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的一部金庸武侠小说武功排名 里面的武功叫天龙八变 有乱天龙 透名天龙 主叫叫什么忘了 敌人好象叫宰父毒雄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41人关注)712被浏览289,111分享邀请回答1.2K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89被浏览1,601,983分享邀请回答1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K10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大全》经典转载[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3:37
&&&&&&&&点击:883次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myyy/msgview-7.html[]
[楼主]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41&[][][]
二 伤心女子
--------------------------------------------------------------------------------
金庸的大男人倾向,见于他认为女子必须美貌,不美貌的女子,再聪明能干,心肠再好也只落得悲剧收场。《飞狐外传》的程灵素就是一个例子。 程灵素是个真的有学同的女子,精通医经药经毒经,她的名字,本来就是从《灵柩》,《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她下毒的本领出神入化,医治中毒的人本领也出神入化,即使处理苗人凤的眼睛这祥困难冒险的手木,也淡然自若,不可说不令人佩服。 然而就是她太本领了(黄蓉不算厉害,程灵素才算厉害),胡斐先生竟害怕她不怀好意,乘机暗下毒手。但程灵素除了本领大之外,更有菩萨心肠,以德报怨,还花尽心血助人和解。 她对胡斐情深一往,仁至义尽,但她愈好,胡斐就愈是敬她、怕她。对她内疚,就愈发不能爱她,杜绝她爱他的意念,误会,竟逼她与他兄妹相称。 不过为了她长得不美貌可人。金庸的女主角甚少这祥不漂亮;程灵素身材瘦小如十四五岁的幼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炮饭似的”,只有一双眼睛精光四射,不像寻常村女。不美貌的人学问人品再好都是得不到所爱的人的欢心。程灵素救活小铁,布局使师兄师姐和解,不负胡斐所托治好苗人凤,救胡斐脱险、为胡斐救马春花。在掌门大会上大显身手;但为她自己,她只能眼睁睁看著胡斐爱上袁紫衣。对袁紫衣朝思暮想。最后,她以自己的生命换回胡斐的生命,死前还做好一连串安排,纶他一个活下去的大好理由,好让他不必以死相报。 程灵素应占金庸伤心女子榜的榜首,因为她机关算尽,但算来算去还是绝望。可能不是金庸大男人主义,金庸不过是写出一般男性心理,起码他所熟悉的男性心理,但过也是够令人遗憾的了。 不过,激动的都是代抱不平的旁观者,程灵素本人自始至终没有半句抱怨,更没有让失意之情影晌她的行事宗旨。这部书卷首印鉴刻的“素情自处”,她当之无愧。
金庸小说三十六册,何止几百个女子?但最令我念念不忘的,竟是被作者在改写过程中删掉的捕蛇少女秦南琴。 在旧版《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因事分手,路见不平,救了捕蛇老汉,与他女儿南琴相遇。但郭靖去后,老汉还是难逃毒手,而南琴亦被掳去献与场康,遭他污辱而杯孕。南琴诞下婴儿不久即被毒蛇咬伤而死,临终把婴儿交蛤郭靖,取名“杨过”。 想起南琴,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她初遇郭靖,深宵伴他到密林之中;捕捉专斗吃毒蛇胆的血鸟。书中对南琴容貌描画无多,只记得说她终年不见阳光,肌肤了无半点血色;加上轻盈沉静,在月下林中的南琴,与南琴身世暗合。新版删掉南琴,杨过改为穆念慈所生,大为逊色、俪且穆念慈刚毅婀健,与杨过无半点相似。这一改,虽然使全书布局比较紧凑,却是牺牲了感人的情节人物气氛。 南琴无母,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郭靖是她平生所见第一个温厚可敬男子。然而郭靖一心只牵着一个“蓉儿”,浑然不觉。在夜降血鸟的一段,黄蓉忽乘小红马至,双臂因行功出了岔子而瘫痪,郭靖连忙扶她坐下助她打通血,两人双掌相抵,那时暴雨骤至,南琴持着雨伞遮盖他俩,只见这黄蓉清丽绝俗,发束金环,颈垂明珠,端坐含笑,恰如“晨露新聚,奇花初胎”,自己哪能相比? 再见郭、黄时,南琴已遭杨康污辱,为目睹此事的穆念慈救出,两人出家作了道姑,南琴心如死灰,只因郭靖关怀,便将经历尽数,之后便返回故居产子,仍以捕蛇为活。 第三次再见,是郭、黄过昔日血鸟出现的树林、发现草丛中躺着一名婴孩,手中捏着一条毒蛇,而南琴已被蛇咬将死。 南琴身遭百劫,却始终漠然由他,仿佛与己无关,令读者低回不已,金庸若再改写《射雕》,定得让南琴复活!
一直觉得穆念慈的故事写得好。这是指旧版而言,新版反而改坏了。 好女子爱上坏男人的故事总是令人惋惜的,但是杨康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的坏透了的男人,而且他风流倜傥,懂得说话,是他的吸引人之处,穆念慈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意外地与这样的一个男子作亲密接触,要她不感到动心,是不近人情的。她由动心而生爱,由爱而心生企望,事事往好处想,处处为他辩护,亦是人之常情。 穆念慈虽然自小没有了父母,随着义父闯荡江湖,并无特别学识,但是她心地仁慈,为人正直,很有自己的尊严。她爱杨康,也不对他隐瞒自己的心愿,但是他要乘机满足欲念,与她发生关系,她却坚定把持不肯。悲哀的地方是,杨康一时接受,对她表示敬重,回头烦恼起来,随意在南琴身上泄欲,南琴怀孕,后来生的便是杨过。 因此,穆念慈与南琴之间关系密切,甚至可说南琴是穆念慈的替身,她被杨康强奸,穆念慈在窗外窥见,场面之难堪及令她伤心,可以想像得到。她暗中千里跟随杨康,他怎样在知道了自己出身之后,仍因贪恋荣华,宁愿认完颜洪烈作父。怎样杀死欧阳公子,为博欧阳锋收作徒弟、怎样与铁掌帮勾结等等行为,她一一看在眼内,这个人的品行如何,她怎能不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她始终不能自拔。 所以穆念慈跟杨康的收场,虽然悲惨,但也算是最好的了。杨康在铁枪庙掌击黄蓉,打在染了毒血的刺猬软甲上(应为软猬甲-东方剑注),因而中了怪蛇之毒,无人能救,只骇然看着他受苦,穆念慈突然现身,把他抱住,让月光照在自己脸上、问他是否认得自己,杨康说认得,穆念慈说,活在这个世界太苦了,于是用铁枪的枪头刺死了杨康,免他多受煎熬,接着自刺,以得到她渴望的解脱。郭靖与黄蓉的恋爱纯洁而发展顺利,穆念慈与杨康则爱欲纠缠,甜酸苦辣,令人更加难忘。
“古墓派”的开山祖师林朝英是个传奇人物。《神雕侠侣》故事开始时,她早已死去,金庸写她完全是以间接手法,让不同的人说出他们听来的有关这个人物的事迹,表现出林朝英的传奇色彩。 林朝英貌美多才,但心中只有王重阳一个人,可惜王重阳对她虽然十分欣赏,却没有爱意,这位才女也不算不努力追求了,她甚至使用计谋击败王重阳,逼使他在出家为道士与跟她一起在古墓中长相厮守之间作一选择,但即使用到这样直接的方法,她也是无法如愿。王重阳宁愿把自己所建的古墓让给她居住,自己另在古墓不远处盖了全真观,出家为道士。林朝英敢于主动追求,然而爱情不能勉强,她也无可奈何。 但是,林朝英毕竟不是凡女,爱情上的失意,没有把她变成李莫愁,刘瑛姑一流的暴戾女子,刚相反,她运用她的才能,把对爱侣的渴望,以极尽风华的一套剑法表达出来,创造了“玉女素心剑”。这套剑法,每一招都是以一件她渴望与爱侣共同生活的雅事为主题, “松下对奔”,“池边调鹤”等等,是盼望的升华,而不是失望的发泄,就如艺术家把蕴藉心中的感情,化为艺术创作一样。林朝英风格自成,不落俗套,不是小龙女之流所能企及。 王重阳的感情反而隐晦暧昧得多,他既不愿娶林朝英,亦不想另娶别人,既事业心重,念念不忘为苍生造福,亦时常记着林朝英,以她为知己挚友,在紧急军情中也不忘记写信给她,与她谈军情进展,小龙女说,军情那么紧急,王重阳仍写信给林朝英,显见他对她念念不忘,其实更重要的是,他跟她谈自己最关注的军国大事,这表露了他对她的信任,及对她的聪明才识的最大尊敬;这两个人的关系,在古代必然少有。 人间多憾事,林朝英独坐古墓,盒中珠冠霞帔为谁鲜艳? 她创的摒绝情欲的“玉女心经”,不知是叹息还是奢望。
一个女子,无论怎样精明能干。雄才伟略,甚至号令千军万马冲锋而指挥若定,对于自己感情上的纠结,也是剪不断。 理还乱。脆弱不堪。翠羽黄衫霍青桐就是这样。 谁看《书剑恩仇录》看到“黑水河之役”,回军大败清兵,都会大称痛快,金庸让霍青桐有指挥回部在敌众我寡之下打胜仗的才能,但没有给她赢取意中人的本事,看着兆惠十万精兵,她尚能沉着应战。但意中人在她眼前跟妹子亲热,而父兄偏爱小妹,对自己怀疑,她却只有气苦,吐血,病倒,投奔师父师娘求呵护的分儿。 霍青桐值得敬佩,惹人同情,很多读者都为她感到不值,但是我一向都不明白霍青桐为什么会喜欢陈家洛。他除了是主角之外,有什么好处?他谋略不如她。眼光不如她。精明不如她,连胸襟也不如她。霍青桐没有因妹子是情敌而不遣兵调将去救人。没有利用敌军是以妹子为饵,诱回部掉人陷井这个堂皇的藉口,但陈家洛不过看见霍青桐跟女扮男装的李沅芷态度亲密,就断然拒绝了霍青桐兄妹要相帮红花会营救文泰来的好意。陈家洛也有自知之明,他反省自己对霍青桐。香香公主两人的感情,终于想到:“难道我心底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吗?”陈家洛,你胸襟的确是小。 然而霍青桐的腼腆,亦令人费解。她既然明知陈家洛见了李沅芷,怀疑自己已心属他人,为什么不去解释清楚,而要转弯抹角,说什么“这人是陆菲青的徒儿,为人如何可以问他?”就算不能锣对锣。鼓对鼓的说明“陆菲青的徒弟”是女子,叫陈家洛不必多心,难道不可以借题点出这件简单事实么?当然,这一层“误会产生的悲剧”只不过是假象,不过方便了陈家洛开解自己,向自己解释为什么没有接受精明的姊姊、选择了单纯而美丽的妹妹,其实,爱便爱,不爱便不爱,又何须诸多托词,愈描愈黑? 霍青桐这样的女子,今日真是多得不可胜数。
程英与陆无双恰好是一静一动。一刚一柔。一样年纪的一双表姊妹,同在江南长大,程英父母早丧,由陆无双父母抚养,直至她九岁那年,李莫愁上门寻仇,陆家满门惨死,陆无双被李莫愁掳去,而程英则为黄药师所救,做了他的关门小弟子。 程英不算绝顶聪明,也不是绝顶美貌,但是她毫无疑问地是个可敬可爱的女子,若生在现代,可以说是一个颇有文化修养的女子;懂音乐,习书法,在烹饪和缝纫上都是能手,此外,武功及奇门五行之学都有稳固的根柢。她生活独立,居室环境安排得井井有条,对别人细心体贴而有礼,例如她邀请杨过去助陆无双时,因他和完颜萍在一起,她便先退开回避,让他有机会跟完颜萍私下商量。就是这一类的细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教养,金庸以这些点滴,逐步加深读者对程英的印象。 “君子”这个概念,不应限于男性,女子也可以有君子的风范胸襟,而最贴切的形容程英的名词是:她是一个君子。她对杨过是发乎情,止乎礼;她不夺人之所爱,以为陆无双与杨过相爱,甘自退让,后来知道杨过心中早已另有他人;对他的态度也完全不改,一般甘心尽力成全他的愿望。她临危不乱,李莫愁来攻,她自分必死,但无论心中多害怕,也做事有分有寸,不使失去尊严。她哀而伤,杨过在小龙女失踪之后,因中毒需要治疗与陆无双及程英住在一处,三人兄妹相称,后来伤愈辞别,程英自然伤心,但却始终没有怨言。 一个有真感情的人,能做到这样的自制,绝不容易,程英有很多地方其实与郭襄颇为接近,最显著的不同是她比郭襄更成熟,更多女性的温柔体贴,她替杨过缝衣服,又因见他在自己缝的新衣服之下仍穿着小龙女制的旧衣而感到凄酸。 可能她的遭遇跟郭襄太不同了,小时遭难,伴着黄药师时一直悉心服侍他,遇上杨过,也是尽心服待,不像郭二姑娘那样无忧无虑,天真快乐。或者程英更像程灵素,但比她更恬淡柔和。
程英温文淡定,陆无双偏激易怒,两个之中,自然是程英可敬可亲,陆无双不讨人欢喜,但是陆无双比程英不幸得多,她的偏激易怒,不但不应受到深责,反而值得同情。她自幼被逼与仇人一起过活,心里充满憎恨,面上却不能露出消息,仇人本领高强,她自己武功低微,别说报仇,就是保存自己性命,也不容易。加上她因小时摔断了脚,跋了一足,更使她自卑和对别人的反应过于敏感。 她自李莫愁处偷走出来之后,一直被师父师姊追踪,性命危在旦夕,偏偏她又易结仇家,莫名其妙得罪了全真派。得罪了丐帮,若非遇到杨过,陆无双必然小命不保,但即使遇上杨过,她也受尽苦楚,惊险万状。 杨过因寻小龙女而碰见陆无双,因为觉得陆无双发起怒来神情像小龙女,所以一直跟随她,不停引她发怒,好让自己看个饱。金庸说,陆无双与小龙女其实不相像,那是杨过痴情太甚,到处找对象稍解相思之渴。但更有可能的解释是,陆无双所相像的是杨过自己,他们两个都挨过贫困无依的苦,受过无数欺凌;两个都是敏感之人,两个都自卑。偏激、愤世疾俗;两个都嘴里不饶人,但对于真心对自己的人心里都是深情无限。 杨过跟陆无双颇为“同病相怜”,“傻蛋”,“媳妇儿”的互相取笑,里面有从共患难而来的亲昵,杨过跟小龙女一起怎样快乐,也不会有跟陆无双斗口取笑时的乐趣,因为小龙女不是个活泼爱玩笑的人,杨过这一面,只有跟陆无双一起时才发挥得最淋漓尽致;而对陆无双而言,结识杨过,是她一生之中最开心而甜蜜的事,尽管最后分手,也是值得的。 陆无双最后的归宿是程英,她寻回儿时玩伴的表姊,而这个自小便让她三分的表姊,是真心维护她,而又有能力这样做的。陆无双要陪杨过等小龙女,郭芙出言讥讽,程英轻描淡写为她全挡回去;她说她也跟杨过一起等。黄蓉一看便知程英“外和内刚”,“外刚内柔” 的陆无双,有了这位守护天使,以后都不会受人欺侮了。
看公孙绿萼的故事,很难不怪责杨过到处挑逗少女情怀的不负责行为。当然,公孙绿萼六岁上失去母亲,从此没有享受过半点亲情,绝情谷生活清淡严肃有如清教徒,杨过是第一个逗她开怀欢笑的男子,爱上杨过,完全是公孙绿萼感情丰富的缘故。杨过一直没有对她隐瞒过自己另有恋人,没有对她施展过什么不道德的手段,她一片单思,又岂是杨过之错?而公孙绿萼一而再,再而三为救他,为盗取绝情丹而冒上生命危险。 为他身陷鳄鱼潭,都是她甘心情愿做的,最后为他死于父亲利剑之下,主要也是她自己伤心绝望,觉得生无可恋,不是杨过背弃了她,不是杨过待她不好,爱情不能勉强,公孙绿萼再爱杨过十倍,再为他牺牲多十次,也不能构成杨过必须爱她的理由,这道理人人都懂。 然而,杨过对公孙绿萼也未免大残忍了,那不是他故意做出什么事来伤她的心,他和小龙女眼中只有对方,根本不会考虑旁人,但试想公孙绿萼千辛万苦为他盗丹。为他冒险,他只想到把丹药送给小龙女,只想到尽快与她见面,不顾在什么人前,只想到与她亲热,试想公孙绿萼怎能不满怀酸苦?感情出于自然,难道行为也不可以控制,除了恋人,所有其他人的生死也没有关系吗?公孙绿萼为了消减母亲之羞,撕下杨过借她蔽体的袍子衣襟给母亲披上,杨过心中只可惜那件袍子,因为它是小龙女所缝制,要是爱情的效果能使一个人价值观变得那么狭窄,那么爱情绝不值得歌颂。 公孙绿萼自杀,因为她看不到活路,她牺牲性命成全这对恋人,但这对恋人心里根本没有暇隙去为她着想。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公孙绿尊自己的不幸,只能怪她不够成熟、不够独立。不够理智,男朋友太少;她死时还大感安慰;不过为了杨过对她表示关怀,不忍为救自己生命而危害她,她对生命的要求,实在太低了。
脸容恐怖的老乞婆,却有着这么美艳的一个名字。当年卢景文先生甚有兴致改编金庸小说,搬上舞台,《雪山飞狐》,《乔峰》曾极成功。我向他提议,一套金庸小说里情节人物太繁多,单为删减已费尽脑筋,而且吃力不讨好,不如挑选一两人物片断,发展成独立故事。我的第一个推荐便是《碧血剑》的配角人物何红药。 何红药的故事可谓浪漫香艳、曲折离奇兼而有之,她出场时已是满面疤痕,形容可怖,行事狠毒,但除了跟着她的侄女教主何铁手出没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大作用,到了故事下半部,才忽然揭露,原来此人与全书故事发展大有关系,原来“金蛇郎君”夏雪宜名扬江湖的碧血金蛇剑根本是五毒教的宝物,根本是何红药帮助他盗走的。 何红药年轻时是个美女,又是教主之妹。夏雪宜为了报复温家,到五毒教偷取毒液,不慎被蛇咬中毒,幸得何红药相救,对他一见倾心。报仇心切的夏雪宜竟利用了这位情窦初开的姑娘,骗她带他到毒龙洞中取走三宝,就是金蛇剑。二十四枚金蛇锥与在故事开始时袁承志在华山山洞内发现的藏宝地图。毒龙洞的古怪规矩是要脱去全身衣服倒立而行进入,于是取宝之后,这对男女便发生了关系(我记得我看的版本是因为要擦防毒蛇的药--东方剑)。 夏雪宜得手之后一去无踪,何红药盗宝获罪,被罚被万蛇噬咬,于是变成丑陋可怖,但她仍终生随身携带夏雪宜给她绘的少女时画像,到处寻找这位负心郎,终于遇到温青青,才知他另有新欢。 但她在痛恨青青之余,仍对金蛇郎君不能忘怀,直至到了华山之巅,发现金蛇郎君早已化为白骨,一生抑压的复杂心情,霎时化作哀恸,但随即又发现原来他至死不忘,死后还咬着她的金钗,原来却是青青的母亲,于是满腔哀恸又霎时化为愤恨怨毒,要烧毁一切泄愤,不料金蛇郎君已早有预谋,在骨中植下剧毒,在洞中埋了炸药,连连爆炸之下,何红药葬身洞中,三人永不分开。 如此红药,虽然轰烈,但知为谁生?
温仪的遭遇,与纪晓芙有一点点相似,她们同是爱上了原先强迫她们的男子,同是为他产下私生女儿,同样忍受世人歧视非议而不后悔。 温仪完全不懂武功,她是无恶不作的大盗世家里的一个良善女子,但父兄在外头的恶行,报复到她头上,使她成为受害人。她的叔父奸杀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姐姐,又杀害了他全家,夏雪宜发誓十倍报仇:他家人一命以温家十条性命抵,他姐姐一人受污辱,他要污辱温家十名妇女。温家日防夜防,还是抵不过他的武功,计谋和耐性,让他一步步得手。 温仪被夏雪宜掳去时是个天真年轻姑娘,在园子里荡秋千,荡得高了,夏雪宜拦腰抱走了她,把她擒至他匿身的洞穴中,她誓死不从,只是哭,哭得他心软了,竟然爱上这女孩子,不但毫不侵犯,送她回家,还看她份上,停止了报复行动。 但回到家里的温仪情形与以前完全两样,她家人反而怀疑她失贞,与她疏远,而她自己则愈来愈想念这个“坏人”,显然,这个“坏人”也愈来愈想念她,于是,一个夜里,他冒险探她香闺,两人发生了关系。温仪后来郑重向女儿温青青说:“那是我自己愿意的。到而今我也一点不后悔。人家说他强迫我,不是的。他始终尊重我,从来没强迫过我。” 夏雪宜放过温家,温家却不放过夏雪宜,温仪的母亲骗她送一碗下了毒的莲子羹给夏雪宜,使他失去了抵抗,然后温家的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再逼他带他们去发掘宝藏,温仪痛不欲生,但为了女儿,只好忍辱留在温家,年复一年地盼望他来接走她娘儿俩。 她盼望不到,因为他早已逝世,而她也终为叔父所杀,但她临死前起码知道他没有怪过她。一直思念她。事实上,他化为白骨,口中还牢牢咬着她的金钗。 温仪的故事凄凉,如她教温青青唱的曲子:“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倚天屠龙记》四个女主角之中,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殷离。她的故事凄苦,人又倔强痴情,有一股悲愤抑郁之气。 在四女之中,其实她与张无忌的关系最深,既是他表妹,又与他相处过一段患难与共的日子。殷离对狠心的小无忌固然魂牵梦索,但对化名“曾阿牛”的长大了的无忌也是十分关怀感激。张无忌在四女之中,对殷离的感情最亲切自然。最可敬可感。 殷离是殷素素的哥哥殷野王的女儿,因愤恨父亲抛弃母亲另娶二娘,为了替母亲报复,竟修练歹毒的“千蛛绝户手”。 以致美丽的容貌愈变愈丑陋。她最初随着金花婆婆在蝴蝶谷遇到张无忌时,还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张无忌不肯同赴灵蛇岛。 被她抓着手臂,情急之下,狠命咬得她手背鲜血淋漓,但也从此使她不忘记他。 后来无忌长大之后,又与殷离重逢。那时他被朱长龄追踪,滚下峭壁,坠在雪堆中,摔断了双腿。他长满了胡子,又化名“曾阿牛”,而殷离已变得很丑陋,改名“蛛儿”,两人相逢不相识。那时蛛儿性情古怪,对他言语尖刻,但实际上却照料有加,而张元忌觉得她酷肖殷素素,对她自然而然感到亲切,两人谈谈笑笑,大有相依为命之感,蛛儿被敌人追到,自觉难逃一死,临死前要求一见“曾阿牛”,问他是否真的愿意与她终身厮守,她这样问他,无非是在死前得到知道有人爱怜她的安慰,张无忌激动了要舍命维护她的心肠,当众答应愿意娶她为妻。 殷离后来又被金花婆婆救去,在谢逊所住的海岛上和曾阿牛再次相逢,但仍不知道这位 “曾阿牛”便是她一直挂念追查的张无忌,直至她重伤大病之后再被周芷若划破脸庞,昏迷过去,被以为她已死去的张无忌埋葬。她醒转之后从墓里出来,见了他立的木条墓碑,才恍然大悟,不过,她没有和赵敏及周芷若“争夫”,她一直只是痴心怀念小时遇到的“狠心短命小鬼”,最后只身飘然离他而去。
纪晓芙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因为她宁愿不要生命,牺牲名声,也不肯做违背良心的事。她是峨嵋派灭绝师太的弟子,早由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梨亭为妻,但未过门时遭明教光明左使杨逍擒去,因奸成孕,后来秘密生下女儿。不过,她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但同时又倾心于他的风度,内心之中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只是深感有负殷梨亭,十分难过。 她为杨逍所逼既然是实,本来她不必深究究竟自己有没有后悔,即使想到自己并不后悔,也大可对自己否认,把责任全部推给杨逍,不必面对自己的良心,世人多对自己不诚实,但纪晓芙坚持对自己诚实。 对自己诚实,也不必向别人承认,反正这些事根本无法证明,但纪晓芙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也不肯说谎,即使在威胁之下也不肯。 她和师姐丁敏君追击彭和尚,要在他身上问出魔教要人的下落,丁敏君欲施酷刑,纪晓芙不忍,丁敏君以公开她有私生女儿这个秘密要胁她,要她合作,纪晓芙始终不肯。本来,一方面彭和尚跟她非亲非故。是敌非友,二方面当时女子的清白名声更重于生命,丁敏君当众揭露,纪晓芙以后便难以做人,但是她宁愿声名尽毁,也不肯依言加害彭和尚,终于被逼自我放逐,不敢重返师门。 后来,灭绝师太寻获纪晓芙,听到害她的人是杨逍之后,愿意对纪晓芙既往不究,不但让她重返峨嵋,还让她继承自己作掌门人,条件是要她杀死杨逍。但纪晓芙不以这些利益所动,灭绝师太进而威迫,她却宁愿被师父打死,也不肯加害杨逍,本来,她可以假意答应,与杨逍会合之后远走高飞,但她亦不肯对师父说谎,结果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纪晓芙的坚持原则,对人对己真诚正直不屈,与后来周芷若的屈服成为强烈对比,同时,为这个发展留下伏线。然而产生的效果不是使人因见纪晓芙之死而同情周芷若的屈服,反而是使人因纪晓芙甘愿牺牲而对周芷若的懦弱感到失望。
《侠客行》结局有一段“醒世恒言”,值得提出供自觉是多才多艺的美女们去思考。 《侠客行》的故事骨干是石清和闵柔所生的一对孪生子。 这对孪生子被仇人夺去一个,后来送还一个面目模糊的小儿尸体,他夫妇以为是仇人杀了孩子,毁烂尸体泄愤,伤心之下,到处寻这个仇人,一寻就是十五六年。 当然,孩子事实上没有被杀死,而是让这仇人养育成人,这仇人愤恨他夫妇,故把孩子叫做“狗杂种”。故事一开始,“狗杂种”离家寻找失犬迷路,引出了连番事故,到了大结局,玄素庄主的“杀子仇人”找到了,“狗杂种”也回到了家,原来仇人就是“狗杂种”的 “妈妈”,而这女子梅芳姑掳去“狗杂种”,因为她过去追求石清不遂。 到最后,石清闵柔寻到,她依旧心心不忿,不明何以成为闵柔的情场败将,她质问石清当年她的容貌,与闵柔相比谁美,石清答是她美;她接着问武功是谁高强,石清答是她高强;她又问,文学修养是谁高?石清答道他夫妇二人识字有限,自然比不上她。梅芳姑冷笑道:“想来针线之巧,烹饪之精,我是不及这位闵家妹子了。”石清答道,闵柔既不会补衣裁衫,亦不懂烹饪,连炒鸡蛋也炒不好。梅芳姑厉声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石清偏跟闵柔好,而不喜欢她? 石清的答案,不难猜到,他说:“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梅芳姑终于明白,于是惨叫一声,自杀而死。 这个故事,表面上似是在说,太本事的女子令男人感到自卑,反而得不着爱情,男人喜欢的,是闵柔那样的温顺女子。 但想深一层,梅芳姑不可爱的原因不是她的多才多艺,黄蓉何尝不是多才多艺?梅芳姑不可爱,是因为她太争强好胜,而且以为本领第一,使她想要什么也应该得到。得不到意中人便自毁容貌。夺人儿子。最后愤而自杀,这样的人,不论男女,都极可怕。 ------------------
&[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四 美丽温柔闵柔
武侠小说与生活小说的人物不同,生活小说的人物要在平庸中见真实,但武侠小说的人物却讲究鲜明突出,令读者一见难忘。金庸善于利用典型,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了无数形象鲜明的英雄侠女。 《侠客行》的闵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与夫婿石清合称“黑白神剑”,两人衣饰一黑一白,个性一刚一柔,外貌一个丰神俊朗,一个文雅清秀,既是同门师兄妹,又是恩爱夫妻,一亮相就令人耳目一新。 闵柔虽是武功高强的侠女,但个性却属斯文柔弱的典型,她处处以丈夫的意见为重,对任何人说话都斯斯文文、谦和客气,而内心则全被对爱子渴望之情所占据,在一切与儿子有关的事上感情脆弱,屡屡因受不住失意的打击而伤心落泪。 闵柔这个形象,短短几场内已清楚完整地成立,以后她每一次出现,金庸都刻意加深读者的印象,不时重提她一身白衣、鬓插红花;不时加插“她素来听夫婿主张”、“明知无望,却不违拗丈夫之意”,强调她的温婉和顺。 她泪滴衣襟的场面更多,甚至伤心得需要丈夫扶着才能上马,金庸不忘补评:见她娇怯怯的模样,真难相信她便是威震江湖的冰雪神剑。 闵柔说话斯文,金庸强调一句“她素来说话斯斯文文”;闵柔情急之下插口,金庸注一句“她见孩儿生命悬于一线,再也顾不得什么温文娴淑了”,既加深她温文形象,复加强当时情势之危急。总而言之,作者不求扩阔这个人物的层面,反而集中一点,宁可简化,也要收轮廓分明之效。 但闵柔在故事中另有一个作用:她是母爱的化身。金庸在《侠客行》后记说,这部书主要是写父母子女之间的爱。闵柔本性温柔,正适合表现母爱坚忍与柔顺的两面。
金庸小说里很多娇美温柔的女子,单以《侠客行》来说,雪山派“威德先生”白自在的孙女儿阿绣便跟闵柔有许多相同之处,譬如两人都是说话十分斯文客气,两人都易哭,一个是伤心起来哭,一个是一急或一害怕起来就哭。奇怪的是,在故事里面她俩似乎只有一次碰面,但完全没有对白,不知两位弱质纤纤的太太姑娘客气来客气去是什么样子。 不过,这两个女子也不尽相同,闵柔是里外都柔顺,阿绣姑娘却是柔中带刚,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坚定节烈。受辱投崖、殉情跳海:“我要这样做。”说得低声,但甚为斩钉截铁,而且要死便死,言出必行,毫不犹豫。 阿绣最特别的地方,是全书中只有她一个人从来没有错认石破天为石中玉,令人感激。赏善罚恶二使也分辩得出,但那是主要从他的武功认出的,不比阿绣全凭直觉,一眼便知,她和石破天两个是彻头彻尾的良善人物,毫无私心、纯洁无比,两个都教人喜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闵柔顺从石清,阿绣姑娘也把顺从石破天视作当然,不过石破天不比石清,他一点不通世故,未免要阿绣提点,比方怎样以“旁敲侧击”招数,乱人耳目,让对手挽回颜面。但日后石破天终归也要让阿绣仰望而终身的,因为阿绣要这样。她对石破天说:“以后你别净说必定听我的话,你说的话,我也一定依从,没的叫人笑话于你,说你没了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看官,大男人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其实阿绣对石破天,跟闵柔对他一样,一片柔情中多是母性的怜爱,处处维护着他,生怕他吃亏。金庸把阿绣写得很美很美,说她“白玉般的脸颊”、说日光“映得她几根手指透明如玛瑙”、说她“乌黑的头发上发出点点闪光”,使人想起“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水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大男人爱小丫头。倪匡先生最喜欢《鹿鼎记)的双儿,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说他最喜欢的是小昭。 这不足为奇,大男人们都不喜欢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地位和英雄形象,妻子无论多么尊重,都是平起平坐之人,不同丫头侍妾那样,完全驯服听话,灵魂肉身都任凭自己处置。当然,丫头侍妾要既美丽且聪慧才能讨人欢喜,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全副心思放在使自己生活舒适,有亲昵的享受而无亲昵的负担,怎不是无以上之。 双儿是个货真价实的丫头,先是买来服侍庄家三少奶,后来三少奶感激韦小宝的恩德,于是把她送了给他去服侍他,所以双儿说自己“整个人都是他的。” 她对韦小宝不但一片忠心,而且一片真情,同时完全把自己的卑微地位视作当然,不因他到处追求别的女子而有丝毫嫉妒。现实世界有没有这种姑娘我不敢断言,但世上许多男子渴望有,而努力猎取他们的女士们以为自己可以扮演,那则是绝对肯定的。 我非常不欣赏大男人爱小丫头的心理,但老实说,我也很喜欢双儿,因为她的确是个可爱的姑娘。在《鹿鼎记》中,是双儿这个角色使韦小宝变得比较可爱。 因为从“情”的角度看,《鹿鼎记》可说是令人颇感不是味道的,作者最刻意描写的是韦小宝与康熙之间的友情,但无论这段情谊有多深厚,结果是康熙一拿出皇帝的身分来便烟消云散。韦小宝对师父怕多于爱,对母亲甚少挂念,余下就是诸女,但小宝与诸女关系由头到尾是闹剧,而且使人心寒,他为阿珂神魂颠倒,但阿珂最痛恨他;他与建宁公主则是一边沉迷于性欲享受,一边心里鄙视。其他的,不是他作弄人,就是人作弄他,独有与双儿,才是同甘共苦,彼此真正关心喜爱,连皇帝也要买帐,就是这点感情,使韦小宝比较可爱。
小昭不是个真正的丫头,不过是甘愿接受丫头的地位,初时是为了打探秘密,后来是为了接近张无忌。 她出场时假装五官扭曲、驼背跛足,但她带领无忌进入光明顶秘道之后,无忌随即发现她不但不残废,而且还是个雪肤蓝眼的“西域”美人胚子。她又懂奇门八卦,显然来历不寻常。杨逍怀疑她是有来头之人派来卧底的奸细;范遥见了她便说她“真象”一个人;那么小昭是谁呢? 我还记得初次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虽然对小昭颇感好奇,但兴趣不是很大,到了后来,无忌带着她,与周芷若、赵敏等人赴荒岛接金毛狮王谢逊,碰上了金花婆婆、殷离,武功古怪的波斯明教三使出现,故事发展才急转直下,小昭忽然变成中心人物。 到此时的身世大白,原来她的母亲是“紫衫龙王”黛绮丝、波斯总教的“圣处女”。小昭继承她的血统,也是个混血美人。黛绮丝当年动了尘心,与银叶先生结成夫妇,因而犯了教规,本要受烈火焚身处死,她偷进光明顶秘道一心希求找到“乾坤大挪移心法”赎罪,失败之后,便派小昭混入明教,继续努力,终于被她脱困。 临别最后一会,小昭拿了无忌的衣服,要再服侍他一次:“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万里,相见元日,我便是再想服侍你一次,也是不能的了。” 本来是荡气回肠的惜别,这样的一个女子,只盼望一生做张无忌的小丫头,不愿做全世界的女王。可惜的是,金庸笔下的无忌,并不是那么值得她爱,小昭一直跟在他身边,但他的一副心思,整日就为赵郡主周小姐神魂颠倒。韩小昭做小伏低,到头来落得这样收场。
阿朱也不是真正的丫头。“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乔峰是牡丹,阿朱是绿叶,是衬托出乔峰英雄气概的小姑娘。 乔峰救阿朱事出偶然,为保护她赴聚贤庄,结果一场血战,是激于义愤,也不是对这顽皮女郎有什么印象。到了后来,他变成孤身一人,阿朱矢志跟随,伴着他千里奔波去寻访仇人下落,两人关系才转向亲密。 不过,乔峰一直没有把阿朱看作服侍自己的丫头,很早便视她为未过门的妻子,一早约定,一待大仇得报,两人便结伴到雁门关外放牧。阿朱是乔峰一生人最失意孤单时的伴侣,不但处处慰解他,同时也使出本领帮助他做到他想做的事。正如乔峰所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可惜两人注定是悲剧命运,阴差阳错,阿朱“发现”了乔峰的杀父之仇人是段正淳,然后又发现了段正淳是自己的生父,于是以她超卓的易容之术,假扮了段正淳,让乔峰一掌打死。 阿朱为乔峰死,令人想起程灵素为胡斐死,但金庸功力又深了一层,阿朱之死场面更加感人。论情理,阿朱是否非死不可,并非没有疑问,程灵素甘于牺牲,主要是她为胡斐伤心绝望,根本不想活,但阿朱却一心盼望伴乔峰到雁门关外放牧,而且她性情开朗活泼,与程灵素的内向多愁迥然而异。不过,论效果,却是这样的结局更具悲剧激情,使人印象深刻。 我觉得金庸写乔峰,用的手法很接近西方浪漫主义,写的是一个跟命运搏斗的悲剧英雄,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在完美中往往有一个终于导致他们自毁的致命缺陷,哈姆雷特是优柔寡断,奥赛罗是嫉妒,乔峰也是一样:他的致命缺陷是对复仇的坚定意志。这个缺陷使他毁掉最心爱的人,也终于毁掉自己。 阿朱起初是燕子坞的一个无忧少女,以假扮别人开玩笑为乐,无意遇上乔峰改变了她,使她从天真活泼变成温柔懂事,她的一生很短,然而她这绿叶一凋零,乔峰的牡丹也逐渐褪色了。
阿朱阿碧是一对,一红一绿。一个活泼,一个温柔,阿碧是温柔到十二分。 据说苏州姑娘天下最美,不只是美在面貌,而是胜在神情、说话、体态、举止的极度风致、委婉温柔。阿碧就是苏州姑娘的特写吧?若苏州姑娘都像阿碧那样,苏州大可叫做“温柔乡”了。 为了突出阿碧说话的温柔婉转,在她出场时,金庸别出裁地让她说一种“改良苏州话”,据作者,只是意思意思,若认真用苏白,读者便完全看不懂了。果然,阿碧的“吴侬软语”教人着迷,她何须用软鞭奏出音乐?她说话就像音乐一样好听。 照看,苏州姑娘所以“最美”,还不但在神情说话举止温柔讨好,教人飘飘然,更在懂得布置环境、营造气氛,人未出现,已惹人暇思。请看金庸如何写阿碧:“只听得唉叹声响,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衫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于是:‘菡萏香连十顷波,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 “读者又哪知道这小曲音调怎样?但是曲词意境音节优美,教人顿时产生许多含糊但美丽的联想。这时才说阿碧模样:“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那时读者已如段誉那样“心魂俱醉”;待等她启朱唇、发皓齿,斯斯文文的苏白起来,哪有不感到阿碧就是天下最温柔可爱的一个少女? 阿碧好音乐,阿朱擅调香露;阿碧住在“琴韵小筑”,阿朱住在“听香水榭”;人风雅、嗜好风雅,连住处的名称、所烧的小菜都风雅,其实,阿朱阿碧本身都是道具,衬托出燕子坞参合庄的特殊气氛、“姑苏慕容”的不凡气派。 阿朱阿碧是服侍慕容复的小丫头,起初两人一般心里只记着慕容复,后来阿朱随乔峰去了,慕容复恢复“大燕”幻梦破灭而痴呆,身边只余阿碧。那时她的十分的温柔之中,变成有七分凄苦,使人怜惜无限。
焦宛儿是《碧血剑》里金龙帮主焦公礼的大女儿,这位姑娘办事周到,应对得体,很值得欣赏。 焦公礼被闵子华等人上门寻仇,自分知必死,吩咐女儿带了幼弟先行逃命,他说,只有金蛇郎君才能救他。袁承志听到了,决意相帮,他取得证明焦公礼清白的证物,叫焦宛儿到他所住的客店来取。宛儿知道事情重要,不急着回去,却到客店堂中坐下,召掌柜的来,说出金龙帮切口,吩咐他道:“我是焦大姑娘,你到我家去把我的师哥们都请来。”待众人都来了,才在他们保护之下带着证物回去。 岂料仍不能解决冤仇,终于也要袁承志出马,与闵子华及洞玄联手的一对比试。观斗的郑云起好赌,拿出三百两金子赌闵氏一对赢,其他人见袁承志是个生面少年,都不肯下注,焦宛儿褪下宝石镯子说:“郑大伯,我跟你赌了!”那邓岛主见镯子宝光灿然,不肯占小辈便宜,就加了六千两银子。 接着,受了袁承志折辱的“飞天魔女”孙仲君也要赌,她赌一截断剑,赢了要刺人一个窟窿,自然更没有人接受挑战。 焦宛儿恼恨她砍断了师兄罗立如一条手臂,竟跟她赌了。两份赌注,一份豪爽,一份激烈,但两份都是为报袁承志仗义出头的盛情,焦宛儿确有气度。 后来焦公礼被人用闵子华的匕首暗杀,宛儿领着同门找到仇人踪迹,虽然报仇心切,却不忙动手,先找着身为武林盟主的袁承志主持公道,不但袁承志暗赞她年纪虽小却精明干练,沙天广更公然赞她做事周到。后来证明果然没有小心错,原来闵子华是被人陷害的,宛儿为了查探真相,勇敢地伏于何铁手轿底,跟至禁宫门外。 袁承志携宛儿罗立如夜探宫禁查访仇人踪迹,温青青因见袁承志与宛儿躲在床底而醋意大发,宛儿为免恩公与恋人闹翻,马上寻来罗立如,要求袁承志将自己许配师兄,她敬重师兄,也知他倾慕,不过女儿家这样做,究竟仍是委屈自己,她的明白事理也就更可贵了。 ------------------  [楼主] &[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48&[][][]
六 天仙化人
--------------------------------------------------------------------------------
《天龙八部》美貌女子极多,但最系人心的,不是段正淳的精采情妇或她们的出众女儿们之中的任何一位,而是无量山石洞中的一个以玉石雕成的女子雕像。 这个玉像,早在故事的开始,除了钟灵之外别的女主角还未有踪影的时候已经出现,她的神秘身分笼罩全书,一直到第四集近终结时才揭开谜底,可惜的是,这谜底令人十分失望。 玉像出现的一段情节,金庸写得十分引人入胜。 先是段誉被人追赶,慌不择路,闯入无量派禁地“玉壁”,又狼狈地滚下深谷,却原来谷底有湖,花树围绕,仿似仙境。段誉夜观月下玉壁,看见壁上有七彩剑影,斜斜指着一块巨型岩石,他仔细扳开岩石上的攀藤附葛,发现了石后的秘道。这条秘道,竟然深入湖底,秘道尽头是一间石室,以整块水晶为窗,引人湖水之光,室内渺无人踪,灰尘堆积,但壁上遍悬铜镜,石桌上散布梳蓖钗环,竞是个女子幽居的闺阁之地。 到此,读者心中早已渴望知道,究竟是哪一位自惜容颜的美人,在此与世隔绝之处独个儿自怜?后来又为何遗弃了这个精心设计的住所? 石室中另有石室,段誉推开了内室的暗门,又走下一道石级,再推开另一道门,“眼前突然一亮”:原来是一个宫装美人,手持长剑,对准了他的胸膛。他回过神来仔细察看,才知这是一座白玉雕成人像,以黑宝石为眼珠。真人头发为发髻。 穿了丝罗衣裳。段誉观之良久,只觉这玉像眼神不离左右,神情难以捉摸,“似喜似忧,似是情意深挚,又黯然神伤。” 段誉就是在此石室中学会“凌波微步”及“北冥神功”两件有时灵验、有时失灵的护身法宝,但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一幅这位“玉洞仙子”的画像。 她是谁?她为何愁深若此?这是何门何派的武功?这些问题,在故事此后发展中一直令读者念念不忘,而特别是“她是谁?”这个问题。玉语嫣、王夫人一出场便引人注意,不但因为美貌,而是读者急着知道:“究竟她们和石洞玉像是什么关系?” 旧版《天龙八部》的玉洞仙子的身分,始终没有答案。先以为是王语嫣,但她天真稚气,不像玉洞仙子那样幽怨。接着又以为是王夫人,但是她个性骄横,不像玉洞仙子般妩媚婉转。那么玉像是谁?为什么王氏母女跟她那么酷肖?后来画像愈出愈多,虚竹遇见无崖子的木屋中是一幅、西夏公主殿中是一幅,十分逼肖,又未必同是一人。后来亦没有结局。 照我猜想,可能金庸最初写石室玉像时,心目中没有一个确实大纲,只有无穷的可能性。随着《天龙八部》的故事热闹异常地作多方面发展,他便把这一开始时出现的玉像忘掉了。 后来新版从头检审,发现这个漏洞,于是着手修补。前面加些“伏线”,诸如石洞壁上的“秋水妹”、“逍遥子”等题字,以便首尾呼应,玉像的真身是无崖子的师妹李秋水这个谜底更加笃定。不过谜底笃定,更令人失望,而表面证据的完美,不能掩盖艺术精神上的支离破碎。 按照新版,玉洞仙子原来是个性凶残的老太婆李秋水,她年轻时击败师姐情敌,与师兄无崖子搜集了天下武学典籍,在石室隐居,生了一个女儿,嫁到姑苏王家,王夫人与段正淳相好,生下王语嫣,因此三人相貌相像。相像到如此惊人地步,固然难以接受,但原来还有第四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就是李秋水的“小妹子”。无崖子身畔是姐姐,心中却是小妹,因此雕刻成的玉像、笔下的画像,自动变成小师妹,但这小师妹全书未出现过。 故事说,无崖子雕了玉像,成天痴痴地看着玉像,反而对李秋水不感兴趣,终至不欢而散。 希腊神话有派格美利安,雕成石像格里狄亚,从此不屑看世上美女,深深恋上了自己的创作品。这个富于寓意的神话,后来成为萧怕纳名剧《派格美利安》,又改编为荷里活电影《窈窕淑女》。那么无崖子的玉像故事又有什么寓意?好像没有,因为故事拖着一条尾巴,无崖子离开石洞继续授徒,而李秋水不知怎地跑到西夏,做其西夏国王妃子去了,未知西夏公主,亦即虚竹的“梦姑”,是否又是生得与祖母李秋水一个模样?
金庸小说的女主角虽然差不多个个都美若天仙,但坦白说,我并非个个都喜欢,事实上,有三位小姐我认为十分讨厌,香香公主是其中的第三个。 《书剑恩仇录》电影、电视剧拍过不知多少次,据说每次的最大问题都是哪里找到一个适合扮演香香公主的女演员,因为金庸把她写得太美、太好了,在读者心中留下太深的印象,若找来的演员不符合读者心目中的理想,便会教人大失所望。 我不认为世上有谁可以演得活香香公主,因为她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置信的角色,不为她太美丽或心地太善良,而是她的智力太低、太不明世事,任何一个十岁以上的女童,即使在温室中长大,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但香香公主已一十八岁,生长在战患连年的时代,居然小花小鹿地一派天真,真是匪夷所思。 唯一解决办法是把她写成天生弱智女郎,外表美丽得令人一见倾心,但心智逗留在女童阶段,仍然一派天真善良,于是使人在倾心之际,更深感惋惜,于是又更加怜爱,这倒可置信。 问题是香香公主不是弱智女郎,因此她的天真便没有真实感,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做作的姿态。无论作者在故事里怎样强调她一举一动完全出自肺腑真诚,我也没有办法相信。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天真状的成年女子,因此非常不喜欢香香公主。 而且看她的“天真”怎样伤害别人。她手指头也不必动便抢去了姊姊霍青桐的心上人,若是让别人抢去心上人还可以愤恨、指责,至少可以避开不见,让天真可爱的香香公主抢去,却是连伤心也不敢表露,只怕刺激她的小心灵。 看到她和陈家洛追寻霍青桐至天山双鹰处,晚上跟他们玩砌砂堆游戏那段,觉得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娘娘,简直讨厌之极。不过,香香公主毕竟只是一个姿态,没有多大内容,所以在我最讨厌的金庸女子中,只是排名第三。
我第二讨厌的金庸女子是《天龙八部》的王语嫣。这位小姐,在旧版芳名叫“王玉燕”,而且有一大堆理论注释,意谓名字不必钻牛角尖,比如“玉燕”,乍听甚俗,但细想之下,形态优美,与这位天仙化人的姑娘非常相配云云。后来不知是否没有达到意想中的 “化俗为清”的效果,新版改为“王语嫣”,由段誉新注:“妙极!妙极!语笑嫣然,和蔼可亲。”其实两个名字,都不知哪个比哪个更糟糕。 这位王谢堂前玉燕般的小姐,连名字也这许多堆砌,其他就更不必细说了。她自己爱长篇大论地发表意见,有薛宝钗小姐的遗风,论其迂腐,则可与段公子分庭抗礼,其实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同之处,是段公子一般出于善心,王小姐则是满肚子学问,不吐不快,有教无类,总之什么人的武功,也得评论指点一番。这等饶舌,自然讨厌。 王小姐思慕表哥,就如段誉倾心于她,而她之冷淡段誉,又如慕容复冷淡她。然而段誉心地仁厚,毫无架子,倾慕之情博得公众同情,王小姐心中除了对表哥迷恋之外,别人生死她全然无动于衷,因此冷淡段誉引起公愤,受慕容复淡则大快人心了。 当然,讨厌王语嫣跟喜欢段誉这名谐角颇有关连,但也不全跟段誉有关。她根本就矫扭做作,动辄拿出大小姐的样儿,但既无风度,亦无原则,利用段誉对她的感情让他代她的心上人去送死,不可谓不是天性凉薄。一个女子,就算心有所属,不能接受另一个男子的心意,那也得感激他、尊重他的感情,像王语嫣那样的举止,又岂能不令人反感? 其实想想,金庸也开了这位高贵小姐的玩笑,一时让她芍药烟笼般出场,转眼又让她衣冠不整地困在草房中;一时让她月光下作清露晓芙,忽然又让她掉下泥浆臭井。她的痴情可笑多于可怜,是个喜剧角色多于严肃角色,因此虽然讨厌也不顶讨厌只是第二讨厌。
小龙女是我最讨厌的金庸女子。杨过是我最不喜欢的金庸侠士,因此《神雕侠侣》是我重阅得最少次的金庸小说。 小龙女大概是最多人知道的金庸女主角,而她最为人知的特色与事迹是:一、她是天仙般的人物,白衣飘飘,不食人间烟火;二、她被人强奸;三、她与杨过师徒相恋;四、杨过对她一往情深、生死相爱,伤心痴等十六年后,仍然自杀殉情。 小龙女的故事,本来寓意是个仙女下凡。金庸起初为小龙女塑造了一个清冷不可侵犯的形象:住处是“活死人墓”、修练的是摒除一切凡人情感的“玉女心经”,谢绝外界接触,攻则自林中放出玉蜂,传话则以琴音代言,俨然世外高人,或是广寒宫里的嫦娥,这个造型,起初是十分成功。 但再看下去,小龙女的角色便复杂暧昧起来了。她不食人间烟火,并非天然恬淡,亦非勘破世情,而是简简单单的禁欲。唯是禁,所以更突出了欲念。更增强了欲的诱惑性。到最后,玩火的人自然被火焚烧,小龙女功力毁于一旦之后,感情比常人更激烈、更难自控。 她的故事不是仙女下凡,是妙玉遭劫: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禁欲原是欲的游戏。请看小龙女与杨过解衣坐在花丛中合练玉女心经内功一节便知。这段情节的整个布局,根本是典型香艳小说桥段,作者边述边说两人如何心地纯洁、全无邪念,亦与典型色情小说无异,小龙女角色可见如何暧昧。 色情游戏有何不可?略为虚伪亦是当事人本身的问题,但这种游戏,往往伤及他人。心地纯洁的杨过、小龙女可以了无挂碍,只不过是凡人的小道士君志平可不能自制。这不是说尹志平强奸小龙女无罪,而是说清高的人要不就真的遁世,若是身在凡间,那就请尊重凡间的规矩,以免误己误人。 很多人认为小龙女被奸“失身”,是金庸大胆突破传统,其实这倒不足为奇,看过《苔丝姑娘》及《红字》的读者,都会记得作者怎样以女主角被强奸、通奸的背景,衬托出她们精神的贞洁。我不认为小龙女被强奸有何难懂,不过,我觉得过分强调肉体的贞淫,本身已是肮脏,一个女子的贞洁成为公众兴趣,已落了意淫的陷井。 我认为远比小龙女的贞洁难处理的,是她的思想纯洁、不为世俗虚伪所沾染、不为俗礼所规限。究竟她应该“纯洁”到哪个程度,真是极难把握,何况,不为世俗规限沾染,与不懂得虚伪、不知道俗礼是有分别的,不能混淆,仙人洞悉世情而不为沾染,不懂世俗的是BabesintheWood--在树林里迷了路的小孩子。 小龙女的个性一时是仙人,一时是孩子,很难捉摸。《神雕侠侣》前半部的小龙女冷漠严峻、高高在上,是世外仙姝,后来破戒动情,变为感情炽烈的凡人。这段以她被尹志平迷奸、误以为是杨过,而杨过又懵然不知,致令她伤心离去为止,从头至尾,她从未表现得天真幼稚。 但到了故事第二部,杨过寻觅小龙女,遇上了郭靖黄蓉等人之后,小龙女再次出现,这时的小龙女变得像一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小姑娘一样,连语气也稚嫩起来。她和黄蓉的对话,跟在故事前半部与孙婆婆、李莫愁等人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同。黄蓉问她是不是喜欢杨过。她说:“是啊,你们为什么不许他跟我好?”问她是不是打算住在古墓里不回来,她说:“是啊,出来干么?外边的人都坏得很。”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令人难以明白。 后来与杨过同室而睡,她仍横卧绳索上,金庸说他们“二人虽然同室,却是相守以礼。”若是男欢女爱出于自然,这又是什么礼?问题正是小龙女没有说过一句自然的话、作过一件自然的事,作者怎样解释也没有用处。 世上有一类人,自己从不做坏事,但是别人专门对他们做坏事;他们从来没错,错的永远是别人,那是什么缘故呢?是他们命苦?是世人特别坏?有这可能,但还有一个可能是,在凡间,所有人都懂得保护自己,就如有先天防疫效能一样,平常别人的刀箭不会使自己受到多大的损害,但这类人不然,他们特别天真纯洁,特别不设防疫效能,因此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到损害,什么人都对他们不住。我不同情这类人,我认为他们轻易陷人于不义,谁碰着他们都准倒霉。 小龙女就是这类人。郭靖、黄蓉是很坏的人么?很爱害人么?但偏偏就全家都对她不起、对杨过不起,师徒相恋为世俗不容,任何当时的人都应该知道:独小龙女不知道。知道不等于接受,不管世俗如何,自己迳自去做,并无不可,但是不必跟俗人说明,不能逼世俗接受。说了出来,世俗反对,应视作正常,独小龙女一面公告天下,而天下人自然而然横加阻挠之时,又以受害人自居。 当然同情她的小读者们为数不少,读者自然认为是社会的错,我年纪大了,我认为怎样对待社会,是个人的抉择,在反世俗的路的人,应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其实金庸不见得很支持年长女子与年轻男子之间的恋爱。 杨过与小龙女结为夫妇,金庸特别注明:“小龙女长于杨过数岁,但她自幼居于古墓,跟随师父修习内功,摒绝思虑欲念,杨过却饱历忧患,大悲大乐,因此到二人成婚之时,已似年貌相若。” 虽然结为夫妇,却没有做过一日夫妻,要等到十六年之后,才可以真正一起,金庸又补充:“两人久别重逢,反显得杨过年纪比她为大了。” 我认为作者未免拘泥。若相爱可以忘年,不必规限于世俗之见,又何必郑重解释外貌谁长谁幼?萧伯纳喜剧《康狄达》中,少年诗人爱上中年女人,为她婉拒,她劝他道:“你要对自己说:我三十岁时,她是四十五;我六十岁时,她七十五……”少年接口:“一百年后,我们是同一个年岁。”这才是超脱世俗之见。
金庸小说美女特多,但怎样才算得是“美”?是否只如西谚所云:“美貌来自看的人的眼中”?或俗语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金庸小说众女之中,若问以谁最美,答案必然是“陈圆圆”,因为金庸是以“天下第一美人”的角度去写陈圆圆的,看他怎样写陈圆圆之美,便知在金庸心目中,“美”为何物。 金庸在两套小说中写过陈圆圆,在《碧血剑》中只是短短一段,在《鹿鼎记》中有颇长的一场,两处都故意避过具体地描写她的面貌,两处都刻意形容别人看到陈圆圆的反应。 在《碧血剑》中,满殿将领兵卒登时为她着迷,先是目瞪口呆,仿佛被她勾魂摄魄,继而疯狂,拥前要抱她大腿、呼叫着撕裂自己衣衫,蜂拥而至争着要多看她一眼,总之丑态毕露、情难自禁,连甚有定力的正人君子袁承志见了她,也“不由得心中一动”。 《鹿鼎记》中的描写更生动,韦小宝一见陈圆圆,“张大了口竟然合不拢来,刹时间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陈圆圆一笑请他坐,他“茫然失措,双膝一软,跌坐入椅,手中茶水溅出,衣襟上登时湿了一大片。” 金庸的意思很明显,美即使是主观,也是符合大众的主观,而非只一人或“情人”的主观。美是很原始的一回事,从看到发生生理反应不过是一瞬间。 但金庸所说还不止此。他没有描写陈圆圆的面貌,却有描写她的声音言语神态。在《碧血剑》那段里,陈圆圆“莺声呖呖”,“目光流转,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鹿鼎记》里陈圆圆“嫣然一笑,登时百媚横生”,说到自己身世,忍不住流泪。 韦小宝不明她说什么,“但见她微笑时神光离合,愁苦时楚楚动人,不由得满腔都是怜惜之意,只觉得就算为她粉身碎骨,也是甘之如饴……” 简言之,魅力生自神态。写香香公主时犹需说她白皙、体有异香,到陈圆圆,什么具体的形容词也不需要。 ------------------  
[楼主] &[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1&[][][]
八 民间妇女韦春芳
韦春芳是个三流妓院里的过气妓女,姿色平庸,技艺有限。而且年纪不少,纵使努力风骚,也迷不倒几个恩客。妓院都是些势利地方,款客的房间布置豪华,过气妓女的私室寒酸简陋,然而韦春芳在丽春院不但丝毫不令人觉得她潦倒,她自己更似乎是十分舒服自在。 韦春芳令读者看得舒服,因为不是个博取别人同情的可怜人物,她完全不感到自卑,不感到生命或社会欠了她什么,她只是努力地做着一份她懂得做的职业,而且从中得到一些小利益小乐趣。 不过,说“努力”,韦春芳也不是怎样努力,连她的儿子都说她懒,但她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明知自己不够用功,唱来唱去那两首曲子,她能含含糊糊混过去就混过去,是有点惭愧,但不是惭愧到要逼自己发奋的地步。她对自己得过且过,对别人也没有多大的要求,她自己舒服安乐,读者看她也看得舒服开心,不必莫名其妙地负上许多内疚。 表面看,做妓女自然不是很好的职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像韦春芳那样的母亲或太太,真是可以说不错,看她与韦小宝的关系便知。她对儿子感情深厚,是个负责任的妈妈,生活上照顾他需要,道德上关注留心不让他做坏事,然而她没有给他半点麻烦,她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不必他为她操心,他不告而别,杳元音讯,她挂念是挂念,但一来没有终日以眼泪洗面,二来重逢时没有查根问底,只是惊喜愉快,赶忙愉碟火腿来给他,那种完全信任,或者纵使半信半疑也完全放任他,可能对每个男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 韦春芳岂止生活不惨,她简直生活愉快;尽管旁人眼中妓女不是人,在她眼中当妓女不外是生活。她生活卑微,但她有卑微的抱负。她岂止不自卑,她简直觉得自己道德十分严谨:赌钱作弊是聪明,愉妓院养客的火腿是聪明,但偷嫖客的钱财,那是绝不可做的坏事;跟汉人睡是职业,跟回子、西藏人睡皆可;但跟外国人?她韦春芳岂是这样的“烂婊子”?
金庸小说里有些女子令人难忘,原因不是她们如何超凡脱俗,而是她们凡俗得有亲切感,使人容易对她们的遭遇产生同情,《飞狐外传》的马春花就是这般的一个女子。 马春花生得美貌可人,但出身普通,是个老练的镖头之女,后来由父亲把她许配给师兄徐铮为妻,父亲去世之后,夫妻俩便接过镖局生意,苦苦经营,这个故事,以武侠小说来说,真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在她一生之中,只发生过一件不平凡的事,但这并不平凡的事,最后决定了她及她一家的命运。她跟父亲在商家堡作客,商家少爷商宝震迷上她的美貌,这也没有什么特别,她并没有因商家少爷贪新忘旧。不平凡的是京师贵公子福康安路经商家堡,无意中看见马春花,为着贪她美色,梢作停留,略经安排,轻易地引诱了这个少女,作为他一个下午的消闲玩意。 这件事改变了马春花的一生。这段雾水姻缘破坏了她和师兄的关系;她未婚怀孕,他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孩子的父亲,不是这段雾水姻缘,福康安后来不会派人接她;不是对她有情,商宝震被派来时不会对徐铮猛下杀手;不是因“此子何来”而一腔冤屈,徐铮在打斗时不会那么不顾性命,终为商宝震杀死,商宝震杀死徐铮,马春花又杀了商宝震为夫报仇,这两个男子都是空自为她送命。 但马春花又为福康安冤枉送命,她是被相国夫人缉杀。她初抵京师时还以为今后快乐幸福无比,既与情人及爱子团聚。 又安享富贵尊荣,她甚至专诚请胡斐来道谢,岂料奇祸已在眉睫。 马春花是弱者。她没有抵抗福康安的诱惑。没有对徐铮忠诚。她无知愚昧,既然不洞悉福康安的虚假,亦不明白身在相府的危机。但她不是个没有良心的势利女子。正如她对胡斐表白,她对福康安是一见钟情,那是前生冤孽。到死,她都对他念念不忘。这故事太普通了,但唯其普通,所以更加令人感叹。
《射雕英雄传》的读者,大概不会很注重江南七怪之一的韩小莹,因为全书没有哪个情节是以她为中心的,但是从各处收集的点滴汇成的韩小莹肖像,显示的是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女子。 她在江南七怪中年纪最小,与其他六怪是自童年玩伴开始的交情至她十七八岁上,七怪因与丘处机有约。到处寻访郭靖,一直找到蒙古大漠,找到之后,又花上近十年功夫教他武功。 十八年这样就过去了。韩小莹由大眼睛的苗条少女变作中年女子,终于以自刎在桃花岛黄蓉母亲的墓室之中收场,一生人没有恋爱过,也没有经过结婚生子,五怪张阿生生前暗恋她,荒山夜战黑风双煞,张阿生惨死,他死前韩小莹哭着要嫁给他,结果终生便为他独身。 她其实比李萍更像是郭靖的母亲,她教他武功,一心要教育他成材,无奈郭靖资质迟钝,教他剑招,他学来学去都学不到,她想起自己兄弟七人在漠北苦寒之地辛苦多年,张阿生葬身异域,竟然只教得这样一个蠢材,不由得又是心头火起,又是气得伤心落泪。后来郭靖得马钰指点,大有进步,她又怀疑他不知暗中结交了什么坏人,直到发现是马钰,她又是欣喜,又是怜惜郭靖错被师父怪责,这种种心情反应,都是典型的教子成材心切的慈母反应,或者,更像寡母教子的心情。 郭靖到了江南,结识了黄蓉,拒绝娶华筝公主,江南六怪盘问他黄蓉是谁,发现是东邪黄药师的女儿,韩小莹一时“茫然无言”,因为七怪与黑风双煞有血海深仇,而黄蓉是他们的师妹。但郭靖说到他与黄蓉虽然没有说过一定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但是“两个心里都知道的”,韩小莹便想起自己和张阿生,一直不敢互相表示情意,以致错过了幸福,对郭靖便不忍责备。 韩小莹一生辛劳,到头来也得不着几天安乐,实在太像大多人的母亲,她的平庸淡泊,使人感到又亲切又内疚,相信正是这个原因。
傻姑的身世本是个谜。郭靖黄蓉路经牛家村,欲在一家小客店投宿,但客店早蛛网尘封,店内只有一个痴呆的村女,自称“傻姑”,神秘之处是她竟懂得几招正宗桃花岛武功。但黄蓉问她父亲在什么地方,完全不懂得作答,问她母亲,她反覆只说:“死啦!”她是生而痴呆或受了刺激变成痴呆,不得而知。 黄蓉随即发现店内有密室,布置按奇门八卦,密室内的一个满载着珠宝珍玩的箱子上,伏着一副死人骸骨,腿骨折断,遗下刻有“曲”字的匕首。黄蓉因此推断这是她师兄曲灵风,受黑风双煞盗经之累,被黄药师打折了腿逐出桃花岛,他知师父喜爱精巧珍玩书画,为了希望博取帅父回心转意,于是冒险到大内偷取;终为侍卫发觉追到密室之内杀死,但死前又杀死了这个侍卫。 黄蓉追问傻姑是否姓曲,傻姑答不出,黄药师查问她武功哪里学来,她作偷看状,由于她完全不懂下盘功夫,他也相信了她是偷看曲灵风练武而不是由他口授。 傻姑是曲灵风的亲人,那是无疑问的了,但是她是曲灵风的什么人呢?在旧版《射雕英雄传》,直至郭靖黄蓉来到牛家村,读者也不知道有曲灵风,而傻姑的身世,也是如上述那样一片含糊。在新版,金庸在故事开始时加了一大段“曲三”雪地里被侍卫追踪,与郭啸天和杨铁心交往的情节,作为以后发展的伏线,又加上曲灵风在密室留下遗书,说“遗下一女”。 使傻姑的身世更加确定,但这一来,反而减弱了傻姑的神秘感,和她的来历不明造成的凄凉感觉。 新版也引起新疑问。要是傻姑是曲灵风的女儿,曲灵风的妻子从何而来?郭靖十八岁,傻姑是“十七八岁”,那么郭夫人怀孕,跟曲夫人应大致同时,但故事开始时“曲三”并无妻,而郭啸天在出事前路过客店,已见灰尘厚积,“曲三”人迹杳然,曲灵风若死在郭啸天之前,为何郭啸天未见过他妻子?唯一可能是曲三不过是暂时离去,后来回来,短期内娶妻生子,再过十多年后死去,但这又未免牵强了。
金庸写包惜弱,多半是无心讽刺,但是这个人物,其实颇有讽刺意味。 《射雕英雄传》开头说郭靖、杨康两人出生前的事。郭啸天是郭靖父亲,义弟杨铁心,就是杨康之父。郭啸天的妻子李萍是个务农妇女,容貌平凡,杨铁心的妻子包惜弱却属知识分子阶级,是落第秀才教书先生的女儿,生得容颜秀美,又心慈无比,家中所养的鸡鸭都舍不得杀,使它们一律得享天年。 但偏是这么心软的一位娘子,却为亲人至好带来奇祸,而此事源起,又是她禁不住恻忍之心,明知“不是好人”,也救了中箭受伤的金国王子完颜烈,完颜烈见了包惜弱芙蓉娇脸、怜惜眼神,不能自己,回去就设下计谋,差官兵来杀杨、郭两人,掳去包惜弱,然后自己再假装无意遇上,奋力相救,此计果然得逞,完颜烈终于“救出”包惜弱。(“完颜烈” 应为完颜洪烈吧--东方剑)包惜弱怎么肯跟随完颜烈,终成金国王妃呢?原因又是她大心软,太轻易信人,但这次是对自己心软。一开始是不知道完颜烈的真正身分,又要倚赖他打探丈夫下落,见他尊重自己,便随他而行;得知自己丈夫已死,本是自觉应该自杀殉夫,但明知他会拦阻,又下不得手;到后来知道了他的身分,但经离开家乡太远,无处容身,于是无可奈何同意了到金国做其王妃,只是以继续荆钗裙布,从故居运来丈夫旧物日夕怀念,以表坚贞。其实,这不过比掩耳盗铃略好一点。包惜弱若非随了完颜烈,杨康的一生(如果他有机会出生),必然改写。 包惜弱是息姬袭人之流,息夫人以沉默表示伤心,千般无奈,总是妥协;袭人本要自杀拒婚,为宝玉守节,但念在贾府恩惠,不能死在贾府;既回兄嫂家,又念在兄嫂待她亲厚,不忍死在兄嫂家;不能死在轿中闹笑话,到了蒋家,见人家隆重其事,又不忍死在花烛之夜;次晨见蒋玉函原是宝玉旧知,便自忖命中注定,无可奈何,就接受了。 回看李萍,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子,她倒是顽强地抗拒仇人,顽强地雪地产子,教育儿子成人,最后为了不失大节,从容自尽。 ------------------ [楼主]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3&[][][]
十 遁入空门郭襄
很少人不认为郭襄是个一流人物,郭襄之可喜与她姊姊郭芙的可恼比较,真是恰成正比。她的外貌俊俏还在其次,最可贵的是胸襟爽朗,深情而不损潇洒,小小年纪,举止言行已是大有风度,金庸所创的女性角色,恐怕没有哪个比得上郭襄。 不过郭襄所占篇幅不多,比较容易保持形象完美,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关于郭襄的两个最精采片断是《神雕侠侣》最后一集的“风陵夜话”,及《倚天屠龙记》开始时,她在少室山下邂逅“昆仑三圣何足道”的一节。 郭襄生下一天即遭人劫去,引出历险连篇,在风陵渡口偕郭芙及郭破虏一起再出现时,她已是十五六岁的少女。黄蓉在张家口扮做小叫化初遇郭靖,也正是这个年纪,郭襄不像黄蓉精灵顽皮,金庸也没有把她形容得像黄蓉那样娇美无俦,但郭襄洒脱自在的气质,却为黄蓉所无。黄蓉偷人家的馒头(只是偷来喂狗)。郭襄却是为爱听各路英雄说“神雕侠”,随手拔下金钗,沽酒请客,郭芙一贯坏脾气,她只笑着不当一回事。 这场主要是交代十六年快要过去,而杨过失去了小龙女踪影之后,已由青年人变成一代大侠。间接由别人口中道出主人公的事迹,以增加他的神话色彩,原是金庸的拿手好戏,这次加插了郭襄这个少女,更是动听。 风陵夜话引出山西一窟鬼,好奇乐天的小郭襄跟着形形色色的武林怪客到处走,终于见着了她心仪的“神雕侠”。但等到黎明分手之际,杨过才知道她是他与小龙女抱过的那个婴儿。 临别,杨过极其神话式的送给郭襄三枚金针,说答应她三个心愿,她立时交还第一枚,说要杨过揭开面具,让她见他的真面目,看到他“清眉俊秀”的脸容,这英雄崇拜就变为她的少女情怀了。第二枚金针不过是一场热闹,第三枚金针却是她舍命送还他的。杨过到断肠崖不见小龙女,悲痛投下深谷自杀,坠下深潭,郭襄跃身跳下,从潭中浮起,不管自己死活,忙把金针交给他,求他保重身子,不可自寻短见。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郭襄。 《倚天屠龙记》第一章的郭襄,已是十八九岁。杨过与小龙女重逢,双双避世隐居,郭襄思念不已,愁闷难排,于是骑着青驴踏遍江南江北,打听杨过夫妇的消息,她又是渴望见他一面,心里又知道见他也无结局,就在这里,她走到少室山下,无意邂逅“昆仑三圣”何足道。 此人是一介狂生,因琴、棋、剑艺皆出神入化,人号“三圣”,他又忽然谦逊起来,自名“何足道”,加起来便是这个古怪称号。郭襄虽然“失恋”满怀落寂,但却不是个一味沉溺于伤感的人,她听到山中琴声,循声寻见何足道扶琴自娱,一曲“百鸟朝凤”引来群鸟飞舞,后来以剑划地为局,自己跟自己下棋,郭襄既佩服又同情他寂寞,倾谈起来,这位“昆仑三圣”大感知音,当下捧起瑶琴,邀请郭襄回奏一曲。郭襄琴艺低浅,但她生性豁达,诚意报人,便坐下答以短曲“考盘”,随即起身,纵歌骑驴而上,使一个何足道痴在当地。 显然,何足道即时对这奇异的少女心生倾慕不已,因而把形容文士高洁的“考盘”与思念伊人的“蒹葭”揉合在一起,谱成新曲:“考盘在涧,硕人之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而聪慧玲珑的郭襄,一听之下,也就弦歌而知雅意了。 这是精神上的交往,对郭襄有此敬慕的,何足道之外还有后来成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的张君宝。这微不足道的小徒儿跟着师父少林僧人觉远做粗活,《神雕侠侣》结局时在华山之巅与郭襄有一面之缘,到《倚天屠龙记》又再出现,觉远因失了经书,被罚带锁担水,郭襄为他师徒大抱不平,但不得要领,反而累他师徒被逐出寺。觉远寿终圆寂,郭襄可怜张君宝无依,于是褪下手镯为信物,教他到襄阳投奔父母,自己愁苦中不忘照顾他人,显见郭襄的侠义心肠。 后来张君宝不屑寄人篱下,独立门户,成了一代宗师。引出张三丰之后,郭襄不再出现,只在后文交代,她难忘杨过,直至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了峨嵋派。
要找一个比仪琳更可爱的女子,恐怕绝不容易,她天真无邪,心地纯洁,毫不懂得掩饰,而最独特之处,是她对“善”的坚定信心,即使身在危难苦楚,也不动摇。是这份信心,使仪琳逢凶化吉。她对宗教的虔诚出于内心,出于自然,毫不造作,好像不是宗教塑造了她,而是宗教精神恰好最能表达她的个人性格与信念。美貌可爱的小尼姑并不是常见的小说角色,即使以金庸来说,仪琳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笑傲江湖》的主角是令狐冲,金庸用了他特长的手法,先从旁人叙述,引起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兴趣,而介绍令狐冲出场的便是仪琳,她叙述自己怎样被采花贼田伯光所制、怎样被令狐冲碰见、令狐冲怎样出计谋相救;以仪琳的稚嫩语气形容当时的情景,又是刺激又好笑,娱乐性甚高,同时不但收到原意突出令狐冲其人其事的效果,也表现出仪琳的良善可爱,对善与恶之间的辨别的清楚明确。 例如,她说田怕光挟持她到酒家,叫了满桌子酒肉要她吃,不然便撕破她的衣裳,仪琳不为所动,坚决不吃;她解释说,佛门戒腥荤,她决不能破戒,田伯光要撕破她的衣裳,虽然不好,却不是她的过错,这绝不是仪琳推卸责任,这从她“偷西瓜”一节可见,而是她真的善恶分明。 正因她善恶分明,所以仪琳偷西瓜一节才能那么饶有意义。令狐冲伤重口渴躺在瓜田之畔,要吃西瓜,仪琳对他敬若天神,他又身受重伤,不忍不为他摘来,然而物主不在,要吃使得不告而取,也就是偷。佛门子弟戒偷盗,偷是她的过错,况乎“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又不是什么重大理由,她这样做,无可原有,仪琳这场内心挣扎,不下于寻常的重大道德问题,最后她决定偷,所抱的心情,正是为怜爱一个受苦的人甘受罪责的舍己为人的心情,既不为自己分辩,又不后悔犯戒,表明仪琳是一个有很深道德精神的人物。 仪琳是个热心肠的人,对令狐冲由感激、敬佩、关心怜惜而产生恋爱思慕之情,实在是最自然不过。她自幼出家,不沾尘俗,整个人就如浑金朴玉,遇上这样的难关,即使比她世故十倍的人也不易应付,但她却勇敢地本着自己的一贯原则信念去面对,令人既敬重而又怜惜。 最令人敬重的是,她一直自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对自己或对他人隐瞒她对令狐冲的思念,但同时她对自己应该怎样做,也毫无疑问。她是个出家女尼,不应作情欲之想,何况令狐冲根本对自己没有爱慕之意。她应做的是加以自制,在行为心思上都不要越轨。 自然,这样做并不好受,仪琳被感情折磨,颜容憔悴,但是她坚信她的观音菩萨会保佑帮助她,而在人性的层次,她有许多人爱护支持,自己亦有抒泄抑怀的办法,就是不时向她以为是又聋又哑的“哑婆婆”倾吐心事。 这位原来只是装聋扮哑,而且其实是仪琳的母亲的“哑婆婆”引出了一段精采对白。她知道了女儿心事,一心成全,于是以她一贯蛮横手段,掳来令狐冲,强迫他答应娶仪琳,又掳来任盈盈作为要协他的方法,最后,她把仪琳领来,告诉她令狐冲其实是十分爱她。 但是仪琳不信,她说:“你不用哄我。我初识得他时,令狐大哥只爱他小师妹一人,后来他小师妹嫁了人,他就只爱任大小姐一人。”那婆婆骗她说,令狐冲一直偷偷爱她,已先落发出家表示决意。仪琳说不能叫他做和尚,那婆婆说,不然他就做太监算了,仪琳答道,太监是低三下四的人,令狐大哥不肯的。那婆婆说,不是真的做太监,只是不会生儿育女;仪琳说,他和任大小姐二人都那么好看,成亲之后自然要生下许多好看的孩子。那婆婆急起来,说令狐冲任盈盈也娶,仪琳也娶;仪琳说,一个人真正爱上另一个人,是不会想第二个的,她说,她一心只盼令狐冲心中欢喜,此外别无他念。然后,也不管那婆婆怎样,便自己去了。 她的道德取向受试练而从无动摇,如果武侠小说有圣女,仪琳便是。
灭绝师太是很值得一谈的金庸女子。她年纪其实不算老,不过是四十四五;而且金庸说她“容貌算得甚美”,不过两条眉毛斜斜下垂,使她看来极是诡异,“几乎有点儿戏台上的吊死鬼味道”。 她武功极高,性情极刚,出手极狠,毫不容情,但同时坚持一代宗师的风度,不肯占任何便宜,即使本人生命受危,也置之不理。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冷面无情,只知正邪不两立,除此之外,一概不动心。信奉宗教的人一般相信有正义亦有慈悲,但灭绝师太只知正义,而且她眼中的“正义”是非常狭义的:与魔教有关的人一律是邪恶,正义就是歼灭邪恶势力的行为。因此,她的“正义”使命是个破坏性的使命,她以破坏魔教为建设。她号称“灭绝”,真是正确不过。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容貌甚美的中年女士因何痛恨“魔教”入骨?为什么会认为为了打击魔教,任何平常视作卑鄙行为的手段都可以用?她命令纪晓芙杀杨逍,必然是教她假意和他相好,然后乘其不备而猛然偷袭;她命令周芷若杀张无忌,就是要她先以美色诱之,得到他的信任之后才伺机杀害。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尼姑,居然毫不犹豫地教女弟子以色相诱骗男人,是她估量其他方法一定不能奏效,还是在她私心之中,她其实痛恨男人,尤其是使女子倾心的有魅力的男人?又是否在她私心之中,她不愿看见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必定要加以破坏?如果她是有此私心,那么这种可怕心理又是怎样形成?灭绝师太的背后,似乎有太多没有说出来的隐秘故事。 灭绝师太杀人手下毫不容情,自杀也是决绝之极,可说是惨烈,决绝刚烈到这个地步,又不是“冷面无情”可以道尽了。心理分析家佛洛依德相信一切毁灭的动力,根源都是在于追求自我毁灭,“容貌算得甚美”的灭绝师太因何执意求死? 她为何生无可恋?
项庄先生认为金庸女子最不可爱者,袁紫衣应入三甲。我不讨厌她,只觉得角色牵强,莫名奇妙。 “袁紫衣”不是她真实姓名,她自幼出家,法名“圆性”,因俗家打扮时穿着紫色衣裳,故自称“紫衣”,后来金庸又添一蛇足,说是“缁衣”谐音,暗示是出家人,随意制成的假名,偏说许多意义,便是牵强。她原为出家人,偏作俗家打扮,解释是“方便”行走江湖,当然牵强:岂有妙龄美貌单身女子比出家人“方便”之理?这改装还涉及戴假发,绝不易办。若然“方便”,为何到了高潮的掌门大会,她又突然回复尼姑装束?这次连解释也没有。她与胡斐说是情根深种,却又不肯为他还俗,她的解释是有誓言约束,他的解释是她本心向佛,两人解释一般牵强。(是极是极,我最讨厌的也是袁紫衣,摆明了是玩弄胡大哥的感情--东方剑)只是她出场时若不是俗家女子打扮,胡斐自然不会白害相思;她后来若不以出家人装束出现掌门大会,又不能造成那样戏剧化的效果。她要不是爱胡斐,胡斐爱她便不能引起读者共鸣;但她要是为他还俗,又不能收到黯然别离的悲剧效果,更引不出那几句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忧患,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没有这几句佛偈,又有谁记得住这位袁紫衣女士? 袁紫衣在《飞狐外传》的作为漫无意义。开始是不停作弄胡斐,接着是不断抢掌门人做,若她是出家人,为何任性胡闹若此?又为何主动向单身男士赠送玉凤凰?出家人居然随身携着一对玉凤凰,又有什么解释?不停抢掌门人做,解释是跟福康安的掌门大会捣蛋,但天下门派这么多,她抢得几成?这解释难道不牵强?其实,她三救凤天南,故事也牵强得很。这许多牵强,不外为制造一堆不大有趣的情节,不大动人的戏剧场面。 胡斐认为程灵素自悲容貌不美是不必要,其实他爱袁紫衣,主要却是因她容貌娇俏,这样无限的感情形容成刻骨铭心,也令人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袁紫衣是个空洞角色。
《笑傲江湖》中有三位出色的师太,就是“恒山三定”的定逸、定静、定闲。 定逸师太是仪琳的师父,她性情刚烈,脾气暴燥,开口骂人,毫不容情,又生得身材高大,更加神威凛凛,令人敬畏,但是她在刚烈的脾气之下,却有一颗慈爱的心,她对仪琳的呵护,宛如慈母。 定静是“三定”之中的第二,她虽是师姊,却推荐师妹定闲做掌门人,不但有眼光,而且有胸襟,她带着恒山女弟子,在十八铺为假扮魔教的嵩山派埋伏袭击,她沉着应战,最后虽然不敌而死,但是她的行事策略,莫不以照顾门下弟子为重,不愧是个领袖人物。 定闲出场最迟,所占篇幅不多,但短短几节,已充分刻画出这位恒山派掌门人的风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她第一次出场时是恒山子弟在水月庵遭嵩山子弟围攻,令狐冲赶到时已是惨烈恶斗了数天,定逸、定闲及一批女尼在铸剑谷被大火围困,令狐冲首先见定逸师太自石室冲出,满身血迹,当门持剑而立,他当即急问定闲师太下落:“只听得一个苍老的女子声音说道:‘有劳挂怀!’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尼从火圈中缓步而出,她的月白色衣衫上既无血迹,亦无尘土,手中不持兵刃,只左手拿着一串念珠,面目慈祥,气定神闲。 “的确不愧是掌门人的气度,然而她爱护门下的弟子,与定逸定静实无分别,只是强敌当前,必须自制,而定闲师太的自制能力过人;强敌既退,她才让悲痛和所受的内伤表露出来,泪水滚滚下,身子向前直摔下去。”恒山三定“都是气概更胜须眉的领袖人物,定闲师太被岳不群暗算,濒死念念不忘的是恒山派的安危,全不想到自己。”三定“一般可敬,我特别喜欢定逸,因为她可敬之外,还十分可爱,她在火场中厉声骂敌人,”她袍角着火,向上延烧,她却置之不理,于嫂过去替她扑熄。“表现出她的脾性,也可见平常她的弟子对她怎样爱戴。 ------------------  [楼主] &[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8&[][][]
一从侠士到统治者
--------------------------------------------------------------------------------
——金庸的男主角
很多人说过陈家洛是个失败的人物,但我怀疑每个人都有一个阶段梦想过做陈家洛那样的人,出身高贵而平民化,文武全才,风度翩翩,重情重义,有崇高理想,为国家民族甘愿牺牲个人幸福。如果陈家洛是个失败的人物,那正好显示这个梦想多么不现实。 陈家洛最大的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无论他在个人品行上怎样清白,作为红花会的总舵主,他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书剑恩仇录》故事一开始便叙述红花会的头目,怎样以最隆重的“千里接龙头”礼节,去迎接陈家洛做他们的总舵主,而他们决意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公子哥儿模样的人物当总舵主,唯一原因是上一任总舵主有遗命说,光复汉人江山的大业,关键在这个人的身上。然而,陈家洛没有完成任务,他与皇帝结盟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白白牺牲了不少英雄的性命,最后只落得全体退隐回疆。 陈家洛的失败,固然是与他的时代及使命有关,但是他的天真幼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太重私人感情而忽略客观因素,因为他有丰富的感情而毫不了解政治,可能完全不同。这样缺乏经验智慧的人,注定是失败的政治人物。 陈家洛身为领袖,事实上是个最被动的人。他本来不想做总舵主,认为跟自己个性不合,但人家一定坚持,他便接受了,说没有野心,恐怕是骗自己,沈有彀认为陈家洛适合做总舵主,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是陈家洛的亲哥哥,陈家洛可以用兄弟之情、与乾隆本来就是汉人之实,去打动皇帝,叫他恢复汉人衣冠。这个计划行不行得通,大有疑问,但陈家洛没有考虑个中问题,义父叫他做,众人叫他做,这是关乎民族气数的事,他就做了。 他接过任务之后,在人前努力表现出一派领袖风范,但独处之际,最系心怀的却是个人恩怨对错。没有自知之明,好高骛远,只顾成全私德,不衡量公众效果,正是陈家洛书生论政的弱点。 陈家洛与乾隆皇数次会面,每次都紧扣人心弦。第一次是陈家洛在西湖畔游山,碰见乾隆在山中抚琴,彼此不知对方是谁,但感异常亲近,又异常遥远。第二次是晚上暗探衙门,乾隆正夜审文泰来,陈家洛惊见原来日间抚琴之人是当今皇帝。 乾隆身分已露。第三次相会是西湖舟上的鸿门宴,表面客气斯文,暗地刀枪严密,一方是侍卫护驾,一方是群雄相随,言词针锋相对,比武则互搏生死,形势凶险万分,极亲近的两个人,无奈又是极端对立,而咫尺不得亲近,又加强了两人之间的吸力。 第四次是宣泄,陈家洛回海宁老家拜祭父母,在坟前哭泣,乾隆却己在泣祭,两人乍见之下,心情激动,互相执手。 乾隆知道了陈家洛是陈世官的儿子,即是自己亲兄弟,但陈家洛仍未知道乾隆是他哥哥。两人携手钱塘江畔听潮,陈家洛向乾隆倾诉对母亲的思念,这次是两人最接近的一次。 这四次见面,特别是最后一次,对陈家洛意义重大,因为这次感情流露的叙会,在他心中奠定了皇帝对他很好。是他很亲近的人这个观念,他的错误,就是让这个私人感情不自觉地发展成信任乾隆皇帝。 所以,到第五次见面,乾隆被红花会群雄囚在六和塔顶,陈家洛便信心十足了。 此时陈家洛已知乾隆身世,亦知道了自己的任务是要劝乾隆与红花会结盟,恢复汉人朝廷,乾隆无奈答应,陈家洛却因为过分自信而以为他真心站在红花会的一边,终于导致最后一败涂地。 从私人感情到信任,从信任人到自信,陈家洛所犯的错误真是多而严重至无可复加,他不明白除了爱惜他之外,乾隆爱惜的还有自己的安乐地位,除了为他所刻画的开国明君抱负所动之外,也为太后的恐吓所动。人是自私懦弱的,受环境受习惯所支配,皇帝也是人。要是陈家洛不是那么自信,或者他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毕竟,他是个聪明人,但他太自信而太信任对他有感情的人了,他离开成熟还很远。 陈家洛是有动人的一面的,但不是在他扮演本领高强的总舵主的时候,而是在他软弱的时刻。他率领红花会在西湖上大挫皇帝的威风,没有什么令人心折之处,但事后他忽然记起当晚是他母亲生日前夕,顿时心情落寞,避开众人独自纵舟湖中,为亡母恸哭,却是十分动人,不幸伤心之际、忽然来了个李沅芷,无端捣乱一番,他又得摆出总舵主的样子了。 五见乾隆,以钱塘江畔一次最令人感动,亦是因为那次最真情流露,忘了江湖恩怨,忘了国家大事,他不由自主地向这个既陌生而又亲近的人,诉说母亲在这天生日,故此叫做 “潮生”。乾隆送他一块佩玉,上面有“情深不寿”的字,陈家洛就是这么忧郁多情的一个人。 他对母亲依恋,对不知是自己亲哥哥的乾隆情不自禁地感到亲近,另一个他深爱的人就是他的义父沈有彀了。后来陈家洛上少林寺找义父被逐出师门的档案,虽然目标是为着复汉大业,但事实上也是藉此查看自己的身世。这节故事十分隐晦含糊,不但陈家洛看得惊疑,读者也看得惊疑。他抚摸着母亲为义父包扎伤口的染血旧衣,读着义父诉说两人之间的凄苦恋情的供词,不禁泪如泉涌,他母亲、义父都是情深义重的人,他自己也是一样。 爱情不过是这种深情的一面。就是深情,所以不愿想霍青桐;就是因为喜欢她,所以见到她和男装打扮的李沅芷亲密,便感到深受伤害。爱上香香公主,可能她的天真美丽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坦白公开地全心全意爱他。陈家洛需要恋人,需要有一个爱他的人,让他把他的爱倾注到她身上。 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努力刻画陈家洛率领群雄的一面、武功高强的一面,但始终陈家洛文才比武功更有说服力、私人感情比政治活动更有真实感。也许是作者经历所限,金庸写《书剑》时才三十多岁,感情丰富,对政治社会着重理想多于了解现实,应当是很自然的事。
《碧血剑》的袁承志,是金庸笔下的第二名男主角。袁承志跟陈家洛相同的地方是两人都是少年英俊的武林领袖,两人都是允文允武,两人都是出身尊贵,而领袖地位都是与出身有重要关系。 童年的袁承志义勇聪明,十分可爱,但是长大了的袁承志却相当乏味,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动不动教训人,但有时又过于自负,近乎浮滑,例如挟着鸡腿表演“两仪剑法”就是。 在旧版之中,似乎还爱卖弄文才,一面写《兵车行》,一面接招,新版把他的文学味道减等,《兵车行》变成了他自幼背熟的父亲给皇帝上的奏章,他又谦虚了几句,说字写得不好之类,但形象仍是改不了多少,袁承志最大的好处是对温青青十分温柔谅解,她怎样刁蛮,他都不介意,只是怜惜呵护。 袁承志这人物不大出色,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碧血剑》的故事比较弱,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是他的光芒,轻易被两个没出过场的真正主角盖过,在旧版里,真正的主角是金蛇郎君,在新版里,主角是袁崇焕。金蛇郎君是虚构的武侠奇才,袁崇焕是历史有名的大人物,相形之下,袁承志不过是个平庸的闲角。以事迹来说,袁承志空有武林盟主的身分,却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似乎比陈家洛还差一点。他一开始就是支持闯王,等到发现闯王丑恶的一面,他就意兴阑珊,带着青青及群雄移居海外去了。 旧版时《碧血剑》的人物多花样,桥段颇弱,袁承志的故事像“少年历险记”多过英雄揭竿起义,袁承志本人也就分量有限,到了新版,金庸大幅改写,大大加深了历史意味,袁承志更加无足轻重。 但是,在金庸人物的发展过程中,袁承志却有一个特殊意义,就是他是陈家洛与郭靖之间的中途站,他与温青青,跟郭靖黄蓉有一点点相似,有趣的是,旧版给他多一点文采,他更像陈家洛,新版把他改成更乡气,他便靠近郭靖。
《射雕英雄传》是一本极成功的小说,郭靖是个极成功的人物。他与陈家洛贵介公子的形象刚相反,是个出身农家的朴实少年,而且生性愚钝,说话木钠,跟袁承志差得远了。他甚至肤色黑黝,面貌平凡,绝对谈不上俏俊。郭靖写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性格清楚稳定,他似乎是正统道德观念及传统侠义精神的化身,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发自自然内心,读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绝不会不明白他,或对他有所怀疑,“郭靖”这个人物的真实感,大部分来自他朴实而真诚这个特质。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犹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个好男儿。为父亲报仇。“报仇”这个观念,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来说,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 郭靖的道德观念不是从高深理论所得来的,而是基于一些十分平常的信念,例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有武侠小说武功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