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公爵夫人技巧求教

朱元璋开国六公爵,三人死后被追封为王,二人因涉嫌谋反被杀
来源:天涯看点历史号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
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
魏国公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
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
宋国公冯胜
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
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
卫国公邓愈
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
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
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
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不至于像早些年那样谈…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传奇小说,也是《河东记》中的压卷之作,作者是…
在漫长的封建帝制史上,中国一共出了495位皇帝,有明君有昏君,有奢…
洪宣娇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她是太平天国中的重要人物,是天王洪…
后世说道清朝末年的太后,第一反映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
因为人本身存在的劣根性,大概从有官员这个称呼开始,贪官也同时…
邵逸夫之前是李小龙的老板,由于李小龙的要价比较高,最后邵逸夫没…
戊戌六君子和周莹根本不在一个时代,所以这些人和周莹是搭不上边的…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逃离北京来到西安,周莹…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曾国藩为什么不足以封公爵? - 知乎156被浏览69505分享邀请回答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清廷为何不封曾国藩为公爵?
清廷为何不封曾国藩为公爵?
曾国藩是侯爵,左宗棠和李鸿章同为伯爵;前清时期的和珅傅恒可封公爵。郑克塽受封了海澄公,可见并不是汉人不可封公爵。
这个标准是怎么界定的?就立功而言,曾是否不如前面列举的和珅和傅恒?满清封爵先后次序:公、侯、伯、子、男。明瑞-阿桂-富康安-兆惠之后,再无公爵。此条例仅适用于满族后裔,跟汉人无关,这是游戏规则。
公爵不封汉人,倒不是瞧不起汉人,而是出于统治的考虑,易富难贵嘛,不仅仅是在封爵这个问题上。历代异族统治阶级对汉统治策略皆是如此。
具体到曾国藩身上,又多了一层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意了。不让汉人掌握太大的权力,也是清王朝基本策略。
至于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乃至掌握实权的督抚大臣等,都是晚清统治阶级和慈禧迫于内忧外患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了。
汉人太多,不得不防。这是清王朝的想法。清帝联姻的首选从来都是蒙古和满足,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从来都是高于汉军八旗的,在婚姻上笼络蒙古,证明是一项很成功的策略。
太平天国之后,整个清朝的军事力量几乎都掌握在曾国藩及湘军手上,湘军派系的将领得到朝廷的重用,占了总督巡抚的绝大半壁江山,曾国藩的封赏自然就有了争议。按照曾的功劳来说,曾是中兴之臣,独力支撑了清这个即将倾覆的大厦,有人建议封曾为王,但是清经过三藩之乱后,就不在封汉人为王。最后为了表彰曾的功劳,封了侯。
湘军中因战功爵的还有曾国荃伯爵、李臣典子爵、萧孚泗男爵。因协助湘军有功封爵的还有官文。
死后谥号很能说明问题:曾国藩(文正)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文忠)晋一等肃毅侯、左宗棠(文襄)封二等恪靖侯。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
谥号里最为显要的是文正,只有第一流的名臣才能得到这个谥号,而且是由皇帝亲自封,而文忠文襄这些谥号是可以由军机内阁拟定的。
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所以说文正是极其高的谥号:文指的是经天纬地、道德博闻,正指的是内外宾服。自古以来只有有德行、有名望的重臣才会在死后得到这个谥号。例如宋代的范仲淹,谥号也是文正。清朝时,另外一个重臣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的父亲,也是谥号文正。
左宗棠赠曾国藩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咸丰死之前亲口说攻下天京封王,再打折扣也不能只封侯。其实原因在于,当时恭亲王主持朝政,两宫垂帘,都等着打下天京,拿洪秀全搜刮的钱弥补多年国库因战乱引起的巨额亏空。
结果,曾家兄弟和湘军子弟,把钱财全部吞没,运回湘乡去了。对朝廷说洪秀全把金银财宝都付之一炬了!恭亲王和两宫太后气得发疯。但湘军这么能打,又立下大功,又能把他怎么着?
最后,朝廷当不知道这事,连三千万湘军军费也报销了。但是都这样了,你还想怎么着?给个侯爵算客气了,曾国藩也知趣没敢说啥。曾国荃只封了伯爵还想闹,结果被严旨申斥。后来也乖了。
当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投降,本来朝廷让送到京师审问。李秀成还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死,写了自供状十万字。结果曾国藩一看,马上把李秀成给就地杀了。为毛?因为李秀成知道湘军搞了钱,又放走了洪天福贵。这事捅到朝廷还得了?
但是湘军带回去的钱财,让湖南人有钱了。后来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下半部都是湖南人唱主角,和这个不无关系,岳麓书院就是在这之后建立起来的,许多湘军后代纷纷不事生产,到处办学出国留学串联,没有经济基础,不可能啊。左虎平於南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汤和为什么没封公爵 的文章

 

随机推荐