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F1街道赛车手手究竟有多厉害

F1赛车手中他最厉害!舒马赫都不如他
他是埃尔顿·塞纳(Ayrton Senna da Silva),出生于巴西圣保罗,4岁开始开卡丁车,13岁开始参加卡丁车赛,1984加入一级方程式杜尔曼车队开始了自己的F1生涯。(图为卡罗尔西拉尔夫·菲尔曼董事与塞纳)
1988年迈凯轮吸纳了当时在莲花车队已经很有名的塞纳,该赛季迈凯轮赢得了16站比赛中的15站胜利,塞纳取得了8个分站冠军、13个首发杆位和他的第1个世界冠军头衔。(图为埃尔顿·塞纳)
1989赛季,迈凯轮孤注一掷使用本田V6引擎,他们依然保留了两名车手,并且又一次获得了车队总冠军。但是这次的冠军属于普罗斯特,塞纳只拿到了60个车手积分。(图为埃尔顿·塞纳)
到了1990赛季,塞纳一度十分消沉,他仍然没有从上一年比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由于塞纳的队友换成了博格,这一年塞纳最终以78分获得了他的第二个车手总冠军。(图为埃尔顿·塞纳)
1991赛季,塞纳又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始,他连夺四站冠军。但是,一位现在的传奇人物在这时候开始登场了,这就是迈克尔·舒马赫。1992年的比赛中,舒马赫以53分排名第三,塞纳只排在第四位,超越了塞纳。(图为塞纳在银石赛道)
1994年,塞纳转会威廉姆斯,他决心在威廉姆斯找回自己过去的辉煌。可是在5月1日,F1圣马力诺大奖赛伊莫拉赛中,塞纳的FW16以时速三百公里脱离了既定轨道,撞击在混凝土护墙上,那个黄绿色的头盔无神地垂落一旁,鲜血在狭窄的单座车舱里急速蔓延。(图为埃尔顿·塞纳的F1)
由于头颅创伤、动脉爆裂,手术已无济于事,两小时之后进入了深度昏迷的塞纳踏上了魂归的最后一程,为他行临终礼的教士说他乌黑的双眸似乎从未熄灭。(图为埃尔顿·塞纳)
意大利议会决议组成专门委员会对事故进行调查。然而直到今天,全部真相也并未公之于众。(图为摩纳哥大奖赛上的塞纳)
塞纳的F1生涯中,1988年、1990年、1991年三度夺取F1世界冠军。因此有人说过,“想要在赛道上击垮塞纳的人必须重新发明赛车运动”(图为埃尔顿·塞纳)
将塞纳归于靠天性和本能驾驶的那一类车手并不为过,赛道上的他完全和赛车融为了一体,它们就这样自然和谐地结合在彼此之中。(图为塞纳的F1赛车)
塞纳生前的一段话阐明了他对F1的理解:赛车从来就是无上幸福和极度痛苦的混合体。同时有着天使面孔和魔鬼意志的他在矛盾中求索属于他的真实信仰——超越极限。(图为埃尔顿·塞纳与Frank Williams)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屌丝老帮瓜
F1车手都是赞助厂家选的,本田车队用日本人,奔驰车队用德国人。天朝哪个汽车厂玩的起F1?合资车不会出,本土品牌烧不起。 引用自#34楼:无人(fuzhou350001)不看F1就不要乱说,你从哪里得出F1是什么国家的车队就用什么地方的人这个结论的?塞纳是意大利人?舒马赫意大利人?瓦特尔kimi阿隆索马萨都是意大利人?汉密尔顿博塔斯是德国人?佩雷斯奥康还是印度人咯?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怪兽夹撸撸
被埋没的天才多了去了 按14E人口推算 量越大 几率也越大吧但是体制不允许啊 谁家敢动不动就培养一个赛车手 培养一个斯诺克啊 太太平平读书伐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人家培养出来了 还不是比中国穷引用自#1楼:我爱热巴(lovedilireba)哪个有F1车手的国家比中国穷?不要告诉我GDP总量哦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loser No.1
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羽毛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乒乓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跳水冠军还要听吗,喷子引用自#26楼:loser No.1(naud1983)这是社么体育项目?有几个人会看?除了奥运会还有社么市场?引用自#27楼:KDS999111(KDS999111)已隐藏&4&层叠楼[点击展开]f1 我也不看,羽毛球倒是看的,看车子绕圈觉得脑子有问题引用自#79楼:神的境界(qqxbj0e8to)兰州说F1是顶级赛事,我和你这种都不懂的,他最懂了,坐在位置上看车子绕圈,多上档次啊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loser No.1
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羽毛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乒乓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跳水冠军还要听吗,喷子引用自#26楼:loser No.1(naud1983)赛事有级别的,你说的这三个是下九流的级别,人家当然看不上了。引用自#61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你是不是有点太过偏激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简直是语无伦次了?跳水确实是普通人几乎不玩,羽毛球九流?乒乓球九流?照你的逻辑那慢跑绝对是下三滥咯?引用自#73楼:loser No.1(naud1983)羽毛球全球有几个人在当职业来玩,羽毛球巡回赛能和?比么!乒乓更不谈了奖金收入估计只有?一个零头。引用自#74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已隐藏&6&层叠楼[点击展开]反一下才是,高大上的的兲朝玩不起,只能去玩人家玩剩的。尤其是举国体制的。引用自#76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你最能怎么不让你去做国家领导人呢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地铁上的猫
真是悲哀。Motogp和WRC,更不提了,表演赛都不让参加,真心垃圾。引用自#楼主:KDS999111(KDS999111)能玩F1的有几个国家?有超级驾照的又有几个?不是什么事国家都要参合的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最关键的是中国自古几千年的中庸儒家文化老百姓不管穷富 养小孩第一目标从小琴棋书画&长大一点读商业 法律 医生差一点的拼了命往体制内混铁饭碗所以但凡竞技类体育几乎全部完败西方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因为我们的f1冠军在马路上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你要懂还需很多年
中国大多数能出的人才都是个人冠军,一个人闷头练就好了。F1,这个从车迷,配件,技术,团队,教练,研发每个环节都要深厚文化底蕴,技术支撑的,靠个人有个天赋车手没什么用的呀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你要懂还需很多年
发现两个人以上的运动,国人玩起来都不顺,麻将除外引用自#48楼:大肚难入衣(charliebrown82)哈哈 对的 你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中国挺忙的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不成气候,连卡丁车赛车场少之又少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人家培养出来了 还不是比中国穷引用自#1楼:我爱热巴(lovedilireba)哪个有F1车手的国家比中国穷?不要告诉我GDP总量哦引用自#82楼:友川内酷(spiritcsa)不要告诉我人均收入哦。目前中国是全球购买力水平最高的国家。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职业相亲男
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羽毛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乒乓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跳水冠军还要听吗,喷子引用自#26楼:loser No.1(naud1983)赛事有级别的,你说的这三个是下九流的级别,人家当然看不上了。引用自#61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你是不是有点太过偏激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简直是语无伦次了?跳水确实是普通人几乎不玩,羽毛球九流?乒乓球九流?照你的逻辑那慢跑绝对是下三滥咯?引用自#73楼:loser No.1(naud1983)羽毛球全球有几个人在当职业来玩,羽毛球巡回赛能和?比么!乒乓更不谈了奖金收入估计只有?一个零头。引用自#74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两个凡是:凡是党国玩的转的都是下九流,凡是党国玩不转的都是高大上。是这个意思吗?引用自#75楼:黑白无常(liu3254)已隐藏&7&层叠楼[点击展开]你最能怎么不让你去做国家领导人呢引用自#84楼:loser No.1(naud1983)你有本事让乒乓成为像NFL咋样那样虽然小众(只有美帝玩)但却能推广到全球的赛事么?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天朝民族就不适合这种极限运动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富有..笑话了。山上的工资培养个开卡丁车的都不够。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loser No.1
最关键的是中国自古几千年的中庸儒家文化老百姓不管穷富 养小孩第一目标从小琴棋书画&长大一点读商业 法律 医生差一点的拼了命往体制内混铁饭碗所以但凡竞技类体育几乎全部完败西方引用自#86楼:友川内酷(spiritcsa)中国除了足球一泡污(原因是打假球+浆糊体质,和身体素质关系不是那么的大,因为日韩也能混到世界二流)篮球自从姚明退役后,整个国家队急需转型,以前是内7外3结合,目前的情况需要内3外7,正好对调,所以成绩一泡污(此一泡污针对整个蓝,在亚洲还是一流)自行车,一般五毛球,世界顶级乒乓球,银河系顶级桌球,世界顶级游泳,二流橄榄球,不入流(基本没人玩)举重柔道都是很不错的100米也算亚洲一流了吧,世界上虽然也三四流110米拦世界顶级还有,欢迎补充,最后中肯的劝一句:能不要那么悲观吗?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loser No.1
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羽毛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乒乓球冠军美国全世界No.1,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跳水冠军还要听吗,喷子引用自#26楼:loser No.1(naud1983)赛事有级别的,你说的这三个是下九流的级别,人家当然看不上了。引用自#61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你是不是有点太过偏激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简直是语无伦次了?跳水确实是普通人几乎不玩,羽毛球九流?乒乓球九流?照你的逻辑那慢跑绝对是下三滥咯?引用自#73楼:loser No.1(naud1983)羽毛球全球有几个人在当职业来玩,羽毛球巡回赛能和?比么!乒乓更不谈了奖金收入估计只有?一个零头。引用自#74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两个凡是:凡是党国玩的转的都是下九流,凡是党国玩不转的都是高大上。是这个意思吗?引用自#75楼:黑白无常(liu3254)反一下才是,高大上的的兲朝玩不起,只能去玩人家玩剩的。尤其是举国体制的。引用自#76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已隐藏&8&层叠楼[点击展开]你有本事让乒乓成为像NFL咋样那样虽然小众(只有美帝玩)但却能推广到全球的赛事么?引用自#94楼:职业相亲男(roger007)你看nfl啊?我所有的朋友,+球友(打篮球的)+跑友,一个人看nfl的都没有,几十个人应该有的,一个看这东西的都没有,看了干嘛?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
loser No.1
忘记了,还有女子网球,世界2流应该可以算的吧,我都没多说,李娜对于你来说算入流吗
来自宽带山官方安卓客户端如何判断一个F1赛车手的水平,如果驾驶的赛车性能的差距本身就很大?
如何判断一个F1赛车手的水平,如果驾驶的赛车性能的差距本身就很大?
现在的F1赛车实力差距非常大了,前面的梅赛德斯红牛法拉利,后面的马诺索伯。如果驾驶的赛车不同,就很难看出车手的真正实力。如果车队在选择签车手的时候,除了钱以外,应该怎么评价车手的实力呢?回答关注(13)|查看更多问答6个回答小人物465856503-11 22:269赞踩就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来说,他们都上过一个节目,top gear 名人开廉价车。同样的赛道,同样的韩国大宇旅行家(国内也有,叫别克凯越三厢)。汉密尔顿圈速应该是1分44秒多,而罗斯伯格应该是1分47秒多。并且,汉密尔顿的赛道不仅泼水(w+o),而且泼了部分油水。罗斯伯格(w)只是泼水,没有泼油。赛道上的3秒钟,用topgear大猩猩的话来说,是一年的差距。水平谁高谁低,一目了然。不得不说,汉密尔顿有一套。至于为什么汉密尔顿处处受挤压。用汉密尔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人不想我拿冠军”。坦白说,种族歧视,是西方社会永远绕不过去的梗。25评论感触汽车影像特效感触汽车网创始人12-28 19:2238赞踩世界上只有二十几个人拥有F1超级赛照,它们基本都是低级别方程式比赛的佼佼者。而且可能在十岁左右就被F1大车队所关注,列入青训计划,即便是通过达赞助商进入F1小车队的车手也是需要有足够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保证的。所以能拿到F1驾照的车手可以说赛车的基本驾驶技能和水平都是不需要怀疑的,而且F1排位赛有107%的规定,如果排位成绩比最快车手慢到107%可能就没有资格参加正赛。所以在F1中车手之间的差异往往在于经验、气场和对赛车在不同状态下适应性的差异。当然,不同车队间赛车存在性能差异,对比车手能力有些困难,但F1每支车队都有两辆赛车参赛,如果不存在测试升级套件,基本两台车的性能是没有什么差异的,而且各种数据也都是共享的。现看看今年的冠军车队。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之间的比较从今年获胜场次来看,汉密尔顿多一次,但积分方面最后罗斯伯格领先获得了年度冠军。不过我们来具体分析他们的驾驶特点就会发现各有优劣。先看罗斯伯格1.罗斯伯格前几个赛季的气场不够强大,在和汉密尔顿进行轮对轮的对抗多数都败下阵来,但是今年格外强硬。从驾驶的稳定性上罗斯伯格今年表现的也很好。2.罗斯伯格对车辆上的复杂设置和操作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忆,所以可以肯定罗斯伯格是非常刻苦和认真的,所以在今年曾经一些站比赛中禁止和工程师通过无线电沟通设置赛车中他获得了一些优势。3.雨展罗斯伯格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优势,雨天路滑,引擎的性能无法完全释放,赛道上制动点,走线也和干地完全不同,靠记忆优势的车手应对随机情况显然会弱很多。再看看汉密尔顿1.排位赛汉密尔顿相比罗斯伯格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他往往不会选择保守而是敢于把赛车推向极限的,自然也存在一些失误的可能。2.正赛汉密尔顿的超车能力和对赛车应变的能力还是要比罗斯伯格强一些,汉密尔顿对一些复杂的组合弯处理上有自己的优势。而且汉密尔顿有那种对不断获胜的渴望,往往让他在比赛中能上演精彩的超车和严密的防守。3.今年的机械故障让他比较倒霉,用他自己的话说奔驰加上客户车队的所有引擎只有他的出问题,不过这就是比赛,机械故障、运气也都是比赛的一部分。所以从综合的实力来看汉密尔顿更强一些,这也是大部分F1圈内人的观点。其实在F1科技高度发达,团队配合要求很高的今天,衡量一个车手的优秀无否并不能简单的因为谁圈速快而定义。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十几年前,威廉姆斯还在使用BMW引擎的年代。蒙托亚和拉尔夫舒马赫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那时威廉姆斯也是有冠军实力的车队。如果赛车的调校很出色,那么一般拉尔夫舒马赫会更快。但F1有时候就是很莫名其妙,车子完全没动过,到了下午可能就是相差几度或者风向有点变化,驾驶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而蒙托亚就是那种,在车调校的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能把冠军带回来的车手。莱科宁是2007年的F1世界冠军,但到了2008年随着赛车的变化,冰人的驾驶风格很难让赛车的轮胎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所以在排位赛中总是输给马赛,而在正赛中却总是能做出最快圈速。有的时候不同的驾驶风格会对不同的赛车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但也不要小看那些末流车队的菜鸟车手,虽然他们在比赛中可能被大车队套上3-4圈,但这些车手的能量不可低估,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大车队的伯乐会盯着他们,而且有些小车队在获得大车队优惠的引擎支持的同时也都担当着大车队青训车手的起步摇篮。阿隆索、韦伯的F1生涯都是从垫底的米纳尔迪车队开始的哦。所以,衡量车手的水平高低,驾驶技术好坏,往往会掺杂很多个人的好恶因素,而到底谁好谁差,还是通过更多的数据和比赛经历分析才能得出一些结论。25评论套路专家泛科普短视频自媒体12-30 11:0610赞踩一说起职业司机,你想到了什么?是那些开着巨无霸巴士,仗着吨位庞大,不管身边其他车死活,只要车头占先10厘米就敢乱变线,乐于从最左侧车道用45°角强插进站,再霸占三条车道45°大摇大摆出站的路霸公交司机?还是空车时神经兮兮忽快忽慢好像磕了药,突然路中心刹停接客,载客时有严重碰瓷倾向见缝插针神憎鬼厌的出租车司机?亦或是仗着车头短小喜欢加塞,塞完之后慢吞吞龟速前行的小微面?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偏门的职业司机的类别,赛车手。而且,在这些职业司机里面,赛车手开车的品德可是良心大大滴。赛车手,也许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好勇斗狠,对速度时刻散发出征服欲望的冲动之人。不过我的亲身经历可以告诉你,赛车玩得有心得的人,车品和车技一定秒杀一些所谓的“老司机”。的确,赛车手的任务就是跳上赛车之后,就要全神贯注并且心无杂念,要将赛车的极限发挥到极致。但是赛车手要想把赛车开快,取得好成绩,要遵循一系列游戏规则,不是靠着一股脑蛮劲就可以成为一个好车手的。赛车手平时也开得一手好车,并不仅仅因为赛车手经常接触车,所以驾驶技术好(开赛车其实学不到加塞),还是因为他们要遵循这一套赛车的法则。而将这套法则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变成一个对路况判断很有预见性、很谦和、给人安全感的司机。首先,开赛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赛车手要懂得阅读比赛,留意观察场上形势,要了解前面和后面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看看赛车的车内视角视频,车手会很经常地看后视镜,尤其是在大直路上和即将过弯之前,这就是车手在阅读比赛。一条大直路20秒,要看左右后视镜10次以上,大直路最后减速,看后视镜的次数更频繁,自从当了赛车手,颈椎病都治好了。车手必须知道后方发生什么事:如果后面的赛车速度相近,代表这是水平接近的对手,就要做防守动作;如果是快速接近,那就是快车,要做好让车的准备(什么,挡快车?没任何意义,有一堆危险)。尤其是在进弯之前的减速过程,要留意内线有没有被“插”,然后迅速做出判断,该防守或让行。万一没有察觉出后车而发生了碰撞,后果通常是让人沮丧的。开赛车要阅读比赛,日常开车的时候,赛车手们都会将这个习惯转移过来,频繁地观察后视镜,阅读路况,这样可以在变线超车的时候掌握更多信息。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往前看看得很远,并习惯性地经常看三面镜子,甚至观察后方和观察前方的时间对半开的人,开车都比较稳,比较少急刹和突然变道。赛车手懂得自控【这是F1历史上很经典的队友撞车,塞纳VS普罗斯特】赛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运动,但即便这样,越高水准的车手,短兵相接越是点到为止。所谓撞翻对手一时爽,毁掉自己火葬场,碰撞意味着赛车有撞坏,导致性能下降甚至退赛的风险。所以审时度势之下,有经验的赛车手们即使想超车,条件允许的时候绝对不会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强行把对手顶开,而是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才会超车。在耐力赛上,赛车手们的行为更是克制,不留有足够的距离,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绝不敢鲁莽超车。所以赛车手从赛车换成自己的平日座驾之后,大多也倾向于不争一时的长短,毕竟赛车手深刻地明白,撞车的代价比让车大多了。加塞厉害的确是一种技术,但这需要全然不顾驾车礼仪,丢掉公德心去学习,才可以做到熟能生巧。还有,没有谁比赛车手更频繁地触碰赛车的极限,所以赛车手们比绝大多数职业司机更能理解,一辆车如果突破了极限,真是神仙都没办法。更明白失控后果的赛车手,平时开车就会比普通人更有留有余量的意识,例如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冒险跟车太近。会把车开得平顺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动画版《头文字D》里,茂木夏树坐过拓海的车之后说了一句话:“拓海你开车比我坐的奔驰还要舒服诶。”是的,把车开得流畅平顺,是赛车手的本领之一。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虽然赛车产生的G值比平常开车高得多,制动和转向的G值“分分钟”超过一个G,不过其实赛车需要平顺操作才能开得快。因为赛车的动态其实是需要平滑变化,避免剧烈的重心转移。除了从一直加速到制动介入的这一个过程之外,G值都不应该发生突变。例如减速进弯,其实是一个“全力并且平稳地刹车-用跟趾技术降挡避免车身顿挫-逐渐减轻刹车力并转动方向盘-松开刹车并且方向盘转角达到最大值-轻踩油门维持过弯姿态-缓慢增加油门深度,方向盘逐渐回正-方向盘几乎回正并且全油门-直行加速”的连贯动作,在这个过程里面,除了全力踩下刹车的瞬间之外,横向和纵向G值并不是突然出现,也不会陡峭地增加,从无到有要经历平滑的过渡。如果将G值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画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是一个平滑的弧线而不是像股市一样是一条飘忽不定的折线。而把场景转换成平时开车,车手的驾驶技术给人感觉都是非常稳,不会突然急刹或突然加速、变线之类的,例如澳迦就是大家交口称赞,开车很稳的代表。相信很多人都很讨厌坐“多动症”司机的车,没事加塞或者从左侧超车之后突然右拐,突然地板油,突然重刹车或者习惯性地一脚深一脚浅地刹车,变线时的方向盘动作很粗暴,把车开得在跳霹雳舞一样,仿佛这样开车可以显得自己开车技术很好。我悄悄地告诉你,如果这样的人跟你说他是赛车手,你可以安静地“呵呵”回去,别打扰他,这类人在跟自己的生命竞赛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最新的设计案例,走在时尚的前沿
作者最新文章F1赛车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F1赛车手的黄金年龄是?-?,我现在17岁半了,还来得急吗?从卡丁车起步好还是房车。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了我的话,请别生气.并且要参加还要超级驾照,对体能的要求非常大.不过你可以参加其他的一些比赛,祝你取得成功,一般人参加不了这项运动,因为F1这项运动需要很高的能力
采纳率:22%
比较晚,舒米是从4岁就参加卡丁车比赛,你先开卡丁车,在卡方程式,祝你成功
没多大可能成为F1赛车手了
有点晚,F1车手在几岁时就参加卡丁车比赛,然后逐步参加高一级的比赛,不过,努力学习,当一名技术人员还是有可能的.
应该是卡丁车F1车手应该都从卡丁车车手做起的好像还得跑方程式3吧
你放弃吧你先要准备2000万从4、5岁开始练
其他1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F1不仅仅只是赛车!这些背后的技术你知道吗
有人评论说《极盗者》是“花样作死”,那么按照他的逻辑,那么《极速风流》岂不是“加速赴死”,但是如果是这样的看法,显然这种人不懂竞技精神,更不懂F1!
F1是英文“FormulaOne”的缩写,其中文直译为“一级方程式”,是由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赛车比赛,被称作为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世界三大体育盛事”。
但是如果你认为F1的魅力仅仅只是赛车那就大错特错了。F1可以说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的集合体,F1赛车则是介于科学和炼金术的模糊边界上的产物。往简单了说,它们不过是一些特制的机械。但是往深刻了讲,它代表着人类最高的造车水平,引领着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先进民用汽车技术的实验场和发源地。
而这篇文章,我们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些因F1而诞生的先进的汽车技术和工艺,向F1致敬!
▌VTEC发动机
追溯本田F1历史,最早要从1964年说起,那一年本田第一次以车队身份参加F1,并且在历史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获得三次大奖赛的冠军。而被喻为本田“精神”的VTEC发动机就是诞生在F1的赛场上,早先是沿用在F1赛车上的活瓣开合控制技术,后被应用在本田民用量产车超级跑车NSX身上,然后再被逐渐推广到更多本田车型上。VTEC不仅动力强劲,耐久性出色,而且耗油量远低于其他引擎,因此备受好评。
▌涡轮增压发动机
首台应用雷诺RS01
早在1976年赛季,雷诺车队就已经致力于历史上第一辆涡轮增压F1赛车的研究工作。1977年赛季,雷诺首次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参加F1比赛,并且在接下来的八年一共拿到5个年度冠军,这也让雷诺成为F1历史上V8时代最成功的发动机供应商。不过,由于涡轮增压F1赛车动力强劲到令人难以驾驭的程度,1989年F1全面禁止增压引擎。
▌换挡拨片
我们都知道,F1赛车由于空间狭小,装备的是半自动变速器,没有手动离合器,所以只能依靠方向盘下面的换挡拨片负责升降挡,而离合是靠电脑自动切换。通过拨片换挡,可以保证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让动力输出与转速得到天衣无缝的匹配,车子瞬间流动出的澎湃动力转化成的推背感,瞬间刺激驾驶者的速度欲望。而目前这项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的民用车上,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乐趣。
首台应用莲花49B
很多人以为装在汽车屁股后面的尾翼只是装饰作用,其实尾翼的作用提高整车的下压力,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稳定性,而这个部件同样来源于F1。早在1968年,当时的F1大热车款莲花49B是首次引入尾翼这种制造下压力的基本部件,让赛车手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操控赛车。于是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尾翼的好处,将它运用在了民用车上。
▌主动悬挂系统
首台应用莲花97T
主动悬挂技术同样算得上F1的又一个大突破。我们都知道悬挂的工作方式向来是被动的,遇到弯道,在重力作用下车身就会向一侧倾斜。而主动悬挂,就是利用一套复杂的系统,通过在转弯时,主动控制车身向弯道方向倾斜,从而达成更高的过弯速度。不过这项技术给赛车带来优势实在过大,于是后来被禁用!
▌地面效应
上世纪70年代,使用考斯沃斯引擎的车队试图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来弥补与大车队相比存在的差距。那时候,直接在引擎上下功夫,达到匹敌对手的水平并不可行,通过一些巧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引擎动力最大化,是他们知道怎样操作的唯一方式。
于是地面效应便首次出在F1领域的实现,是由莲花设计师科林-查普曼完成的。地面效应系统时通过文氏效应原理,让赛车底盘产生吸力,从而让车子死死地钉在路面上,直接带来极其可怕的过弯速度。可以说这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效率最高的空气利用系统之一。但是由于该技术过于逆天,同样被F1禁止使用,后来也被移植到民用车身上。
其实,以上这些事F1对汽车技术和工业贡献的冰山一角,像四驱系统,MR中置后驱布局,牵引力控制系统,四轮转向等等......这些我们经常能够在汽车配置单上看到的配置和技术其实都是来源于F1。
试问,如果没有F1,今天的汽车将会是怎样?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加关注
或搜索“wenshucheyun”加关注
文兄私人微信号:wscy_auto
商务合作:
公关邀请:
AutoKol移动版上线
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原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电车之家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行业知名媒体。
电车之家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行业知名媒体。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最厉害的赛车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