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道无魔,道教五魔的魔试是究竟是什么回事

道教文献中“万试”释义及成词理据分析_参考网
道教文献中“万试”释义及成词理据分析
王中强一、 “万试”的特殊语义道教文献中习见“万试”组合,常用于道教经文及符咒,与“群魔”“邪魔”等词或词组对文使用。《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均无相关解释,学界也未见专门的研究。笔者不揣冒昧,谨就所学对“万试”进行考释,以就教于方家。先看几个例句:(1) 北摄酆山,束送魔宗。符教所讨,明列罪源。南山神呪,灭伏百千。群妖灭爽,万试摧亡。(《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1])(2) 诵咏寂室,静庆霞轩。群魔伏使,万试敢前。随意所修,乃得道真。(《无上秘要》卷四十三)(3) 邪魔摧灭,五老降真。万试宾伏,妖灾丧亡。(《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4) 九气错综,神真不欢。天魔侵景,万试来干。(《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5) 可谓万害不能伤,万试不能干,皆神虎之威,真经之妙用也。(《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分析上举诸例可知,“万试”与“群妖”“群魔”“邪魔”“天魔”“万害”等组合对文使用,同处相似或相类语境中,故词义应相近。如“万试宾伏,妖灾丧亡”,“宾伏”与“丧亡”义近,“万试”与“妖灾”对文,意义应相近。通过排比例句归纳可得:“万”犹“群”“千”,言数量之多;“试”犹“魔”“妖”,指恶魔精怪之类。这个意思较为生僻,何以“试”会有此义?“试”本义为“用”。《说文·言部》:“试,用也。”《尔雅·释言》:“试,用也。”《礼记·缁衣》:“刑不试而民咸服。”郑玄注:“试,用也。”引申出初次使用、尝试、试验、检验等义,但似乎皆与妖魔义无关。《大词典》《大字典》“试”下皆无此义。此外,道教释词工具书《道教大辞典》(以下简称《道教》)、《中华道教大辞典》(以下简称《中华》)亦未收录表妖魔义的“试”和“万试”。二、 “试”魔怪义来源通过考察《道藏》行文用语,可知“试”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情况:1. 本义及引申义等一般用法。多数道经中的“试”是“用”“尝试”“考验”等义。有考验义,如“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先夺其攻己之物以试之”(《冲虚至德真经四解》)。有检验、检查义,如“以水火鼎一付,可容十五两者,各先用水于内,经一宿试之”(《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一)。又有尝试义,如“凤毛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只此世间无价宝,不然火裹试烧看”(《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下)。又可特指科举考试。如“张正议之子大成,得山岳吞烟四字。是举试,乐出虚论而贡院火”(《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上)。这些都是“试”的常见义,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2. 名词“试”与动词“试”的区别。古汉语中词汇往往名动相因,动词义可由名词义发展而来。如“波”可指水波,也可指波动起伏的动作,故一词可做动词、名词。“试”在道教文献中亦有名动之分,二者词义上有联系,但在语境使用中意思区别较大。动词“试”为其本义及引申义用法,如“历试诸难,后成功德”(《道德真经次解》卷下),表经历义。“敢有干试前来奔,仗神火剑斩不容”(《道法会元》卷八十),“试”犹“干”,表冒犯,触犯义。做名词的“试”用法比较固定,除去考验、测试及科举等义外,就是魔怪义。如“夫有玉简紫名,得修上法者,不为众妖所乘,万魔所试也。可谓万害不能伤,万试不能干,皆神虎之威,真经之妙用也”(《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其中“所试”之“试”为动词,与“万试”中名词“试”意思不同。3. “试”特殊的组合搭配。“试”在道藏中常与一些词搭配,形成独特的使用方法,这也是其特殊词义的来源。试举几端:(6) 前明品位劝修,今当检敕神灵,扫荡魔试,扶卫学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7) 太阳散晖,垂光紫青。来入我魂,照我五形。却鬼试心,使心平正。内彻九气,外通胎命。(《太上飞步五星经》)(8) 凶试伏灭,万精枭残。妖毒敢起,受闭三关。(《上清大洞真经》)(9) 亏忽天仪,于俯伏不足,则为北帝鬼神所笑,三官所罚,群妖试败,身丧无益。(《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试”与“魔”“鬼”“妖”等词搭配使用,道经中多见。由于搭配频繁,“试”与此类词意义上发生联系,词义渐显变化。通过对道教文献中“试”用法的分析,我们发现表妖魔义的“试”和其特殊的搭配用法有关。“试”这种组合用法又与道教特有的神仙考验文化有关。所谓神仙考验是指凡人欲得道成仙,需经历高士或仙人测验,测验通过后方可成仙飞升。如陶弘景《真诰》言:“真人隐其道妙而露其丑形,或衣败身悴,状如痴人,人欲学道,作此试人,卒不可识也,不识则为试不过。”修道者面对名利权色或挫折生死的测试,要不为所动,保持本心,“仙师重道尊经,不轻许滥传,遂设阱垂饵,极考校之苛峻”(钱锺书1986: 650)。只有舍去欲望,执着坚韧者方能成功。道教典籍中最早的神仙考验型作品属葛洪的《神仙传》,其中有魏伯阳炼丹试弟子的故事。更为著名的则有“张道陵七试赵升”和“汉钟离十试吕洞宾”的故事。不唯有神仙测试凡人,魔怪也会设置障碍,干扰求道之人,这也是一种测试。在道教典籍中“魔”与“试”搭配使用较多,就体现魔王对人的考验。如《道要灵只神鬼品经》中有明确记载:《太上太霄琅书经》云:“东华青童曰:‘魔有数种: 有天魔、地魔、鬼魔。今言六天大魔王者,是天地之大魔王。其宿世有大功德,故得为此魔王,与帝释比德共执事于天地人。上属太上玉京,为天帝之下官耳,其余无所不制。夫人学道,先经小魔试。道成时大魔王皆临。大试过,便保举上登玉京台。”这里对魔试做了详细说明。魔有多种,地位颇高,欲成仙者需先经小魔测验,后由大魔王考验,诸关通过后方可“保举上登玉京台”。道经中即有种种魔试人的场景。妖魔常设置难题考验修道者,他们幻化外形以干扰人的心志意念,动摇本心。如“形影幢盖幡花,异香祥云,耳闻仙乐,此乃天魔之所试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这是魔怪制造祥和安逸的幻境来诱试修炼者,倘若修道者无法识破而上当,则“一念纤尘,而被魔败,不能成真”。魔怪的考验会危及人性命,故其“试”乃对人利益、身心的触碰、冒犯,是一种恶意行为。
与之相类的还有“妖”“鬼”“怪”等词,也和“试”组合搭配。如:(10) 《东陵圣母口诀》曰:“学仙慎言有多术,为山神百精所试也。刘景亦用此术升仙矣。”(《上玄高真延寿赤书》)(11) 千妖万奸,上对帝君。莫有干试,太阳激燌。赤书玉字,宣告普闻。(《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12) 老君曰:“欲理病人及入大山,恐山神及百鬼试人者,以一规着户上……百鬼不敢前。”(《云笈七签》)山精鬼怪之物也会来干扰、诱惑修道者,若不慎受惑,轻则修习成果毁于一旦,重则伤身丧命。由于“试”常与这类词搭配使用,其用法渐显贬义,表恶意、凶险之举;又因搭配使用较为频繁,“试”的词义发生转指变化,由指主体发出的动作转而指发出这一动作的主体,具有妖魔之义。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后,“除了词类的转化外,词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朱德熙1983)。动词转指后成为名词,词类与词义均发生变化,如动词“骗”转指为名词“骗子”。转指可分为有标记转指与无标记转指。无标记转指即动词转指做名词时,词形和语音形式不变。如“编辑”,原由“编”和“辑”两个动词构成,仍为动词;后为名词,意为“编辑者”,仍作“编辑”(姚振武1994)。此外,动词转指名词的语义范围广泛,可指动作的受事、工具、对象、结果等。“试”由动词转指为名词,原指魔怪发出的动作,后转指魔怪本身,属动作转指施事者一类。其词形、语音均无变化,属于无标记转指。因此在道教典籍中“试”由动作转指施事,从而具有妖魔义。三、 “万试”的成词及时间考“万试”原为状中结构,表多次尝试、考验。“试”转指为名词后,“万试”变为定中结构,不仅词义有变,语法功能也有不同。试比较以下几例:(13) 先以异出常情之威压之,使就我彀中,而即继之以重恩收其心,结之以至诚,作其威,则为我用命无疑,此万试万效之方也。(《纪效新书》卷一)(14) 千试千应,万试万灵。师不误传弟子,只是怨道咎师,神亦不应矣。(《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15) 常能行之,则神兵侍卫,山川摄精;千妖受闭,万试不干。(《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16) 先戮鬼爽,后截群凶。千妖万试,莫不伏降。(《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例(13)、例(14)数词“万”做状语修饰动词“试”,此为先秦以来的常见用法。数词做状语表动量是自由的,既可实指,也可虚指。(殷国光2002)此处“万”表动量显然是虚指,指次数多而频繁。“万试”与其后的“万灵”“万效”同为并列结构。而例(15)、例(16)中“试”为名词,“万试”为定中结构,可做主语、宾语,所充当的语法成分较前例有所不同。例(15)“万试”与“千妖”同为并列结构,做句子主语。“试”有妖魔义,与“万”构成定中结构并逐渐稳定,最终固定成词。在此过程中“万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万试”的定中结构还不是很稳定,一定程度上还近似于状中结构,“试”有些许动词义成分,表示侵犯或试测。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和“魔”“难”“患”等词对应使用的语句中。如:(17) 辟万试,灭千患,除恶魔,致神仙也。(《云笈七签》卷三十)(18) 不为三界称善,而为众魔所乘,万试所败,死之征也。(《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19) 故学宜广访,寻诸名山,履万试而不退,经九难而殊勤。(《东宣布·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上举语例中“万试”看似与妖魔同义,但仔细玩味文意,仍可理解为多种干扰、侵犯或考验。“试”之妖魔义尚不固定。二是稳固成词阶段。“万试”成词,表众多妖魔义,与“魔”“鬼”等词对文使用时大都表示此义,尤其是单独使用时,词义已趋于稳固。如:(20) 求神仙之道,当随方诵一遍,然后行事。如此万试自灭,魔王敬护,所向皆合。(《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21) 玉帝上法,上闻三清。吉日斋戒,敢开神经。万试隐伏,所向皆成。玉童侍卫,玉女散馨。(《上清大洞真经》卷一)(22) 金符召渡卿,灵幡摄魔王。器霐灭万试,合仙成我功。(《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至此,“万试”已完成从词组到词的转变,可独立表义。查别类文献,尚未见到表妖魔义的“试”或“万试”,故“万试”应属道教特有词语。有“万试”出现的道教文献多数可考,如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北周宇文邕《无上秘要》、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等。然仍有部分文献作者无考,年代难定,诸如《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要》《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等,据《道教》《中华》,二书约成于东晋(胡孚琛1995: 245,258)。类似文献亦有不少,大都被认为成于东晋。考察文献用例,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表妖魔义的“万试”在中古汉语时期已出现,并在道经中广泛使用,成为道教常用词语。《大词典》《大字典》均未收“万试”,而《道教》《中华》两部专门解释道教用语的辞书亦无解释。上述辞书以后若有修订,望编纂者能予以增录,以达博广之效。附注[1]文中所引例句如无特别说明,均出自瀚唐典籍数据库《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所引文献在《道藏》中分类安排,便于查找。为节省篇幅,例句文献只注书名,不列出作者、年代及类别。下同。参考文献1. 何亚将.《道藏》的形成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1990(6).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 黄洽.宗教·人性·伦理——谈古代文言小说神仙考验型作品的流变.齐鲁学刊,2005(1).4.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济南: 齐鲁书社,2005.5. 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北京: 中华书局,1986.6. 沈家煊.转指与转喻.当代语言学,1991(1).7. 姚振武.关于自指与转指.古汉语研究,1994(3).8. 殷国光.上古汉语中数词计动量的两种位置的比较.古汉语研究,2002(1).9.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道教大辞典.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4.10. 朱德熙.自指与转指.方言,1983(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210097)(责任编辑马沙)
辞书研究的其它文章从金庸武侠开始, 121 道消魔涨 魔涨佛生,88读书网
当前位置: >
121 道消魔涨 魔涨佛生
/g,'\n'));}});" rel="nofollow">加入书架/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投推荐票:
121 道消魔涨 魔涨佛生
&&&&后世有人把魔、佛说成两面,对付魔,就要佛,而佛家也有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说法。似乎,这是两个相对相生的极限,而道则更多说自包容。
&&&&林恒懂得修炼,懂的道、佛、魔,自然明白,这事情不似大家说的那般。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句话林恒赞同,只是他的意思却不是什么魔道修士、佛家修士,而是说的人之心境。说白了,就是你如何想的,而佛与魔代表的则是善与恶。简言之,你为恶为善,都在一念之间。
&&&&这虽然有些与佛、魔相对,可意思却不能等同,因为修炼方法的不同,不能代表善与恶。后世所说的魔佛之类的,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走魔道的佛家弟子,一种就是佛家恶徒了。
&&&&你看洪荒的修炼体系,现今大的就是三种,可总归到最后,那也就是两种,也就是以力证道与三尸证道罢了。至于第三条的功德证道,那只是辅助这两种方法的方法。而在这两种方法前的道、佛、魔,都只是修炼的途径,根本不能用来分别善恶。
&&&&当然了,因教派的不同,生灵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修炼魔道久了,自然也会被影响心姓,那么成为恶人,就大有可能。相比魔,道与佛的可能就低了。
&&&&反过来说,却也不能把魔道弟子说成恶人。你就说白起吧!虽然他杀了不少生灵,可为的是报仇,杀的是妖族,对人族来说,他是恶吗?
&&&&对那些事不关己的人来说,绝对惧怕白起的手段,因为那杀死几十万妖族的能力太骇人了。可对于南部的人族呢?他们在惊骇之余,恐怕更多的是高兴吧。因为妖族与他们敌对,是敌人,他们死不是好事吗?
&&&&这就是辩证的看啊!
&&&&以前,林恒也会分一个善恶,可自从明了修炼后,他却明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善美是非之正说。一切善恶是非无不是生灵意志加注的。
&&&&现今的世间,道家为主,可若一个世界魔道为主,那么道家就成了恶,就如这里魔家的恶一般。这所有的一切,看的还是生灵意志与天道成长,无一逃脱。
&&&&而且,你忘了魔祖罗睺那句话吗?
&&&&道消魔涨,魔消道涨!这是印入天道的一句话,这句话可是把道魔放在了两边,而不是什么佛魔。所以,林恒更加愿意相信,道魔相对。
&&&&那么,接引、准提为何弄出一个魔祖呢?
&&&&答案很简单啊。若魔佛相对,魔出则佛退,可若按林恒所想,道魔相对,那么魔涨道消。如此,他们弄出一个魔祖就很好理解了。通过这个魔祖,打击道教,如此佛家也可趁虚而入,大兴于世了。到时便是三教鼎立,你道家若排挤我佛教,我佛教就暗中与魔道联手,看你如何?
&&&&这算盘,打的精啊!
&&&&“若自己的猜测不错,那么这一切就是红云弄的了。以红云和镇元子的关系,他恐怕也早知道了吧,弄不好其中也有他的一腿。”
&&&&林恒越想越乱,心中烦恼不已。
&&&&本来,他以为这是镇元子的手段,可如今西游路上的一幕却让他想到了佛教,想到了红云。这种猜测、推算很合理,可这合理之后的结果却让林恒抓头,因为他想之不透。红云、镇元子、佛教联手,这世界必有他们一席之地,其结果如何,实在无法推测,这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看大势,林恒看不懂了,因为其中变故太多,佛教也许会与魔教联合,可还了红云因果后,他们绝对会甩开魔教,因为魔教对佛教、道教的威胁太大了。
&&&&你想啊,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修炼都讲究循序渐进,佛家更有轮回转世,积累功德之说,修炼时间长久,比之道家更甚。而魔教呢?那就是因修炼快捷出名的啊。这对修士来说,绝对是致命的诱惑。所以若魔家太过兴盛,绝对可以一压二,便如三国之魏国一般。
&&&&所以,在联合上,佛教一定是有收敛的,他们所为也不过是还红云因果,借魔道之力,一举进入东方罢了。
&&&&只是这其中的过程如何走,却很让人抓头。林恒想之不透,也就不再钻牛角尖,他可以反过来想,那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道统不灭。
&&&&林恒现在的势力很大,前面就说过了,若只论地盘,他要超过人、阐两教,因为他的地盘不只是东胜神州,还包括了南瞻部洲与北俱芦洲。可以说,除了西方与四海,四大陆他占了三分。再说了,现今世界还有着很多地盘可以争夺,我不一定要继续争夺大陆啊。我只要保持现在的地盘,就足以在天地占据一席之地,若是可以在外间继续占领,扩大气运、信仰,那就更好了。
&&&&而这个外间之地,林恒就放到了四海之中。
&&&&四海,一直都是龙族的地盘,起码名义上如此。在通天截教时期,东海换了主人,可惜截教败亡,一切又回到了从前,那里的人族也不再似通天时那般强硬。
&&&&看现今四海,西海不用说,早就被西方教深入了,也许水族中他们没有什么佛子,可其上岛屿,绝对被佛家占据。正规神话历史中,观世音住在南海,也就是说,佛家在之后攻陷了南海。这一世没了观世音,却也不知佛家占了南海没有。
&&&&北海呢,那是鲲鹏的地盘,林恒要去了,恐怕会与他发生矛盾。而且北海被北俱芦洲与北冥包围,若鲲鹏与妖族真的联合,他留在那里的道统绝对维持不住。
&&&&如此一开,似乎只有东海可以传道,南海也可以试试,至于西海,就不用了,去了那里就是送菜啊!
&&&&“是了,怪不得通天选择东海了,这里频临东胜神州,比其他地方可要好啊,那南海虽然也可去,却隔着火山群地带,弄不好会与凤凰一族产生纠葛。如此看,也就只有这东海可以选了。”林恒苦笑一声,手指随意的点在前方地图东海之上。
&&&&地图一阵变幻,不多时便成了东海全图,其内岛屿一一闪现,林恒随意看着,脑中不停思索,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后世小说中,这三岛被说成混沌碎片所化的仙岛,一个个隐藏在大海之中,不被外人所知。只是这种说法,实在矛盾。
&&&&混沌中,生灵难寸,更不会有什么岛屿存在了,那三岛若真为混沌碎片所化,那混沌之气如何保存?洪荒中可没有什么混沌之气给他吸收,而且什么自成阵法之类的,林恒实在无语。
&&&&这三岛,林恒之前也观注过,在龙凤三族退隐洪荒后,这三岛就出现了,其上无甚生灵,很是荒凉。若说这三岛为混沌碎片所化,林恒信,可若说他能一直保持混沌属姓,他就不信了。
&&&&在通天时期,这三岛就已经出现了,除了这三岛,东海上还有许多巨大的仙岛,如岱舆、员峤、方壶等岛屿,只是论面积巨大,当属方丈、瀛洲与蓬莱。
&&&&他们出名,不是说那里有多么浓厚的灵气,而是说他们面积大,可谓是一方大陆。细细对比,三岛合起来的面积足以抵得上一般的东胜神州。如此大的岛屿,冠绝四海。
&&&&这三座岛屿自成出世后便有仙人居住,为截教弟子居住上的不少,那里成了截教的地盘,截教灭亡后,截教灭亡后,一些陆地散仙都搬去了那里,因为陆地实在太乱,到了那里,可以更急安静、安全的修道。
&&&&到如今,这些海外仙岛多有人居住,且不是一人占据一岛,而是一人占据一山,一岛数人、数十人的住着,而向蓬莱、方丈、瀛洲这种大陆似的岛屿,更是居住了无数修士,更有普通人在上面生存,也建了城池,与大陆上的人族生活,几乎一般。
&&&&林恒若想在岛中传道,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那里虽也有教派存在,却都是一些小教派,大多是截教的残留,没什么一统的人,背后也无人支持。他若了去,那些人根本就对他造不成威胁;他若是发狠,亦可以统一这些海外岛屿,成为东海霸主。
&&&&只是如此做,却是太过霸道,林恒不喜。
&&&&在许多事情上,林恒喜欢后世的话,就是斩草除根,而在一些事情上,林恒喜欢共享利益,做人留一线的说法。就如这传道吧,你的教派可以生存,别人的教派就不能了吗?单一教派的存在,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那太容易堕落了,不为林恒所取。
&&&&思考记定后,林恒叫来了杨蛟,他门下弟子,也就杨蛟无事了。此正好把他派出去,坐镇东海岛屿,传道去。当然了,为了这个弟子的安全,他也特意为杨蛟炼制了一样防身之宝,这是一个水罩,可载他入海,如入陆地。那里毕竟是岛屿,可能会在海中战斗,有此护身宝物,杨蛟在海中战斗时,也不至于吃亏。
&&&&交代完了杨蛟,林恒就送他走了,而后他则把目光投到西游路上。因为魔道的出现,他对这西游也不能等闲视之了。
&&&&一切都得盯着啊,不然有什么错过了,以后成了关键,那可就惨了。(未完待续。)
/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进道无魔,道教的魔试究竟是什么回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进道无魔,道教的魔试究竟是什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好理解,自古在中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许多现代人错误地理解为“无为”根本没有这个说法
修行人必须有磨难和考验 不然就看不出真心来 修道都是要修真的 修仙的 一切都是要有一种历练的过程
修行无为之法就是对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而无为呢?无为就是无所谓,对一切事象都不放在心上,对人生无所谓成败,实际上,没有不通读《道德经》的;对事物无所谓美丑、好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
已被14人收藏
&道教常识----非常基础--仅供参考!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3
长春真人西行图
-------------------------------------------------------------------------------------------
舅妈 我在呢...
...90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4
道 门 语 要
道 门 语 要
道 门 语 要 序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探 性 命 之 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性也,两仪者命也,名虽有二,实则性为之主,流行于阴阳之间者也。然性本无迹,而命微有迹;性无生灭,而命有生灭;性无始终,而命有始终;性无动静,而命有动静。未有命时而性之理长悬天壤,既有命后而性之理已具人身。大哉性乎,蔑以加矣!而要非命则性无由见,是性也命也,可合而不可分者也。
  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点灵光藏于胞胎之内,先天元性化为离之阴汞,先天元命化为坎之阳铅,是谓元炁。自此一水一火一升一降,神炁交而心肾具,温养久而胎婴成,由是脱离母腹,独辟乾坤,虽有形质之拘,不如先天一炁,然而不识不知、无作无为,其去天地也不远,所以形体日长,智慧日开,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迨至二八期完,一斤数足,不知返还之术,致令习俗之移,往往欲心生而贪恋夫声色,侈心起而驰骋夫荣华。志一至焉,气则随之,气一动焉,而神则因之。于是内萦外扰,神驰炁散,而性命不保矣。
  学者欲还先天性命,非复后天神气不可;欲固后天神气,非复先天性命不能。试观古今来成真证圣、跨鹤登仙者,无非修性以立命而已,断未有修性不炼命、炼命不修性、各执一偏而能有成者。盖性为命根,命为性蒂,二者虽有先后之不同,而其功断不容以偏废也。胡为末学缁流每每偏于性、偏于命,竟至终身无成而尚不知悔耶?
  夫性为一身之主宰,命是一身之运用,若不保精裕气,徒事妙觉圆明,则身命不存,性将焉寄?若不涤虑寻真,徒事烧丹采药,则心性未见,命亦空存。况天之生人也,必先有理而后有炁,若无理,不犹树木之无根,其能向荣也哉?而人之修道也,必修命以至于了性,若无命,不犹灯火之无油,其能辉煌也哉?总之,道原一致,功必兼修,庶几不堕于一边而有 \" 独阳不长、孤阴不生 \" 之诮也。
论 精 炁 神 之 实
  《心印经》云: \"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 是知人身之大药,即人身之大丹也。学者于此而次第炼之,庶不堕于一边矣。
  夫论人之生也,先从虚无中一点元神而堕于胞胎之中,是谓神生炁,炁生精,于是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合五千四八之数,而始成四大一身,此顺而生人之道也。若返老还童、成真证圣,其必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于以还虚合道,此逆而成仙之功也。
  要之,炼精者非徒炼交感之精,炼炁者非徒炼呼吸之气,炼神者非徒炼思虑之神;必于色身中寻出先天真精于何而生,先天真炁自何而动,先天真神自何而存,以之炼丹不难矣,否亦幻丹而已,焉能长存不坏哉!虽然,炼精者必炼元精,而后天交感之精亦不可损;炼炁者必炼元炁,而后天呼吸之气亦不可伤;炼神者必炼元神,而后天思虑之神亦不可灭。盖先天者道之体也,后天者道之用也。人未生时则用在体中,人既生后则体藏用内。若不由用而复体,又将何以为凭藉处?况夫淫欲无度者,则身命难保矣;私欲不除者,则天理无存矣;趋蹶不常者,则神炁多惫矣。欲完先天精炁神,非保后天之精气神不得。其实精炁神三者,虽有先后之名,实无先后之别,不过有欲无欲之分而已。学者苟能打破尘缘,看空孽网,不但身外之物视为非我固有,即身内之身亦等作幻化之躯,不甚经意,由此而炼精必成元精,由此而炼炁必成元炁,由此而炼神必成元神,以先天之大药,成先天之大丹,不诚易易事哉! ( 得其心而身可忘,得其神而心可忘。 )
  然而下手兴功,必先垂帘塞兑默默观照脐下丹田一寸三分之间,继而精生药产,始用河车搬运,将丹田所积之精运而至于周身,灌溉久之,精尽成炁,充周一身,此炼精化炁之功也。至于精尽化炁,由是而过关服食,温养大药,此炼炁化神之事也。自此已后,则为面壁之功,还虚之道。始由下田而炼,继则中田而修,终由上田而养,所谓 \" 三田返复真生涯 \" 者是。此修养之路,学道人不可不照其理以为修养之基也。
见 性 量 之 大
  凡人欲见真性,必先于静定中寻出端倪,实实知得吾心之内有一真湛寂光明不昧者,然后静而存之,动而察之,于以施之万事万物,无一时或违乎至善,久之深造有得,自然昭昭灵灵,无时无处而不在焉。
  性者何?即太虚中虚无湛寂之妙,张子云 \" 太和 \" ,所谓道者是。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其存之于内则为寂然不动之中,其发之于外则为感而遂通之和;无有偏倚,无有乖戾,而所存所发俱见性量之宏;微而德慧智术发谋出虑之初,显而视听言动衣服饮食之末;其接人也则有亲亲仁民之度,其处物也则有鸟兽草木咸若之怀。总之无内无外,无动无静。能知其性之真,自无一时一物之有碍。盖性中原包天地、亘古今、统人物而无有或外者,特为人私欲间之,一身之内且为胡越,何况国家天下民物,焉有不隔绝者乎?
  是以君子之学,于事之未至也廓然而大公,及事之已来也随机而顺应,前无所迎,后无所逆,因物付物,随缘就缘,物有变而己无变,事有穷而己无穷,有如明镜当空,美者自美,恶者自恶,而己毫无容心于其际,是以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有 \" 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 \" 之量焉。非然者,拘于一偏之学,或务于静以为修,或逐于动以为行,如此纵有所见,亦是旋得旋失,又安能合内外、平物我、等动静、泯人己而一之者哉!此圣贤存心养性之功。学者于无动无静时寻得出有动有静之根本,于以拳拳服膺,极之造次颠沛而不违,斯心与理融,理与心浃,打成一片,了无内外人己之分。
  虽然,其诣岂易言哉!盖尝旷观古今,阅历人情,无一不外重而内轻,朝朝为己营私,只贪声色货利,以求一身一家之安,无有知性之最重、天下无有加乎其上者;即或知之,亦皆摹仿依稀,或静处有而动处无,或一念起而一念灭,无有的的确确寻出一点真际。如孟子所谓 \" 居广居而行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极之富贵贫贱威武有不淫不移不屈之概,如此拓开心胸,独高眼界,一任天下是非善恶贤愚,总无有入而乱我之真,此其人果安在耶?
  惟望后学者,第一先寻得这个物事,无实亦无虚,无声亦无臭,静而存之,动而察之,随事随物而虚以待之,顺以应之,未事而不先,已事而不后,佛氏所谓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三心永灭,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皆空,如此存其虚明广大之体,涵养深纯,于以措诸天下后世而胥宜矣!
  总之,性无涯际,无可捉摸,若要知性之真,其静也只是一个空洞无边、惺惺不昧之象,其动也即孟子所谓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 是。
  但人莫不有性,性亦莫不有发之时,往往一发之后不复见矣,良以如心而出、无所计较,是为真性,一到转念之间,则种种利害好恶之心生,遂为汩没而不见。所以孔子云: \" 再思可矣。 \" 末学者流于静中之养,亦尝洞见本原浑沦无际,每于持身接物之时,不免打成两橛,不能合动静而一致,良由未明性中之度量实有包罗宇宙而无有出吾性分之外者,若不于此而悟彻了明,鲜有能至于道也。此千圣的的心传,为学人第一要著。务要由一念之仁充而至于塞天塞地,由一事之善积而至于亘古亘今,觉天下万古无一事一物不在怀抱之中,如此实实见得,又何事修丹炼汞为哉!
-------------------------------------------------------------------------------------------
舅妈 我在呢...
...90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5
言 立 命 之 要
  吾道言性命双修,虽分性命为二,其实则一而已。性是命之根,命是性之蒂,无命则性无依,无性则命无主,二者是二而一也。人能明得性命之源,则一切情伪之私、知觉之运,皆是命中之障,于以修其后天气息之命而还乎先天元炁之命,庶不堕于实有,亦不堕于虚无,而于真仙之道得矣。否则徒养后天血气之命,而不知先天虚无之命,纵得长生不老,亦不过守尸之鬼,其究也,必至生生世世流浪于爱河欲海而无有穷期。
  《易》曰: \"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 人受天地之元炁以成性,受父母之精炁以立命,由是一开一阖,一屈一伸,十月胎圆,生身下地,独辟乾坤之界,则有阴阳之分,其实与天地父母仍然一般无二。若一息未至,则必死矣。夫天地之炁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人生物于无穷,若但云升上降下而已,则是天地之炁虽交而仍分而为二也。人身之炁亦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男育女于不息,若只云呼出吸入而已,则是人身之炁虽交而仍不能合而为一也,此亦何由成万古不坏之身哉!
  学者必由呼吸之息以复夫太和之元炁。其道维何? \" 无摇尔精,无劳尔形,无俾尔思虑营营,乃可长生。 \" 又曰: \" 心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风生;身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云起;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元精溶溶、元炁浩浩、元神跃跃矣。 \" 若犹未也,必先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炁,少思以养神,迨至还精补脑,则精自不泄矣;心息相依,忘言守中,则炁自不散矣;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则神自不扰矣。若非由后天之精气神以默会乎先天之元炁,未有不堕于一偏之学者。古云: \" 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造化功。 \" 旨哉言乎!又云: \"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急须行政令,便可运周天。 \"
  学人必 [ 用 ] 守中之候以调养乎丹田,久之精生药产,神完炁足,由此而行八百抽添之数,三百六十之爻,进阳火,退阴符,于中用卯酉沐浴之法,则丹铅现象,有六种效验,然后行五龙捧圣、七日过关之功,庶可还玉液之丹而成不死之身矣。再用炼虚一著,必至如如不动,惺惺长明,浑无半点作为之迹,而究无一物一事之不能作为,到此境也,方算得大丈夫功成道立之候。古云: \" 这回大死今方活。 \" 又云: \" 若要人不死,除非死过人。 \" 由此思之,无非凡心死而道心生,凡机息而真机见也。
  吾观世之学道者,多有炼色身不炼法身,纵得长生,亦是偶然之事;又有炼法身而不讲色身,讵知父母未生以前,此炁在于空中,杳无形色可拟,及天地既生以后,此炁在于身中,实有端倪可据,而况既得人身,则浑然元炁陷于气质之中,苟不先保凡身,则先天元炁从何而见?此二者皆未窥全体大用之学矣。或曰:世有清净而修者,炼性不炼命,及其成功,则性复先天而命亦归夫太极,彼独修命者,恐不能有此神效也。虽然,亦视乎各人之体质为何如耳。如色身毫无亏损,精炁神三者俱足,此又何待于命功为哉!若是色身不健,体质多亏,不先从命功下手,纵能造到极处,亦是一点阴炁,无有阳光。故古有修性不修命者,虽能调神出壳,游行四表,究皆恍惚离奇,一切虚而不实,皆由未能踏实,无以为凌虚之境也。后有学者,其必由粗以及精,自有以返无,庶不为孤修寂炼也。
详 守 中 采 取 之 义
  炼丹之道,在身体素壮、精神无亏之人,则不须守中一切工夫。若在四十五十,应酬世故已久,生男育女已多,此工断不可少。夫以破体不完、精神尪羸,不用守中工夫,则破漏之躯神炁消散,欲得精生药产难矣!法在以眼默鼻,以鼻对丹田,将神收摄于祖窍之中,久之真炁冲足,其内也心神开泰,其外也炁息悠扬;或夜卧,或昼眠,不论何时何地,忽然阳物大举,此即精生药产之明效也。《道德经》云: \"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大至。 \" 总要不著欲念才是水源之清,稍触欲念则浊。学者审此阳物之勃举果系无欲念计较,于是乃用收摄之法上升于丹田土釜之中,以目上视,以意上提,稍稍用意,久之外阳缩尽,外囊收尽,然后温温铅鼎,须以有意无意行之,微微观照而已。然此多在夜间酣眠之时,切不可贪眠不起,致使阳动而生淫心、起淫事以伤损乎真精焉可矣。或谓乎人自有真精,这个粗精原是生生不已,又何必区区于外精之固为耶?讵知精无真凡,必要有此凡精,而后真精有赖,苟无凡精,则炁息奄奄,朝不虑夕,虽以应酬事故亦且不能,而况成仙证圣乎?此不知精之义也。
  学者必先于打坐时,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将一切为身为家恩爱牵缠念头一齐扫却,务必立起志向,整顿精神:我如今年华已老,到底想为个甚么人?今日应做些甚么事?于此桑榆晚景还不知猛修急炼,快快回头,吾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到头追悔无及,嗟何如哉!能如此自劝自勉,以离火下照于丹田,或数息,或不数息,总要百无存想,万虑潜消,顺呼吸之来往,听炁息之自然,不可过长过短,致令大药不生。盖过长则有水寒之患,过短则有火热之弊,二者皆为身之累也。其法惟以神光下照,则先天一点乾金,自乾坤交媾之后沈于水底伏而不起,神火一逼则水蒸金沸,自然出现于祖窍之中。若不起而盘坐,则阳物一举,活子时来,转眼之间必生淫欲,纵无其事,亦必出乎其位而化成后天之精,其势不可挽回矣。若未知,阳未举而妄用升提之法,则药微无可采;阳已举而不用提掇之法,则药老而不可用。此学者下手之初,务要明觉之心、刚果之力,一觉便起,一起即坐,用一点真意微微升提,务要外阳外囊收缩尽净,庶可以生真炁焉。苟阴阳不交而有阳物勃举之候,必有欲念以杂乎其中,此等不清之水源,虽不可用采取,然亦不可听其摇动而不已,有耗吾一身之精,此当用存理遏欲之功以窒塞之,切不可认为真阳发生而妄用升举以为患于一身也。更要知得真阳之生,自然而至,不由计较,于是引之归炉就鼎,只须片刻工夫,自然精归于鼎,身如壁立,意如寒灰,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景况。此采一回有一回功,古仙云: \" 积得一分精,便得一分力,积得十分炁,便得十分力。 \" 此较平时之静照,其得力为倍也,特患人不肯猛省起坐而忽尔过之,这就可惜!况乎不用收摄,势必浸淫积累仍化后天之精也。此守中初步之功,为学者之急务焉。
  若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而化炁,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此时觉得苏软如绵,美快无比,有如春日融和熟睡方醒,又如新沐者之体泰,新浴者之身安,飘飘然如鸟之冲举、似鱼之游翔,任天
-------------------------------------------------------------------------------------------
舅妈 我在呢...
...90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6
运 小 周 天 之 法
  前言守中温养一法,是为钝根漏体之初功。若能精炁神三宝无亏,有如童体,则又不必用守中工夫,直从河车搬运下手。然吾观世之人,幼年尘情正炽、恩爱难割,虽体无亏欠,而性又难纯;迨至中晚之年,始因尘事一切磨炼,方知人生世上纵然荣华富贵享福不了,亦无非苦恼之场,而况乎贫贱忧戚种种拂意之事难除哉?故尔一心向道,独修先天之性;无奈命已垂危,性将何依?
  吾道所以言守中之一候,只是教人神凝炁穴,息住规中,会三姓于一堂,合五行而归一,无非将外之五根、内之五灵、从前为气质所拘、物欲所蔽、放而营之于外、有以耗吾之精血者,从此而敛之于内,满副精神,纯纯乎祖窍之中,久之自有真阳发现,以运用河车之功,行进退之法。
  若但外阳勃举,则是微阳初动,非真阳也,只可以目引之而上升,以意引之而归壶,不可遽转河车,若转河车,则一身骨节之间精血未充,遂以意运炁,势必烧灼一身精血,为害不小;而况心意未静,不能不有凝滞。倘或血气为杂妄所窒,在背则生背疽,在头则生脑痈,在肺则生肺痈肠痈单腹鼓胀之病,在肾不是滑遗精血,就生杨梅肾痈等症不一。总之,无水行火,水愈灼枯而火愈炎烈,其势有不能遏者,此邪火焚身之患,学者所当戒也。纵有性纯心定之人,或不至于此极,然不目暗耳鸣,必至心烦意乱,切不可轻意乱动也。
  必也丹田有温暖之炁冲冲直上,自脐至眉目之间一路皆有白光晃发,如此至再至三,审其属实,其炁冲冲绝非虚阳显露,然后行河车搬运之法。尤要知得真阳之炁至刚至壮,其必丹田炁突始能开关展窍,不须多用气力引之上升而下降也。况人身血气本来运行毫不相违,自知识甫开,私欲介之,思虑挠之,遂不能顺天之自然运行于一身之内,所以必先收敛身心,整齐严肃,将内外五官百骸尽藏于丹田之中,迨至心纯气静而精足,自然周身灌溉,运用不穷。若不以意摄之上升下降,又恐心有所杂,炁有所乱,不有过长之病,即有过短之忧,而真精不能归于中黄正位,色身又安能长久耶?于斯时也,只须以意微微引之,一顺呼吸之常,恰与天地合度,则絪缊之炁,自然养胎结丹,而成不老之身。
  吾道所谓返老还童者,不是本来所无,只是因其所有而利道之,以还乎孩提之初焉。然不可不知子进阳火、午退阴符、卯酉沐浴之法。自审真阳发现,果系无他,由规中少著一点意思,将此真阳之炁从内肾偷过下桥,由尾闾、夹脊双关上玉枕直至泥丸之宫,引至印堂,下至重楼绛宫,然后送归丹田,温之养之,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虽然,周天之数亦岂漫无度哉!又岂死死执著乎度哉!总之,一日之间,一年之内,皆有十二时辰,自子至巳为六阳时,必于每时数至三十六度,合得二百十六数,自午至亥为六阴时,亦必于每时数至二十四度,然卯酉二时是沐浴之时,除却二时不数,还得周天三百之数,所以谓之小周天河车者此也。然始也一夜或行一二周天,久之或行三五周天,再久之或行十五周天,如此大药将产、河车将停之候也。然亦必有六种效验方可停工: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耳有风生,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如此方可停火,而行七日过关大周天之工夫。此所谓龙虎交而黄芽产,小河车之事也;又谓百日筑基以成不老之丹者此也。
  然果能心性工夫从前养得纯粹,如曹还阳不五旬而大丹成,言百日者举其大概也,即云河车者亦举其大概如此,在智者神而明之,以行乎自然之度得矣。夫为常人言,不能不拘其度数,恐其无知妄作,万亦不能成丹。故进阳火之时,其阳尚嫩,迨至寅位已将一百之数,势必阳炁勃勃不可已矣,于此又须以有意无意行之,此所谓卯沐浴也,退符之际,以阳炁引归土釜,纯用真意,于午前午后之际,其阳不盛,迨至酉位则阳之归还必极,又必纯任自然以运之,此所谓酉沐浴也。又火生于寅,不可不知火墓于戌,此中皆有微意,吾亦不敢一口尽泄,有志修士自家揣度其真谛可也。
  小河车之功如此,然亦炼精化炁之候。顾何以知其精尽化炁哉?外阳收缩尽净,精窍知其已闭,若有一分精未化,必其阳不收、其窍不闭,炁不团聚,不能变化而成六种之神效。此的的口传心授,学者照此行持,勿忘勿助,斯道得矣。
行 大 周 天 之 功
  吾前言炼精化炁行小周天之功,亦本人身之所有者返而炼之于一身,以还夫本来之元炁。盖人之炁原自具足,特为知识甫开之时,气质锢蔽,物欲交攻,其炁因之散乱,不能归根复命,惟借浑然之炁,收摄吾身之炁,使之纯就范围,合而为一,久之精生炁化,足保形色之躯。丹经所谓 \" 水府求玄,二候得丹 \" 者是也。
  当此百日筑基、炼精化炁、运用河车之时,其必外无所著,内无所染,身如槁木,意若寒灰,万缘顿息,五蕴皆空,如此殷勤修炼,不差毫发,水火停匀,铅汞配合,龙虎不相争斗,龟蛇合为一体,其始真铅现象,如月之出于庚方,只有一线微明,其炁尚柔,其质尚嫩,维时但于铅阳发现时,运行进退符火之功。迨至积精累炁之日久,筑基炼己之功成,其炁油然潝然,融融似冰泮,浩浩似潮生,滔滔汩汩,直周流乎一身之内,势有不能遏者,于是乃用炼炁化神之功,行七日半过关服食之天机,用五龙捧圣之真诀,时在 [ 至 ] 神知,妙用现前,阳光发动,大药呈形,于是轻轻然举,默默然运,微以意而动炁,运造化之枢机,自然水见火化为一炁。诀云:依法度追魂摄魄,凭匠手捉雾拿云。务使神冲炁,炁冲形,薰蒸百体;火炼铅,铅炼汞,会合三家。功到此时,如龙养珠,如鸡抱卵,念念在兹,日夜不忘,自然见先天一炁,混合离宫之阴精,化成一体,有不知神之为炁、炁之为神者。然要非有存想有作为,自然而然,有莫知其所以然也。古云: \" 夜来混沌颠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 \" 此其候矣。
  而要之,小周天之火候,有文有武,有爻象锱两可计,而大周天之火候,固非著有,亦非顽无,始似不著于有无,久则定归于大定,使汞性之好飞者不飞,炼成一块紫金霜之色,浑无动荡,所谓 \" 肘后飞金精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丹 \" ,此大周天之法象也。夫从前炼精化炁,实在下田炼出此先天一点真铅,此时下田已满,腹如孕妇之状,于是尽抽此铅以添汞。迨至大周天功作,惟于身前观照,听其炁息之左旋,如此观照久之,铅性干,汞性足,则神与炁交融和畅,此即炼汞化神之征也。功夫到此,百脉自停,胎息自住,可以长生不死而成人仙。
  但前过关服食之时,炁绝如死,若非多培心田广积善因,亦多有为魔劫去而没者。此须审得自家心性毫无一点渣滓,然后行此大功以还玉液之丹,此自古仙家多有不肯泄露者,恐为奸邪窃效。而人第修命宝,不修性学,纵不受魔缠鬼侵,亦于尘情未空,欲习气未除,如妖狐蛇精,为害世人不少。
  总之,欲还玉液之丹,必须明累神之事,如饱食闷神,饥餐伤神,久睡昏神,好动乱神,多言损神,多思挠神,多欲耗神,种种害神之举动言语饮食,早宜切戒,惟有此心中存一灵独运耳。一灵内蕴,眼光内观,鼻息内藏,舌华内蓄,四肢运动而有常,一心返照而清净,始焉勉强以支持,久之自然而运度,动而不动,静而不静,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浑至实,斯还丹不难矣。
-------------------------------------------------------------------------------------------
舅妈 我在呢...
...90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7
重 炼 虚 之 学
  前言炼炁炼神,是移炉换鼎于中田,以炼离中真阴,昔人所谓 \" 离宫修定 \" 是也。斯时也,精已尽化成铅,由是以铅炼汞,周围包裹坚固不泄,铅汞打成一片,融会一团,久之有阳神出现,由绛宫而上至泥丸,突然神光晃发,直冲霄汉,霎时间**五湖四海九州万国,有莫知其所以妙。
  然必其人未修命时,先将心地源头十分透彻,觉得吾人未生之初,性地本是圆明,清空原无一物,及至身生人世,皆是一念之为,所以结成形质,况身外之物,有如娇妻美妾良玉精金、与夫一切纷华美丽,都是缘之外起,纵或有之,亦是梦幻泡影,不能长存,如此高著眼孔,独辟心胸,不但视物为外物,即身亦视为幻身,惟有中间一点真常湛寂,乃是我不生不灭万古长存之身。果外不染一尘,内不杂一念,常觉我清净了灵、虚无妙觉之性真与天地同其终始,至此已造纯熟之域,而高明广大之炁浩然充塞于古今,到此十月胎圆,一点阳神发现,上出于天壤之间,方可任其游行自如,逍遥物外。
  若从前本无性功,单从命宫修起而炼成阳神者,此时一出则必速速收回,盖以性地未明,尘情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吾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不知者以为此人阳神已出,仙阶必登,岂知因念而生,被魔而劫,其为害非浅鲜也!夫人功修臻此境界,不知受了几多风霜、几多磨炼而始得身外有身,只因未能炼虚,不免为患,岂不可惜!
  工夫至此,从前无性功者,尤必再修再炼,内培心地,外积阴功,将本来一点圆明之性,务认得的、把得牢,不可遽自欢喜而时将阳神放出在外,纵一无所患,然亦驰逐于外,不能为我有也。至此再安神炉,复立神鼎,直将已成之阳神送归于泥丸八景之宫,时时温养,若有若无,以炼还虚一著;尤必将先所炼之元神化为乌有,浑不知神之为虚,虚之为神,庄子所谓蝶化周、周化蝶,不知蝶为周、周为蝶。是二是一,浑浑沦沦无可以破其际者,此方是还虚之说。若犹未知吾神即太虚之虚,太虚之虚亦即吾神之虚,神与虚尚不能合而为一,则不可轻于放出也。虽然,万物皆有象,惟虚无象,万物皆有名,惟虚无名,而实天地之大四海之遥,无一民一物一草一木之不包罗于虚中,此其所以不可思议也。学者修炼到此,即可与大觉如来同登法座矣。有此境界,了此因缘,即迁神出舍,换形脱壳,而用金液大还之功,亦不受魔缠鬼侵焉。
  不然,人生旷劫以来,岂无前仇夙怨?未能消灭者,若未昭昭明明、超然于尘世之外,了然于生死之关,即不障魔为祟,或化女人身,或化为恶厉状,或变成房廊屋宇、金玉绫罗,种种功名富贵,神仙兵马,到此之时,性地未了悟者,鲜不为他夺魄褫魂而去。此炼虚一著,所以为修道人不可少者也。
  虽然,但每日间**,全不理人间事务,不管世上忧劳,则亦未能充其本然之性,以至于广大无边之境,而况无功无德,漫道不成仙子,即或有成亦参不得大觉仙,上不得大罗天,以其人孤修寂炼,忍心害理,天上神仙无有此种人材,又安肯许之同列而为仙也耶?学道者务必敦伦纪、修阴骘以广性中之事,民同胞而物同与以充性中之量,参天地、赞化育以建性中之功,如此庶可以配天地而立极,又何患仙之不成也哉!
明 修 炼 之 序
  前言修炼之路径,由粗及精,由有还无,工夫一层深一层,无凌躐失次颠倒不伦之语,且将古人一切譬喻,虽未尽行扫去,却亦未似古人之多隐语而不直言指陈也。学者虽未一时遽造其巅、层层次次亲历其境,亦有不可违者,如人行路,既已离家日远,必由其远处一步一步踏实归来,未有不由其远而遂可以升堂入室也。若其人灵根夙种,生质无亏,则又如人之未离家庭,回头即到,举念即还,此又不可拘乎法之先后也。能如此之人,自古神仙亦寥寥无几,何况凡人果能精炁完全、心性洞彻、直达无上涅槃,吾宁不羡慕其人!无如三代以下,如此其选者,殊难也。
  总之,无粗非精,无有非无,分之则有三等,合之皆为先天一点真阳。如炼精化炁,不是别有个精、别有个炁,只是将人固有之精、本来之炁、汩没于声色货利之场者,敛而归之于丹田,以还童稚之真体;而要属后天气质,不可以证无上菩提,盖以纯杂相参,清浊居半,即能功至十分,终不免于灭亡。故必从此中炼出这一点真铅,再加猛烹急锻,火分文武,法行进退,沐浴温养,务令铅炼汞,汞成丹(果圆按:此即抽铅添汞,铅尽汞干而大丹成,实乃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久久阴尽阳纯,化为非阴非阳、即阴即阳之太极,而命立矣,是为无中之真有;竿头再进,亦空归于无极,而性圆矣,是为有中之真无。长春祖师云: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见而大事毕。即此也),养成婴儿,以复吾父母媾精之初神炁凝成一团之象,浑浑沦沦,兀兀腾腾,虽有形色,究无思维。功夫到此,已造塔九层,然终属后天之真阳,迥非先天一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入无积聚、出无分散者可比也。故必再加精进之功,薰蒸之力,将此有形有色之胎婴,炼而至于神化之妙,不知有炁,亦不知有神,以还未生以前一点虚无元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以为非有,则机动神随,直充塞乎宇宙而无间;以为不无,则虚极静笃,实无一丝半粒之可捉摸。操修至此,由太极之蒂归于无极之真矣。
  不然,或但执后天之精气,不知先天之神化,其究也,必成兀坐枯禅;若但言先天之神化,不修后天之精气,其卒也,必至踏空顽无;既知先后合一之功,性命双修之学,或躐等凌节,先者后而后者先,吾恐杂乱无伦,混淆失次,无论其不能入道,即入道也,不堕于此即落于彼,不能中道而立,以跻乎仙圣之门也。
  吾今传此要道,并非仓卒兴工、造次妄动,实因目下旁门日炽,左道愈多,彼以分门别户、各执一说,以訾议吾道,不得已,再三恳命,乃饬吾著此《道门语要》,以为天下后世津梁,有志斯道者,其亦鉴予之苦衷也夫!
-------------------------------------------------------------------------------------------
舅妈 我在呢...
...90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8
明 炼 己 之 功
  性命二字,名虽有二,实则一也,吾道故谓之双修。如守中一节,虽说既散之炁约而归之丹田以炼先天一阳,若非去游思、除妄想、扫却一切尘缘,亦安能息息归根、时时入定哉?又如真阳发生,采此坎中之真铅,以炼离中之阴汞,行子午升降之功,运沐浴温养之法,以炼己而筑基,若非涤虑洗心、忘情绝念、惩忿窒欲、去邪存诚,又焉能水火停匀、阴阳交会以成黍米玄珠而长胎育婴也哉?此修命也,而修性亦在其中焉。至玄牝相孕、丹先成象、百日筑基之候,又必行大周天之功,此时惟存神汰虑、寡欲清心以温养薰蒸,炼成玄黄至宝,倘非以无为之神火、有作之真机升之降之烹之炼之,亦不能成阳神而冲破天门。迨至阳神已出而大丹已还,必用神鼎神炉、真火真药团炼于泥丸之宫,如但谓虚极静笃、无作无为、待其自然而冲于九霄之上,吾恐生知上哲亦不能空空无为而即能跨鹤登仙也。此虽修性,而修命亦在其中焉。
  总之,性是先天元神,命是先天元炁,其原皆出于天,其实体备于己;可分为二者,是为初学言其大概,而要之,分之则二,合之则一也。学道人不明这个中消息,独炼一宗,即非中庸之道,而乃旁门左道之流也。
  或谓:守中之道,先生已详言之,一在身中之中,一不在身中之中,尧舜禹相授微言惟曰 \" 允执厥中 \" ,中是彻始彻终之学,修道人终身由之而不能尽者,业已晓然于心目之间,不待再教而明,但先生所谓小周天大周天者,到底从何分别欤?予曰:小周天曰是坎离交媾之火候,是外药产之时也,一日十二时,但有阳生,皆可行之。纯阳祖曰: \" 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 \" 是即精生药产、宜行小周河车之事;若犹未也,即不可妄作以招凶也。若大周天之道,是内药生而胎婴现,所谓 \" 阴阳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 此时惟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以绵绵密密之神行不二不息之功,一日一夜无有间断可也,广成子云: \" 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 \" 张仙云: \" 终日昏昏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 \" 此小周大周之功用,各有不同。
  如此可知始于有作,终于无为,迨至无为而无不为,斯道得矣。第学者必先于炼己之学纯熟,然后行此无为之功,始无大危险;若炼未到十分,其危险不可胜言矣!第一要火候分别清楚,药物识得的明,无怠无荒,不缓不急,尤要勤修功德,多积善事,上感神天之降鉴,下化魔障之凶横,庶几一得永得,一成永成,而无危途焉。
  此性命之源,双修之道,已写得明明白白,后之学人,还有各执一偏,或修性不修命,或修命不修性,各持门户,互相诋毁,是无仙缘之结甚矣。至于小周大周、内药外药、内火外火,略书大概,学者于此反隅,可以实知其候的确不移者焉。自古神仙如张吕等大圣,积诚感神,如此至再至三,方尽命功;至于性学,二仙当日仰天大叹,连番不绝,然后得仙传授而成一洞真仙,后之学者亦何幸而得此真诠也,可不勉哉!
-------------------------------------------------------------------------------------------
舅妈 我在呢...
...90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69
分 火 药 之 功 用
  夫未得丹之前,最难得者外火候也;既得丹之后,又难得者内火候也。盖外火候者何?即人身呼吸之息;内火候者何 \" 即由呼吸调停之时,而天然若有若无之元息。要之,外呼吸者,虽见为有,必归于无;内元息者,虽似于无,不可著有,若强无著有,不惟内之元息无以见,即外之呼吸亦不调矣。《入药镜》云: \" 天应星,地应潮 \" ,此明外火候也。紫阳云: \" 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吸嘘 \" ,此明内火候也。要知火候虽有两般,而其总归一致,不过绵绵密密絪缊之炁而已。老子云: \"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崔公云: \"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浑似醉。 \" 由此思之,则知内外两个呼吸只是一般绵密而已矣。学者果得其中消息,运行于周身百节之间,其炁浑浩流转,无有止息,无有间断,遍体苏软如绵,爽快无比,但见滔滔汩汩,絪絪缊缊,油然而上升,薰然而下降,一开一阖,一往一来,适如天运之不差其度。
  学人有此真阳之火,任他外而肢体,内而脏腑,多年顽残宿疾,真火一逼,自然化为汗液,从遍身毛窍而出,如有不能化者,只是他火力尚微,未得真阳之炁。盖阳者刚也、健也,其性原来至动,身中疾病多阳弱阴强积成沉疴痼疾,一得真火之候,犹之冬雪坚凝牢不可破,到春日载阳,其炁温和,任他久凝而坚之冰霜,焉有不见晛日消者?人身之疾无非阴气凝结而成,有此阳炁,亦焉有不化者哉!吾道所以能却病者,不是别有妙法,只是得天地真阳之炁而已。
  至于药物,亦有几般。始而呼吸粗息,调回天地元炁,收于丹田之中,积累日久,自然有真机发动。此以呼吸之火炼出先天一点元炁,昔人谓之 \" 儿产母 \" ,即水中生出一点真金是也。须知天地之道无非一个自然,何况炼丹纯乎法象乾坤,又安有不由自然之道而有作为之事者焉?夫自乾坤交媾之后,一点乾金落于坤之中爻,变而成坎,坎水性寒,非有神光下照则凝阴冱寒,水不腾而金不起,一自阳火一逼,自然火蒸水沸,而真金浮而上升;先天真金藏于水中,得真火锻炼,复还无极,愈炼愈明,谓之真金,此身中本来之丹也。因人有生以后,嗜欲汩之,思虑介之,一片阴邪之气,真金为其所蔽,犹之兽炭置之冰窖之下,亦为阴寒所凝,而阳不能独出;今为真火所灼,忽然先天之金自坎归之,所以吾道谓之外药,其实皆固有之物也。自此一阳现象,不可任其自浮自沈、飞越在外、徒用于日用行习之间以逞其聪明才气之雄,又必学仙人河车升降之法,引此真铅上升于离宫以烹炼离中阴汞,使之和合一家,化为一体,不飞不走,久久行持,离阴自化,真阳自生,此即所谓内药也。顾离中之阴何以必待坎中之真阳哉?盖离属火,非得坎之水则气息奄奄,发为七情六欲,做出无端怪诞来,即无怪诞之作,然无水不能制火,则终日终夜发越于外,一毫不能收敛,有如水火同居,势必烧尽而后已。世人之所以不得长生者,只是心神日发,全无真水以克之,所以发越尽而死矣。若此修炼,始也以神火下照而炼出坎中之金,继而以金水同归,降服离中之火。故外药是坎离交媾而产者,内药是阴阳交会而育者,实皆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阴阳配合而成者也。至此而人仙之事备矣。
  由是再将此阳神重安炉鼎,复立乾坤,以阴阳和合之神再升于泥丸之宫,以炼成不坏金身。亦非别有道也,只是阴阳交会之神都从色身中炼出,总不免于重浊夹杂,难以飞空走电、驭雾骖霞以上升于虚空之界久而不堕,故又必以将此有象阳神复升于清虚之上空洞一窍之中,由是以无息之息、不神之神,由有象而炼至无象,有为而炼至无为,此即金丹大药火化药熟之候。其实皆以清空之一阳而配合阴阳之一阴,及其大成,只是天然自有之元炁,究之何有何无!吾再申其说曰:纯任自然而已矣。
  夫人为学,必先明修炼之原,始不为盲修瞎炼、妄作胡为以招祸也。此自来仙师未肯轻泄者,吾今为天下后世泄之,尚其珍重焉可。
-------------------------------------------------------------------------------------------
舅妈 我在呢...
...90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0
论 人 及 早 修 持
  古人筑基先明橐籥者,团神聚炁之谓也。盖神不团则乱,炁不聚则散,神为炁之主,炁为神之辅。不先团神,则炁浮游在外,不能凝聚于一身,势必日散日消,而疾病死丧从此生矣,又安能蕴诸内而成大丹也哉!古云: \" 神归者,炁自伏。 \" 此学人修炼之不可少者焉。至于鼎炉,无非此色身也;琴剑,无非明去欲存理也;玄牝,无非明真机自动也;守城,无非明药就范围而用火温养也;野战,无非明药初生而用火采取也。名目不一,要皆借名比象,以隐藏玄中之奥。学者于此遵循不怠,修炼无差,虽不能跻于金仙之列,亦可却病延年,永享人间福寿焉。
  总之,始终离不得炼心一步工夫,亦始终离不得积功一段因缘。夫人得入此门,幸闻真诀,不堕旁门,不入外道,不知几生勤修阴骘、广积道缘而始有今日之遇也!否则,终不得遇,遇之亦当面错过,且疑信相参,不能出信心而有定力也。人既遇此仙缘,第一要莫看轻易,勤勤修炼,一火铸成,免得另起炉灶。若遇而不修,修而不勤,吾恐善缘消而孽缘来,转瞬即不能再逢矣!而况乎时非大劫,应五百年名世挺生之数,虽屡生修得有大善,结得有道缘,时候未至,仙圣不临,则亦不能闻此大道!今既生其时又闻其法,幸处无事之秋,其间之福泽,天之所予者至矣!于此不极力造成,又待何时哉?
  况功善有大小,故造就有高卑,不得一样。如炼精化炁,却病延年以成人仙;炼炁化神,归根复命以成地仙;炼神还虚,调神出壳以成天仙。仙有几等,要皆天神论功升赏以为凭,非徒修炼工夫可自主持者。其次则生前一志凝神,死为灵坛法主;生前聪明正直慈惠,死为社稷神祇。再次则大修功德,广种福田,或捐躯赴难,或为国救民,虽不得为神,转世必生帝王身。又有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转世则为富家翁。排难解纷,捐资成美,转世或为贵宦子。如此良因不一,无非自作自受,天神不过因其所修而畀之,非阎罗所能为人造命也。
  吾劝学者,不闻道则已,一得闻道,不造其极则不已!如或有怠心厌心,转而思我今幸遇仙传,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且良辰不再,乐事不常,恐过此以后无有好辰好会,若不急急修持,恐过此以往千劫难逢,浪流于滔滔滚滚之世,欲翻身跳出,就难乎其难矣!如此猛省,自然神清而炁壮,其用功也不患无精力焉。务要自家时具一觉照之心,猛省之力,常常持守不失,庶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至于其中机密之处,虽未尽传宣,然所争不过些子之间。如果内修性命,外积功善,无有怠志,自有天神指受。盖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焉有奉道勤修之士,为天神特加钟爱,起心动念能无闻乎?人莫患道之不得真传,特患得真传而不实用其力也!后之学者,其亦凛予言而知所奋哉!
-------------------------------------------------------------------------------------------
舅妈 我在呢...
...90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1
训 及 门 语 录
  生等迩时打坐习静,升降之法还未到恰好处。夫升降虽是粗功,却亦有法。升之太上,必不免神炁多散;降之太下,又不免昏沈欲睡。若不知升久必降,降极必升,在上不免火起病生,在下不免火逼走泄,其为患有不可胜言者。如一呼一吸,亦有个升降在内,始而以意降入丹田,继而以意由尾闾上至泥丸,再由泥丸而降至土釜之中,此一呼一吸之升降。然而三百六十周天,运用河车之法,亦无不准诸此。始也金沉水府,陷而不起,不得不用武火以逼之;至逼之升,又不可太为用意,其必轻轻举,微微运,若有意,若无意,即孟子所谓 \" 勿忘勿助 \" 是也。到得神炁上升,斯时也,眼空世界,量并乾坤,此即春夏发扬生育万物者是也。到此境地,不可再为升提,升提则神炁散漫而无归,势不至耗尽而不已,故道家有降下之法,降即藏也,所谓 \" 藏心于渊 \" , \" 合炁于漠 \" ,将一切眼耳鼻舌身意尽入于玄玄一窍之中,此即秋冬退藏归根复命者是。
  如此藏之久久,或睡或醒不拘,总要知得睡炁不睡心,方能不昏沉放纵,孔子所谓 \" 寝不尸 \" 者是,世人每解孔子 \" 寝不尸 \" ,但以为捐足缩首,不似死尸之象,其实非也。世人一睡如死,每唤不醒;至人睡体不睡神,其炁息不粗,其心神常觉,如无声响则已,一有声响,无不昭昭灵灵,此即吾道之睡法。生等于睡时亦能到此境地否?如未到此,不须别处寻讨这个消息,但将尔平日有急事时,一想此时虽睡,此心不能放下,故一触便觉,如此一悟,自知睡体不睡神之法矣。总之只是打起精神提
-------------------------------------------------------------------------------------------
舅妈 我在呢...
...90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8
欣赏你传教的本领哈!
我还是信主~马克记
传播福音的事可是很少有人能象你这样强的哈哈
-------------------------------------------------------------------------------------------
打节四么骚!今造伐打节捆搞~卡米四,还么骚~伐打节,哈哦错
...90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2
励 及 门 语
  生等欲为上等之人,必行上等之事;欲行上等之事,必先存上等之心、立上等之志,举凡一切饮食衣服日用营为,皆须出乎群众之中,不与庸流为伍。不然,心欲仙圣,而所作所为究无异于凡夫,莫说不知道妙,即使知之,亦是口头禅耳,又何益于身心也哉!况夫学仙道者,是超凡入圣。请试思之:所谓超凡者,我何以超凡乎?所谓入圣者,我何以入圣乎?此可知学道之人虽曰不出夫天理人情之外,然而庸众之所好,我必不好,庸众之所恶,我必不恶,庸众之所不为,我必为之,庸众之所为,我必不为,如此事事自反,概不侪于流俗,方可为出类拔萃之大丈夫。如但心慕圣人之道,而不志圣人之志、行圣人之行,日徒与世往来、闹世驰逐,纵使得火得药,亦任修得非非相,亦不过五通之灵鬼耳,而况夫不返庸众之事为而入圣之堂奥,其所炼之药亦非真药,所炼之火亦非真火,无真火真药,即欲成就凡丹以却病而延年亦不可得,又何能超然物外而为出世之神仙也乎?
  生等既具此愿力,以后还要苦修苦炼。第一以忍让为先,于人所不能忍者,我必忍之,人所不让者,我必让之,由是抛其世外,鼓我一往无前之量,一心以仁道为己任,不怕艰难险阻,我总猛力撑持,努力渡过,方算打破愁城,跳出苦海。否则一心向道,一心营外,犹之一足在苦海之中,一足插彼岸之上,如此且前且却,终不能到洒然油然地位。吾劝生等,其于大道不知则已,知之必尽力而行;其于世欲不明则已,明之必撒手而去,不要拖泥带水,以自遏其修持而自阻其行踪也。况夫理欲并行,入见大道而悦,出见纷华而亦悦,不能一刀两断,安有真精真药之产也哉!
  夫人年华已老,精血枯涸,骤欲得药,势有不能,其必法行守中。守中既久,微阳初动,是为精生,斯时不用周天之火,但一升提收回中宫,待至阳物收缩有如童子之状足矣。若起周天之火,则药微火盛,药反随火而耗散,且用火不善,还有许多疾患在此。然精方初生,浑浑然一如童子未知牡牝之道忽而朘作,方是真精,若稍杂欲念,则水源不清,不可用矣。况精之初生,其炁尚微,斯时仅有暖炁,其实无精,若任其外阳勃举,久而不收,亦或知而不采与不知而随其所举,转眼之间,炁必化成精,而由熟路趋走向外而泄矣。此所以下手之初,欲其阳生智长,必先积精累炁,如生得一分精,即采得一分炁,久之精盈炁满,方有一阳来复之象。虽然,炁之长也,非长呼吸之气,乃长先天元炁。元炁无形,呼吸有形,无形必假有形者而始生也,如外 [ 始生 ] 之呼吸,似有似无,出入往来微微而无声臭。若外之呼吸犹然粗大,了无调停之候,则元炁必为呼吸之气所挠,不能自主,随其升降而耗散于一身血肉之间,欲其凝聚而为药成丹,不可得矣。
  至于用火,有呼吸之火,有元炁之火,有元神之火。呼吸之火能化谷精之气而生元炁,元炁之火能化呼吸之息而生元神,元神之火能化元炁之火而成大丹。始而用火,只是调其呼吸之息,待呼吸一调,元炁自见。此间消息,务要认得明白,辨得的确,切不可著一躁暴之性,躁暴则元炁为其所伤。古人所以教人下手兴功,必将尘境看空,不要与之争论;尘劳看破,不要动辄仗才仗气;至于一切非礼非义之事,更无论矣;尤不可著一惰慢之气,惰慢则元炁无以团聚,又安能有药成丹?此所以《书》云: \"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也。他如元炁之火,即是离中之阴火、坎宫之阳火。其始兴工,则以眼光下照丹田,即是离中之阴火,此际亦要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方合自然之道;若过急过缓,皆不能逼出水中之金。到后水中之金为离中之火逼出,于是外阳自动,丹田自暖,此时又是坎中之阳火出来行事。然而坎中之阳火躁急,学者切切提防,早为收摄,不然一转瞬间即化为后天淫欲而随熟路而走矣,此中切不可忽也。
  总之,火有文武、有沐浴温养,第一要用火无火,不著一用之之象,斯为得之。学者尤要以外息之调停,静观内里之消息,方可得药还丹。然又何必观内之真息哉!外之呼吸一呼而出,则内之元炁自吸而降,外之呼吸一吸而入,则内之元炁自呼而升,个中消息,非明师不能知,非有道之士不能悟得此中玄妙也。生等务于外息调停,审内炁之升降,于此辨认明白,而丹药不难成矣。此为修士第一诀窍,闻者其勿轻视焉可。
-------------------------------------------------------------------------------------------
舅妈 我在呢...
...910楼...
来自:保密
发帖:0+151
可以的,技术帖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1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3
自 解 妙 悟
  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罣碍,而恐怖颠倒梦想相因而生。我心自动,我不自解,而谓他人能解乎。然幻由人生,老僧何以能解一语,以是不解之解,且是真解,且是妙解,解此则色相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依然复我先天,所谓无智亦无得也。昔五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六祖言下大悟,乃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识得此心妙湛圆寂,不泥方所,本无所生云云。于以知悟道不在多言,惜凡夫之闻妙谛而不解也。
  了了子自记
  学道何须要出家,清心寡欲过年华;一切营谋都不管,谁知我在学瓜瓜。学得瓜瓜却也佳,昆仑顶上聚三华;和气一团胎结就,后来生个怪娃娃。骂声老汉不公道,养得儿子学强盗;群仙会上献蟠桃,偷个回来哈哈笑。我笑世人颇好道,好道未必知其窍;知其窍者少恒心,只言凡夫修不到。
  有感而作
  古圣修真修在里,璞玉浑金同一体;达者原多济物心,天涯历尽无知己。异于人者在几希,世俗何能辨是非;那些者个谁能问,识得他时身已飞。我亦平常苦劝人,劝人修炼反遭嗔;痴心贪恋如春梦,欲问何时唤得醒。回心向善便回头,翻身跳入渡人舟;猛力撑持登彼岸,大劫临时我不忧。
  夜间悟道忽笑作此以记之
  悟透禅机我好笑,其间颇得玄中妙;谁知大道本寻常,可惜世人知不到。圆阳道士真游戏,访道抛官如敝屣。八年失偶梦孤栖,夜凉铁枕寒鸳被。看容颜,白了髭须。论年华,犹余生意。我劝你早觅黄婆,娶个娇妻。男下女颠倒坎离,天台仙子温柔婿。洞房不知天和地,性情交感,命共齐眉。浑浑沦沦那时才见你真心,恍恍惚惚才见你真意,这道情是你们初步仙梯。
  李西月
  昂藏六尺躯,笼络三千界;人号臭皮囊,我称香口袋;假借好修真,漫把色身坏;痴人欲弃之,跳出天地外;上士圆通之,自由还自在。
-------------------------------------------------------------------------------------------
舅妈 我在呢...
...91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4
欣赏你传教的本领哈!我还是信主~马克记传播福音的事可是很少有人能象你这样强的哈哈贫僧传播的是签名栏里的东东,至于信什么,那就个人随缘而依吧
-------------------------------------------------------------------------------------------
舅妈 我在呢...
...9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68
近代道教的发展,不得不提到陈樱宁。他当时说,这个时代来了,许多神仙都躲到山里去了,只有我出来了。
陈先生认为,道教近代之所以式微,在于道教人才对于学理方面的研究不够,需要实修人才。也需要教理方面的人才。这点上,佛教在近代的兴起,很大部分是靠杨文会,欧阳竟无的内学院的影响力。
对我个人来说,我相信天地间有神仙的存在。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1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9+3479
近代道教的发展,不得不提到陈樱宁。他当时说,这个时代来了,许多神仙都躲到山里去了,只有我出来了。陈先生认为,道教近代之所以式微,在于道教人才对于学理方面的研究不够,需要实修人才。也需要教理方面的人才。这点上,佛教在近代的兴起,很大部分是靠杨文会,欧阳竟无的内学院的影响力。对我个人来说,我相信天地间有神仙的存在。诚哉斯言
-------------------------------------------------------------------------------------------
舅妈 我在呢...
...91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60
-------------------------------------------------------------------------------------------
...91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69
人类与动物区别之处,在于较动物而言,人类受大自然的奴役较少,因而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善生存的状态,但在道家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所以老子讲吾之大患唯吾有身。要摆脱身体的束缚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男人较女人来说,受身体的影响又小了些,因而建功立业大多男性,比如女性生理期间情绪会有波动,即是受到身体与自然束缚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前者大多指老庄的思想为依止。而后者还包括了阴阳家等。
以上见解不知对否。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17楼...
来自:保密
发帖:6+24
你的道德经又提升了一级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1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70
说白了,大多数人几十年寿命终了,活着潇洒纵欲,那关身后洪水滔天。
但对修道的人来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此生不成,后世如何,实属难知。
如果今生就有很坚定的证道之心,此人大半为过来人,前世已又向道之心,但未成功。今生再来。
以上说法不信者,权当奇谈怪论罢。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1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7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2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4
1、修道和修德是何关系
问:修炼强调修德,认为“无德不养道”,试问修炼和修德有何关系?
传统道家学说认为,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下功,则入静易而进功深,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相反,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所以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提倡修德,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活环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这种广义的道德观,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
舅妈 我在呢...
...92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5
2、修炼为何从静功入手
问: 道家修炼,为何从静功入手?
答: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 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 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 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 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 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
-------------------------------------------------------------------------------------------
舅妈 我在呢...
...92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6
3、修炼是否应盘膝打坐
问:道家修炼,是否就应当盘膝打坐?
答:道家修炼,非必盘坐。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 (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试观华山“睡仙”陈抟老祖,寿享一百一十八岁高龄,终生以睡功作为修炼手段,至今华山希夷洞内,犹存其卧功睡像。又如“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真人,面对大海站功九年,人称“铁脚先生”,而入于大妙,功成道备,大著灵异。皆可证明, 道家修炼之成就,并不取决于一定盘腿打坐。
-------------------------------------------------------------------------------------------
舅妈 我在呢...
...923楼...
来自:保密
发帖:53+701
-------------------------------------------------------------------------------------------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92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7
4、舌顶上腭位置与作用
问:舌顶上腭的位置在何处?其作用何在?
答: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
舅妈 我在呢...
...92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8
5、做功的朝向何方为宜
问:做功的朝向,以何方为宜?
答: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
舅妈 我在呢...
...92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1+3529
6、做功的时间如何选择
问:做功的时间,应当如何选择?
答:做功的时间,对于初学者来讲,可以有所选择,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认为子、午、卯、酉四正时,正是阴阳二炁相互消长的特别时机,因为子时纯阴生阳,午时纯阳生阴,卯、酉二时阴阳相胜。此时做功,便于体察阴阳二炁的动静,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于自我安排。
如果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炁之特殊时辰。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炁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炁旺盛,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炁。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炁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
-------------------------------------------------------------------------------------------
舅妈 我在呢...
...92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2+3560
7、做功时辰与北京时间
问:据说本人所在地区的太阳位置,正午时的时间比起北京时间迟了一小时零五分,所以当地时辰的正午时应当从北京时间的十二点零五分开始,不知此种说法对否?
答:古人所定时辰与节气,是以中原地区为标准,如今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这一时间,与其他偏远地方存在不同的时差。所言你方所在地区的时辰,应以太阳为准,而将时差计算在内,理宜如此,其他时辰,亦应当作相对正确的调整。
但是对于丹道修炼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要知所有炼功时辰的确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丹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不易”之外,尚有“变易”,更有“中易”之“活”时辰,并非死法不变的,应当注意体会之。
-------------------------------------------------------------------------------------------
舅妈 我在呢...
...92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2+3561
8、盘腿后不可马上下坐
问:盘腿打坐之后,可不可以马上下坐?
答:盘腿打坐之后,两腿疲劳,注意不可马上下坐,最伤筋骨。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辈子,就在这个关口不知注意,坐完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难伸,举步维艰,悔之迟矣!我们不可重蹈此覆辙。
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应在收功之后再作处理。因此做功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以防碰到其他外来干扰。过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说,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说,打坐之时,无论遇到何人来叫,也不起身招呼。
-------------------------------------------------------------------------------------------
舅妈 我在呢...
...92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2+3562
9、打坐之后应如何收功
问:打坐之后,应当如何收功?
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随着师传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坐完之后,须先将舌头从上腭放下 (因在做功时舌顶上腭),再将掐诀之两手分开(上坐之时的顺序与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诀而后舌顶上腭),而后慢慢将两条腿向前伸平,双手轻抚于两膝之上,闭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称为“文火封固”。如此静养一会,使鼎内蓄养之炁,自动散布全身,否则恐有积滞而成淤气,则易倾漏,直至此炁运化到周身为止。此时但觉神清炁爽,浑身轻灵,即是炁布全身之象,诀曰:“退符至身轻”,是其候也。或者此时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气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后,方可下地。有的炼师在上坐、下坐之时,还传有密咒,亦可见对于“退符”之慎重。
-------------------------------------------------------------------------------------------
舅妈 我在呢...
...930楼...
来自:保密
发帖:8+23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93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6+3584
缦天华盖的护身在修法中,难免有魔来干扰,所以一定要修护身法,佛教,道教,密宗,统统一样,此法功效不可思义,是古来道人均奉行的,学道学**的人,可以试着做,对护身有大法力。
缦天华盖是用两张四方形的黄布,正方形边长各五尺,中央的字及八卦均用朱砂画成,而圈圈的界用黑色的墨画成。
择日悬挂在静室上方,日子选择要在甲子日,一面黄布两面图,一图隐藏,一图对着自身打坐的地方,钉在头顶上方,
在甲子日做好缦天华盖后钉在顶上,焚香静室,然后念咒二十一遍;
天上黄云片地处,
人间黄云祥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十二魔经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