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有什么东西可以玩的,比如魔方,转转笔玩法教学,还有什么

13,333被浏览6,042,484分享邀请回答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840
随手作品如上。2013年我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短视频平台的诞生开始执行转笔文化的推广,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年头了。我的圈龄只有六年半,这个年龄放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都只能算是刚入门不久的新人年龄,但现代专业转笔文化毕竟只过了二十年(1997-),转笔文化现在仍然并长期处于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介绍一下转笔是什么。转笔(pen spinning)是一项兼具观赏性与挑战性,大部分通过手部(主流为手肘以下的手部,但作为接触类杂耍项目理论是可以在人肢体的任意部分进行操控的)控制进行花式表演的运动。哲学有三大问题,关于转笔的“我是谁”这一项,似乎自专业发展至今以来,并没有太多人探究过这个问题,甚至是圈子内外的人对它有着两极分化的理解和认知。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这个文化的主要人群是较为年轻的学生,而大多数接触过它的人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更愿意从主观的角度来回答,尤其是对于刚被转笔戳中自己G点处在对转笔热恋期的新人来说,对自己新接触的一项文化都会有种信仰加成,恨不得以各种高大上的词汇来形容和美化它,常见诸如“艺术”、“极限运动”、“酷炫的操作”、“美手”等。而在并未深入了解和接触专业转笔的圈外人眼中,转笔是“无聊的行为”、“不良的嗜好”、“上课不认真的现象”、“没用的技能”、“单身的手速”。而我在推广的同时也在尝试从客观角度通过转笔这项行为的本质探究它的属性和定位,以此来理解为何它会导致不同人对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分割线————————转笔的本质转笔这项行为,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交互,手、道具、眼睛。1. 手转笔是一项可以展示手部特征的技能。在专业转笔中,有一个叫做手型的概念,是指手指在动态表现下对所有手指进行精细控制,包括对余指(除操作道具需要用到的手指以外的其余手指)的控制。所以在某些人看来转笔可以达到让手展示出美感的效果,即便是手在静态效果下并非十分美观,原理如同舞蹈,身材不一定很曼妙但舞姿会显得很美。关于转笔是否能让手变好看,目前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数据可以证实这种说法,在其他手部操作的技能中曾有过如从小练钢琴长大以后手会变纤长的例子,出于转笔操作的门槛高度,在圈内暂时没有出现过十岁以下的低龄专业转笔者,但在笔者接触转笔这些年的阅历中,确实也见闻过在青春期开始接触转笔后手部变化明显的转笔者。2. 道具不同于大部分专业项目的先出现道具再探索出玩法的模式(如魔方、悠悠、指尖陀螺等),转笔是先有玩法技能再延伸出专业道具。转笔本质是一项操作短棒、条状物的技能,这种技能是可以套用在生活中大部分短棒道具上的,比如笔、筷子、鼓棒等,在没有对转笔技能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前,已经有不少人尝试并展示出对这些短棒道具的操作技能。转笔自1997年开始被日本现代转笔之父近藤英章系统整理传播后,直到2003年才出现第一支针对这项技能的操作道具(由美国人KAM发明第一支转笔道具RSVP mx以及改笔mod的概念)。笔作为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短棒,自然也就成了转笔这项技能的主要操作载体。转笔的道具目前经历了四代,分别是普通笔(写字笔)、手改原型笔(造型接近写字笔,不注重平衡性)、手改平衡笔(两端平衡,造型为短棒)、量产专用笔(工厂开模生产的专用道具),其中所谓手改笔,是源于早期转笔群体小众且在没有资本条件下,利用市面现有的笔取各个部分如胶嘴杆盖重新组合拼装成的专用短棒道具,虽然说是笔但已经摒弃了笔原本的写字功能,就像录音笔不是笔,老婆饼没有老婆,鱼香肉丝不是鱼,古玩核桃不能吃一样,转笔专用笔本质已经区别于写字笔,如今我们所说的专业转笔也不是转“笔”,是一个对操作短棒技能的道具统称。同时转笔招式的技能和难度也跟随着道具的改进不断延伸和提升,就像这个世代的硬件来跑十几年前的程序是相当轻松的事,但十几年前的硬件要运行现在的程序难度就可见一斑了。转笔道具也是同理,写字笔能实现的动作专用笔可以轻松完成,专用笔可以完成动作,写字笔不一定能实现。3. 眼睛转笔是一项动态的、具有观赏性的操作,但同时由于操作道具的体积限制,也注定了它是一项微观运动。从观赏的角度来看,转笔的观赏性分为手部运动和道具运动轨迹。大部分具有观赏性的操作道具的技能,如花式切牌、花式调酒、抛球等,观赏性都是集中在道具运动轨迹上,而转笔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于,手的动态也直接影响到观赏性,原因是转笔操作过程中手部展示的面积要大于道具面积,如同上文提到过的手型概念,就是基于转笔这样的特性产生的。由于转笔的微观性,视频在转笔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视频于转笔而言,如同画纸对画画、音频文件对音乐一样,是一种作品的载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终端从家用计算机到智能手机,4G、WI-FI的普及,平台从长视频网站到短视频平台的过渡,社交平台中小视频功能的推出,这一切无疑为转笔作品的推广提供了便利,也奠定了转笔文化依附互联网发展的属性。究其本质,转笔就是一个具备观赏性的物件操控行为。————————分割线————————以上是我前段时间码好的比较专业向的内容,接下来就没有底稿给我参考了,下面是想到啥说啥。关于转笔这项技能的分类。我偏向于承认转笔是一项运动,如果你能接受电竞、棋牌类为运动的话,那么相信你也能理解和承认并不是只具有剧烈的体力活动才叫运动。想必很多学生在接触这类运动时会看到一个词汇概念叫“手部极限运动”,而我作为一个半吊子专业户是不愿意承认这个概念的。“手部极限运动”这个词来源于一个倒闭的美国论坛叫Xhand Game,曾经他们把大部分新兴的、以手操作为主的东西、玩具作为整合的内容,包括大家常见的魔方,竞技叠杯,悠悠球等。那重点来了,为什么倒闭了呢?因为这个概念在国外并不被承认。不论你是把“手部极限运动”翻译成xhand game还是extreme hand game还是limit hand game还是如百科所写的Hand limit movement,在google上是搜索不到任何关键内容的。首先我们可以看看百科上这个词汇的解释:手部极限运动又称作手指极限运动或者指尖极限运动,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驾御各种物品以达到高难度高观赏性表演,参与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的运动。它归类的项目有魔方、竞技叠杯、penbeat、悠悠球等。如果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几项除了用手以外完全没有任何交集点和共同点。魔方、叠杯是竞速运动,就像跑步,速度是他们的主流追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是不具备美感观赏性的。这些项目戳中大家会惊叹于“快”,而不会有人觉得“玩起来真美”。penbeat则是货真价实的打击乐,如果penbeat被归类于手部极限运动的话,所有乐器,包括音游,全都是“手部极限运动”。而与转笔项目接近的悠悠球,在国外是归类于杂耍(Juggling)的。杂耍的概念是“具备观赏性的物件操控”,比如大家常见的马戏项目,比如抛球、抛棒、空竹等等,如果还无法理解杂耍的概念,请在所有物件名字前加上“花式”二字。花式足球、花式篮球、花式调酒、花式切牌、花式转笔等等。另外,杂耍不等同于杂技,杂耍为物件操控,杂技为自身操控。而极限运动的概念,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挑战性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有场地限制与要求。很明显以上所罗列的所有项目都是没有强硬的场地需求的。现在能理解为何在国外没有人愿意承认“手部极限运动”这个概念了吧。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清晰,没有严谨的逻辑定义。“手部极限运动”这个词也就空有一个看起来好听的名字,但局限是无法走出国门与人交流,即便是同在华语地区的港澳台新马等地的爱好者中都没有人承认这个概念。————————分割线————————再详细讲一下杂耍(Juggling)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在14年时我一个圈内好友Ian Jenson授于我的。他在墙外某戏剧学院学习了几年并把Juggling的概念带了回来。杂耍在目前大陆的文化氛围里给人的印象似乎依然是非常传统的,觉得像抛球、顶物之类的都是马戏世家、学艺人才会接触的东西,包括这个名词的翻译也让吃瓜群众有这样的第一印象。但实际上Juggling在国外是非常年轻化、潮流向甚至全民向的娱乐,感兴趣可以在IG、油管、谷歌上搜索#Juggling,一定会让你觉得像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杂耍的概念就是“观赏性的物件操控”,也就是它的整个操作过程是可被欣赏的,且具备一定操作难度的。只要这个物件的重量在你身体承受范围内的话,几乎都可以完成Juggling。正如我前文所说的,只要在任何物件前加入“花式”二字,你就能理解Juggling的定义了。而转笔在Juggling当中,划分为接触类杂耍(contact juggling),当然也有非接触类杂耍,比如电子烟。在接触类杂耍中细分为棍棒类杂耍-短棒杂耍。棍棒类杂耍有长棍、短棒、火棍、花棍、恶魔棍、指挥棒等等。而这些棍棒类杂耍除了它们特有的固定玩法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玩法都是可以相互融合学习的。————————分割线————————关于转笔是否是艺术“艺术”也是圈内小朋友喜欢采用的形容,听起来确实是相当高大上。但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行为或者一个操作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才是艺术。比如绘画,幼儿园的小朋友涂鸦也叫绘画,但这叫艺术吗?被人欣赏的画作才叫艺术。同理转笔从来都不是艺术,通过转笔创作出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美感、体会到你的表达,这才是艺术。————————分割线————————再讲讲部分圈外人对转笔的印象。先讲负面的。“学这个有什么用”、“一看就是上课不认真”。首先能有这样的评论情况是绝对正常的,转笔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评论呢,一是表演者本身水平不足。这种情况是占大多数的,在我还小的时候发现圈内一般会吐槽这种情况的爱好者,是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达到一个可以被人欣赏的水平。情况诸如我会唱歌,但是唱得很难听却不自知,被人吐槽也是情理之中。二是转笔确确实实没有戳中观众的g点,也就是我说的,转笔不是人民币,不是人人都会喜欢。任何一个东西会有人沉迷其中,是因为它戳中了你的兴趣点,就像人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刷微博看知乎玩吃鸡,因为这些事能让他们感受到快感,转笔也是如此。三是这个观众本身的负能量很重,对任何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都会带有diss情绪,这类就是认为“数学只要能买菜就行了”的那群人,一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理解能力不足,戾气重。这类人不需要正面肛,敬而远之就行了。那么我想也有资格解答一下这两个疑问。1、转笔有什么用。是不是不务正业。这是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会提到的疑问。这点还是需要回归到转笔的本质上。转笔的本质是一个具有观赏性的短棒操作行为。那么同理探究一下其它大众运动的本质——篮球的本质是一个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抛物行为。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学篮球“有用”?有人说篮球强身健体,那么我也可以通俗的讲转笔可以锻炼手指灵活,预防老年痴呆防治鼠标手治疗末梢神经炎。有人说篮球有职业运动员,有人能靠篮球吃饭。而我目前也确实能做到在转笔领域靠转笔月入五位数,我也能靠转笔吃上饭。有人反驳我说我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个例,但情况是全世界上亿的篮球爱好者,站在篮球运动金字塔顶端的职业选手也不过区区百千人。所以靠什么吃饭,并不在于这个物件、行为的本身,而是在于个人能力,那么多人从小学艺术学乐器,长大以后都靠这些吃上饭了吗?我看未必。所谓正业,能力不足的人在哪行都无法出头。在我看来一个爱好的“有用”与否,在于它是否能让你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不论这种提升是体现在哪些方面,精神也好物质也好,只要是正面的,不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的,那就是“有用”的。前段时间有人问我一个问题是“在你学转笔的生涯中,有没有身边的人反对过?”我的回答是“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肯定会有不理解。但是到后来,它确确实实让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所有的不解都已经迎刃而解。”2、转笔者的文化水平。笔者惭愧的是在所有高水平的转笔者当中,我的学历水平是最低的,因为我在高中时期辍学了。当然具体的经历是我的私人原因,但辍学不代表我放弃了学习,我只不过换了一个环境和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继续进修而已。如果你第一眼看转笔,觉得看不懂的话,那就对了。一个东西之所以会让人“不明觉厉”,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它包含了相当专业的内容。比如看程序猿敲代码,比如看电竞选手秀操作,比如看柯洁下棋,比如看知乎大V答题。正因为转笔的专业性,想要学好转笔跟在学校学习任何一项专业学科一样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深入学习的。如果想要在转笔领域有所建树,会“转”只是最基础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习转笔术语,学习历史人文,学习摄影剪辑,手工,积累审美,具备延伸思维,逻辑推理,表演执行能力,包括我在做转笔推广的工作时,我需要学习新媒体,学习运营思维,学习互联网营销,学习策划等等。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区别开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麻瓜们主要还是对转笔停留在“消遣娱乐”的认知上,觉得转笔就是上课不听课的消遣。实际上现在上课不听课的消遣应该都是玩手机吧。emmm...再比如会有人问我,下面这个连续在手掌上转的动作叫什么?怎么学?我会告诉他,这个动作叫Peem's trick, 也叫Peem's palm spin,是一个叫peem的泰国人发明的动作所以以他名字命名。breakdown出来的术语缩写是cont fltan to palm spin 0.5,全称是continuous fingerless thumb around normal to palm spin 0.5。还敢质疑转笔者的文化水平吗?正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专业转笔圈也有三大原则。一、不在非表演型的正式场合(课堂、会议、考试)转笔。二、熟练前不在他人面前展示。三、以正途发展转笔。再说一下正面评价。“手好看”、“很炫酷”、“像跳舞一样”。会出现这类评价的原因在我前面提到的转笔的本质中已经回答了。在我开始做短视频的转笔推广前,转笔领域因为小众,基本人群只分为圈内和圈外两类,中间地带几乎是空白的。只有圈内人自己欣赏圈内作品,传播度非常低,对转笔感兴趣的圈外人太少,一旦感兴趣了又直接转变为圈内人。后来在我做推广以后培养出了一群转笔的观赏者,即不接触学习转笔但可以接受转笔观赏性的人群,类似于歌迷,不唱歌,会听歌。我自始相信转笔的视频、作品是可以被圈外人欣赏的,而转笔文化能得以推广,这个群体也必定是功不可没。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相信你对这个运动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不论你是会成为这个圈子的一部分,还是成为了这项运动的观赏者,感谢你的理解,也感谢你的耐心。如还有疑问,欢迎评论提出~————————分割线————————17.12.03可能一开始引入的内容比较hardcore,很多小朋友都直接跳过内容看视频了..既然如此那就丢多点视频让大家过过瘾好了刚好今天出门跟朋友面基拍了个同步作品,右边是我,左边是我教出来的一个天赋异禀青出于蓝的学生joker,那个妹子是他女票..嗯,一把狗粮。然后是一些我发在短视频平台的其它作品。不同风格的尝试。转笔自发展以来依附宅文化太久,曾经的爱好者们为了摆脱转笔微观的局限,探索过舞台方面的发展,但最终并没有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推广效果。而我也一直在致力于让转笔摆脱宅男宅文化的桎梏,我的想法把转笔捆绑上潮流、街头文化,让更多人可以更近距离了解、参与这个运动文化的互动,也算是一个新的推广切入点。所以目前做到的除了在越来越倾向于户外拍摄作品的以外,也让自己黑了不少...emmm...(貌似有不少人以为我应该会是一副理工宅geeker的形象哈哈哈)657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有几个同学绝对在某一方面很厉害。如:魔方,转笔,折纸,字绣什么的,然后到班上来“炫”大家都跟着学。
喜欢就猛击分享!
个性网内容精选:重庆魔方爱好者:拼魔方墙4天挣1.3万元
张楚健和魔方爱好者拼成的魔方墙手指滑板爱好者在尝试做高难度动作 新华社 图开栏语:手指极限运动又称指尖极限运动,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驾御各种物品以达到高难度高观赏性表演。在重庆,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酷爱魔方,玩出速度、花样和财富;他们用手指代替双脚,玩转微缩滑板;他们让笔在指尖随意游走,还有花切(扑克玩法)……有爱好手指极限运动人,也就有着“指尖上的江湖”。今天,商报朋友圈版就带你玩转“指尖上的江湖”。互联网的发展,为身处各地却兴趣相投的人,提供了沟通的渠道和学习的便利。在重庆,一群享受指尖运动的魔方爱好者和手指滑板爱好者,不仅在网上论坛贴吧相识相知,更是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技巧。他们用手玩转魔方,还用手指玩微缩滑板,享受指尖上的乐趣。“魔头”:19岁男生背百条公式 不久前,2014魔域杯重庆WCA世界魔方公开赛在大坪举行,来参加活动的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称呼——“魔友”,他们的组织者被称为“魔头”,像此种聚会也会被他们形容为“魔聚”。活动组织者是重庆酉阳一中的高三学生张志立,今年19岁。在上初二时,有一次看电视,他被魔方高手盲拧魔方的画面吸引,便买来魔方练习,并在网上寻求“魔友”的帮助。“通过了中国魔方协会组织的考试,才有资格主持和监管WCA世界魔方公开赛。”张志立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自己的魔方水平,他在网上搜索魔方公式,并背诵上百条。“这和数学公式差不多,背起来很枯燥,但解决难题很有效”。“魔友”:挑战自我12'83"还原魔方来自重庆邮电大学大三学生胡小龙,是张志立的“魔友”之一,在这次比赛的三阶魔方速拧赛中,他用12秒83还原魔方,创下个人的最快时间纪录。“我从高一开始玩魔方”,胡小龙告诉商报记者,最初,自己是看到班上有同学玩感到好奇,从文具店买来最普通的三阶魔方,对着说明书反复琢磨,花了6天时间学会将魔方复原。“除了看视频,我就泡在魔方帖吧里”,上大学后,他开始在学校论坛里发帖寻找“魔友”。在“魔友”们的努力和坚持下,学校魔方协会于去年暑假成立,现在成员有近百人,他主要负责教新手入门。“玩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勇于去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各种困难。”魔力:拼魔方墙4天挣1.3万元“今年4月,我和3位‘魔友”一起,花4天时间拼魔方墙,挣了一万三千多元。”张楚健今年20岁,是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大二学生,也是该校魔方协会的现任会长,从初中开始自学玩魔方。昨日,他告诉记者,之前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热播,让魔方墙火了一把。重庆有一位活动商在网上找到他们,定制两幅相同的魔方墙,原图是拿破仑身披红战袍的骑马图。每面魔方墙长5.6米,宽2.8米,由1600块魔方拼成,每块魔方不一样。“我们下载好原图,在电脑上用6个颜色拼成像素点”,再转动每一块魔方,将颜色相互对应。张楚健笑着说,挣钱是其次,最让他开心的是,身边有更多人了解到魔方的不同玩法和乐趣。魔技:视频教学交流交友除了背公式,张志立还在网上请教全国各地的魔方高手,通过语音和视频对话学习。在提高“魔技”的同时,张志立收了十多位比自己年纪大的徒弟,重庆邮电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刘闵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宿舍很少玩手机、电脑,就喜欢抱着魔方”。昨日,刘闵笑着告诉商报记者,“由于师傅身在酉阳,我们便常在网上用QQ语音和视频交流。”有时遇到难题请教师傅,张志立会发来自己的视频演示。“魔方是玩物,也是个社交纽带呢!”刘闵说,自己有一次坐动车回湖北老家,在车上玩魔方时吸引了几个小朋友跟她学。此外,在她的影响下,室友们也都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享受这指尖上的乐趣。■初级“魔友”如何玩魔方?胡小龙说,只要记住公式,再加强练习,一般都能完成简单的魔方还原。对于零基础的“魔友”,一对一教学,3个小时左右就能学会还原。各种魔方公式在网上都可找到,而记公式前,要弄清公式中的符号含义,“F、B、L、R、U、D代表魔方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然后记住公式,一层一层地转。”三寸小滑板两根手指做出极限运动除了魔方,手指滑板也是手指极限运动之一。手指滑板,简称“指板”,是一位美国滑板爱好者为了能在雨天练习滑板技巧,突发奇想,制作了一个三寸长的小滑板,以手指代替双脚来控制滑板在家中练习。这一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迅速流传开来,重庆的手指极限运动爱好者也开始玩起来。滑板轮子直径仅1厘米“手指滑板只有三寸长,但配置和真实的滑板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按比例缩小了”,今年23岁的刘一畅,老家在万州,现在江北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他说,专业的手指滑板,连轮子里的轴承也被缩小复制,玩家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换组装不同的轮子。轮子的外直径约1厘米,而螺母的直径只有几毫米。因为太小,“组装一套手指滑板,一般要花1个小时。”网上组团海外购滑板说到和手指滑板的结缘,刘一畅笑着告诉记者,十几岁时,他在网上看到国外手指滑板视频,觉得很酷。2010年上大学,有一次逛街,无意中看到塑料手指滑板,便买回去看视频练习,并在网上论坛找相同爱好者。了解到手指滑板的材质有塑料、橡胶和枫木等多种,他一次买回十多款。“最贵的一款是从海外团购的”,花了500多元,刘一畅笑着说,在网上认识十多位朋友后,大家便一起组团,从德国购买枫木滑板。之后便疯狂的对着网络视频练习,练得手指关节、手臂和手腕都酸胀。享受手指滑板的快感和魔方不同,手指滑板是只用到两根手指的极限运动。刘一畅的圈中好友牛力,今年32岁,在石桥铺从事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玩的过程中,滑板像被抹了黏胶一样,牢牢地跟着手指腾挪走转,在桌面、跳台上,做出各种流畅的极限动作。“重庆玩手指滑板的人不多。”商报记者在重庆手指滑板QQ群里看到,爱好者有40多人,但常参与讨论的只有几人。网友“神隐xiao”是群成员之一,23岁刚工作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时玩过手指滑板。“不像大滑板,没有危险,也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初级爱好者如何玩手指滑板?“和脚踩大滑板一样,食指和中指就相当于是双脚”,将食指放在滑板四分之三处,中指放在板尾,通过力量和动作的掌控,让滑板动起来。牛力说,大家都在网上看视频学,每学会一个动作就会很有成就感。他说,初学者一般都从前进后退等基本动作起步,等到滑顺了,就开始试着做飞越动作,先飞过一支笔、一把尺子。慢慢的,能跳过一本书、一个苹果。之后,开始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道具,如台阶等。练会的动作越多,快乐也就越多。链接手指极限运动有哪些?除了魔方、手指滑板,还有转笔、飞叠杯、打击沙铃、花式火机、花切、悠悠球、剑玉/剑球、水晶球、开扇、花式硬币等。声音魔方有益智力开发手指滑板锻炼协调“玩魔方确实对提高记忆力和智力有帮助”,昨日,重庆市思维科学与智力开发学会副会长杨必仪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魔方本身就是智力玩具,大家在玩的过程中,需要记忆不同色块的位置以及旋转的前后顺序,反复记忆加练习,能锻炼大脑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增强立体空间感。而手指滑板不容易受伤,锻炼手指灵活性、协调性。
扫描二维码,给“病残儿的母亲”些微温暖!
她们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孩子。
她们是没有选择只能坚强的母亲。
她们活着的唯一支柱便是孩子活着,但有时,她们却宁愿和孩子一起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riel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小伙转笔进全国八强 “课堂陋习”造就网红
原标题:浙江小伙转笔进全国八强 “课堂陋习”造就网红
20岁的温州小伙陈正益红了。
几天前,他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转笔大赛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转笔高手进行现场PK,最终进入八强。
什么?转笔也有正式比赛?可我们明明记得,这个几乎人人都会的小动作,在念书时是被老师称为“坏习惯”、会被禁止的呀。
对于陈正益的走红,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许多一线教师。我们发现,像转笔、转书、打响指这样的传统“陋习”,老师们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一个视频让他迷上转笔
为了练习摔坏几百支笔
陈正益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迷上转笔的。
“2005年,国内拍了一个名为《华魂转笔》的视频,我看了之后觉得特别酷,就喜欢上转笔了。”陈正益说,跟大部分人的童年一样,“周围很多人会玩,但我花的时间更多,玩得更加执着。”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网上能搜到关于转笔的视频,也就两三个。陈正益把自己能看到的视频都记下来,慢慢试着模仿。
“转笔是没有师傅的,都是自学。”陈正益说,“那时的视频,每一个转笔动作又没有分解动作,有些动作实在太快了,我只能自己去想象。”
初学转笔,练习过程很枯燥,失败率极高,“有时候出现失误,掉下来笔就摔坏了。”从初学转笔到现在,陈正益已经摔坏了几百支笔。
陈正益说,身边也曾有很多同学想学,但绝大部分都放弃了。
因转笔成为红人
参加全国大赛进入八强
上初中以后,
陈正益痴迷转笔达到巅峰,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在拿着笔转,“一天下来,转到手都抽筋了。”
之后,他加入了国内最大的转笔爱好者论坛“转笔者之家”,和大家切磋技艺、相互“偷师”,“有些动作我不会,但我稍加改变,就成了自己的动作,玩起来还可能更好看。”
目前,转笔动作种类超过5000种。“看一些线上的教程学动作,自己也会创造一些。”陈正益说,“学好一个动作需要好几周,甚至一个多月,单招再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如今,陈正益是浙江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在大学里,陈正益因为转笔这个绝招成了红人,朋友评价说,“转笔就像他的命一样。”
从2014年开始,陈正益三次参加全国大赛,今年还进入了8强。
“参赛的人水平都很高,被邀请来的国外选手基本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名。”陈正益说,比赛本身奖金并不高,和进八强相比,更让他激动的是见到这些顶级高手。
培养耐心锻炼毅力
他说转笔带给自己很多好处
像许多人经历过的一样,在陈正益十多年的转笔生涯中,也曾受到过老师的制止,认为这是种“陋习”。但“幸运”的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经商,陈正益可以在课余随心所欲地练习。
“它很锻炼耐心和毅力,我喜欢通过努力,转出各种招式的感觉。”
陈正益认为,是转笔让自己注意力更集中、手部更灵活,“魔方、手指滑板、蝴蝶刀、悠悠球,我能玩得比一般人好。”
他还说,因为转笔,自己认识了很多朋友,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杭州、南宁、厦门、广州等,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对我来说,转笔只有好处。”陈正益说。
浙江小伙转笔进全国八强 “课堂陋习”造就网红
”  陈正益认为,是转笔让自己注意力更集中、手部更灵活,“魔方、手指滑板、蝴蝶刀、悠悠球,我能玩得比一般人好。”  他还说,因为转笔,自己认识了很多朋友,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杭州、南宁、厦门、广州等,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原标题:浙江小伙转笔进全国八强 “课堂陋习”造就网红
20岁的温州小伙陈正益红了。
几天前,他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转笔大赛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转笔高手进行现场PK,最终进入八强。
什么?转笔也有正式比赛?可我们明明记得,这个几乎人人都会的小动作,在念书时是被老师称为“坏习惯”、会被禁止的呀。
对于陈正益的走红,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许多一线教师。我们发现,像转笔、转书、打响指这样的传统“陋习”,老师们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一个视频让他迷上转笔
为了练习摔坏几百支笔
陈正益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迷上转笔的。
“2005年,国内拍了一个名为《华魂转笔》的视频,我看了之后觉得特别酷,就喜欢上转笔了。”陈正益说,跟大部分人的童年一样,“周围很多人会玩,但我花的时间更多,玩得更加执着。”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网上能搜到关于转笔的视频,也就两三个。陈正益把自己能看到的视频都记下来,慢慢试着模仿。
“转笔是没有师傅的,都是自学。”陈正益说,“那时的视频,每一个转笔动作又没有分解动作,有些动作实在太快了,我只能自己去想象。”
初学转笔,练习过程很枯燥,失败率极高,“有时候出现失误,掉下来笔就摔坏了。”从初学转笔到现在,陈正益已经摔坏了几百支笔。
陈正益说,身边也曾有很多同学想学,但绝大部分都放弃了。
因转笔成为红人
参加全国大赛进入八强
上初中以后,
陈正益痴迷转笔达到巅峰,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在拿着笔转,“一天下来,转到手都抽筋了。”
之后,他加入了国内最大的转笔爱好者论坛“转笔者之家”,和大家切磋技艺、相互“偷师”,“有些动作我不会,但我稍加改变,就成了自己的动作,玩起来还可能更好看。”
目前,转笔动作种类超过5000种。“看一些线上的教程学动作,自己也会创造一些。”陈正益说,“学好一个动作需要好几周,甚至一个多月,单招再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如今,陈正益是浙江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在大学里,陈正益因为转笔这个绝招成了红人,朋友评价说,“转笔就像他的命一样。”
从2014年开始,陈正益三次参加全国大赛,今年还进入了8强。
“参赛的人水平都很高,被邀请来的国外选手基本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名。”陈正益说,比赛本身奖金并不高,和进八强相比,更让他激动的是见到这些顶级高手。
培养耐心锻炼毅力
他说转笔带给自己很多好处
像许多人经历过的一样,在陈正益十多年的转笔生涯中,也曾受到过老师的制止,认为这是种“陋习”。但“幸运”的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经商,陈正益可以在课余随心所欲地练习。
“它很锻炼耐心和毅力,我喜欢通过努力,转出各种招式的感觉。”
陈正益认为,是转笔让自己注意力更集中、手部更灵活,“魔方、手指滑板、蝴蝶刀、悠悠球,我能玩得比一般人好。”
他还说,因为转笔,自己认识了很多朋友,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杭州、南宁、厦门、广州等,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对我来说,转笔只有好处。”陈正益说。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玩转转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