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q 三个8 一个大王一个q三个7三一个大王一个q三个74为什么输不了

中国经济四个转折与三个观察维度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长值、出口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2006年以来CPI、PPI同比增速走势图
  2015年以来离岸、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2014年以来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月度变动图
  各类型企业盈利增长情况
前11个月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利润总额(亿元)
国有控股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领域的调整进程,有四个重要的转折性变化是引起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主导性因素。它们分别是: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套;2014年,地方政府高负债难以为继,国务院出台43号文着手治理;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从前10年明显高于GDP增速,回落至GDP增速以下。这四个因素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这四个中国经济的传统引擎。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机制,是通过改变全球资产的估值,引起资产在全球进行区域和品种的再配置来实现的。加息提升了美元资产的价值,无论是美元利率上升还是美元升值,都会引起全球资产向美元资产和美国市场流动。多年以来,每次美联储加息以及由此助推的美元升值周期,都会导致其他货币汇率的下降,各国美元债务负担的加重,资本外逃甚至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和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等莫不如此。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央行不断降准、降息,这与美国的经济和政策形成强烈反差,更重要的是,当前又正值我国金融开放期,这将直接对我国金融带来较大冲击,并持续整个美元加息周期。
  供给侧改革从宏观视角来看,就是改善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人力资源、资本、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能够更好、更多地创造GDP。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要实现“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视行业的具体情况,即该行业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还是需求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通过“去产能”或“补短板”,把供给作为主攻方向,以达到适应需求或是激活需求的目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句谚语。为什么是三十年?河东河西又指什么?有什么深意?细品这句话,不得不佩服民间的智慧和先人的洞见。三十年是半个甲子,按古代社会演化规律,它涉及两个世代。两个三十年是一个甲子,正好完成一个历史循环。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不仅基数很大而且面临的问题与以往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根据赵幼力的研究,中国经济自2012年起就出现了四个转折性变化。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导性因素。不仅内部情况发生了变化,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变化。这是我们观察和预判中国经济当前状况与未来趋势需要正视的现实。
  ——亚夫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领域的调整进程,有四个重要的转折性变化是引起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主导性因素。它们分别是: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套;2014年,地方政府高负债难以为继,国务院出台43号文着手治理;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从前10年明显高于GDP增速,回落至GDP增速以下。这四个因素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这四个中国经济的传统引擎。
  过去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也经常说转折点,但是原来可能都算不上,这一次是我们真正遇到转折点了。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6.9%,创25年新低。
  经济面: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经济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8%,均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5年全年,CPI上涨1.4%,PPI同比下降5.2%。多数生产资料价格已跌到2010年之前的水平,水泥和钢材价格甚至分别跌至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CPI和PPI的剪刀差持续扩大使企业盈利能力承压。PPI代表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CPI则反映了企业部分生产经营成本(如人力成本、销售成本等),二者剪刀差对工业企业盈利形成双重挤压。2015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
  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但凡与工业、投资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区域都困难重重。从行业看,下游好于中上游。企业整体盈利下滑主要是由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钢铁、油气、有色、建材等上游行业引起的。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6.5%。
  从区域看,重化工占比大的地区和资源型省份的困难加重。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倒数6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6.9%)、河北(6.6%)、吉林(6.1%)、黑龙江(5.7%)、山西(2.7%)和辽宁(2.6%),除了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东三省之外,剩下的都是资源性大省。从企业类别看,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困难。1-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3%,是所有企业类型中盈利形势最为严峻的。
  经济数据中也不乏亮点。在三驾马车中,受益于全国商品房销售逐步好转,“双11”带动下的网上零售贡献较大,消费继续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步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工业整体增长乏力,但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新产品如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降税清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加,各类创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服务平台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政策扶持下,小微企业继续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快于工业整体增速,中小企业实现利润好于工业整体水平,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业绩增速尤其快。
  当前的经济状况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深度调整中,经济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但是这些新产业、新业态规模相对有限,新动力的成长尚不足以对冲传统动力的衰弱,还将造成GDP增速的进一步回落。大型商业银行已经被打上深深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烙印,所以必须随着经济的转型而转型,否则将会遇到越来越严重的经营困境。
  从机构对GDP的预测中值看,2015年GDP的增速6.9%,2016年进一步下滑到6.6%。至于GDP什么时候触底反弹,日,权威人士在人民银行头版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中提到:中国经济可能出现L型增长阶段,而不是V型和U型反转。
  金融面:美国加息周期与中国货币环境
  2015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4.67%,中间价贬值6.12%。“8·11”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是一个时点,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4%后震荡反弹,11 月人民币加入SDR是另一个贬值的时点,可能是因为人民币入篮后短期内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就没有那么迫切了。2016年开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加速贬值,截至19日,已经贬值13% 。汇改前,离在岸人民币汇率年内日均价差约为49 点;汇改后,离在岸人民币汇率日均价差迅速扩大至约430点左右,2016年年初境内外人民币价差一度拉大到创纪录的2000点,显示了市场对人民币极度悲观的情绪。
  伴随着人民币的贬值态势,资本外流的趋势渐盛,民间“藏汇于民”的热情高涨。2015年全年外汇储备减少5100亿美元。2015年下半年,除了10月外汇占款小幅增长以外,其他月份均出现大幅下降。下半年,贸易顺差仍然保持在高位,但商业银行代客结售汇却持续逆差,结汇意愿下降。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中国的资本、汇率形势出现转折的同时,全球多个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近似的情况。2015年以来有117种货币对美元贬值,平均贬值幅度达8.91%。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尤为显著。导致的结果是,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弱势走贬,但人民币对全球主要一篮子货币汇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继续走强。
  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全球投资者从新兴市场中撤资400亿美元,规模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达到顶峰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显示,我们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变化的原因分析要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
  2008-14年联储三轮QE共购买3.5万亿美元债券,大幅压低美元利率,一年期美元Libor从2007年5%以上的水平降到%左右的水平,美元借款几乎免费。这些美元借款如果进入中国,投资于信托产品,通常都有8%左右的回报,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年均3%-5%升值,境外美元投资于中国可以轻松获得10%以上的回报率。进入中国的美元既包括境外游资,也包括中国企业在贸易背景包装下的牟利。
  2015年第二季度末,美国之外的美元借款高达9.8万亿美元,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两倍。其中三分之一在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三分之一又在中国。然而到了今天,行情发生反转,美联储升息,海外美元贷款利息上涨。一年期美元Libor已涨到1.2%的水平,还将继续上涨。国内投资理财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现在只有百分之三点多,人民币一年贬值2%就能让投资颗粒无收。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中国理财收益下降,套利空间反转,套利者必然撤离。
  所以,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机制,是通过改变全球资产的估值,引起资产在全球进行区域和品种的再配置来实现的。加息提升了美元资产的价值,无论是美元利率上升还是美元升值,都会引起全球资产向美元资产和美国市场流动,多年以来,每次美联储加息以及由此助推的美元升值周期,都会导致其他货币汇率的下降,各国美元债务负担的加重,资本外逃甚至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和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等莫不如此。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央行不断降准、降息,这与美国的经济和政策形成强烈反差,更重要的是,当前又正值我国金融开放期,这将直接对我国金融带来较大冲击,并持续整个美元加息周期。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的理论提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前外管局掌门人易纲,在“三元悖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展三角理论框架,并提出简明的X+Y+M=2公式。其中X为汇率,Y代 表货币政策,M代表资本流动状态。三个变量变动范围均在0到1之间,分别代表各项政策目标的全然无效和全然实现,其余中间值表示中间状态。换句话说,可以将三个政策目标各放弃一部分,从而实现剩余的政策效果呢。观察过去十年人民币在升值周期的运行,资本项目的有限开放、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升值以及货币政策通过滚动发行央票冲销以兼顾内外,正是在中间地带艰难平衡。
  央行将如何应对当前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流,仍然要在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贬值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进行取舍和妥协。按照上述理论,如果放任人民币在市场的力量下迅速贬值,能够保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展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节约外汇储备的消耗)。如果遏制人民币的贬值态势,则有两种选择,一是动用外汇储备冲销,二是放缓资本项目开放。第一种方式代价太大。所以第二种方式的可能性更大,即加大资本管制的力度。
  资本项目自由化曾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理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效率最大化地使用,从而改善民众的福祉。要素的自由流动固然可以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人,这个最基本的要素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纷纷反思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理念和实践,资本项目自由化也被请下了经济学神坛。8·11汇改后,公安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地下钱庄集中统一行动;近期,央行采取措施,使得跨境套利难度加大。
  所以2016年的“三元”政策将是人民币快速贬值(至少15%)和资本管制之间在区间上和程度上的平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成为一个常规性操作。如果2016年外汇占款减少2.2万亿人民币,与2015年基本持平,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6000亿,2016年至少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3-4次。
  政策面:供给侧改革的宏微观视角
  “供给侧改革”如果不区别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在认识上始终是模糊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率指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用公式来表达,Y=AF(N,K) ,Y、N和K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代表经济的技术状况,在一些文献中,A又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潜在GDP就是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最大生产水平。
  然而,实际的产量并不总是位于其潜在水平,即充分就业的水平,而是围绕着潜在水平上下波动。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即供给能力决定,而短期经济波动则由需求水平决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所以供给能力像是一个框,基本框定了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由于短期内需求水平的变动,使得实际经济增长水平时而在框内时而在框外运行。
  通过调整框的大小来将实际的经济增长水平基本框定,还是通过调整需求水平,让经济增长实际水平来适应框的大小?是在宏观层面区别“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关键。前者是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变K、N、A和F,以提高供给能力即潜在GDP。后者是需求侧调控,是在资本、劳动、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方式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刺激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增长,提高总需求水平,使得实际经济增长率逼近潜在经济增长率。所以诸如“挖个洞、补个洞”或发失业救济的凯恩斯主义措施在短期内可以提高需求水平,但长期并不增加供给能力。宏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
  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一是单纯增加资源使用量K和N;二是提高技术水平A和改善生产组织方式F。前者是“外延式增长”,后者为“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依赖于劳动人口的增长和全社会投资意愿的提升。然而,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0岁)首次减少了345万人。投资回报率从2008年开始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民间的投资意愿。所以外延式增长空间有限,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水平A和组织方式F的提升。所以总的看来,供给侧改革在宏观上的含义包括增加劳动人口、提高投资回报率以及提升创新水平和组织生产能力等。可以观察到的政策包括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税以减轻企业负担以及大力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制度、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的产生,等等。
  微观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和宏观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大有不同,宏观视角下的供给能力在短期内是恒定的,而微观视角下的供给能力,即产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有些人看到供给侧改革有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就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削减供给,这是不全面的。微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既包括增加供给也包括削减供给,主要看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情况。
  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供给大于需求。突出代表是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未来城镇化的速度将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将随之放缓。需求增长空间已经不大,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压缩供给的方式去适应需求。
  二是供给小于需求。中国居民存在着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有效消费需求,但是,在各种限制性制度下,商业资本难以进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导致供给严重不足,潜在的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放松轻工业行业的管制;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市场化改革为商业机构取代政府来供给住房扫清了障碍,供给抑制政策都曾激发了潜在的消费需求,形成供需两旺的局面。改革开放30多年,这样的领域虽然越来越少,但显然还是有的,比如教育、医疗甚至出租车行业依然受制于供给抑制政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大量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破除供给管制以激活需求。
  三是“供需错位”。“中国制造”的廉价和低端已经满足不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消费价格持续下滑;而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外代购、海淘流行,进口消费品猛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品质革命”来引导需求回流。
  总之,供给侧改革从宏观视角来看,就是改善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人力资源、资本、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能够更好、更多地创造GDP。所以,一位省级领导在谈到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时,认为供给侧改革实际还是调结构。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要实现“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视行业的具体情况,即该行业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还是需求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通过“去产能”或“补短板”,把供给作为主攻方向,以达到适应需求或是激活需求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责任编辑:中国网10月19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增长0.9%;早稻总产量3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04万吨,下降3.2%;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77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3717万吨,增长0.7%。生猪存栏42797万头,同比下降0.8%;生猪出栏48224万头,增长0.6%。
二、工业生产加快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8%,集体企业增长0.3%,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7和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6%。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4%,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214亿元,同比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3%,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上月加快7.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提高
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9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比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同比加快22.4个百分点。
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2.1个百分点。批发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8%,分别比上月提高1.2和0.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缓,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68164亿元,增长11.0%;民间投资277520亿元,增长6.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973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171787亿元,增长2.6%,其中制造业投资14081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271718亿元,增长10.5%。基础设施投资99652亿元,增长19.8%,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放缓。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8.4%、8.3%和12.1%,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57007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6347亿元,同比增长2.4%。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56%。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064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4%。房屋新开工面积1310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6006万平方米,增长1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91904亿元,增长14.6%,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1140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212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3095亿元,同比增长8.0%。
六、市场销售继续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751亿元,增长8.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5592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586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8427亿元,增长11.0%;商品零售23475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10717亿元,增长8.5%。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4%,化妆品类增长1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6%。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0%。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48787亿元,同比增长34.2%,比上年同期加快8.1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826亿元,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1亿元,增长52.8%。
七、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继续改善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02930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111630亿元,增长12.4%;进口91299亿元,增长22.3%。进出口相抵,顺差20331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8.1%,占进出口总额的56.6%,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3.0%,占出口总额的57.5%。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7%、24.8%和41.1%。9月份,进出口总额2458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13260亿元,增长9.0%;进口11330亿元,增长19.5%。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4270亿元,同比增长10.7%。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06亿元,增长9.8%。
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波动上升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5%。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4%;9月份同比上涨8.5%,环比上涨1.2%。
九、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780元,同比名义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同比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9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0万人,增长1.8%。三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59元,增长7.0%。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三去一降一补”进展顺利。去产能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2%。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8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2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0%、23.7%和16.2%,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5、16.2和8.7个百分点。
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第二产业高12.8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持续向好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高南
加载更多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王q8884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