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决定时增长,未造着五不遇时详解,已造着不坏

修学课四十二  【音像】《道次第》59-60讲  【内容】思惟业果总相:业决定之理、业增长广大、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菩提大道之十九】济群法师第四节 深信业果  深信业果,就是深信由业感果之理,这是佛法的基础理论。但这一思想并非佛教特有,印度早期的《奥义书》中,就谈到了业与轮回,谈到了修行与解脱。事实上,印度很多宗教都有这方面内容,只是理解各不相同。比如其他宗教多以灵魂或神我作为主体,由此造业感果。佛教的业力说却不同于此,其特点是建立在缘起、无我的基础上,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缘生缘灭的。在因缘所生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永恒的主宰。  业力思想在佛教中非常重要。生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的所思所行,既是以相应的心理为基础,同时又在张扬相关的心理,积累不同的业力。当它表现出来时,就决定未来的生命形式。在生命延续过程中,不同业力在不同时期渐次成熟,这就是《唯识三十颂》所说的“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如此,推动有情不断招感果报。如果不通过忏悔或修行进行对治,业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这就是业决定一切、业创造一切的原理。  不仅轮回是以业果为基础,四谛和三乘佛法的修行也是同样。四谛包含杂染和清净两重因果。苦谛和集谛,告诉我们轮回如何形成,为杂染因果;灭谛和道谛,告诉我们怎么通过修行解除轮回,为清净因果。而在三乘佛法的修行中,人天乘是以受持五戒十善招感人天福报;声闻乘是以出离心作为因,依戒定慧成就解脱;菩萨道是以菩提心为因,依六度万行成就无上佛果。  对业的信任非常重要。农民相信耕耘才有收获,就会辛勤劳动,否则为什么要费心费力地操劳?但缘起的生命现象非常复杂,并不像种田那么简单。其中,又包括内外两种结果。所谓外在结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成就的客观结果。所谓内在结果,就是由此形成的心行力量,如贪婪在张扬贪心的力量,嗔恨在张扬嗔心的力量,最后使我们为贪心所害,为嗔心所苦。如果深信不善心行会给生命带来痛苦,我们就会自觉地止恶行善,依教奉行。  所以说,业果之理是佛法的基本正见。若不具备这一基础,修行将无从谈起。《道次第》中,也是将业果作为重点内容来介绍。关于这部分内容,论中本身是有科判的,只是理解起来比较复杂。我将之简化为十点,分别是:一、思惟业果总相,二、十种不善业道,三、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四、十不善业果报差别,五、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六、业的种类,七、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八、不善业的认知及对治,九、下士道发心之量,十、除邪分别(对下士道修学误区的说明)。其中,前面八点对业果作了全面介绍,后面两点则结合下士道的修行进行说明。一、思惟业果总相  作为业的存在,是有其基本规律和特征的。论中,宗大师主要从业决定之理、业增长广大、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业决定之理  谓诸异生及圣者,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  《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  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本也。  所谓业决定之理,即造业必定感果。其中所决定的,正是从善业感得快乐,从不善业感得痛苦。任何快乐,乃至微不足道的快乐,都是由往昔善业所出生;任何痛苦,乃至微不足道的痛苦,也是由往昔恶业所出生。没有善业,决不会引发快乐;没有恶业,决不会引发痛苦。对于这个规律,要深信不疑。  “谓诸异生及圣者。”异生,即凡夫,由业力而显现身量、寿命等种种不同,故名异生。而圣者则为同生,因其共同证得法性,证得与三世诸佛及六道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的法性,所谓同法化身。  “下至生于有情地狱,仅依凉风生起以上之一切适悦乐受者,悉从往昔所集善业出生。若从不善而生乐者,无有是处。”乃至等活地狱中的有情,在被各种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恰有一阵凉风吹来——这一点点的快乐,莫不与过去生所造善业有关。如果说从不善业可以产生快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倘若世人深信此理,世间就无人作恶了。因为离苦得乐是一切有情共同的愿望,但他们往往不了解导致苦乐的因,不知善业产生乐果,不善业产生苦果,所以才会任意妄为。  “又下至阿罗汉身中所受热恼之苦以上,一切皆从往昔所集不善业生。谓善业生苦者,亦无是处。”世间所有痛苦,乃至阿罗汉所遭受的苦痛,也是由无始以来所造的不善业出生。如果说善业将感得苦果,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阿罗汉的痛苦和凡夫不同。凡夫不仅有身苦,还有心苦,阿罗汉但有身苦而无心苦。  “《宝鬘论》云:从不善生苦,而有诸恶道,从善有乐趣,并生诸安乐。”《宝鬘论》说:从不善业因产生痛苦,所以才会有三恶道。从善业感得人天善趣,从而产生种种快乐。  “是故诸苦乐者,非从无因及自性、大自在等不顺因生。”自性,数论外道认为自性与神我结合产生世间万物。大自在天,印度教最高的神,被认为是决定人间苦乐的主宰。宗大师总结道:所以,世间所有苦和乐决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自性”或“大自在天”这些不相应因所生。缘起甚深,各种外道虽然对此有种种猜测,但因智慧不够,无法透彻因果的全貌,便产生种种邪见。  “乃从善、不善之总业生总乐苦,及诸种种别苦乐,亦从种种别别二业别别而生,无有爽误也。”总业,亦名引业,指总的果报,如投生善趣或恶趣。别业,亦名满业,指差别果报,如人道的贫富之别等。我们应当了知,从善或不善的总业将决定生命去向,感得总的苦乐果报,如善业得生乐趣,恶业得生苦趣。而每一道又有种种差别苦乐,如同生为人而又千差万别,这些差别也是由善或不善的别业所导致。虽得生乐趣,会因某些恶业感得短命、贫困、病痛等苦果;虽得生恶趣,会因某些善业感得受人宠爱、生活优越等乐果。总之,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这个道理是丝毫不差的。  “于此不虚谬之业果能决定者,说为一切诸佛子之正见,赞为一切白法之根本也。”白法,止恶行善。对于这一真实不虚的业果决定之理能够深信不疑者,会将之作为一切佛子应当具备的基本正见,并加以赞叹,以此为止恶行善的根本。  对业果之理真正确认之后,止恶行善就会成为我们主动而非被动的选择,成为我们坚守而非犹疑的标准。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对业果之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相信到什么程度?事实上,这也是考察心行的基本标准之一。且不论内证境界如何,只要看看对业果之理信到什么程度,就能知道修行是否已经走上正轨。  2.业增长广大  由小善业能生甚大乐果,又由小恶业亦能生甚大苦果。盖内因果之增长广大,迥非外因果之增长广大所可及。  如《集法句》(《聚集句经》)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损失,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  业就像种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各种因缘增长或萎缩,可能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率,也可能是百千万倍的增长率,甚至没有限量。经典中,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仅仅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话,或因为一个念头就引发极大果报。为什么会这样?  “由小善业能生甚大乐果,又由小恶业亦能生甚大苦果。盖内因果之增长广大,迥非外因果之增长广大所可及。”微小之善可能感得极大乐果,微小之恶也可能产生极大苦果。原因在于,业种会得到无明和烦恼的滋润。所以,这些内因果的增长,不论数量或速度,决非任何外在因果的增长所能企及。  “如《集法句》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损失,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集法句》告诉我们:虽然只是造作微小恶行,未来也将招感极大怖畏与苦果,并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就像毒药进入体内,一点点就足以致人死地。同样的原理,虽然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善事,哪怕只是生起一念善心或修少分布施,未来也能招感数不胜数的福报,成就巨大的功德法财,就如丰收的田地,所得将成倍增长。  了解到业增长广大的原理,我们就应该谨言慎行——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因为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3.业不作不得  若于感受苦乐之因,业未积集者,则其苦乐之果决定不生。然于佛所积聚无量资粮之果,诸受用者虽不须集彼一切因,亦须集其一分也。  虽然业果的增长看来非常可怕,但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业不会无中生有,不会张冠李戴,更不会强加于人。只要我们从因地杜绝恶行,就不必担心由此感得的苦果。  “若于感受苦乐之因,业未积集者,则其苦乐之果决定不生。”如果没有造作招感苦乐的善恶之因,必定不会得到相应的苦乐果报,这一点是丝毫不爽的。行善者不必担心乐果不生,作恶者更不要心存侥幸。  “然于佛所积聚无量资粮之果,诸受用者虽不须集彼一切因,亦须集其一分也。”对于佛菩萨长期修习福智二资粮所成就的佛果功德,我们今天有缘得遇,一定要有善根福德因缘的。  如果一点善根都没有的话,我们也不会有因缘听闻佛法。即使听到,也就一笑了之,根本不会在内心引起触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今生能够闻法修行,正是多生累劫的善根所感。如果往昔不曾培福修慧,也就不会有今生的法缘了。  4.业作已不失  诸作善、不善业者,出生悦意不悦意之果。《殊胜赞》云:“彼诸婆罗门,谓福罪可换,佛说作不坏,不作则不遇。”  《三昧王经》亦云:“作已无不受,亦无受他作。”  《戒经》(《毗赖耶阿笈摩》)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没有造作的业力是不可能感果的,而已经造作的业力永远也不会失去。  “诸作善、不善业者,出生悦意不悦意之果。”凡是造作种种善或不善业力者,都会产生快乐或不快乐的结果。  “《殊胜赞》云:彼诸婆罗门,谓福罪可换,佛说作不坏,不作则不遇。”《殊胜赞》说: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罪和福可以互相抵偿。但佛教并不这么认为,佛陀告诉我们:已经造作的业力不会坏灭,尚未造作的业力不会感果。在有情生命中,阿赖耶识便具有执持种子的功能,一切起心动念都会在其中留下痕迹。在因缘没有具足之前,这些业因会潜藏于阿赖耶识深层,待因缘成熟,才会显现为果报。  “《三昧王经》亦云:作已无不受,亦无受他作。”《三昧王经》也说,已经造作的业因必定招感果报。而且佛教的因果原理为自作自受,也不可能招感他人造作的业力。换言之,在招感业力的问题上,自他是无法相互替代的。那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否违背这一原理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在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因缘业果是相互关联的。如果父母常行善事,便易感得好的子女,所谓母慈子孝。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儿女是行善所感之果。但从儿女的角度说,能够生到这样的家庭,也是其自身福报所感。当然,缘起法非常复杂,其中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原则是“自作自受”。  “《戒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戒经》说:造业之后,即使经过长达百劫的时间,所作之业也不会消失,一旦因缘成熟,果报必定到来。佛教的因果观是建立在三世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限于今生今世。  以上,是关于业的四项总的原理。一是业决定之理,说明善业必定感得乐果,恶业必定感得苦果;二是业增长广大,说明业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要谨言慎行,以免造作恶业并不断增长;三是业不作不得,说明业不会无中生有,必由造作而得;四是业作已不失,说明业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自动消失,而是会形成种子,一旦因缘成熟,就会招感果报。
第四节:深信业果  修学地图(深信业果)  请链接:修学地图&思惟导图\《菩提道次第略论》修学课(四十二)【学前思考】  通过前一单元修学,我知道了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坦然面对死亡、避免堕落受苦。那么,三宝是怎样帮助我究竟离苦得乐的呢?【观听内容】  观听:第59讲、第60讲 (共计97分钟),听闻三遍及以上。  内容:思惟业果总相【思惟导图】  请链接:修学地图&思惟导图\【思惟修习】  一、生命无常、恶趣难逃,没有皈依三宝的生命是悲惨而绝望的!那么,三宝是怎样帮助我究竟解决生命痛苦的呢?是施展法力以手拔苦、以水洗罪吗?三宝教示了什么道理指引我离苦得乐?  1.业果理论非佛教特有,区别于其他宗教业力说,佛教最为如实、透彻的独到之处是什么?“业力延续需依赖因缘因果,没有固定不变的载体。”于此“缘起的生命观”有何理解?缘起的生命有很强塑造性,生命是可以改变的!我生起踊跃提升生命品质的信心与动力了吗?  2.生命规律是古今哲人前仆后继、穷思竭虑探寻的奥秘。生命是苦、是乐的决定权究竟在哪里?对“生命的行为决定了生命的存在”有何理解?我对身口意行为生起警觉防护之心了吗?  3.业力思想揭示了怎样的生命规律?“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四谛法门、三乘修行都是建立在业力基础上。”对此有何理解?“深信”业果在佛法修行中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是否认识到,深信因果是止恶行善的根本,由止恶行善才能使我的生命究竟离苦得乐?  4.作为业的存在,有其基本的规律和特征。了解这些规律,对改善我的生命有何帮助?业的基本特征有哪四点?  二、“业决定之理”揭示了怎样的生命真相,从而令我止恶修善、离苦得乐?  1.怎样才能离苦得乐?“从善业产生快乐的结果、从不善业产生痛苦的结果。”对此有何理解?我现在知道了“业决定感果”,还敢心存逃脱果报的侥幸吗?是否决定止恶行善?  2.业决定之理具有怎样透彻的如实性?“善心本身就是使我们产生快乐的心理,不善心本身就是制造痛苦的心。”于此何感?是否认识到,起心动念的当下就决定了苦乐之果?  3.现在,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有何理解?若不认真去除贪嗔痴,会导致怎样的生命过患?修学态度上,我真诚面对自己、不自欺、不逃避了吗?骗得过別人,骗得过自己吗?骗得过自己,骗得过业力吗?是否开始注意反观自照、自净其意?  三、“业增长广大”揭示了怎样的生命真相,从而令我止恶修善、离苦得乐?  1.“由小善业能生甚大乐果,由小恶业能生甚大苦果。”对此有何理解?我现在知道了“业增长广大”,是否决定谨言慎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业为什么能增长广大?“业的基础就是心念,其潜在力量是无限的。”对此有何理解?对于内因果与外因果的增广有何体会?因与果悬殊巨大到怎样的程度?能举出例证吗?  3.现在,对“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有何理解?是否认识到,不论招感多大的果报都是有限的,而每一种善的因和不善的因,潜在力量却是无限的?由此,是否开始注意由畏“因”而止恶行善,努力让心安住于善念之中?  四、“业不作不得”揭示了怎样的生命真相,从而令我止恶修善、离苦得乐?  1.“如果没有造苦乐的因,苦乐之果决定不生。”对此有何理解?“业不作不得”具有怎样丝毫不爽的绝对性?为得到乐果,我须做怎样的努力?为避免恶果,须怎样努力?  2.如何看待我现在承受的不乐受?是否由认识到自己曾经所作的不善行而心生惭愧?当遭遇痛苦时,我还会怨天尤人吗?能否以平常心坦然接受、忏悔业障?  3.如何看待我现在拥有的乐受?是否由认识到自己曾经努力所作的善行而生起其来之不易、善为珍惜之心?当感受快乐时,我还会骄傲自得吗?是否开始更加积极去行善、培植善因?  五、“业作已不失”揭示了怎样的生命真相,从而令我止恶修善、离苦得乐?  1.“造作的业因必定招感果报,而且自作自受,不可能招感他人造作的业力。”对此有何理解?我现在知道了“业作已不失、业不能代受”,还会看不惯“恶人”快活吗?还会担心“好人”行善不生乐果吗?  2.如何看待我现在造的不善业?是否因发现并没有什么恶报而心存侥幸地不痛改前非、后不复造?干好事能抵偿罪恶吗?“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对此有何理解?  3.如何看待我现在造的善业?是否因没有看到乐报而心生沮丧、失去信心?我能清晰、坚定、踊跃地断诸恶行、持续行善吗?还急着希求乐果兑现吗?是否开始只管安心、欢喜地行善?  六、佛说因果甚深,我是否反而觉得因果规律很浅显、已经懂了?我真的完整、准确、透彻理解业果并深信不疑了吗?我的起心动念是否有因果警察丝毫不敢松懈地防守?  1.世人对于业果的认识往往停留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笼统层面。通过修学本课,我是否更深入而准确地建立起“缘起、无我”而“丝毫不爽”的业果观?是否清楚了离苦得乐的力量从何而来?是否开始坚定去落实止恶行善?  2.因果甚深,对于为什么要止恶行善的原理,我真的深刻理解了吗?“每一种行为的本身,都在张扬着生命的某一种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比外在的结果更重要。”对此有何理解?是否开始注意每一起心动念都以因果为抉择而取舍?【心行检验】  一、是否认识到,生命的延续与状态,确实没有主宰者所决定,决定生命的核心力量是业力?  二、是否开始处处观察、思惟业果之理?能否运用业决定之理、业增长广大,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的道理防护身语意、止恶行善?
信箱:(咨询)
(认证、投稿、纠错)
【济群法师】查看: 4386|回复: 45
索达吉堪布:相貌丑陋是何因,未造佛像嗔火烧
本帖最后由 icuz726 于
01:19 编辑
相貌丑陋眷凌时,未造佛像嗔焚烧,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造像性宽容。
——达玛绕杰达《修心利刃轮》有些人相貌很丑陋,自己都不愿意看,一照镜子就觉得:哇!这么难看哪!天哪!自己对自己特别失望,甚至吓了一跳。当然,亲朋好友等也不会喜欢,还会经常受到侮辱、欺负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因有二:第一,前世没有造佛像、佛塔等,即使造了,外相也不庄严,尺寸也不合格。第二,经常生气、发脾气。大家都清楚,嗔火焚烧相续时,特别不好看,尤其一边哭一边骂人,即使平时长相不错,看起来很慈悲,也很难看、很可怕。另外,故意毁坏佛像也是丑陋之因。在解放和文革期间,以及国内外灭佛运动中,很多人都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来摧毁佛像,比如在文物馆里,很多佛像都没有手脚等,那到来世,这些人即使能获得人身,也会变成残疾等不庄严的人。若前世造了这些恶业,当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即使自己不喜欢,也不得不承受,因为业力已经成熟。不过,现在很多人都采取整容的方式来改变相貌,尤其热衷以旅游的方式去韩国整容,返回时海关人员都不敢相信是本人。听说在韩国,大多数父母都会为孩子留下整容费,到18岁时,就让他们去整容。当然,整容对身体危害非常大,效果如何也与业力有关。所以,以后有机会就应造佛像,而且不管是做唐卡还是做铜像、金像等,尺寸都要合格,外相也要庄严。现在这个时代,网络特别发达,在造佛像等时,一定要尽力造庄严。否则,若技术、工艺很差,一传上网,负面影响就很大。这样的话,在众多生世中,自己诸根都不会齐全。北宋时出版的《释氏要览》中云:“若匠人造像,不具相好者,五百万世,诸根不具。”意思是说,泥匠、石匠、木匠等匠人,若造像不具足相好或不庄严,在五百万世当中,诸根都不会具足。而现在依靠电脑和科学技术,一尊像轻而易举就变成千尊万尊,所以应严格要求。否则,懂因果的人都会担心、害怕。反之,若造像特别精美,自己生生世世都会长得庄严、俊美。但有些人并不好看,却自认为很好看,可能众生业力不同,增加自信心吧!颂词还讲,为了以后不丑陋、身相庄严,还应“性宽容”。也就是说,要经常修安忍,始终像弥勒菩萨一样,乐呵呵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开始发脾气,旁边的人看了都胆战心惊。……其实,很多世间人有意义的事做得并不多,每天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尤其在大城市里面,很多家庭都像小战场一样,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吵架、打架,每天都发出叮叮咚咚等不正常响声。若是真正的修行人,则应宽容。即使修行以前就性急,什么事情都容易产生贪嗔痴等烦恼,在学佛以后,因为对整个人生有很深的感悟,也应有所改变。(转)
本帖最后由 icuz726 于
00:40 编辑
建议你多念南无药师佛圣号
再加念地藏圣号吧
相貌丑陋眷凌时,未造佛像嗔焚烧,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造像性宽容。
——达玛绕杰达《修心利刃轮》
《大乘造像功德经》《作佛形像经》塑造佛像之殊胜功德略说:
(一)能灭诸罪、宿业不受:
1、灭定业、不定业罪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善不善业皆不失坏。若有众生作诸重罪。当生卑贱种姓之家。贫穷疾苦寿命夭促。后发信心造佛形像。此众罪报为更当受为不受耶。
&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若彼众生作诸罪已。发心造像求哀忏悔。决定自断誓不重犯。先时所作皆得销灭。我今为汝广明此事。弥勒。譬若有人宿行悭吝。以是缘故。受贫穷苦无诸财宝资用匮乏。忽遇比丘先入灭定从定初起。即以饮食恭敬奉施。此人施已永舍贫穷。凡有所须悉如其意。弥勒。彼贫穷人先世恶业。及所得报今何在耶。弥勒菩萨言。世尊。由施食故。先世恶业皆悉灭尽。永离贫穷大富充足。佛言弥勒。如汝所言。当知此人亦复如是。由造像故。彼诸恶业永尽无余。所应受报皆不复受。弥勒。业有三种。一者现受。二者生受。三者后受。此三种业中一一皆有定与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现定业少分容受余皆不受。
-----《大乘造像功德经》
2、灭五无间罪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五种业最为深重。决定堕于无间地狱。所谓杀父害母杀阿罗汉。以恶逆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若有众生先作此罪。后于佛所生净信心造佛形像。此人为更堕于地狱为不堕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为汝重说譬喻。如或有人手执强弓。于树林间向上射叶。其箭彻往曾无所碍。若有众生犯斯逆罪。后作佛像诚心忏悔得无根信。我想微薄。虽堕地狱还即出离。如箭不停。此亦如是。又如比丘得神足通。从海此岸到于彼岸。周旋四洲无能碍者。此人亦尔。由先所犯暂堕地狱。非彼宿业所能为碍。
-----《大乘造像功德经》
3、灭诽谤佛法罪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是法性身非色相身。若以色相为佛身者。难陀比丘与转轮圣王皆应是佛。以悉具有诸相好故。或有众生坏佛法身。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后发信心而造佛像。此之重罪为亦销灭为不得灭。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彼众生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唯以口言而不坏见。后生信乐造佛形像。此先恶业但于现身。而受轻报不堕恶道。然于生死未即解脱。
-----《大乘造像功德经》
4、灭盗三宝财物罪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盗佛塔物。盗僧祇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自用与人如己物想。世尊。常说用佛塔物及僧物者其罪甚重。然彼众生作是罪已深自悔责。起净信心而造佛像。如是等罪为灭不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彼众生曾用此物。后自省察深怀愧悔。依数酬倍誓更不犯。我今为汝说一譬喻。如有贫人先多负债。忽遇伏藏得无量宝。还其债已长有余财。当知此人亦复如是酬倍彼物。又造佛像免诸苦患永得安乐。
-----《大乘造像功德经》
5、灭破戒罪业罪报: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于佛法中。犯波罗夷不名为生。或复有人作斯罪已。发心忆念诸佛功德而造佛像。于佛法中得再生不。又于今生第二第三第四生中获证法不。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譬如有人身被五缚。若得解脱如鸟出网至无碍处。此人亦尔。若发信心念佛功德而造佛像。一切业障皆得销除。于生死中速出无碍。弥勒当知。乘有三种。所谓声闻乘独觉乘及以佛乘。此人随于何乘而起愿乐。即于此乘而得解脱。若但为成佛不求余报。虽有重障而得速灭。虽在生死而无苦难。乃至当证无上菩提。获清净土具诸相好。所得寿命常无有尽。
-----《大乘造像功德经》
6、灭女身报,常受男子身(除因愿力):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设受其身则为女宝尊胜第一。然诸女人有五种德。此女所得出过诸女。何等为五。一者生孕子息。二者种族尊贵。三者禀性贞良。四者质相殊绝。五者姿容美正。弥勒。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一者爱好女身。二者贪着女欲。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厌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若能永断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无有是处。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终之后必受女身。复经无量诸恶道苦。若深发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则其罪皆灭。必更不受女人之报。
-----《大乘造像功德经》
7、灭除黄门罪报(如太监、被阉割者)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黄门身。何等为四。一者残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门嗔笑谤毁。三者情多贪欲故心犯戒。四者亲犯戒人复劝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报。常作丈夫诸根具足。
-----《大乘造像功德经》
8、灭除二根罪报(如两性人)
弥勒。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为其下。何等为四。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着。三者即于自己而行欲事。四者詃卖女色而与他人。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责悔先所犯。起净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大乘造像功德经》
9、灭除同性恋罪报(注:此处偏重指男同性恋)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
-----《大乘造像功德经》
10、灭除众生悭贪吝啬之心
弥勒。有五种悭能坏众生。何等为五。一者悭惜所住邻邑。由此当于旷野中生。二者悭惜所居宅宇。当作蛊身恒居粪秽。三者悭惜端正好色。当感丑恶不如意形。四者悭惜所有资财。当受贫穷衣食乏少。五者悭惜所知之法。当有顽钝畜生等报。若悔己先业造佛尊仪。则永离悭心无前所受。
-----《大乘造像功德经》
11、灭生边地恶报、常遇佛兴、恒闻法要
弥勒。复有五缘。令诸众生生边夷之处及无佛法时。何者为五。一者于三宝良田不生净信。二者背实亏理妄行教诫。三者不如理实而有教授。四者破和合僧令成二部。五者极少乃至破二比丘令不和合。若永断斯业造佛形像。则常遇佛兴恒闻法要。
-----《大乘造像功德经》
12、灭被人厌离恶报、受常被人爱敬乐!
弥勒。众生复有五种因缘。常被于人之所厌逐。乃至至亲亦不喜见。云何为五。一者两舌。二者恶口。三者多诤。四者多嗔。五者巧说相似之言以行诽谤。后若发心造佛形像。悔先恶业誓不重作。其所作罪并得除灭。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何以故。诸佛有无量无边胜福德故。无量无边大智慧故。无量无边三昧解脱等。种种希有功德法故。
-----《大乘造像功德经》
(二)相貌端正、诸根具足:
如是福报相续不绝。所生之处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复不受黄门二形卑贱之身。所受之身无诸丑恶。目不盲眇。耳不聋聩。鼻不曲戾。口不喎斜。唇不下垂。亦不皱涩。齿不疏缺。不黑不黄。舌不短急。项无瘤瘿。形不伛偻。色不斑驳。臂不短促。足不癵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长。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无有。其身端正面貌圆满。发绀青色软泽光净。唇如丹果。目若青莲。舌相广长。齿白齐密。发言巧妙能令闻者无不喜悦。臂肘佣长。掌平坦厚腰髀充实胸臆广大。手足柔软如兜罗绵。诸相具足无所缺减。如那罗延天有大筋力。
-----《大乘造像功德经》
(三)种种伎术无师自解(智根殊胜),无诸疾病灾厄、得天人六根、超越天众,不生寇贼侵扰城邑破坏、恶星变怪饥饿疾疫中
弥勒。若有人于生死中。能发信心造佛形像。比未造时相去悬隔。亦复如是。当知此人在在所生净除业障。种种伎术无师自解。虽生人趣得天六根。若生天中超越众天。所生之处无诸疾苦。无疥癞。无痈疽不为鬼魅之所染着。无有癫狂干痟等病癀疟症瘕恶疮隐疾。吐痢无度饮食不消。举体酸疼半身瘥濴。如是等病四百四种皆悉无有。亦复不为毒药兵仗虎狼师子水火怨贼如是横缘之所伤害。常得无畏不犯诸罪。弥勒若有众生宿造恶业。当受种种诸苦恼事。所谓枷锁杻械。打骂烧炙。剥皮拔发。反系高悬。乃至或被分解支节。若发信心造佛形像。如是苦报皆悉不受。若寇贼侵扰城邑破坏。恶星变怪饥馑疾疫。如是之处不生其中。若言生者斯则妄说。
-----《大乘造像功德经》
(四)不生卑贱贫穷之家、种姓高贵、出身大富豪贵、或为转轮圣王天王人王、福报相续不绝:
弥勒。若有人以众杂彩而为缋饰。或复镕铸金银铜铁铅锡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复杂以真珠螺具绵绣织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随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极小如一指大。能令见者知是尊容。其人福报我今当说。弥勒。如是之人于生死中虽复流转。终不生在贫穷之家。亦不生于边小国土下劣种姓孤独之家。又亦不生迷戾车等。商估贩赁屠脍等家。乃至不生卑贱伎巧不净种族。外道苦行邪见等家。除因愿力并不生彼。是人常生转轮圣王。有大势力种姓之家。或生净行婆罗门。富贵自在无过失家。所生之处常遇诸佛承事供养。或得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或作转轮圣王。七宝成就千子具足。腾空而行化四天下。尽其寿命自在丰乐。或作帝释。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乐靡不皆受。如是福报相续不绝。
-----《大乘造像功德经》
(五)三十二相之因,快速成佛:
天主。若复有人能于我法未灭。尽来造佛像者。于弥勒初会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非但为已而求出离。乃为欲得无上菩提造佛像者。当知此则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是故若有净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业障莫不除灭。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
-----《大乘造像功德经》
南无阿弥陀佛
[em01][em04][em25]
故意毁坏佛像也是丑陋之因。在解放和文革期间,以及国内外灭佛运动中,很多人都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来摧毁佛像,比如在文物馆里,很多佛像都没有手脚等,那到来世,这些人即使能获得人身,也会变成残疾等不庄严的人。
若前世造了这些恶业,当恶业利刃轮到自己头上,即使自己不喜欢,也不得不承受,因为业力已经成熟。不过,现在很多人都采取整容的方式来改变相貌,尤其热衷以旅游的方式去韩国整容,返回时海关人员都不敢相信是本人。听说在韩国,大多数父母都会为孩子留下整容费,到18岁时,就让他们去整容。当然,整容对身体危害非常大,效果如何也与业力有关。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器时代不遇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