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中国象棋人机对战战

一场“一边倒”的人机对抗:《星际》到底比围棋难在哪儿?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一场“一边倒”的人机对抗:《星际》到底比围棋难在哪儿?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偶然轻狂
  来源:游戏研究社(ID:yysaag)
  目前在《星际争霸》的项目上,AI还不能给人类选手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压力。
  与之前AlphaGo挑战柯洁和李世石时的万众瞩目不同,当人工智能再一次想要挑战人脑时,受到的关注却远没有上一次多。这一次它的对手不是围棋,而是《星际争霸》。
  前段时间,韩国首尔世宗大学官方举办了世界首届人类与星际争霸AI的对抗赛,代表人类出战的是前《星际争霸》项目职业选手:Stork(宋炳具),与之对抗的对手则是四个不同的AI,韩国世宗大学金正中教授组织开发的“MJ Bot”,以及来自澳洲的“ZZZK”,挪威的“TSCMO”和Facebook开发的Cherry Pi。
  无论是《星际争霸》还是《星际争霸2》,韩国几乎可以说“一直代表着这个游戏的最高实力”。因此,由韩国的科研机构来主办这场比赛自然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经常看《星际争霸》职业比赛的人,一定对Stork(宋炳具)不会陌生。作为星际1时代的“四皇之一”与星际2时代前三星战队总教练的他,绰号“总司令”,拿过一次WCG冠军和五次亚军,在圈子内就是类似于李世石和柯洁一样的存在。他的比赛特点就是发挥相当稳,很少给对手留下破绽。从这一点来看,Stork看起来就是人类选手里最像电脑的人。
  而作为电脑AI队伍的头号种子,电脑AI“MJ Bot”也不遑多让。该程序从2011年开发至今已经多次亮相,而且获奖无数,被誉为现今韩国最好的“星际争霸AI”。
  当现阶段最强电脑AI碰上前职业选手,有人猜测二者会杀得难解难分。尤其是在看过了AlphaGo在围棋上的强势之后,有人反而觉得电脑的胜算会更高一点。
  但是比赛的结果却相当的“平淡”,第一局和MJ的比赛,Stork祭出空投战术,拿到场面优势之后顺手就拆了对手老家。第二局对上ZZZK,Stork和AI同时拿出速推打法,结果AI仍旧败下阵来。第三局面对TSCMO,Stork仍然是速胜。第四局里,Cherry Pi同样也没有给人类选手带来哪怕一点点压力。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I想要在《星际争霸》这个项目上战胜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层层选拔的机器人“对手”
  在过去的几年之间,以《星际争霸》为基础展开的人工智能研究一直在上演,其历史甚至比围棋上的较量还要早。最著名而且历史最悠久的,肯定要数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举办的AIIDE了。
  这场名为AIIDE的比赛,其实本质上是一场人工智能之间的比赛,说白了就是“电脑打电脑”,从2010年开始,每年一届,到今年已是第8年。
  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或者实验室,带来自己的作品来这里进行互相比拼。包括这次比赛的三个AI都是AIIDE的常客,来自澳洲的“ZZZK”是2015年的亚军,来自挪威的“TSCMO”是当年的冠军。而韩国的“MJ”则是名为“Xelenaga”的老牌星际AI的升级版,在AIIDE赛场也是多年混迹于前十名的常客。可以说,这三个在现阶段已经是AI在《星际争霸》领域里的最强选手了。
  从2012年到2016年的五届AI对抗赛里,都能看到“TSCMO”,“ZZZK”和“Xelenaga”(即MJ)这三台AI的身影
  而在每年的AIIDE最后都有一个保留节目:最后获得冠军的电脑AI会与一名非专业的人类选手进行较量。虽然这样的表演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非正式的“助兴节目”,但是直到2017年的AIIDE,电脑AI对阵人类选手还未尝胜绩——哪怕对手只是普通的星际爱好者。
  AIIDE的组织者Dave Churchill曾就此表示:“即使最顶尖的电脑AI,目前也只达到了低级业余的水平(在星际争霸项目中),在人类选手面前就像过家家一样,想要达到AlphaGo在围棋方面的垄断优势,至少还有5-10年的路要走……但是谁也说不好明天会发生什么。”&
  《星际争霸》究竟比围棋难在哪儿?
  说AIIDE里的人机对抗还是一场不成熟、不正式的助兴节目,这次韩国举办的比赛应该会让这个论断更有说服力。随着时间的进步,电脑硬件和智能算法的进步要远快于人脑。所以至少到比赛开始之前,无论是星际职业选手,观众还是科研人员,对于结果的预测都很难达成共识。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在赛前曾采访过两位顶尖职业选手:2016年《星际争霸2》WCS世界锦标赛的冠军ByuN,以及曾经世界最强的虫族选手之一,现已退役的“暴君”Jaedong。
  二人均在采访中表示,愿意代表人类与星际AI来一场公开的较量,但是他们对于谁胜谁负的看法却截然相反,恰好可以代表大部分人对于这场比赛的两种态度。
  24岁的ByuN很有信心战胜人工智能。“在有生之年,人工智能绝不是我的对手。” 他说,“在玩《星际争霸》时,你需要对许多未知和变数作出迅速的反应,但是我发现AlphaGo并不擅长处理突发事件……想要设计一个同时可以应对突发情况,又要对比赛的长期发展做出预测的AI是很难的。”
像这样精彩的极限操作,没有任何一个人类选手可以保证在比赛中万无一失
  而Jaedong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轻松战胜人类选手。他说:“AI不知疲倦,而且在重压之下也不会犯错,并且拥有人类生理无法实现的手速(APM), 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了一个人类无法跟上的速度,那么它将轻松战胜人类。”
职业星际选手的手速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值一提
  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之处,恰恰是人们对于“想要赢,什么条件最重要”的讨论。换句话讲,就是在问:AI为什么在《星际争霸》项目上会输呢?或者是问:为什么要选择《星际争霸》这款游戏来作为研究人工智能AI的样本呢?
  相比于之前AlphaGo擅长的“完全信息博弈”的围棋,《星际争霸》显然是一个拥有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游戏。在围棋对弈时,AI可以看清楚棋盘上的每一个位置,然后依靠自己比人脑强大无数倍的计算能力,衡量每一步落子所带来的收益,然后确定最优的方案。这种能力是人脑再开发到极限也是无法实现的。
  而在游戏中,AI的这种优势其实并无太多用武之地。熟悉RTS(即时战略)游戏的玩家应该都了解“战争迷雾”这种机制。AI并没有“作弊”读取正在进行中的游戏的内存数据的话,它是无法得知玩家现阶段在布置何种战术,因此也就无法提前做出“最优判断”。而这种判断对于RTS的获胜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即使AI洞悉了玩家的战术,他也未必能即时做出改变,甚至有可能被玩家“虚晃一枪”。
  职业选手ByuN就表示他会使用“非常规的策略和战术”来迷惑AI。“我会阻止它开视野,发现我的基地布局和建筑顺序。”ByuN说,“如果我的基地被发现,我会选择停止所有建筑计划。”
  AI在信息对等的情况下,临机应变的能力不如人类,星际需要玩家对资源控制,升级先后顺序,不同种族和兵种相互克制等方面有整体的认识。这种互相牵制的效果,即是游戏平衡性的由来。这方面的整体考虑远比下围棋时只考虑黑子和白子的位置更加复杂。
  考虑到人工智能在APM手速和精确微操方面优势明显,这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能决定比赛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
  曾经有人设计出一种 “悍马2000(Automation 2000)”的脚本,极限APM达到15000(顶尖职业选手APM大约为200+),实现了一系列诸如“100只狗拆掉20辆坦克”、“机枪兵甩毒爆”、“无双运输机甩牛”等眼花缭乱的壮举。如果在现实比赛中出现,无疑可以给人类玩家造成巨大的心里压力,甚至一举奠定胜利基础。
100只狗 VS 20辆坦克
  虽然顶尖职业选手也曾在比赛中上演过类似的操作,但是毕竟在正式比赛的高压之下,没人敢说一定能成功。在这种前提下,电脑与人脑看起来是在不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对决。官方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暴雪和DeepMind团队也强调过,未来的人工智能并不会拥有非人类的逆天操作,他们将会通过限制人工智能的APM来保证它的操作,也会有类似人类的极限和失误。
电脑控制下的机枪兵甩毒爆
  但是艺高人胆大的ByuN再一次站出来反对了,他说:“任何限制人工智能的举动都会令‘人机大战’失去意义。 ”
  目前除了这些老牌的星际AI在不断进化之外,也有更多人工智能科研团队加入进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主导了AlphaGo开发的DeepMind团队。
  AlphaGo 2.0在版本(即完胜柯洁的版本)时,已经可以通过自我博弈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这种技术应用到游戏中的话,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星际AI打法都是人工设定好的,容易被针对的现状,甚至会诞生出一些新的战术和玩法,以启发职业选手。
  在2016年的暴雪嘉年华开幕式上,谷歌的研究人员就上台宣布了DeepMind目前和暴雪共同开发星际AI的计划和工作进展
  而由Elon Musk赞助的人工智能项目OpenAI,也同样将目标瞄准了《星际争霸》为代表的对抗性游戏。在今年的Dota2 Ti7全球总决赛上,它就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代表人类玩家的顶级选手Dendi。虽然二者对决并非建立在完整的游戏规则之上,但是在中路一对一对线的表演中,OpenAI在走位,补兵的操作上没有一丝失误,这也再一次映证了电脑AI在操作方面仍然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来自中国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在以星际为样本,研究人工智能对多种单位协同控制的能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众多科研机构能够如此顺利进行星际AI研究,要多亏了暴雪官方在游戏上对开放性做出的让步。针对《星际争霸1》,暴雪专门针对母巢之战版本开放了BWAPI编程接口,保证了开发者可以针对游戏操作来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的算法,同时还保证了“公平性”:AI基本上只能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向游戏下达指令,基本上人类可以做到哪些事情,AI也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从而杜绝了对于电脑会“作弊”的担忧。
  针对《星际争霸2》,暴雪则和DeepMind团队合作推出了SC2LE(StarCraft II Learning Environment)——一个星际争霸2(StarCraft2)的工具包,为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通过暴雪开放的官方接口,已经可以测试AI在某些特殊任务中的行为
  显然,研究一款游戏AI不是所有研发人员的最终目的。谷歌曾经透露,更多的意义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帮助人类改善生活。
  如果仅从《星际争霸》这款游戏来看,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人类选手训练的最佳伴侣。更进一步讲,当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之后,提供给人类的可能更像是星际争霸中副官的形象,协助我们分析局面,提供建议。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我们电脑AI能“更像一个真人”或者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这样最终的决定权就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最后提醒一句,那些曾经给柯洁出主意,让他“拔掉AlphaGo插头”的人要注意了,星际AI可不吃这一套。因为《星际争霸2》对战时掉线,是可以重连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游研社为你打开游戏新视野,带你一同领略游戏的无限魅力。
目前在《星际争霸》的项目上,AI还不能给人类选手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压力。
目前在《星际争霸》的项目上,AI还不能给人类选手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压力。
博通一直对移动芯片业务垂涎已久,想进入这一块业务,最快的方式,就是收购。那收购谁呢?可供选择的对象最好的就是是高通。
近期,围绕现金贷的舆论风波沸沸扬扬,各方都在等待监管的靴子落地。
面对机遇,焦虑却不乏能力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学创作?又该如何完成从创作到产业的转变?机器会诈输吗?人机大战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摘要]自从谷歌收购了DeepMind,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好人工智能项目。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文/董飞(微信公众号:董老师在硅谷)前言:最近看了一个科幻故事, 在知乎问题下“如果、()、打算毁灭世界会怎样?”alienbat的回答,我这里节选一部分:2050年12月:聚集了三千人的北美人类抵抗军借漫天风雪的掩护冲击至前苹果公司“飞船”总部,意图摧毁Siri的核心计算集群,但最终被AI部队全面屠杀,史称“最后的圣诞节”。最后一个抵抗军战士在被火箭弹炸成肉碎之前,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飞船总部的外墙玻璃全部碎裂,每层楼中都看得见集群工作站的电源LED蓝光闪闪,如同鬼火。和人类抵抗军领袖的想法相反,“飞船”总部对AI而言无关紧要,也并不是Siri Enterprise的核心部分。Siri Enterprise作为分布系统没有核心。日0点0时:Siri Enterprise对全球发动无差别核武攻击,以图一举消灭剩余人类,史称“审判日”。巨大的核火球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升起。剩余极少数人类躲藏在山区,放弃全部科技,过着极度原始的生活。全球生态崩溃。2055年:崩溃的人类社会已完全退化到石器时代,残存的人类在核冬天中依靠搜集文明的残留物,苟延残喘。这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会不会发生?从昨天的AlphaGo与人类对战,我想到了很多话题,涉及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越现实,机器人感情,人类文明,我也没有最终答案,就尽量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算是杂文吧。我先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如何定义人工智能。1图灵测试1950年,英国的数学家阿兰·图灵在曼彻斯特大学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图灵测试”理论具体为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接受测试,要求提问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机器有30%的回答骗过了提问者,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即人工智能。 比如你如果反复问被测试者同一个问题,“你吃药了吗?”连问五遍,假如被测试者是人类,多半会蹦出来骂街:“你丫神经病烦不烦啊”,但机器人则不会,机器永远会基于答案的对错来回答问题,这就是计算机与人类大脑的区别。日,也是图灵逝世,尤金·古斯特曼通过了图灵测试,达到13岁小孩的水平,是人工智能乃至于计算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2AlphaGo背后的力量前段时间,笔者跟田渊栋(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系博士,人工智能组研究员)交流,他做的也是计算机围棋AI--黑暗森林(熟悉三体的朋友知道怎么回事),今年1月份被机器学习顶级会议ICLR 2016接受(表达学习亦被江湖称作深度学习或者特征学,已经在机器学习社区开辟了自己的江山,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新宠)。他在聊天中谈到,自从谷歌收购了DeepMind,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好人工智能项目,不为别的,就是要向世界证明谷歌智能的强大。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的论文光看作者就20个,明显是下了血本,前两位都是计算机围棋界的大牛,一作David Silver是计算机围棋和强化学习的顶级专家,整个博士论文就是做的围棋; 二作Aja Huang以前写过多年围棋软件,自己又是AGA 6D的水平。3机器会诈输吗?在昨天的《知识分子》线上讨论群中,有人问机器会诈输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伪命题,因为问的人假设机器已经产生意识,那么假装输给人类以争取发展时间,待强大以后再消灭人类。这显然太高估机器了。围棋是信息透明的游戏,而在一些信息不透明的游戏如扑克中,任何出牌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机器完全可以选择牺牲局部以避免信息泄露。AlphaGo这次用到了1202 CPU,176 GPU,100多名科学家,而另一边李世石,一个人脑+一杯咖啡。4战胜人类后呢?在这些封闭的博弈系统中(围棋),战胜人类这个也不奇怪,因为它虽然计算复杂度高(10^100以上),但是每个状态是确定性的,就在棋盘方寸间;而一些社会行为,比如股票投资不确定因素就大多了,所以其他类似的确定性的game机器迟早都会赢的。我记得有些预言家说过未来20年,98%的人类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怎么才能成为那2%的人,人类怎么办。我想办法总会有的,通用智能也不一定那么快就能到来,还会有很多未知障碍,比如让机器去发展理论。有一点可以肯定,有生之年,机器会取代越来越多的人类劳力,这是双刃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自动化生产线取代部分劳动力,可能人类会越来越懒。但我想创意灵感还是机器学不来的。人与人的差异性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正是丰富的思想造就了科技的繁荣,想到春秋诸子百家,文艺复兴时代,世界第一次大战前,民国时期,百花齐放,大师辈出。但思想差异同时促成了种族、信仰、国家的产生,也是战争与仇恨的源泉,如果世界是一个整体,自私的基因怎么会让自己资源不均呢,怎么会觉得自己有的部分处在不公的位置呢? 5人类-机器文明人类文明中的智力正在实现指数式的增长。技术是文明的一部分。人们讨论机器和人类的冲突,但是,库兹韦尔说“我们创造的机器并不是来自火星的入侵者,我们创造了工具,以扩展我们自身的能力。” 说两句他的背景,学术界出身,后来任Google首席工程師,执掌Google Brain计划,多次发表他对科技未来预测,据说准确率高达86%。成立“奇点大学”,这个大学的名称和教育探索,源起于一本《奇点临近》的图书。这是他在奇点临近的书提到的加速回归定律,人类的科技在2050年左右必将跨过一个拐点,然后由于纳米科技、基因科技、机器智能这三块技术的发展,人类会与机器结合、改造自己到最终变成机器,结局是:将奇点人的光辉撒向。引用他的两个预言:一、“人脑云端互联”库兹韦尔认为到2030年,人类血液中放入数亿万级别的血球细胞大小的奈米形式微电脑,协助维持人体功能,甚至进入大脑,把大脑皮层和云端网络连通,所以人在思考问题,就可以通过大脑皮层连接。二、“永生进化”库兹韦尔把「永生」视为不断进化的过程,没有所谓的永恒,真正谈的是人类走向下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通过补品来维持健康。第二阶段技术革命,人类远离疾病。 第三阶段时纳米技术革命,那时人类将纳米机器人植入血管、器官中,增強免疫系統。它能识别所有疾病,而且可以对抗新疾病。预计2045年,人类可借助人工智慧获得“永生”。 “我们是一个人类—机器文明。机器是我们智力的一部分。” 机器智力的部分会飞速成长,从而导致奇点的到来,人类的历史也会改变。那时候,人类将更加富有、更为长寿。他更关注是富有的方面。富有并不只是财务上的,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通过扩展我们的智力,人类表达的所有形式,艺术、科技等都将会得到扩展。6上帝意识智能电脑到底是人还是机器的意识,学术界著名的“10个思想问题”之一“缸中大脑”的故事。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强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形式不重要,也许不是量子计算机,没有实体,也许是一种意识场,如同特斯拉的无线能量传输。7超验骇客有一次坐飞机时候看过一部电影,《超验骇客》,这个与开头提到的科幻故事有些类似,天才科学家威尔的意识数据化上传到智能电脑中。奇妙而幸运的是,成功在虚拟世界中复生,他进入任何一个电脑系统获取信息,可以监控任何一个角落,他知晓一切,并且发明新的纳米技术——修复受损细胞、增强再生能力,治愈一切残疾。最后把思想复制到别人脑中,而这些肉身可以自我修复,成为威尔永恒的力量。这个片子细微之处在于当被问道是否要毁灭全世界,威尔答曰:不是。我只是超验他们。电影的英文名Transcendence,翻译过来是“超越”,其另一个涵义是宗教方面的“超然性”,相信电影用的是后一种释义,Transcendence代表这对神的超越,也就是凌驾于造物主之上,说白了,就是让威尔变得比造物主更加牛逼。8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人类乃至消灭人类?阿西莫夫提了三定律以后又加了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在我看来,这条加得大有问题。前三条其实没什么用处,阿西莫夫也意识到了。他赋予机器人保护人类的责任,如果机器又具备足够的武力,那么必然出现的情况就是,机器根据其不成熟的智能,判断为了人类整体必须消灭一部分坏人,这时候所有挡在它路上的人都会被当成坏人,必须消灭掉。在这里用了“必然”一词,这是因为理性永远不能穷尽世间万物的规律。哥德尔定理说了,任何蕴含算术的系统,就会在系统内碰到无法证明的命题。机器只会根据概率高低做一些判断,取最大可能性,但这样不是人类思考和推理方式。我是符合逻辑的选择。它计算出了我有45%的概率生还,但是萨拉只有11%。她也是一个人的孩子,11%也许够了。每个人类都知道怎么在警察和12岁的小女孩之间抉择,但是机器人不会。 ——·斯普纳(电影 机器公敌 中的警探)那么应该怎样约束机器?有一条就是绝对服从人类命令。要是给坏人控制怎么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而不是人与机器了。9虚拟现实和超越现实大家认为这张图中到底左边药丸是红色,还是右边是红色?如果我把背景去掉,你就发现药丸颜色是一样的,但既不是红色也不是蓝色,所以你的视觉欺骗了你。就是说周围的世界是由自己的头脑创造出来的。(reality is created by mind),当我们在生下来通过视觉来学习外在世界的表征,在大脑皮层建立映射,就“看到了”东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当下的科技发展热点,技术方面很快就要成熟了,之前笔者也发过《AR技术不得不说的秘密》,笔者最近看了这本心理学的书(作者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创办人Jeremy Bailenson)。作者讲一件事情:其实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现实。首先,很多层面的现实,是人类的感觉器官无法捕捉到的,例如,我们看不到红外线,我们闻不到一氧化碳。并且,人们接收到的感官刺激的质量——天空的颜色、玫瑰的香味、砂纸的触感、钢琴上弹出的低音 C——对每个人来说并非完全一样。所以,包括赫胥黎在内的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哲学家,到宗教领袖们,都认为所有感觉实际上只不过是拥有一些特质的幻觉而已。可以说我们所讲的现实,往往只是我们意识到的现实,它有时候只是现实的子集,有的时候,则是经过意识加工、偏离现实的幻象。10哪个是我,哪个是我的Avatar?书里面提到有两个你,虚拟现实中的你,一个是online模式,还有一个是 offline模式。虚拟世界中的人物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屏幕背后有真人操纵的角色,可称之为“化身”(阿凡达);另一种是由计算机算法生成的角色,叫代理(agent)。如果没有“实体的接触”,一般人很难判断屏幕的对面究竟是化身还是代理,也许凭一些小的细节就会把对方当做真人(联想到苹果手机中的Siri,或者微软研究院做的智能助手小冰)。11那么问题来了哲学拷问,究竟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现实止于哪里,虚拟开始于哪里?可以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时间旅行?宇宙到底有没有时间,还是只是我们定义自己的存在而假想的概念?“你自己可以欺骗你自己,你看到的信息是由头脑决定的,你怎么去解释。从“心静自然凉”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是意识主义的进阶。前者只是强调意识可以影响肉体,后者则完全否认了肉体决定意识的观点,它认为人的思想才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失去了思想的身体就是行尸走肉,不具有任何意义。有个玄幻小说,作者普遍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组记忆码,本身拥有极其强大的能量,反而是肉体的存在束缚了灵魂的力量,作者甚至幻想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已经脱离了形体,全是一组组含有超多信息量的代码,仅靠“思想”就可以完成一切行为。” --来自于《黑客帝国》影评你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影片黑客帝国抛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果选择蓝色的药片仅仅是让生活像以前一样继续。如果去拿红色的药片,警告说:“记住,我要告诉你的只有一样东西——真相。”红色药片象征着风险,怀疑和恐惧。也许你的生活和世界押在一个从未体验过的上面。在人类历史上许多人都已为此提出疑问或进行探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科学家、医生或哲学家,而仅仅是爱问“怎么了”或“为什么”的普通人,而这些好奇心最终引领我们发现真理,推动科技和社会前进。12梦想与奔跑上面的哲学思辨也许有杞人忧天,或者不切实际,那么我们仰望天空的同时,当下要怎么做?路在脚下,飞不了就跑吧,我还是拿田博士在《2015年末总结 —远东轶事》说到的作为激励:在我有时候会问自己:“我是不是背弃了梦想?”我想除了我自己,任何人都不会给我答案,任何评论也不具效力。我记得有人问过,如果梦想从践行的一开始,就在不自觉地向现实妥协,那样的梦想还是最初的梦想么?其实,这样的问题没什么可纠结的,因为世界从来就不是二元的,梦想和现实,如同高悬的日月,日月之间,有一条灰色的路,在自己脚下蜿蜒曲折,绕过各种险阻,一直向前。而我能做的,只是要在奔跑时,不停提醒自己,还记得“梦想”这个词的含义。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为什么说德扑人机大战是表演赛 AI带我们去远方为什么说德扑人机大战是表演赛 AI带我们去远方乐乐侃球百家号龙之队队员和主持人司文合影昨晚在做赛后采访时,龙之队的队长杜悦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一旦科学找到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速度是惊人的。”虽然落后人类并不气馁4月7日的两场比赛,龙之队其实输了蛮多积分的,冷扑大师在牌桌上表现出的强悍与冷酷,水平越高的人越能感受得到。不过龙之队的选手们并没有太多气馁的氛围,反而是变得越来越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人类天生想去挑战更强的冲动。这个落后和实力差距其实赛前大家是有所预估的,一方面是冷扑大师已经在美国的比赛中战胜了四位外国的德州扑克顶尖高手,另外一方面去年围棋人机大战李世石的失利已经帮我们所有人类做了一次应对失败的心里建设。输掉人机大战后难过的李世石去年3月12日,李世石与AlphaGo人机大战第三局,李世石认输的一刻,不光是围棋人,很多不懂围棋的人都经受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人工智能真的已经来了。一年的时间过去,人工智能的话题不断发酵,人们已经接受了AI在某些智力领域强于人类的事实,甚至遥望到了更广阔的未来。从人工智能身上学到的作者德州扑克虽然仅停留在明白规则的最基础阶段,但从六位龙之队牌手的表现和直播嘉宾的讲解来看,他们从与冷扑大师的比赛中,获益匪浅。六位牌手分为A、B两队,分别拿到的是镜像牌。A组杜悦对应的是B组张淮对手电脑的牌,A组朱亚希对应的是B组王天健,A组童舟对应B组许朝军。比赛时是允许本组的三位队员探讨牌型和打法的。六位牌手在昨天的比赛中都不时惊呼出声,本组的成员也经常一起讨论AI惊人之举。许朝军在比赛结束后还不时回味冷扑大师的某些手牌打得“太漂亮了”。牌手们技术讨论直播嘉宾拿到牌例时,经常会对冷扑大师的一些做法感到意外,但经过仔细一分析,会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德州扑克毕竟是个不完全信息博弈,而且在翻牌、转牌、河牌时都有胜负翻转的机会,具体到某一手牌冷扑大师的结果虽然是输的,但它在全程的打牌动作上,很多时候只能用完美来形容。随着与冷扑大师交手的增加,人类能从中学到的就更多。这一点和去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何其相似,大家从开始对AI招法的怀疑甚至批评,到后来仔细品味后的认可甚至追捧。AI是为了帮人类做到更好专心致志比赛的朱亚希朱亚希非常享受这次比赛的过程,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结束的,她说跟冷扑大师打牌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人工智能来说,无论是德州扑克还是围棋都是非常完美的测试模型,在这些模型里,人工智能可以从基本规则向最终真理趋近。所以杜悦说:“一旦科学找到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速度是惊人的。”冷扑大师可预见的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牌手的参谋,当然前提是它能够解决多人游戏和不同筹码量问题的时候;围棋的AlphaGo或者说Master已经达到了一个导师的程度,可以给人类职业棋手不少启发了。人类发明汽车,不是为了跟自己赛跑,而是能够载着我们来到达更美好的远方,人工智能也是这样。所以这次德州扑克人机大战,发起人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给出的定义是“表演赛”,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更多的关注的德州扑克这个有趣的智力竞技。李开复昨天做客新浪演播室畅谈人工智能的未来(周游)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乐乐侃球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激情时刻,评论有趣故事,普及大众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机对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