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治疗师课程师

儿童游戏治疗师教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心理圈
儿童游戏治疗师教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发表于 10:27 1931次阅读
&和孩子在一起,是精神上要和他在一起。 &&&&&&&&&&&&&&&&&&&&&&&&&&&&&&&&&&&&&中国论文网&   我的工作是一份非常美妙的工作:陪小朋友玩。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矛盾,爸爸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工作室里来。   在游戏治疗或者在玩的时候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不做分析和评价,也不做测量,我们也不教导和训练,我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专心的、全心全意陪他游戏,这就是在我们游戏室里做的事情。   我想讲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两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都是完全健康的小朋友,他们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才来到我这里的。   第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爸爸把他送来,她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认为她在幼儿园是最落后的孩子。她的问题是爸爸妈妈认为她落后,我们发现她其实是没有办法和妈妈分开,所以她在幼儿园里想妈妈就哭,不愿意参加活动。   在游戏室里我跟她整整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我们都在一起玩,所以我看着她两个月里在游戏室里所做的事情慢慢发生了变化,她刚走进游戏室的时候是金鸡独立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才待住了。她在游戏室里会玩很多游戏,都是一些小女孩爱玩的娃娃家游戏,在游戏中我很关注两个东西,一个她永远拿两个小孩玩,第一个小孩吃饭,第二个小孩也吃饭,第一个小孩出去玩,第二个小孩也出去玩,两个小孩都是一模一样地在做事。第二个月的时候,第二个小孩就不再跟着第一个小孩玩,这个小孩自己玩,她从架子上玩到地上,还利用这个小娃娃跑到我鼻子上打了一下,她开始活泼起来。   第二件事情,当她到游戏室里来时,我问她,你拿一颗糖到游戏室里来了?她说不,这是话梅。我说,某某人来。她说“我不叫某某某,我叫花花草”。她总是反驳我,后来我对她说“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你愿意取什么名字就取什么名字”。两个月过去了,在幼儿园里没有再被她的爸爸妈妈说起。所以她的症状已经消除了,但是爸爸妈妈又开始讲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小孩学习不好,怎么样能够让她学习更好一点,尤其是数学。幼儿园已经开始讲数学。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小学生每天晚上都做恶梦、哭、说一些话,但第二天他什么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医院建议他看心理咨询师。他爸爸妈妈带他到我们游戏室来,我们游戏室里有很多东西,因为小孩是用玩具来说话,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准备很多很多玩具、很多词汇。所有的东西他玩了一遍,直到有一天他玩一个很特别的东西。他拿了一些娃娃洗澡,突然之间,他要跟我玩一个戏剧,他扮演妈妈,我是他的女儿。我立刻成为“她女儿”,接下来好几次游戏时间里面,我被这个妈妈折磨得就像后妈的孩子。   他拼命折磨我,他新生了一个孩子,所以他就对我非常非常不好,而我就负责扮演那个可怜的小孩,我再三说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为什么我要再三说这句话?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发起很多活动,我只是要参与配合跟随他就可以了,但慢慢玩到第二次、第三次,我觉得他反复玩这个游戏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他的故事。   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怎么样,但我猜这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我把我当做那个小孩,我替他说出他说不出来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   这个孩子玩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玩了三个月,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慢慢不再提做恶梦的事情了,症状不见了。这个小孩玩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凶残,他会画很糟糕的东西,然后对我说:“你就是这个大便,我画的就是大便,你就是大便。”我就对他说:“你是想知道,是不是在这里真地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我在游戏室里遇到的两个小故事。我想说,虽然他们症状都消失了,其实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小孩子在游戏中自我成长,当他过了这个坎儿了,自然那些问题就消失了,症状消失是作为结果出现的,而不是作为努力去努力。   我还想说自己结论式的东西,第一,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的他人”,这个“重要的他人”是愿意守护他的人、愿意跟随他的人,是愿意随时回应他呼唤的人,而不是整天教育他、教训他的人。这个人就应该是孩子的父母,让孩子跟妈妈适应分离,慢慢产生安全感,慢慢地实现社会化。   一个孩子在“重要的他人”对他童年的一种保护、呵护,保护他完整性的过程中才能够安心做他的孩子,才能把他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家长要有耐心,特别是不急功近利。孩子刚刚适应,马上就想再弄一本数学,太急了。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一个重要的通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不是简单地和他在一起就好,而是要在精神上和他在一起,所以像我刚刚讲到的游戏,不是开关握在我手里的游戏,我们现在去玩,我们现在不玩了,而是开关在他手里的,我们跟随和守护他的那种游戏。比如绘本阅读,绘本就是父母和孩子一次共同的精神旅行、共同的精神体验。我们都知道在绘本读完了以后不要问“你学到了什么”,因为共同的经历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从我做儿童游戏治疗的角度来看怎样进入儿童的世界、和儿童成长一些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第三届 儿童游戏治疗连续培训项目&进阶:14年11月22-25日(4天)地点:北京授课专家:邱敏丽(台湾)【报名联系】电& 话:(010)&&&&& E-mail:&&& QQ:(欢迎随时QQ来询,可留言)更多课程内容和专家介绍欢迎查阅:中育心理网www.&&&& 中国心理学会www.cpsbeijing.org &&& 中育微信公共平台:zhyupsy中育微信:zhongyuxinli
中育心理教育中心
中国心理学会致力于推动心理学普及化、专业化应用,通过自身平台优势,积极整合国内外心理学专业资源、师资力量,特成立直属应用专业机构---中国心理学会培训部---中育心理教育中心,荣括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欧美、亚洲等地的优秀心理学专家、华人心理学专家,主要提供包括心理学学术研讨交流、心理学专业培训、讲座活动等形式的服务,面向组织和个人。
微信 zhyupsyQQ: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华铁咨询大厦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哪些孩子需要接受游戏治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哪些孩子需要接受游戏治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研究发现,游戏治疗下列儿童的问题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减轻心理引起之身体问题如气喘、胃溃疡、过敏症15.改善口吃游戏治疗已被证实除了极重度的自闭症和脱离现实的精神分裂症之外、胃溃疡.增进离婚家庭子女的情绪调适7.增进被虐待及被忽略儿童的情绪调适8.减低住院病童的压力与焦虑9.矫正不良阅读习惯10.改善选择性失语症5,对各种诊断类别的儿童皆有效.降低智能不足儿童的情绪及智力问题13.较好的社会及情绪适应14、爆发性的行为6、过敏症16.增进有学习障碍儿童的课业表现11.矫正语言问题12,包括:1.有困难与权威者相处的儿童2.精神疾病的处置3.减轻拔毛症状4.减低攻击性
采纳率:9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推荐]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玩具的选择
我的图书馆
[推荐]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玩具的选择
[推荐]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玩具的选择
&&& Landthreds2000
本文标签: 特殊儿童 游戏治疗 玩具选择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儿童主导的互动——对智障儿童的游戏治疗 - 孤独の至爱的博客
我们一起成长
儿童主导的互动(CDI)来自于艾伊伯格(Eyberg)与博吉斯(Boggs)的亲子互动治疗(Parent-Children Interaction Therapy)。 CDI是指在一个儿童拥有主导权的游戏中,父母运用有效的技巧与儿童互动,从而达到修补以往不良的亲子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发展的治疗目的。CDI技术对智障儿童非常有效,其技术能够改善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增加家长与儿童的相互关系。
& &&(1)治疗的过程
& &&CDI的治疗过程大致分为指导家长、辅助治疗、布置家庭作业三个部分。
& &&治疗之初儿童并不参与治疗,治疗师将CDI的互动技术以及其他有关的内容介绍并教授给儿童家长。在这个维持几周的学习时间中,不断的示范和彼此的沟通能够帮助治疗师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使家长在熟练掌握相关技巧之余具备更多的信心来面对自己的孩子。
& &&辅助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在观察室或游戏室的一角辅助家长开展治疗。当游戏治疗结束时,治疗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就治疗中的情况给予家长反馈。
& 另外,治疗师在每次治疗结束后要向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一般要求家长每天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与儿童进行游戏,在这段时间内,家长应确保不受干扰地与儿童相处。每次家庭作业完成后都需要进行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见到治疗师时进行讨论和改进。
& &&(2)二&不要&
& &&在CDI中治疗师需要教授家长的核心技巧包括了应避免的行为(三&不要&)和应增加的行为(五&要&)。
& &&其中&不要&(Don't)的行为包括:
& &&①不要命令(No Commands)。对儿童的命令可以分为直接命令与间接命令,例如,&坐下&是一个直接的命令,而&你能不能坐下来&是一个间接的命令。无论直接命令或者间接命令,在CDI中都要求避免,因为命令都会影响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并引起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不良互动。
& &&②不要发问(No Questions)。问题可以分为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想玩什么&)和闭合式问题(&你想玩这个布娃娃吗&)。治疗中应尽量避免各种类型的问题,尤其是过多地提问。因为问题是一种变相的命令,在提问的同时家长也从儿童的手上夺回了游戏的主控权。此外,过多闭合式的问题会得到儿童否定的回答或者忽视,这就导致了儿童与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对治疗中的亲子关系带来危害。
& &&③不要批评(No Criticlsm)。批评的语句往往带有一些否定的词汇和不信任的态度。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做不对&,&停下来,你再这样做就会失败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批评会导致儿童的自尊心下降,并同时影响到家长与儿童的互动。CDI建议家长采用指导而非批评的方式来应对儿童的错误。例如不要说&这样做不对&,而要告诉儿童怎样做才正确。
& &&(3)五&要&
& &&CDI中,&要&(Do)的行为包括:
& &&①赞扬(Praise):是指家长在治疗中更多地称赞儿童,尤其是采用明确的赞扬方式。
& &&②反映(Reflect):是指家长对儿童的话语或者行为进行重复或释义。
& &&③模仿(Imitation):是指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模仿儿童的游戏行为或者配合儿童一起游戏。
&&& ④描述"Description):是指家长描述儿童的适当行为以增强这些行为的持续性。
&&& ⑤热情( Enthusiasm):是指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和对儿童的关爱。
发布于日 09:25 |
阅读数(5297)
发表评论 &
最近来访我
我最近看过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200
评论数量:294
访问数量:384056以残障儿童为对象的游戏治疗 - 特殊儿童 - 育儿论坛 - 育儿网
您的位置:
网站推荐专题
发帖小提示
以残障儿童为对象的游戏治疗
状态:宝宝3岁8个月
来自:南京
11-02 09:34|
在国内外研究中对各种类型儿童的游戏表现以及在游戏中评估残障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以残障儿童为对象的游戏治疗研究文献并不多。现有的游戏治疗文献中涉及残障儿童的类型有: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儿童。
& 一、智障儿童的游戏治疗研究
&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
& &&智力障碍可分为三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程度的智障儿童在社交技能、认知发展及生活适应方面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几个月甚至数年。虽然他们在认知等与智能相关的心理发展方面落后,人际交往的技能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但这些儿童对他人的拒绝很敏感。自尊心和行为问题在智力障碍儿童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大。因此,随班就读学校和特殊学校都开始重视解决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
&&& (二)游戏治疗建议
&&& 首先需要治疗师评估这名智障儿童是否适合接受游戏治疗。这些儿童的生理年龄可能已经超出了适合游戏治疗的年龄阶段,而心理年龄却还在适合游戏治疗的年龄范围之内。这样治疗师不仅需要了解更多的智障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还要准备好这些孩子会玩比他实际年龄小得多的孩子玩的游戏,并需要治疗师给予符合其心理发展年龄的游戏的指导。
& 智力障碍儿童的治疗方法包括多种类型,根据案主的情况,采用教育、行为、药物等方法。游戏治疗可能对具有轻度或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起到一定效果,并且需要治疗师采用指导性的方法,明确游戏治疗的具体目标。冶疗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了、具体。治疗的时程会较长,每次治疗要短暂、频繁,一定程度上做到结构化。
& (三)实证研究
& &&对比研究参与和不参与团体游戏治疗的两组智障儿童,结果表明游戏冶疗组有较多正面的行为及人格改变。应用个别游戏治疗可减轻智障儿童的情绪困扰,增加智力测量分数。
&&& Mundy在1957年的研究报告中,展示了对英格兰伦敦芳登医院的23位智障儿童的游戏治疗的结果,他把接受了9~13个月的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这组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智力改善情况,与另一组,即控制组的年龄、智商相当的智障儿童相比较。治疗组的平均智力在治疗之后上升了9分,控制组上升了2分。大多数治疗组的儿童在治疗后被认为能适应特殊教育课程,但在治疗前他们被认为是不适合特殊教育课程的。经过游戏治疗后的智障儿童大发脾气、不合作的行为减少,社交合作及建设性的行为增加。有一部分儿童起初被认为因心智能力不足造成无法用口语表达,经过治疗之后他们在口语方面表现出了显著改善。其中一位名为珍纳的儿童在行为适应方面改变显著,治疗前无法行使功能,话语令人无法理解,经常发脾气,缺乏现实接触,治疗后现实接触增加,强迫行为减少,理解及动机增加,说话的能力改善。
&&& Newcomer,B.L.和Morrison,T.L.1974年的研究中探讨了游戏治疗应用于机构中的智障儿童,进一步证实了游戏经验对这类弱势儿童来说是有重要影响的。
&&& 案例:个人中心游戏治疗在智障儿童中的应用
&&& 基本情况:1 6岁被诊断为轻度智障的高职女生。
&&& 游戏治疗过程:
&&& 采用个人中心游戏治疗,治疗每次45分钟,共18次。
&&& 建立关系阶段(1~4次)。本阶段案主发展出对游戏环境的信任,以及与治疗者良好的互动关系,能放心且投入在自己选择的游戏中。
&&& 在本阶段,个案渐渐发展出对于游戏环境
&&& 自我能力显现阶段(5~9次)。案主感受到自己在游戏室中的自主权,游戏内容更具自主性,通过熟悉的玩具表达出个人的能力,并肯定自我的表现,在自我决定、争相回馈的内在经验中,提升了个人正向的自我概念。
&&& 正负向情感表达阶段(l0-15次)。从本阶段开始,案主在游戏治疗中用更丰富的口语表达、与治疗者互动,与治疗者分享,表露个人对于特定生活事件的想法与正负向的情绪感受。
&&& 正向问题处理阶段(16 -18次)。本阶段出现自省性、同理心的想法与口语表达,并以更为正向的态度,来处理现实生活中个人所面临的困扰。
&&& 治疗效果:&&&&&&&&&&&&&&&&&&&&&&&&&&&&&&&&&&&&&&&&&&&&&&&&&&&&
&&& 1.安全、自由的探索游戏,通过游戏反映出个人内在的想法与外界沟通,并将个人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扰,通过游戏来处理。
&&& 2.在游戏活动成功的经验与正向的回馈中,更加肯定自我的能力与增进正向的自我概念。
&&& 3.感受到游戏中的自主权,发展出内在自我指导的能力,更加相信自己。
&&& 4.在所表达的情感被了解和接纳中,更自信与开放地表达对特定时间内在的想法与感受,抒发处理个人负向的情绪感受。
&&& 5.通过自我决定的游戏内容,投射个人生活经验,并以游戏来补偿和处理对特定事件的期望。
&&& 6.通过游戏表现,自由地呈现自我,更加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以及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而觉察自己的态度,增加洞察力,同情心。
&&& 7.增进与治疗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以及与治疗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 游戏作为媒介克服了案主在语言能力上的限制,在温暖、安全、接纳的环境中,与案主建立信任、尊重、真诚的关系,案主运用这种关系将个人正向的能力表现出来。并意识到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个人中心游戏治疗目的不在于提升案主的智能水平,而是增进自我概念,处理个人负向情绪,发展正向情绪,提升处理自我问题的能力。
&&& 一、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治疗研究
&&& (一)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点
&&& 孤独症儿童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特点,这些异常行为导致孤独症儿童不能正常的进行社会生活,在其进行游戏时也表现出种种缺陷。据有关研究统计,大概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
&&&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将亚斯伯格症归入孤独症的亚型,这类儿童虽然表现出孤独症儿童具有的重复性、限制性、原型性兴趣,社交水平落后,但在认知、适应行为等方面并不落后。
&&& (二)游戏治疗建议
&&& 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有可能从传统的游戏治疗中获益,他们比广泛性孤独症儿童表现出较高的智商和社会兴趣。也有研究者将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用于治疗典型孤独症儿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类儿童被认为适合高度结构性和教育性的课程,他们同样可以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游戏治疗中获得进步。
&&& (三)实证研究
&&& 孤独症儿童利用游戏的机会很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得到解脱,渐渐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逐步从自我的封闭世界里走出来。
&&& 国内外对孤独症儿童游戏治疗的实证研究较少。至2 009年初,在Psy&choINFO,ERIC,PsychoARTICL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此类文献不超过20篇。
&&& 国内的相关研究有:马红英(2005)的研究证实了利用象征性游戏对自闭症儿童非言语交际行为、共同注意能力和社会情感沟通能力进行干预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邱学青(2001)对一例孤独症儿童采用了儿童中心的游戏疗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寇延(2004)运用沙盘游戏干预一名孤独症儿童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毛颖梅、谢倩等(2007)应用游戏治疗提高一名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的研究也表明了治疗的有效性
&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游戏治疗研究
&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特点
& 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LD)是一组异质性综合征,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推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障碍所致。这类儿童不存在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缺陷,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
&&& 按DSM一Ⅳ诊断学龄儿童患病率3%-8%,男明显多于女,比例约为4:1,据近年国内外有关报道LD和ADHD发生率似有递增趋势。
&&&&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语言理解困难,语言表达障碍,阅读障碍,视空间障碍,书写困难和手眼协调困难,情绪和行为问题。他们的智力水平虽然正常,但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智力处于临界状态,而且学障儿童在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操作智商得分高于言语智商,投射测验显示不良情绪和欲求不满。学障儿童中也有个别高创造性的儿童,可能在音乐、美术、运动、数学、物理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优异的发挥。
&&& (二)游戏治疗建议
&&& 被标签为学习障碍的儿童时常会表现出焦虑,挫折和社会适应不良,还会因为学业不良导致自卑。行为矫正等于预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变问题行为,但却无法解决由于被标签而衍生出来的其它问题。他们常常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建立同伴关系方面遇到困难,由于屡遭挫败,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就是说学习障碍儿童的困难并不单独出现,这些问题往往以相关联的形式出现,困扰不仅与学习有关,还会影响到该儿童的情绪,反过来恶化了学习困难。游戏治疗是解决这种恶性循环的可行的方法。这些继发性问题可以在游戏治疗提供的温暖、接纳的环境中得到改善。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学障儿童得到释放,从而可以将内在资源集中在矫正问题上。
&&& 从调节情绪的角度分析,游戏治疗是学障儿童在情感上获得成功的途径。这些儿童在生活中很少感受到成功,但是在游戏室里他们可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游戏治疗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他们解决自尊心和行为问题。
&&& 如果将游戏治疗与父母的咨询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显著影响案主的学习,还影响了父母的态度和亲子关系。
&&& (三)实证研究
&&& Wall,M.(1973)在为期12周,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的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游戏治疗干预中,运用自我指导性游戏治疗,将决定的责任和成长的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儿童。他假设儿童有一种朝向成熟行为的发展本能。在儿童进入游戏室时,接纳的氛围可以容许儿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治疗师通过认可和接纳儿童是有能力负责任的个体的方式,协助儿童发展。
&&& 干预结果表明,治疗组相比较于控制组,自我概念及动机属性呈显著的正向改变,在班级中行为的协调性、接收能力及学习技巧及方面也有显著改变。
& 四、注意缺陷儿童的游戏治疗研究
& (一)注意缺陷儿童的主要特点
& 注意缺陷儿童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注意缺陷又分为三种类型,即注意力不集中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
&&& 这类儿童在游戏室里表现得经常无法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从事某项游戏活动,也很难围绕某个游戏主题开展活动,他们通常很快从一项游戏活动转为另一种游戏活动。但人们注意不到的来自游戏室外的噪音却很容易让这类儿童分心。于是,在游戏室里如何帮助儿童进行自我约束,设定限制是游戏治疗师需要注意的工作内容。
&&& (二)游戏治疗建议
&&& 各种游戏治疗理论对注意缺陷儿童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无法约束自己行为的儿童来说,设定限制是游戏治疗的重要内容。Karla D.Carmicheal建议对玩具和游戏室过度兴奋的注意缺陷儿童,可以让他选择五种喜欢的玩具,然后带他到另一间房间颜色柔和的咨询室,房间里只有一些普通的家具和一张桌子。第二次治疗可以让他带六种玩具,第三次治疗可以让他带七种玩具,以此类推。如果该儿童对玩具表现出过多的兴奋,玩具的数目保持不变或减少一个。儿童每次来治疗可以选择和上次不一样的玩具。如果能做到在游戏室里不过度兴奋,儿童就可以进入游戏室玩耍,多数儿童在几周后就有较大的进步,可以获得允许进入游戏室。但也可能有个别儿童一直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 在各种游戏治疗的实证研究中,结构化的游戏治疗为治疗注意缺陷儿童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借鉴。
状态:宝宝4岁9个月
来自:湖南长沙
11-02 09:35|
游戏治疗,孩子门应该很感兴趣。
状态:宝宝2岁7天
来自:山东济南
11-02 09:37|
游戏治疗的效果不敢相信。毕竟是新疗法。
状态:备孕中
11-02 09:39|
对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没有用吗?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游戏治疗师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