞。可惜,目前已经确证了这个实验的正确性,也就是说验证了“叠加态”的真实有效,而爱因斯坦在量子叠加态上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这才是这个实验的真实意义。这个与通信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有些科普文章对这种所谓的预测的超光速现象的一种误读。
谢谢。握个手~其实还是我之前那句话:相对性原理说起来容易,吃透了真的很难。我也是曲曲折折了很多年,所以看到楼主的问题就像看到多年前的自己,于是忍不住啰嗦。其实我也有不少表述上的疏漏,难得你能体谅,再次表示感谢。
引用 的话:我不知道您对时空距离的理解,我所说的两事件的时空距离x^2+y^2+z^2-(ct)^2应该是在任何狭义相对论中参考系的不变量,您有什么好的见解,希望可以讨论一下。可能是我误解了你说的“时空距离”这个概念了。我总是习惯于将每一个事件独立看待,所以我觉得任何两个事件的关系用“时空距离”这个概念不太合适。你后来补充说明的那个,我认为是单一事件的“世界线”,或者说是“时空轨迹”,是单独一个事件的前后两种状态的时空距离。我为什么觉得这个概念不适于套用在两个事件之间呢,是因为:对于不同的观察者,这两个事件的X、Y、Z、T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X之类的应该是两个事件的差值,这个你、我应该无异议),既然所有参数都可能不同,那就不会都用同一个公式得出相同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光子看宇宙,它会觉得宇宙从开始到结束,空间和时间都是0,所以它应该认为宇宙中所有事件都是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发生的。而低速运动的观察者显然不会得出此结论。关于世界线,其实已经不仅仅是狭义相对论的范畴了,你的意思我理解,我这属于挑刺,呵呵。我只是觉得:如果彻底使用相对论的时空观,这种“确定不变”的说法都应该尽量避免,当然,极限速度(光速)除外,因为这是唯一能证明 应该使用相对性原理的、确定不变的依据,呵呵。
为什么我会觉得按照相对论的观点,不应该将刚接收到的、来自10亿光年外的信息当做10亿年前发生的呢?在这里我使用一个“将错就错的例子”来阐述一下,希望有心人能思考一下:假设10亿光年外一个超新星A爆炸了,这个超新星上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姑且称之为“他”吧,他为了安全(或者随便什么原因了)坐上一艘飞船(随便什么都行,这些细节不是重点),以2倍光速飞离A(神力使然,违背物理规律完全是小菜一碟),最终机缘巧合,一路直线,来到了地球上(为了简化问题,不考虑加速度变化对时空的影响,反正是神嘛)。然后,他拿起望远镜看向A,请问:他会看到什么呢?如果按照经典物理的时空观念,2倍光速并不违背经典物理,引力场都是瞬时的,2倍光速算什么,对吧。那么他应该用了5亿年,来到地球,所以它看回去的时候只能看到10亿年前的A,对吧,而我们知道光只能在爆炸后10亿年才来到地球,所以他应该说:我看到的是10亿年前的影像,其实A已经爆炸了5亿年了。(神能记住一切细节,分辨出一个影像的年份)这一切说法没有任何问题吧,也不违背什么时间、因果关系吧?那么,如果按照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样的情景,我们可以计算,他来到地球花费的时间是,嗯,不好意思,是负值(这个计算我没仔细做,请见谅,简言之,超光速会时间倒流,这是相对论的观点吧),但对于我们来说,他还是走了5亿年,所以他看向A时的“影像”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他把现在看到的A称为现在,他就会说:我的时间倒流了,我回到了5亿年前。如果他仍然觉得看到的是10亿年前的A,他会说:爆炸后我花了5亿年时间,我现在看到了10亿年前的景象,其实A已经爆炸5亿年了(与绝对时空观的说法一致)。那问题就出来了:相对论说好的“时间倒流”哪里去了?超光速了,爱因斯坦-罗森桥呢?——那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才是符合相对论的呢?是他说错了,还是相对论错了呢?那么,当你看到10亿光年之外的A爆炸,你选择怎么说呢?以上纯属个人思想实验,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一个将错就错的例子,所以绝对在细节上漏洞百出,仅为了提供一个思路,细节千万别追究。如果你认为有助于你理解时空的相对性,那就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认为纯属扯淡,那就请自动忽略,免得影响你的思维。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管了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