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蜈蚣有铁脚头陀和武松谁厉害厉害吗 铁脚头陀和武松谁厉害几回合杀掉飞天蜈蚣

飞天蜈蚣武功一流,和武松对打数十回合,武松杀他全凭运气?
飞天蜈蚣武功一流,和武松对打数十回合,武松杀他全凭运气?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提到武松轻易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有朋友提出,武松杀飞天蜈蚣用了数十回合,其实一点也不轻松,而飞天蜈蚣的武功在整个水浒中也完全可以排进一流。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武松杀飞天蜈蚣是非已经用尽了生平所学,飞天蜈蚣的武功又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很厉害? 首先,必须得承认,在水浒传中,只要和武松交手的,下场都不好,而且施耐庵先生一般都不写几个回合解决战斗。但是到了和飞天武功的打斗中,就明确了两人斗了几十回合,这种打斗回合的明确,到底是为了强调王道人的武功厉害,还是为了其他目的,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哥们最后还是被武松给杀了。 水浒传中的原文是这样:只见庵里那个先生大叫道:“谁敢杀我道童!”托地跳将出来。那先生手轮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武松大笑道:“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的痒处!”便去鞘里再拔出那口戒刀,轮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道寒光旋成一圈冷气。两个斗到十数合,只听得山岭傍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但见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喷。当时两个斗了十数合,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让那先生两口剑砍将入来;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
先放下这个打斗场面不说,我们看一下,整个水浒传中,被作者施耐庵称为先生的人只有两人,一个是金剑先生李助,另一个就是这个飞天蜈蚣王道人。那么什么人可以被称为先生呢?要么品德很好,要么武功很高。很显然,飞天蜈蚣完全就是没品德,因为他在别人家里借住,不但白吃白喝了几个月,竟然还杀了别人全家,强占别人女儿。这样的人可以说毫无品德可言。这样以来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武功很高。 水浒中描述飞天蜈蚣,他用双剑,两口宝剑寒光闪闪,好马配好鞍,高手才有宝剑,而且在和武松的打斗中十分精彩,两人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
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就会发现,武松打蒋门神,结果喝醉了酒的武松几下就把神身长九尺,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的蒋门神给搞定了。而面对飞天蜈蚣时,武松先是拔出戒刀,善于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武松,竟然要用刀助阵,说明这个对手不一般,而俩人你来我往,打得十分激烈,竟然交手了数十个回合。 飞天蜈蚣最后被杀,原因竟然是武松卖了个破绽,然后才被砍倒在地。 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鲁智深在面对两个道人的时候,因为没有吃饭,体力不支,竟然被两个道人打得一路后退,最后遇到史进,吃了史进的馒头后,两人联手才将道人打败。那两个道人的武功相比飞天蜈蚣只会差不会高,所以可以看出,如果鲁智深遇到飞天蜈蚣,结局怎样还真不好说。 综合各种因素判断,飞天蜈蚣应该是武功高手。话说武松在鸳鸯楼到底杀了多少人?
文 | 趙玉平
这几天呀,准备百家讲坛,正讲到《武松血溅鸳鸯楼》。在这一段情节当中,很多人对武松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为报仇杀的人太多。而且有很多是丫鬟、仆人这些无辜的人。那我们来看一看,武松到底杀了多少人。
大闹飞云浦的时候,杀了两个解差,还有蒋门神的两个徒弟。那回到孟州城以后,在马厩里杀死了一个马夫。进了院儿厨房里,杀了两个丫鬟。上楼的时候,杀了两个随从。紧跟着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这三个主犯尽皆杀死。下楼来杀了张夫人。然后,杀了玉兰和两个奶娘,接着又杀了三个子女。合计一起,一共杀了十九口,那确实是血溅鸳鸯楼。
原著上说武松砍人,把那口腰刀都砍豁口了,用刀切张夫人的头都切不下来。最后,武松撕块布蘸着血写上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完成了这个英雄壮举。
确实,这里面有丫鬟、有仆人,这些其实都是跟陷害武松没什么关联的人。那武松为什么要杀这些人?《水浒传》为什么要这么写?我们大概能分析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水浒传》这本书来源于话本。所谓话本,就是民间艺人在街头说书的这些文本。
街头艺人撂地说书,他要讲这个上座率。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天天得挣点钱回去养活老婆孩子。如果你的内容全是斯斯文文、卿卿我我、之乎者也,没人听啊。
它得讲究一个震撼性,它得讲究一个吸引力,它得有一些恐怖的场面和氛围。这个就像那好莱坞拍大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震撼的大场面是一样的,它是为了说书的效果。
第二个原因,《水浒传》里保存了一些流民文化。所谓流民文化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打家劫舍;第二个特点就是居无定所——不成家、不娶妻;第三就是好杀灭门,动不动就一门良贱尽皆杀死,这是当时这种流民文化的一个主要的特点。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人分析事情跟古代人分析事情逻辑不一样。我们现代人一旦出了事情,在追责任的时候,使用的逻辑方式是事件关联。
比如说,这人打死一个保护动物,通风的、报信儿的、站岗的、放哨的、隐匿的,这些人都属于从犯。他跟事件关联要承担责任,但是那些跟事件无关的人,就不用承担责任,这叫事件关联追责。
古人不是,古人讲究的是人际关联追责。什么意思呢?一旦这个人出了问题,跟他本人有关联的人,都要承担责任。比如,他打死了一个保护动物,追责的时候,三亲六故、七大姑八大姨,凡是跟他有关系的人,多多少少都得承担责任。
这种思维从秦代的连坐制就开始了。所以古代动不动就说诛灭九族,夷平三族。明代的方孝孺最后被灭了十族,就除了九族以外又加了一个学生,整整十族,这都属于人际关联。
就是一个人一旦出了问题,凡是跟你个人有关系的这些人,都算是从犯,他们都算帮凶,就得灭掉。这恐怕是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跟我们现代人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水浒传》在塑造武松这个人物的时候,在《血溅鸳鸯楼》这一章,不管是丫鬟、仆人,还是随从,还是主犯,还是夫人、子女,十九口尽皆杀死。
所以,我们也提醒大家,就是读一本书要读得进去,也得跳得出来。我们有的时候要站在书本之外看这个著作,有时候要钻到情节之内看这个著作。
还有些家长想给孩子看《水浒传》。我建议看一看少儿版的、节选版的,因为《水浒传》原著确实包含着很多血腥和恐怖的场面,甚至有一些今天看来错误的价值观。小孩他没有主见,没有分析的眼光,他看早了确实对他的为人处世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最好让孩子们看一点节选版、少儿版,这样就比较好了。
那么,武松杀了张都监以后,接下来就是夜走蜈蚣岭,要杀飞天蜈蚣。这一段写得也挺有意思,飞天蜈蚣武功挺高,是整个武松故事当中唯一的一个能跟武松走上几十个回合的人。
我现在要接着去录了,咱们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趙玉平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松 飞天蜈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