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挖地雷纸牌掘地雷工兵挖地雷纸牌会死吗?

国防部几天前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 被大家忽略了!
一辆卡车经过印度斯利那加北部(资料图)印媒报道称,印军已决定大幅改善中印边境的基础设施,并要求工兵部队全力施工,以“确保能够在必要时快速运送兵力”。据悉,印度军方订购了超过1000台双轨地雷探测器,以增强工兵部队的地雷探测能力。此外还采购了100多台最新式挖掘机,以提高工兵沿印度北部山区铺设通行道路的能力。在中印洞朗对峙结束后,印方立即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过,印度总统科温德本月19日起开始对“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阿萨姆邦和曼尼普尔邦展开4天的走访,为中印边境问题再添变数。印军采购100台挖掘机在中印边境开山修路据印媒报道称,印度官员消息人士透露,印军工兵部队已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订购多种最新版山体切割和筑路设备;军方还订购了超过1000台双轨地雷探测器,以增强工兵部队的地雷探测能力。此外,印度军方还采购了100多台最新式挖掘机,以提高工兵沿印度北部山区铺设通行道路的能力。据消息人士透露,印军还计划修建50座短跨桥以及大量快速移动跑道,以增强运兵能力。据报道,根据计划,印度工兵部队将首先在山地地形开始修路,如果需要,再由边境道路组织(BRO)进一步强化。据悉,在中印洞朗对峙结束后,印方立即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为实现步兵现代化,印军还敲定一项庞大的采购计划,预计将花费4000亿卢比(约408亿人民币)购买大量轻机枪、卡宾枪、突击步枪等。此前,印度内政国务部长基伦?里吉朱曾在2016年7月向人民院报告称,到2020年,将在中印边境线附近建成共73条公路。这一“追赶中国在中印边境基建脚步的计划”其实早在2006年就做出,但原定的2012年工期到期时,尚有80%的工程未完工,后又延至2018年,接着在印度两院议会期再度延期。
据央视13套在11月29日的新闻节目中报道,中国空军航空兵某部近日机动
曾有日本人问道:侵略中国的一共有25个国家,为什么中国人唯独却记住了日(国防视线)“蓝线”中国风采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出色完成赴黎巴嫩维和任务纪实
苏银成&&银军&&向辉&&凌涛
日08:21&&&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维和官兵排除了一枚钻入地下的未爆弹。
  李 强摄
4月16日,我国发布了题为《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中国武装力量目前主要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与外军开展联演联训等方式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从1990年,人民解放军向联合国中东维和任务区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向联合国柬埔寨维和任务区派出400人的工程兵大队,首次派遣成建制部队。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共参加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2万人次。中国参加维和行动的所有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有3名军官和6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被授予联合国哈马舍尔德勋章。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是联合国115个维和出兵国中派出工兵、运输和医疗等保障分队最多的国家,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表示:“我对中国维和人员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奇怪!雷场分布图上明明显示这里有一枚地雷,可扫雷连连长彭寿聪来回找了十几次仍无踪迹。
“地雷会不会因外力作用发生位移?”他在荆棘遍布、险象环生的雷场,小心翼翼地搜排。20分钟后,终于在未标识处发现一枚防步兵地雷并成功排除。
现场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官员,个个惊出一身冷汗。
“这样的事,我们经常遇到!”彭寿聪却从容淡定。
3月10日,中国工兵在黎以边境“蓝线”某雷场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群来自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的官兵,从2006年至今,已7次抽组人员赴战火纷飞的黎巴嫩维和,出色完成了扫雷排爆、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7年来,他们像一根标杆屹立在地中海之滨,忠实地履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中国军人为世界维和树立了榜样”
去年11月,叙利亚危机不断升级,黎当地武装向以色列发射多枚火箭弹,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联黎司令部不断发出预警:维和部队可能遭受袭击,各分遣队可根据自身实际安排工作。
“是否继续外出作业?”指挥长黄艾俞综合分析形势后决定:继续外出作业。然而就在第二天,在雷场紧张作业的官兵,突然接到联黎司令部紧急疏散命令。他们一边组织警戒哨时刻观察周围情况,一边组织官兵作业。一些维和友军给黄艾俞打电话:“再等几个月,你们就要轮换了,没必要这么去冒险。”黄艾俞说:“正因为有危险,我们才来维和。”直到现在,官兵仍然奋战在雷场。
据统计,该团7次赴黎维和、共计1600多天,官兵先后30余次冒着枪林弹雨完成各种维和任务。中国工兵像一颗颗钉子,牢牢地铆在战场上,从没后退半步。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盖埃诺由衷称赞:“中国军人为世界维和树立了榜样。”
在黎巴嫩维和,危险的还有排雷排爆。黎以战争留下的数以万计未爆弹、地雷,无时无刻不吞噬着黎巴嫩人民的生命,也考验着中国军人的意志和能力。
在驻地日不肯村,官兵就遇到一个难啃的“大家伙”:一枚未爆航弹钻入一村民家院子地下,地面留下一个磨盘大小、深不见底的黑洞,也不知航弹有多深、是否处于战斗状态。
像这样的航弹,官兵从没有排过。但时任扫雷连连长陈代荣还是决定,由经验丰富的排爆手刘庆忠和李正忠配合挖掘机作业,组织排弹。挖掘机每挖一下,两名排爆手都要进行一次细心清理、检查,以决定是否继续挖、怎么挖。他们心里明白:自己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关系着很多人的生死。
经过4天艰苦奋战,他们终于将一枚两米多长、重达2000磅、遁地14米下的巨型航弹成功排除。
该团政委黄艾俞介绍,截至目前,官兵共排除未爆弹15673枚,探查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196.4万平方米,使一条条道路重新通畅,一片片田园重现生机。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 && &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您现在的位置是: &
中国维和工兵在中东
□ 邓忠开 李春年
摘 要:他们是我国5支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部队中的一支。
他们是我国目前1409名在国外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的一小部分。
他们是我国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的维和部队。
  他们是我国5支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部队中的一支。
  他们是我国目前1409名在国外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的一小部分。
  他们是我国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的维和部队。
  今年4月,以成都军区驻滇某工兵团为主组建的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182名官兵肩负着和平使命出征。他们在黎以冲突的战火中,在维和任务区里,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在中东地区、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
  过硬素质打造“中国形象”
  8月29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纳古拉视察维和部队时,慰问了我国维和工兵营在黎以交战期间受伤的3名官兵,并与他们共进午餐。安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工兵营进驻黎巴嫩以来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进一步强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中国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中国自1990年首次派出人员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来,已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我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再次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负责任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维和工兵营驻地驻扎着联合国多个维和部队。从踏上这块土地起,他们就被来自各方面的种种怀疑眼光所包围:面对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国军人能不能胜任维和任务?
  到达任务区后,官兵们凭借过硬的军事技术,圆满完成了与乌克兰工兵营交接、雷区探查、工程施工、人道主义医疗救助、装备核查等任务。
  在营区西侧居民点,他们设置了固定的人道主义医疗救助点,共治疗病人436人。出动焊工、电工等专业 人员共2600人次,为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部(简称联黎部队司令部)、意大利直升机中队等驻黎维和友军单位完成了安装装配式板房、铝合金窗户、空调等56项任务。官兵们的勤奋工作,赢得了友军官兵的高度称赞。
  在戈兰高地西北侧黎以控制线旁,有2枚未爆炮弹。他们接到联黎部队司令部命令后,营长罗富强和扫雷连连长陈代荣带队前往排爆。到目的地附近时,他们携带的GPS出现“盲区”,罗营长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对照地图很快找到了炮弹。陈连长迅速根据未爆炮弹的情况,计算设置装药,很快成功引爆销毁了炮弹。
  在战火中坚守
  7月12日,黎以冲突升级,使并不太平的中东地区顿时硝烟弥漫。以军飞机在工兵营营区上空昼夜不停飞行,进行侦察和轰炸,弹片在营区里纷飞;黎巴嫩真主党的迫击炮和火箭炮不停地在附近发射。
  维和工兵营位于黎以边境线南部辛尼亚地区,与最近的真主党基地仅一墙之隔。他们遇到了近十年来黎巴嫩最激烈的战事。
  战争给当地带来了无数的平民伤亡,大部分道路桥梁被破坏、建筑物被毁,维和工兵营积极展开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一次,以军空袭了提尔市,有平民伤亡。副营长唐尚平立即带领28名官兵,出动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工程修理车和救护车前往提尔市开展救援。
  在废墟中寻找遇难者遗体时,官兵们被呛得晕头转向,但他们往口罩上洒一些风油精,又继续投入搜救。面对一具具遇难者遗体、一片片废墟,官兵们深深感到,和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联想起中国富民强国与和平外交的一系列政策,官兵们无不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感到无比的自豪。开辟通道、平整弹坑,为难民逃离家园开辟生命通道;废墟中搜救遇难者,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黎以冲突期间,中国维和工兵冒着危险奋战在救援一线。
  8月6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了工兵营驻地,3名官兵受轻伤。流血牺牲无法动摇官兵们继续履行维和使命的决心,他们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维和行动中。
  黎以冲突期间,他们出动兵力235人次,动用装备94台次,填埋弹坑桥涵42个,清理废墟23处,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炸弹287枚,成为维和行动中贡献最突出的部队。
  双方停火后,皮雷格里尼少将给受伤的官兵授予纪念勋章。他说: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得以继续存在,并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工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感谢你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维和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哪位开国将军被称为“工兵王”:曾推广地雷战
核心提示:地道战,地雷战,冉庄……70多年过去了,依然被人们铭记和传诵,因为这承载着抗日战争年代的艰辛、传奇与胜利的记忆。被称为早期人民军队“工兵王”的王耀南在冀中推广“两战”,功不可没。
王耀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王耀南在冀中推广地道战和地雷战 王耀南【.11】 江西萍乡人。1922年至1926年参加安源煤矿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军部特务营排长、连长、副营长,瑞金红军学校排长,红一方面军总部工兵连连长,公略步兵学校工兵主任教员,红一方面军总部工兵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工兵营营长,独立支队第1团副团长,第129师工兵主任兼新编10旅第28团团长。1941年任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兼第4军分区5团团长,武装部部长,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北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晋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独立第4旅旅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及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军区临汾军分区司令员,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程兵主任,北京军区工兵主任。1966年任工程兵副参谋长。1970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地道战,地雷战,冉庄……70多年过去了,依然被人们铭记和传诵,因为这承载着抗日战争年代的艰辛、传奇与胜利的记忆。被称为早期人民军队“工兵王”的王耀南在冀中推广“两战”,功不可没。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我敬爱的父亲王耀南已去世30多年了,但父亲在抗战中的事迹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父亲对我说,那是1941年冬,他接到朱老总命令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当时冀中军区形势非常严峻,日伪军强迫敌占区老百姓在冀中地区周边建据点、碉堡1000多处。冀中地区和冀中军区希望能将机关、部队撤到太行山根据地,待形势好转之后再返回冀中。聂荣臻认为可以考虑冀中军区的意见。但彭德怀副总指挥认为应该坚持冀中根据地。聂司令员派我父亲去和冀中军区的领导一起研究防御方法。父亲和冀中军区吕正操、程子华研究后认为:如果与日、伪军强干,以弱击强打消耗战是行不通。这也是聂司令之所以考虑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西撤建议的原因。彭副总指挥不同意冀中地区和冀中军区及其上级晋察冀军区的意见,是因为冀中地区是华北重要产粮区。日军正急于要把华北变成其兵站基地,而冀中是重中之重,日伪军“蚕食”冀中根据地的目的正在于此。正因为冀中是大平原,八路军一旦撤出,要等日本人走了或减小对冀中的压力,使形势变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八路军一旦丢失冀中,想再打回来,那更是难上加难。 山区为什么能坚持长期稳定的局势呢?父亲说,主要原因是地形有利于我们。那么,能不能改造平原的地形呢?怎么改造呢?这个问题,摆到冀中区委和军区主要干部面前。有的干部说:如果我们能办得到,绝不会向上级建议撤退,你王耀南是总部派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解决不了的,让我们怎么办。父亲说,他一个人什么事也办不了,要靠大家想办法,他只不过是用自己的工兵专长,代替首长们来组织地雷战和工程保障。 父亲向我们回忆道,那时冀中六分区兼警备旅的王长江、旷伏兆和孙志远对他说:“老王你可不知道,下面民兵和部队反映我们花了血本,砸锅卖铁,闹了几个宝贝地雷,都让小鬼子的‘照妖镜’统统给照了去了。”“什么?‘照妖镜’?”父亲说,他当了十几年工兵,搞了二十多年爆破,怎么从没听说过什么“照妖镜”。随即让吕正操派几个侦察员,去搞清日本鬼子的“照妖镜”,搞不回来“照妖镜”,也要照模照样画一个拿过来看看。程子华说:“我来办这件事。”很快“照妖镜”画回来,父亲一看是探雷器。探雷器是由探框、振荡器、耳机、操杆和电源组成。当探框接近埋有地雷的地面时,振荡器的频率发生变化,耳机就会发出声音,工兵就知道有地雷了。父亲指着侦察员们画回来的图,向冀中军区的领导一一做了解释。并且说,要想破日本鬼子这个“宝贝”,一定在地雷上边罩上一个“宝贝”,只要探雷器的探框一伸过来,地雷就爆炸。吕正操问我父亲是什么宝贝,父亲说老鼠夹子。他以前在太行山冬天狩猎时,经常模仿老鼠夹子做一些夹子,夹豺狗和狼,挺灵的。所以他一看到探雷器,就想到用老鼠夹子来对付。把地雷拉火绳放在鼠夹子挂食的勾子上,轻轻一碰夹子就会自己合起来,拉动拉火绳引爆地雷。父亲让警备员去向老房东要一个老鼠夹子,用一只砸炮代替地雷就在当院摆上了。他又让警备员拿了一个扫把当扫雷器,王长江抢过来说:“哪能让首长亲自动手,还是让我试试。”他就学鬼子工兵,拿着探雷器的样子,拿着扫把晃来晃去,一碰到老鼠夹子,啪的一声砸炮响了。程政委、吕司令都高兴地说:“好好好。”可父亲说:“不好。”他们连忙问为什么?父亲说:“太贵了,一个夹子两毛钱,要十个鸡蛋换。”父亲在冀鲁豫用坛坛罐罐做地雷,宋任穷还嫌太贵了,最后父亲用石头做地雷,才算说服了宋任穷。父亲对程子华说:“你派个干部下去,了解一下,用坛坛罐罐做的雷,被鬼子探出来了没有。”探雷器只能探金属,探坛坛罐罐,它可探不出来。父亲说,他考虑了好久,在冀中地区除了用石头做雷壳,还用什么做雷壳会更便宜呢?从山东回来,父亲看到河北到处都有烧砖瓦的窑。烧地雷壳子应该说不成问题。这样每个雷壳才两分钱,每个地雷算下来才几毛钱。全冀中做上几万颗地雷,武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以在真雷上面搞一个假雷,日军的工兵发现假雷,在排雷时拉动上面的地雷,下面的地雷就响了。 父亲接着说,后来军区派去的干部回来汇报,敌人确实没有探出过罐子雷。因为铁地雷值钱,闹一个不容易,让鬼子缴获了,老百姓和下面部队都心疼,所以马上报上来了。程子华谈到地形改造问题时说,咱们冀中有些老百姓挖“蛤蟆蹲”,敌人来了往里一猫,是个好办法,但蹲到里面只能藏不能打,万一让敌人发现了跑都跑不了。现在“蛤蟆蹲”有两个口,能藏能跑还是不能打。什么叫“蛤蟆蹲”,父亲说他当时没看到不好说什么。为了解决打击敌人的问题,父亲还是决心去看看。程子华说:“让旷伏兆全程陪同。” 父亲查了一下报告,清苑县冉庄和定县北疃搞得藏身洞最好。父亲和旷伏兆带几个参谋和警备员,准备连夜出发,经安平、安国、东亭去定县。他出发前上马时,看到马尾巴来回摆动,想到破日军工兵探雷的好办法:用马尾当绊索,工兵探雷器的探框,碰到马尾绊索,就会把地雷拉响。马尾不用花钱,防潮性能好,不容易拉断,马尾很细,和线绳不一样,即使非常认真的工兵也不容易发现。父亲马上告诉为他送行的程政委,程政委让警备员把冀中军区的参谋叫来,父亲和吕司令、程政委一起布置了用多种方法破日军工兵的任务。布置好任务后,他们便出发了。 父亲对定县比较熟悉。因为百团大战时,他就曾指挥当地军民破袭平汉铁路去过定县。他说,当时短短一年多,变化真大。日军为了部队的机动,强迫老百姓修了很多碉堡,保护各县城之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而这些公路有许多也是刚刚修成。父亲才知道冀中的老百姓,为了防备敌人的追捕,在自己家里挖了藏身洞。起初开口只有一个,很隐蔽,但是让敌人发现了就没法跑,以后又发展成两个口。沿途父亲看了很多村的“蛤蟆蹲”,有些村子的“蛤蟆蹲”已经连成一片,各家各户都连起来,出口想得也很巧妙。大部分是秋冬季节老百姓挖来藏人和藏粮食的。越靠近县城的村庄挖得越巧。在反“扫荡”、反抢粮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父亲指出在坑道里要设一些防护掩体,用来保护坑道,消灭钻进坑道的敌人。 父亲照猫画虎地提出了要求。老百姓听不懂什么坑道、掩体,管这个玩意儿叫地下道或叫地道。父亲觉得地道也挺顺口。 再一个就是防止日军用毒气的问题。有的村子的地道可以藏人,但给鬼子挖开一个口子,可了不得。这样必须对地道进行改造,把地道隔成一段一段的。而且上层土层挖的太薄会坍方,只有向下挖一个井,向前挖五六公尺短通道,再向上挖一个井,每个井口边放一个盖子,需要时盖子一盖,撒上土就可以防毒了。而且在隔断上挖一个射孔,用于观察和射击进入地道的敌人。 父亲对大型地道必须设多个防毒气通道的要求及具体作法,旷伏兆非常赞同。他马上上报冀中军区,并当即向在场的军分区、地委和县委、武委会的干部作了布置。 父亲说他们还没到北疃,就接到发生我军埋的地雷炸死老百姓的通报。原来是驻郭庄和大陈庄的部队,以为定县日军出来,在东王庄方向布了雷。谁知道情报不准,是正定县的日军出来了,结果老百姓在撤退慌乱时,踩响了地雷炸死一些老乡。军分区已接到善后处理的命令。父亲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建议:为了避免我军和民兵埋设的地雷误伤根据地军民和过往人畜,各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只有接到准确的情报或看到敌人的运动,才可在敌行进前方,安装地雷击发装置(因为有些雷早已埋好、伪装好,只是未安绊索)。警报解除需由击发装置设置人员拆除击发装置。父亲的建议当即以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的名义,以命令的形式发往各部队和各地委、县委,并上报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以后大军区也下发了类似命令。谁知传来传去,传到老百姓那里,变成不见鬼子不挂弦。反正这条命令这样传达,既简单易懂又明确。 父亲他们到达北疃,看到那里的地道搞得不错。地道规模很大,很宽敞,七八百人住进去不成问题,还存了不少粮食。有通往水井的通道,吃水不成问题。父亲当即予以表扬,但是严肃地指出,必须设置多个防毒气通道。父亲指示定县县委领导,必须立即动手修建防毒气通道。旷伏兆也以军区的名义命令定县执行。 父亲他们回到饶阳后,向冀中军区和区委主要负责人,汇报了他在考察地道时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冀中军区和党委马上作为紧急任务布置下去,并命令军区警备旅的韩伟副旅长陪父亲下去检查执行情况。 从饶阳出来,父亲一直在考虑改造地形问题。经过安平时,父亲就指着二三里地以外的一个戏台子,对韩伟说:“老韩你看那有座山。” 韩伟说:“那不是戏台子吗?”父亲说:“在那上面设挺机枪,你敢不趴下。” 韩伟用望远镜看了好一会儿才说:“照你的说法,咱们冀中是大平原,随便在村边的那座屋子上都能看很远。”进了村子父亲说:“咱们进山沟了。” 韩伟说:“那是,把临街的窗户、门都堵上,从上往下打手榴弹,街上的人一个都跑不了。老百姓谁听你的。”父亲说:“平时不听,打起仗来听不听?一旦打起来,把所有院墙全部打通,堵上门窗,一天时间用不了就可以搞好。鬼子进庄一个也跑不了。平时多做些梯子,打起仗来上房、下房,从这座房到那座房,用起来就方便了。另外在房顶上做工事,用土坯垒一些掩体,这样不破坏房子结构,打起仗来就可以使用。” 父亲他们在一个村子里休息时,正好坐在十字路口上的一个磨盘上。父亲拍拍磨盘对韩伟说:“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地堡吗?” 韩伟说:“我的同志哥呀,你饶了我吧,这磨盘是村里人的命根子。老百姓也不知花了多少血汗钱,才凑起钱造的磨。全村吃棒子面,全指着这盘磨。你拿走了,老百姓会恨死我。”父亲说:“我不要你的,我在这下面造个暗堡,在暗堡里可以监视两条大道,再把暗堡通到地道里,又能打又能藏,难道不好吗?” 韩伟赶紧趴到地上看,看了好一会儿才说真不错。深夜他们到达冉庄时,当地军分区和县大队、县委的主要领导已经在等了。 冉庄离清苑县城不过十几公里,离保定市也就十几公里,离定县火车站只有十几公里,虽然交通不甚便利,但步行两个多小时,敌人就可以到达。因此军分区和县委采取了严密的保安措施。父亲看到冉庄民兵地道挖得非常认真。他和韩伟把途中的设想及在各村看到的好办法、好设想、存在的问题,与军分区领导交换了意见,提出了要求。军分区司令员表示坚决照办,县委书记也表了态。父亲提出战时临街门窗堵塞时,他们开会的房子是村干部的,这个房子也正好临街。会后,韩伟对那个村干部说:“日本鬼子来了,你们把门窗堵上,在房子里打枪,怕不怕日本鬼子烧了你们的房子。”村干部们说,打鬼子死都不怕,害怕烧房子。他狗日的烧了旧的,咱再盖新的。并说,我们马上下去分头布置。 父亲在这间房子里开会也是军分区考虑好的。如果出现敌情,可以马上下地道。父亲对那个村干部说:“你看,你的窗口砌起来留个瞭望口,可以了望,可以射击,打不赢了又可以马上下地道。这样,打防不就结合起来了吗?村边的房顶上,平时修上工事,用来控制村外的开阔地。村内就利用房顶上的矮墙当工事。这样高房工事、临街工事、暗堡,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火力网,用地道串起来,再把各院墙打通,可以把现有村庄改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特殊的打防结合的战场。”平原地区的地形改造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父亲再次强调防毒通道的问题及防水的问题,要求坑道必经有通道到水井,以防敌人灌水、放毒气。村干部领父亲看了地道各部分结构,规模虽不如北疃,但总体让人满意,就是通风不好待久了憋气。父亲告诉他们必须多搞些通风孔,这些孔一定要隐蔽。当时正值农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是最懂这个道理的。这也是实施地道改造的最大阻力。地道改造和农忙争劳力、争时间。虽然敌人“扫荡”迫在眉睫,但是还没打到自己头上来。当然像冉庄这样受敌伪骚扰的村民,应该知道孰重孰轻。父亲告诫军分区和县委的干部,应该教育广大的民兵,光打不藏是以弱击强,是蛮干,干不了多久;光藏不打,光挨打。要运用地道、地雷作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根据父亲了解到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仍未能把反“扫荡”的准备工作放在第一位,仍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动员人民,才能进行地雷战、地道战这样的特殊战法。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装备飞机、大炮,训练有素的强敌。所以父亲向冀中区委和军区建议,紧急动员全区民众用地雷战、地道战,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父亲赶到冀中军区驻地饶阳时,正好中共中央关于“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传达到冀中军区和冀中区委。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听了我父亲的汇报之后,连续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全区军民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对各部队和地委分区域,划分了责任范围,分散活动的方案,紧缩了机关,动员全区军民坚壁清野。对父亲建议运用地雷、地道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也以命令的形式予以推广。父亲还专门要求有关军分区和县委汇报执行情况,尤其他们去过的定县、北疃、清苑县冉庄及经过的一些村镇的情况。 父亲说,令他遗憾的是,他的建议和要求及冀中军区的命令,并未能被所有的根据地群众认真执行。当时很多地方仍以战斗为最重要的任务,即以打为主,未能亲自督促群众改造地道。而农民则以农时春耕为最主要的活动。有些村庄,尤其是根据地中心的村庄更是如此。在随后的“五一”大“扫荡”中,给冀中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我父亲曾亲自去过的定县北疃地道惨遭日军毒气攻击,造成八百多人死亡,这里包含了定县全部领导干部和县大队的几乎全部指战员。事后他和冀中军区程子华去北疃祭奠为国捐躯的抗日军民及党的干部。父亲还下到北疃地道,发现他们确实未能按他的要求挖掘防毒通道,也未按他的要求修筑必要的掩体工事。但是清苑县冉庄民众能够在农忙和战斗间隙,坚决执行父亲在冉庄为军区制定的训令和命令,在军分区、县委的领导下,在村党支部的直接指挥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地道的构造按要求进行了扩建、改建,并且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使冉庄的地道成为冀中地道战的典范。
作者:佚名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兵挖地雷纸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