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网游小说作者叫虫子,书名和作者全忘了,只记得主角开始有得到一把雷属性的唐刀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2)第一章 大顺之殇  1.给中国历史改道的一战  
 1644年,是一个冬天。    这个冬天是专属于中国的。此时的欧洲,克伦威尔在xx画了一个圈,正带领英国人民砸碎中世纪的锁链,昂首阔步迈向资本主义的金光大道。中国也不甘寂寞,热闹了一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殉国,李自成建立“大顺国”。    改朝换代,按理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点也不稀奇,况且广大的人民群众发话了:“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可见,广大的人民群众对闯王还是很待见的,明朝的灭亡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你说的没错,明亡顺兴,属于顾炎武先生所说的“亡国”,对于广大的明朝草民来说,只要没到没饭吃的地步,还是该种田的种田,该钓鱼的钓鱼,该读书的读书,该打酱油的继续打酱油,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接下来的事,就给中国带来灭顶之灾了,它成就1644成为中国的冬天。    这个事情就是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香艳而苦涩的故事。      
明朝没有手机,没法短信选美;明朝也不搞投票选举,但谈到天下第一美女,明朝人民众口一辞公推陈圆圆别无二选。金庸先生的粉丝们想必对《碧血剑》中的这样一个片段并不陌生:李自成的一干文武面对陈圆圆时,丑态百出(美女当前,可以理解),也就难怪,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被美女烧昏了头霸王硬上弓了。当然这是文学夸张和虚构,但陈圆圆之美以及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强抢陈圆圆,却是铁板钉钉的历史事实。    捅马蜂窝了。    陈圆圆何许人也?她的老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的总司令吴三桂。关宁铁骑乃明朝精锐部队,就是纵横天下无敌手的满清八旗军也不敢小视。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李自成,但听家人说父亲吴襄被抓,爱妾陈圆圆被掳,怒发冲冠,遂决定打开山海关,联清——错了,是降清,灭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4)  
辱父之仇,夺妻之恨,在中国,这是不管哪朝哪代,都是仇家们感情投资的最高境界,仇恨系数大于10.0。这种仇不报,哪里还有天理?更何况,这种奇耻大辱,如果唾面自干的话,堂堂的三军总司令吴三桂大帅,还怎么在江湖上混,还怎么让手下的一帮弟兄们俯首听命?因此,吴大帅恨不得把李自成和刘宗敏生吞活剥,可以理解。    吴大帅冲冠一怒为红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今天也同样如此。尤其是不少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纷纷赞扬吴三桂是奇男子大丈夫,敢为心爱的女人冲冠一怒,纷纷感到生错了时代,恨不得坐时光机(很遗憾科技还不够发达,没发明出来)立马回到明朝嫁给这位千古情圣。    的确,吴三桂是个十分合格如假包换的情圣,也算得上孝子,冲冠一怒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冲冠一怒的行动,后果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军迷们都知道,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北方边患始终没有解决,这是一把一直高悬在汉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明朝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今天下之大,惟夷狄为大;而夷地之害,北虏为最。”。这虽是针对明朝而言,其实适用于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就是因为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无以伦比的冲击力及机动性,成为毫无争议的陆战之王,尽管步兵、车兵、火器兵等战胜骑兵的战例不绝于史,但改变不了骑兵控制制陆权的大局,只有坦克和机枪发明后,骑兵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绝不是《狼图腾》说的那样,汉人是羊,懦弱,没有血性。如果汉人真的是懦弱无能,莫非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是外星人发扬雷锋精神赠送的?    华夏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农耕民族,在东亚这块土地上培育出了人类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没有必要去抢掠别人养活自己.游牧民族则不同,无法创造文明发展文明,打家劫舍是它们的支柱产业,否则,他们的经济只有崩溃,说错了,这应该不算经济吧,我不懂经济,请经济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游牧民族生下来就会骑马打仗,这是农耕民族无法相提并论的。更要命的是,中国的长城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过了长城,就是任由游牧骑兵纵横驰驱的华北大平原,中原王朝强大时可以出塞犁庭扫穴,但无法久驻无法巩固,中原王朝衰落时,就只有依赖长城防御游牧民族了,一旦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就意味着华夏民族亡国灭顶之灾来临。    抗日名将卫立煌将军曾经说过:“丢了华北,中国其余的部分就很难保住了。”。这的确是兵家的真知灼见。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6)    
其实,不仅仅中国,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文明国家和民族,面对游牧民族时被动挨打是经常进行时,并非中国字号仅此一家。比如,古罗马为了对付游牧民族,也修了长城,但最后还是亡于野蛮民族。相比之下,中华文明屹立千年不倒,已经是非常不容易非常辉煌了。仅仅以军事论,汉族对游牧民族的战绩,比西方文明国家对游牧民族的战绩好得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被汉朝骑兵打得落荒而逃的匈奴骑兵,成了肆虐欧洲的”上帝之鞭”,“好汉”这个词就是匈奴骑兵对英勇善战的汉族骑兵的尊称。再比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把欧洲人揍得鼻青脸肿,害上了“恐蒙症”的欧洲人把蒙古骑兵称为“黄祸”、“上帝之鞭”(意思是欧洲人得罪了上帝,上帝派蒙古人来惩罚欧洲人)。但弱宋却抵抗蒙古骑兵几达半个世纪。    所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对华夏民族,对于中国历史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这意味着孙承宗、袁崇焕两位伟大的爱国者穷毕生精力辛苦打造和守住的关宁锦防线彻底报废,也就是说吴三桂等于是开门揖盗,打开了保障汉民族生存的”水坝”。正因为如此,虽然吴三桂曾经抗清有功,虽然吴三桂叛国“迫不得已”,虽然吴三桂没有象范文程、洪成臭那样将汉奸进行到底,但历史学家仍然把他列为仅次于秦桧的和石敬瑭并列的第二号大汉奸.    历史永远是公正的。    
吴三桂正式打出“为君父报仇”的旗号。    势成骑虎,李自成不得不出兵讨伐吴三桂。    没办法,都怪刘宗敏这个混球,不为老弟兄着想,爱美女不爱江山,害得闯大王招降吴三桂的美梦碎成了片片,只好撂下与诸多美女同床共枕的功课来砍人或被人砍。    给中国历史改道的大决战在一片石展开。    李自成军是打遍明军无敌手的关内雄师,吴三桂军则是纵横东亚的八旗铁骑也发憷的关宁铁骑,两军真乃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一片石杀个天昏地暗不分胜负。正当这个大幕不知如何收场的时候,战场上冷不丁冲过来一支奇形怪状的队伍,短衣窄袖,发辫飞舞,李自成的部队多数没见过这种装束的人,但这不耽误这些人象喝了鸡血似的挥刀朝大顺军猛砍。大顺军长时间和关宁军鏖战,已手瘫脚软,几近虚脱,如何抵挡这样一支彪焊的生力军?    这个时候老天也跟着起哄,据史料记载,“大风扬沙蔽天,咫尺莫能辨人”,也就是说风沙很大,离你很近你都看不到人,于是,大顺军几无招架之功,纷纷倒下。一些脑子灵光的士兵反应过来了:“满洲鞑子兵!”,纷纷溃逃。    雪崩之势已成,李自成及诸将阻拦不住溃兵,于是也脑筋急转弯立马加入雪崩阵列。    一片石大战,李自成军惨败,伤亡数万人,遗弃军械粮草无数.吴三桂军虽胜,但他不是真正的胜利者.真正的胜利者是小三,也就是那支奇怪的队伍----------满清八旗的统帅多尔滚。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7-8)      2. 兄弟同心,其力断金
对这个结果,我只能说:荒唐,实在荒唐!    李自成应该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一个把明朝铜墙铁壁闯到倒下的老江湖,一个历经无数枪林箭雨的三军统帅,总不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兵家常识都没有吧?但李自成偏偏就是对清吴联军的动向一无所知。    就算对清吴联军的动向一无所知,满清酋长皇太极五次伐明,明军当者披靡,中原大地生灵涂炭,中原人民视八旗军为蝗虫(可见对满清酋长来说,蝗虫太极这个称号更合适些),这些事实李自成总不可能不知道吧?况且,李自成进军北京途中,满清方面曾致书李自成,希望双方平分明朝天下,这种种迹象表明满清对中原图谋不轨。这个时候,就算是郭靖同学都能猜到,李吴火拼,八旗军是绝对不会打酱油的。    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个,本来吴三桂都准备投诚了,我们的闯大王却来辱其父夺其妻这一出,为渊驱鱼。这仗焉能不败?    别人是把庸人培养成人才,闯大王却是把人才培养成敌人,实在是高!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许多朋友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没错,这番经典名言不是本人原创,版权属于美国的克拉克将军(上天保佑克帅的后人千万甭向俺讨要知识产权费,俺差钱)。    今年凑巧是战争爆发60周年,在下就闲侃几句。    其实,克将军这番话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谁能想到,美国老大会败于科技军事经济均远远弱于自己的中国?    我常常想:换了我坐在彭德怀的位置上,多半是丢盔弃甲的份。    可这场战争,事实的确是中国赢了,美国败了。    因为中国军队有这样n(n趋近于无穷)群人:    独自一个人就俘虏一群英军(63名)的勇士(刘光子,刚好他的部队番号就是63军)—————日不落帝国也够衰的;独自一个人就守住一个阵地打退敌人40余次玩命进攻打死打伤280余霉军的壮士(胡修道),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别和戚继光搞混了),为胜利火烧身不变色的好汉(邱少云)。    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9-10)      
这不是我在开黄腔。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中国士兵是勇敢而文明的斗士。”    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这要成为一条军事戒律:在地面不要和中国军队交手。”    享受这种待遇的不仅仅是志愿军,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评价国民革命军:“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勇敢的士兵,如果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将无敌于天下。”    不知《狼图腾》的粉丝们(简称狼粉)有何感想?      
当然,这样说绝非贬低科学技术的作用。事实上,中国志愿军始终在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科技和武器装备并探索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战争结束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和综合作战能力已经达到二战前苏军一流部队的水准(尽管老毛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还是得承认苏联军援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样,中国远征军打败日本侵略者,美国军援必不可少。    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勇敢顽强也是第一战斗力,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1-12)      
西方人想不通的是,中国志愿军在战场的辉煌战绩,居然得到了当时许多台湾的国民党人的击节赞赏。莫非这些国民党人得了失忆症,忘了昨天还和对方不共戴天不共戴地不共戴地球吗?    更好玩的是,解放军过长江,炮击“紫石英”号等英国军舰时,英军的盟友国民革命军也跟着起哄,向英舰开炮。    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都对老外在中国耍横不爽。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如果李自成、吴三桂有此觉悟,华夏大好河山,何致沦落腥膻?    3. 地雷阵,不炸敌人炸自己   
回到正题。    话说李自成败逃至北京,本打算重整旗鼓再来,谁知清吴联军旋踵而至,喘气的机会都不给你,于是李自成在北京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位于武英殿,正式成为大顺国皇帝。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大伙儿本以为李自成要领导大家在北京与清吴联军血战,谁知即位第二天,这位皇帝就带着大顺军跑路了,目的地是他们的老家:陕西。    有点无厘头吧?    于是,有人说了,李自成是不是感染了H1N1,刚刚当了皇帝,却又马上放弃国都,再次自甘堕落与草寇为伍?    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很明显,李自成即位是为了鼓舞军心民心,把大家伙凝聚起来继续和清吴联军战斗。    至于退出北京,那是无可奈何之举.你以为闯大王丢下北京的花花世界不心痛?    没办法啊,一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顺军,怎么也没想到败于辫子军之手,而且败得那么惨不忍睹,队伍患上了“恐满症”;北京城历经多番战乱,已经不是那么传说中的那么坚不可摧,还有粮草告急,以及大顺军善攻不善守----可面对如狼似虎士气正旺的清吴联军还能对攻吗?    最要命的是,大顺军进北京后,对官僚甚至对普通百姓大肆盘剥抢掠**,已经失去了民心,而清吴联军打的旗号就是“为崇祯皇帝报仇”。说不定闯大王正与美女ML时就被愤怒的北京人冲进来割了脑袋。    内外交困,这仗还有得打吗?跑回老家陕西,熟人熟路加潼关天险护驾,卷土重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3-14)    
李自成的算盘打得精,多尔滚和吴三桂也不是250,宜将胜勇追穷寇,他们根本就不打算给李自成活路。    清吴联军猖狂进攻李自成,李自成也正憋着一肚子气呢!真不把村长当干部啊?一片石俺骄傲轻敌被尔等蛮夷及不要脸的汉奸走狗所乘,俺现在在家乡,天时地利人和,还会怕你?况且,广大的华北地区还在俺手中呢!俺不仅要在陕西、华北打败你们,俺还要打到辽东,消灭你们这些鞑子及汉奸走狗!    不服输的闯大王对华北防务作了精心部署:张天林、陈永福各领兵一万,分别把守晋北大同、晋中太原;晋东南长治地区由刘忠把守;留下右营大将袁宗第领兵万余屯于临汾挂甲庄接应。此外,还派出多支部队在山西、河南进行反攻。    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和清吴联军的战斗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因为李自成摆了一个地雷阵,只不过这个地雷阵不是给敌人的,而是给自己的。    这得从那句著名的“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说起。    传统史家认为,这是一个无比英明无比伟大无比智慧的战略,保证了农民起义军的革命战争得以成功云云。    这话有部分不是胡扯.也就是说有部分是胡扯。    不错,许多正在吃观音土即将吃观音土的草民,听说还有有饭吃有衣穿不交税这等新鲜事,立马操家伙同去同去——跟着闯王闹革命去了。这的确大大加快了明王朝的崩溃。    但是,问题来了,明王朝歇了,进北京坐天下了,为大顺朝打天下的数十万军队、官员、家属吃什么喝什么?象历朝历代那样收税?那可万万不行,闯大王是讲诚信的人,况且,天子之言,乃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收税不行,那就打前明官员的主意吧!而且,那是有充分可行性论证的。      
  坐上沙发看历史。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5-16)  
崇祯的遗言: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人人可杀。    平心而论,崇祯皇帝虽然有着刚愎、猜忌等毛病,能力也不强,但他勤政、亲民、简朴、不好色,愿赌服输(上吊殉国),是个好皇帝的坯子。尤其是国破家亡之时,他仍然不忘发布最高指示:“我死后,没脸去地下见祖宗,因此脱掉皇帝的衣服帽子,把头发打乱遮住脸,贼人(李自成军)怎么弄我的尸体都行,但千万别伤害任何一个百姓。”(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番话,折射出儒家传统文化的仁厚及英雄气概,崇祯皇帝做事很失败,做人很伟大。    草莽英雄李自成,虽然是崇祯的敌人,但他认为崇祯是条汉子(虽然崇祯不会武功),他这样评价崇祯:“君非甚暗。”其实,这不是他的心里话,他内心认为崇祯是个好皇帝,只不过手下太脓包太奸猾太没种——很显然,这番话只能藏在肚子里,如果公开说崇祯是明君,兄弟伙们还跟着你干革命?呵呵。    因此,李自成允许大伙隆重悼念崇祯皇帝,以革命烈属的待遇优待崇祯的子女,即使兵败山海撤出北京时也不加害崇祯的子女,也就不难理解了——英雄惜英雄(换了张献忠,恐怕崇祯的子女就凶多吉少了)。     对崇祯的敬重与同情,使得李闯对于崇祯的最高指示心有戚戚,始终不逾的遵守。    是啊,崇祯手下的那些混帐大臣,平时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党同伐异,国难当头却成了缩头乌龟,想摇身一变当我大顺国的官,沾我老李的光继续吃香喝辣,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派饷!追赃!看看他们搜刮了老百姓多少钱财,顺便也解决几十万号人的吃喝问题。    于是,屠刀所向,前明地主官员瑟瑟发抖,大顺军战果辉煌。据史料记载,大顺军在北京期间,收罗银两高达七千万之巨,比明朝最富的万历初年旧饷额银高出14倍以上。    派饷追赃虽然成果不菲,但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前明中小官员仅仅是靠政府工资混饭吃的小公务员,不象达官那样有灰色收入,贴上剥削阶级的标签未免勉强。农民军可不管这些,拿不出钱来?好办,严刑拷打,看你要命还是要钱!    随着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深入进行,不仅前明官员、地主是革命的对象,普通的北京人民也脱不了爪爪。你不借钱给义军,你不借房给义军,你不让闺女媳妇和义军说几句话,那就是站在反革命一边,心怀前明反动政权,看着办吧。    把该得罪不该得罪的人都得罪遍了。    须知,虽然许多前明官吏地主十恶不赦,但他们中不少人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相对而言),地球人都知道治理国家属于难度系数10.0的活,因此巩固革命根据地、发展生产等,没他们的助拳是不靠谱的。况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前明军队(包括已降和未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跟他们撕破脸皮,等于给自己布下了一个地雷阵,而吴三桂,就是第一个引爆的地雷。    
  崇祯皇帝虽然有着刚愎、猜忌等毛病,能力也不强,但他勤政、亲民、简朴、不好色.  -----------------------------------------------------------------  崇祯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了,要是他的位置摆在明朝中叶,或许是很伟大的皇帝(锄奸党,布新政,巩边疆)。生在明末,政治上已是枯枝败叶,他已经没办法再去挽救一个庞大的帝国。实是天亡大明!
  有意思
  没想到儿时经常玩的四驱车用的品牌电池,金霸王电池居然在微博上举行了有奖话题活动哦,只要在微博上评论并转发金霸王有奖话题微博,就有机会获得30元移动充值卡和宾尼兔玩偶以及博朗剃须刀,我前天刚参加了有奖话题活动,就获得了30元的移动话费充值卡,感觉很容易的哦,而且可以重复获奖,我继续努力争取获得几个话费奖品,一个月不用充话费啦,呵呵!!官网还有活动可以赢取IAPD,数码相机等大奖哦。金霸王官网,依然还记得那句广告词,金霸王电池,电力更持久。加油咯!!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7-18)  
闯王踌躇满志地部署华北防务及反攻事宜,却不知自己坐在地雷阵上。前明官员地主及军队趁大顺军新败,纷纷叛乱,有的投降南明,有的投降满清。投奔南明的自不用说,其中一部分是一颗红心向明朝,可也有一部分是被李自成赶过去的。投降满清的同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就是投谁无所谓,只要我能吃香的喝辣的就成,典型代表如过江之鲸,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汉奸;另一部分则是很傻很天真,他们认为满清是活雷锋,是帮助大明消灭流贼的友军,这部分人醒悟过来后许多反正投入了抗清行列。很显然这部分人不是汉奸,典型者就是姜壤将军,也就是辫子戏&孝庄秘史&中山西起兵同多尔滚死磕的那位,只不过这部戏丑化了姜将军美化了屠夫多尔滚,这一点也不奇怪,不颠倒黑白那还是辫子戏吗?    华北的连环雷大爆炸使得大顺政权在华北的统治土崩瓦解,大顺军枪法大乱,本来已经顺利攻克固关、井泾的大顺军不得不回师平叛,失去扩大胜果的良机;由于前明友军的助拳,八旗军得以集中兵力在怀庆击溃本已取得局部胜利的大顺军。其余清军也打得颇为顺手,华北,已经成了李自成的滑铁卢。    更要命的是,大同守将姜壤杀死张天林降清以及唐通降清,不仅使得山西北部洞开,华北不保,而且对陕西防务也构成极大威胁,因为唐通军在黄河西岸的陕西境内也有据点。李闯王气急败坏之下把唐通的母亲和儿子的头给跺了。    泄愤需要,可以理解,但于华北陕北防务何补?由此可见,蒋介石先生对非嫡系部队惯于“挖墙角”、“掺沙子”,也实在不是没有道理。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号称西方的孙子兵法)中说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诚哉斯言!     4. 杞县群体性事件  
平津沦陷,遍地叛军,华北危急!陕西危急!中国危急!许多仁人志士坐不住了,纷纷拍案而起:华夏天下,岂容胡虏猖狂!    这其中最出风头的就是李自成智囊团首席专家李岩,他主动向李自成请缨带精兵2万河南平叛。    李岩(又名李信),河南杞县人,时任李自成帐下制将军。    相信大家对这兄弟并不陌生,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和金庸先生的《碧血剑》,为他做过免费广告,因为这位兄弟不是一般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这兄弟是富N(N≥2)代,却是个实在人,参加革命前,看到乡亲非乡亲挨饿,于心不忍,就把家中粮食拿出来救济乡亲非乡亲。不仅如此,热心过度的他还跑去鼓动县官暂时停止收税及借官粮给饥民。    县官不干了:不收税,上峰着急上火地催要军粮咋办?我要有粮食还向刁民派饷?你们富N代有钱有粮,那你们就替人民政府为人民排忧解难吧!    李岩不改实在本色,二话不说打开自家的粮仓,把二百多石粮食给饥民分了,至于留下多少给自己保命,史书没说,我不知道,但以李公子(饥民对李岩的尊称)的实诚品格,估计不多。    其他的大富N小富N不大不小中富N不干了,咱的粮食,那是历辈老祖宗从农民手里辛辛苦苦窍举豪夺盘剥过来的,剥削有理,不救灾无罪!    你不给,那就抢!凭什么你们贪吃贪睡不干活衣食无忧我们整天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田间劳作却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世界还有公理吗?愤怒的饥民们把一个富N代的粮食抢而分之。    有问题,找政府,大富N小富N不大不小中富N纷纷向县官诉苦。县官不愧是富N的父母官,立马派人弹压饥民,愤怒的饥民们与县政府警察产生肢体冲突。眼看群体性事件不好收场,县官想到了李岩,李岩的答案仍是暂停收税及借官粮给饥民。县官是识时务的俊杰,立刻答应。    福兮祸所倚,大获全胜的李公子没想到,大祸临头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19-20)  
还是因为杞县群体性事件。    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杞县群体性事件暂时圆满解决,饥民情绪稳定。但县官紧绷的心并未因此松脱下来:你李岩倒好,坐着说话不腰疼,还落个体恤百姓的好名声,上峰催饷叫俺咋整?哦,对了,你小子救济饥民,收买人心,不就是想图谋不轨吗?    为这个伟大发现而欢天喜地的县官迫不及待的把李岩打入大牢。    这下轮到李岩傻眼了,俺鞍前马后的替你县太爷排忧解难,为救济大明朝的子民出力,为拯救大明江山出力,不给评功授奖就罢了,怎么反把俺抓了?难道大明朝要的就是人人都变成大坏蛋,不允许做一点好事?    不出意外的话,李公子将在牢中度过余生,虽然贵为读书人,但这个在号子里没用,躲猫猫、纸拷上吊、被病死的几率相信不会比别人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县官大人没想到,一石掀起千斤浪,杞县百姓和饥民们听说李公子身陷囹圄,义愤填膺:“李公子坐牢,咱们难道能眼睁睁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    也许他们没文化,也许他们粗鄙,也许他们见不多识不广,也许他们讲不出啥子大道理,但他们知道一点:有恩就该报恩。    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金翠莲,在《水浒传》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出身卑微,受人欺辱,有上顿没下顿,但她和父亲对救命恩人鲁达一直感恩戴德,甚至冒着包庇罪犯的危险舍身相救鲁达,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是的,她们是小人物,大人物可以象踩死蚂蚁一样灭了她们。但她们这种知恩图报的高贵品德,是许多所谓的大人物所没有的。我一直认为,她们远比那些所谓的大人物高贵。    牵挂李岩的除了杞县百姓外,还有一位李岩的超级粉丝,那就是李岩的红颜知己红娘子。红娘子是走江湖耍把势糊口的绳妓(杂技演员,别想歪了),看透了人世炎凉的她慧眼识英雄,看出了李岩匡世救民的英雄情怀和高贵品格。她从什么时候开始暗恋李公子,这个不可考,但时间跨度想必不短。李岩从什么时候拜倒在红娘子的石榴裙下,这个更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追男。    红娘子听说梦中情人到局子喝茶,自然心急如焚,亲自带兵来救李岩,恰好遇到抄家伙来救李岩的杞县百姓和饥民们,于是双方合兵一处直奔县政府而来。杞县县官再次表现俊杰本色,眼看对方人多势众,县武装部这点人马还不够对方塞牙缝,立马脚底下抹香油开溜,李公子顺利得救。  到鬼门关旅游观光归来的李岩同志大发感叹:我爱国,国不爱我,如之奈何?干脆反他娘的!携带着如花丝似玉美娇娘红娘子投奔李自成去了(绝不是为叛国辩护,因为大明、大顺都是中国)。    李岩在李自成董事长帐下如鱼得水,因为李闯公司虽然猛人如云,却仅限于砍人,肚子里稍微有点墨水的大概只有牛金星(而且牛还晚于李投奔李自成)和宋献策两位,缺乏大明公司首席董事朱元璋那样的智囊团。牛金星阴人比较牛,打天下和治国纯属草包;宋献策整天神神鬼鬼,虽然有时也管点用,比如唬唬大明公司及其员工(可见封建迷信害死人),但要彻底整垮这家百年老店,显然不灵,还得靠文武双全的人才。    瞌睡送来好枕头,李自成对文武双全的李岩的投奔自然求之不得,李岩也没辜负李自成,为义军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得大明公司彻底破产。    这大抵就是李岩同志的光荣革命历史。现在李闯公司(现改名大顺公司)风雨飘摇,心忧天下的李岩同志自然要替李董分忧,以报答李董的知遇之恩。      
  (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1-22)  
5. 姓什么也别姓李  
李岩自告奋勇去河南平叛,从军事角度说,绝对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李岩虽然砍人差点,但指导砍人不差,这还不是他最厉害的。金庸先生的“鸳鸯刀”中有四个字:仁者无敌,这是李岩的强项。    不论在农民中还是士绅官吏中,李岩的口碑都相当好,这是李公子饱读儒家诗书培育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的,加上他是河南人,回到家乡,振臂一呼,至少河南景从,前明官员士绅对大顺的敌对情绪也会大大缓解,这对全河南全华北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满清鞑子对中原的入侵绝对是有利无弊。这不仅能够拖住满清进攻陕西的后腿,也有利于“以空间换时间”,让满清侵略者陷入华北人民战争的WY大海,在战争中培养能够打败满清的汉家铁骑最终打败满清。可见,李岩在军政方面是一把好手,类似于中共的罗荣恒元帅——罗元帅到山东后,山东敌后抗日这盘棋就活了——不是我说的,毛润之先生说的。    计划是美好的可行的,现实是残酷的。    坏就坏在他的姓上。    听到李岩自告奋勇申请去河南平叛的消息,牛金星着急上火地去找李自成,大秀阴人功夫。    说起这两人,本没有什么芥蒂,相反,还是泪汪汪的老乡,李岩还向李自成举荐过这位老乡,算是牛金星的恩人。但是,大顺军进北京后,身为宰相的牛金星带头胡作非为,李岩看不过说了两句,这既是为顺朝考虑,也是为牛金星着想,谁知好心被当成驴肝肺,这不,牛金星从此恨上了李岩,早忘了李岩举荐的事。    李自成不是傻子,对这些他心知肚明,牛金星黑李岩,他孤妄听之。但牛金星口中吐出六个大字时,他坐不住了。    这六个字是:十八子主神器。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六个字。    十八子,叠加起来就是“李”(汉字很有趣),也就是说上天授命李岩炒李自成的鱿鱼另开公司。    放在现在,对这种事,大家也就笑笑就过,谁认真谁犯傻。但古人信这个,李自成也不例外,他必须将潜在的敌人对他的皇位的威胁扼杀于摇篮中(这个时候他忘了自己也姓李),于是他安排了鸿门宴,杀了李岩及其兄弟李牟。    李岩平素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文武双全,在义军中威望甚高,他无辜被害,引起愤怒一片。但由于是领导亲笔批示,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刘宗敏可不管这个,他的反应最激烈。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3)  
在《碧血剑》中,刘宗敏是个好色、贪婪、愚蠢、偏狭的小人,其实并非如此,那是金大侠为了突出李岩的高大全而有意丑化刘宗敏,是中国传统小说的惯用手法(幸好刘老爷子没后人,否则尽管金大侠不差钱,也够喝一壶的)。    真实的刘宗敏,虽然见了美女迈不开步,见了银子两眼发黑,但并不妨碍他是一个耿直的汉子。他和李岩是铁哥们,就如同《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一样(谁说臭老九和大老粗不能成为弟兄?),李岩的冤死让他怒不可遏,发话道:“我如果见到牛金星,非砍死这老狗不可!”,根本不给老领导老战友老哥们李自成面子——其实这种事他一直没少干(假如李自成坐稳了江山,不知刘宗敏会不会成为彭德怀)。    刘宗敏虽然耿直,毕竟祸国,让金大虾损一损也没什么。但对许多人而言就不公平了,比如《说唐》,为了包装罗成这个子虚乌有的人物,就把他的对手苏定方描述为奸邪小人和大坏蛋,其实真实的苏定方是唐朝名将,多次打得北方强胡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开拓了中国疆土,保卫了汉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丑化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就如同近年来流行的“岳飞奸秦桧忠”等学术创新一样无耻。在这里本人顺便为被丑化的民族英雄洗冤。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4)  6. 兵败如山倒  
通过李岩之死,大顺军将士领会了领导的最高指示精神:开辟华北敌后抗清根据地,抛开组织干个体,门都没有!  
大顺军重拾华北旧山河的美梦碎成了片片。  
华北不保已成定局,陕西也危在旦夕。攻势方锐的清军马不停蹄,兵叩潼关。  
李自成的手脚也不慢,他亲率主力赶往潼关,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  
双方都清楚,潼关是三秦门户,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谁得到潼关,谁就得到西北。  
对潼关之战,李自成成足在胸。山海之败,败于未提防八旗军;华北之之败源于叛军,陕西是我的老巢,天时地利人和,我就不信真的打不过你!  
结果大跌眼镜。  
李自成出手就打王牌,首先派大将刘宗敏去迎击清军,大败而归。  
再派刘芳亮迎敌,还是大败而归。  
李自成急眼了,难道清军长了三头六臂?俺就不信这个邪!于是亲自率马、步兵迎敌,结果还是败,尤其是步兵,伤亡惨重。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奇怪,我们前面讲了,游牧民族生下来就会骑马射箭杀人,农耕民族这方面处于劣势,李自成军虽然对明军屡战屡胜,那没用。好比中超联赛的混世魔王,到亚洲杯就是被砍的命,世界杯更是不用提。当然,这样比不够准确,等于是侮辱大顺军。因为大顺军虽打不过八旗军,但为国为民尽力了,中超联赛的那些“混世魔王”,就不用我说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5)  
李自成不得不接受八旗军野战强于大顺军的事实。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就坚守潼关不出来,你八旗军再牛,能骑着马爬城吗?当年大明名将袁崇焕将军不就是凭着坚城大炮在宁远、宁锦两次把你们八旗军打得满地找牙吗?潼关没有大炮,但城池坚固,八旗军能奈我何?    李自成又错了。    也许他不知道,早在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汉奸投降满清时,就把火炮这种高技术兵器的制造技术免费转让给满清了,从此满清不再对坚城发毛,这个事情对华夏民族的危害是致命的,就好比汉奸刘整投降蒙元鞑子后,南宋海军的优势不复存在,长江天险报废,南宋灭亡的命运已难改变。    所以我认为抗战时军统制裁汉奸对保证抗战的胜利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对民族的功绩绝不亚于正面抗战的军队。可惜宋末、明末没有军统。    结果毫无悬念,满清火炮到达战场后,轰开了潼关城墙,李自成“凿重壕、立坚壁”,夜袭、侧击、背后捅刀,什么招都使,什么招都不管用,潼关岌岌可危。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了。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个时候,北线清军击败驻守延安、榆林的大顺军李过、高一功部南下,大顺军腹背受敌,只能转进,潼关失守。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6)  
潼关战役打响的同时,陕北的大顺军也同清军阿济格部展开了殊死搏斗。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看到的满清留下的史料,无一例外的对八旗军的“辉煌战绩”大吹特吹,无所不用之极,对八旗军的败战甚至小挫,或不提或语焉不祥或曲加掩饰甚至掩败为功,比如著名的宁远之战,满清史料声称伤亡500,用当年明月先生的话说,那是一个“谦虚”的数字,如果仅仅伤亡500,一向自认英雄无敌的奴尔哈赤会爽快的承认宁远之战是它平生唯一的败战吗?萨儿浒之战,明军惨败,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满清史料声称自己仅仅伤亡200,问题是仅仅刘大刀一人就斩杀数十八旗军,也就是说数十万明军仅仅杀伤100余八旗军,自己却伤亡4万多,看来八旗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高,都赶上霉菌的零伤亡了。    陕北之战也如此,八旗军及汉奸军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明攻肤施,暗打延安,并且有火炮的助攻,最终打败李过占领了延安,但汉奸孔有德的奏疏承认:“。。。。。。王分兵围之(延安)二十余日,未下。。。。。。”,从这折奏疏我们可以确认,虽然满清没有透露己方伤亡数字,但这个伤亡数肯定不小。大顺军虽败,但他们对民族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类似的例子很多,不一一例举。    驻防榆林的大顺军将领高一功也同清军浴血奋战,但终因实力不济而败北。陕北战役败局已定。    陕北战役及潼关战役虽败,但广大大顺军将士为反抗侵略保卫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将世世代代为炎黄子孙所铭记,他们没有因为实力不如人而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此,笔者对反抗侵略英勇保卫华夏的广大大顺军先烈表示致敬!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7)  
潼关失守,如同马谡失街亭,败坏全局,大顺军如同掐了枝的秧,断了藤的葡萄,在西北无法立足,只能战略转移去远方(想搞游击战的参考李岩)。    往哪转?南面的四川是老伙计张献忠的地盘,这位老伙计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前不久闯大王派马科带兵去川北探路,被乱棒哄回。柿子要捡软的捏,只能进军河南、湖广,消灭南明政权,拥有半壁江山,徐图后举(汉族的悲剧,大敌当前同室操戈)。    传统史学界认为所有的大顺军官兵都是随李自成撤退的,这是错误的,因为战事吃紧,李自成不可能等所有部队汇合后才进行战略转移。根据著名南明历史学家顾诚先生的考证,大顺军的转进分为两路,东路军由李自成亲自带领,主要是原驻防西安一带的大顺军主力及家属,这其中包括皇后高氏以及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等干将,兵力约为13万人;西路军由原驻防陕北的李过、高一功带领执行战略转移,但由于西安已被清军占领,他们只好绕个大弯,汇合其他西北大顺守军后南撤。    由于抗清局势严重恶化,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顺军将领投降了民族敌人,这使得李过、高一功部的南撤并不轻松。他们途经汉中时,受到已投降满清的原大顺军战友贺珍、罗岱、党孟安、郭登先的狙击,估计这些叛徒还是知道当汉奸愧对祖宗,因此士气不高,占尽地利以逸待劳居然没有拦截住李过、高一功部。李过、高一功部突破贺珍等的防区后,经过川北,顺江东下,到达湖北荆州地区,保存了革命火种,后来成长为令八旗军为之色变的抗清武装。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8)  
西路军不轻松,但比起东路军就是天堂了,满清认准了李自成坐镇东路军,一路对东路军穷追不舍穷追猛打,咬定自城不松口。被八旗军锁定的李自成方寸大乱,他先后在河南邓州、湖北承天(今湖北省钟祥)、德安(今安陆)、武昌、富油口(湖北省阳新县境)、桑家口等地迎战清军,七战七败,输得彻底没脾气。    大顺军打八旗军不行,打明军仍不失好手本色。明军左良玉部荣幸成为大顺军的出气筒,在荆河口被大顺军一顿胖揍。好不容易重新树立自信的大顺军本打算沿江东下夺取南明首都南京,但清军始终象苍蝇一样如影随形,只好继续越野赛跑。    1645年4月下旬,顺清双方在江西九江附近再次进行大决战,结果毫无悬念,顺军一如既往继续大败,并且这次东路军的老本差不多赔光了,阵亡高达数万人,刘宗敏(不知他怎样评价红颜祸水)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被清军擒杀。宰相牛金星眼见大顺朝大势已去,投降了满清。这个满口仁义道德坏事做绝的人渣终于还是扔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什么民族气节统统一边凉快去,宣告自己成功提纯为纯种人渣。    屡战屡败的李自成对如何摆脱清军击败清军已无计可施,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但堂堂闯王岂能轻易服输?于是他亲自率领轻骑20余去湖北通县九宫山侦察地形,准备再次与敌殊死决战,以图东山再起。随知被当地乡袭击殒命。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29)    
纵横大明无敌手的闯王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栽了,就这么栽了,栽在一个无名小卒的手里。丢死人了!    黑色幽默。    对于李自成的下落,史书(甭管野史正史)还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李自成出家为僧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靠谱,一个刀口上舔血的人会这么容易大彻大悟?有的说是病死,但似乎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清初以来许多专家经过考证推断,出家病死均为无稽之谈,把简单的事搞复杂而已。  
我同意这个结论。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0)  
躺在棺材里的李自成恐怕永远都想不通:闯爷我一向俭朴自律,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兄弟们同甘共苦,沙场血战从来身先士卒;宽以待人,连射瞎俺一只眼的明朝名将(陈永福)都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弟兄们也和俺一条心,提着脑袋与俺一起和敌人玩命,可俺为什么还是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那么没脾气,败得没有一丝翻本的机会?    何止李自成,数百年来无数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也为这个事情吵来吵去,没个消停,而且恐怕永远不会消停。    很正常,太复杂,可以写博士论文。    笔者才疏学浅,本不打算趟这坛混水,无奈李自成败亡这事对于南明灭亡对于中国运命实在过于重大,没法绕过去,只好不揣浅陋也来加入战团。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1)  7. 处方
病历A  患者:大顺国  病史: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患病时间:没法准确诊断,起码有几十年  病情程度:中轻度  前任主治医生:李岩  前处方: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现任主治医生:区区不才在下  现处方:要吃饭,找闯王  药理:病人身体极度虚弱,前任主治医生李岩下药过猛,违背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原则,使农民军与明朝官吏士绅军队水火不相容,让dazi渔翁得利;本医生采用温和处方,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不影响推翻明朝,而且可以让饥民不再挨饿,穷人少交税甚至不交税,富人多交税;罪大恶极的前明官员士绅必须打击,剥夺其财产;其余前明官员士绅军队团结为主。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2)  
病历B    患者:大顺国    病史: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华北危急    患病时间:不到1年    病情程度:重度    主治医生:区区不才在下    处方:派李岩率兵到河南打击清军    药理:李岩是不可多得的军地两用人才,且是河南人,不论在农民军还是前明官员士绅中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减轻前明官员士绅军队对大顺的敌意,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民族敌人,使清军陷入华北人民战争的WY大海中,同时让大顺军有时间休养生息、巩固陕西、巩固或开辟根据地伺机反攻。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3)    
病历C    患者:大顺国    病史:李岩被杀后,局势更加恶化    患病时间:不到1年    病情程度:病危    主治医生:明末有识之士及区区不才在下    处方:联张(献忠)联南明抗清    治疗历程:病人拒绝服药,医护人员(张献忠、南明)拒绝喂药,神仙也难治    药理:还用说吗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4)  
糟了!本医生百密一疏,开漏了一剂药方——关于国号问题的。幸好患者是作古者,否则就是严重医疗事故了,怕怕。    可能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是人是物,大凡名号比较响亮的,多半都有点问题,比如918,中国人并没有发,相反,是国耻日;《士兵突击》中的许百顺,百事不顺,暮年好不容易发了一把却发到号子。儿子许三多,郭大虾也要顶礼膜拜,没战友们罩着就废了。可见农村中许多人喜欢给小孩取名“狗蛋”“傻妮”等,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说到这里,这个药方相信大家都会开了,不是高考,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不是“顺”啊、“发”啊啥的就行。    以上纯属玩笑,南明历史很沉重,难得轻松一下下,并非宣传封建迷信,谢绝跨省追捕。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5)  第二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  1. 立贤乎?立亲乎?  
李自成的那些事儿就聊到这,下面本书主角南明闪亮登场,大家鼓掌欢迎!    话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的消息传到江南,天下同悲,南京更是如丧考妣,官民们有的捶胸顿足,有的号泣连连,有的高声叫骂,有的咬牙切齿誓与流贼不共戴天。。。。。。。    哭完了骂完了,正事不能不干。    重组大明公司是当务之急。    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是现成的,稍加调整即可。因为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后,开始了有明朝特色的封建主义的建设,其最大特征之一就是一国两府。    所谓“一国两府”,就是明朝有两个首都——北京和南京,其中北京属正版,南京是留都。北京的行政机构有什么南京就有什么,一个都不少,比如六部、都察院等,任职官员级别、待遇与北京一样,但多数比较清闲,没什么实际权利(专有词汇叫吏隐)。    本来大明公司运转,没南京多少事,南京虽然有完整的行政机构,但大事得听北京的,只有南方各省的琐碎小事才有发言权。但现在大明公司破产,南京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重组大明公司非南京莫属。    架子很快搭好了,最大的问题来了,谁来当头?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6)  选谁当头,这是大明公司重新开张和正常运营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中国古代不玩投票选举、民主评议,明朝也不例外,选拔老大,依据的是四项基本原则:    A.谁打下江山江山跟谁姓,比如唐朝只能姓李,明朝只能姓朱;    B.父死子继,而后才轮到兄死弟继;    C.立嫡不立庶,即皇帝的正牌老婆(皇后)所生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小N所生(N≥3)的不算;    D.立长不立幼。    根据四项基本原则,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与崇祯皇帝血统最近的、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崇祯三子下落不明),因此真龙天子鉴定委员会的许多委员都主张立朱由崧为头,如给事中李清、进士郑元勋等,但东林党不干。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7)  
东林党推出的候选人是与崇祯皇帝血统稍远但素有贤名的潞王朱常汸,他们的理由是潞王素有贤名,而福王酗酒好色,粗鄙无能。尤其是倾向东林党的真龙天子鉴定委员会委员长史可法,更是指斥福王“七不可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    这些都是事实,因此史书称东林党为“立贤派”,而把拥立福王的称为“立亲派”。    看来东林党是永恒正义,他们要推翻坚持了N千年不动摇的四项基本原则,不愧是革命大闯将。    事实并非如此。    平心而论,史可法以及一些东林党人,是以国事为重的,但大多数的东林党人,却肚子里打着小九九,其中最出风头的就是东林党党魁钱谦益。    这得从所谓的“争国本”说起(详见当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儿》),为这事,东林党人与福王一家结下了梁子,他们生怕福王即位,会拿东林党开刀,这才是他们竭力反对福王上位的根本原因。    “立贤”,那是忽悠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的。    所谓潞王素有贤名不假,但这哥们(娘们)是个历史文物鉴赏家,与众不同,他(她)的手指甲有六七寸长,恐怕慈禧大妈也没这么恐怖,并且竹简护之,行步顾影,属于非典型性伪娘,谈不上什么雄才与大略,所谓素有贤名只不过是做人比较低调而已,这样的人能“君天下”?    福王昏庸也不假,但昏庸就不合适吗?非也非也。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8)  
一般而言,封建专制制度下,帝王昏庸往往给国家民族带来灭顶之灾,但也有例外,并且这种例外还不少。    这个例外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庸君用贤臣+能臣。    比如宋徽宗是个著名的艺术家,但治国打仗不行,麻烦的是这位老兄偏偏喜欢外行领导内行,更要命的是给他打工的都是些只会吃喝玩乐鱼肉百姓的酒囊饭袋,比如蔡京、童贯等六贼,因此有靖康之耻;而刘禅虽然没心没肺,却把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贤能的诸葛亮及姜维,因此蜀汉能够惊艳N年;命最好的是崇祯的哥哥天启帝,他最烦的就是奏章、折子什么的,整天一门心思钻的就是木工活,因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他愚笨,其实他是有智若愚,因为他高度信任他的老师——明朝名将孙承宗,并且我通过阅读史料注意到这样一个为许多历史学家忽视的细节:朱木匠不懂军事——这一点也不奇怪,他只关心木活,但他有个优点,每当他发号施令过一把军事家的瘾的时候,往往遭到另一位明朝名将袁崇焕的驳斥,而这位木匠兄都接受了,因为袁崇焕的驳斥有理有据,而木匠兄也没有因为袁崇焕扫他的面子而不认错甚至给袁崇焕小鞋穿,可见他是知道轻重的,否则哪会有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早和宋徽宗一样免费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美景了。    可见福王的昏庸也不完全是坏事,只要他把军政大权交给贤能之臣就行,而福王虽然缺德,但他同刘禅有一点相似:没心没肺,容易控制。相反的例子就是崇祯,乾纲独断,宵衣旰食,为国为民,却落得个煤山上吊的悲惨下场。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9)  
东林党人管不了这么多,他们一门心思只想阻止福王上位,以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荣华富贵,管它以后洪水滔天?    许多东林党人认为,形势一片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因为真龙天子鉴定委员会两位委员长史可法和马士英都是主张立贤的,他们两人手中握兵,又是督师文臣,一句顶9000句。    这本来没错,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东林党人可以打自己的小算盘,但史老大不会,他的理念就是报效社稷。他不久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福王虽混,但如果凭这个就把福王拉下马,那就严重违反了N千年不动摇的四项基本原则,广大的明朝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左良玉、郑芝龙等军阀借此发难,局势如何收拾?遑论复明抗清抗顺了。而且,潞王上位,福王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放羊?那就成了新政权的不定时炸弹。砍了他?双规?他又没犯什么错,怎能让天下人服气?东林党人不管这些,史老大可不能不管。    进退两难的史老大找到了解套的法子:立桂王为皇。桂王(明神宗之子)与潞王(明神宗之侄)比,血统更接近崇祯皇帝,而且不象福王那样昏庸,堪称两全其美。    为这着妙手(围棋俗语)而兴奋不已的史老大喜滋滋的去浦口与马老大士英交换意见去了,马老大二话不说,爽快点头表示同意(以亲以贤,惟桂乃可)。史老大向立亲派立贤派传达这个指示精神后,双方都表示满意,并且开始做准备到广西迎接桂王。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看来立贤立亲之争终于休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0)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好好的一幕大戏,让一个小角色给黄了。    这个小角色是太监卢九德,绰号“胎里红”(应该叫胎里黑),他少年时代在宫中伺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并深得后者喜爱。    也许是为了报答老福王,也许是看在钱的份上(美女免了),也许是小福王朱由菘指使,也许兼而有之,总之他干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这件事改写了南明历史甚至中国历史。    这件事就是他暗中与江南的几位手握重兵的军爷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皆为总兵官)勾兑。而这几位军爷,为贪“定策”、“拥立”之功,增加自己在新政权的分量,再加上吃人家拿人家的不表示表示实在不好意思,于是纷纷表态要立福王。    本来,明朝的国策是“以文制武”,武人一向受文人的冷眼和挤兑(这是宋朝、明朝屡打败仗亡于异族的重要原因),但大明公司垮台了,武人翻身得解放,不再是随时受气裹小脚的小媳妇了。因为乱世中不管你如何牛叉,你要保命,不找军队找谁?    于是,事情毫无悬念,立亲派自不用说,以钱谦益为首的立贤派也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朱由菘同志为核心的明朝中央政府周围,为构建大明和谐社会,光复大明河山而奋斗。    看来本朝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比较灵验哈!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39)  
东林党人管不了这么多,他们一门心思只想阻止福王上位,以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荣华富贵,管它以后洪水滔天?    许多东林党人认为,形势一片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因为真龙天子鉴定委员会两位委员长史可法和马士英都是主张立贤的,他们两人手中握兵,又是督师文臣,一句顶9000句。    这本来没错,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东林党人可以打自己的小算盘,但史老大不会,他的理念就是报效社稷。他不久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福王虽混,但如果凭这个就把福王拉下马,那就严重违反了N千年不动摇的四项基本原则,广大的明朝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左良玉、郑芝龙等军阀借此发难,局势如何收拾?遑论复明抗清抗顺了。而且,潞王上位,福王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放羊?那就成了新政权的不定时炸弹。砍了他?双规?他又没犯什么错,怎能让天下人服气?东林党人不管这些,史老大可不能不管。    进退两难的史老大找到了解套的法子:立桂王为皇。桂王(明神宗之子)与潞王(明神宗之侄)比,血统更接近崇祯皇帝,而且不象福王那样昏庸,堪称两全其美。    为这着妙手(围棋俗语)而兴奋不已的史老大喜滋滋的去浦口与马老大士英交换意见去了,马老大二话不说,爽快点头表示同意(以亲以贤,惟桂乃可)。史老大向立亲派立贤派传达这个指示精神后,双方都表示满意,并且开始做准备到广西迎接桂王。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看来立贤立亲之争终于休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0)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好好的一幕大戏,让一个小角色给黄了。    这个小角色是太监卢九德,绰号“胎里红”(应该叫胎里黑),他少年时代在宫中伺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并深得后者喜爱。    也许是为了报答老福王,也许是看在钱的份上(美女免了),也许是小福王朱由菘指使,也许兼而有之,总之他干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这件事改写了南明历史甚至中国历史。    这件事就是他暗中与江南的几位手握重兵的军爷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皆为总兵官)勾兑。而这几位军爷,为贪“定策”、“拥立”之功,增加自己在新政权的分量,再加上吃人家拿人家的不表示表示实在不好意思,于是纷纷表态要立福王。    本来,明朝的国策是“以文制武”,武人一向受文人的冷眼和挤兑(这是宋朝、明朝屡打败仗亡于异族的重要原因),但大明公司垮台了,武人翻身得解放,不再是随时受气裹小脚的小媳妇了。因为乱世中不管你如何牛叉,你要保命,不找军队找谁?    于是,事情毫无悬念,立亲派自不用说,以钱谦益为首的立贤派也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朱由菘同志为核心的明朝中央政府周围,为构建大明和谐社会,光复大明河山而奋斗。    看来本朝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比较灵验哈!    
  sorry,发重了,请删了吧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1)  
选谁当头这个事儿完了,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帮助福王登基。    且慢,且慢,登基之前,还有个事不得不提,因为这个事对南明政权的运行不可忽视。具体说来,就是如何正确认识马士英以及他在立头这个事所起的作用。    数百年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蒲口会晤是马老大对史老大下套,其实他早就下定决心拥立福王,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是奸的,史老大是忠的,忠奸不两立。    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是受了当时留存下来的一些史料的误导(由此可见研究历史绝不象一些朋友想象的那么easy)。著名南明史专家顾诚经过艰辛考证,推翻了这一结论,著名作家梅毅先生(《南明痛史》的作者,即赫连勃勃大王)的看法也和顾先生一致。    本人也赞同这两位大牛的观点。    要知道,马老大虽奸,但他的最高理想无非就是多拿点多占点提前奔小康,犯不着和东林党结怨。正所谓多一个敌人少一条路,更何况东林党是势力庞大根基深厚享有盛名的一群“正人君子”,而不是一个。再加上史老大也站在东林党一边,得罪他们显然不划算,因此他起初和东林党保持一致主张拥立潞王是真心的。    蒲口会晤同样如此,史老大马老大联手,试问天下谁能敌?和史老大一起获得拥立首功,这笔生意只赚不赔,因此他答应和史老大一起拥立桂王也是出自真心。    有一个事情很能说明问题,话说蒲口会晤后,马老大邀请南京诸官员到蒲口,传达了蒲口会议精神,显示自己拥桂第一功,虽然一些官员(南京六部的)耍大牌(瞧不上暴发户马老大)没来,马老大闹了个灰头土脸,但足以证明马老大并没给史老大设局,否则岂不是自扇耳光?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2)  
局势的突变发生在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军头纷纷表态要立福王之后,这时马老大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了。    本来,马老大是文臣,又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的上级,哪里轮得到这帮丘八说话,但风水轮流转,乱世之中,军阀们不再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文臣们也早不是颐指气使的婆婆,这一点,冰雪聪明的马老大很快就看清楚了,如果和翻身道情的媳妇们对着干,后果是严重的,下场是不好的。    马老大是俊杰,当然不会不识时务,他立马转为福王的忠实拥蹩,不仅如此,他还声称有人对立福王不满(事实),要对福王不利(瞎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人多拥戴福王,且在外地),于是亲自带兵为福王保驾护航,护卫福王到达浦口,忠心可嘉。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3)  
于是我们无比熟悉的上演千年也不厌倦的一幕大戏又开始了:    a.福王殿下表示自己无德无能,怎能坐龙椅误苍生;    b.大臣们争先恐后表示福王是贤比鸟生鱼汤的真龙天子;    c.经过N次推辞N次劝进,德配天地心怀社稷心忧天下的福王殿下只能却之不恭了。    虽然整个流程平淡无奇,但也不是一点喜剧色彩都没有,其中给事中李沾之的表现最为醒目,他当众大叫:“今日不立福王,我要撞死在此!”,勋臣刘孔昭(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后代)也不甘示弱,四处找剑,作自杀杀人状,大喊:“(若不立福王)大家一起死!”。    其实这两位仁兄完全是copy古人,没有一点创意,福王虽然不读书,但毕竟生于帝王家,三忠于四无限这套,自然不会陌生,要靠这种老掉牙的把戏完全取得福王信任青云直上是不怎么靠谱的。要知道,福王殿下是戏剧歌舞鉴赏大家,所以最好的招是在福王殿下面前即兴来一套忠字舞,这样的话盖过马老大获得“定策”第一功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惜这两位仁兄不知是缺弦还是缺艺术细胞,与这种好机会擦肩而过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4)  2. 大明公司重开张
闹哄完了,大明公司总算重新开张了,福王毫无悬念成为新开张的大明公司的代理董事长(号监国,因为崇祯三子还没下落),但仅仅12天,福王就嫌代理这两字瞧着不顺眼,正式登基成为重新开张的大明公司首任董事长,年号弘光,史书称之为南明。这一天是日。    喜庆的日子,公司自然免不了分红包派职务,朱董亲自签署命令,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仍任凤阳总督。不久又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与原礼部尚书王铎,二人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以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召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门官员也先后作了安排。    拥立有功的武将的分红自然少不了,高杰封为徐(州)泗(州)军区司令(平兴伯),刘良佐封为凤(阳)寿(州)军区司令(广昌伯),刘泽清封为淮(安)扬(州)军区司令(东平伯),黄得功封为滁(州)和(州)军分区副司令(侯爵),四大军(分)区呈半月形拱卫首都南京。    整个公司上下,一团和气,一片和谐。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5)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你仔细留意史老大和马老大的官衔,你会发现,在朱董眼里谁是嫡系谁不是自己人,那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友情提示:谁掌握兵权?)。    这也难怪,当初是谁把朱董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现在朱董上台了,也不请朱董喝两盅陪个不是,装得跟没事人一般,何以抚平朱董那颗幼小而受伤的心灵?朱董虽然心宽体胖,但要他忘记过去面向未来恐怕也不现实,毕竟这世上没几个李世民。    中国啥都缺,但从来不缺俊杰。马老大自不必说,看到史老大有难,对落难的兄弟他是义不容辞要推一把的。其他俊杰也同样发扬痛打落水人的精神使劲朝史老大招呼,比如魏国公徐弘基(伟大的明朝农民阶级革命家徐达的后人)等曾经盛赞史老大“不啻天人”,现在则高呼史老大“勤王无功,可杀”,这是明的,至于高举低举未举的暗棍,那就不知有多少了。照这样下去,哪天史老大家中出现一堆三眼火铳或一尊传国玉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史老大没练过金钟罩铁布衫,这么几棍子抡下来眼看扛不住了,但史老大不愧姓史,他想到了刘琦上屋抽梯的故事(忘了刘琦是谁的同学请复习三国演义),于是上疏朱董自请督师淮扬,5月12日朱董准奏。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6)  
史老大被挤兑走了,东林党人同样也没好果子吃。马老大获得“定策”第一功后,投桃报李,把曾经推荐自己的酒肉朋友阮大铖推举为兵部添设右侍郎,这下东林党人又不乐意了,他们发扬一贯的瞧不惯精神,对马老大和阮大铖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马阮自然执戈反击。    双方放对的结果,东林党人死得很难看,姜日广、刘宗周等东林老将被斥逐,周庶、雷演祚被杀。    东林党人这种行为纯属没事找抽,本来,阮大铖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祸国殃民之小人耳,k他没错,但问题是马老大现在已经是二把手,而一把手朱董跟东林党有隙加之又不怎么管事,马老大和阮大铖本来就不是什么善茬,早就憋着一股气想找东林党人的茬,这下倒好,东林党送货上门,岂不是飞蛾扑火?    当然东林党人也并非个个倒霉,比如东林党老大钱谦益,官职不降反升——由礼部侍郎升任尚书,这倒不是钱老大有能耐马老大拿他没辙,也不是他有背景扳不倒,秘诀在于危难中钱老大显示俊杰本色,背叛组织向马老大输诚了。早在马老大率兵拥立福王时,他就已经由立贤派成功转型为立亲派,并且说道:“臣(钱谦益)观30年来,文臣出镇,克奏肤功者,孙承宗后马士英后一人耳。”对这种不当老大当小弟的犯贱行为,马老大没有理由不双手欢迎。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7)  
经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培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东林党人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正义,但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如果认为东林党就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坏种那也不对,事实上,他们的平均报国系数要高于阉党和非东林,因为东林党的党纲就是为国为民(没有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存乎一心)。    把碍眼的东林党人扫地出门后,马阮终于可以联手大展拳脚了,公司重要部门,自然要自己人看着才放心,比如马老大的儿子马锡就充总兵官管理京营;公司中有什么大小事儿,自然要有自己人随时瞅着,以保证信息畅通没人拆台。公司刚成立缺钱,要想提前奔小康只能挖潜改造,于是乎马老大阮小二(指阮大铖,非梁山好汉阮小二)以身作则,公开卖官,果然是财源滚滚来,带领一帮小弟超额完成任务,提前实现小康奔向大康。    对于马老大阮小二这种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广大的大明公司员工是不答应的,大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丝毫提升,公司实力没有丝毫提高,凭什么让你们先富起来?何况你们的这种治富说白了就是抢劫公司无职无权低职低权的员工。任何公司都架不住这样胡折腾。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8)  
马老大阮小二这么胡折腾,朱董也不管管吗?    答案是朱董更能折腾。    朱董虽然没学过管理学,却明白现代管理学疑人不用用人不怀疑的原则,对马总经理,他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器重,对公司里打马总小报告的员工,他以“天下事有老马在”顶了回去。    有朱董的信任和器重,马总自然感恩戴德,更加鞍前马后为朱董忙乎。恰好朱董自从赶走了整天在耳边唧唧喳喳这也不行那也不能的东林党后,就想施展拳脚大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看戏听歌以及玩美女,马总自然投其所好尽力襄助,以便朱董尽快成长为大明公司高素质复合型CEO。    朱董是见不得美女的人,大明公司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作为董事长的他,本来应该励精图治,带领员工万众一心提升公司业绩,结果他刚即位就“大婚”,新娘呢,自有马总带兵到美女如云的南京、苏州、杭州等地遴选,多多益善,而且这个遴选直到大明公司垮台前2个月还在进行。虽然正牌老婆只有一个(皇后),但歪老婆也不必担心,名分总是有的,这一点今天的小三绝对比不了。    这下公司员工慌了,许多员工纷纷把未出嫁的女儿疏散到外地、乡下甚至荒僻之地,没地疏散的,忙着把女儿嫁人,年龄小也不管了,三书六礼什么的也统统免了,男方缺胳膊断腿也没关系,只要别把女儿扔到皇宫就成。更搞笑的是,有些人家,抬着两个轿子上街,其中一个是空轿,另一个坐着自家闺女,在街上,看到后生就二话不说抓到空轿子里,然后抬到预定地点和新娘拜堂成亲。    所以说,“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是错误的,天上不仅会掉馅饼,还会掉小龙女。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49)  
可能许多人感到纳闷,跟着朱董吃香的喝辣的,有名分有地位,想要天上的星星都会给你摘,有什么不好?    大错特错,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不仅适用于君臣,也适用于后宫,这一点,对艰深晦涩难懂的历史书不感冒的同学只要读读武则天的传记就明白了。更何况,后宫美女资源储备丰富,什么时候才轮得到日理万机的皇上临幸?这里面的道道只多不少。如果没有机会让皇上临幸或皇上临幸很少或者没生儿子或者。。。。,那就以泪洗面吧,皇宫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公园。    可见,老百姓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谁也不是傻子。    马总的兵虽然选来选去选得鸡飞狗跳,但没费多大事就带着大批佳丽凯旋而归,毕竟江南之地美女如云。据说这其中就有江南名媛李香君。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0)  3. 桃花艳  
南明史,是华夏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腐败,背叛,内讧。。。。。。这个民族最悲哀的种种,似乎都在那个年度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令千古以下的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南明史,又是华夏民族一段最应该铭记的历史,因为“时穷节乃见”,从李定国,史可法这样的军事将领,到柳如是,李香君等青楼女子,到扬州,嘉定,江阴等无数无名百姓,华夏民族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无畏,所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绝不输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这精神不因失败的结局而减色,它将永远光照千秋!    --------------------------------李定国纪念馆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1)    
拜《桃花扇》之赐,许多人对李香君并不陌生,她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与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等并称为“秦淮八艳”。    明朝末年,北中国腥风血雨饿殍满地,南中国却是鸟雨花香莺歌燕舞,似乎不是同一个国家。南中国的老百姓有点小钱了,就想到了休闲娱乐,于是秦淮河边,青楼林立,歌舞升平,笙歌彻夜,南京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青楼女子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等八人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因此被明朝人民公推为“秦淮八艳”。    在明朝,如果说“江南美女甲天下”,想必没人反对(今天就不知道了),因此,“秦淮八艳”不仅是南京形象大使,而且可以说是中国最漂亮的大美女,这其中自然是陈圆圆鹤立鸡群,其余七人,谁比谁漂亮,漂亮几何,我不知道,总而言之,她们八人都是美貌与才华并存。但是,如果我把她们的传奇非传奇事迹一一写出来,大家想必烦也烦死了,本人累也累死了,因此,本文重点只介绍李香君、柳如是两位,因为本人对这两位特别偏爱,原因呢,请看南明抗清民族英雄李定国(这位英雄的事迹以后会详细介绍)纪念馆的题词。这里还得请读者朋友原谅本人的这小小的一点私心。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2)  
关于李香君的身世,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民间传说,其父为明朝武将,因为得罪了人妖魏忠贤到局子喝茶去了,穷困潦倒的李香君被卖到了妓院。幸好她的养母李贞丽豪爽侠气,对她视如己出,悉心培养,于是李香君德智美(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除了没武功不懂科学技术外,差不多赶上黄老邪了。    李香君的长相,别具特色,据说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惹人怜爱,因为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有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比较符合她的那种韵味。    李香君最大的特点是出污泥而不染。明朝末年,吏治腐败,贿赂公行,聪明人想的就是怎么捞钱怎么吃好玩好休闲好,什么理想正义报国通通一边凉快去。李香君虽然不幸身居烟花,却不同流合污,她对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一些爱国的民族英雄特别敬重,最爱唱岳飞所作的《满江红》之词,每弹唱此词时总是感情激越,在座者无不受其感染而热血沸腾恨不得沙场杀敌马革裹尸还;抗清名将袁崇焕将军蒙冤惨死,她闻之悲愤不已,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悲愤填胸读指南,精忠无计表沉冤。伤心数百年前事,忍教辽东血更斑。”她恨自己身不入男儿列,不能持剑挥刀斩杀国贼敌寇,只能借词曲表达自己激烈的情怀。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3)  
美女自然随时都有人盯着,保守估计,追求李香君的帅哥非帅哥糟老头非糟老头,至少有一个加强营。不过最终独占花魁的却是侯方域。    侯方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他的老爹侯恂虽然做过户部尚书,但在人才济济的大明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不过这位小角色却弹指一挥间改写了中国历史,这也许是这位小角色始料未及的。具体说来,就是他提拔了一个人——大明国狂徒袁崇焕。这位狂徒走上抗清的战场后,不负狂徒之名,一发而不可收,和老师孙承宗一起联手打造了一道令满清望而生畏终明朝之世(不含南明)也未攻破的钢铁长城——关宁锦防线(可惜这道保卫大明保卫华夏的钢铁长城最后被狗汉奸吴三桂免费卖了);和老师孙承宗一道训练和锤打出一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宁远、宁锦、北京三次把八旗军打得落花流水,打破了“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神话,虽然远远没达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高度,也让满酋蝗虫太极发出了“15年未尝有之劲敌也。”的悲鸣,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懂得了一个真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侯方域和他老爹一样,也属于严重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只不过他老爹对历史的作用力为正,侯公子对历史起的则是反作用力,并且他老爹是不经意改写历史,侯公子却是有意为之,这个我们以后会详细谈到。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4)    
许多史料都称侯方域是一个对爱情无比忠贞的纯情好少年,其实这只不过是中国传统的“为尊者讳”罢了(侯小白脸算得上“尊者”?),实际上他也就浪荡公子一个,到青楼晃悠无非是喝花酒泡靓妹,因此许多史料声称两人一见钟情值得商榷。应该说,两人刚认识时,李香君是很真诚的,而侯方域是很不真诚的。李香君虽然不幸身在青楼,但属于纯情少女,看到风流倜傥才华盖世兼“爱国”的侯方域,自然一见倾心;而侯方域则不过一登徒子耳,玩玩美女罢了。但感情这玩意是属于比高等数学还复杂的东西,和李香君的零距离,李香君的品行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坚持卖艺不卖身),加之过人的美貌和才华,深深感染了侯公子,使侯公子神魂颠倒欲罢不能,两人均很快升级为只羡鸳鸯不羡仙九段。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5)  
既然干柴烈火,下一步程序就是谈婚论嫁了。这时候轮到侯公子犯难了,因为谈婚论嫁并不是侯公子无比熟悉无比娴熟的两片嘴皮一碰就爱国的那种活,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虽然豪爽侠气,但你把人家的女儿横刀夺走,不拿出点抚养费培养费保护费误工费意思意思说得过去?况且,按照历代明规则,想梳拢李香君这样的大牌,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成功人士,宴会的级别自然不能低,否则面子上怎么说得过去?    名词解释:梳拢——旧时所谓梳拢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处女只梳辫,接客后梳髻,称&梳拢&。    侯公子虽然是高干子弟,但这次是进京赶考,没带多少钱,加之侯恂当时因为政治不合格在号子里蹲着,家道中落,因此无论如何是拿不出这笔钱的,这让侯公子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早就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是错误的,侯公子这次也摊上这等好事了。不过这次天上掉的不是馅饼,而是金钱。    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来了,他借给侯方域一大笔钱,顺利摆平了这事。于是李侯两人烈火逢赤炭,日夜狂爱,“馆娃初次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入迷加疯癫,丧魂又失魄。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6)  
沉迷于鱼水之欢的侯方域有一天猛然想到,杨龙友并不是成功人士,有金有房,怎么会有如此大手笔?他和李香君一琢磨,李香君也觉得蹊跷。经过详细调研,他们才知道原来那笔钱是阮大钺阮小二的,杨龙友只不过是二传手。    阮小二当然不是活雷锋,他借钱给侯方域,是因为自己在朝廷中江湖上臭大街了,一直被东林党穷追猛打,因此想靠侯方域给通融通融,因为侯方域是著名的东林党人。    在佳人面前侯方域自然要秀一把正义,于是他义正词严的告诉李香君决定退还这笔钱,可哪里去筹这笔钱呢?侯方域又犯难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关键时刻,李香君站了出来,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交给侯方域,才算解套。李香君的义举,使高干子弟侯方域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这里顺便鄙视一下侯公子,够恶心的,没钱还去泡妞,吃软饭,真是把俺们男人的脸丢尽了——当然有钱去泡妞也是不对的,爱情需要双方忠贞——我不是政委,并不想给大家上政治课,只是怕大家误会解释一下,目的是无限正义人士千万别拍我,呵呵。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7)  
中国古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的确是至理名言。阮大钺被侯方域和李香君弄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自然就惦记上他们并永世不忘。    好机会来了,阮大钺的酒肉哥们马士英因“定策”有功荣升新开张的大明公司的总经理后,随即启用阮大钺为兵部侍郎,继而又升为兵部尚书。    一朝权在手,大柄执天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阮小二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上任伊始就拿平时和他不对路的东林党开刀。侯方域闻知此事,心胆俱裂,知道阮小二不会放过自己,于是36计走为上,至于香君mm是死是活哥是爱莫能助了。    虽然如此,形象包装还是必不可少的,侯公子理直气壮地打出抗清报国的旗号准备去投奔史可法。痴情的李香君依依惜别自己的心上人,并叮嘱心上人以国事为重勿以自己为念。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8)  4. 臭招大接力  
客观地说,侯方域到了史可法帐下,还是为大明做了些事情,毕竟史可法和李香君都是属于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人物,在这两位一身正气顶天立地的人物面前,侯公子也觉得自己应该有点人样干点人事。    史可法督师,虽然我们前面不断提到过,但一直没有进行详细介绍,现在我们把这位仁兄的档案打包送上。    史可法,生于公元1601年,卒于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著名东林党人左光斗(就是被魏人妖害死的那个)的弟子,受其师及圣贤书的熏陶,一贯以忠君报国为己任。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任期间救灾济民、力谏朝廷减免民众赋税、抗李(自城)抗清等事没少干;他没有儿子,老婆杨氏一直为此内疚,于是劝他娶妾,以续史家香火,对这等好事,他的答案是:“国家内忧外患,我哪里有时间有心情管自己的私事(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和岳飞把吴玠赠送的美女完璧归吴有得一拼;更有哄动效应的是,他不仅没有多拿多占的爱好,相反还自掏腰包修建六安城墙,捐款修缮学堂,招贤纳士,这一点海瑞兄也望尘莫及,与马士英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带兵也很有特点,士兵吃不饱,他绝不动筷子;士兵没冬衣,他也陪着挨冻。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贤臣忠臣,那天下就没有贤臣忠臣了。正因为如此,高呼“文臣人人可杀”的崇祯皇帝,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无功时,也不忍心下手。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59)  
也正因为如此,史可法被朱董和马总发配到边防第一线后,南京东林党人以及士大夫大喊“秦桧在内,李纲在外”。    也正因为如此,传统史学界认为史老大被朱董和马总发配到边防第一线后,无比郁闷无比憋屈无比压抑无比窝火,有心杀贼报国无门云云。    其实这些纯属胡扯。    朱董是昏君不假,马总是奸臣也没错,但朱董不是赵构(赵苟更确切些),马总也不是秦桧,史可法更不是李纲。    关于朱董和马总,广大南明人民给他们的操行评语如下: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朱董的人生理想是搂美女,马总的人生理想是搂钱。因此这个评价大体上是靠谱的。当然,如果“吃酒”换成“猎艳”更靠谱些,但有一个问题,“猎艳”虽然不是敏感词汇,若放到朱董头上就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了,所以说南明人民的政治觉悟是不低的。    朱董和马总并不傻,要实现搂钱搂美女的远大革命理想,让著名的大忠臣史可法看家护院,免得清军或大顺军来搅局岂不是大好事一桩?反正以尽忠报国为己任的史可法又不会造反,犯得着和史可法作对吗?    因此,朱董和马总虽然不怎么支持史可法的工作,却也没有免费给他分发小鞋,史可法督师淮扬,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陆游、辛弃疾摊到这等好事,恐怕要兴奋得向阎老大打报告申请转阳。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60)  
所以说,传统史学界认为史老大被昏君奸臣使绊脚,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导致南明灭亡是毫没道理的。事实上,史老大除了人品好外,跟朱董和马总是半斤八两,他们不论在建国、治国还是抗敌方面均是目光短浅,臭招一个接一个。    第一个大臭招就是“联虏(满清)灭寇(李自成)”。    对这一个大臭招,大明公司高管,无论是才高九斗还是粗通文墨,无论是忠如史可法贤如刘宗周还是奸如马士英,均毫无异议,唯一有争议的是给满清多少回扣。    为回报虏,有的官员开出的价码是明清双方以淮河为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高弘图认为这个回扣太高,等于是南北分治,于是打了个折扣:“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必不得已,也应该以黄河为界(当界河间耳)”。马老大则不愧为老大,站得高看得远,他语出惊人:“满清皇帝顺治年纪还小,皇上可以和他认个亲,做他的叔叔(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马老大的意思很明显,咱大明地大物博,区区一点好处费哪有给不起之理,但面子问题事关国本不能不要,打肿了脸也得充胖子。    更雷人的是,南明南京政府还决定任命吴三桂为蓟国公,盛赞其开门揖盗是“功在社稷”的“义举”,浑不知此公早已是满清的平西王爷了,和崇祯皇帝误认投降满清的大汉奸洪承畴(成臭)为烈士并亲自祭奠他有得一拼。    大吵没有,小吵不断,最终达成共识:为答谢满虏消灭李自成农民军,割山海关之外的土地给清,每年进贡岁币10万(但没有形成正式文件),派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等出使满清落实这个事情。  
  写的真好,我一定持续关注。《寒号鸟儿》的作者前来支持。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61)      
南京政府衮衮诸公提出“联虏灭寇”的预案是有充分理由的:唐朝曾经借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以及农民起义,我们按图索骥借虏灭寇有何不可?大不了给它们点好处费打发它们回家。    这是一个生搬硬套读死书的典型案例。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62)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在令人惊奇的亚洲出现了……现在汉族人征服了游牧部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韦伯:“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    韦尔斯曰:“第七八世纪,中国乃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之国家。其时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唐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帝国扩张。通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它的疆域甚至超过汉朝。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的,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司马光:“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黄仁宇:“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鲁迅:“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学习了上面文件,唐朝的强盛唐朝的威猛唐朝的发达唐朝的牛叉,大家还有疑问吗?    要不美国怎么会有“唐人街”呢?要不前两年怎么会风行“唐装”呢?尽管这“唐装”并不是真正的唐朝服装,而是满人的服装;尽管这“唐装”因为其丑陋和猥琐实在是侮辱了大唐,现在基本销声匿迹了,但也反映了中国人心向大唐盛世希望中国重新强大的民族情。    
  《寒号鸟儿》的作者前来支持。这确实是我喜欢欣赏的风格。楼主加油。
  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63)    
 尽管诸多专家学者的精辟之论本人抄了这么多,但本人还是意犹未尽想罗嗦几句。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李世民。。。。。。。”。    我们常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这话没错,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人民必须要有人来凝聚来领导来组织,方能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    专制时代集权时代,领导的素质,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势,用英国谚语来说就是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也比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狮子要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头凶猛的狮子,而且是一头智慧的狮子;并且,他领导的是一群凶猛的狮子,是可以以一当百的汉家勇士汉家铁骑汉家锐卒,不是一群绵羊。    李治(唐高宗)、武则天(谁说女子不如男)、李隆基(唐玄宗)虽然武功差些,但贤德亲民明察仁厚,内有贤臣外有良将强兵,政通人和。。。。。。    于是大唐灭突厥降薛延陀伏高丽克百济败吐蕃。。。。。。。,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现在无比牛叉军事(不含核武器)科技经济均强于中国的小日本,曾经占领中国半壁江山野蛮屠杀中国人民疯狂抢掠中国财物疯狂毁灭中国文化野蛮糟蹋中国妇女的小日本(今天恰好是815),只不过是唐朝的手下败将,而且是不值一题的手下败将——其海军不知天高地厚与如日中天的大唐海军放对被大唐海军揍得鼻青脸肿。    小日本真的应该感谢上帝,如果不是有海隔着,早被唐军军鞋踏平了,还轮得到1000多年后对中国军民施暴?    (原创)天崩地裂:为了忘却的南明(64)    
这就是一个让四夷发抖的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极度虚弱,但狮病雄威在,在对诸边四夷的战斗中不落下风——这要归功于李世民开创的良好风范:武立国,基本不杀功臣(与宋明重文轻武钳制武人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即便昏庸的君主也很少拿名将开刀(程务挺薛万彻被冤杀是个例)——岳飞、余玠、于谦、曾铣、袁崇焕如果活在唐朝就滋润了。    因此,回纥兵想取唐朝而代之是基本没有可行性的,借唐朝内乱身体虚弱揩点油就差不多了,想捞更大的油水就等着唐刀伺候吧。    明朝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立国之初,明朝骑兵的劲头盖过了曾经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在坟墓里打滚的蒙古骑兵恐怕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打遍欧亚无敌手,在明朝骑兵面前却居然不堪一击。但好景不长,朱元璋建国后,大杀功臣名将——和李世民善待功臣名将并将他们的名字写入凌烟阁永垂青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给明朝人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行伍乃下品,惟有读书高。    幸好明成祖朱棣比较生猛,一俊遮百丑,掩盖了明军众多名将被杀后战斗力下降的事实。否则明军出塞和蒙古放对时,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新军事技术革命也救了明朝的命,戚继光、孙承宗、徐光启等军事家兼科学家开发火器,保证了明军政治合格军事勉强过硬。    但问题是,当时火器不成熟,要彻彻底底打败骑兵,只有靠骑兵。    况且,明末明军火器部队,训练松弛,管理松懈,火器质量不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者名与书名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