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同登,世界红十会,汉口分会,民国时期汉口扬子江廿九年铜质徽章

老师,请在这里输入推荐理由、藏品卖点,300字内。成功卖出后,您将获得平台佣金收入的15%作为奖励。
您可以从是否开门、性价比、典型、精品以及趣味性等角度来作为您的推荐理由。
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 民国红十会普通会员章
手机下单、沟通商家
商品价格:
发货运费:
买家承担运费,5元(退款时含邮费)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卖家)承担
更新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温馨提示: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谨防诈骗,因为在平台外交易产生的纠纷,平台不予保障与处理
卖家信誉: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暂时没有数据!
地摊最新商品
年代:民国
描述:民国红十会普通会员章。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摊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地摊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交易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
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一周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申请店铺,手续费优惠,更有最高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6、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7、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8、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10、买卖双方同意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并起诉本平台,则以本平台所在地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其他交易疑问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开户行:工商银行杭州观音桥支行帐号:9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杭州城北小微企业专营帐号:10 302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杭州仓基上分理处 帐号:5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杭州和睦支行 帐号:00 1372 6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学院路支行 帐号:18 5889 00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4年收藏行业专营
25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
宝山居士林开幕颂
如来大法.为诸法源。一尘不立.万德俱圆。举凡世间.及出世间。
因果事理.无不包含。敦伦尽分.希圣希贤。必使心地.衾影无惭。
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自利利他.同证菩提。譬如筑室.先治地基。
地基坚固.无往不宜。是以学佛.先须敦伦。伦常无亏.方合道真。
末世众生.业障重深。唯仗自力.难免沉沦。如来悲悯.开净土门。
以真信愿.持佛洪名。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果能如是.万修万去。又须始终.尽敬竭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言教者讼.身教者从。相观而化.其益甚隆。
宝山创建.居士法林。特书大义.发起信心。念佛一法.普摄诸法。
空含万象.豁彻畅达。愿见闻者.同皆兴起。庶几劫运.从兹消弭。
人心既转.天眷自临。时和年丰.永享太平。
王母程太夫人懿德颂
缅维王母.宿根甚深。幼娴母训.孝养双亲。长归王门.克谐以孝。
相夫持家.恪尽妇道。王公逝世.抚育儿曹。严慈并用.法巽双昭。
子既成立.命出求学。以身许国.期追先觉。柏龄近年.深入佛法。
劝母一心.修持净业。及至临终.念佛而逝。未见瑞相.龄颇忧虑。
特加精进.观佛及母。得见母面.与佛相似。母子在生.相依为命。
没后勖子.复垂顾映。懿哉王母.闺阃英贤。爰书大略.永用流传。
先德比丘尼像赞
自入空门.唯佛是念。二六时中.不令间断。念之既久.心与佛合。
预知时至.届期坐脱。欲利坤伦.特为颂赞。愿彼后代.永守懿范。
高鹤年居士像赞
人言居士性甚偏.我谓所偏即是圆。由偏故不理家计。由偏故深通教禅。由偏故云游全国诸名胜。由偏故遍参宗教诸高贤。由偏故专修净土特别法。由偏故普令同仁结净缘。由偏故不立嗣续.渭椅郑沧≌杲冢氯涮臁=褚呀氪宋遄嵌袷溃钡俏鞣郊质澜缰牌繁αR蛲跻煌だ嫌阉粗妫乇砥淦匀弧(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季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将护者.自不至半途而废耳。即使平素不闻佛法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及父母等.同知此义.同依此行。方可名为真慈孝亲爱也已。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阿弥陀经.乃一切圣凡同修之道。亦决于现生了脱之法。文虽显略.义极宏深。古德欲人皆修习.以故列为日课。每有普通善信.文理不深.纵看古德著述.依旧莫知其义。黄涵之居士欲一切人同沐佛恩.俱获实益。以白话体而为解释。俾稍识文字者.悉可了然。初次印千部.未久函索罄尽。乃作广布计.稍缩其式。同志任及二万.以期修持净业之初机学人.同得受持。所愿得是解者.恭敬修习.展转流通。普令同人皆得受持。以此功德.资益净业。则尽此报身.直登九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其为乐也.莫能喻也。
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则一切诸经之所未有.乃如来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得出六道轮回之大法门也。而阿弥陀经.文略义丰.普透群机。其为利益.穷劫难宣。以故自佛说此法门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有缘遇者.祈勿错过.则幸甚。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
观世音菩萨.誓愿弘深.慈悲广大。随类现身.寻声救苦。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若能以改过迁善恭敬至诚之心.常念菩萨名号。莫不随彼诚之大小.而垂加被。小之则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大之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以迄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可惜世多不知.故特遍阅藏典.及诸载籍。撰为颂文.详加注释。俾举世咸知菩萨实为痼疾之医药.凶岁之稻粮.险道之导师.迷津之宝筏。伏愿见闻此书者.同皆各随己力.展转劝导.印施流通。俾一切同伦.悉沐慈恩.共沾法化。庶可慰菩萨度生之悲心.满当人感圣之素志也已。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语其浅近.凡夫皆可与知与能。语其深远.圣人有所不知不能。世间聪明人若有涵养阅历.便可入道。否则必以小慧自负.遂致妄以己见.毁谤佛法。以故世智辩聪.佛列于八难之中。其所警诫者.深且切矣。其病由于以凡夫知见.测度佛菩萨之境界。使知佛菩萨之境界.决非凡夫所能测度。则可废然止矣。勿道佛菩萨境界.非彼所能测度。即彼从生至死.起心动念之主人翁.彼又何尝稍能知见。若能亲知亲见自己之主人翁.便可渐知佛菩萨之境界矣。彼小慧自负者.譬如盲人不见天日.遂谓为无。群盲听之.赞为识见高超.的确无谬。而不知其为自误误人之邪说。岂不大可哀哉。是故古今凡出格大通家.莫不以佛法为淑世善民.穷理尽性之本。其建大功.立大业.发挥圣贤不传之妙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以聪明自负者.何足知此。病夫知医.浪子怜客.不禁感慨悲歌.陈此忠告。倘能嘉纳.则幸甚幸甚。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悉皆令人敦伦尽分.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净邦。故当格外恭敬.不可亵渎。此书具明观音往劫本迹.此方感应。卷一半卷.多属经文。卷四一卷.完全是经。余虽出自群籍.既明观音拔苦与乐之事.即与经同。以恩从圣施.故言由圣尊也。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倘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矣。譬如盲人触宝山.反更受其损伤。可不哀哉。
敬告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读方法
此书颂文三卷.分二大段。从卷一第一页起.至第二十五页六行止.皆颂经中菩萨往劫本迹之事。此下皆颂此方菩萨随机应感之事。若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时宜先从卷一第二十五页第七行看。及至三卷看完.再看卷四经证。经证看完.再从卷一第一页看。庶无或难领会.不欲卒读之想。决定踊跃欢喜.大生感激之心。凡前人所幸免者.己亦欲免。凡前人所幸得者.己亦欲得。畏卜蛑葱模称腥暝浮W悦趺跛陨松怂4幼瘸D钇腥ズ牛喔雌杖耙磺型恕5北叵奘级褚担龀ぷ钍ど聘=弥钤邓呈剩尥患颉T痘癯踩胧ィ松阉乐印
敬告阅者务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
世出世法.以诚为本。诚则能感圣应。不诚则无感.圣无有应。譬如月丽中天.影现万川。水若昏浊鼓荡.月影便难显现。由水所致.非月之咎。故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则但结远缘.难得实益。倘更亵渎.则获罪无量矣。又卷三第十六七八三页.牖慧之颂与注.内多有禅机。此等语句.唯实有所悟者.方知意旨。不可以文义卜度推求。纵令智同生知.亦是愈推愈远。禅家语句.悉皆如是。倘能主敬存诚.执持菩萨圣号。一旦业消智朗.则所有禅机语句.一一了然。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矣。
安士全书题辞
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敬呈读法十条.祈鉴愚诚。
(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
(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周公安士以救世宏心.成救世杰作。并欣己之有缘得读。
(三)将开卷诵读时.先洗手漱口.就净室洁案.而后展诵。
(四)将开卷诵读时.当先正襟端坐片时.忏悔一切嫉妒轻慢骄狂等恶念恶语恶行。
(五)诵读时.于一字一句悟入处.当起大欢喜。并随时记录其心得.勿任忘失。
(六)诵读时.当广思其义。始以书摄心。继以心转业。终以进而不已之心.广行劝导。转五浊恶世界.而为极乐世界。
(七)心起妄念时.则恭敬安置.而暂止读。
(八)读后欢喜依法奉行.当常起羡慕周公宏法之心.悉力仿效之。
(九)全书读毕.当广思随现在社会趋向.以宏摄化.而善为流布之。
(十)全书读毕.得可以迎机宣说之处.广为不识字人.方便宣说.作大饶益。
此书措词阐意.精详曲尽。其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穷理尽性.经世出世.悉皆有大裨益。允为挽回世道人心之第一奇书。读者务必恭敬虔洁.息心体究。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或亵渎.获罪不浅。如不欲看.祈转施人.慎勿置之高阁。又祈种种设法展转流传。俾现在未来.一切同胞.共出迷途.咸登觉岸云耳。
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题辞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一
因果报应者.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妇敦本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信愿念佛者.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此书文虽拙朴.义甚切要。似特为修净土者说.实寓提倡因果报应.家庭教育之道。祈得是书者.常与父母兄弟妻子乡党亲戚朋友.讲说而开导之。俾彼诸人同皆敦伦尽分.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必至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何幸如之。愿读诵者恭敬信受.勿致亵渎。展转流通.毋或弃置。将见贤才蔚起.劫运顿消。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此不慧所馨香祷祝者。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己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导。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
感应篇直讲题辞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著。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
阴骘文图证题辞
世乱已极.人咸望治。不得致治之道.徒望究有何益。是宜提倡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也。家庭教育.须从儿女幼时起。俾彼详知慈孝友恭.和顺仁忠.为父子兄弟夫妇主仆之天职。从兹各各恪尽己分.以期无忝所生.而为贤善。又为宣说因果报应.庶有法制心.不至越理犯分。则自私自利之恶念自消.为人为物之善心自生。如是则相争相戕之事灭.而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以故与诸同志流通此书。冀诸阅者受持依行.展转传布.则幸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合编题辞
黄山谷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慈受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仓。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世间养人之物.不胜其多。如法烹调.味都甘美。何得为我口腹.杀彼生命。致令生生世世.互相杀戮.了无已时。可不哀哉。故流布此书.冀挽杀劫。愿见闻者.咸皆信受。幸甚。
寿康宝鉴题辞一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愿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
寿康宝鉴题辞二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伤。因募印此书.冀诸同伦.咸获寿康。所愿得此书者.各各详阅.展转流通。勿令徒费心思钱财.而毫无实益.则幸甚幸甚。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题辞
堪叹世间人.多以己为智。自己真面目.尚不知名字。何况过现未.前生后生事。
儒教古圣人.注重在经世。此种深道理.略示其大致。儒者不深究.遂谓无此义。
佛既广发挥.如长夜灯炬。凡有宿根人.悉皆同归趣。致彼理学家.欲阻其进辔。
特极力辟驳.以期咸关闭。不知大根人.决不受彼制。堪嗟庸碌者.便隳其正志。
从兹破因果.及轮回理事。谓人一死后.永灭无神智。由是作恶者.大得其覆庇。
以致至今日.乱极无法治。幸有大心人.种种诸行诣。罗君为录辑.以贡现未世。
故特为排印.以期广流布。愿诸见闻者.知儒释正意。展转为流通.使遍现未世。
庶几儒道明.佛道亦无替。人民得安乐.守道而居易。生为圣贤徒.没登极乐地。
转此浇薄俗.同敦仁恕谊。如此区区心.智者谅不弃。
阳复斋诗偈续集题辞
易园居士十余年来.专修净业.为一乡之善导。凡遇境逢缘.随机酬答.每为诗歌。颇能豁人心目.感发信心。去年曾为料理排印。今又有续集一本.又欲付排。寄光令阅.不禁欢喜感叹之至。惜光之精神目力不给.不能代为校对.不无遗恨。爰作俚语.以示我心。
易园之诗直是话.妇孺闻之咸惊讶。佛意祖意悉融摄.最要尤在生净界。
易园之诗直是画.心境性地彰纤芥。度厄普令五蕴空.归命愿王劝礼拜。
易园之诗直是卦.祸福吉凶呈法戒。又令圆超祸福关.净念相继求西迈。
若人常读易园诗.身口意直无瑕疵。现生优入圣贤域.临终定赴七宝池。
我本寻常粥饭僧.除却念佛百不能。普愿法界诸贤哲.咸与海会结良朋。
甘肃定西县郭公子固暨德配冯孺人事略题辞
为人子者.当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道劝亲。令亲于此生中.即得高预莲池海会.亲炙弥陀世尊。使与弥陀世尊.同其寿量光明。其为孝也.方为真孝。至于传布亲之行实.虽为孝行之一.曷若自行化他.普令见闻同修净业.同生净土.同证无生.以至同成觉道之为愈乎。然郭公夫妇竭力养葬.虽为世俗之孝.似亦大不易也。今为藉转人心.特书二十八字如左。
一乡之懿范.两间之完人。普令见闻者.咸济乎真淳。郭公夫妇.懿德堪钦。
尘空法师创办莲社纪念题词
老实念佛。
尘空法师由苏至黔.创办莲社纪念.以勖莲宗同志数语。
悲世众生.根钝业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当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须念念屏息诸缘。决要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以四字洪名不离念.念佛声不断.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元月廿二日)
莫王智睿女居士哀挽录题辞
智睿居士能一见文钞.即生信心.持斋念佛。为期未久.即能预知时至.念佛而逝。可谓女中丈夫.不愧智睿之名。愿世之须眉丈夫.闺阁淑媛.无让彼独得解脱也。则幸甚。(民十八己巳二月十七日)
题高杭生居士所藏无量寿佛扇面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实为诸佛秘要。若是通家视之.必定为之一笑。(此文灵岩寺留有真迹.但无题目.此题由涛僭题。慧容识)
净土法门说要
王求是 龚云伯记
原夫众生与佛.本性原无二无别。只以众生不守自性.为尘劳所污.习染所蔽.致迷悟攸殊.生佛迥别。惟众生迷有浅深.根有大小。如来乃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觉岸。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渐顿半满之教.随其种性.施以教化。
宗教法门.多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然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迷。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脱.是诚不易。惟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善根成熟者.固顿圆佛果.即恶业深重者.亦得幸预圣流。较之仗自力者.其中难易得失.不待烦言而解。故此净土法门.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
顾或以净土法门至简至易.虽愚夫愚妇亦能为之.遂藐视净土。不知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十界齐收。华严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夫善财位登等觉.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无明证三德之人.尚尔回心念佛.愿生西方。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妙门.成佛之捷径也。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的当.无一字能移易。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所谓纯真心体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禅与净土.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一理一事。理虽如是.须如理起行.行极证理。务使实有诸己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惟以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而丧胆.如虎之戴角。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即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即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欤。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最下证圆初住.能现身百界作佛.故曰.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是决志净土.求生西方.志诚念佛.感应道交.定蒙摄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来接引。非万修万人去乎。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然已高预圣流.竟不退转.渐证圣果。则其开悟.可不待言。故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略识心性.而见思未尽。直须磨厉净尽.至于无余.则生死方可出离。若一毫未断.六道轮回.依然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即便命终.归途莫测。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眨眼之间.随其业力.便尔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修诸法门(非指埋头造恶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享福愈大.恶业愈多。既造恶业.难逃果报。一息不来.即堕地狱.偿其夙债。所谓铁床并铜柱是也。如是造业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见。虽有诸佛菩萨垂以慈悲.以彼恶业障故.不能获益.永劫受苦。故曰.没个人依怙。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又佛在世时.众生色心业胜.依仗自力.或可证道。今当末世.根劣障重.知识稀少.若尉煌粒抻山馔选S烂黛质啦恢侍鼐倭霞蛞允纠醋取3厦越蛑Ψぃ栳橹鞯埔病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写经者至诚写经.专心一意.只管写经.别无情见.迨天已黑.仍抄写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写经。尔时写经之人.情念一动.遂不能写。夫明暗之分.众生之妄见也.众生之凡情也。故当专心一意.妄尽情空之际.只知写经.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则无光.而不能写经。迨至为人提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遂致不能写经。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脱生死之妙法。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又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甚哉.一句弥陀.微妙难思.惟佛与佛.知其究竟。等觉以还.尚有未尽.所谓菩萨少分知。若我辈凡夫.尤当信而行之。
江浙战后开示法语
现今江浙战事已息.而人民一时难以复原。伤哉.人民罹此鞠凶.总因宿世恶业.感此极苦恶报。固当以三世因果与一切有缘者说.勿令再造此种业报之因.则将来自可不受此种恶报之果矣。此种恶因.多半因杀生食肉而起。凡一切人皆当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则为从根本上解决之无上妙法也。惜乎.人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尚论推及一切物类乎。及至恶报临头.则人之受刑杀.比畜之受刑杀.又何各别乎哉。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可不受果。畏果则毫无所益。倘移畏果之心以畏因.则世界自可清宁矣。
陈景藩笔记
示修行方法
(一)凡修持宜专不宜杂。念佛一法.超过一切。或荐亡.或祈亲寿.并一切所求.皆可如愿。但以求生西方为主。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便无往生之利益矣。宜熟阅文钞.其所以然之事理自知。至于今人之病.及对症之药.文钞中亦俱说之。总以提倡因果报应.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
示修行方法
(二)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
示法海梯航不契机
著书立言.大非细事。祈且一心念佛。待其业消智朗后.欲使初机得益.再为属笔.庶少机教不合之弊。汝之此书.究于现在人之病根.及其治法.未曾指明。虽泛示佛理.亦能令人生信。而初机之人.于此各别名词.多不明t。必致互相征诘.无事生事。而于念佛一事.反为不关紧要。此光之不赞成汝书之本意也。既不赞成.又何得略改而略批。以期汝知其所以.不致犹梦梦不已也。
示不必注意诗文
汝法海梯航不次第.诗文亦不真次第.但审慎读有益身心之书.及认真念佛.不必注意于诗文。若于书得其所以.于念佛得其利益。自然诗文超格。否则亦只强配硬排.究于心法.有何关涉。
示办同善会
凡作公益事.不得沾染分毫。否则不但欺人.且成欺心欺佛。改恶迁善.须从起心动念处论。何况公然实行其欺人之事乎。今之瞎捣乱者.皆不知因果.不知罪福报应之极愚痴人也。使彼有真心智慧.即以杀身之威胁之.令其如此而行.亦必不为也。望注意是幸。
净业社开示法语
今天.是念佛七的第一日。我把佛七的来历.说与诸位听。现在打念佛七的地方很多.其所修方法及开示的言辞.大致亦复相同。我今先将此次念佛七的因缘说说。再将念佛的大纲说说。如此可以明白念佛宗旨之所在。否则根本未知.立不定脚跟。或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以致未硕抻喾乓病D罘鹨环ǎ绨①ね右h笥锇①ね樱云丈嘣谱苤巍R云丈苤我磺胁」省D罘鹨环ǎ艹送蛩那Х衬眨喔慈缡恰K阅罘鸱牛尥蛳蟆R磺兄罘ǎ薏淮哟朔缌鳌R磺兄罘ǎ薏换构榇朔纭R云湮罘ㄗ艹郑实梦薹ú槐福藁皇找病7鹞ㄓ谏踩胧ィ松阉馈H恢谏灰唬脑父鞅稹;蛴兄谏蟾G笫偾蟛魄笞拥龋灰某锨笾星蟊赜Α4怂涫鞘兰浞ǎ唤右赂ブ稚聘室嗦浮H袈鄯鹬疽猓ㄓ谏恍哪罘穑笊鞣剑谭鸫攘Γ僦战右鞣健R坏猛愠鋈缏只刂唷4幼冉ソ灾鲁煞稹7轿罘鹁烤故狄濉
若论来因.此话很长。曾记民国十一年.光至申.住太平寺。江易园居士因大陆轮船失火.欲作佛事。光劝他念佛七日。又令彼公司主事者.陪念到底。以念佛利益.比他种佛事功德殊胜。欲令烧死溺死之人.得真实利益.故令专一念佛也。前年江君夫人死.欲作佛事.寄洋一百元.祈光为作佛事。于是在普陀法雨寺打一佛七。圆满之夜.颇有灵感。然江君本来对于念佛心甚切。其全家被他感化.念佛亦甚切实。因于丧事中全家念佛。不特此也.江君于家乡颇著名望.其对乡人也平时皆劝其念佛。一方之人.皆受其感化。凡乡间送奠仪者.悉皆却之。告人言.凡来吊丧者.念佛一枝香.胜于送奠仪多多矣。自是乡人分作数班.一日来一班念佛。念至数日方了。由有此种原因.江君的儿子.名叫有朋.于法雨佛七圆满之夕.梦见来许多信。就中取一封上楼上佛堂看之。佛堂之灯.明逾电光。打开信封.系一图画.即极乐世界之境象也。法雨打佛七.共有十六僧人。于先一日.光对众僧说.你们念佛.要老实恳切.自他俱得其益。因此僧人各各认真。此亦灵感之一因也。此事略状.已登居士林林刊。欲知其要.可检阅之。去年江易园居士父亲死.彼亦寄洋.祈光为打佛七。今年其友吴长荣之母死.亦寄洋祈打佛七。彼信寄普陀.光于本月初三来沪.初四到南京.初七回沪.始知其事。商之太平寺真达和尚.但太平寺已应赵竹君家佛七.不能并行。复转商于关别樵居士.就佛教净业社为道场。关居士面允.所以今日就此处为佛七道场。江易园居士平生最欢喜念佛。对于念佛法门.提倡不遗余力.颇著灵感。去年婺源地方亢旱.易园劝大家一心念佛.不几日即下大雨。因此立一佛光莲社。入社念佛者甚多。亦拉光为名誉会长。其念佛灵感.种种不一。如祷雨祈晴及愈病等事.皆颇彰著。可知念佛利益最大。此为第一种因缘。又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来与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闲法师。李云书亦来.言去年当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妇得了一梦。梦见在三圣堂同僧众在一处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渐轻。云书对彼说.我在太平寺为你念佛.不是三圣堂。彼弟妇言.不是太平寺.是三圣堂。后来打听方知太平寺是普陀三圣堂下院。可见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被.令病痊愈。此其明证者一也。今年七月间.李云书自己有病.当病重时.请数居士念佛.后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继思去年弟妇打佛七事.著人至太平寺访我.及真达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寄信祈来沪打佛七。以七月间普陀香市已过.时正清闲.遂在普陀三圣堂打佛七.择于七月十四日开坛.二十日圆满。光十三日即与云书信.十七日彼回信.云已好了八九了。现在李云书病体全好.只是体气尚未复原。李云书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愈。灵验如此.此其明证者二也。
现在的人.多多好奇.好铺排张罗。如护国仁王法会.金光明法会.持楞严咒法会.大云轮法会等。此种法会.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但以今人财力单薄色力单薄。虽云举行.难获胜益。以非人人能行之事故也。若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则无有一人不能行者。故其利益.非一切法会所能比也。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最为逗机。虽孩提之童.亦能为之。若念经只可少数人.不能人人皆念。四五年前.四川一通告寄来.言川中战事不息.欲祈消灭.令一切人念楞严咒。要知楞严咒能讽诵者.千人之中.难得其一。且刊印许多令人佩带.及贴于门首等。事颇烦琐.所费又多。何如念佛.或念大悲咒.或念观世音菩萨.较为直捷了当。故我见彼诵楞严咒的倡议.甚为好笑。以其徒事铺张.无补实事故也。既然如此.则远不及念佛利益。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凉国师说.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门.最合末法时机。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最为契理契机。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门.亦有多途。求其妥当.惟有持名。即如观像观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观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观实相.则谁能彻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务为高远.当事实行也。缅甸一后生.念佛甚切.颇现净妙境界.自以为得。光令但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则难免著魔。今年四月间来信.所有境界.极其险恶。光与彼书.当摄心静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欢喜.恶勿怖畏.自可消灭。须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若到心佛相应之时.有境界无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应之时.妄欲即见胜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古人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华严一经.圆该诸法。究其归宿.乃在回向往生西方。诸大乘经.无不赞扬净土。四经专明其致。西天.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菩萨.自行化他.悉皆指归净土。东土.自远公庐山结社以来.昙鸾.道绰.天台.善导等.代有闻人。良以佛悬知后世众生.根器薄弱.特开念佛法门。故诸菩萨祖师极力提倡.以期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脱生死。语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念佛法门.须以实行做去。故莲池大师临终嘱大众曰.愿大家老实念佛。诸位果能老实念佛.则不负如来说此特别法门之大慈悲心矣。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龚慧云谨记
印光无知无识.少参少学。今承诸大居士之招.实深惭愧。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昔有一沙弥随一尊者行路.沙弥忽发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愿.尊者即令其前行。沙弥后忽转念众生若是之多.如何度脱得尽.不如自利为得.时尊者即令其随后。沙弥忽又转念.仍当度脱众生.尊者复令其前行。沙弥异而问之.尊者曰.尔初发大菩提心.即是菩萨.我虽罗汉.乃系小乘.故请尔前行。继尔退菩提心.则我乃圣人.尔乃凡夫.理应在后。后尔又发菩提心.故仍请尔前行。由此观之.发菩提心.功德无量无边。我等欲增长善根.非发菩提心不可。现当末劫.礼教云亡.欲挽回世道人心.必先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世间圣人所说因果.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善降之百祥等语.辞简义赅.后人每习焉不察。出世间圣人所说因果.至为详尽。上智得以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中下之资.鉴于行恶而得恶果.行善而得善报.亦可勉于为善。虽穷凶极恶之人.亦有惮而不敢为。故因果报应.实彻上彻下之一法。或以因果报应之说.系属小乘。不知六度万行.亦是因果。如来成正等觉.乃至凡夫堕阿鼻地狱.亦无非因果也。故佛教倡明因果.其有利于人者.深矣。昔文王发政施仁.泽及枯骨.然不及二三百年.而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而且以多为荣.天子诸侯大夫士.皆随力而为之.竟有至数百上千者。以秦穆公之贤.尚杀百七十余人以殉葬。子车氏三子.乃国之良臣.皆杀以殉葬。况其余者乎。其原皆由于不知三世因果之故耳。自佛法入中国以后.史册上未闻有殉葬之举。此亦未始非如来三世因果之说有以致之也。当今之世.杀劫方盛.尤当提倡戒杀吃素。杀劫者.杀业所成。杀业最大者.曰食肉。因食肉之故.感得一切天灾人祸.旱干水涝.淫雨瘟蝗。食肉之害甚多.说不能尽。姑举一喻以明之。昔列国时.鲁有二勇士.各处一地.一日相逢.沽酒共饮。一曰.无肉不能成欢.当买肉。一曰.尔我皆肉也.何更求肉乎。乃互相割食.兼复割以互奉.以致于死。此事在吾人视之.以为大愚。不知食肉之人.不悉因果报应。他日人死为畜.畜死为人.其互相啖食.何异于是。不过隔世同时之别耳。且尤有甚者.二勇士互食而死.其因果报应.一时俱了。而食肉之人.因果且纠缠不已.报应亦无有已时。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经有明文.至可悚惧。兹又略述数义.以明不宜食肉之理。(一)由不忍之心.一切含灵.皆是同体。由仁民而爱物.太和元气.布满人间。则知杀戮生灵.了无义理。一切众生.悉皆贪生怕死.我何忍残生害命.以充口腹。(二)因果报应。一切生灵.皆由往昔不知因果.堕落畜类。今我杀食其肉.他年彼之恶报既尽.我之杀业方成.则我亦将为彼俎上肉矣。是故戒杀吃素.非特为生灵计.亦为自身计也。明翰林刘玉绶.船泊苏州.梦一伟丈夫求救.自称宋偏将军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猪。此对门屠者.顷所宰第一猪.即我也。祈为救援。醒而果见屠将杀猪.遂买而放之阊门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猪皆回首望之。是可为人变畜生.畜生变人之证。载籍上活阎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消息.以警戒世人也。(三)一切众生.皆我过去父母眷属。吾人既明因果轮回.则一生有一生之父母眷属。历劫多生.有历劫多生之父母眷属。如是历劫多生之父母眷属.轮回六道。其间若有造恶者.难免不投入三途。故吾人对六道众生.应作父母妻子想。岂有孝子贤孙.而食其亲者乎。岂有慈父慈母.而食其子女者乎。此际一思量.不忍食亦不敢食矣。即祭祖先.亦不应用肉.以名为敬之.实则害之也。至于以肉食奉父母.皆令父母折福获殃。父母有福德善根者.损其福德善根。无福德善根者.增其受杀恶业。昔佛在世时.一寡妇为夫周年.购肉以祭。途遇如来.如来谓之曰.此肉汝夫之所转变者也.何能以彼之肉.祭彼之灵乎。即推而敬天地.祀鬼神.亦不应用肉。天地鬼神.岂有不深明因果.贪此秽浊腥臊之肉.而来格来享乎。是则用血食以奉祀者.欲求福而反更得祸也。(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故是未来诸佛。且畜类中.时有佛菩萨化现于其中.方便度生。如清凉志中载薄荷事。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在。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其屠所杀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其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爱惜薄荷。凡欲杀猪.牵薄荷至其猪边围绕之.则直同杀死者一般。以故多年养而不杀。以其猪清洁.爱食薄荷.故以为名。初其僧受异僧之函而去.于途中思之.此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谓.度众生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僧异之.复为封讫。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萨也。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岂可思议乎哉。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坚合不开。帝亲开之.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庄严异常。由此观之.肉尚可食乎。倘误食佛菩萨所化之身.其罪过可胜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尽.方出生死。佛在世时.见思惑业断尽无余者.固不乏其人。末法时代.根性陋劣.断惑证真者.诚不易得。惟有净土一门.能于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又净土法门.不可看得太轻。以法身大士.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皆不能出此法门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难。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往生一事.如操左券。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顾号为通宗通教之人.往往不信净土法门.且目为愚夫愚妇之所为。曷不观夫大智律师.五祖戒草堂青之已事乎。大智律师.初颇藐视净土.后读续高僧传.见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何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乎.遂生诽谤。后因大病.始知毫无把握.遂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五祖戒禅师.草堂青禅师.其功行之高.迥出恒流。徒以见思惑未能净尽.又复轮转人间。故知了生脱死.入圣超凡.尉煌帘鹞蕹げ摺D罘鹨幻牛胄旁感芯咦恪P胖壬睿蚍⒃副厍小7⒃讣惹校蛐谐直亓Α5蠲滞樱铀ā5币哉嫘徘性福闯置拧6忌懔荒钕嗉獭P哪疃肿志渚洌畹梅置鳎梅置鳎闶峭颉<纫源朔ㄗ孕校匦胗忠源朔蚧榧海滴钍ぷ柿浮N┑毕热白约腋改感值芷拮樱陨砦荆汕锥琛S帜罘鸸Φ拢坏芡鞣剑⒛芟嬖趾峄觥7苍挂挡。讲荒苤握撸糁脸夏罘穑弥缘萌R砸秸咧荒芤讲。荒芤揭怠N┠罘鹪蛏聿⌒牟。抻胁恢我病7钢罹邮慷家⑵刑嵝模岢蚬ㄓΓ缆只兀渖被ど运啬罘稹K揭怨鼐酰虻匦摹9实靡蚋霉#挂蛟础3纤缴跄严S兄ㄒ病(丙寅七月)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四料简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谓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故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以禅机得度者.便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便为说净。应以禅净双修得度者.便以禅净法门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虚发.机无不摄。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彻见自性弥陀.克证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夫是之谓真精进。夫是之谓大丈夫。将来作佛祖.真语实语。伏望大众谛信。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即时开悟。一生便证阿@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一定证到家.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阴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此阴境.指无始以来之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盖大彻大悟之禅家.岂五阴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开悟.总是盲修瞎练.不得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业因。福报大.造业更深。福尽祸来.罪报难逃。地狱之苦.岂能幸免。生死轮回.谁为依靠。所以读了第四偈料简.尤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所以华严经善财童子遍参诸大善知识.证入法界海会诸陀罗尼门。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惟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而且我们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亘古亘今。虽十恶五逆.他的本具灵光.不减一丝毫。但如明镜蒙尘.愚者以为没有光明。却不知拭去尘垢.其光明还现现成成。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现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坏.欲根本补救.则须注意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须知妇人之得称太太者.以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极贤德.母仪天下。所以称妇人曰太太。诸女居士当知太太之可尊可贵.各尽相夫教子之职分.为治国治天下的基本.庶几名副其实。修心者讲到极处.还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此二语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这两句.便是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万语.总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望大家将这几种意思.牢牢谨记。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证。勉之勉之。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今日是释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何以故.释迦佛今日成道后.即为众生说种种成佛之法。我等但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与我释迦佛无异。梵网经中.佛已与我等授记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大众能知自己是当成之佛。即能奋勉.不复暴弃.扫除一切业障.积集一切功德.当来成道.今已决定。故曰亦是我等成道也。法华经云.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说法门.其旨趣无非欲令众生成佛。但以众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习大法.现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设方便.教令渐修。现生能了生死者.虽有其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门之外.设一仗佛力法门.即是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于是根器无论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脱死。而我佛大事因缘.亦于是得以圆满矣。现在我等寿命又短.智慧又少.皆应依念佛法门修持.往生西方。切不可自大.以为西方何足生.轻视念佛法门。须知念佛.则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则汝心不是佛。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人即不念佛.不能无念。既不能无念.则若不念佛.必念六凡。妄想颠倒.皆成生死根株.所以应当念佛。行住坐卧.不离此念。念来念去.念到生死根断。西方去时.便是上品上生也。教下诸宗.性相教理.精深浩博.研究非易。即能研究.亦只是语言文字上道理.非是心性上道理。要究彻心性上道理.甚少甚少。此是仗自力的法门。宗下或密宗.理多是妙。非根基浅薄者.所能领悟。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门初步。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度。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难。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往生之后.即不退转。寿命无量.一生成办。彼修禅宗已经彻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证菩萨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作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断烦恼习气.仍不能了生脱死。非若念佛法门.无论悟与不悟.烦恼习气.纵尚未断。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也。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门之广大故也。今试言之.惟此法门.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根普被.凡圣兼资。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预其中。广大圆满.无以复加矣。证诸华严经.善财菩萨经历百城.遍参知识.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贤菩萨所.其时善财已证等觉之位.与诸佛齐等。而普贤为之赞叹如来胜功德后。对彼善财及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以广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良以圆满佛果.未四┯梢病F湮糯朔ㄕ撸钕乱嗍浅醴⑿钠腥P薮耸笤竿豕Φ拢孕牖叵蛭鞣剑侥苁そT僦ぶ钍劬缕废律俏迥媪痈A倜帐保赜嘞帧S錾浦叮桃阅罘稹U谭鹪噶Γ鹱锿<吹昧松阉溃踩胧ァ>煌练牛衩钅阉肌9队诖诵诺眉撸薮朔牛蚺D煲印H恍薮四罘鸱庞鞣剑胗谏砜谝馊抵洌奚贫隙瘛7娇捎敕鸷系拢兆匀桓蟹鹄从试痪灰怠R稻辉蛐木唬木辉蚋型ㄗ砸住J劬孕⒀改福钍率Τぃ刃牟簧保奘埔档龋灰嫡颉:我怨剩嗽煳莨袒ㄒ病;舨还蹋菟湓旄撸幻馇阃恰S鞣剑胱龊萌恕V疃衲鳎谏品钚校硕洌谧置嫔峡蠢矗倘羧菀住H痪科涫导剩静裥心晡迨街氖拍曛牵环蜃佑哑涔茨芤病?鬃佣烈祝け嗳患傥沂辏湟匝б祝梢晕薮蠊印H粝腿羰ィ圆荒艹械贝硕湔摺N舭拙右孜贾萏兀四耨届ΑN试唬绾问欠鸱ù笠狻4鹪唬疃衲鳎谏品钚小4硕褡郑ㄉ砜谝狻N廾魉氖黄罚染醮笫浚杏幸环治廾魑雌疲挛丛玻词瞧涠瘛S志欧缃晕瘛7鸱缥啤K源肆骄洌闶欠鸱ù笠狻0拙右自唬硕淙晷《嗄艿馈JΥ鹪唬耸衔绦胁坏谩4耸亲芙渎桑苄薜剑蛞磺薪渎桑孕薜揭印H绱说热耍倮茨罘穑从胁簧鞣秸摺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来.浴于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麋。何谓九转乳麋.盖先从千牛b乳.以饮五百牛。次b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次b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b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b六十牛乳.以饮三十牛。次b三十牛乳.以饮十五牛。次b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佛成道之事也。腊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后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故西域以乳麋为上供。佛在世.多以乳供佛者。及佛灭后.有一居士以纯乳煮粥.供养一大德。大德啜之而叹。居士问故.答曰.居士之粥.虽为美味。然不如佛世饮水。以我福薄.众生报劣.是以叹耳。佛福德厚.水胜乳味。众生福薄.乳不及水。末世众生福更薄.切勿作越分想。念佛法门.大家要修持。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敬妇从。在世为贤人.出世为佛弟子。以此教人.尤须以身作则.方可令人生信。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也。无论在家出家.皆应如是。切不要谈玄说妙。即能谈说.亦须脚踏实地。但能谈说.不能受用.如画饼不可充饥。修佛法如食.要他不饥才好。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
诸位.今日释迦佛诞.佛为何降生人间.无非为末世众生作标榜。法华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者.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本有佛性.业已迷失.应以戒定慧修持.反其本有。但众生根机不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法门.修持不易.众生未易担荷。所以又特开一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至简至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盖念佛一法.亦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一切法门之归宿。行者切莫以为已经彻悟。倘不依此法门修.恐未易言了脱超入也。
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倘使大彻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参禅只管叫人参.重在开悟。然开悟后.能将烦恼断尽.固好。否则恐未易言了脱超入也。又有持咒者.云现身成佛。夫现身成佛.不过只能见自性佛.并非证佛果位。持咒人不明教理.不重戒行.只想得神通。由此心勇猛故.必将累劫多生冤业现前.容易著魔。倘以此心为消除罪障.助长修持.仍须念佛.或有好境。
又修行人不可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此乃犯大妄语戒.最最不可。昔有某居士.云已得阿罗汉果。有人谓既已得果.可以现点神变。然彼卒不能。而烦恼卒不能除。岂有罗汉而不断烦恼者乎。诸位切莫小看念佛法门。
观音势至.都是古佛示现。文殊普贤大菩萨.尚求往生。吾等凡夫.安能轻视。念佛法门.为一切法门之大海。非其他法门.如小小沟渠可比。
诸位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世人学佛.往往不真。浏览经典.研求义学.不过图为大通家耳。大通家于断惑一层.恐不易易。现谛闲法师在觉园净业社讲彻悟禅师语录.诸位可常常往听。印光对于密宗持咒之法.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务望大家留意.衲杀裳裕⑿哪罘稹9湃怂桨咽智K胁坏谩?咳讼嗲#馕奘抢怼M钗桓鞅咀杂蟹鹦模鲜的罘稹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再加以念佛工夫.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如做不到业尽情空地界.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不以意识卜度。临命终时.尚有感应之望。盖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不比余门.均系自力。自力与佛力相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不可求人天福报.譬如处牢狱之求归家乡。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狱也。极乐世界.方是好家乡。古人诗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诸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谁争哉。要归家乡.不可犹豫.谓再过几年.则不能与佛相应。至诚恳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种子。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q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古人说法.穷无涯际。唯永明四料简所说.诚为末世众生指归家乡之一条大路也。请言其略。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此禅净二字.必须分别明白。尤须知何谓有禅.何谓有净。世之人于看话头.参念佛的是谁.便谓有禅.执持名号.便谓有净.非也。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即寂而照.无能无所.纯真心体。是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也。净者.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须参究功深力极.山穷水尽.念极情亡。一旦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置之死地而后生.可以称之。有净者.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上宏下化.自利利他.乃无愧色。其人苟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备知如来权实法门.唯以信愿念佛.为通途正行。邪道敛迹.魔外丧胆。如虎生角.威猛莫敌。上中下根.利泽均沾。岂非人天导师乎。当来上品上生.证圆教.跻等觉。岂非来生作佛祖乎。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而决志求生西方故.勇猛精进。亦得蒙佛接引.证诸果位。果位中人.莫不大彻大悟。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恶.苟能起大惭愧.发露忏悔.无论一念十念.佛亦必摄受之。时雨润物.万物无不沾益。大海纳川.百川悉足汇归。万修万去.的实非谬。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此指参禅而不念佛者说。禅者.虽已明心见性.若见思烦恼.少有未除.六道轮回.依旧莫出。生死海深.菩提路远。踯躅中途.蹉跎濡滞。故曰十人九蹉路也。蹉者.蹉跎.谚释耽搁也。阴境.乃中阴身境.临命终时.方始发现。各随其善恶业力.以支配于善恶道中。五祖戒.草堂青.真如矗乔俺抵抟病7蛞匀颍爰馗叱绱耍胁幻饣杳浴e芈畚豳┑胤卜蛞印F扯揭徽Q郏髌渌僖病R蹙常兄肝逡跄Ь场u懵罚薪獯砺氛撸恰0灿谐刮蜢冢蠲鹘汤恚幻魑逡蹙辰纾叽砺吠竞酢K厣醮螅豢刹恢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世之人悠悠泛泛.不真参力究.不真信切愿.或复兼修余门.皆可谓无禅无净。虽感得来生福报.而因福造业.因业堕狱。铁床铜柱无人依靠。虽有佛力.亦莫奈何。截流大师说.修行人不了生死.为第三世怨.可惧也已。
永明禅师.乃阿弥陀佛化身。所有提倡念佛偈句.通皆机理双契。此四料简.尤为参禅修净之无上警策。虽局于偈语.然言略意周。更无一字可以增损其间。学者宜细细研之。净土.乃特别法门。其余.乃通途法门。离则两益。合则两害。若夫修持法则.宜善言善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各敦伦常.不背世法。始可谓真佛弟子。否则.乃名教所不容.如来之罪人。念佛贵乎摄心.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念佛时.宜万缘放下.都摄六根。绵绵密密.蓦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时。三摩.此翻正修正见.或译正定。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海众.以归极乐。华藏海众.乃大菩萨地位.尚须向往。可知如天普盖.似地均擎。大地山河.宇宙万有.其能出天地之外者乎。净土法门.普摄余门.无以异也。世移运衰.末法人根浅劣.欲求豁破无明.断惑证真.甚难甚难。自未能度.而欲度他.何异溺海渡人。奉劝诸贤.不可我慢高大。还是真信切愿.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
赎迁西湖放生鱼募缘疏
凡在生死轮回之中.悉皆随业受生。忽焉为人.忽焉为物。当其为人时.则以强陵弱.以众暴寡.不知栽培来福.任意造诸恶业。及其宿福已尽.杀业已深.难免堕于异类。口不能言.心无智谋.身无技勇.只好任人割烹咀嚼。然推究其心.其贪生畏死之情.临危望救之念.惨凄何可名状。所以古之贤哲.多皆爱惜物命.不忍伤害。如子产蓄鱼.襄子放鸠.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皆本其不忍之心.以行救济之事。尚未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于未来.当得成佛。及从无量劫来.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等义。迨至佛教东来.此义大明于世。是以仁人君子.为报恩故.为免劫故.倍复注意于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也。然有大多数未闻佛法者.习以为常.任意行杀.以期悦口。由是之故.酿成兵劫。试思兵劫之中.人被杀戮.与彼物类受宰割以充口腹者.相去几何。倘作此想.则杀彼身以悦我口之念.能不消灭乎。又我既贪生.彼岂爱死。我若一芒刺指.即难忍受。彼则脔割其身.心岂能甘。虽力不能敌.无可如何.其怨恨之心.固结莫解.生生世世.必为报复。是以贤哲之士.欲令世人同息杀业.冀合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道.种种设法.买而放之.令尽天年。须知此举.重在救人.非单为救物也。以其冀人因见买放.不忍特杀。既不忍杀.则怨对不结.而未来之杀劫可消.后世之福寿自永。此放生之究竟宗旨.真实利益也。不知者.每谓虚费钱财.了无所益。试设身处地.为当愿人放我.为当愿人杀而食我耶。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为放生池。自后纵有废弛.不久即复。今政府以为湖鱼过多.致湖水昏浊.有碍卫生.拟标卖之.令彼渔人.一网打尽.以益民生。杭州上海各慈善大居士.不忍以历来放生之鱼.悉令复作食料。特派孙厚在居士来杭.恳求政府买而迁之他处。则于卫生放生.两俱适宜。政府准以八千圆承买.作三期交.即日交三千圆.明年阳历二月二十九.与四月十日.各交二千五百圆。迁移完竣.以六月三十日为限。承买正价八千.而数十顷湖.欲令迁尽.殊非易易。须雇许多渔船.日事打捞。又须人力挑运.而其经理监督者.每船当须几位。彼船资挑资.及日间食用所费.亦须数千。恳祈十方善信.随力随心.各出净资。俾彼待烹之辈.复得其所。诸大居士所愿圆成。其有宿具善根之人.见此义举.当悉爱惜物命.不忍杀伤。由此因缘.庶可消灭杀机.增长仁风。其为功德.何能名焉。将填沟壑老僧释印光.谨为无数量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至诚恳祷请命。若蒙慧察.则不异身受其救济也。谨疏。
赣州寿量寺重兴缘起疏
实际理地.历尘劫而不变不迁。佛事门中.随因缘而有兴有败。虽否极泰来.属于天运。而革故鼎新.实赖人为。昔世尊将入涅.以法道付嘱国王大臣.令其护持流通。盖预鉴后世法弱魔强.若非仗有权力之伟人.保绥御侮。则人天眼目.如来慧命.或几乎息矣。寿量寺者.赣州千五百年之古道场也。当萧梁时.防御使卢光n为僧道诚所建。初名卢兴延寿.寻改圣寿。至宋祥符间.真宗特却徒衩T髑謇矗行烁础V燎骞庑骷洌鲱净芈弧C窆哪辏衷夂樗V伦戏鹕玻钩汕鹦妗Nㄕ闪垡粝瘢∪晃揄Α5胤秸穑牍庑⑺麓蟠汉蜕屑嫒巫〕帧K煊胱∩律笫Γ吡ü垡舻睢:蟠蟠喝ナ溃律敫樱套∩拮础V率姓鹗游系兀飧牟耸谐。砺贰5钡冂凰赝ㄖ律蚝腋鹘缥叭耍肭蟊;ぁV泄鸾袒幔嘁辉俸纾肫湮帧2⒁幻驽嘌⊥兹耍巴锘烁础K炝钊∠耙椋伊θ位こ郑钏倩指础6钡厥可鹆蹙掣Φ龋有拗⒃肝蠖埽几瓷哺汀8欠ǖ乐耍饔幸蛟怠2灰蚓朔绯保虼怂麓蚊灰印N┫纸袷敝的┓ǎ烁樱苏堂滞哟笫脑噶Γ鞣健J肽芟稚暇》郴螅送焉馈J枪蚀舜位指矗ㄐ蘧煌练拧2⒏缴杈邮苛郑魍ùΓ碌钡厝耸浚讨鑫遄堑蔷牌分溃攵芈壮#〖悍郑蚬餍蕹种脊妗H缡窃蛄缙舳诜缲д瘢窠绦硕瞬鳌J筛惫湃私ㄉ裁狻R嗫晌恐罹右环ぶ刃囊病5运挛藓悴藁F聿换鄞枰每抑畲蠡しǎ案魃菩牛⑵刑嵝模蟹奖闶隆J浣鹗渌冢白肌Y潞毡Φ睿溉粘晒ΑB陆鹑荩俪W >蛔谛诵校酥隹嘀馈R蚬孟裕呵飨Jブ尽=鹛煸苹ぃ戽檎椤<颐徘逄司炱桨病8皇倏的稚砘窕胫甯!@脊鸱曳迹笠崮梢裂抵傧椤N酵撬嫦玻驳欠枷巍(民国癸酉孟冬)
绍兴偏门外娄江村兴教禅寺(即小云栖)募修大殿疏
代源湛师作
如来调御众生.随机说法。由众生根机不一.故所说法门无量。求其汇归统一.唯律教禅净四法。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净者佛境。律教禅净.行人归宿之所。亦究竟圆成佛道.普度一切凡圣之法也。四法并非各别。必须法法圆通.法法俱备.方可以上续佛慧.下化众生。不过约其注重者论.遂立律教禅净四宗之名而已。兴教禅寺.创建于晋.则为律为教。至唐鸟窠禅师重兴.则为禅。明末莲池大师徒孙内恒铨公复兴.则为净。善知识观机逗教.因时制宜。但取益物.不执陈迹。故令一切众生.咸沾法益也。由明以来二百余年.其间住持法道之高人.亦复不少。清末以来.法道式微.殿堂寮舍.悉形颓败。而大殿为安住如来法身之所.亦属四众祈福之场。栋梁腐败.椽o差脱。若不设法修葺.必至直下倾覆。湛住持其中.心常惊惧。以故特述愚诚.遍募护法檀信.恳祈各尉蛔剩删蜕凭佟Y潞毡Φ睿溉粘晒ぁB陆鹑荩俪W =鹛煸苹ぃ戽檎椤8皇倏的稚砘窕胫甯!8呔糇鸹眨笠崮梢裂抵傧橐印N┘讲涣撸驳欠枷巍(民国十五年丙寅)
湖州道场山万寿寺募化长年斋米疏
食轮转在法轮先.无粮难修深妙禅。若肯布施助道业.定感福寿广增延。
道场山万寿寺者.五代高僧伏虎志逢禅师所建之大道场也。禅师于峰顶结庵行道.一夕宴坐.毫光烛天。四方人士.谓遭回禄。次晨往观.见师深入三昧.知为放大慈光。由是善信感化.各输净资.营建寺宇.成大丛林。咸谓师为地藏菩萨化身.故又称其山为小九华焉。自后代有高人.住持其中。及至清初.宏觉禅师曾主此山。德为世祖所钦.因赐寺额为万寿焉。盖以万国咸宁.同登寿域.一人有庆.共享太平是祝也。从此道风丕振.云水咸归.虽诸方大刹.无能过焉。至咸同间.一遭兵燹.遂赋式微。幸仗前人惨淡经营.得免泯灭。衲以菲材.滥膺住持.虽欲广安大众.专修净业。日常朝暮课诵.三时念佛。每至腊月.打一佛七。以此功德.用祝国运昌隆.人民安乐。转竞争为仁让.变浇俗为淳风。但以寺无恒产.道粮莫出。以故谨遵佛制.入里托钵。恳祈诸大檀越.各供长年斋米。俾所住清众.安心办道.十方云水.得所栖迟。将见佛天云护.吉祥骈臻。福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簪缨爵位.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唯冀不吝.共结胜缘。
杭州南天竺演福寺募修大殿并各堂寮疏
观世音菩萨(至)重兴净土横超道场(以上已见文钞续编)。今夏蒙就近诸居士.开通左右来路。并建立山门.修葺茅蓬。佛学会诸居士.亦允赞助建大殿事。因祈光作疏.遍募檀信。俾千余年菩萨道场.又复重兴。庶普被三根之道.即生了脱之法.得以广布矣。恳祈十方贵官巨绅.富商大贾.一切善信.悉皆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输金输粟.转劝转募。俾含空宝殿.指日成功。满月金容.经劫常住。莲社开而宗风丕振。佛法兴而天下太平。将见佛天云护.吉庆骈臻。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簪缨爵位.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唯冀不吝.共登芳衔。
普陀山息来禅院募修大殿疏
普陀名山.乃大士示迹之胜地。息来禅院.实檀信植福之精蓝。溯自吾祖潮音禅师.彻悟自心.深通经教。住持普济.十有余年。布大士之慈云.阐祖师之心印。故致道传四海.德感九重。屡蒙赐帑赐紫.重新圆通道场。益加为法为人.期培将来法种。但以历年既久.劳不自胜。特筑息来.以备退隐。由其宰官景仰.士庶钦崇。所以规模制度.颇为宏敞。自昔迄今.年越二百。所有殿宇.悉将倾颓。衲忝为其后.勉力修葺。群房略已复新.大殿尚未施工。若不彻底掀翻.必至直下倾覆。拟欲幻出楼阁.当须众力支撑。因兹疏述愚诚.遍募十方檀那。恳祈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俾大雄宝殿.指日成功。满月金容.经劫常住。将见佛天云护.吉庆骈臻。现身获箕畴之五福.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情如不吝.共登芳名。
香光庄严匾额跋语
如来福慧功德之香.慈悲摄受之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皆熏照。具缚凡夫.绝不闻见.如瞽N者当午过旃檀林.了不知有檀香日光也。倘生正信心.常念佛号。以如来万德洪名.冥熏加被。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可随己分量.或得三昧而稍闻见。或证无生而大闻见。迄至以佛庄严而为庄严矣。监院妙真大师.冀莅此者同染佛香。同蒙佛光。祈题此四字.并以跋告来哲。(民廿八年己卯秋)
净土五经跋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春)
摩利攴天陀罗尼跋
摩利攴天.虽现天身.实是菩萨。以其度生心切.救苦情殷.故说此咒.以作救度之本。若人每日虔诵此咒.愈多愈好。纵遇水火刀兵等灾.亦能逢凶化吉。今岁长沙之变.罹祸最惨。聂云台在上海率其各房全家同持此咒。而长沙聂氏各房屋宇.竟无伤毁。是知此咒有大神力.可为恃怙。所望同人.同发改过迁善之心。同行敦伦尽分利人利物之事。以为感格菩萨垂佑之本。则其蒙佑.当更殊胜矣。如不识字无记性者.但志诚念南无摩利攴天菩萨。或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其利益亦与诵咒相同。得此咒者.必须安置净处.不可亵渎。否则其罪非小。(民国十九年庚午孟秋)
净土法会课仪跋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饬终津梁跋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窃谓徒悲.究有何益。须知生死大事也。信愿念佛大法也。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则死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何以故.以净业成熟.仗佛慈力.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渐次修习.直至成佛而后已也。然欲得此大幸.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加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便可决定即得矣。至于临命终时.无论久修始修.皆须眷属及与净友为其助念。庶可正念昭彰.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矣。即平素不念佛人.临终请善友开导助念.亦可往生。是知助念一事.最为紧要。修净业人.当于平时与家属说其利害。俾彼了然无疑.决不至临时.以世俗情见.破坏正念。而于存者亡者.均有实益。念佛饬终津梁.及饬终须知.用意措词.悉皆周挚。实为保护成就行人一大事因缘。若肯展转流通.俾一切同人咸知其益。其为功德.唯佛能知。愿世之为人子孙.及为人父母兄弟朋友者.各皆依行。以期亡人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实为大幸。(民国十九年季春)
三余德堂名说跋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化及妻子.况乡邻乎。果能真诚无伪.虽异类尚能感格。况于同类之人乎。故一切法.皆以身为根本。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欲为天地行化育.欲为祖宗著潜德.欲为子孙立懿范.若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如贫无立锥者.妄欲富贵盖世.只成痴心妄想.了无实事可得。戒之戒之。
堂名三字四字.各有取义.固非一定.不可更变。南方一逸老.修庭堂.上梁时.飞来十八个白鹤.遂名其堂曰十八鹤来。意其有十八翰林之征也。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嗔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祥而逝.面色转胜于前。逾十四时.通身冷透.顶犹温暖.肢体柔软.蝇不至室等瑞相。按大集经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将死时.热气从下至上者.超生。从上至下者.堕落。若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眼及额颅热者.生天道。心热者.生人道。腹热者.生饿鬼道。膝盖热者.生畜生道。脚板热者.生地狱道。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口银行邮箱登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