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冲破死亡游戏 电影输了就要死的电影好像是日本,一群人在荒岛上寻找卡片,在晚上用卡片对决,输了就要死的冲破死亡游戏 电影

(泠筱妮Yatou )
(樱桃味儿的)
(Mozoltov.)
(孔方兄Alina)
第三方登录: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新片影评】《侏罗纪世界》:活在在这世上最孤独的一件事_电影卡片_传送门
【新片影评】《侏罗纪世界》:活在在这世上最孤独的一件事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电影卡片」微信号 ↑《侏罗纪世界》:活在在这世上最孤独的一件事作者:猫脑袋【电影卡片】独家影评,未经允许不得转发。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小说讲述了一个天才科学家通过人体肉体组织拼凑,再结合雷电刺激,创造了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取名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外形怪异,身材巨大,虽然构造与人类相同,但并不是人类。本性善良的弗兰肯斯坦走进人类世界后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人类,强大的孤独感使他善良的本性黑化,他迫使科学家为他创造一个配偶,原本热衷创作的科学家进行自我反思后,决定亲自消灭这个本就不该存在的弗兰肯斯坦。于是科学怪人和科学家相互追逐,直到双双各自毁灭。《科学怪人》有许多电影版本,日本画家伊藤润二还曾以此故事为蓝本画过漫画。这个故事为什么成为经典流传至今,并不仅仅是他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名号。而是其中对科幻是否会对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造成混乱的思索。故事的结局非常震撼我的心,科学家追杀怪人,最后追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极,这时科学家终于疾病缠身去世了。这对于科学怪人而言原本该是个好消息,但科学怪人在感知到科学家去世的一瞬间,他伤心欲绝,悲伤的嘶吼声在冰天雪地中久久不能散去。因为对科学怪人而言,不被社会接受,没有同类,他所有的感情都在他的创造者身上,哪怕科学家要杀了他,他活在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与他自己的存在有那么一丝一毫关系的。科学家去世了,科学怪人终于丧失了与这个世界唯一的一点关联,于是他选择了自我毁灭。 Indominus Rex(I-Rex)/Diabolus Rex(D-Rex):主要由霸王龙、迅猛龙、蛇、乌贼、树蛙DNA混合而成,另有食肉牛龙、玛君龙、皱褶龙、南方巨兽龙DNA。体长40英尺,未成年,时速最快30英里,叫声可达140-160分贝。为什么会想到《科学怪人》这部小说,是在《侏罗纪世界》中暴虐霸王龙出场以后。这个由人类配置恐龙DNA所创造出来的新品种,世界上独一无二,因为他唯一的同类在成长过程中被它自己吃掉了。暴虐霸王龙从诞生就关在笼子里成长,唯一跟它对话的是一台食物投放机,它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个世界它也根本不能理解。它拥有恐龙的外表,超越恐龙的智慧,以及其他杂交物种的优点,堪称恐龙界的战斗龙。整部影片的混乱就从战斗龙掏出笼子开始,最后也以它的死亡终结。但我并不认为它有什么错。暴虐霸王龙就像科学怪人一样,被人为的制造出来。它使用伎俩欺骗人类出逃,再用伪装术躲过人类的追捕,杀掉见到的一切生物而不吃。片中很精确的提到,这是暴虐霸王龙在寻找自己食物链中的位置,就像科学怪人努力的寻找自己的社会属性一样……看上去很酷选吗,其实它的内心在那一刻是崩溃的。看到这里,我认为这是好莱坞今年输出的3D大片中,最有想法的电影。它并没有单纯的走制造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流水线,本片编剧也是《猩球崛起》的编剧,但与那些与人类一样拥有智慧的猩猩不同,暴虐霸王龙的本质还是一只恐龙,只是它的智慧在恐龙的世界里,显得那么高冷。暴虐霸王龙一直在努力融入恐龙的世界中,他杀掉食草恐龙,将自己归入食肉类中,它跑进恐龙飞禽馆,找不到一个同类又跑走,最后终于遇到有共同基因的迅猛龙,终于开始了第一次交流。交流还算顺利,暴虐霸王龙暂时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只可惜这些朋友在遇见他之前,已经有了别的朋友,那个别的朋友就是酷帅的男主角,男主角对迅猛龙进行了龙性唤醒,于是迅猛龙反悔了,又不跟暴虐霸王龙玩耍了。不玩耍就不玩耍吧,还集结了霸王龙来一起对付它。在霸王龙和暴虐霸王龙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水里的沧龙一个一跃直接把暴虐霸王龙生吞了……人类因为自身的贪婪和欲望,制造了暴虐霸王龙,发现控制不了了就一举消灭它。幕后大boss在解释这种行为的时候说:“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动物,一种灭绝的动物有什么资格谈权利。”人类对恐龙,哪怕是其他任何物种的蔑视,对物种来说都不是最糟糕的。对一个生命体来说,最糟糕的是它被同类排斥,甚至视为敌人。暴虐霸王龙最后并不是死在人类的手里,而是死在它视为同类的恐龙口中。直到死,它都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这才是它最可怜的地方。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电影卡片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15日 15:22
电影卡片 最新头条文章
电影卡片 热门头条文章日本电影有部电影讲的是高中生的游戏,第一个游戏是不倒翁,失败就爆头,只有一个人活下来,然后第二关_百度知道
日本电影有部电影讲的是高中生的游戏,第一个游戏是不倒翁,失败就爆头,只有一个人活下来,然后第二关
巨大的猫,吃穿着老鼠衣服的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诚如神之所说 导演: 三池崇史编剧: 八津弘幸主演: 福士苍汰/ 山崎纮菜/ 神木隆之介/ 染谷将太/ 优希美青/ 大森南朋/ 中川雅也/ 前田敦子/ 水田山葵/ 山崎努类型: 惊悚 / 恐怖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引用necromancer120的回答:诚如神之所说 导演: 三池崇史编剧: 八津弘幸主演: 福士苍汰/ 山崎纮菜/ 神木隆之介/ 染谷将太/ 优希美青/ 大森南朋/ 中川雅也/ 前田敦子/ 水田山葵/ 山崎努类型: 惊悚 / 恐怖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
要听神明的话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倒翁 高中生 电影 游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
来源:zhihu.com
昨天电影院归来后,在微信上说的话:韩寒写过的所有文字里最让我有感触的,大概还是当初《合唱团》卷首语里的那两句“在以前,如果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就都被迷倒了,而现在,女生们都不爱这些了”——事实上,他的每一个文本,都是一场轮回式的、不断重复上演的复辟和献祭(比如太多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后会无期》和《1988》之间的互文与承续关系),形式上的复辟和情感上的献祭,关于往昔荣光的复辟和关于困顿当下的献祭。我们这些80年代生人的老文青们,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者说,我们从来就没有等来过真正属于我们的时代。在那些终究将会爱上别人的70后大女神和90后小天使之间,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哪一颗是你的旅行者1号,哪一处是你的东极岛,哪一只是你的马达加斯加,哪一位是你的苏米。片子本身,也无非就是这样:旅途、友谊、沧桑的过往、模糊的明日、逝去的故乡和从未到达的远方,用处女作通常具有的过剩表达欲,建构和解构之间的摇摆不定,自嘲和嘲弄两端的进退失据,加了一点雨水和雾气于是不再那么狂野的西部风格,加了一点和解与叹惋于是不再那么有破坏力的摇滚精神,某种一目了然的小圈子氛围,全世界牛鬼蛇神联合起来的叛逆主义美学,精英与反精英、文艺与伪文艺互为表里的狂欢节气场。像一切用文学文化文艺装点过自己青春的人所熟悉的那样,随时营造着上世纪末期的流行姿容:那个人类尚未被网络彻底征服的年份,一切目标混杂的愤怒,破坏规则的欲望,不知所终的感怀与惆怅。那是一个并不算美丽的时代,与纯粹意义的启蒙几乎毫无关联,但好歹它还规避着空洞的民族与国家符号、劣质的华贵与激奋、以及风花雪月的飞沫中尽数虚伪的忧伤。只是,我们终归又看到了老文青们最迷恋和欢实的、那一场卷土重来的象形姿态:麦田,夕阳,旷野,戈壁,铁轨,荒岛,歌谣,烟草,月色,在最东的海岸线和最西的国境线上,那些正在破败的城市、那些一直破败的小镇、那些被亲手炸毁或忘却的故乡、那些被无意丢弃而错过的旅伴,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城、旧工厂、礼堂、台球厅、加油站、小旅店、飞机场,那个童年时爱过的姑娘(尽管她的身后是一场善意的谎言),那个萍水相逢的青楼女子(尽管她的身后是一场恶意的谎言),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那个我,那个你,那个远方,那个生活在别处的理想,那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那个遗忘了世界的晚上。我们略有自得又略带悲哀地,再次依赖和仰仗这个叫韩寒的创作者,这个顽劣的轨道外少年、不务正业的赛车手、风口浪尖的代笔争议人、桀骜不驯的反体制思想者、深谙网络时代娱人娱己之三味的国民岳父,在他的符号意义、他的创作才情、他的表达资格和他的内容生产里,用一次奇异的假想性的出发和玩票,去努力促生道理的发表,去避免成为道理的代表,在每一次停驻时尽情地挖苦世界和自己,在每一次飞驰时尽力地忘记年华和岁月,在每一次理性满溢的时候赶紧补一个冷笑话消泯掉一切可能产生的崇高与话痨,重新怀抱着那些个目空一切的光景里,对于理想的膜拜和簇拥,让每个关于作家、歌手、独立导演、行吟诗人的不堪见人的旧梦,在无人问津的天幕下,成为伟大光荣正确本身。那么我们终于成功了吗?像我们一样的他们终于成功了吗?那个从没出现的目的地,那个提前坠亡的卫星,留于故土的他,不知所终的他,盗车远遁的他,衣锦还乡的他。为什么我要回到我无药可救般沦陷的故乡?为什么我名满天下的缘由是我记录了梦想的死亡?为什么我的红颜知己以那样的倦容睡熟在我的肩膀?为什么我获得了一切但笑容依然忧伤?为什么我的忧伤明媚得就像太阳?“你已经过得很好了”“你怎么知道我过得很好?”“你知足一点就会快乐很多”“我为什么要知足?““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一生应当过足、过满、过HIGH,为什么非要过好?”“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不完全准确,另一类成年人,只讲爱恨。”总有那么一批傲娇的人,是永远在奔逃和自欺中质疑着世界和折磨着自己的,每一个关于老文青的故事,其实都是这些人写给自己的挽歌。 很遗憾,我也是一个傲娇的人,所以,哪怕它再粗糙、刻意、陈词滥调、过犹不及,它依然是我喜欢的故事。
最后,偏题写几句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史铁生说:昼信基督夜信佛。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琼瑶阿姨说:紫薇就像那个文学的我,小燕子就像那个叛逆的我。其实,傻逼、牛逼、装逼,本就是一件事的不同面向。牛逼是一种成功的装逼,装逼是一种精致的傻逼,傻逼是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牛逼。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锦帽貂裘的梦,和一个“寂寞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浪迹天涯的梦,一个物质的丰盈的温柔乡里的梦,一个精神的激越的乌托邦里的梦。在物质的梦里,我们希望自己是继承者,于是,我们需要郭敬明。在精神的梦里,我们希望自己是流浪者,于是,我们需要韩寒。既然每一场梦都是一个奢侈的幸福,就没必要非得把梦分成高大上和穷挫矮、诗意纵情的和庸俗拜金的,感谢每个帮我们做过梦的人,大概就足够了。不信的话,不妨做一个实验。“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当这段题眼性的对白落幕的时候,如果响起的歌声是“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如今我想问问你,是否只是童言无忌”,难道不也很合适吗?
我以为我找到了爱情,结果是仙人跳我以为我找到了爱情,结果是兄妹我以为我找到了朋友,结果把我丢在旅馆我以为我找到了朋友,结果偷走了我的车我想振兴家乡的旅游业,结果喇叭让我下不了台我想把车开上家乡的街,结果路比车还要窄我想拍张合影留念,结果拍不到我们充满期待的脸我想炸掉的屹立不倒,我无意的却顷刻塌陷我想耍帅的时候,却夹不起一颗卤蛋我想忘掉一位小姐,名片却在马桶里打转我的梦想是成为明星,台词却不到半句话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但是它在半空中爆炸当我长大之后,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我会成功吗?我会变得富有吗?我会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吗?“闭嘴!”世界盖上了锅盖。江河浩瀚,胡生可安,恶意满满,随时打脸。这才是我喜欢的韩寒
上海人韩寒不厌其烦地讲述小镇情怀,乡下来的郭敬明却费尽心思卖弄大上海的优越。前者写实得不惜将长镜头对准3.8元一桶的康师傅泡椒牛肉面落在水泥地上,后者浮夸到将38000元一天的法租界思南公馆作为大学寝室布景;前者的影像千方百计地去接地气却透着关乎梦想与生活、荒诞与虚无的真诚思考,后者的布景精致而又梦幻,却充斥着曾被这个贫困时代剥夺人格后的暴发户般赤裸裸的铜臭味。
动机在杭州:
刚看完电影,火速来答。1. 东极岛。作为舟山人,看到韩寒镜头下的东极岛,听电影里的岛民说起故乡,真是感慨万千。我老家也是东极一样的小岛,也是一样风格的破房子,一样风格的岛民,门前10米还有真正的“sun of beach”(东极其实是没有沙滩的,所以镜头没有出现,而且那里水很深,不太适合游泳)。东极没有按小岛迁大岛聚的政策搬掉,而是发展成了旅游景区。伴随着这个电影的宣传,最近成了“旅游灾区”,涌来的游客完全超过了岛的承受力。我们老家已经破落了好多年,今年是真的搬掉了,据说那里要做成个大的化工厂,真是同岛不同命。我觉得韩寒拍的是东极,但其实是那一个个年轻人都搬迁出来以后,那些破落的小岛,那些我们回不去的故乡。这是我家门口,有图有真相。这是我家门口,有图有真相。2. 公路片。韩寒小说的长处,不是情节构思,而是语言明快和抖包袱。所以韩寒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公路片。公路片就是这样,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其中的人,来了又走。它对情节构思的要求低,但是对情绪酝酿的要求高。《后悔无期》的情节嘛,也就这样了,但是对情绪的调动,我觉得挺成功的。后会无期传递给观众的,就是那种居无定所、无处着落,努力前行却不知道目的地何在的感觉。有几次,韩寒尝试把这种居无定所,不知所终的感觉和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城市青年有共鸣。比如周沫当群众演员的那段,在片场关于小地方和大都市优劣的讨论(好像大都市真有大前途似的,其实是想勾起都市青年对自己生活的迷茫),还有反复出现的浩汉、江河关于前途和事业的讨论。总之虽然电影好多次让人大笑,但看完之后,总有些莫名的惆怅。这大概就是公路片的感觉了。3. 人与人的关系。《后会无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偶遇。就算三个主角,还没走出舟山先丢了一个,最后两个人也是天各一方的告别了。越要分离,相聚的时候,我们越希望能跟人亲近。可是因为马上要分离,这种亲近又显得如此不切实际。电影中处处体现了这种努力想要靠近却无法接近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无论是与周沫告别时,周沫说“混得不好还来找我”,还是刘莹莹说“反正你有我所有的联系方式”,都能让人感觉到。当然孤独最甚的,是江老师和以小姐身份出场的苏米的那场戏。很多人会觉得那场戏矫情又不合理,但是我觉得,是江老师孤独到一定程度了,所以即使是小姐,也想和她产生某种联系,而苏米又恰恰也孤独到一定程度了,对陌生人的一点点善意,都情不自禁地想要留恋。当然因为这种情况下的萍水相逢,这种试图建立的联系都没有意义,也正因为这样,更显出公路电影孤独的本质。4. 女性的角色。电影里有三个女性的角色,但其实只有一个。这三个女性角色的性格是完全一样的:就是有文艺情怀的漂亮女汉子 。她们都是被损害的,孤独的,但又很坚强。懂得生活艰辛,却不放弃希望。感情都很丰富,但都内敛克制。你甚至觉得,如果把这三个姑娘的生活情境互换一下,她们的反应还是会一样的。这大概代表了韩寒心中理想化的女性角色,但我有些阴暗地觉得,在韩寒生活中出现过最终又没能在一起的姑娘,大概就是这样的。说告别的时候,都透着股倔强,让人怜惜。5. 音乐。为了营造电影荒诞的感觉,东极岛之歌故意用很正经的交响乐演奏。而且还有“生是东极人,死是XX的小精灵”这样戏谑的句子。我真心希望东极岛的老乡们,不要真把它当作岛歌,不然就变成荒诞现实主义了。还有许巍的和朴树的歌,值得循环播放。朴树的歌实在放到太后面了,但为了听这首歌,电影院有三分之一的人留下看到了最后。6. 和小四的故事。说以对贵国观众的了解,小时代的票房肯定会超过《后会无期》。我觉得这个预测挺扯淡,主要既想说自己挺韩寒,也想说自己很小众,小众才有品味嘛。但其实韩寒已经非常大众了,这没什么好遗憾的,当个有品味的普通大众挺好。我的预测,韩寒这个电影的票房肯定要高于小时代三,至少与小时代三持平,不服到时欢迎过来打脸。反正我去买票的时候,后会无期的黄金档的票已经订完了,小时代三还有很多空座。不过不得不说,在商业模式上,其实韩寒是”抄袭“了小四的。小四算是中国粉丝经济的领路人了,他最早把粉丝变现了。无论是办杂志,还是拍电影,我觉得在把粉丝变现这点上,韩寒的思路是跟着小四走的。也许以后小四还会变成什么花样,韩寒还会跟上。7. 败笔。电影有好几个黄色笑话,其中”包夜就是包日“这个笑话,韩寒在小说中也用过。可能韩寒自己很得意,但真的不好笑,这样的粗口也不应该在电影院出现。我觉得让王珞丹说出这样的台词,无论是演员还是电影院,整个气氛都挺尴尬的。总之呢,作为资深韩粉,虽然韩寒已经老了,但仍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梦想,这部带着自由、幽默、放荡不羁的韩寒风格的电影,我一定会点赞支持的。况且这回居然还跟家乡舟山扯上关系呢。P.S 上面的感受是看了电影后马上写的,写完后今天翻了下上面的答案,发现几个电影圈的朋友对这个电影颇有诟病,我替韩寒表示不服。再多说几句。1. 关于情节。很多人说这个电影情节平淡,缺乏故事性。我并不同意。这个电影的情节和故事主要体现在每个人遇到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都自带情节。虽然这些情节都只能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了,但从苏米开始,到刘莹莹,到骑行客,这些人的故事,都非常精彩。这就是情节。2. 细节。能打动人的,都是细节。我觉得这个电影的细节特别丰富。印象深刻的,周沫在片场表演被枪毙的女囚,她一直回头想看那波朋友走了没,被导演喊,别回头。然后一声枪响。虽然是演戏,也让人喉头一紧。3.道理。很多人说道理太多,听着烦。我想了想,不同的感觉,是由你和这部电影不同的关系决定的。我的感觉,这并不是一个过来人跟年轻人讲道理,而是一个多年的朋友,聊天的时候,顺便谈谈自己的生活感悟,“靠,原来生活是这样子的”。他这么说并不希望你得到教育,他只是抒发下自己的感慨。诉说也是一种信任 ,他想说么,你听着就是了,偶尔点点头,这就是朋友间的交流,重的是情感不是道理。但你非得想,这孙子又想来教育我了,装什么大尾巴狼啊,尤其他混得还挺好,那估计你就烦了。
和很多人不一样,片中最让我回味的部分,反而是略显平淡的刘莺莺篇,一曲《女儿情》词跃于眼前,整个人整颗心都空了,身边的一切好像已矣停止,除了那老男人不见章法的歌唱着的声音……「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一封封以前的信件好像缓缓飘过,巧妙的互助,肤如凝脂的姑娘,大方喜人的性格,僵硬青涩的谈话,复杂有请的羁绊……回过神来,依稀十年。「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十年的笔友,浩汉一笔一划的爱恋,莺莺一纸一封的接收,对于浩汉来说,自然是美。「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开篇到最后,自诩事业最重的浩汉,也黯然失笑,王权富贵戒律清规?救生圈而已。「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我相信莺莺心里也是有着浩汉的,但因为伦理,或是其他。一句「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说给自己也说君。「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女儿国国王初遇唐僧,那三人模糊,眼里唯见唐僧灼灼之华。唐僧又何尝不曾动心,不然也不会说出若有来世了。离别时唐僧那半回头,更是份不能爱不能得的苦楚。一首女儿情,听罢碎人心。
开门见山,我觉得韩寒的这个电影挺好,可以看,是个合格的电影作品,至少比四娘好很多(对不起这个标准选的有点低,不过这不是流行么),考虑到这是他的处女作,算是相当出色。当然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他转型很生硬,这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一点。所以我身边的朋友对这个片子评论两极分化,普通人喜欢他的精神内核的说很好,被打动,但电影专业圈的就不太客气,抨击居多,甚至很愤怒,认为他过于投机,用那么大的资源和期待,给了这么一个不专业的作品,羞辱电影。屁股决定脑袋,我觉得大家都没错,各自着眼点不同,的确是优缺点非常分明。我没看完过韩寒的任何一本书,从《三重门》开始,就读不下去,但我看过他不少杂文,觉得这人还是有思索有逻辑的。你说他有多大的理想,多大的情怀,那不敢当,但至少他很认真思考了一些很多人如今压根懒得思考的问题。这就已经不容易。转型做导演,他并没能摆脱作家的一些习惯,有思考这是好事,但如何用影像表达,他还没学会,最多只是个入门级。选择用公路片切入电影领域,是韩寒聪明之处,国产片里很缺乏这种类型,你如果把这片子放国产公路片里比,会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只能从国外找,那就很不好批评。公路片本身的特征元素又符合韩寒一贯的风格,探寻,迷惘,遇见,离开,成长,思索,质疑,冲突,和解,收获,所以结合起来,在电影中表现的都不错,是个完整的故事,能打动人。公路片属于青春片的领域,因为公路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时间,我们都在时间的道路上行走,不能回头,就像你在路上,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就算掉头,也是前行,不是倒车。人可以经历无数美好的风景,但都没法留下来,不能停。也会遇到很多美好或者丑陋的人,但也都会分手,人只能向前,直到终点。因为这个精神内涵,“年轻”是这类片子的主题,因为年轻才有勇气前行,才有探索的动力,才会明白路很长,总会看到更美好的风景。如果老了,会在乎这些么?反正关于不年轻的公路片,我就看过一部《关于施密特》,一个老头开着割草机改装的小车去探询自己年轻时的轨迹,杰克尼克尔森主演的作品,也是相当不错的。与《摩托日记》、《逍遥骑士》或者《陆上行舟》完全不同,但终归少不了“年轻”这个核心。所以公路片永远有市场,因为每一代人成长起来,都会在这里找到共鸣,看到其中自己的身影。回到《后会无期》本身,这片子基本囊括了上面所说的公路片所有要素,甚至表现的赤裸裸,没啥技术含量,大段大段的人生感悟直接从主人公的嘴里喷洒出来,金句不断,台下的人听着挺舒服。这一方面是韩寒作家的习惯,用文字直接说观点,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使然,听到结论就够了,不在乎过程(所以那么多人喜欢在知乎看抖机灵,而不愿意看长答案,没有那个思考过程的耐心)。但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需要的是用故事、结构、冲突来表达,而不仅仅对话和金句。金句可以有,作为点睛就够了,不能成为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个开创类型,例如《甲方乙方》这样的,小品段子大集合,粗糙但真诚,那么还可以原谅,等到《私人订制》再这么搞,即使是冯小刚,我也不能原谅了。我之所以原谅韩寒,就是因为这是他第一部作品,暂时无法摆脱作家的身份习惯,下一部就不会这么客气。坦白说我听着各种金句最后都烦了,尼玛人生有这么多道理需要讲么?你自己都说了没那么多道理,只要前行,那还那么多废话干啥?把原本做的挺好的故事结构都给破坏了。这片子里其实我觉得最好的一段,就是袁泉一边打球一边说出真相,而冯绍峰站在一边仓皇无措的场景。没有啥太多结论出来,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背后的理由,很有味,这才是作者电影应有的姿态。说到底,我还是挺被这故事打动的,尽管我知道这是个老套的故事,但无法逃脱。我自己就是一个从新疆天山深处走出来的普通孩子,像胡生那样,只是没有被稀里糊涂甩在路上而已。遇到过美丽,有过惊喜,被坑过,冒过险,也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走到现在。电影很直白,很浅显的勾起了我的这些回忆,对我来说,这片子是我回头看自己,我可以在别人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笑的肆无忌惮,因为我笑的是从前的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韩寒赢了,他让我代入了自己的过去,看到了自己的愚蠢,也敬佩自己的勇气,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成功呢?我从来不认为,电影是多么高大上的一个东西,即使它被称为艺术,也应该是允许粗糙,允许普通人不专业的尝试。所以对于一些专业圈的朋友激烈的抨击,我理解,但不赞同。电影的核心是精神和气质,手法是一方面,技术手法可以提升,但气质要改变就很难。至少在气质上,《后悔无期》已经超过了不少国产片,值得让韩寒更进一步,票房只是附加奖励而已。江河与浩汉,有那么气势宏大的名字,却一直蜗居在小岛上,不曾真的感受过世界的光怪陆离,直到他们走出来。电影里说”连世界都没观过,你谈什么世界观“,于是有人说”康德哭晕在厕所“。不过我倒是觉得,观世界,不在于你是否走出来,而在于是否用脑子。我见过太多的人,肉体走遍了千万里,灵魂却在原地从未出发,走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观世界是用心,不是用脚或者眼睛。儒勒·凡尔纳一生在书房写作,却描绘了广阔的世界,康德在原地仰望星空,构建了哲学基础。所以,这片子用心描绘了一个用脚探索世界的故事,作为电影,有它很好的价值。至于旁人怎么看这个电影,那就看各自如何用心了。恭喜你,导演韩寒,至少你的下一部片子,我还会进电影院看。我的儿子叫李星瀚,我希望下一次能带他一起。
偷懒贴自己的影评了:“这是一个有了风,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可我不想做猪,因为风停了,猪就会摔死。我也不想做风,想做一棵树,永远地杵在那里。” 6月25日,清华大学校内的一个会场里,韩寒这样说。 这一次,韩寒想用电影和世界谈谈。希望“永远杵在那里的”,则是人世遇合与人性本义。 严格来说,韩寒的处女作并没有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影片的主线是在路上,隐喻的也不外人生大道。一辆车,两个男人,驶过旷野、越过山丘,满目有苍翠的松涛离离的草色,所见也不乏荒芜的戈壁漫卷的狂沙。某种程度上,韩寒巧妙地借用公路片的形式,通过呈现恢廓的世界来填补叙事与情节的短板。 但这一次,韩寒没有简单地抒情或发问,并未流于“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转而探寻人性更深层的东西。就首部电影而言,对观众的诚意可谓满载。 人性的展现不止一种。沿途,主角们丢失了朋友,邂逅了爱情,遭遇了错愕,感受了欺骗。但所有这一切并不绝对,隐藏在背后的,是更开放的可能,乃至更本质的追问。 陈柏霖是个书呆,善良,有点宅,却有自己的原则。不经意击中的爱情,恍惚中遭遇的“背叛”,于他都能找到开解。释然的根由,是心底的善良。冯绍峰有点虚荣,满以为混迹江湖,总有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漂泊与豪迈。到头来,人生的训示不期而至,无奈之中,也见出血性。复杂,是人的底色。 至于其他角色,虽没费大量笔墨,却难掩鲜明的共性:所作所为多有奇崛的戏剧性,背后的解释,则是人生叵测。用电影里的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哪怕惊鸿一瞥的贾樟柯,嘴里念叨的也是“既然大家都没本事,各走各路,这才是现实。” 现实太局促,常人唯恐避之不及。谁愿直面无常,或是将内心裸露在贪婪或谎言面前。可这就是人生,再绮丽的幻境,终有梦醒时分。于是才有这句感喟:“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细枝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 关于《后会无期》,我给7分。除了诚意和情怀,也不是没有败笔。苦于驾驭故事的能力,电影从头到尾贯穿了太多抖机灵的桥段,仍能瞥见当年“键盘侠”的影子。 比如阳光海滩,偏要翻成sun of beach。比如“我是发配到西边的岛去教书的”,硬是说成“我是交配到西边的岛去发书的”。观众固然在笑,但却容易出戏。“包夜能做什么?”“包日啊。”“命硬不敢说,命根子肯定硬。”这类讨好观众的对白,也比比皆是。不少影评写《后会无期》没有抄袭网络段子,可韩寒用生命写段子的态度,或许是票房的灵药,却成了影片的瑕疵。毕竟,要诠释情怀,除了磨嘴皮子,还需更深的功夫。 几段音乐印象颇深。邓紫棋版的《The end of the world》,暗藏了冯绍峰身世的主线。朴树的《平凡之路》,也只有在影片铺陈之后,才明白歌词况味。 或许容易忽略的是,影片中段一处承接,用了《女儿情》:“鸳鸯双栖蝶双飞,女儿情,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首映结束之后,韩寒在互动时回答,选这一曲其实颇费心思。《西游记》里,唐僧离开女儿国的时候,并非心无一物,而是留下一句“若有来生”。蹉跎与错过,也是人世情爱难逃的因果。 《后会无期》里是没有圆满的。因为人生本来如此。答问的时候,粉丝问韩寒,会不会有下一部?他说应该不会有了,因为后会无期。谈到角色,他坦言“在我心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善良的”。 翻译一下,这一次,情怀终于不必空泛地表达,人性也不止于几句鸡汤,至少有了流畅的故事。韩寒想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向,正如人性善变。而命运的走向,无论梦想、心机或是期待、努力,到头来可能是坠落的卫星,但未必就阻断前程。无常有常,总在心念之间。 这样的前提下,人和人的因缘,便是一期一会。也许一辈子仅有这一次相遇,未来如何不能知道,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就像片尾冯绍峰想像的小说结尾:“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说不定就是最后一眼。”就像王珞丹的手机铃声,the future is not ours to see , que sera sera,what will be will be。这当然不是多深刻的道理,却足以令人唏嘘。 作为观众,对有了新身份的导演韩寒,也想说一句:纵然一期一会,哪怕后会无期,还是很高兴遇见你。
看的凌晨场,很喜欢。电影讲述了一段旅行,旅途的主角是冯绍峰和陈柏霖饰演的两个角色,他们从大陆的最东边驱车到最西边,路途中,分别遇到了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饰演的4个角色,讲述了2位旅者与这4人的相遇与分别。不同于其他公路片在剧情上的大起大落,起承转合,人物关系上的错综复杂,《后会无期》只是平铺直叙,想要靠剧情吸引人着实有些难,但也唯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承载韩寒想要表达的东西。主角的2位旅行者,冯绍峰和陈柏霖,从某种意义上,两个人都是好人,但前者见过更多的世面,而后者则常年居住在家乡教书,因此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前者会在现实面前妥协、犹豫,而后者永远理想主义。当陈乔恩说大城市更公平的时候,冯绍峰略带嘲讽的作了否定;当钟汉良要搭车时,陈柏霖毫不犹豫的同意,而冯绍峰担心遇到坏人而想要拒绝;当他们在做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时,陈柏霖想证明,青蛙是会跳出来的,生活总有出路,而冯绍峰在青蛙即将跳出来时盖上锅盖,告诉陈柏霖,这才是现实。整部电影一直在一起的这两个人,常常发生着类似的剧情。在我看来,与其说他们是韩寒塑造的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不如说是韩寒将自己的两条影子,分别赋予给这两个人,展现出自我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下,进行的思想斗争与反思。如果你是,或者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努力的坚持公平、正直、信任、善良,但社会并总不是这样,你一定会经历欺骗、虚伪、偏颇、背叛。你会怎么想?怎么办?是像陈柏霖那样继续坚持理想主义,或是像冯绍峰那样开始承认社会的现实与无奈,或许这两种状态都有,或者说,两个人都是你。而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则是韩寒,也是我们所经历的真实的生活。他们4个人,除了陈乔恩稍微少些,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不确定性。这似乎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忌讳,我们都太习惯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分对错,分好人坏人,分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哪怕不这么分,也要尽可能去展示一个人的某一方面鲜明的性格,让观众读者印象更深刻,有代入感。可韩寒没有这样做,为了表达,又一次牺牲了观众的观影感受。王珞丹扮演一名妓女,后来又不那么确定到底是不是了,并以“我有很多故事,但没有机会讲”的结束,预示着王珞丹可能有很多值得被理解的苦衷。袁泉从冯绍峰通信多年,暗恋多年的女孩,女神般的存在,突然成为了他同父异母的姐姐,他们的分割,是因为父亲当年的自私与冲动,而他们通过信件重新建立的连接,却又是源自父亲后来的愧疚与爱。袁泉说完那句“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之后神情木然,大概是想到了他们的父亲了吧。剧情里,钟汉良旅行纪念去世的妻子,骄傲的宣称要征服宇宙,看起来是一个有情有义、追逐自由与梦想、勇敢无畏的青年。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最后,这样一个汉子丢下了2位旅者,偷走了冯绍峰的汽车。不过,当冯绍峰气愤的说钟汉良的所有话都是编出来的谎言时,却又看见钟汉良说到的旅行者号正在升起。可能,这才是韩寒的意图,放弃去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品行,而去展示真实的人和社会。在真实的社会中,卑微可能是出自于无法诉说的无奈,欺骗的背后说不定也有温情,背叛的人或许说出了许多真话。当然,热烈的感情也可能源于自私,表现出勇敢与气魄也许是因为根本不用为此付出代价。而信任与真诚在利益面前可能会不堪一击。这才是真实的人和事。所以,冯绍峰对现实的妥协与愤怒没有错,因为现实的确不总是美好,而陈柏霖的理想主义也没有错,因为现实中也总是存在真实的温情。不过,从马达加斯加最终选择了陈柏霖,和陈柏霖完美的结局来开,韩寒内心里更偏向于理想。那么,韩寒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在电影中,4个路遇者留下的意味深长的故事,以及冯绍峰的忠告,陈柏霖的劝诫,钟汉良的鸡汤纷纷被打脸。也许,都在告诉我们,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黑白分明。只有经历过,我们才知道,我们谁都不是生活的裁决者,谁也没有能力和权利去评判别人的对与错,也不要让自己被鸡汤和单一的价值观所困住。对待生活,与其去期许和幻想,不如去走过。简单来说,大概是电影中播放了2次的英文歌,所唱出来的:"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will be;顺其自然吧。——————————————————————————————————我们都还记得当年的韩寒,批判教育制度和体制,在网上与人对骂,犀利、尖锐的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后来,尤其是韩三篇和方寒大战之后,就少见那种犀利了,做些杂志和app之类务实的事情,偶尔在微博上卖萌自黑,愈发的宽容、善解人意了。可以想象,这几年,韩寒的思想发生了不少转变,而这部电影,大概就反映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吧。最后,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我在看电影之前,一直以为陈乔恩穿旗袍站在窗前那张剧照是孔连顺!!!————陈乔恩的经纪人给我打电话了我必须要在这里表达一下赞美————其实就是拍摄角度问题啦,陈乔恩还是很美的……期待在大银幕上继续看到她!么么哒!就是酱紫!————这种插科打诨求折叠的回答居然也有100赞了我不好意思糊弄了说点真实想法但身为利益相关方也恳请大家不要转载此文————我看到好多人在聊情怀劈节操,其实这都没错。但是如果只是聊电影的话,我们就聊电影呗。不然电影不就变锤子了嘛……知乎上很多人对老罗的锤子手机似乎都不是很待见,因为手机这种所谓的高科技零件拼装民用产品,似乎还是有技术壁垒的。即使像老罗这样能靠情怀和节操就预售20万部手机的人,最后也得放下彪悍的人生,挨个解释为什么锤子手机跳票了。电影也是一种有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好吗?它再文艺,也得靠技术支持才能表达情怀展现节操啊。可现在好像很多人面对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的时候就容易表现出一种反技术倾向,好像电影有了节操情怀就一切都OK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但是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我们不能跳过基础直接上空中楼阁笑看风云,脚底下还空着呢你心里真踏实吗?你确定你感动到流泪的情怀和节操是电影原本的意思吗?电影里的技术,不是说我用了变形宽银幕镜头和Flycam航拍团队就技术了。「技术」不是设备,而是如何运用设备的思维。可以用钱和资源做到它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极限之外,就是真正的「电影」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了。但很可惜,最近两三年的中国电影里,别说极限了,连底线能够到的都不多。资本家为了挣钱啥都能说啥都敢说,我们作为掏钱出来的消费者,如果自己爽到了那很好。但如果心里有疑惑,就不要帮别人数钱了。
当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时,你将如何
---评电影《后会无期》的逻辑结构首先,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国产片之一”以下有大量剧透,适合看完电影后有以下“困惑”或者“判断”的人阅读和批评!这部电影的一号主角是谁韩寒为什么要把一个段子合集搞这么大结局为什么这么莫名其妙这部电影几个故事为什么会这么散漫,特别的,阿吕这段情节是什么玩意,有什么用“前面还可以,后面平庸”这个故事太“直白”,什么都是“讲出来”(正如大师兄所说)“说教太多,让人难以忍受”“没有故事、没有逻辑”(7月26日更新,补充胡生和观众,更改部分用词和语句)(7月27日更新:马达加斯加)(7月28日更新:这部电影的时代意义,我要笑抽了好嘛)=====================================================================
同样是英语课,在初中听得昏昏欲睡,在你工作后GMAT想上750,然后上高排位商校、走向人生另一个高度时你就听得精神抖擞。当你不明白主线和目的时,一切都不好了起来。治病救人,提纲挈领,那么我就来简单说下这部电影的内部逻辑结构:
电影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外部主线和内部主线,作为一部公路片,《后》的外部主线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公路旅程;那么其内部主线是什么呢?所有零散故事和人性张力所依附的核心骨架是什么呢?
目前大多数的影评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最浅表的一个层次这部电影是个段子合集,韩寒就这点才能,也是和他微博上给人感觉一致的,“很韩寒”。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大部分人群看完这个电影后的感受。
这个角度还不够。论证:如果是段子合集,那么这部电影的目的是让我们在这个闷热的夏季开心一下。但是这些段子让你微笑、大笑了那么多次以后你为什么还是开心不起来?笑得是脸,为什么不是心?
再深一个层次是无奈和悲凉,正如“夏河”评论,这部电影让你明白“大多数人的一生会与理想背道而驰,最终走向一条平凡之路”。(这个评论甚至是出品人之一的路金波认可的,这看出韩寒的独断和自信。)
这个角度也不够。论证:1、这还是韩寒嘛?2、结尾拯救饿了世界、牛逼哄哄还抱得美人归的江河怎么回事?
前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情感不合,后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理智不合。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就停止思考,那么这次放肆之旅,这么多伤心笑语的真实主线是什么?
显而易见的是,《后》情节上讲两个男人遇到的各种糟糕境遇:没有混出来的发小,仙人跳,爱上的人或者是妓女或者是骗子,丢失同伴,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梦中情是兄妹,钱被偷了,车被骗了,然后火箭发射也能摔了,报名也赶不上了,都走了朋友也打架了,甚至“拍张合影都拍不齐”。。。所以,电影给出了尽量清晰的主线问题,就是:当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时,你将如何。只不过有迷惑性的是到底是谁在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片中的主角到底是谁?
如果回答是马浩汉,那么你就没有懂,你可能理解到了段子,也可能感受到了悲凉;那么是江河嘛?你就接近懂了。
就像胡生在片子一开始所说,“两个他佩服的人”,片子的主角江河是正面一号,马浩汉是反面一号。对于遇到的共同的境遇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果。类似的境遇下江河和马浩汉不同的反应正像一条双螺旋,一阴一阳,电影中所有的其他都依附这清晰的螺旋结构向前发展。1、马浩汉其实就是马好汉。是的,他演的就是一个好汉,他“正面积极”,重意气,行动力强,有“自信”,“朋友多”,“不轻信人”,重要的他“追求成功“。他勇于冒险,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性格特征,他的所做所为,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一直在教育我们成为的那种人,我们也“被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会出任CEO,就任董事长,迎娶小野,走向人生巅峰。。。(你去看冯的微博,有条累得狗样,直接说自己是“好汉)
但是在直接经验上, 当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走向出门,就像电影中出发时,现实世界就开始打击我们---甚至“烧一栋房子都烧不倒”、拍一个合影都拍不好。。。但我们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我们像马好汉一样屡败屡战,错过了发小错过了幸福,丢失了兄弟,碰到了仙人跳,钱被偷了,甚至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像歌里唱的梦中情人还真他妈是兄妹!这个时候,我们和马好汉一样,所有的自信基本消逝不见了,我们还能干嘛呢?马好汉真是好汉,他在车里唱起了歌来!如果你懂这个故事,这时候你不能够压抑自己的眼泪。(你有想过房子烧不倒、合影也拍不好这些情节到底又什么用?证明韩寒是个白痴、搞点东西来凑时间?)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碰到了“阿吕”,他负责给马好汉最后一击,也暗示了马好汉这条路未来的方向。2、“活死人”阿吕。阿吕这个角色的作用是给马好汉致命一击。也是韩寒重点想表达的一个角色。阿吕是个“精神导师”或者是“社会公知”。在你失去大部分的希望的时候,我们开始相信他们,如果我们对个人失去希望,他们就是精神导师,如果我们对社会失去希望,他们就扮演“社会公知”。他们来路可疑(看刚出场时他诡异的叫声和装束?江河(就是韩寒自己)对他本能的怀疑);他们说得好听:“你那是生活,我追求自由”、“你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你们的偶像是明星,我的偶像是卫星”“我们看遍了天下,有人甚至不愿意打开一扇窗”;他们做的漂亮:阿吕骑行天下、自由自在,追踪卫星,还把去世的爱人照片印在头盔上。阿吕有爱有想法有经历,他曾经有梦想,被人看不起,但他成功了!追到了所爱的人(可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疑),于是,脆弱的马好汉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动力,阿吕说自己的偶像是卫星,他却成立马好汉的偶像。(在江河和阿吕争执时,他甚至偏向阿吕)
25岁以后,我们信任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要说信仰。
然后发现这样的人却是个冷酷无情的骗子,骗走了你最宝贵的最后的财富。
到这里,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马好汉觉得自己有资格对人生做一个总结了,那就是“盖着的青蛙”。(你看他的眼神,他真的绝望了。)
阿吕还活着,但他的心早已死了,他是个活死人,正像传销骗子、“精神导师”或者“社会公知”一样,他还是僵尸,被他咬过的活人也往往变成他那一类,这就是马好汉未来的方向。
离别时,马好汉嘴里嘟囔着“我有很多朋友”、“你不懂这个世界”,他已经在走活死人的路,他留下了马达加斯加,抛下了所有温情和爱。
到这里,马好汉的故事走到了尽头。有人问“尾声”有江河,怎么没有马浩汉。马好汉已经僵尸化了。
(马浩汉,不好演,冯邵峰演的很好!)
阿吕最大的亮点不是说出很多的金句,而是停下车,淡定的把包袱和马达加斯加抱下来,他一点都不紧张,他是个老骗子。3、江河就是江河,是《逍遥游》遇到北海若以后的江河。他就是韩寒心目中的“女婿”。(八卦一下,在一个专访中,有人说马浩汉帅气、“潇洒”、积极,是不是韩寒心中的“女婿”,他明确说不是) 是本片一号男主角。
韩寒当自在、洒脱和自由。他是反对所有的"成功学”的,在面临艰难境遇时,他心中的“女婿”江河,就是较完满的解决方案:淡定制造、从心尽性。
和现实社会一样,在马好汉的身边,在喧嚣的背景下,江河几无存在感,所以有人说他“是最无关紧要的一个角色”。
在汽车被偷后,江河说,“我不像你那么生气”,马好汉说,“因为车是我的”。这当然是个爆笑点,但真是因为这样嘛?
他是个走他自己路的人。他没有想过有什么大的作为。他也没有说就一辈子做个好的老师。他遇到心中所爱时也表达,分别时也继续走,不舍时也留恋。阿吕在放光彩时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在阿吕的戏中,你会发现,阿吕主要的听众是马浩汉,原因前面说过了),当阿吕开走车子时,他也本能的怀疑。当发现阿吕真的是个骗子时,他还是想“或许他有特别的理由”。比较于马浩汉,他显然没有将阿吕入心,因为他的心里有了人。当一无所有时,他还是想向朋友说明青蛙理论,证明人的主动选择性:当环境刺激时,我们是还能够有选择的自由。他平凡地走自己的路。马浩汉晒钱,江河晒心(苏米的的卡片),这是他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当一次次充不进马桶时,他也就自然的接受了她。
境遇是糟糕透了,只是如果专注自己的内心,境遇对我们的刺激也就没有那么大了。也许我们能保留爱和信任,保留我们的心,等到时运降临的一刻。这就是江河的答案,也是韩寒的答案。
一只狗和人的不同:你去踢一只狗,他当然会嗷叫一声,然后咬你或者跑掉;你去踢一个人,他有无数种可能的反应,比如笑笑,在你后来不注意时给你一刀。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对同样的外在刺激能有选择不同反应的可能。
一个心里没有沉淀的人,更容易对外部刺激有更直接的反应,点火就着,扇风更旺。
阿吕对马浩汉说,(指着江河 )“他这个人,我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骗子看不出来,其实江河并不高深,他只是坚定的做自己。
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动,只是在马浩汉说苏米是婊子是才第一次冲动起来。别忘了,他尿的时间最长。
平凡之路是不凡之路: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条伟大的道路,无论你处于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是值得并且唯一值得你开始追寻的一条路。这条路看似平凡,却伟大不凡。找到了这条路,你就永远也不能将它冲进马桶。
不是说这样的人就能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是幸福的,他在什么境遇下都坚持辣椒沾面包。
这次他运气不错,这就是结尾的意义。只不过其实这个运气好与坏,对他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看到他并没有成功后的鸡血状态。
以上为主线。下面说说女人==========================================================4、周沫,就是泡沫。无数农村和小镇出来的姑娘泡沫中的一个,他是马浩汉错过的幸福,在主线中她的作用是供后悔。他其实是马浩汉最理想的爱。周沫爱马浩汉,但她也知道她不是他的选择,她尽量保持自尊和矜持。有人说周沫演得很神经质,“呵呵”傻笑莫名其妙。如果你有过经验,知道一个女人爱上你,你给她一个拥抱她就随你天涯海角,但你却不会这样做,她也知道你不会,你就理解她的尴尬。最后她一个转身还没有被他看见。(略,待补充)5、刘莺莺在主线中的作用是无奈。喜欢就会放肆,是说马浩汉的,爱就是克制,刘莺莺是说自己的。她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有爱嘛?不知道,但在他们的父亲过世后,原来的通信的目的已经失去,刘莺莺还是继续和马好汉通信,继续看他“放肆”的笔触,见面时克制的表情,克制的告别,说明也许刘莺莺希望永远不要当面见到马浩汉。见到了,也就结束了。马浩汉说说,也许每一个告别都是最后一面。他的内心需要的是和刘莺莺一种疯狂的方式告别,但刘莺莺气场太强了,马浩汉自知无能为力。也许,他只是喜欢,她却是爱。有人说莺莺对浩汉是亲情,不是,亲情是人伦日用中积累起来的感情,他们没有。你再听,好汉上车后的音乐,“女儿情”,圣僧和女儿国王,同样的禁忌之爱。(略,待补充)6、苏米在主线中的作用是对比。江河,看到了,就抓住了。无论她是骗子还是妓女。她也有自己的意义,一个女性意义,就是女性的成熟(略,待补充)7、段子。段子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和特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同样单薄的外部主线,用段子或者特效来把你摁在电影院的座位上。但同样的,如果你只注意到特效和段子,你肯定觉得这电影莫名其妙。可悲的是这部电影到目前普遍不被理解,段子横行。8、“金句”和“说教”。这是没有懂,大部分的金句要么是反讽,要么是有所特指。比如说阿吕的部分,是金句“说教”集中的环节,说了5、6个金句,但是你如果你明白阿吕在主线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反讽!你心里会真诚的骂娘:去你妈的,人生导师!在比如莺莺的“喜欢和爱”的金句,你能理解莺莺那时候的感情的话,我大男人也要哭了。9、有人说这个电影故事薄弱。如果你抓住主线,深入到主角的情感内心:就会发现故事不薄弱。信了20多年,你终于发现你引以我傲的父亲其实是个骗子和懦夫;就像那首歌唱的,暗恋的对象还真是她妈的失散多年的兄妹;怀着对所谓理想对象的爱放弃了身边的幸福;男诗人和女骗子的爱情;一个骗子的历程。10、后会无期。说的是“不要”期望。这部电影的价值就在于它做了减法,却又是进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划时代的一部电影。11、表演。你明白了这个主线,你再去看一遍电影,表演都不错,也许阿吕稍微有点不纯粹。(其他情节细节等略,可以说,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很丰富,这次只讲主线)献给韩寒,献给江河。献给每一个能给世界和男人带来幸福的女孩。=============================================================有人问胡生12、胡生。胡生就是胡生,不是它父母胡乱的生他,而是他自己胡乱的生活,不去思考,听别人的,没有主见,没有思想,也不如马浩汉那样,马毕竟努力过。胡生就是那种在3个人的团队中随便就丢失了也对整体毫无影响的人。如果不是非常的努力,你我都是胡生。所以看到很多人很介意”不去找“胡生,说“剧情不合理”,拜托,生活不是靠”别人找到你的“。他尽管在电影总露面时间很短,但在现实中至少50%的人是“胡生”。13、观众。在问到韩和郭的电影的对比时,韩寒曾经很自信的说:“我的观众群和不一样,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看来,他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错误的。从知乎目前的几个高票差评就可以看出来,首先他们不是X时代的影迷,都自称是“十几年的韩粉”。这是很可怕的。韩寒的十年的粉丝还是没有一个基本常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人物韩寒是一个真诚的人,他集10多年的生活阅历和思考后的首部电影不可能那么浅薄。这就是“不拍观众的马屁”。不管是谁的粉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胡生”,超出我们的基本知觉一点点,就认为是错的,甚至不愿意做一点努力的思考。希望韩寒的第二部电影能继续有这份坚持。===================================================================14、细节。居然有人说这电影粗糙。。。韩寒对这部电影所有的台词和动作都有严格要求,不让演员发挥。细节亮点无处不在。举例:刘莺莺的那句台词“喜欢就会放肆”,她说得淡淡的,但是,后半句“爱就是克制”是低下头去说的,她没有敢看马浩瀚的眼睛!,等网上有视频了,我去一幕幕截图下来,讲细节,给你讲一个和你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故事。15、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作用是说马浩瀚心底的温情。当然还有就是卖萌,吸引观众。大家比较下狗出现前后马浩汉的表情:出现前两人在争执,在一巴掌把小马达扇活过来后,马浩汉表情好像添了个孩子,车内氛围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说最后不是马浩汉放弃了小马达,而是小马达自己选的。其实在发现狗以后基本上是马浩瀚抱着它,背着它。 有一天最爱你的人和你说”你自己选跟我还是跟他“。你当然知道,曾经最爱你的人不要你了。那时候,马浩汉就失去了自己。
本来我写的是“狗”,可实在不觉得它是个狗。。。但也不是个人,只好写它名字”马达加斯加“。===================================================================16、意义。那么,这部电影有时代价值嘛?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很有针对性并且能提醒某些人嘛?通过这几天的大量影评,我们已经发现,有!这部电影已经预言了这一切,这里我们模拟放几个剧本场景:
1)朱浩汉。(猛的把青蛙的锅盖盖上,绝望的瞪着江湖):“你不懂!电影不是这样拍的!这才是真相!
2)阿品。(潇洒的走来走去):“小伙子,电影不是这样拍的,你都没有学过电影,怎么会拍电影”
“你们的偶像是韩寒,我的偶像是。。。。电影真理!”
3)朱浩汉。(拍了拍江湖的肩膀)“你不了解电影怎么拍,我知道怎么拍,我看过很多电影,我知道很多技巧,你多保重吧!唉。。。。”(慢慢走开)欢迎大家继续创作,不要对说这个电影是垃圾的人真的动怒了,学学江河吧。发现很多支持和理解的反而是些学生,而很多所谓的“成年人”,到社会上走一些年,对很多事情,包括电影都以为形成了自己的定式,和自己的预期的不一样的就断然否定,”小伙子,你不懂,电影不是这样拍的!“这样的口气熟悉嘛? 像不像电影里的阿吕或者后期的马浩汉?这就是这部电影鲜明的时代意义。(大家如果喜欢进一步交流,我的新浪微博是 橙树花开)满分5星,给6星,那1分给真诚和心灵相通。
早期营销做太足,关键句像签到
【我是夸这部电影的,不是什么粉,但从电影本身而言,《后会无期》是一部够硬的处女......作】(温馨提示:考虑到不少人喜好的差异,本答案篇幅较长,核心是肯定《后会无期》的,如有观点不同,要么慎看,要么轻拍,嘎嘎嘎谢谢了)二刷了一遍电影,觉得之前观点有些失误,那就是:夸得太轻了!新感受主要集中在两点,简而言之:1、多数人诟病的影片的故事,实际上是“故事里包着故事”,因为我们大多数看到的,实际上是“游客手里的一本书”所讲述的故事。书是江河写的,其中马浩汉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我不想误导大家,但建议大家可以细想并找机会再看一下。2、一个重要细节应该被注意到,大抵会使对整个影片理解转向另一个维度:胡生一开始就交代了,马和江二人并没有带他走,意味着,胡生从未出发过。独白之后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游客书里的故事”。以下是之前的观点,无论怎样,我还是赞这部电影。虽然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都还不够那么好,韩寒作为导演的路也还长,但不能否认了这部电影本身所具备的优秀气质。还是那句话:挑毛病是最容易的事儿,但前提最好建立在观看过电影以及有一定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正文分割线————————————————————这是一部作者电影,因为电影本身所折射出来的气质,非常作者,十分韩寒。即使片头片尾不贴上韩寒的标签,也还是会在观看完之后,知道这个影像作品是出自谁之手。这对于创作者而言,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成功。要知道,很多徒有虚名的电影作者都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拍过无数部电影,依然看不出属于谁。而之所以说《后会无期》是一部作者电影,倒不是因为韩寒本身是作家,时常是各种文字的作者。而是,贯穿整部《后会无期》的气质,有着太多鲜艳无比的韩寒元素。比如逗乐了大多数人的台词,简约、犀利、押韵还不失幽默,时常还带着一些小机灵。这样的文辞,读过韩寒作品的人大概不会陌生,在《三重门》里有感受过,在《光荣日》里遇见过,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几乎原样出现过。如果说,作家跨界当导演最不会走样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文本风格了。一句“包夜就是包日”的巧妙幽默或许不算什么,一句“命硬不硬不知道,命根子,肯定硬!”大概除韩寒之外没有冒领者。这些文本不仅具备鲜明的韩式幽默,也同样富有其惯常的讽刺意味。这就使得这些幽默甚至电影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小深度。这就是电影极具韩寒风格的主要元素,也是韩寒选择原创剧本的明智所在。比如逗乐了大多数人的台词,简约、犀利、押韵还不失幽默,时常还带着一些小机灵。这样的文辞,读过韩寒作品的人大概不会陌生,在《三重门》里有感受过,在《光荣日》里遇见过,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几乎原样出现过。如果说,作家跨界当导演最不会走样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文本风格了。一句“包夜就是包日”的巧妙幽默或许不算什么,一句“命硬不硬不知道,命根子,肯定硬!”大概除韩寒之外没有冒领者。这些文本不仅具备鲜明的韩式幽默,也同样富有其惯常的讽刺意味。这就使得这些幽默甚至电影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小深度。这就是电影极具韩寒风格的主要元素,也是韩寒选择原创剧本的明智所在。比如堪称优美或壮丽的画面景致,构图、角度、色彩,无不体现了韩寒发instagram所侧漏出来的审美趣味。一个影像作品,文本内容固然重要,但画面的重要性从来都是影像之本。什么样的审美不仅决定了会挑什么样的女友,也决定了会产什么样的作品。韩寒的审美趣味让《后会无期》的风景镜头赏心悦目,人物镜头也多半沁人心脾。很少人能想到王珞丹还能那般魅力非凡,如同很少人能想到袁泉装个灯泡的姿势都能滋润到一众观者的双眼。选景和选演员,靠的不是旅游局和潜规则,靠的是有追求的导演个人的审美趣味。有些审美趣味在于华丽,有些审美趣味在于淡然,都可以很美,但美得会有一些差距。台词和画面是《后会无期》较为明显的亮点,也是十分韩寒的所在。但其实还不止于此。如果我们就此忽视了电影所包含的其他元素,则很有可能浪费了一张票。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显得一点都不处女作的地方在于其对细节的把握,这倒是十分的处女座。这样的细节体现在电影里的好多处,比如对胡生这个人物的前后交待,即使是莫名其妙的抽了那么久的烟而消失,也并没有就此脱离故事,而是在后面的基础对白、广播里提到了他(虽然这是在故事的故事里);比如每一个幽默台词衔接下来的画面,尤其是马浩汉举着香烟拜着“旅行者2号”的头盔时,紧接着的一个中景交待江河发动汽车,头盔滚落到地上,马浩汉和“旅行者2号”愣在原地,那样的画面幽默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贾樟柯饰演的三叔开着的车正是1988那款,夹在车门缝里的大衣一角在这辆车离开的时候,再一次有一个衣角夹在门缝......。有两个细微的表情我希望朋友们也能注意到:一个是影片开始阶段,周沫转过头看着镜头的那个表情,充满了乐观掩饰下的凄凉。乐观是为了展现给自己的好朋友们看,为了说明自己出走小岛是个明智选择。而凄凉则在于,她彼时的处境,无非就是抱着小梦想的边缘替身、临时演员,背后的艰苦,只有自己知道。另一个是刘莺莺和马浩汉在一个店面前的对话。她说喜欢就是放肆的时候,带着放肆的笑,说爱就是克制的时候,马上收掉了笑容,变得很沉重,这个表情的变化,令人感动,因为这其中包含的情感,难以言说。如此这般的细节把握,也极具韩寒风格,因为,他是处女座。凡此种种十分韩寒的元素,其实都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无数个踱步思考“蓄谋”出来的(说蓄谋已久是因为他公开表示过这部电影构思已经好几年)。这说明:想要风格独到,原创一向重要。而韩寒蓄谋已久的这样一个作品,绝不仅仅只是展示自己的文本功底和审美趣味,还有他自己的三观、态度以及思想。如同有些精明人士所点出来的那样,《后会无期》的故事其实相对单薄缺乏力度——的确是这样,但又怎么样?这也是韩寒的风格,看过他的小说便会发现,看他的小说从来不是看故事重情节,而是看句子的文笔和幽默。《后会无期》当然可以说成是“段子视频化”或“PPT精美口语化”,但那除了能显得自己略有个性之外,还有什么呢?公路片本身就没有具体故事和情结可言:在路上,谁能确定即将发生些什么?而在路上的一个显要特征就是:不断地遇见或邂逅一些人一些事,然后又不断地告别和迎接一些人一些事。这不断遇见与告别间,不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独立出现,自然没有关联,何来“连续的故事和情节”?倘若真是彼此都关联,那样就不是公路片,而是刻意为之的“私人定制化旅行”了。况且,《后会无期》即使故事单薄没力度,也不意味着肤浅没深度。马浩汉激情万丈到挫折碰壁,以为通过干捕鱼、跑出租、跑运输、当保安能够积累资源,成就一番事业,却最终变得现实,一把盖住锅盖,将青蛙闷在热锅里,将自己陷在现实里;江河行为怪异思想执拗,对妓女一见钟情,对骗子善意辩解,对自己理想主义;胡生单纯无害,看似智力迟钝,实则纯粹清澈;周沫早熟,懂人情世故,默默在底层奋斗着;苏米在行骗时配合假装,却在钟情时直抒真爱;苏米三叔结伙行骗,却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种人物所折射出来的,各有差异,又各有趋同,都含着一份只有自知的苦涩,那是生活的本质。而在这个复杂世界面前,最终都变成一个追问: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情义?事业?金钱?女人?在路上?在车上?在床上?信任?勇敢?自由?电影的结尾,江河成为作家,拥抱名利与苏米,其他人仿佛后会无期,实则都在自己的路上。而对江河这个人物最终的一种肯定,或许可以理解为韩寒的一种答案:要走在路上,要拥抱自由,要勇敢爱恨,要保持善良,要执有信任,要怀抱理想,在平凡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不是谁的粉,也没收到莫名其妙的所谓五毛款,但我会向人们推荐去看一看作为导演的韩寒的这部处女作,是因为我觉得,作为跨界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能够做到这样已然不错。倒不是因为这是第一部作品,有些瑕疵就可以善意的忽略,而是作为一个导演,韩寒做到了他想要展现的东西,这就足以给予肯定。一个处女作品不仅在技术层面质量过硬,在艺术层面也硬硬的,还不失强烈的个人风格,这其中的坚持也真是够硬的。也正因为这是韩寒的导演处女作,无论好坏,都将如同其处女座星座一样,偶尔被黑到深处也是在所难免的。不管是赞誉还是批评,终归都要被赋予上一些莫名其妙的色彩。这其实投射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心态,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迈不过的一种内心煎熬是:当然要说点什么,顾及情面的话,就往好了说,但绝不会特别褒扬,不顾情面的话,就往差了滚,能滚出十分惊人的批评,甚至不惜以人格为代价,极尽贬抑之所能......就是不承认你比我干得好。《后会无期》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洗礼无法得知,但显然,它已经碰倒了不少醋坛子。或许连马达加斯加都未曾想到,会有比屎还有意思的事物存在......。PS:呃,原文来自欢迎交流~
《无处告别,无期可会》一部电影,用“看懂没看懂”来评价,通常是个没礼貌的说法,对于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谓影评,是他人的看法,可能有参考也可能没有。好的影评,往往是提醒了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另外的看法,加深了对一部电影的理解。看一部电影的意义,目的不是要懂得电影,而是透过对电影的剖析,去懂得人生,或者是,也没这么复杂,所谓意义,就是纯娱乐、造梦。我是7月30日去看了《后会无期》,不着急写影评,一来是时间问题,二来是,我从来不急于写,沉淀上几天,再感受一下。人刚从影院里出来的时候,固然有些冲动,但那种“瞬间感受”,有时候,作不得准。在当时,我看完电影后,打分是“还行”。现在,却会偏向“推荐”一点,不过不会重打,因为的确并没到“推荐”那个级别。一个导演,初做导演,往往有非常明显的生硬痕迹。赵薇导演《致青春》,基努里维斯导演《太极侠》都是这样,韩寒初导《后会无期》,也是如此。因为初导,把握不准观众,也把握不好表达的分寸和艺术,所以着急,恨不得把吃的全端出来招待观众。不过,就初导来说,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我指的不是票房,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看法。【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完电影走出影院,觉得眼前的城市有点陌生,我明白,肯定是有点触动。之后的几天里,我回想最深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苍凉”。各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过后,就是苍凉。如果我的人生,没有走到某个阶段,我也不懂什么叫苍凉。你可以看着东极岛出现了想像中的繁华、无数个东极岛,不断有新生的人类、新生的城市,然而那个底子,透着苍凉。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荒诞?没关系。路还长。人生本来不过如此。这就像是从茫茫海中一粟的东极岛出发,穿越掩映在青翠树木中的迢迢公路,一路往西,然后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最后的东极岛,说它是YY也罢,真实发生的故事也罢,反正,它不再是最初的岛屿——确切地说,它不是你的最初的岛屿。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歌当然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我原本是冲着歌去看的电影,去之前我就说过,即使只是为了《平凡之路》,也值了。不过,终究,还是收获了比歌多一些的东西。拨开段子,拨开各种所谓的金句,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直指本心的。这个想看,不是预期,而是透过电影懂得的。很多人都关心段子,配了剧照的段子漫天飞舞,我恰恰认为段子不是亮点。台词也不是,那些听上去很别扭的文艺腔,如果是王家卫的电影,倒没有违和感,毕竟,大众都已经接受了王导的调调,但是韩寒,初出茅庐,显然的,还达不到这种认可。先说剧情。我觉得电影的主线还好。做为公路片,是合格的。丢一个人,不算问题,胡生丢就丢了吧,一部片子,不见得要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交代清楚。有始有终,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点希望,现实的人生中,有人突然间出现了,突然间消失了,我们自己也是,往往突然出现于一个人的生命又突然消失,难道对每个人都有交代?好好告别,是小孩子的事,放学了,挥挥手,第二天上学,继续见面。毕业了以后呢?各分西东。多年以后,同学会上,大家各叙寒喧,有些人,再没出现,不是联系不上,而是再无机会。再过多年以后,哪还会有同学会这回事?人,见一面少一面,饭,吃一顿少一顿。人,总要到达那样的阶段。现在不经历,不过是因为,时间没到。在电影里看多了人生,如果还不懂,非要到自己亲身经历,这就让人无话可说。不过,那也是一种自由。【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我认为拍的最好的戏,是片场那段。各种喜与悲,戏与人生,混杂一起。画面有美好有残酷,分不清真与假,陈乔恩在这场戏里很美,小情愫,看似豁达,内含惆怅。她爱他,他爱另一个人,这样错综的情感,太熟悉的戏码。在同一个时空里凝聚了历史和现实,虚拟和真实,那些场景,引发人百感交集,心中,同时浮起手撕鬼子的笑料,也会被枪声,惊醒心中深藏的惊悸,王佳芝被枪决前的暗夜浓黑,《京华烟云》里木兰的女儿倒在血泊中,瞬间凋谢的青春,无人祭奠,眼前,照样是纸醉金迷,挥霍青春的人们,仿佛衰老不会来临。周沫,在大城市里挣扎着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坦然地接受现实,但不放弃努力,在她心中,怀有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她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但不虚荣地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样的青春、美好、坦然和落落大方,陈乔恩诠释得很好。就算有一天,终究被岁月碾碎,曾经有过那样的青春,也够了。就算他不爱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也够了。【献尽爱,竟是哀,风中化成唏嘘句】袁泉也是类似的美好,虽然,多了点悲怆,那是被命运拨弄的无奈。她始终都知道真相,相见,就是揭示真相的一天。浩汉怀着期待而来,在真相面前撞得粉碎。然而知道真相之前的他,怀着对英雄父亲的骄傲和对梦中情人的向往,是他的生活支柱。她没有多余的期望,踏踏实实地开个小店,自己换灯泡,笃定、坚实。如果说违和感,也是有点,小镇上的女孩子,其实很难出落得这种气质,很难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却是克制”这样的文艺腔,不管怀有怎样的深情。在这场戏里,浩汉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面的沉默,我觉得分寸把握得不错。面对这样的崩塌,还能如何?他可以像马景涛那样咆哮吗?就算他心底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他也只能是石化了神情,红了眼睛。我以前觉得冯绍峰的演技浮夸,倒是这部电影,改观了我对他的印象。从角色设定上来说,他把握得还算准确。看着浩汉从起始的张扬,到一点一点地挫下去,其实很熟悉。见过那么多白衣飘飘长声呼啸的少年,直起的腰杆到后来有多少人不是慢慢地驼下来?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豪言,终究,到了后来,慢慢地,一一失散或者送走。这样的苍凉,不是非要到暮年才能理解。自古以来,有谁能对抗得过时间?【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陈柏霖和王珞丹,小旅店的那折戏很有张力。布好的局,如果老老实实地排下去,就没意思了。三叔从门缝里伸进来受伤的手,以及奔驰中沾满了泥点的车,被夹住的衣角,固然都是笑料。但我觉得,没讲的故事,可能更精彩。人与人的相遇,原本如此,谁都是有故事的人,接纳一个人,就是接纳这个人背后的路。她良知犹存,然而路已经难以折返,他英雄救美,然而冲不出命运的局。一个人可以去撰写书里故事的结局,却可能对现实无能为力——然而这倒也是文学的意义,总要有个地方容纳梦境,否则现实会让人挫败至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四拨人:一个人优雅从容地走路,她知道没有危险,不惊不慌; 一个人麻木了腿脚,心慌意乱;一个人兼备了儿女情和英雄气,焕发出勇气; 一伙人试图敲门闯入,收获战果。加油站的对峙,她随着同伙离开,人是走了,江河心里却放不下,就算是印着她联络方式的名片最后丢了,她还是放不下,所以,一定要在小说里给她个光明的结尾,现实里达不到的,让梦里达到。至于现实中的她,究竟如何,有很多种可能。天涯和豆瓣上,有无数类似的故事在流传。【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钟汉良扮演的阿吕,这样的旅行者、人生导师,面孔熟极了。他们到西藏洗涤灵魂,他们出版身心灵方面的书,他们有真真假假的传奇经历,他们经常会说到情怀,他们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尘土飞扬中跋涉的人们,需要心灵上的崇高寄托,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于是,阿吕们应运而生。看到阿吕,我想到一篇文章《如何吸文艺青年的血》。也不好说阿吕的意义是正面还是负面,毕竟,他带给了浩汉和江河不同的思维视野,虽然,是用一辆车做为代价。在整部电影中,我觉得,这个部分最为精彩。但精彩之处,反而不好剖析,因为,搞不好的话,会有一堆锤子和砖头飞过来。像我这种既没情怀胆又小的人,默默一笑,自己明白就好。在我的世界里,没有阿吕这样的人生导师的位置。【什么是戏,什么又是人生】升空的火箭最终坠了地。他抢过锅盖盖上了青蛙的生路,你也很难说清楚,他是不是就此臣服。从小岛出来的胡生、浩汉、江河,走了三千公里的路,是否达成了目的?江河入职了,浩汉离开了,胡生丢在了路上,又自己回到了岛屿。周沫还在片场打拼,刘莺莺终究会嫁人生子,过平常的生活,马达活不过20年,人从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不同的终点,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命运。我们的确也都希望着好好告别,怕所望的不能实现,还认真地勾过小指许下过誓言。只因为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后会无期。原来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另一些人,一旦分离了,可能终生不会再相见。原来人不会永远活下去,原来一百年的光阴,这么短。原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或者是武侠电影的台词。有人希望在电影里清清楚楚看到每个人的结局,一清二楚地交代明白。这样天真的想望,导演竟然不给满足?负分!滚粗!反正我们可以给电影打分,那就打个差评吧!这是每位观众能够拥有的权利。就像江河和浩汉商量着,小说的结尾怎么写呢?即使能够写下“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又真的有用吗?看过了那么多电影,却依旧过不好人生。就是因为,电影只是电影,未与人生相融。不过,电影原本也只是电影,不相融就不相融吧。也许更好的态度就是,看看,笑笑,骂骂,就算了吧,继续热热闹闹地,走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
7月26号更新:去影院再去支持一下吧~更新主要要另外支持一下 @赵耀 的答案,他像白水一样把对电影的理解一一罗列出来,自成逻辑,各位可以一读,大部分内容我都表示赞同。同时也是因为多年习惯避免把电影像分析视听语言一样写得过于直白,但看到别人写得清楚的,还是要支持一下,谁叫自己不愿写呢。反思一下,可能大学七年都读电影,所谓学术文章,期末论文,大小考试和专业期刊文章写过不少,学术方面,非我所长,耐心也不好,所以我现在更愿意谈谈电影感受,影评文字都留给其他热爱电影的朋友吧。我应该算知乎最早一批用户,答题并不甚活跃,但还是第一次被同意票数过1000,但我心里知道,我希望@赵耀 的回答应该得更多赞同票。--------------------------------第二遍看完,因为知道剧情发展和结局,所以重点可以观察一些细节。结果乐趣依然不减。因为第一次看片尾重点都在认字幕。这次在用心听这首歌。朴树这首歌,韩寒联合作词,所以韩寒也是这首歌的作者之一。无论影片里有怎样的反讽、隐晦的表达,但这首歌却是作者赤裸裸最真诚的表达,放在影片结尾,原来这首歌才是整个故事的结局。马达加斯加选择到底跟谁走的那个大远景,果然必须是阿拉斯加啊,韩寒再爱金毛,果真如果是金毛,会完全看不出啊。。。另外,看到很多人都在说“胡生”咋说没就没了,导演咋完全不交代呢?其实我很无语,电影交代得蛮清楚的,可能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没注意吧:陈柏霖在出发前,面对胡生疑问,万一我走丢了怎么办?陈柏霖说,无论哪里走丢了,回到原地等就好。所以,影片开场胡生光着膀子,躺在草地上,就是在听陈柏霖的话,回到原地东极岛一直在等他们,一等就是三年。可见,胡生走丢的结局电影在片头就清清楚楚的交代了,可能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台词的提示,这些朋友没有注意到罢了。坐着听片尾曲的时候,一对情侣身边走过,男生问前面的女生:电影好玩吗?女生默默的回答:不好玩。但从语气中可以判断出来,女生投入到电影里去了。但搞笑的是,现在电视机里居然是影片两位主演和韩寒,在跑通告,《快乐大本营》!!!这是最佳的反讽好嘛。。。-------------------------------------7月25号更新:故事或叙事,并不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反倒是是否真正能打动人这个标准,我会认为更加重要。故事或叙事,只是服务于电影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如果你没有在影院里看到一部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的时候,并不要仅仅以此来决定它是否会触动你。当我们坐在电影院里,仪式感的建立,让我们的视听感官有了比日常更敏锐的捕捉能力和更细微的感受能力。《后会无期》可以试着用更开放的心态,只是去感受一下,只是去尝试用它的逻辑对照自己的生活去理解一下。《后会无期》看似导演讲述了很多大道理、小金句,的确有说教倾向,但影片真正有价值的是通过“告白和告别”在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进行不断质疑和不确定。影片提出了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影片在所谓说教和讲大道理背后,渗透出所有的不确定、困惑和质疑,是这部电影最大价值。很多时候,你不是没看到。或许,你只是觉得它没有价值。对我,我认为对我很有价值。有一部电影,用心的在跟你讨论他对自己的各种不确定、困惑和犹疑,整个90分钟还不招人讨厌,这已经足够让我喜欢这个电影了。即使你依然觉得我说的这个没有价值,即使你依然不喜欢这个电影。谁说电影就一定要让人感官刺激到爽,或者看完就能让你说出个12345就是好电影呢?电影还是黑白无声的时候,各种先锋电影人就开始做各种实验电影,尝试电影作为一种表达,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技术角度,当然可以从很多传统角度去立论和分析,比如它故事讲的如何,节奏把握如何,人物塑造怎样,演员表演是否到位,音乐使用是否恰当等等;但当然,有不少电影,你或许并不需要去逐一分析,但你会为之触动和感动,这个同样很正常。我说这些,只是建议,不用传统常态固定的思维去套在所有电影身上。什么?你说《后会无期》不配?这个你我都说的不算。----------------------------------------------------------------------------------------------------按《每周影评》的标准,我给“推荐观看”。按个人好恶标准,我喜欢这部电影。不过没给“不得不看”,是因为影片技术完成层面有遗憾,叙事节奏不均匀,个别选角不准确,但作为导演处女作,韩寒足以逼优从良,毫不夸张。下午跟史航录我自己一档新的谈话节目,第一期话题是《作家电影梦》,赶上最近韩寒、郭敬明新片上映,我俩好奇一件事:看来很多作家都有当电影导演的梦啊~这个是应景的玩笑话,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新节目下下周一某视频网站正式上线,到时再说。《后会无期》跟眼下任何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都一样——必定是某种程度创作妥协的产物。抛开脚踩的中国电影2014年的现实,来谈任何一部眼下公映的国产新片,都是不现实的,包括《老男孩》《分手大师》《京城81号》,当然还有《小时代3》。从电影导演处女作角度,《后会无期》可被值得批评的实在不多。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除了《京城81号》外,其他本质上都是导演长片处女作。其实《小时代》前三集你完全可以说它也是一部电影,互相之间没啥区别。我对任何的导演处女作电影评价,一般只参考一个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其他都排后面。这一条就是”是否真的有话要说并言之有物“。就这一点,韩寒不仅合格,甚至有点”老谋深算“。我很少看到一部电影处女作在表达上这么不停自我否定和反复提醒观众。韩寒严肃的自我表达,被反复的反讽和自嘲包裹着,外面再裹一层笑料台词或者抒情戏。我的理解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自我清醒。在他真正理想主义表达的同时,总是掺杂着各种或许他并不认同的世俗说教和大道理,至于如何鉴别和挑选,全凭观众自己。或者,他对他的读者观众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读过他小说或者文字的人,自然知道这个年轻导演的所谓”世界观“,他相信很多观众自己会判断出,电影中的台词哪些是他的用心表达,哪些是他反讽嘲弄的对象。—————————(以下有少许轻微剧透,敏感者请跳过?两段内容)比如,”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大意如此),在我看来显然就是韩寒对世俗的反讽。比如,钟汉良站在山包上骄傲地说自己就是”旅行者二号“,虽然稍后用别人的嘴讽刺其是心灵鸡汤,但在我看来”旅行者二号“这段却是韩寒全片用情最深之处,也是最用心的表达之一。———————所以,《后会无期》有一种只属于自己的与观众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我喜欢这部电影,第二点,这的确是一部喜剧。我并不在乎它是否是Woody Allen式的喜剧,刚好前一天晚上我刚看完《爱在罗马》,全片会心笑到尾,这个老头四十多年,每年一部,从来不迟到,我也看了二十多部了,已经习惯了他的幽默方式。《后会无期》只是韩寒第一部电影长片,但幽默的方式显然是熟悉的,或许他第一次尝试从文字气质转换成光影和对白,还并不熟练,但全片他仅有的两次手势出演(被门夹断伸出中指的手和从碗里夹鸡蛋的手都是韩寒本人亲自出演),其中幽默的意味,我认为是他全片最清晰的幽默标签,也是文字转换成影像,比较完整的保留的韩寒的表达个人风格。因为这两处细节,是独立于台词(念白)表达之外的,对于一个处女作导演,这应该算亮点。韩寒文字有自己的幽默方式,韩寒的电影的幽默方式是什么,只通过一部电影比较难总结,所以期待韩寒下一部电影长片。一个导演的风格只有通过作品的积累逐渐形成,一部《后会无期》并不能确定其风格,但确定的是,他电影叙事风格和幽默气质跟他的文字风格是匹配的。《后会无期》的叙事是段落式的,外在类型是公路片,这是一种处女作导演藏拙的好选择。因为公路片并不见得非得是类似《无人区》或者《泰囧》一样,向好莱坞类型化叙事学习后的产物,公路片也有《逍遥骑士》这种”形散神不散“的范例。在我看来,《后会无期》是一部从”自我表达“出发的电影,然后配上适合的叙事方式和需要的演员。这种自我表达是模糊、不清晰,也是有野心,精于设计的,它不同于简单机械的为年轻一代造梦,不同于纸片般无厘头喊着”追求梦想“的口号,也不同于脱掉底裤都觉得还不够舍得自己用力的去反讽成功学,《后会无期》只是韩寒有了一个机会,尝试拉着银幕前的观众一起,就表达了一件事——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谈什么都可以:谈何去何从,谈如何努力向上,谈没什么本事的人该怎么谋生,谈理想主义,更重要的是谈我们如何该与过去的自己告白和告别。我个人以为,这是眼下的年轻人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质上,《后会无期》是一部论文电影,一篇表面胡扯蛋骨子里很严肃的论文,马达加斯加这种角色出来就是负责调味的。几个桥段中,袁泉整场戏电影感我认为是最强的,故事最完整,电影的表达最充分,结果就是给人印象最深,演员选择非常正确。显然全片所有演员中,袁泉是最会演戏的一位,但这段关于“克制”的故事,韩寒用非常克制的影像,记录了袁泉克制却准确的表演,这段戏没拍的那么花哨,我觉得如果不是精心设计过,盲打误撞也算直觉反应吧。相对糟糕的是陈乔恩段落,拍片场流于表面,可能是导演缺乏片场经验积累,车墩真成了景片儿,直接导致陈乔恩这段在影片结束后,我几乎不记得什么了。贾璋珂的表演非常准确,或许是因为他最清楚韩寒的表达。电影音乐的选取事关一个导演的品味,选择了小林武史,基本就没有什么犯错的机会了。所以这部电影会让耳朵比较舒服。我并不在乎是否所有的作家都有电影梦。我关心的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处在营销大于创作本身阶段,也就是只要你有足够市场影响力,你就可以去拍电影,因为电影其实从来不是什么高深的艺术。当然一部电影最终是否好看,是否能打动人,这个的确是是需要点天赋和经验积累的。现在进入电影行业门槛是最低的时候,有人或许担心这是眼下国产电影质量直线下滑的主要原因,资本疯狂追逐任何能带来市场回报的电影投资机会,由此导致电影创作权力制衡机制被打破,某种程度进一步助推了中国电影整体品质的急速下滑。但我却并担心,借用一句范冰冰自我勉励的一句话:中国电影想要实现多大的反弹,就得能经得起多狠的下滑。——这还没跌到底呢,不急。市场越开放,机会越多,泥沙俱下,但正因如此,大浪才能有去淘沙的机会。至少眼下几部国产新片中,《后会无期》是国内年轻人值得去看去思考的一部电影,除了那句”包夜包啥“的调侃台词之外,无毒无害,尤为难得。所以,所谓的现在”谁都能拍电影“,我怎么看也不是一件”坏事情“。中国电影,现在需要各种可能,我并不在乎电影导演是不是必须要电影科班出身,只要自己勤努力,能自己创造机会,能组合资源让自己干电影,有什么不好。不要怕锅里又多了几只青蛙,没准哪一只有独门铁头功,就能顶破锅盖呢?听着或许有点理想主义,谁叫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赢取一张追随旅行者一号的单程船票呢?
影片放完,大家没有离场,都在等朴树的歌。大飞问我,你说这是一部跟自己妥协还是跟世界妥协的电影。我说,逼格略高,不造啊。 等朴树的歌声缓缓流淌出来,字幕上显出成百的剧组司机的名字 ,我用力给了掌声,周围的人稀稀拉拉的在往出走,我很庆幸自己看到了他们的名字。这个世界人们太怕被遗忘,可是又太快被遗忘。平凡之路很好。没有纠结,给了五星。因为袁泉,因为韩寒,因为马浩汉和朴树。因为袁泉那句顿了很长,有点沙哑地说:“但爱就是克制”。当浩汉走进台球厅,刘莺莺修好了球案上方的灯,照亮了她好看的侧脸。本以为是个明亮的故事。信中肆无忌惮的少年,在心上人面前却像个羞涩的孩子。她把巧粉放在你身边,似乎在说,你真的准备好接下来的一切么?你骄傲的笑笑,可是第一杆就脱杆没有打好,却再也没有办法补救。刘莹莹一杆一杆的诉说,击中了所有目标,也击碎了所有希望,对父亲的信仰,对笔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游戏 电影 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