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文征集《得未曾有 txt》什么情况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00|回复: 3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889精华1UID4699209帖子金钱2893 威望2
Lv.5, 积分 18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1 积分
UID4699209帖子威望2 多玩草76 草
本帖最后由 溪言 于
14:48 编辑
[attach][/attach]
从二测进入游戏,陆陆续续练了很多号,全部都是万花。但都夭折在聋哑村了。每每想着新练一个角色早点满级,却在入门的时候一直手贱,进入万花。
想是从那时起,便入了青岩之地,被满地繁花闪瞎狗眼,失了去别处的能力。
在后来,进入剑网三已是战宝末期的事情。在人物选择界面建了个萝莉,江璃月,取的是 月下江涌琉璃碎 的一种画面。这次没能鼓起勇气继续万花,而是入了七秀门下。
自然,万年治疗,从不冰心。
其时也创造了一套雁虞奶通战宝,治疗量妥妥第一的好成绩。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好友。
在此特别缅怀一下我的师父,农民。他捡到我那天,还在帮里YY炫耀说,勾搭上一个超萌超萌的妹子,让其他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之后,我第一次上YY,他的炫耀,却成了帮里最大的笑话= =而之后,他便一蹶不振,少上游戏了。
在此特别提醒,十个七秀九个妖,九中又有八扣脚。捡徒弟需谨慎。
[attach][/attach]
在战宝时代的末期,进入了荻花时代,从此便开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在打荻花的时代。从前山到后山,从十人普通到十人英雄到二十五人普通到二十五人英雄到下水道,莎莉雅被我们推了一遍又一遍。
而正是在此事,对万花的大量需求以及心中隐隐对万花的渴望,让我重新拿起了那根笔。从此,心有所属,义无反顾。
[attach][/attach]
万花起名江雨寒,意思同样取自 独饮寒江看微雨 的一种画面感。那一种超然世外,一种傲视独立,一种淡淡的愁绪无言,也许正是我对万花的理解。
万花本是做DPS之用,无奈治疗命,也渐渐爱上了离经,爱上了这一门离经叛道于治疗之路的书法。
然而自巴蜀风云之后,离经的宿命,已不想多提。荻花圣殿,拍团团长见到我,便再也不担心驱散的事情,即便我不愿。然而,却也依旧有着慕容夫人和阿萨辛驱散阶段之前这两个小小的机会,让我证明,离经治疗,绝对不负药王盛名。
25人烛龙殿,唯一一次进副本,是刷了清新便被传送出去了,不提也罢。
[attach][/attach]
[attach][/attach]
在后来,机缘巧合,开始研究客户端,于是有了大家现在正在用的夜景插件。
夜景插件一波三折吧。终于有了大家现在正在用的版本。
很多人都和我抱怨说,为什么做得这么慢。其实,和个人的完美主义有关。因为对我来说,这个东西,是艺术品,是我,作为一个万花,所能带给大家的东西。
它必须足够完美,足够被称为——艺术品,至少,在我自己的眼中。
当然,这个东西也引来了无数的喷子。
首先功能方面,的确是很费精力,因为没有开发工具,所有场景都是自己一点点拼起来的,并不是官方本身就内置了夜景。
所以,大家能看到的场景,都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调整过的。
[attach][/attach]
而后是界面,第二版的补丁功能其实一直都做好了,只是界面,我推翻了五次。从很早以前发微博的 剑影逝流光,到其后重新调整过的全新界面,到以纯阳为核心的八卦体设计……
只是,终究,爱不起来。脑袋里,所有的,只是万花。
于是,到最后,还是回归了 万花七艺 。
天工 丹青 星弈 芳主 商羽 杏林 书墨。
包括夜景插件,它的名字,也一直是 万花天工匣。
[attach][/attach]
而后,我突然觉得,万花,之所以让人爱,让人一入青岩,便再对其他毫无兴致,也大概是因为,本身,万花就是一个兼容并包的门派。
万花七艺,涵盖了各个方面。而万花谷,作为大唐三大风雅之地,便如理想中的大学,大家交流,探讨,是一个学术之地。
甚至有时候会想,西山居就像是万花谷,要美工有丹青,要文案有书墨,要程序有天工,要娱乐有商羽,要休闲有星弈,要医疗保险有杏林,要工作环境有芳主=w=
于是,就让万花谷,毫无疑问的变成 剑三 这个Matrix的缔造者吧。
壮哉我大万花!
[attach][/attach]
参与奖励已发
总评分:&金钱 + 10&
&img src=&http://att.bbs.duowan.com/month_5_88a4dce0a88OjMiijQsoOrN.jpg& onload=&thumbImg(this)& alt=&& /&
长安城的小暗暗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5573精华0UID帖子金钱30954 威望9
一直以为自己很幸福,原来都是假的。
Lv.7, 积分 55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27 积分
UID帖子威望9 多玩草56 草
好像很犀利的样子!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317精华0UID帖子金钱617 威望0
Lv.4, 积分 3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3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进来赞美夜景插件制作者!伟大的楼主!
红尘BUFF头上顶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2370精华0UID帖子金钱31299 威望17
画圣门下丹青,叶炜门下无双
Lv.8, 积分 123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30 积分
UID帖子威望17 多玩草2845 草
好羡慕。什么都不会,但是万花弟子哎。
【网通三纵横江湖】一入此谷,永不受苦。
当我的名字在你视野刷屏时,你会记住【红尘】二字。
颤抖吧,葫芦娃!
活动奖励勋章
活动奖励勋章
初级在线标兵
论坛在线时间达1000小时即可申请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读庆山新作《得未曾有》&静山如如(约稿)
静山如如(约稿)
&&&&&&&&&&&&&&&&&&&&&&&&&——读庆山新作《得未曾有》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冬天,我在网上看过一部纪录片,讲江南味道。其中有一集“梨花陈酿”,里面讲到“醉庐”。纪录片之所以吸引我,是舌尖上的华丽,更为朴实,需要亲自体味咀嚼,可能最大程度接近事物的本质。我一度很羡慕醉庐主人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第一个故事,讲的恰好是醉庐主人刘汉林。也算是某种缘分?一句一行读下来,没有波澜激荡,一切都淡淡的缓缓的,内心愉悦丝丝缕缕,感动是点滴浸入。
安妮宝贝更名“庆山”。《得未曾有》一书,完全叙述体,非虚构形式,文字更直白更坦诚。四个主人公,身份风马牛不相及,细细读罢,发现他们的生活目标,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以一种貌似倒退的外在形式,朝着自己的目标大步朝前。我想起师父常跟我说,“文学之路,有时需要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后退其实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前进。与其被世俗淹没,消极生活,不如先隐藏真实的自己,潜心修行,是挑战也是考验。书中爱作画更善烹饪的厨子,倡导他的饮食方式;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回归故乡村居;求学的年轻僧人,喜欢以诗歌或唐卡绘画来修行参悟;秉行并坚持以古法弹奏的八旬古琴大师,实事变迁,心中坚定。一一呈现给读者。琐碎生活,自我重新认识,对别人生活的关注,关于生命的探知,等等。相较安妮宝贝早期的一些文学作品,我更喜欢这种平实与自然。接地气。
书中四位主人公,我最喜欢第一位,厨子刘汉林。有人说,人生价值在于公众认知度,刘的认知度仅仅局限于这个小圈子,但这是一位有别于传统定义的厨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最终选择的人生,只是“把菜烧好”——“不紧不慢的人做菜最好,这和性子有关,是逐渐的过程,没有天生”。厨子这样诠释“禅”——“能把事情看得简单,也许就是禅,福田广收,种了才有收,不应该只是乞求......我们的快乐和享受不需要那么奢侈,完全可以来自微小的事物......我给你的不等于你要给我,为别人做事不一定要求回报”。若是以如今的社会价值观来看,刘汉林似乎根本是碌碌无为之人。但恰恰是这种极其平凡,这种普通人人人身上所隐藏并具备的本性,与人为善,处处替人着想,在刘汉林身上的角角落落逐一体现,式微而令我感动。他代表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我边读边想,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靠之生活,伴随一生,是多大的幸福与成功。我喜欢书中关于醉庐的描写——“醉庐在近处,一处白墙黑瓦的老式院落,迈上青苔滑溜的台阶,推开木门,窄小的石板通道蜿蜒向前左侧杉木圆柱,山墙上青翠野草,两尾鲫鱼在水中游动”。人间仙境,近在咫尺。
第二位主人公魏壁,摄影师。曾因一张不合时宜的照片被捕入狱,关了八十多天。谈及此事他淡淡一笑,说“人的命运是被拨弄的,有时完全不由自主......各式花哨形式当中,我试图寻找的,也许是一种清晰而诚恳的自我表达”。面对已经取得的公众认知度,城市繁华,他毅然决然选择放下,选择逃离,回到故乡农村。这在世人眼中,在村人甚至亲人眼中,是没出息,是失败胆怯,是落荒而逃。魏壁却说,“我不需要太多跟外界的交流,也厌倦所谓高雅的娱乐,最终心还是需要跟自然来呼应,从那里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借助镜头中的作品,表达敬畏人生与大自然。他说,“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承担”。看到艺术家面对现实中幼小的孩子,家庭琐事,内心也与俗人一样,矛盾重重,挣扎躁动。我笑出了声。他说“艺术很难达到边境,永远是在一个茫茫的地方走着,看不到地平线。”庆山问他,你怎么解脱?他照旧是笑一笑,说“我克服功利心,等待机缘,天地自会指引我,种子需要自然发芽......我决定时刻修正自己,以不变应万变。选择了就承受,与其被动,不如拥抱。”他们站在山坡上看树。魏壁说,“房前屋后要有一些掉叶子的树,这样才能看到四季,不然多无趣”,他又说“春天生机勃勃,秋天萧沉,夏天浓郁,冬天宁静,只要你有心境,既能看到不同季节释放的不同的美丽”。说得真好。
第三位桑济嘉措,一个在拉卜楞寺已经学习了十二年的二十四岁年轻僧人。庆山与他的相识,微妙而现代。他们结识于微博。僧人诗性的文字——“音乐,枯叶发酵的气味,果园里酸甜的水果,蓝的穿透眼睛的天空,藏地冬日里温暖的阳光,这些都不能耽误我画画,我可以换着做我欣赏和好奇的人,今天我要做梵高。”——顷刻间打动了她。她给僧人写信留言。庆山说,“我之前从未去过拉卜楞寺,我被这些文字设发出的思考、感受、美感和活力所感动”。僧人成为她第一个在微博上得知对方,并在现实中相逢的朋友。这一章节,关于僧人寺庙的描写,也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这类群体的感知与认同——桑济嘉措喜欢听音乐——听摇滚乐——推崇Bob&Marley——一个因喜欢吸食大麻最终英年早逝的牙买加著名歌手。他还喜欢尼采,喜欢安迪沃霍尔——被世人冠以“疯子波普艺术大师”。庆山问他,听音乐时你在想什么?小僧人的回答,较其年纪要成熟得多,他说“音乐没有解释任何东西,一本书也没解释任何问题,问题都是自己的,它们只是给你一面镜子,是你自己在解释,因缘都是自己的欲望招来的。”书中描述与桑济嘉措的谈话,常常带来许多心灵震撼与共鸣。我喜欢文中这样的句子——“人喜欢言谈别人的过失,不看自己的错误......人只有产生怀疑,才有更多救赎的可能性,糟糕的是,一些人连怀疑也没有......年龄渐渐增长,可能更幸运的遇到的都是好人,但这不现实,所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试着慢慢用间接的方式去呈现,没必要的话不说”,说到这里,小僧人进一步解释,“佛陀当时很多话也只是跟有些人说,有些人不能说,不说是因为不适合跟他说。”玄妙至极,却并不艰涩,引人深省。
第四位也是本书最后一位主人公,古琴大师叶名珮。杖朝之年。年轻时曾随张大千学画。所谓真正的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老太太。“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看到此处,我起身,上网搜来“平沙落雁”听。不变的曲目,于不同年代,由不一样的人演绎出来,风格迥异。这该是传承的力量。耳边雁鸣声声,此刻窗外大雨瓢泼,空气中丝弦的摩擦声,早已习惯了的喧嚣,魔都少有的安静。我的心底忽然莫名生出柔柔清凉,这样濡闷的黄梅天,幸福是一颗被阅读安抚的心。平静如水。“松风飕飕,贯清风于指下,境之深矣”。庆山问,何谓琴道?答,“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找,终无妙处。”顿一顿,再答,“岁月磨砺,瞥然醒悟,则无所不通”。我忽然想到师父曾教导我,“文学需要自己悟,找到一个点,一通百通,忽如一夜百花开”。禅意,有时根本不需要什么解释和说明吧。
新书发布会上,有读者问庆山,你以前的作品,给人感觉你不是活生生的人,你的生活在天上。庆山笑笑,答,年轻时只注意得到自己,精力都用在自我想象与表达层面,到了今天这个年龄,我学会与人分享交流。的确如此。本书,,,。书中不乏警醒自己的文字,也同时警醒着读者——“感受比说出来更重要,现代人缺的是静下来内观,与古人对坐......现在的时代物质消耗过度,人们在欲望中得不到真正的安稳......人的心灵空虚,没有跟自然互动的能力,但物欲永远不满足,多欲则苦,无休止的吃喝、豪车、花样百出的商品,都是短时间的麻醉。”年轻时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憎恶分明,岁月荏苒而过,走到某一段时光,我们忽然发现,这个世界,人人观点各异,人人孤独狂欢,人人喧嚣寂寞,人人身不由己,人人排斥别人,同时被别人排斥。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大浪淘沙,每一朵浪花的背后,是平静是恢复是酝酿,一切自己掌握。没有所谓的对于错,应该说人人平等。作者自己成长成熟的价值观,通过书中四个人物的语言与故事,让他们讲,让他们说,让他们动作表达,这方式更好。
旅行的脚步,流动不停。流动的人,流动的事物,视觉与心灵渐渐改变,这过程美好而细腻,也让这本书美好。书中几处文字我印象深刻,久久回味。说到荷花荷叶,引至《浮生六记》中一段文字——“荷花花瓣朝开暮合,黄昏时把茶叶放进去,晚上花瓣把茶叶裹住了,次日早上拿出来,茶叶浸润了荷花的浓郁香气。”多么美好的细节。这个夏天,我决定亲手试一试.
&刊新民晚报读书版.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庆山《得未曾有》自序
[提要]我发生了一次多段组成的长途旅行,把与四个他人之间的相会和交集,写成一本书。我也由此遇见一些朋友和老师。同时决定改一个笔名,这本新书会由新的名字来出版。
《得未曾有》封面
  封面的这张照片,拍摄在二〇一三年。我在京都,寺院里看完一块大木匾,庭院小坐。
  这一年,我有一些变化。
  我发生了一次多段组成的长途旅行,把与四个他人之间的相会和交集,写成一本书。我也由此遇见一些朋友和老师。同时决定改一个笔名,这本新书会由新的名字来出版。
  人的心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如同河流带走每一步旧的脚印,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以现在的状态和心境,可以有一个新的名字。我选择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名字。更多理解是在意会之中,因此无须解释太多。
  这次改名不代表安妮宝贝这个名字的消失。它承载了我以往所有的写作。如同一棵树长出新的枝干,一个旅人走到新的边界。所有新的发生,建立于原先的基础,而不是离开自己的过去。这个名字始终是我一部分,我生命的组成,它包含其中。
  如果你很早就认识了我,也可以一直称呼我为&安&或者&安妮&。它融化于&庆山&这个名字之中,已经得到它的位置。
  我不是一个跟外界互动很多的写作者,更多时候只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度过时间。像一个游离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也是一个仅仅表达了个体自我的价值倾向和哲学观的写作者。这些年,一直只是写着自己的字,保持写作之外的生活。十多年也就这样过完了。
  目前的时代,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对写作来说很好的时代。如果心的表达坦白,这样的写作者大多孤单。但有时依然只能走自己的独木桥,因为潮流和虚名的汪洋并不真实。
  从二十余岁的年轻女子,写作至今,十六年过去。一路走来,已近中年。我并非别人想象或虚拟中的一个标签。所有是非争议不及一缕尘烟。只是一个平凡而安静的写作人,有时因为过于专注,遗忘了世间的热闹。写作对我而言,究其根本,只是一条道路,我在其中试图发现和寻找自己。
  也是铃木俊隆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研究自己,最终是为了忘记自己。&
  现在说一说这趟旅程。
  我的旅行,从二〇一三年下半年开始。自北京出发、抵达、回来、再出发&&如此循环,路线从江南延展到甘肃。遇见四个以前不相识的人。
  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倡导他的饮食方式。摄影师回归乡居,以作品系列礼敬故乡和大自然。年轻僧人,以诗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领悟,供奉信仰。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年过八旬,经历各种变迁,心守一事。
  我与他们之间,发生时而密集时而闲散的对话。谈论价值观、信仰、环保、人类、社会此类的话题,也感怀父母、故乡、童年、往事。更有闲情逸致,说一说荷花塘和油盐酱醋。有时一起短短生活几日:住在同一间屋子里,喝茶、吃饭、爬山、涉水、赏花、散步&&
  一切细节,一切观点,均如实记录于这本书。当然我依然觉得时间过于短促,不过是数日。如果时间更持久,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会更多、更深入。
  秋阳&创巴仁波切曾长期在西方弘法。我读了一些他的作品。他在一九八七年已离开这个世界。在一本著作中,他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大观禅修中,我们与所观之物间有着广大的空间。我们知道有此空间,而此空间内无事不能发生。这里所说的发生,不是相对地或对抗地发生在这儿或在那儿;换言之,我们不把自己那些概念化的想法、名称及分类,强行加在感受上,而是直接体会每一情况中敞开的空间。如此,我们的觉知变得非常精确,而且包容一切。&
  他又说:大观禅修的意思是还事物本来面目&&我们不必以还其本来面目的心态去看它们,它们当下即是本来面目。
  我的旅行,仿佛是一次尝试以行动去领悟这些观点的实践。有时一切看起来没有发生,一切又都在无所不能地发生。而不管是发生,或者不发生,总是会有超出人头脑之外的进展,而无关预料、期待、想象、设计。当下充满活力,直接体会如此重要,以至有时当我们经历其中,只能试图保持单纯。
  只是看着,听着,感受着。这也是我与书中那些时间、空间、人、物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四平八稳的,是完美无缺的。
  有时我们不能够让旁观者感觉很清楚很愉悦,通常会引起异议。
  有时我们无法让别人理解和同意自己的心,因为心里所有的,本身也不容易阐释。
  但这里面并不涉及谁的标准更高或更完美。对我来说,写作这本书,只是记录下来,表达,传递。其他主观的评价或判断,不需要给予也无须界定。
  里面所有的观点,不论是谈论个人价值倾向,还是谈论佛法或信仰,都只是个人观点。所有的个人观点,都不代表是权威或公认的或统一的无误的结论。但我们可以表达和展示个人观点,这代表对生活方式、对生命方向的一种自主选择。
  这是它的美妙和意义所在。
  在浩茫和杂乱的录音记录中,摘选出精华部分整理成文。感受每个瞬间的本来面目,感受即刻的发生,即是这本书的初衷。最终由读者自己去吸取、分辨、选择所需要的东西。
  当我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我想它们应是一座桥。让这些他人的观点通过这座桥,流向更远的地方、更多人的内心。以便他们感觉到有所不同的有活力的参照,并从中觅得一些启发。而我自己,在做这份工作的时日,在奔走、对谈、采写、记录之中所获取的所闻、所见、所悟、所感,收获可贵而良多。有无限感谢。
  创巴仁波切还曾说,布施是交流沟通。沟通必须是放射、接收、交换。而慈悲是温柔、敞开的沟通之道。
  我们相会,一起激发和融化,长时间地谈论,我以此获取和记录他们生命的一个横截面。而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做的又是什么?这一切于他们,未尝不是一种布施。先给予我,再给予这个世间。献出温柔而敞开的沟通,坦呈质朴而真实的经历。
  如果我们尝试去真正地了解和接纳他人,就会得到来自他们的给予。为这个世间而散发出来的光和热。
  这些人,虽然年龄、身份、经历、生活都截然不同,但也有隐约的相同之处。相对于很多人对所置身的时代的热衷和身不由己,他们做出了自己可选限度的决定。
  每一个人的言行,生命存在的状态,都在影响这个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共为一体,从不曾分离。可以去学习和体会平静、素直、坚定、自省这些品质的含义,去获取思考、交流、布施、分享这些行为的价值。
  作为个体,我们尝试付出种种努力和实践,并最终奉献这些经验。
  愿一切转为善。
  二〇一四年二月八日北京
选自《得未曾有》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安冉、随风]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得未曾有》
庆山(安妮宝贝)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13被浏览33,972分享邀请回答2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阅读庆山《得未曾有》
当当读书网有很多书籍是试读版本,一般是选取几个章节段落让读者先读为快,想要读全一本书,需要在当当读书网上付费购买。《得未曾有》这部书,是安妮宝贝更名庆山后出版的第一部,竟然是全免费当当读书网在线阅读,很令人惊讶。
一直很喜欢安妮的文字,去年看到她更名为“庆山”的新闻,有一些吃惊,不太理解她为什么要选择“庆山”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她个人的解释是,“庆”有欢庆、喜庆的意思,“山”有厚重、稳妥的意思,所以她选择了“庆山”这个名字。虽然感觉与她的文字气息不太吻合,但是也能坦然接受,名字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文字所表达的那个人。
在庆山《得未曾有》这部新书里,安妮把她改名字的缘由简单说了一段:“人的心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如同河流带走每一步旧的脚印,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以现在的状态和心境,可以有一个新的名字。我选择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名字。更多理解是在意会之中,因此无须解释太多。”名字是属于自己的标志化的东西,无须解释,读者自然接受就好。
《得未曾有》。文字不是很多,文笔也与之前的小说系列有很大的不同,最后一部《春宴》是安妮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完全是个体生命心声的表述。《得未曾有》完全不似《春宴》的文字风格,有四个大的组成部分,分别与四个不相识的人聊天、探知陌生人内心的文字。更多的文字来源于述说者,作者庆山只是一个提问者、发现者、认同者,真正由庆山展开来写的文字不多。但是在《得未曾有》中出现的文字,一定是庆山在谈话录音中选取的精华部分,是庆山的心灵会迎合认同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庆山写作《得未曾有》,是在写自己欣赏的一种生活态度。
第一部分是“拾花酿春”,关于一个美食者的文字。一个对美食很有研究的食者,选取天然、当季的食材,烹制独特的菜肴。开一个很特别的家庭饭店,每天订制菜肴,不贪心,只是很尽心地做好一桌菜或者几桌菜,多量不做。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过一种很简单的生活,没有对金钱的过多欲望,开一个私人订制的饭店也足以维持较好的生活,又能把自己对美食的爱好融入个人的生活中。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又能结交很多兴趣相同的朋友,以美食会友。
吃,是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一个美食家,愿意通过了解食物的天然特质,来进行荤素搭配,创作美食。知道美食的基础是选择上好的原材料,对每一块肉质的不同,蔬菜的新鲜度不同,都会有细致的观察和识别,然后才可以制作精致可口的菜肴。对待美食菜肴的态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是“还乡记”,关于一个怀乡摄影者的文字。一个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的摄影者,选择回到故乡农村生活,完成他的系列摄影作品《梦溪》。在农村从上古保留下来的物件里发现和追寻美的摄影作品,在农村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美景。难得的是,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和他一起在农村生活,摆脱大城市的喧嚣和热闹。能够在童年的记忆中强化生活印记,近朴归真,安静地做一个会摄影的“农民”,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未曾有 心净踊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