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幻想系列电影算不算Steampunk

蒸汽昆虫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蒸汽昆虫是由艺术与昆虫标本相结合的工艺艺术品。其特殊的设计理念与艺术风格使得它将科幻概念、自然之美与复古情怀完美融合于一身。
蒸汽昆虫概念特点
蒸汽昆虫将艺术与昆虫标本相结合,将人文艺术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
自然与人文,柔和与力量的碰撞。产生了这样令人惊叹的工艺品。
艺术理念有其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该艺术概念最早起源于名著《差分机》中。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读一下这本名著,被誉为蒸汽朋克圣经读物。
蒸汽朋克是基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械中的机械美学与朋克的自由精神结合而产生。蒸汽朋克以蒸汽机械所体现的机械美学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科技的崇拜,并且缅怀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的伟大进步,朋克则代表一种向往自由的精神。
个人觉得蒸汽朋克以实际的设计理念与制作来体现了自由的思想与不懈的创造精神。摒弃了一些朋克精神中的不良之处,使人更加的积极向上,崇拜科学与智慧。
艺术早已延伸至各个不同的艺术领域,小说,影视,游戏,服饰,装潢中均有蒸汽朋克艺术的存在。如日本著名漫画家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电影《回到未来3》《天降奇兵》《时光机器》,文学著作《差分机》《掠食城市》,著名的游戏《最终幻想》,lol中的机械先驱,探险家伊泽瑞尔,黑默丁格,老鼠瘟疫之源等。
蒸汽朋克也正与现代的流行文化与魔法等诸多元素结合,形成了集科幻概念,魔法元素与复古情怀于一身的独特风格。
例如蓝图斯[1]
蒸汽昆虫作品上的宝石正是魔法元素的设计,体现了昆虫飞行的动力来源于魔法晶石提供的能量。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让死气沉沉的昆虫标本获得新生,拥有新的生命力。
蒸汽昆虫,顾名思义,是艺术与昆虫标本相结合的工艺品甚至艺术品。首先其必须是蒸汽机械与昆虫标本相结合,其他比如电子机械,汽车构造等与昆虫标本结合都不能算作是蒸汽昆虫工艺品。
也有不少不是很明白此类工艺品的爱好者甚至手工制作者将其称之为朋克昆虫,这也是错误的,蒸汽昆虫是主要以蒸汽机械与昆虫标本结合的客观形象。而朋克则只是一种精神,并且朋克是在蒸汽朋克之上更大的一个类别,并不能代表蒸汽朋克。
蒸汽昆虫发明起源
蒸汽昆虫艺术品最早由美国艺术设计师Mike-Libby所发明
在看到一只飞虫从我们眼前悠然自得地飞过时,有没有想过,它可能背着精密仪器,或者本身就是一个小型机器人?科幻作品里昆虫经常扮演这样的角色,而现实中我们也经常从昆虫身上获得一些科学技术的灵感。美国艺术设计师Mike-Libby将昆虫标本和废旧手表零件结合的作品,很巧妙地反映了这种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1999年的一个夏天,Mike Libby拆开已经坏掉的儿时的米老鼠手表,用取出的齿轮和一只死掉的圣甲虫创造出了他的第一件机器昆虫作品。尽管制作起来相当不顺手,做出来的昆虫也有一些别扭,但这却充分燃烧了Mike的创作激情。
很快,Mike建立起来了专门定做机器昆虫的工作室,不同的昆虫标本在他的手里变成了独特的“蒸汽朋克”风格的作品。)
我们很难说清楚这些“机械昆虫”的制造者Mike Libby到底是生物学家、艺术家还是钟表匠,因为他似乎已经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据Libby讲,某一天早上他忽然发现了一只死掉的昆虫,而手边又刚好有一只坏掉的腕表。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此诞生:如果做一只昆虫表会如何呢?于是他将昆虫的身体里装上了精细的手表零件——看起来蛮酷的,对吗?现在他已经将这种“昆虫艺术品”做成了很多系列,并可为客人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蒸汽昆虫国内发展
蒸汽朋克艺术虽然在欧美相对流行,但在国内依然属于冷门,不过近几年正在蓬勃发展,逐渐有了流行的趋势。蒸汽昆虫更是鲜为人知的,即使在国外从事蒸汽昆虫工艺品制作的艺术设计师也极为稀少。
早先在百度贴吧爱好者群体中也有一些大神如蒸汽蚂蚁,jones121211等也制作过蒸汽昆虫工艺品,不过因他们对昆虫的研究相对较少,是基于蒸汽朋克爱好制作的,仅仅制作几件用以自己收藏便不在继续尝试。
开始制作蒸汽昆虫并建立蒸汽昆虫吧[2]
,蒸汽昆虫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平台并真正发展起来。本身是一名爬宠玩家,有较多的昆虫方面的专业知识,因热爱探索神秘未知,迷上蒸汽朋克艺术。
一开始也并非专门为了制作蒸汽昆虫开始尝试蒸汽朋克,而是进行了一些饰品的制作,但也展示了不错的设计能力,并且将自己的一些饰品都赋予了寓意。在基于爱好制作饰品等蒸汽朋克作品约一年后,他便开始尝试制作蒸汽昆虫,将自己最喜欢的两种爱好互相结合,这将他最为喜欢的两个爱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不断进行摸索与尝试。起初也有借鉴国外的作品进行尝试,作品也还比较粗糙,但经过不断的磨砺,如今作品已经相当成熟与精致,更是创作出了很多自己独创的系列风格。百度贴吧是他成长的平台和起点:他先后参加百度贴吧的“达人秀”与“吧主专访”等栏目并崭露头角,之后接受上海某酷玩栏目专访。受到了深圳美术馆的作品签约。在2015年年末蓝图斯更被评为互联网八大神秘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热爱微缩手工艺品的年轻人,并受到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中文网[2]
,北青网[1]
等各大权威新闻网站的报道。今年更是开始在艺术展会上崭露头角。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专职蒸汽昆虫艺术品设计师。
蒸汽昆虫工艺品现在在国内一些的美术馆已经逐渐出现,这种结合了自然生态之美与复古蒸汽朋克艺术且同时不乏科幻概念的工艺品恰恰迎合了现在人们对科技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潮流在国内也必将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北青网.[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中文网.[引用日期]日本漫画中的蒸汽朋克发展简史 - 简书
日本漫画中的蒸汽朋克发展简史
是巨大的轰鸣,带着护目镜的少女和悠长的火车汽笛率先划破了黑夜的宁静,紧凑的配乐开始响起,鬼魅的身影和扑面而来的惊恐,密集的枪声和回荡在旷野的嘶吼,一部囊括日本NewType动画大奖五个奖项的新作动画—《甲铁城的卡巴内瑞》,在一开始,它便告诉了所有观众,这是一部“”+“丧尸”题材的动画。对于熟悉日漫和ACG文化的人来说,《甲铁城的卡巴内瑞》设定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旁白中我们得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席卷,本应死去的人类在未知的力量下复活,成为了心脏外包裹着钢铁的丧尸,被称之为卡巴内。既然是丧尸,卡巴内自然拥有着一见活人便争相追逐撕咬,并将被咬者也感染成丧尸的基本特性,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可以进行号召的王和拥有诸多学习能力的变种,并且行动敏捷,再加上钢铁心脏使其拥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卡巴内瞬间便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灾害。因此,远东岛国“日之本”的阶层“幕府”,在卡巴内的威胁下,不得不放弃大片的土地和平民,将仅存的人类规划在拥有着巨大高墙并被称之为“驿”的城寨里面,城寨之间则由叫做“骏城”的特制武装装甲机车运送物资和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即使没有看过的人也并不需要再多过解释,因为在《甲铁城的卡巴内瑞》(简称《甲铁城》,下同)之前已经有了太多太多相似题材的作品,比如同为该片导演荒木哲郎于在2013年推出的超人气动画《》,再比如于1986年拿下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科幻漫画《雪国列车》,当然也有人戏称《甲铁城》便是以上这两部作品的结合体,不过既然作为结合体,那么《甲铁城》能够如此火爆并在New Type动画大奖上实现五项大奖丰收,自是有它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我们在除去动画本身,比如配乐、监制、剧本以外,就不得不落在了它的主题上,被誉为爆款影视剧万金油的“蒸汽朋克”。
文化为代表的朋克(punk)合二为一所组成。如同音乐中摇滚的地位一般,蒸汽朋克在科幻文学中所体现的独立风格,以及架空于19世纪西欧的复古平行世界,都为其招揽了一堆极其忠实的爱好者。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因为那美轮美奂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景,只是因为旋转之间的机械美学,亦或者是是对于复古潮流、古典主义的推崇,“蒸汽朋克”显然无法拥有“爆款影视剧万金油主题”这样的美名。不论是借用“传统”和“改变”之争拿下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蒸汽朋克动画《哈布洛先生》,还是混杂着蒸汽朋克和废土风,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成为最大赢家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其实正说明了蒸汽朋克作品中最具价值的两个分支,“辉煌”和“末世”。很显然,在《甲铁城》的设定内便混合了这两种模式,其一是当前的世界是整个工业文明的最顶端,是科技发展最辉煌的时候,而卡巴内的出现,却又将人类带入了一片末世景象的毁灭时期。这两种主题的糅合捏造,全程紧张的剧情节奏再加上一众神级动画大师的联合操刀,可以说《甲铁城》哪怕只是在腹中时期,已经预定了它在ACG文化中的火爆。
当然,如果我们撇开《甲铁城》去谈,会发现它的成功,甚至是立项都不是偶然,“蒸汽朋克”一直以来的主流文化都是在西方科幻界,从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三位科幻作家提姆o鲍尔斯、詹姆o布雷洛克和KWo杰尔特到已经被“蒸汽朋克”界封神的流派创始人威廉o吉布森的科幻小说《差分机》,甚至是发展中期的代表作品也基本由西方科幻界所垄断,更说别本身所架构的历史背景便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为主的英国了。如果不是日漫的文化输出,在以中国和日本为首的远东一带,似乎并没有“蒸汽朋克”的多少事,所以当我们再去解析《甲铁城》的成功的时候,就不得不回顾“蒸汽朋克”在日漫,更确切的是以中日ACG文化为首的“蒸汽朋克”发展。
我们知道,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日本自汉唐以来便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果不是工业革命在西欧崛起,继而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也许这个情况会一直的持续下去。只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蒸汽文明在诞生之后的短短一百年内,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那些在东方人眼中无异于怪兽甚至妖魔的工业产物,对于一直秉持传统文化的远东国家来说,正如今我们所能见到在“蒸汽朋克”作品中那巨大的拼凑机械所可以给予的震撼。恰也是此时,日本领先亚洲国家实行“明治维新”,完成工业革命的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实现逆袭,从一个从未被人看得起的远东岛国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霸主之国,因此,受惠于工业革命的他们,“蒸汽朋克”文化也为之后在“日漫”中大放异彩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我去追寻日漫历史线条的时候,1947年由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出版的《新宝岛》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说的作品。且不说手冢治虫在日本漫画界的地位,单《新宝岛》而言,这部显然带着“蒸汽朋克”画风的漫画在手冢治虫的笔下,将电影构图和蒙太奇手法运用到创作中,结果效果好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更重要的是此次革新让《新宝岛》奠定了当代日本卡通漫画的表现形式,确立了日漫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新宝岛》的影响深远,是日本漫画史中不可或缺的。五年后,手冢治虫再次推出带有“蒸汽朋克”色彩的科幻漫画《铁臂阿童木》,而这部漫画的成功让其多次改编成动画,其中1963年版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更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国外动画。虽然对于那个ACG文化还尚未成型的时期,日本漫画也不像如今对中国次文化影响深远,但是《铁臂阿童木》的引进,已经让之后的中日华人圈ACG文化中打下了“蒸汽朋克”的萌芽。套用如今一个众人都熟悉的梗,毫无疑问在日本漫画刚起步的时候,是手冢治虫以一己之力将其拉升到世界最顶尖的高度。作为日本漫画的奠基人和精神领袖,被誉为“日漫之父”的手冢治虫对之后日本漫画作家的影响之深远,恐怕再无人可及。而他所惯用将西欧文明与日本历史搭建糅合所创造出来不同于西方主流“蒸汽朋克”文化的日式“蒸汽朋克”幻想,也同样吸引了无数人的着迷,其中就包括当今日本漫画界两位顶尖大师—宫崎骏和大友克洋,以及日本神级RPG游戏《最终幻想》的创作坂口博信。
对于宫崎骏相信没有多少人会陌生,如果说《铁臂阿童木》打开了ACG文化中的“蒸汽朋克”大门,那么1982年的《风之谷》、1986年的《天空之城》、2004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则将这一文化推向了巅峰,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虽然宫崎骏和手冢治虫的关系并非那么融洽,但是宫崎骏并无否认手冢治虫对他的青年时期,甚至是创作漫画的初衷和画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宫崎骏对于“蒸汽朋克”,特别是维多利亚工业时期的痴迷,也是总所周知的。相对于其他漫画家而言,我们仅从时间轴上就可以看到宫崎骏的作品大量集中在19世纪中期,而这个时候,正是日本工业开始崛起的时候,也是迷茫和无助交织的时期,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交割节点。时代所具备的独特性,给了“蒸汽朋克”最优质的土壤,这一点,不仅从宫崎骏的漫画风格上,甚至是主题思想上我们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出来。
而相比较宫崎骏和大友克洋,如果说前者只是手冢治虫的一个粉丝,一个蒸汽朋克的爱好者的话,那么后者就是手冢治虫的继承者,是机械美学的痴迷者。作为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先驱代表,他在1988年将自己原著的科幻动漫《阿基拉》动画化。当然这部充斥着机械美学的末世动画自然同样有着浓郁的“蒸汽朋克”风格,不仅受到欧美主流科幻界学者的追捧,更是各种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在之后其著名的《回忆三部曲》以及历时九年,多次深入调查维多利亚时期民俗风格所制作出了的《蒸汽男孩》则更是将其所痴迷的“蒸汽朋克”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在除去动画和动漫之后,作为ACG文化中最重要的游戏一项,1987年由史克威尔公司开发的RPG游戏《最终幻想》系列,从制作人坂口博信取的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有着“末世”旋律的作品。当魔法和机械开始混搭,当蒸汽朋克遇上古老的咒语,《最终幻想》(指原著)所构建的庞大世界观,瞬间让无数游戏者着迷,也让岌岌可危的史克威尔公司一战成名。《最终幻想》的成功自然让后继的模仿者络绎不绝,于是在“蒸汽朋克”+“魔法水晶”的这个主题下,一个区别于西方主流的科幻世界开始在中日ACG文化中开始搭建起来。
不过,或许许多人认为所谓的“蒸汽朋克”无非就是巨大的机械齿轮加上蒸汽动力,这显然是一个认知的误区。正如上文所言,类似摇滚在音乐界中所代表的含义一样,蒸汽是一种复古,而朋克则代表着叛逆,当两种元素集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天空之城》中痴迷于飞行机械且怀揣着梦想的小男孩巴斯;是《蒸汽男孩》中出身于蒸汽机械发明世家,且勇于同恶人斗争的主人公雷;到了《甲铁城》里面,仅从开头的独白,就可以一眼看出了主角生驹的所有性格特色。他们都有着纯真的心,善良的本性,却怀有对时代以及社会的叛逆,也许当我们撇开视觉感官上所接受的那一个个铁皮疙瘩,巴斯、雷和生驹的身上所蕴含的人性特色,才是真正的“蒸汽朋克”。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一路走过来的东方式“蒸汽朋克”,在前人和前作的影响下产生《甲铁城》这样的作品自然也就不会奇怪了,而《甲铁城》的成功,更可以看成是为了呼应早期ACG文化中的“末世”+“蒸汽朋克”这样的组合,并形成一个独特,并有别于西方主流科幻的文化系统,也许,它是一场中兴,更或者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至少在谈论ACG文化中的“蒸汽朋克”的时候,《甲铁城》会有着它的一席之地。本文首发本文首发于爱玩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公众号:sanguan15坞上岚的其它豆列
&&&&&&&&&&&&
&(1人收藏)
&(1人收藏)
&(1人收藏)朋克我懂,蒸汽朋克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朋克我懂,蒸汽朋克是什么?
蒸汽朋克(Steampunk)的核心魅力是什么?
来须苍真,ConceptArt,GameDesign,摄影,传道者。
本篇将会把以往本人在知乎上回答蒸汽朋克一系列只言片语归纳整理。
首先说一下蒸汽朋克的时代背景
蒸汽朋克是一个架空世界观,但是有着相应的历史背景原型,主要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为背景,当时各种自然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资产阶级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机器的诞生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人们进入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医疗技术进步,人们的寿命延长,当人们从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机器吃饭时,宗教势力开始式微,各种新思潮和革命思想也逐渐萌发。蒸汽动力的火车和轮船缩短了旅途时间,大英帝国与各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装备新式武器的帝国军队加紧了对各殖民地的掠夺,并且企图扩张更多的殖民地领土。
蒸汽朋克的核心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乌托邦主义,科技给人带来美好的未来。
蒸汽朋克的时代弥漫着浪漫主义乐观精神,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解放了劳动力,自然科学的发展破除了迷信与宗教集权政治,文化逐渐开明,人们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人们对科技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 这里需要做个对比,同样是架空题材的赛博朋克, 整体格调却是对科技发展的悲观态度,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类在战争中使用了原子弹,人类第一次发现科技的毁灭力,科技可以轻易摧毁文明。核能,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赛博空间等等赛博朋克内核事物都是具备摧毁人类文明的能力,所以在赛博朋克题材中,人类对科技是持警惕和悲观态度的。
作为架空世界观,蒸汽朋克题材小说和影视游戏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人类点歪科技树的设定,属于史实平行宇宙的人类世界。
比如使用纯机械驱动的计算机——差分机
图:现实中依靠机械结构运算的差分机。蒸汽朋克时代虽然出现了计算机这一概念,但是只能进行简单计算,并不能进行复杂编程,也就没有后来电力大规模使用和真空管出现之后的【网络】这一概念。
如果是背景比较贴近现实的蒸汽朋克,那么则是以煤炭为主要动力源,因为当时的生产工艺水平并没有发明出可以驾驭石油这种能源的内燃机。
当然也有很多架空的动力源,比如 TV 动画《最终流放》中的克劳迪亚矿物,大友克洋导演电影《蒸汽男孩》中的蒸汽球,最终幻想当中的魔法动力源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蒸汽朋克世界观当中是忌讳出现太多电力装置的,因为电力的大规模使用之后,就替代了原有蒸汽朋克世界观内常见的复杂齿轮传动控制机构,简单的电讯号就能远距离传送各种复杂的指令来控制机器,所以没必要再用各种笨重复杂的齿轮连杆来传输指令,而且由于电力的出现,也诞生了以电子管为计算单元的计算机,能处理复杂编程指令,原本蒸汽朋克中出现的黑科技——差分机将黯然失色。
图为电影《蒸汽男孩》中出现的蒸汽城控制台,全部依靠繁琐的机械结构传输指令。因为依靠机械结构传输指令需要大量的金属零件,一方面会增加重量,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金属疲劳产生错误,而且机械能传输是有损耗的,所以在很多机器的末端会有大量人力驻守,核心控制者依靠老式舰船上常见的传声筒对机器末端的控制工人下达指令完成对大型机器的操作。
而且电动机,燃料火箭引擎,喷气式发动机等等动力元素也不属于蒸汽朋克。因为蒸汽朋克时代所有的动力都是靠纯机械装置将蒸汽产生的动力输送到动力机关来做功的,因为机械自重过大和摩擦力还有热传递等原因,蒸汽产生的动力在机械装置传导的过程中大量损耗,能量转化效率极低,但是也造就了蒸汽朋克世界观当中各种独有暴力美感的巨大机械造型。
整座蒸汽城大多数零件都是用来传递蒸汽球产生的动力。
大舰巨炮,多铆蒸刚。暴力美学兵器。
从维多利亚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资本家们主导的政权开始重新瓜分世界格局,各国都造出了大量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整体趋势是炮塔越来越多,战列舰无敌的大舰巨炮主义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浪漫军事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RPG 火箭神教和平顶船异端出现之后这种浪漫被打破了)。
【多】是指多炮塔,因为在制导武器和弹道计算出现之前,火炮的命中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必须依靠射速和火炮数量来弥补精度的不足。
【铆】是指蒸汽朋克时代的装甲拼接工艺,因为无法一次铸造成型巨大复杂的金属结构,也没有现代科技中的复合材料,焊接工艺也不够先进,所以只能用一块一块的装甲板来拼接,然后用大量的铆钉来固定。
【蒸】就是指以蒸汽为动力,人类当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当时还没诞生热能转换效率和动力更加强劲的内燃机,技术上也无法驾驭石油这种易爆燃料。在早期蒸汽动力为主的铁甲舰舰队战时,往往需要数个小时来启动蒸汽锅炉让战舰动起来。
【刚】是指刚性悬挂,在各种弹簧阻尼悬挂减震装置出现之前,由于阻力非常大,使用刚性悬挂装置的坦克移动速度是非常慢的,甚至没有步兵和移动速度快。这个时代的军事机械往往都显得很笨拙。
在蒸汽朋克架空世界观中,出现了很多暴力美学的兵器。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出现的铁甲舰队。
现实中的铁甲舰。
早期的铁甲舰船上依旧保留了风帆桅杆,先进与落后并存。
甲铁城的卡巴内利》中的装甲火车。
《樱花大战》中蒸汽驱动的机甲——光武,开着锅炉作战。
游戏《最终幻想 XII》中的巨大飞空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用大量铆钉拼接装甲板的工艺为主要特征的各类武器。蒸汽朋克中的战舰、坦克、和要塞中【多炮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因为早期火炮缺乏精确制导,只能依靠增加炮管数量来弥补远距离射击精度的不足,在依靠计算机精确制导的火箭弹和可以超越舰炮距离对战舰进行打击的航母飞机出现之后,多炮塔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大友克洋《大炮之街》中要塞化的城市,全民把开炮当做日常义务。
《大炮之街》中的巨大火炮。需要上百人协同作业才能开炮,参考的原型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图: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机械设计的装潢风格。
蒸汽朋克时代并没有诞生我们今天专门用来设计工业机械的学科——工业造型设计,那个时代工艺造型中的【工】和【艺】并没有分开,也没有专职的设计师来为工业产品设计造型。所以那个时代的工业产品外形都有很强的拼凑感,而且对产品外形的构建,用的是【装潢】的概念。常常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电影《天降奇兵》中的轿车设计,上面装饰着夸张的 巴洛克风格浮雕,这也是蒸汽朋克题材中比较常见的装潢设计 。
这里做个简单的对比,上边的蒸汽机车外形是用了巴洛克风格的装潢设计,加装了一堆毫无用途的浮雕花纹。下边的蒸汽机车则是包豪斯风格的简约设计,根据机车头的功能性,设计了流线造型,在高速行驶中可以减小风阻。
图:符合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巴洛克花纹装饰的机体,大量外露的液压传动机关和管线,盔甲接缝用铆钉连接,黄铜质感的装甲,这是标准的蒸汽朋克元素搭配。
富有时代感的维多利亚复古审美。
维多利亚风格是 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 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对于 19 世纪这个政治、经济、社会皆飞速变化的时代来说,其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剧增。财富的拥有及身份的提升唤起了中产阶级改变居住环境和室内装饰样式的意识,他们急于在住宅建筑上明确和标榜他们的成就。于是,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那么“模式化”设计制造便成为一种方便、廉价、普遍的标准,这为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式风格带来了最简便的机会,并使之最终击败了其他各种样式。事实上,你很难对维多利亚样式进行准确的分类,它其实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是当时家具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典型特征。
18 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是国际设计史上重要的一笔,对于中世纪歌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使得设计表现上更多的体现了皇室的艺术需要。视觉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情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为游戏《教团 1886》概念设计稿,建筑为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混搭,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
《血源诅咒》中的街道,建筑是巴洛克风格的。
宫崎骏电影《哈尔移动城堡》出现的维多利亚时期风格城镇街道中普通民居建筑造型,木材与砖瓦结构,虽然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此时在民间还未出现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室内则是巴洛克式的装潢风格。图中女性穿着为维多利亚风格。
背景中皇宫的造型为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
室内则是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混搭。
谈到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风格,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立领、抽褶等元素。
游戏《血源诅咒》当中的服饰。
游戏《教团 1886》中的军装,蒸汽朋克世界观中常见的军装风格。
防毒面具也是蒸汽朋克中世界观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
除了西方的维多利亚时代特征,这里还特别需要提 一下的是蒸汽朋克世界观当中与维多利亚同样 重要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日本的【大正时代】。
【大正时代】是指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1912——1926 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
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跟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是以英国为学习榜样,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军队也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建制来打造。
很多以日本为背景的蒸汽朋克世界观,其视觉元素都带有明显的大正时代风格。大正时代也是一个先进与落后并存的时代,建筑和服饰上都有很多具有明显跨时代差别的混搭元素。
比较有名的是《樱花大战》和《甲铁城的卡巴内利》
大正时代的女性服饰。
大正时代的学生装。
《樱花大战》中的角色服饰造型,那个时期日本引入了代表先进的欧美军装风格。
《樱花大战》的女主真宫寺樱,身着大正时代的传统日本女性服饰。
大正时代的日本街景,现代化的电气铁路和欧美风格的街灯,建筑也有传统日式和欧式混搭。
魔法与科技并存,先进与落后并存。
英国著名作家克拉克曾提出过: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很多早期科幻作品的设定并没有太多符合现实的理性逻辑,在蒸汽朋克的浪漫主义世界中更是如此,经常会有文学作品在蒸汽朋克世界观中加入一系列魔幻元素。
宫崎骏曾在《哈尔的移动城堡》这部电影中构建了一个魔法与蒸汽科技同时存在的
大名鼎鼎的移动城堡~
其核心动力源是与魔法师哈尔签订契约的火焰恶魔。
片中还出现过很多次这种类似液体材质的召唤使魔。
飞空艇,肚子上吐出来的是会飞的魔法生物。
近看是这个样子的,很邪恶的造型。
哈尔用魔法把自己变形成鸟一样的姿态与敌人战斗。
片中出现的很多飞空艇都是用类似昆虫身上的翅膀在飞行。
飞艇内部也塞满了这种黑色的使魔。
看细节,翅膀下伸出来的小翅膀,更像是昆虫之类的翅膀,整个飞艇应该是利用魔法生物来作为动力源驱动的。
追杀哈尔使魔还有很多穿着士兵的军服。
由此可见在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世界观中,魔法生物不光用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还被当做劳力和武力驱使。
很多纯架空的蒸汽朋克世界观,比如《最终幻想》系列游戏和《魔兽》系列游戏中,蒸汽朋克和魔幻题材混搭,这些只是借用了一系列蒸汽朋克的交通工具和武器设定,并没有把蒸汽朋克独有的时代风格(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日本大正时期)代入到作品中,其设计基调还是以魔幻为主。
最终幻想 XII 中的飞空艇。
《魔兽》系列游戏中的地精与侏儒科技也大量的使用了蒸汽朋克元素。
蒸汽朋克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魅力是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人类刚刚拥有接近神的力量,踏出解开自然奥秘的第一步。这种科技带来的神力让人们从数千年以来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贫乏的物质限制中获得解脱,让人们从束缚思想的封建禁锢中解放出。落后的势力和人类自诞生以来的人性缺陷又同时存在,先进与落后并存,先进与落后抗争,人们开动着巨大而笨拙的机器飞奔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无情的碾压着旧事物,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智慧谱写着工业文明辉煌的篇章。在真正的科技危机(赛博朋克主题)未到来之前,人类肆意的挥霍着工业期间创造出来的无数福利,人们徜徉在探索新世界的浪漫主义思想中。蒸汽朋克这一主题如同镜中世界,倒映出来的我们对那一浪漫时代的美好畅想。
至此本文已完结,关于蒸汽朋克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研究,等我想起来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会逐步整理发在我的专栏中。
PS: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容易把【蒸汽朋克】与【真空管朋克】搞混。以大量出现电力和内燃机为时代背景的架空世界观叫做【真空管朋克】,在【蒸汽朋克】的时代之后,与其相配的美术风格有 ARTDECO 和废土,很多人容易把这两种风格混淆。容易搞混的比较多的是:《战锤 40K》、《生化奇兵》系列游戏,电影《大都会 - 大友克洋版》、《钢铁苍穹》、《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
关于复杂机械的美感是如何产生的详情见这篇:
关于如何构建架空世界观详见:
这篇是写如何把蒸汽朋克世界观套在水浒传上,前面部分跟本文略重复,建议直接跳到最后看:& & &
欢迎关注知乎专栏
馆藏&36524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终幻想系列cg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