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陕西三变改革扶贫模式"一行三会"模式

&一行三会&一致防风险 A股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更新时间: 07:38 来源:证券日报
■阎 岳“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决策层提出的针对2017年的这一要求近日正在被“一行三会”抓紧落实。从目前“一行三会”透露出的信息看,“监管”已经成为今年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对风险点的处置和资产泡沫的防控将成为它们的工作重点。
  ■阎 岳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决策层提出的针对2017年的这一要求近日正在被“一行三会”抓紧落实。从目前“一行三会”透露出的信息看,“监管”已经成为今年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对风险点的处置和资产泡沫的防控将成为它们的工作重点。
  央行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判断发生细微变化,防风险形势决定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的十大主要任务,其中第三项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尽管央行未在新闻公报中对此进行详细阐释,但从近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是可以寻找到一些线索的。
  去年12月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6年第四季度例会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与第三季度例会出现了三点变化:一是对国际经济形势判断作出了调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第三季度例会时指出,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在第四季度例会则强调“复苏有所加快”;部分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有所改善”,第四季度例会则调整为“面临更多挑战”;二是货币政策强调中性、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三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没有出现在本次例会公报中。
  笔者以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上述判断必然会体现在今年的货币政策实施上,防范金融风险将成为任何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前的重要参考因素。“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作为今年货币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施力方向就是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护航“十三五”规划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银行业防风险要从日常经营做起。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12月12日在2016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年会上指出,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将有效防控风险作为重要生命线来守护,要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所以时时刻刻要关注防范风险。他表示,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严密防控四类风险:一是要严控合规风险;二是严控信贷风险;三是严控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四是严控流动性风险。
  证券监管需要加强协调,提高监管能力。近日,刘士余主席在证监会系统“一把手”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强调,证监会系统2017年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摸清风险隐患,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勇于担当,加强监管协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1月3日,刘士余到证监会稽查局、稽查总队进行工作调研,并就进一步做好2017年资本市场稽查执法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依法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切实防范资本市场风险,有效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由此可见,2017年资本市场上“三个监管”的执行力度肯定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场秩序、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好转。
  保险监管需要扎进制度笼子。去年12月16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2017年要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个别机构激进的投资行为。把防控保险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密切关注部分公司集中举牌、违规资金运用和虚假出资、一些公司盲目跨市场垮领域跨境投资并购、万能险粗放发展、资产负债不匹配、部分机构公司治理明显失效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风险累积。之后,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运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防范金融风险上,“一行三会”步调已经高度一致。笔者以为,今后在净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方面,“一行三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这是因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实效。这其实也是各界普遍看好A股市场发展的重要理由。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今年的A股市场,股价异动成为常态,券商被处罚、监管部门高官被调查等也变得司空见惯,而这些乱象既非监管层所希望看到,也非投资者所期待。在此背景下,金融大监管的话题再度被提出。
11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某论坛上建议,待条件成熟后,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设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或是隶属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实现金融业的统一综合监管。事实上,成立超越一行三会的金融委员会的呼声早已有之,此番旧事重提,立即引发各方热议。&
此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制定十三五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或许将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埋下伏笔。
监管现状:央行处于核心地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在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中,央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而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监管,证监会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最新风向:超级金融监管者将现?
金融分业监管走过13年,统一的大金融监管变革似已摆在案上。“从国外经验看,就是‘一行三会’合并,国外大多都是金融管理局来统管。”近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称,大金融监管机制能让金融机构避免多头管理,又避免监管部门之间制度等方面冲突。
今年年中股市的异常波动,使金融监管问题备受关注,其中涉及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和分业监管的矛盾。19日,期货日报记者从“《财经》年会2016”上了解到,与会的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要直面不同金融监管部门“脱节”的情况。
金融市场化改革经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改革滞后而不是超前,即原有的金融形态已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其中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
随着中国金融业步入混业时代,对于“超级监管者”的呼声是越来越高。11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到,要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 &金融创新是时下的焦点话题之一。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首次得到政府最高层面的确认,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业务层出不穷,同时金融业的跨界、混业、综合经营的趋势,也对分业监管的现状提出了诸多挑战,加上今年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等原因,一行三会合并的声音再次出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超级监管者即将出现?
各方激辩:合并OR不合并?
& &近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11月9日下午,总行党校2015年秋季干部进修班的全体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安排,7个学习小组分组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统筹协调、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深入讨论。事实上,对于&一行三会&是否需要合并,近期已成热词,而支持者和反对者均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日前在一次演讲中建议,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设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是隶属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实现金融业的统一综合监管。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可以成立一个金融监管决策委员会或确立央行在金融业监管中的主导地位,但主要还是要坚持监管体系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于日-19日在北京举行,经济学家吴敬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等学者专家参与,在他们看来,合并“一行三会”并非是解决监管问题的关键。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公开建议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待条件成熟可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掀起了讨论一行三会是否应合并的热潮。
他山之石:世界现存多种金融监管体制
美国: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 & 在混业经营前提下,美国仍然采用分业监管模式,既没有合并各监管机构成立一个统一的监管当局,也没有设立专门针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部门。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美国仍采取机构监管的方式,集团下属的银行子公司仍然由原有的(联邦或州)主要银行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了从总体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督,《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美联储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型监管者&,从整体上评估和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必要时对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拥有仲裁权。同时,该法案规定当各具体业务的监管机构认为美联储的监管措施不当时,可优先执行各监管机构自身的制度,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英国: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 & 英国的混业经营采用了金融控股集团模式。金融控股集团的母公司多为经营性的控股公司,且一般经营商业银行业务,而证券、保险等业务通过子公司来经营。同时,金融控股集团内部有较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以防止各业务的风险在集团内部扩散。英国的监管体系已由分业监管过渡到统一监管。1998年,英国整合了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了金融服务监管局,由其统一实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2000年又颁布了《金融服务和市场法》,从而实现了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的转变。
& & 目前全球的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分为混业监管、分业监管和部分混业监管三种。
& & 其中,目前,英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实行这种混业监管体制。而美国、法国、德国、波兰、中国香港等则是实行分业监管体制的代表,那么这些不同的制度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历史回溯:中国及全球金融监管模式变革
& & &虽然目前无人知晓未来可能出现的&超级监管者&是何模样?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改革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一行三会&将重新合并,成立金融监管局;另一种是在现有机制基础上成立协调委员会,比&一行三会&级别更高。事实上,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一直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演变。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全球金融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并呈现出几大特征。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演变简史
  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确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
  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履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责。同时,其也是惟一的金融监管当局。
  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监管。
  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证券委合并,中国证监会成为正部级事业单位,专司全国证券、期货市场以及对证券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
  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人民银行将保险公司的监管职责移交给保监会。
  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承接了人民银行对证券业和保险业以外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包括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
  自此,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监管格局正式确立。
全球金融监管模式呈四大特征
1.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
2.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
3.从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转变。
4.从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
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证明了混业经营是大趋势,我国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是现阶段出现很多矛盾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因此,金融监管需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否则监管的有效性势必会大幅降低
有专家表示,如果三会不能合并的话,至少要在在决策机制上统一起来,其建议成立一个监管委员会。“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作为执行机构,确定牵头机构,央行等部门都可以作为委员参加,同时纳入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等业内代表,内部保持交叉任职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管理体制,在金融业监管中发挥过很大作用,但也存在职责不清、监管重叠、监管漏洞、监管套利、监管成本高和等问题。从分业走向混业监管可能是必然趋势,接下来的体制创新和体制改革应兼顾到未来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安全。
& &随着有关&一行三会&是否该合并、如何合并等热点问题讨论升温,不断有重量级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建言。近日,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某论坛上表示,今年的股灾与配资有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相通。但由于施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所以对相通的市场无力监管,这也构成了我国进行监管改革的一个理由。他推测,由于要适应功能性混业监管的需要,现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机构为主的状态应该会发生变化,将来很可能是会&一行一会&的格局。
虽然我国的分业监管体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金融混业经营已成趋势,金融业及其监管体制正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目前,随着&分业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行三会&会否合并、未来金融监管体制究竟如何改革,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经网综合报道(专题制作:姚茂敦
张喜威 姚祥云
视觉设计:杜洋)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一行三会改革保险吉凶如何
日13:45&&&&作者:&&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一旦金融监管改革启动,对于保险业、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看不到这层,在未来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近期,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由于2015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和以E租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带来了人们对于金融监管是否负有责任、或者说是监管不到位的质疑,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绝佳契机。
  从高层的表态和民间的舆论来说,改革是大势所趋,并且演绎出了多个不同版本,比如,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对一行三会进行协调模式,三会合一成为金融监管委员会、形成一行一会模式,将三会并入建立“超级央行”模式,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确定到来的不确定的改革,不少人在戏说着改革后的岗位、编制,八卦着金融监管干部的出路。但“慧保天下”认为,保险业作为金融板块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关心鸡毛蒜皮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更加需要关心的是,一旦金融监管改革启动,对于保险业、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看不到这层,在未来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金融监管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
  不论是政策方针、还是公开发言、还是学术探讨,金融监管改革已经紧锣密鼓。
  比如,政策方针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毫无疑问,这个文件表达的是决策层的改革意图,也列出了改革的时间表。
  比如,高层表态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日报》上刊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文章,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作为“一行三会”中唯一的政府组成部门,其最高负责人的表态显示改革已经不可避免。
  比如,实际操作上,国办已经将其经济局六处独立,级别由正处升级为正局级,设立金融事务局,协调一行三会与地方金融办,被认为是金融监管机构整合的前身。
  比如,建议吹风上,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处长卜永祥在财新网撰文称,“为统筹协调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案应该是:撤销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机构、业务、人员、服务并入中央银行,建立单一金融管理体制”。表明了人民银行试图主导金融监管改革的意图。
  再比如,建议吹风上,北京保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立平撰文,“超级央行监管适合中国国情吗?在分析了分业监管和市场发展实际之后,指出,就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而言,“一行一会”是比“超级央行”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表态,提出了与人民银行方案不同的改革建议,不提倡三会监管权力再度与货币政策权力混合。
  顶层设计下,各说各的话,不到最后一刻,都充满变数。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博弈和融合的过程,也必然会带来不同方利益的此消彼长。目前来看,人民银行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上话语权是最大的,“协调好货币政策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匹配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建设好金融基础设施和统计系统”,应该是基本没有争议的改革原则。
  按照话语权大小来看,人民银行有很大可能掌握改革后的金融监管体制主导权。形势紧锣密鼓,不可逆止。现在讨论会不会有改革已经毫无意义,现在应该讨论的是,改革将可能给保险业带来哪些影响?
  2、对保险业可能带来七个方面的影响
  必须承认,单一监管机构或多或少存在本位意识,地盘意识,把监管的领域看成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具有天然的助推行业发展的动力,边界扩展的目的性较强,做大行业规模成为必然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极大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成绩暂不赘述,相信行业同业从发展中便能体会的到。
  也就是说,当前保险业发展除了时代需要、公众需求、行业努力之外,分业监管的制度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旦监管这个外部条件和变量趋于消失,会不会增加保险业的发展成本、限制保险业的发展迅猛势头呢?
  形势比人强。保险业当前正在风口上,从各个维度看,大发展的势头喜人。“慧保天下”认为,不论金融监管改革怎么改,谁来管,保险业整体前景也不会差。但改革对于不同主体是一个利益或受损或得益的过程,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对于部分公司,部分机构,部分人员,部分产品,将会不可避免带来影响。
  一、行业发展整体基调上会不会遭遇刹车减速?人行过去以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为主业,自然十分重视金融板块内部的协调和稳定。由于单一监管部门不是最终风险承担者的角色,可以更大限度鼓励企业发展,但是人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考虑问题出发点在于风险。如果改革后以平稳调整为主,今年一月份近乎100%的人身险规模保费增速将不会重现,对于想依靠规模保费做大的新兴人身险公司如富德生命、华夏人寿将是牛入泥潭,而对于这样的老牌公司则会有喘息之机。
  二、机构准入上对于排队等待牌照的公司会不会是当头一棒?我国对于金融牌照严格管制,申请牌照难,这个是事实,没有个两年三年,基本上看不到希望。许多新设保险公司筹备人马已经运作了好久,搭上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改革,如果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准入委员会,理念改变、操作谨慎、流程增加不说,重新沟通混个脸熟的成本就不小。所以,现在能申请下来的谢天谢地,还有希望的需要加紧往前拱一拱了,不成功便成仁。
  三、高管人员任命上会不会外人纷至沓来?做金融机构的高管最舒服,股东总得依靠高管来落实发展目标,钱多,地位高,有气派。保险业从小到大快速膨胀,一大帮逐步成长起来的高管如鱼得水,跳来跳去,收入地位节节高,不亦乐乎。监管改革后,主管机构必然会下一盘大棋,人行银监证监的话语权必然大于保监,有可能大量的银行、证券高管被安排到保险公司任职,保险业高管可能打得了天下,坐不了天下。
  四、市场培育成熟的保险产品会不会花落旁家?实事求是的说,单一监管模式下,银证保都急于拓展市场,不少产品功能类似,互相占地盘较为突出。监管改革后,必然会统一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并实行功能监管,产品归属尚属未定。比如,《证券法》修订关键人物,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玲,就建议投连险应该纳入基金管理。她提到,在1964年美国保险公司创造出投连险之后,曾经遭到了美国证监会的起诉,最后美国高院的法定裁决是基金产品,因而在美国所有的投连险基金投资部分全部接受证券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
  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信托产品、投连险门槛都是不一样的,投连险明显具有门槛低、投资者受众多的优势,监管的标准不一、强度不同也会促使市场主体做出一系列钻空子、打擦边球的套利行为。如果按照大基金的概念统一监管,投连险是放在保险公司销售还是放在基金公司销售就有探讨空间,即便是仍归属保险公司,按照基金规定披露信息等也会增加很大成本。
  再比如,金融创新带来新的金融衍生品出现和金融业务交叉。银保渠道可以在银行柜台出售分红类保险产品,在分业监管的制度下,是由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存在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高限价产品,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是在挂着保险牌照的银行业务。这些业务在统一监管后大概率多出一个婆婆,增加不少的发展成本。
  五、资金运用上会不会开倒车?伴随着保费迅速增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风生水起,资产驱动负债的发现模式,导致保险资金运用异常凶猛。买地产公司,买银行,买海外资产,不一而足。如果从统一监管的角度出发,肯定得防范系统性风险,严格外汇管制,堵住单一监管的一亩三分地漏洞。保险资金再这么任性收购就不大现实了。
  六、案件查办是不是会掀起盖头来?保险业实际经营中,费用返还是一个大问题,老问题,基本无解。特别是还有部分农业保险,也存在突出的不真实问题。保险业发展为主,案件稽查话语权不大。但银监证监都有专门的案件稽查大队,改革的各种风声,也透露出行为监管局将是重要一环。如果加大案件查出力度,保险业习以为常的费用返还模式会不会不可持续?以往靠这个发家的公司和高管,面临被釜底抽薪的尴尬。
  七、对一般的保险公司会不会形成挤出效应?改革风声中,特别强调了要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一般金融机构区别对待。好比五十多家中央直管央企一样,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有差别化的监管选择,获得的同样不可小觑,混业经营、牌照分发都会有优势,梦寐以求的基金牌照、金融租赁、信托牌照都会优先给人保、人寿等大公司,会对一般性公司形成挤压。同样,目前保险业对民营资本基本一视同仁,较之证券、银行业扶持力度很大,别忘了,银监会可才批了五家民营银行试点。一旦统一监管,是不是会造成准入上对部分资本属性的歧视?
  此外,代理公司、经纪公司会不会放给省级部门管理?互联网保险需不需要纳入互联网金融牌照统一审批?超过600万的销售人员是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染指其他金融产品销售?会不会有污点强制退出机制?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金融监管改革怎么改,上层正在研究,具体方案都没披露,“慧保天下”也没有内幕消息。我们所说的都是一种可能性,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但作为指挥市场布局的高管,作为一线打拼的员工,是有必要思考何去何从、如何应对的,否则就是不称职。
  我们相信,金融机构里,肯定有先知先觉者,或者自主或者依托咨询公司,已经在启动研究统一金融监管带来的影响了。你想到了,别人想不到,这就是竞争优势。
  这一次,我们想到了。你感觉如何?
  (本文作者介绍:慧保天下,记录保险业神话所讲述的时代,书写内容极客的媒体故事。)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全新改革开放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