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gta5麦克做瑜伽这个任务怎么做啊 让我跟这个奇怪的人说话 但一直在听他bb 没什么用啊 地图上还有蓝点

奇怪的城市,家长们得了木偶操控症!
【上集预告】
爸爸的老朋友汤姆,带领儿子前来做客,
不过,汤姆的教育理念,让麦克与糖糖家的孩子,
完全与众不同,经过一场创作画大赛,
麦克得知自己的想象力大门被关闭了,
热情的糖糖更是说出实情:父母们生病了!
第七十集《爸爸妈妈得了木偶操控症》(中)
一 糖糖的决定
听到糖糖的分析,
麦克的小脸郁闷不已,
比茄子颜色还难看呢,
他哀叹一声:“哎,
这可怎么办啊……”
“麦克,你怎么啦?
怎么突然唉声叹气的,
好像拄拐棍走路的老爷爷,
走一步就要哎哟一声。”
托比坐在糖糖的书桌上,
把麦克形容成老爷爷。
麦克的脸色更惆怅了,
他无奈的摊摊手,问道:
“糖糖,你刚才说,
这些家长得了木偶症,
你确定有办法治愈他们吗?”
糖糖神秘的点点头,
“办法当然有喽,
不过,这件事嘛,
只有我一个人做不到,
我需要大家的帮助。”
听到糖糖这么说,
凯文小表姐小表哥,
表现的如同勇士一般,
齐刷刷同时向前迈步,
倒是吓得麦克倒退一步。
“麦克,你放心吧!
有我卡米出面帮你,
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小表姐得意的挑挑眉。
小表哥躲在糖糖身后,
一个劲的摆手:“麦克,
你可不要相信她的话,
我们家族每次去探险,
她都是第一个想逃跑的。”
小表哥一时情急之下,
揭开了小表姐的缺点,
刚刚还得意的卡米,
现在气的火焰三丈,
“莱尔!不许你这样说,
我的勇敢有目共睹!”
凯文撇过头,捂着嘴巴,
笑着对糖糖低声说:
“糖糖,你快点想办法吧,
卡米和莱尔快要打起来了。”
果然,以小表姐的脾气,
她已经把十指攥成了拳头,
正跃跃欲试的随时出击,
准备上前和表哥PK。
麦克看着这一家人,
已经彻底看呆了。
糖糖拍了拍桌子,
所有人看向她。
“小表姐,收起拳头,
身为女生要矜持淑女,
你怎么又把自己当男孩子啦?”
糖糖揉了揉小表姐的拳头,
小表姐尴尬的挥了挥手。
糖糖笑眯眯的看着麦克,
“麦克,你想改变自己吗?”
麦克用力点头:“当然了!
我想变得和你们一样,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糖糖凝视着他的眼睛,
纯蓝色的瞳孔清澈如水,
她再次问道:“那么,
你想帮助你的朋友吗?
那些和你一样环境相同,
脸上看不到笑容的朋友?”
麦克脸色刷的变了,
“你是说露娜和卢卡斯?
还有我们城市的小伙伴?
恐怕……恐怕……”
“怎么了?你快说呀!
说话不要只讲一半啊!”
小表姐好奇的伸长脖子。
麦克尴尬的挠挠头,
“他们的爸爸妈妈,
比我的父母还严厉,
每个星期只有三小时,
允许我们相聚在一起玩耍。
虽然,我也想帮助他们,
可是,可是,可是……
你们没有亲眼见过,
不知道我们的处境啊!”
听到这个答案,
小表哥脱口而出:
“我的妈呀,真的吗?
你们的生活好无趣啊!”
凯文不可思议的摇头,
“单是想想就觉得可怕,
糖糖,我们怎么帮助他们?”
糖糖叉着腰,迈着碎步,
在屋内一圈又一圈踱步,
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直到她突然停下来,
双手拍掌,“我有主意了!
我们一起前往麦克的城市!”
听到这个答案,麦克大惊,
随即连连摆手:“不可能的!
我爸爸绝对不会同意的!”
“我们去你家做客不行吗?”
凯文面露疑惑,“为什么不同意?”
麦克的脸变成了番茄的红色,
他的声音比蚊子还要小,“因为……
我们家不允许有小朋友去做客,
我们城市,家家户户都一样。”
二 黏黏胶的威力
听到麦克的回答,
糖糖把哥哥拽到一边,
“哥哥,不要为难麦克了,
我们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凯文郁闷地吐了一口气,
“只有抵达目的地,
才能亲眼看到事实真相啊!”
“我想到一个好办法,
可以时刻关注麦克动态。”
小表姐举手,激动的说,
“我们安装24小时摄像头,
随时监控麦克在家中的行为。”
听到这个建议,糖糖摇头,
“我们监控麦克有什么用?
我们要改变的是那些家长,
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
小伙伴们才能恢复自由啊!”
看着大家因为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都积极出谋划策,
麦克感觉自己更不好意思了。
“说来说去,解决办法嘛,
只有一个,我们必须亲自前往,
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接触一下,
才能想出对策,改变家长们。”
糖糖说着,又开始像爸爸一样,
小手背后,在屋里走来走去。
凯文愁眉不展的看着妹妹,
“糖糖,你脑袋糊涂啦?
汤姆叔叔不欢迎我们去做客,
我们没有办法随车同去啊!”
糖糖停下脚步,眼睛一眨,
“托比,你把叔叔叫来,
或许我们能想到好办法。”
托比接收到主人的命令,
风一样的卷着旋风跑走了,
当糖糖的卧室再次打开时,
叔叔正啃着一个大鸡腿,
极不情愿的出现在面前。
“叔叔,快点进来!”
托比抱着他的大腿。
叔叔啃着鸡腿,面露难色,
“啊?你们怎么都在这里?”
糖糖抽了一张纸巾,
把叔叔手中鸡腿拿下,
又贴心的帮叔叔擦擦嘴,
这才说道:“麦克斯叔叔,
展示你才华的时候到了,
这次,你可一定不能失败!”
麦克斯叔叔眨巴眨巴眼睛,
听着糖糖在耳边窃窃私语,
当糖糖说完最后一个字时,
叔叔的眼睛都发光了!
“哇哟!你们找对人了!
整个宇宙,整个地球上,
只有我麦克斯能帮助你们!”
叔叔夸张的拍着自己的胸脯。
糖糖小嘴一撇,“叔叔,
现在不是吹牛的时候,
您究竟有什么办法,
让我们不用乘坐汽车,
更不会让麦克父母看到,
顺顺利利抵达他的家?”
麦克斯叔叔擦擦手指,
二话不说,伸进口袋,
拿出一瓶长型塑料瓶,
里面是粘稠的液体。
“这是什么东西?”
凯文刚想凑上前,
被叔叔巧妙的躲开了。
叔叔放声解释说:
“这是提取大鼻涕虫、
黏粘芭蕉树、咔嘣花,
做成的身体缩小粘液,
只要把它涂在背后,
你们这群小家伙啊,
就会变成一张贴纸,
随便贴在哪里都好,
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叔叔的奇思妙想,
让大家目瞪口呆。
这也太神奇了吧?
居然要变成贴纸!
麦克紧张的问道:
“叔叔,请问……
他们变成贴纸后,
还能不能恢复变大?”
叔叔摇了摇头,
“24小时内不可以,
你可要保护好他们,
万一被你的父母发现,
把他们丢掉可怎么办?”
“啊?把我们丢掉?”
小表姐瞬间脸色大变,
“万一把我们扔进马桶,
下场岂不是更悲惨?”
糖糖倒是乐观的很,
她笑着说:“叔叔,
你的办法棒极了!
我们这就变成贴纸,
跟随麦克回家!”
叔叔拿出粘液瓶子,
“糖糖,你第一个尝试?”
糖糖把背部对准叔叔,
“来吧,我相信叔叔的实力。”
叔叔小心拧开瓶子,
用一把透明的刷子,
将粘液涂在糖糖身后,
糖糖只觉得背后黏黏的,
稍后,只见一阵白雾,
毫无征兆的出现了。
三 糖糖变成了贴纸小人
白雾把糖糖笼罩了,
大家直勾勾的望着,
谁也不敢轻易靠近。
白雾慢慢地散去,
糖糖竟然不见了!
“完了,这下完了,
糖糖被叔叔变没了!”
小表姐花容失色,
蝴蝶结都急的甩掉了。
凯文更是带着哭腔,
“叔叔,你怎么搞的,
不是号称一定没问题吗?”
麦克连忙蹲在地上,
瞬间瞪大了眼睛,
“大家不要出声!
糖糖在这里呢!”
一听这话,大家沸腾了,
每个人都撅起了屁股,
趴在地上仔细的寻找。
“哥哥,我在这儿呢!”
地面传来糖糖的声音。
凯文的嘴巴都张大了,
“糖糖,你怎么变成纸了?!”
可不嘛,平滑的地板上,
平躺着一张彩色的贴纸,
贴纸和糖糖穿着同样衣服,
眼睛嘴巴鼻子都会扭动,
像个纸人一样,张嘴说话呢。
要不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大家恐怕要被糖糖吓坏了。
麦克斯叔叔不慌不忙的,
小心将变成贴纸的糖糖,
从地上慢慢地揭了起来。
糖糖白纸一样的身子,
在空中晃啊晃啊晃啊,
叔叔将糖糖递给麦克,
“拿出你的笔记本,
把糖糖贴在你的本子上吧。”
麦克呼出一口冷气,
感觉自己不会说话了,
哆哆嗦嗦的问:“叔叔,
我带领他们抵达我家后,
就让他们一直粘在本子上吗?”
叔叔神秘的眨眨眼,
“这可是一次大旅程,
我必须要亲自跟随,
万一贴纸被你搞丢了,
我还要把他们找回来呢。”
一听叔叔要陪同而去,
大家的心顿时放下了,
这时,门外传来呼声,
是爸爸的高嗓门,
“汤姆叔叔要走了,
快把麦克带出来吧。”
“大家抓紧时间,
我爸爸的速度太快了。”
麦克连忙收拾着画册,
生怕会被爸爸批评。
其他人也沉不住气了,
大家纷纷露出后背,
让叔叔涂上贴纸胶水,
轰隆轰隆,白雾升起,
每个人都变成了贴纸。
麦克来不及多想,
小心把大家捧在手心,
又轻轻地贴在本子上,
确保大家都粘的牢固,
刚刚手忙脚乱做完这一切,
糖糖卧室的大门正好被推开。
糖糖爸爸和汤姆一起出现,
可是,此时此刻的屋里,
只有麦克一个人站在原地。
糖糖爸爸不停地揉眼睛,
“啊咧,我的孩子们呢?”
麦克急的满头大汗,是啊,
应该怎么和叔叔交代呢?
总不能说他的孩子们,
都变成贴纸被我粘住了吧。
就在这时,麦克的耳边,
传来了糖糖细微的声音,
“麦克,你和我爸爸说,
就说我们去糖糖超市了,
日后我会向他解释的。”
麦克稳定住自己的情绪,
勇敢抬头看着糖糖爸爸,
“叔叔,他们去超市了,
只留下我自己在屋里画画。”
“哦,没关系没关系,
一定是超市有新货上架。”
心宽体胖的爸爸一边说着,
一边没事人儿似的走开了。
这让夹在书本里的大家伙儿,
忍不住窃窃私语的讨论起来,
“爸爸的心和身上的肉一样,
晃晃悠悠的,根本不担心我们嘛!”
凯文被书页压的喘不过气来,
不停地张嘴换气,一身热汗。
这时,糖糖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汤姆正对麦克说:“麦克,
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了。”
稍后,糖糖只觉得眼前一花,
麦克将本子塞进了书包里,
大家头晕目眩的坐上了汽车,
只听嗡的一声发动机声响,
汤姆叔叔的小轿车出发了。
四 麦克有个不一样的家
“嘚吧,嘚吧,嘚吧。”
这一路上,弯弯绕绕,
变成贴纸们的糖糖家族,
自己的肠胃要变麻团了。
“糖糖,我快要吐了,
变成贴纸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小表姐张着嘴巴,全身摇晃。
“嘘,麦克好像进屋了。”
糖糖示意大家不要说话。
只听麦克和妈妈打过招呼,
再听到砰的一声关门声,
麦克连忙拿出自己的笔记本,
翻到有贴纸的这一页,顿时大喜:
“你们还好吗?我到家了!”
麦克斯叔叔眼睛滴流转,
“麦克,先把我们揭下来,
然后放到平整的桌面上。”
麦克答应着,连忙照做,
当贴纸摆成一排时,
麦克斯叔叔用力挺身,
只见薄如纸片的身子,
恢复了正常的身形。
叔叔得意的对大家说:
“跟着我的节奏,来,
呼出三口气,用力挺身,
你们就会拜托贴纸困扰了。”
大家鼓着气,纷纷效仿,
不过,身子虽然不是贴纸了,
但是,身高还是那么小,
只有麦克的小拇指大小。
“我们变成小矮人了!”
小表姐激动地原地一跳,
发现桌子上摆着的笔筒,
像摩天大楼一样高。
“麦克,我有点口渴,
可以给我一杯水吗?”
糖糖指了指自己的嗓子。
麦克遥望卧室四周,
“我虽然有杯子,
但是不适合你们的尺寸啊,
再说了,我也不能去厨房,
妈妈如果发现你们来了,
肯定会把你们轰出去的。”
看着麦克为难的样子,
糖糖指着麦克的瓶盖,
“麦克,你把水倒进瓶盖,
我把头伸进去喝水。”
“啊?这样不好吧……”
麦克的脸羞的通红。
“没事儿,我们和动物一样,
都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啊!”
糖糖苦中作乐,一副乐观派。
一瓶盖矿泉水,大家都喝饱了,
小表哥知足的摸着肚皮,
“变小了也有变小的好处,
以前要吃两片黄油面包,
现在我们四个人,吃一片就够了。”
不过,同为男孩子的凯文,
在观察过麦克的卧室后,
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模样,
“麦克,这是你的房间吗?
怎么除了书就是画笔,
还有钢琴和小提琴,
为什么没有超人贴画?
玩具模型?限量手办?
还有最近超级流行的,
世界名车超跑模型!”
听着凯文说的这些,
麦克遗憾的摇摇头,
“我的爸爸妈妈常说,
卧室是学习的地方,
不能摆放无关的用品,
会分散我的注意力。”
凯文咂咂嘴吧,撇嘴,
“玩乐与学习交融,
生活才会过的有趣,
瞧瞧你的卧室,哎呀,
真想一个成人的书房。”
糖糖坐在一支笔杆上,
“麦克,现在六点了,
什么时候带我们出去?
去见见你的小伙伴们。”
麦克推开窗户,谨慎一望,
“现在不行,你们瞧,
对面亮灯的那扇窗户,
卢卡斯正在弹钢琴呢,
七点半才会结束功课。”
“隔壁亮灯的那家呢?”
糖糖看见了粉色的窗帘。
麦克说:“那是露娜的家,
六点到八点半,学习书法,
九点到十一点,学习英文,
她的时间表可是精确的很。”
小表姐翘着二郎腿,
像个男孩子的坐在桌上,
“你们的城市好无聊,
这个时间正是玩耍的时候,
和我们小镇比起来,差远了!”
麦克还想给他们介绍几个朋友,
这时,麦克的卧室突然打开了,
妈妈系着围裙走进来,“麦克?
你刚才和谁说话呢?”
麦克连忙将一本书压在桌上,
四个人只能用双手勉强支撑,
要知道,被书压在脑袋上,
肯定会被压成开花的哈密瓜!
“没、没和谁说话啊!”
麦克的汗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妈妈一愣,“我刚才明明听见,
有一个女孩儿的声音……”
“妈妈,您一定听错了,
我们还是快点去吃饭吧。”
麦克推着妈妈走出卧室,
临关门前,麦克眼睛一眨,
看到糖糖冲他挥了挥手,
这才放心的关上了房门。
五 神秘夜探计划
吃过晚饭,麦克回来了,
再次见到重逢的朋友,
小表哥口直心快的说:
“麦克,我们也饿了。”
麦克急匆匆低下头,
从口袋里掏出纸巾,
纸巾里放着一个饭团。
“这是我偷偷拿来的,
我猜,你们也饿坏了,
我给你们切开分一分。”
麦克轻轻地掰开饭团,
饭团里夹着粉色的蟹肉。
糖糖家族的人饿坏了,
大饭团一分钟消灭干净。
麦克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去你们家吃饭的时候,
好吃的食物应有尽有,
来我家做客,只有饭团吃。”
“饭团很好吃啊!”
糖糖夸赞阿姨的手艺。
麦克苦笑一声,“我不爱吃,
我想吃的食物妈妈不同意,
她说薯条和南瓜派热量高。”
糖糖塞进最后一口饭团,
打了一个饱嗝,“嗝,好饱,
其实呢,食物只要搭配均衡,
肠胃会吸收的更好呢。”
“对了。”麦克一敲脑袋,
“我刚才已经想好了,
你们不是要见我的小伙伴吗,
不如,我们等家长睡下后,
咱们溜进他们的卧室,叫醒他们。”
糖糖拍手叫好,“太好了,
最好把和你一样的小伙伴,
聚集在一起,我们一起想办法。”
“好,十点半我们准时出发!”
麦克将自己的手放在桌上,
糖糖和小表哥一跃而上,
各自抱住了他的手指。
等待的时间真难熬呀,
眼看着每家的灯光,
逐一的关闭灭灯后。
麦克从床上爬起来,
换下睡衣,换上运动服,
糖糖顺势跳到他的肩膀上,
小表姐小表哥藏在袖口里,
麦克斯叔叔和哥哥站在拉链上,
麦克蹑手蹑脚,行动开始了!
来到卢卡斯的窗户下,
麦克伸出自己的手指,
“当当当,卢卡斯!”
麦克的声音像笛声。
卢卡斯揉着双眼,
轻轻地推开了窗户,
却被蹲在窗下的麦克,
吓得差点叫出来:“麦克!”
“嘘!”麦克站起来,
一把捂住他的嘴巴,
“快点拉我一把。”
卢卡斯全身用力,
麦克一个跳跃,
终于安全进入卧室。
卢卡斯刚想询问,
谁知,糖糖从肩上跳下,
“你好,卢卡斯。”
卢卡斯吓得捂嘴大叫,
“啊!?怪物啊!”
麦克不得不捂住他的嘴,
“喂,你的声音小一点,
难道想把父母加起来吗?”
卢卡斯紧张的指着糖糖,
“你、你怎么有豌豆公主?
怎么有这么小的小人啊?”
“别急,这里还有呢。
大家快点出来吧。”
说完,其余人都跳出来,
大家笑盈盈的看着他。
“麦克,你可要解释清楚,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卢卡斯拿起自己的枕头,
瑟瑟发抖的抱着它。
麦克把自己的经历,
还有糖糖此行的目的,
一五一十的告知了他,
得知糖糖是来“治病”的,
卢卡斯两眼放光,“真的吗?
我的父母也能变得通情达理,
不再为我订制蚂蚁学习计划?”
“蚂蚁学习计划是什么?”
糖糖一时间充满了好奇。
卢卡斯递过来一张时间表,
上面清楚的写着每日作息:
7:30 起床,吃早餐。
8:00 英文学习。
9:30 上厕所时间
9:35 素描基础课程
11:00 吃水果时间
11:10 读书阅读时间
12:00 午饭时间
12:30 午休时间
13:30 钢琴时间
15:00 上厕所时间
15:10 英文写作时间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作息,
糖糖感觉眼花缭乱,
“怪不得叫蚂蚁计划,
没有一丝一毫的缝隙呀!”
小表姐却笑的停不下来,
“拜托,上厕所还规定时间,
万一……要是拉肚子怎么办?”
卢卡斯被问的面红耳赤,
“我和麦克每周见一次,
爸爸妈妈担心我们有危险,
走到哪儿都要跟着,哎……”
六 麦克斯叔叔的大胆提议
麦克一本正经的说:
“糖糖是来帮助我们的,
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木偶操控,
我相信,一定能帮他们治好病。”
卢卡斯燃起了一丝希望,
“需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糖糖指着门外黑灯的窗户,
“召集所有的小伙伴,
我们一起出谋划策。”
“可是,这么晚了,
我们总不能挨家挨户,
爬窗户进入他们房间吧?”
麦克想起刚才尴尬的一幕。
没想到,卢卡斯打开窗户,
对着窗户下吹起了口哨,
不过一会儿,飞来一只小鸟,
卢卡斯兴奋的说:“小卡,
可以帮我做一件事情吗?”
原来,卢卡斯把传播任务,
交给了小鸟去执行,不过,
麦克指着远走的小鸟,
“卢卡斯,这只小鸟……”
卢卡斯又惊又喜的说道:
“就是那只我养的宠物鸟,
妈妈说会影响我的学习,
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放飞了它,
不过,聪明的它没有飞远,
而是在我的窗户下安了窝。”
听到这儿,糖糖心里咯噔一声,
没想到,父母给予的爱,
有时候会变得这么沉重,
可是,他们自己又知道吗?
不出一会儿,小卡飞回来了,
卢卡斯带领大家,蹑手蹑脚,
来到了一处废弃的天台上,
十分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穿着花花绿绿睡衣的小伙伴们,
得知消息后纷纷跑来汇合。
小表姐愣了一下:“糖糖,
你看,这些孩子好奇怪啊!”
只见一个女孩子的头发上,
戴满了字母符号的装饰物,
一个男孩儿的睡衣上,
写着无数个数学公式。
大家得知麦克带来了小矮人,
好奇心促使大家聚集一起,
他们把糖糖家族围成一圈,
像看稀有动物一样看着他们。
麦克斯叔叔干咳一声,
“哎呀,别总盯着看了,
我们只是暂时缩小而已,
很快就会和你们一样了。”
凯文哥哥问睡衣男孩,
“你叫什么名字,好好的睡衣,
干嘛写上公式啊?”
男孩尴尬一笑:“我叫乔治,
公式是我爸爸写上去的,
他说睡觉前可以多看一眼记住它。”
“那你辫子上的字母呢?”
糖糖望着女孩儿,补充说,
“你就是麦克说的露娜吧?
连意大利面也是字母做的?”
女孩儿明显大吃一惊,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我妈妈为了让我记住单词,
家里的每个角落挂满字母,
说实话,我现在看到英文,
脑袋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随时都要把我带到外太空了。”
另一个女孩儿突然笑了,
“我妈妈的想法更奇怪,
她想让我成为名人,
给我起名叫爱因斯坦,
可是,我明明是女孩儿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天台变成了睡衣舞会,
不过,大家更想知道了,
糖糖究竟有什么办法,
可以让爸爸妈妈恢复正常呢。
糖糖歪头看向旁边的叔叔,
“叔叔,你把我们变成了小矮人,
接下来,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麦克斯叔叔吸了吸鼻子,
“办法嘛,倒是有一个,
就怕你们不愿意去做。”
“你说,你说,你说。”
所有孩子们沸腾了。
麦克斯叔叔低声说:
“我可以制作一种针剂,
让你们和父母互换身份。”
什么?互换身份!
让自己变成大人,
让他们变成孩子?
听到这个惊人的答案,
空气瞬间凝固了!
(未完待续)
【下集预告】
一夜醒来,父母们惊讶发现,
自己变成了小孩子的身体,
再看自己的孩子,他们变成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想知道有趣的故事吗?下周五,锁定糖糖故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芮成钢:我是一个挺真实的人_网易财经
芮成钢:我是一个挺真实的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芮成钢(姜晓明)5月26日,合肥,芮成钢在安徽图书城签名售书(吴芳)日,海南,芮成钢主持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国际化的中国新青年回到家乡合肥,尽管胖了一些,但仍是令人疯狂的超级明星。5月26日中午,安徽图书城,面对汹涌的人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手挽手,在签售区外又隔出一道“防波堤”,他们个个红光满面,脸上一半写着自豪,一半写着终于看到大场面的兴奋。现场全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手臂,和少女们的尖叫,“拍到了?”“正面的?”“啊!好高兴啊!!!”图书城隔壁是芮成钢的母校合肥八中,有女生举着书想加塞,央求保安:我还要上课啊。保安指着望不到头的人龙跟她解释,“有人早上7点就来排队了。”芮在两个小时里签售了2000本新书,这情形把随他前来的BBC记者尼尔看呆了。“这要是在英国,绝对不可能,”尼尔正与芮成钢合作拍摄一部讲述中国经济的纪录片,“他可是财经新闻主播,财经多枯燥啊!”尼尔或许不知道,在我们这里,一位成功人士,一位年轻的、帅气的、国际化的成功人士没理由不受到追捧。“您看看,采访的全都是总统、首相!”热心的店员翻着书里的照片,向一位好奇的老大爷解释。事实上,“国际化”一整天都在嗡嗡作响。12点的媒体见面会,一家本地网站的记者向芮成钢提问: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你是怎么提高自己外语水平的?另一位记者则激动地问:请问你这本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芮成钢反应很快:“这是一本小书,不是一本小说。”下午在安徽大学的交流及签售,主题便是“如何做一个国际化的年轻人”,面对4500名学生,芮成钢说的第一条经验是,现在就业环境不太好,大家一定要把英文学好,“这个世界80%以上最鲜活准确的讯息是英文的……”他是这个国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轻精英,形象好,气质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间,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谈与合影——他从不吝于展示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密切关系。他与比尔•盖茨共进早餐,参加克林顿的私人聚会,和澳大利亚前首相的良好关系更是尽人皆知。而那些接受过他采访的VIP们对他也多有褒奖,意大利总理马利奥•蒙蒂说:“被芮成钢这样的重量级记者专访,是一件相当愉悦的事。”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芮成钢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新时代中国的标杆式青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说:“我为亚洲能有他这样优秀的媒体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评价都被出版社印在他新书的封底。2007年,我曾和芮成钢有过一次交谈,当时他因为写了篇《请从故宫里出去》的博文而第一次被媒体包围。那次专访令人印象深刻,他重复着“把心打开,把根留下”8个字,试图概括自己对西方和对传统的看法,“这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心打开’,那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根留下’。”他好心地给我建议,“然后你的大标题可以这么写:……”星巴克事件后,他在西方记者眼里变成了一个象征,用《》的话,“中国式资本主义的媒体面孔:年轻、聪明,令一些人不快的是,还民族主义色彩浓重。”芮成钢大概不会同意最后一条,毕竟早在2006年,他就写过一篇《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的关于日本的文章》,反对抵制日货,提醒国人不必过于敏感,在外国人面前要不卑不亢。即使在星巴克事件里,他也一面批评星巴克开在故宫“侵蚀中国文化”,一面讲述自己与星巴克的故事和电邮往来,好像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多年来,我一直留意着芮成钢的公共言论,试图看清他的价值观,却始终看不真切。作为央视主播,他的言论屡次引发争议,但他始终未受波及。相形之下,央视不止一位主播因为发了有争议的微博而遭遇“离职门”,而在去年的动车事故里,因为节目批评铁道部,一位制片人更是遭到了撤职。“比较善于推销自己”1999年,芮成钢从外交学院毕业,尽管当年外交部裁员49%,招人名额极为有限,但他仍然获得了4个选择机会:外交官、行长外事秘书、出国留学(英美大学全额奖学金)、正在筹建的央视英语频道。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初一即和家庭教师学习原版教材,据其自述,中学时就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原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芮成钢的父母都从事文艺工作,父亲给他买过很多世界名著的简读本,等他长大些,就开始阅读英文简读本,接着是英文原版。芮成钢在自己的书里写道,莎士比亚、培根、罗素的文章,很多他都可以大段背诵。比如,莎士比亚曾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在面向外国做即兴演讲时,常常可以作为装模作样若有所思的结尾。”高考时,父母希望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被他一口拒绝——在一个报道版本里,他是这么说的: “生活已经很虚伪了,让我再虚构故事欺骗观众?不去!我要做外交官。”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央视。大学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应邀到外交学院做一场演讲,芮成钢向他提问:“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将设立第6个常任理事国,您认为谁最有资格当选?”加利的回答出人意料:“恐怕是CNN。”芮成钢说,加利的回答使他真正认识到传媒的力量。他的早期经历是中国外宣媒体从业者典型的成长路径:毕业于外语专业,从业之初“下乡”一年,认识自己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本意是“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然后回到单位工作,新闻理念的熏陶和训练来自单位(而非大学)。他参与创办了当时英语频道惟一一档财经节目:财经报道(Financial Report)。后来,财经报道加入了人物访谈,更名为财经中国(Biz China),这是芮成钢采访国际政商领袖的起步点。“节目在海外播出,让我比一些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在一些国际化的‘人才探寻雷达’上,获得一些所谓的‘荣誉’,原因不外乎此。”“他的语言非常突出,脑子也转得比较快,”芮成钢在英语频道的一位前同事说,“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一直说要做东西之间沟通的桥梁啊什么的。”2001年,芮成钢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明日精英”称号,次年又被评为“美中杰出青年”(US China Young Leaders)和“中欧杰出青年”(China Europe Young Leaders)。“中美、中欧之间有很多信息的差距,就是‘乱评’的嘛……”同样身为“美中杰出青年”和“中欧杰出青年”、但几乎没跟人提过的作家许知远说。许出生于1976年,比芮成钢大一岁,“这个年纪能数得上就那几个人,后来我厌倦了这些活动,全是姿态,没有实质性内容。”“他比较善于推销自己。”芮成钢的前同事说,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某部委采访,芮成钢还特别带上自己的书送给部长,又问,“您看过我的书和报道吗?”对方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芮的前同事觉得这也很正常,“不论是送书,还是合影,作为专业主持人,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安排,这也是合理的。”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改版,芮成钢被当时二套的制片人王利芬相中,借调来主持新栏目《全球资讯榜》,“看中的是他的国际视野,”一位央视员工回忆,“一开始状态不是很自如,但他有自信,也有很多想法。”另一位当时在二套工作的央视记者则说,芮成钢真的有一些同龄主持人身上没有的东西,“主持人这一行里,很多人都是甘心做架子的,很少有人表现出我不愿意的姿态。但他特别努力、上进,他有时候挑稿子挑得厉害,不按稿子来,有人会觉得他不听话,但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2008年,芮成钢正式离开英语频道,加盟财经频道。“搞关系,必须的”“Larry King呀!”钱曦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时,铃铛般清脆作响。她与芮成钢合作10年,现在是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的制片人。被问到他们最希望自己的栏目做成什么样时,她立刻叫出了拉里•金的名字——这位王牌脱口秀主持人今年2月刚刚以78岁的高龄从CNN完全退休。“成钢是整个财经频道国际化的标志。”钱曦说。她语速很快,说话透着股利落劲儿,谈起财经频道的未来时信心满满,当你听到“管理世界对中国的预期”这样的话语时,会忍不住感叹时移世易。2008年年初,钱曦与郭振玺(央视财经频道总监)、芮成钢等6人赴瑞士采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只有芮成钢一人持有采访证,不少会场都只能轮流进去,“完全是边缘化的”。他们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去整合资源,2008年下半年正赶上全球金融海啸,财经频道推出“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直播节目,“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成钢把他所有的资源都调动了起来,专访了很多重要人物,多少世界级媒体都来索要素材……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很了解世界上的资源和平台,很了解对方说话的方式和思路,而且他非常聪明。”芮成钢则在自己的书里调侃:搞关系,必须的!“当我与某大国首相初次见面,如果我能一口气说出一串我认识的与他同一党派的议员,他就会觉得很亲切。工作多年,我的采访对象之间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转来转去,都是那个小圈子,在我大脑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脉关系图。”2009年,达沃斯第一次有了“中国之夜”,时任《投资者报》主编何刚在参加完央视财经频道的座谈会后写了一篇《中国经济崛起需要世界级电视经济报道》的博客,文中提及,也许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许多人主动协调时间,愿意接受央视专访,“每天芮成钢要专访的人有十几位。往往是上一位要人还在专访中,下一位已经到了,不得不在外面候场。最挤时,演播室外有4位专访者在候场。”第二年,中国议题首次进入达沃斯的官方议程,“财经频道成为论坛传播中方声音最重要的平台,”钱曦说,“我们抓住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以巧妙的方式回应,不是宣传,不是澄清,是交流。”芮成钢也说:“如果中国人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其他对你不利的声音和观点冒出,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严重影响你在世界上的声誉。”他曾回忆几年前在达沃斯与石原慎太郎的交锋,石原声称日本的各种传染病毒主要是中国非法移民带进去的,他反驳说,在中国东北,老百姓的健康依然受到二战时期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的威胁。“我们彼此瞪了一眼,各自散去。”在钱曦看来,芮成钢的价值观是“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事实上,“我们一个财经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发出中国的声音。”“代表中国”大三的时候,作为1998年“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亚军,与冠军、来自北外的梁励敏代表中国参加了伦敦国际演讲比赛。那可能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在芮的自述里,第一次面对国际化竞争令他受到极大震撼。第一天的辩论赛,规则刚刚宣讲完毕,从小就习惯自由表达观点的各国年轻人纷纷举手,“我和梁励敏别说举手了,压根儿没想好该怎么说呢。”当晚,芮成钢看到梁在路灯下准备第二天的演讲,“今天白天,我觉得我们就像两个傻瓜。”芮成钢说他完全同意,整个白天都令人尴尬,有种被排斥在外、“不带你玩儿”的感觉。2005年,芮成钢以“耶鲁世界学者(Yale World Fellow)”的身份,与1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在耶鲁访学一年,这或许是对他的另一次大的冲击。他后来说,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一种观点、事实,不易从两个角度去看,“刚到耶鲁时,我似乎也有些‘愤青’,怀揣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神圣使命,每听到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便拍案而起……”在耶鲁法学院,一位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中国不是民主国家”,芮成钢立刻站起来反驳:“美国人一向认为只有美国的民主才是民主,其实民主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芮当年的两位同学,在给我的电子邮件里也客气地提到了这一点。如今在哈佛教书的Ibrahim Hauwa说:“我仍然清楚地记着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尽管我们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他总能引领关于中国的话题,并及时纠正人们的错误看法。”来自印度的Paromita Goswami称芮成钢富有魅力,能提供很多信息,在辩论中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观点,“比如,他会说,在中国也有多党制,只是西方人不了解罢了。我想,不论是支持政府还是反对政府,他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问芮成钢是怎么走出“应激反应”的,他说:因为效果不好。后来他总结出一个好的技巧:首先客观反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趣的是,他甚至还有了一个判断,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表述如下:“我个人觉得在新闻领域中是没有所谓真相的,这里面只有事实和角度。事实是什么?哪些是事实?这是很客观的东西,然后,我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样的。没有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真相,真相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只是事实加角度。”“他不太政治,价值观不清晰”如今芮成钢俨然成为中国电视的一张国际名片。南非总统祖玛2010年8月访华,原本准备接受水均益的采访,而南非驻华大使馆方面则向总统府新闻办公室推荐了芮成钢,“我们想重点突出南非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的形象,这和财经频道的收视群体、芮成钢的气质是吻合的,”南非使馆的公关负责人称,“他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有实力,势头很猛,我们也希望节目能引起争议、吸引眼球。另外,也和他微博的粉丝多有关,他受到年轻人、白领的追捧。”“随着中国的发展,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芮成钢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体育馆里说。大约有4500名学生聆听他的演讲,有学生专门从蚌埠赶来,芮成钢向他们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为了配合BBC的拍摄,可否用英文提3个问题?学生们愣了一下,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当BBC记者尼尔被介绍入场时,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口哨声淹没了全场。“你在西方人眼中的价值有多大,”叮嘱学生们学好英语后,芮成钢又告诫他们,“取决于你对自己国家的了解有多少、你在这个国家的资源等等。”“语言是很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口头的连续的交流,当然,占得先机也重要,而且二套的平台也好。”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说,“在老外面前你不怵,可以侃侃而谈,会给人一个好印象。这是西方人不变的性格——喜欢挑战、积极踊跃、平等交流,而不是谦卑,至于价值观是否符合,不那么重要。那么,央视首选就是他,而且经济议题可以笼罩很多东西。”展江说,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的一个现象,便是在国际上能说会道的比较容易受到认可。他举了一位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中国传媒学者为例,“在中文世界里迎合政府,在英语世界里迎合西方,只要你有这个忽悠的胆量,利用空间差、语言差、观念差,就能混得好。”不过,他认为,和那位学者相比,芮成钢“其实不复杂”,“他不太政治,价值观不清晰。”许知远和展江的看法相近,“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对西方来说还是个很奇怪的存在,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出来,语言非常好,也很聪明,会给他们非常深的印象,而全世界都需要和中国打交道,他们也需要在CCTV推荐他们的大学、他们的国家……我不知道内心层面他们怎么看,但交流有好几重,在某个层面大家都是marketing(营销)吧。”那么,芮成钢关于国家,特别是,关于体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他仍然不愿意多谈。5年前,他用了“我们要有耐心”这样漂亮的字眼,现在,他说,我们传播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给外国人看中国光鲜的一面,然后他灵巧地转换了话题的内核——“这样他们就觉得中国是发达国家了,一出什么问题就放得很大。”我问他,和白岩松那一代央视人相比,你的公共发言似乎很少纠结,很少沉重。他反问我:他们是那样吗?停顿了一下,开始解释: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人逼着我给央视工作,“就好比你选择人生伴侣,你看中了他/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学会接受他/她不好不可爱的地方。”“政要的采访,外交部也都会出面,”芮成钢在财经频道的一位同事说,“除了把控整个外交礼仪流程,也有对口径的把控,涉及到政界人物,采访提纲也会给外交部新闻司看,他们会给我们一些意见。其实和外界想象的不一样,外交部现在也很开放,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也都是善意的。而从经济学理论看,找到一个博弈平衡点,未必不好。”香港《文汇报》驻京记者彭凯雷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芮成钢提问奥巴马,是“央视启动国际化战略的尖峰时刻”,也是“‘经济中国’征战国际话语权的经典的一刻”,“人人都是外交家!”他兴奋地总结。事实上,芮成钢的节目也的确好几次获得外交部的表扬。“我很幸运,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放在这样一个(向国外解释中国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说。不过,不管是彭还是芮,恐怕也都没法回避批评者的诘问:“这个国家自己内部的对话都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着急发出自己的声音干什么呢?”微博时代的记者芮成钢的批评者把他形容成一位“超级推销员”,时时刻刻都在推销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外表喧闹,内在空洞,需要用各种大名字来填补自己,而喜欢他的人却觉得恰恰相反。一位22岁的大学生说,芮成钢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思想价值承接60后,代表70后,统领80后,激发90后。比如他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对奢侈品炫富的看法等等,他聊过的很多话题都是其他媒体记者很少提及的。”另一位21岁的大学生则认为他观点独特,问题犀利,说话不拖泥带水,“他传递着外国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带给了人们一丝平和的气息。”“一个记者到底应该出色在什么地方呢?”芮成钢的一位大学同学对我说,“他的采访,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身体语言、他的姿态,比如他采访时翘起二郎腿,显得轻松随意的样子,这反而是他受欢迎的原因——在中国崛起时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和那些最牛的人平起平坐,那是牛逼。”“央视给他提供了平台,但央视的体制也决定了,他很难讨论那些最关键的问题,”哈佛尼曼学者、专栏作家安替说,“他能做得更好些,是因为他更熟悉、更自信。他的咄咄逼人,是话语意义的,不是新闻意义的。而新闻本身是观点的对抗。”但安替随即感叹,微博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已经飘移,读者已经不再相信记者是没有观点的人了,现在,最有名的记者必须是最有观点、最有姿态的记者,“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也许时代也就这样了,那些批评芮成钢的人也在微博时代纷纷博出位,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博客时代,一个是微博时代,但真的有区别吗?我们已经不好意思对别人说三道四,我们已经自顾不暇了。”时代或许真的不一样了,而今人人都是记者,记者却越来越不像记者,人们不再阅读他们的作品,而是阅读他们的观点、情绪、行为——看得见的行为。扎实的报道、优美的文字,还有富有逻辑的思辨,正让位于焦急的只言片语——如果人们认为那些言之凿凿的简单判断和段子就是整个世界的话,他们为什么要费功夫去啃那些冗长的文章呢?低调和默默无闻也已不是美德,一个个的@,构成了新的人际关系,那些拽人名的人——他们好像只有在与那些大V、大名字的互动里才能找到自我——却恰恰能够成功。从一个更宽广的层面看,麦克卢汉的预言好像到了今天才真正实现:媒介即信息,形式本身成了内容,传播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传播本身,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姿态胜利了。芮成钢自己也在批评这碎片化的信息环境,“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信息透明,最坏是因为人的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些东西的缺失会导致很多谣言,谁随便编个谣言居然也能让我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去推送这些东西。” 不过,他似乎还是很享受眼下的状态,认为累积在他身上的非议和刻板印象都不重要,他觉得,有人只是想借他说事,还有人,“你不论怎么说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但很显然,他也并非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当我偶然提到自己之前做了一些外围采访时,他追问了好几次,“你采访了谁?你还采访了谁?”我问芮成钢,你现在对莎士比亚那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他想了一会儿说,这句话其实有点像是《红楼梦》里说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又问他,从早期实用主义的引用,到后来更多的理解,你怎么看这个“去工具化”的过程?“什么是‘去工具化’?”他反问。“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浮躁的时代,每天大家看到的都是各种姿态,”许知远说,“当一个人没有内在价值的时候,他是必须依靠群体来活的。被巨大的权力和人群所迷惑,是人天然的弱点。对我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亲近,要看他有没有自省能力,人是要和自己所处的困境打交道、是要反抗你所处的这种境地的。”外交学院的烙印芮成钢是外交学院英语系1995级学生,当时英语系有大概七八十人,分成4个班,两个外交班,一个国际经济班,一个侨领班,芮成钢就读于国际经济班。芮的一位同学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枯燥,就像高中一样,而且还是高三……校内活动非常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上自习,基本上,大学生活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慢慢地学习语言,那是很奇怪的一种氛围,谁上自习的时间少了,会有愧疚感。”她和芮成钢打交道并不算多,“他在校外好像活动多一些,也会有接待的任务。我只能说,他确实挺有才的,外语确实好。”芮成钢说,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他可能更愿意选择一所综合性大学,因为他相信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博雅教育)。他高中毕业时,国际贸易专业是最热门的,“可悲的是,我们从中学开始就按照很功利的方式在生活,没有释放天性,找到自我。”到了外交学院,那里状元很多,但“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氛围,部委的氛围很浓,有些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学期课以后就去当参赞了。很不一样的大学。”同学之间有时也是如此。芮的另一位同学贾森(化名)记得,以前同学之间吵架,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恐吓对方:“你还想不想留京了?”“外交学院有二十多栋楼,但只有3栋楼和学生有关,校园生活就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和图书馆之间穿行,这里更像是一个机关大院。因为老师也多是外交部系统的官员,所以这里的文化也是一个机关的文化。”贾森后来选择了出国,但外交学院的训练还是在他头脑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师在课堂上讨论台湾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冒出三句话,那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标准答案。”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种训练的痕迹抹掉。在国内上学时,贾森听人讲过一个说法——“培养出来的学生,95%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学生,是那5%,等到别人问他“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你是怎么认为的?)”时,他发现自己除了应激反应出来的标准答案,大脑一片空白,才意识到,原来,他其实就是那95%啊。(实习记者王悠对本文亦有贡献)把采访安排在国贸附近,他朋友开的一个家居店里。因为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的会面,他迟到了半小时。他的日程是如此之紧,以至于《》邀请他写专栏(向全球供稿,《纽约时报》本报和其辛迪加旗下媒体都可以采用),他都几乎没时间应付。“他们最早找的是我,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commitment(责任),因为每个礼拜都得写。我建议他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宽松的方式?后来知道他们建了一个portfolio(打包组合),有韩寒、等,这样就始终有人从中国这边给他们写。”他第一篇专栏写的是欧元,第二篇准备写美国大选,“一般常理来说,中国人写专栏都写中国的东西,说说中国这中国那,中国长中国短,分析分析中国的现状,好或者不好。我倒觉得,说说国际的东西挺好,让西方人看看一个中国人对国际事件的评价。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说中国的事儿?说中国企业改革?要说也行,但是从variety(多样性)来说,中国人说说欧元的问题,说说罗姆尼和奥巴马差别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人物周刊:从小接受两种语言的教育,对你思维方式有什么影响?芮成钢:我在不同语境下会用不同语言去思维,这个确实是。如果是英语环境下的访谈或工作,我会用英文去思维。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会有不同。人物周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芮成钢:语言本身的不同,或者是语言本身承载的文化不同,所以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人物周刊:价值观也会不同?芮成钢:嗯,价值观会有不同。但你得具体地说。比如我有时长时间在国外工作,那些天接收的信息都是英文形式呈现的,采访是英语进行的,那么那些天可能就是说话用英文,想事儿也用英文。人物周刊:这样会不会造成一个结果,在外人看来,你的价值观是多面的、不容易统一的?芮成钢:价值观很难说是多面的,一个人什么样价值观就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但我一些个人观念的形成肯定会受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个是肯定的。人物周刊:你当初接触西方文学从简读本开始,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会有一些背诵和引用,比如你在新书里说,以前读莎士比亚,读到“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这句,觉得很有用,可以用在演讲等很多场合。从最早是一种工具化的引用,到后来转换成能够真正欣赏它们的内容,这种转换困难吗?芮成钢:这得跟着时间来,小时候读的一篇文章现在读来可能完全不一样。这里面一个原因是我爸爸是中戏戏剧文学系毕业的,他是写小说写剧本的,中戏教的就是莎士比亚、莫里哀这一套的东西,从小我爸就在阳台上给我念这些,也念东方的东西,唐诗宋词啊,《聊斋志异》啊,这是一样的。小时候看林语堂的散文,看朱自清的小说,当时跟着时髦,别人都看《围城》我们也跟着看。现在再看完全不一样。你看英文小说,小时候可能是好奇、虚荣心,“我也能看莎士比亚了!”是吧,现在是不一样的感觉了。人物周刊:大概是什么时候完成这种转换的?芮成钢:我到现在还在转换当中吧,那些都是中国人称之为大师的作品,虽然英文中没有这个说法,里面都有很多的人生阅历、情感经历,我毕竟才34岁,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不是说都能理解,还有很多事情在慢慢理解之中。人物周刊:你现在对莎士比亚那句话怎么理解?芮成钢:这句话其实有点像是《红楼梦》里说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两句话很像。但Shakespeare这句话你要看上下文,我觉得现在很多引用都脱离上下文,自己赋予了新的意思。我觉得他没有曹雪芹那么消极,是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在上面,可能还有一些强调共性的东西在里面,曹雪芹那个有更消极的东西在里面,相对来说悲观一些,看透了点。但你会发现,中文和英文世界有时惊人地相似,经典的成语、段子表达的意思是很接近的。“中国的自尊自信往往来自不平等”人物周刊:你在书里提到“如果进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会是更好的选择”,这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芮成钢:我很相信所谓“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我觉得中国人教育的一个遗憾在于我们过早把自己定型了。我们高中毕业很多人去学医,医生是个非常专业性的东西,你以后很可能就在这个职业一辈子做下去了,但你未必喜欢。举个极端的例子,小时候,我在合肥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大哥哥,暑假经常到我家里来玩,叫宁铂,在我们上学时是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天才,13岁上大学,中科大的少年班就是因为他创办的。他对我影响挺大,我小时候他总来跟我玩,给我做各种玩具。很多年后他跟我讲:“我觉得我就是个假冒伪劣。”他不喜欢科研,喜欢文学,很多年以后下海做了生意,现在出家云游四方,成僧人了。我觉得人是需要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自我发现的旅程),这个旅程完成越早越好,人就活那么多天对吧,小于36500的天数,你早一点知道自己是谁,你剩下的人生就可以活得更准确。人物周刊:那你读书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芮成钢:我不知道。外交学院是个极其专业的院校,中国为数不多的部属院校。大学里不应该分那么多专业,十七八岁对自己了解很少,还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我在耶鲁的时候就非常羡慕那些本科生,下午可以打马球,晚上学中文,第二天早上去学西方美术史,下午学西班牙语,一天的生活非常慢,说得恶俗一点或者拽一点,真的是“徜徉在人类文明的河流中”,每天躺在那儿,被文化的东西所熏染,真的很美好,但我们大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人物周刊:你在外交学院受到的训练是什么?芮成钢:一个是语言的训练,外交学院语言要求比较高。还有就是当时外国政要来外交学院比较多,外交部安排他们的行程,需要到大学演讲就安排到外交学院来。在学校里经常搞接待,比如我印象很深的,当时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来,因为他有点儿反华,对我们来说接待有点像是政治任务,怎么跟他交流、他提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怎么回应等等。这些经历和我后来的工作有关联。人物周刊:9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你们在学校能感觉到吗?比如,那时候很火的《中国可以说不》?芮成钢:我当时翻过,觉得那些话听着挺过瘾的,中国人听着就挺过瘾的,现在看那些话,觉得它打中了我们的某种情结,可以说是东亚病夫情结。我们是看霍元甲长大的,你是看霍元甲长大的吗?你是看陈真长大的吧。“东亚病夫”这话我只在中国听过,其他地方欧美国家包括日本没有这种说法,我们老给自己强化这种情结,然后就总想证明点什么,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从此站起来了。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证明。但你说有什么影响,我回忆不起来了。人物周刊:这种机制好像是给这一代人心底下种了某些种子,我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小姑娘一开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就受不了了,哭了。理智上觉得自己傻,但控制不了。芮成钢:对对对,我也差点哭。我当时在彩排现场,听这歌的时候,真站起来了,有那种感觉。但我觉得有这种感情很正常。我觉得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变得很积极,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从奥运会之后开始改变的。但客观上来讲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其他国家会认为中国能把奥运会搞成这样,那绝对不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搞不成这样,这么有钱、这么漂亮、这么豪华。比如你家请客吃饭请了三百多人,每桌都是两万的标准,你说你家是贫下中农、工薪阶层,任何人都不信。奥运会带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和判断的问题,但任何好事都有副作用的吧。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问这个,你说那一瞬间我确实有同感。但我没觉得自己傻,我就是很激动地觉得我们站起来了。人物周刊:但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激动吧。芮成钢:我知道自己在激动什么。因为确实感觉中国人站起来了。我小时候我们跟国外差距很大,我出国跟美国人讲,小时候家里妈妈从上海出差带回来巧克力,不是随便吃的,是我爸爸拿菜刀“啪”剁一块,一半给我姐一半给我,那叫ration,daily ration(限量供应)。有一天你觉得中国富强了,确实有成就感,你也不应该觉得傻。In spite of(尽管)中国有很多问题,你水平地跟别的国家比,确实还差很多,但你自己跟自己比,确实进步很多。所以我觉得那一瞬间确实该激动一下,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哭一场。人物周刊:所以现在中国年轻人都处在这种情结、矛盾之中,一种自尊,一种想要国际化的焦虑。芮成钢:我觉得这个跟教育有关。我老说中国的自尊自信往往来自不平等,不是平等,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们是功利性的教育吗?我们的自尊心很多来自我们比你们强,我们中国能办奥运办成这样,你们伦敦办不了,我们牛。这种自尊自信特别脆弱,因为总会有比你强的。人物周刊:我记得你说过你第一次出国,去伦敦参加演讲比赛,晚上回来看到同伴在灯下背演讲,她说“感觉我们特傻”,你说你也有这种感觉,“他们不带我们玩儿”。芮成钢:有时候你没必要区分开。我们很容易把所有问题都归结成他们看不起我们、归结成种族歧视,有时候往往不一定是。我以前坐飞机,属于谁对中国人不好我就要去出气的那种人。比如之前有一次在飞奥地利的航班上,有个空姐对一个中国人不好,后来我就去批评了她一通,我把她上升到瞧不起中国人这个高度了。但后来我发现她对奥地利人也不好,可能她那天跟男朋友吵架了不高兴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她那天对所有人都不好。人物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的?芮成钢:2003、04年。我说伦敦的比赛我们像傻子,是因为他们确实很强,我觉得即使用中文讲也讲不过人家,西方人从小对小孩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确实太棒了。这种思维、判断、口头表达、手势、演讲,我们就没受过这个训练。人物周刊:所以这件事在你幼小的心灵里面埋下了什么东西?芮成钢:也没埋下什么,我皮可能比较厚,只是觉得我们有差距,但并不是不可以弥补的。我觉得自信的人要敢于承认别人比你强。后来我记得到了2001年的时候,被耶鲁授予Global Leader for Tomorrow(“全球明日精英”)的时候每个人要做一个即席演讲,那年应该也有这个奖项,还有瑞典的公主,当时我的演讲就很成功,底下很多人鼓掌,不比外国人差。就是说自己要去训练去提高。人物周刊: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和外国人比”?芮成钢:亚洲人是不擅于表达自我的,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我们说的,西方人是靠一路说上来的。每当一个要靠说来判断一个事情好不好的场合,我们往往处于劣势。那么作为中国人、亚洲人,你希望他们看到中国人也有口头表达的强项。我肯定有这样的想法。你想暗示的是不是说中国人的心态?人物周刊:还是自卑和自尊对立的一个心态嘛。芮成钢:我倒没有觉得有什么自卑的心态。我们当时拿这个奖几十个人,每个人都要去演讲,有的人讲得就是精彩,有的人讲完底下没有什么反应。民族主义与代表亚洲人物周刊:有人会感到好奇,以你为代表的一些高度国际化的年轻精英,为什么还会有民族主义的心态?芮成钢:首先说什么叫民族主义?刘翔为什么在中国这么有名,背后就是你说的原因。中国以前有几个人喜欢看跨栏,就是在刘翔之后喜欢看的,为什么喜欢看呢?为什么姚明在中国这么有名,因为比外国人高,因为在N打球。问问自己你喜不喜欢姚明啊刘翔啊,为什么喜欢?你就知道了。人物周刊:你会被经常问到这个问题吗?芮成钢:我觉得我有过民族主义的阶段。我刚去耶鲁时,有人说中国不好我会立刻拍案而起,这也未必要上升到民族主义这些主义的层面。那个时候可能是过度的自我保护、自我辩护的意愿,可能跟平时的教育有关,像是外交部的一些说法,动不动就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啊。就是这种习惯吧,对我个人来说,更多是思维表达的惯性,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时还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学者说中国要想强大只有一条路,就是多造原子弹。这些惯性,从05年开始我会逐渐意识到一些。所以如果现在西方人跟我辩论说中国不好,我会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但你要看看我们是从哪里起步的,看看你们的历史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中国也经历过很多曲折,我们正在进步,但进步速度没你们想的这么快……管理一下你对中国的期望值。”我现在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一个修正。人物周刊:是什么促使你修正的?芮成钢:修正是因为我觉得效果不好,剑拔弩张的辩论没有很好的效果,没法说服对方、让别人对中国印象更好。后来我就开始修正。有时觉得你要向西方人传达一个中国真实的情况,你得用他们的逻辑、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幽默。这些很重要,效果会好很多。但效果也不一定每次都好。我04年在澳大利亚演讲,很精彩,但完了以后有人很不屑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宣传又上了一个新高度。”会有人从这个角度说,但西方国家说什么的都有,他们自己的总理总统演讲完也会有人说风凉话。很多时候真正在国际场合,什么样的话会被视为民族主义,在现场的人最清楚。很多人对事情的评价都是自己想象中的,比如在国际场合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做评论的人信息不一定对称,很多只有在现场才会知道。一个是语境,一个是文化习惯的场合,很多场合有人没去过,他不知道什么在那个场合是合适的。人物周刊:有人说你代表这个代表那个,会困扰你吗?芮成钢:这对我不构成任何困扰。客观上来说让更多人去关注这样的事件反而好。我做的领导人访谈很多人是不感兴趣的,跟平常柴米油盐的生活有很大距离。我跟奥巴马的一个提问,你觉得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去在意对话的具体问题吗?他们不会关心内容的。一些人去炒作,一些人在过程中就会去看看内容,我觉得是好事儿,让大家有个理由去关注它。我们节目的受众是极窄的,像我们去采访哥伦比亚的总统,中国知道哥伦比亚准确位置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我们这个节目想让大家关注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节目有一些精彩的内容。我在《经济信息联播》都是说猪肉啊房价啊,但是没有什么人议论,从来没人把我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我值《经济信息联播》的班比我值《领导者》的班要多,每天说的都是猪肉价格啊、农产品啊、西瓜烂在地里啊、柿子没人去买啊,这些话题就没什么人去议论。人物周刊:那你不觉得可悲吗?芮成钢:我不这么认为,我们《领导者》受众就是很窄的,你得对国际事务感兴趣,有特定知识结构。中国的传播早就进入窄众传播阶段,一个节目指向性很清晰的。我倒没有在意提问奥巴马这个事情给我带来很高关注度,让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发生了,让中国记者知道这种场合可以去做,没什么大不了,it's no big deal。向西方介绍中国人物周刊:你是一个一开始就对自己很有规划的人吗?芮成钢:不是。我觉得很多问题的答案是时间和年龄问题。小时候也没想到今天要干这个,不知不觉变成这样,但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无怨无悔。现在做出的选择未必信息百分之百的对称,但我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人物周刊:有人说你从业以来比较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营销。芮成钢:我书里写到了阴谋论,我们很容易把什么都想象成是制造出来的,其实没有。举个例子,当时事件,我写博客,在台里碰到一个著名主持人,他问我:这事是谁给你策划的?我说没有啊,完全就是我自己做的。有时候有些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央视主持人不是演艺人员,并没有专门的团队去包装去炒作。我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随性的人,听到自己内心想做什么,我就做了。人物周刊:你在英语频道工作8年,现在又在做传递中国声音的工作,少不了被人视作外宣工作者,你自己觉得舒服吗?芮成钢:我觉得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个非常正常,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有人说very happy things(好的),也有人说very unpleasant things(不好的),这个太正常了。即使我去演韩剧,拍爱情电影,唱爱情歌曲,肯定都会有人说。选择做媒体工作,选择出现在公众雷达上的人,这些是必须(承受)的。人物周刊:但你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芮成钢:我在英语频道收获很大,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参与创办英语频道,我觉得很有意义,真的有人在看。我自己作为一个受众,在国际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也想听听第三个渠道的声音,不管别人说这个频道怎么样,给中国扣上一些意识形态的帽子,多一个不同的信息来源是好事。总不能大家都看《》吧。人物周刊:向西方介绍中国,你的动力是什么?芮成钢:我生活当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相对算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人,有很多外国朋友,要经常在世界各地行走,会经常有人问中国这个那个的,我会始终被放在这样的位置上,要向他们解释很多中国的事情。我觉得我比较幸运,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放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去说去讲去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知道怎么去讲,在讲述上我比别人经验更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多地理解了他们。这也是双方面的,我现在也跟中国人讲外国的事情,我书里也说我以后不管做什么我都会一直做这个事情的,这不光是工作,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人物周刊:解释中国是太难的一件事情,比如解释中国媒体就很复杂。芮成钢:我新书里有一段话,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美国时被问到“中央电视台是不是政府宣传的喉舌”,他回答说:“中央电视台约等于共和党执政情况下的美国福克斯新闻台”“但我觉得我比她们稍好一点儿”),我觉得也没什么难解释的。人物周刊:别人会觉得CCTV和Fox News没法比。芮成钢:如果是一个republic administration,如果是一个共和党的政府,是很有可比性的。但我只能跟你说到这儿。人物周刊:我能理解默多克旗下媒体亲共和党的倾向,但好像这也没有可比性啊?芮成钢:这有可比性。你对Fox News了解吗?人物周刊:我知道美国的左派精英都很看不起它。芮成钢:你得多看看Fox News才会了解,才能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但我只能跟你说到这。这个问题你想说什么呢?人物周刊:因为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没有可比性。芮成钢:没有任何西方人跟我说不能比。人物周刊:他们都觉得可以理解是吗?芮成钢:我了解你想说的,你想说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不一样,所以底下的媒体……人物周刊:底下媒体属性不一样。芮成钢:你到底想问我什么?这些你都知道。人物周刊:当你做对比的时候,你觉得真的有可比性吗?芮成钢:首先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让我来解释,有些事它是事实就是事实。我觉得所有事情都是可以比的。当然可以比了,只有比才能看出区别。我只想跟你说这不是一个需要解释的事情,我在很多场合被问中国媒体怎么样,我觉得是很没劲的问题,被问得太多了。人物周刊:你觉得他们问这个话就有了道德上的优越感?芮成钢:对,我觉得挺没趣的。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他们也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儿,这些事情说透了就不好玩儿了,彼此心照不宣的情况下,用幽默来处理一下。他们也并不期待一个答案,而只是想看看我怎么应对,看看中国媒体人的水准。“我这么爱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去其他国家发展”人物周刊:陆克文给你的书写序说,三十多岁的中国年轻人会引领和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他说我的朋友芮成钢就是这代的代表。他这种预期是不是典型的西方人对中国年轻人的愿景?芮成钢: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后80后、90后是社会骨干的时候,一定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很多变化。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在外面跑,会让很多外国人觉得很像中国,进入WTO之后的年轻国家,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看到很多中国人的影子。一叶知秋,一叶尚且可以知秋,我们很自然地被人看成折射中国变化、观念、缩影的一个载体。人物周刊:从你这十余年和国外精英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哪些变了,哪些没变?芮成钢:首先,你老用“精英”这个词,这个词在国外老被当作贬义用的,就是elite,在今天的中国也带有一定的贬义。十几年前他们会觉得和中国对话很吃力,因为中国很不一样,现在更容易了,对中国了解了很多,对中国的误判在过去十几年消除了很多。比如奥运会,还有中国的留学生,还有像我这样在国际化环境下工作的人,帮助他们了解了很多。中美关系上的“战略互信”很难,拿人和人来说,我家有把刀,你家有把刀,我家这把是为你家准备的,怕你家哪天来我家打劫,你家的是为我家准备的。战略互信还在继续建立的过程中,这个变化还不够。对中国经济来讲,他们信心还是很强。人物周刊:听说你最欣赏的记者是CNN的印度裔主播扎卡利亚。芮成钢:我跟他很熟,但他在节目上有时会说一些中国消极的话。他是个不错的记者,他的在美国看的人很少,受众比例没有《领导者》大,我觉得他也许有一天会当美国国务卿。人物周刊:你有没有想过像他一样到西方主流媒体工作,到一个更适合解释中国的平台上?芮成钢:就“打入敌人内部”了吗?(笑)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外媒未必是个更好的平台。这是个伪命题。你去外媒工作,它说美国肯定多过中国。我这个人是个big patriot,我很爱国,很喜欢目前这个生活状态,你说的那个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这么爱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去其他国家发展?人物周刊:你怎么理解媒体的国际化?芮成钢:第一你对国际事件报道的标准是不是跟国际接轨,你的反应速度,你采访的人的级别,你采访的深度。新闻报道主要还是速度和质量。还有就是国际影响力。希望有一天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可以在国际上更大。人物周刊:你是一个骄傲的人吗?芮成钢:我是一个准完美主义者。有句话叫作“入乎其上,得乎其中”,做节目的时候必须对自己要求很高,电视本来就是一个衰减的过程,你尽很大努力,但最后都会有遗憾。你要拿完美要求自己,但最后也要会接受不完美。这也是人生的态度。人物周刊:你好像从没像央视一些主持人那样流露出沉重和纠结。芮成钢: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人逼着我给央视工作,选择之前可以充分权衡利弊,也可以选择离开,这是可以选择的。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去承担这个选择。就好比你选择人生伴侣,你看中了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学会接受她不好不可爱的地方。……我们可以多说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人物周刊:你是一个意识形态不强的人吗?芮成钢:我是一个挺真实的人,对朋友同事和采访者。人物周刊:有人会觉得你在参与一个大的外宣,你自己也说,中国的形象不太好,很大原因是中国的故事没有讲好,但只会讲故事本身是不是涂脂抹粉的过程呢?芮成钢:我说的把中国故事讲好是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是一个漂亮的中国。让他们看到中国的问题、不好的地方,有助于帮他们管理好对中国的期望值。我们生活在超透明的时代,所以传播的时候诚实很重要。不要成天给他们看中国光鲜的一面,这样他们就觉得中国是发达国家了,一出什么问题就放得很大。比如在印度有些事情就不是新闻。他们不光彩的一面总是成天呈现在世界面前。讲好是用他们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人物周刊: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被定型了?
芮成钢: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中国今天每一个长期在公众注视之下发声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支持者、反对者,也会有人用非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见解。但这是常态。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中国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很正常,这是积极的,应该鼓励他们去说,他们去说话这个事情远比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积极或是消极更重要。虽然有时因为文明程度、批判性思维、审慎的考证、合逻辑的推理这些会有缺失,但这都没有关系,他们能发声这个事实是中国的进步。人物周刊:所以你宁愿当个靶子?芮成钢:我没觉得我是个靶子,但偶尔会成为借题发挥的“题”,这也正常,对我不构成任何影响。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做笔记本麦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