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9式坦克的侠客风云传防御力上限到底有多惊人

99式坦克穿甲弹初速世界第一 正面防护力极强
来源:综合
资料图:99大改坦克出战上合军演。
  前不久,我军99式新型坦克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闪亮登场。这种主战坦克在直升机火力掩护下快速向前突击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拳头力量”的深刻印象。
  99式坦克是我国陆军新一代主战坦克,是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自1999年服役以来,它代表着中国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99式坦克已衍生出多种改进型。99式系列坦克都具有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了复合装甲,融合了我国最新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坦克。
  为追赶世界坦克潮流而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德制“豹-2”坦克、美国M1A2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开始引领世界主战坦克的潮流。此时,中国坦克的整体性能却仍处于第二代的水平,其防护力、机动力、电子系统性能等与世界先进坦克存在很大差距。1989年,我国决定在借鉴苏联T-72坦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纳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1研究所为主研制新型坦克。
  1992年,北方工业公司617厂推出了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随后,原型车分别进行了湿热环境适应性验证、寒带地区操作测试、可靠性与渡河测试等多项试验。1996年5月,617厂展开了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的总装工作,随后,移交给军方进行试验,并将该坦克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从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并投入生产。
  六大特点引人注目
  99式坦克整体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外型突出“低矮生存”。99式坦克在设计上参考了俄罗斯的T-72,其底盘酷似一辆放大的T-72,显得低矮,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坦克驾驶席设置于车头中央,驾驶舱盖为单片式,舱盖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可换成双目星光夜视镜。炮手席则位于炮身左侧。置顶的车长夜视仪,可使坦克具备较强的猎-歼能力,炮手可以直接攻击车长锁定并追踪的目标。
  二是采用双层装甲结构。99式坦克炮塔正面采用了箭簇型装甲套件,包括外部装甲板与内部结构本体装甲两层,形成了双层主动反应保护层。尽管每层装甲并不厚,但由于有双层保护,实际防护层厚度不可小视。美军M1A2主战坦克120毫米主炮的穿透力为810毫米,打不穿我国的99式。相比之下,美军M1A2坦克的防护层厚度仅为600毫米~700毫米。所以,美国军事智库“战略研究机构”负责人詹姆斯?邓尼根曾撰文分析称,99式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远强于美军M1A2主战坦克。战场上如果这两种坦克迎头相遇,M1A2肯定“要吃大亏”。
  99式坦克车体正面与炮塔两侧还加装了一些方形装甲块,炮塔两侧中部到尾部设置了一个大型整体储物架,中间可以加挂水箱等随车物品,这个储物架能提前引爆敌方的破甲弹,在不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加强了炮塔两侧与后部的防护能力。
  三是动力强大。99型坦克使用了新一代1500马力大功率柴油机,其性能指标与德国先进的MTU MT883发动机类似,这使该坦克能获得大于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传动系统上,采用了先进的扭杆技术,坦克平均行驶速度可提高约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此外,99式坦克还采用了与美国M1A2类似的双重空气滤净装置,可强化发动机在沙尘环境下工作的可靠度,使坦克更加适合在山地地形和沙漠化气候环境下使用。
  四是射控系统先进。99式坦克配备了先进的射控系统,其瞄准器镜头的上反射镜俯仰与回旋轴上加装了陀螺仪来实现稳定,并以电子同步方式维持炮身与瞄准轴线的连动。与德国“豹-2”坦克类似,99式坦克炮手瞄准仪采用了新型凝视焦平面红外热影像仪,可直接接收整个视场的热辐射信号并形成凝视图像,以便在更远的距离锁定目标,并且不需要光学扫瞄动作。火炮的射击精度也比俄罗斯同类坦克提高了25%。
  五是主动对抗能力强。99式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了置顶激光眩目压制干扰装置的主战坦克,可以干扰和破坏敌方的观瞄器材。其主动式激光警告/对抗系统,包括一具激光预警系统(LWR)和一具致盲激光发射器(LSDW)。另外还装有一具激光通信/敌我识别系统。当LWR接收到敌方激光信号后,系统自动标定信号来源的方位。炮手与车长席都设有LSDW的操控界面,按下按钮后,系统便在1秒内自动将LSDW对准目标,并可发射高能致盲激光来干扰、破坏敌方光电感测器,甚至能伤害对方观测仪器操作人员的眼睛。
  六是火力凶猛。99式坦克安装了ZPT-98式125毫米滑膛炮,发射激光制导导弹的射程达×米。炮口动能比俄罗斯先进的125毫米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120毫米坦克炮提高近30%。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共能够发射700发穿甲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该坦克炮可配备新型的钨/铀合金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初速可达1940米/秒,处于世界第一。炮弹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毫米~9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使对方坦克迅速丧失战斗力。相比较而言,美国先进的M1A2坦克穿甲能力仅为810毫米,德国“豹-2”A6主战坦克约为830毫米,日本90式主战坦克约为650毫米。这充分说明,99式坦克火炮威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由于我国装甲、冶金、电子、引擎传动等技术仍相对落后,所以,99式坦克的综合战力与西方顶尖坦克仍略逊一筹。差距较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战场适应能力较差。99式坦克重于50吨级的M1A2坦克。因此,99式坦克在许多道路、桥梁都无法通行。二是夜战能力相对较弱。新型M1A2夜间能够发现并攻击1550米距离内的目标,这意味着,一旦99式与M1A2在夜间交战,M1A2很可能会先我发现,先我攻击。
  “陆战之王”仍将称“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坦克以其出色的防护性能、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直瞄火力成为地面主要突击力量,并被誉为“陆战之王”。然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争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空军、海军的地位作用将不断提升,陆军的地位则相对下降。随着武装直升机、强击机、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对现代坦克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许多人认为,空中打击将在未来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大规模配备坦克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将成为历史。一时间,“陆军过时论”、“坦克无用论”甚嚣尘上。
  持这一观点的人往往把坦克作战等同于陆军作战,并且认为,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运用,从空中、海上实施外科手术打击将成为最常用的手段。作战时,完全可以依靠从战机发射的超视距精确打击武器来消灭坦克和其他地面目标,近距离战斗将难以出现,当然也就不需要坦克和陆军部队了。在这种情况下,陆军的任务将削减为跟进、清理和占领,更类似于警察的角色。
  然而,当我们摆脱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殊性的羁绊,从深层次观察和分析陆军、坦克的作用时,就会发现:坦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仍然是保护陆军有生力量的第一道屏障。这是因为:
  第一,陆军依然是未来作战主要的军种。对于国土攻防、“领土征服”型的战争来说,只有陆军才可以有效推翻敌方政府、攻占并保全领土,只有大规模的陆军决战胜利才能彻底打垮和消灭敌人、结束战争。所以,要取得这类战争的胜利,没有一支强大的足够数量的陆军是难以想象的。而世界上只要还有领土纠纷、还有占领领土的需求,“领土征服”型战争就不可避免。
  第二,坦克仍是近战的有效武器。鉴于坦克的使用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因此,在今后一个短时期内,世界坦克的数量不会大幅度减少。随着现有坦克的不断退役,新型坦克价格的不断攀升,大规模生产坦克将更加困难,未来几十年内,世界坦克数量将呈减少趋势。然而,无论坦克数量多与少,坦克依然是未来战争中的有效武器,人们对坦克的升级改造也不会停止。
  从作战需求上看,对机场和交通枢纽的防御,必须要有包括坦克在内的强大机动作战力量作保证。面对空中远程打击,一些地面部队必然会采取伪装、欺骗、渗透等措施进行逃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近战,而近战就必然需要坦克参加,因为陆地上的战争最终还是要靠包括坦克部队在内的陆军来解决。反坦克技术不断发展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坦克仍然是陆地上最强大、最为有效的武器。所以,只要地面交战不可避免,坦克就仍然是近战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第三,运用坦克须扬长避短。强击机、武装直升机号称坦克的天敌,然而,简单的单兵反坦克导弹、甚至机关炮就能将其击落,更不用说严密的区域防空系统了,所以,坦克的天敌要想对坦克发起攻击并非易事。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武器,战争不可能只靠使用单一武器获得胜利。坦克也不可能具备一切能力,未来陆战场上,如果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和装甲车配合坦克使用,将能有效打击敌有生力量,减少坦克受到的威胁,并发挥出坦克强大的火力和防护力优势。
  第四,坦克未必越轻越好。当前,以轮式装甲车辆为主的轻型装甲部队逐渐成为各国装甲车辆的发展方向和主力。美国曾一度宣称陆军要轻型化,各类装甲车辆都控制在20吨左右。其7000多辆M1型主战坦克,除了现役的1200多辆,大多数都处于封存状态。俄罗斯现役坦克也从1990年代的9000余辆减为2600余辆。
  但要知道,轻型装甲车辆却存在着防护力弱、易被摧毁的致命缺陷。尤其是在反坦克兵器日渐普及、威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缺陷就更加突出。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陆战队的多辆两栖轻型装甲车被伊军轻兵器击毁,乘员伤亡惨重。而重型M1A2坦克等重装甲车辆,虽多次被伊军直接命中,却未被撼动,反过来却能迅速回击,掀翻伊军的T-72炮塔,或者穿透其前主装甲。
  战争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景:本方坦克一出现,对方如果没有反坦克导弹,常常会临阵脱逃。这充分说明了重型坦克具有何等强大的威慑力。在伊拉克战争后多年的“治安战”中,美军经常眼睁睁看着轻型装甲车辆被路边炸弹掀翻,而“皮糙肉厚”的M1A2却成了他们的保护神。由此,人们不难得出结论:单纯强调坦克的轻型化是片面的,重型坦克依旧有其用武之地。在发展坦克上,必须取得轻型化与火力、装甲防护力等关键指标的平衡。
(责任编辑:UM001)
原标题:解析99式坦克:穿甲弹初速1940米/秒世界第一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中国99大改式坦克与世界先进坦克较量:结果惊人
  中国99式主战坦克已公开露面多时,对于我国ztz-99式主战坦克从火力、防护力、机动性三大方面,与西方的典型主战坦克做一个对比:
  1,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M1A2坦克;
  2,连续几年世界10大坦克排名第一的德国&豹&2A6坦克;
  3,和亚州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
  第一项坦克火力对比:由于我军中国99式坦克,在设计时就将火力打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坦克的火力打击力度,所以中国99式坦克在火力上明显超过了前三者。由于中国和西方所定义的均质装甲的要求不同,所以双方测试出的同种武器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威力也略有差异。如果统一按照中国的标准进行&换算的话,对比结果如下:
资料图:中国99式坦克
资料图:中国99式坦克
  [一]我军中国99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约为970毫米[坦克装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最新的特种合金穿甲弹]。
  [二]美军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坦克装M256型火炮,配用M829E2型贫铀穿甲弹]
  [三]德军&豹&2A6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约为1000毫米,[坦克装Rh120型L55倍口径火炮,配MD53型钨合金穿甲弹]
  [四]日本自卫队90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威力约为650毫米(使用德制MD43型穿甲弹)。
  从各国主战坦克的远程打击能力上看,我军99改式坦克和美军M1A2分别配置了制导炮弹和灵巧弹药。在制导火力的灵活性上,美军M1A2坦克优于我军 99改式坦克,但从远程打击能力上看,我军99改式坦克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单车携装4枚],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优于美军M1A2主战坦克(米)。
更多关于 99式坦克 的热帖中国最先进的坦克99式坦克
我的图书馆
中国最先进的坦克99式坦克
中国最先进的坦克99式坦克
和99式坦克是,已合并。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简称,工程代号WZ-123,由9910式改进而成,是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火力、机动性及防护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制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作为中国第三代坦克,其强大的火力性能和综合性能为其赢得了称赞。99式主战坦克出现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是装甲方阵第一方队,体现了在我军中的重要地位。
<div class="para" sizset="0" sizcache0式坦克[1]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312米(炮向前)9.656米(炮向后),车长7.363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钟。99式最大公路时速80KM/小时,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大部分已经进入了战后。、等西方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苏制坦克。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中国仍大量装备第一代的59式,62式坦克,在战时暴露出了大量问题,中国坦克发展迫
99式坦克-3(18张)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研制并装备的第二代主战坦克80式、85式采用了部分西方坦克的技术,与中国长期使用苏式装备不同,整体性能达到了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优秀水平。然而仍然存在着防护,动力,上的巨大差距。但由于定型时间晚,那时前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装备、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战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战坦克仅少量装备部队。
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步伐,中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而对于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设计还是苏式传统风格,内部产生了讨论。由于中国已经获得了苏联主战坦克的技术,辅以某些西方更先进的坦克技术(比如来自的部分技术),决定以苏式设计为基础开始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1989年开始研发,项目工程代号WZ123。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中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5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和mb8v331tc41型引擎,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mb8v331tc41型引擎、辅助系统以及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厂和201所又研发了代号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125毫米滑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还是在车体结构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不同,其战斗全重分别为45.3吨和45.8吨,车全长为9.947米(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产的8v165型柴油引擎,该的功率为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为1000马力。两种试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两种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发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好。悬吊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筒复合悬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路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样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统的寿命有明显提高。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会兵临城下的重装集群,对于装备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与国家刚建立的准盟友关系,中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一时间,军方高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但在综合了全面的考量后,军方最终还是决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因此,在设计和1226f2试验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
f2试验样车采用了焊接式炮塔,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乘员4人,在采用了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试验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发成功,同阶段的部件研发工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中国的坦克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
99式坦克(4张)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中国第二代主力坦克,和1226f2试验样车实际上便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预研车。80式坦克成为第二代坦克后,中国军工把第三代坦克的论证工作提到了首要议程。不久,由于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第一种设计理念主张在苏军的基础上研发第三代坦克,其依据是中国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一代坦克对承袭了苏式风格数十年的坦克工业体系无需做大的的调整。该方案为3人制坦克,125毫米火炮,采用自动装填机。第二种设计理念主张另起炉灶,以研发新型坦克为契机,彻底摆脱苏式体系。其设计方案为:采用类似以色列“梅卡瓦”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引擎前置,120毫米主炮,半自动装填机,动力系统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气轮机,打破以往传统的坦克设计理念。由于两种设计理念各不相让,分歧较为严重,导致第三代坦克项目论证工作暂时中断。
1984年7月,在统一了设计理念后,重新召开了由军方和研发部门(201所)共同参加的第三代坦克战术、技术指标补充论证会议,会议决定采用类似t-72坦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任命祝榆生为总设计师。1986年夏,该项目由总参谋部与国防科工委联合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第三代坦克是装甲兵2000年的主要装备”。在国家“七五”计划中,第三代坦克被列为武器研发的重点项目。“八五”项目期间被列为军队四大重点装备项目之一。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阶段)合同书、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第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1991年,经充分论证后,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对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余项增加到70余项,这对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617厂又生产了4辆三代坦克样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针项目召开了技术会,会上决定,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标(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标(700毫米)。
1994年,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召开了两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同年8月,在中国南方某地,2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进行了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试验。试验中,2台样车共行驶了3800公里,发射各种炮弹200余发,完成16项试验项目。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树岭地区又对三代坦克进行了可靠性摸底试验和潜渡试验。1995年~1996年,3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在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了寒区摸底试验。1996年初,兵种部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5月,617厂开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的总装工作。12月3日,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举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仪式,三代坦克从此正式由工程研发阶段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2月底,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中的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在近2个多月的试验中,4辆样车累计行驶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项试验项目。1997年底,三代坦克的正式样车再次进入塔河试验场进行寒区试验,4辆样车累计行驶20000公里,完成近30余项试验项目,发射各种炮弹760余发。到1998年底,在经历了5年的
试验和部队试用后,三代坦克终于完成设计定型任务。经检测,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防护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由于三代坦克已被指定为“9910工程”(五十周年)的重点车型,时间任务紧迫,在有关单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正式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并小批量生产参加“9910工程”。日,99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在近1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资数亿人民币。参加阅兵式的单车造价为1600万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国产坦克造价的新高。
1998年三代坦克初步研制成功,并开始小规模列装部队。1999年,新型主战坦克参加了,被称为99式坦克。进行改进后列装部队,1999年定型后正式被称为。在炮塔前方挂装了模块化楔形装甲的99式主战坦克在外型上显得威武无比。
99式主战坦克的底盘借鉴了底盘,战斗全重超过51吨,火炮向前时车全长约10米,
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与以往的国产坦克相比,99式主战坦克的几何尺寸增大许多,为容纳125毫米火炮、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等提供了条件。99式主战坦克的车重到达51吨,加上大量应用复合装甲,防护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传统的坦克布局,从前往后舱室依次是、炮塔和动力舱。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位于底盘前部正中,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战斗舱室,炮长在左,车长在右。动力传动系统在底盘后部和底部。与我军传统坦克不同,在外观上,99式的炮塔没有采用苏式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而是采用焊接结构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弹和复合装甲的时代,焊接炮塔开始展现优势,因为比起二代坦克的铸造炮塔,焊接炮塔利于布置大厚度、大倾角的复合装甲模块。M1A2、、系列等西方三代坦克正是因为采用焊接炮塔,确立了对T-72系列、T-80系列,T-90系列坦克等的防护优势。
99式坦克的动力系统采用WR703/150HB系列,这种发动机借鉴了德国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200马力。对99式坦克超过50吨的战斗全重来说,该发动机可以提供较高的机动性能。99式坦克采用了扭转弹簧悬挂系统,最大公路时速可以达到65-70千米/小时(CCTV数据为80公里时速),最大越野时速为46千米/小时(野战地形崎岖,时速有限制,否则过快导致的颠簸会影响行车安全稳定和瞄准捕捉目标的平稳),0~32公里加速时间仅为6秒,最大行程可达450公里。此前的80,85坦克发动机功率仅仅750马力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机动能力:西方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发动机水平高、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好,我们的坦克无论与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中国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这种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51吨重的99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在99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9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毫米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毫米,从而使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99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
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9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9式坦克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新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炮长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搜索的目标时,可按下连接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目标,从而实现炮长调炮车长配合功能。
主要装备有一门50倍口径的国产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破甲弹、榴弹,以及炮射导弹。弹药基数估计超过40发,该炮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99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并在后期进行了改进,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910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9坦克上。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9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能发射中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
在期间,中国长期面对前苏联装甲洪流的强大压力,因此非常重视坦克炮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究。加上改革开放后,对俄罗斯、西方火炮技术的引进吸收。99式主战坦克的125毫米火炮及配套穿甲弹,已经超越俄罗斯的125毫米坦克炮,与美国、德国同类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约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
辅助武器:炮塔上右方一挺,备弹500发;火炮右侧有7.62mm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炮塔两侧各有5个82MM烟幕弹发射器。
与西方主战坦克相比,国产坦克一般都忽略对辅助火力的精心配置。西方坦克的机枪一般装在环形枪架上,射界非常开阔,利于坦克对敌方迫近步兵的压制。而99式坦克的12.7毫米机枪是安装在固定枪座上,左右射界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于人类社会加剧,未来的地面战斗很可能在城市中打响,坦克的辅助火力也变得日益重要。西方各国相应推出了无人武器站,方便坦克乘员在车内控制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等辅助火力,而这类装备国内尚在起步阶段。遥控机枪技术目前在“倚天”防空系统中已经开始试行。
99式主战坦克装有车长与炮长独立观瞄装置与热像仪、激光测距系统,加上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与导航系统,包括热成像仪、稳定式测距瞄准具、弹道计算机、车长控制面板、横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组合式光电系统,包括有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坦克的夜视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探测距离号称可达7~9千米,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达到3~4千米,行进间对2000米外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达85%。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99式坦克具备了在行进中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首发命中率在90%以上。车长具有超越射击能力。
这些数据已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准。此外,还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4000米内可让敌军坦克瞬间变成瞎子。夜战能力方面装有中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99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没有采取铸造炮塔,而是采取了全焊接
装甲结构,这样的三代坦克通行的设计更能强化炮塔防护并能因应任务不同更换不同的复合或反应装甲模块,使得其装甲防护性能较老式中国坦克有了较大的提高。99式坦克加装了前部的楔形模块化装甲后,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在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反应装甲后,抗穿甲弹和破甲弹的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众所周知,坦克最大着弹部位是炮塔,99式主战坦克在炮塔装甲上下了大工夫,其防护性能十分出众。99在正面防护弧度范围内安装了复合装甲,拥有极佳的抗弹性。炮塔前的复合装甲厚度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则被栅栏及各种附加物所包围(这些东西对破甲弹有一定的防护力)。由于复合装甲为组合件,故可随着装甲技术的进步而更新。两侧和底盘正面可挂装披挂式的反应装甲。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99式坦克还可以加装中国已经研制成功的三代附加反应装甲,使得其防护力更加强大。除了装甲防护,99式主战坦克在炮塔两侧拥有10具烟幕弹发射器,可以发射可以存在一定时段不同类型的烟幕干扰迷惑敌方反坦克武器的侦察。另外,将燃油喷入排气管,99式坦克可以制造也可持续4分钟长达400米的烟幕。
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日本的90式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我们的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
ztz99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
该炮还能发射中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 武器:QCJ8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
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
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夜战能力,装有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坦克防护能力:炮塔可挂装多种复合反应装甲或反应装甲。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99式坦克目前采用了1200马力的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最大行程为600公里。
发动机马力:
150HB改进型号
最大公路时速:
67公里/小时
80公里/小时
最大越野时速:
56公里/小时
60公里/小时
作战行程:
主炮口径:
ZPT89型50倍125毫米滑膛炮
50倍125毫米滑膛炮
同轴机枪:
86式7.62毫米机枪
86式7.62毫米机枪
车顶机枪:
QJC88式高射机枪
QJC88式高射机枪
正面防护:
附带装甲:
模块化附加装甲
模块化附加装甲
观瞄装置: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火控系统:
大闭环式火控系统
125mm主炮在口径上较西方坦克有优势
独有激光观瞄压制系统(激光致盲)
新的反应装甲厚度比的接触反应装甲厚
车内空间比俄制战车大-自动装弹机(T-72的机械旋转弹盘)更安全,不易使乘员受伤.
99式火控系统在刚刚列装时属于较先进技术,但炮长观瞄镜头较小,另外火控设备精度仍要继续提高。
战斗全重较大,相对于中国的许多桥梁的承重能力,通过能力较差。不过随着桥梁和铁路建设的发展,这个缺陷长远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价格较贵,作为新型和第三代坦克,其单车价格自然较早期老式坦克昂贵。且因为是新坦克,以及军费引发的产能限制,他的产量目前不多,不过这符合解放军和中国军工一贯的“小步快跑”发展思路。
在火力上,99式与M1A2基本相当,可能超过俄罗斯的T-90。火控系统方面,得益国内电子工业的进步,99式也达到M1A2的水平,超过T-90。但是M1A2升级至M1A2SEP后,在信息化方面仍强于99式,当然车载信息共享系统涉及到整个陆军、乃至三军作战体系的联网,进行单车比较并不适宜。
99式坦克(18张)
在防护方面,99式的防护力仍不如装备了贫铀装甲的M1A2 ;因为采用全焊接炮塔,安装了大厚度、大倾角的复合装甲及附加装甲,99式的炮塔正面防护优于T-90。在机动性能上,99式的功率重量比已超越M1A2,也优于T-90。但由于实际机动性能还要考虑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的表现,这两个系统一向是国产坦克的弱项,所以对99式的机动性能不宜估计过高。
总体上看,99式主战坦已跻身于国际上最出色的主战坦克行列,这毋庸置疑。
最权威简氏防务(Jane's Defence Weekly)周刊2008年的世界坦克十大排名数据综合对比:
1、美国M1A2 SEP艾布拉姆斯
4、中国ZTZ-99
7、俄罗斯T-90C/S
8、日本90式(曾一度排名1,2)
9、乌克兰T-84-120
10、公羊II
在90年代一度被国内认为是世界最强坦克之一,不过随着火炮技术和火控系统科技的发展,90式已然落后。同时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料获得的逐渐丰富以及自主实验经验的积累,日本90式坦克在问世时公布的模糊资料现在已被普遍认为是夸大其辞,其中装甲防护等效数值方面尤甚,另外其气液悬挂先天的低可靠性也被认为只适合日本北部平原短距离移动作战。德国豹2A6从未掉下前3名。美国的M1A2 SEP毋庸置疑是现役主战坦克中综合实力最强的。炮弹上来看威力相差不多,M1普遍使用贫铀弹,而我们普遍使用钨合金弹,两者差不太多,且钨合金弹没有贫铀弹的污染问题。目前国产的贫铀弹和贫铀装甲已经曝光。99式装备着国产的猎-歼系统,但相对于M1A2SEP的技术指标和数字信息化水平仍有差距。这也需要我们国家的技术人员的努力才能突破。
99式坦克(6张)
三代大改式主战坦克是99系列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号:坦克炮塔在原有楔形前装甲和周边的附加装甲的基础上,外敷了新的附加装甲,具备了优异的防弹外型,和德国的豹2式坦克相像,其底盘正面也均采用多层附加
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99A坦克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1]?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中国62式轻型坦克曾经以挂装裙板装甲和机枪防盾,栅栏的加强防护姿态参与山地作战。但在此后多年直至今日的新闻报道和军事节目中,国产坦克多半未出现裙板甲出击的画面,造成许多人误以为军工不重视坦克侧面防护的错觉。事实上99式和三代大改甚至96A式等坦克的锯齿形橡胶夹布裙板就可以对付大部分的步兵枪弹火力,如果换装国产的新裙板装甲(已研发成功),防弹片能力将会更为增强。
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装填,[采用人工装弹时,射速1-2发/分],坦克弹药基数为41发,[22发在自动装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中],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9式改型主战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足以使当今主战坦克丧失战斗力。
还能发射中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单车携装4枚),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达800米/秒,平均速度为500米/秒,从发射至到达最大射程处为8--10秒,使该炮射导弹在战场上,也具有反击直升机的功能,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为QJC8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300发]对空中目标最大表尺射程1.5公里;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采用遥控电发,弹链供弹[备弹2000发];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小于等于5秒,静对动时小于等于7秒,动对动时小于等于9秒,首发命中率可达百分之85以上,淘汰了不完善的大闭环式系统。另外车长还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因此,就整体性能而言,三代大改主战坦克,这套火控系统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战场观瞄压制装置的改进版本(该设备未解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未公开的主动防护设备而非99式的激光战场观瞄压制系统)。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激光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激光发射机]组成。为了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闭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 -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变/秒,俯仰40‘/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一标只需1秒钟。激光输出能量为],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夜战能力方面:装有中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在夜战能力上,已经对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形成技术优势。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马力强劲,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150HB型,1103千瓦[15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和
新型高效传动系统,最大公路时速达8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时速达60公里/小时(因为装甲重量所限,满装甲状态下这两个数据会降低),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最大行程为600公里。由于使用了新的1500马力横置式发动机,三代大改底盘长度大为缩短,改善了狭窄地段的通过能力。
目前该型号主战坦克已经批量服役,并且原有型号99坦克正在逐步的改装为大改型,战力上有着很大提升。
中国坦克系列
59式 62式 69式、79式 80式、85式、88式 风暴坦克 85-2M 85-3 90-2 88C\96式 96A式 MBT2000(90-II改) 9910式 99式 VT1A 三代大改型 新外贸坦克(白色涂装车型)
99式系列坦克,包括9910,99,三代大改型等型号,均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兵工集团)研发,部队统称99式系列。
9910,与海军的052型驱逐舰、空军的歼-10型战斗机、二炮的东风-31型导弹等,同期立项研制,同时列装部队,同属第三代主战武器装备。99改进型,以原型的平台为基础,分批次进行操纵系统、动力系统、火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它们具有防护手段多、火力配备强、指挥控制精、机动性能优的共同特点,被誉为陆战“猛虎”。经过信息化改造,新型99式坦克的体系作战能力更强,被赞为“群虎添翼”!
99立项时,决策者就为其规划了标准化、组合化、系列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子。先期研制以基础平台为中心,后续改型以信息化提升为方向,待第一阶段达到综合性能抗衡世界一流主战坦克的目标之后,再分批次、分型号改进动力、指控和武备系统,持续提高信息化水平,始终保持全系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1984年正式立项,到现在分型号、成建制、大范围列装部队,虽然已经历时20余年,但这一发展方向始终未变,这一发展态势始终未变。
中国自制坦克的历史开始于仿造T-54A而制成的。59式中型坦克不仅大量制造和服役,中国还在其基础上持续研制,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换装了中国自制的100毫米滑膛炮、引进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改装各类火控系统与装甲组件等,其后中国研制出,并推出专供出口的69式、等。这些坦克都属于中国的第一代坦克,估计中国共装备了8000多辆第一代坦克。
随着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关系的改善,再加上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暴露出中国坦克的一些缺点,中国开始积极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型武器,其中便包括第二代坦克——中国80式,85式,88式坦克,虽然这些坦克仍维持俄式坦克的外形,但技术却来自西方,只是沿用了69式坦克的铸造机具来加工制造,以节省时间与降低技术风险。由于当时西方各国已进入战后第三代坦克时代,中国的第二代坦克仅是过渡性产物,装备总数不足1000辆。
在20世纪80年代稍晚研制成功了风暴坦克,采用西方风格的复合装甲与焊接炮塔,搭配80式坦克的西化车身,算是中国首辆完全西方化的坦克。但因为采用大量新技术而导致不成熟和可靠性较低。在此基础上随后研发了85-2M 85-3 90-2等型号坦克,但因为三代坦克研发过程中的技术不完善,这些型号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缺陷,加之当时解放军处于装备发展停滞期,军队建设让其位于国家经济建设,财政困窘而最终并未采用,而外销的90-2初期型号也遭退货。中国后来获得T-72坦克的技术,引进了125毫米滑膛炮与自动装弹机,取代了原来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车内乘员人数减为3人,再加上局部修改和换装其他新装备,8 5式坦克升级为85-Ⅱ坦克后成功出口并小批量试装某部。88式坦克的改进型88C在1996年开始装备解放军,并命名为,并在近几年升级为96A式坦克,该坦克是中国第二代坦克的终极发展型,其部分装备技术已具备第三代坦克的水平。外界对96式主战坦克的生产状况仍不清楚,有人认为仅生产400辆便停产了,也有人认为已生产2 000辆,目前仍在继续生产,与高性能的99式主战坦克形成高、低混合搭配。
1989年后中国遭西方武器禁运,使85/88式坦克的发展受到影响,于是以T-72的技术、零件结合既有技术基础,推出了90-Ⅱ主战坦克。俄罗斯武器专家认为90-Ⅱ主战坦克仅是的改进型。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当时无法获得西方相关技术,而中国自行制造的设备尚未成熟,只好暂时仍采用已有技术整合。后来,中国与巴基斯坦继续合作发展90-Ⅱ式。成为主战坦克,现已批量生产并装备巴基斯坦陆军,巴军命名为哈立德坦克。 
馆藏&2644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go 无视防御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