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主公莫慌快点》的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攻打别人城池失败的呢?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我玩《主公快点》这个游戏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武将问题,总攻打不进别人的城池,这是为什么啊?_百度知道
我玩《主公快点》这个游戏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武将问题,总攻打不进别人的城池,这是为什么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在攻打别人的城池之前要先对比两个人之间的武将伤害,如果你的伤害比别人低,那肯定会输啊。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有请了解日本历史的DX谈谈武田信玄和上衫谦信
注册: 2004年04月
上衫谦信的辞世诗:
四十九年一睡梦 一期荣华一杯酒
我是通过游戏开始接触战国的,事实上,我是个
历史迷,关于欧洲史和中国史方面的书籍我看了很多,但对日本史我一直缺乏了解,而且日本中古时期似乎很少有记载历史的史官.不过自从玩过KOEI的一些游戏后,我就疯狂的寻找关于战国的史料,总算知道了一些.关于战国,我个人比较喜欢上衫谦信,谦信公很讲义气,我觉得信玄比较可惜,信长很有才能,运气也不错,但性格上缺陷太多(有点像中国后唐庄宗李存勖),他的死是个偶然,但也在情理之中,至于秀吉,他很幸运也很不幸,日本是个很讲等级身份的国家,也许秀吉爬得太快...
[资深帅哥 编辑于
[ 12:25 补充如下]
上杉谦信()
传说是佛教的战神毘沙门天转世的越后之龙,是被誉为“战国最强”的武将,他的父亲是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他是为景的最后一个儿子,幼名“虎千代”。
当时越后战乱不断,为景必须四处转战,所以自小谦信便是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到了四岁时母殁,之后在六岁时改名作喜平二景虎,18岁时,虎千代离开春日山城,到春日山上曹洞宗的林泉寺出家接受名僧天室光育禅师的教育。不久之后长尾为景在镇压越后的一向宗暴乱时,不幸战死便由其兄晴景接任守护代一职。失去了英明彪悍的为景,长尾俊景和昭田常陆两人便毫无顾忌地连手反叛,在这场战役中景虎失去景康、景房两个哥哥,后来由上杉朝定出面调解,双方才暂时议和。 此后,本就愚顽的晴景更加颓丧且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作乐,使以联盟为主干的上衫家接近崩解,麾下的小豪族倒戈不绝,眼见这般情形景虎在几次亲上春日山城劝告兄长失败后,无奈下只好以自己喜平二景虎的名义出面讨伐叛逆者,结果屡战屡胜,景虎之名立时声威大振,但也相对引起兄长晴景的自卑与不安,奋而起身欲击败景虎,但久经战阵的景虎已非昔日的虎千代,天纵英才加上实际经验使晴景只有连吃败仗的份,最后在姐夫越后守护上杉定实从中斡旋下,晴景让出长尾家家督,由景虎以继承的名义接任。
天文十八年,长尾景虎招降了昭田方的猛将,被称为&越后七郡中无胜此人者”的柿崎景家,之后便率兵五千攻打三条城,斩下七十岁老将昭田常陆的首级,报杀兄之仇统合越后一国。统一了越后,景 虎努力的整顿战乱后的领土,就在此时,因为受到北条氏康的猛攻而丧失居城被赶出上野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仓皇逃来春日山城寻求庇护,重视义理的景虎决定帮助宪政恢复上杉家的势力和地位,宪政在感激之下也想到自己是不可能再有作为了,于是索性将上杉这个姓氏和关东管领职务都转让给景虎,长尾景虎便因此改名为上杉政虎。基于尊重将军的心理,政虎开始准备上京,政虎所崇尚的是“义”,他并没有什么扩张领土的野心,但由于其武名远震,所以被武田信玄赶出领地信浓的村上义清等人转向越后上杉家求援,政虎先派亲族长尾政景出援然后便向京都出发了,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的权威丧尽,将军成了让人摆弄的傀儡受到各武家轻视,因此义名远播的政虎来朝令将军足利义辉大 喜,不但帮助他晋见天皇,还把名字中的“辉”字赐予政虎,政虎再度改名为上杉辉虎,法号不识庵谦信。
就在谦信上京之时,前往奥援信浓诸豪族的长尾政景与柿崎景家被一代名将武田信玄大败,为此,上杉谦信必须急速赶回越后,谦信将离开的消息令本期望谦信能相助平定三好,松永的将军义辉十分失望,于是义辉希冀可随谦信一同回越后,但谦信认为将军应坐镇京都并许诺在解决信浓之事后便带大军上京相助而婉拒,不料素来守义的谦信竟没有实现这个诺言的一天,1565年,足利义辉即遭到松永久秀暗杀。谦信回到越后便开始着手和武田信玄的争战,越后之龙大战甲斐之虎,龙虎相争在川中岛进行了五次激烈的会战。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第4次川中岛之战,在「妻女山」布阵的上杉军团,因窥破武田重军的夜袭而撤走,谦信更是棋高一着地利用地形所产生的大雾反将一军,连夜率军渡过千曲川,直扑武田军大本营。当晨雾消散信玄赫然发现敌军出现在正前方,派人快马加鞭向夜袭 「妻女山」的马场信房部队告急。所幸回援及时,武田军才免去崩溃之厄,传言中当时有一名僧衣武将单骑冲入武田军中军,欲直接击杀武田信玄,他就是上杉谦信。
基于对上杉宪政的诺言,谦信出兵关东,勇猛的越后兵转眼间席卷关东平原,然后上杉谦信在镰仓参拜神宫,正式继任关东管领职务,同时围攻北条家居城小田原。由于北条氏康以守为攻的策略下,三个月后谦信终究没能攻占小田原,撤围而去。一方面是因为士兵久离家园思乡情切,另一方面则是领 内一向宗因信玄的计谋再度作乱而重臣北条高广又叛己而去。不久之后,信玄开始大举入侵今川领土,当年的善德寺同盟就此告终,北条氏康为了抵御武田势力,而与谦信缔结了「相越同盟」,将三子送往越后当人质,即上杉景虎。今川和北条此时打算停止向山国甲斐供给盐,但上杉谦信认为如此不义之作法将伤害甲信的百姓,所以拒绝和今川结盟对付武田,反而仗义向甲斐输送盐。
经过无数次的刀锋争战,终是有落幕的一日,这天武田信玄在上京途中病逝的消息传到上杉谦信的耳中,谦信正在用膳,顿时跌落筷子,留下眼泪,仰天悲叹道:「信玄公一死,吾失去生平最重要的对手矣!」随后闭门,终日不与人语。 长条之战后,信玄之子胜赖惨败于织田信长之手,上杉谦信认为不应该乘人之危,拒绝了织田信长的邀请出兵攻打武田。于此同时受信长所驱逐而委身毛利家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来函拜托谦信能加入信长包围网取代原本武田的位置,谦信为了维护足利将军家的权威,上杉谦信便开始对织田信长进行远征,谦信风驰电掣地攻入越中能登,并在手取川打败织田家的首席元老军团长“鬼柴田”柴田胜家,因适逢寒冬所以谦信便率军返回越后,在此深冬之时谦信中了信长之计误以为猛将柿崎景家和织田家私通愤而杀之,在来年新春谦信准备再次上京与信长一决雌雄时,在春日山城因脑溢血而死,相传是因为上杉谦信在如厕时见到柿崎景家的冤魂,终年49岁,法名为不识院真光谦信。
有辞世诗曰:「四十九年一睡梦 一期荣华一杯酒」。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327&&回帖:56 &&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越后之龙&&上衫谦信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一龙一虎可见一斑了.
史上有说在川中岛有宿命之战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就猜到是战国无双
上衫和武田俩都是力量型的
妳用的是那个?
注册: 2004年04月
我用前田庆次--战国第一倾奇者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厉害啊!!!!
俺是无双白痴
注册: 2004年04月
不是厉害 前田庆次血最长 最好练 而且也号称战国最强,在游戏里除了无限城的吕布估计也无人出其左右了
阁下用阿市才是牛X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用市只是喜欢看他被K倒
别的主角被K倒没他好看
注册: 2004年04月
阿市号称战国第一美女
不过我觉的浓姬和阿国也不错,阿国还是日本歌妓的鼻祖了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有没有看GBA鬼武者里面
阿国跟孙市的对话?
注册: 2004年04月
有位DX告诉我取个名字叫貂禅的武将打过30层无限城后 可以使用吕布 目前正在研究中
注册: 2004年04月
对 就是新武将
现在正是练级的黄金时间 该办正事了
泡网分: 30.121
注册: 2000年12月
俺的武将从来就没通过登用....
注册: 2004年02月
川中岛合战(1553年)
  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为战国首屈一指的武将。两雄对立,掀起了龙争虎斗的大战。
  1553年,两军在信浓境内的犀川相遇,隔江布阵。自这一年起,谦信和信玄在犀川和蜿蜒的千曲川的平原上动用万人以上的大军进行决战。交战五次,互有胜负,史称“川中岛之战”。
  1555年,第二次川中岛之战。
  8月,两军混战,不分胜负,信玄下令绕道抄袭谦信的后路。上杉军果然惊溃,信玄领军乘胜追击。
  突然,上杉家的宇佐美定满领精兵从斜刺里杀出,冲散武田军。
  武田信玄与数十骑被挤到河边,正欲夺路而逃。奔来一将,骑黄骝马,头裹白布,手提大刀喝道:“信玄那里走!”信玄慌忙躲避不及,来将一刀砍下。信玄来不及抽刀,忙举手中麾扇来挡,迎刃而断,刀落在肩上,幸好甲厚未透。信玄从将急持枪来救,信玄才得脱险。信玄之弟信繁也赶来相救,交马一合,被来将斩落马下。
  这一战,杀得天昏地暗,信玄身受重伤,胞弟信繁战死,来将是谁?后来由虏来的上杉军士兵中才知道就是上杉谦信!
  1561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此次合战为五次战斗中最激烈的战事。
  8月,上杉谦信率军一万三千向川中岛进发。在善光寺留下三千兵后,谦信领军一万直指高坂昌信的海津城,在妻女山布阵。
  得知急报后,信玄领军一万七千从甲斐出发,途中平定了北信浓的武田军加入,合二万军。到达川中岛后,入海津城,开军事会议。会议后,决定采用山本勘助的战略方案,史称“啄木鸟战法”。
  战法中,武田军兵分两路,一路一万二千乘雾迷妻女山从山背后偷袭。另一路八千,埋伏在山前,准备攻击溃散下山的上杉军。
  9月9日,高坂昌信率军一万二千从海津城向妻女山出发,信玄已引军八千埋伏在妻女山前。同时,上杉谦信遥望海津城,看到炊烟甚少,已看破了武田军的啄木鸟战法,仅留少数士兵在山上,全军趁夜下山。
  10日7时,上杉谦信率军一万猛攻山前的武田军。武田军出其不意,一阵慌乱,多名武将被杀,山本勘助也负疚杀入敌阵战死。武田军苦战到10时,高坂昌信率生力军一万二千从妻女山后杀来。上杉军优势登转,被前后夹击,几乎全灭。上杉谦信引军逃回善光寺阵地。
  龙虎大战川中岛五次,双方皆死伤枕籍,多员名将战死沙场,胜负不分。但最后信玄应略为优胜,得以守住了川中岛。
注册: 2004年02月
武田家的历程 上、下
谈一谈有关武田家的话题。
  武田氏源出自甲斐源氏,在室町时代是甲斐的守护大名。武田氏跻身战国大名之列始于信玄之父信虎时代。武田信虎()是十四代甲斐守护武田左京大夫信绳之长子。信虎的祖父因为宠爱次子油川信惠而导致了信绳、信惠兄弟的争权斗争。加之,甲斐是交通不便的山国,群山阻隔使国内地方势力的独立性很强,名为守护的武田氏实际支配的领地只有中部的甲府盆地一带。而国人(地方领主)小山田氏、穴山氏、大井氏等客观上是与武田氏鼎立的势力。这种情形使分裂的甲斐在相模的北条早云和骏河的今川氏亲的攻势下显得非常被动。永正四年(1507),武田信绳病死,信虎继承甲斐守护职,时年仅十四岁。早就心存不满的叔父油川信惠自然不把这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其联络郡内豪族小山田氏等,在油川的居城的胜山城集结兵力,密谋夺职守护之职。当时忠于信虎的兵力不满一千,而信虎在次年十月四日夜半,趁豪雨奇袭胜山城,一举消灭了油川一族。这是信虎生平第一次作战,其勇武甚至传至京都的将军耳中,这一行动为困挠武田氏三代的油川叛乱事件利落地打下了终止符。两年后,与素来不睦的小山田一族终于达成和解,在信虎十七岁时就重新统一了甲斐。永正十六年(1519),信虎建成踯躅(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杜鹃花”)崎馆,此城以后作为武田氏的居城经历了六十三年的风雨波澜。
  内乱不绝,必有外患。骏河的今川氏亲几次欲染指甲斐,最终都被武田信虎挫败。尤其是大永元年(1521)冬季的饭田河原会战和上条河原会战,信虎以两千余骑精锐骑兵大破总兵力逾一万五千人的今川军,今川军总大将福岛正成战死。福岛正成是后来北条家第一猛将北条纲成的父亲,本人也是有名的勇将。这一战大大提高了信虎在国内的威望,地方领主开始主动作为家臣归附于信虎,而甲骏两国间的险恶关系直至今川义元即位后才得以改善,这是武田信虎在“花仓之乱”中支持今川义元的直接结果,其后两家结成了姻戚关系。
  在通过政治婚姻团结国内领主的另一面,大永四年以后,出于“在外敌进攻前先压制外敌”的考虑,武田信虎开始转向“国外进攻作战”。首先是介入北条氏纲与关东管领山内、扇谷两上杉家的争斗,以后又向信浓扩张,致使信虎在诸国中有“侵略者”的外号。其过分偏重军事而忽视内政的方针,或许打出了“武田骑兵军团所向无敌”的声誉,但更主要是造成战争不绝,民众疲弊。恰逢天文五年(1536)以后连续五年凶作,国中怨声四起。
  信虎的嫡子除了晴信(以下称信玄)以外,较有名的还有信繁、信廉等;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今川义元、穴山信友(穴山信君的之父)、诹访赖重、菊亭晴秀等要人。天文十年(1541)六月,武田信虎前往今川义元的居城骏府探亲并游览。长子武田信玄在重臣板垣信方等的支持下,突然封锁信虎的归途而将之放逐于国外。关于这一闪电般的放逐行动之原因,传统说法是信虎为人残暴(传有诸如刨腹验婴等暴行),“国中人民牛马畜类共愁恼之”,武田信玄为维护统治、顺应民心而逐之自立;或说信虎宠爱次子信繁而使信玄自危,抢先自立;又有为灭今川氏父子合谋之说,被不满亲今川政策的家中反对派流放之说等等。
  无论原因如何,无疑的是,信虎受到女婿义元的厚待,在骏府优雅的环境中度过了二十余年时间。今川义元战死于桶狭间后,因于外甥今川氏真不和,信虎离开骏河而上京成为将军足利义辉的相伴众。途中,信虎送信给信玄说,“夺取骏河的时机到了”。数年后,足利义辉被谋杀,信虎出家作了行脚僧,经北陆道来到信浓高远城,与自己的两个孙儿,当时驻守此城的武田胜赖和仁科盛信会了一面。面对胜赖请求其返回甲斐的劝诱,信虎以“大将一人足矣”为由,婉言谢绝。一介老叟的信虎,看上去倒是识大体且不凡人情味,很难就此想象其年轻时的暴行。结果,信虎在信浓伊奈郡的女婿祢津神平家度过了一生的最后时光。天正二年(1574)八月去世,保有八十一岁的高寿。
武田信玄登场
  武田信虎的嫡长子,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在武田信虎迎击今川军的饭田河原会战中出生于要害山城,母亲是甲斐豪强大井信达之女(大井夫人)。幼名太郎,或说胜千代。天文五年(1536)三月元服(古代日本十二岁以上男子所行的成年礼,相当于我国古代的冠礼),受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晴赐予“晴”字改名晴信。一般所称的“信玄”是其后来的法号“法性院信玄”的简称。同年七月,由今川义元牵线说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条公赖之女为正室(三条夫人)。
  流放信虎以后,随即就展开了攻取信浓的行动。当时信浓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浓守护)、诹访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势力。信玄在自立的次年就消灭了自己的妹夫诹访赖重。天文十四年(1545),北条氏康进攻骏河东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军的同时,积极策划今川、北条间的和平工作,终于在三国间缔结了和约。次年,解除了后顾之忧的信玄大举进兵信浓。
  武田军平定诹访地区早就刺激了北信浓的猛将村上义清,村上军开始沿着千曲川侵入武田领地。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信玄不顾周围的反对意见,在大雪中出兵信浓,意在攻取村上的根据地坂城地方。然而,二月十四日的上田原会战,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败阵经历。雪中行军而来的疲惫之师,被奋战的村上军伏兵杀得丢盔弃甲。信玄早期的辅弼重臣,号称“二职”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双双战死;勇将横田高松殿后而掩护信玄撤退,被追兵包围,亦战死;信玄本人也受伤。不过,在当年七月的盐尻岗会战中武田军击溃了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
  两年后的户石城之战,村上义清与小笠原长时两面夹击再度击退了武田军的进攻。因硬攻难以奏效,信玄展开了对义清控制下信浓豪族的拉拢劝诱工作,徐徐但有效地动摇了义清的根基。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村上义清已难以抵御信玄的攻势,与小笠原长时一起前往越后投靠长尾景虎(上杉谦信),由此引出了信玄终生的强敌。
激战川中岛
  在日本,“信玄与谦信”几乎已成为好对手的代名词。从天文二十二年起,为了恢复村上氏的领地,打着军神“毘”字旗的上杉军与打着“风林火山”四字真言旗的武田军在信浓北部千曲川与犀川汇合处的川中岛交战,即有名的“川中岛会战”。
  交战的次数有诸说,通说为五次,其中以永禄四年(1561)九月的第四次川中岛会战规模最大,最激烈。一般所说之“川中岛之战”,往往特指此役。此役交战双方的兵力为:武田军二万,屯于海津城;上杉军加上会津的芦名盛氏、羽前的大宝寺义增等的援军共约一万八千人(或说一万六千人),其中三千配置于后方的善光寺,其余由上杉谦信统率驻扎于海津城附近的妻女山,双方僵持了一阵。武田军的军师山本勘助(勘介)向信玄提议兵分两队,采用“啄木鸟战法”。啄木鸟在捕食树洞中的虫子时,会故意在洞的背面敲打,受惊的虫子从洞口逃出,被守候的啄木鸟逮个正着。山本勘助的战法于此相似,所以后人谓之“啄木鸟战法”。武田军一队为高坂昌信等统率的别动队一万二千人,绕到妻女山背后意图奇袭上杉军;而武田信玄亲率另一队八千人在妻女山前方广阔的八幡原布阵,守候被别动队惊出的上杉军而形成合围。然而这一计划被上杉谦信识破。据说谦信每日观察海津方向武田军的做饭时间,这一日发现武田军的晚饭炊烟很浓,从而断定其必将有所行动,随即全军移往八幡原。
  九月十日凌晨,大雾,毫不知情的武田军别动队企图夜袭妻女山时,发现在那儿并没有一兵一卒,而天亮后大雾散开,八幡原的武田信玄眼前已是一万五千(或说一万三千)列队袭来的上杉军。上杉谦信以车悬之阵(衡轭之阵的变种)突击武田信玄的鹤翼之阵,几乎陷信玄于绝境。山本勘助自感罪责,拼死防守信玄本阵,战死;信玄之弟兼副将的武田信繁、老臣诸角虎定等皆殁于此战。危急之际从妻女山火速赶来的的别动队突破了千曲川沿岸的上杉军后备队而加入主战场,使武田军起死回生。上杉军在人数上毕竟占劣势,形势转为不利,上杉谦信遂下令全军向善光寺撤退。武田军用惨重的牺牲换来了辛酸的胜利。另据传说,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曾在此役中单挑连对四刀,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的唱词《川中岛血战》。武田与上杉间的战争基本上是棋逢对手。
  最后一次川中岛会战发生于三年后的永禄七年,战后川中岛地区被信玄领有(传说此役是以相扑方式决胜的无血之战)。
甲骏相危机
  武田信玄得以集中精力与上杉谦信决战部分得益于天文二十三年(1554)结成的甲骏相三国同盟。但是,今川义元在桶狭间的战死打破了三国间的势力均衡,其后继今川氏真无能尽显,终于使信玄在永禄十年(1567)撕毁三国同盟而把矛头指向骏河。被激怒的今川、北条两家联合中断了骏河湾产盐以及腌制品向甲斐的输出,此举对于山国甲斐来说确实造成了麻烦(不过,以“正以”标榜的武田宿敌上杉谦信倒放开了对甲斐的盐输出),同时也更加强了信玄夺取骏河这样的沿海平原国家的决心。翌年信玄与松平家康两路夹击,迅速占领了骏河。为此信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是长子武田义信的谋叛事件。义信是能力优秀的的年轻人,在川中岛会战中表现突出,深得信玄的器重。不幸的是义信已娶了今川义元之女且夫妻感情良好,因而父子之间在对今川政策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撕毁三国同盟的前一年发生了义信谋叛事件,但迅即被信玄平定。义信的老师饭富虎昌承担罪责而自裁;义信本人被幽于甲府东光寺,次年自尽于牢舍(三十岁,一说病死)。其次是与今川氏真的岳父北条氏康关系恶化,以至于北条氏康与原本相互敌对的上杉谦信间结成了针对甲斐的越相同盟。直至元龟二年(1571)北条氏康病死,即位的北条氏政才重新恢复与武田家的同盟关系。所以信玄进京时,北条家也派出了援军。
信玄的其他情况
  武田信玄以杰出的军事指挥闻名的同时,也是个出色的民政家。天文十六年(1547),信玄制定了俗称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条,详细规定了主君与家臣的关系及家臣应遵奉的准则等,是战国家法的代表之一。而信玄在甲斐的釜无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采用最先进的筑堰分流技术,是战国时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泽及后世,被后人称作“信玄堤”。
  信玄笃信佛教,本人就是天台宗的大僧正。宗教信仰是信玄治国的重要内容。武田家的名将原虎胤就曾因信仰问题(虎胤信奉日莲宗)而出走。信玄的宗教政策也体现着战国大名特有的现实性。例如,允许僧侣交纳一定的役钱后娶妻,这一做法对于当时已近乎公开泛滥的僧侣娶妻的现象,显然比强行禁止更为合理。
  在结束相模方面的忧患后,元龟三年(1572)十月,应与织田信长敌对的将军足利义昭之请,信玄领兵三万余上京,有关进京作战的情况,以前已有描述,便不再赘述了。在以压倒优势取胜并几乎消灭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即将于信长一决雌雄时,信玄突然发病(一说受重伤)而不得不暂停上京计划。次年的天正元年(1573),五十三岁的武田信玄殁于信浓的驹场。根据信玄的遗言,三年秘不发丧,而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遗体才正式下葬于惠林寺。据说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谦信也感到很悲伤,决心不再与甲斐作战。
武田胜赖的愚策
  由于长子义信自尽,信玄生前指定四子武田胜赖之子竹王丸(武田信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以胜赖为其监护人。武田胜赖又称作诹访四郎神胜赖,本已继承信浓的诹访家,但在信玄死后回到武田家中自立而成为武田家的末代当主。胜赖以行事冲动闻名。武田家在信玄死后九年就由盛转衰直至灭亡,胜赖的件件愚举是主要原因。
  首先,胜赖的自立就是最大的祸根。这一违背信玄意志的行动引起了拥立胜赖的信浓家臣团与信玄的甲斐家臣团特别是宿老重臣间的对立。天正二年(1574)的军议席上,老臣内藤昌丰与胜赖宠臣长坂长闲、迹部胜资矛盾激烈,双方险些动武。此事成为武田军团内部崩裂的先兆。
  这一征兆到次年五月的长筱之战时得以应验。长筱之战是胜赖为在信玄的老臣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不理睬宿老重臣的强烈反对,硬行向织田、德川挑起战争,结果在“铁炮三段连击”战术前惨败。直至战前,山县昌景从织田军的阵形中预感到战况不利,向胜赖建议要取守势迎击,被胜赖斥为胆小鬼。这位武田家的一代名臣一怒之下率队突入织田军,在防马木栅前浴密集炮火而壮烈战死。六十三岁的老臣马场信房仅率三十骑舍命殿后才使胜赖狼狈逃回,而信房本人战死沙场。除山县、马场外,内藤昌丰、原昌胤、真田信纲、真田昌辉、三枝守友、土屋昌次、小幡宪重等,皆战死,武田家的栋梁十损七八。长筱之战是武田家走向衰亡的转折点。
  其次,当时只有相模的北氏政与武田家关系亲密,氏政之妹还是胜赖之妻。但这一友好关系被胜赖亲手打破。天飞六年上杉谦信病逝后,上杉家爆发争夺继承权的“御馆之乱”。胜赖介入其中并支持上杉景胜,致使北条氏政之弟上杉景虎(北条过继给上杉谦信的养子)败死。在博得上杉景胜的好感的同时,却使北条氏政怒而破弃甲相同盟。如果当时胜赖支持景虎取胜的话,以后的形势可能会好得多。
  眼见武田家的颓废,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分别向骏河和信浓发起攻势,针对武田的包围体制逐渐形成。天正九年(1581)远江高天神城,天正十年信浓高远城在艰苦的攻防战后先后陷落,标志着武田家在南北两个战场上皆已失败。胜赖抱着甲斐本土决战的信念,于天正九年底于甲府西北筑成新府城并移居于此。
  武天信玄曾说:“人即城,人即垣,人即池。”信玄的一生极少筑城,而依靠铁壁般的家臣称雄天下。然而胜赖却不具备这样的统率力,特别是在不发一兵援救高天神城而任其陷落后,家中威信大跌。以天正十年一月负责信浓木曾谷守备的木曾义昌(信玄的女婿)投降织田信长为开端,武田亲族的穴山信君、小山田信茂等在最后关头纷纷抛弃了胜赖。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发起了对甲斐的总攻。二月,被木曾义昌的叛离激怒的胜赖处死了作为人质留在甲斐的义昌之母和二子,集结两万大军讨伐义昌。在织田大军压境的时刻,这次贸然兴师显然是舍本逐末。结果,反而被木曾义昌与前来救援的织田信忠击败,士气大伤。胜赖无奈之下决定放弃新府城前往岩殿山城小山田信茂处,以图再起。然而,途中传来小山田信茂降敌的消息,终于使胜赖走投无路。三月十一日,在受到织田军的追击后,胜赖与夫人、长子信胜等一起自尽于天目山下的田野之中。曾经有过光荣历程的武田家,就这样随着主从数人悲哀地踏上了末路。
泡网分: 28.345
帖子: 4017
注册: 2003年10月
信长野望 除了前三部,其余全玩过,呵呵
感觉 烈风 最好。现在玩 天下创世 感觉还行。
两个DX都在不该死的时候死了,很奇怪。
注册: 2004年04月
戰國第一傾奇者---前田慶次&&
前田慶次,戰國中後期的名將,號稱「戰國第一傾奇者」、「無雙之歌舞伎者」。幼名宗兵衛,本名利益(利太、利貞),通稱慶次、慶次郎。瀧川一益之兄瀧川益氏之庶男(也有一益之子說)。天文十年(1541)生於尾張海?;郡荒子怖的寒村。幼年過繼予前田利久為養子,前田利家之侄。
童年時的慶次於荒子城渡過,當時荒子城主為利久、利家之父利昌,永祿三年(1560)利昌死,利久繼為城主,但因為利久體弱多病,無力出戰,相反利家戰功卓著,於桶狹間之戰作戰勇猛,為信長所讚賞,這令作為當家的利久帶來無比壓力。永祿十年(1567),信長命令利久讓出家督之位予利家,並在命令書上寫道:「前田家中有異行者(慶次),對繼家督來說是無所用,又左衛門(利家)常在我身邊為近習而仕織田家,而且立功無數,家督之位由又左衛門繼承,正符合正理!」
無奈之下,利久帶慶次離開,並讓位予利家,(據說當時傳聞是利家向信長進讒,以得督位),信長以二千貫(六千石)讓其生活。
在此其間,利久與慶次四處流浪,據說曾投靠了瀧川一益,但最後還是繼續流浪。根據&&米澤人國記&&的記載,慶次於其間(1567-82)到了京都與關白一條兼冬及右大臣西園寺公朝的屋敷活動,學習文學、音樂,又聽學大納言三條公光講解源氏物語及伊勢物語、向名茶道家千利休學者茶道,更學懂亂舞、猿樂、笛吹、太鼓的舞技,且向連歌第一大師紹巴學習連歌、俳句和歌等藝文。慶次於當時又同時向伊勢松阪城主古田重然學習騎馬弓箭之術,自命文武相全、十八般武藝皆通。
天正十年(1582),織田信長命喪本能寺,其後,羽柴秀吉打敗明智光秀,又於賤岳之戰打敗柴田勝家,掌握織田勢,前田利家倒向秀吉,得到極大的信任。同時利久、慶次回到能登,利家以七千石之地給予二人,利久分予慶次其中五千石。
同年,利家封慶次為阿娓城主,天正十二年(1584),佐佐成政入侵,攻打末森城,守將奧村永福以寡兵死守半年,利家命慶次前往救援,慶次到達後,立即與成政激戰,並且成功擊到成政,正當眾人期望成政之死時,向來我行我素的慶次因敬重成政而放其離開,這使利家非常憤怒,但翌年的阿娓之戰立下戰功,受到利家的賞賜。
天正十八年(1590),慶次隨利家出戰北條,戰後協助利家為陸奧地方的檢田使。天正十九年(1591),利久病死,慶次決定出走,離開前田家,利家得知後大為憤怒,並揚言必殺之!其間的慶次再入京都,於各大名及貴族的屋敷間出入,同時在京都遇上了一生中的至友---直江兼續,兩人一見如故,不時往來。慶長三年(1598),兼續極力推薦慶次予景勝,據&&上杉將士書上&&記載,當時的慶次自稱名為「穀藏院了齋」,但有趣的是當時時值盛夏,但慶次穿著厚衣,據說當時景勝見到後,驚言:「此果為傾奇者也!」;景勝最後以一千石為俸召用慶次,但慶次回應道:「石錄高低,吾不問,只要可自由地為閣下服務便可」
同年八月,秀吉病死,德川家康迅速掌握天下,慶長五年(1600),德川向上杉用兵,派大軍直指會津,但由於石田三成於畿內起兵,九月十五日,家康引兵到關原與西軍決戰,而上杉則向最上義光用兵以擴大版圖。但卻被伊達、最上聯軍打敗並且追擊,慶次有見及此,擔任殿後軍以換取撤退時間,並與直江八百人共拒最上聯軍,使向來號稱於羽州縱橫無忌的最上軍損失慘重,於幾次戰鬥爭後,最上撤離,慶次等成功的阻止進攻。慶次更自稱「天下第一將」、「槍法第一」。
關原之戰後,上杉降伏,由一百二十萬石減為米澤三十萬石,據說當時慶之有份與景勝、直江上京,並得到家康的接見。當時更據說,有很多大名向慶次招手,但都一一被拒,由於領地大減,上杉家無力出高俸,僅以五百石俸給聘用慶次。慶長六年,到達米澤,並在途中寫成描寫民風民俗的「前田慶次道中日記」,這是對當時的風俗的研究非常有用的史料。
其後,慶次於堂森山北的無苦庵居住,終日看花賞月,與近鄰住民相處融洽,不時參加宴會祭典。其間作成「無庵記」,記末慶次寫道「當生活時生活,當要死時當點綴,不為煩惱動一眉,不為俗事怨一言。」
慶長十二年(1612)六月四日,一代戰國傾奇者於米澤病逝,葬於堂森善光寺。現存甲胄、朱槍及和歌五首,收錄於「龜岡文殊奉納詩歌百首」中。其子正虎後出仕前田利常為藩士。慶次雖為傾奇者,但其實是文武相全的全才,連歌、音樂等藝術於當時非常出名,縱然行為我行我素,但景勝的一句稱讚「大剛之大將」足以表達慶次的真一面。
注册: 2004年04月
战国第一强兵--真田幸村
说到真田昌幸父子,谁都会记起下面这有名的一幕。就在德川家康到达下野国小山,准备征讨会津的上杉景胜的时候,蛰伏在家康阵营的真田昌幸父子,收到了来自大阪的密信。这封信所署的日期是庆长5年(日,是由长束正家、增田长盛、前田玄以三人联名的密信。密信的内容,当然是劝诱真田父子入伙,加入大阪一方。信是21日送到的。真田昌幸马上把大儿子信幸找来,加上幸村三人秘密商量起来。这番秘密商量的结果,是真田昌幸留下了嫡子信幸在德川阵中,自己带着幸村投奔了大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之所以留下了嫡子信幸,是因为天正18年,奉秀吉之命出仕家康的昌幸,从家康那里得到以上田为领国安堵令,信幸也由是成了沼田城主。这番秘密商量为什么带来了真田父子的分手?什么力量使他们有必要在两个阵营中作为敌人刀兵相见?相关的说法很多。而《滋野世记》“ 父子之相别,只为乃家”的看法,可能是最贴近事实真相的。因为这样一来,不论哪一方胜利,都能守住真田家。在战国乱世,很多武士是这样把一家的存续看成最重要的。
??当然,也许不仅仅因为真田家一家的存续,也许还需要考虑到向来秀吉对真田的恩顾。也许,和这一切比较,更重要的是昌幸和幸村父子这样生于战国之世稀代的策士,在本性上和德川家康就是宿命之敌。也许与家康这样同是瞄着天下的策士为敌,才是战国武将真田昌幸真正的愿望,是他为自己选择的最好的英雄末路。久经战阵的昌幸,想来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置生死于度外的觉悟,这觉悟,同行的幸村也一定是有的。
??关原决战!
??不管昌幸父子在上田城如何成功地拖住了德川秀忠的军势,败者仍是败者。背负上田城之战的责任,昌幸父子被流放到了纪州高野山,长子信幸更名为信之,就在这个时候。在高野山麓的九度村,真田父子熬过了十年寒暑。庆长16年(1611)6月,留下“三年之内,关东方面一定会有举动”的遗言,老将真田昌幸结束了65年的生命历程。渴望战斗的武士之躯,永远失去了披甲执坚的机会。对这十年寒暑,幸村曾用“大草卧者”一词加以形容。好一个“大草卧者”,和村人茫茫然饮酒的岁月,藉围棋和连歌打发的光阴,武将的雄心一天天被消磨的寂寞,尽在其中。
??又一个秋天到了,正像真田昌幸预言的那样,德川与丰臣两家决裂。从大阪送来了巨款,“黄金200枚,银30贯目”。大草冷卧14年的幸村,带着儿子大助和近百名武士潜逃出流放地,进了大阪城。大阪冬之阵有名的“真田丸”广为人知,不用我多饶舌。想说的是留在世间的幸村在大阪冬之阵与夏之阵之间给老家家中写的信。在一封信的附言中,他对亲人说到“今生不会有面谈的机会”。淡淡的直面死亡的决死之心情,力透纸背。幸村死于庆长20年(日,在大阪夏之阵。幸村子大助同样怀抱着大将临阵不遁的硬气,着着膝甲殉死在丰臣秀赖旁边。
??从下野国小山密谈开始走上另一条道路的信之,领有了昌幸的旧领,更因为关原一战的战功,增加了30000石,成了95000石的大名。真田家由是确实得以存续,然而,和父亲与兄弟相比,他命中注定多负担许多尘世的辛劳。为关原败战的父亲与兄弟向家康叹愿求命,为长期为父亲与兄弟的流放生活提供必要的经费,他多年奔波。而当幸村结束“大草卧者”的生活,带着大助投奔大阪的时候,信之该是怎样的心情?不管丰臣家招到多少有名的武士,在家康帐下效力的信之深知都不足以与家康的军队为敌。而他也深知幸村何以奔向大阪。或者为了回避与幸村直接以矛相向,信之称病留在了江户,代他参加战斗的,是嫡子信吉和次子信政。
??1616年,大阪的战斗结束的第二年,德川家康逝去。信之把沼田城交给了信吉,与妻子回到了上田城。这是祖父幸隆用武功得到的真田的老家,为了这块土地,祖父幸隆历经百战,身上伤疤多达35处。尽管他多次向江户幕府提出要修复上田城,然而,时代的大河已经流淌到了他自己的意志左右不了自身的年代。元和8年,上田城修不及半,江户来了转封信州松代(封地10000石)的命令。“ 若明若暗晓星闪,忽东忽西似我身”,在信州松代唱这辞世歌的时候,他已是93岁的老人。在日本史上,他没有名,没有祖父真田幸隆、父亲真田昌幸、弟弟真田幸村那样赫赫的武名。他背负的是保全家族的存续和繁荣的重任,走的是聚光灯不照的若明若暗的道路。
注册: 2004年04月
战国三秀之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出身與年齡均不明,據《明智軍記》所述,光秀出身美濃豪族土歧源氏支族明智家,父為明智光綱,因父早逝,而被叔父明智光安收為義子,同時亦是「蝮蛇」齋藤道三之外甥、信長之妻濃姬(齋藤歸蝶)表哥。 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明智家在齋藤道三和其子義龍的戰爭中,被義龍滅亡,光安被殺,光秀則流浪諸國。光秀於周遊諸國之中學習了詩、書、茶道等,是一個多才多藝、以有文化和教養自居的書生,但他到四十餘歲還過著貧困的生活,仍在尋求出仕的機會。
明智光秀於史實記錄的事跡在永祿八年(1565年),其時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三人眾和松永久秀所殺,足利家臣細川藤孝則帶著義輝之弟一乘院覺慶(後來的義昭)逃往越前的朝倉家,並憑著當時侍奉於朝倉家的患難之交明智光秀,令朝倉義景答應助義昭上洛。光秀於三年後,義昭完受時,得藤孝推薦,成為義昭近臣,並辭去朝倉家臣之職,以義昭家臣的身份,到歧阜城出仕於剛統一美濃的信長,並希望得其所助,令義昭成為征夷大將軍。
光秀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在歧阜城與鋒芒漸露的信長會面,信長的志向和光秀的才學教養,強烈地互相吸引著對方,亦在這時候,光秀終於找到他揚名天下的機會。
光秀出仕織田家的初陣,是出戰長島的北田家,光秀運用其智謀,令北田家降服於織田家,和另一織田家功臣木下藤吉郎(即之後的羽柴秀吉和豐臣秀吉,傳說羽柴秀吉的「羽」字來自丹羽長秀;「柴」字來自柴田勝家,而「秀」字則來自明智光秀)平分秋色。及後光秀亦隨軍出征六角家。
永祿十一年(1568年),信長上洛,擁立足利義榮為第十四代將軍的三好家就逃往阿波淡路國。而義昭則成為第十五代將軍,光秀和藤吉郎留在京都擔任京都奉行。翌年,二條御所警備役,光秀和藤孝擊退三好軍,奪生野銀山。
元龜元年(1570年),光秀參隨軍攻打越前朝倉,並參加姊川之戰。翌年,光秀封阪本城,領近江五萬石,並獲受封日向守,賜姓惟任,通稱惟任日向守光秀。
天正元年(1573年),光秀被任命為朝倉領的代官、越前守護,前往越前北怦就任。其時一向宗叛亂,光秀撤回近江。同年,不甘成為傀儡的足利義昭於慎島城舉兵,光秀隨信長攻打慎島城,義昭被放逐,室町幕府滅亡。同年,光秀隨軍出征長島城,和已改名羽柴秀吉的藤吉郎於八月十五日攻入武生,佔領龍門城,並斬殺了本願寺教徒二千餘人。
天正二年(1574年),信長命光秀攻打丹波,被任命為山陰司令。同年,光秀攻擊黑井城,由於八上城的波多野家背叛,光秀大敗,退回阪本城。
天正四年(1576年),毛利家收留了流亡的足利義昭,本願寺的顯如上人亦於同年再次於石山城集合軍勢攻打信長。光秀參加這長達四年的石山會戰,和佐久間信盛於三津寺怦與本願寺對戰時敗北,退往天王寺,並得信長援助,擊敗本願寺軍,信長趁機圍攻石山城,但由於毛利水軍之助,織田家敗北。
天正五年(1577年),光秀帶病出征雜賀城,雜賀黨頭領鈴木孫市(雜賀孫一),在光秀猛攻下投降。同年,光秀隨軍攻打松永久秀的居城信貴山城,松永久秀自殺。之後,信長命光秀繼續進軍丹波,十月時和藤孝長子忠興攻打丹波龜山城,經過連續三天的交戰,城陷。在信長的授權下,光秀收城主內藤為陪臣。
天正六年(1578年),光秀以母親為人質勸波多野家投降,但信長拒絕波多野家投降,並殺害波多野秀治。波多野家大努,便殺害了光秀的母親。(一說是光秀以跟隨已久的宮女扮作已死的母親當人質。)
同年,奉信長之命,光秀三女玉子嫁給忠興。而原本嫁給荒木村重長子村安的次女,因村重被懷疑和本願寺通敵,在以往信長對背叛者殘酷的對待的例子下,命兒子和光秀之女離婚。之後,嫁給光秀之姪明智左馬介秀滿。
天正十年(1582年),光秀因佔領丹波功大,加封丹波一國,躍升為二十九萬石大名。
光秀有許多讀書人的典型通病,為人拘謹、講求儀式禮節,喜歡鑽牛角尖、又愛講大道理;而欠缺耐心的信長和尤其忌諱別人對他囉唆,況且信長酒量不好,酒品更是很差,時常在酒後有粗暴之舉,這點家臣們知之甚詳,通常也知道如何應付,唯獨光秀仍然記恨於心裡,怨憤、緊張、畏懼、疑慮到神經衰弱的地步,終於釀成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1582年)五月,光秀因接待遠從三河來的德川家康出錯,被沒收領地,並要出征攻打毛利家。悲憤交集的光秀在出征先到神前為反叛占卜,但他一直丟到「大吉」才停手、又開連歌會作出暗示,最後還請了明智秀滿、山崎長德、齋藤利三和明智光春四名屬下來商議。當時秀滿立即表示贊成,使此事終成定局。會後光秀感謝他的支持,秀滿卻淚流滿面說:「主公若只對我一人提出此事,我拼死也要阻止你這不智之舉,但你卻同時讓四人知悉你有叛主之意,這已無法保密,所以此事是回頭已晚,勢在必行。」由此可見光秀的優柔寡斷。
六月二日,信長夜宿京都本能寺,除了近侍森蘭丸以下數十名侍童、侍女、舞者之外,毫無武裝侍衛。這一夜,光秀假傳森蘭丸號令,宣佈信長命大軍進京閱兵,於是率軍連夜趕赴京都,一路上凡見到行軍的路人都不留活口,以防洩密,終於在拂曉毫無預警地用一萬多人層層包圍本能寺。信長和森蘭丸回答:「敵軍持水色桔梗旗幟﹐乃惟任日向守謀叛。」信長在聽到兵馬之聲,立即詢問是何人叛變,早一步出外探知軍情返回的森蘭丸回答是光秀反叛。信長聽說只淡淡地說了一句「無關是非」,即起身應戰。這句「無關是非」,也是一句著名的歷史謎題,其後奮勇作戰的信長切腹自殺,而蘭丸則阻止敵軍奪取信長首級,直到大殿火起,這對傳奇的主從也隨之灰飛煙滅。除此之外,秀滿也佔領了二條城,光春則佔領了安土城,近江全歸明智家。
然而,在天明之後,明智軍清理火場,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信長的屍體,整個大殿連疑似焦屍的屍塊都沒有,這使得本就神經質的光秀更是焦慮莫名,嚴命封鎖京都、不斷派人搜索,以防本來應該已死的信長突然出現,也因此白白浪費了光秀應該好好掌握的寶貴時間。本能寺之變數日之後,光秀好像才突然想起應該聯絡一下其他友好的勢力﹐尋求支持,並要求朝廷封征夷大將軍。然而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來,光秀對自己行為的認知是「起義抗暴」,但信長被打倒之後,呼應光秀的諸侯一人都沒有,反而是討伐光秀、為信長復仇之聲四起,尤其是秀吉拼命地返回京都,迅速的出乎光秀的預料之外。然而其中最令光秀震驚的是遭到藤孝的背棄。藤孝本是光秀的貧賤之交,是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長年摯友,詩文相交,又是兒女親家,但是這位光秀心目中篤定的同盟者,卻毫不猶豫地落髮悼念信長,與光秀劃清界線。當然這些人也未必是基於對信長的義氣,而是著眼時勢,決定靠攏另一陣營,但光秀所受的打擊非同小可。在光秀回信懇求藤孝出兵相助的信中,他倉皇失措、不知所云之狀,幾乎令人不忍卒讀: 「聽說貴父子落髮之事,我曾一度十分憤怒,但仔細想過之後,覺得你也非全無道理。但事到如今,無論如何請出兵相助。
關於今後領國分配之事,我打算等你入京後奉上攝津一國,但如果你也想要若狹地區,我當然也會一併奉上。
我之所以做此令人不可思議之事,也都是為了令郎、我婿忠興的未來。等到五十日、百日過後近畿安定下來,我就會把政權交給吾子十五郎(明智光慶)和與一郎(細川忠興)自行引退了。詳細情形請詢問二名使者。」
這封關係光秀決戰成敗的求救信,寫得真是支離破碎、漏洞百出,可見光秀當時已經面臨精神崩潰的邊緣。
本能寺之變消息傳出後,在西國攻打毛利的秀吉當眾嚎啕大哭,然而他決斷迅速,立即與毛利軍議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反撲光秀,和光秀在山崎會戰,羽柴軍因為崛尾吉晴奪得天王山佔得先機,擊敗了明智軍。光秀亦在小栗栖被農民所殺,結束其一生。
傳說因為秀吉戰略出錯,令光秀逃出羽柴軍的追擊,秀吉為了名聲,將其中一名明智的家臣殺死,稱之為光秀之首級。而真正的光秀,結局則有兩個傳說:
1.其後幫助秀吉奪得天下的地三人眾:千利休、?內宗拾(曾呂利新左衛門)和大日坊,其中大日坊就是明智光秀。此類傳說於異本太閤記和山崗莊八所著的小說《豐臣秀吉》記載。
2.德川家康的黑衣宰相天海,即是明智光秀,因其對剷除豐臣家不違餘力。
注册: 2004年04月
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
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严流岛一战,闻名天下,妇孺皆知,“剑圣”武藏之名由此流传百世。鱼食虾,然也;鱼食鱼,奇也;虾食鱼,惊也。所以,严流岛之战,能使武藏的剑名升至顶点,则小次郎的剑术必定强于武藏,抑或与武藏在伯仲之间了。那么这位佐佐木小次郎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可惜的是,在下查寻了很久,宫本武藏的裨官野史、小说杂记,多如牛毛。仅传入中国的小说就有吉川英治、小山胜清的数种;但小次郎的资料,几乎没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剑客,一朝落败,竟无人为其作传立志,而沦为武藏传炫耀的资本,实在痛苦。吾等后生小子也只能从武藏史料之片言只语中寻觅查找,希望能找到一个完整、光辉的佐佐木小次郎吧!
岩流小次郎者,越前守坂庄净教寺村人,“天资豪岩,壮健比类”(《二天记》语),文禄四年(一五九五)生。当时的剑术流 大致分为三个系:一是伊势的爱洲移香斋一系的阴流,如鼎鼎大名的上泉伊势守信纲的新阴流、柳生家的柳生新阴流均属这一系。其二是饭筱长威斋一系的神道流,流传于关东的鹿岛、香取一带,代表人物有塚原卜传、北畠具教等。三是中条长秀的一刀流,以后的北辰一刀流、小野一刀流均源出于此。小次郎便是中条流富田势源门下。富田势源是越前朝仓家臣,曾于永禄三年(一五六0)五月在美浓击败新当流高手柳津权兵卫。不过当时年事已高,小次郎的剑术实际由师兄钟卷自斋所授。中条流剑术向以小太刀得意,以近身刺削,闪展腾挪见长。但年少的小次郎独辟蹊径,偏用大太刀练习,同门师兄弟无人能敌,据说他在练习中一瞬间能够同时击落三人的竹刀,其剑技之精,一至于斯。据《击剑业谈》所记,一日,势源之弟治郎左卫门景政正式与他较量,原本想对顽劣子弟惩戒一二,没曾想数招之间,小次郎就以“虎切”的招数,击败了景政,由此一战成名,自创严流(岩流.愿流.眼流)一派,从此亦称严流小次郎。其后,小次郎修行兵法,游历诸国,结识了丰前小仓藩藩主细川忠兴,遂入仕细川家担任兵法指南役。
再谈严流岛之战。武藏与小次郎谁提出挑战已不重要。两把名刀相遇,终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武士间的比试,是武士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连主君都不能干涉。庆长十七年(一六一二)四月十三日上午,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在小仓舟岛决斗。这一战的经过连黄口小儿都知道,在下就不再饶舌了,只想在此为小次郎抱几声不平。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宫本武藏。无可否认,武藏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兵法大家。应该说,单以剑术而论,武藏并不是最高,但其综合战斗能力确是天下无双,本来所谓兵法就融合了剑术、战略、心志、体能等各方面技术。武藏十三岁出道,久经沙场,不仅会过无数剑术名家,还破过宝藏院流的枪术、萝想权之助的神道梦想流杖术、伊贺宾户的锁镰、甚至松山主水的二阶堂平法忍术。在对敌经验上已是胜过了小次郎。毕竟当时武藏年已29岁,小次郎年方18岁。另外武藏出道以来便以出手无情闻名,自从十三岁手刃新当流有马喜兵卫后,一路以兵法修行为名,从未停止杀戮,在京都更以二刀流杀尽了吉冈传七郎、又七郎等一门十余人;而小次郎出身富户,纵观其一生,只有试合,并没伤过人性命。由此在冷酷无情方面,武藏又已占了先了。另外还有一个人物也影响了决斗的结果,即细川家家老、细川忠兴之婿长冈佐渡兴长,此人素与小次郎不睦,在小说中与武藏是好友。据《武芸小传》载,原来此人早年是武藏之父无二斋的门人。他向主君细川忠兴建议了武藏与小次郎的试合,并任仲裁。因此,武藏在比试前就知道了小次郎此次使用的是三尺一寸长的名刀“物干竿”,甚止穿的是什么衣服,可谓知己知彼;而小次郎直至站在沙滩上时尚不知武藏使何兵刀,何时到来,焉有不败之理!然则,佐佐木小次郎天赋异禀,以一柄长刀自创一流,威震北九州,并非浪得虚名,武藏若以二刀流对敌,一则二刀流在京都连斩数人,套路已为人所知;二则小次郎的长刀破短刀之术确有独到之处,胜负实在难料。所以武藏在战前便搜集情报,精心策划了决斗的每一个步骤。有心算无心,小次郎自非上当不可。小次郎刀长三尺一寸,武藏便弃刀不用,将四尺多长的船槁削尖了作刀,真既无耻又胆怯。约定午前八时决斗,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小次郎早早到了现场。而武藏却偏偏要迟到,规则规定如果午前十点对手未到就作弃权论。武藏九点多还未到,可以想象,这时的小次郎等得既焦急,又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以为要不战而胜了。但九点三十分,武藏突然出现。此时的小次郎自然已无镇定的心态对敌了,武藏若是生在现代,真可以当个心理学家了。小次郎立即拔刀扔鞘,准备应战。但武藏却仍好整以暇地说:“小次郎,你败了!如果是胜者,又怎会把刀鞘扔掉呢?”小次郎又焦虑又愤怒,他可没有反驳武藏手持的船槁,这又是29岁与18岁的区别了。到了这个地步,小次郎实已不宜再战,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血染金沙滩。旁观者皆群情激愤,不齿武藏之战术,蜂涌而上欲为小次郎报仇,武藏只得驾小舟逃离了现场。众感小次郎之死,遂将舟岛改名为严流岛。最最卑鄙无耻的就是,小次郎血尤未干,武藏随后便由长冈佐渡引介担任了细川家的兵法指南役,当年“兵法修行,以剑道游历天下,不娶妻、不仕官”的誓言成了句笑话,精心策划舟岛之战的动机也值得怀疑,任他舌绽莲花,也难自圆其说。小次郎不幸竟成武藏入仕的踏脚石。武藏愈之卑劣,亦愈现小次郎之清高。掩卷回想,严流滩头,风华少年,锦衣华冠,仗剑玉立的丰姿,不觉幽然神往。呜呼,小次郎君,天纵奇才,英年早逝,可惜、可痛、可恨!谨作此文,寥表敬意。
注册: 2004年04月
  丰臣秀次历史上人称“杀生关白”,他的一生是一个可以让人说上一整夜的人生啊。他在刚过了成人仪式是就成为了其他同龄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地位、“荣誉”、金钱、以及他想有的一些。不过这些并不是他的才能和智慧相反,他是个无能,无知,愚蠢,胆小,懦弱,纵欲无度,毫无人性甚至是一个没有自主的傀儡。他的一些得来全只因为他是秀吉的侄子,当时认为的丰臣家 的唯一的继承人!
  丰臣秀次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名叫弥助,是一名鳏夫靠自己的少量薄田和租种别人的一点田地过活,由于他相貌丑陋,所以没有人愿意再嫁给他做妻子。后来在货郎的撮合下,就是这个最平凡的人娶了当时叫阿友后来全日本无人不知的贵妇人----瑞龙院日秀,也就是后来官至关白太政大臣的秀吉的姐姐啊,我们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家庭里诞生了,在秀吉当上了关白后,为了粉饰自己的门面刻意的抬高了自己亲戚的身价而从三好家要来了那个已经衰落的姓“三好”辞给了秀次的父亲弥助让他改名为三好武藏守一路,认三好家的后人,一个号“笑岩入道”的老人为义父,老人不得不把弥助夫妇认做自己名义上的养子和养女。弥助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境遇的突变而惊讶,秀吉又让他当上了大名,使他成了在尾张国的犬山拥有十万石封地的诸侯。然而弥助毕竟是个农民,他没有当大名的信心,只得恳求秀吉,允许他不去尾张,把封地放在秀吉的直属管辖之下,他自己则领着俸禄,住在大阪城里,过着清闲的日子。弥助终于明白了“现在的他属于秀吉”。 不仅他们夫妇,连他们所生的孩子,也算作孙子。并让其中的一个叫次兵卫的,作了三好家的后嗣,叫他使用三好家的世袭名字孙七郎,称作:三好孙七郎秀次。
  秀次的家庭和他一出生就受到的待遇,使他产生了不同于常人的优越感,他从成人之日起就得到了两万单的封地而且从十四、五岁就开始随军出征,当然他是大将,然而所有的军务却全由经验丰富的副将一手包揽,而秀次几乎没有作用,从而导致秀次在军事上等于一个废人,这也就造成了他在小收·长久手之战中的失利成了必然的结果,这个农民的儿子并不会打仗,但秀吉却错误将他派在了那次战役最重要的“后卫”位置上,那场战役中秀次戴着原本是日根野弘就的仿照中国的头盔制作的唐冠,穿着原本是木村常陆介的用鸟毛制作的披肩,还用原本是柴田胜的金色马标,真可以说是集当代英雄豪杰的战场装束于一身。但聪明的家康立即就明白了“秀次是一名弱将”,从而秀次的军队成了家康的突破口,而第一次真正亲自领兵的秀次竟然连最基本的岗哨都没有设立更不要说知道被敌人包围了,在敌人攻上来时秀次吓得乱下命令使部队混乱,整个后方线全面崩溃。后方的失利直接牵连前方的部队,最终这支游击部队的先锋队队长池田胜入和他的儿子池田之助同时战死。人称名将的森长可也陷入敌人的重围,被敌人用火枪打中,落马身亡。总之,这支游击部队可以说是全军覆、灭了。秀次的胆小、慌张、虚荣、愚蠢在这次战役中很明显的表露了出来,他不懂军务、没有一个将领应有的镇静;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来打仗吧!
  这次的战败使秀吉不得不用外交手段打败家康,继而和家康和谈使其臣服,最让秀吉气愤的是孙七郎竟然不把他的罪过当回事,来找秀吉要人代替他牺牲的武将。这件事是秀吉明白了孙七郎是个白痴,可是由于秀吉没有儿子,所以能够继承秀吉事业目前也只有秀次,秀吉没有选择,只有设法把秀次培养成为具有一般人情操和心境的人,把他塑造成一个勉勉强强受人敬慕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战争结束后秀吉给秀次写了一封训斥信,并派了四位老将中村一氏、崛尾吉晴、一柳直末、山内一丰来约束秀次的行为。这些举动对于秀次是有好处的,这使秀次漫漫的有了点人样了,但这是在四位老将的教导和推崇下形成的,没有人会想到一旦秀次没有了这些约束后的样子,秀吉也被那些老将所表现的秀次的外表所蒙骗,以为秀次真的有所长进。就这样秀次开始在秀吉的举荐下平步青云直至大纳言。
  但是,这时有一个人注意到了秀次的危险,这个人就是秀次的生身父亲弥助,不止他从那里听来的,他说,从前有句话,叫作:&爬得高,跌得疼,高位害死人。&他还说:&自古以来,没有大的才干而飞黄腾达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留神老天爷发怒,可别违反了它的意志。&他说:&由于过快的荣升,会使你的人品和能力与高位不相称,最后甚至连人伦道德也会丧失殆尽。&他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对儿子说:&你可得留神啊!&。可秀次在连番的升职后,已经麻木了,他已经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了。弥助面对着在高位的儿子已经不可能在劝告什么了,但他知道孙七郎只不过是一具木偶而已,他决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活人。他不可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仅仅是被人用来继承丰臣政权的一件工具。就想他自己一样啊。
  秀次在这一点上到是挺像现在某些的政客,自己愚笨,虚荣,却又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忠告,这些人最终的下场大都像秀次一样悲惨的收场,这是不是遗传呢?秀次是一个工具啊,秀次的父亲所看到的这一点一点都不假,在秀次还有一步就要升到大纳言的时候秀吉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虽然这个孩子在两个月内就不幸夭折了,但秀吉对秀次态度的明显改变使大家看到了秀次是一个傀儡的事实,但好象就只有秀次这个傻瓜一个人不知道。也就是在秀吉的第一个儿子的死后秀吉才绝望的把关白的位置让给了秀次,而这个傻瓜还不知自己已经是日本过最有权利的人了啊。
  但是就是这个傻瓜在秀吉以为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而撤走了在他身边的老将后,秀次在一个叫木村常陆介的纵容和放纵下,秀次开始了他那些让人不齿的卑劣行径,现是为了向世人显示他的勇气他组织了剑士的真实的比武,而每场比武必须要死人才行,但这还不够,秀次认为他要杀人才能表现他的勇气,他开始乔装埋伏在路边杀人,逐渐他被人成为“杀生关白”,秀次所做的最可耻的是他对于女人的兴趣啊,这样讲大家也许会说那一个统治者不是这样,但秀次的性趣,是一种兽行,他共歼母女,甚至连老太太也不放过,他又被被人称为了畜生。。由于秀次作恶多端,丰臣政权在京都的上层缙绅和平民百姓之中的声誉已经一落千丈了。人们憎恨秀次,而更加抱怨秀次背后的丰臣家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说他不是人,是禽兽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开人们对丰臣政权的这种怨恨。“他是畜生,并奸母女就是证据。”秀吉用明白无误的语言总结了他苦思苦想的结果,并把这告诉了他的下属官吏。至此秀吉对秀次完全失望了,又由于秀吉的第二个儿子“拾儿”的渐渐长大,秀吉也想要让秀次让位,恰巧秀次做的这些事给了秀吉杀他一个借口秀吉最终把秀次骗到了伏见城高野山令其割腹自杀。秀次死了。拜他所赐,他的所有妻儿全部被杀,就连他的父亲,也被撤职,贬为平民流放赞歧国。
  传说在秀次死的时候死在了和别人相反的东方,陪死的和尚西堂说 :“殿下搞错了方向。这事儿颇为奇妙。殿下的一生不也是这样吗?”
  西堂和尚临死前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后来传到了民间,这宛如一句箴言,象征了秀次的整个生涯。说实在的,秀次或许是投错了娘胎吧。
注册: 2004年04月
太阁丰臣秀吉
出身低微 在众多日本人的眼中,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年)的诞生充满神奇色彩。最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下:天文五(1536)年丙申(猴年)一月一日,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现名古屋市中村区)的农民木下弭右卫门的家中,在这喜气洋洋的元旦气氛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弭右卫门的妻子平日笃信日吉权现(太阳神),经常向日吉权现祈祷能够生一个男孩。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太阳进入她身体,之后,她怀了身孕。十三个月后,这个小孩诞生了。由于是日吉权现所赐之子,因此命名为日吉丸(Hiyoshimaru)。这个小孩,脸长得像猴子一样,所以大家都叫他猴子。古今中外,英雄伟人的诞生难免染上神话色彩。上述的这则传说自然也不例外,疑点甚多。譬如说,后来秀吉用来自我宣传的《关白任官记》里,就记载他的生日是天文六(1537)年丁酉二月六日。关于他母亲因梦见太阳神而怀孕的故事,在后来丰臣秀吉写给朝鲜国、中国、台湾国等的正式外交文书中也有提及。其实,当秀吉受封「关白」(相当于朝廷中宰相的地位,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贵族担任)一职时,他曾说他的祖父是朝廷的公卿,因受小人的陷害而至乡下生活。有一次,他母亲至京都探访亲戚时,与公卿贵族发生关系而生下他。后来他又改口说是他母亲与天皇发生关系而生下他,最后,终于发展成他是「太阳神之子」的神话。丰臣秀吉的父亲木下弭右卫门曾经在织田家担任「铁炮足轻」(火枪步兵),受伤后回到老家当农民。在丰臣秀吉一统天下后,或许他认为必须夸张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或许只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过当他从替织田信长拿拖鞋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天下霸主时,连当时的知识份子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似乎不只是个凡人。因此,对于当时的一般民众而言,或许「太阳神之子」是个能够让人接受的说法。
没没无闻的童年 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太阁素生记》,以及其他传记的记载,秀吉确实长得像只猴子,因此他的绰号叫猴子。这并不只是个谣传而已,现存的织田信长的信中留有证据。此外,织田信长的信中还透露,秀吉还有个外号,叫做「秃鼠」。秀吉中年以后,毛发逐渐稀疏,晚年出征的时候,为了使自己更有威严,经常要画眉毛,装假胡须。不管是猴子还是秃鼠,总之丰臣秀吉的外貌极为不扬。秀吉在八岁时与父亲死别,没多久,一个名叫筑阿弭的茶艺师当了他的继父。在继父的眼中,秀吉不管外表或个性方面,一点都不可爱,而且家里又贫穷,因此就叫秀吉出去当帮佣。秀吉不管到哪里帮佣,都不受欢迎,每个地方都待不久。最后,在十六岁那年,秀吉拿着生父留给他的永乐钱一贯文离家出走,独自寻找帮佣的主人。秀吉的出生地尾张(现爱知县),介于京都与偏僻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在这种环境下,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在旅途中,他将永乐钱换成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再将缝针卖掉,获取利润成为旅费。最后,秀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由于至武士家庭工作是他的最大愿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奋,没多久即受到嘉兵卫的重视,将他提拨为出纳管理员。然而好景不常,秀吉的能干与勤奋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经常在嘉兵卫的面前中伤秀吉,尽管嘉兵卫再三保护他,但阻止不了众人的诽谤,终于在嘉兵卫善意的说明原委之后遭到解雇。秀吉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虽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谢嘉兵卫对他的提拨与呵护。后来,丰臣秀吉称霸天下之后,他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诸侯)。
侍奉织田信长 回到尾张之后,秀吉想尽种种办法接近织田信长。在织田家中,他的第一份工作仍是替信长拿拖鞋。虽然同样是拿拖鞋的工作,但秀吉比从前更加用心。譬如说在寒冬的清晨,他将信长的拖鞋放进怀里温暖,信长对于这种用心当然会有所回报。在六年后,也就是永禄二(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发动奇袭,打倒今川义元,一跃而成为天下出名的武将。此时,秀吉担任杂物采购官,发挥了开源节流的长才,他将支出减少了三分之二,当清洲城城墙破损而没钱修理时,他又毛遂自荐担任营缮官,将城墙修补完毕。就在桶狭间之战的那一年,秀吉与织田家的浅野又左卫门长胜的养女Nene(后来尊称为北政所Kita no Mandokoro)结婚。由于他是从步兵之子入赘于武士之家,所以改名为藤吉郎(Toukichirou),另一名字为秀吉。此时秀吉二十五岁。后来约在秀吉三十八岁时,他又从织田家的大老丹羽长秀与柴田胜家两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为羽柴(Hashiba)。永禄九(1566)年九月,当织田信长攻打美浓的斋藤氏时,织田军最重要的战术工作就是于墨悮(Sunomata,现岐阜县安八郡)建筑堡垒。织田信长派遣三分之二的军队去建筑堡垒,剩下的三分之一用来防卫敌人的攻击。这建筑堡垒的工作就由秀吉来负责。秀吉先将建筑堡垒的木材运往木曾川的上游,然后用木筏沿着河流运送下来。建材运到之后,才二、三天,堡垒就建好了。之后,秀吉又建议借用当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袭敌阵,结果获得大胜。这次大捷,秀吉成为信长麾下的一名大将。
本能寺之变 日拂晓,明智光秀举兵叛变,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自杀身亡。这一个事件改变了秀吉的命运。根据《川角太阁记》(Kawazumi Taikouki)的记载,明智光秀在事变之后,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报告。没想到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误入羽柴秀吉的兵营中。此时正好是本能寺之变的第二天。秀吉知道此事后大吃一惊,同时他也预感到他的一生的命运将会有巨大的转变。羽柴秀吉不敢张扬此事,翌日(4日)立刻与毛利(Mouri)军的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达成和谈协议。6月5日清晨,秀吉从高松城撤退,挥兵讨伐明智光秀。秀吉的军队在滂陀大雨中,日以继夜的强行军,奔驰了约一百零八公里的路途,终于在七日的傍晚抵达自己的居城——姬路城。秀吉一回到姬路城,立刻跳进澡池里泡热水澡。他在澡池里面,发布出兵的顺序,并命令将城中所有的资金与兵粮完全分发给将士,毫不保留。从这里可以看出,羽柴秀吉为了这一战,将他一生的命运孤注一掷。
山崎之战 此时秀吉心中应早有胜算。因为明智光秀背负着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实上连光秀以为一定会来援助他的细川父子都剃掉头发,与他绝交。表面上看起来,明智光秀似乎太过盲动了,其实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的主要将领都在远方与强敌作战,而织田信长最忠实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都大坂观光,几乎不带一兵一卒。因此明智光秀举兵叛变的时机并没有错误,只是他的运气太差了,真可谓人算不如天算。现代日语中,有「天王山(Tennouzan)」一词,意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关键。这是指明智光秀听到秀吉率领快军往京都来时,他立刻带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称的山崎(Yamazaki,位于京都大山崎町),并欲控制山崎后方的天王山。没想到秀吉已经早他一步占领了天王山。此时,秀吉的军队约四万人,光秀一万六千人,胜负早已揭晓。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杀死,他的军队也四分五裂。
贱岳之战 山崎之战后,秀吉的声望扶摇直上。6月24日织田君的主要将领聚集在尾张的清洲,讨论信长的后继人选,以及分配领地的会议,这就是所谓的清洲会议。在会议中,大老柴田胜家推出信长的三男信孝当后继者,但是秀吉却决定由信长的年仅三岁的孙子三法师来继承。柴田胜家的不满可想而知,织田军的内战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终于发生贱岳(Shizu ga Take,位于滋贺县北部)之战。在贱岳之战中,秀吉的阵营中传来前线已经败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却对部下高喊:「我们打胜了!」秀吉判断敌军虽然战胜,但一定已经精疲力竭,当天晚上将会在大岩山附近过夜。于是秀吉指挥军队,连赶十三里的道路,来到退守的前线阵营。到了晚上,当柴田军的佐久间势站在大岩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动时,他吓了一大跳,他作梦也没想到秀吉那麽快就赶回来。贱岳之战,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动中获得大胜。
大坂筑城 在山崎之战与贱岳之战获得大胜之后,秀吉于1584年与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织田信雄(Oda Nobukatsu)的联军大战于小牧(Komaki)、长久手(Nagakute)。遇到骁勇善战的德川家康,士气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钉子,但是他非常聪明,立刻与家康和谈,并收家康的次子于义丸为养子。其馀的战争,如1585年攻打纪州与四国,1587年征讨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军队都势如破竹,迈向统一日本之大道。1583年,秀吉在大坂着手建筑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阁外观五层,内部八至十层,于1585年完成,其动员的人数,据史料记载,「超过六万人」,「如同蚂蚁进入蚁穴般」。秀吉为了向大家炫耀大坂城的豪华壮丽,经常招待访客去参观,其中还包括外国的传教士。秀吉向传教士说:「现在你们看到的房间,到处都是金、银、生丝、绸缎、高级茶器,另一间房间则都是长短刀,以及其他的武器。」换言之,大坂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宝山。此外更令参观者惊讶的是,秀吉还制造了一间活动式的黄金茶室,墙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黄金制造的,甚至连纸门的骨架也是黄金打造。他的寝室也是极为华丽,棉被是鲜红色的高级布料,床头以黄金雕刻装饰。这大坂城在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坂城天守阁是在1931年11月以钢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传教士佛洛伊斯于1593年的报告书中介绍秀吉的夜生活如下:「关白(秀吉)极为好色而不知廉耻,经常沈迷于动物性的肉欲中,在他的宫廷内,拥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这不幸的暴君年龄已经超过六十岁(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老),但是他还派人出外搜寻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儿,也不管是未婚或是寡妇,只要是容貌美丽,都被他召进城内。而且他都只留一二天,就让那些妇女回家,只有让他满意的,才长久留在城内。」他的侧室为数众多,比较有名的有:淀殿(Yododono,也就是浅井长政的长女茶茶)、加贺局(Kaga no Tsubone,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松丸殿(Matsunomarudono,京极高吉长女龙子)、三条局(Sanjou no Tsubone,蒲生氏乡的妹妹阿虎)、三丸殿(Sannomarudono,织田信长的五女)、姬路殿(Himejidono,信长的弟弟信包的女儿)等。有人说,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欢蒐集名门闺秀当侧室。
藤原秀吉与丰臣秀吉 就在大坂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岁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权势的「关白」一职。这「关白」一职,自古以来,都由藤原氏所独占,特别是藤原家的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称为「五摄家」。因此秀吉乃先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乾爹(近卫亦为藤原一族),然后才晋升关白。至于,为何秀吉不担任「征夷大将军」而去当朝廷的「关白」一职,虽然有种种说法,但其实当时的战国武将,一听到朝廷要赐给他们虚有其名的官位,都会感动得流泪。所以秀吉晋升「关白」,自然会感到无限的光荣。晋升关白后的翌(1586)年,就在后阳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晋升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关白」一职虽然代表最高权势,但从正统的律令制度来看,仍属「令外之官」,从此看来,秀吉拟依律令制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面,或许秀吉认为藤原这个姓太过老旧,无法显现出他是历史上最大的伟人,因此秀吉又获得天皇的许可改姓丰臣,象徵日本统治者的丰臣秀吉于焉诞生。
「刀狩令」与「太阁检地」 战国时代,人民拥有大量的武器,动不动就以武力来抗争,因此连战国武将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达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火枪等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虽然在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将实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么彻底,而且是属于全国性的。当时的农村究竟拥有多少武器,我们从加贺国江沼郡所没收的武器即可一窥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长枪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国仙北郡则没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长枪三百三十六支、火枪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头盔五顶。农民的暴动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来解释,但反过来说,一个农村拥有这麽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难。在秀吉的「刀狩令」实施之后,农民的武力可以说遭到去势。在日本史上,有所谓的「太阁检地」,这太阁当然是指丰臣秀吉,而所谓的「检地」就是重新测量土地的面积,并调查作物生产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辞去「关白」,由他的养子秀次继承「关白」,自己则成为「太阁」。「太阁」是「关白」禅让之后的称呼。就在秀吉成为「太阁」这一年,开始作全国性的检地,因此称为「太阁检地」。其实,秀吉从1583年起就开始检地,在这之前,其他的战国武将为了想要重建业已崩溃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经做过检地的工作。「太阁检地」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那是代表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工作,同时,也表示他为了将来出兵朝鲜而预先作国力调查。此外,经过秀吉的严格检地之后,每块田地的收获量都统计得很清楚,农民具有耕作权,同时必须担负缴纳年贡的义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剥削阶级(豪农)从此消失。
禁止基督教与出兵朝鲜 基督教是于1549年随传教士沙必略传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后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经到达十五万人,可以说是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丰臣秀吉却发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诸侯)将领地捐献给教会,再度出现类似一向宗信徒暴动的局势。在禁令中的第一条提到,日本是神国,这表示日本开始吸收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在印度、中国的圈子里。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脱亚论」。就在长久的战乱接近尾声,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来临时,1592(文禄元年)正月,丰臣秀吉突然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于朝鲜,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印度、东南亚。虽然有人说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是由于他丧失了最心爱的三岁大的儿子鹤松(1591年),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向传教士说过要出兵朝鲜,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封建领主不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之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犒赏有功的将领。如果占领了中国,当然不愁没有领地可以分发。就在出兵朝鲜的前后,秀吉分别写信给琉球(1590年)、菲律宾(1591年)、高山国(台湾,1593年),要求服从朝贡。当时的台湾正是中国等海盗的根据地,是军事、贸易、交通的要冲。秀吉的军队在攻打朝鲜二十天后,已经攻陷汉城,可谓势如破竹,日军的致胜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欧式火枪。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际,朝鲜的游击队开始在各地反击,名将李舜臣更率领朝鲜的水军,以龟甲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军队,控制了制海权。进入严寒的冬天之后,明朝的救援军队又赶到朝鲜,日军在饥寒交迫中牺牲惨重,厌战气氛弥漫。秀吉本来想要谈和,但是日看到明使的国书,上面写着要封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将日本当作明朝的属国。秀吉看了之后暴跳如雷,当天晚上发布命令,再度出征朝鲜。这次的出兵军队只有十四万,而且仅能占据朝鲜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后,日军队朝鲜民众的残害更加激烈,而且日军为了争取战功,将战死的朝鲜军队的鼻子、耳朵割下,用盐醋防腐寄回日本给丰臣秀吉,由于以数量记功,所以很多无辜的老弱妇孺都受到残害。这些鼻子与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广寺大佛的西侧,今日则称为「鼻冢」。至今,韩国人一提到丰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齿。秀吉的军队除了杀害朝鲜军民之外,又强行押解五、六万朝鲜俘虏到日本耕作。除了农民之外,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铜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梦中之梦 在征服朝鲜的军队陷入苦战之下,如同前面所述,丰臣秀吉将自己的「关白」一职让给外甥秀次,自己则引退,成为退休的「太阁」。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岁那年,爱妾淀殿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为「拾」,亦即后来的「秀赖」。就在秀吉为如何替儿子的未来铺路而伤脑筋时,秀次为了讨好朝廷,献上大量的金银财宝。秀吉得知之后,即以谋反的罪名命他切腹,并将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馀人斩首,据说当时鲜血染红了京都的鸭川。 1594年,秀吉五十九岁时,关白秀次的文书官在日记中记载,秀吉在晚上睡觉时尿床而不自觉。为了防止肉体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鲜的将士捕捉老虎给他进补。尽管吃了大量的虎肉与老虎的内脏,然而秀吉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好转。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体情况稍好,乃于3月15日在山城的醍醐(位于京都市伏见区)举行盛大的赏花大会。其规模远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举行的茶道大会还盛大。然而与北野的茶道大会不同的是,当年的茶道大会,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参加,而这次的赏花大会却是戒备森严,彷佛暗示着世人对丰臣政权的不满。到了七月一日,秀吉梦到织田信长来对他说:「藤吉郎,你的时候差不多到了,我来迎接你。」秀吉回答说:「藤吉郎替主君报仇,是为了报答主君的恩惠。请主君再稍等一段时间。」信长猛拉着秀吉说:「不!我的孩子被你害得很惨,一想到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点过来!」秀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爬离床位了。自从作了这个梦之后,秀吉自己知道来日不多,他最担心的仍是爱子秀赖的未来。八月五日,秀吉将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叫到床边,不停地说:「拜托各位一定要照顾秀赖。」八月十八日,秀吉终于在伏见城内结束他那波涛汹涌的一生,享年六十三岁。他留下一首辞世歌:「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坂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注册: 2004年04月
北條氏照()
北條氏照,相模北條氏康的次男,幼名藤菊丸,母親是今川氏親的女兒。父親氏康為了謀求北條家勢力的擴張而與關東各地植根深遠的豪族結親,氏照也在七歲時成為山內上杉家的武藏守護代,瀧山城主大石定久的養子,大石家的繼承人,改名作大石氏明。
在北條家完全併吞了大石家在武藏的勢力後,北條氏照便在氏康的命令下與大石定久解除了父子關係,恢復原姓北條,易名氏照,成為瀧山城主,在其領內使用&如意成就&的方形朱印。與兄長氏政不同,氏照是十分深謀遠慮的人且生性剛毅堅沉,可說是北條家中最接近其當主氏政之人,不僅僅是家中首屈一指的戰將,對北條家的內政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當年在北條與武田、今川成立甲相駿三國同盟時,房總的最大勢力里見家也與長尾景虎締造了房越同盟以和自第一次國府台會戰後日益敵視的北條家抗衡,之後永祿四年參與長尾景虎的關東攻略,當主之子里見義弘更隨越後軍包圍北條家的小田原城。
永祿七年里見義堯、義弘父子再次應上衫謙信之邀和岩槻城的太田資正一同出陣,這時人在下總江戶城的北條氏康察知里見家將大舉進攻下總時決定與里見軍一決生死,動員麾下所有家臣出兵再度與里見家在國府台交戰,是役之中氏照十分活躍,竭力奮戰,里見軍大敗,義弘和正木時茂落荒而逃,時茂的嫡子和弟弟一一陣亡。
永祿十一年,下總栗橋城陷落,北條氏康擊敗以古河公方為首的反北條勢力,北條氏照因戰功成為栗橋城主。之後在當年十二月武田信玄撕毀與駿河今川家的盟約,揮軍攻入駿府城將今川氏真追放,為此北條氏康決定支援今川氏真而與長年爭奪關東霸權的上衫謙信和睦以抗信玄,在相越同盟之中氏照與弟弟氏邦負責擔任與上杉家禮儀往來的交涉任務,交涉期間信玄R甲信、西上野的家臣出兵包圍小田原城,不過由於氏康不理信玄的挑釁固守城池而不得不退兵回國。
北條氏康見武田軍已退,機不可失急命北條氏照與氏邦由後追擊,在三增岬的中里、上宿、下宿布陣,就在武田軍精銳山縣昌景所率的赤備騎兵隊已從志田岬通過,內藤昌豐正指揮運糧隊通過之時,北條氏照覬得此時讓軍中猛將北條綱成發動攻勢,突擊內藤昌豐隊。不料,奇變橫生,應該走遠的山縣昌景竟然如疾風掣電一般回援,急襲北條軍的左翼,引起北條軍的大混亂,北條氏照飲恨敗北,喪師三千,逃入半原山。
父親氏康於元龜二年去世,兄長氏政仿效父親隱居讓長子氏直繼為家督,於幕後輔佐政事。終於親理政事的氏政在父喪不久後便推翻了父親以往的外交方向毀棄相越同盟,轉與武田家再次締結甲相同盟。以統一關東平原為目標的氏政向歸屬上杉家的關東豪族出兵,北條氏照作為北條軍的主將征戰各地,尤其活躍於北關東。
天正三年,北條氏照先是驅逐了下野豪族小山氏,後來以栗橋城為根據將北下總、南下野完全納入北條家的支配。天正十年,本能寺之變後出兵織田軍撤走後已成空國的上野並攻入甲斐都留郡和信濃佐久間郡、小諸郡。當年尾古河公方足利義氏歿,將下總古河城也收入北條家的領土範圍之內。
當時同樣對武田家舊領有興趣的人還有統率東海道三國的德川家康,他奪取了甲斐信濃兩國的大部份及一小部分上野。天正十一年,德川家康與北條家達成協議均分武田舊領,雙方交換領地,北條家把在甲信的佔據地讓給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則把在西上野的佔地交給北條家,投入家康麾下的武田舊臣真田昌幸的上野沼田城也讓給北條家。家康之女督姬也嫁給當主北條氏直,兩家結盟。
此合約對佔有沼田城的真田昌幸有損無益,昌幸大怒而脫離德川家轉與豐臣秀吉合作。翌十二年,德川北條兩家聯手進攻真田昌幸。北條家以北條氏照為總大將,領七千五百兵馬攻向沼田城,氏照連續三輪攻城但都被沼田城守將矢澤綱賴一力硬頂住,當進攻上田城的八千德川軍慘敗之消息傳來後,氏照在幾次小規模攻擊皆不克後當機立斷下令撤退,以防止步上德川軍的後塵。
天正十八年,得到德川家康臣服並攻降九州島津家的豐臣秀吉要求北條氏政上洛服於豐臣家。氏政以為關東八州已在掌握,和德川、伊達又有同盟關係而不與理采,時任評定眾筆頭的北條氏照也以強硬的態度反對臣服秀吉,與氏政同為主戰派。之後發生了&名胡桃城奪取事件&,北條家臣豬俁範直奇襲名胡桃城,真田家守將鈴木重則城破自刃。
豐臣秀吉為此氣極大怒親率二十二萬,甚至動員九州四國北陸的大名以雄雄烈火之勢捲向關東八州。北條氏照為一門眾中最為善戰的主力將領所以留任小田原城協防,八王子、栗橋、小山、榎本等領地則交由家臣死守,面對秀吉的大軍包圍,氏政沒想到後援充足的豐臣軍並未如當年的上衫謙信和武田信玄一般因乏糧而敗退。六月二十三日天色未明,豐臣軍北陸支隊乘霧猛攻八王子城,八王子城在一日間陷落。
八王子城失陷後十日,當主氏直之弟北條氏房出城至秀吉陣中要求以切腹來換取城兵與兄長的性命,秀吉答應了他的請求,小田原開城全面降伏,在秀吉的命令下北條氏照因為與兄長氏政同為全面抗戰的主張者而被剖要求切腹謝罪。七月十一日,北條氏照隨氏政一同到城下侍醫田村安清邸中自盡,享年五十一歲,法名青霄院殿透岳宗關。
注册: 2004年04月
細川藤孝()
細川藤孝是幕府官員三淵晴員的長子,晴員本是管領細川家中細川元有之子,後來入繼母家三淵氏擔任養子,而晴員之子藤孝又做了自己本家親兄細川元常的養子。此外藤孝之母則是著名學者清原宣賢之女,妻子則是與父親三淵晴員同為幕臣的沼田光兼之女,因此他的出身與幕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細川藤孝初期仕於室町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永祿8年,松永久秀及三好三人衆聯手突襲足利義輝居住的府邸,義輝力戰而死。松永久秀擁立義輝的堂弟足利義榮繼任為室町第十四代將軍,但真正應該擁有將軍繼承權是當時在興福寺出家的義輝親弟覺慶,松永久秀等人本想順便一起對他下毒手但苦於興福寺擁有極為強大的僧兵武裝力量,使他們無法得逞。
雖然覺慶一時間並無生命之憂,其行動卻仍受松永久秀等的嚴密監視,始終忠於幕府的細川藤孝與同僚一色藤長等人於當年7月28日冒險將覺慶從興福寺救出並藏匿於南近江六角氏家臣甲賀和田惟政家中,覺慶也在永祿9年2月還俗改名義秋,之後六角義賢之子義治決意和三好三人衆一同進軍近江阪本,情勢危急的義秋只好逃亡,這段時間裡藤孝一直投奔至若狹守護武田家又轉至金崎投靠越前強豪朝倉義景。
不料此時的義景正因嫡子之死而意志消沉並無擁義秋上洛的心情,藤孝和義秋便通過和信長有姻親關係[信長正室濃姬是他的表妹]此是正在朝倉家仕官的明智光秀接近並投靠了已控制尾張、美濃兩國的織田信長。而義秋也在此時改名爲義昭,永祿11年,義昭在細川藤孝的陪伴下由越前一乘谷出發到達岐阜,居住於立政寺。原本認為上洛之戰必定十分艱辛的義昭等人未料到,兩個月後信長便浩浩蕩蕩地率領大軍發動直搗黃龍式的攻擊,一路直攻上京都趕走三好三人衆等而已與三好三人衆反目的松永久秀以及三好義繼則先後投降了信長,信長快速且俐落的動作令細川藤孝大感佩服。
在義昭成功當上第十五代將軍後,細川藤孝擔任青龍寺城主,以足利義昭的家臣身分仕於信長,可說是是同時服侍二君的臣子。織田信長在永祿13年提出的“五箇條の條書”和在元龜3年向義昭提出“異見十七ヶ條”對將軍的權威嚴重傷害,對信長不滿的義昭暗中與武田信玄、本願寺顯如、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比叡山延暦寺、三好三人衆等反信長勢力組成“信長包圍網”,這時的藤孝果斷地離開多年服侍的義昭,轉而投靠擁有遠見和才幹的織田信長。
天正五年,藤孝與織田信忠、羽柴秀吉一同攻陷叛將松永久秀的大和信貴山城,翌年與其子細川忠興一同被編入明智光秀屬下進攻丹波、丹後。丹後的一色義道曾一度率兵將之擊退,細川藤孝遂一面向明智光秀求援,一面暗中收買義道身邊的家臣沼田勘解由,於翌年再次攻擊一色義道的居城八田城,義道敗走至中山城,最後因家臣沼田勘解由的背叛而自殺。由於這樣的功勞細川藤孝被信長任命為丹後一國12萬石之主,之後藤孝開始努力經營丹後國田邊城。
天正十年,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欲拉攏女婿細川忠興及其父藤孝參加自己的陣營,他有如此的自信是有原因的,自義昭前往越前朝倉氏起同樣是精通和歌、文學的文化人交情極深,雙方更有姻緣關係,光秀將他的女兒玉子嫁給了藤孝之子忠興為妻信長雙方之間的關係不可謂不深。
不料藤孝卻在此時剃度出家,號幽齋以示為信長哀慟之意,將家督一職讓給忠興,並決定加入以討伐叛逆光秀為名的羽柴秀吉一方,山崎之戰後光秀敗亡,秀吉對藤孝在本能寺之變時未支持明智光秀之舉大表贊賞,得到了原屬於光秀在丹後的4萬石領地,之後藤孝在宮津城的細川宅中暗殺了投降的一色義定,由於當初投降時一色
義定是以迎娶細川藤孝的女兒為條件和解,因此他萬萬沒想到藤孝會殺害已是女婿的自己。義定在宮津被殺的消息傳開,丹波吉原城主一色義定的叔父義清成為弓木城城主並繼任家督,但是藤孝已先發一步命細川忠興包圍弓木城,而細川興元則包圍了吉原城,最後義清親自殺入細川軍本陣,於下宮津戰死,室町幕府四職家之一的一色家宣告滅亡,藤孝完全平定了丹後。
天正十三年,羽柴秀吉受天皇賜姓“豐臣”,並且登上了關白大位,細川藤孝受秀吉加封為從二位法印,天正十四年,秀吉再度加封他山城西岡3千石,天正十五年,隨秀吉征伐九州,又受封大隅3千石。
秀吉死後於慶長五年七月十七日石田三成正式宣佈起兵討伐德川家康,近畿一帶只有鳥居元忠在山城的伏見及細川藤孝在丹後的田邊城仍屬於東軍。西軍以福知山城主小野木重勝為主將率領丹波及但馬兩國西軍諸將竹中重利、小出吉政等以及丹後的一色家餘黨共15000兵前往進攻田邊城,而當時田邊城的守軍僅有500人因此陷入重圍。
此時,京都的朝廷也開始介入這場田邊城包圍戰,因為細川藤孝乃是歌道的古今傳授証明狀的繼承人,他一死歌道的傳授亦會因此而斷絕。由於朝廷一反常態的積極介入使西軍不敢強攻,面對朝廷屢次的開城逃亡勸說,藤孝毅然向朝廷獻上古今和歌集、歌道的古今傳授証明狀、源氏抄及二十一代集等家寶,以示其堅定不降的決心,雖然最後藤孝還是因為不敵而按照朝廷的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公快点 天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