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耳机虚拟7.1和物理7.1游戏耳机哪个更好

查看: 30544|回复: 282
公民, 积分 1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72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mars81cn 于
16:03 编辑
最近用了几年的SONY DS7500掉皮了,蛋白皮还是青蛙皮之类你懂的,现在的消费级耳机甭管你多少钱的已经基本没有用真皮了,所以掉皮几乎是必然的事,迟早而已。我这个是放了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用就掉了,如果一直用兴许还好些。
然后看看二手,基本都有掉皮,价位还都在小2千,难得成色好的看到有1500左右的也被秒了。干脆直接700DS吧,无视那所谓的9.1,单单就是7500升级款,哪怕你所有素质都跟7500一样毫无进步我也满足。毕竟75的素质,谁用谁知道,前提是识货和会用。
然后看到网上包括A9一些对700DS的评价,不乏什么低音不足啦,环绕一般啦的。我了解DS系列,也知道这些人为何会如此评价,所以我依然下单,等货无聊,来谈谈关于耳机的一些事。
关于声场和定位:
耳机么,必然是紧贴耳道的玩意,即便是75和700这种罩耳式,也不过区区几个立方厘米的物理空间,在如此小的空间实现环绕声场,虚拟是必然的。别说什么物理7.1,在这个狭小空间下即便物理,它也必须依靠耳机或声卡自带的音效设定来实现声场和定位,你说是不?
所以,跟箱子比声场,那叫不讲理,怎不拿家庭影院这区区十几立方米的声场跟电影永远动辄千把几千立方米的空间来比声场?总看到有人评价7.1耳机的声场来那箱子说事的,这逻辑蛮可笑。当然了,有个例外就是,那些几千块的低端箱子或是摆放OR墙体反射等环境条件不佳的多声道系统,效果还真未必能跟耳机比。多声道声场可不是你搞几个箱子几个位置一放就完事了的,不同特点都箱子,摆放位置和距离,以及墙面隔音反射等等环境条件都很多,不然真心只是听个响。以我一个省台职业音响师的话来讲,没几个人是会摆箱子的,墙更不用说了,细节都被吃完了。
7.1耳机固然不需要考虑这些,人家所有一切的调音和虚拟算法都是根据人耳环境来的,甚至标配的耳罩条件都算计进去了,不信你换个材质或厚度的耳罩,改变下它的反弹和罩内物理空间尺寸,声音保准不一样。
其他线材啊发电啊什么的不讲了,太玄乎。当然线材确实会有用的,不过普通玩家只要不用假线都差不多。
经常看到人提到音质的时候,三频啊,下潜啊,穿透啊等等等等,其实要我说,连五线谱都看不懂的,对升降掉都认不全的人就别谈那么专业的东西了吧。咱们通俗点讲,音质听起来舒服就好,换句话说喜欢就好。本身这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没什么标准可循,除非是监听类的设备,讲究的是还原原因的绝对程度的高低,但那也得听过专业设备来测,而不是我们的肉耳,世界上没那么多可以干调音师的金耳朵对吧?(让我想起某个号称耳朵无比敏锐,觉得千把块耳机都垃圾的金耳朵朋友,偶然间他居然表示听不到主动降噪耳机里的用来抵消噪音的持续低频声波,我个不是金耳朵的都听得到,他这金耳朵还真深奥)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消费级耳机都是带音染的,都有口味上的偏向。比如B家的低频就是很明显的一种音染,喜欢的欲罢不能,不喜欢的嗤之以鼻。IE80这个可调低频的好玩意也是个争取更多用户的典型。至于各种播放设备上的音染和可调设置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想要听到真正的原汁原味,你需要从前端硬件到软件到听音设备等一系列的条件,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完全没必要,你挑个喜欢的味道就好了对吧。比如我个要养家的中年屌丝脱坑前只留了BOSE的IE2和更贵点的森海IE7,但外出常用的还是便宜点的IE2,这就是纯粹佩戴,音质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的偏好。
但怎么样都好,动不动低音不足=音质不好的逻辑就有点过了。不可否认音质当中最显而易听,最扎耳的就是低音了,就像是数码相机的像素,汽车的空间内饰,电视的尺寸等都属于最容易被消费者捕捉但又易于最小成本实现的卖点。我前阵子缤特力780掰断了,于是实体店买了个雷蛇北海巨妖7.1替代,纯冲动消费,回来听了几小时就彻底认栽了。低频是多,多的失真,就像炒菜,该咸的它齁了,该淡的它也还是咸的。看个电影,打个游戏,耳朵里一直翁隆隆,导致很多细节全都没了,2K17里背景的广播声,球砸地板声和弹框入网的各种细微声响被那种翁隆隆干掉一大半。听歌么,某些歌还好,尤其一些强调鼓点的曲子反而你听不出不爽,但乐器多和强调人声的就完蛋,要么糊一团要么人巴不得贴着你耳朵吼要么站十万八千里唱一样,各种目瞪口呆。这货要600多,别说跟75比,就是跟我那400左右的缤特力780也没法比。
然而所有东西都会疲劳,听感也一样。75么听久了有点腻,加上虽然佩戴已经很舒适但不否认夏天久戴还是不如布的透气凉快,780就很偶然的被我买来,本打算用来玩些不讲音效的游戏做个备用的,结果效果却出乎意料,依我说这玩意起码千把元的素质,而且味道不偏,就一直用了。结果前段不小心掰断下岗,试了缤特力RIG500 7.1,雷蛇北海巨妖7.1,猛禽7.1什么的都不咋地,只好翻出尘封的75,结果一上耳朵,卧槽,我是哪根筋搭上把75丢一边乱折腾,这效果跟它们真是一耳朵的差距。
但我知道有人就喜欢类似雷蛇那种音染很重的味,而且是好评的不要不要的,他们未必是没听过别的,而一个纯粹口味偏好。所以这也无可厚非,雷蛇或其他类似的厂出这样的东西肯定有市场针对,但这类消费者以自己的口味偏好来判定诸如75,700这类冷静的几乎无音染的听音设备,难免结论是偏颇的。
所以,当看了几个谈到700DS不给力的使用感受后,我果断下单了。从他们的描述就能看出他们的类型,而他们这类人不感冒的玩意,恰恰是好玩意。而且我打算给他们推销我的北海巨妖7.1,他们肯定喜欢。
关于连接和输出
不论你用的是SONY的DS系列这种带解码器不带声卡的,还是游戏外设那种带声卡的,又或者是都不带的物理7.1设备,你都需要考虑连接和输出问题,否则效果是不准确甚至全无的。比如:
光纤只能输出最多6个声道(LPCM是2声道)。
许多板载声卡不支持次世代音轨,只支持普通的DD和DTS之类。
许多游戏并没给出音频输出选项,源音是什么声道很难说,还有些游戏内置了虚拟环绕输出,貌似CF和CSGO就是,目的是让普及的2.0耳机和音箱可以有更好的环绕和定位音效。
所以,你用的什么连接和输出,自己心里要有数,出不了效果先从这些地方上找原因。比如你用带了USB声卡的7.1来玩默认虚拟环绕输出的游戏,又或是75或700连主机用LPCM,都相当于二次解码编码,效果就很难讲。最好的方式是,前者关闭游戏内置环绕,把虚拟过程交给耳机声卡,或是关闭耳机声卡,让游戏来虚拟。后者位元流输出,把解码交给75或700那神奇的小盒子这一点SONY做的略好,之前很多人提到LPCM输出,盒子不点任何灯就是这意思,此时盒子不做任何解码,直接输出。然而我个人觉得,同样解码质量,2000多的主机刨掉显卡CPU手柄等等,留给音频芯片的还有多少?而75或700DS,盒子起码占了一半成本,好歹也是个千元级的解码设备,我是更相信它。
同理,电脑上的播放器,在音频输出上也要留意,尽量选择可以自定义输出方式的播放器,并选择以源码输出,即原则只有一个,尽量避免重复解码编码过程中的损耗,和彼此音效风格和优化设定不同导致的听感问题。
我之前用7500,连电脑,系统自带的创新那个啥啥的音效软件,它本身是个很能化腐朽为神奇的针对2.0设备的玩意,口碑很好,但我果断关了。要么我用2.0,要么我把一切效果加工交给耳机解码器,这些东西可以不是1+1=2。
关于虚拟7.1耳机不是物理多单元
先不讲物理多声道的箱子,就讲物理7.1耳机。猛禽和迪亚海魔我都试过(7天退换你懂的,别鄙视哈,卖家这种服务就是给你提供试用政策,这不等于他们的二次销售就是买家造成的。况且咱是不满意才退,恶意玩这手人家卖家也不是没针对性方案)。
不偏题了,继续讲。其实不论箱子还是物理多声道耳机还是虚拟,其听声辩位的原理是不变的。人耳本身也就是2.0肉质设备,为何能辨位?有人说是眼睛看到来脑补,前边看不到车肯定是从背后开过的,那闭眼依然能分辨怎么解释?实际上不同方向的声响,其响度和频率啊波形啊什么的是不同且随着移动变化的,听神经能够识别计算出其方位与运动性(当然精确程度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通过箱子和耳机听到的定位也是这么来的。而声卡,或是功放,或是75OR700这类的解码器的解码编码过程,就是通过算法来计算各种声音的参数,区别只是,物理设备上这些声音输出到不同的箱子,而虚拟设备上这些声音则在响度和频率等参数上还包括了对方位和距离的虚拟。
不然在家里几平米摆放的箱子堆里为何能听出大街上或森林里的声场?所以也就是说,不论物理还是虚拟,多声道音源本质上都是虚拟,只不过其虚拟的参数不同罢了。物理设备理论上比虚拟设备有更好的空间和定位。之所以说理论上,除了前边讲的箱子设备的摆放等环境条件问题,还有物理多声道耳机的优化问题。后者再怎么多声道,依然是在耳罩与耳道所制造的狭小空间内,依然要靠音效虚拟软件来干活。
所以,讲到底,不论什么多声道设备,在发声设备本身能力一致的前提下,解码编码能力才是环绕音效好坏的真正核心。只是作为虚拟设备,算法上对空间和距离的计算要更多更精确,还得是在肉耳可以识别的范围内,这种技术问题是环绕效果算法一致前提下,虚拟设备目前无法媲美物理设备的限制,但也在发展中。纵观7.1虚拟设备从诞生到现在,音效越来越像样不是么?那些因素质不佳或摆放问题而效果不如虚拟的箱子案例可不是没有,而物理7.1耳机干不过SONY这个DS也不稀奇,前边提到的猛禽和迪亚海魔,论硬件人家是多单元,论价格人家更便宜,但我依然果断因为效果退货了。你说它值回票价是可以的,但比效果,二选一的话我反正是会买700DS或继续用我那掉皮的75也不乐意用它们。这其实也正是市面上各种7.1耳机的效果差距所在,几乎都来自于软件,硬件没啥。
关于SONY的DS系列
DS是个主打影音的系列,并不专门针对游戏用途,它甚至不带麦。DS系列我个人短期试听过朋友的,自己买过DS(在路上),听感上来讲,它很干净,很冷静,每个声音的细节都不多不少的给你,整体上尽量维持一种没有过多渲染的原味。至于低频,以7500来讲,一个能在阿凡达电影里大型运输船起飞降落时能让你感受到的地震和气浪,能在7宗罪主角在家里招待老头晚宴楼下开过地铁时让你感受到老房子隔音的困扰的耳机,低频不可谓质量不高。700DS正在派送,师出同门我相信它这方面的表现不会比75差。
当然了,对于某些低频狂徒来讲,DS系列这种尽可能准确的低频给量绝对是渣比,因为他们要的是类似北海巨妖和魔声那种不讲道理的重低音,那种刻意渲染完全不顾原因重现就怕震不晕你的低音。要讲渲染,DS的低频依然是渲染了,不信你回忆下现实里哪来那么多低沉的脚步和厚重的枪弹声?有些被音染惯坏的少年怕是听到真正AK47的清脆肯定以为是放鞭炮呢。但DS算是比较收敛,艺术加工同时尽量不浮夸的风格,但被不要钱的低音惯坏了的某些玩家也和那些过量低音一样的不理智,就像艾薇看多了真以为女同学全都是一挖就喷泉一插就一库才对,不这样就是身体有缺陷呢。
所以讲道理,DS是个比较干净的耳机,起码7500是这样,700DS应该也一样,实际上这个系列的耳机风格一致没怎么变,只是随着技术进步,环绕效果上有进化而已,该给你的不会少,不该给你的抠的紧。你要是喜欢手刃鬼子裤裆塞雷的夸张痛快,千万别买DS的任何一款产品。
苦逼的我今天周六依然要上班,又没事纯为考勤,为打发时间码了这么多字,愿意看的我谢过一声。作为耳机爱好者,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常识和自以为客观些的主观看法跟大家交流,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款自己满意的玩具。
公民, 积分 2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58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不错,这种文章支持,正在犹豫买哪款耳机
佣兵, 积分 6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67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的700ds用了半年没觉得的低音少什么,看电影这些整体效果很强,主要自己听的舒服就行不管别人怎么说,就是一个不带迈麻烦了点和朋友聊天玩联机游戏得换回以前ps3第一代耳机,自己单玩联机和单机剧情游戏这些用700ds。
该用户已被禁言
该用户已被禁言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97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等着骚尼的白金了
骑士, 积分 18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0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850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用着HW700ds,很满意!
圣骑士, 积分 39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3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396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照lz说,ps4用700ds应该选择什么输出呢?
骑士, 积分 26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9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651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wwjdhy 发表于
等着骚尼的白金了
话说这耳机什么时候上市?
公民, 积分 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9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41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主机解码还是功放解码并没有区别,LPCM也是数字信号,数模转换DAC最终都是交给功放。
公民, 积分 1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9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21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好文,客观。
我也买过很多塞子,最后竟然退烧在潜39,不说可谓神奇,现在随身带潜39,一年多了竟然不坏,虽然有时有点腻,但真心不想再鼓捣了。
骑士, 积分 28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839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700ds用户表示,这耳机什么都好,就是夏天戴着热啊!
Powered by
扫描二维码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您的位置:
罗技作为全球知名的外设厂商,产品从键鼠到音频、游戏模拟器以及其它周边,应有尽有。不过,相比于罗技鼠标,他们家...
罗技作为全球知名的外设厂商,产品从键鼠到音频、游戏模拟器以及其它周边,应有尽有。不过,相比于罗技鼠标,他们家的耳机在游戏领域并不那么名声大噪(我承认我也一直没买过&。。。),尤其中高端市场基本是赛睿、雷蛇占据主导位置,相比这两家,罗技的无线技术无疑是明显优势&,so,继G930之后,这次G533再来挑战一波~。穷则思变是一种被动的改变,而罗技的行为更像是主动寻求进化,G系列的LOGO都变动过1次了。无线游戏外设是随着无线技术的成熟孕育而生的,罗技从2007年推出G7无线游戏鼠标,看上去这只是个曲高和寡的形象产品,但10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以往的G700/S、G930、G900、G403等一系列无线游戏产品问世,你才发现它是“蓄谋已久”而且一直坚持在下的一盘大棋,而且旗号(LOGO)也有与时俱进的变化。G900的众测报告http://test.smzdm.com/pingce/p/31696/15小时超长续航,15米超长连接。7.1声道,支持DTS HeadPhone:X技术京东直达链接查看百科如果说,赛睿是广为认可的电竞外设,那么罗技始终是为个人用户服务的外设品牌,而无线游戏外设就是忠于个人玩家(非竞技)高端外设。这次众测的G533表现如何,是否对得起这个价格,是大家最关心的,毕竟国产虚拟7.1声道游戏耳机才200元左右&。说了那么多,忘了重要的事,感谢张大妈对我的申请作出了回应(此处套红&)。开箱因为过年,张大妈给的日期只能在过年时间完成,索性让寄回老家,手机对当时拆箱的记录。罗技游戏系列标志的蓝黑色包装,右上角有DTS headphone字样,DTS是什么?DTS(数字剧院音效系统,Digital Theater System)是在1993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开始正式采用的,如今从5.1发展到7.1系统了,看跌必备的感觉?全部包含:耳机、USB接收器(更是发射器)、充电线、说明书/指南/保修卡,要说现在电商逼着大家控制成本,这些说明书之类的纸片都很节约,罗技这种“大咖”也不能免俗&,以前可都是好彩印手册。&相关参数一张图就搞定了。隐藏式麦克风用全向采样的,单向麦克风一般会搭配万向转动功能,这样可提供更好的采样效果。产品外观和细节G533是纯无线耳机,而且不提供有线模式。因此和G633有线版不同,G533没有做任何的背光设计,看起来比较普通&。关键性的“U盘”,它不单单是个接收器,正常来讲,也是一个音频信号发射器、声卡,将解码后的音频信号发射到耳机端,耳机实现发声功能。充电线,起初一顿惊喜,难道双模?可惜不是&。难怪接口没有任何加固设计,原来只有一个充电的作用。看看耳机的结构和佩戴设计↓↓↑2P可以看出,耳罩可以在耳机内部做大幅度的摆动,这是为了适合不同胖、瘦的脸型。而且耳罩还可以向外转动大概90°,这也是为了提供良好的两侧贴合感和舒适度,这样它的携带性也有所改进。最长拉伸距离是4cm。耳垫内里是海绵,外层采用的不是常见的蛋白皮、绒,像是阿迪(不带王&)跑步鞋上的网纹布,摸上去比较薄、细,应该是追求散热、透气来设计的。不过,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耳机的40mm单元,这个位置一般会采用较厚的海绵来滤音,但是G533则一层很薄的网纹,有点反常规,对听觉有影响么&?佩戴感受对于一块内置1100mAh锂电池的耳机来说,G533才350g的重量很对得起观众,40mm单元搭配全包式耳罩,虽然没有使用更软的记忆棉,但是两侧的夹力控制还可以,而且运动(鞋)网纹的透气性也不错,我头围不大,加上减压头带一定的减压能力,G533的佩戴感良好,不会很快感觉到压头和闷热。另外,G533两个耳罩在水平方向可以旋转90°以上,垂直方向也有40°(一般耳机15°)的转动幅度,所以耳罩和头部的贴合度令人满意。而且耳机可以最多拉长4cm,根据经验,地球人东南西北的人就算头围不同,不管方脸、尖脸、胖脸应该都可以通过调节找到舒适的位置吧。信号稳定性室内10米以上没问题,无论有家具什么的遮挡,最少穿一堵墙没任何问题,想起蹲厕所还能听歌就带劲&,无缝切换啊这是。头梁是塑料材质,外部是印有G系列的LOGO,内侧是减压头带,组成、材质和耳垫的一样,可以缓解头顶压力。350g对于大耳机来说不重,但是比一些便携式的耳机就重多了&。↑2P可以看出G533的麦克风是半隐藏的旋转式,拨下来就自动开启,回位又自动静音,并伴随“嘀嗒”的音效提示,非常人性化的一个设计。语音效果前面规格里有提到麦克风是单向的,所以搭配了一节万向型旋转管,可以让麦克风更贴近嘴巴,我用系统录音机测试,不同距离确实差别也比较明显,越近声音越清晰洪亮。整个麦克风的效果良好,有轻微的底噪,但人声还原度高,易于识别。钢条+橡胶组成的调节结构,调节刻度感清晰细腻。耳麦的咪头,下方的红点灯是提示麦克风静音。耳机的控制键一般左耳是耳机的核心所在,G533的左单元耳壳上也是如此,从左到右:USB充电接口、音量拨轮、G键、On/Off键。这个G键和罗技键鼠上的G键功能相当,可以通过驱动进行自定义、宏等设置,默认的是“麦克风静音开/关”,这个和刚才提到的麦克风的“转动关闭开启”功能重叠,所以可以改成别的。我是根据音乐欣赏、电影/游戏对音效的不同需求,把G键设置为“DTS 7.1环绕声开/关”,这样一键切换状态,省的进驱动麻烦。音量大拨轮的手感很不错,有轻微刻度感,并且表面是像指甲锉的防滑纹理。拨动它,调节耳机音量(也是系统音量),上、下滚动同样伴随不同的音效。右耳是放锂电池的,1100mAh锂电池,承诺续航15小时(50%音量,其实这个级数日常基本够了)。充电的话电脑连接USB接口之外,也可以火牛直充,速度更快,不到2小时可以充满。耳机内壳的安规和USB接收器上的相同。G533采用40mm单元,根据人体工学(耳朵)做了一定的倾斜。虽然国产耳机都在宣扬50mm单元如何,确实50mm单元有些先天优势,但这不是单元优劣的绝对标准,更不是耳机优劣的绝对标准,单元的档次涉及的因素太多,不是我们普通用户能搞懂的。简言之40mm也有不少好耳机,50mm也有大把平庸之辈。(看到网纹布多薄了吧,这透气性~~&)单元后面的腔体结构比较奇特,对于气流的控制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影音体验7.1环绕立体声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为电影而生的,电影毫无疑问都是多声道采样录音,尤其是一些高品质的DVD、蓝光,但是PC上我们看的都是在线和网下载的,一些高清的片源的音效还是不错的,码率大的一般音频信号保存也比较完整没有明显的压缩。一些物理多声道的耳机(内置声卡)在这个时候体现价值了。这么说吧,2.0的耳机放出的电影效果肯定是不够的,尤其是一些普通封闭式的2.0声道耳机,为此我曾经买过3个物理多声道(5.1、7.1)。因为没时间运动,放松的方式也就是看碟,什么美剧、经典电影等等&《断头谷》第四季开始了,有人关注这个吗,其实很多美剧的音效做的都不错,我所谓的不错是除了原创、大气,还有真实和氛围感,比如《行尸走肉》,&这一季结束就太快了点。好片子不一定的大制作《荒野猎人》看的是演技和精神,要认认真真的看,《环太平洋》(DVD碟放的)看的是场面和音效,可以边吃零食,确实各有不同味道。《少林足球》、《西游降妖》720P的也还是可了,百看不厌啊 。都是国粤双语的,配音和原音版反复看,一边学粤语,一边感受耳机的差异,粤语版的音效更为真实。《猛龙过江》下不到高清版真的可惜,这一场世纪格斗经常翻看,换了N台电脑,这几部都不会删。用我朋友的一句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这是非常适合耳机的,包括多声道耳机和2.0声道耳机。现在玩游戏的人一般选择封闭式耳机(细节好),单相比开放式耳机最大的缺点是声场小,这是由声学结构的瓶颈所决定的。而电影需要的多声道就是要制造逼真、有临场感的音效,如果对比过大声场的耳机这股差异就不言而喻了,毕竟不是所有电影场景都是在浴室、客厅发生的,所以,听歌有听歌的耳机,游戏有游戏的耳机,看电影有看电影的耳机。这就是我在折腾的原因&G533在开启DTS 7.1和关闭时,完全可以感觉得出那种普通耳机和7.1环绕声道耳机的差别。普通模式下耳机的声音感觉都是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发生,有一种被压缩的拥挤感觉,而开启DTS 7.1之后,整个声场马上被放大,空间感出来了,立体感也更加明显,而且通过驱动可以调节横向、纵向声场,确实很人性化。虽然理论上,虚拟的7.1毕竟是虚拟,但实际上确实我没觉得和物理7.1的有多大的差别。而且面对DVD的5.1声道,物理多声道耳机不开启7.1模式,有些声音完全出现不来,虚拟的就完全不会。游戏体验一些大型的游戏比如暗黑3,守望先锋,不但注重原创模式、情节、人物,同样包含原创音乐,随着技术进步,如今对于音效也是极为看重。除了画质,音效是体现一个游戏品质的重要因素,一般大作必定有出色的音效。暴雪出品必属精品,选择《守望先锋》、《暗黑3》试玩体验游戏音效。微软为玩家考虑周到,提供了杜比环绕立体声,可以吧2.0耳机提供环绕声效,从逻辑上讲和G533内置的DTS 7.1环绕声效是相同的,但是不能重复开启,那样失真有点明显。《守望》人多角色多、声音也很复杂,普通2.0游戏耳机声场小,声音挤音量大了之后容易压抑,开启DTS 7.1之后,低音靠后了,整个声场拉大了,就不那么混乱,音效的魅力体现出来了,实际效果比游戏自带的杜比全景音效确实更好一些。还是那句话,这东西要比较才有感觉。暗黑3我很久不玩了,之前玩台服现在国服只能新建了,这游戏绝对是经典,相比《守望》它更为庞大和精致的主线,作为RPG游戏的典范,从音效方面的设置你就可以看出来,更不要说如同魔幻冒险电影一般的视觉、声觉体验。选择G533、7.1声道,瞬间可以进入一种大片的感觉,精准的解析和定位、语音对白、丰富的打斗声、自然和背景乐音效,作为第三人称角度体验这其实是最符合游戏初衷的,G533非常适合此类大作,表现无可挑剔。CS经典老FPS游戏,我一直用它测外设,耳机也不例外,DTS 7.1开启马上改变你声音的风格,最明显的是声音变远了,可能习惯了传统耳机是无法适应,因为第一人称射击感觉变成了第三人称射击,建议是把DTS 7.1设置里选择First Person Shooter,稍有改善,但是变化很大,需要习惯,声音的位置并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驱动的国产虚拟7.1的控制力显得不足,还原现场感逊色不少,更不要说没有驱动的虚拟7.1。音乐体验众所周知歌曲录制多为2.0声道的立体声,虽然现在一些选秀节目注重现场感,比如好歌声、我是歌手,回启用杜比5.1声道采样录制,但绝大多数歌曲更适合用2.0声道来体验。前面提到了,G533可以关闭DTS 7.1环绕音效,经过实践对比,90%情况下,听歌(播放器、在线)推荐,演唱会、交响乐什么的可以试着开启。除了经典的试音曲目《加州旅馆》、《鼓诗》、《渡口》,我觉得降央卓玛的女声很耐听,平顺略带低沉,试音用得比较多。《爱与交响曲》个人认为是张学友演唱会我最喜欢的,流行和交响曲交集擦除别样的火花,如果说流行难登大雅之堂,歌神告诉你,你说错的,而且,这个现场感非常强,可以开启DTS 7.1感受一下似乎坐在台下欣赏歌神演绎的感觉。三频均衡是形容现在很多HIFI耳机,这句评语在G533上也合适,高中低音都有清晰的解析,良好的层次让声音立体感更为丰富。不过,G533对单元的滤音不够重视,运动网纹布间隙很大,几乎没有滤音作用,这样就相当于单元直接对着耳朵出声,声音会过于直白,我把卫生纸填在耳罩内&,声音就紧实很多,高音的毛刺感明显小了,当然卫生纸不是最佳材质,薄海绵换上后,声音更温润、紧实一些。建议能适当微调。场景体验G533是个纯无线耳机,不但没有连线的麻烦,带着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到处跑。这3个不同的位置,坐着、躺着都行,这个客观事实确实是一大优点,所以一线品牌的无线耳机都贵的要死&。另外,G533的信号比较稳定,一堵墙根本拦不住它。驱动体验罗技的G系列产品都是支持游戏软件驱动,G533也不例外,但是之前要更新最驱动版本。DTS 7.1环绕声on/off、设置和测试体验界面,提供了3种房间可选(DTS 7.1、FPS、罗技专属监听),这3种听觉差别还是挺大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TS 7.1的超级立体声模式,支持纵向声场、横向声场2种调节,而且在电影中、游戏中效果明显,失真率较低,可以在不同场景和需求针对性切换。EQ调节,但是左边6个选项对于DTS来说基本是微调,改变真心不大。至于高级均衡器,更加是麻烦不说,不太适合普通用户来调节,容易控制不好失真,这一项我基本保持默认。耳机上有一个G键,可以接受宏和自定义在这里设置,玩过罗技键鼠的应该轻车熟路。电池状态,没什么好说的。这里是一些常规设置,耳机的选项更少,主要是鼠标键盘的。个人综合评价经过春节这些天的体验和以往折腾的经验,可以肯定G533的DTS 7.1环绕模式适合观影、游戏(支持环绕音效),普通2.0模式适合音乐欣赏、游戏(普通音效)。其实虚拟7.1声道耳机就是模拟声场,尽管封闭式耳机在游戏耳机里非常流行,但它的声场小是硬伤,即便流弊的森海、拜亚这样的大厂来也一样有难度。我玩过不少国产7.1,基本上同质化水准相差无几,G533的DTS 7.1环绕声毫无疑问优于目前国产品牌任何7.1声道,在实际PK上,就网络剧、综艺和MOBA、MMORPG这些游戏,我还发现它也并不输给华硕STRIX 7.1物理多声道耳机,而且解析力和分离度更好,STRIX 7.1确实声音很浑,但G533无非是没有堆积的硬件(单元),但是耳机佩戴更轻更舒服了。2.0声道时,低音对中高音的音染低,不浑浊轰耳,均衡的三频、层次分明、音色细腻,听感完全不同于国内厂商的游戏耳机,属于比较AKG味道的那种HIFI。(对比DT770 PRO+TRD2)但中高音密度稍欠,有些许松散不够紧实,圆润度比千元级大厂HIFI还是要差一点,这个可能和虑音网纹布也有些许关系吧,当然前端因素可能也存在。鉴于这是个游戏耳机,还是2.4G无线的,有这种级别的表现,可以客串初烧级HIFI,个人认为对于想一步到位、功能实用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知足了。话说虽然罗技不是AKG、拜亚、森海这样级别的专业耳机厂商,不过别忘了罗技UE的中高端耳机也是不错的。整体来说,G533我感觉是有些箱味的一款耳机,且不说DTS 7.1的立体声效果,它低频靠后够但略显松软,好在不拖泥带水,整个声音还带有些许空气感。加上良好的佩戴和透气效果,听着没有丝毫的压抑感,“综合表现出色,可玩性强”是G533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优点佩戴舒适,透气、散热性良好,隔音效果也可以。音质不错,可玩性强,可以满足电影、 游戏和音乐多元化的需求。做到了电池续航、重量的不错平衡,无线耳机实用时灵活方便。DTS 7.1音效对于娱乐体验的改善是明显的,即便改变2.0的音源失真率也很低。缺点耳机塑料感较重,镜面的耳壳不可避免收集指纹和容易刮花。左右耳罩的转轴太灵活了没有阻尼感,没有骨骼、随意转动的感觉有点low。不是双模式,没有提供3.5mm接口的支持,断绝了我希望用更好声卡提升音质的想法。&&大概就这些了,希望给在找适合自己的耳机的人一些参考。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物理7.1和虚拟7.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