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 m5 了好几年年不玩了,目前有没有上万战的仆梁

一场原本不该打的战役——露梁海战【明朝的那些事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702贴子:
一场原本不该打的战役——露梁海战
一楼送百度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已经公映了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近日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瞧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此类历史电影往往以““神剧”著称,好歹“韩国第一大片”没有太让人失望,然而看看影评,居然还可能准备拍续集,也就是。 历史比鸣梁海战复杂数倍的,边吃泡菜边整容的朋友能不能拍好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露梁海战值得不值得拍,我是有疑问的,顺手百度了一下和露梁海战有关的问题,还真吃了一惊,遍地都是“露梁大捷”“中朝联军露梁海大破日本”“露梁海战后,明朝差点可以灭日本”“露梁海战,影响东亚三百年历史”等等内容。有些模棱两可,有些简直一派胡言。 在我认为,露梁海战,作为中最后的一场战役,如今看来,应是一场不该打的战役,也是一场算不上胜利的战役。
背景 1592年3月,名义上统一日本的在自身野心的驱使下,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和增加封赏的,派兵16万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仅一个月便攻破朝鲜国都,占据朝鲜大部分土地,明军以为主帅率军5万救援朝鲜,1593年6月,中日议和开始,双方通过尔虞我诈和自欺欺人的方式换得短暂和平,1597年初,日军出动16万人再次进攻,明朝由于李如松在与蒙古交战中阵亡,以为主帅,率7万余人救援朝鲜,明朝联军占据优势,但日军通过重点城市防守,一直占据朝鲜南部、等城市,死赖不走。 1598年之后,明军和日军看似剑拔弩张,实际上确摩擦不大,其中原因有两点第一、吃不饱。中日在朝鲜的较量,最为重要的比拼之处是后援,朝鲜年年打仗,无钱无粮,当主帅时,为了粮草将朝鲜上下得罪了精光。明军越往南推进,后援越为困难,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补给线变长,一方面是由于日军坚壁清野,将所有粮草搬到据点中。而日军由于海军技不如人,很难从本土获得支援,因此粮草困难更为艰巨。既然大家都吃不饱,那打仗就没意义了。 第二、不想打。明军救援朝鲜救援了七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明军前线部队由于客家作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不高,同时明军主帅、主将刘铤等有着明显的派系,不算过多损伤嫡系部队。日本方面,进攻朝鲜本就是独裁的想法,不仅大部分大名(诸侯)不同意,丰臣秀吉的接班人也不支持,七年的战争耗费了大批日本精锐,虽说丰臣秀吉清算了不少派系,但日本上下除了丰臣秀吉之外,都掐灭的攻占朝鲜的想法。
那么,独裁的丰臣秀吉难道也不想打了吗? 事实上他当然还想打,但是他还得打另外一场仗——和病魔打仗,结果这场仗输得更快,1958年9月,丰臣秀吉挂了。 此时的朝鲜南部陆地上,小打小闹很多,和和气气更多,私下联络的也多,什么大米换宝刀,大米换饿死病死的日军的首级等等。事实上日军只等着上峰下达返回日本的命令,明军只等着日军跑了以后,把地盘收回来,然后顺便报个大捷,升升官拿拿赏银。例如日军第一军团的军团长加藤清正主动退出岛山和蔚山时,派使者告诉前来接手的明军,日军诚心回国,请明军不要追击,以免两败俱伤。麻贵得知后大喜,轻松收复两地,没进蔚山就已经把蔚山大捷的奏折都写完了。 日军退出朝鲜,明军收复失地,各不相干,各找各妈,这是两军主帅的想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至少不是中朝水军主将李舜臣、陈璘和邓子龙的想法。于是乎,露梁海战上演。 这不是一场应该打的战役。 朝鲜方面,日军全部退出领土,明朝方面,播州杨应龙的叛乱越演越烈,等着精锐部队去收拾,日本方面,唯一想继续赖在朝鲜的独裁者已经死了,日本内战一触即发,再来朝鲜不知何年何月。如果没有露梁海战,万历朝鲜战争就这么结束,虽说不够热血、不够激情,但相比之前沈惟敬的和谈,也不算不堪。
但事实上,为了全歼作为日军主力的第二军团(小西行长)和救援第二军团的第五军团(岛津义弘),中朝水军在岛津义弘的必经之路——露梁海进行伏击,并监视尚未从陆地撤出的小西行长。 海战的具体过程就不多介绍了,简单来说,这是一场旷古烁今的海战(希望韩国人能拍好),中、日、朝三国最为精锐的海军和最为优秀的几位海军将领在露梁海殊死搏杀,日军在船只数量、船只吨位和士气三大劣势之下几乎遭到全歼,损失战船近五百艘,战死精锐一万余人,但主将岛津义弘突围成功,逃回日本。联军方面的损失尚有争议,但朝军主帅李舜臣、明军副帅邓子龙阵亡。本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想法,我认为露梁海战联军损失更大,真不知道那些认为露梁大捷的人究竟对这场战争有多少了解。顺便再提一句,在露梁海战的杀的难解难分之时,小西行长的第二军团偷偷绕道,毫发无损地从釜山退回了日本。 露梁海战,从杀敌灭寇的角度来看,可以打,从整体战略考虑,可以不打,从战后结果而言,实在不该打。 对于李舜臣而言,这样的结局似乎再好不过,巴顿将军说:一个军人的最好归宿,就是在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李舜臣做到了这一点,在仅有瞭望眼和射击口的龟船中被流弹击中而死。如果再回想他在几年前虽然战功卓越,却因为不愠政治,被关进大牢,直到日军第二次攻朝、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之际,李舜臣才得以被复起的经历,死在露梁海倒也并非不值得。 对于明朝而言,有过四川作战经历的水路两栖老将邓子龙的牺牲,使得明廷原本就在应对播州叛乱中难以为继的将领安排,更显得捉襟见肘。 露梁海战对于日本的影响,实际是最大的,小西行长全军退回后,与石田三成等组织西军与德川家康的东军对抗;岛津义弘先入东军,后入西军,但由于在露梁海损失过多,所部仅区区一千五百人。但关原合战中,两人表现皆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小西行长作为西军中军绝对主力,一开始就遭到东军四路人马围攻,在中午西军左翼反叛后,小西行长突然撤离战场,引发中军大乱。而驻守西军右翼的岛津义弘,上午自保不战,但在下午西军左翼叛变、中军崩溃、全军大败之际,冒死向德川本阵突进,在突进受阻后连破东军主力数阵,逃之夭夭。可见若是岛津义弘未受露梁海的影响,带领15000名而非1500名萨摩勇士,日本格局或许将会得以改变。
前段时间,载一个年轻领导去参加喜宴,领导是湖北人,因此关注张居正和万历,途中问起我在看什么书,我说在看《帝国最后的荣耀》,写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抗日援朝的;谁赢了,我想了下道,谁也没赢,但是日本退回国内了;那算是就赢了。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拥有优势的情况下,中朝联军艰难的赢了,但若是丰臣秀吉多活几年,战争结束仍然遥遥无期,即便将日军全部赶回国内,两国最为出色的主帅——李如松和李舜臣,都没有真正看到这一天。
如果荷兰人不那么贪婪,如果欧洲教廷当时没有干涉葡萄牙内政,我们的和平还能再长久些吗,没人能回答。明末时期,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拓入明帝国,皇权似乎不再那么神圣。除了在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的奥斯曼,很难再有政权能维持封建集权模式,文人为权利所诱惑,为了钱,甚至有人愿意改变文化,南方人兴起天主教,北方人玩起了贵人民主,国事不再为极少数功德高的人所指挥,朱氏子孙对可能的国家分裂不加重视,明朝非亡于不仁,却输在了民心。最后,政权和祖宗基业都被卖给了弃财纵欲的鞑子们,除了退避山林的,当时还会有多少忠勇的义士能在卖国者的屠刀下幸存呢?先知们的思想给了后代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思想也打碎了大一统的决心,世界力量从来都是强权政治的奢侈品,可惜封建制度承受不了霸道外的领袖,我们改变太晚了
怎么把荷兰也搞出来了
和大多数人说的那种短兵相接再大炮轰的历史不同,这次太凶险了,一场在不开阔地区(朝鲜)发生的热兵器战争为另一场数百年后发生的震惊全球的战争作出了试练。同样的战场,却是不同的结果,仅仅因为武器质量的对比出现了转变,如果说,抗美援朝是一场我们以战略战术弥补武器差的战争,这次几乎就是靠武器代差和地利优势的完胜。老将已老,战舰不老,大舰打小舰最忌讳射击精度与仰角,明军当时想想两百年前的鄱阳湖之战,应该知道自己优劣势。如果没有优秀的热武器工业,明朝赢不了用葡萄牙火绳枪、荷兰火炮武装到牙齿的日本舰队。努尔哈赤虽然偶然被邓子龙俘虏,但后金政权仍旧会以金钱收买汉奸,萨尔浒仍旧会大败,只有极少数有资历的文官知道这个问题,可惜啊,洋人此时也懂明廷的弱点,靠着金钱收买,荷兰人占据了大量的我国岛屿,甚至公然在台湾岛上修筑城堡,与我大明隔海相望。我等汉卒鞠躬尽瘁,却换不来民族觉醒,只能默默培养文人士族后人,等着1949年,民族彻底的觉醒,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应该打,必须打,打垮东夷 假洋鬼子,它是荷兰东印度司赞助,葡萄牙技术支持 ,棒子内乱引发的一次有预谋的入侵,妈的死秀吉,不好好做伪娘 ,居然 舔洋人屁股,买战争 资源
逻辑完全颠倒了。战争对于三方而言,胜利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朝鲜方面,只要国家不亡,便是胜利;明朝方面,只要朝鲜不亡、日本回到岛上去,就是胜利;日本方面,则须占领朝鲜全境、为军阀准备好进一步扩张的土地和封赏,才算胜利。文禄之战,明军完成了速攻平壤、碧蹄馆全身而退和计夺王京,日本则退守南部、修筑堡垒,但由于大明陆军常年对阵蒙古,多擅长野战与防守,对于日式城堡毫无办法,只得开始何谈。但日本被迫龟缩,别说灭亡朝鲜,连扩张领地的目标都没能达成多少,维持双方守势,拖着几万大军占着点城堡,日本已经相当于失败了,这才要打第二仗。第二张同样没能扩出地盘,秀吉不死,局面僵着,对于朝鲜而言这已经打赢了,对于明朝来说只是没有胜利,但也绝不是失败,对于日本而言,只要不灭朝鲜不占地盘,就始终毫无胜利可言。当日本结束进攻的时候,准备撤退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失败而已。露梁海战并没有胜败而言,这只是在日本败退中的一个插曲,无论这场战争日本能逃走多少人,也丝毫不会改变他们败逃这一性质。
仅仅讨论露梁海战值得不值得打而已
值不值得打和应不应该打,是两回事!我小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学到城市小学,一身穷酸旧衣一口土腔,学习进度又有点跟不上,于是总被看不起被欺负,偶尔还会挨揍。一开始都是害怕,有人打我就躲。但那没用,你越害怕人家就越欺负你。后来我一遇上这种事和人家玩命,终于有一次将个男生堵在厕所里整整一中午,从此以后就没人敢再打我了。再再后来,我成绩也跟上了,日子也就太平了。很多事是不讲理的!日本人之所以要占领朝鲜,是因为朝鲜是进攻中原的跳板;之所以要进攻中原是因为有了中原的土地资源人口才能问鼎全世界。——这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这时讲理根本就没用。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你敢进攻我,最后受伤害的一定是你自己!只有这一点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德川家统治日本那么多年,从无任何心思要进攻朝鲜或者中国,明朝灭亡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不是没有实力,而是觉得荒唐!值不值得是商人的逻辑,应不应该才是生存的逻辑。
丰臣是条狼犬,德川家康就是只宠物狗,又老又没种,最适合给列强做奴隶。这样的好狗最适合装点门面了,他不上台谁该上台
拍露梁海战明朝将领不请中国演员?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战友牺牲,梁飞难过的几天没有吃饭,好在有她开导他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战友牺牲,梁飞难过的几天没有吃饭,好在有她开导他">战友牺牲,梁飞难过的几天没有吃饭,好在有她开导他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 -
大余县党务公开网
当前位置:&&&&&&&&&&&&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
梁家河的故事
发布时间:日09:02:14 &
3月25日至29日,在市委的关心、组织下,我们赣州15位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组成学习考察团,行程数千公里,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了解这片神奇土地上发生的感人故事。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亲眼看到习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打的淤地坝、开挖的水井、修建的沼气池、习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以及他带领大家创办的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等,参观了村史馆里展出的图片、实物,与梁家河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交流,聆听了村民讲述的习总书记当年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心灵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碰撞中受到深深震撼。现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大家做个汇报。梁家河,革命圣地延安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艰苦磨砺、拼搏奋斗,挥洒过7年青春汗水的地方。市委为什么会组织我们这些村支部书记去梁家河学习考察呢?赣南与陕北虽远隔数千公里,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都曾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有着共同的红色基因、共同的精神信仰、共同的感恩情怀,也肩负着共同的扶贫攻坚重任。习总书记当年与梁家河人民一道相濡以沫、共克时艰、锐意进取的奋斗史,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代代梁家河人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拼博精神和加快脱贫致富的经验创举,对我们今天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到梁家河学习考察,接受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必将激发加快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促进赣南老区更好地谱写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有我们这些村支部书记此次梁家河之行。一、梁家河是个大有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个简要介绍:&&这是一个自然贫瘠,但又演绎战天斗地传奇的地方。梁家河是陕北黄土高原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的村庄,自然条件非常差。这里山大壑深、土地贫瘠,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曾经是&种一帽窟窿,收一鞋窟窿&。尤其是水资源奇缺,与梁家河这个名字不相称的是,这里并没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条沟壑,雨季的时候沟壑里才流淌一些泥水,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而且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当年,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征山治水、艰苦创业,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英雄壮歌。一座座淤地坝让狭窄的山沟变成了平整的良田,仅有数百人的村庄治沟造地面积达1605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梁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9平方公里。2013年7月,梁家河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群众房屋、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当时全村80%的农户窑洞受损甚至坍塌。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梁家河的干部群众不畏困难、自力更生、抢险自救,积极开展灾后重建。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126户村民住房和受损公共基础设施修复改造,并配套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如今,村口架起了沟口大桥,羊肠小道变成了柏油公路,路边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种上了绿化树;从村头到村尾,看到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新砖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通了广播、电视、电话,接入了互联网。&&这是一个基础薄弱,但又镌刻坚韧顽强奋进的地方。当年的梁家河,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群众基本生活也难有保障,在沟壑两侧陡峭的山坡上顺势挖出的一孔孔土窑洞就是家,吃的是粗糙的玉米面团子、小米、杂面,三四月青黄不接时还常以糠窝窝和野菜充饥,&毛驴驮水牛耕地,煤油点灯粗布衣&成为梁家河的生动写照。面对现实情况,习总书记当年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奋进的韧劲,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改变着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一届届梁家河村支部班子发扬传统、接续奋斗,加快家乡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毗邻村子的延延高速(延安至延川)即将竣工通车,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红色旅游、现代化生猪养殖等强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还办起了农家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尤其令人震撼与钦佩的是,在陡峭的山顶上,他们建起了360多亩山地苹果林,堪称新时期的&愚公移山&。走进村史馆,梁家河的&发展蓝图&更加令人振奋,围绕&四大目标&(乡村美丽、生态文明、百姓富裕、旅游休闲)、实施&四大规划&(党支部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规划)、打造&三大基地&(知青文化体验基地、水土保持示范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清晰地勾画了梁家河未来发展的路线图。&&这是一个质朴无华,但又积淀丰厚精神财富的地方。梁家河这个西北广袤农村的普通小村庄,虽然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但却有着丰厚的精神养分,积淀形成了一座厚重的精神富矿。除了梁家河那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和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这里还书写了一幅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生动画卷。就是在这里,当年习总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与梁家河的乡亲们相濡以沫,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结下了深厚的&黄土情结&。现在的梁家河,家家户户在门口悬挂国旗和大红灯笼,在正厅里用镜框悬挂与习总书记的合影,很多人都能流利说出习总书记担任过的每一个职务,每到一户村民总是热情地拿出手机给人翻看习总书记在村里走访慰问时拍摄的照片,整个村庄洋溢着衷心热爱党、拥戴习总书记的浓厚氛围。一张张自豪与幸福的笑脸,折射出梁家河人民对党的那份忠诚执着,真正从骨子里拥护党,对党的热爱融入到血脉里。&&这是一个偏远寻常,但又注定写入悠久中华历史的地方。梁家河村是个默默无闻、偏远封闭的黄土山沟,几乎在地图上难以找寻,但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北京知青&习近平在这里度过7年青春岁月。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他从最初适应生活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到白天干一天活、深夜又点煤油灯看书,再到表现优秀入团入党、当选大队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打井汲水、筑坝淤地、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开办代销店等,最后被推荐上清华大学,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磨练成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正是在这里,他从群众中汲取了养分,&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正如他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时所说:&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 二、梁家河精神闪耀时代光芒在梁家河,聆听习总书记当年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串串故事,感知、触摸总书记在这里留下的光辉足迹,我们大家心中都充盈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特别是总书记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带领群众搏击贫困、艰苦创业的光辉实践,已熔铸成跨越时空的梁家河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这种精神,闪耀着坚定信念的光芒。1969年1月,十五岁的习近平和北京两万六千多名知青一起,辗转数千里,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当年还是&半大孩子&的习近平总书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观&等五关。第一关是跳蚤关。当时习近平的皮肤很容易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然后红包变成水泡,最后水泡烂掉,那滋味简直痛不欲生。但是三年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也练就了&牛肉马皮&,不怕咬了。到最后,在跳蚤堆里都能睡好觉了。第二关是饮食关。来到梁家河之前,习近平吃的都是精米细面,到这后吃的是粗粝杂粮,是&糠菜半斤粮&,难以下咽。但慢慢地,他就咽得下、吃得香了。有时老百姓给他一个玉米糕或高粱米的团子,他都特别爱吃。他至今仍想念梁家河酸菜的味道,称之为&最好的美味佳肴&。第三关是生活关。习近平从开始&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慢慢什么都会了。当初,他还学着捻毛线、织袜子。缝衣服、缝被子这些活也是自己做,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自己料理。说起这个,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还感慨,这让他受益无穷,到现在为止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强,就是在梁家河打下的基础。第四关是劳动关。刚开始劳动的时候,习近平只能得6分的工分。当时的6分是什么概念呢?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也得六分。后来,他就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刮风下雨地干。在窑洞里铡草,在牲口圈里铡草,一样一样地学。一年以后,所有劳动技能都熟练掌握,体力也上来了,拿到了10分工分,当时最壮的劳动力也就是拿10分。第五关是思想关。刚到梁家河的时候,习近平觉得格格不入,感觉生活像山顶洞人的生活。从怕老百姓上自己的炕,到请他们一起睡觉。一吃完晚饭,村里的老百姓都爱进他的窑洞,串门听故事,听他讲《三国》、《水浒》、《红楼梦》,慢慢地和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习总书记在回忆梁家河插队生活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除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对于我们来说,一天的考察学习实在太过短暂。看不完,问不尽,大家有的不停在本子上书写,记下一路的感触、思考和心情,有的不停用手机拍摄下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文字,希望这一幕能尽可能详细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在知青故居的一面窑洞墙上,我们看到一张珍贵的文件影印件。上面用手写体写到:&梁家河大队党支部:经公社党委1974年元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接纳你队石玉新、石风兰、习近平三同志为中共党员。党龄即日起计算,特此函告。&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梁玉明告诉我们,由于历史背景和家庭出身的原因,习近平入团、入党的过程都不顺利。他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尽管如此,他始终不改相信党、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最终在梁玉明的&斗胆&力荐下,实现了平生夙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让习近平虽经百般曲折却从不放弃,以对党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在这个小山村里挥洒下浸透忠诚与实干的青春热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梁家河之行扫去了我们的迷茫,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提振了我们振兴发展的信心。相比梁家河,我们赣南可谓是青山绿水、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出台了《若干意见》,还有39个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赣南,出台了具体的帮扶政策&&赣南已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的&特区&,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我们更要弘扬梁家河精神,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不动摇,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赣南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经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15名村支书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时一样,&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希望这份坚定和自信能播撒到赣南3.9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播撒进954万赣南人民的心里!&&这种精神,闪耀着一心为民的光芒。&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今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委会大院与乡亲们见面的时候,这样深情地说。40多年了,他从带领一个小小的梁家河村脱贫致富,到统率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走向民族复兴,习总书记的心里,一直装着群众,念着人民。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是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至为宝贵的收获。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理念,其实早在他插队梁家河时就在躬身践行了。在当年的梁家河村,一颗名叫&为民&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埋下,逐渐长成今日的参天大树。现在,当我们踏上这片习总书记曾挥洒过7年青春汗水的地方,当我们行走于知青淤地坝、知青井、知青旧居和村史馆中,当我们驻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带领群众亲自建起的沼气池和开设的铁业社、缝纫社、磨面坊、代销店前,当我们聆听着梁家河干部群众关于总书记当年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我们触摸梁家河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时,我们身心感知的一切都在述说着,习总书记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总书记这样写道:&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他是这么想的,当年在梁家河也是这么做的。那时的他,从首都北京来到高原山村,在当时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克服自身困难闯过&五关&,怀揣为民情怀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路、打井、扩种蔬果、搞活便民服务。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习总书记对群众的赤诚之心。在梁家河,有一口&知青井&。当年,梁家河缺水,村民喝水都从沟渠里挑,由于用水困难,很多村民一盆水洗完脸后再用来洗脚,洗完脚后还舍不得随意倒掉,留着浇地。为解决乡亲的吃水问题,习近平亲自组织乡亲们打井。打井上来,习近平卷着裤腿、提着鞋袜,光脚走回自己住的窑洞,村民们看了,都笑称他&憨后生&。习近平亲自挖掘的这口井,是梁家河的第一口水井,水质清澈甘甜,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知青井&,这口井让梁家河的乡亲受益了几十年。2007年,乡亲们把遭山洪淤泥掩埋的这口&知青井&清理加固,并建起泵房。如今,这口井已成为梁家河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源。众所周知,苏区时期,毛主席为了解决群众喝水问题,在瑞金带领红军打了一口井,叫&红井&。两口井,一南一北,却跨越时空,共同诠释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大爱深情。&当年,梁家河土地贫瘠,除了土豆、白菜,村民几乎不种其它的蔬菜。习近平看到村民的菜品太单调,就自己花钱买来种子,在河滩的6亩平地种上了辣椒、洋柿子、豆角、香菜、茄子等,帮助改善村民生活。此后,梁家河乡亲的餐桌开始丰富起来。除此之外,他还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栽种果树。就这样,习总书记从众多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年轻的他融入了群众,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选择。渐渐地,梁家河的年轻人经常去他的窑洞、听他讲外面的事,老支书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找他商量,再到后来,村民们推选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正如习总书记11年前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时说的那样:&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不论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就会力量无穷,脱离群众就将一事无成。有一个日子,至今仍令梁家河人难忘。那是1975年9月的一天,在时任县委书记申易的大力支持下,经大队、公社和县里推荐,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此时的习近平,已经和梁家河乡亲水乳交融,大家对他将要作别恋恋不舍。与他同住过一孔窑洞的房东吕侯生告诉我们,走的那天早上,习近平不知道乡亲们会来送他,起得晚了些,走出窑洞时,看到全村人早早就自发地站在路两边等待欢送他。一位老婆婆走上前拉着习近平的手说:&娃呀,你在这受罪了。到了好地方,要记得常回家来看看乡亲们啊。&说着说着,就哭了。那一刻,习近平转过身,掉了眼泪。吕侯生回忆说,他们步行到县上送近平。那时候生产队派了个人,赶了辆毛驴车,把近平的铺盖行李带上。加上近平,他们一共是14个人。吕侯生的三伯在延川县百货公司当厨师,晚上他们就在他那凑合了一宿。第二天,每人摊了4毛钱,照了张合影。这张乡亲们欢送习近平上大学的合影,在很多梁家河村民的家里,一直珍藏着。离开梁家河后,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梁家河的一草一木,惦念着这里的父老乡亲,经常与乡亲书信往来,哪怕阔别整整40年了,对梁家河村的山山峁峁仍记得清清楚楚,当年的同伴个个叫得出小名,还自己掏钱为家家户户买年货,与每家每户合照&全家福&。习总书记还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资助村民。1994年,患有腿疾的吕侯生给习近平写信寻求医疗帮助,习近平把他接到福建医治,自己花钱为他接上了假肢。受过他资助的还有村民雷凤影、武林娃、张玉英、罗风英&&今年春节回来,每家每户送了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一共花了他五六万元钱。点点滴滴,不胜枚举,无不凸显习总书记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今年3月6日上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江西这些年把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机遇,努力作为,带动了民生改善,成绩令人鼓舞,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要尽快让老区旧貌换新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书写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无论是对梁家河的浓浓乡愁,还是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殷殷期盼,透出的,都是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无限牵挂和深切关怀。红土地孕育的赣南人,与黄土地孕育的梁家河人,跨越了时空,站在了一起。在梁家河村史馆&总书记回信&展板前,我们感触很深:习总书记用他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干部对群众有了真感情,就会有亲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作为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更应视群众为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我也是村里的支部副书记,但看了梁家河的发展,我和其他14位村支书却十分揪心。想想梁家河村那么艰苦的条件,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样样都井然有序,我们感到脸红啊。我们感到与我们村群众期望的差距还很大,习总书记的身体力行着实激励了我,回去后我们都说要将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及时传达给我村两委的干部。对于一个贫困村,下一步工作怎么做,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像习总书记一样,视群众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扶志相结合,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永远不忘本、永远不忘来时路。&&这种精神,闪耀着艰苦奋斗的光芒。在梁家河&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旁边窑洞的外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一幅写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的手绘宣传画,羊年春节习总书记回村过年时还专门招呼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这八个大字,见证了梁家河人几十年来传承弘扬习总书记当年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刚毅作风,一步一个脚印,让村子的面貌逐步改变,直至焕然一新。这对我们赣南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面对当年梁家河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习总书记当年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奋进的韧劲,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改变着梁家河的落后面貌。梁家河土地贫瘠,习总书记带领梁家河乡亲打坝淤地。在知青淤地坝前,梁家河老支书梁玉明告诉我们:&习近平在这一共打了4处大坝,每处都差不多平整出来50亩地。&为了清理大坝里的冰碴,习近平脱下鞋袜,把裤子挽到腿肚,带头跳进寒冷刺骨的冰水中,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腿冻得都失去了知觉。坝打好之后,玉米亩产提高了300斤!1969年,进梁家河只能走仅容一辆架子车通过的颠簸小路,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大家反映强烈,但苦于器械简陋,施工力量有限。习近平当了大队支书后,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发动全部村民出工出力,将这条小路拓修成可以进出手扶拖拉机的村道。从此,梁家河人告别了运输物资靠肩挑手提、骑驴赶牛的历史,打破梁家河的交通封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染下,届届梁家河村支部班子接续奋斗,加快家乡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毗邻村子的延延高速(延安至延川)即将竣工通车,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红色旅游、现代化生猪养殖等强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还办起了农家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梁家河的村民们自豪地告诉我们:习总书记殷切希望我们梁家河&村子越建越美丽,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要努力为总书记增光,让总书记在这里打下的扎实基础结出累累硕果。朴实坚定的话语,彰显的是这里的人们骨子里那份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由于战争创伤及自然地理等因素,赣州同样存在经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的情况。目前,&十一五&末,我们赣州仍有215.4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16.5个百分点,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分别占县、村总数的60%和40%,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状况明显改观。但赣南贫困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截止2014年末,全市仍有105.06万人贫困人口,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几年要完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任务,而且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梁家河回来,我们感觉自己坐不住了。梁家河人也是凭借这种不等不靠、不辞艰辛的坚定意志,推动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现在,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保持&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意志,攻坚破难,艰苦创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对赣州来说,在习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现在有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好政策、好机遇,更要咬定目标、摒住心神、攻坚克难,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加快推进振兴发展,不辜负党中央、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这种精神,闪耀着实干担当的光芒。在梁家河的几天里,我们一路收获,一路感动。对习总书记来说,梁家河或许并非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一段生命中曾经的岁月、一段记忆中峥嵘的往事,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扎根、生长的地方,是为人民办实事勇担当的初心萌芽的地方。在梁家河村委会有一条标语十分醒目: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年总书记在梁家河担任村支书,凭着这股实干担当的精神,习总书记带领梁家河的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征山治水。当年的梁家河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群众基本生活也难有保障,在沟壑两侧陡峭的山坡上顺势挖出的一孔孔土窑洞就是家,吃的是粗糙的玉米面团子、小米、杂面,三四月青黄不接时还常以糠窝窝和野菜充饥。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习总书记从村情实际出发,和干部群众一起打井抗荒、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公路、发展生产。然而就是因为艰苦,才更加能培养人、锻炼人、磨砺人。在与梁家河的老党员的聊天中,我们听到,当年,习总书记组织村民抢修决口的大坝时,他自己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护坝拦水,却一再要求村民撤出大坝;组织村民打井时,他当即脱掉鞋袜,亲自跳下3米多深的井里铲泥,也正是总书记这种&能吃苦,干实事,勇担当&的精神换来了今天梁家河可喜的变化:一座座淤地坝让狭窄的山沟变成了平整的良田,仅有数百人的村庄治沟造地面积达1605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梁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9平方公里。实干担当,这种精神也始终激励着一代代梁家河人,历久弥新。在这种精神的浸润下,梁家河的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奋进的韧劲,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改变着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一届届梁家河村支部班子发扬传统、接续奋斗,加快家乡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2013年7月,梁家河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全村80%的农户窑洞受损甚至坍塌。在灾难面前,梁家河的干部群众不畏困难、自力更生,积极开展抢险自救、灾后重建。梁家河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迅速开展家园重建,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实干担当的精神密不可分。正好跟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形成的&能吃苦,干实事,勇担当&作风一脉相承。在一天的参观走访中,我们亲眼看到,原先贫瘠的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毗邻村子的延延高速(延安至延川)即将竣工通车,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红色旅游、现代化生猪养殖等强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俗话说,千古风流在担当,干事创业须躬行。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习总书记当年就是凭着实干和担当,把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干成了。梁家河在贫瘠、恶劣的黄土山上,竟然种了360亩苹果。相比较来说,我们赣南自然条件更好,适合种植脐橙、油茶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还专门要求国家部委要对赣南油茶产业发展进行调研,给予支持。这次来学习考察后,我们这些人都有相同的感触,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条件,又有党中央、总书记的关心,有这么好的政策,更应该向梁家河学习,弘扬苏区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进一步把脐橙、油茶产业发展好,带领更多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赣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诞生地,一直以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己任,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进程中,赣州也致力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四年来,我们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三送&工作,10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228万户群众结对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以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作风为榜样,以实干担当为己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尽心尽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要以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听百姓言、多思百姓苦、多谋百姓福。当前,赣南老区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更要弘扬梁家河精神,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不动摇,迎难而上、负重前行;要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立下愚公志,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负习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这种精神,闪耀着敢为人先的光芒。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梁家河村的一口沼气池前,立着一块标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的石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和照明是生活最大的问题。爱学习的习近平1974年从《人民日报》看到一篇关于建设沼气池的报道,了解到沼气既可用来做饭、照明,而且残渣还可以做肥料,方便又廉价,便自费到四川绵阳学技术,回来后带领大家一起建起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刚开始,面对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接受,年轻的习近平苦口婆心地宣传发动,并用事实说话,先建起第一口沼气池。石春阳记得,沼气管道一开始被堵,习近平用棍子捅,沼气&呼&地冒了出来。&成功了!&那一刻,习近平欢呼雀跃,高兴得像个孩子,全然不顾喷了一脸粪水。不久,陕西省在村子里开了全省沼气建设现场推广会,习近平现场给大家做了讲解。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村民基本上都用上沼气。从此,梁家河又多了一个广为传扬的顺口溜:&沼气是个宝,家家少不了。能做饭、能点灯,沼液沼渣好肥料。& 习近平走的时候,村里一共打了22口沼气池。直到今天,梁家河的乡亲们都说这位当年的年轻支书&爱学习、有见识、常常想着为乡亲办好事&。老百姓是最实在的。40年过去了,梁家河的乡亲们对总书记依然由衷称赞,点点滴滴、桩桩件件已在梁家河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中口口相传、深深扎根,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沉淀到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梁家河村地理位置偏僻,信息封闭,观念落后,大家对建沼气池一无所知,群众也不易接受,习总书记凭借年轻人的知识、信息优势,绝对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梁家河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告诉我们,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时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敢为人先。还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代销社的故事。当年还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买油、盐、酱、醋、洗衣粉、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要跑到十里外的文安驿公社,往返需要大半天时间,既误农时又误工分,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村里办起第一家代销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购买生活用品。从中我也深深地感悟到,要当好一名村支部书记,成为群众的带头人,也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要有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勇气,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梁家河村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发展,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既要有满腔热情,也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干、善做善成。反思我们一些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根源,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思想观念落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发展思路不宽,改革力度不大,缺乏内生创造力。在先行先试方面,我市也在进行不断探索,比如2012年10月,赣州被列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和&西果东送&城市;2012年11月,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走出了先行先试的又一重要步伐;2013年1月,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2013年2月,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批复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2013年9月,赣州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迎来了又一重大发展机遇&&赣州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城市,2013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赣州开发区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当然,成绩只是代表过去,新起点上树立新目标。我们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党面对面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在探索创新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们要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吃第一只螃蟹&,积极探索符合现实条件、适合自身需要的新路子。其实在我们赣南这片赤热的红土地上,也有着一群把习总书记当成榜样、当成&偶像&的年轻力量,他们有着创新的激情、智慧和能力,积极带领群众奔小康。我们知道,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攻坚步入深水区,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包括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还有差距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利发展、惠民生为导向,敢于直面、勇于创新,肯动脑筋、会想办法,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和民情的好路子。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向总书记学习,大力弘扬梁家河精神,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要勇于创新、敢闯敢干,要多动脑筋、会想办法,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这种精神,闪耀着廉洁奉公的光芒。在梁家河人眼里,习总书记为人耿直、公道正派,&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公私分明、克己奉公。考察中,我们听村民们说,当年,有一次队里的手扶拖拉机送去县城维修,村民梁玉忠买了3包两毛钱的烟用于请人帮忙抬机器,回来后找习近平要求报销6毛钱烟钱,习近平说这不符合队里的规定,所以不给报销。但是有一次梁玉忠的父亲病重,习近平却自己掏钱买了几斤肉去看望。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也是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资助村民;去年习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在老支书梁玉明家里吃饭,他还按每人30元支付了伙食钱。我们考察后都觉得,这种一心为公、严于律己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总书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的形象,在我们每一个考察团成员的脑海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们赣南百岁老红军王承登,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了表达对党中央、对总书记的感谢,王老给总书记送了两瓶家乡产的山茶油。总书记却说:&心意领了,茶油不能收,规矩不能破&。消息传来,王老感慨万千地说:&真好,真伟大,真了不起!&拒收两桶茶油看似小事,但却是习总书记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律己的表现,是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举动。后来那两瓶没能送出的茶油已经作为展品,被送到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展出,它与其他革命文物交相辉映,告诉向前来参观的人,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官、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今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关键是领头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习总书记都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村干部也应该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梁家河村当年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一是速度要快,劳动强度大;另外水会溅到裤子上,很冷,但习总书记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当前,总书记正铁心硬手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正是将一些不务实、不正派、有歪心思的干部清除出干部队伍。我也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的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作为村里群众的&带头人&之一,村支书要力争当一名做人实在、办事牢靠的基层干部。只有自己求真务实,在工作中处理事情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公道正派,也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干部公道正派,群众才会信服。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三严三实&的重要叙述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是总书记自我修炼的精华,是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村支书官不大但是责任大,是村班子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当家人。这就要求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在想问题、办事情时,都要以事业为重、以农民群众为本,处理问题要一碗水端平,对待群众一视同仁,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嫌贫爱富,不搞宗族派性。特别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如新农村建设、评定低保困难户、山塘水库的承包等问题时,更加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搞情面关系,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现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却无不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书,要按制度办事,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度管事、管财、官人,公开透明做事,依法依规为群众服务,不存私心,不谋私利。要按规矩办事,秉承规矩,一言一行都合符规矩,不以人情为转移,特别是在低保户的评定、土坯房改造资格等惠民政策落实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要商量着办事,切实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度,坚持凡是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事情,均需由集体作出,确保村级事务的民主公开。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村支书要懂法律、懂政策、懂方法、懂人情、懂事实,做一个自律的人。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件事做起,经得住诱惑。村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坚持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树立正气、不徇私情,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一定要清廉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央苏区时期,绝大多数苏维埃干部都能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民同甘苦,真正的心底无私,真正地做到了清正廉明,心怀民众。在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前,在一份对中央各部发表的审计报告里,这样描述到:&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如此清廉的政府,源自于苏区干部好作风、好胸怀、好政德,源自于心怀民众、以民为亲的大爱风范。在那段清苦的日子里,乡苏领导干部一律没有薪饷,家住苏区的本地干部,自发地从家里背米背菜去办公,真正做到了廉洁奉公。在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展出了一册苏区时期的帐本,它记载了一段在艰难岁月中,毛泽东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苏区帐本&记载着苏区干部的清正廉洁,自带干粮去办公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节省每个铜板为了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广大苏区干部的自觉行为。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一种&鱼水相依&的关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一直以来,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本色,廉洁自律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底线。历史表明,中央苏区时期的廉洁清正,俭朴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干部永世学习的楷模,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政府,培养了一大批清廉为民的好干部。大家知道,我们的党员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人情社会中,随时随地都面对着各种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的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有一本叫《摆脱贫困》的书中所说:&我们必须过好&两关&。第一关是&自我关&,第二关是&人情关&,以上这两关,不是要不要过,而是非过不可。&当人情与法律法规、与纪律要求发生矛盾时,就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情操,唯有保持一颗公心,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坚持原则不动摇,谨慎用权,不徇私情,才能保持清廉本色,才能成为像习总书记一样亲民爱民民爱的支部书记。我作为村里的支部副书记,看了梁家河的发展,我们一行既让我感到高兴,又十分愧疚。想想梁家河村那么艰苦的条件,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样样都井然有序,我们感到脸红啊。我们感到与我们村群众期望的差距还很大,习总书记的身体力行着实激励了我,回去后我们都说要将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及时传达给我村两委的干部。对于一个贫困村,下步工作怎么做,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像习总书记一样公私分明,不占公家的一分一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扶志相结合,也要像梁家河村一样办好合作社,让村民都加入到合作社来,让大家共同致富,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三、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梁家河村的发展变化,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他们那种意志、干劲和精气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发扬光大。我们要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负习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赣南和延安同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近年来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状况明显改观。但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仍然繁重。摆脱贫困,首先就要学习梁家河那种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坚定不移落实《若干意见》,锲而不舍推进振兴发展,竭尽全力加快扶贫攻坚,用勤劳的双手共圆我们的小康梦想。其次,要把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学习梁家河精神结合起来,学习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坚信有党的领导、好的政策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脱贫致富,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学习他们&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融入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学习他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咬定目标、克难前行,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学习他们&遇事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担当,勇于负责、敢于作为,开拓进取、善作善成,不断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学习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实干、注重实践、注重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革命老区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再次,要当好&领头雁&、&带头人&。村支书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主心骨、领路人,我们要向梁家河学习,特别要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紧密联系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当一名人民群众满意拥戴的好支书。当好&领头雁&、&带头人&,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学好科技知识,还要吃透上头的各种政策精神,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努力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本领;尤其要结合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振兴发展工作,用好用足国家给予我们的各项好政策,加快推进村里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扶贫产业等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要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混在一起,用心和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冷暖,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努力实现他们的愿望。同时,当好&领头雁&、&带头人&,还要带头实干、立说立行,将梁家河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最后,要积极探索扶贫攻坚奔小康的有效路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脱贫措施千条万条,关键在因地制宜、提高实效。学习梁家河,就要坚持和发扬他们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为人先的精神,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正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健全和落实好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按照&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的要求,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找准抓手,精准帮扶。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立足赣南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等,对赣南油茶、脐橙等一些群众熟悉认可、参与性强、具有本乡本村本土特色的产业进行扶持,并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着力实施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加大就业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的力度,为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家拉双眼皮好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