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ol账号交易14年的号 有孙悟空套装+金箍棒 还有ak117幽灵等一些永久武器 大概能卖多少钱

> >正文
使命召唤OL全新皮肤武器-AK117黑色行动
使命召唤OL全新皮肤武器AK117黑色行动强势来袭,很多玩家都不知道AK117黑色行动怎么样,它与普通AK117有什么区别等,以下19游戏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使命召唤OLAK117黑色行动属性测评,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化的紧凑型步枪,继承了AK系列的一贯特点,模块化程度高,但缩短的枪管导致其射程和穿透力都略有降低。黑色行动经典名枪。错过双十一,千万别错过双十二,淘宝双十二活动正式开启,千万红包限时抢,最高金额1212元,猛戳链接抢红包,分享给朋友中奖率更高哦!
AK117黑色行动不仅拥有3配件槽,同时还采用碳纤维枪架,使得瞄准更加迅速。 数据分析
伤害:33 射程:46 开镜精度:47 稳定性:85 扫射精度:53 机动性:79
与AK117典藏版进行对比,小编奇迹般的发现AK117黑色行动竟然在机动性上还多出一点,这并没有在枪械介绍中注明出来,不过这在实际作战中的效果不会有多大的提升。 弹道分析
对比弹道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弹道也还是参照基础版AK117的。盲射弹道较为分散,机瞄弹道会有一个轻微的上下跳动。 伤害测试
爆头伤害36点,在爆头的情况下可以三枪致死。(不过像AK117这样的高射速步枪,一般只要在中近距离击中敌人的头部,后面的几枪也基本上会是爆头伤害。)
打身体伤害33点,需要致死至少需要4发子弹了,还缺少最后的一点伤害。 当然如果有一发子弹是爆头伤害,之后即使有两发子弹打中身体。这样也足够致死了,当然这样的伤害是明显偏低的,更多的是利用它的高射速来弥补。 换弹动作
AK117黑色行动的换弹动作也没有多大的变动,还是使用右手换弹的方式。而且AK117的换弹动作还是比较快速的。 武器搭配推荐
配件:金属被甲弹+前握把+战术枪托 副武器:USPT.45(配件:扩容弹夹) 被动技能:轻装上阵+快手+极限条件 战术装备:破片手雷或者烟雾弹 这样的搭配更加适合在冲锋模式中用于跑图卡点的打法,利用轻装上阵和极限条件的高机动性进行快速的跑图,找到一个安全有效的点位进行卡点击杀,简单的说就是游击战。目的在于干扰敌人的进攻势头,同时在一定情况下累积连杀数,以便在后期利用高连杀技能和队友的配合形成一个大比分压制。
配件:消音器+金属被甲弹+前握把 副武器:FA1911 被动技能:防爆服+快手+极限条件 战术装备:闪光弹+破片手雷 这样的搭配更多的适用于爆破模式,消音器在卡点开枪时不会在小地图上标注红点,金属被甲弹用于穿杀掩体后的敌人,而前握把则是增加射击时的稳定性。因为AK117黑色行动自带碳纤维枪架,这样我们就不用为了加快开镜速度来装快瞄握把了。 推荐技巧
利用机动卡点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的击杀敌人。当然如果是依靠左右两侧掩体进行自我保护的话,我个人还是比较建议玩家在武器中装备战术枪托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你在开镜的情况下也能有较高的机动性,不容易被敌人击杀。
当然合理的卡点也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保护和杀敌。第一得保证你前方的视野比较开阔,同时在你前方敌人不容易发现你。第二在你的左右两边和后方最好有两个方向是有掩体遮挡的,否则你很容易被其它地方出现的敌人击杀。
在这里我还得提到一点,这就是AK117黑色行动的机瞄。它的机瞄和原版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毕竟它的前后准心并没有重合在一起。不过小编个人猜测可能是它本身BUG的问题,导致准心没有聚在一点。最终效果,我们应该以正式服为准。 总结:总的来说,AK117黑色行动的外观还是非常帅气霸露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AK117进行了强化,而且AK117本身已经是一把尖端武器了。 以上就是19游戏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使命召唤OLAK117黑色行动属性测评。
http://www.19yxw.com/Article//382889.html 19游戏网整理报道编辑为您推荐的相关文章《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好玩吗?现如今beta测试版已经向PS4平台开放了,究竟实际的游戏体验如何,游戏有哪些亮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beta测试版模式武器与地图对战图文心得,有需要的玩家使命召唤OL最新推出了夺宝款潮活动,在活动中给玩家们准备了许多豪华装备,以及首发英雄。使命召唤OL夺宝款潮活动有什么奖励?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使命召唤OL最新活动夺宝款潮的介绍吧。活动时间:日至使命召唤ol国庆限量秒杀活动怎么参加?相信很多玩家都想知道,下面19游戏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使命召唤ol国庆限量秒杀活动网址!AK117幽灵,单Q限购1次。M4LMG骷髅,单Q限购1次。立即参加以上就是19游戏网小编为大家《使命召唤13:无限战争》很多玩家对于物品收集有很大的兴趣,这个游戏有哪些特殊武器呢?下面就为大家玩家anylidand提供的全武器收集地点,一起来看看吧。收集:乌云蔽日:碗底入侵Karma-45VolkEMCKBAR-使命召唤ol新夺宝117黑色行动多少钱能出?黑色行动属性怎么样?很多小伙伴还不清楚吧,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黑色行动是三配件,瞄准快;圣光比黑色行动多了一个PVE模式下子弹量增多,然后外观的话..我觉得黑
使命召唤OL相关新手卡使命召唤OL热门文章一周热门文章网络游戏排行榜使命召唤OL三毒会师活动介绍 得永久AK47凤凰
互联网 & 08-05 10:14:39 & 作者:佚名 &
使命召唤ol三毒会师活动开始了,召唤三次肯定能获得永久的AK47毒凰哦,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加吧
使命召唤ol三毒会师活动开始了,召唤三次肯定能获得永久的AK47毒凰哦,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加吧!
活动时间:日&8月23日
活动网址:
一、购买手雷
10QB可以召唤一次,100QB召唤11次
二、召唤(抽奖)
请注意:以下三只神兽中,必有一只是「AK47 毒凰(永久)」
三、三毒展示
四、活动规则
1活动时间:日至8月23日;
2购买指定道具可获赠相应召唤机会,消耗召唤机会可参与本活动;
3每次召唤时,可在三只神兽中选择一只,该神兽出现的武器或能量值为本次奖励,且这三只神兽中必有一个为提示语给出的道具;
4召唤得到的能量值,可在「选择召唤」中,选择并兑换自己心意的永久武器;
5若要替换召唤提示的武器,可点击「重置」按钮,则三只神兽(包括提示语)均会被重置替换,同时在每次召唤结束后,点击「重置」按钮可参与下一轮召唤;
6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腾讯公司拥有对本活动的解释权。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使命召唤OL三毒会师活动介绍 得永久AK47凤凰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祝大家生活愉快!更多实用攻略,更多最新消息请继续关注JB51!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如意金箍棒(《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
如意金箍棒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
如意金箍棒是《》中所使用的。书中说原是冶炼的神铁,后被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在平常所见的各种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黄色,中间为红色的棍子。
且说悟空出世以来,拜得菩提老祖为师,学了一身本事。等他回到花果山,却发现混世魔王已经占了他的洞府,奴役着他的手下。
如意金箍棒出处
根据《》的记载,金箍棒似乎注定就是的。孙悟空去
处索要兵器时得到的。书中第三回说道“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瑞气腾腾,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最初作为定海神珍的金箍棒“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金箍棒亦称“灵阳棒”。
如意金箍棒深意
“天河定底神珍铁”原是太上老君的作品,后被大禹求得,治水时用做定江海浅深的一
孙悟空金箍棒
个定子,后为所得,成为其打斗的,又名“如意金箍棒”。
按书中所说实际应称为“神珍”,“神针”一说是逐渐演化而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为孙悟空所得后,不用时变作绣花针大小;
二、,将其插在,看起来如同“针插入”;
三、“针”同“珍”,且更为,但是属于讹传,尊重,宜写作“珍”。
如意金箍棒特点
得到后,能随心意随意变化大小,而且似乎它只听孙悟空的。
三版西游记的金箍棒图
在书中金箍棒被夺走过,但没有任何其他神仙或者妖怪能够让随意变化。平时孙悟空将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藏在耳内,临敌时,从耳内取出,马上变成碗口粗细的一根铁棒。它还能随身体大小变化而按比例改变大小,孙悟空变成昆虫,金箍棒同样还是能藏在耳内,而不会无法随身携带。这也是取名“如意金箍棒”的含义。 金箍棒的威力很大,连神仙都敌不过它。由于非常重,书中说“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筋儿伤!”而且金箍棒还能被孙悟空随意变化,变成其他的物体,或者很多的数量,而它本身的性质仍然保留。书中也说,“金箍棒是海中珍,变化飞腾能取胜”。孙悟空也说自己的棍子“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其他神仙也可以用法力将自己的武器变大、变小或变多等等,所以金箍棒这项能力并不罕见
如意金箍棒原型
昔,华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时,为测江河
如意金箍棒
深浅,取一铁棒,可随心长短,入江河湖海,深浅立现。
水患平定后,禹帝将此铁丢入大海,取意永固;被东海龙君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珍铁”。俗语有云:擎天柱,架海梁,此铁正是那的具象化体现。
后,天产灵猴孙氏成归山,龙宫借宝;神器应主,璀璨生光,正可谓宝剑英雄,相见恨晚。此后便一直伴随这位美猴王,上闹三十三天,下砸十八地狱。乃是神器榜上天下第一棒。
此物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紧挨箍内,镌刻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若要小时,盈盈不足一握;要大时,顷满天地之间。
在《佛本行集经》卷十三《角术争婚品》中描写的净饭王的弓和悉达太子施弓的情形以及对四周的震动,认为很像孙悟空取棒的故事情节。敦煌写卷《庐山远公话》中的一则故事提到树神的等身铁棒以及长叩三下,鬼神俱至的情节,认为是中国文学传统中将铁棒作为法器的先例,这二者的结合可能是金箍棒的原来摸样。
如意金箍棒论棒
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爨五色霞光现。
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
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
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
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
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雷霆众将护,飞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
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大唐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
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
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
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
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
全凭此棍保,天下妖魔都打遍!
&鸿蒙初判陶镕铁,大禹神人亲所设。湖海江河浅共深,曾将此棒知之切。开山治水太平时,流落东洋镇海阙。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长能光洁。老孙有分取将来,变化无方随口诀。要大弥于宇宙间,要小却似针儿节。棒名如意号金箍,天上人间称一绝。重该一万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细能生灭。也曾助我闹天宫,也曾随我攻地阙。伏虎降龙处处通,炼魔荡怪方方彻。举头一指太阳昏,天地鬼神皆胆怯。混沌仙传到至今,原来不是凡间铁。”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毫无疑问,此物本来就是兵器,因为他的名字是如意金箍【】,在中国古代中就有【棒】,如意金箍【棒】这个名字不是孙悟空加上去的,而是孙悟空发现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名字,也就是说,老君练出来是当兵器用,不然也不会叫如意金箍【棒】;
而因为正好有变大变小的功能,所以被借去兼职当工具。从上面的诗文【禹王求得号神珍】,可以看出【】这个名字是大禹起的,于老君无关,老君起的名字是【】,刻在棒身。可惜今人无知,前后顺序颠倒,以为金箍棒只是工具,完成使命之后,被深埋海藏,埋没了几千年。对于此物,虽然东海龙王为上古之物,但并不使用可以看出,镇海的功能远强于战斗。
而金箍棒问世也很早,出于鸿蒙初判、天地初分之时,由此也可见其的确是一个具有灵性的上古神物,当然这在天庭并不罕见,西游记原文表示玉兔也是从开天之时修行至今,且西游记中表示一元为十二万年,而玉帝修行的年数远远超越一元,可以判断西游记中开天并非只开过一次,例如老君也是开天辟地之祖,但并不是此次开天的盘古,因此金箍棒虽然是上古神物,但也只是老君随手炼制的罢了。
龙王对威力的形容 ,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金箍棒还打碎过同样有如意特性的佛家法宝,弥勒佛祖的金铙,而且在与天界顶级战神的兵器交锋中金箍棒也全都不落下风,可见其质量非常过硬,绝非一般神兵。
到那玉华洲时,狮子精把师兄弟三件兵器都偷将去,要做什么“”,把那奉若上宝,却把金箍棒丢在一边,也可以看出凡间大众对于这件宝物的认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黄狮精不是珍宝,而钉耙是老君锻造一半让其他众神费时费力造出,也确实均是天上地下,举世无双之宝。而金箍棒是老君全程炉中打造,材料来自开天辟地之前鸿蒙时期。
西游记原著中有多处描写兵器重量单位的地方,在古代兵器的重量一般衡量兵器自身实力。美猴王借宝时,明确要求越重越好,龙王除了数千斤的武器,也“委实”找不出更重的来。这猴子居然还看不在眼里,这,眼光也比天还高啊。直到这时,才有那龙婆献计,才请出这“天河镇底的神珍”,这一万三千五百斤、已经被遗忘的超级神器。
可惜可喜,惜的是这样一件罕世奇珍就这样躺在海藏千百年,喜的是真主出世,终于可以重见天光,再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就仿佛那千里马卧槽,终遇伯乐也。
下面看看得到金箍棒后的这段:&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这里可以看到的逆天程度,首先体量可以达到撑满天地,这个体量即使要毁天灭地也是可以做到的。上可直达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下可抵十八层地狱啊。而另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它可以跨越阴、阳、天三界,且体积可以随心意变化、具有灵性,神力可谓无穷啊!。
在此之后如意金箍棒就跟随孙大圣下打阎罗殿、’上打凌霄殿,取经路上战群魔,正是....  十万天兵莫敢近,巨灵皆逃命。
龙王说它威力强,九曜难与争锋芒。
一棒打散四天王,慌得李靖求玉皇。
真君二郎难取胜、还要老君来帮忙。
心高志傲终是祸,被困五行多思过。
脱难西行保,天下妖魔尽丧命。
棒强志坚鬼神惧,打遍三界棍无双。
如意金箍棒论猴
早期的金箍棒在于孙悟空,却绝不仅仅是一件遇神杀神,披荆斩棘的武器而已。金箍棒自从得之于孙悟空,几乎是时刻未曾离身,久而久之,仿佛是猴子一体。被勾魂下地狱,酒醒之后,眼看不对,掣开棒子就打;丢在老君炉子里炼,七七难满,出炉便掣出,打得那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保了依然是野性难驯:抓,打;抓,打;抓,不由分说,依然打。,听几句骂,直接把砸了;打六贼,也动那如意金箍;打白骨,恼到唐僧甚至把开除。这个时候的孙猴子,还称不得“悟空”,金箍棒,也仅仅是一件浴血的“凶器”。
猴子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是遇到了思凡下界的青牛;“金箍棒”碰到了道家顶级大神器“金刚琢”,金箍棒遭遇重大对手,两次被套走;可能也是美猴王自得宝物以来,第一次与宝物分离。
可至此以后,美猴王好杀之心却日渐收敛。妖精还是妖精,打杀还需打杀,猴子还要保护唐僧。杀伐之事,却更多的被猪八戒担当。五十五回,写八戒将“一顿钉钯,捣做一团烂酱”;六十四回,对树精也是八戒“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把两棵腊梅、丹桂、老杏、枫杨俱挥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将松、柏、桧、竹一齐筑倒”。特别是六十三回,龙婆被抓,“八戒道:‘正不饶你哩!’行者道:‘家无全犯。——我便饶你,只便要你长远替我看塔。’”越接近,孙悟空超凡之态越显,去地府索之魂时,已经是“十代拱手接,五方鬼判叩头迎”,已经是“千株剑树皆,万迭刀山尽坦平。城中化,下鬼超生。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处处明。”早先村俗乖张之气全无,已是完全的圣态佛姿。
若照之前,管他妖精鬼怪,少不得猴子“一顿棒打”;那么什么使得猴子性格发生如此转变?
先前,降之时,孙悟空请,便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机锋;菩萨变化成妖精,猴子耍嘴:“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掣棒在手的美猴王,也许永远都不会明白“菩萨妖精,只是一念”;正如屠刀在手,永不能成佛。机缘巧合下,金箍棒两度遗失,终使猴子顿悟何谓。当“悟空”再度取回这“如意金箍棒”时,屠世刀已成救世杖,却又合了“”的无上真谛了。
每每有人喜欢谈论,自立齐天之时是何等威风,弃道保佛之后又是何等窝囊。却独独忽视了作者这段先扬后抑的良苦用心。作为一个天产的野猴,这是一个毫无顾忌,毫无心机的璞玉,纵然翻江倒海,终究不是栋梁才;纵然,也只是个初世为人的畜生。他若真做了,哪里还有清平海宇,祥和世世?担起保护唐僧西取重任,悟空也开始了自己性格上的转变和成熟,从,到敬师尊释;从杀戮成性,到救苦救灾。“故,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之后的悟空,心中已经有了挂碍,已经有心,必然也有了恐惧;挂碍的是师傅,是取西经的重任,是那夺天地造化、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的救世伟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髙煜翔评价《西游记》:“西游尽磨难,终见意志坚,愿做菩提树,普渡化众生。”
如意金箍棒金箍棒秘密
第一个秘密:金箍棒出身名门
孙悟空曾经当着狮驼岭狮子精的面透露了金箍棒的第一个秘密:“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由此可以看出来,是老君铸成的如意金箍棒,因为是极阳神铁且又有灵性、所以又名灵阳棒。原本是在天界也被视为神器用于镇天河之用,后被大禹借走治水,之后放在东海镇海。而大禹之所以拿它测量江河湖海用其实只是因为它有可随心如意变化的特点,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个测量工具。又因为它在天界就是镇天河用的神器、大禹也就索性用它永绝水患、把它留在东海镇海,这样一来老君也没啥理由再去索回它了。
至于为啥参与制造的神仙少?  那是因为并不是用作战斗,所以其他神仙没有出手的必要。金箍虽是鸿蒙初判陶镕铁,但当时连玉兔都已经成仙,何况其他大神?所以只有老君锻造它,委实是因为无须其他大神出手。
第二个秘密:金箍棒九转镔铁锻造而成
要说这根金箍棒有多厉害,看看齐大大圣亲口夸赞之语就知道了:“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英雄神勇,铁棒威风。前面已经提到,金箍棒是九转镔铁锻造而成的,并且“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金箍棒因为两头镶嵌金片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么,什么是镔铁?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钢。根据史书记载,镔铁最早出现在隋朝,大规模采用是在明代。相对于普通的铁和青铜而言,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都强得多,在古代是制造兵器的顶级材质,没有任何材料能与之抗衡。
第三个秘密:金箍棒自如的变化
金箍棒能够随着主人的口诀变大变小已经不是秘密,并且它只认孙悟空这一个主人。不信你看:“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所以说“如意”这个称号绝不是吹的。金箍棒要想变大,可以变成一座山;要想变小,可以变成绣花针。真可谓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完全随着孙大圣的心意而变化。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想起一些什么?对了,一个神奇的汽车种族,来到地球与邪恶威震天展开战斗,就是变形金刚。他们的本领和金箍棒完全有一拼,但是两者差别也挺大,变形金刚是一个智慧种族,而金箍棒只是一个听话的兵器罢了。在这里我们要探讨一个科学问题。金箍棒为何能够自如变化?这说明它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它变大之后就不会再变小,或者相反。那么,世界上真的有会记忆的金属吗?答案是有!第一块有记忆能力的金属发现于1963年,是在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发现者是一名叫W.J.比勒的科学家。而现在有记忆能力的金属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族,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四个秘密:为何金箍棒放进耳朵里不掉出来
孙悟空经常将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往耳朵里一扔,就空手走路,一点负担都没有。聪明的人肯定会产生疑问:“我们耳朵里爬进一个蚂蚁都痒死了,孙大圣扔一个绣花针进去,难道不难受吗?”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孙悟空把绣花针大小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不怕扎破鼓膜变成聋子,或者摇头晃脑的时候不怕掉出来丢失?”好,下面我们就解答这个问题,这就又涉及到了金箍棒材质和变形的问题。
第五个秘密:为何金箍棒要变成绣花针大小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问题问得太简单了,是孙悟空让金箍棒变成绣花针大小了,还用说吗?这个回答当然没错,那么如果我再问一句:“为何孙悟空不让金箍棒变成米粒大小,这样放进耳朵不就更省地方?”傻眼了吧?就让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吧。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吴承恩这么写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瞎编乱造,而是有着现实的基础。提到绣花针,我们会想到唐朝诗人,小时候在湖边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棒,领悟了一番人生大道理,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出处,最早记载于南宋的弟子祝穆所著的地理学名作《方舆胜览》里面。朱熹是大教育家,编造个励志故事小菜一碟。但是在道家很多著作里面,也恰恰记载着同样的故事,而李白也是一个道教徒,他的狂放不羁的诗仙形象直追道家的代表。而远古时代治水的大禹,在道教中被尊称为水官尊神。这样前后对照,金箍棒必须变成绣花针的原因就清楚了。吴承恩完全借用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嫁接到了金箍棒上面,也充分说明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不易。
第六个秘密:金箍棒是孙悟空身体的一部分
传说中的大禹与道教有关,金箍棒也与道教藕断丝连,而孙悟空本人在升级到斗战胜佛之前,是货真价实的道家子弟。他的师父是云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典型的道教人物。他在花果山结拜的七个兄弟,也是道教中人,他在天庭当弼马温、守蟠桃园也是在给道教神仙玉皇大帝打杂,我们能说孙悟空不是道家子弟吗?他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后成佛,其实是一种身份的转变过程,从道教徒最终变成佛教徒。很有意思的是,金箍棒与孙悟空形影不离的时候,大圣战斗力极强,一旦两者分开,猴子的战斗力立刻锐减,好像被夺去了精气神。而孙悟空拔根毫毛变出千万个分身的时候,金箍棒也会变成千万个,就像孙悟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这种解释还不足以服人,让我们想想孙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之后,他的金箍棒和头上的紧箍咒为何消失了?原因就是,金箍棒是道家宝物,孙悟空的身体从一个道家妖仙变成佛身,是脱胎换骨的变化,金箍棒消失很正常,这也说明了金箍棒就是成佛之前孙悟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孙悟空与他的金箍棒
我们知道,金箍棒是吴承恩老先生想象出来的一件神奇宝贝,具有很多令人惊讶的功能,几乎将古代所有人们能梦想到的神奇性能都集中到了这件兵器身上。答案是,金箍棒虽然变成了绣花针大小,但并不是直的,而是变成了指环形状。指环可以套在手上,而圆形的金箍棒套环可以撑在了孙悟空的耳朵里。这样一来,不管孙悟空怎么剧烈运动,金箍棒会牢牢嵌在耳朵里,既不会掉进耳朵深处,也不会掉到耳朵外面。此时,又有人会追问:“难道金箍棒不怕汗水腐蚀吗?”答案是:“不怕!”因为金箍棒外面镀了一层稀有金属,可以避免汗水腐蚀金箍棒。[1]
如意金箍棒打死的妖怪
8,众多小妖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历史趣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整整一年过去了。喜欢拼音文的朋友,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一个另类而纯净的世界。我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  所以我不再坚持。这个中文版,免费呈现给那些仍在寻觅的好人们:)  ========================================  第一部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94469.shtml  或: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722829.shtml  第二部分:  4. 孙悟空的政治诉求  我们知道,孙悟空学成“仙术”,回归花果山,初步肃清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將安排筵宴,請六王(即六大圣)赴飲,殺牛宰馬,祭天享地,著眾怪跳舞歡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卻又賞勞大小頭目,倚在鐵板橋邊松陰之下,霎時間睡著。四健將領眾圍護,不敢高聲。只見那美猴王睡裡見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  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还记得,当初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72般变化和筋斗云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说,但至少有一种暗示,即孙悟空应该不会再有性命之忧,他的“长生”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而且,即使仍会遭遇到500年一度的“天雷”“天火”“天风”,都有希望躲过。可这个时候,离孙悟空学会灵魂出窍的本事,最多也就是几十年时间,可能连20年都不到,怎么就已经出现了“灾劫”?  对于这个问题,孙悟空本人也是非常不解的,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带进地府(幽冥界),于是向那两个“勾死人”问道:  · “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  这里的“他”,指的是阎王,当时孙悟空的认识是,地府乃是阎王管辖的范围,所以认为是阎王派人来收他。孙悟空的这句话,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即在他看来,通过练习灵魂出窍的技术,通过“72变”的本领,人已经脱离了三界和五行。三界,一般的说法是天地人三界,但是具体的范围,向来比较含糊。但是“五行”的内涵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物质世界,甚至如果刨除掉“木”,那么基本都是无机物的世界。可见,孙悟空认为只要摆脱了物质世界,也就是实现灵魂的出窍和自由旅行,就永远不会有生死的问题,也就成了“神”。  那么,阎王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还记得电视剧中,那位阎王很威严地一拍惊堂木,说道:  “万物生灵,哪个不归我管!”  可惜,电视剧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万物”还是在物质界,而孙悟空真正担忧的,是灵魂层面的问题,他认为灵魂不应当属于地府的管辖。还是书中说得相对明确 ----  · 悟空(对十殿阎王)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  但是,经过查看“生死薄”,他才发现,原来除了虫鸟鱼人等生物之外,居然还有一类“魂”!也就是说,得道的灵魂一样在地府的监控和管辖之下,而孙悟空,排在这些“魂”的第1350位。随后,我们的孙悟空同学做了一件相当聪明的事:  · 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  从后边的事实可知,孙悟空想到的这个解决办法,是根本性的办法。他一气消掉所有有名字的猴类,解决了大量同类生物的生死问题(当然“不死”也可能是个问题,后边会说到)。可见,人的生死,竟然和那个伴随我们一生的“名字”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难道所有真正的“神”,都是没有名字的?  但是,经过这样一场痛快淋漓的胜仗,孙悟空并没有结束他对“长生”的探求,对于自己“灵魂”的安全性,他似乎产生了一种紧张。一日,孙悟空说:“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  孙悟空为什么忽然想到要上天?难道“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的状态,仍然不能让他满意吗?他上天是为了拓宽视野,或者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吗?我认为,其实他上天的最大动力,仍然是对自己灵魂的前景的忧虑。  当然,无论他的动机是什么,也无论那个伴随太白金星上天的,是他的肉体还是灵魂,总之,一旦孙悟空进入到天上的这个世界,那么“政治”问题,就将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他,让他永远无力摆脱。  *
楼主发言:108次 发图:1张 | 更多
  孙悟空的灵魂或肉体上天之后,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  · 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迺遣云宫、毘沙宫、五明宫、太陽宫、化樂宫……一宫宫脊呑金穩獸;又有七十二重寳殿,迺朝會殿、淩虛殿、寳光殿、天王殿、靈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臺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煉藥爐邊,有萬萬載常靑的瑞草。......  如果有人看过敦煌的壁画,那么就能够从感性上体会到,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景。面对这样的仙境,孙悟空无疑是充满了期待的。但是,这一期待,就出现問題了:  · 正欲収云前進,被増長天王領着龐劉茍畢、鄧辛張陶,一路大力天丁,槍刀劒戟,擋住天門,不肯放進。......悟空就覿面發狠道:“你這老兒,怎麼哄我?被你説奉玉帝招安旨意來請,却怎麼教這些人阻住天門,不放老孫進去”?  天宫重地,暂时不让你一只猴子进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孙悟空为什么会“嚷”,为什么会“发狠”,甚至说出要打道回府的话?孙悟空是感觉到对方藐视自己,心灵受伤了吗?并非如此,原文交待得非常清楚,他真正气愤不过的,是太白金星“哄”他,是太白金星居然是“奸诈之徒”。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太白金星就不能是奸诈之徒?那是因为,孙悟空认为像天庭这样神圣的地方,它的管理者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力上看,都应当是至高无上的。一条由玉帝亲自发布的旨意,居然无法传达到南天门这样要害的部门(也可能根本不曾发布),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乱相”。  从后边的文字不难看出,孙悟空的管理思想,其本质就是一个“诚”字。所以尽管玉帝用明显带有贬意的词汇(妖仙)来称呼他,他也大咧咧地认可,因为他觉得与天上的诸神相比,自己的确只能算得上“妖”。这种以诚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他官封弼马温之后,表现得尤其明显:  · 這猴王査看了文簿,點明了馬數。本監中典簿管征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紥草、飲水、煑料;監丞、監副輔佐催辦。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喫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蹏,都養得肉肥膘滿。不覺的半月有余。......  孙悟空不但对人真诚,对马也真诚,他深刻地体会到细致工作对于天庭管理大局的重要意义,所以把马匹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视为一体。而且,这些马并非一般的马,而是天马、神马,“赤兔”、“飞黄”等名号,早已传播天下。所以孙悟空对它们,是投入了真正的情感的,所以才能获得这些神马在精神层面的回馈,以及身体层面的提升。  我们阅读《西游记》时,通常都会认为孙悟空是嫌官衔太小、级别太低,才愤然回到花果山的。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原文,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  · 猴王道:“怎麼叫做‘未入流’?”衆道:“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后,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囓牙大怒道......  不难看出,真正激怒孙悟空的,其实仍然是一个“乱”字,即像他这样细致工作、重视细节的专业型人才,却在整个天庭体系中得不到起码的认可。如果天马的外形很“肥”,则上司会说一个“好”字,如果天马出现较瘦,或者骨骼不正的问题(尫),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承担责任的都是这个技术人员,更不要说有任何损伤了。这样的绩效考核,显然是非常荒谬的、低效的,它鼓励下级对上级的迎合和敷衍,而不鼓励切实认真的工作。实际上,他的下属们的这些言辞和抱怨,已经构成了一种“乱”的直接表现。  那么,以玉帝为首的天庭的管理,真的是孙悟空所发现的那样混乱不堪吗?天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
  关于天庭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从下边几个角度进行考察。  1)天庭的事务  任何一种管理的前提,是“有事”,如果没有值得操心的事务,则天庭的员工,大可以像三星、东华大帝君等神仙一样逍遥快活。那么从玉帝以下的各级人员,主要操心哪些具体事务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从我目前获得的信息看,主要都是“告状”。  首先,是东海龙王告孙悟空的状。龙王为何要告?因为“妖仙”孙悟空“索兵器,施灋施威;要披掛,騁兇騁勢。驚傷水族,唬走龜鼉。南海龍戰戰兢兢,西海龍淒淒慘慘,北海龍縮首歸降。”可见,一方面是孙悟空依靠强大的武力,获得了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则是整个龙世界在“精神”层面的损失。前者只与龙宫或海洋有关,后者则关系到整个宇宙的管理秩序。因此,龙王颇有深意地将孙悟空“聒噪、聒噪”这样的口语搬上了奏书,强调“海嶽淸寧,下元安泰”的政治高度,果然打动了玉帝。  其次,是阎王之中的秦广王,代表地府领袖地藏王菩萨告孙悟空的状。我们已经知道,孙悟空一笔勾消所有猴类的名字,导致“寂滅輪囘,各無生死”,这肯定是违法事件。所以这一状,告得还算合理。  再次,是告孙悟空擅自离开天宫,返回人间。请注意带头告状的张天师(!)的用词:“新任弼馬溫孫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我们知道,孙悟空离职的原因比较复杂,至少不是“嫌官小”这么简单,另外,他离开的实际动作,用“打”这个词比较形象和准确,也可以说“跑”或者“飞”,但是为什么张天师要说他“反”呢?“反”这个概念,究竟是弼马监监丞提出的,还是张天师提出的,或者是他们商量的结果?不得而知。另外,“反”的反面,当然就是“正”。可见张天师告发孙悟空的一个根本依据,是孙悟空“不正”,即违反了天庭关于“正”的秩序。  当然,玉帝和天官们肯定还有其他事务,实际上,《西游记》中的玉帝似乎每天都要“早朝”,也就是召开例行通气会,那么这一类的会议上,肯定会有很多事务、很多矛盾得到反映,而不只是关于孙悟空的事情。但是,从作者详细描述的这几次“出事”来看,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印象,就是天庭的事务,往往是与整体的、全局的政治秩序密切相关的,也只有直接波及政治秩序的问题,才能够,才需要在玉帝这个层面来解决。我们还记得,孙悟空目前为止一进一出南天门,进的时候,虽然他和天庭人员吵架,但是没有人告知玉帝,玉帝及其属下也没有将孙悟空上任的消息通知南天门方面。之所以这样放心,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像新官上任这样的事务中出一点差池,不会影响到全局,也没有人会去告状。但是,孙悟空离开南天门的时候,就很不一样了,同样是发生了磨擦,但这一次的性质非常严重。严重在哪里?不是在从“骂”升级至“打”,也不在“不告而别”(两次都没有上级的通知),关键在于这样的事,是天庭自成立以来恐怕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所以增长天王和众“天丁”(注意,他们的描述是“走”),都由此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恐慌,觉得整个的政治秩序,可能要“乱”。这种对“乱”的恐惧,与孙悟空本人对“乱”的恐惧和反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2)天庭事务的解决方式  有了“乱”,便需要去“治”。那么天庭通常如何去治?或者,更关键的问题可能是,由谁去治?  首次告发孙悟空“作乱”的事件,是由老臣太白金星去搞定的。不过这个程序非常重要,就是玉帝本已下决心派遣军队前去花果山镇压,可见在玉帝的心目中,“武力”的动用,在类似这样危及全局的事件中,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太白金星主动出面,阻止了玉帝,提出先用“文斗”。孙悟空上天之后,他的工作需要安排,如何安排?此时玉帝“宣文選武選僊卿,看那處少甚官職”。究竟文选和武选仙卿,分别只是一个人,还是更多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总共有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一个或明或暗的商量的过程,包括由谁来向玉帝回话。最终回话的,是一个叫做“武曲星君”的人,他告诉玉帝,经过他的考察,发现天庭中除了御马监还缺一个车间主任(正堂管事),其他再无空缺。玉帝认可这个职位之后,又派了另一个人,叫做“木德星官”,让他“送”孙悟空上任,木德星官送到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宫殿。然后孙悟空就和自己未来的手下,包括监丞、监副、典薄、力士、以及大大小小的其他官员,共同讨论1000匹天马的管理问题。至此,孙悟空暂时被纳入了文明体制之中,安心而认真地工作了20天(半月有余)。  从以上考察可以发现,当天庭出现了需要玉帝亲自干涉的事务时,他通常会从多名“星官”或“星君”当中,选择一人到多人进行处理。前边曾经提到过的昴日星官,在孙悟空去找他的时候,正好也是“奉玉帝旨意,上观星台巡礼去了”。可见,星官团体是玉帝最愿意使用,也最能够控制的一个文官团体,其中,太白金星又是重中之重。文官的特点是什么?懂礼仪,懂“人事”,当然,这也是众文官最看不起孙悟空的地方。  但是,当孙悟空“反”下天庭这样极具政治敏感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文官不再靠得住了,玉帝开始调遣武将。具体的方式是,他非常沉稳地对来自御马监和南天门的诚惶诚恐的官员说:“着兩路神元,各歸本職。朕遣天兵,擒拿此怪。”注意,这里玉帝还没有开始调遣,却只见“班部中閃上托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这个“闪”字,非常传神,也就是说,实际上玉帝根本没有一个“遣”的具体过程和动作,他还在和其他官员说话,而李天王和哪吒就已经跳出人群(越班),要求出战。可见武将的使用,从一开始就是与文官截然不同的。结果是什么?“玉帝大喜”!说明玉帝非常欣赏武将的这种积极态度。而这种态度,反过来又激励了玉帝的斗志,于是他瞬间(“即”)完成了对李天王和哪吒的封官(哪吒的称号非常好听,叫做“三坛海会大神”),命令他们“即刻”兴师下界。  但是武将的管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请看吴承恩的描绘:  · 李天王與哪吒叩頭謝辭,徑至本宫,點起三軍,帥衆頭目,着巨靈神爲先鋒,魚肚將掠后,藥叉將催兵。一霎時出南天門外,徑來到花果山。選平陽處安了營寨,傳令教巨靈神挑戰。  这总共11句话,就是11个不同的动作,转移了至少4个场所,但李天王和哪吒如同一气呵成一般,毫不停顿,在在体现出一种武将的风范和日常训练水平。尽管如此,一定的管理技巧,仍然是必要的。我注意到,李天王宫殿内所安置的“三军”和“头目”之中,有一类头目的任务是“催兵”。为什么需要“催”?当然是因为如果不催,士兵们就会天然地拖延集合和出发的速度,降低“雷厉风行”的感观效果和执行效果。也就是说,这种军队的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高级将领们“营造”出来的。  接下来,巨灵神作为先锋,负责挑战猴王。巨灵神先是“喝”,然后是“叫”,然后是骂,然后是恐吓,然后是冷笑,把天兵的声势和气场,哄托到了极致。具体的战斗情况,也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关于战斗层面的分析,请看下一节),可是当巨灵神被孙悟空打断了战斧,只好选择逃生,回去请罪的时候,李天王的回应是:  · “這廝銼吾鋭氣,推出斬之!”  *
  很明显,对于李天王来说,“锐气”的保持,远远比一员先锋的性命重要。从这个角度也不难看出,托塔天王这句话绝非信口开河,等着哪吒来劝,他是真的准备杀死巨灵神。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仅仅为了士气、锐气,或者说是将领的统率力、执行力,就将一个平时肯定有所表现,临场发挥也不算差的先锋将领杀掉,值得吗?  而且,为什么李天王不能多做一些情报工作,这样在对敌的时候,至少派个能跟孙悟空在一个数量级的选手上阵?这样不就可以更好地避免“挫吾锐气”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立刻就能回想起来,天庭的情报工作是谁负责的?对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从猴王出世的章节,我们能够看出,这对兄弟的情报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不过,他们是直接向玉帝负责的技术人员,李天王如果需要他们的帮助,程序上会麻烦一点。玉帝为什么要把两个一流情报人员留在自己身边?那就只有玉帝自己才明白了。  就算如此,难道李天王就没有其他的情报渠道吗?其实,东海龙王早就给玉帝上过表,上边说孙悟空“果然无敌,甚为难制”,地藏王也说孙悟空有“神通”和“势力”。上表的时候,正是“文武仙卿早朝”,李天王很可能是在场的。不过,玉帝的动作是“看”和“览”,也就是一种默读,而没有自己或找人念出声来,所以表上的细节,文武百官可能并不了解。而且旁人的说法是一回事,真的打起仗来,对局的效果往往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们看到巨灵神在碰上孙悟空的时候,双方毕竟是第一次交手,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探。那么,李天王不太信任情报人员,尤其是来自文官系统的情报人员,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无论如何,情报总是必要的,不信任别的系统,自己建立情报系统又如何呢?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出李天王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甚至他的整个部队,都可能是住在他的宫殿里边的,至少是住在附近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我们暂时无法知道,但是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李天王发现居然连哪吒都打不过孙悟空,还受了伤的时候,表现得震惊和无助:  · 天王大驚失色道:“這廝恁的神通,如何取勝?”  总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武将的管理,其实处处都会受到文官系统的牵制,而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毕竟,玉帝本人就是一个文官。因此,表面上庞大而壮观的天庭,竟然无法应付一只猴子的挑衅,也就成为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不过,我们也知道,孙悟空的本意并非要挑战这个系统,确切地说,他最初是“仰慕”这个系统,然后是想要用自己踏实努力的工作,“改造”这个系统,在这一点上,他的出发点和玉帝、太白金星、李天王等人的出发点,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那么,究竟孙悟空和玉帝的政治思维模式之间,有哪些关键的区别呢?这个问题,我试图用一个表格来说明:    可见,孙悟空与玉帝的政治出发点,或许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政治思维的具体特征和表现,却有巨大的不同。从孙悟空的角度说,他认定搞好天庭的管理工作,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和理想,但是他几乎不可能对上述的管理问题,有具体的了解。如果想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他唯一的方法是进入这个体制,在时间中慢慢地学习,慢慢地变化,实际上,御马监的手下对他的那通抱怨,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提醒”,甚至是“教育”。而另一边,天庭方面对于孙悟空的思维方式,显然有所了解和把握,毕竟,所有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尽管有这种了解甚至同情(或者说,正是由于了解和同情),一旦发现孙悟空无法融入这个体制,玉帝、李天王等人也是毫不客气地准备除之而后快。  孙悟空仍然相信自己才是正确的。为了这种信仰,为了某种深层次的“自由”,他已经决定以自己一人的理想主义,来对抗全宇宙的现实主义。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又是无性大象兄抢先使用了这首诗)  他能够成功吗?
  5. 孙悟空究竟凭什么打败了无数天兵?  在政治上,孙悟空已经和整个天庭,整个宇宙成为死对头。在武力上,双方对比又如何?  据笔者初步统计,孙悟空自出道以来,直到最后被如来佛镇压,至少遭遇了10波重要的敌人。以下拣其精要,加以分析。  [第一战: 孙悟空 vs 混世魔王。 结果:孙悟空胜]  孙悟空战胜混世魔王,主要依靠哪几种特殊能力?  1)徒手搏斗:身体的灵巧性  · 原來長拳空大,短簇堅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脇,撞丫襠,幾下筋節,把他打重了。  2)兵器搏斗:毫毛变化术  · 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來砍不着,槍去不能傷。你看他前踴后躍,鑽上去把箇魔王圍繞,抱的抱,扯的扯,鑽襠的鑽襠,扳腳的扳腳,踼打扌尋毛,摳眼睛,捻鼻子,擡鼓弄,直打做一箇攢盤。這悟空才去奪得他的刀來,分開小猴,照頂門一下,砍爲兩段......  可见,此战孙悟空的获胜,首先与混世魔王主动放弃兵器,与他徒手搏斗有关。其次,当孙悟空发现敌不过对方的大钢刀时(“见他凶猛”),才使出了一招“身外身仙”,也就是变化出200多只小猴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猴的作用,并非直接对混世魔王进行肉体伤害,而是发挥各种骚扰和混乱作用,尤其关键的是,它们居然是“砍不着”的!正是凭借这些神奇小猴的帮助,孙悟空才能抢过极具威胁的大钢刀,结果了对方。  [第二战: 孙悟空 vs 龙宫士兵。 结果:孙悟空胜]  这一战,胜得比较简单,原因是孙悟空获得了如意金箍棒的帮助,于是“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为什么没人敢于对抗这根铁棒?因为东海龙王最了解此棒的底细----敖欽聞言,大怒道:“我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老龍道:“莫説拿,莫説拿!那塊鐵,挽着些兒就死,磕着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  [第三战: 孙悟空 vs 十殿阎王。 结果:孙悟空胜]  此战仍然是依靠棒子的威力----“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蔵王菩薩。”值得注意的是,地藏王当时不在现场,没有和孙悟空正面对敌的机会。  [第四战: 孙悟空 vs 巨灵神。 结果:孙悟空胜]  这一战是两军将领对敌,阵势浩大。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孙悟空没有一上来就使用变化术,那么他使用了什么本领呢?请看作者的描述----  · 棒名如意,斧號宣花。他兩箇乍相逢,不知深淺。斧和棒,左右交加。一箇暗蔵神妙,一箇大口稱誇。使動灋噴云噯霧;展開手播土揚沙。天將神通就有道,猴王變化實無涯。棒擧却如龍戲水,斧來猶似鳳穿花。巨靈名望傳天下,原來本事不如他。大聖輕輕輪鐵棒,着頭一下滿身蔴。.....  首先,孙悟空的使棒术,看来不差,至少和对方的宣花斧旗鼓相当。  其次,究竟这个“使动仙、喷云嗳雾”和“展开手、播土扬沙”是谁使的仙术?从上下文看,都有可能,但至少其中一个是孙悟空使用的。也就是说,他要么变化出了云雾,要么变化出了沙尘暴。结合孙悟空学会的是“地煞72变”来看,更可能是沙尘暴,那么,“云雾”有可能是“天罡36变”的范畴。(是否如此,我们以后可以通过考察猪八戒的变化能力,来加以判断)  第三,金箍棒究竟打到巨灵神的身上没有?上边的诗句中暗示打到了,而下边的文字却说只打到斧上了,把斧打成两段。可见金箍棒的具体杀伤力,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孙悟空主要依靠武器的优势获得了此战的胜利,看来是明确的。
  [第五战: 孙悟空 vs 哪吒。 结果:孙悟空胜]  与哪吒一战,堪称经典。作者为了强调此战的重要性,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叫做“对仗”,也就是三个对联----  ·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箇蒙差來下界,這一箇欺心閙鬭牛。  这里的第四句,“正遇本源流”比较值得关注。我们知道,哪吒普遍认为是莲花的化身,而他师父所使用的“莲花”,想必也不是凡间普通的莲花。无论是什么吧,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本源流”的概念?暂时还不得而知。  众所周知,这一战的高潮部分,是双方都变出了“三头六臂”的形象。哪吒为什么要变成这个形象?有具体的原因:  1)孙悟空说“我随便你砍”,把哪吒激怒了(原文是“奋怒”),于是大喝一声,叫“变!”  2)有了三个头,六只手臂,就可以拿很多武器,提高杀伤孙悟空的效率。这些武器包括剑、刀、索、杵、绣球、火轮,正好一手一个。为什么会有“索”、“杵”、“绣球”这样看上去缺乏杀伤力的器具?颇不可解。无论如何,孙悟空一看哪吒变了,他也叫一声“变”,也就变出了三头六臂的形象,唯一的区别是手里拿的不是那六件物品,而是三条棍。这里的问题是,孙悟空的72变,应当主要是和“地”有关的变化术,他恐怕是没有学过三头六臂的,否则不至于想到“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这样看来,他是第一次见到了哪吒的变化,也就在瞬间学会了。他从哪里获得的这种能力?我们还能够把孙悟空的变化术称为“地煞72变”吗?  回到对战局的分析。事实证明,变成三头六臂之後,一度形成哪吒主攻,悟空主守的局面(“大聖三條如意棒,前遮后擋運機謀。苦爭數合無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但是当哪吒开始追求更多的变化和幻影时,反而给了孙悟空趁乱用真身发起攻击的机会。这一次,我们见识到了金箍棒的真实威力,当时孙悟空是用了全力的,而哪吒正在使用仙术(使灋),听见风声立刻躲闪,但由于手腾不开,被“着”了一下,具体伤害程度不明,但“痛”是肯定的,痛得哪吒当场收了仙术,收起六件“兵器”,回归本阵,孙悟空也不追赶。  总结:孙悟空此战获胜,一靠“学习”能力,二靠乱中识别对方真身的能力,三靠金箍棒的力量。  [第六战:孙悟空 vs 九曜恶星。 结果:孙悟空胜]  孙悟空上阵之前,先试图借用独角鬼王和72洞妖王的力量,但效用不大,只好仍是自己出战。此战孙悟空和金箍棒的力量优势尽显,“把那九曜星戰得筋疲力軟,一個個倒拖器械,敗陣而走”。能够将对方体力几乎耗尽的,应当也是物质的力量。  [第七战:孙悟空 vs 四大天王 + 李天王 + 哪吒。 结果:孙悟空胜]  这一仗,其实双方的实力比较对等,而最终的获胜,主要是依靠了变化术:“就變了千百個大聖,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戰敗了五個天王。”这里的问题是,究竟打退哪吒和天王们的是实体的孙悟空,还是仅仅是幻影?仅从这句话分析,前一种可能性较大,但是书中又有信息指出,孙悟空是等到“天色将晚”的时候,才使出这一招,从而一举获胜。那么似乎后一种可能性也不小。再考虑到后边李天王向二儿子木吒描述此战时,说“我等十萬天兵,與他混戰至晚,他使個分身法戰退。”可见,李靖一方面并不肯承认孙悟空获胜,另一方面则强调对方是在晚上使用了“分身法”。那么综合起来分析,孙悟空用幻术致胜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当然,目前为止还不能排除孙悟空已经学会了实体分身术的可能性。  孙悟空获胜之后,“急转身回洞”,吩咐四大健将说,不要哭,也不要笑了,抓紧时间做两件事:吃饭、睡觉。吃饭,通常是为了补充身体的能量;睡觉是为了补充精神的能量吗?难道孙悟空施展变化的次数过多,也会导致精神的极度疲劳和透支,需要通过睡觉或者调息来恢复?  [第八战:孙悟空 vs 木吒。
结果:孙悟空胜]  这一战,作者并未交待孙悟空是否使用了法术,但是几十回合战斗的结果是“惠岸(木吒投入观音门下之后的法名)臂膊酸麻不能迎敵”,可见双方基本是在比力量和棍术。木吒败阵之后连夸“好大圣!好大圣”,显得比较服气,暗示孙悟空不仅胜在武器质量,战斗技巧也高出他至少一筹。
  [第九战:孙悟空 vs 二郎神。
结果:二郎神不败]  众所周知,在与二郎神杨戬的战斗中,孙悟空生平第一次失败被擒。但是他并非直接败在对方手上,更不能说是单挑的失败。关于失败的具体原因,留到下一节再具体分析,这里主要讨论双方战力的对比。  首先,双方硬碰硬地战斗了300个回合,从作者通过诗句的描述看,似乎孙悟空还稍占上风。(金箍棒是海中珍,變化飛騰能取勝;若還身慢命該休,但要差氣為蹭蹬。)此时,杨戬率先变招,变出了一个恐怖而奇怪的形象 ----  · 那真君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髮,惡狠狠,望大聖著頭就砍。  红发、青面、獠牙、高万丈,这个形象与杨戬的俊美仪容完全不能匹配,很难理解他为何变化出这样一个形象。无论如何,孙悟空一看之下,立即就又学会了,也变出同一种“嘴脸”。双方继续战斗,这个时候,由于杨戬的手下趁机出手,局面顿时发生了一边倒的变化。  后边的变化和追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视,即孙悟空每变化出一个新的形象,杨戬并没有能力直接辨认出来。比如,当孙悟空变成一条鱼的时候,杨戬进行了一次复杂的疑案推理:  · “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腮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  可见,杨戬虽然长了三只眼睛,但是需要借助理性分析才能够判断出孙悟空的幻象,而且这种判断,准确性是不能保证的。而孙悟空此时还没有形成“火眼金睛”,那么他一眼辨出幻象与真身的能力(比如在极度的混乱中辨别哪吒的真身),究竟是哪里来的?  [第十战:孙悟空 vs 王灵官。
结果:不分胜负]  这是孙悟空在遭遇如来佛祖之前的最后一次单挑了,而作者明确指出,这一战孙悟空是连上风都没有取得的(鞭棒往來無勝敗)。那么这个仿佛无意中撞上的王灵官,究竟是什么来路?虽然目前还无法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我先把三点线索列举一下:  1)王灵官是“佑聖真君的佐使”。佑圣真君这个名字,又带出两个问题:这位真君是谁?他所护佑的“圣”又是什么人?  2)王灵官是“太乙雷聲應化尊”。(佑圣真君与“雷府”有一定的统属关系)  3)王灵官的“金鞭”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都是“神宫仙器械”。  随后,孙悟空又有了一次变化三头六臂的机会,就即将面临他此生的头号克星了。孙悟空落败的具体过程和原因,留到下一节分析。这里对以上十次战斗中猴王的核心本领和战术作一个总结。孙悟空之所以在一系列战斗和战役中接连获胜,打得天兵天将闻风丧胆,以下原因是最为关键的(按照重要性排列):  a. 金箍棒的力量(重量)和灵巧使用金箍棒的能力(包括手部力量和身体的灵巧性,可能还有身体的重量)  b. 施展多种变化术(很可能是一种灵魂幻术)的能力,以及临场学习新型变化术的能力  c. 肉体的抗打击能力(虽然书中没有涉及这种能力,但从逻辑上分析,这种能力是激烈对抗中必备的。而且,被捕之后的孙悟空,进一步展示了他令人恐怖和不解的“金刚不坏”躯体,与哪吒、巨灵神等人受挫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照)  d. 堪与照妖镜相比的一流眼力  e. 高速飞行能力(主要在对阵杨戬时发挥作用)  那么,拥有以上几种举世无双之能力的孙悟空,能够击败来自“西天”的如来佛祖吗?  (本节完)
  6. 孙悟空最终被什么制服?  由以上分析可知,孙悟空的实际战斗能力,远远不只是菩提祖师教给他的两到三种。一方面,他的能力未必是他一开始就能意识到,并且在战斗中主动地投入使用的;另一方面,他还能一边作战,一边学习,越战越强。这几种能力的总和,已经使他成为整个宇宙内难有敌手的强势人物。那么,这样一个人物,还有谁可能击败他,甚至制服他呢?  我们来看看孙悟空的第一次“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起。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稍头钉住。  可见,整个战局的急转直下,就是源于孙悟空看见了己方军队的“惊散”。关于这一点,作者还有更细致的描述,包括“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抛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显然,作者如同感同身受一般,描写了众猴的惊恐、可怜和失去战斗意志逃生的状态。我们还记得,在前一天,当四健将对他哭诉,说独角鬼王和72洞妖王都已被捉走时,孙悟空还很平静地表示,“胜负乃兵家之常”“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等等,颇有名将风范。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同类”也就是嫡系部队还一个都没有受伤和被擒,有他们在,他自己的底气就会足很多,因为相信自己的同类最与自己同心同德。另一方面,他与五大天王和哪吒激战正酣,72洞妖王虽然被擒,但战场表现至少是勇敢的,没有惊慌和散乱。他更加没有注意到,他所信任的那些同类们,却一个个“深藏在水帘洞底”,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  现在,他终于亲眼看到在二郎神手下的“草头神”、鹰、犬、弓箭等低级别武器的攻击下,己方的猴军瞬间溃不成军的惨状。在这一刻,他所一直拥有并依赖的强大的信心开始崩蹋了。我们知道,孙悟空自学成仙术以后,“信心”一直是支撑他一举一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对他自己武力的信心,恐怕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的信心,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正义性的信心。他相信自己是杰出的领导人,能够将整个天庭纳入正常的、合理的秩序和局面。而现在,他发现自己竟然连一个小小的花果山,都无法真正动员起来,那些在平时与他一起吃喝享乐、威风八面的“战友”,原来从心底里与他所追求的价值背道而驰。  忽然明白自己从始至终是孤军奋战的孙悟空,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连与几个人类将军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是一味的变化逃生。一个人,哪怕是像孙悟空这样天生的神人,一旦失去了信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龍踵。   在这一刻,孙悟空陷入了生平最大的信仰危机——一种对自已的“本份”的茫然。当他有意无意地变成一只花鸨的时候,他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人,也就不再需要人类的面子和礼仪。问题是,不是人,又该是什么呢?或者更重要的是,你有可能把自己变化成什么呢?  孙悟空发现,他无论怎样变化都行不通了。当那个叫做金钢琢的东西,不偏不倚地打中了这只“金猴”的头顶时,他如同一个泼妇,跌在地上向一只狗发出绝望的辱骂。“七圣”捉住了孙悟空,然后用一把勾刀刺穿他的琵琶骨,使他不能再有变化。其实这一细节仍值得反思:骨头被刺穿,为何会使他失去变化的能力?有两种可能性。第一,骨肉被刺产生的剧痛,使他无法再进入灵魂出窍所需要的某种状态。第二,即使他变化了,由于大骨被穿,那么别人也就轻易地能够识别出真假,那么变化的意义就失去了。  当然,我们很快知道,孙悟空信心的丧失只是暂时的。因为他颇有些古怪地发现,竟然是在自己被捕而失去战斗力之后,他的真正强大的一面----物质的肉体的力量----才第一次显露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都发生了严重误判。他对玉帝分析说,孙悟空之所以金钢不坏,是因为吃了蟠桃和他的仙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判,显然是因为孙悟空的情况超出了这位道教始祖的知识范畴。(当然,我们暂时无法知道元始天尊对孙悟空的来历知道多少,以及他计划和镇元子讨论的那个“混元道果”,和孙悟空有没有关系)那么,作为佛教一系的代表人物的释迦牟尼,会不会发生这种误判呢?  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但是如来佛很谨慎,一见面就直接询问:  · “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然后是恐吓:  · “他(指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这里提到了孙悟空的“本来面目”,那么究竟如来佛是否知道他的本来面目呢?我们后边可以继续分析,这里先看双方战斗的情况。如来听说了孙悟空的筋斗云能够“一纵十万八千里”,立刻提议,就以飞行距离作一个赌赛。当然,我们都知道,这里如来设了一个骗局,即他根本没有打算让孙悟空走脱,所以这个所谓的赌赛其实是事关孙悟空生命自由的一个陷阱。不过,仍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来佛究竟是如何嬴得这场赌局的?  如来的手掌心,有多大呢?孙悟空说“方圆不满一尺”,而作者本人的描述是“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么无论是我们的一般判断,还是孙悟空这个“灵猴”的判断,他是不可能飞不出这个距离的。甚至到了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候,孙悟空仍然表示“不信”,并怀疑如来佛用的是“未卜先知”的法术。  我们知道,孙悟空本人是擅长变化术或者幻术的,而且他还能够不断学习新的幻术,所以既然他对于此次失败的原因如此茫然,那么基本可以肯定,如来使用的不是一种幻术。也就是说,他既不是通过某种思想或灵魂的幻觉,让孙悟空以为自己的手掌变得巨大无比,也不是让对方变得其小无比,从而“感觉”到手掌相对变大。而是,如来佛的物质的、肉体的手掌,恰恰就是可以无限大的!  结合后边发生的情况,我们更可以明确这一推论,因为如来佛的手指化作的那座山,叫做“五行山”。所谓五行山,是指他的五根手指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我们从《西游记》开头的宇宙创造过程可以知道,地(球)上最早具有的物质形态,就是这五行。所以如来佛的这五根指头,就是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之外,我们人类能够看到的全部物质形态的代表,也就是整个的物质世界。  这样的物质世界,孙悟空当然飞不出去。不过,另一方面,如来的物质世界想要制服孙悟空,也不是一件易事。果然,详和的安天大会没开多久,孙悟空的头就从这茫茫物质当中钻了出来。随后如来佛的办法,是一把张写有“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金字的帖子,贴到了山顶上,效果是“那座山即生根合缝”,恰恰只给孙悟空留下了活动头部和一部分上肢的空间。这六个字,当然是非常有名的,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很多高僧就擅长用他们雄浑的胸音,唱出这六个字,声音可以传播很远,一时使佛教声名鹊起(当然那时还没有伊斯兰教,和他们更加擅长歌唱的阿訇)。究竟为何如来佛发出的这六种声音(注意,他还不是直接发出,而是写下来,由人代贴的),有这样奇妙的效果,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如来佛对于物质世界的控制范围、控制水平,的確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读者希望对此有一些感性认识,可以回忆一下电影&air blender&里边的那个小和尚)  好了,随后我们就看到了期待已久的一幕,就是如来佛祖对这场“战斗”的总结陈词。当他回到灵山雷音寺,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规格迎接时,他是怎么说的呢?  · 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  · 问曰:“闹天宫搅乱皤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
  我们看到,如来一前一后,说了两段话。第一段比较虚,第二段比较实。虚的那一段,似乎也提到了孙悟空,就是“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这里的关键,是第二和第三句,究竟“是事莫识”,是指孙悟空没有认识到宇宙的“毕竟寂灭”,还是如来佛没搞清楚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两种可能性都有。而第三句话比较深刻,“名生死始”,万物一有了名字,死亡也就与之伴随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前边已经知道了,所以虽然深刻,但是不算新鲜。  第二段话相对平凡,不过其中有一句,说明孙悟空在如来佛眼里,也就是“卖弄精神”,可见,如来佛这个物质的大师,是很看不起孙悟空的那些灵魂幻术的。但是,综合如来佛祖的所有话语和表现,我认为比较公正的说法是,他和太上老君一样,是根本搞不清楚孙悟空这个怪异灵猴的来历的。所以,他所用来教育和引导孙悟空的办法,还是“名生死始”这老一套。这套办法对人类似乎是管用的(?),面对圣灵,却又如何?
  7. 圣灵与耶稣的重逢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的,神与人的“重逢”。  我们在这部分的第一节,已经分析了神与人沟通的必要的前提 ---- 同情。  如今,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圣灵与圣子之间,具有“同情”了吗?  这一点,并不完全取决于孙悟空这个“神”,同样取决于唐僧这个“人”。  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唐僧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当妆扮成一副邋蹋模样的观音菩萨走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正在念经:  · 這菩薩近前來,拍着寳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尙,你只會談小乘教灋,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衆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灋,却不知大乘教灋如何。”  笔者不想卷入关于唐僧身世和《西游记》版本的多少有些无聊的争论。在我看来,上边的文字可能就是吴承恩笔下的“唐僧”的首次具体表现。那么,为什么高高在上的佛教协会顶级官员,听到一个如同乞丐的人的问话,会“心中大喜”?  是因为“大乘教法”这几个字吗?唐玄奘听到过这个词吗?从下文看,不像。如果他根本不知道世上有“大乘”的存在,又何以“大喜”?合理的解释是,那其实是因为他对于“小乘”早已厌倦了。  我们已经知道,唐僧的前一世金禅子,就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学生,居然连佛教祖师如来佛的讲座,都听不下去。(传说----仅仅是传说----他的再前世耶稣也曾到过印度或西藏,但是他后来传的道与印度的佛教或婆罗门教有多大区别,我们都是知道的)。难道这位桀骜不驯的亚当,无论转世多少回,都是一副喜新厌旧的德性吗?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听话”?你究竟要追求什么东西??  ·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灋,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髴灋三蔵,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浑俗和光”,可能也正是唐僧不喜欢目前已知的佛法的地方。那么这个“大乘”,究竟有什么特点?“亡者超升”!  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死去的人,不一定是非下地府(狱)不可了。我们还记得,唐太宗游地府的时候,发现不但很多坏蛋在这里受苦,好人也得下来,先经过一通审判,然后决定他下一世的去向。当然,在最后的“六道”之中,有一条“仙道”,似乎是可以通向天上的,但是其他的五道,都还是重新做人(或更惨)。但是,现在观音菩萨传的这个道,却仿佛截然不同!它能够让人在死去之后,直接被“超度”到天上去,不但上天,而且就此“脱苦”“无量寿身”“无来”“无去”。脱苦,当然就是脱离人世轮回之苦。“无量”的寿,似乎就是永生。无来无去,似乎就是消灭了时间的概念。  原来大乘和小乘的根本区别,是使“人”变成“神”!!  这是不是唐僧梦眛以求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是,据书中记载,唐僧一等到李世民说出“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髴求經?”这句话,就瞬间从旁“闪”出,说“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然后,又发了一个极狠的誓言:“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卽死也不敢囘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僧回到寺庙,那些同道和弟子都来劝他,说去西天不是开玩笑,命都保不住。此时唐僧变得低调了一些,“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但是,毒誓已经发出。  整本《西游记》,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真诚!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观音关于“取经”的说法,怎么和如来佛的如此不同!翻回几页去,可以看到如来佛祖是怎么说的呢?“四大部洲,善恶不一”“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哪三藏?分别是《法》《论》《经》,分别讨论天、地和鬼。“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劝化众生”,等等。说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字涉及“大乘”,也根本没提及什么“超度”“脱苦”“无量寿身”“无来无去”等等。怎么到了观音菩萨那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种说法?  如来所说的“瑜珈正宗”,和观音所说的“大乘”,真的是一回事吗?  两人所说的“取经”,指的是同一件事吗?  观音是否与如来同派同宗?《西游记》里边的观音菩萨,究竟是什么人?  *
  终于出中文了。。  我记得上次看 还在很早前   中间看了下无性大象
  @大神555
08:54:18  -----------------------------  :)
  还记得在第一部分,我们曾经看到过关于观音历史的简要介绍,其中提到了“劫”“无垢佛”“欲海”等概念。但是,也仅此而已了,作者尚未提供关于观音来历的更多线索。我们这里能够确定的,仅仅是观音所传的“道”,与如来佛有巨大的不同,而与耶稣(甚至穆罕默德)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所以她就算与乐园系统有关,却也无法深究。我们还是先回到圣灵与圣子的激情相逢场景当中去。  对了,那是在一个叫做五行山的地方(俗人已将其改称为“两界山”,但是这个名称,却颇为巧妙)。唐朝和尚辛辛苦苦地爬上五行山顶,揭掉如来佛的真言帖,把孙悟空从五百年的苦难中释放出来。按照孙悟空对观音的说法,他这五百年是“度日如年”,那么他失去自由的“主观时间”,也就长达 500 X 365 X 365 天,吃的只是铜铁,聊天的对象只有动物和山神土地,那是相当的苦闷,能够使人(神!)失去所有的理想和信念。所以,自从观音菩萨告诉他关于取经人的消息,他又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昼夜提心,晨昏吊胆”。为什么要担心吊胆?当然是担心万一错过了这个取经人......  当然,毕竟没有错过。孙悟空远远听见一个人在那絮絮叨叨,让一个“太保”再多送他一段路,别人都说不送了,他还没完没了。但是这时孙悟空也顾不上嫌弃和厌恶,就“如雷”一般地大喊起来:  “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注意,这句话一方面,当然是提醒唐僧不要错过(怎么错的过呢),但另一方面,它却像一句自言自语,或者是对周围的花草、动物和土地们说的。可见,当孙悟空已经从内心深处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师父”的时候,双方连面都还没见过,孙悟空这个“神”,这个齐天大圣,对于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师父的“人”,一点点的概念都还没有。  而一旦见面,问题就复杂了。  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个“信”字。即是否真的相信,自己命中注定要和这个人(神),走到同一条轨迹上去。  先看唐僧。唐僧对于忽然出现的这只“石猴”,从一开始就是“不信”的。孙悟空已经告诉他“我保你上西天去也”,他却非常谨慎地连问“你问我什么?”“你问怎么?”直到听对方报出了观音菩萨的名号,他才“满心观喜”起来。两人间的信任,由此加深了一层。  等孙悟空对这个“师父”连拜四下,然后又很有礼貌地对刘伯钦表示感谢,尤其是感谢对方帮他抹去脸上的杂草时,唐僧对他的印象又好了许多,觉得这个尖嘴缩腮的家伙“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于是终于大咧咧说道:“徒弟啊,你姓什么?”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却能够叫对方“徒弟”的,极其罕有。可见唐僧与孙悟空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而他们师徒名份的确立,则是身后那座五行山的功劳了。  下一步也很关键,唐僧明明知道了对方叫“孙悟空”,也觉得“正合我们的宗派”,却执意要给孙悟空重新起一个“混名”,这是为什么?我们从前边已经知道,名字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关系到人的生死,所以起什么名字,由谁来起,从古至今都是天大的事。孙悟空的大名是菩提祖师起的,不论菩提究竟是谁,至少是个神仙,而唐僧是个地道的凡人,所以后者起的名字,档次上低一些是合理的。尽管是低档的“混名”,而不是高档的“法名”(西方叫教名,christian name),但是唐僧仍然坚持要取,这可能是因为,伴随着一种事关生死的“名字”的产生,那种担忧对方生死和存在状态的责任感,那种随时可能相互牵挂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了。  果然,孙悟空从此就被叫做“孙行者”或者“行者”了,这是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包括他本人对自己的重新认定。我们还记得,“悟空”的本质,是回忆起自己是神。而“行者”的意思,却是“像人一样在地上移动”(我想起奔跑的“阿甘”)。这种转换的意义是什么呢?  接下来,孙悟空又做了一件和他那“神”的身份完全不符的事情。  · 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僊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箇囫圇皮來,刴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箇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爲兩幅。収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鍼綫,再縫不遲。”他把條鐵棒,捻一捻,依舊象箇鍼兒,収在耳裏,背着行李,請師父上馬。  这哪里还是我们印象中的无敌美猴王的样子?!后来孙悟空跑到别人家里去,先是要洗澡,洗澡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跟人借针线。这副作派,要放到500年前,一定会给猴子妖精们笑死。但是,无论这么惊天动地的变化是因为五行山的物理化学作用,还是因为唐亚当的“魔力”,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即孙悟空只有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唐僧的面前,才有可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同情(很快我们会看到,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同时,他也才有可能同情对方。  *
  可是,双方很快在一个关键的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冲突。  这个问题是:能不能杀人。  正方孙悟空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两种观点:  1)杀人的实际意义(“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  2)杀人的实际后果----没有后果。(“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爲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説這般到官,倒也得些狀吿是。”)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孙悟空的辩白,更多侧重于“实际”的方面。那么,这能够代表孙悟空对杀人问题的全部态度呢?还差一点,我们还得观其行:  · 行者笑道:“將就看得過罷了!你們也打得手困了,却該老孫取出箇鍼兒來耍耍。”那賊道:“這和尙是一箇行鍼灸的郎中變的。我們又無病癥,説什麼動鍼的話!”行者伸手去耳朶裏拔出一根繡花鍼兒,迎風一幌,却是一條鐵棒,足有碗來麤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一棍兒試試手!”唬得這六箇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箇箇盡皆打死。剝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勦了。”  孙悟空不仅嘴上说“耍耍”“打一棍儿试试手”,而且从他的实际行动上看,他真的是把此次杀人行动视为猫捉老鼠般的游戏的。这种态度,与他面对刘伯钦和前边“老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些强盗是“恶人”,是“毛贼”。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认定自己有决定这些恶人的生死的权利,以及通过结束他们的生命而保护好人、善人,维护人间秩序的权利。(显然,他对于人间的“官”不太信任)。  再看反方唐僧的态度:  1)罪不至死(“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  2)杀人是没有“好善之心”的表现(“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皁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  3)世间有公道(“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着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可见,唐僧并不仅仅是在“理”的层面和孙悟空争执,他也考虑现实的效果和后果。但是,真正令他无法忍受,以至于说孙悟空“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的,的确更多是道理层面的内容。我们看到,他首先强调“罪”的问题,认为抢劫行为配不上死罪,这与社会秩序和公义有关。但他接下来的指控非常严厉,他说孙悟空全无“慈悲好善”之心,也就是说,孙悟空虽然表面上关怀社会正义,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好事”,但内心中对于社会的“善”,对于社会有可能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却缺乏信仰。这里的“慈悲”,主要是一种同情心,孙悟空为什么会对于强盗们缺乏同情,为什么对于他们的死亡和可能转变成好人缺乏同情?在相当程度上,这是因为他自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不难看出,唐僧试图在关于“慈悲”和“信仰”的层面上,促使孙悟空具有对“人”的同情,当然也包括对他的同情。后边东海龙王讲述的张良的故事,也试图达到相似的效果。但是,孙悟空可能被劝服吗?不可能。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如来佛的“物质”,尤其是“金”最管用。为什么孙悟空的物质属性,处处都和“金”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比如“石”猴、金箍棒、金钢琢、金属的箍,压在五行山下时吃的也是金属)?这个问题,暂时还不能作全面的分析。但是,就算是用金属把他套起来,再加上咒语(!),仍然不能完全约束住这个灵猴 ----  · 他口裏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鍼兒幌一幌,碗來麤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鐵棒,不能擧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我小的时候看《西游记》,很想不通一点,就是如果孙悟空真想杀死唐僧获得自由,会有很多机会下手。为什么他终究只尝试了这一次呢?大概这就是神与人,或者人与鬼的区别所在吧。孙悟空说“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他真的就没有“退悔之意”了。  但是,这也仅仅表明他不会再起心杀死“师父”,神与人的磨合,还在继续。  *
  很多研究《西游记》的人说,孙悟空自从被五行山压过之后,本领大大退步了,后边无论碰上什么妖精,都好像没有办法,再不如当初大闹天宫的辉煌。其实这很可能是一个误读。一方面,当初是他破坏了秩序,天兵天将来找他,双方堂堂正正,他也很容易使用各种战术(尤其是变化术),把对方吓退或逼退。而现在是他为了帮助唐僧,处处需要自己主动找人打架,敌人却容易躲藏,战略形势完全颠倒了。另一方面,自从见识了如来佛恐怖的物质操控能力之后,他对于灵魂变化技术,也没有那么迷信了,往往倾向于硬碰硬的战斗,以“实力”征服对手。  鹰愁涧与小白龙之战,就是一个典型。仅从武力上考察,白龙不是他的对手(“委實難搪”),但对方也会变化和躲藏,正如当初他对付杨戬的招数一样。土地说:“這條澗千萬箇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孙行者一筹莫展。  这时,“关键女士”观世音菩萨又出场了,给了我们考察这位神秘人物的又一个机会。作者在此写了一首诗:  · 髴説蜜多三蔵經,菩薩揚善滿長城。摩訶妙語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靈。  · 致使金蟬重脫殻,故令玄奘再修行。只因路阻鷹愁澗,龍子歸真化馬形。  《三藏经》是什么内容,此前如来佛交待过。“蜜多”是什么?是指《心经》吗?难道《心经》对于整个取经项目的意义,同样重大?!我隐隐记得,《心经》在不久之后的一次事件中就会出场,我们届时再来分析它的意义。这里,作者指出,观音菩萨是通过“摩诃妙语”和“般若真言”,而实现了对灵魂的拯救。更要紧的是,金蝉子的重新转世和受苦,难道也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她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考虑到这个人物对于我们的考察是如此重要,我决定在这里跳过一段,先直接分析观音菩萨在黑风山事件中的表现。因为白龙事件是她预先安排好的,所以一切可以按程序进行,但黑风山就不同了,她完全是被孙悟空“引诱”前往的:  ·菩薩問曰:“你來何干?”行者道:“我師父路遇你的禪院,你受了人間香火,容一箇黑熊精在那裏鄰住,着他偸了我師父袈裟,屢次取討不與,今特來問你要的。”菩薩道:“這猴子説話,這等無狀!旣是熊精偸了你的袈裟,你怎來問我取討?都是你這箇孽猴大膽,將寳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却又行兇,喚風發火,燒了我的留云下院,反來我處放刁!”行者見菩薩説出這話,知他曉得過去未來之事,慌忙禮拜道:“菩薩,乞恕弟子之罪,果是這般這等。但恨那怪物不肯與我袈裟,師父又要念那話兒咒語,老孫忍不得頭疼,故此來拜煩菩薩。望菩薩慈悲之心,助我去拿那妖精,取衣西進也。”菩薩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却也不亞于你。也罷,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行者聞言,謝恩再拜。卽請菩薩出門,遂同駕祥云,早到黑風山。  这一番对话,相当精彩,我们后边会分析孙悟空在见风使舵方面的迅速“成长”,这里主要考察观音菩萨。从这段话,无论如何得不出观音菩萨纵容金池和尚,并且安排黑熊精偷袈裟的结论来(后边会看得更清楚),所以,她很可能是在孙悟空远来求助之后,才下决心前往黑风山对抗黑熊精的。  当孙悟空打死“凌虚子”,灵机一动建议观音扮作此人时,观音的表现更加说明问题:  ·“菩薩要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髴衣只當相送,唐三蔵只當落空。”菩薩笑道:“這猴熟嘴!”行者道:“不敢,倒是一箇計較。”菩薩説:“你這計較怎説?”行者道:“這盤上刻那淩虛子製,想這道人就叫做淩虛子。菩薩,你要依我時,可就變做這箇道人,我把這丹喫了一粒,變上一粒......” 菩薩沒灋,只得也點點頭兒。行者笑道:“如何?”爾時菩薩迺以廣大慈悲,無邊灋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淩虛僊子。......  由于某种特殊原因,电视剧《西游记》的这一集,我曾经看过很多遍。当时就觉得颇为郁闷,怎么观音的法力,这么平庸?首先她居然不能判断出凌虚子是个妖精,其次,当孙行者提出这个办法时,她像个傻子一样在旁观亦步亦驱,既不说“我何须如此”,也不说好,显得对如何镇压黑熊精,一点办法和准备都没有。  现在看来,并非杨洁等编剧胡改,而是小说原文就是这么写的。如此看来,这个“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除了能够预测未来这点之外(对此我们后边还要分析),其他方面简直一无是处,脑子笨反应慢不说,就连施个变形术,也是磨磨蹭蹭。她就这点本事,难怪当初在天宫之上,只能给玉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召唤ol战神套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