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权和皇位分传给二人,成吉思汗之大漠英雄传是想怎样

有人说他是个半吊子皇帝,但他的能力和霸气却远远盖过了成吉思汗
责任编辑:
晚清“圣人”康有为给弟子讲学,曾无限感慨地说:“昔戊戌变法,劝德宗(指光绪皇帝)开辟疆省为牧马场,养马八百万匹,为扩充骑兵之用。日本岛国不足虑。若驰驱欧亚,称霸天下,舍骑兵莫属。蒙古入欧,全凭马力。余愿辅德宗为成吉思汗也。”康有为所处时代,军事上已经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化,他们对骑兵的强大杀伤力仍然推崇至此,则在冷兵器时代中骑兵的强大威力就由此可见一斑。而康有为说的也不错,“蒙古入欧,全凭马力”,当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纵横欧亚大陆,席卷差不多半个地球,建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蒙古帝国,正是得力于他的强大骑兵团。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之一,往往是得骑兵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华夏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周边游牧民族,可是总被这些游牧民族搞得手忙脚乱、苦不堪言。春秋齐桓公和管仲等人的“攘夷”时代自不必说,强悍如汉高祖,纵然手下拥有数十万百战之兵,也在白登被匈奴人围得没半点脾气。后世的“永嘉奇祸”、“靖康之变”,中国的皇帝更是直接被拥有强大骑兵团的渔猎民族俘虏,过上了生不如死的生活。蒙古人和女真人甚至入主了中原,以少数人统治了数量上远远高于自己的汉族人。中原汉族人在军事上压住游牧民族的记录也有,比如卫青、霍去病、窦宪等人对匈奴的打压;李靖远征吐谷浑;岳飞堰城大破女真人的“拐子马”、“铁浮屠”;徐达和朱棣长驱直入逐蒙元……都令人回肠荡气、拍手称快。可是,卫青、霍去病这些人,能压倒和胜出对方,都是在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团的基础上的,属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真正以中原步兵发力,单凭两条腿走路,就赶得游牧民族四散奔逃、无处安身的大英雄,古往今来,仅得一人而已!此人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出身贫寒,父亲早死,小小年纪,就编草鞋、卖草鞋养活寡母和几个年幼的弟弟,三十多岁才投军,可以说是起点低、出道晚。可是刘裕天赋异禀,风骨奇特,两臂有千钧之力,又兼性情刚毅果敢,勇猛沉猜,天生就是当兵打仗的料。刚一投军,很快就在军中大放异彩,受到了军界、政界的瞩目。让他一战成名的是在吴郡(今江苏苏州)的一场战役。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是除了神话小说和演义小说外,在现实中,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战役。那一年是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刘裕带领几十人一起在吴郡一带巡逻,突然遭遇上了孙恩率领的“五斗米”盗贼数千人。这些盗贼当然不把刘裕这几十人放在眼里,狂呼怪叫着冲上来,很快就把刘裕之外的几十人歼灭了。可是,单独剩下的刘裕一个人,居然扭转了败局!刘裕手舞长刀,狂劈乱砍,一下子就砍翻了数名贼人。正应了那句话,“一夫拼命,万夫莫挡”。贼军彻底被他的玩命精神吓怕,谁也不敢和他交手,转身就走。刘裕一人得势,毫不手软,挥舞着长刀,嗷嗷狂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个人竟然追着几千人砍杀!当时名闻天下的“北府军”首领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率轻骑军经过,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尽收入眼底,将刘裕视为天人。刘裕敢战之名也由此传遍天下。刘裕平灭了孙恩,剪除桓玄,又收复了蜀地,威风凛凛,英雄盖世,中外震慑。由羌族人建立的后秦政权曾趁东晋政府衰微发兵攻陷了洛阳,吞并了淮、汉以北各城。刘裕掌权后,派人入长安向后秦皇帝姚兴索还这一片土地,扬言说,如若不还,即日必以武力收归。姚兴也算得上一代霸主,听了刘裕的话,想到刘裕的凌厉声威,竟然大气也不敢喘,乖乖按要求归还了这一大片土地。后秦群臣曾经众口齐声地指责姚兴懦弱。姚兴假仁假义地解释说:“天下善恶的标准是一样的。刘裕乃是出身微贱的精英,匡辅晋室,我怎能舍不得数郡之地而成全他的美意呢?”姚兴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始终无法掩饰得住他内心的那一个“怕”字。要知道,自古弱国无外交,你之所以自动自愿放弃已经到手的土地,绝不是你仁义,而是你没有能力守这片土地。你要是真的仁义,那你当初就不会发兵前来侵占了。试想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复香港、澳门主权问题上,是说明了中国强大了呢?还是说明英国人、葡萄牙人仁义友爱呢?总算后秦皇帝姚兴聪明、识相、会做人,暂时避开了刘裕的惩罚。但刘裕要一统宇内、收复中原旧土的决心却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刘裕将兵锋指向了占据了山东的鲜卑慕容氏政权南燕。老实说,中原大地经过“五胡乱华”后,版图已四分五裂,要重新一统河山可是一件极其难办、极其辣手的事。可刘裕就是这么一个霸气冲天的牛人,天不怕地不怕,爱打谁就打谁,予取予求。刘裕没有骑兵,拥有的都是用两条腿走路的步兵。不过,这次远征南燕,刘裕巧妙地用船只解决了军队转移问题,从建康下长江扬帆东进,至京口北上进入中渎水(即今京杭运河苏中段),至山阳(今江苏淮安)转入淮河,向西行数十里,在角口附近进入泗水(淮、泗交会处在今江苏淮阴西南),逆水西北方向直上,然后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上岸。上了岸,刘裕下令全军弃船登陆,将辎重全留在船内,轻装步行,直扑琅邪(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然后穿越临朐(今属山东)东南的大岘山,一举进击南燕都城广固。千里用兵,而且是步兵,就敢这么大摇大摆地干这种事,也只有刘裕才干得出!在临朐,南燕军队以步骑十万排山倒海般扑向晋军。刘裕列下步兵大阵,亲自擂鼓助战。两军接战,晋军手持长矛,将燕骑挤压分割,捅伤捅死燕军无数,以步兵大阵成功地击破骑兵的冲击。将南燕骑兵蹂躏摧残得七七八八后,刘裕从容围困起南燕都城广固,准备来个瓮中捉活鳖。听说刘裕三下五除二就打残了南燕,远在长安姚兴倒吸了一口冷气。姚兴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南燕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连忙派使者警告刘裕:“慕容氏与我们大秦相邻,关系友好。现在你们这样猛烈地进攻他们,我大秦已派遣十万精锐强壮的骑兵屯聚在洛阳。你们的部队如果不撤,我们就会长驱而进,抄你们后路。”刘裕的回答很干脆,对后秦的使节说:“滚,回去告诉姚兴,我原本计划在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再取长安、洛阳;你们若是活不耐烦了,偏要自己上门送死,请速来!”刘裕请姚兴速来,姚兴愣是不敢来,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刘裕攻破了广固城、擒杀了南燕皇帝慕容超。鲜卑慕容氏在华作乱时间最长,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燕等国。刘裕攻破了广固,一点情面也不留,下令将慕容氏王公三千余人尽斩于城下,其家眷万余人尽没为奴,拆毁了广固城墙,恨恨地出了一口恶气。姚兴不敢来撩拨刘裕,刘裕只好辛苦自己的步兵西往长安。为了一统天下,无论姚兴表现得多乖也免不了要打。不过,还没等刘裕的步兵上路,姚兴已经挂了——他走运,病死了,没死在刘裕的刀下。这样,噩运降临在他儿子姚泓的身上。刘裕的步兵大摇大摆地来了。到了彭城,刘裕为了节省脚力,又用船只运兵,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开进黄河,逆流西上,向洛阳挺进。刘裕的冲天霸气让北魏拓跋氏政权倒吸了一口凉气。北魏人决定在黄河北岸骚扰、阻止刘裕兵船前进。刘裕的运粮船沉重,又是逆水行舟,不得不安排大批士卒在南岸用长绳拉船。北魏就派出骑兵在北岸跟着向西徐徐行进。风大浪急,有时牵绳崩断了,被南风一吹,船只就飘到了北岸。北岸的魏军马上动手抢掠,将船上的晋兵尽数杀死。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刘裕知道了,虎须倒竖,决定来点狠的,让北魏军知道马王爷长有三只眼。他先派出出七百兵士、兵车百乘,弃舰登上北岸,在水边百余步,以每七人为一个单位,守一辆战车,摆下了一个名载史册的赫赫大阵:却月阵。又再派出两千人携带有巨弩一百张、长槊一千条、大铁锤数十柄,及中间留有缝隙的防箭木板多面,登陆后将防箭木板安装车辕之上。结果,这二千七百人结成的却月阵就让大概三万多名北魏骑兵死在阵内!受了这一顿教训,北魏人老实了,再也不敢招惹刘裕。北魏皇帝拓跋珪和谋臣崔浩讨论刘裕的伐秦前景,说:“刘裕讨伐姚泓,能不能攻克?”崔浩不容置辩地回答说:“定能攻克!”拓跋嗣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崔浩说:“刘裕兵精将勇,焉有不胜之理!”拓跋嗣又问:“以刘裕之才与后燕皇帝慕容垂相比,二者谁高?”崔浩毫不犹豫地答:“刘裕远胜过慕容垂。慕容垂凭借父兄巨大影响,兴复旧业,国人投靠他,就如夜间的昆虫飞向火光一样,他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轻而易举地建功立业。而刘裕则出身微贱贫寒,没有一尺土地可以倚仗,却消灭了桓玄,重兴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首,所过之处,未逢敌手,若非其才智过人,如何能做到这些呢?”事实证明,崔浩的推测一点没错,刘裕毫无悬念地攻下了长安,平灭了后秦。而崔浩对刘裕的评价,也恰如其分。其实,拿刘裕与慕容垂相比是这样,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比,又何尝不是这样?成吉思汗本来就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凭借父兄影响,扩大部落,部落族人投靠他,就如夜间的昆虫飞向火光一样,他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轻而易举地建功立业。而刘裕则出身微贱贫寒,没有一尺土地可以倚仗,却消灭了桓玄,重兴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首,乱华的“五胡”,就被他一人清扫了“二胡”,可谓威势赫赫,气吞万里如虎。可惜的是,刘裕不但没的成吉思汗那样的出身,没有部族可以依靠,因为家穷,结婚迟,生的儿子幼小懦弱,缺少了成吉思汗那样强悍的儿子群作为后继支撑力量,又没有来去如风的骑兵可以倚仗,自己出道又晚,以至收复了长安后,已经年届六旬,迈入了人生中的暮年,事业戛然而止,没能成为千古一帝。因为这个,台湾学者柏杨竟然讥笑刘裕为“半吊子皇帝”。可是,平心而论,刘裕的能力和霸气却明显地盖过了自古至今的皇帝,包括成吉思汗。史学家何去非就称赞说:“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另一个史学家王夫之也说:“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来源:野史秘闻[责任编辑:许莹莹]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反派角色)
(漫游花都无芳草)
(明天怎麽过)
第三方登录: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皇帝选他继承皇位,却把兵权交给他兄弟,他是怎么实现皇位继承的(成吉思汗立储)尽管临死之前,成吉思汗交待了几兄弟一定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是他除了给窝阔台一个继承权,似乎在军事问题上并没有想让拖雷交出军权,难道他不怕这成为以后的宫廷之争吗?果然,能让窝阔台合法继承汗位的忽里台大会不能如期举行。一是术赤虽然在成吉思汗去世前半年死掉了,但他的儿子拔都因为老爹没有继承汗位,很是不满,所以拒绝参加;还一个就是察合台,他本心是想挤掉术赤,给自己争取一个继承汗位的机会,却不想弄巧成拙,让窝阔台得到了机会,所以他心生郁闷,也不愿意参加会议。既然大会不能召开,窝阔台就不能合法登基,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让拖雷监国,先代理国政。拖雷监国,于祖制相合,再加上他一直军功卓越,宗室和大臣们也都信服,因此蒙古国没有发生内乱。(忽里台大会)窝阔台很明白拖雷监国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他不停地四下活动,并得到了察合台的鼎力支持。这样又过去了两年,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才齐聚忽里台大会,有拖雷和察合台的全力支持,那些宗王和大臣们也没有异议,窝阔台终于合法地登上了大汗之位。登上大汗之位的窝阔台为了完成老爹成吉思汗的遗愿,继续和拖雷分兵攻金,拖雷凭着他出色的军事能力,在攻金的战役中屡获奇功。窝阔台握着拖雷的手激动地说:“若不是你,金国拿不下来。”然而,就在大胜之后,凯旋回朝的途中,拖雷却突然死掉了。(拖雷之死)对于拖雷的死,《元史·睿宗传》记载说:12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一)”。
2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成吉思汗没有将王位传给他, 离奇去世却被尊为皇帝
自南宋后期随着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的努力下最终统一了这个部落,之后蒙古族开始参与到了中原的竞逐,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先消灭西夏继而又联合南宋大军一起铲除金,也正是在铁木真进攻金时却因病与世长辞。
在铁木真病重之际订立遗嘱就成为最让他纠结的一个问题了,成吉思汗号称是全世界繁殖能力最强大的男人,因此继承人的问题更是增添了他的烦恼,仅仅是他的嫡子就有四个,这四个儿子都在其建功立业的道路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经过成吉思汗的深思熟虑,在他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并让第四子拖雷辅佐其处理朝政。然而就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遗嘱并没有立即生效,因为当时的蒙
古部落会议之后并没有同意让窝阔台继位。
因为不同意让窝阔台继位最终决定由拖雷暂代其位,由拖雷代理继承王位长达两个月,由于最终在决议时窝阔台的票选高于拖累,最终由窝阔台继续继承王位,但这件事最终使窝阔台开始记恨拖累。
不仅如此,成吉思汗在遗嘱中让拖雷辅佐其处理朝政便足见其才能,在军事上当时拖雷领导着蒙古数十万的大军,这也不禁使人疑惑成吉思汗为什么最终没有将王位传给拖雷,而窝阔台也因此对拖雷嫉恨最终找来巫术将其铲除。
在拖雷的离奇去世后,本该再无与元朝的皇帝无任何交集,然而正是拖雷的儿子们使他再次成为一代王朝至尊的人物,之后他的儿子蒙哥以及忽必烈继位成为元朝的皇帝,而其子忽必烈继位后更是将其尊为皇帝。
这也难怪有后人说元朝并非是成吉思汗的王朝而是属于拖雷的王朝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NDQ4NTI=.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墓地之谜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