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相关,前端里面zx1是最强王者荣耀单挑最强英雄么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walkman爱好者聚集地&&&&各种数码设备的讨论地&
(内含毒图,慎入)小身材,大味道-------索尼M505图文评测!
依旧来自于W吧疯撸君的测评(毒图让人无法直视)&
2013年是索尼发力的一年,作为一个索粉,索尼在这一年发布了一个又一个令我激动的产品。暂且不提索尼的营收情况,这种锐意创新的精神,已经站在了所有科技公司的前列,更是完爆某个经常宣传自己有多创新的水果公司(当然mac pro是唯一的亮点)。这不,下半年骚尼又带来了4个优秀的音频产品--D100,ZX1,F880,M505。本文的主角就在其中。
M505是一款久违的纯音产品。或许在这个时代,纯音播放器注定只能成为小众,它设计的初衷就不是影音娱乐的中心,而是锦上添花的附庸。这样的产品,核心价值就在于便携、易用、随身,当然如果能兼顾较高的设计品位和音质就更好了。M505做到了这一点。
就其做工和设计来说,M505虽称不上完美无缺,却也可圈可点。虽然穿梭键的塑料材质和略显松垮的触感影响了整体评分,但是各个面板的精工细作和合理的按键设计与下压感为它加分不少。在M505上,我们又看到了walkman标志性的拉丝金属LOGO和纯正的WALKMAN图样,这或许是索尼纯音产品设计上的回归和向前辈的致敬。黑底白字的led小屏幕和旋转穿梭键时畅快的切歌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线控夹在衣服上的时代。
从便携上来说,M505无疑已经做到了极致。当然你或许会说某水果的ipod6,7比它更小更薄,但是M505的长圆柱设计保证了最小的横向空间占用。易用性上,简单的旋转操作非常成熟,切歌手感弹性十足,另人上瘾。
在与手机的连接与兼容上,M505可以和iphone完美搭档,索尼自家的手机系列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蓝牙配对成功,不论是播放歌曲还是接打电话,都流畅而无延迟。只是播放高码率音乐时,蓝牙连接对音质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省却了连接线的快感还是值得经常使用的,尤其是外出时。毕竟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更新音乐库。
下面是对于音质的评测。测试用的耳机是索尼MDR-Z1000,一个相对易推,三频没有短板的高素质耳机,它的特点是中正,高密度的声音,还有3000块钱索尼耳机耳塞里你能听到的最好的低频。
首先,walkman,尤其是这样的随身MP3,听感永远大于素质,所以CB和EQ就是M505音质测评里的核心。我不需要M505有多完美的高频延伸,有多丰富的泛音回放,有多巨大的推力,或者有多细致入微的解析力-----这些东西是堆料的ZX1或者巨大的D100需要具备的,对于M505,我需要完整的EQ,充满感染力的中频和对流行音乐至关重要,质量俱佳的低频。M505完全超过了我对它的期望。
不同于安卓机器对于CB和EQ的无情阉割,换取的所谓&高素质机器不需要EQ,CB和音染&的说辞,M505的CB是我听过的索尼机器里面最好的CB,超过了之前的A860系列。什么是好的低频?首先,没有量感的低频绝对不是好的低频,就算你下潜再深,&弹性&再好,对中高频再没有影响,没有量感,一切都是浮云。M505的CB保证了足够的量感。只要你不是配个T70p或者fa heaven这种毫无低频的耳机,M505绝对能用久违的索尼味低频打动你。这种低频,保证足够量感的同时,又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不打扰到中高频的表现,对于这种小身材播放器来说,水平极高,令人佩服。
M505的EQ,恢复了安卓前的高度可定制性,每一个频段的划分都很合理,每一个档位的变化都可清晰辨别。虽然EQ是一种失真,但就如同摄影一样,美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的东西。M505对于泛流行音乐的演绎,令我找回了久违的感动。这种感动,你不可能指望在F806这种机器上找到。
对于M505的调音,我不会吝啬任何赞美之词。它是鱼雷这种机器的升华,脱去&高素质&的包袱(虽然它本身的素质绝对不低),回归调音为王的旧索尼时代。索尼对于音乐的理解之深,绝不是国内一些只会堆料的产品可以比拟的。当adele的声音响起,当linkin park的鼓点敲出,当陈奕迅的男中音随你如梦,你会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的喜欢这些小小的纯音walkman。这就是听音乐,不必忍受残废的低频,不必开启无谓的脑放,不必像强迫症一样天天追求&高素质,hifi精神&。或许我不理解发烧精神,但听了十几年歌的我们,都会欣赏音乐-----M505的随身,易用,听感与素质的平衡,一定会打动你。&
稍微谈一点素质吧。M505的硬素质不低,解析处在A860的水平,略低于SX1000,当然更不能跟D100比。中频密度较高,高频稍暗,不如F806,细微处的延伸明显不够,听一些泛音丰富的乐器,比如钢琴,会觉得不够纯正,当然这是相对的,其实已经足够好了。
声场不小,大于A864,小于D50,推力不错,相对A864是质的提升,推动Z1000,T70p这种耳机基本不成问题。考虑到它的小身板,做到这个程度,真的没什么可强求的了。
大动态的时候还是继承了walkman的传统----乱,不过这也没办法,大编制、爆棚摇滚明显不是M505的菜,泛流行、new age非常不错,ACG不常听,不过应该也不错。
友情出镜的z1000
不可错过的直推利器--拜亚动力T70p
来自于土豪疯撸的测评,fenglufenglu&
白牙跟声海,两个德国品牌,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声海是古典的,严肃的,大气的,传统的;白牙是直白的,无染的,亮丽的,宽容的。白牙t70p夹在T5P跟T50p之间,定位随身HIFI级耳机,可谓定位精准。&随身,直推,高素质&大耳机这个细分市场里,产品本来就不多,而这个细分里每一款优秀的耳机都广受好评----因为大家对这类产品都太饥渴了,要是HD800能直推,就算它卖20000块,销量也能翻3倍,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所以,T70p从一出生,他就是成功的,我对白牙有信心。
这个评测里面,不会有任何的耳放,台机参与,前端只有一个,索尼A864。既然直推,那就直推到底。
eq 01100,CB+3。一开声,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不多的低频----作为一个大单元动圈,这低频实在有点小气,以至于CB+3才基本能接受。这种低频,速度极快,稍纵即逝,绝不向&闷,混&妥协,以至于量感上也感到拘束。我觉得,白牙绝不是做不出Z1000那样的低频,而是对自己风格的极度坚持----我就是白牙,这就是我的低频,你看着办。所以用这个耳机听大编制你可能会失望了,动词大慈那就更不可能了。
再来看中频。中频是一个耳机的灵魂,得中频者得天下,白牙的中频是平衡的,和谐的,流畅的。耳机越高端,越是重视三频的平衡,中频夹杂在三频中间,它的表现直接影响整个频谱。t70p的中频做到了他这个价位所能做到的一切,我想,哪怕再挑剔的听客,都很难对864直推下t70p的中频说不,密度不算极高,但是却应有尽有。
高频是这个耳机最出彩的地方,t70p有着超越这个价位的优秀高频,乐器的高频段泛音,极高处的延展,非常清晰。这种高频直接和它的中频相接,浑然一体,与大部分动铁塞子形成鲜明对比。t70p的声音是直白的,比z1000的染色还要少,但是却舒适宽松,绝少刺激,这与其高完成度的中高频衔接很有关系。
总的来说,t70p的三频继承了白牙的优良传统,流畅而绝少滞涩,从dt990到dtx101,再到t70p,不论塞子还是大耳机,均是如此-----一个有底蕴的大厂,总能有自己的风格。
解析上,非常优秀,是顶级的解析,我觉得更在Z1000之上。解析不完全等于声音的分离度,更是乐器各段泛音的优秀表现。t70p下的乐器,音色纯正,泛音丰富,清亮悦耳---这就是高解析的表现。
声场上----不大,也不小,封闭式大耳机,也就这样了,比不上天龙D7000,但也算中上等。
定位----精准。
声音风格---典型的冷声,适合搭配暖声前端,推力不能太大,否则声音变冲。特斯拉太敏感。
做工----非常好,但是细节处仍不够尽善尽美。
总体评价----非常易推,前端素质稍高即可,大推力下提升有限,但是对前端素质的提升很敏感--但这跟推力无关。声音不适合所有人,听流行氛围稍差,人声很毒,冷声系。听小编制,这个价位算完美。大编制,无力,不如z1000。
强烈建议新人考虑此耳机,跟闷混说再见的时候到了,哈哈。培养起淡出鸟来的听音观!(夸张了)
784到了,来个小评(友情出演:F805、MX985、EC707
来自于吧友InfinitePoss的评测开箱就算了...都看到吐了...再说骚泥的包装真没什么好看的。。。
首先拿到机子,做工和用料还是不错的。正面、背面铝合金,中间一圈塑料,也比较严丝合缝。赞!和以前国行的E474比,就像三棒和渣果一样。
然后各种功能。除了蓝牙都用过,除了播放器里面几个开了之后就失真的音效基本都不错,尤其降噪,配合新的脑残031,效果比805要好。32个赞!&现在是听感篇。说实话一开声把我吓了一跳,说实话比以前的E474好太多(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有人说老的S764、774?音质和E474没区别, 听过E、S的大神求回复!)所以我只拿以前用过的E474来对比一下784的提升。首先784比474解析高了很多,是一耳朵能听出来的,人声密度变大,中频更加饱满,所以搭配例如985、air这类比较不重口的女毒塞是极好的,人声富有感情。声场上,纵向大了很多,横向也大了,但没那么明显。分离度、结象就是一耳朵,不用仔细听都能听出来。&再补充一些。784可以算是调音非常适合流行的前段。听女声也不错,下面会讲。而且因为推力的增大,估计推一下铁家的便携也能对付个7788。但我觉得如果搭配CKSK、XB90EX口味就略重(不开EQ都重)接下来就是和F805的对比了,让我先喝口热翔。说实话,F805我个人认为805也是个十分不错的东西,调音比较清新,声场很自然,女声很好听。说到调音清新,问题也就来了,就是搭配985这种三频均衡的塞子太淡,氛围感不强,加上985本身调音就柔和,晚上睡觉这个搭配只要听一首歌,歌还没放完就睡着了&&休息一下,来几张图。耳机都不隔音
F805配985太淡,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入调音比较浓郁的S的原因之一(其实我是被外观毒倒了我会乱说=_=)。那么来首歌对比下吧。&君の知らない物语这首歌是化物语第一季某集的ED(稍微接触动漫的同学应该都听过吧?没听过自己去搜)耳机MX985格式FLAC(S780支持无损,64个赞!但我大部分320k)首先,解析上,805略好于784,但是差的很小。也就是信息量稍多一点。声场上805横向略大且更自然,尤其开头的钢琴和架子鼓,805像再一个平面上而784给人感觉鼓在前面的上方...但到了纵向,784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纵向比805深一些且分离度略好于805(是不是推力大的原因?不晓得)&然后是人声。805作为去年旗舰,加上搭载了SM,在素质上还是略高于784的。所以虽然784的人声密度大了,但是还是比805差一点。而且因为805整体比较清淡,所以女声还是更甜一些。784的话虽然稍逊于805,但人声更有感情一些,而且中高频处理较为柔和,所以也是不错的,至少我觉得784听感略好于805。&总体风格上,784比较带劲,低频比较饱满,人声比较有感情,和偏中上盘的985搭配得相得益彰,听感好评!
805嘛,可能是与985没那么搭,氛围感不强,低频有点弱,但人声很甜,这个好评。&接下来是老铁耳挂ec707(这里我要吐槽下,因为入坑晚,他们的前辈EC7、MX980都停产了。。。。。。新人玩不到老货,新货又天天被喷,所以,快停产吧,MX985!还是同一首歌,插了707的805就像换了部机子一样,听感一耳朵提升(707偏低中高盘我觉得这货三频都很有特点,低频猛且有质感,中频微甜但十分有韵味,高频亮且华丽。虽然背景有点暖糊但配自家的AT640L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玄学?)反正我是很喜欢,但也有缺点,下面会讲)但是784配707,太重口了...低频被轰出翔...听了1分钟就受不了,太冲了&总结时间!784的提升较以往明显(e474=s774为前提)784做工很好784调音偏流行,女声好听。但是不宜搭配重口的塞子(例如XB、CKS之类)适合偏中上盘、中高频比较出色的塞子。与805相比,解析略逊色、横向声场略小但纵向、分离度更好、低频更多、女声一个有感情,一个比较甜美(这都是相对的,784相比ipad2人声也算甜美。另外我不听男声,所以没对比)反正和805风格上差异还是蛮大的。虽然没有SM,但我觉得S总体还是很不错的。虽然素质还是没有805好,但差的真不多。&小站注:新品做个参考吧,评测都算是比较主观的东西,靠谱不靠谱由看者自己评判
索尼rx1详细评测----大黑卡,最终幻想
来自于土豪疯撸的评测
吧里面喜欢拍照,想深入学学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可能首先会吧眼光放在一些截幅单反或者微单身上。诚然,它们都很不错,尤其是对于新手用户,微单的操作和成像都是非常友好的,购入一款中端单反或者微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是镜头是个问题。一般的镜头在新手玩家手里,很难能有满意的效果,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变焦皆狗,哪怕一万五的小白兔在5000块的135定面前也是战5渣,而新手很少有定焦起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光圈不够大,新手用小光圈,氛围和照片层次比较难体现出来,片子不容易出彩。所以很多人用了一段单反微单,会比较灰心,加上单反很沉,微单也不轻,器材就开始落灰。
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手头比较宽裕的同学,首先买的器材也无非就是5d系列加上24105,或者尼康全幅加个2485什么的,这样的配置,很难发挥出全幅的优势,起码新手玩家会觉得如此。花了两万块还是不行,很打击人。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预算充裕,你的第一个镜头一定要是个牛定,如果你预算不够,你要把你的预算的大部分投入到24到85这一焦段区间的定焦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x1根本就不是什么备机,而是新手的神器。如果你就是想玩玩摄影而不是想靠这个吃饭干活,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一部rx1就够了。
35mm是个神奇的焦段,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纤毫毕现,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拍的大多数照片都是35mm左右焦段的。这个焦段对于构图的要求不像24那么苛刻,对于内容的包容又比50好的多,所以最容易出彩,通融性也最好。rx1的这枚35,是非常非常优秀的,甚至不比徕卡35 2差。当然就光圈来说,没有1.4是个小小的遗憾,但是f2时突破天际的锐利和焦外毫无二线性的顺滑感足以弥补。另外这个镜头的色彩属于那种低光偏蓝,高光饱和的德味,油润厚重,跟日系镜头的风格有极大的区别,非常有特点。
rx1机身的做工是完美无缺的,从工艺上,达到了索尼所能做到的最好,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处理都是无可挑剔,甚至机身上所有的字都是蚀刻的。其实以rx1的工艺,挂上一个qualia是毫无问题的。跟徕卡比起来,说实话尤有胜之。但是机身太小,握感并不太好,需要习惯。
在小型化上,索尼可谓丧心病狂。rx1的全幅传感器太大,以至于从镜头口处装不进去,只能从机器背面开口装进去。但是这样一来镜头跟cmos就不能做成一体的了,但是rx1是卡片,法兰距极短,所以每一台机器在装配的时候,都要根据镜头的光轴以微米级手动调整coms的倾斜角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镜头的后组镜片为了在这么短的法兰距下覆盖cmos,后组镜片大的夸张,镜片直径甚至超过了索尼微单e口的直径,只能埋在机身里面。这样的设计,保证了rx1的小巧。
rx1的镜头为全玻璃镜片,对焦组镜片的重量是e口镜头的十倍,驱动这样的镜头,需要高效的马达,否则速读和精度都不能保证。但是rx1定位随身,对焦声音又不能太大,所以索尼从新设计了rx1专用的马达。这种一条生产线生产的零部件只能给一个卡片机型用,确实史无前例。从使用感受上,rx1的对焦精准又安静,镜间快门的声音几乎为零,可谓街拍神器。但是速度上,只是普通卡片机的水平,跟单反比差距很大。
rx1的画质,无需多说,是目前全幅的最好水准,跟1dx或者d4的水平不相上下。高感上,跟5d3或1dx持平,略差于d4。镜头分辨率上,从最大光圈开始,就是最佳锐度,边角锐度也没有明显下降,但是镜头的畸变略大,好在机身可以修正。
操作上,中规中矩,对于用惯了单反的我来说,没有明显亮点。缺点就是机身速控拨轮不能自定义功能,比如调节iso什么的,光圈环又在镜头上,所以这个拨轮在拍摄时就基本闲置了。闪光灯热靴通用,也可以接电子或者光学目镜。
总的来说,rx1满足了追求小巧高画质,随身拍摄人群的所有梦想,是个完成度极高的机器。美中不足的也许是不能换境头,但是这也不是索尼能够解决的问题,毕竟,全幅头想要做小太又有大光圈太难了。
上几张片子
要吐槽价格,请先了解一下索尼同类产品的价格走向,不要太图样——贴吧吐槽
我真的有点受不了了
你说塑料5cheap那样上市一周国行掉价将近1K
这样类似的少见的例子拿来吐槽
索尼的产品,基本都没有规定一个价格来长卖
本身就没啥&保值&的概念
像XPERIA,官方定价个XX英镑,要吐槽
像随身听和耳机,官方定价个XXX,也要吐槽
像官方配件,官方定价个XXX,还吐槽
TB有个啥风吹草动,也发个贴吐槽
完全也不了解一下以往同类产品的价格规律
就跳出来发贴大喊哎哟NMB...
这样,真的很无趣
对于索尼的产品
官方定价多少,是定位的问题
关市场售价P事咩
XPERIA的官方售价XXX英镑,一向差不多对应XXX美元
大多的实际售价,水货的起点一向不会太高,慢慢回落到3K一段时间再下降
随身听和耳机,大多数实际售价都是官方标价的8折
至于配件...本身就是多向选择
完全无视以往的规律
我看着真是受不了了...
跟风涌进来的
要隔三差五发贴吐槽也事先了解一下基本事实好吗
索尼的产品,真的真的超级超级不保值
如果你想买,等降价
如果你想保值,左转去买渣果
不要隔三差五的跳出来拿一个多少年前就有了的现象大惊小怪
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
这样,很无趣
醇音清籁——索尼H3发布会xoqiu手记
在九月的时候,索尼召开了名为&静谧逼真&的发布会,旨在推出&Hi-Res Audio高清音频&的理念,当时发布的产品有D100随身录音笔以及一款解码UDA-1和两款音箱SS-HA1/3。时隔两月,索尼又一次召开了发布会,不过这次的名称为&醇音清籁&产品线也更加的随身化,这次发布的产品主要有XBA-H系列的圈铁耳塞,MDR-1R的后续型号MDR-1R MK2、MDR-10R系列,PHA1解码放大一体机以及F885高清音频播放器。简而言之,这次发布的产品依旧围绕着&Hi-Res Audio高清音频&这个理念,不断的补全产品线。
无疑,XBA-H系列是本次发布会的重点,意料之中,动圈震膜采用的是和&超级动圈&EXK一样的液晶高分子振膜,三款圈铁塞子&&&&& 动圈单元的区别在于直径不同,动铁单元中H3为双单元设计,除了和H1、H2一样的全频单元(不锈钢振膜)外,H3还增加了一个采用铝质振膜的超高频动铁单元,H2和H3为可换线设计,但是目前看来除了一根麦克线外还没有可供替换的线材,接口与其他品牌不同,甚至和EXK也不通用!NWZ-F885为本次发布会发布的唯一一款播放器,也是&Hi-Res Audio&系列的发布的第二款播放器,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技术点在于:
1、同样加入了 One Touch NFC 功能,因为之前索尼曾有过&One Sony&的理念,这样的话可以更加方便的连接家中其他设备,省去了配对的麻烦。
2、音频技术升级,从Walkman时代开始我就比较关注索尼的音频处理技术,某些功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进行加分,也增加了不少可玩儿性。
3、是Walkman系列里第一款支持高清音频的播放器,且为较为开放的支持,不像以前只支持自家的格式,这次居然还兼容苹果(ALAC)。但比较遗憾的是看这架势索尼似乎已经放弃了传统非触摸音频播放器的更新了。
再有就是1RMKII、10R及PHA-1的发布了。
主观评价部分:F885刚拿到手时便发现塑料感比较的严重,手感和XK,A808等机器不在一个水准上,外观沿袭了F系列风格,LOGO处加入了呼吸灯设计,是加分点。与他的前任相比声音更加的讨巧,驱动主流塞子都还OK,比较的好搭配,推小四听听流行也可以得到比较有意思的听感,但比较不能理解的是搭配自家EXK反而一般,时间较为有限,未能太过细致的搭配,因此就不说的太细致了。1R MKII比较讨喜的调音,非常的动感,不论外形还是声音都较为潮流化;10R个人不太喜欢,太过激烈的风格,低频多的甚至有些轰头了,甚至让我听过之后需思考为何这样调音的耳机为何不加入XB系列。PHA-1在海外上市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因为3C认证问题延缓了上市时间,很多烧友已经玩的比较透,就不赘述了。
H3是本次发布的重头戏,因此放到了最后说,不过...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土豪同学已经入手了,因此可以细致的听一听了。谈到声音之前官方介绍是树脂记忆材料以保证佩戴舒适,但是实际的佩戴感受是类似的构造,但是完全没有EXK佩戴舒服,大了一号的腔体使得佩戴的压力也大了一号,因此建议考虑这款之前先试听一下。未煲之前的听感:搭配IPC:整体声音较为厚实,低频和造型一样相当的霸道,声场形状较为扁平,靠后,使得整体声音相对较为压抑,也有着几乎所有圈铁耳机的通病:衔接不顺滑。对于推力有一定的要求,IPC、F885一类的机器只能保证不算难听,当然,也不会太耐听,具体来看IPC下器乐掩盖住了人声,显得较为闷、糊,F885手头没有,印象里声音比较纤细,开启醇音后人声有所改善,但是声场较为空洞,但是这两个前端下的H3弦类乐器的表现都还OK;而在D100的驱动下各种问题都有所改善,算是一般的搭配;整体听下来反倒是AK120更加的有优势,人声通透自然,器乐大体OK,但是整体的闷糊感依旧存在,但是三频不均匀的能量分布使得我听了没多久就感觉听不下去了。记得在发布会上现场曾有烧友询问投野先生煲机的问题,按照他的回答动圈单元改变并不大,但是我个人来讲并不同意,见过太多煲机前后天壤之别的塞子了,从生物振膜的E888到液晶高分子振膜的EX1000,都是开声难听到死的塞子,而H3也采用了相同的振膜材料,且朋友的1+2在我手上半年的时间有着一个质的蜕变,因此我有理由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煲机的H3应该会有不小的改善,在我看来,未能达到我的期望值多半问题还是动圈单元还没有到最完美的工作状态。
我对未煲开的H3评价并不高,但是却又充满的期待,漫长的煲机工程现在开始,如同村上名著《挪威的森林》里直子写给渡边的信里所说:&目前我还没有准备好要见你。并非不想见你,只是还没有准备好。一旦准备好,我会立刻写信给你。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对方了。正如你所说的,我们彼此应该作更进一步的认识才好。再会。&
一些PPT的信息
索尼新旗舰ZX1的相关翻译 汇总 评析——索尼新时代的野望!
首先感谢翻译的&@二缸加涡轮&同学,以及转载的dunefox大大
索尼官网大家都看到了
分段简要译文(破折号后面是我的评述):
对应高音质格式的全数字放大器&S-MasterHX&上搭载了音频输出用的L/R正负独立的四电源,把各个电源的负担降低,提供足够的电源供给。驱动耳机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左右声音的互相干扰降低,立体感更强。同时追加的负向电源,使放大器输出和耳机无需耦合电容链接。
&&从电路板图可以看到,ZX1使用了大号的电容和电感,供电上对比现在的walkman机器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同时模拟输出部分的电路似乎很简单,就如译文中所说,正负电路的使用,可以使放大后的模拟信号直接输出到耳机,而不再需要耦合电容。大大的简化了电路,同时也提升了音质。本来纯数放优势就在电路精简,而ZX1的设计则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其纯数放的优势,可说是质的突破!
在全数字放大器的LR正负独立四电源中采用了【Os-con】电容,波形特性出色,提供低噪的电源供给。用以强化人声和低频的回放,提升声音透明度
&&三洋的铝固态电容,较常见的hifi功放设备&补品电容&,甜美的声音。ZX1如此夸张的供电电路让人对其推力有了巨大的期待,目测直推各种日系耳机无碍了。德系只要不是HD600 650这种,应该也吃得消。各种耳塞小意思~ 同时需要说,这种电容的使用,也让机器必须经历煲机的过程,建议想要入手的土豪,记得拿到机器后先run in一段时间,让机器进入状态,再谈音质听感。
电源部分加强,采用一般线材1.5倍粗的线材和低损耗的保护电路。耳机接口采用可靠的大型元件和全无氧铜线材
&&耳机接口部分的做工非常扎实,甚至感觉有点过分了。本来索尼分体式的耳机插口设计就让插口寿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ZX1这种夸张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音质,还必让其结构牢不可破!
一点也不轻薄,也不是平面,把便利的思考彻底排除,如此露骨的设计不是为了追求造型,而是作为音乐专用设备的高音质的追求
&&啧啧~看看人家索尼,做砖头的气势也是如此的~理直气!壮明目张胆!俺就是要做砖头!去你妹的轻薄!
7W5日元,合人民币5K吧
看看艾利和家AK100 AK120,好歹ZX1还有个安卓系统(虽然不知道是啥U),于是这个价位也算良心了
综述:正如我所预言的,在手机平板等数码设备的冲击下,传统随身听系统将必然向高端高品质化和低端特异化发展&&索尼新产品线刚好证明了这点,继艾利和之后,索尼也披挂上阵用ZX1这惊世的革命性的随身听产品加入了高端随身听设备的战场。而相比下,索尼凭借着其多领域的技术及资源储备,绝对在目前诸多高级随身砖里拥有最强大的竞争力!索尼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砖头,一个产品,要争一个NB。而是像IPOD那样一个全套的,甚至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从硬件到软件,从家用到随身。
今天看到很多网友都在吐槽,为毛索尼不彻底的做个砖头,而还要用安卓系统,这不降低逼格么?事实上这正是索尼野望的实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智能系统上,才能实现随身听设备与其mora高品质音乐网店,以及家用hifi系统的互动。毕竟安卓带来的可能性太多了~
苹果的成功,绝对不仅仅因为音质不出众设计还算不错的历代机型,而是靠着其无可取代的全面解决方案,从最早的在线音乐商店,到现在的APP商店,音乐视频图书,云存储服务&&只要买了一个设备,就再也不用去其他途径获得软件媒体,所有都可以轻松简单的搞定。苹果打造的是一个强大的全面的生态系统,这是其他任何厂家都无法做到的。虽然谷歌在努力的迎头赶上,微软在不紧不慢的走着追着,但到目前为止,除了设备数量上,还无法和苹果相抗衡。
而索尼的想法异常简单,你NB,我索性就不和你竞争,我开辟属于我自己的领域&&高品质数字音频(24/192 WAV FLAC)。你itunes上至多也就是8/44落后的CD格式的音乐,爷的mora上是数字母带级别的!毕竟索尼是世界级的媒体发行商,毕竟索尼有着数不尽的媒体资源,这点事儿太容易了~索尼准备用ZX1的随身设备,和其桌面平台的数字音频播放器再加上网店,一起打造一个高品质hifi音乐的生态圈!在走了太多弯路之后,索尼终于回到了其充满核心竞争力的大道上!
ZX1不仅仅是索尼35周年的一款产品,而是索尼整个野望上的一环!
话说,看着新一代诸多安卓旗舰手机都支持了24/192,不仅暗想,这会不会也是索尼背后的动作?剩下的,就是期待ZX1的主控不要太糟糕~至少保证能用到安卓4.4吧&&此外~ 这货也应该像ZK一样有DOCK的LO输出吧,为了配合其桌面扬声器&&虽然总觉得纯数放下的LO怪怪的&&
已可确认U是 TI双核于是跑安卓4.1 很轻松的~
其实还有更多资料~ 工程量太大就不翻译了捡重要的说1 如我猜测的 使用了高品质晶振(应该就是电路板左下角那个金色的) 降低jitter2 DSEE HX技术可将压缩文件恢复到24/192品质(感觉就是BBE类的插值音效,不过这个是插值到24192!虽然不敢说能有更多细节,但至少会提升声音质感吧)
3双声道四路供电图
4 索尼屏幕技术 一个是低功耗 一个是黑啊黑 记得都是手机上的吧~
5 内藏式的扬声器&& 就是背面那个walkman标志 骚气得很啊~
6 为了里面的电容 线材 为了高保真 为了高音质 我们才把ZX1设计成了这个砖样子,不是我们原来就要这么设计的哟
7 耳机插孔方面没有使用常见的陶瓷电容 而是薄膜电容 高音表现力更强 管弦乐回放更好(话说没看到这薄膜电容啊)
参数规格在这页
扫了下没啥更多内容 还是挑重点说
1 不支持降噪(很正确 高端设备要降噪干嘛 降噪=没音质)
2 格式支持很全 AAC FLAC ALL(别问我为啥不支持APE APE这格式只有中国人用 不过我倒是关心这货是否支持CUE&&)
3 蓝牙 wifi GPS (比ZK少了电子罗盘)
4 续航32个小时 128KPS MP3 开DSEE音效(同样条件下 ZK是20小时)
5 3小时充满电池(ZK是5小时)
6 三维 60.7 & 122.8 & 15.3 mm(13.5MM) 最薄处9.8 相比下ZK是70.5 & 134.2 & 11.1 mm 最薄处:9.6 (除了大屁股其余地方比ZK还要小哦!)
7 重量139克 (ZK是156克 我只能说我要瞎眼了 这货比ZK还要轻薄啊!!)
8 输出功率 16欧姆下 15+15MW (相比下ZK只有5+5 提升是相当大的! 顺便说F880是10+10)
补充一个大神朋友的听感 @苍海剑主
不过他听的是工程机 可能和正式版还有差异 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这是去年就搞了好久的产品,是根据d50的市场反馈做的,不过我听原型机的时候声音不怎么样。声音过滤了一层带些cd时代的味道的sony味。本质上这个市售版应该阉割了,估计是要把完整版放在后边卖。推力属于低阻和中高性水平,缺乏能量饱满的冲击,耳塞和耳机类一般问题不大,不能过分期待。
设计的理念和声音风格是不同的,这货原型机其实不输于ak120,只是推力和ak100所差无几。准确说sony zx1更均衡,它延续了很多cd时代的理念和调教,不是一般所谓的mp3播放器,老实说我不知道目前市售版整体煲开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只能从硬件设计和原型机设计去判断,所以这些是经验之谈。
不过耳机口附近基本会有点坑,数字化的新味道和CD味混在一起,SONY的空气感理解和AK120是完全不同的,这点从CD和MD时代就能体现出差异,韩国人没有什么成功的CD随身听,而日本比比皆是。
【转自贴吧】【纯娱乐】大家昨天没看苹果的发布会吧,没关系
【索尼官网页面更新】数码录音棒PCM-D100机型
具体的详细参数也已经放出,价格还是没有啊
麦克风 15毫米XY方向可调&
DSD 2.8224MHz&
线性PCM 192/176.4 24位&
WAV 96/88.2/48/44.1kHz 24/16位&
MP3 320/128 kbps&
播放格式 DSD (2.8224MHz)、WAV、FLAC、MP3、WMA、AAC&
信噪比(针对线路输入录制)&
信噪比(针对线路输入录制) 100 dB或以上&
最高声压级(SPL)&
最高声压级(SPL) 约128 dBSPL&
电源 AC适配器(AC 100V-240V、50/60Hz)或4节AA碱性电池&
内存*1 32 GB&
支持的存储卡&
记忆棒 Memory Stick PRO-HG记忆棒;Memory Stick PRO Duo记忆棒&
输入-输出&
SD SD、SD HC、SD XC&
输入 麦克风插孔(迷你插孔);线路输入/光纤输入;直流输入;&
输出 耳机插孔;线路输出/光纤输出&
USB micro B (USB 2.0)&
信噪比100dB&
信噪比100dB 具备&
SBM(超级位映射)&
SBM(超级位映射) 具备&
数字限幅器&
数字限幅器 具备&
LCF(低阻滤波器)&
LCF(低阻滤波器) 具备&
预录 具备&
MIC ATT(麦克风衰减器)&
MIC ATT(麦克风衰减器) 具备&
外部麦克风插入式电源&
外部麦克风插入式电源 具备&
分割 具备&
合并 具备&
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 具备&
音轨标记 具备&
双重录制 具备&
跨存储器录制&
跨存储器录制 具备&
提高采样频率&
提高采样频率 具备&
DPC(数字调速控制)&
DPC(数字调速控制) 具备&
音调控制 具备&
双刻度盘 具备&
可分别调节左右声道
意库boss平定天下在imp3的爆料,关于索尼新品
2013年9月 W303 W505头戴式时尚MP3音乐播放器耳机MP3一体式超便携 11月F880系列 MP4音乐播放器比前代更薄10% 续航更久价格更贵
2013年9月 耳机 XD150&
2013年10月 录音笔 UX543 UX544 FX88 11月 D100新录音笔旗舰型号网上先前曝光图可信度99.% 价格到史上新高度
2013年10月 耳机 1RMK2 1RBTMK2 1RNCMK2 10R 10RBT 10RNC 10系列和1R一样的外观,缩小版MINI版1R XBA-H1 XBA-H2 XBA-H3 SONY耳放PHA-1 AS700BT EX31BN ZX310
大家关注的MP4下代旗舰型号据传2014年2月上市推力?续航?材质?即XK后用心之作价格史上最高YY下 代码X开头
关于A系列 E系列 S系列 Z系列大陆行货无后续了。
以上内容皆为传闻勿跨省追捕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强王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