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你有回答别人问题司马懿在,三国如龙传司马懿第106回被曹睿革职,但是我没有找到。请教下是在哪出自哪呢

《三国演义》105 106 回内容简介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105 106 回内容简介
200字以上,扣紧回目就行
我有更好的答案
htm" target="_blank">http。你看看原文如何<a href="/sgyy/index。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不是赤壁之战那种经典,不太好拖出主线来(里面情节在跳转的很多),趁曹爽跟皇帝出游时夺取了兵权,并将曹爽一族剪除 其实呢这些情节硬要拖出个200字很难做,劳民伤财。
第一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司马懿带兵攻取辽东,杀死公孙渊。在朝中,司马懿在曹氏宗族曹爽的压制下诈病隐忍,被孔明逝世前密语的马岱潜袭杀死第一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孔明去世,魏延造反://purepen
采纳率:85%
得胜回朝。魏景初三年春。杨仪不服蒋琬,后主罢为庶人,把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众官谏诤,曹睿不听。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日日攻打。不久。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辽东的公孙渊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司马懿韬光养晦,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曹爽忌惮司马懿,劳民伤财,怨声不绝、承露盘,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为避免曹爽谋害。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言对方背反。司马懿斩杀了公孙渊,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第一百五回:孔明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读书的个人经验。不管是看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随笔。依照文体的历史整理一遍各个时期流派的代表作,或者编总。然后列出书单,读之。看完了所有,方知自己喜欢哪种,最后深入。&br&———————————例举完以后觉得自己又啰嗦了==——————————&br&&b&简单=。=&/b&例举一下:&br&&b&1、先秦散文&/b&&br&先秦散文基本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br&历史散文推荐《春秋》、《左传》、《战国策》。&br&&b&《春秋》&/b&叙事简易,类似大纲式记言。但是其暗含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我一直认为中国文人擅长的&b&指桑骂槐、骂人不吐脏字&/b&就是这里起源的=。=)&br&&b&《左传》喜欢读故事的必须看。各种精彩。&/b&大家熟知的“一鼓作气”、“城下之盟”都是出自这里。而且叙事已经有了小说化的特点,注重渲染、细节和人物描写。&br&《战国策》得看人,里面有各种“士”的形象塑造。纵横家勇士和志操高洁者概莫能外。比如苏秦、鲁仲连和聂政。(简直是我&b&少女时代的英雄漫==&/b&)&br&诸子散文推荐《论语》、《孟子》、《庄子》&br&《论语》需要细读。虽然它有被黑的节奏,但是如果能够注重原文、结合特定社会现状去看,你会发现这个老头很复杂、很有趣、很可怜。就当做是一本《我与学生不得不说的那几年》&《我狂霸酷帅叼炸天的一生》。&br&《孟子》可以读气势、辞藻。卖得一手好侃。&br&&b&《庄子》寂寞者、梦幻者、理想主义、逃避者、大悲悯者。&/b&建议看内篇就行。不用摆学术的眼光看。就当是一个梦。我们在读,只在窥探一个梦。&br&&b&2、秦汉散文&/b&&br&秦朝说实话没什么散文。唯一拿的出手的文学作品就是几个碑文。碑文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如果实在有兴趣。刻意读一读李斯的《谏逐客书》。说理气势见长。&br&汉朝的散文,承接秦朝直接说,就要说政论文了。大汉,你懂的。腰杆子硬说话也硬。政论文写得磅礴浩荡。推荐贾谊、晁错两位大家。另外说到大汉朝,还必须要提赋。汉赋有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种。汉赋其实普及度已经不高(现今是这样,主要是字太难懂,太艰涩,楼主读一篇赋基本要大半个小时,时间都用在查字典了==)。如果真喜欢,推荐《七发》、《子虚赋》、《两都赋》、《二京赋》、《鵩鸟赋》。&b&个人最喜欢《七发》&《鵩鸟赋》。&/b&还有单独需要拎出来的两本书《史记》、《淮南子》。&b&《史记》&/b&的价值楼主已不用多说,要相信鲁迅先生的眼光。课本里学的那几篇《报任安书》、《项羽本纪》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什么东西有比较才有认知。你随便拿个纯文学作品都不一定比这本“史传文学”来的更具“文学性”。&b&太史公略叼。霸气!&/b&《淮南子》是一本研究道家思想的好书。很杂。什么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之言你懂的。(可惜楼主至今没有看完三分之一=。=)&br&&b&3、魏晋南北朝散文&/b&&br&玄佛儒释道+一群牛逼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br&不分类了。直接作品。&br&曹植、曹丕。曹植《洛神赋》、《登台赋》(虽然是赋,但是楼主也贵在散文一列了)。曹丕《典论论文》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是和现在的什么“论XXXXXX的重要性”等专家论文比起来,简直是“红楼梦”一般的瑰丽了。实在不想再黑。&br&阮籍、嵇康。阮籍的《大人先生传》。读风骨、也读孤独。他们真正孤独。所以阮籍在文中写道“从此去,天下莫知所终极。”(阮籍最优秀的作品还是他的八十二首咏怀)&b&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鲁迅文章的老师。不可不读。嬉笑怒骂、涕泗横流。&/b&&br&陶渊明。又是一位大家。《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少时读,觉得这位老先生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现在读,觉得老先生不简单啊。且看他的&b&《形影神》&/b&。纵浪大化,不喜不惧。&br&鲍照。吴均、郦道元。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其实他的诗才是牛逼的)&b&吴均《与朱元思书》&/b&小清新文章。清透秀美。郦道元《水经注》。山水小品文。偶尔读之,甚有味。再看看现在的“旅游攻略”和某些文人的“文化散文”简直不忍直视!&br&南北朝的赋就不多说了。主要还是赋的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都不高。&br&&b&4、隋唐宋散文&/b&&br&隋朝剃光头。&br&唐朝著名古文运动。个人推荐韩愈柳宗元。但是&b&韩愈的《祭十二郎文》&/b&格外感人。与李密《陈情表》类同。闻者涕泪。&br&宋朝散文,&b&个人推荐欧阳修和苏轼。&/b&&br&因为这两个朝代大家接触最多,也就不细谈了。&br&&b&5、明清散文&/b&&br&终于讲到这个了。&br&我看前面大家推荐的,都是这个时期的散文,确实,此类“小品文”比较符合现下的口味。明清散文注重“独抒性灵”,没什么文以载道的负荷,比之,自然趣味盎然。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亭台楼阁,人家之事,取得二两本心。不过小品文不可全然觉是闲适之作。鲁迅先生评价明末的小品“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明清散文分类基本靠流派。公安派、竟陵派、独立派、唐宋派、桐城派。比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沈复《浮生六记》、袁宏道《袁中郎集》、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陈继儒《小窗幽记》、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br&&b&个人推荐张岱、方苞、袁宏道、袁枚四人的散文。&/b&&br&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三人。他们的散文表彰忠义,提倡民族气节,抨击黑暗时弊,呼吁变革,文风朴实。也可一读。&br&&br&&b&PS加粗的都是楼主特别喜欢的~。~&/b&
我读书的个人经验。不管是看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随笔。依照文体的历史整理一遍各个时期流派的代表作,或者编总。然后列出书单,读之。看完了所有,方知自己喜欢哪种,最后深入。 ———————————例举完以后觉得自己又啰嗦了==—————————— 简单…
&p&茶壶是他的诨名,他的真名叫什么,有时他自己也得想半天,挑着眉毛,支着嘴,手一甩,猛地记起来——王大贵。&br&&/p&&p&茶壶父亲是天津卫码头上的脚夫,专事苦力,挑工等体力活。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大出血,知道自个儿保不住命,便拼了最后一口气,给茶壶取了王大贵这么个名字,望其以后大富大贵。因打小没娘,没人管带,每日里便跟着父亲在天津卫码头上攒动,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人心万象,险恶善良,皆在眼里。&/p&&br&&p&从码头出来,街道由狭入广,逐渐开通,走江湖的就沿着路边摞地开摊,谋求生计,茶馆,书摊,包子摊,油炸馃摊,浆子果子铺,卖狗皮膏药的,只要是几个铜板能做成的买卖,一应俱全。随着父亲和码头的工人,茶壶学会了听书和喝茶。茶苦且酽,这样才能顶住肚子,不至于饿的呱呱叫。码头工人手里闲钱大都不多,每天收工,铜子得一个紧着一个的数好几遍,然后才喜滋滋地放进兜里。尽管茶壶成天在码头上野,一溜烟就看不到人,但他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时候,只需向着父亲,殷切地望一眼,父亲就会拍拍口袋,囔着:“走,咱爷俩去听一段。”这是许多码头工人唯一的喜好,花不了几个钱,又有意思。&/p&&br&&p&码头边的说书人不讲究,一台方桌,一方醒木,就能说上半天,莫不谷是其中最怪异的一位。他本是世家子弟,少时纨绔,善文墨,好花鸟,通音律,晓天文,常出入梨园,为捧一青衣成角儿,掷下金钱万贯,又驳父命,纳为正室。父母在时,尚且如此,父母一走,人去财空,前三十年化成梦幻,落魄江湖。天意不仁如此,但并未罢手,匆匆间,又夺去那青衣卿卿性命,只徒留一女,相依为命,远避他乡,易名莫不谷,取意民莫不谷,我独何害?&/p&&br&&p&因碍于体面,不事体力,便挑了个说书的活。别的说书先生有话本,有地界,有场面,按着台子照着话本连轴转。他不一样,说什么书不定,什么时候说书也不定,在哪儿说书也不定。逛窑子的时候,在妓院说过,讲一段金瓶梅抵一宵芙蓉帐。推牌九的时候,在赌坊门口说过,讲一段关二爷五关六将,博一个武财神彩头。&/p&&p&总之他说书,全凭一个脑袋一张嘴,不到醒木拍一下去的那一刻,他也不知道他要讲什么。可只要醒木一提,在半空中稍稍一停,趁着这个空档,心里就有了,他就能讲出个子丑寅卯。凭着早年间的经历,把故事润色的有滋有味。讲张飞,那就是一口河北保定腔,做架子花脸,边念边比划,语气抑扬顿挫神气活现,一举一动都有身段,撮步、小跳、踢腿、踢甲,挂单脚,七星步,一板一眼,一身的功夫,没几年出不来。既把书爽脆的听了,还能沾沾戏园子的味,比谁都热闹,大家都愿意捧他的场。戏园子老板曾请其坐馆,谈话间几杯酒下肚,他咿咿呀呀,“富贵经手过,财权不动人。”之类的话,婉言拒之。&/p&&p&莫不谷要是每天准时出摊说书,一年下来能挣下不少钱,但他偏不,前生累于钱财,后生不想再被钱财累。挣回来的钱,只留下餐宿,其余尽皆拨去,散作他用,不赊不欠。一到没钱了,转身就走,就地开摊,说一段,又有了。在这一带,大家都爱听他说,只要往酒肆里一座,人就会都围过来,挤鼻子弄眼地说:“来一段?”,所以他不愁酒喝,总有人愿意为了这一段,请他几杯。&/p&&p&他的女儿叫彩云,鹅蛋脸,丹凤眼,白净,随她娘,有一对很深的酒窝。莫不谷说书的时候,会把她带到身旁。茶壶一看到她,便会忍不住偷瞄她几眼,她若是笑了,茶壶跟着也笑。&/p&&p&茶壶老往彩云家里跑。一耍就是一整天,也不觉得饿,待到旁晚时分,太阳沉了下去,他们并肩坐在码头边。津门码头水势极浩,沃水野野,不但利之舟揖,且鱼虾之丰,也教人乍舌。他们就这么望着,大水东逝,轮渡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彩云忽地问他:“你会娶我吗?”茶壶点了点头,十分用力,目之所及,一片红霞,碎在彩云的脸上,像是醉了般。&/p&&br&岁月穿梭催人老,看罢旧坟看新坟。&br&&br&那一年,茶壶的父亲在码头上搬货,起身的时候气力一亏,被货物压了下去,磕在头上,脑袋上豁出一个指甲盖大的口子,动弹不得。他挣扎了好久才站起来,努了努眼睛,遍寻不着茶壶的身影,就暗暗定了心思。&p&血水大颗大颗的往外滴,吧嗒,吧嗒,吧嗒,断断续续,滴成一线,指向莫不谷家里。&/p&&p&——先生,您讲三国,讲水浒,讲的都是忠义之事啊!&/p&&p&血还在吧嗒吧嗒的往外滴,流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等不到彩云叫茶壶回来,人就去了,但眼睛还是睁着的,像是在等什么人回来。&/p&&p&第二天,茶壶父亲躺在一口薄木棺材里,草草下葬,茶壶披麻戴孝,死死地盯着,直到破土落棺,没有一滴眼泪。从昨天开始,茶壶没有说过一句话。待到晚上,莫不谷蹲了下来,告诉茶壶说:“现在周遭除了我们没别人了,要想哭,现在就哭吧,不然就回去了。”茶壶脸一沉,扯着嗓子大叫了一声,“爸!”,雨泪纷纷。野风四下,把声音吹的好远。&/p&&p&这以后,茶壶就跟着莫不谷一起生活,跟着学说书。莫不谷将他视如己出,每天看着他和彩云,打打闹闹,有说有笑,心中落下许多畅快。彩云幼年丧母后,就变得不爱说话,家里极静,这下好,闹一闹,有了生气。&/p&&p&学艺难,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在茶壶机灵,三两年下来,一些小段也能压住场子,但总归差些火候,没那么多板眼,莫不谷说他差口气,顶不上去,以后时间到了,自会教他。&/p&&p&“三百余年宋史,中间南北纵横。闲将二帝事评论,忠义堪悲堪敬。忠义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痴蝇。忽荣忽辱总虚名,怎奈黄粱不醒!”&br&&/p&&p&讲的是说岳,哪知话头刚落,一列卡车开了过来,停在码头当口,车上载着的都是女生,全无表情,零零散散,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几个荷枪的士兵站在两头,硬生生把彩云拽走了,茶壶死活不让,吃了一枪托,爬起来又发了疯似的跑过去,被莫不谷死死架住,摁在地上,茶壶还在地上挣扎,莫不谷喘着大气,眼见着架不住了,便抱起茶壶的头往地上拍,喝道:“你记住了,记住了这口气,老子下半辈子就是顶着这口气活下去的,今天教给你,老子顶不住了,老子没用,老子顶不住了。”说完就把自己的头往地上摔,使劲的摔,五官疼的全挤在一起,绽出一脸泪。&/p&&p&彩云想说些什么,但被捂住了嘴巴,什么也说不出来,急的迸出了眼泪。车上的女人漠然的看着一切,只是觉得吵闹,希望快点结束。她们也是这样过来的,见过许多回,早已认命。&/p&&p&醒木还在桌子上放着,槐木制成,通体深褐,在太阳照射下油光发亮。莫不谷拎起一拍,醒木落在桌子上,声音极其实,惊的其他人没有半点声响,“青天湛湛不可欺。”语毕,便朝士兵们冲去,被乱枪打死在街道上。快,又短暂。&/p&&p&直到卡车开走,彩云才大声的嚎啕着:“父亲一生体面,要走也要走的体体面面。”茶壶点了点头,依旧那么用力。&/p&&p&浑浊的扬子江水,浩浩荡荡。茶壶在船舱里睡了三天三夜,他已经累极,精疲力竭,但还得不时的动弹一下,以免被当作死人扔下船去。天津对他,已无可挂恋,他带着莫不谷留下来的一方醒木,下了重庆,回到故乡。&/p&&p&地方变了,但发生在他身上,一身的哀愁和历史不会变。随着父亲,依然爱喝酽茶,和师父一样,由着性子说书。那一口气,他没忘过,他知道了师父说书的厉害,有半生的荣辱在里头,怎么能够不精彩。现在,他说书和师父一样厉害,一样精彩。他很难受。除了说书以外,他很少再说过话。每天居无定所,困了就睡在窑子里。&/p&&p&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人士涌进山城,其中就有彩云。她从船里出来,刚做完皮肉生意,正从小腿往上挽着丝袜,旁边围着几个妓女,唧唧喳喳,好像极不愿来到重庆。&/p&
茶壶是他的诨名,他的真名叫什么,有时他自己也得想半天,挑着眉毛,支着嘴,手一甩,猛地记起来——王大贵。 茶壶父亲是天津卫码头上的脚夫,专事苦力,挑工等体力活。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大出血,知道自个儿保不住命,便拼了最后一口气,给茶壶取了王大贵这…
&p&不请自来&/p&&br&&p&和珅被赐死之后,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肯定受到波及,但是相对而言很轻了。&/p&&p&仁宗上谕中说:“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平日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将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拏获王三槐所得,应照议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令丰绅殷德承袭,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p&&p&简单说,就是觉得和珅固然有错而且已经处死,他儿子丰绅殷德没啥大问题。按说应该革爵撤职,当丰绅殷德当个白身平民去,但是他好歹是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要保持起码的尊重。而且公主的额驸这个身份是超品的,要把丰绅殷德扒个干净,成了一个光杆儿的超品额驸,很奇怪有木有,这就是为什么说“于体制亦觉未协”,所以保持了其伯的世爵,当他闲居在家,也就是不用当差。&/p&&p&讲真,这种“闲居在家的高级世爵生活”,是很多清代世爵所盼望的……因为清代规定,世爵世职必须要“当差”,也就是说朝廷必须派给你事儿做,不能光拿俸禄不干事吧【ps,而且干得不好还容易丢爵位……】。但是丰绅殷德没有,他照常领伯爵的俸禄,然后光明正大不用当差……多美啊!&/p&&p&结果过了一个月,仁宗嘉庆帝就觉得不对劲了……觉得丰绅殷德日子似乎过得也太好了……于是反过来,爵位革掉,让他当差,给了他一个散秩大臣。散秩大臣是侍卫体系内的高级职官,是典型的勋旧子弟的职官,也符合丰绅殷德的身份。&/p&&p&过了几年,丰绅殷德的身份也逐渐升上来了。按照仁宗的原话,“因念固伦和孝公主,亦应一体锡予恩施”,“伊系固伦和孝公主额驸,著加恩赏给……”,说到底,丰绅殷德在嘉庆朝获罪之后身份还能逐渐上升,肯定是受到了固伦和孝公主的助力的。而且丰绅殷德为人还算不错,仁宗说他,“赏以头等侍卫,补放副都统,尚能勤慎供职。复赏给伯爵衔,近年来于一切差使,俱能小心无误。”要知道,在清代当官,“小心无误”是相当不容易的【清代这种职官一般动辄罚俸、降等】,何况丰绅殷德还属于“众矢之的”的“墙倒众人推”。比如说嘉庆八年,公主府的长史状告丰绅殷德意图谋反,结果发现是诬告。这种事情可以看见“墙倒众人推”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大家都在盯着他犯错,瞧他的笑话。&/p&&p&另外,在嘉庆八年诬告案的时候,仁宗就曾经明确的说出,“朕亦素知额驸与公主和睦。诬妄实属显然。”说明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关系好是比较知名的。&/p&&br&&p&最终丰绅殷德在嘉庆十五年病故,然后固伦和孝公主在道光三年病故。&/p&&p&根据文集、诗集等记载,丰绅殷德跟固伦和孝公主生有一个儿子,但是夭折了。到了嘉庆年间,丰绅殷德又跟妾室生了两个女儿。在那时候,没有男性后裔就会被认定为绝嗣,所以在丰绅殷德死后,固伦和孝公主过继了丰绅殷德的堂侄福恩为嗣。福恩是和珅的亲弟和琳之孙,丰绅伊绵之子。丰绅伊绵和丰绅殷德这对堂兄弟本来私交就特别好,所以后裔承继也是愿意的。但是丰绅伊绵是和琳的独子,而福恩也是丰绅伊绵的独子,所以从旗档的记录看来,福恩后来是兼祧了和珅、和琳两房后裔的。&/p&&p&另外根据旗档,福恩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光绪年间又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和珅可能是有后裔流传到今天的。&/p&&br&&br&&p&当然了,并不是这位京韵大鼓艺术家……&/p&&br&&figure&&img src=&/v2-9186339daf6ac3f578ef1c3c47a1ebfb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v2-9186339daf6ac3f578ef1c3c47a1ebfb_r.jpg&&&/figure&&br&&p&ps,和珅一族出自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十世祖叫噶哈察鸾,其后裔多数在北京,和珅只是他众多后裔中的一支而已。另外,噶哈察鸾有个弟弟叫阿灵阿巴颜,阿灵阿巴颜的孙子叫额亦都,也就是所谓的“钮弘毅公”了~所以这么算来的话,和珅的“同族”后裔是很多的,但是直系后裔肯定极少,而且血统上已经不是和珅的,而是和琳的了。&/p&
不请自来 和珅被赐死之后,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肯定受到波及,但是相对而言很轻了。仁宗上谕中说:“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平日最为皇考所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将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拏获王…
看了一下回答,发现大多是边塞诗,写金戈铁马,沙场裹尸,自然豪气干云。&br&&br&我倒是觉得不必仅限于此。&br&&br&相比之下,我反而偏爱浪漫主义的诗歌,想象瑰奇,气势宏大,有些读来只觉天地壮阔,气势恢宏。&br&&br&你以为我要说李白了??&br&&br&我偏不
╮(╯▽╰)╭&br&&br&你们读过李长吉 的《苦昼短》么?&br&&br&&br&&b&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b&&br&&br&&b&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b&&br&&br&&b&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b&&br&&br&&b&食熊则肥,食蛙则瘦。&/b&&br&&br&&b&神君何在?太一安有?&/b&&br&&br&&b&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b&&br&&br&&b&吾将斩龙足,嚼龙肉,&/b&&br&&br&&b&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b&&br&&br&&b&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b&&br&&br&&b&何为服黄金、吞白玉?&/b&&br&&br&&b&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b&&br&&br&&b&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b&&br&&br&&br&李贺诗歌素来被诟病为气量不足,境界狭隘,过分追求光怪陆离,不免小家子气。&br&&br&但他气魄宏大处,却往往又远超旁人。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如“东指羲和能走马”。&br&&br&还有这首:&br&&br&&b&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br&&br&吾将斩龙足,嚼龙肉,&br&&br&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br&&br&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br&&/b&&br&&br&何以壮阔如此!!&br&&br&以至于陪伴我度过了整个少年中二时期……
看了一下回答,发现大多是边塞诗,写金戈铁马,沙场裹尸,自然豪气干云。 我倒是觉得不必仅限于此。 相比之下,我反而偏爱浪漫主义的诗歌,想象瑰奇,气势宏大,有些读来只觉天地壮阔,气势恢宏。 你以为我要说李白了?? 我偏不 ╮(╯▽╰)╭ 你们读过李长…
号,晴,微风。妻子怀孕41+2天,待产室顺产。&br&
从凌晨2点到晚上9点,最后说了句&br&
“老公,我好痛,我不想生了。”语落,一分钟后闭气,全身器官衰竭。死因:羊水栓塞。&br&
在一起六年,其中四年异地,结婚66天,此生无憾,无悔。&br&
一个女人愿意为你生孩子是需要多大的爱和勇气。&br&
愿世间的你们,多一些包容和愛,生命太脆弱,我们太渺小,且行且愛且珍惜。&br&
-东&br&&br&&br&&br&昨夜风雪落满头,今生未与卿白首。&br&来生候你艳阳里,未须风雪也白头。&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40& src=&/v2-641bb2df05d80b22d75a2adaf6df8a96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41bb2df05d80b22d75a2adaf6df8a96_r.png&&&/figure&&br&&br&&br&更新。&br&那天只是关注这个问题,然后写下自己答案。&br&不怎么上知乎,看到大家回答,千言万语也只能说句:谢谢,祝君安好。&br&之前和她在一起第二年,她告诉我说有,多囊卵巢,怀孕很困难。我本来就不喜欢孩子,可能是从小单亲的原因,也就说没事,我不介意,一辈子没有,我也愛你,和其他无关。&br&后来在北京治疗看病,自然受孕她怀上了。想想这就是天意,顺其自然,然后回来办酒,在相遇6周年那天才领了证。我本来等到第7年,相遇那天领证,惊喜意外的提前了。&br&6年我们只为要不要孩子吵过一次,我的回答是不想要。如果真的再坚持那么一点,也许就能白头了。&br&终究还是孩子出了问题。&br&人生也总是世事无常,话语真的很苍白,愛,我真的说不出口,只想在一起就好。。。哪怕再多几天,我只要几天了。。。。&br&&br&得之,我幸;&br&失之,我命。&br&我想我可能没那么愛你,不能陪你去死。&br&但我也许能继续帮你活着,让你知道我还好。&br&对不起,老婆。封容。&br&把握不住的风。&br&&br&生生死死一轮回,风风云云一红尘。&br&缘起缘灭一泪痕,今生今世一孤魂。&br&&br&晚安,&br&&br&更新&br&明天日,本应是预想中结婚的日子&br&却变成了一周年的阴祭&br&14号一个人出发&br&凯里?雅安?雅江?芒康?八宿?林芝?拉萨?拉孜?冈仁波齐?狮泉河?喀什?余生······&br&&br&五年前的柒月,妳说妳还想再来的地方就是拉萨,因为这里离天堂最近。如今我带妳来了,妳应该看到了吧。现在明白妳只是个过客,却抢走了我的一切,除了这身行走的皮囊。转山冈仁波齐的时候,决定把妳放在神山脚下,看这山这云,还有我讨厌的天堂,这亦是妳在尘世最后一张照片,以后我将一无所有。&br&想想妳也是幸福的,就如樱桃,还有《七月与安生》里安生,妳们都在二十柒岁死去,留下了最美的容颜和青春。&br&只是这美丽,对我而言,却稍微有些重而已。。。&br&&br&亦愿你们善待周围关心你们的人,还有今天。。。&br&&br&柒年整整&br&柒月柒天4200公里&br&转山冈仁波齐,许妳余生长安&br&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遗忘&br&妳啊&br&我今天就把妳放这里了&br&记住别调皮别再乱跑,安心呆着啊&br&对不起&br&我竟然忘记妳&br&亦连走都不会走了&br&&br&从此余生&br&我的喜与欢,&br&再与你无关。&br&&br&难诉难泣难相忘,&br&留情留忆留长记。&br&转山转水转清风,&br&念云念雪念卿容。&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20& src=&/v2-66d2f9ddca3fd94e9602c81cee4fb7c7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6d2f9ddca3fd94e9602c81cee4fb7c7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69ffddbdeb8eb159b58629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69ffddbdeb8eb159b58629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0& src=&/v2-5106d3ffb7a64f0ce7c7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106d3ffb7a64f0ce7c7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03& src=&/v2-4aba455bf0d383ca8e36e6_b.jpg&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v2-4aba455bf0d383ca8e36e6_r.jpg&&&/figure&&br&
号,晴,微风。妻子怀孕41+2天,待产室顺产。 从凌晨2点到晚上9点,最后说了句 “老公,我好痛,我不想生了。”语落,一分钟后闭气,全身器官衰竭。死因:羊水栓塞。 在一起六年,其中四年异地,结婚66天,此生无憾,无悔。 一个女人愿意为你生…
《雪中悍刀行》中大柱国徐骁登上听潮亭,望着亭下绮丽风光,碧潮春生,远处橙黄夕阳西下,不由想到自己戎马半载,战功赫赫,号称人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如今妻子离去,自己功高震主,不知何时皇帝老儿清君侧,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由说出这句诗:五十年鸿业,说与山鬼听。&br&小哥我前几天看到其他句子,感觉能与这句诗连接一起:&br&无人与我立黄昏,&br&无人问我粥可温。&br&五十年鸿业,&br&说与山鬼听。
《雪中悍刀行》中大柱国徐骁登上听潮亭,望着亭下绮丽风光,碧潮春生,远处橙黄夕阳西下,不由想到自己戎马半载,战功赫赫,号称人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如今妻子离去,自己功高震主,不知何时皇帝老儿清君侧,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由说出这句诗:…
太多了。&br&&br&1:今人雪泥萍踪有首五绝《古意》:君心如大道,我驻一时间。我心如古寺,君坐已多年。这首印象尤为深刻。&br&&br&2:鄙人有个异姓兄弟 &a data-hash=&32ee5bb97c76& href=&///people/32ee5bb97c7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蘖庵& data-hovercard=&p$b$32ee5bb97c76&&@蘖庵&/a& 。有一句“生当薄命曾相顾,一死何人幸作辞。”令我感慨万千。&br&&br&3:添雪斋女王《影青词》里的一首《行香子》 ,其中有句。“寒之甚矣,痛极如焚。乃果非真,情非爱,我非君。”&br&&br&4:江左才子陈公子 &a data-hash=&a9b73e9cc7e575b67bec& href=&///people/a9b73e9cc7e575b67b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江南才子& data-hovercard=&p$b$a9b73e9cc7e575b67bec&&@江南才子&/a&有一首《水龙吟 别大兄北上》,其中有句“向寻常梦里,故人楼上,指东风住。”&br&&br&5:军持《重过金陵》里的一句“市灯昏。二八佳人新倚门。”初次看,我看不懂。后来才知道,那时候作者距离上一次过金陵,已十六年。&br&&br&6:鄙人师尊 &a data-hash=&3bb3bdf6d85fb41db50063f& href=&///people/3bb3bdf6d85fb41db50063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季玄& data-hovercard=&p$b$3bb3bdf6d85fb41db50063f&&@吴季玄&/a& 《落花诗》里的:艳赏曾回深夜烛,遗香宛著美人裾。&br&&br&7:其实我也写过一首《落花诗》,有一句:展眉一刻芬香远,始共秋声到鬓边。&br&&br&说点古人的&br&&br&1:宋人张先的《千秋岁》: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br&&br&2:宋人范成大的《秦楼月》: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br&&br&3:明末清初吴伟业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br&&br&4:明末清初钱谦益的《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br&&br&5:清人朱彝尊的《桂殿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br&&br&6:清人蒋春霖的《忆旧游》:记星街掩柳,雨径穿莎,悄叩闲门。&br&&br&7:还是蒋春霖《满庭芳》:漫托鱼波万顷,便秋风、难问莼鲈。空江上,沉沉戍鼓,落日大旗孤。&br&&br&8:清人张惠言《水调歌头》: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br&&br&9:还是张惠言《相见欢》: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br&&br&最后。最后。。。。。黄庭坚的《千秋岁》: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br&&br&&br&有人点赞再更……&br&——————————————&br&打完LOL发现好多赞……更一波&br&&br&1:我偶像的, &a data-hash=&b4147dcd7ef48bd3ba73ba& href=&///people/b4147dcd7ef48bd3ba73b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顾青翎& data-hovercard=&p$b$b4147dcd7ef48bd3ba73ba&&@顾青翎&/a&
《与韩冰》:两字持君惟少饮,半生误我是多狂。 &br&&br&2:还有波神的, &a data-hash=&833b22ba8e1f1dfd02b6f& href=&///people/833b22ba8e1f1dfd02b6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中州古月& data-hovercard=&p$b$833b22ba8e1f1dfd02b6f&&@中州古月&/a&
《乙未夏与诗友同游圆明园分韵得“天”字》:奇石百年搜已尽,更寻何物补苍天。 &br&&br&古人的&br&&br&1:宋人柳永《斗百花》: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br&&br&2:还是柳永《两同心》: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br&&br&3:宋人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br&&br&4:宋人张炎《八声甘州》: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br&&br&5:还是张炎《湘月》: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br&&br&6:宋人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br&&br&7:元人方回《九日北山寺二首》:试回白首思前事,未觉青山减旧时。&br&&br&8:明人高启《见燕至》:莫入江南旧庭院,杏花风雨总无人。&br&&br&9:明人李攀龙《怀子相》:春来鸿雁书千里,夜入楼台雪万家。&br&&br&10:清人龚自珍《漫感》: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br&&br&11:还是龚自珍《吴山人文征、沈书记锡东饯之虎邱》: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br&&br&12:清人谭献《丑奴儿慢》:省识春风,踏歌扶醉上湖亭。而今依旧,青衫中酒,落照西泠。&br&&br&13:还是谭献《东风第一枝》:正故园、数点幽花,欲寄一枝人远。&br&&br&14:晚清范当世《留别新绿轩》:百年香火崇碑在,四海烟涛一剑寒。&br&&br&15:晚清陈曾寿《落花四首 其一》:几回雨后仍相见,一尔风前便永期。&br&&br&16:还是陈曾寿《十二日请急回武昌》:一代衣冠宾毕献,百年心事月初弦。&br&&br&17:晚清陈三立《晓抵九江作》: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颠。&br&&br&18:还是陈三立《初春过仓园啜茗初台赋示主人》:歌怀坐接南朝梦,输借丝竿作钓翁。&br&&br&19:晚清郑孝胥《登摄山最高峰》:名山谁信身堪隐,世事终怜劫未阑。&br&&br&20:还是郑孝胥《春归》: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br&&br&21:作为蒋春霖脑残粉,还要安利一波。《甘州》:同怀感,把悲秋泪,弹上芦花。&br&&br&22:还是蒋春霖。《东风第一枝》:待借他、一缕东风,悄把万花吹转。
太多了。 1:今人雪泥萍踪有首五绝《古意》:君心如大道,我驻一时间。我心如古寺,君坐已多年。这首印象尤为深刻。 2:鄙人有个异姓兄弟
。有一句“生当薄命曾相顾,一死何人幸作辞。”令我感慨万千。 3:添雪斋女王《影青词》里的一首《行香子》 ,…
一个常见的理解偏差,就是古人写古事不犯错。其实古人写书也经常犯错。要知道,古人也分什么古人,唐人写汉人,宋人写唐人,明清人写宋人,从我们的视角来看都是古人,可人家彼此差着好几百年。类似“我孝庄”之类的错误,始终不绝于书。何况那会儿既没搜索引擎也没考古与文献结合的科学研究,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也不多,大部分人还是文盲状态,犯错真是再正常不过了。&br&&br&题主说封神那种同人小说不算,我的理解是大概因为那是神魔小说,和真实历史已经没什么关系,也就不存在什么真实历史bug。但是,即使以这个标准来看,封神“我孝庄”的事还是不少的,别的不说,单是&b&“陈塘关总兵李靖&/b&”这个头衔,就够乐好几天的。&br&&br&还有,开篇第一章里,纣王就在女娲庙里题了一首七律:&b&“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b&&b&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b&” &br&&br&大商朝的七律,问问你们怕不怕?&br&&br&其实许仲琳(姑且认为作者是他吧)还算是有学问的。《封神演义》还有个前身,叫做《武王伐纣平话》,是民间艺人攒出来的,bug更是满地都有。比如在中卷,姜子牙投奔西岐前,给自己算了一卦:&b&“&/b&&b&姜尚向西方观望,相真主,言明君在于何处。望见巨蟹宫生紫气,下接着西秦地。” &/b&&br&&br&中国早在隋代就有十二星座的概念了,而且有分野相配。巨蟹座对应的是陕西一带,故称秦地。这个没问题——可是武王还没伐纣呢!哪特么来的西秦啊!!!&br&&br&这种错误《三国演义》也不少犯。比如把虎牢关和汜水关当成两道关,关羽从许都北上,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能打到西北方向的洛阳去。还有第二回,刘备剿了黄巾,&b&得授&/b&&b&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b&&br&&br&这一行字可神了。定州这地方,汉代叫卢奴,是中山国的所在。后来历代改称中山、安州,一直到拓跋珪才第一次叫做定州。到了徽宗时,定州改称了中山府。换句话说,定州中山府,本来就是一个地方。刘玄德不愧是汉室宗亲,一个县尉能挂了三朝的职衔。&br&&br&类似的错误,罗贯中犯了太多。而且有一个特别著名的错误,很符合题主要求,是作者自己的失误。&br&&br&《三国演义》第十五回:&b&“却说袁术暗有称帝之心,乃回书推托不还;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b&&br&&br&这是直接引用《三国志》的原文。《孙讨逆传》:“&b&(袁)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b&“。但是可能罗贯中那天写的太晚,光线昏暗,少看了一个”弘“字,古代又没标点符号,结果就把无辜的杨弘给”大将“了。&br&&br&还有在一百二十回里,”&b&(王)濬大笑,遂造大筏数十方,上缚草为人…&/b&…“。这是抄《晋书》里的句子:&b&”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b&”。老罗断错了句子,把“方”当量词用了。&br&&br&《三国演义》里每次提到东吴,有一个固定句式介绍疆域范围:“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比如张松就说过:&b&“东吴据六郡八十一州,民强国富,犹且不知足耶?”&/b&&br&&br&&br&江东六郡倒是能数得出来,但&b&八十一州&/b&就简直胡闹了,汉代的州比郡大,到这儿完全被颠倒过来了,哪给你凑出八十一州来,整个亚洲才多大啊?不过这事倒不怪老罗。因为三国话本是在宋代成形的,当时的“州”,行政级别和管辖面积比汉代的州要小得多。对那时的市井百姓来说,“六郡八十一州”听起来再正常不过,说书人也只得这么说。后来传承下来变成习语,一直流传至今。&br&&br&接下来稍微再点一下题,古书里有没有和“我孝庄”性质相同的错误呢?&br&&br&有!&br&&br&元曲名家睢景臣写过一个《高祖还乡》,讲刘邦荣归故里,一个当地村民认出他就是当初的无赖混混刘三。整个套曲写的极为风趣幽默,最后几句是这么说的:&b&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b&&br&&br&&br&实际上刘邦死后,庙号定的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一直到了司马迁,才把这俩合并,称为高祖。所以刘邦返乡的时候,那位村民断然不可能知道这位刘三改姓更名叫汉高祖。——当然,以睢景臣的学问,应该知道汉高祖的用法,只是元代的老百姓就知道汉高祖,为了押韵和方便观众接受,姑且留下了这么一个BUG,无损这部作品的精妙。&br&&br&类似的bug,《西游记》里也曾犯过。第九回,泾河龙王犯了天条,求袁守诚救命。&b&守诚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条生路与你投生便了。”龙曰:“愿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保无事。”&/b&&br&&br&&br&好嘛,这会儿才贞观十三年,袁守诚你就把李世民的庙号给算出来了。不光算出来,还敢大声嚷嚷。真追究起来,只怕你死的比泾河龙王还快。&br&&br&结果泾河龙王也是病急乱投医。果然去求李世民救命,李世民故意找魏征下棋,不料魏征梦斩龙王。龙王冤魂前来索命,&b&“太宗愈加惊恐。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b&&br&&br&&br&泾河龙王真是太实诚了……&br&&br&当然,谥庙超前这个问题,作者可以推说这是小说创作,不必深究。但曾经有一个不是文学创作的严肃场合,居然也公然出现过“我孝庄”的大BUG。&br&&br&景初元年,曹睿在五月份要调整宗庙祭祀制度。结果有关部门递上来一份建议:&b&”&/b&&b&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b&&br&&br&前头几句还挺像回事,曹操太祖武皇帝,曹丕高祖文皇帝(注意,不是太宗,也不是世祖),但后来就不太像话了——皇上您的庙号呀,不如叫魏烈祖。&br&&br&这搁别的皇帝,估计早让人推出去斩了。我这还没死呢!你嚎的哪门子丧?但曹睿不知为什么,高高兴兴就接受了。或者说,这个庙号本来就是他自己授意别人起的。&br&&br&这事很蹊跷,当时是景初元年,曹睿身体应该还可以,一直到次年年底,健康才急剧恶化。他为啥这么急要把庙号定下来?是因为预感到了自己活不了几年,必须先把庙号敲定才能踏实?&br&&br&到底什么原因,现在无法揣测。至少孙盛对此是不屑一顾,嘲笑说“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昔华乐以厚敛致讥,周人以豫凶违礼,魏之群司,於是乎失正。“&br&&br&所以曹睿就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有资格翘着拇指说”我孝庄“、”我烈祖“的皇帝。&br&&br&最后说个花边八卦吧,有点跑题,但也不算跑的太远。几十年后,若有人问同样问题,这个例子就可以用上了。&br&&br&当代有一位老文学家,写了本书叫《&b&曹操与献帝&/b&》,简介如下:它先是一部政治小说、军事小说,充满了对政治军事斗争的智慧权谋的描写,用人之道、施政之理、宫廷中和战场上的博弈,高潮迭起,令人叫绝。另一方面,作者还大胆地编织了一条爱情主线,活生生虚构出一位红颜知己,这本是一个俗套,却写得不同凡响、大气感人。&br&&br&&p&关于这本书的采访片段如下:&/p&&br&&p&记者:您今年出版了《曹操与献帝》,同您以往的作品相比,《曹操与献帝》让人耳目一新,您为这样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p&&p& 作者:&b&我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一直有浓厚兴趣,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与研究。正是这种看来与文学无关的阅读与研究为《曹操与献帝》的写作做了准备。&/b&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作家,我始终怀有文学的企图,小说创作是我的主业,中国历史中故事浩瀚,可选择的题材很多。当我决定写《曹操与献帝》时,以往的积累发挥了作用。&b&我很庆幸自己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作品。&/b&&/p&&br&&p&然后是部分节选:&/p&&br&&figure&&img src=&/5b363637cdf1debd0a48ab_b.jpg& data-rawwidth=&1202& data-rawheight=&1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2& data-original=&/5b363637cdf1debd0a48a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c4d0b8e6b8ca8de873b2bc_b.jpg& data-rawwidth=&1314& data-rawheight=&1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4& data-original=&/dc4d0b8e6b8ca8de873b2b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335f93f81c3a17b5b9826_b.jpg& data-rawwidth=&1214& data-rawheight=&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4& data-original=&/b335f93f81c3a17b5b982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ae9b6399acbde_b.jpg& data-rawwidth=&1303& data-rawheight=&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3& data-original=&/dae9b6399acbde_r.jpg&&&/figure&
一个常见的理解偏差,就是古人写古事不犯错。其实古人写书也经常犯错。要知道,古人也分什么古人,唐人写汉人,宋人写唐人,明清人写宋人,从我们的视角来看都是古人,可人家彼此差着好几百年。类似“我孝庄”之类的错误,始终不绝于书。何况那会儿既没搜索…
日本汉诗可以说是汉诗海外的最大分支之一了。按照普遍的说法习惯上把日本汉诗分为四个阶段。&br&  我也先简单说说其一阶段就是王朝时代。&br&  日本汉学溯源要到应神天皇时期。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所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博士王仁为日本皇太子之师,为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汉学的传入引发了一阵宫廷汉学热。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形成的重要基础。&br&  但如果说真正的汉诗之滥觞应该追溯到天智天皇(也就是大化改新中与中臣镰足密谋推倒苏我入鹿的中大兄皇子)时期,当时的太政大臣大友皇子也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日本汉诗诗人。因为日本进入飞鸟时期后,经历了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个时期也被称之为白凤文化时期。在当时,日本和中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同时派出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中国也相应的派出了使者回访。最著名的就是圣德太子时期的小野妹子和裴世清。处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诗歌鼎盛的时期,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兴起的一个重要契机。&br&  大友皇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日本汉诗诗人,在日本著名的汉诗集《怀风藻》中,收录了他的两首诗《侍宴》、《述怀》。《怀风藻》中记载:太子(大友皇子)天性明悟,雅爱博古。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江户时期的汉诗评论家江村北海评价他“典重混朴,为词坛鼻祖而无愧者。”此处摘录大友皇子《述怀》一首:&br&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br&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br&  壬申之乱后,大友皇子在与其皇叔大海人皇子的夺权战争中失败自杀,大海人皇子即位,即天武天皇。天武天皇与京设立太学,于地方设立国学,文化大振兴。此时的皇室汉诗诗人极多,如天武天皇自己,河岛皇子,大津皇子等等。&br&  上文里提到了《怀风藻》,汉诗集《怀风藻》成书于奈良时期,与当时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并称。桓武天皇迁都后,日本正式进入了奈良时期。这个时期汉诗文已经成为了日本皇室成员的必修课。奈良时期的日本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其中诞生了万叶假名记录方式,诞生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本史书。在诗歌方面则是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和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怀风藻》成书于孝谦女皇时期,传言作者为大友皇子的曾孙淡海三船。收录了天智天皇时期到奈良中期的64位诗人共120首作品。其中多为仿齐梁体的古诗,内容也比较单调,多数为宫廷中的侍宴,述怀,迎驾,游乐等内容。其中诗人懂得用韵,用字典雅,好用偶而不合律,有些诗的内容也因过度典雅化导致生僻词语较多。这里摘文武天皇的一首《咏月》诗:&br&月舟移雾渚,枫楫泛霞滨。台上澄流耀,酒中沉去轮。 &br&水下斜阴碎,树落秋光新。独以星问镜,还浮云汉津。&br&  受到了唐诗的影响,奈良时期的七言诗发展速度极快,使七言逐渐走上日本汉诗的舞台,同时平仄也趋于和谐。奈良时期也诞生了日本有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孝谦女皇。奈良时期额外提起一个诗人则是阿倍仲麻吕。这个人在中国比较出名,它曾作为第八批遣唐使远赴中国,入唐后改名晁衡。阿倍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并且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大诗人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在其获准回国后,曾做《衔命还国作》,也被收录了宋代编撰的《文苑英华》。摘录于下:&br&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br&  其中关于阿倍仲麻吕最有名的典故则是李白误听传言以为阿倍仲麻吕在归途中溺水而亡,而作《哭晁卿衡》。诗文如下:&br&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br&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br&  此后,平安时期如《怀风藻》这类的汉诗集还有嵯峨天皇授命编纂的《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淳和天皇授命编纂的《经国集》,史称敕撰三集。嵯峨天皇(也就是日本著名动漫《棋魂》的背景时期)擅长创作汉诗,这里列出七律一首:&br&三春出猎重城外,四望江山势围雄。逐兔马蹄承落日,追禽鹰翮拂轻风。&br&征船暮入连天水,明月孤悬欲晓空。不学夏王荒此事,为思周卜遇非熊。&br&  值得一提的是嵯峨天皇的女儿智子公主被誉为平安朝第一女诗人,也列举七律《春日山庄》一首:  &br&寂寂幽庄水树旁,仙舆每降一池塘。林栖孤鸟识春泽,谷涧寒花见日光。&br&泉声近极初雷响,山色高晴暮雨行。感此更知恩顾渥,生涯何持答穹苍?&br&  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日本正式进入平安时代。桓武天皇精通儒学,并大力发展文化,继续派出遣唐使。平安时期,日本开始使用假名字母,汉诗也空前繁荣。日本汉诗宗唐诗,其中对日本汉诗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是白居易。据近藤春雄统计《千载佳句》中收录中国诗人149家诗共1083联中,白居易诗有507首。在藤原公任编纂的《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中日诗人80家,588联,其中白居易占有135联。据丸山清子统计,平安时期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中共引用了中国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百居易占了106处,足可见其影响力。提起白居易,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位著名的日本诗人菅原道真。&br&  菅原道真,是日本公卿阶级的汉诗代表人物之一,官位最高至正二位右大臣。也是著名的遣唐使之一。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废除遣唐使的人。菅原道真是日本的学问之神,文化之神。其著作《菅原文草》中可见白乐天风对平安时期诗坛的巨大影响。列举菅原道真诗《秋思》一首:&br&丞相度年几乐思,今宵触物自然悲。声寒络纬风吹处,叶落梧桐雨打时。 &br&君富春秋臣渐老,恩无涯崖报犹迟。不知此意何安慰,饮酒听琴又咏诗。&br&  而菅原道真改变日本汉诗发展的另外一个重大时间则是废除遣唐使。菅原道真曾经做过遣唐使,在他作为遣唐使出使期间,正值唐朝末期(公元894年,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国内形势混乱,所以在菅原道真回国后提出要废除遣唐使。遣唐使的废除使汉诗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宫廷皇室的汉诗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汉诗走向了游戏化等形式主义的道路。游戏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体现了平安时期的日本汉诗对运用文字技巧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中回文诗和字训诗是游戏化的代表。这里举二例:&br&回文诗一首:&br&寒露晓沾叶,晚风凉动枝。残声蝉慧慧,列影雁离离。兰色红添砌,菊花黄满篱。团团月耸岭,皎皎水澄池。(橘左列)&br&字训诗一首:&br&周禾致瑞稠,人寿与仙俦。加马驰高驾,求衣拥善裘。夏香莲绽馥,秋木叶落楸。官舍饱门馆,三刀几九州。(源顺)&br&  日本的汉诗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因为遣唐使的废止而停滞,相反,官派遣唐使的停止并没有完全隔断中日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僧人承担起了中国文化接受的重任。诗僧也逐渐在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说日本关于佛教的发展还要追溯到飞鸟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向中国,再由中国传向百济,最后由百济传往日本。玄奘西行归来后,唐朝称为了佛教的传播中心。唐代传入日本的佛教在奈良时期形成了南都六宗与大乘六宗。最初的南都六宗之一法相宗的创始人道昭就是留学于唐朝的学问僧。孝谦女皇时期,鉴真东渡,开创律宗,平城京成为日本的佛教中心。时间到了平安时代后,大乘六宗中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让日本的佛教中心从平城京转移到了平安京。最澄大师在比叡山延历寺(这个也就是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火烧的那个地方)创立天台宗。比叡山也成为了日本佛教的母山。与天台宗同时并称的是空海大师所建立的真言宗。在嵯峨天皇时期,天台宗与真言宗也成了护国两大佛教宗派。空海大师也是相传假名字母的创立者,编纂了第一部汉文辞典《篆隶万像名义》。这里单独说一下空海大师。&br&  空海大师是真言宗的创始人,也是在唐朝交流的著名学问僧。空海大师于公元806年携带从佛典经疏﹑法物等回国﹐并带走除了大量佛典之外的《刘希夷集》、《王昌龄集》、《朱千乘诗》、《贞元英杰六言诗》、《杂诗集》、《杂文》、《王智章诗》、《诏敕》等大批诗文作品和书法作品。并著有《文镜秘府论》,到现在依然是研究六朝到唐代古近体诗的重要研究资料。这里列举空海大师的作品《后夜闻佛法僧鸟》:&br&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br&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br&佛教的极大发展影响了整个日本历史,到了镰仓幕府时期,诗僧也逐渐占据日本汉诗的主导地位,史称五山文学,日本汉诗也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r&先简单说这些了。之后的有空再说。&br&======================================================================分割线======================================================================&br&发觉这个莫名地坑了,去年因为做微信订阅号,曾经写过一些关于汉诗发展有的没的,里面还有一些方便阅读的简单的注释,也不特地删去了,一股脑贴过来。&br&&p&1、&br&&/p&&p&天宝十二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向东远望,怀着沉痛的心情为一个远去的日本友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a href=&///?target=http%3A///view/1556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苍梧&i class=&icon-external&&&/i&&/a&。&/p&&p&
阿倍仲麻吕,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入唐后改名为晁衡。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唐代名士交好。宋代“四部大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中记载的唯一一篇外国人的作品也正是阿倍仲麻吕的《衔命还国作》。其诗如下:&/p&&p&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a href=&///?target=http%3A///view/82568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路远&i class=&icon-external&&&/i&&/a&,若木故园林。西望&a href=&///?target=http%3A///view/67524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怀恩&i class=&icon-external&&&/i&&/a&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p&&p&这首诗亲切感人,意味悠远。可以称得上是佳作。同时格律精严。如果不标注,是完全看不出和中国人创作的中国诗有什么区别。而这并不是特例,能够像阿倍仲麻吕一样创作出严谨的中国诗词在日本更是大有人在。而日本文化和中国诗在千百年历史中不断碰撞,终于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日本汉诗。&/p&&p&中国诗在海外通常被称作汉诗。而说日本是其在海外的最大分支也不为过。而日本汉诗比起中国汉诗另有别样的风味,很大一部分归结于日本人本土的语言习惯以及创作汉诗的方法。&/p&&p&古时的中国是真正意义的上国天朝,包括朝鲜半岛与日本岛都是能够使用一些汉语的。比如说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的主角千利休与落难的朝鲜公主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汉语作为中间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而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的假名则是其和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但在日本的王朝时期的早期,还没有假名的出现,所以所有的日语都是用我们中国看起来像蝌蚪一样的文字来表示。那么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是如何阅读并朗诵已经传入的汉诗呢?这里就不得不说日语与汉语之间的重要桥梁——训读法与音读法。&/p&&p&训读是日本人依日语文法解读汉文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日语来翻译汉语中字句的意思,举一个例子,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流传十分广泛:&/p&&p&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p&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p&按照训读法来看则是:&/p&&p&月(つき)落(お)ち乌(からす)啼(な)いて霜天(しもてん)に满(み)つ&br&
江枫(こうふう)渔火(ぎょか)愁眠(しゅうみん)に对(たい)す&br&
姑苏(こそ)城外(じょうがい)寒山寺(かんざんじ)&br&
夜半(やはん)の钟声(しょうせい)客船(かくせん)に到(いた)る&/p&&p&括号内实际上就是训读的内容。有点像我们翻译英文文章。括号内的是对前面汉字的翻译,比如つき是月的意思,而括号外的日文是一些对句子省略部分的补充的实词和助词之类的虚词。以及语序则是依照日本人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语意按照日语的方式加以实现。比如说第一句再翻译回汉语就是:&/p&&p&月亮落下大地,乌鸦啼叫霜天在充满的港口。&/p&&p&这样的翻译方式虽然说会出现表意不准确等问题,但却无疑为日本人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p&&p&而音读法则是通过拟音的方式,把日语汉字用汉语的方式读出来。比如说成年是せいねん,按照音标是[seinenn],世界是せかい,按照音标是[sekai]。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在观看日本电影电视动漫时会听到其中很多日语的发音很像汉语,也是这个原因。多说一嘴,日语并不只用音读法来阅读汉语,还可以用音读法来阅读英语,比如英语中的常见人名Smith(史密斯)的日语为スミス,音标为[sumisu]。而日本人正是通过将自己的内容先用日语写出,然后佐以中国诗词所要求的格律以及汉语语法,就形成了日本汉诗。成型的诗用音读法的方式读出来,就成为了一种起码在听觉上是那么回事的中国诗词朗诵。&/p&&p&世界文学总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相通的,而训读法和音读法无疑成为连接中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让这两种文化实现了交流与碰撞,终孕育出了新的文学形式。&/p&&p&2、&/p&&p&如果把日本文学比作绚烂的星空,那么毫无疑问《源氏物语》是其中夺目的斗杓。《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生于一个汉学素养浓厚的中贵族家庭,父亲藤原为时就是一位优秀的汉学学者和汉诗诗人。而《源氏物语》中共引用了中国文学典籍中的内容185例,其中白居易的诗词竟然占据了其中的106例。不仅仅是《源氏物语》,据近藤春雄统计《千载佳句》中收录中国诗人149家诗共1083联中,白居易诗有507首。在藤原公任编纂的《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中日诗人80家,588联,其中白居易占有135联。为什么白居易会在日本如此受欢迎?那还要从源头来说起。&/p&&p&日本汉学溯源要到应神天皇时期。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所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博士王仁为日本皇太子之师,为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汉学的传入引发了一阵宫廷汉学热。这个也是日本汉诗形成的重要基础。而后经历了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日本积极学习强大的邻国中国,大量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当时的中国诗歌正处于六朝①末到初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汉诗风格也影响了日本汉诗的发源。&/p&&p&日本公认的第一位诗人是大友皇子,《怀风藻》中记载:太子(大友皇子)天性明悟,雅爱博古。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江户时期的汉诗评论家江村北海评价他“典重混朴,为词坛鼻祖而无愧者。”在《怀风藻》中收录了他的两首作品,试举一例:&/p&&p&述怀&/p&&p&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p&&p&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p&&p&壬申之乱后,大海人皇子击败了大友皇子成为了新一任的天皇,即天武天皇,在各地设有国学,使日本汉学得到进一步振兴。迁都平城京后,日本正式进入奈良时期。传说为大友皇子孙子的淡海三船对前人64家总计120首汉诗进行整理编著而成的《怀风藻》也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汉诗选集。而这一段的日本汉诗风格主要还沿袭六朝诗风。&/p&&p&随着遣唐使的不断增加,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其中最著名的则是上一期我们所提到的阿倍仲麻吕。这时邻国中国正处于盛唐,七言诗也在这个时期随着遣唐使的风帆传回到日本。到了平安时期,嵯峨天皇敕命编撰《凌云集》与《文华秀丽集》,与后代淳和天皇编纂的《经国集》史称“敕撰三集”。这个时期日本开始使用假名字母,汉诗也空前繁荣。日本诗风从尊六朝转为尊唐,其中唐代诗人诸家中又以白居易为正宗。当时在日本言及汉诗的人必称《白氏长庆集》。有这样一则小故事:&/p&&p&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相传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很强。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见臣下小野篁时,赋汉诗曰:“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惟‘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仅使卿耳,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p&&p&日本的很多天皇曾经开设过《白氏文集》的讲座,而包括之前所说得紫式部也曾经为皇后讲解过《白氏文集》。很多作品②中也会对白乐天的诗歌进行大量引用。这些都足见白居易对日本汉诗的影响力。&/p&&p&而提起白居易,不得不提起另一位日本著名诗人——菅原道真。菅原道真在日本的地位如同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被奉为学问之神与文化之神。而菅原道真又是白居易的崇拜者与追随者。《菅家文草》中引用、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更是高达500多处,也被称作日本的白乐天③。试举诗作《秋思》:&/p&&p&丞相度年几乐思,今宵触物自然悲。声寒络纬风吹处,叶落梧桐雨打时。&/p&&p&君富春秋臣渐老,恩无涯崖报犹迟。不知此意何安慰,饮酒听琴又咏诗。&/p&&p&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诗坛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呢?首先是因为其诗存量多,取材范围广,在日本汉诗的传入与发展时期,无疑是最优秀的学习素材。其二则是白诗相对通俗浅显,容易学习。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日本人创作出汉诗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之如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学起来的难度要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白居易“老妪能解④”的诗歌既能读懂,又好模仿,自然要容易得多。其三则是其“闲适”与“感伤”的思想,符合日本人的美学⑤欣赏角度。&/p&&p&而随着唐朝进入后期,战乱频发,出于安全的角度,菅原道真提出废止遣唐使。日本汉诗的贵族化也一去不复返。而遣唐使的废止不能够阻碍中日文化的交流,僧人承担起文化交流的重任,而日本汉诗也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五山时期。 &/p&&p&①指&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ew/2393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东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ew/63792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齐&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i class=&icon-external&&&/i&&/a&六个北方朝代。&/p&&p&②包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p&&p&③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菅右相者,国朝文章之冠冕也。渤海客睹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 ...”&/p&&p&④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p&&p&⑤主要指物哀(物の哀れ)&/p&&p&3、诗有百道(上)&/p&&p&霜满&a href=&///?target=http%3A///s%3Fwd%3D%25E5%E8%%26hl_tag%3Dtextlink%26tn%3DSE_hldp0zkg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军营&i class=&icon-external&&&/i&&/a&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p&&p&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p&&p&——上杉谦信《于能登对月有感,九月十三夜阵中作》&/p&&p&在今日的新潟县与山形县,依然流传着400多年前的《上杉谦信家训(辉虎の家训 )》。在风云动荡的战国时期,越后的大名上杉谦信高举毘沙门天①与义的旗帜,一往无前,与当时杰出的军略家武田信玄在川中岛大战五次,不分胜负。上杉谦信一生无败绩,赢得了“军神”的美誉。就是这样一位号称“战国最强”、“越后之龙”的大名,却有着不为人知儒雅的一面。上杉谦信汉学造诣极高,精通四书五经,并擅长汉诗、琴曲、书道、茶道。最有名的就是在攻破长家的居城七尾城后的所做的《九月十三夜》。&/p&&p&日本汉诗起源于皇家,但真正在日本汉诗史上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往往并非王朝时期那些皇室诗人,反而像上杉谦信这样的武家人、士庶群体和僧人。那么日本汉诗在王朝时代后究竟有怎么样的发展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先说一说关于僧人的故事。&/p&&p&公元894年,由于唐朝末期的战乱,日本废止遣唐使。但是遣唐使的废止并不能够阻碍日本与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有一个新的群体撑起了两国交流的重任,他们就是僧人。起初学问僧包含于遣唐使中,是遣唐使中在唐代学习的僧人群体。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弘法大师。空海,自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公元806年随第十七批遣唐使入中国学习,并为日本带回了大量的文献,著有《文镜秘府论》等。同时他也开创了日本的真言宗,是一代佛教高僧。空海精通汉诗,其诗多妙音禅意,如:&/p&&p&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p&&p&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p&&p&——空海《后夜闻佛法僧鸟 》&/p&&p&随着鉴真的东渡以及空海、最澄②等学问僧的回归,日本的佛教达到了鼎盛,分别形成了以奈良为中心的南都六宗和以平安京为中心的大乘六宗。佛教的兴起震动了整个日本诗坛,从大唐归来的学问僧个个精通汉学,并且形成特有的诗风。进入镰仓时代后,汉诗不再是日本皇室的专利,在僧人的推动下,日本的汉诗也进入了五山文学时期。&/p&&p&所谓五山,是日本效仿中国设立的“五山十刹”。五山十刹受到镰仓幕府的保护,并且作为幕府的重要参谋,不仅可以参与政治,还主导了当时的艺文与学问。&/p&&p&五山文学时期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诞生了放在整个日本诗史举足轻重的角色。五山文化的始祖是一山一宁,宋人,本名胡一山,元朝时期作为“通二国之好”的使者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并于日本终老。一山一宁是日本五山文化的发源,也是领袖。在日本极其受尊敬并被封为国师。日本的天皇赞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而正是在他的培育下,第一代五山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应运而生。在这些人中,最杰出的则是虎关师炼与雪村友梅。&/p&&p&虎关师炼,师从于一山一宁,是五山汉文学的先驱者,著有诗集《济北集》。其人以博学著称,精通孔孟老庄之说,又精通程朱理学。其汉诗文字清新洗练,开一代之风貌:&/p&&p&浅水柔沙一径斜,机鸣林响有人家。 &br&黄云堆里白波起,香稻熟边乔麦花。&/p&&p&——虎关师炼《秋日野游》&/p&&p&同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雪村友梅也是中国高僧一山一宁的徒弟,被称为五山汉文学的代表人,著有诗集《岷峨集③》。精通古诗,试举一例:&/p&&p&吾不欢人誉,亦不畏人毁。只缘与世疏,方寸淡如水。&/p&&p&一身缧绁余,三载长安市。吟哦聊适情,直语何容绮。&/p&&p&——雪村友梅《杂语》&/p&&p&而到了南北朝末期,室町幕府初期,出现了五山文学可以说最杰出的两位诗人,被称为“五山文学双璧”。他们就是绝海中津与义堂周信。&/p&&p&绝海中津,33岁时入明学习,与大陆僧人交往密切,诗歌有宋明风味。他与同时期明朝著名文学家高青丘④年龄相仿,诗风相近,被称为“海东之魁⑤”。绝海中津著有诗集《蕉坚稿》,诗被时人称为“吐语辄奇⑥”。他曾经拜见过明太祖朱元璋,并在朝堂上应制作诗一首:&/p&&p&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p&&p&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p&&p&——绝海中津《应制赋三山》&/p&&p&当时朱元璋当场相应,依原诗诗韵合诗一首:&/p&&p&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柏琥珀也应肥。&/p&&p&当年&a href=&///?target=http%3A///view/4177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徐福&i class=&icon-external&&&/i&&/a&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p&&p&先不说朱元璋合的诗质量如何,这个故事却被时人所记载一直流传到后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友好的见证。&/p&&p&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义堂周信,与绝海中津齐名,号空华真人,著有《空华集》。相较于绝海中津,义堂周信在“仕途”上走的更顺。作为一直服务于足利⑦幕府的僧人,其生涯鼎盛时做到了五山中最高的南禅寺主持,所以也被称作是“御前文学”最杰出的诗人。其诗以巧致著称,最著名的绝句则是:&/p&&p&酒旆翩翩弄晚风,招人避暑绿荫中。 &br&谁将钓艇来投宿,典却蓑衣醉一蓬。&/p&&p&——义堂周信《小景》&/p&&p&当时嘉兴天宁寺的楚石梵崎曾看过《空华集》后惊叹:“不意日本有此郎耶?明人皆云,疑是中华人,寓其人者之作也。”足见其诗之高度。&/p&&p&以上所说的四位可以说在日本诗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还要额外提一个人,这个人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他就是一休,也就是日本著名动漫《聪明的一休》中一休哥的人物原型。&/p&&p&一休宗纯,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奇僧,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一休身处皇家,是南北朝时期后小松天皇的儿子,但由于足利家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室町幕府,本应享受荣华富贵的一休从小就被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命令在京都安国寺出家。长大后的一休进入了五山十刹体系中的京都建仁寺,当时的僧人风气已经不同于起初,外表祥和兴盛下内部确实腐烂不堪。看透了一切的一休超越了世俗的物欲与法则,按照自己心中的大乘佛教修行方式去修行,因此也被后人称为“疯僧”、“狂僧”。一休精通汉诗,著有狂云集,诗风如寒山⑧。其中又有很多诗所记述的内容正是自己的疯狂之处,如讴歌自己与一个盲女爱情的:&/p&&p&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p&&p&一休作为一个狂僧的形象,无论在日本的佛教史亦或是汉诗史都不能说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性格特点,让他在民间成为了一个传奇,被日本人世世代代传颂下去。&/p&&p&五山时期的诗人诗基本摆脱了王朝时期皇室贵族玩弄汉文学的“日本腔调”,更接近当时同时期的宋元明代诗歌风貌。在日本当地文化环境与中国诗歌的交融下,日本人学习中国诗歌并在其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物哀的文学特色,同时又不沉沦,怀有济世思想。&/p&&p&室町幕府末期,守护代的衰弱与新时代大名的兴起使得日本进入了一个下克上的特殊时代,史称日本战国时期。各地的大名为了争夺天下重新重视起儒家的平天下之术,再加上几次佛教的灾难⑨也使禅宗的影响逐渐消退。五山时代的衰亡并没有阻碍日本汉诗的进步。武人与士庶阶层重新接起汉诗的接力棒,将汉诗传承下去,形成了新的汉诗风格。&/p&&p&①在&a href=&///?target=http%3A///view/469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佛教&i class=&icon-external&&&/i&&/a&中为护法之天神。&a href=&///?target=http%3A///view/419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杉谦信&i class=&icon-external&&&/i&&/a&特别信奉毗沙门天,曾在毗沙门堂得到感悟,自诩为毗沙门天的化身,一生不近女色,生活近似律僧。由于崇尚“义”,其行为在战国乱世显得很特别,出征时高举“毗”字战旗进行圣战。&/p&&p&②与空海同一期的留学僧,天台宗的创始人。&/p&&p&③雪村友梅在唐时居住于四川时间较长,其诗集名用岷山与峨眉山首字。&/p&&p&④高青丘,即为高启,元末明初人,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p&&p&⑤天竺寺僧人如兰在《蕉坚稿》跋文写到:“诚为海东之魁,想无出其右者。”&/p&&p&⑥竹庵曾评价过绝海中津:绝海藏主力究本参,禅燕之余,间事吟咏,吐语辄奇”。&/p&&p&⑦即室町幕府。&/p&&p&⑧寒山,唐代诗僧。一直以来受到日本学者推崇。&/p&&p&⑨如织田信长曾火烧比叡山延历寺。&/p&&p&4、&/p&&p&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五山文化也逐渐衰弱下去,而不断进步发展的新群体一步一步地扭动着整个诗史的格局。&/p&&p&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后,守护代逐渐衰弱,而一些国内的豪族崭露头角,取代旧的守护代,转化为新的战国大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相模的北条早云,美浓的斋藤道三与出云的尼子经久。日本也进入了全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地的大名把重点放到了如何治国平天下,而通过朝鲜半岛传入的儒家文化无疑是最好的学习资源。&/p&&p&日本的武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莽张飞”的形象,作为可以与公家分庭抗礼,控制国家的武家人在文化修养上也并不落后,比如在战国初期最有希望的上洛①者今川义元,精修佛法,并喜爱汉诗与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a href=&///?target=http%3A///view/3522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富士&i class=&icon-external&&&/i&&/a&诗”,留下诗歌众多。而被称为日本第一军略家,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也有很多汉诗流传,最有名的则是《新正口号》:&/p&&p&淑气未融春尚迟,霜辛雪苦岂言诗。此情愧见东风笑,吟断江南梅一枝。&br&风送莺寒意结加,梅边吟履月横斜。因思香雪斋前夜,春若有情吾约花。&/p&&p&万历二十六年(1598),随着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病逝与壬辰战争的失利,让政局的天平愈加倾斜于德川家。而同时期一位日本人在伏见城会见了在壬辰朝鲜战争中被俘虏的朝方大臣姜沆,接受了朝鲜儒学家李退溪②的朱子学说,成为了日本朱子学独立发展的滥觞,也影响了战国末期以及江户时代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个人就是藤原惺窝。&/p&&p&藤原惺窝,名肃,字敛夫,号惺窝。他是日本哲学家,&a href=&///?target=http%3A///view/8970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江户&i class=&icon-external&&&/i&&/a&时期早期理学领袖。他一生没有做官,却为当时的天下人德川家康讲过学,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则是出&a href=&///?target=http%3A///view/34236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林罗山&i class=&icon-external&&&/i&&/a&、石川丈山、&a href=&///?target=http%3A///view/775927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松永尺五&i class=&icon-external&&&/i&&/a&、那波活所、堀杏庵。世称“藤原五天王”。这一时期的汉诗彻底地从僧人转为士庶阶级,风格多清新自然,藤原惺窝在去世前曾留下汉诗《山居》:&/p&&p&青山高耸白云边,仄听樵歌忘世缘。 &br&意足不求丝竹乐,幽禽睡熟碧岩前。&/p&&p&与当时的明代诗歌相比少了几分苦吟气质,更加接近日本本土的主流文化思潮。而五大弟子在汉诗上的造诣更深,其中首推的则是石川丈山。&/p&&p&在儒学领域石川丈山未必是五弟子中最优秀的,还有人认为藤原门下只有四天王,并没有石川丈山。但是在汉诗上,最杰出的无疑是他。著名汉诗诗人赖杏坪曾有诗歌称赞石川丈山:&/p&&p&戎衣一脱住青山,竹径梅关小有天。&/p&&p&不问云台三十六,草堂六六画诗仙。&/p&&p&那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坐落在京都的曹洞宗丈山寺,又称诗仙堂。是石川丈山的山庄旧址。石川丈山号六六山人,诗仙堂上挂有中国杰出的三十六位诗人,足见主人对汉诗的尊重。石川丈山曾被朝鲜的使臣权式称作日东李杜,更是留下了享誉日本的诗篇,其中流传至今的则不得不提写富士山的一首:&/p&&p&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 &br&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p&&p&白扇倒悬,刻画入骨,令人拍案叫绝。&/p&&p&藤原极其门下弟子开创了独立的日本理学研究,而其后的儒学发展并没有只朝着这一条发展方向前进。伊藤仁斋,,名维真,字源佐,号敬斋、仁斋。京都人。江户前期儒学家。古义学派创始人。著有《古学先生诗集》。而笔者最喜欢的一首则是其晚年的《渔夫图》诗:&/p&&p&两鬓皤皤霜雪垂,芦洲水浅吐花时。 &br&好将整顿乾坤手,独向江湖理钓丝。&/p&&p&古义学派,顾名思义,是反对程朱理学,主张复古,传承周孔之道的学派。后继者有荻生徂徕、本居宣长与太宰春台等。本居宣长还有对日本汉诗的批判:&/p&&p&所谓“经学”之类,在中国无孔不入、洋洋盈耳,人们举手投足均受其束缚,无论何事均以善恶相论,而丝毫不知人情风雅之趣。与经学相比,诗人之情趣远为优雅。然以中国汉诗与日本和歌相比,汉诗虽有风雅,但为中国风俗习气所染,不免自命圣贤、装腔作势,偶尔有感物兴叹之趣,仍不免显得刻意而为。③&/p&&p&这些对汉诗的深入批判与探索无疑推进了日本汉诗的发展。也为之后的诗社群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江户中期诗社鹊起,其中代表性的两位诗人是菅茶山与赖山阳。其中又以赖山阳更为杰出。菅茶山是日本江户时期大阪混沌社的代表诗人,其诗推崇宋诗的浅近之路,也为后代折衷诗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折衷诗派推俗而非雅,一反日本文学一直提倡的风雅。而其代表诗人玉池吟社的梁川星岩也被称作日本的李白。其诗风格狂放不羁,有李白的气概,如其题壁诗:&/p&&p& 寒来暑往互推移,眼已昏昏鬓已丝。祸福无门人自召,死生有命我奚疑。&/p&&p&老松挺立能千岁,芳槿敷荣只片时。博得一闻吾愿毕,壶天日月太迟迟。&/p&&p&赖山阳,名襄,字子成,号山阳。长于咏史。其叔父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著名汉诗诗人赖杏平。文化八年入京,文政十年献上《日本外史》一越成名。其历史观贯穿了尊王爱国的思想,称为后来幕末志士的精神武器,也曾在世界大战前为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其诗多咏史,可以说在日本汉诗咏史上独领风骚。比如这首《不识庵击机山图》,描写的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p&&p&鞭声肃肃夜过河,晓见千兵拥大牙。&br&遗恨十年磨一剑。流星光底逸长蛇。&/p&&p&同时赖山阳也长于古诗,如《过一之谷怀平源兴亡事作歌 》:&/p&&p&播之首,摄之尾,吾视其地何雄伟。山势北来迫海壖,松柏露根乱芦苇。怒潮淘沙出白骨,啼小鬼兮哭大鬼。闻说平氏曾此簇大斿,厝厓为城,澎湃为沟。左控王畿右甸服,旧业自期唾手收。何料东人有机智,要害早已被耽视。九郎一身混是胆,伏旗仆鼓出不意。蜀道虽难不用氈,悬崖绝壁如平地。组练画山讶悬瀑,蹄间三寻真是鹿。秦宫殿宇从一炬,晋人争舟指可掬。桓伊弄笛终贻禽,刘琨啸歌亦遭戮。胜败有机少人知,绘画徒传娱童儿。一自貂蝉出介胄,上下文恬又武熙。岂知养虎自遗患,羽翼既成犹守雌。敢忘越人杀其父,白旄一出谁能支。宛如翡翠遇饥鹰,不怪毛血纷离披。独有武州能捐躯,妇人群中见丈夫。吁呼诸君皆能学之子,不将宝剑付天吴。&/p&&p&诗写源平之事,有多用中国典故来说日本历史,足见其功底深厚。&/p&&p&诗说到此,我们的系列也接近尾声。文化是一条津梁,可以跨越种族地域,把世界联系到一起。也真是这种不同文学的碰撞,才产生了夺目的火花,让世界文学展现出更多美妙的光彩。&/p&&p&到了明治时期,又有像夏目漱石这样知名的诗人出现。直到今日,日本的汉诗依然作为一项国粹传承了下来。相反作为源头的中国传统诗歌到了今日却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日本近代诗人田边碧堂曾有诗说:不上长城看落日,谁知天地有悲秋。也感叹了中国的衰落。曾经的天朝上国如何重归往日的荣光还要看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奋进。&/p&&p&①上洛: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a href=&///?target=http%3A///view/45455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洛&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51965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问鼎中原&i class=&icon-external&&&/i&&/a&”。&/p&&p&②李退溪,即为李滉,&a href=&///?target=http%3A///view/63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朝鲜&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ew/18991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朝&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ew/618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唯心主义&i class=&icon-external&&&/i&&/a&哲学家,朝鲜&a href=&///?target=http%3A///view/824854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朱子学的&i class=&icon-external&&&/i&&/a&主要代表人物。&/p&&p&③选自《石上私淑言》 第六十四节&/p&
日本汉诗可以说是汉诗海外的最大分支之一了。按照普遍的说法习惯上把日本汉诗分为四个阶段。 我也先简单说说其一阶段就是王朝时代。 日本汉学溯源要到应神天皇时期。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所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博士王仁为日本皇太子之师,为日本…
&b&我只想说:为什么没人邀请我?上大学的有段时期,净积累些很小众的成语,然后在同学面前装逼。大家慢慢看!&/b&&br&------------------------------更新---------------------------&br&请有的网友不要再问我“学这些玩意儿有用吗?”这样功利性的问题了,如果你非要像我妈逼婚那样逼问我,那我告诉你——“没用!”学这些佶屈聱牙的成语和你学历史科目一样,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你炒菜用不到,逛街用不到,和女友啪啪啪也用不到。我在这里也不道德绑架,说你不学习文化经典就是背离祖辈、数典忘祖,我只是觉得既然我们的祖先留下来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让重见日光,不要让它永久地躺在在于书本里,使其束之高阁;我们在描述事物的时候,能不能多样化一点,使用更多的词语,而不是见到一座山就是“我操,真尼玛高!”,看到一个美女就是“这女的,真jb漂亮啊”。&br&&br&最后,祝你们阅览愉快,也欢迎收藏,如果你们觉得好可以点个赞,觉得是糟粕、垃圾,可以评论句“傻逼”走人。当然,你告诉我这对你有用,我会更欣慰。&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1.离娄之明.释义一:离娄,即离朱,黄帝 时人,“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明,视力;离娄之明,有离娄一样的视力,指视力特别好;   释义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吴兆宜 注引 贾谊 《簴赋》:“妙雕文以刻镂。”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离娄即雕镂;离娄之明则是指像雕镂一样分明。&br&&br&2.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br&&br&3.一牛鸣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br&&br&4.暗室逢灯 .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br&&br&5.礼先壹饭.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 &br&&br&6.冶容诲淫.冶容:打扮得容貌妖艳;诲:诱导,招致;淫:淫邪。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招致奸淫的事。&br&&br&7.连璧贲临.贲[bì]:愿意来而又能相见;贲临:光临。旧时的客套话,指两个客人同时到来。&br&&br&8.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br&&br&9.阳九之厄。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br&&br&10.凭虚公子 .凭:依托。比喻假设的人或事。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br&&br&11.飘茵落溷.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也指女子堕落风尘。 《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尽归司马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